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创设活动简讯

2024-06-26

环境创设活动简讯(精选12篇)

篇1:环境创设活动简讯

美化校园环境

为了有效预防春季流行性疾病的发生,遏制流行性疾病的传播,我班根据学校指示,于2014年4月25日下午,组织开展卫生大扫除。下午第二节课后,家长义工、全班同学全体出动,课室内外、绿化带,都出现了学生劳动的身影。家长义工们把每间课室的风扇拆下来清洗。学生们有的抹黑板,有的擦门,有的扫地,大家分工明确,干劲十足。经过家长义工们、师生们一个多小时的辛苦劳动,课室面貌焕然一新,干净整洁,大家用实际行动为营造和谐的社会,创建文明校园努力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此次活动增强了师生的卫生意识,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使师生们能够自觉行动起来,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更好地建立一个真正清洁、温馨的“家园”。

篇2:环境创设活动简讯

幼师:程玉华

2014年5月,青年联校组织的《环境创设评比活动》展开了,联校领导及各辖区幼儿园园长通过相互参观评价各各园环境创设,以此达到共同成长与进步。在这次评比中,我们旧县幼儿园被评为“幼儿园环境创设第一名”。

小班的角色区是个温馨乐园,一进入班级就有一种家的感觉,让孩子们在不同的角色体验中获得发展。中班的绘本主题墙突显了真实童趣、将书香文化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大班的区域活动丰富多彩,满足不同幼儿发展需要,体现主题教育目标。

篇3:论幼儿活动环境的创设

一、注重环境审美性, 优化活动环境

1. 幼儿园大环境

当幼儿走进幼儿园就能感受到整洁、优美的环境。感觉到具有一定审美价值的布置:大厅上方飘舞着彩旗;两侧贴有各班幼儿活动时的情景照片;装饰在走廊上的每一幅画都是出自幼儿的各类手工作品及绘画作品, 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花卉、建筑等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大环境可以根据时令季节、幼儿园近期活动开展的不同而随之变换创设的作品。

2. 班级小环境要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水平来设置

教师要提供合理、丰富的材料, 提出相应的要求, 突出幼儿的创作过程, 使环境布置内容具有幼儿特色:一是造型可爱, 二是色彩鲜亮。如为丰富自然角的内容, 使其更活泼生动, 我们开展“装饰水果”活动, 共同收集各种水果后, 将水果运用各种材料及方法进行装饰。教师提供一些创作范例, 要求大家自由创作、大胆想象。幼儿作品形态各异, 琳琅满目:用苹果做的娃娃脸蛋、用香蕉做成的蜗牛、用葡萄串成的项链……体现了小朋友的丰富想象。

二、注重环境开放性, 开阔幼儿视野

提供丰富、合理的操作材料, 让幼儿主动参与主题活动环境创设。主题墙布置是主题活动环境创设的最直接的体现。它着眼于丰富知识, 增长能力, 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实施过程中, 丰富的主题内容吸引了幼儿:有庆祝各种节日的主题, 有爱祖国、爱家乡的主题, 反映四季特征的主题, 也有孩子们所喜爱的动物主题……孩子们在与环境和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学习、探究, 激发了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如在主题活动“秋天到”中, 我们结合秋天落叶的季节特征, 开展了捡树叶活动。并一起讨论了这些树叶的用处——制作树叶粘贴画。在老师的启发下, 孩子们用各种各样的树叶拼贴成了各式的图案:有花草、房子、人物、动物等, 这些作品装饰了主题墙面, 培养了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游戏区角环境的创设, 使幼儿自主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首先, 老师为幼儿提供了多个学习活动区角, 如语言区、科学区、建构区、医院……每一个区角内有着丰富的学习材料, 孩子们可以自由选择。为更好地开展游戏, 我们在活动室设立了一个“材料箱”, 里面有许多材料, 如瓶子、包装纸、毛线、记号笔等。孩子们在游戏中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利用这些材料。其次, 区角的材料最好能与主题相结合。这样, 孩子们在交往互动游戏中, 能推动主题的进展。

三、注重环境的层次性, 促进幼儿主动发展

环境是幼儿活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有时展现的是活动的起始, 有时体现的是活动的延伸。为了让能力强的幼儿得到心理满足, 让能力弱的幼儿有消化知识的过程, 我们在环境布置中注重知识性, 并将其引向更全面、开阔的空间。如在主题活动“动物王国”中, 先通过一次次的活动, 让幼儿认识了解了一些动物的名称、生活习性和特征。为让不同层次的孩子都有提高, 老师将幼儿画的动物贴在墙面上, 并在游戏区域中投入放置了动物的图片、生活的地方以及一些介绍动物的书籍, 引导幼儿自己去探究, 通过查找资料、翻阅书籍, 一起来找寻问题的答案。同时慢慢丰富主题环境, 层层递进主题的内容, 逐步提高幼儿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力。

四、注重环境互动性, 争取家长与社区支持

幼儿园教师资源有限, 因此家长的参与和社区的支持也是创设良好活动环境的重要因素。只有让家长参与到环境的创设中, 才能让家长认识到环境对幼儿发展的意义。如春天来了, 为了让幼儿更深刻地感受到季节的变换, 可以组织幼儿走进社区, 开展社区活动, 感受大自然的环境变换。又如, 在日常活动开展中, 为了使活动开展的更生动有效, 经常需要家长配合收集资料, 一来增强了同伴之间的学习与交流, 二来也可不定时地根据不同的主题变换这些手工作品, 在美化环境的同时, 促进幼儿能力的发展。

为了使环境真正融入到幼儿的活动中, 创设时要考虑幼儿的兴趣和关注的焦点, 让幼儿在活动中主动参与并能展示自己的作品。如小朋友对主题活动“动物王国”中的恐龙非常感兴趣, 图书角中投放的很多关于恐龙的书籍资料往往一抢而空。为此, 我们组织了一次画恐龙的活动, 将小朋友画的很多不同样子的恐龙展示于主题墙上, 张贴于图书角中, 让孩子们边欣赏同伴的作品, 边讲述着恐龙的故事。有的孩子还能添上马路、动物等, 不断丰富着故事的画面。这样一来, 在图书角游戏中也有事可做, 孩子们兴趣十分高涨。

总之, 幼儿活动环境创设对幼儿的发展相当重要。通过创设合理、健康的环境, 尤其是幼儿参与的创设, 更能激发他们的兴趣与注意, 使幼儿与环境、幼儿与老师、幼儿与幼儿以及与家长、社区之间产生互动作用, 形成幼儿和谐的生活空间。我们要相信幼儿的能力发展与水平, 满足不同能力层次幼儿的需要, 让环境真正“动”起来, 切实促进幼儿多元智能的发展。

篇4:探索主题活动 创设优质环境

一、反思主题探究活动中环境创设存在的问题

1.环境创设过于整齐、美观。为了环境布置的完美性,只注重教师的作用,很少让幼儿参与,只是让幼儿充当布置环境的观赏者。有的是为了应付检查或者为了显示环境是“师生共创”的,把大部分的环境创设好后,再让幼儿添加一些简单的小东西如小花小草儿之类,做个简单的补充而已。这样的主题环境创设没有处理好教师主导和幼儿主体的关系,幼儿并没有得到多大的发展,参与活动也只是一个形式而已。

2.缺乏主题性。在幼儿园里,往往是活动室环境创设好了以后,教师往往会松一口气。在几个星期过后也许主题内容已经换过好几次,可是环境创设还是没有多大的变化。等到要进行环境创设比赛或者上级领导来检查的时候才急急忙忙的更换。这样的主题活动和活动室的环境创设脱节,没有交互融合。

3.教师包办代替。教师虽然有根据主题创设活动室环境的意识,但往往在实际行动中都是以教师为主体,孩子却显得很被动。教师并没有把环境创设视为一个良好的教育课程,忽视了环境创设过程的教育作用,从而也失去了环境促进幼儿更好的发展的机会。

4.空间利用价值低。环境创设的空间利用不够充分。表现在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只重视室内和墙壁的布置,忽视幼儿园内其他空间对幼儿教育所隐藏的作用;幼儿的作品过高或不在幼儿视线内,没有做到环境和幼儿进行互动。使幼儿园环境教育的功能大打折扣。

二、案例描述:

1.以兴趣为突破口,生成主题内容,使幼儿与主题环境创设互动。《纲要》中指出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教育的时机。在探索性主题活动中,教师不再是一味的关注教学计划如何实施,教学目标如何完成,而应该时时关注孩子,倾听孩子的声音,捕捉孩子的兴趣所在,并且及时加以引导,鼓励孩子进行讨论,探索,从而促进主题与环境创设的产生。

实录:

一次在晨间活动自带玩具中,航航小朋友拿来了一辆玩具汽车,等他还没走到自己的坐位前,许多孩子都围在了航航的身边。

杰杰:“航航,你的赛车是从哪买来的啊?”

心怡:“我的变形金刚给你玩,你的赛车给我玩玩好吗?”

超超:“我家里也有许多玩具车,都是我爸爸给我买来的,因为我最喜欢的玩具就是汽车。”

圆圆:“你的赛车能开多远,能让我玩玩吗?”……

就这样,关于《汽车》的主题就产生了,其中,使我认识到选择这一主题活动进行预设的价值所在:这是一个孩子生成的活动来源与孩子本身的热点所在,是孩子们感兴趣的活动。关注孩子的生成活动,是二期课改的理念之一。

在探索过程中,幼儿往往会产生新的主题内容,作为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引导,共同创设环境。多种渠道的材料及环境创设,对于主题展开与深入都是十分有益的。环境的构造不是固定的。教师只有认真、细致地观察幼儿在环境中的反应,倾听幼儿的想法,不断更新,才能使主题不断深入发展。

2.环境与材料刺激幼儿,充分发挥幼儿的各种潜能。要充分发挥环境材料的作用,通过各种材料的不确定因素,引导幼儿主动探型的欲望。如在教室中放置不同的材料箱,多数是幼儿和教师收集的各种低结构、多功能的材料,如废旧的纸盒、果冻壳、棒冰棍、瓶盖等,这类材料具有不确定为幼儿提供了以多种方式作用于同一材料和同一方式作用多种材料的机会,同时还建立资料库,让幼儿可以随时翻阅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

实录一:

区角活动时,许多孩子们都聚集在汽车城里玩小汽车,我看到孩子们今天玩的与众不同,他们不是让汽车开起来,而是在分析汽车。

丽丽说:“你们看,我这里的汽车都是黄色的。”

阳阳说:“请你们猜猜我这里的汽车有什么特点吗?”

甜甜说:“你拿的都是这里最大的一些汽车。”

锋锋说:“我手里的汽车都是赛车,长大了我要当一名赛车手。”

心怡说:“你们知道这里总共有多少辆汽车吗?”

丽丽说:“我来数数就知道了。”结果旁边好多孩子都在数小汽车了。

看到孩子们的这一幕,《汽车停车场》生成活动就这样产生了,在活动中让孩子们对这些汽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孩子们的身上蕴藏着无穷的潜能和力量,他们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分析、统计等能力。当教师注重为幼儿创设丰富的环境,并充分利用周围的环境与材料的作用来刺激幼儿主动学习时,环境就能成为一把开启幼儿潜能的金钥匙,使幼儿的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三、多方合作参与环境创设,使教育产生多种效应

在探索型主题活动中,幼儿获得经验的途径、方法是多种的,幼儿探索的环境和材料也是多方合作共同创设的。

实录:

我班孩子在《汽车》主题中除了最喜欢玩汽车外,就是画汽车,为了把每一次孩子设计出来的汽车都有一个展现的机会,我跟孩子一起商量出了一个对策,创设一个《大马路上的车》的主题墙。

超跃说:“大马路上有红绿灯,我们可以用兵乓球涂上颜色后做成。”

瑶瑶说:“大马路上还有交警叔叔,怎么做呢?”

丽丽说:“交警叔叔太难画,就请吴老师帮我们画一个。”

蜜蜜说:“那我们就可以把我们画好的汽车贴在墙上,就是一个热闹的大马路了!”

婷婷说:“还不行,还不行,马路上还有人行道呢!”

甜甜说:“人行道可以用纸剪成长条来做。”

接下来,孩子们从箱子里找出了很多的药盒、牛奶瓶、各种瓶盖,又从工具箱拿来了剪刀、胶湖、双面胶等等。开始了他们的创意大发明。

幼儿有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幼儿参与讨论,能产生强烈的互动效应,他们不仅分享同伴的生活经验,而且能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并试图使各自的经验在某一问题上达成统一。在这样的过程中,幼儿是积极与主动的。

三、反思与启示

1.环境与主题互动。为了让幼儿对教学活动有所了解,引发幼儿的学习探索兴趣,我们将所要的知识在环境中露出冰山一角。常常引得幼儿们对所学的内容,翘首以待、积极关注、为了让学有余力幼儿进一步得到心理能力上的满足,让学力不足的幼儿有一个更长的消化知识的过程,我们在环境中将知识保留,并将其适当引向更广阔的空间。

2.教师与幼儿互动。在主题探究活动中,教师应放下自己“权威”的架子,改变以成人为本的观念,尊重幼儿自然发展的原则,以谦卑和爱心来协助幼儿。在创设主题环境时,教师根据幼儿水平创设一部分任务,让孩子们共同参与,让幼儿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平等意识,培养他们的主人翁精神和参与意识,我们的大部分的内容都有难易程度悬殊的不同内容存在,可让每个幼儿有充分想象、自主操作、创造的空间,能让师生共同创作,幼儿才能真正融入环境之中。

3.家长与幼儿园互动。教师应成为园所与家庭的沟通者,时常与家长沟通,让家长观看我们的教学活动,将自身行为释放给家长看,提醒家长在家中也要注意自身的言行,要成为幼儿的典范。家园共同合作,让幼儿无论在幼儿园还是在家中,都生活在一个轻松、愉快、关系和谐的精神环境中,从而获得健康、全面、和谐的发展。

篇5:主题活动和环境创设.

1、把握主题的内容与要求,创设在同一主题下有联系的环境。

无论是教师预设还是幼儿生成的主题,教师对主题的内容与要求都要有一个总体把握,在目标的引领下考虑将一个个有联系的课程内容呈现于周围环境中,使幼儿与之互动并获得经验。

如:最近开展的主题活动《交通工具》,这个主题的内容与要求是:了解常见的交通工具的不同外形和功能,感受交通工具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尝试用简洁的语言,大胆表述自己的乘坐经验,愿意与同伴一起分享自己的快乐。为此,我们根据主题创设了相应的环境。首先,在美工区中投放了孩子们自己收集的汽车、飞机、轮船的图片、图书,自由活动、游戏活动时,孩子们都会对着图片指指、认认、说说,在互相交谈中获得与之相关的知识。其次,在教室的一角,我们布置了“交通玩具大集合”的小展台,将孩子们带来的玩具展示出来,通过介绍自己的玩具、和同伴分享、交换玩具的方式,孩子们认识了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了解了它们不同的性能。这样,根据教材的“内容与要求”及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将一个个有联系的点呈现在主题环境中,更有利于幼儿相关经验的整合与运用。

2、推进主题的深入与拓展,创设具有挑战性和弹性的环境。(1)围绕主题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幼儿主动探索。

在主题活动《周围的人》中,我们在组织幼儿讨论小区的人时,我们引导幼儿思考“你喜欢小区里的谁?为什么?”“小区里的工作人员喜欢自己的工作吗?为什么?”并就这两个问题留下两个板块,孩子们通过分组讨论、绘画及老师帮助下的文字说明相结合的方式记录下他们讨论的结果,公布在板块中。当孩子们对警察的服装、工作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时,我们就孩子讨论的焦点问题进行整理,产生了“我们的问题”板块,孩子们在父母的帮助下,就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查找资料,并用图夹文的形式把答案贴在相应问题的下面。(2)创设富有弹性的环境,给幼儿预留生成的空间,诱发幼儿探索、生成新的有意义主题内容。

在《交通工具》这一主题中,在主题进行一段时间后,孩子们对于简单的交换汽车游戏产生了厌倦,于是,我们又在走廊上开辟了一条大马路,设置了十字路口,将汽车游戏搬到了马路上,孩子们的兴趣顿时又浓厚起来,在大马路上兴奋的玩起了开汽车的游戏,在游戏过程中,孩子们又发生了撞车事件,产生了“汽车开累了停在哪里?”“撞车后人受伤了怎么办?”等问题,于是,小警察的角色、红绿灯的标记、停车场、汽车医院等场所在孩子们游戏开展过程中不断诞生了。

3、关注主题的延伸,创设展示幼儿成长足迹的环境。

教师在环境的创设中要尽量展示幼儿在主题活动中探索的过程和成果以反映幼儿的成长足迹。

(1)将幼儿在主题活动中的探索过程和表达结果记录下来,并呈现在环境中。

在主题活动《交通工具》中,我们在墙面上张贴了幼儿“设计马路”“设计汽车”“制作汽车”时的照片,同时,也把幼儿设计汽车的图纸,制作的各种汽车进行展示和展览,这样既保持了幼儿活动的兴趣,有可以使其他幼儿借鉴他们的经验更好的开展活动。

(2)珍惜幼儿在主题活动中的成果,充分运用他们表达表现的作品,形成新的主题内容。

在《交通工具》主题活动中,孩子们在搭建各种汽车,王明宇搭建了一辆可以喷射七彩彩带和烟雾,同时会投射灯光的流动舞台车,王健、王康搭了一辆有两只手的大货车、李萍搭建了一辆会把垃圾变鲜花的汽车„„这些作品展示出来后,孩子们对有特殊功能的汽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生成了新的主题内容“未来汽车畅想”

篇6:环境创设活动简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为进一步深化“环境育人”的理念,体现我校以“国韵”为主题的环创风格,充分发挥环境材料的教育和互动功能,让幼儿在宽松、随意的氛围中自由选择,自主活动,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我校在2018年8月22日下午开展了“最美教室”环境创设评比活动。

此次评比内容共有八项:家长园地创设、班级墙面环境创设、区域环境创设、走廊过道的创设、盥洗室环境创设、午睡室环境、.悬挂吊饰、班级环境卫生。

在郑校长的带领下,老师们带着欣赏与学习的心态走进每个班级,对各班创设情况进行了观摩与评分。心灵手巧的老师们利用空余时间,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挖掘可利用资源,以幼儿感兴趣的活动材料和活动类型为依托,鼓励师幼、亲子共同制作一同创设,将幼儿成长发展和家园互动融合在各个大小环境里。全园洋溢着浓郁的教育契机,并以实用性、可操作性、幼儿参与性等多重标准对各班环境进行观摩评比。

篇7: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的创设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是幼儿园教育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一个长期的任务。我国著名教育 家陈鹤琴 先生认为:“怎样的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皮亚杰认知理论也认为:“幼儿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发展起来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明确指出:幼儿园应该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求,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身心发展的经验。

今天的幼儿教育已经走向开放的教育。时间、空间、教材、结构的开放、完整幼儿的培养、整合教育的出现、游戏化、生活化的课程模式等等,都提倡为幼儿提供开放、丰富而且多样的环境,允许幼儿自由选择、自主学习,于是区域活动便在幼儿园广泛地开展起来,并获得幼儿教师及孩子们的喜爱。

我园从95年开始就进行了区域活动的初步尝试,随着区域活动的逐步开展,我们认识到:区域活动与集体活动相比,教师的主导作用变得隐性,目标隐含在环境和材料之中。幼儿的主体性变得明显,通过与环境和材料的互动、感知来积累知识技能和生活经验。显然,环境在区域活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而,探索如何根据本园的实际情况在区域活动中创设适宜幼儿发展的、具有开放性的环境,体现园本特色,使其发挥环境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功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为每一个孩子提供活动的条件和表现自己的机会,对幼儿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1、理论意义

随着幼儿教育的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区域活动已成为当前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幼教改革的一种重要的教育活动形式,它使幼儿教育过程真正建立在幼儿全体性实践活动的基础上,从而实现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根本性变革,推进幼儿全面素质的形成、发展和提高。环境及材料作为区域活动的基础,是幼儿构建知识的依托,良好的环境还容易建立起和谐、自由、轻松的教育氛围,有利于推动幼儿教育朝着多样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2、实践意义

区域活动是一种幼儿的主体活动,它具有自由、自选,独立而主动的特点。环境是促进幼儿发展的载体。区域环境创设的过程,是幼儿与教师共同参与合作的过程。区域环境的教育性不仅蕴含于环境之中,而且蕴含于环境创设的过程中。幼儿在区域活动中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由单纯的倾听者变成了参与者,有利于培养其任务意识,有目的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以及分工合作、讨论决策的能力和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幼儿自主性的形成。

二、课题研究的核心概念鉴定

区域活动:区域活动源自于开放的教育理念,是以个别化学习为前提,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由教师为幼儿提供合适的活动场地、材料、玩具和学具等,让幼儿自由选择活动内容,通过操作、摆弄、发现、讨论、拼搭等活动来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种教育形式,是近年来幼儿园广泛采用的一种活动形式。环境创设

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是指以促进幼儿主动发展为目标的,在幼儿、教师、家长等共同参与下,对幼儿的活动环境进行改造、影响、美化和积极利用,使之更加适合幼儿成长的一个动态发展的活动过程。主要包括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个方面。物质环境包括活动室物质条件与设施,精神环境指教师和幼儿之间所构成的教育氛围及人际关系。

三、国内外有关研究现状

(一)国内有关区域活动中环境创设的探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并形成了共识:一是区域活动应突破传统教育中幼儿处于被动、静止状态的局面。教师不是把知识直接告诉幼儿,让幼儿被动地、静止地去接受,而是通过教师和幼儿共同设计、提供可供幼儿操作的材料,特别是各种活动材料,让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地得到发展。

不少幼儿园将区域活动的创设作为班级环境布置的有效方式,通过整合原有的教育资源,创设了让幼儿看得见、摸得着、便于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选择地进行自主活动的开放性的区域环境。

设置区域时,还要考虑到场地的安全性,区域之间不要相互干扰,保证光线、色彩、温度、湿度、通风等条件。

二是教师在活动中要有明确的角色定位,做幼儿活动的真正的观察者、引导者、合作者。不断为幼儿提供更为适合于他们年龄特点、兴趣特点、引导他们进一步激发其好奇心、求知欲、探索欲望、促进他们向更高水平发展的活动环境。

三是在区域活动中,要将收集材料和创设环境的过程作为幼儿学习的过程,要把主动权交给孩子,和孩子一起布置,应给幼儿自主选择和使用材料、给予孩子出错的权利。

此外,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的 秦元东 博士 和王春燕 博士,一起合作主持了浙江省教育厅2005的科研课题“幼儿园区域活动研究,一种生态学视角”,针对传统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生态式区域活动”的概念,触及“区域活动和集体活动之间的积极互动关系”“区域活动和社区之间的关系”,“区域活动和家庭之间的关系”“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对幼儿园课程设置提出的挑战”“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各区域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的问题。

(二)国外有关区域活动中环境创设

1、蒙氏教育中,有关环境创设的理论认为:区域环境能传达一定的教育信息,直接影响着教育效果,使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情绪、能力上得到更全面的发展,区域活动的设置及材料的选择,各年龄段都有不同的侧重点。蒙台梭利主张为儿童提供“有准备的环境”,让他们通过与有准备的环境相互作用,进行自发的主动学习,得到发展。

2、日本各都、道、府、县的教育课程研究协议会就“物质的、空间的环境创设”展开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

一是如何设置物质的、空间的环境,使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各种游戏活动,并体验游戏的乐趣。

二是如何设置物质的、空间的环境,让幼儿亲近身边的动植物,懂得珍重爱护生命。

三是如何设置物质的、空间的环境,让幼儿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等,通过音乐、绘画、制作等形式自由地表现出来。

四是如何设置物质的、空间的环境,让幼儿掌握幼儿园的基本生活方式,并学会整理身边的物品。

四、课题研究目标

(一)在我园现有区域活动中环境创设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本地自然资源,发挥地域特色,探索区域活动中环境创设与幼儿活动行为的内在联系。从活动区的空间布局、时间安排、材料投放等方面研究幼儿积极性行为产生的条件。

(二)研究良好的人文环境(包括平等、尊重、和谐、温馨等)在区域活动中对幼儿的社会参与性、合作性、创新性与持续性发展的影响。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操作原则

(一)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如何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置适合不同年龄段、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的活动区域,体现合理、开放、宽松的教育理念,使幼儿获得充分、和谐发展。

2、如何合理地投放材料,体现地域文化(包括蒙族文化及蒙汉文化的大融合)及园本特色。

3、区域活动中教师角色的定位。教师在幼儿活动中作为观察者、组织者和协助者,其角色地位随不同情况而转换,怎样随机而变,处理好幼儿主体与教师主导的关系,使幼儿在尊重、信任、鼓励的愉悦环境下活动。

4、如何引导教师克服区域环境创设过程中在目标上的盲目性及对环境认识的片面性。

(1)对环境创设要实现什么目标,每个区角每种材料具有哪些教育价值,心中无数。

(2)较少考虑幼儿当前水平与兴趣,无法对孩子的学前需要在环境上做出有效的、相应的应答。

(3)把环境创设仅仅理解为“小小的物理环境”,而忽视人文环境的创设。

(二)课题研究的实施原则

课题在实施和研究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目的性原则

区域活动中环境的创设要围绕教育目标及幼儿各年龄段发展目标、根据主题活动、季节特征及班级实际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充分发挥其教育作用。

2、参与性原则

区域环境是为幼儿创设的,其内容、形式应为幼儿所接受并能积极主动地参与,促进其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

3、安全性原则

区域环境首先要保障幼儿安全,环境布局应注意物品、材料的摆放位置,质地无毒、可靠。

4、开放性原则

区域活动中环境创设,不仅要考虑园内的区域环境,还应重视园外环境的各要素,如家庭、社区等,两者有机结合,协同一致地对幼儿施加影响。

5、适宜性原则

幼儿正处在身体、智力迅速发展以及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有多方面的发展需要,环境创设应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发展需要相适应。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及步骤

(一)研究方法。本课题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

1、文献资料法。收集有关区域活动及幼儿园环境创设方面的文献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供研究参考,以保证课题研究的科学性、前瞻性。

2、调查法。通过观察、座谈、问卷等方法把握研究动态,收集事实材料,为课题研究提供实践依据。

3、行动研究法。即通过对各班区域活动组织情况的观察、记录,发现问题并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然后制定措施,有针对性地调整教育行为,进行观察分析,不断总结经验得出结论并在实践情境中进一步检验这些结论。

4、总结法。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召开有关研讨会、观摩会等,积极推广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有效经验,及时指导做好阶段性研究成果的资料积累工作。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

课题研究的时间: 2007年3月------2009年3月

课题研究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7年3月-----2007年4月)课题准备阶段

1、选定课题,成立课题组。

2、明确分工,通过查阅资料确立课题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

3、撰写课题申请报告,对课题进行调研、分析论证,制定课题研究计划。

第二阶段(2007年5月----2009年1月)课题实施阶段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课题实施领导小组,并进行分工,明确各自研究的任务。

2、组织教师培训,加强理论学习,深刻了解国内外有关区域活动中环境创设的发展情况,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3、总结我园在区域活动中环境创设方面所取得的经验。

4、组织讨论。探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环境创设的有效策略,形成共识。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创造。

5、探讨如何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有效地投放材料,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6、协调幼儿园相关资源,创设各种条件,保证课题顺利进行.7、定期召开课题研究工作会议,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研讨、总结,明确研究目标,理清研究思路,查找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8、总结研究经验,撰写研究的阶段性论文总结。

第三阶段(2009年1月----2009年3月)总结阶段

1、撰写终端性研究报告,结题报告。

篇8:主题活动中教室环境的创设

一、满足幼儿的学习需要, 为幼儿提供适宜的物质材料

幼儿乐于摆弄和操作物体, 幼儿的认知能力正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获得发展的。幼儿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对世界的认识还是感性的、具体的、形象的, 常常需要借助实物与动作才能形成。物质环境是幼儿学习的中介和桥梁。因此我们要努力将教育目标和内容物化, 将期望幼儿获得的知识与经验蕴涵在物质环境之中, 使幼儿在与环境的不断相互作用中获得最基本的知识经验。

二、依据教育目标, 充分发挥环境材料的教育价值

在组织集体教学“老房子和新房子”活动时, 我发动幼儿搜集了老房子和新房子以及家乡各种名胜古迹的图片, 在教学时让幼儿一起欣赏, 在此基础上进行讨论, 对老房子和新房子进行比较, 从而让幼儿感受到现实生活的美好。在教学活动后, 适时地提供了废旧盒、卡纸、牙膏盒等, 幼儿用牙膏盒制作了一幢幢高楼, 用废纸盒制作了汽车、邮局、幼儿园等材料, 用画笔画出人们的活动。幼儿看着自己制作的高楼等建筑物兴奋不已。我趁势提议, 让幼儿一起来设计小区的区域图, 设计了马路、绿化带、路灯等, 并将制作的高楼等建筑物布置在小区里, 由孩子们亲手创造的小区诞生了。新型小区的环境为主题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依据教育的目标, 综合运用多种表现手段, 让孩子在主题活动中获得了多元的经验, 在情感和技能等方面得到了发展。

三、发挥教师指导作用, 促进幼儿与环境的互动

1. 在搜集材料和创设环境的过程中引导幼儿主动学习

在发动幼儿集体讨论, 并决定了区角布置或墙饰的内容后, 我和幼儿一起准备材料, 并进行设计制作。在这个过程中, 我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他们能做得到的让他们自己去做, 他们能想得到的让他们自己去想, 让他们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 通过看、听、问等途径获取信息和材料, 培养他们获取信息材料的能力和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在主题活动“好大一个家”中, 幼儿通过各种途径搜集了香港、北京、澳门等城市的图片, 全国各地的特产和名胜古迹的照片等, 并利用手工材料制作了天安门模型。这些活动的材料主要由幼儿搜集, 这些材料真真切切地源于孩子的生活, 贴近孩子的生活, 具有其他教具无法替代的价值。另外, 收集活动中幼儿通过自己动手和求助他人的方法获取所需的材料, 在此过程中, 孩子不仅能不断修改完善自己的设想, 提高语言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而且培养了解决问题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在幼儿搜集资料的基础上, 教师紧扣活动目标, 通过比较、讨论等形式, 与幼儿一起筛选材料, 让活动材料更有教育价值。

2. 给幼儿自主选择和使用材料的权利

在外出远足后, 我组织了主题谈话“美丽的大自然”。远足, 让幼儿打开身心, 沉浸在大自然的美景中。我再引导幼儿, 大自然这么美丽, 能否将大自然的美景搬进我们的教室呢?用什么材料来布置大自然的美景呢?孩子们一下子兴奋起来了, 开展了积极的讨论。有的说, 可以把自己外出游玩的照片带来;有的说, 可以上网去找一些大自然的风光图片;有的说可以把家里没有用的瓶瓶罐罐、纸盒等带来等。第二天, 孩子们还真带来了五花八门的材料。我让幼儿把材料放在教室内的一个“百宝箱”里, 当主题教育需要时, 又引导孩子去“百宝箱”里找自己需要的材料。结果, 随着主题活动的开展, 幼儿把易拉罐装饰成了各种小动物, 让蛋壳变成了许多可爱的小娃娃, 用果壳拼贴出漂亮的图案。在主题展开的过程中, 一幅大型的主题剪贴画逐渐丰富、美化起来。于是就有了葱郁的树林、鲜艳的花朵、丰收的果园、美丽的小桥流水、可爱的小娃娃……当整个主题创设完成的时候, 孩子们开心极了, 他们不但被这种特有的艺术美所深深吸引, 更重要的是幼儿通过动手、动脑, 在亲手参与环境布置的教育过程中, 获取了新的知识经验, 体验到了合作的快乐, 也得到了能力上的提高。幼儿对自己创意、设计的环境也有一种特殊的钟爱和亲切感, 这种积极的情绪, 进一步促进了幼儿与环境的互动。

篇9:谈幼儿区域活动环境的创设

关键词:探究性;层次性;操作性

区域活动是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内设置各种区域,为幼儿提供各种丰富的材料、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意愿选择内容,宽松自由地进行活动的一种方式。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良好的区域环境能为幼儿提供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空间,宽松的活动氛围,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那么如何创设良好的区域环境,真正让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学习、自由发展呢?

一、合理的区域划分

第一,在区域划分的时候要考虑教师的空间条件、幼儿人数和幼儿的年龄特点,做到区域划分明显。根据区域空间大小的需要,用教具橱柜作为区域的隔断把区域隔开。在区域名称的设计上也有一定的学问,区域名称大多以吊饰的形式呈现,既美观又能起到一定的分割区域的作用。小班教研组以海洋动物命名,如小海星书屋、小章鱼生活馆等;中班教研组以陆地生物命名,如小蚂蚁建筑区,长颈鹿书屋等;大班教研组以动画片人物命名,如喜洋洋美食坊,老村长藏书阁等,这样的名称让区域充满活力和童话色彩。

第二,在区域划分时做到动静分离、通道畅通,符合采光和用水需要。为了在活动时互不干扰区域划分,要遵循动静分离的原则,建构区和表演区要远离图书区。如果有条件的话,建构区和表演区可以外置或有单独的房间,区与区之间的通道畅通合理保证幼儿在交换区域和取放材料时不挤不堵。为了保护幼儿的视力,图书区要安排在采光好的位置,而生活区要安排在接近水源的地方。

二、材料的投放

材料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活动材料不仅隐含着教育意义,传递着对幼儿的期待和鼓励,更是幼儿体验、建构、发展的媒介,因此教师要不断思考、深入研究材料的投放方法以挖掘材料的使用价值,为幼儿的发展提供最大的支持。

1.材料的投放具有探究性、层次性

材料的投放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既有挑战性又照顾幼儿的个体差异,保证每个幼儿在区域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并得到发展。例如,在大班美工区“扣子游戏”中,教师提供材料有形状不同、大小不同、颜色不同的扣子,辅助材料有不同造型的无纺布、针线、胶水、穿珠线,幼儿可根据自己的经验水平选择穿扣子、按造型粘扣子、按造型缝扣子,让幼儿各取所需。再如,在建构区除了提供基本的木质建构积木,保证幼儿最基本的围拢积高处,还提供了奶粉桶、可比克桶、易拉罐、纸板等支持幼儿更高层次的搭建。

2.材料的操作性

材料蕴含着教育目标,是为教育服务的。幼儿通过操作材料,发展创造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一些可操作性强的低结构的材料对幼儿的活动起着关键作用、低结构的材料是没有复杂结构,可变性强,能实现幼儿多种想法的材料。例如,沙、石、水等自然材料,还有瓶子、纸盒、布、绳子等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这些材料贴近生活,便于幼儿了解材料的不同特性和功能,更容易激发幼儿浓厚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再如,幼儿用牙膏盒和瓶盖制作小汽车,利用大小不同的小药盒拼成机器人,把矿泉水瓶变成花篮,利用毛线装饰瓶子,用大小不同的纸箱搭建等,幼儿制作起来乐此不疲,无处不闪烁幼儿智慧的火花。

3.注意材料的结合

高结构的材料规范、精细,目标明确,幼儿在操作中能达到和检验自己的操作结果。但是区角活动中注重不是操作程序、结果,而是让幼儿通过对材料千变万化的摆弄,尝试不同的方法和途径,激起幼儿活动的兴趣,而低结构的材料正好符合此要求。所以,在材料的投放中,注意高低材料相结合。在区角投放的材料,既有买来的现成材料,还应有自制的活动材料;既有成品,还应放置半成品。一些废弃的鞋盒、纽扣、毛线等都成了幼儿最喜欢操作的材料,于是我们特向家长收集各类废旧物品,将其摆放在相应的区角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这些不引人注目的东西有的被幼儿制作成工艺品。

4.材料的安全性

在材料的投放上,安全应该放在第一位。活动材料必须保证卫生、无毒、无安全隐患,尤其是生活区的食材,保证新鲜、清洗干净,每天带来的食材当天用完,幼儿在操作中也要严格遵守卫生的要求,防止病从口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证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第一位”。

合理的区域的划分和材料的投放为幼儿的自主活动提供了有准备的物质环境,而教师前卫的教育理念和有效的观察指导为幼儿自主活动提供了人文的精神环境,只有将二者有效结合,才能真正让幼儿做到与环境对话、与材料互动,达到自主活动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杨馥嘉.3-6岁儿童发展指南[D].重庆:西南大学,2014.

篇10:幼儿园环境创设活动心得感悟

一、注重智能的启发性

环境建设应着眼于丰富幼儿的知识,增长能力,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我园各班结合教育目标和根据幼儿年龄特征和认知发展水平创设于墙面的主题栏,内容丰富:有庆祝各种节日的主题,有爱祖国、爱家乡的主题,反映四季特征的主题,也有孩子们所喜爱的故事主题······。丰富的内容深深吸引着幼儿,他们不断潜移默化地受得了教育,而且通过他们的参与布置和看看讲讲,也很大程度地获得了认知上的发展和语言能力、动手能力的提高。

二、注重情感的感染性

首先,环境的美化,可以培养幼儿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我们力求从尊重幼儿的审美兴趣,满足他们的审美需要出发进行环境的创设。对于每一个主题的环境布置,我们除了用它丰富的主题内容来教育幼儿外,也努力营造出具有造型美、色彩美、艺术美和富有童趣的美的氛围来感染幼儿。

1、五彩斑斓的墙饰

我班的墙饰设计的是“春天来了”,一走进我们教室就感受到生机盎然的春意:a、春天

来了,柳树发芽了,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粉红粉红的桃花开了。b、一朵朵“美丽的花儿”在孩子们灵巧的小手中绽放,漂亮的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体现了儿歌“春天里,春天来,花儿朵朵开。红花开,百花开,蝴蝶蜜蜂都飞来。”的诗情画意。

2、手工区

春天是丰富多彩的,我把蔬菜、小花、树叶等有次序的摆放在手工区里,让孩子们去看、去摸、去想象,有时孩子们的想象丰富得让人眼花缭乱,让你不得不用另一种眼光去看待他们,其实孩子们比我们有创意多了。

3、自然区

篇11:幼儿园体育活动环境创设的原则

1、功能性

体现运动功能是幼儿园体育环境创设的最主要的本质特征,设置的场地和器械都要具有增强幼儿体质、提高幼儿身体素质的功能,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得到身体的锻炼。

2、安全性

《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首位”。所以在进行场地设施器械的设置时,要充分考虑诸多安全因素,如,场地路面的平整、设施的圆角处理、器械的大小等,以免发生伤害事故等。

3、趣味性

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它推动人类探索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我国古代教育家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幼儿年龄小,对感兴趣的材料往往注意力比较容易集中,内心会产生愉快的体验,态度也积极、主动,收到良好的游戏与锻炼的效果。因此,我们在创设体育活动环境时,应深入了解幼儿的各种需要,掌握他们的兴趣点所在,设计出既有运动价值又有新意的器械、设施来。

4、层次性

层次性是指要我们要尊重不同年龄层次、能力层次的孩子的需求,在设施与器械的设计时在尺寸、功能和玩法上体现年龄特点和难度递进。

5、挑战性

挑战性是指环境创设在尊重幼儿年龄特征的同时,部分设备要有一定的难度,让幼儿在能力范围内去挑战自己现有的能力水平,以满足他们动作能力发展和心理上体验成功的的需求。

6、文化性

在体育环境创设中,考虑融入相应的体育文化宣传,通过标志、造型、图案等,引导幼儿欣赏运动美,传递乐观向上、勇于挑战勇敢、坚持豁达的体育精神,进行体育知识的普及。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协调发展,萌发终身体育的意识。

7、开放性

开放性主要是指在器械尤其是轻器械的摆放方式上要体现幼儿的自主性,材料的摆放、货架的设置要考虑到幼儿的取放是否方便。

8、原始性

篇12:环境创设活动简讯

一、原则:

1、教育性。

要求体现主题的教育思想,对幼儿具有教育意义。

2、适宜性。

要求有委员和班级的环境整洁、美观,符合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3、挑战性

要求既接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4、参与性

要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5、丰富性

要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6、趣味性

要求富有儿童情趣,体现幼儿天真烂漫的情感和思想。

二、具体要求:

主题墙:

1、墙饰设置反映主题内容。

(1)墙饰内容与当前主题内容相吻合。(2)内容丰富。

(3)能清晰体现渐进性。(4)预设与生成相结合。

2、幼儿参与率。

(1)幼儿参与墙饰材料的收集、制作。(2)墙饰便于幼儿操作、取放。

3、墙饰符合幼儿发展水平、经验和需求。(1)墙饰内容符合幼儿年龄特点。(2)墙饰内容与幼儿生活相贴近。

(3)墙饰能体现幼儿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4、墙饰有独创性。

(1)墙饰体现本班特色。(2)墙饰教育价值明确。

5、墙饰美感

(1)墙饰色彩和谐、统一,布局合理,形象可爱、有童趣。活动区:

1、活动目标

(1)创设的区域能紧紧围绕主题目标或阶段目标。

(2)各活动区教育目标明确、具体,重难点清晰明确。

(3)关注学习方法,关注探索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体现新的教育价值观。

(4)目标的确定符合本班幼儿的最近发展区。

2、区域设置(1)根据幼儿的兴趣、经验和发展需要设置各区域。(2)每个班开设不少于5—6个活动区。(3)空间分隔合理、有美感、动静区分。(4)区域具有封闭性,相互干扰少。(5)活动室空间利用率高。

3、材料提供

(1)材料隐含教育目标和内容。(2)创设的问题情境明确、恰当。

(3)材料投放按照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要求,分解出若干个操作层次。(4)材料投放有系统性、层次性、趣味性。

(5)材料丰富,数量充足,能够满足幼儿自由选择的需求。

上一篇:某镇“感恩共产党奋进新时代”脱贫攻坚主题活动实施方案5则范文下一篇:医院护理考核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