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教学研讨会

2024-05-27

高三教学研讨会(通用14篇)

篇1:高三教学研讨会

关于组织高三教师参加全国高三教学研讨会的通知

各高中: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市的高考质量,落实我市高三复习备考工作,进一步提高高三第二轮复习课堂教学效率,接上级通知,北京开明教科发展中心与教学考试杂志于2012年2月25—26日在北京联合举办全国高三教学研讨会,现将会议有关信息通知如下,望积极组织相关学科教师参加。

一、会议内容:

1、近2-3年高考试题和当前教师使用的模拟练习题结合2012年《考试说明》阐明如何应对学科学生的能力考查。

2、各学科中的永久性热点和即时性热点分析。

3、高三各学科二轮复习的学习方法、应试策略的精细培训。

4、九学科主讲教师按会议内容讲座,适当安排答疑,以提高高三复习的课堂效果。

5、会议资料:2012年考前冲刺卷(五套)、二轮复习专题训练等。

6、会后服务:主讲教师允许的课件(电子邮箱发送),名师辅导网: 深层次高考前备考辅导,即时答疑、交流等。

二、会议时间:2012年2月24-26日,2月24日全天报到,外地进京教师务请带身份证。

三、会议地点:北京十八中分校(北京丰台区西马场南里一区22号)

四、报到地点:

速8酒店(北京马家堡店)北京丰台区西马场南里一区28号楼,电话:87162688

北京西客站:北广场出站右行,乘9路、特2路公共汽车至宣武门东站下车转乘地铁4号线至公益桥站出C口,北行右转东行进枫竹园北路前行至红绿灯处(公交车一站地)。

北京火车站:乘地铁2号线至宣武门站转乘4号线至公益西桥面站出C口,北行右转东行进枫竹园北路前行至红绿灯处(公交车一站地)。

自驾车:南四环路东西行至马家堡(角门)出口,公益桥右转直行,车停速8酒店前。

五、会议费用:会议费700元/人(含听课费、正式会议餐费、参观费)。住宿由会议统一安排,费用自理。

六、会议报名:

1、电话:010—***92、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东街15号航天物资大厦308室(邮编:100013)

3、联系人:李勃生(大会负责人)***李淑芬 ***

4、电子邮箱:

黄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2012年2月20日

篇2:高三教学研讨会

——2014 年物理高考备考策略点滴谈

淳安中学

王青江 1、难度在起伏中趋于平稳。

如:2013 年物理试题除 25 题第 3 小题难度较大外,总体上并不难。试题突出基础,考查考生思维的细致严谨和灵活应用的综合能力。

对策:平时多练习突出考查思维品质的中档题,少做过于复杂的难题。

2、、试题结合“ 实际情景”,突出建模处理的能力考 查。

如 2013 年部分选择题和全部 3 道计算题均以“实际情景”为背景,层层设问。要求考生能通过“建模处理”,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简单明了的物理过程,然后解决问题。

对策:平时选题偏向以实际情景为背景的习题,强化建模解题能力的培养,改编习题时可以给传统的研究对象“小球”、“滑块”等加个实际情景的“帽”。

3、、实验题突出实验操作技能的考查,并作适当延伸。

综观浙江近几年实验题,命题转向十分明显,不再考原理复杂的实验为背景的理论题,回归到基于正确操作和处理的实验题本源上来,既动手又动脑。

实验基本操作技能(源于课本)

适当延伸(高于课本)

2011 年 21 题: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实验选所需器材,并写作用。题:(2)计算三段材料的电阻率

并比较。题:(1)由所给数据作 U-x图线(画平滑曲线还是折线)

2012 年 21 题:(1)画光路图(2)计算折射率 22 题:(1)作图法求劲度系数(2)弹簧秤读数(3)作力的图示求得 F 合题:(3)光从玻璃砖侧面射出光路的变化。

2013 年 21 题:(1)刻度尺读数(3)计算平均速度并比较 22 题:(1)选器材(2)从 U-I 图象求电池内阻 21 题:(3)“细绳”拉与“橡皮筋”拉的区别 22 题:(3)由实验数据求电流表内阻。

对策:

(1)、实验复习忌泛泛而谈、纸上谈兵,要走入实验室,重做实验,深入“操作细节”,从实验原理的理解与改进、仪器及步骤的正确操作、数据处理的方法(如图像法探究关系)等排查“盲点”。如:

a、灯泡冷电阻与热电阻一般相差到底几倍?

b、游标卡尺测小球直径为什么要在较宽的侧面?

c、光学面为什么不能用手接触?

d、探究功与速度的变化关系,对于橡皮筋和小车连接的问题,右图哪个是正确的?为什么?

......(2)、领悟实验思想方法,学会迁移应用。

如:伏安法测电阻(R=U/I),可以迁移到测绘二极管等非线性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I-U);也可以迁移到测玩具电动机等的功率(P=UI)。、回归课本,挖掘教材中有价值的考点。

如:(2010 年 16 题).在光电效应实验中,飞飞同学用同一光电管在不同实验条件下得到了三条光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关系曲线(甲光、乙光、丙光),......如:光的折射现象一节教材中有一题“水中观天”,“洞内”“洞外”“洞边缘”分别会看到怎样的景象?为什么? 5、、对估算题、说理题、图像题等进行专题演练,掌握处理的一般方法和解答要点。

篇3:高三教学研讨会

1 2月1 8曰, 扬州新东方中学、淮安市钦工中学和吴承恩中学高三语文复习课教学校际教研交流活动在吴承恩中学未来教室举行。淮安区教育局教研室、两地三校的教务主任及语文教研组部分教师, 共计百余人参加活动。

据悉, 此次活动安排紧凑, 时间短, 容量大。当天共有4位教师展示了高三语文复习课教学, 吴承恩中学高庆华老师首先开设了一节主题为“把握命题方向、洞悉命题意图”的公幵课, 钦工中学安业鹏、吴承恩中学高峰和扬州新东方中学曹晓蓉三位老师则就“鉴赏古诗词中的复杂情感”同一课题分别展示了各S不同的课堂教学。三校领导和语文学科教师到堂听课。授课教师准备充分教艺精湛, 展示了新课程改革教学模式, 课堂内容跨度广、容量大, 学生自主学习气氛浓, 课堂效果显著, 让听课教师深受启迪。课后, 淮安区教育局高中语文教研员、两地三校的教务主任、授课和听课的所有教师幵展了评课议课研讨交流活动。参会老师各抒己见, 畅所欲言, 赞亮点、提建议、讲设想, 在反思与共鸣中得到提升。

这次校际间的高三语文复习课课堂教学交流活动的开展, 为两地三校的教师提供了良好的学习交流平台, 更重要的是对进一步提升三校教育教学质量, 推动各自的课堂改革、促进教学硏究的深入开展和年轻教师专业化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同时增进了两地三校之间的友谊与联系, 对不同地区共享教育资源, 实现跨区域教育取长补短也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篇4:语文教学研讨会听课有感

语文课堂上,也是可以寻找到这样的幸福的。自然、人间、心灵都是绝美的山涧;挚爱、童真,所有纯净的情感都是清澈的溪流……语文,承载着这世间最美好的一切。学语文,享受这世间最美的一切,不也是很幸福的吗?

语文课,就应该是让老师和学生一起享受这自然与人文的盛筵的。而要达到这样一境界,需要我们语文教师把握这样几点:一是要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由浅入深地去读课文,渐渐地读出韵味,读出深情,读出哲理;二是要真正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的思维跳动起来,让学生心底的情感流淌起来;三是要淋漓尽致地展现老师的学养与智慧,老师的旁征博引,就是不断地在溪流里投一些巨石,让本已曲径通幽的山涧再多加一些山势回环,让溪流与山石撞击出更多更灿烂的水花。去年年底,本人有幸参加了一次教学研讨会,听到的那几节课基本上都能把握以上原则。那几节语文课上,我们畅饮了流淌在山涧里的清澈的溪流,享受了一次自然与人文的大餐。

一、《社戏》——由点到面,长文短教

四十五分钟的时间,去学习一篇近五千字的小说,唯一的选择就是要“长文短教”,实现长文短教的关键就是要选准一个切入点,牵一发而动全身。潍坊的杨老师非常准确地由小说的最后一句话“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切入了整堂课的教学。

“戏”是好戏,那么,就请同学们结合文章的内容(具体的片断)谈一谈戏究竟好在哪里。

学生分组讨论后,纷纷发言,认为“戏”之“好”,一是“景美”,二是“过程美”,三是“人情美”。在此过程中,则是师生一起赏析“月下行船”和“月夜归航”的美景;赏析看戏前的“波折”,看戏后的“偷豆”;赏析双喜的机灵和善解人意,赏析阿发的纯朴、大方,赏析“八公公”和“六一公公”的热情、善良……

“景美”、“来回路上的过程美”、“人情美”,可是“戏”呢?真的不怎么美,老师又引导学生去品味迅哥儿与伙伴们所看到的戏:豆浆没有喝成,铁头老生就是不翻跟头,唯有老旦咿咿呀呀地唱个没完没了,先是坐着唱,一会儿又站起来了,以为要走了,可是没想到,一会儿又坐下了……孩子们最终没有老旦更有耐性,只好划着船骂着老旦离开了……

“戏”的确是不怎么好,可是鲁迅先生在小说的结尾非说是好戏,这就是鲁迅文章之耐人寻味处。戏之“好”,就是因为迅哥儿永远怀恋那一座纯净的乡村、那如仙境一般的月夜、那一群纯真的孩子们和那些朴实而善良的大人们、那一片自由的清新的可以忘却“秩秩斯干幽幽南山”的空气……

语文课就应该是洋溢着这样一片清新的自由的空气的。

二、《土地的誓言》——融入土地,咀嚼语言

威海张老师执教的《土地的誓言》一课,最突出的特点是老师充分地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拉近了学生与那一片沦陷了的在日寇铁蹄下流血哭泣同时又涌动着一股无穷力量的黑土地的距离。

在课堂刚展开的时候老师播放了东北黑土地的视频,先让那片土地融入学生的心里,在此基础上,师生一起品读文章语言,体会作者对土地 “炽痛地热爱”的情感,感受那一片土地的美、那一片土地的忧伤和仇恨、那一片土地坚强不屈的个性、那一片土地胸膛里奔突涌动着的无穷的力量,还有那一片土地与漂泊在关内的她的儿女们发出的铮铮誓言。

文章中有这样几句话:“当我记起故乡的时候,我便能看见那大地的深层,在翻滚着一种红熟的浆液,这声音便是从那里来的。在那亘古的地层里,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喷涌着血液一样。”老师估计到了学生有可能不理解这几句话,于是在备课时准备了一段“火山喷发”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土地所蕴含着的力量,感受那种力量爆发时的气势,然后学生自然而然地理解了那些语句。

师生一起由浅入深地理解文章,学生心中的情感也愈来愈强烈,他们朗读课文的感染力也愈来愈强,同时也非常自然地体会出作者语言表达的技巧——拟人,用了许多作者心灵中感觉很美的形容词来描绘那片土地。如果没有对那片土地的热爱与深切的怀恋,是写不出这样的语言的。

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教学,使作家、作品、学生、教师四方面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使语文课成了学生情感体验和升华的乐园。

三、《心田上的百合花开》——花人合一,感悟花魂

当济宁的马老师在如花开一样弥散着醉人的芬芳的音乐中声情并茂地背诵完林清玄的散文《心田上的百合花开》,老师已经真正把自己当成了那一株在一个偏僻遥远的山谷里、一个高达数千尺的断崖边上生长着的小小的百合。学生又何尝不是呢?然后师生一起品读语言,咀嚼字词,体会百合稚弱却又倔强、执着的内心世界,体会百合曾经咬着牙忍受过的嘲讽和寂寞,同时也体会百合盛开之后的“那灵性的白和秀挺的风姿”,欣赏那“断崖上最美丽的颜色”,更让学生反复品尝是她用“极深沉的欢喜所结的泪滴”。老师、学生以及这世间所有的生命又何尝不是像这断崖上的百合一样,都正执着地开着属于自己的美丽,不理会嘲讽与寂寞,陶醉在自己“极深沉的欢喜”里。

也许,老师是要祝愿,所有的生命都要勇敢地绽放,每一个生命都拥有这世上“最美丽的颜色”。总之,这节语文课,“唯美”,如百合花魂。

四、《大自然的语言》——专题研讨,揣摩语言

淄博苗老师的课上得非常成熟、潇洒,其成功得益于三点:一是教学设计非常科学,且富有个性;二是学生智慧得以淋漓尽致地开发;三是老师的语言表达幽默,左右逢源。

这堂课主要有三个环节:一是课文现标题“大自然的语言”与原标题“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的比较;二是“生动语言我品味”;三是“生动语言我来写”。这三个环节,也是老师设计的三个专题,全部都由学生分组研讨,所以学生的智慧能充分地得以开发。而且,老师还这样鼓励学生:一节课,回答一次问题,可以算“良好”,回答问题两次以上,就算是“优秀”,学生当然更要畅所欲言了。

另外,这一节课上,老师还设计了一些小的专题,如“如何让文章语言做到生动形象”、“怎样把抽象的东西写得生动形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某些物候现象(如燕子低飞、蚂蚁搬家等)” ……这些专题均由学生研讨,学生研讨得出的一些见解有时比老师个人的观点还要独到,有更新的角度,所以让大家得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课文的语言新颖别致,引人入胜,这节课也在让学生积累科学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欣赏积累了生动优美的语言并得到了充足的语言训练。

教了这么多年语文,听了那么多节语文课,现在想来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为了不辜负这最为厚重最为丰富多彩的学科,只有用教师读书、生活的全部经历去备每一节课,倾尽教师全部的情感与智慧去上每一节课,才能让师生一起享受到这自然与人文的盛筵。

篇5:高三语文教学研讨会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兄弟学校的各位老师们:上午好!

年年岁岁的高三高考研讨会如期而至。我谨代表xx一中介绍我校语文组在高三复习备考中的一些做法及反思与大家交流。不妥之处,还望领导和同行们指正。

一、去年高三语文组取得的成绩

20xx届语文在备课组长zz老师带领下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不过,这种成绩属于我们校内的兄弟备课组,我们正在向他们学习。下面我主要介绍我们这一届备课组在高三复习时做了些什么,又计划做些什么。

二、今年高三语文组的做法

1、关于已经做了的

即从九月份开始的第一轮复习,我们计划是三月左右结束,现在开始诗歌鉴赏考点的复习。

关于第一轮复习,我用16个字概括,就是:宏观规划、夯实基础、知己知彼、心里有底。

有句名言:观念就是生产力。宏观规划放在首位,自然最为重要。宏观规划既指在高三伊始,我们制定的备课组成员人手一份的、详尽的复习计划;也指响应年级部每个阶段的不同课型研究课的安排部署;还指针对每个高考考点,每个备课组分工合作的自编补充练习。

夯实基础指以所订《创新方案》为主体,梳理高考考点,进行地毯式复习;同时不断联系教材,温故而知新。

知己知彼既指我们已经和双峰一中、澧陵一中、石门一中、宜章一中等市外兄弟学校的交流、互访和联考,也指我们和市内兄弟学校这次11月份的联考,通过互动和联考,我们可以相互取长补短,我们也找到了差距,明白了自身的不足。

有了前12字,我们心里算是有一点点底了。

2、关于将来我们的计划

关于接下来100多将近200天的复习,我们将怎么做?我想用两句话概括:分析高考信息与变化,针对学生问题查漏补缺。

第一句话分析高考信息与变化。可以说,捕捉准了高考信息,分析好了高考变化,事半功倍;否则,费力不讨好。所以我们计划等明年《考试说明》一出来,就紧紧抓住它的要求,特别是抓住其中的新变化,寻找一些新题型,设计一些练习题加以巩固。这可能是我们所有语文老师在二轮复习中最要把握的一点。

篇6:高三数学教学研讨会发言稿

各位领导、老师: 上午好!非常感谢教育局给我们提供了这个互相交流和相互学习机会的平台,在此我代表文科数学备课组谈谈我们学校对于高三备考的一些做法,不当之处,欢迎指正。

为了使本届高三文科数学的复习工作更加实效,结合本年级情况制定如下复习安排:

一、复习日程安排和目标

第一轮:()重视基础,以课本为依托,夯实基础,以章节为单位,将零碎与散乱的知识点串起来,并将它们系统化,加强知识的纵向与横向联系,重点在于将各知识点的网络化及融会贯通,课本是学生获得系统的数学知识的主要来源。高考试题“源于课本,高于课本”,有些是课本题目经过加工改造,组合嫁接而成,有些甚至是原题。课本是考试内容的具体化,是中、低档题目的直接来源,是解题能力的生长点。因此,数学复习要立足于课本,重基础教学。

第二轮:()做好专题复习,冲刺训练及信息收集。主要是做综合练习,题的难度较第一轮略有上升.先是分章节的综合训练,老师主要是讲评试卷,针对卷子中找学生暴露的问题一一点评;然后是针对学生应试能力的训练,主要侧重于选择题和填空题的训练。专题安排:(1)函数、方程、不等式、导数;(2)数列;(3)三角;(4)解析几何;(5)立体几何;(6)概率与复数.主要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综合能力.第三轮:()根据各地的高考信息编拟好冲刺训练的模拟试卷,通过规范训练,发现平时复习的薄弱点和思维的易错点,提高实践能力,走近高考.主要是做各地的模拟题,这时候是高强度的训练.训练考试技巧和学生的应试心理的调整阶段,5月底6月初,回归课本,查缺补漏,再现知识点.树立信心,以积极的心态应对考试.二、复习措施

首先认真落实集体备课制度,真正发挥集体的力量。相互借鉴、相互学习,针对复习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集体备课,共同探求寻找增分对策.其次针对学生情况,如何提高数学复习的质量,实现良好的复习效果。经过备课组的积极探讨和研究,我们从这几个方面抓起:

1.抓复习节奏,该快的地方快一点,该慢的地方一定要慢。数学的复习备考分为不同的阶段,不同的教学方式交替使用。没有一定的速度是无效率的复习与学习,慢腾腾的学习训练不出思维速度,训练不出思维的敏捷性,是培养不出数学能力的,这就要求在高三复习备考教学的全过程中一定要有节奏,这样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数学能力就会逐步提高。

2.抓知识形成、重视解题过程的教学。

3.抓复习资料的处理。复习备考的过程是活的,学生的学习也是不断变化的,都在随着教学过程的发展而变化,尤其是当老师注重能力教学的时候,复习资料并不能完全反映出来。数学能力是随着知识的发生而同时形成的,无论是重温一个概念,掌握一条法则,会做一个习题,都应该从不同的能力角度来培养和提高。通过老师的引导,理解所复习内容在高中数学体系及高考中的地位,弄清与前后知识的联系等。

4.抓问题暴露。

学生暴露了的问题要及时抓,遗留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地补,注重实效。

5.抓课堂练习质量。数学课的课堂练习时间每节课大约占20%左右,这是对数学知识记忆、理解、掌握的重要手段,必须坚持不懈,这既是一种速度训练,又是能力的检测。

6.抓解题技巧的指导。要合理选择解题方法,优化运算途径,这不仅是迅速运算的需要,也是运算准确性的需要。运算的步骤越多,繁度就越大,出错的可能性就会增大。因而根据问题的条件和要求合理地选择解题方法、优化运算途径不但是提高运算能力的关键,也是提高其他数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篇7:高三教学研讨会

下面我把2014届高三备课组的做法总结一下:

一、常规教学

1、集体教研

(1)坚持一课一研。首先,研究考纲,研究高考试题的特点,对高考试题进行纵向比,了解试题难度,对高考试题进行横向比,寻找同一类型的试题共同特点及其中的变化,备课时涉及到知识讲到什么程度做到心中又数。其次,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比如不同层次的班级在例题的选择上应该有差异性,即使选择相同的例题,对本部,可能只要提供解题思路,可是对分校则既要分析详细,还要写出规范的解题步骤。最后,老师们共同研讨如何突出重点,突破和分解难点。

(2)坚持课后反思。首先是自我反思。在一节课讲完之后,把自己感觉出彩的地方加以记录,不理想的地方加以修改和补充,为以后更加高效的课堂教学奠定基础。其次是借助他人反思自我。通过组内听课,借他人之长补己之短,每一位老师可以不断完善自己的教案和教学思路。

(3)坚持数学辅导课统一练习。

(4)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比如在集体教研时,我们曾经采用一位老师说课,其他老师评课的方式,效果还不错。

2、课堂教学:教无定法,学生只要喜欢,并且能有效提高成绩就是好课堂,对教学方法用四个字总结:百花齐放。

3、练习题

(1)专项训练,从入高三以来,曾经让学生做过客观题专项训练,三角专项训练,数列专项训练,立体几何专项训练,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对模块知识会有一个更加深的认识。

(2)模拟训练。专人负责,精心组卷。学生每一周统一练习一套模拟试题。

4、作业批改与辅导答疑

针对练习有四个环节

(1)限时练。除了巩固知识,还可让学生摸索和掌握考试技巧,做题更加高效。

(2)练必批。这样可以发现学生学习中问题,以及老师在教中的问题。

(3)学生订正。给学生反思的机会和时间,才能让学生更加牢固的掌握知识。我一直认为:订正错题是提高学习成绩的有效途径之一。

(4)老师讲评。共性问题课堂讲,个别问题课下辅导。

二、自主招生与竞赛三、二轮复习

1、心理疏导。在最后100多天,只要拼搏,成绩还会有一个突破,老师有信心,也要让学生充满信心。对每一次大型考试之后勤奋努力成绩不太理想的同学,多疏导,多鼓励。

2、继续专项练习。

篇8:语文教学研讨会听课有感

语文课堂上, 也是可以寻找到这样的幸福的。自然、人间、心灵都是绝美的山涧;挚爱、童真, 所有纯净的情感都是清澈的溪流……语文, 承载着这世间最美好的一切。学语文, 享受这世间最美的一切, 不也是很幸福的吗?

语文课, 就应该是让老师和学生一起享受这自然与人文的盛筵的。而要达到这样一境界, 需要我们语文教师把握这样几点:一是要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 由浅入深地去读课文, 渐渐地读出韵味, 读出深情, 读出哲理;二是要真正以学生为主体, 让学生的思维跳动起来, 让学生心底的情感流淌起来;三是要淋漓尽致地展现老师的学养与智慧, 老师的旁征博引, 就是不断地在溪流里投一些巨石, 让本已曲径通幽的山涧再多加一些山势回环, 让溪流与山石撞击出更多更灿烂的水花。去年年底, 本人有幸参加了一次教学研讨会, 听到的那几节课基本上都能把握以上原则。那几节语文课上, 我们畅饮了流淌在山涧里的清澈的溪流, 享受了一次自然与人文的大餐。

一、《社戏》———由点到面, 长文短教

四十五分钟的时间, 去学习一篇近五千字的小说, 唯一的选择就是要“长文短教”, 实现长文短教的关键就是要选准一个切入点, 牵一发而动全身。潍坊的杨老师非常准确地由小说的最后一句话“真的, 一直到现在, 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 ———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切入了整堂课的教学。

“戏”是好戏, 那么, 就请同学们结合文章的内容 (具体的片断) 谈一谈戏究竟好在哪里。

学生分组讨论后, 纷纷发言, 认为“戏”之“好”, 一是“景美”, 二是“过程美”, 三是“人情美”。在此过程中, 则是师生一起赏析“月下行船”和“月夜归航”的美景;赏析看戏前的“波折”, 看戏后的“偷豆”;赏析双喜的机灵和善解人意, 赏析阿发的纯朴、大方, 赏析“八公公”和“六一公公”的热情、善良……

“景美”、“来回路上的过程美”、“人情美”, 可是“戏”呢?真的不怎么美, 老师又引导学生去品味迅哥儿与伙伴们所看到的戏:豆浆没有喝成, 铁头老生就是不翻跟头, 唯有老旦咿咿呀呀地唱个没完没了, 先是坐着唱, 一会儿又站起来了, 以为要走了, 可是没想到, 一会儿又坐下了……孩子们最终没有老旦更有耐性, 只好划着船骂着老旦离开了……

“戏”的确是不怎么好, 可是鲁迅先生在小说的结尾非说是好戏, 这就是鲁迅文章之耐人寻味处。戏之“好”, 就是因为迅哥儿永远怀恋那一座纯净的乡村、那如仙境一般的月夜、那一群纯真的孩子们和那些朴实而善良的大人们、那一片自由的清新的可以忘却“秩秩斯干幽幽南山”的空气……

语文课就应该是洋溢着这样一片清新的自由的空气的。

二、《土地的誓言》———融入土地, 咀嚼语言

威海张老师执教的《土地的誓言》一课, 最突出的特点是老师充分地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拉近了学生与那一片沦陷了的在日寇铁蹄下流血哭泣同时又涌动着一股无穷力量的黑土地的距离。

在课堂刚展开的时候老师播放了东北黑土地的视频, 先让那片土地融入学生的心里, 在此基础上, 师生一起品读文章语言, 体会作者对土地“炽痛地热爱”的情感, 感受那一片土地的美、那一片土地的忧伤和仇恨、那一片土地坚强不屈的个性、那一片土地胸膛里奔突涌动着的无穷的力量, 还有那一片土地与漂泊在关内的她的儿女们发出的铮铮誓言。

文章中有这样几句话:“当我记起故乡的时候, 我便能看见那大地的深层, 在翻滚着一种红熟的浆液, 这声音便是从那里来的。在那亘古的地层里, 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 像我的心喷涌着血液一样。”老师估计到了学生有可能不理解这几句话, 于是在备课时准备了一段“火山喷发”的视频, 让学生感受土地所蕴含着的力量, 感受那种力量爆发时的气势, 然后学生自然而然地理解了那些语句。

师生一起由浅入深地理解文章, 学生心中的情感也愈来愈强烈, 他们朗读课文的感染力也愈来愈强, 同时也非常自然地体会出作者语言表达的技巧———拟人, 用了许多作者心灵中感觉很美的形容词来描绘那片土地。如果没有对那片土地的热爱与深切的怀恋, 是写不出这样的语言的。

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教学, 使作家、作品、学生、教师四方面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 使语文课成了学生情感体验和升华的乐园。

三、《心田上的百合花开》———花人合一, 感悟花魂

当济宁的马老师在如花开一样弥散着醉人的芬芳的音乐中声情并茂地背诵完林清玄的散文《心田上的百合花开》, 老师已经真正把自己当成了那一株在一个偏僻遥远的山谷里、一个高达数千尺的断崖边上生长着的小小的百合。学生又何尝不是呢?然后师生一起品读语言, 咀嚼字词, 体会百合稚弱却又倔强、执着的内心世界, 体会百合曾经咬着牙忍受过的嘲讽和寂寞, 同时也体会百合盛开之后的“那灵性的白和秀挺的风姿”, 欣赏那“断崖上最美丽的颜色”, 更让学生反复品尝是她用“极深沉的欢喜所结的泪滴”。老师、学生以及这世间所有的生命又何尝不是像这断崖上的百合一样, 都正执着地开着属于自己的美丽, 不理会嘲讽与寂寞, 陶醉在自己“极深沉的欢喜”里。

也许, 老师是要祝愿, 所有的生命都要勇敢地绽放, 每一个生命都拥有这世上“最美丽的颜色”。总之, 这节语文课, “唯美”, 如百合花魂。

四、《大自然的语言》———专题研讨, 揣摩语言

淄博苗老师的课上得非常成熟、潇洒, 其成功得益于三点:一是教学设计非常科学, 且富有个性;二是学生智慧得以淋漓尽致地开发;三是老师的语言表达幽默, 左右逢源。

这堂课主要有三个环节:一是课文现标题“大自然的语言”与原标题“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的比较;二是“生动语言我品味”;三是“生动语言我来写”。这三个环节, 也是老师设计的三个专题, 全部都由学生分组研讨, 所以学生的智慧能充分地得以开发。而且, 老师还这样鼓励学生:一节课, 回答一次问题, 可以算“良好”, 回答问题两次以上, 就算是“优秀”, 学生当然更要畅所欲言了。

另外, 这一节课上, 老师还设计了一些小的专题, 如“如何让文章语言做到生动形象”、“怎样把抽象的东西写得生动形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某些物候现象 (如燕子低飞、蚂蚁搬家等) ”……这些专题均由学生研讨, 学生研讨得出的一些见解有时比老师个人的观点还要独到, 有更新的角度, 所以让大家得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课文的语言新颖别致, 引人入胜, 这节课也在让学生积累科学知识的基础上, 让学生欣赏积累了生动优美的语言并得到了充足的语言训练。

篇9:高校首届合唱指挥教学研讨会召开

研讨会分为两个阶段,16日—19日为第一阶段,重在教学法交流。内容包括各专业院校指挥教学专题发言、观摩中国音乐学院指挥系课堂教学、中国无伴奏民歌的音准训练示范、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风格合唱作品的把握等。21日—24日为第二阶段,包括介绍合唱史上的优秀文献、爵士风格合唱有关训练方法等。

研讨会期间每晚均有一场合唱作品音乐会,分别由美国堪萨斯韦斯理青年合唱团、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Marrictta合唱团、天津大学合唱团、南开大学合唱团、美国弗罗里达《那斯维尔歌手》演唱组、北京市大中小学优秀合唱团、北京“Do Re Me”儿童合唱团等数个团体演出。

篇10:高三教学研讨会

受学校的委托,我参加了2012年潍坊市高三历史教学研讨会。在这次研讨会中,我们听了安丘一中李淑彩老师的《试卷讲评》与临朐一中王惠萍老师的《专题复习》两堂课程。在这两堂课中,特别是从李淑彩老师那里,我进一步看到了史料教学的重要性作用、史料对培养学生能力十分重要以及学到了他在解题时候一些独到的破题方法,这对自己在以后的教学时将会大有裨益。

在最后,孟君老师给我们讲授了如何来解答高考历史题——

1、明确历史观(分析历史的方法);

2、在模拟中拓展能力运用;

3、在反馈中走向完善升华。

现在离高考只有60多天了,我们要注重研究,加强备考理念的科学性。

1、认真研究高考命题意图。研究新课程改革与高考之间的联系,认真领悟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找准新课程改革与高考改革的结合点。研究考试大纲、大纲的说明与高考试题之间的联系,找准复习的思路。重点研究大纲说明,研究考核的能力要求和题型示例。

2、吃透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强化对历史主干知识的重视和学习。高考试题昭示,历史学科自有自己的特征,“论从史出”、“史由证来”、“史论结合”,对史实的掌握,史料的分析永远是历史课堂的基础。任何时候,重点知识的地位都不会变。一方面,我们要对课本中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历史概念等进行全面的了解,把握其来龙去脉;另一方面也不能光以课本为本,停留于识记层面,对重

点知识的挖掘要有新的角度,对一些经常考到的重点知识更应该从多个角度进行探究与分析,以便使重点知识焕发新的生机。

3、强化历史思维能力培养,深化知识落实的实效性。历年的高考都注重对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今年的导向更明确,通过创造情境,提供史料,让学生阅读、分析、推理、比较、综合。

4、运用新史观,构建新的学科知识体系,让学生具备基本的史学意识。高考文综的史观透视十分清晰,复习备考必须要以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的视角透视中外历史,尤其是要运用文明史观,一线多元史观构建历史知识体系。

以上仅是个人粗浅理解,不当之处敬请领导批评指正。

王总清

篇11:高三教学研讨会

经学校安排,我于2009年12月11日到江苏省宿迁市参加苏北四市高三化学教学研讨会,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强研、多思、少讲、精练,提倡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研讨会的主讲是扬州大学教授、教育部高中化学教材编写组成员、苏教版化学教材编写人、江苏高考命题专家吴星教授。与会的还有徐、淮、宿、连四市的化学教研员和四市部分化学教师共190余人。

吴教授首先分析了高考化学面临的形势:

1、高考化学压力大:根据分科选修类型,可以看出2010年高考赢得化学就赢得高考。

2、化学学习时间紧

3、化学学习地位低:不追求上线率,只追求过c率。

化学教学面临的困难:学生基础差,高一九门课,时间少,难度大,学校家长不重视。吴教授提出,江苏省虽然在轰轰烈烈的进行学生减负,但减负不是相应减质量,减负必须增效,2010年化学高考难度不会比2009年低。因此高三化学教学应做到:强研、多思、少讲、精练,提倡高效课堂。

一、强研:

(一)内容:

1、高中化学课程基本特征

2、高中化学评价标准

3、化学的评价规律

4、高三化学学习需要什么

5、教学能为学生提供何种帮助。

(二)基本特征:2010年化学考试说明将“基础性、应用性、时代性”进一步体现为“宽基础、厚实践、重能力”的特色。

1、宽基础: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科学方法、基本观点。

2、厚实践:能综合运用化学原理和方法、能设计实验方案解决简单的化学问题、能对实验方案,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要关注化学学科的应用性,强化化学学科的真实性,重视化学实验的基础性,认识化学教育的功能性,体现化学评价的目的性。

1、重能力:⑴实验能力:实验探究能力,方案设计和实施能力,实验原理应用和事实预测能力,实验结果分析和表达能力。⑵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表达能力,问题分析能力,问题解决能力。⑶信息素养:获取信息能力,加工信息能力,输出信息能力,应用信息能力。

二、多思:目标、要求、内容、方法、效率

三、少讲:

(一)原因:

1、教学时间不允许多讲

2、化学评价要求不必多讲

3、化学学科的科学性限制多讲

4、学生繁重的学习任务不希望多讲

5、课程改革的理念倡导不多讲

(二)条件:

1、少讲以科学选择讲课内容为前提,知道什么该少讲

2、少讲以根本教研为条件,知道如何少讲

3、少讲以高效讲课为基础,让学生不因少讲而少得

4、少讲以提升教师素养为关键,让每一个教师都敢少讲

(三)少讲的化学课程内容:

1、考试说明明确不作要求的

2、违背化学科学基础特征的

3、缺乏真实科学背景的

4、与化学知识相关的信息 吴教授提出让学生学习真实的、大众的、有用的化学。总的来说,多讲知识少讲信息、多讲方法少讲技巧、多讲激励少讲指责。

四、具体做法:

(一)少讲是相对的:

1、多讲基础少讲提高

2、多讲一般少讲特殊

3、多讲样例少讲习题

4、多讲知识少讲信息

5、多讲方法少讲技巧

6、多讲激励少讲指责

(二)少讲需要功底:

1、更新观点:讲过学生不一定懂,讲懂学生才会

2、改变教学方法:老师讲不如学生讲

3、潜心研究:核心概念,基本原理,解题方法等应是必讲的内容

4、认真筛选:确定要求高、难度大、非真实、不科学的化学内容,并将其从化学课堂中删除

5、关注学生:了解学生需要,分析学生的基础,调理学生的心理,理顺学生的思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三)少讲需要改进教法:

1、选择科学的教法

2、建构有序的知识体系

3、让学生知晓每节课的目标 要倡导目标教学,倡导情景教学,倡导探究教学,倡导问题教学。倡导建构概念图,网络图,合理使用框图。

篇12:高三教学研讨会

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和同仁们:

大家上午好!感谢市教育局给了我们一个学习、交流的机会。我们——xx大附中xx分校刚刚起步,还是一股新生力量,尤其是高考备考,今年仅仅是第二届应届生参加高考,毕业人数有限,对我市高中教育特别是高考的贡献还显得微不足道。恳请各位领导和兄弟学校多多关心、支持和帮助。对我校2018届高考复习备考多批评指正!

一、学校基本情况

我校共有毕业生270人,其中文科139人,理科131人。科任教师14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12人,他们大都具有丰富的高三教学经历。目前,教风正,学风浓。

二、后期复习备考策略

针对2018届高三衡阳市第一次联考结果暴露出了我校存在的问题,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剖析症结,精准发力,科学备考,力争在XX年高考成绩的基础上2018年再创佳绩,向全市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第一,面对现实,正视问题,坚定复习备考的目标性。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校XX年招生工作出现重大失误,本届学生无论是在生源数量上,还是生源质量上,均与XX届存在很大的差距,对我校2018年的办学效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本次会议后,第二次联考前,我校将根据市教育局的要求,结合XX年我校高考各批次上线情况,参考XX全市及其他兄弟学校的高考上线率,制定我校2018年高考文理科各批次上线目标及高考教学质量奖,并分解到各班级和学科,使每个班级、每个学科、每位老师,每位学生都有奋斗目标,都有工作方向,激励备考,锁定目标,坚定信心。

第二,加强管理,调好状态,夯实复习备考的保障性。

复习备考真正落到实处,高考要取得好的成绩,不是几句口号,不是牙一咬,发一声呐喊:我拼了,我冲了,就能解决问题的。后期要真正在管理、服务上做好保障工作。一是组织保障。成立学校2018年高考备考领导小组,加强对高三复习备考的组织领导和宏观调控,由我们来自附中本部主管教育教学的李智敏副校长蹲点高三,负责高三复习备考工作的日常管理,全程把控备考常规,敦促落实备考常规,让每一项工作落在水上,打在泥上,留下痕迹,切实解决影响备考的一切障碍。二是投入保障,在经费上充分投入,加班加点按劳计酬,充分调动高三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好服务,合理投入,适当激励,让复习高考有持续动力。

第三,高效备考,精准发力,确保复习备考的科学性。

上次联考虽然有阶段性的检测功能,但对后阶段调整复习备考时间上有些紧迫。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应该在科学、精准上做:

一是抓重点,精准复习。后期是查漏补缺的重要时期,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抓重点,抓关键环节。对年级而言,抓对一、二本上线有重大贡献的重点班级;对班级而言,抓希望生、临界生等重点学生;对科目而言,抓影响总分上线的重点学科;对学科而言,抓抽样率高的主干知识和重点板块和考点;对考试而言,抓能提高卷面增分能力的重点方法和技巧;对训练而言,抓成熟的、经典的重点题型;对非智力因素而言,抓容易导致学生失分的重点规范和技能。尤其是对高分层学生而言,特别是文科班的几位学生,要寻找突破口,力争使之成为2018年高考的亮点。要真正做到菜单式教学,个性化训练,导师制辅导,台账式管理。

二是抓方法,精准指导。只要是考试,就有应试技巧和方法。后期要在增大“应试系数”、在应试技能上精准发力。尤其是文科、理科综合科目考试上要加大频率和考试强度。俗话说:得综合者得高考。文综、理综教师要密切协助和配合,切实做到互通有无,资源共享,智慧共生,要通过合理的综合考试训练强度,在心理调整适应、答题时间分配、做题顺序、难易处理、审题方法、答题技巧、书写规范等方面加强指导,争取达到“1+1>2”的良好效果。

三是抓心理,精准疏导。随着复习时间的紧迫及高考的临近,心理层面的负面影响对学习、考试的干扰越来越明显,尤其是考试心理中的“克拉克”现象值得关注与化解。优秀生怕失误、中等生怕考不好、复读生怕输等心理逐渐彰显,心理压力负担越来越大,全体高三教师要加强研究,密切关注,通过关心、沟通、谈话、陪伴等措施及时释放负能量,为心理减负,科学减压,有针对性对“考前焦虑、考中紧张、考后情绪化等考试心理予以化解,第四,重视研究,科学备考,保证复习备考的方向性。

第二轮复习备考目的性很强,就是直指高考。课堂教学复习、训练考试要始终围绕“考什么,教什么,考多难,教多难”做。不仅要埋头做事,更要抬头看路,保证复习训练的方向性,尽量不走弯路,更不能出现方向性偏差,切实重视对高考政策的解读,对高考信息的收集,对高考内容的把握,对高考题型的剖析,对高考题材的研究,精准把握高考的命题趋向。我们着力引导教师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

一是前瞻性地研读2018考纲和考试说明;

二是临床性研究近几年高考真题;

三是诊断式研究高考研究专家、学者及高考研究机构对XX年高考试题的研究及质量分析报告;

四是主动性研究重点高中和知名教辅品牌的模拟题与信息卷,把握2018年高考信息方向,做到有的放矢,高效备考。

只有这样,学校、年级、教师联动,做到心中有目标、工作有激励、眼里有方向、手中有措施,正视压力,增强信心,2018年我校高考一定会不负众望,再上新台阶。

谢谢大家,请批评指正!

篇13:高三教学研讨会

通过参与这个研讨会, 我了解了各校对词汇教学的研究情况。教研室提出有效的词汇教学这个话题已有两年。两年来, 各校初中英语教师不断探索、实践、反思, 取得了一些进步。如就词汇教学的呈现方式、呈现时段有了较为明确的认识:不顾学生实际, 一味地先教单词再处理听力或阅读的做法少了;在词汇的分层上大家也达成了共识, 不同要求的词汇应该有不同的目标要求和处理方式;另外, 在词汇教学的评价上, 虽然还没有实质性的突破, 但是, 不少教师已经意识到仅依靠听写来检测词汇教学的质量是远远不够的, 词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运用。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更多真实的语境, 帮助学生恰到好处地运用所学词汇, 努力提升学生的词汇运用能力, 同时尽可能地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各校的经验很值得借鉴。

初一的两节课, 突出语音教学, 但是设计太浅, 似乎是小学的教法, 后来教研室教师在点评的时候也讲到初一与小学的不同, 要有点挑战性, 否则学生很快会厌倦, 不能一味地领读再领读, 单词要在语境中复现, 而不是简单操练。

初二的两堂课, 英语教师课前与学生互动熟悉环节做得很好, 知识铺垫做得很到位, 这次教授现在完成时, 总体感觉不错, “贫困女孩在希望工程的帮助下成为大学生”的经历设计得很贴近学生的认知。

初三的两堂课是最好的。外国语中学檀老师的课我听得最认真, 虽然点评教师提出了PPT上有几处错误以及口语当中有口误等问题, 但我觉得他的口头语言运用相当熟练和地道, 上课有激情。外国语中学李老师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学生的表现, 流利和洋气的语言、自信大胆的表情、灵活的语言运用能力令人啧啧称赞。她选取的主题也比较有挑战性, “If you had one million dollars, what would you do?”学生愿意说, 而且答案精彩纷呈。教师对这节课非常赞赏, 它给够了学生说的机会,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确实, 如果学生在这么多人的情况下敢于大胆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 自信心肯定非常强。

六位上课教师语言素质都相当不错, 特别是流畅的口语表达以及地道的语音让人印象深刻。而且教师上课的肢体语言、与学生的交流互动都很自然, 教师的沉着自信是做好一切的基础。

教育局教研室英语教研员在研讨会上也对我们中学英语教师提出了一些好的建议:第一, PPT不能太多。一堂课一二十张就够了, 而且画面上不要有小动物跳动。第二, 教师给学生呈现的知识和语言必须尽量规范准确, 板书的词、PPT上的内容以及教师口语呈现都要做到精准。第三, 教学目标必须具体细化, 不要太空泛。第四, 导学稿的问题如果弄得不好, 反而会加重学生负担。

通过参加这次研讨会, 我对如何提高中学英语教学作了深刻反思。

1.努力夯实教师自身的语音基本功。教师应每天至少进行半小时的听力和模仿训练, 使自己的口语更加流利。听力材料可以是BBC或VOA, 同时上课时要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 尽量减少错误。

2.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我们学校的学生应该说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是不错的, 但是学生的口语水平没有达到理想的高度, 特别是与其他兄弟学校距离较大, 表现在初一时发言大胆但语言不够流利;而到初二、初三时支支吾吾不肯大声说, 这与教师的做法和评价都是有关的。要想使学生模仿得更地道, “口语俱乐部”要承担更多的任务。教研组要进行研究, 英语学科与数理化是不一样的, 最好增加一节口语课, 专门练习模仿。

3.课堂设计问题。吃透教材是第一步。教师要了解教材的设计意图和所暗含的线索, 理清思路, 设计活动时要给学生搭台阶, 但如何处理放手让学生做与给予拐杖这对矛盾, 如何实现教师讲得少, 学生练得多, 讲练如何的形式以及设计什么样的活动还需教师进一步探索。

篇14:高三教学研讨会

[本刊讯] 5月5—6日,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校美育(音乐)教学创新研讨会”在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和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成功举行。来自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8个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大连金州、宁波北仑、长春汽车、深圳南山、重庆九龙坡、成都青羊、成都武侯、宁波鄞州)以及全国其他省市区部分中小学校长、音乐教研员和一线音乐教师,还有教育界、音乐教育界数十位专家学者、教科研训机构负责人和部分媒体代表近400人参加会议。会议围绕“改进音乐教学发展方式,推进学校美育教学创新研究”,通过现场观摩小学一年级、二年级和五年级的音乐课(5月5日),目睹了中国教科院体卫艺研究中心许洪帅博士主持、扎根于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7年多的顺序性音乐教学研究的实验成果。孩子们的音乐体验和审美表现让人们为之振奋、令人印象深刻。该研究以遵循规律、破解问题为核心,以稳步提高小学生艺术素养为根本目标,试图解决基础音乐教与学的一些基本问题(如循序渐进、温故知新等),以及教学方式转型创新与模式化发展、轮演曲目形成与艺术素养三维构建等问题。

通过现场观摩“声·乐的私人定制”(八年级,北京市回民中学)、“北京·世界城市公民的音乐素养”(八年级,育才学校创新中心)、“寻找历史中的中国好歌曲——学堂乐歌”(七年级,北师大附中),以及“我心中的中国音乐符号”(八年级,北京市第62中学)、“节奏在社会生活的时间深处”(十一年级,北京市第63中学)、“音乐剧——致青春”(八年级,北京市第66中学)这六节音乐课(5月6日),让我们再次见证了开放式音乐教学研究的实验成果。学生们的音乐认知、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让人们眼前一亮、令人记忆犹新。该研究以尊重现实、创新调适为核心,以积极提高学生艺术素养为根本目标,试图改进现有中学音乐教与学的几个问题,如学习方式与教学方式转型,认知匹配与艺术素养提高,音乐体验、价值理解与三个需要的满足等问题。

这种根据地式的研究方式,不仅受到了诸多实验学校的孩子们、音乐教师、音乐教研员、校长、家长朋友的欢迎和支持,更是得到了全体与会代表的广泛认可和高度赞扬。我们也期待这种接地气的研究模式结出更为丰硕的果实,基础音乐教学方式转型创新能够全面带动更多中小学校音乐教学走上精益教学、质量发展之路。(许文)

上一篇:教导主任工作职责下一篇:人音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乡间的小路》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