工商局201X年旅游市场监管工作总结

2024-06-30

工商局201X年旅游市场监管工作总结(精选6篇)

篇1:工商局201X年旅游市场监管工作总结

2021年工商局旅游市场监管工作总结

撰写人:___________

期:___________

2021年工商局旅游市场监管工作总结

今年,市工商局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旅游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和全省旅游路线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___大、省委第九次和___届四次会议精神,促进我市旅游产业跨越发展,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认真开展节日旅游市场安全检查,加大对旅游景区的监管力度,现将有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各县、区工商局把对旅游市场的规范整治工作作为整个市场监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旅游市场整治工作机构,成立了分管局长任组长,市场股、“___”、各工商所长负责人任成员的旅游市场整治领导组,健全制度,落实责任,做到监管一线有人在岗,节假日市场、景区有人值班,建立和完善了节假日旅游市场的预警机制和应急预案,工商局旅游市场监管工作总结。

二、积极开展旅游市场整治工作

(一)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严把市场准入关,做好旅游市场经营主体资格的清理和整顿工作。

1、坚决取缔无照经营旅游业务和超范围经营旅游业务的违法行为。

2、查处涉旅企业未经批准擅自设立的门市和分支机构;

3、查处不具备经营主体资格条件而从事招揽旅游业务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

4、规范涉旅企业的名称登记问题。

1、加强对旅游宣传广告的监督管理,严厉查处在旅游宣传资料中误导旅游消费者的虚假广告及户外非法张贴印刷品广告的行为。

2、打击旅游经营活动中的欺行霸市、强买强卖、欺客宰客的行为,积极合同旅游、公安、物价、质检、卫生等部门的联系和配合,开展对旅行社专项整治工作。

3、开展旅游景区市场整治,严厉查处制造、销售假冒伪劣旅游商品和经营假冒、过期劣质饮料、食品的行为;取缔景区经营环境脏、乱、差的餐饮店铺,打击围追、兜售和乱设摊点的行为。

4、突出对旅游景区及沿线商店、购物场所的监管,倡导诚信经营、实行公开合法的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佣金收授制度,严厉查处私收私授回扣的行为。

5、继续在我市主要旅游景区实行商品进货查验登记制度、诚信经营承诺制度和市场巡查等制度。

(三)加强对“春节”、“清明”、“五一”、“十一”黄金周旅游市场监管,结合“十一”黄金周和春节开展旅游市场的专项整治,规范旅游景区的交易秩序。

对旅游景区消费品市场、旅游价格欺诈、胁迫消费行为进行重点整治,规范景区经营秩序。

(四)抓好旅游景区消费投诉网络的建设。

在各旅游景区设置消费提示、警示牌、“___”申诉___电话,增强消费者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方便游客在旅游中合法权益被侵害时能及时向工商部门申诉。

(五)按照《___省人们__关于做强做大旅游企业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川___[___]___号)的要求,配合有关部门认真做好旅游骨干企业的评选工作。

全年共出动检查车辆___台次、出动检查人员___人次,检查景区餐馆___家,取缔无照经营餐饮___户,发出限期督办通知___份,检查旅游企业___家。通过检查,维护了我市旅游市场秩序,确保了旅游市场安全。

范文仅供参考

感谢浏览

篇2:工商局201X年旅游市场监管工作总结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各县、区工商局把对旅游市场的规范整治工作作为整个市场监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旅游市场整治工作机构,成立了分管局长任组长,市场股、“12315”、各工商所长负责人任成员的旅游市场整治领导组,健全制度,落实责任,做到监管一线有人在岗,节假日市场、景区有人值班,建立和完善了节假日旅游市场的预警机制和应急预案。

二、积极开展旅游市场整治工作

(一)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严把市场准入关,做好旅游市场经营主体资格的清理和整顿工作。

1、坚决取缔无照经营旅游业务和超范围经营旅游业务的违法行为。

2、查处涉旅企业未经批准擅自设立的门市和分支机构;

3、查处不具备经营主体资格条件而从事招揽旅游业务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

4、规范涉旅企业的名称登记问题。

(二)加大对旅游景区、景点和旅游市场的整治和巡查力度,重点打击销售假冒伪劣旅游商品、欺诈和诱骗游客购物消费的行为,强化对旅游经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经营行为的监督管理工作。

1、加强对旅游宣传广告的监督管理,严厉查处在旅游宣传资料中误导旅游消费者的虚假广告及户外非法张贴印刷品广告的行为。

2、打击旅游经营活动中的欺行霸市、强买强卖、欺客宰客的行为,积极合同旅游、公安、物价、质检、卫生等部门的联系和配合,开展对旅行社专项整治工作。

3、开展旅游景区市场整治,严厉查处制造、销售假冒伪劣旅游商品和经营假冒、过期劣质饮料、食品的行 为;取缔景区经营环境脏、乱、差的餐饮店铺,打击围追、兜售和乱设摊点的行为。

4、突出对旅游景区及沿线商店、购物场所的监管,倡导诚信经营、实行公开合法的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佣金收授制度,严厉查处私收私授回扣的行为。

5、继续在我市主要旅游景区实行商品进货查验登记制度、诚信经营承诺制度和市场巡查等制度。

(三)加强对“春节”、“清明”、“五一”、“十一”黄金周旅游市场监管,结合 “十一”黄金周和春节开展旅游市场的专项整治,规范旅游景区的交易秩序。对旅游景区消费品市场、旅游价格欺诈、胁迫消费行为进行重点整治,规范景区经营秩序。

(四)抓好旅游景区消费投诉网络的建设。在各旅游景区设置消费提示、警示牌、“12315”申诉举报电话,增强消费者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方便游客在旅游中合法权益被侵害时能及时向工商部门申诉。

篇3:工商局201X年旅游市场监管工作总结

下:

一、领导重视,加大宣传、措施得力。

今年的春节,我市城区烟花爆竹实行“禁改限”的第二年,这对烟花爆竹市场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烟花爆竹的安全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事关社会稳定,特别是一年一度的春节,更是安全事故发生的高峰期,其中烟花爆竹的监管更是工商部门的重点,为了做好该项工作,我局根据泸州实际,及时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分管局长任副组长的烟花爆竹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各区、县工商局也相应地成立了整治领导小组,做到了人人抓安全、层层抓落实。同时要求工商所对辖区市场落实专人负责,彻底消除安全隐患,实行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杜绝履职不到位和在岗不履职的现象发生。做到思想上不松懈、工作上不疏忽、措施上不软化。

一是积极配合市烟花爆竹管理办公室,认真搞好宣传,大力宣传《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加大打击非法生产、非法销售、非法燃放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会议、有线电视、宣传车、标语、横幅、广播等媒体,广泛深入宣传烟花爆竹专项整治的内容、目的、意义,增加了群众的安全意识,使少数非法生产作坊户自觉停产转业。

二是严格对烟花爆竹市场的市场准入,严格按照国家对烟花爆竹经营条件核发有相关经营范围的营业执照,严格前置许可。春节期间城区新办烟花爆竹营业执照的有效期与烟花爆竹安全经营许可证的有效期完全一致,对未依法取得营业执照擅自经营烟花爆竹或超经营范围经营烟花爆竹的行为,进行了规范直至依法取缔,予以停止经营行为。

二、认真组织开展烟花爆竹市场专项检查

一是对烟花爆竹经营户的经营资格进行检查规范;认真审核烟花爆竹经营主体资格,严格审查其前置审批程序,无安监部门颁发的经营许可证,坚决不予办理营业执照。对无证照经营行为,坚决依法予以取缔。

二是对烟花爆竹产品质量进行检查,检查是否有过期产品和违规进货产品和不合格产品。制定了烟花爆竹市场秩序检查工作方案,围绕烟花爆竹集中销售摊点、燃放地区,细化目标任务,明确工作责任。通过与有关部门协调配合,联合执法,形成监管合力,提高执法效能。

2010年3月26日上午,叙永县震东工商所联合安监、震东乡政府、震东派出所等相关单位联合执法,一举捣毁了震东乡中寨村三社的一非法生产土制火炮黑窝点。当场查获震东乡中寨村三社的毕某某正在其家中制造土制火炮。经现场检查,在毕某某家中共收出已加工完成的土制小火炮86圆(40响),土制大火炮11圆(80响),半成品约20公斤,已勾兑直接用于填装火炮的药10公斤,未勾兑的炸药0.5公斤,制造火炮的引线4100米,土火炮制造机器一台。

三是严把市场销售关。我局从实际出发,将辖区内烟花爆竹经营户监管责任,落实到各所片区监管人员,进行零距离检查并做好巡查记录,重点检查烟花爆竹的进货渠道、进货票证、库存数量、销售去向、商品质量证明等事项,确保烟花爆竹来源渠道清楚、产品质量有保障、销售方向明确。

11月8日,江阳区工商局市场巡查大队对辖区乡镇的烟花爆竹经营户进行了抽查,共检查烟花爆竹经营户7户,重点检查经营者证照、进销台帐、库房安全、产品质量等,同时,要求各工商所对辖区烟花爆竹经营户进行拉网式检查,确保烟花爆竹市场安全,特别是对销售无标识产品、篡改生产日期等违规行为进行严查。

篇4:工商局201X年旅游市场监管工作总结

一、我市开展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的基本情况

3月4-5日,在xx市召开的全省工商系统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现场会上,省局要求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是今年全省工商系统市场监管工作的重点工作,必须把这项工作全面铺开,全面实施。为认真贯彻省局会议精神,把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落到实处,市局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局长庞晓龙任组长、副局长曹刚为副组长的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市场科、信息中心、企业、个体、商广、消保等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办公室设在市场科,负责组织、落实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的目标、任务,推行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

3月22、23日,市局召开了xx市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会议,会议组织参观了xx区大山坪工商所开展市场信用分类监管的工作进展情况,现场观摩了xx区百子图农贸市场市场信用分类工作从指标采集、信息录入、市场信用类别和经营者信用等级上报初步认定的整个工作流程。在市局视频室对区、县具体从事市场信用分类工作的同志开展培训,对市场信用分类电脑操作流程、22个指标的内容,以及在实际操作中要注意的事项进行了讲解,讨论了相关的具体问题,进一步加深了对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的认识,增强了大家搞好这项工作的信心和决心,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紧接着市局出台了《xx市工商系统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实施方案》(川工商泸办〔2010〕53号),对全市开展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制定了实施方案,提出了工作要求,明确了具体任务。明确了今年必须完成市场信用分类监管的四类市场:一是省、市级“三化”市场;二是城区商品交易市场;三是正在进行升级改造的农贸市场;四是乡镇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场。区、县60%的市场今年要完成市场信用分类工作。

全市有139个市场开展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已核准认定市场116个。在核准认定的116个市场中,农副产品综合市场67个,消费品综合市场38个,工业品市场7个,生产资料综合市场4个。市场信用类别分别为a类市场73个、b类市场18个、c类市场24个、d类市场1个,分别占62.93%、15.52%、20.69%、0.86%,已通过核准认定的市场占市场数的83.45%。

各区、县完成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情况如下:

xx区市场数33个,上报核准认定市场26个,已认定26个,其中a类市场22个,b类市场4个,完成市场数的78.79%;

xx区市场数35个,上报核准认定市场26个,已认定25个,其中a类市场9个,b类市场8个,c类市场8个,完成市场数的71.43% xx区市场数20个,上报核准认定市场14个,已认定13个,其中a类市场11个,b类市场2个,完成市场数的65%

xx县市场数31个,上报核准认定市场26个,已认定26个,其中a类市场22个,c类市场3个,d类市场1个,完成市场数的83.88%; 合江市场数20个,上报核准认定市场15个,已认定12个,其中a类市场6个,b类市场2个,c类市场4个,完成市场数的60%; 叙永市场数12个,上报核准认定市场10个,已认定2个,其中a类市场1个,c类市场1个,完成市场数的16.67%;

古蔺市场数5个,上报核准认定市场4个,a类市场1个,由于市场没有办理营业执照,另外3个市场都是c类市场。

开展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较好的是xx区、合江、xx县、xx区。

二、主要作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制度建设,把信用分类监管工作作为今年上半年的重点工作来抓。

一是健全组织,明确工作目标。各区县都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和所长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下发了《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监管信息化建设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内容、措施和工作要求,细化了工作任务、工作要求和完成时限。形成了局长亲自抓,分管局长具体抓,相关股室和工商所共同抓的工作格局面,做到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国卫迎复审、市场信用分类工作紧密联系,互为补充,重点工作和中心工作两不误。

二是明确工作人员和工作责任。由市场股工作人员和工商所市场监管人员共同指导各个市场开展市场信用分类工作,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三是完善信用分类监管制度,制定了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巡查制度、信用信息征集制度、信用评定实施办法、经营户信用评定结果公示制度,形成了从信用信息采集、信用类别评定、分类监管到综合信息反馈的一整套市场信用分类监管操作规程,为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分类监管长效机制打下了良好基础。

四是指导帮助市场开办方开展信用分类监管工作。根据市场情况,分别指导市场开办方制订了具体可行的信用分类管理方案,形成了市场准入、商品准入管理和质量管理责任、市场退出、市场检查、消费者权益保护、信息公示、市场服务监督等制度和措施,有力保证了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的全面开展。

各区、县按照《xx市工商系统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实施方案》中的工作任务和时间安排,认真对市场进行了排查摸底工作,掌握底数,摸清情况,填写《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市场基本信息登记表》、《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市场内经营户基本信息登记表》,对市场内经营户的信息予以采集,完善了市场登记台账。根据企业、个体信用分类标准和办法,对各个市场内企业和场内经营户的经营主体资格、日常经营活动情况和违法违规行为等多项指标进行逐户采集认定,并对市场开办者和场内经营者的日常经营活动情况、信用状况、市场管理制度建设等内容进行了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使市场开办单位和场内经营者从市场准入、经营行为、市场退出等三个方面都按市场分类的标进行规范。

(二)加强宣传,落实市场开办方职责,提升商品市场的整体信用水平。

一是多次组织市场开办者及部分经营者召开座谈会,强调市场信用建设的重要性,增强市场开办者和全体经营户的质量意识、售后服务意识、自律意识、诚信经营意识和参与意识,促使市场开办者及经营者完成了从“要我做”到“我要做”的思想转变。xx区在市场信用分类工作中广泛印发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宣传材料,利用市场内广播、专栏等多种形式大力宣扬开展市场信用分类监管的意义和作用,为开展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是明确市场开办单位作为市场管理第一责任人的义务,指导市场开办单位明确管理机构和责任人,落实市场管理职责。帮助市场开办者建立经营者商品质量承诺制度、重要商品索票索证制度、商品入市备案制度等自律制度。

三是帮助市场开办者加强对场内经营者管理。主要是要求市场业主配合工商部门对场内经营者的资格审查,督促经营者依法登记,具备合法的经营主体资格,做到有照、亮照经营;督促市场开办者加强对场内商品质量检查及公示。落实经营户品牌代理制度,保护品牌商品标志,加强对经营者诚信经营的规范。

四是明确开办者与场内经营者在信用管理方面的权利和义务,引导开办者对场内经营者实施信用管理,建立《商品交易市场场内经营者信用奖惩制度》和《场内经营者信用奖惩评分标准》,按照“谁监管、谁负责、谁检查、谁录入”的原则,将经营户的22项信用分类指标录入综合系统,监管人员可随时掌握查询经营者的基本情况和信用等级,及时、动态地调整监管方式和监管重点,增强了分类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进一步提高了市场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了市场的信用管理水平。

(四)开展场内经营户信用等级评定活动。

按照《xx市农贸市场场内经营者信用奖惩制度》和《xx市农贸市场经营户信用管理考评表》的要求,由经营者主动申报信用等级,工商部门联合市场主办方进行信用采集,其他部门提供市场经营者信息,对场内经营者进行信用等级认定,以考评表中上四大项(34小项)为经营户考评项目,总分100分。考评人按实际对经营户不足情况予以相应减分,总分85分以上为a级,75分-84分为b级,65分-74分为c级,65分以下为d级。通过评比,进一步促进了场内经营者的质量意识、售后服务意识、自律意识和诚信经营意识,对市场整体信用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五)落实区域巡查责任制,强化对市场和场内经营者的分类监管对商品交易市场实施监管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市场整体情况的监管,主要是对市场开办者管理制度是否健全、管理行为是否规范、管理措施是否落实进行检查。另一方面是直接检查场内经营者经营行为和重点商品。我局认真落实区域巡查责任制,以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和个体经营户信用分类监管为基础,明确巡查责任人员的管理区域、监管任务、巡查效能,在市场信用等级评定过程中,加强了对场内经营户的经营主体规范。规范了品牌商品代理行为、加强了商标管理、广告管理、重要商品的索证索票管理等。对评定出的b级经营户实行了重点监管,将其列为帮助扶持对象,通过加强服务,促使其达到a级信用等级,并可适当减少日常监督检查,实现市场的长效监管,保障商品交易市场信用体系建设的有效进行。

为创新我市市场监管机制,提高市场监管效能,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根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建立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制度的指导意见》(工商市字〔2007〕208号)和《xx省工商系统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监管信息化建设试点方案》(川工商办〔2008〕229号)的有关规定,以及省局2010年工作要求,现将我市开展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市开展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的基本情况

3月4-5日,在xx市召开的全省工商系统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现场会上,省局要求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是今年全省工商系统市场监管工作的重点工作,必须把这项工作全面铺开,全面实施。为认真贯彻省局会议精神,把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落到实处,市局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局长庞晓龙任组长、副局长曹刚为副组长的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市场科、信息中心、企业、个体、商广、消保等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办公室设在市场科,负责组织、落实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的目标、任务,推行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

3月22、23日,市局召开了xx市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会议,会议组织参观了xx区大山坪工商所开展市场信用分类监管的工作进展情况,现场观摩了xx区百子图农贸市场市场信用分类工作从指标采集、信息录入、市场信用类别和经营者信用等级上报初步认定的整个工作流程。在市局视频室对区、县具体从事市场信用分类工作的同志开展培训,对市场信用分类电脑操作流程、22个指标的内容,以及在实际操作中要注意的事项进行了讲解,讨论了相关的具体问题,进一步加深了对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的认识,增强了大家搞好这项工作的信心和决心,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紧接着市局出台了《xx市工商系统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实施方案》(川工商泸办〔2010〕53号),对全市开展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制定了实施方案,提出了工作要求,明确了具体任务。明确了今年必须完成市场信用分类监管的四类市场:一是省、市级“三化”市场;二是城区商品交易市场;三是正在进行升级改造的农贸市场;四是乡镇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场。区、县60%的市场今年要完成市场信用分类工作。

全市有139个市场开展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已核准认定市场116个。在核准认定的116个市场中,农副产品综合市场67个,消费品综合市场38个,工业品市场7个,生产资料综合市场4个。市场信用类别分别为a类市场73个、b类市场18个、c类市场24个、d类市场1个,分别占62.93%、15.52%、20.69%、0.86%,已通过核准认定的市场占市场数的83.45%。

各区、县完成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情况如下:

xx区市场数33个,上报核准认定市场26个,已认定26个,其中a类市场22个,b类市场4个,完成市场数的78.79%;

xx区市场数35个,上报核准认定市场26个,已认定25个,其中a类市场9个,b类市场8个,c类市场8个,完成市场数的71.43% xx区市场数20个,上报核准认定市场14个,已认定13个,其中a类市场11个,b类市场2个,完成市场数的65%

xx县市场数31个,上报核准认定市场26个,已认定26个,其中a类市场22个,c类市场3个,d类市场1个,完成市场数的83.88%; 合江市场数20个,上报核准认定市场15个,已认定12个,其中a类市场6个,b类市场2个,c类市场4个,完成市场数的60%; 叙永市场数12个,上报核准认定市场10个,已认定2个,其中a类市场1个,c类市场1个,完成市场数的16.67%;

古蔺市场数5个,上报核准认定市场4个,a类市场1个,由于市场没有办理营业执照,另外3个市场都是c类市场。

开展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较好的是xx区、合江、xx县、xx区。

二、主要作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制度建设,把信用分类监管工作作为今年上半年的重点工作来抓。

一是健全组织,明确工作目标。各区县都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和所长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下发了《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监管信息化建设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内容、措施和工作要求,细化了工作任务、工作要求和完成时限。形成了局长亲自抓,分管局长具体抓,相关股室和工商所共同抓的工作格局面,做到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国卫迎复审、市场信用分类工作紧密联系,互为补充,重点工作和中心工作两不误。

二是明确工作人员和工作责任。由市场股工作人员和工商所市场监管人员共同指导各个市场开展市场信用分类工作,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三是完善信用分类监管制度,制定了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巡查制度、信用信息征集制度、信用评定实施办法、经营户信用评定结果公示制度,形成了从信用信息采集、信用类别评定、分类监管到综合信息反馈的一整套市场信用分类监管操作规程,为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分类监管长效机制打下了良好基础。

四是指导帮助市场开办方开展信用分类监管工作。根据市场情况,分别指导市场开办方制订了具体可行的信用分类管理方案,形成了市场准入、商品准入管理和质量管理责任、市场退出、市场检查、消费者权益保护、信息公示、市场服务监督等制度和措施,有力保证了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的全面开展。

各区、县按照《xx市工商系统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实施方案》中的工作任务和时间安排,认真对市场进行了排查摸底工作,掌握底数,摸清情况,填写《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市场基本信息登记表》、《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市场内经营户基本信息登记表》,对市场内经营户的信息予以采集,完善了市场登记台账。根据企业、个体信用分类标准和办法,对各个市场内企业和场内经营户的经营主体资格、日常经营活动情况和违法违规行为等多项指标进行逐户采集认定,并对市场开办者和场内经营者的日常经营活动情况、信用状况、市场管理制度建设等内容进行了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使市场开办单位和场内经营者从市场准入、经营行为、市场退出等三个方面都按市场分类的标进行规范。

(二)加强宣传,落实市场开办方职责,提升商品市场的整体信用水平。

一是多次组织市场开办者及部分经营者召开座谈会,强调市场信用建设的重要性,增强市场开办者和全体经营户的质量意识、售后服务意识、自律意识、诚信经营意识和参与意识,促使市场开办者及经营者完成了从“要我做”到“我要做”的思想转变。xx区在市场信用分类工作中广泛印发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宣传材料,利用市场内广播、专栏等多种形式大力宣扬开展市场信用分类监管的意义和作用,为开展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是明确市场开办单位作为市场管理第一责任人的义务,指导市场开办单位明确管理机构和责任人,落实市场管理职责。帮助市场开办者建立经营者商品质量承诺制度、重要商品索票索证制度、商品入市备案制度等自律制度。

三是帮助市场开办者加强对场内经营者管理。主要是要求市场业主配合工商部门对场内经营者的资格审查,督促经营者依法登记,具备合法的经营主体资格,做到有照、亮照经营;督促市场开办者加强对场内商品质量检查及公示。落实经营户品牌代理制度,保护品牌商品标志,加强对经营者诚信经营的规范。

四是明确开办者与场内经营者在信用管理方面的权利和义务,引导开办者对场内经营者实施信用管理,建立《商品交易市场场内经营者信用奖惩制度》和《场内经营者信用奖惩评分标准》,按照“谁监管、谁负责、谁检查、谁录入”的原则,将经营户的22项信用分类指标录入综合系统,监管人员可随时掌握查询经营者的基本情况和信用等级,及时、动态地调整监管方式和监管重点,增强了分类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进一步提高了市场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了市场的信用管理水平。

(四)开展场内经营户信用等级评定活动。

按照《xx市农贸市场场内经营者信用奖惩制度》和《xx市农贸市场经营户信用管理考评表》的要求,由经营者主动申报信用等级,工商部门联合市场主办方进行信用采集,其他部门提供市场经营者信息,对场内经营者进行信用等级认定,以考评表中上四大项(34小项)为经营户考评项目,总分100分。考评人按实际对经营户不足情况予以相应减分,总分85分以上为a级,75分-84分为b级,65分-74分为c级,65分以下为d级。通过评比,进一步促进了场内经营者的质量意识、售后服务意识、自律意识和诚信经营意识,对市场整体信用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五)落实区域巡查责任制,强化对市场和场内经营者的分类监管对商品交易市场实施监管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市场整体情况的监管,主要是对市场开办者管理制度是否健全、管理行为是否规范、管理措施是否落实进行检查。另一方面是直接检查场内经营者经营行为和重点商品。我局认真落实区域巡查责任制,以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和个体经营户信用分类监管为基础,明确巡查责任人员的管理区域、监管任务、巡查效能,在市场信用等级评定过程中,加强了对场内经营户的经营主体规范。规范了品牌商品代理行为、加强了商标管理、广告管理、重要商品的索证索票管理等。对评定出的b级经营户实行了重点监管,将其列为帮助扶持对象,通过加强服务,促使其达到a级信用等级,并可适当减少日常监督检查,实现市场的长效监管,保障商品交易市场信用体系建设的有效进行。

三、严格督导督查,确保工作出成效 为开展好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各区、县局不断加强对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的督查。xx县工商局在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中,措施有力,督查到位,专门下发了《关于开展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检查考核的通知》(泸工商合办〔2010〕70号),成立了以局长刘孝成、分管局长刘锋为组长的两个考核组,分别率市场股、消保股、注册股等相关股室人员,对全县7个工商所涉及的22个市场开展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进行检查,专门制订了《xx县工商局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考核表》,该考核表包含了7大项27个小项内容,公正、客观、全面地反映了各工商所开展该项工作情况,并将考核结果作为今年市场监管工作年终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如因履职不到位,被市工商局考核验收扣分的,县局将严格问责追责。

按照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的要求,督促市场开办单位建立完善了12项信用管理制度,切实履行了市场管理的职责,做到了定期对市场内的商品进行检查、登记,落实索证索票和台帐建立等制度,并督促场内经营者自觉遵守质量管理、诚信经营、售后服务等制度;充分调动了市场主办单位和入场经营者两方面的积极性,增强了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加强了对市场内各项经营设施的建设和维护;使市场开办方、场内经营者、基层干部深刻认识到了开展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的重要意义和必要性,自觉增强了监管、服务市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积极探索建立长效监管机制的途径 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的推行,对提升市场开办方的管理水平和市场信用程度,加强自律能力,规范市场秩序,提升市场服务档次,必将发挥积极的作用。但在开展中还需进一步完善市场管理各项制度,对各市场开办单位加强宣传动员。由于市场开办方管理市场职责发挥不够,主动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和许多制度流于形式,不能持久坚持,造成开展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由工商部门督促才去进行,不督促不进行。在今后的工作中,还将继续探索,深入研究,不断完善市场信用管理体系,运用市场信用信息提高信用监管效能,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市场动态监控,使全市商品交易市场向标准化、科学化、制度化迈进。

五、存在问题

1、相当一部分市场没有办理营业执照,无主体资格。主要原因:一是一部分老市场,土地使用产权不明晰,无市场业主,大多是政府交给所在社区代管。二是一部分市场面积过小,经营状况差,无经济效益,因此市场业主不愿办理营业执照。三是一部分市场设施简陋,安全不达标,建设和消防等部门不予以验收,市场无法取得产权证明和消防证明,因而给办理营业执照带来困难。

2、宣传力度不够。对市场开办单位进行市场信用分类宣传不够,市场开办单位对市场分类监管意识淡薄,甚至有的工商干部都认为开展市场信用分类是多此一举的工作,工商所未对场内经营者发放信用分类自评表,也未如实对场内经营者作出信用等次的考评建立和完善市场及场内经营者信用档案上不规范、不齐全,与场内经营者签订进场经营合同不规范,信息录入、指标采集不认真、不真实,实际操作不熟练。

3、市场管理制度不完善。市场及场内经营者信用档案上不规范、不齐全,开办单位未及时补充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制度未上墙。

4、由于人员变动,负责市场信用分类的同志业务不熟悉。市场及场内经营者基本信息录入不准确,部分不齐有缺失,场内经营者基本信息数据与现场采集信息数据相差甚远,很难统一。

5、有的县上报的市场,核准认定情况都是a类市场,对市场信用分类类别评定不准确,不真实,不能达到对不同市场信用分类等级实施不同的监管方式的目的。

六、下一年工作安排

为确保全市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任务的完成,各区县局务必在7月底以前全面完成“四类”市场的信用分类工作,要继续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继续抓好查漏补缺工作。确立今年应完成市场信用分类监管的市场,一定要督促市场业主、所在工商所必须完成。凡是有市场固定设施、摊位、门市、经营户缴纳了租金的市场,没有办理营业执照的,各区县要逐一研究,落实解决的办法,办理营业执照;

2、进一步核实市场信息录入和指标采集的准确性。在检查市场基本信息、开办单位信息、经营者信息的录入情况有误的地方要及时纠正过来,22个指标的采集要真实,否则反映的市场信用类别不科学、不客观。

3、完善市场管理制度。市场内12项制度不全、不规范的,要进一步完善,必须有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监管的痕迹。

篇5:工商局201X年旅游市场监管工作总结

发表日期:2016-02-04 15:03:21

访问人数:83

4来源:本站原创

摘要:

云南省工商局网络市场监管工作报告

(2015年)

2015年,全省各级工商、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深入贯彻国家工商总局关于网络市场监管工作部署和要求,按照依法管网、以网管网、信用管网、协同管网的总体思路,发挥网络市场监管信息化平台作用,积极探索网络市场监管方式方法,进一步加强网络市场监管执法,完善网络市场监管机制,提高网络市场监管效能,网络市场监管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

一、网络市场发展

(一)互联网发展。

据云南省互联网协会2015年互联网络发展状况报告统计,截至2015年底,云南省宽带用户规模达442.5万户,比上年增长4.1%;移动电话用户规模达3778万户,比上年增长0.8%,其中4G用户数达811.3万户,比上年增长498.4万户;网民规模达1666.2万人,比上年增长2.4%;域名总量为120481个,比上年增长8.0%,占全国域名总数比重为0.5%;全省实际接入网站总数为40287个,比上年增加3623个,增长9.9%,我省的互联网发展整体上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

(二)网络市场主体发展。

1、基本情况。

截止2015年底,云南省共有各类市场主体开办的网站21308个,比上年增加2957个,增长16%;涉及市场主体14941户,比上年增加2488户,增长20%。云南省网络交易市场的发展增速明显高于同期的其他互联网指标的发展增速。

(1)网络市场主体类型分布。

网站开办主体为企业的有14743户,占网站经营主体总数的98.6%,其中内资企业1170户,占11.8%;私营企业12703户,占85%;外资企业264户,占1.8%。开办主体为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其他类型的共计204户,占1.4%。

(2)网络市场主体产业分布。

在开办网站的市场主体中,以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为多。其中,第一产业640户,占4.28%;第二产业3095户,占20.72%;第三产业11206户,占75%。

(3)网络市场主体行业分布。

在开办网站的市场主体中,以批发业和服务业为多。其中,批发业3521户,占23.57%;商务服务业2251户,占15.07%;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466户,占9.81%。

(4)网络市场主体区域分布。

云南网络市场主体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有较强的关联度,区域分布很不均衡。其中,省会城市昆明有10306户,占68.98%;旅游业较发达的丽江、大理、版纳等州市的网络市场主体占比也比较大。

与同期实体市场主体的区域分布占比相对比,曲靖、昭通、红河等州市,网络市场主体数量有待进一步发展。

(5)网络交易平台区域分布。

目前,云南省内市场主体开办的网络交易平台共有94家,其中自营平台49家,第三方交易平台45家。多数网络交易平台都分布在昆明,共有66家,占70.21%,与网络市场主体的分布占比接近。

(6)网络交易平台电子商务类型分布。

在94家网络交易平台中,B2B平台25家,占25.60%。第三方交易平台内,共有注册商家约16万户。其中GMS大湄公河次区域电子商务平台95593户,中小企业云南网35458户,中豪商城22420户,云南建设网10039户,云商汇3600户。B2C平台63家,占67.02%。其中三九手机网、翡翠王朝等平台已经在垂直细分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鸿翔一心堂、土大姐等平台正在利用其优势资源发展成为综合性网络交易平台,云南白药、龙润茶叶也利用自产商品在互联网上搭建了营销渠道。

2、主要特点。

(1)网络市场发展政策措施日趋完善。

2015年,云南省政府先后出台了《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电子商务及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施意见》、《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行动的实施意见》、《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高速宽带网络建设推进网络提速降费工作的实施意见》、《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的实施意见》、《云南省贯彻落实运用大数据加强对市场主体服务和监管若干意见的实施办法》、《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电子政务协调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力争通过“云上云”发展计划,从不同领域、不同层面推动全省电子商务的发展。昆明市出台了《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施意见》、昆明海关出台了《昆明海关支持云南省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工作方案》,有力的支撑了昆明市作为云南省唯一的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工作。玉溪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施意见》,对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作了说明,明确了促进我市电子商务发展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楚雄州政府出台了《关于鼓励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意见》,确定从2014年起,每年安排不少于100万元作为电子商务发展专项资金。保山市出台了《中共保山市委、保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意见》,为全市电商发展工作进行了统一部署。怒江州人民政府出台了《怒江州人民政府关于推动电子商务进农村助力整州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明确下一步将培育一批农村电商带头人,给予优惠政策和部分资金扶持。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对促进云南网络市场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网络市场发展氛围日益浓厚。

2015年4月25日,由云南省政府与阿里巴巴共同举办、中国电信云南分公司承办了“互联网+”云南论坛。双方在昆明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共同推动“互联网+”战略在云南的落地,在云计算和大数据、互联网旅游、城市服务、电子商务、智能物流等多个领域开展深入合作,促进云南的“智慧旅游”发展、提升城市服务水平,开创“互联网+云南”的新局面。

昆明、曲靖等州市的电商协会分别举办了各类主题的电子商务培训,营造当地发展电子商务的良好氛围。玉溪市举行了主题为“众创空间•梦想起点”的第二届中国电子商务园区峰会暨淘宝“特色中国•玉溪馆”开馆。楚雄州在成立州电子商务协会暨淘宝“特色中国•楚雄馆”开馆后,又成立了州青年电子商务创业园。丽江市政府与阿里巴巴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把丽江市打造成国内“智慧城市”的领先示范区。保山市举行了电子商务论坛暨全市干部电商培训大会,听取了清华大学和阿里巴巴集团阿里研究院的专家授课;启动电子商务宣传月,在保山市委宣传部牵头下,与市直各相关部门一同开展了“保山市电子商务知识普及宣传活动”。

2015年10月15日,云南省互联网协会主办了以“跨界·融合·分享”为主题第二届云南省互联网大会。大会旨在围绕“一带一路”、“电子商务”、“传统行业转型升级”、“互联网金融”、“小微企业创业”、“互联网众筹生活”等关键词,探讨云南互联网行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促进互联网行业互通交流,推动我省互联网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省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晗应邀在会上致辞,指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始终秉承“同频共振,服务为先,依法行政”和“在发展中逐步规范,在规范中更好发展”的网络市场监管理念,积极为广大互联网创业者服务。

(3)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优势明显。

云南省区位优势明显,对外开放机遇良好。从国家层面来看,汇集了“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9+2”泛珠三角合作、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等众多国家发展战略。云南与周边国家正在共同打造跨境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加强跨境电子商务多(双)边国际合作,全面提升电子商务、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支撑能力、打造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电子商务辐射中心。省政府出台了《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电子商务及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施意见》;在昆明出口加工区内开工建设昆明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并向海关总署申请昆明市作为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城市;在呈贡新区建设了东南亚南亚电子商务产业园示范基地。同时,发展了GSM(大湄公河次区域)企业电子商务平台、中国-东盟自贸区商务门户网站、中国-东南亚南亚电子商务港、云南跨境物流信息服务平台、进口跨境电子商务贸易平台等一批信息化支撑平台。跨境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云南省发展电子商务的一个区域优势。

(4)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成效初显。

七彩云南的美誉度、得天独厚的自然人文资源使得云南成为国内的旅游大省。高原特色农产品的开发、销售使得“云”系列品牌深入人心,为发展云南农村电商提供了资源禀赋。目前,楚雄、迪庆、玉溪、德宏等11个州市,宾川、大姚2两个县均在淘宝“特色中国”开设展馆,销售地方特色产品。2015年,云南省共有通海县、宾川县、剑川县、南华县、玉龙县、蒙自市、永胜县、文山市8个县市进入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工程,占全国的4%。目前,阿里巴巴农村淘宝已经上述县市设立农村淘宝村级服务站与县级服务中心。同时,我省在“云上云”的发展计划中将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构建覆盖省、州市、县三级农产品网上销售平台,打造网络型农村供销服务体系,抓紧规划建设全省统一的电子商务平台,解决农村买难卖难问题,改变电商过度依赖省外平台、增值利益过多外流的现象。

3、存在的主要问题。

(1)发展处于小、散、弱的阶段。云南网络市场主体总量偏小,约占全国的1%;交易额与发达地区相差更远,仅占全国的0.35%,并且主要以买入为主。省内网络交易活跃地区主要分布于昆明、德宏、版纳、丽江等地,区域分布零散,没有形成连片、连线规模。网络交易龙头企业缺乏,引领示范作用不强,基本没有在全国有影响力的网络交易平台。商事制度改革后,云南省的各类市场主体有了明显的增长,但网络市场主体的增幅依然滞后。

(2)基础支撑不足。各级政府对电子商务发展的支持力度还不够大。企业和专业市场网络交易应用水平总体不高,特点是中小企业,缺乏专业人才,缺乏技术平台支撑,在互联网领域的技术创新能力较弱。全省物流发展滞后,有效覆盖区域有限,成本较全国平均水平偏高。

(3)与传统产业发展融合不够深入。目前云南省的电子商务发展处于技术推广和企业信息传递为主的阶段,与生产、经营结合不够紧密,电子信息技术尚未运用于商务活动全过程,与传统产业的融合不够深入,对经济发展的拉动和推进作用不明显。

(4)监管任务日趋繁重。网络交易市场近年来发展迅猛,网络交易规模和网购用户规模持续快速增长,监管任务强度大、难度高。同时,网络交易中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传统的监管手段已经很难适应,必须着力提升开拓创新意识,积极更新监管理念和监管方法。

二、网络市场监管

(一)基本情况。

1、信息化建设。

2014年底,投资326万元建成云南省网络市场监管信息化平台,平台由“两网一库一中心和相关接口”组成,具备网络经营主体数据管理、电子标识申请发放、数据统计分析、网站聚类搜索、网上动态检查、电子取证分析、网上消费维权等功能,使我省网络市场监管信息化工作步入了全国先进行列,为全省网络市场监管工作有效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不断完善相关数据接口,实现与国家工商总局网监平台、云南省市场主体行政许可系统、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12315系统、行政执法系统等一体化平台的数据自动对接。

2015年,全省工商系统继续加大在网监工作方面的投入。昆明市局投入291万元建设了覆盖全市的电子证据取证分析中心(电子数据取证实验室)和网络商品交易监测中心,进一步加强对昆明地区网络交易主体、客体和行为的实时监测,及时发现违法线索,对违法主体的准确定位、证据固定,更好地对网络商品交易进行敏感监测。大理州局投入35万元,统一采购69台网络市场监管专用计算机,配备至12县市工商(市管)局网监部门和54个工商(市管)所(分局),并为州局网监科配齐各类办公设备,解决了网络交易监管平台硬件设施缺乏的问题。作为边疆少数民族民族地区的德宏州局,从有限的工作经费中投入3.5万完成州局网监工作平台的建设,投入2.9万元购买五台电脑,用于购置县(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网络交易监管专用电脑。

2、制度建设。

(1)制定规范性文件。

为更好地适应网络市场监管工作的需要,根据总局《网络交易管理办法》等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结合工作实际,省局先后制定了《云南省工商局贯彻实施网络交易管理办法的指导意见》、《云南省网络经营者电子标识管理规定》、《云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网络交易监管电子数据证据取证工作管理办法》、《云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网络市场检查办法》、《云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跨区域网络交易违法案件协查办法》、《云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网络经营主体数据管理办法》等文件,为全省网络市场监管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2)完善工作机制。

一是与省通信管理局建立网络交易网站监管工作协作机制。11月17日,省工商局与省通管局签署了网络交易网站监管工作协作机制文书,明确了在查处网络交易违法行为工作中各自工作分工及流程,实现了两部门的资源共享和网络违法共治,保障网络经营主体等信息真实有效,解决了网站主体核实难、定位难、取证难和处罚难等问题。

二是定期进行网络商品交易监管工作进展情况通报。为督促各单位将网监工作落到实处,省局定期对各单位的主体数据库建设、电子标识发放、专项行动开展、信息报送等情况进行通报。截至年底,共下发了5期“网络商品交易监管工作进展情况通报”。

三是实行网络商品交易监督管理报表制度。为掌握各地网监工作和督办案件查办进展情况,确保统计数据上报真实、及时,省局建立了网络商品交易监督管理综合情况报表制度,要求各地按月、季度报送《网络商品交易监督管理综合报表》、《查处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案件情况统计表》,同时大要案件和重要情况随时上报。

四是认真梳理权力责任清单。对照法律法规和“三定”方案,将现有的网络交易监管工作权力责任事项分为行政处罚类、行政检查类和其他职权类3个类别,分门别类进行逐一梳理和分类登记,共清理出现有权力责任清单23项。

五是建立重点工作责任清单推进制度。为有效落实处室人员岗位职责,提高工作质效,将本处重点工作分为近、中、远期三类列表推进,今年共列清单33项,已按时限要求逐项完成。

3、队伍建设。

(1)成立网监工作机构,解决有人办事的问题。

全省各级工商、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以机构改革为契机,从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等方面为网络市场监管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经省委编办批准,省局于2015年6月成立了网络商品交易监督管理处;目前,当地编制部门已经批复州市局网络市场监管机构单设的有8家,在市场或信息机构挂牌设置的有6家,还有2个州市上报的方案尚未获得批复。

(2)加强网监业务培训,解决有能力办事的问题。

省局采取走出去、请上来、走下去的方式开展业务培训,有3名干部参加了国家工商总局举办的专家型人才培训班,基层2批次到省局跟班学习。3月,省局举办了电子取证设备应用培训班,对各州市局从事网络监管的业务骨干进行集中培训,进一步提高全系统在网络监管执法办案过程中对电子证据的采集、分析和固化能力。各州市局在省局组织培训的基础上,结合各地实际,积极开展网络市场监管全员业务培训,特别是加强对基层一线执法人员的法规和技术培训,不断增强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培训工作取得了实效。今年,省局、各州市局组织了共550余人的集中业务培训,通过培训,网络市场监管干部的业务水平普遍得到提高,为网络市场监管工作提供了人才保障。

(3)召开全省网监工作推进会,着力推动工作落实。

9月21日,省局组织召开了全省网络市场监管工作推进会,全省16个州市局分管网监工作领导、网监机构负责人参加了会议。省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晗作了讲话,回顾总结了全省网络市场监管工作取得的成效,深刻分析了当前网络市场监管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并对深入推进全省网络市场监管工作做出全面安排部署。

4、强化日常监管。

(1)摸清监管主体数据,夯实监管基础。

依托云南省网络监管系统,通过导入国家工商总局网监平台搜索下发的数据、网上搜索人工录入、市场主体登记、企业信息年报等途径,收集全省已经登记注册具有网络销售或电子商务经营范围的市场主体信息,基本建立起网络经营主体数据库。

(2)加强网上检查力度,提高监管效率。

通过网页浏览、关键词搜索、政府公众平台信息核实、经济户口信息比对等途径,采取网上检查和实地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网络经营主体开展全面检查。根据经营者的信用情况,不同区域、不同时期的重点商品,制定相应的风险度和检查频率,提高网络检查监管效率。2015年,全省网监系统对20754个网站按照属地进行了在线检查,占21308个网站总数的97%,共发现1656条违法线索。

(3)发放电子标识,推进“亮照亮标”经营。

依据工商总局《网络交易管理办法》和《云南省网络经营者电子标识管理规定》,着力推进电子标识管理工作,结合市场主体报告中公示的涉网信息,对辖区内网络经营者“亮照亮标”情况全面排查,通过公示、电话、走访、印制发放宣传册、培训等形式,推动网络经营者网上“亮照经营”,规范网络经营主体,筑牢监管、服务基础。2015年,共对929个网站发放了电子链接标识,占21308个网站总数的4.36%。

5、开展专项整治。

(1)开展2015红盾网剑专项行动。

根据国家工商总局的统一安排部署,结合我省实际,制定并下发了《云南省工商局关于印发2015红盾网剑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和职责任务,要求全省各级工商、市场监管部门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及时总结,确保专项行动取得实效。专项行动期间,全省工商、市场监管部门共检查网站、网店22919个次,实地检查网站、网店经营者2613个次,发现问题358条,删除违法商品信息9条,责令整改网站45个次,查处违法案件7件,罚没款2.83万元。

(2)开展打击利用互联网销售假冒伪劣农资行为专项行动。

2月至6月春耕和9月至11月秋种期间,省局组织开展了打击利用互联网销售假冒伪劣农资行为专项行动。专项行动期间,省局收集汇编了《近年我省肥料产品主要问题》、编写了《2015红盾护农网上整治行动操作说明》,下发了5期《网络农资市场违法线索》,交由各地工商、市场监管部门进行核实、处理。

(3)开展整治利用网络进行虚假违法广告宣传专项行动。

9月,配合省局广告处,开展利用网络进行虚假宣传、不正当竞争、商标侵权、违法广告、销售假冒伪劣商品、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等各类违法广告宣传专项行动。结合虚假违法广告特点,制定下发了《网络监管平台违法行为网上搜索线索工作流程》。

6、维护网络消费者权益。

(1)开展互联网购物领域的消费维权。

2015年,全省工商系统12315平台共接到141件互联网购物消费投诉,占全年25259件投诉的0.56%,其中受理121件,办结121件,办结率达100%。全年互联网购物投诉呈现逐月增加的趋势,但未在重点时段出现集中投诉现象。

(2)适时发布网络购物案例及消费提示。

为维护云南省网络交易市场环境,方便社会公众及时了解网络的相关信息,提高网络维权意识,保护消费者权益,及时向消费者发布网络购物消费信息。截至年底,云南省网络商品交易监管服务网对外发布政策法规、工作动态、典型案例等信息136条,回复2件微信公众号网络咨询。

7、强化发展服务。

(1)开展课题研究。

根据省政府要求,与省政府研究室、省商务厅合作,开展云南推进网商健康发展课题研究。5月和7月,由省局李晗副局长和省政府研究室孔灿副主任带队,分别对华东浙江省、江苏省、上海市和西南贵州省、四川省、重庆市等地区在推动当地网络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和监管经验进行了学习考察;深入昆明、玉溪等州市,对重点电子商务企业进行实地调研;对全省129个县(市、区)的800余户企业开展问卷调查,分析其电子商务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课题组先后形成的《华东三省市电子商务发展调研报告》、《推动我省与东部专业型、成长型网络交易和服务平台合作的建议》、《西南三省市电子商务发展调研报告》报省政府领导参阅。

(2)加强行政指导。

为加强对网络交易平台的工作指导,4月份,省局组织昆明地区的17家重点网络交易平台经营者集中进行行政指导座谈会,编印了《网络商品交易资料汇编》手册分发各网络交易经营者。通过此次座谈会,交易平台经营者深入了解了国家关于网络交易的有关法律法规,直观掌握了通过互联网与工商部门的交流互动的途径,为进一步共同打造我省公平和谐、健康有序的网络交易环境奠定了基础。昆明市局、保山市局、普洱市局也对辖区内的网络交易平台进行了实地走访调研,同时开展了行政指导。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网络经营主体数据来源有待完善。

一是网络经营主体数据不够完整,还缺乏本省ICP备案网站、省内外第三方平台网店等数据和其他未经工商登记的网站(网店)数据。

二是动态监测网络经营主体数据变化的手段不够有效,无法做到及时和自动更新数据,数据的时效性还不强。

2、沟通协调机制有待加强。

网络交易监管工作涉及工商内部的市场准入、信用监管、消费维权、市场管理、商标、广告、反不正当竞争等多个业务条线的监管职责,目前尚未建立起高效的内部联动机制。与公安、电信等部门的外部协作也需要认真研究对接。

3、网络市场监管队伍素质亟待提高。

网络市场监管需要一支懂法律法规、熟悉监管业务、精通计算机操作的技术人才队伍。目前,从省局到州市工商系统,网络市场监管的能力和水平都还比较薄弱,特别是县(市区)一级的网络市场监管机构尚未理顺,网监专业队伍还没有形成,网络市场监管队伍素质亟待提高。

4、网络交易监管执法工作有待加强。

2015年,各级工商部门面临机构改革,特别是大部分县(市、区)在进行“三合一”机构改革后,没有专门的网监人员,或者存在一人兼多职的现象,基层疲于应付各业务口布置的任务,导致部分基层单位在网络交易监管方面出现没人办事的情况,案件查办方面没有取得突破。

(三)下步工作思路。

2016年,云南省网络商品交易监督管理工作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根据全国、全省工商和市场监管工作会议统一部署,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着力推进依法管网、以网管网、信用管网、协同管网,加强事前规范指导,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激发市场活力,鼓励市场创新,规范市场秩序,维护消费者权益,提升网络市场监管效能,推动我省网络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1、着力推进依法管网,切实加强网络市场监管制度建设。深入贯彻落实电子商务相关法律法规,完善网络监管工作相关制度,积极推进网络市场行业自律,加强宣传网络市场监管工作。

2、着力推进以网管网,切实强化技术手段与监管业务的融合。拓宽网络市场主体数据库来源,切实提升网络市场主体数据质量,优化完善网络交易监管系统功能。

3、着力推进信用管网,切实发挥信用激励约束机制的作用。落实网店实名制,加快推进电子标识工作,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为契机,鼓励和支持网络经营者进行工商注册登记。督促网络服务经营主体依法按时报送报告,及时归集、整理、分析、抽查、公开公示网络服务经营主体信用信息,有效发挥失信惩戒机制在网络市场监管中的作用,积极探索电子商务可信交易环境建设工作。

4、着力推进协同管网,切实形成网络市场监管工作合力。逐步建立内部协调机制、外部协作机制、跨区域监管协查机制。

5、着力规范涉网交易行为,切实维护公平竞争网络市场秩序。继续深入开展红盾网剑专项行动,适时开展专项检查评估,扎实开展网上违法行为检查,切实加大执法办案力度。

6、着力提高网络市场监管能力水平,切实强化基层基础建设。进一步加强网监队伍建设,加强网络交易监管工作调查研究,加强网络交易监管工作成果应用。

云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篇6:工商局201X年旅游市场监管工作总结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市工商局2019年上半年工作总结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XX年,是工商系统全面落实国务院新“三定”规定,转变职能的第一年。今年以来,我局在面临各类信访多、各级活动多、人员思想多起伏的条件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各项工作,积极推动工作转型,大力建设“服务型”工商,竭力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一定效果。

一、转型思考

进入XX年后,全国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无论内部和外部环境都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发展性和结构性的挑战,我们要应对挑战,突围图强,进一步提升工商队伍的整体素质,全面开创特殊时期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新局面,唯有走转型创新之路。当前,面对错综复杂的监管环境和不断变化的工商行政管理职能,我们要实现转型创新的目标,首先就必须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提高推进改革创新、促进科学发展、推动社会和谐的能力;因此,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确立以下三个方面的 崭新理念:

确立“大发展、大服务”的理念。正确处理好服务发展与工商监管的辨证关系,着力破除只讲市场监管,不关心经济发展;只注重发展速度,不落实科学发展;只注重行政执法,不关心社会和谐发展的观念。将市场监管真正纳入到行政服务的大范畴之中。监管和执法都只是手段,助推经济的科学发展才是工商行政管理的根本目的。因此,我们树立了“监管也是一种服务,科学的监管更是一种高层次、高效率的服务”这样一种崭新的理念。通过对工商职能、体制和机制等的转型创新,不断提高行政服务水平,有力增强助推经济科学发展的本领。

确立“规范高效科学监管”的理念。首先我们必须把握好“科学发展”与“科学监管”相互关系,科学监管必须服从、服务于科学发展的需要,规范高效的科学监管又能有力促进当地经济的科学发展。因此,我们在转型创新中,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工商监管新体制,就必须按照国家总局提出的“四个统一”和“四个转变”的要求,更新监管理念,创新监管机制,把落后的、传统的、随意的监管思维向文明的、现代的、依法的监管理念转变。

确立“以人为本的维权”理念。始终坚持以人为 本,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筹推进城乡消费维权工作,实现由事后调解处理为主向重视事前防控转变,做到调解处理与防范相结合,让城乡消费者共享消费维权公共服务。努力构建以扩大内需为指向的新型消保体系,提振消费,树立信心,保障安全,实现维权指向、方式、工具的转型创新。

二、转型措施及成效

着力提升工商助推科学发展的能力。一是继续完善“工商顾问制度”。加强对经济运行情况的监测分析,切实掌握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及时把握行业变化趋势,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奋力打造“盘活静态资本”工程,扩大股权出资、出质登记范围,进一步激活静态资本存量;同时进一步拓宽“绿色通道”,帮助解决企业在组建和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断提升行政服务质量。二是开展“品牌兴企”活动,帮助企业建立品牌培育库,优选一批品牌企业,形成重点企业品牌帮扶机制,开展专业商标品牌的培育创建工作,引导企业实行融商标商号、基地标志、企业信用、企业文化为一体的品牌运作方式,做大做强企业品牌。

着力提升工商部门实施科学监管的能力。一是关注社 会就业问题,积极发挥职能优势,为解决大学生和农民工就业难题出谋划策。二是以新手段、新载体构建长效的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提升食品检测权威和监管效能,创新机制把好食品市场准入关。同时以主动对接的态势大力推进农贸市场的改造提升,创建更多的让市民放心、满意的购物市场。三是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逐步构建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科学监管长效体制和机制。以辖区综合监管目标责任制为主线,注重科学监管,为辖区综合监管注入强劲的活力与高效的元素,促进工商职能的全面落实。

着力提升工商协调持续的创新能力。实践证明:我们通过各种助动措施,在使经济保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态势的同时,更应关注工商部门自身的协调持续发展,而要推进这种发展,唯有依靠创新性工作,因为创新是我们事业发展不竭的动力源泉。为此,我们对全系统近年来的各项创新性工作成果进行全面的审视检验,科学对待富有生命力的创新性工作的考核评价导向与深化推广问题。我局已经推行了“工商顾问服务制度”、“食品送货下乡备案制”、“廉政之星”通报制、政务公开“五进”等,力求在推广上做文章,在实效上下功夫。把创新变成每一位工商干部最基本 的素质,用创新的持久动力保持各项工作继续走在全市工商系统前列。

三、服务发展

上一篇: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知识测试题下一篇:我的青春故事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