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贷款需求调查问卷

2024-04-26

农村贷款需求调查问卷(通用8篇)

篇1:农村贷款需求调查问卷

大学生村干部贷款需求问卷调查表

尊敬的大学生村干部,为了解你们的贷款需求情况,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水平,特制定如下问卷,请在您百忙之中,抽出一点时间填写。衷心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谢谢合作!

中共阿坝州委组织部中国人民银行阿坝州中心支行对以下问题请用“√”进行选择。

1、是否有创业计划?

A、创业项目已启动B、有创业计划C、无创业计划(如选择A、B项,请继续)

2、已创业或拟创业项目:

A、种植或养殖业B、商贸流通C、农副产品加工业

D、制造业E、服务业F、其他

3、有无贷款需求?

A、无(如选此项,请跳至第6题)

B、有(a、2万以下b、2-5万c、5-10万d、10万以上)

4、贷款有无担保?

A、无法提供担保

B、能提供担保(a、抵押担保b、质押担保c、保证担保)

5、希望向下列哪个银行申请贷款?

A、农行B、信用社C、邮政储蓄

6、创业是否有自筹资金?

A、无B、有

7、自筹资金来源:

A、自有资金B、亲朋借款C、民间借贷

8、自筹资金数额:

A、2万以下B、2-5万C、5-10万D、10万以上

篇2:农村贷款需求调查问卷

1.您的性别:您的年龄段:

男 □女 □25以下 □26-35 □36-45 □46-60 □60以上 □

2.您遇到过资金短缺的情况吗? 经常遇到 □偶尔遇到过 □没有遇到过 □

3.如果您遇到以上情况,您会选择以下哪些途径?(多选题)

找朋友同事借钱□找亲戚借钱□信用卡取现□借高利贷 □向小额贷款公司借款 □向银行贷款□典当行换取现金 □其他 ____________

4.您以前是否听说或接触过合泰典当责任有限公司?如果有,通过哪些渠道了解到?

●没有 □● 有:报纸 □户外广告 □电视 □网络 □上门推销 □

5.近一年内您有以下需求吗?(多选题)

旅游 □装修 □教育 □买车 □美容 □

医疗 □买房 □结婚 □投资 □创业 □没有 □

6.如果目前有合泰典当能针对以上需求进行贷款,您会在资金短缺时提出贷款申请吗?

会 □不会 □

7.据您所知,汽车、房产典当贷款的月利率是多少?

2% □3% □4% □5% □6% □8% □9% □10%以上 □

8.您决定与合泰典当公司合作,您最看重以下哪项服务?(多选题)

免抵押,免担保 □非常方便及时,2--3天能取现□

手续非常简便,审核期短 □轻松,不用托人找关系,不用找亲戚朋友□ 能提供专业的理财服务□贷款利率低□其他:______________

9.如果您贷款,您会用于哪些方面:

创业 □还信用卡 □生意流通□还款□

结婚 □购房□购车□其他□

10.您目前的月收入:

2500以下 □2500-5000 □5000-8000□8000-10000 □10000以上 □

篇3:农村贷款需求调查问卷

一、城镇化的基本概念和范畴

城镇化是一个广义的概念, 是人口、地域、社会经济组织形式和生产生活方式由传统落后的乡村型社会向现代城市型社会转化的多方面内容综合统一的过程, 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主要反映和重要标志。从经济学的角度看, 城镇化就是一个人口和非农产业向城镇聚集的过程, 是以市场为基础对劳动、资本、土地等要素资源进行非农化配置的结果。在此过程中, 无论是人口的非农化和城镇化, 还是产业的非农化和城镇化, 都是城镇化各行为主体在特定的约束条件下, 受“经济人”原则的支配, 按照经济规律在各种可能选择中作出理性选择。

推动城镇化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当前, 中国城镇化水平正处于迅速发展时期, 尤其是进入20世纪以后的10多年, 城镇化发展的速度非常快。据统计, 在2000—2011年11年中, 城镇化率从36.2%增加到51.3%, 提高了15.1个百分点, 平均每年提高1.37个百分点。在今后的10—20年中, 城镇化是中国需要实现的一个重要发展目标。城镇化的发展需要农村金融的支持, 而农村金融需求问题是研究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的核心问题, 该问题的研究对拓展农村金融理论和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二、城镇化进程中农户金融需求变化及行为特征分析

农村金融需求是指农村地区实体经济主体对金融产品以及金融服务的需求, 分为生活、生产经营和发展三个需求层次。农村城镇化进程中, 经济结构的调整产生主体的多层次, 复杂化的农户经济结构和收入结构导致了金融需求的多样化, 不仅对融资提出新的要求, 而且对其他金融业务也有新的要求。基于对苏北农户的调查, 突出了金融需求的变化、农民得到的金融服务和希望得到的金融服务3块内容。农户金融需求的新特点、新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1. 农户信贷需求变化及其行为特征

在以往的分户承包经营环境下, 农户主要为维护和满足传统农业生产或者基本生活消费而形成小额、短期的信贷需求。调查结果显示, 目前江苏农户对于这一传统金融需求目的比例很低, 80%以上农户认为不需要为基本生活和简单农业生产而进行借贷。一方面, 国家对种田农户有补贴, 加上农户打工等非农收入, 不仅可以满足日常生活消费, 而且多余资金弥补了小额的农业生产资料支出;另一方面, 由于农资公司获得政策和信贷资金支持, 农户在农资经营部购买农资可以先赊账后统一结算, 这一赊销方式很好地解决了当地农户生产过程中的零散资金需求。

与传统信贷需求下降状态相对应的是, 在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条件下, 部分农户成为种植大户后规模化生产而形成较大数额、更高层次的信贷需求, 如贷款购置大型农机设备、改善生产条件等成为需求主流;随着农村经济市场化、产业化趋势明显, 农户出现了以商贸、加工、运输等为主的非农产业融资需求, 部分农村经济主体实力逐步壮大。被调查样本农户中, 认为生产经营重要或非常重要的占比71.57%, 农户生产经营方面的信贷需求呈现大额化与长期化特点。

消费方面, 城镇化推动了农村消费的增长和升级。随着江苏城镇化建设步伐的推进, 多年来农户收入的持续增长促使农户消费能力不断提高、消费观念发生转变, 相应地, 消费支出结构也逐渐从生存型消费向更高层次的享受型和发展型消费转变, 产生了贷款消费意识。根据调查结果, 农村居民更为注重子女教育、健康保障和投资保险, 73.03%的农户认为子女教育重要或很重要, 71.57%的农户注重或特别注重健康保障, 68.63%的农户看重或非常看重生活品质的提高。改善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教育文化等生活条件和提高消费档次的消费信贷需求较大, 如办理按揭在城镇购房, 申请助学贷款等。

2. 农户支付结算需求变化及其行为特征

农村的支付结算需求实际是由生产要素交换、农产品销售、农村经济生活如消费、上学等形成的交易需求。传统的支付结算仅限于简单柜台业务, 农户需要到农村金融机构的网点办理结算、取现、汇兑等业务, 费时费力, 对于居住地离乡镇金融网点远的农户尤为不便。

城镇化带动越来越多的农户进入到开放市场, 农户生产经营投资、外出打工、生活消费、子女外出上学、医疗保健等交易需求持续增多, 85.66%受访农户希望获得便捷的支付结算服务。因而, 随着农村总体经济水平提高和农户收入的增加, 农户生产经营和生活消费方面的支付结算需求呈现交易数量和交易金额同步迅速增长的特点。为加快与开放市场连接, 农户对支付结算的需求还体现在金融结算渠道的通畅、快速和高效上, 突破传统柜台向银行卡、网上银行、电话银行、ATM现代化服务需求转变。

3. 农户投资理财需求变化及其行为特征

农户的投资理财需求取决于两方面因素, 即支付意愿和支付能力, 两者缺一不可。传统小农生产方式下, 农户收入低且多用于维持基本生产生活, 既没有多余资金更缺少投资理财的信息知识。城镇化不仅是人口和经济的城镇化, 而且还是社会城镇化, 表现为农户非农收入增加、条件改善, 积累了一定的财富, 具备了投资理财的支付能力;同时随着职业、社会角色的变化, 人们的行为方式、思想观念、教育程度等综合素质不断趋向城市居民经济特征, 产生了投资理财的支付意愿。调查结果显示, 农户工资性收入的稳步提升直接导致了银行储蓄业务的增长, 农户理财与合理消费的意识日益增强, 对理财产品的需求逐步提高, 50.49%的被调查者希望通过国债、基金、证券、保险等金融投资项目实现财富的增值, 或者通过购买住房、投资实体经济等渠道增加个人收入。

综上, 江苏农户的金融需求经过初级的低层次需求阶段, 正逐步走向更高层次的现代化阶段。农户信贷需求中, 生产经营或投资、购建房等发展性需求成为主导, 从以传统农业生产和基本生存需要为主体的资金需求向扩大再生产、消费、教育等结构性资金需求转变;在金融产品需求上, 从单一的存贷款需求转变为对结算、汇兑、金融咨询、保险、信托、租赁、投资理财、信用卡、代理、有价证券买卖等多样化需求;在金融服务效率上, 支付结算需求突破柜台走向网络安全交易、低手续费用和快速到账;在金融资产保值增值上, 金融需求突破利息走向投资收益。

三、农村金融供给现状及差距分析

农村金融服务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贷款融资等普通金融服务, 第二类是支付结算等基础金融服务, 第三类是通过投资、购买理财产品等实现保值增值的高级金融服务。与农户金融需求变化相适应, 农村金融供给变化也可以结合上述分类进行分解:一是农户贷款情况, 如是否获得融资服务, 获得何种融资服务, 满足程度如何;二是农户获得的基础服务情况, 如金融机构提供的中间服务种类与方式如何, 金融科技创新能力是否提升, 农户是否增设结算账户, 满意度如何;三是农户投资行为情况, 如农村金融机构有无加大金融产品、服务创新, 农户是否接受现代金融产品, 是否进行投资等。

随着江苏农村金融改革的持续深入, 目前已形成较健全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 但由于各银行定位不同, 在乡镇一级的经营领域中, 农村商业银行一直处于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地位。2012年末, 农商行各项存贷款增幅分别为13.5%和15.5%, 两项增量均位居全省同业第一;存贷比为72%, 农户贷款1 485亿元, 比年初增加42.5亿元, 占全省银行业96%;有1 974个农村网点推广了“阳光信贷”, 向406.2万农户授信1 692亿元;累计发放扶贫小额贷款34亿元, 惠及28.8万户贫困户。研发推广了远程集中授权系统、新版手机银行、金融服务终端进村、股权登记系统等创新项目, 实现综合服务系统的优化升级, 参与社保卡、市民卡建设, 承担社保、医保、低保及各项涉农财政补贴代理发放。至2012年底, 已有近一半法人机构加入贷款电话预约服务平台, 覆盖率达到入网机构的51.9%。作为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首例, 农商行完成江苏省内金融IC卡统一申报发行工作, 累计发放借记卡3 086万张, 余额883.2亿元;累计布放ATM自助设备5 510台, POS终端61 209台, 建立金融便民服务点2.3万个, 基本实现行政村全覆盖;电子银行业务量达到1.78亿笔, 网银交易额达2.99万亿元, 离柜业务量占比达42%。由此可见, 江苏农村金融供给正由管理服务型向服务管理型转变, 服务主体数量与日俱增, 服务方式逐渐多样, 服务手段科技含量明显提高, 服务产品品种趋于丰富, 服务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然而, 面对日趋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农村金融供给有限性与农户需求广泛性的矛盾仍然较为突出。首先, 无论是农业大户发展种植业和多种经营, 还是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村个体工商户的经营模式, 都同样面临资本金不足的局面, 信贷需求金额较大, 存在融资难的问题。而与此同时, 农商行近几年来农户贷款户数逐年下降, 甚至一些时期出现农户贷款数额和金额持续双降的情况。对样本农户调查结果显示, 37.25%农户对信贷资金服务表示很不满意、不满意或一般, 39.22%农户认为满意但仍然存在资金缺口。究其原因,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农村收入结构转变, 农业基础生产贷款需求弱。江苏农村家庭收入模式已经转变为以青壮劳力外出务工、妇女在家边抚育子女边在本地工厂打工、老人种耕务农的收入结构模式, 农业补贴和经济收入的增长、务工人员的收入完全能够解决基本农业生产的资金投入; (2) 物价、房价均高居不下, 农户储蓄意识远大于投资意识。农民普遍存在储蓄防病养老的传统观念, 从金融机构存款走势可看出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以每年20%幅度增长, 农户除了买房建房、结婚、装修、买车等大宗消费支出, 一般很少选择自主创业等投资项目; (3) 民间资金富裕, 融资成本低。调查发现, 少部分农户临时性的小额资金需求依赖于亲朋好友, 其融资成本略高于银行存款, 比银行贷款利率低很多, 一般年息仅8%, 加之银行贷款手续相对繁琐、办理时间长、担保要求高, 造成对银行的信贷需求下降; (4) 缺乏健全的承贷机制。产权制度和融资机制存在缺陷、信用担保和抵质押制度不完善等多方面的因素, 难以充分挖掘有一定经济效益的涉农信贷需求。

其次, 受多种因素制约, 72.55%被调查农户拥有的金融资产仍以低收益、低风险的银行存款为主, 股票、基金、债券等高收益、高风险的金融资产占比较低, 仅分别为3.43%、3.43%和4.9%。这反映了两个情况:一方面, 随着农户近年收入水平的提升和金融意识的提高, 部分农户开始参与投资理财, 而且今后这一比例还将提高;另一方面, 相当一部分农户仍未涉足投资理财, 这涉及农户自身金融意识、收入水平, 以及农村金融机构的理财产品设计供给问题。目前, 在经济发达的苏南地区, 农村金融机构理财产品开发较多, 以满足富裕了的农户投资理财需求;而苏中和苏北则非常不充分, 如整个淮安地区农商行都没有理财产品的开发, 亟待进一步拓展理财业务品种。实际上, 在近年持续通胀压力下, 广大农民由于投资意识不高, 缺乏可以保值增值的渠道和工具, 面对生产和生活资料价格的上涨, 只能被动忍受货币贬值。与城市居民娴熟的不动产、贵金属、证券基金等理财投资行为相比, 以农民为代表的底层国民是通胀的最大受害者。

此外, 在支付结算等中间业务中, 58.82%的农户仍然选择柜台结算, 使用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的农户占比分别为38.73%和14.22%, ①使用自助ATM和“村村通”助农服务设备的农户占比仅为34.31%。访谈中得知, 年龄大的农户对电子银行业务兴趣不高, 感觉麻烦, 不会操作, 也不打算熟悉试用。另外, 不少农户反映跨行汇款手续费高, 1万元需交50元手续费, 金额虽不多, 但因为跨行汇款多为给子女汇学费、异地看病汇款结算, 所以也是一种负担和一项额外成本。相对于信贷服务和投资理财服务, 受访农户对农村金融机构中间业务服务的满意度最高, 为49.02%, 并且有25%的农户认为很满意。

四、对城镇化进程中发展江苏农村金融的几点思考

从城镇化发展的视角来看, 新阶段农户对金融的需求日益增多, 要求更高, 且差异化明显。虽然近年来, 江苏农村金融业快速发展, 但总体规模仍然偏小, 金融资源优化配置效率还不够高, 结构尚不均衡, 存在金融供给滞后于金融需求发展的问题。为此,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提高金融服务水平, 完善金融供给, 发挥金融在城镇化进程中支撑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

1.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提供良好农村金融环境

政府应从政策层面激励涉农金融机构增加对农村信贷资金的有效供给。一是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 对涉农贷款比例较高的金融机构实施优惠的准备金政策, 给予较大的利率浮动空间, 鼓励其扩大涉农贷款覆盖;二是运用税收优惠、财政贴息补助等财政手段, 出台相应的消费信贷扶持措施, 鼓励农村金融机构积极设计与创新相关的消费信贷产品, 满足农户的金融新需求, 拉动农村消费内需;三是从政策上适当放宽抵押品的限制, 大力发展个人信用担保贷款, 缓解农户贷款抵押难等问题。

2. 合理市场定位, 构建以需求为导向的多层次农村金融体系

加强农村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 特别是注重把大银行的独特优势与小银行的灵活性有机结合起来。推动“万村千乡工程”信息化建设, 整合农村商品流、信息流和资金流, 增强农村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实用性与便利性。各金融机构要根据自身条件和长远规划进行合理的市场定位, 选择适合其自身发展需要的能更好服务农户的经营管理之路, 避免同质化竞争, 从而实现对农户金融服务的全覆盖。

3. 创新信贷产品, 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一是要加快建立符合农村实际、具有农村特点的信用体系, 如对信用村和信用农户实施贷款利率优惠、扩大贷款额度等激励措施;二是要积极探索扩大抵质押范围, 开发产权式农业贷款项目、生态农业旅游等贷款品种, 发展“公司+协会+农户”和订单农业信贷支持模式, 让农民更方便快捷地获得贷款;三是金融机构应主动适应城乡一体化进程, 将城市消费金融产品延伸到农村消费信贷市场, 同时, 设置区别于城市的消费贷款条件, 因地制宜开发适合江苏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信贷产品。

4. 开拓电子银行业务, 推进新型金融服务方式建设

加强推进银行支付结算通道建设是农村信息化的关键一环, 农村金融机构必须要在加强物理网点建设的同时, 广泛运用网络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等电子金融载体, 让广大农村居民“足不出户、人不出村”就能享受便利的现代金融服务。在对农户金融需求进行广泛调查的基础上, 加强同银行、保险、证券、投资基金行业之间的合作, 努力拓展证券资金结算、股票质押贷款、投资银行业务、资产管理、财务顾问、代收保险费等新型金融服务领域, 及时向农村市场推出个性化的金融服务产品。

5. 加大金融宣传力度, 优化农村金融信用环境

涉农金融机构应切实借助广覆盖的机构和网点开展金融知识和金融产品下乡进村活动, 帮助农户更加熟练地使用现代金融产品, 提高金融产品在农村的认知度和使用率。应加大对农村消费信贷的营销力度, 逐步建立农村消费信贷业务政策宣传的长效机制。同时, 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个人信用体系, 搭好金融机构对消费信贷风险实施有效控制的基础和平台, 优化农村金融信用环境。

摘要:经济决定金融, 金融必须努力服务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基于农户微观视角, 通过农户问卷调查, 研究城镇化进程中农户金融需求变化及其行为特征问题, 分析农村金融供给现状及差距, 探讨和构建适合新时期农村金融服务工作的发展机制, 对促进江苏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城镇化水平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城镇化,农村,金融,农户,需求

参考文献

[1]陈艳鹃.基于中国城镇化视角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 2008.

[2]肖四如.大地金融:探索中国特色的农村金融道路[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8.

篇4:农民学习需求调查问卷统计分析

2008年9月,教育部职成教司组织人员到江苏、湖南、广西等地对农村成人继续教育状况进行调研,职成教司农村处处长陈建华同志任调研组组长。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调研组提出:启动“国家农村成人继续教育改革试验县”项目,探索“以县(市)为单位,以培养各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用人才、培育新型农民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探索建立推动农村成人教育大力发展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投入机制;健全完善面向农村劳动者继续教育培训网络。通过试验,不断总结完善经验,逐步在全国推广”。我省成人教育教学研究室的戴胜利同志参加了这次调研,并执笔完成了《农民学习需求调查问卷统计分析》。当前,我省一些地方在争创“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现将这次调查问卷结果刊出,以供参考。

按照教育部职业与成人教育司的安排,“农村成人继续教育情况调研组”于2008年9月1日~11日对江苏、湖南、广西等地农村成人教育状况进行了调研。调研期间,除召开座谈会听取当地情况介绍外,调研组在江苏的江都市、扬州市江宁区,湖南的望城县、娄底市娄星区,广西的灵山县、防城港市防城区等6个县(市、区)组织了“农民学习需求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涉及这6个县(市、区)的10个乡镇、113个村,发出问卷351 份,收回有效问卷348份。在当地教育部门的认真组织下,参加调查的农民积极配合,问卷调查顺利完成。现将农民学习需求调查问卷统计结果分析如下:

一、参加调查的农民基本情况

这次参加问卷调查的农民共有348人(江苏117人、湖南103人、广西128人),其中男264人、女84人;汉族339人、少数民族9人。

第一,农村劳动力中大多数为中、老年人。西部地区青年农民多数外出就业,而经济发展较快地区的青年农民在本地就业的较多。从年龄分布看,被调查的348人中40岁以上有215人,占61.8%,40岁以下133人,占38.2%。调查统计显示,农村劳动力中大多数为中、老年人,这种状况在西部地区比较突出。广西参加调查的128位农民中,40岁以上有107人,占83.6%;紧邻长沙市的湖南望城县,参加调查的农民40岁以下的占90%。反映了西部地区青年农民多数外出就业,经济发展较快地区的青年农民在本地就业的较多。(见表1)

表1:年龄分布表

第二,农村劳动力具备接受继续教育和技能培训的文化基础。调查结果显示,94.8%的参加调查农民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具备接受继续教育和技能培训的文化基础。经济发展程度不同,东、西部地区农民受教育程度有明显差别。江苏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有55.6%,广西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有40.6%,相差15个百分点。广西参加调查农民中没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江苏参加调查农民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有19人。(见表2)

表2:文化程度表

第三,经济发展程度不同,东、西部地区农民从事的职业有明显差异。从职业分布看,参加调查农民中从事种植业、养殖业的占多数。从事种植业的147人,从事养殖业的58人,分别占参加调查农民总数的42.2%、16.7%。西部地区,农民从事第一产业的比重较大。广西参加调查的128位农民中,从事种植业、养殖业的102人,占79.7%。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农民从事二、三产业的人数较多。湖南省望城县50名参加调查农民中从事二、三产业的有23人,占46%;江苏省江宁区54名参加调查农民中只有12人从事种植业、养殖业,从事二、三产业的41人,比重高达75.9%。(见表3)

表3:职业分布表

第四,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之间农民收入差别较大。在348名参加调查农民中,2007年家庭人均纯收入3001~5000元的113人,占32.5%;5001元~8000元 的34人,8001元~10000元的60人,10 000以上的64人。从调查统计结果看,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之间农民收入差别较大。收入在3000元以下的,江苏有8人,占当地参加调查农民总数的6.8%;广西有54人,占42.2%。收入在8001元以上的,江苏有89人,占当地参加调查农民总数的76.1%;湖南有32人,占31.1%;广西有2人,仅占1.6%。(见表4)

表4:2007年家庭人均纯收入表

第五,农民受教育程度与家庭收入呈正相关,即受教育程度高的农民收入相对较高。调查统计显示,初中文化程度收入在万元以上的占10.7%,高中文化程度收入在万元以上的占23%,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收入在万元以上的占52.2%。(见表5)

表5:文化程度与收入关系表

二、近三年参加继续教育或相关技能培训情况

第一,解决生产中的需要,尽快提高收入,是农民参加继续教育和技能培训的主要动力。近3年,有337人参加过继续教育或相关技能培训,占参加调查农民总数的96.8%。他们参加培训的主要原因是“生产、生活需要”和“自己感兴趣”,分别有247人和58人 。接受培训较多的内容是实用技术、 法律常识、经营管理知识、文化知识。参加过这些培训的分别有301人、182人、116人、109人。调查统计显示,接受调查的地区,开展农民教育的内容符合农民的需求,实用技术、经营管理知识培训解决了农民的生产需要,法律常识培训、文化知识教育提高了农民的文化素质和法治意识,为农村的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

第二,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是农民教育的主阵地,到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学习是农民受教育的主要形式。调查统计显示,选择到农民文化技术学校集中学习的有236人,有59名被调查农民选择“阅读报纸或其他材料”的学习形式,选择其他学习形式的农民较少。

第三,结合当地实际编写的教材易于被农民接受。特别是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业的地区,农民更喜欢当地编写的乡土教材。在选择使用的教材方面,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农民有差异,江苏农民选择省市统编教材的占多数,有78人;湖南、广西农民选择乡土教材的分别有52人、60人,都多于选择省市统编教材的人数。(见表6)

表6:使用教材情况表

三、农民参加继续教育或相关技能培训存在的困难

“生产忙没有时间”和“家务负担重”是影响农民参加培训的主要困难。选择“生产忙没有时间”的有234人,选择“家务负担重”的有63人 ,分别占被调查农民总数的67.2%和18.1% 。调查统计结果,对改进农民教育的组织方式和教学形式,使农民教育更加符合农民的实际提供了依据。

四、今后农民参加学习的需求

农民参加继续教育和技能培训的需求是强烈的。今后一段时期,农民仍以提高生产技能、增加收入为首要学习需求。打算继续参加学习的农民有335人,占参加调查农民总数的96.3% ,表明农民参加继续教育和技能培训的需求强烈。调查统计显示,今后农民想学习的内容依次是:生产实用技术(265人)、法律常识(153人) 、文化知识(127人)、经营管理知识(126人) 、家庭生活知识(74人)、卫生保健知识(42人) 、人口环境知识(35人)、 参与社会公共事务有关知识(28人) 、其他(18人)。

总的来看, 农民学习仍以提高生产技能(包括经营管理知识),增加收入为首要需求;学习法律常识 、文化知识,增强法治意识和提高文化素质为第二需求;学习家庭生活知识、卫生保健知识,改善生活质量是第三需求;第四是关注环境和公共事务,学习人口环境知识、 社会公共事务和其他知识。 但东部与西部地区农民学习需求有一定差异,想学习卫生保健知识的农民,江苏有15人,占当地参加调查农民的12.8%;广西有8人,占6.3%。东部地区农民对经营管理知识和公共事务知识的需求增加明显,江苏想学习经营管理知识的由20人增加到31人,想学习公共事务知识的由6人增加到15人(前3年参加培训人数与今后想学习这些内容的人数对比),表明经济发达地区农民收入增长方式开始向效益型转变,对公共事务的关注度在提高。

五、农民对今后开展继续教育或相关技能培训的希望和建议

参加问卷调查的农民对今后开展继续教育和相关技能培训提出了不少希望和建议,体现在希望政府进一步重视农民教育,农民教育的形式、内容更加符合农村的实际等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希望政府进一步重视农民教育工作,对农民教育加大投资力度,大力开展农民教育,使农民得到更多知识、学到更多技能,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一是加大对农村成人学校资金投入,改善农村成人学校的办学条件,使农民培训设施跟上时代发展需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定期组织农民教育教师培训,不断提高农民教育教师的专业水平。二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各界对农民教育的重视和支持,有计划地组织有关单位对口支援基层农民培训。三是加大现代教育手段在农民教育中的应用,在每个村委设电脑室,把培训延伸到村级,方便农民学习,确保更多的农民受到培训。四是政府提供项目和资金,以项目带动技能培训,对培训合格的农民提供扶助资金或发放小额贷款,扶上马送一程。五是增加农民培训经费,多提供免费培训项目。农民居住分散的地区,组织集中培训要给农民提供午餐。

第二,农民培训形式要多样化,提高教学质量,使农民教育更加符合实际。一是培训要讲质量、重效益。培训要与实践相结合,要根据农时季节组织培训并进行跟踪服务,让农民学习与实践更好地结合起来。二是培训要请好教师主讲,教师讲课要通俗易懂。三是集中培训和上门辅导相结合。培训时间要合理安排,在不忙时集中培训,农忙时组织教师、专家上门传授有关技术知识。四是利用互联网、广播、电视等方式宣传科技知识,网络上多发致富经验,更多地通过网络和手机方式提供技术信息。五是有条件的地方可组织农民外出参观学习。

第三,培训内容要紧贴农民需求,增强针对性,改善培训效果。一是培训内容要实用,要与工作紧密相关。培训要有计划,结合实际多开展生产技能培训。大力开展种植、养殖技术培训,尤其是特种养殖、种植技术培训。二是开展市场经营管理知识培训,提高农民经营管理水平。三是多办政策、法律、法规培训班,普遍提高农民的法治意识。四是开展继续学历教育,开展英语、普通话和健身知识等文化知识培训,送文化下乡。五是开展资格证书培训。根据企业需求,结合生产实际组织相关知识培训和技能培训,如电工、钳工、会计资格证书培训,在经济发展较快地区农民需求较大。六是开展社会公共事务知识培训,提高村、组干部的管理水平。七是开展人口环境知识培训,提高农民环保意识。

第四,及时为农民提供合适的培训教材。农民在培训教材的需求上体现在“多”“好”“免”三个方面。“多”就是希望上级多发有关农村实用技术教材和学习资料;“好”就是希望上级提供的教材符合当地实际;“免”就是希望免费给农民发培训教材。这就要求政府加大对农民教育教材的资金投入,有关部门深入开展教学研究,不断开发结合当地实际的培训教材,包括开发音象教材、网络教材,满足农民的学习需求。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农村劳动力具备接受继续教育和技能培训的文化基础。农民参加继续教育和技能培训的需求是强烈的,今后一段时期,农民仍以提高生产技能、增加收入为首要学习需求。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是农民教育的主阵地,到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学习是农民受教育的主要形式。“生产忙没有时间”和“家务负担重”是影响农民参加培训的主要困难,农民培训形式要多样化,紧贴农民需求,增强针对性,提高教学质量,使农民教育更加符合实际。政府要进一步重视农民教育工作,对农民教育加大投资力度,大力开展农民教育。

(说明:调研组组长为陈建华,成员有陈亚伟、戴胜利。陈建华同志现任高等教育出版社副社长,陈亚伟同志现任教育部职成教司农村处副处长)

篇5:农村贷款需求调查问卷

尊敬的老师,您好!

本问卷的设计,主要是针对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需求的调查,您提供的信息及建议将成为我们制定培训方案、改进工作的重要依据和参考。问卷仅用于科研调查,不会涉及您的隐私,您不必署名,恳请您能够认真如实填写!十分感谢您的支持,祝您工作顺利!

凤凰县教师发展中心

2017.03

单位名称:

您所执教的学段、学科和年级:

1.您的教龄是()以上

A.3年以下

B.3-5年

C.6-10年

D.11年2.您最愿意在哪个时段参加教师培训?()A.寒假或暑假

B.学期工作时间内

C.双休日

D.任何时候都可以 3.最适合您的教师培训方式是()A.集中面授

B.网络远程研修 C.送教下乡

D.优质学校跟岗观摩 4.如果选派您参加远程网络研修,您的感受是()A.非常喜欢

B.勉强接受

C.不接受

D.无所谓

6.如果选派您参加集中培训,您认为一次培训最合适的时间是几天?()A.1-2天

B.3-5天

C.6-10天

D.10天以上 7.你参加教师培训的动因是什么?(可多选)A.获得继续教育学分

B.评职称

C.提升专业素质和提高教学能力

D.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E.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F.听从领导派遣和服从学校安排 G.出去放松休息一下,权当旅行

H.其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教育教学专业能力”方面,您认为目前较欠缺的方面是:()(多选,最多选4项,按照优选顺序填写)A.多媒体、信息网络的应用能力 B.分析处理教学内容、整合课程教材的能力 C.教育科研和论文撰写能力 D.运用现代教育教学评价能力 E.课堂教学过程的组织与监控能力 F.课堂教学话动的实施能力 G.设计教学模式、实施教学方案的能力 H.科学的教育方法和创新教育能力

I.人际交往与师生沟通能力 J.其它(请填写):

9.在班级管理方面,您认为需要增加哪些培训?()(多选,最多选3项,按照优选顺序填写)

A.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的培养

B.如何与家长密切沟通 C.如何利用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凝聚力,遵守纪律的意识

D.如何做好留守学生和后进生的工作 E.怎样培养班干部

10.您希望参加的集中培训教学形式有:()(多选,按照优选顺序填写)A.专家讲座、报告型 B.与专家研讨互动、交流对话型 C.观摩名师课堂教学型 D.案例评析、参与式培训型 E.专题沙龙型 F.同行介绍经验、教学展示、共同研讨型

G.教育故事型 H.在专家的指导下自学-反思型 I.实地参观考察型

J.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课题研究型 K.其它:: 11.您认为对教师培训进行考核评价的方式主要是:()(多选,按照优选顺序填写)A.考试 B.根据培训课程完成相应的作业 C.提交论文或撰写培训心得 D.提交教学案例或现场说课 E.建立基于培训课堂表现的纪实档案

12.您最期待的“送教下乡”培训形式是(多选,按照优选顺序填写)()A.通识课专家讲座

C.名师示范课引领

D.学员观课磨课

E.学员成果展示

F跟踪指导 G。其他如

13.您认为,乡村学校在开展校本教研方面存在哪些问题?(可多选)()A.效果不好,流于形式

B.理论学习远离现实课堂

C.活动的计划性、针对性差

D.布置任务多,深入研究少

E.听课缺乏明确的研究目标

F.没有常态化 G.以应付考试为中心

H.缺乏专业引领,组织者自身水平有限

I.其他如________ 14.您参加培训的目的是:()(多选,按照优选顺序填写)

A.获得新知识

B.学习新理念

C.获得新技能

D.焕发职业热情

E.释放身心压力

F.解决教学问题

G.了解校外动态

H.交流工作经验

F.其它如:______________ 15.您以为影响培训满意度的主要因素是()A.培训课程与师资 B.培训管理与服务 C.食宿条件

篇6:小额贷款问卷调查表

尊敬的朋友:

您好!我们此次调查的目的是调研民间借贷现状,以便为您提供更为专业化、规范化的服务。本次调查大约需占用您3分钟时间,非常感谢您的支持!

1.您的性别: 男 □女 □

2.您的年龄段:

25以下 □26-35 □36-45 □46-60 □60以上 □

3.您遇到过资金短缺的情况吗?

经常遇到 □偶尔遇到过 □没有遇到过 □

4.如果您遇到以上情况,您会选择以下哪些途径?(多选题)

找亲戚、朋友借钱 □信用卡取现 □借高利贷 □向小额贷款公司借款 □向银行贷款□典当行换取现金 □其他 ____________

5.您知道民间借贷吗?

A.知道B.听说过,但不清楚C.不知道

6.您身边有遇到借款给亲戚朋友后无法收回来烦恼的吗?

A.有B.没有C.不清楚

7.如果有一个专业的机构让您的闲钱可以帮助到您身边的亲戚、朋友、有资金需求的个人或企业,又能让自己有一定稳定的收益,您愿意接受吗?

A.能接受B.看情况C.不能

8.如果有这样一个政府引导,专业、高效、诚信的民间借贷平台,让您能够快速的融到资金,月利率在1.5%-2.8%之间你能接受吗?

A.能接受B.看情况C.不能

9假如您有闲钱,在有足额抵押的情况下,您愿意交给专业规范的民间借贷登记服务来帮你理财吗?

A.愿意了解B.不愿意C.看情况

10.您对民间借贷的看法是?

A.应强制杜绝B.应使其合法化、规范化C.放任

联系方式____________职业____________

篇7:双联惠农贷款调查问卷(修改版)

为了对当前我省“双联惠农贷”惠民小额贷款项目运行情况进行摸底,了解农民朋友借款过程存在的实际问题和对“双联惠农贷”项目的看法,特

开展此次调查。请根据实际情况协助我们填写调查表,我们将对您的信息完

全保密,谢谢合作。

一、基本信息

1.家庭住址:镇队或组,联系方式(可不填)

2.家庭基本情况:

人口;家庭成员中最高文化程度;学过哪种专业技术

3.农户类型(按经营情况分):_______

a.一般农户b.种植大户c养殖大户.d工商户e进城务工

4.农户类型(按经济状况分):______

a贫困户b非贫困户

5.家庭成员中有:_______

a村干部b乡镇干部c.县直及以上部门的公务员d教师及其他公职

人员e无

6.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012年家庭总收入有_________,纯收入是:________

8.2012年家庭人均纯收入预计

9.您家的收入在本行政村处于:_______

a.上等b.中上c.中等d.中下e.低收入

10.您家每年的开支主要用在

二、家庭过往的借款状况

(一)民间私人借贷情况

1.你家是否有过私人借贷:________

a.有b.无

2.借款来源:_________

a.亲戚朋友b.高利贷c.小额贷款公司d.其他

3.个人借贷有没有借据或协议:______

a.有b.无

4.个人借贷有没有担保人:_________

a.有b.无

5.个人借贷有没有抵押:__________

a.有(抵押物是:)b.无

6.借款有无利息:_________

a.无利息b.有利息(利息一般是多少:)

7.借贷金额:__________

8.借款期限:__________

9.借款用途:__________

a.看病b.孩子上学c.结婚d.买农用资料e.建房f做生意

办厂h.种植I养殖J其他

10.不向银行或信用社借款的原因是:___________

a贷款手续繁琐b没有关系借不到c.没有担保人d.没有抵押物

e.贷款申请时间过长f.其他

(二)农村信用社或银行借贷情况

1.是否向银行或农村信用社申请过借款:__________

a.有b.无

2.借款金额:___________

3.借款期限:____________

4.利息支付方式:__________

a.按月付息b.按季付息c.按年付息d一次性还本付息e.无息

5.借款来源:_________

a.农信社b.农业银行c.村镇银行d.其他银行

6.借款用途:

a.看病b.孩子上学c.结婚d.买农用资料e.建房f做生意

g.g.办厂h.种植I养殖J其他

7.从您提出申请农信社贷款到拿到贷款用了多长时间:

8.9.您在申请贷款过程中还遇到了哪些困难:

10.您有没有碰到还不上贷款的情况:_________

a.有b.无

11.如果到期还不上贷款时,您是怎么做的12.有无向银行或信用社申请但未借到款的情况:_________

a.有b.无

13.借不到款的原因是:_________

a没有关系b没有担保人c.没有抵押物d.其他

14对申请农信社或银行贷款有何建议或想法:

三、“双联惠农贷” 惠民小额贷款家庭借款状况

1.您知道的惠农贷款项目都有哪些:;

您以前申请过哪种惠农贷款项目:

2.如果以前申请过惠农贷款项目,贷款有哪些条件或要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贷款额是多少:____________;利率是多少:

3.您是怎么知道“双联惠农贷”这个项目的:___________

a村干部宣传b.电视或广播c.报纸d亲朋介绍e.其他渠道

4.您知道“双联惠农贷”的具体贷款条件和要求有哪些:

5.您这次有没有提出“双联惠农贷”借款申请:________

a.有b.无

6.您本次申请的贷款金额是___________;实际借到的金额是是贷款期限是________

7.贷款用途是:__________

a.看病b.孩子上学c.结婚d.买农用资料e.建房f做生意

g.办厂h.种植I养殖J其他

8.从您提出贷款申请到拿到贷款用了多长时间:9.您觉得申请“双联惠农贷”的手续:_______

a.非常麻烦b.比较麻烦c.比较简单d.很简单

10.“双联惠农贷”与其他惠农贷款相比借款的难度:_________

a.更难b.更容易c.差不多

11.您对“双联惠农贷”的贷款服务是否满意:________

a.很满意b.比较满意c.一般d.不满意e.很不满意

12.您是通过什么方式贷到款的:___________

a.个人信用b.有抵押c.村干部担保d.“双联”干部担保e.其他公职人员担保f.能够找到五户组成联保小组g.有可靠的关系h.其它

13你觉得五户联保这种方式:________

a.很方便b.不太方便

14.如果您觉得五户联保不太方便的话,主要原因是:________

a.联保小组太难组织,耽误贷款时间b.担心联保小组的人不讲信用连累自己c.找其他方式比较容易,没有必要参加d.其它

15.你们村的农户申请“双联惠农贷”程序是:___________

a.乡村社干部公开宣传、公开申报、民主评议b.村社干部私下指定对象c.其他

16.您认为“双联惠农贷”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__________

a.贷款期限太短b.贷款额度太小c.手续太复杂d.贷款审批时间太长e.服务态度太差f.缺少抵押担保g.程序不合理h.其它

17.您希望“双联惠农贷”的服务在哪些方面需要改进:__________

a.改善服务态度b.增加贷款额度c.简化借贷程序d.延长贷款期限e放宽抵押或担保条件f..其它

18.如果您的贷款项目或生意赔钱了,您打算怎么还钱:据您了解,在“双联惠农贷”及“农村妇女创业贷”中,你们村主要是那些农户享受到惠农贷款政策:________

a.急需贷款的农户b.村社干部及亲朋c.家庭条件较好的农户d.困难户

20.您认为申请“双联惠农贷”的最大困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您对 “双联惠农贷”中存在的关系贷、人情贷怎么看,有什么解决办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您对“双联惠农贷”还有什么建议,以便我们以后给大家更多的帮助:

填写说明:(1)提供选项的填写所选项目的字母(可以是多选);

(2)未提供选项的,直接填写你的答案。

请您将此调查问卷邮寄至以下地址,谢谢:

兰州市城关区东岗西路696号

甘肃省财政厅会计局

李霞(收)

篇8:农村贷款需求调查问卷

应急知识的宣传与教育是传授公众应对突发事件的基础知识与一般技能的基本途径,是灌输和影响公众应急意识与思想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和提高公众应急准备素质与能力的重要手段[1]。近年来,国家和政府非常重视公众应急能力与素质的提高,在应急管理的多方面开展了实践与研究,也开展了一定的突发事件的宣传和教育, 积累起了较为丰富、有一定应用价值的经验[2]。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应急宣传教育不够,宣传教育和培训体系不完善,应急知识的宣传教育并没有制度化[3],宣传教育形式单一。

为了掌握目前公众应急知识宣传与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切实了解公众对应急知识宣传与教育的认识,分析公众对应急知识类型的需求,以及期望获取应急知识的方式与渠道,对在全国进行了大规模的问卷调查。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分析,提出有针对性地对公众进行应急知识的宣传与教育,以切实提高公众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基本技能,有效增强公众的应急危机意识,提高应对危机的心理素质、培养处理危机的能力。

1 公众应急知识宣传与教育需求调查基本情况

1.1 问卷调查方式和样本量

对在全国七个大区(华东、华南、华中、华北、东北、西北与西南),31个省份,采用入户访问和网络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数据的收集工作。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人口分布情况确定调查样本,根据抽样误差控制技术和抽样方法测算,在全国实际完成调查共完成有效样本5065个[2]。实际样本情况见表1。

1.2 问卷调查样本基本情况

1.2.1 性别情况

本次问卷调研受访者中女性比例为48.9%,男性占51.1%,男性被访者比例略高于女性。见图1。

1.2.2 年龄结构

本次调研中,20-29岁、30-39岁、40-49岁受访者比例相对较高,分别占总体的27.9%、26.0%和21.8%;50-59岁受访者占总体的14.5%;15-19岁和60-69岁受访者比例相对较少,分别占总体的4.8%和4.9%,见图2。

1.2.3 城乡结构

本次调研受访者中,69.2%居住在城区,16.3%居住在城乡结合部,13.5%居住在农村,见图3。主要是考虑重大灾害发生时,城市人口密集众多,灾害影响大和后果较为严重等情况。

2 公众对应急知识宣传与教育需求调查结果

2.1 公众对学习应急知识重要性的看法

在调查中显示,有88.2%的公众已经意识到学习应急自救、预防灾害相关知识,提高应急自救能力的重要性。其中45.8%的人认为非常重要,42.4%的人认为比较重要。说明随着近些年各类灾害的不断发生,学习应急自救、预防灾害、提高应急自救能力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公众的普遍认可,见图4。

2.2 公众需求的应急自救知识类型

调查结果还显示,公众中有74.0%的对于地震相关的应急自救知识关注度最高。这应该与近几年地震灾害频繁发生的实际情况有关。其次,由于火灾、交通安全/交通事故与公众日常工作生活联系较为密切,希望学习火灾预防及逃生、交通安全/交通事故相关应急自救知识的公众比例也相对较高,分别占到64.8%和64.6%。事实上这些灾害类型也是与人民生活中息息相关的内容。

此外,分别有60.3%、58.7%、58.4%、58.0%、54.4%、46.3%、38.8%的公众希望学习关于防止暴力侵害和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依次还有关于突发性疾病、洪涝灾害、食品安全、危险化学品、电器安全、旅行等户外活动的安全防护方面应急自救知识。见图5。

2.3 公众期望获取应急自救知识的方式

通过对于应急知识的需求分析,进一步了解公众倾向于通过何种方式能够获得这些知识。调查结果表明公众更愿意通过“宣传手册、宣传册”、“电视上播放宣传片”和“在报刊、杂志上刊登相关知识”的方式获取应急自救方面的相关知识,分别有61.0%、57.8%和54.1%的公众希望通过这些方式获取应急自救方面的知识。这也表明媒体在公众应急知识的传播中也以起到的重要作用。政府有关部门在宣传上也应适当参考,为民众提供更适宜的方式。见图6。

2.4 公众获取应急自救知识渠道与途径

本次调研发现,目前公众获取灾害预防、自救相关知识的渠道主要有电视、电台(34.4%),网络(29.7%),知识讲座与宣传(16.9%),这与上面提到希望获取的方式还有一些差别,也是今后在制定政策和进行有效地宣传方面进行改进和加强的空间。按照国外的成功经验表明,学校教育占到很大的比重,有些在课程中明确设置这些相关内容并作为毕业时需要考核的内容,这对于我国今后的素质教育也可提供参考。具体见图7。

2.5 公众对应急知识宣传与教育的建议

在调查上述内容之后,了解对于政府和有关行政部门在应急宣传方面有何要求和建议,结果显示公众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多种方式并举:加大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69.6%);对于学校教育的关注度较高,如将相关课程纳入学校教育,从小培养孩子的应急意识与应急处理能力等(68.6%);加大相关知识的宣传范围(66.2%);鼓励和组织企业、学校等集体单位集体参加相关方面的培训、演习活动(59.2%)。见图8。

3 结论

(1)电视、电台、网络等主流媒体的知识讲座与宣传已经成为公众获取灾害预防、自救相关知识的重要渠道。充分利用和拓展应急知识宣传,并扩大宣传覆盖范围,节目多样性、知识性,并对于重大事件的讨论和案例的分析也是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

(2)建立有针对性的常态化、社会化应急教育体系。应急知识宣传和教育一定要有针对性。针对青少年,建立不同层次的应急教育[5]。应将应急教育纳入中小学课程,加强基础教育,重点强调风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的提高。对于大学以上层次应在提高风险意识的基础上强调应急响应中的各种能力学习。帮助和引导青少年树立和强化安全意识,了解和掌握保障安全的方法技能。针对公众层面,加强社区应急文化建设,组织对于应急知识的学习,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各类人员的培训演练,提高公众应对各类常见危机类型的技能。企业和和社会团体应将应急文化教育和演练作为常态化的管理内容。

(3)政府和各级组织应将应急知识和文化的教育列入到应急管理工作中,有计划、有步骤的提供给公众应急知识多样化宣传与教育,宣传应急知识,增强吸引力,扩大宣传效果;积极开展应急演习活动,增加公众的实战经验,使得在各种灾害来临时能从容面对,减少灾害带来的影响。

摘要:公众是突发事件应急的一个重要的责任主体,公众应急准备素质与能力的水平高低关系到突发事件应急的有效性和及时性。应急知识的宣传与教育是培养和提高公众应急准备能力的重要手段。为了有针对性地对公众进行应急知识的宣传与教育,利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通过在全国大范围的入户和网络调查,具体了解了公众对应急知识宣传与教育的态度与认识,公众对应急知识需求的具体类型,以及对加强我国公众应急知识宣传与教育的建议等。根据问卷调查了解到的公众需求现状和不足,有针对性的提出要充分利用主流媒体扩大应急知识宣传方式和覆盖范围,建立有针对性的常态化、社会化应急教育体系,将应急知识和文化的教育列入到政府和各级组织应急管理工作中,可为今后制定应急知识政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应急知识,宣传与教育,问卷调查

参考文献

[1]陈立梅.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对策研究[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2):17-23CHEN Li-mei.A strategical research on propagation andeducation of emergency public affair management[J].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Nan 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Journal of Nan jing University of Postsand Telecommunications(Social Science),2007,9(2):17-23

[2]邢娟娟.应急准备文化现状调研与分析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2,8(6):79-85XING Juan-juan.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emergencypreparedness culture[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Technology,2012,8(6):79-85

[3]姚迪.当前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宣传教育的思考中国应急救援[J].灾害学,2009,24(2):134-137YAO Di.Some thinking about the current propaganda andeducation of emergency management[J].Journal ofCatastrophology,2009,24(2):134-137

[4]邢娟娟.应急准备文化的推进与实践[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7(9):115-120XING Juan-juan.Promoting emergency preparedness cul-ture and practice[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1,7(9):115-120

上一篇:营销文化月营销讲座简介下一篇:纽带初一作文800字记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