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额贷款问题分析论文

2022-04-24

【摘要】近年来,为了推进海南农村小额贷款的发展,政府对农民给予了大量补贴,以促进农村和农村小额贷款机构的双赢发展。本文通过SWOT分析法,对于推进对农民的小额贷款贴息工作,有机结合海南省内部和外部的发展情况,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并对推进农村小额贷款的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措施。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农村小额贷款问题分析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农村小额贷款问题分析论文 篇1:

农村信用社发展农村小额贷款业务的对策建议

摘要:农村小额贷款是农村信用社等农村金融机构向农户、农村工商户以及农村小企业提供的额度较小的贷款,在支持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支农惠农的重要作用。农村信用社应及时调整完善相关政策,切实加强业务监督和指导,大力发展农村小额贷款。

关键词:小额贷款;支持“三农”;加强管理;大力发展

农村小额贷款是农村信用社等农村金融机构向农户、农村工商户以及农村小企业提供的额度较小的贷款。实践证明,农村小额贷款业务是农村信用社等农村金融机构满足农村金融需求,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方式。根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有关支农惠农精神,为更好地发挥农村小额贷款在支持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农村信用社应结合当前农村经济金融形势,大力发展农村小额贷款业务。

一、充分认识发展农村小额贷款业务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农村信用社围绕发展农村小额贷款业务、改进“三农”金融服务做了大量工作,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的广度不断拓展,在缓解“三农”贷款难,支持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应该看到,目前农村小额贷款开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制约了其持续健康发展。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部分机构作风不够扎实,工作不深入,等客上门思想仍比较严重;二是业务发展不平衡,部分机构信贷管理能力较低,信贷电子化建设滞后,贷款手续繁琐,贷款操作不够规范,办理效率低,业务发展缓慢;三是对政策的领会不到位、执行比较僵化,一些机构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授信额度“一刀切”、贷款利率“一浮到顶”等现象;四是农村信用建设滞后,征信体系尚未建立,担保机制不健全,农村金融消费者金融意识薄弱,部分农村地区信用环境较差;五是原有农村小额贷款制度滞后,利率定价机制不灵活,风险管理缺乏持续性,贷款用途、额度、期限等与农村需求不适应。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大力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村小额融资需求已逐步由简单的生产生活需求向扩大再生产、高层次消费需求转变,由零散、小额的需求向集中、大额的需求转变,由传统耕作的季节性需求向现代农业的长期性需求转变,呈现出多元化、多层次特征,原有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融资需求。可见,主动适应农村小额融资需求变化,大力发展农村小额贷款,是有效解决农民贷款难,支持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促进农村市场繁荣和城乡协调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农村信用社履行社会责任,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提高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有效选择;是加强农村诚信建设,优化农村信用环境,抑制非法金融活动,建立良好金融秩序的重要依托。

当前,农村信用社应进一步统一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对发展农村小额贷款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增强做好农村小额贷款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进一步转换经营理念,改进工作作风,结合当地农村经济金融发展实际,切实加强农村小额贷款的营销和管理,为“三农”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信贷资金支持。

二、调整完善农村小额贷款的相关政策

发展农村小额贷款,关键靠创新。农村信用社要在认真总结农村小额贷款工作,借鉴成功运作经验的基础上,坚持因地制宜、因时而变,大力推进农村小额贷款创新,以适应新农村建设对金融服务提出的新要求。

1.放宽小额贷款对象。进一步拓宽小额贷款投放的广度,在支持家庭传统耕作农户和养殖户的基础上,将服务对象扩大到农村多种经营户、个体工商户以及农村各类微小企业,具体包括种养大户、订单农业户、进城务工经商户、小型加工户、运输户、农产品流通户和其他与“三农”有关的城乡个体经营户。

2.拓展小额贷款用途。根据当地农村经济发展情况,拓宽农村小额贷款用途,既要支持传统农业,也要支持现代农业;既要支持单一农业,也要支持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的各产业;既要满足农业生产费用融资需求,也要满足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流通等各个环节融资需求;既要满足农民简单日常消费需求,也要满足农民购置高档耐用消费品、建房或购房、治病、子女上学等各种合理消费需求;既要满足农民在本土的生产贷款需求,也要满足农民外出务工、自主创业、职业技术培训等创业贷款需求。

3.提高小额贷款额度。根据当地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借款人生产经营状况、偿债能力、收入水平和信用状况,因地制宜地确定农村小额贷款额度。比如说,对农村小额信用贷款额度,发达地区可提高到10万-30万元,欠发达地区可提高到1万-5万元,其他地区在此范围内视情况而定;农户联保贷款额度视借款人实际风险状况,可在信用贷款额度基础上适度提高。对个别生产规模大、经营效益佳、信用记录好、资金需求量大的农户和农村小企业,在报经上级管理部门备案后可再适当调高贷款额度。

4.合理确定小额贷款期限。根据当地农业生产的季节特点、贷款项目生产周期和综合还款能力等,灵活确定小额贷款期限。禁止人为缩短贷款期限,坚决打破“春放秋收冬不贷”和不科学的“贷款不跨年”的传统做法。应允许传统农业生产的小额贷款跨年度使用,要充分考虑借款人的实际需要和灾害等带来的客观影响,个别贷款期限可视情况延长。对用于温室种养、林果种植、茶园改造、特种水产(畜)养殖等生产经营周期较长或灾害修复期较长的贷款,期限可延长至3年。消费贷款的期限可根据消费种类、借款人综合还款能力、贷款风险等因素由借贷双方协商确定。对确因自然灾害和疫病等不可抗力导致贷款到期无法偿还的,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可予以合理展期。[1]

5.科学确定小额贷款利率。实行贷款利率定价分级授权制度,法人机构应对分支机构贷款权限和利率浮动范围一并授权。分支机构应在法规和政策允许范围内,根据贷款利率授权,综合考虑借款人信用等级、贷款金额、贷款期限、资金及管理成本、风险水平、资本回报要求以及当地市场利率水平等因素,在浮动区间内进行转授权或自主确定贷款利率。

6.简化小额贷款手续。在确保法律要素齐全的前提下,坚持“便民、利民”原则,尽量简化贷款手续,缩短贷款审查时间。全面推广使用《贷款证》,对已获得《贷款证》的农户和农村小企业,凭《贷款证》和有效身份证件即可办理贷款手续。增加贷款申请受理的渠道,在营业网点设立农村小额贷款办理专柜或兼柜,开辟农村小额贷款绿色通道,方便农户和农村小企业申请贷款。协调有关部门,把农户贷款与银行卡功能有机结合起来,根据条件逐步把借记卡升级为贷记卡,在授信额度内采取“一次授信、分次使用、循环放贷”的方式,进一步提高贷款便利程度。

7.强化动态授信管理。根据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的特点,按照“先评级—后授信—再用信”的程序,建立农村小额贷款授信管理制度以及操作流程。综合考察影响农户和农村小企业还款能力、还款意愿、信用记录等各种因素,及时评定申请人的信用等级,核发《贷款证》,实行公开授信。对农村小企业及其关联企业、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等,以法人机构或授权的分支机构为单位,推行内部统一授信,同时注重信息工作,注意发挥外部评级机构的作用,防范客户交叉违约风险。对小额贷款客户资信状况和信用额度实行按年考核、动态管理,适时调整客户的信用等级和授信额度,彻底纠正授信管理机制僵化、客户信用等级管理滞后的问题。[2]

8.改进小额贷款服务方式。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加强贷款营销,及时了解和满足农民资金需求,坚决改变等客上门的做法。要细分客户群体,对重点客户和优质客户,推行“一站式”服务,并在信贷审批、利率标准、信用额度、信贷种类等方面提供方便和优惠。尽量缩短贷款办理时间,原则上农户老客户小额贷款应在一天内办结,新客户小额贷款应在一周内办结,农村小企业贷款应在一周内办结,个别新企业也应在二周内告具结果。灵活还款方式,根据客户还款能力可采取按周、按月、按季等额或不等额分期还本付息等方式。对个别地域面积大、居住人口少的村镇,可通过流动服务等方式由客户经理上门服务。提高农村小额贷款透明度,公开授信标准、贷款条件和贷款发放程序,定期公布农村小额贷款授信和履约还款等情况。

9.完善小额贷款激励约束机制。按照权、责、利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农村小额贷款绩效评估机制,逐步建立起“定期检查,按季通报,年终总评,奖罚兑现”的考核体系。实行农村小额贷款与客户经理“三包一挂”制度,即包发放、包管理、包收回,绩效工资与相关信贷资产的质量、数量挂钩。建立科学、合理、规范的贷款管理责任考核制度,进一步明确客户经理和有关人员的责任。加强对农村小额贷款发放和管理各环节的尽职评价,对违反规定办理贷款的,严格追究责任;对尽职无错或非人为过错的,应减轻或免除相关责任;对所贷款项经常出现风险的,要适时调整工作人员岗位,或视情况加强有针对性培训。

10.培育农村信用文化。加快农村征信体系建设,依托全国集中统一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尽快规范和完善农户和农村小企业信用档案。要积极主动加入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实现与其他金融机构的信息共享。进一步推广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制度,发挥好农村信用社的主导作用,通过建立“农户自愿参加、政府监督指导、农村信用社提供贷款支持”的信贷管理模式,激发广大农民的积极性,把信用村镇创建活动引向深入。要坚持实事求是、循序渐进的原则,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避免流于形式。对信用户的贷款需求,应在同等条件下实行“贷款优先、利率优惠、额度放宽、手续简化”的正向激励机制。结合信用村镇创建工作,加大宣传力度,为农村小额贷款业务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

三、切实加强对发展农村小额贷款业务的监督和指导

在推进农村小额贷款工作的过程中,各级农村信用社要精心组织,分工负责,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形成合力。

1.加强组织领导。农村信用社要把大力发展农村小额贷款业务作为长期重要工作,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负责具体推动农村小额贷款工作。要根据自身特点和管理要求,制定农村小额贷款业务发展规划,指导分支机构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明确阶段性任务目标。应把农村小额贷款的增量和质量作为年度经营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强绩效考核。要加强对农村小额贷款客户经理的针对性培训,提高其开拓市场和发展业务的能力。要加强宣传引导,强化督促检查,认真总结推广好的做法和先进经验,及时解决具体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在业务开展过程中,要注重争取地方党政部门的支持,特别要充分发挥村委会和支委会的作用,对参与贷款清收工作的地方党政人员、村委会和支委会干部,可根据放贷金额、贷款利息和不良贷款清收等,结合自身经营实际情况,采取适当奖励措施。[3]

2.加强农村小额贷款的风险控制。要继续完善农村小额贷款制度和流程,保证程序到位、管理到位、风险控制到位。全面推行农村小额贷款客户经理制,根据客户经理的营销能力、业务素质、前期业绩和业务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等,强化对一线人员的专业化培训,建立充分覆盖风险、成本和收益的小额贷款利率自主浮动机制,合理确定客户经理的贷款权限。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和自身管理能力,科学确定客户的小额贷款授信额度,对超过小额授信额度的大额贷款需求,必须按照有关规定采取保证、抵(质)押等贷款方式发放。切实加强贷款“三查”,贷前要认真考察借款人还款能力,深入分析评价贷款风险;贷中要严格执行农村小额贷款双签审批制,全面实行贷款上柜台,实现贷款管理与款项发放的分离;贷后要定期深入管辖村镇,及时了解和掌握借款人生产经营情况,严格监督贷款实际用途。要积极探索建立农村小额贷款风险的转移、分担和补偿机制,把发展农村小额贷款与农村小额保险业务结合起来,与当地担保体系建设情况结合起来。要把农村小额贷款主体真实性作为内部审计的重要内容,对挪用贷款、顶冒名贷款或不符合贷款条件的,要及时采取取消授信、停止放贷、限期收回和资产保全等措施,并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小额信贷专题组.小额贷款公司指导手册[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2]中国人民银行合作金融机构监管司.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手册[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3]焦瑾璞,杨骏.小额信贷和农村金融[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作者:张仕东

农村小额贷款问题分析论文 篇2:

推进海南“农村小额贷款贴息”政策的SWOT分析

【摘要】 近年来,为了推进海南农村小额贷款的发展,政府对农民给予了大量补贴,以促进农村和农村小额贷款机构的双赢发展。本文通过SWOT分析法,对于推进对农民的小额贷款贴息工作,有机结合海南省内部和外部的发展情况,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并对推进农村小额贷款的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措施。

【关键词】 海南 农村小额贷款 建议

农村小额贷款主要指在农村地区对“零担保”的农户发放少量的贷款,它有着促进农村发展建设,解决三农问题的作用。近年来,农村小额贷款在海南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发展空间还有很大的潜力。今年刚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推进农民小额贷款贴息工作的实施意见》中,表明会给予有着小额贷款的农民们大量补贴。现在从目前的情况着手,对政策进行SWOT分析报告。

一、海南农村小额贴息贷款推进工作的SWOT分析

1、Strengths(优势)

(1)多模式推进农村小额贷款发展。在海南,有三种小额贷款的模式:一是政府引导着的农村信用社,二是小额贷款公司,三是农村中家庭妇女的联保贷款——而农信社是海南小额贷款方面的龙头企业,它的小额贷款的余额在全省金融机构中,至少占了70%。从2007年起,海南农信社在格莱珉银行模式的基础上,探索出了“一小通”模式,2008到2011年,对农民总共发放小额贷款39.5亿元,不良率控制在1%左右,帮助了41万农户。自2007年成立以来,海南农信社在政府、人民银行、银监等部门的推动下,不良贷款率、资本充足率等重要指标进步度有将近三年在全国的同业中排名第一。

(2)国家以及海南省政府的政策支持。2009年,海南省政府开始对有小额贷款的农民提供贴息,并把这项工作工作列入“为民办实事十大事项”。在2010年的《海南省农民小额贷款贴息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中,省政府正式把小额贷款贴息上升为省政府战略,并出台了“农信十条”,对小额贷款提供长期支持。2011年的落实小额贷款贴息工作专题研讨会上,省领导还明确指出:小额信贷技术员这份工作,应成为培育优秀的基层干部的摇篮。

(3)市场前景广阔。而作为为农民服务的银行,农村小额贷款在海南的市场是广阔的。海南省2011年城镇和乡村的比例接近1:1,农村总人口占全省的比例高达50.31%,除了在海口、五指山、三亚农民人数较少外,其他市县的农民都占当地居民人数的一半以上,在白沙甚至高达74.68%。众多的农村人口为海南农村小额贷款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2、Weaknesses(劣势)

(1)农村小额贷款系统不够完善。政府为了达到“扶农”的目的,会对小额贷款机构进行低利率借贷的约束,并给予大量的补贴。从短期来看,政府的扶持会保证农村小额贷款的工作的顺利开展;但是从长期来看,一直依靠政府只会使农信社产生依赖心理;并且,随着商业银行的从农村市场的退出,农信社在农村几乎处于垄断地位,而垄断容易使企业人员产生工作积极性降低的不利影响。所以,补贴的形式就只是杯水车薪,想达到长期稳定,必须自己给自己“造血”。

(2)小额贷款员和农民的沟通和了解较少。小额贷款员和农民的亲密度越高,农民欠债的可能性就越小。在海南,当地农村居民大多习惯用海南话交流,有的甚至不懂说普通话,所以此时,海南话的能力就成了解决小额贷款员和农户关系的瓶颈问题。另外,存在一定数量的小额贷款员业务对农业发展的知识了解不够,接受贷款的农民不满意或者没有能力偿还贷款,从而严重阻碍了小额贷款的发展。

3、Opportunities(机会)

(1)海南政府对待小额贷款发展的能动性提高。2008年底,农信社在政府的帮助下,获得不计利息的专项票据20.96亿元。2010年5月政府出台《海南省支持农村信用社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减免了农信社税费,同时设立了农信社改革补贴的专项资金,决心长期扶持农信社发展。2010年初,随着《海南省农民小额贷款贴息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出台,小额贷款贴息成了省政府的发展战略。如今,还提出乡镇等基层干部优先从小额信贷员的队伍中选拔的措施,力图加大对海南省小额贷款事业的有效帮助。

(2)目标客户的“蝴蝶效应”。从海南许多优秀小额信贷员的口中,可以得知他们成功的经历几乎是按同一个发展模式进行的。从得不到对方认可和信任的情况下,主动去帮助农户做一些日常的事情,从和农民建立良好的感情关系开始放贷给农民。取得贷款的农民会影响他们周围的亲朋好友,从而让这些小额信贷技术员的业务量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比如海南小额信贷员罗鹏程,2011年帮助农民刘成成功贷款,让他养的鸡从500到1000只,还盖起了两层的楼房,而刘成身边的好友看到刘成的发展,纷纷前来贷款,好让自己脱贫致富。

(3)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促进农村小额贷款的发展。自1978到2011年,外商在海南省的投资完成了从11421万元到152299万元的大突破,对于中国唯一的热带资源丰富的健康岛,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已吸引来大量国内外厂商的眼球。从城市的公寓楼到农村的小别墅,对农村的投资逐步加大。外资的引进和外国优秀的人力资源将会给农村小额贷款工作带来帮助,促进农村小额贷款工作中的竞争,加快小额贷款新模式的成熟,并不断适应时代潮流而蓬勃发展。

4、Threats(威胁)

(1)新型金融和非金融机构的发展。如今,余额宝等新型金融的存在,给金融市场灌入完全竞争的活力。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等到海南省农村地区的网络覆盖率和居民使用电脑的频率大幅度提升后,余额宝很可能成为他们取代农信社的最佳选择。当农户把钱都存到余额宝中时,农信社很可能因为没有充足的存款而导致资金链破裂。非正规金融的存在,也给农村的小额贷款带来挑战。在2009年一份《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报告》中指出,农民和农村企业向亲朋好友贷款的金额高达54.49%。另外,一份国际农业发展基金的观察报告中指出:在中国农村小额信贷市场中,正规金融对贫困农户发放的小额贷款仅仅是非正规金融的四分之一。

(2)金融市场的不稳定。从2008年国家投入四万亿拉动内需开始,国内的物价飙升,人民币开始升值,使国外人眼中我国商品的价值相对较高,开始降低对我国进口物品的需求,以及撤退一些潜在的或者已经存在在我国的投资。比如,浙江一带纺织工业的外企都慢慢地将产业转到越南、老挝等南亚地区,以谋求更高的利润和发展空间。这样会阻碍金融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也会使小额贷款的外资进入不足,陷入只能靠政府补贴度日的困境。

二、推进海南农村小额贴息贷款工作的建议

1、S0(优势——机会组合)

(1)扶持现有农村小额贷款机构的发展,鼓励新企业的加入。在一家企业垄断时会造成消费者的福利大大减少,只要适当地促进小额贷款行业的竞争,可以有利于小额贷款机构更加健康有效率地运行。作为一类有着公益性质的企业,在它们的发展初期,政府可以给予一定的补贴,但在小额贷款的市场逐步迈入正轨后,应该在其企业保证必要生存条件的前提下,让农村的小额贷款企业不断更新自己的企业。

(2)改善贷款方向,优化企业人员。据《海南统计年鉴》,海南省渔业的发展最快,从1978年的2.1%上升到2011年的20.4%,其次发展较快的还有畜牧业和农业,而林业则处于发展不断下降的趋势。农村小额贷款机构需要做的,就是从整个省农业发展的大形势出发,在不同的地方给予不同产业的技术支持,并配备不同数量的小额贷款人员。比如,需要组织渔业方面的“智囊团”对这方面的生产提供更多科学的指导,并在给这一产业配给更多的小额信贷人员,准备更多的资金,以供农户生产发展所需。

另外,可在工作中以引进优秀的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当员工进入企业后,每年可以聚集所有员工一起开一个表彰大会,并对绩效最好的员工进行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以形成组织的强文化。

2、ST(优势——威胁组合)

(1)保持和商业银行的差异化优势,转变贷款方式。小额贷款机构不能像商业银行一样,面对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潮流,把目标人群从农村转向城市的较为富裕的人群。

小额贷款应该在针对不同类型的农户,采取不同类型的贷款和帮助。农户有贷款来种植、盖房、经营自家的小商铺的等等。对于经营小商铺的人,因为还款能力取决于经营情况,他们可能每个月或者每个季度都能从收入中拨出一部分来还款,有时候能多还,有时候会少还——在发放小额贷款时就要依据他们经营的状况,借出不超过他们偿还能力的贷款,让他们按分月或者分季度来偿还。

(2)拓展发展空间,从农村到城市的低收入人群。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刚毕业的大学生选择到大城市打工。对于他们中的大多数,商业银行是不愿意提供贷款的。但是如果有小额贷款的帮助,让他们用贷来的钱去保证生存,增加能寻找到一份好工作的时间。做小额贷款的企业,就会成为一个实现生产者消费者共赢的带有公益性质的企业。

3、WT(弱点——威胁组合)

(1)发展与小额贷款相应的保险和监管机构。美国的农村合作金融监管体系有监管机构和互助保险集团等,现在发展状态良好。而印度会对农村贷款风险分类来制定相关的还款方式,比如对于粮食作物等方面的贷款用生产周期衡量偿还期限。

而从2009年到2013年,海南省保险业务总量中农业方面的保费收入和赔付都有相当大的提升。其中,2013年农业保险保费收入32223.64万元,比2012年增长了62.61%。我们应该保持保险业在农村地区的发展动力,借鉴美印的经验,同时增强我们监管单位的责任心,按照风险管理的一系列要求去发展。

(2)加强风险控制。随着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进入取得许可的要求逐渐降低,各企业之间的竞争产生了效率,但也会产生较大的风险。退出机制和存款保险制度是加强风险控制的重要措施。银监会要强加监管,让经营不当的企业及早推出;同时,存款的保险制度也能避免存款人在存款企业倒闭后拿到相应的赔偿。

还需要发挥政府能动性——在江苏省,政府在小额贷款贷款回收率高于90%时承担全部损失;低于90%时是农信社和政府各接过一半的损失。海南省可以借鉴江苏省的经验,同时对还贷比例高的地区的农户和小额信贷技术员给予一定精神和物质上的激励。

(3)推进农村教育建设,改善借贷双方刻板印象。在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中,海南省文盲率在昌江县、东方市、儋州市仍高达10%左右;海南省每十万人受教育的程度中,初中文化以下的人有65%。虽然如今农村里面多了许多新的教学设施,但是农村缺乏良好的教师资源和学习氛围。我们应该加强农村优秀教师的供给,教农户们学科学。同时,引导他们相信小额贷款的好处,多用贷款做生产性的事情,让自己早日走上致富的道路。

再是现在许多大学毕业生不愿意去农村当小额贷款员,因为对农民有“借钱不还”的印象。实际上,“格莱珉银行”的创始人尤努斯发现,当他借钱给穷人时,哪怕数量不多,他们都会感到非常快乐而且能够准时还款。

【参考文献】

[1] 张兵、曹阳:商业可持续、支农力度与农村信用社新一轮制度变迁——基于苏南农村商业银行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0(6).

[2] 巴曙松、林文杰、袁平:当前农村信用联社体制的缺陷及出路[J].中国农村经济,2007(S1).

[3] 褚保金、张龙耀、郝彬:农村信用社扶贫小额贷款的实证分析——以江苏省为例[J].中国农村经济,2008(5).

[4] 黄思洋、谢元态:农村信用合作社发展中的政府责任[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

[5] 程昱、段慧磊:培本固根于村镇 阔步迈向城市——广州市农村信用合作社发展战略之展望[J].特区经济,2013(7).

[6] 马利群:我国农村小额信贷机构存在的问题和措施建议[J].改革与开放,2013(2).

[7] 魏珍爱:加强农村金融监管,构建有效率的农村小额信贷市场——基于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的比较视角[J].云梦学刊,2013(1).

[8] 吴青云:海南省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及其对策[J].新东方,2008(3).

作者:郭丽文 余升国

农村小额贷款问题分析论文 篇3:

经济新常态下农村小额贷款的发展

摘 要:在我国经济逐步走向新常态的进程中,我国农村小额贷款的发展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针对农村小额贷款存在的法律制度不健全,有待完善;农村小额贷款实力弱,资金短缺;农村小额贷款风险大,还贷周期不科学的问题,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加快推进农村小额信贷利率的市场化,加强成本管理,注重风险分担,努力为小额贷款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等措施进行研究。对促进具有农村经济新常态下农村小额贷款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农村;小额贷款

经济新常态,是指经济新常态就是经济结构的对称态,在经济结构对称态基础上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可持续稳增长。经济新常态是强调结构稳增长的经济,而不是总量经济;着眼于经济结构的对称态及在对称态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而不仅仅是GDP、人均GDP增长与经济规模最大化。经济新常态就是用增长促发展,用发展促增长。在经济新常态下,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发展将获得新的机遇。小额信贷是针对城乡低收入人群而提供的小规模金融服务形式。小额信贷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微型企业和贫困农户, 能为他们提供自我就业和发展的机会。小额信贷作为一种金融服务创新模式,将普惠的金融理念贯穿到城乡发展之中。农村小额信贷的特定目标客户是贫困农户或低收入农民。在经济新常态下, 我国城乡社会贫富差距悬殊, 农村居民收入仍然偏低, 小额信贷作为金融扶贫的重要手段, 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使其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1]。

1、经济新常态下农村小额贷款发展的制约因素

1.1 法律制度不健全,有待完善

当前, 在我国虽然国有金融机构也有小额信贷业务, 但是大部分小额信贷业务是由非政府组织提供的。按照我国目前的法律法规, 这些非政府组织的小额信贷公司是不能在农村金融市场吸纳存款的, 也没有非贷款金融业务的合法地位。法律制度不健全使得作为非金融机构的小额信贷公司在地位上与金融机构不平等, 导致小额信贷公司融资渠道狭窄, 融资成本加大, 发展受到严重限制。而作为金融机构的农村商业银行, 业务和管理水平又显得非常薄弱, 很难适应经济新常态发展的需要。时下, 农村小额信贷公司虽然随着经济新常态的到来而纷纷出现, 但是员工业务水平低、责任感不强, 缺乏风险意识, 加之激励机制缺位, 大多农村小额信贷公司产品服务单一, 市场開拓能力非常弱, 难以满足农民的现实需求[2]。

1.2 农村小额贷款实力弱,资金短缺

当前, 农村小额信贷一般采取无抵押、无担保贷款, 贷款对象又基本上是低收入群体, 所以承担着很大的信贷风险。农村小额信贷业务在“信息对称性” 上也存在严重不足,缺乏必要的理性分析, 而且农贷对象一般比较分散, 贷款额度又小, 工作量很大, 对贷款对象所带资金的使用情况也很困难, 农业生产本身又存在很大的风险性, 如自然灾害等的影响, 可能造成农业失收, 这就导致农村小额信贷存在很大的安全性。近年来, 一些自然灾害, 如旱灾、水灾和冰灾等, 给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 影响农民收入, 有些农民因为农业失收, 无力偿还贷款, 从而给信贷机构造成很大的风险危机。以此同时, 农业生产本身周期比较长, 尤其是种养业, 但是目前很多农村小额贷款的还贷周期一般是一年, 这很难满足农业生产贷款的实际需要。

1.3 农村小额贷款风险大, 还贷周期不科学

当前, 农信社作为农村小额信贷的主要来源, 面临非常大的资金缺口。本来农信社的资产质量就比较低, 近年来有较大的亏损, 推广农村小额贷款以后, 农信社面临更大的资金需求; 而农信社由于本身力量弱小, 难以吸收存款, 所以资金存量难以得到有效增长; 加之国家政策要求农信社支持三农, 造成其对农户的贷款力度很大, 而在税收上农信社也没有得到国家的优惠政策, 所以农信社面临巨大的负担。

2 促进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的策略

2.1 加快推进农村小额信贷利率的市场化

当前,虽然随着金融市场的改革不断深入,政府对小额信贷利率的管控政策逐步放松, 但是由于政府担心金融市场秩序出现混乱, 因此对小额信贷利率的干预仍然过多, 使得金融机构及小额贷款公司的经营自主权不足, 导致小额信贷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 逐步解绑政府对小额贷款利率的过分干预, 是推进农村小额信贷利率市场化发展的关键一环。农村小额信贷利率走市场化道路, 能够有效提高还贷率。只有由市场定利率, 才能促使借贷者更有鞭策性,自觉自愿地去积极发展生产,从而提高借贷资金的利用率。借贷农户为了增强自身的信用,及时还贷,他们想法发展发展好的项目,并且努力生产,这就提高了农村小额信贷的偿还率, 使农村小额信贷的健康借贷环境逐步形成。同时, 把农村小额信贷利率推向市场化, 也可以降低小额信贷的风险, 增强信贷资本的增值功能,也保证小额信贷资金来源的持续性, 从而吸引更多社会资本进入小额信贷领域,推动小额信贷机构的健康可持续发展[3]。

2.2 加强成本管理,注重风险分担

小额信贷应该聘请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和业务人员, 独立核算成本和收益。对财务进行科学分析, 有效管控成本。除金融机构之外的小额信贷公司应该有一套完善的财务管理和会计制度, 并且聘请专业人员从事会计工作, 逐步建立合乎国家现代会计规范的会计制度和监管系统。此外, 审计部门对小额贷款公司的财务情况要进行常态化审计, 采用各种措施, 既有效提高农村小额信贷公司的运作效率, 又使其在健康的道路上实现可持续发展。小额信贷公司为了降低风险, 必须采取以下风险分担机制:必须建立和保险公司合作的风险分担机制, 使风险承担的主体多元化, 提高贷款者的抗风险能力。建立农户联保机制,并实行网络管控, 这样既可以提高风险分担能力, 又可以加大农户相互间的监督力度, 使农户能够自律并形成贷款农户利益共同体。凡发现贷款资金没有用于贷款申请用途或借予他用, 将强制收回贷款, 有效控制风险[4]。

2.3 努力为小额贷款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

农村小额信贷组织是为农户提供信贷服务的, 政府应在法律层面为其确认地位, 使其在“三农” 和精准扶贫服务上提供微观层面的精准扶贫服务, 并且积极正确地引导小额贷款公司健康发展, 充分发挥其在农村精准扶贫条件下金融市场发育和创新中的服务型作用。加强激励机制建设, 将贷款的责任承担和收益情况挂钩, 对在农村精准扶贫中贷款业务表现优秀的小额信贷组织要实行奖励, 激发信贷业务员深入农户、服务农户的积极性,再加上银监会、保监会和证监会的辅助,它的权威性和协调性大大增强。因此,这个阶段就可以适当的削弱银监会、保监会和证监会的独立地位,这样可以达到节省金融机构设置成本和协调成本的目的,还有利于统一监管的实现,从而提升金融行业的风险监管效率。

3小结

经济新常态下, 农村小额贷款的风险也日益突出。为了能够避免上述风险,要对风险产生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升资金的利用率, 减少自身的经济损失。本文针对农村小额贷款存在的法律制度不健全,有待完善;农村小额贷款实力弱,资金短缺;农村小额贷款风险大, 还贷周期不科学的问题,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加快推进农村小额信贷利率的市场化,加强成本管理,注重风险分担,努力为小额贷款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等措施,促进经济新常态下农村小额贷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路通, 何华. 新常态下农村小额信贷机构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 18(3):86-88.

[2]李鹏飞. 新常态下实现发展权的新思路[J]. 人民日报, 2015.

[3]樊梦臾. 新常态下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策略分析[J]. 时代金融, 2015, (30):259-261.

[4]何华, 熊小雅, 赵丽. 新常态下我国小额信贷机构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 现代经济信息, 2016, (9):282-283.

作者:朱卫云

上一篇:企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论文下一篇:学生快乐成长学校体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