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研讨会心得

2024-06-14

高三地理研讨会心得(精选8篇)

篇1:高三地理研讨会心得

高三地理一轮研讨会心得

9月11日至12日,全市高三地理学科一轮复习研讨会在相科长精心筹备策划,罗庄区教研室具体组织,临沂十八中大力支持,全市全体高三地理教师积极参与下,顺利召开。在临沂十八中参加完全市地理学科高三一轮复习研讨会之后,我们高三地理组的全体老师紧锣密鼓的对这次会议的感受又作了充分的讨论,感觉获益匪浅,为我们的一轮复习指明了正确的道路。现将我们的感受和思考做如下总结。

第一部分:关于示范研讨课的观摩

11日下午听了三节公开示范课,分别是临沂十八中侯素卿老师执教的《高三新学期收心摸底考试》讲评课、临沂四中张作彬老师的《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复习课、郯城一中李玉秀的《城市空间结构》复习课;课堂类型虽不一样,但整个课堂的指导思想却很清晰,现就这两节课的特点加以小结如下:

可借鉴之处:

1.对学情和教情的把握到位,学习目标明确,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注重对方法、技巧、规律的总结。

2.在教学过程中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展示思维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上一些知识的总结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已来总结效果较好。这样既可以更好的体现新课改的理念,又可进一步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的缜密性。

3.密切关注高考,高考的意思强,选题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和针对性。

4.注重了规范答题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中,老师有意识的向学生展示两种较典型的类型不同的答案,让学生分别评定其优劣,并找出他们各自的优缺点,再与自己的答卷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不足并加以改进.规范答卷的示范作用,远远胜于老师的说教。

5.教学方法和手段多样化,多媒体、板图、默写、网上阅卷等方法,让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课堂效果好。

不足之处:一轮复习中对训练题目的选取难度不宜过大。

第二部分:关于命题专家报告

由相科长邀请高考研究专家为全体老师做了《如何理解<考试说明>》的专题报告。专家通过自己亲身体会,结合历届山东高考地理试题,为大家深入浅出的讲解了在高三备考中,如何真正理解《考试说明》。专家直言考与教的差别,让我们重新认识了高考命题人的任务和工作思路,收获较大。

首先,高考不会考课本上的内容,学过的课本上的内容不会考,考的都应该是你掌握的。就重在对某一类知识的掌握和答题的能力及技巧。看似每一道高考题,都是学生没来没接触过的,但是却都是实实在在该学生掌握的内容,学生应了解其内在的原理及方法。

其次,高考要求学生要形成知识网络,要有用知识网络解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我们也要注意这一方面的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掌握运用知识的方法。

第三部分:关于相科长一轮指导意见

相老师结合三节示范课,提出了一轮复习课思路方法,以及在备课上课中的一些具体要求,提出要教得有效、学得愉快、考得满意的基本要求。在一轮复习中我们注意以下几点:

1.要依据考试说明,依托教材,教辅,对难度大的习题,要学会取舍,比如地球运动等自然地理方面题目难度不易过大。

2.注意研究高考,高考试题,关注学科新的变化,及时补充的教学当中。3.找准方向,抓好落实。抓好考试,每周一考,试卷编号,好好保存。此次研讨会,内容务实而又有效。教师讲的精彩,报告做的有效,意见传达的实在,是一节高效的研讨会,此次研讨会的收获及感悟颇多的,相信在相老师的指引下,我校的地理一轮复习一定能做得更高效。

篇2:高三地理研讨会心得

高三地理备课组

首先,三节公开课,质量都比较高,都符合高三一轮复习的模式和精神。而且这三节可都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第一节课王朝军老师,很注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能够得到积极的体验,同时注重了知识的前后联系,和学生答题思路的指导。第三节彭洪兰老师教态自然、语言清晰流畅,处处给人以美的享受,尤其对学生易错点点拨到位并注重了学生答题的术语化、规范化的培养。所以第三节课,在讲课比赛中更值得借鉴与学习。第二节课,可能是更接近我们平时的上课情况。陈老师的课选题、选图到位,补偿学案很细、对于本节课做了积极的准备,尤其板图画的非常漂亮。也是非常有借鉴意义的。

第二,9月28日上午专家的《地理科学与地理教学》,使我感觉颇深,受益匪浅。

专家高屋建瓴的给我们分析地理科学的本质和地理教学的主线,从而为我们高三备考提供思想指导抓住高中地理的主干知识和基本原理及规律。对2010年山东高考地理试题的分析也非常精彩。所以我们今后在教学中不应一味的去围绕着每年的高考题转,而忽视了对学生地理能力和地理素养的培养,而是要抓住地理学科的本质和高中地理教学的主干知识去备考。

第三,对于多媒体的使用,我认为适当的用用是非常好的。但不必全用。当让要根据学校情况,方便的话,可以多用几次。条件不具备,也不要苛求。自己灵活安排。

第四,关于高三教学研讨会材料的认识,相老师准备的材料,都很值得去认真研读。我打算在平时的教学之余时常翻翻学习一下,否则,时间一长就忘了。

篇3:高三地理研讨会心得

本人从多年的教研员工作中, 感觉到目前初中地理教学的现状是:

1. 大多数教师感觉到复习课难上, 不知道怎样进行复习

有的教师像新授课那样复习, 总想面面俱到, 这样导致复习速度慢, 学生也感到厌倦, 结果事倍功半;有的教师复习时偏重题海战术, 复习课变成了“练习课”, 学生限入题海中没有提高;还有的教师在复习时注重知识的罗列, 让学生死记硬背, 忽视了地图和用图意识, 这样造成要识记的知识实在太多, 学生背了后面忘了前面。

2. 地理课堂因教师教学理念落后导致效率不高

新课程改革虽然推行了近10年, 但是目前初中大多数地理教师还是没有从根本上转变他们的教学理念, 课堂仍以教师唱独角戏为主, 很少考虑到学生接受与否。尤其是在农村教师中, 这种现象极为普遍。本人在到学校视导的过程中, 常常听到老师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该讲的都讲到了, 只是学生不听、不学, 我们也没有办法!”殊不知, 你是该讲的都讲到了, 但是学生该学的都学到了没有?我们常常要求教师转变课堂上“让老师教为让学生学”的教学理念, 但是教师总是前怕狼后怕虎, 总认为:放手让学生去做?他们能做得好吗?能学得到什么?到头来时间还耽误了, 害得教学任务也完成不了。正因为我们的教师有这样那样的顾虑, 所以新课程改革仍然不能从根本上实施, 教师是“穿新鞋走老路”, 表面上答应“是, 是, 我们要进行课堂改革”, 但背地里仍然是一讲到底那老一套路。教师这样的教学理念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 一节课下来, 做无用功的多, 学生真正得到的知识少, 地理能力也没能得到多大提高。

为此, 作为教研员的我很是束手无策, 总想找机会好好让教师见识一下真正的以学生学习为主的课堂, 看看我们的学生其实是聪明的、可爱的, 是能够自己学习得很棒的。

二、一堂精彩复习课的借鉴之处

机会终于来了, 2012年4月26号, 我市八年级地理教师在吉首市民族中学举办了一次有关怎样进行地理会考复习的研讨会。这次研讨会的主题是:教师共同探讨怎样高效地进行学业考试复习。

在研讨会上, 市民族中学刘萍老师提供了一堂精彩的复习课!她复习的内容是“了解地区 (一) ”。她的这堂复习课给其他教师带来了“柳暗花明”般的豁然开朗!刘萍老师的这堂复习课最大的亮点就是:什么样的复习才是高效的复习。同时也体现了以学生学习为主的课堂理念, 符合新课改精神。纵观刘老师的整堂复习课, 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借鉴:

1. 复习课目标明确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本堂课要复习的三个目标:

(1) 在地图上找出东南亚、南亚、西亚的位置, 并叙述其地理位置特点。

(2) 运用地图, 描述东南亚、南亚、西亚的地形区分布特点及地势特点。

(3) 运用图表叙述某地区的气候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生活的影响。该目标是依据湖南省2012年地理会考考标制订, 紧扣考点要求。这样让学生清楚地知道本堂课具体要学习的内容, 不会漫无目的地去复习。

2. 复习课贵在打破章节顺序, 让学生合作探究、讨论并归纳出学习某一区域的方法与途径

学生通过教师以东南亚、南亚、西亚三个地区分别从哪些方面来了解它的自然地理特征和它的人文地理特征的提示上讨论概括出怎样学习区域地理。

学习区域地理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

(1) 从自然地理方面了解 (地理位置、组成、地形、气候、河流等) 。

(2) 从人文地理方面了解 (工业、农业、城市、人口、交通、文化习俗、资源等) 。

3. 引导学生把考点内容落实在地图上和教材文字资料中, 进行图文转换

教师发给每个学生事先就准备好的一张16开大的世界轮廓图, 并引导学生边看教材上的有关“地理位置”的文字资料边动手用红、黄、蓝三种不同颜色的粉笔, 在世界轮廓图上将这三个地区涂上不同的颜色。这样使学生手、脑并用, 进行图文转换。利于这三个地区在他们的头脑中树立一种空间位置概念, 便于掌握记忆。

4.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不管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 都应当以学生为主体, 时刻关注学生的体验与收获。教师把全班分成六大组, 结合课本上三个地区的地形图, 讨论分析这三个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并派代表表述出来。

如, 东南亚自然地理特征:

(1) 地理位置与范围。学生从湘教版七年级下册教材第34页“东南亚地形图”中可以归纳出:东南亚地处亚洲东南部, 位于亚洲与大洋洲, 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位置。并要求每位同学在发下来的空白世界地图上填出亚洲、大洋洲、太平洋、印度洋等名称。

(2) 东南亚组成。同样的方法, 引导学生看教材第34页“东南亚地形图”, 从图中可以得出:东南亚由中南半岛与马来群岛两大部分组成。并在发下来的空白图中相应位置填出这两部分的名称。

(3) 地形特征。从“东南亚地形图”的图例上可以得出结论:中南半岛上山河相间, 纵列分布;马来群岛上大多地形崎岖、平原较少、河流短急。

(4) 气候与农业生产。仍然以教材上第34页“东南亚地形图”为主, 引导学生看出东南亚所处的纬度范围大部分位于23.5°N至10°S之间, 属于五带中的热带。所以得出:中南半岛上主要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马来群岛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农业生产受西南季风影响较大, 粮食作物主要为水稻, 经济作物主要是热带经济作物, 如天然橡胶、油棕、椰子等。让学生讨论分析得出:气候对某区域农业生产影响很大。

对南亚和西亚的复习, 也是像复习东南亚一样让学生从这几个方面归纳总结出来。学生掌握了学习某一区域的方法后也就不难从教材中归纳出它们的自然地理特征了。

5. 复习课重在课后延伸

这也是培养学生地理能力的方法之一。教师在学生复习了东南亚、南亚、西亚这三个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掌握了分析某一区域的方法后, 要求学生思考:“五一”假期即将到来, 你怎样让远方的朋友了解我们美丽的家乡———吉首?这时学生不难从以下两个方面去思考:

(1) 从自然地理方面了解。 (1) 位置:位于湖南省西部。 (2) 组成:是湖南省唯一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 由老城吉首和与之相隔8公里的新城乾州两部分组成, 峒河和万溶江分别绕老城和新城穿过。 (3) 地形特征:老城地形峡长, 西面有健身坡, 北面有花果山, 峒河自西北流向东南方向。新城地形地势较老城开阔、平坦, 西面有长坡, 万溶江自西南流向东北方向。 (4) 气候特征: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这样的气候条件导致吉首的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

(2) 从人文地理方面了解。教师要求学生课后作调查和资料收集, 下节课再作回答。

6. 复习课一定要有课堂检测, 目的是了解学生是否掌握本堂课复习的内容

教师在教室后面黑板上出示了六道与本堂复习内容相关的练习让学生思考讨论, 并让各组派代表上黑板解答, 师生共同作当堂评析。这样做加强了学生对本堂复习内容的巩固。

三、精彩复习课的收获

从这堂复习课上, 全市教师受到启发很大, 知道自己将来的复习课要怎样去上, 同时在思想深处也受到很大的触动, 原来还给了学生的课堂也能如此精彩!在研讨会上, 教师七嘴八舌地谈了他们的感受与收获。我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复习课要目标明确, 回“标”归“本”

师生在复习时应以新课标或考标为目标, 以课本为根本。教师先要认真学习《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 深入研究《2012年湖南省初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标准》, 做到对每个考点了然于胸、有的放矢。刘萍老师的复习示范课就明确地告诉了学生本堂课复习的三个目标。

2. 复习课要基于学生实际情况, 体现以学生为主

城里学校中有的学生基础好, 比如市一中和雅思实验中学, 而有的学校学生基础差, 比如市二中、市民中、市四中、市铁路中学。针对上述学生情况, 对于基础较好的学校, 教师觉得在讲的基础上还是要让学生动起来, 只有学生动手操作了, 他才能记忆深刻, 学习也很轻松。对于基础不太好的学校, 可以借鉴刘老师的复习教学,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至于农村中学, 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复习。比如说复习城市与人口时, 有的农村学校离吉首市较远, 有很多孩子长到这么大连吉首市都没到过, 如果教师与学生谈什么北京、上海等大城市, 这对于孩子们来说太遥远了。这时, 教师就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教学。

丹青中学的张佰豪老师是这样处理的, 他就丹青当地几个村进行比较它们的人口多少, 再分析其原因, 这样学生简单明了, 便于理解, 也体现了以学生认知水平为主的复习课堂。总之, 由于复习课知识容量大, 跨度也大, 我们在复习时尽量做到把复习课变成一种“活动”课, 充分调动学生, 做好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点燃学生学习激情, 让学生大面积参与, 优差生共同关注, 全面提高, 从而提高复习课的效率。

3. 复习课要教会学生用地图, 看图说话, 图文转换

如果教师能这样坚持下去, 那么学生对于地图的运用、看图说话、图文转换等就很容易了, 学习地理也会很轻松, 地理能力也得到了很大提高。刘萍老师的复习课堂自始至终都没有让学生离开过地图, 从她发给学生的16开白纸上复印的世界地图到课本上东南亚、南亚、西亚的地形图, 她始终引导学生把知识点落实在相应的图中, 并注意将图像与文字资料有机地结合起来, 并灵活运用。四中的张绍祥老师在复习课中很是注重地图的教学, 他的做法是在每堂课的前5分钟时间里, 在一幅占了黑板版面三分之二的大教学挂图中复习课本上的相关知识。一中的宋文莉老师很受启发, 表示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地图的教学。

4. 复习课要始终贯彻新课程理念, 注重学生地理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地理教学的理念是, 学习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让学生能学以致用。所以在复习过程中, 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生产实际的素材进行复习;关注当今时事热点与考查点的衔接进行复习;结合乡土地理进行复习。如刘萍老师的这堂复习课中就提出:“‘五一’假期即将到来, 你怎样让远方的朋友了解我们美丽的家乡———吉首?”学生通过对区域的复习, 掌握了要从哪些方面去了解一个区域的方式方法, 就不难向朋友介绍家乡吉首了, 这是学生能力提升的表现。

5. 复习课中还要讲、学、练结合, 注重知识的落实

在复习课上, 一定要有相应的练习以巩固本节课复习的内容, 便于促进学生知识的形成和转换。教师要根据学情精选习题, 选择内容新颖、覆盖面广、设问巧、质量高、具有典型性的试题进行必要的训练, 但反对题海战术, 忌重复相似题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练后评析”非常重要, 可提高学生的“纠错”能力, 教给学生答题技巧和方法。像刘萍老师的复习课上, 最后六道题目的用意也就在于此。如果我们的教师在每堂复习课上都做几道习题, 并且能当堂做当堂讲解, 那么日积月累, 学生的练习量也就增加了, 解题能力自然会得到提升, 知识也会得到掌握。

篇4:高三地理试卷讲评课的心得体会

课前准备

首先,做好试卷分析工作,了解试题内容、结构,做到讲评试题时,突出重点、难点,哪道题要扩展,哪道题点到即可,节省时间,才能高效完成教学任务。然后,做好试卷统计工作,如:统计试题类型,即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的统计;统计考试结果,包括高低分档,分数集中档,优秀率、及格率、差生率;统计错误情况,比如统计学生出错选项,哪个选项错误的人数多。高效的统计结果对试卷的分析和讲评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讲评应灵活

教学时间有限,一张试卷全讲,各个选项俱到是不可能的。学生各有差异,一张试卷能够出现的情况也不同,所以学生首先要自悟。学生对过答案,了解错误题型后认真审题,然后查阅资料,这样就排除一部分。对自己不能想通的问题,可相互询问、讨论、争辩,以学生之间的智慧共享,剩下有争议的、不能解决的,重新统计上报。最后统计的错误例题才体现这张试卷错误率集中,带有普遍性、典型性的问题。所以,对典型例题的概念、解题方法、规律、解题技巧等方面都要进行重点剖析。错题讲解完成后,再做些考察这些知识点而出的练习,当场完成并自我检阅,看看谁没有真正纠正思路,又犯同样的错误。再留一些相似题型,当作课后作业。如此,还不能确保所有同学遇到相近的问题不犯错,所以还有一项后补工作就是隔两三周后,将之前的典型例题集中起来再次检测,也是当场做当场批阅,看看谁隔一段时间还犯错误。这样只会有很少一部分同学犯错,再针对他们设计相应试题,以帮助他们彻底改正错误思维。

有效的延伸拓展

近些年,地理高考试题重点考察集中在三个方面:重原理、重过程、重应用。一道完整的地理高考题往往以点带面来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所以讲评试题不能就题论题,有效地延伸拓展,加上地理学科的连贯性特点,尽快帮助学生构建地理知识体系的网络系统,学生对具体题目的分析能力才能越来越准确。例如:了解世界气候类型中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原因、特点,放在典型例题里涉及的是该气候类型的区域分布。北半球同是大路西岸40°至60°范围,此气候类型在欧洲深入腹内,北美洲为何只是狭长一带?南美洲南部偏西是湿润的海洋性气候而东部却是干旱的大陆性气候?对比延伸拓展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形成原因、气候特点、代表地区,还可以延伸拓展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指点解题技巧

“题海战术”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高分,可有些同学效果平平甚至不进反退,主要因为审题不认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还有缺少答题技巧、解题思路有误等。高考地理试题的模块性很强,筛选经典题,指导学生认真审题,剖析试题,打开解题思路,掌握不同题型的答题关键,表述规范而有条理是必不可少的。如图所示,某兴趣小组于3月21日在A处测到太阳光线与河岸几乎成90°,且正午太阳高度角为55°30’,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①此地地理纬度可能是:

A.34°30’S B.34°30’N

C.55°30’S D.55°30’N

②有关该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河段水流自东向西流

B.该河段水流自西向东流

C.此时该河流处于汛期

D.该河段有凌汛现象

解析:认真审题,抓住关键词“太阳光线与河岸几乎成90°”“正午太阳高度角为55°30’”“河流流向”“A岸较缓,B岸较陡”;接下来,整理答题思路,根据河流流向、A缓B陡,可知A岸堆积,B岸侵蚀,该地地转偏向力左偏,应位于南半球;3月21日A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55°30’,得出纬度是34°30’S,故①选择A。此河在34°30’S,最冷月平均气温应在0℃以上,河流无结冰期,应无凌汛现象。3月21日是南半球秋季,亚热带地区此时的河流无明显汛期。对于34°30’S,正午的太阳始终在北方,在A处测量到太阳光线与河岸几乎成90°,那么A是北岸,B是南岸,所以河流流向应是自东向西,故②选择A。

高三地理试卷的讲评课应该重原理、重过程、重应用。高效的试卷讲评课不仅要为学生对所学的地理知识作归纳和延伸拓展,更应让学生形成地理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三地理的复习应重视试卷讲评课这一重要教学环节,让其成为知识链接的枢纽和桥梁,帮助学生在高考的最后冲刺阶段有所收获。

篇5:高三地理研讨会心得

万建伟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地理复习备考工作紧张有序的拉开了序幕,在教体局的要求下,我们全市高三地理教师于9月3日在教研室举行了高三地理复习备考研讨会议。在会议上,各个学校都按照教研室的要求做了重要的发言;从发言的内容上看,各个学校对近三年的高考题都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对去年的高考备考工作都做出了深刻的总结,对今年的高考备考工作都做出了严密计划。下面,我对这次会议内容做一个总结,希望能对各学校今年的高考复习备考有所帮助。

一、近三年新课标高考试题研究

在本次地理复习备考研讨会议上,各学校从近三年高考试题的高频考点、出题依据和试题的变化情况进行了总结:

(一)高考考查的主要内容

近三年高考突出了学科对主干知识的考查,主要考查等高线地形图、农业生产活动、工业生产及区位选择、交通线的建设、气候特征、淡水资源等主干知识。

(二)高考出题的依据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卷)地理部分试题,卷Ⅰ部分11个地理选择题,卷Ⅱ36题至37题为地理必考题,42至44题为地理选考题。命题以《高考地理考试大纲的说明》(以下简称《考试说明》)、《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版)》(以下简称《考试大纲》)为依据。地理学科试题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近三年高考试题的变化情况

(1)稳定性

①、重主干知识、能力覆盖稳定。这三年的高考试题考查的重点和方向都是高中地理的核心主干知识和四方面的能力。如水、大气、农业、工业等,都是高中地理知识的主干,也成为近两年高考中出题的重点知识块。在每个重点知识块的选点命题又以核心知识为主。如农业、工业重点考区位因素。绝大多数考题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立意十分明显,尤其是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②、贴近生活,学以致用。三年的地理试题关注关系人类生产、生活的诸多问题,紧密

联系实际,用所学理论解答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11年的“新疆暴雪”、“我国桑蚕养殖业的发展”“甘肃民勤春季沙尘暴”12年的生活中的“大豆”、“铁路交通”、“淡水不足”等。13年的“粮食生产”、“产业转移”等。三年试题通过联系现实中的热点问题,充分说明了地理学科的应用性。

③、开放式的讨论试题,强调探究能力。近三年的新课标卷中都出现了一道开放性的试

题,如2011年37题第三问,有人提出建议,问考生是否赞成。2012年37题第二问,选择某个城市或某个区域作答等等。2013年37题第三问,你认为图示沿海地区是否应该大力发

展芦笋种植,请说明理由。这些开放性试题的答案并不唯一,只要考生能阐述清楚理由即可。

④、图象考查,能力立意。三年地理试题信息的呈现方式除文字外,主要还以图表为主。这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科特色。重视对图像的考查,从多角度考查了考生的读图、分析、提取信息,运用图表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变化性

1、主干知识的考查逐渐增强。近三年对主干知识考查的分值越来越集中于大气、水、等

值线、农业和工业。

2、人文地理的考查逐渐增强。近三年对人文地理的考查呈现“较弱-较弱-较强”的变

化。

3、区域图考查有变化。近三年对区域的考查呈现“较强-较弱-较强”的变化。

二、今年高考复习备考工作的主要措施

1.明确考试动向

各个学校都要组织高三全体老师学习《考试大纲》,关注历年《考试大纲》的变化,通过

对历年考纲的变化分析,准确把握高考方向,便于复习工作高效科学开展。领会《考试大纲》中的能力要求,明确《考试大纲》规定的考试范围,做到心中有数。

2.加强集体备课

坚持集体备课。各个学校都要坚持集体备课,精心编写教学案,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要

坚持好“四备”:一备目标;二备知识体系;三备知识点定位;四备精选练习题。各个学校都要坚持“由一人主备一人审核,一人挑刺”的原则。强调集体备课后的再备课,交流每周的教学情况、周练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及时反馈。

3.精选、精练、精评,提高课堂效率

认真组织好每一次的课时练、周练、单元测试和月考组题、试卷讲评及总结,提高复习

课、讲评课的教学质量。注意引导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灵活运用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把好出题关,选好题,提高训练质量,提高课堂效率。

4.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要求

(1)加强学法指导,自然地理的学习方法、人文地理的学习方法、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各有不同,加强对学生的方法指导,提高其复习效率。

(2)指导学生整理和巩固自己的错题集。

(3)训练学生综合题的答题能力和得分能力。

(4)抓好辅导工作,按照学校和年级的布置,重点做好尖子生的辅导,要落实到人,长期跟踪,要做好面向学生的辅导,经常下班,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三、今年高考复习备考工作的复习安排

根据高考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我们把高三复习时间大致分为三个阶段,每段时间的长短不同,复习的目的也各不相同,复习的侧重也不一样。

(一)三轮复习时间安排

1.第一轮复习:2013年7月至2014年1月上旬:按知识模块“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的顺序,全面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使知识系统化。这一阶段复习的对象就是基础知识,主要强调“全面,系统”,复习的手段主要是讲授书本知识,配合基础练习。

2.第二轮复习:2014年1月中旬到2014年3月底,分十大专题进行讲解,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侧重解决教材中重点和难点知识,以及考试重点知识,彻底解决学生在第一轮复习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同时训练解题能力,提升实战能力,这一阶段要引导学生做一定量的练习,适当做各地的模拟题目。

3.第三轮复习:从2014年3月底至2013年5月底:本轮复习距离高考时间不多,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冲刺阶段,本轮复习的目的是要引导学生提高应用能力,指导好学生回归课本。复习的策略是“讲练结合”,客观题、主观题限时训练,注意应试技巧的训练,做好应试心理的辅导。

(二)、三轮复习的具体措施和要求

1.第一轮复习备考措施及要求

(1)认真学习《考试大纲》和近三年的高考试题(特别是今年的高考试题),力求最大限度地把握高考试题命题的方向和发展趋势,提高复习备考的效率和针对性。

(2)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是高考成败的决定因素。务必每一节课目标明确,讲解到位,反馈及时,课外作业督察落到实处。

(3)引导学生弄清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做好预习、听课、练习、整理笔记、纠错、反思等环节,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4)每课都有课堂练习和课外练习,每章都有单元测试。力图在第一轮复习中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方面有一个较大的提高。

(5)对各班的踩线生进行跟踪管理,主要是进行面批面改和方法指导。

2.第二轮复习备考措施及要求

(1)确定若干专题,进行学科内综合,从多角度进行分析,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针对第一轮复习中学生在知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一些查漏补缺;解题方面还要进行总结,使学生掌握解题的基本规律,能够比较规范的答题。

(3)加强文综训练,提高政治、历史、地理三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和迁移。

3.第三轮复习备考措施及要求

(1)指导学生回归教材,巩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2)加强对学生心理考试技巧等方面的指导。

(3)了解最新高考信息,对各地信息卷进行处理。

总之,我们回顾一年来的高三教学工作,感受颇多!2013届高三地理高考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扪心自问,还有一些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一是初中区域地理复习的时量、内容和阶段安排还有待改进;二是教研方式和内容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和提高,特别是要加强教研总结。但是我们相信,在教体局领导的支持下,在大家的继续努力下,我们新郑市今年的高三地理复习备考工作一定会有新的突破,一定能为新郑市明年的高考做出新的贡献。

篇6:高三一轮复习研讨总结(地理组)

一、总体思路

高三地理复习根据本校的实际,立足基础,构建知识网络,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普通班要面向低、中档题抓训练,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要突出抓思维教学,强化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要研究高考题,分析相应的应对策略,要更新复习理念,优化复习过程,提高复习效益。A班侧重于选拔尖子生,来冲击北大、清华。

简单说就是:

依纲务本、全面复习、狠抓基础、培养能力;

面向全体、突出重点、分类推出、抓弱补缺;

启发诱导、精讲多练、知识建构、勤考勤练;

二、时间及内容的安排:

1、结合本校实际,一轮复习在2月底3月初完成。

2、材料以一本资料为依托,同时编制符合学情的学案。

3、每专题进行一次专题过关测验。

4、每周可以进行一次小考卷训练。

5、内容安排:由于复习时间很紧,因此对复习的策略为两轮,其中一轮和以前一样不变,以新授为主,并做到知识的加深和前挂后连;二轮侧重体现专题思想合并更侧重考前模拟训练,同时复习内容不再以课本单元为序安排,而是在充分分析考纲、考试说明的基础上,按照学情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按学科知识体系重新整合复习内容。

三、复习目标

重视基础,稳扎稳打,不放过知识点的细枝末节,系统复习一遍;全面、系统、准确、熟练地掌握所有知识点。一轮复习保证懂、会、准。

1、自然地理知识较难,但规律性强,建议更多的采用理科的复习方法。①运用图形知识的结构,提炼能力要求和具体方法。②精讲精练,通过典型题和变式图,结合区域实际,加强应用原理和方法的训练。

2、人文地理知识理解不难,但内容散,不容易抓住重点,需要记忆内容多。此部分复习方法与策略要抓住下面几点:①以实际问题作为切入点,统领人文地理知识。②结合区域特征,善于进行对比分析。③拓展知识面,适应现实中人文地理内容的迅速发展。④加强逻辑推理,学会科学表达。

3、区域地理要求学生在脑海中具有地球模型,有经纬网构成的易于定位和描述相互位置关系的模型。区域地理的复习使得学生不仅要关注地表的自然要素,还要关注这些自然要素影响下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一个地区的气候、地形、河流、土壤、生物、矿产、工业、农业、城市、交通、人口等问题从此有了密不可分的联系,自然人文地理要素的关联成为学生地理思维的主线之一。应当做到当一个经纬坐标点给出的时候,学生的地理思维不仅会反映出这一点的位置,关于这一点的其他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特征会源源不断地展现出来,甚至进一步深入的相关分析和预测也会形成。

四、具体措施:从以下五个方面说一下: 第一、备课

1、集体备课是备课过程中的最重要环节。俗话讲“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的确如此,高考是一个系统工程,早已不是单打独斗的时代,团结协作才是取的好成绩的保证。

2、备课标,课程标准是我们备考的方向。有一句话很重要,“方向比努力更重要”。紧扣课标,课标就决定了高考的基本知识点,考什么我们就教什么,怎么考我们就怎么教。对课程标准的了如指掌的把握,可以让教学目标更加明晰和精炼,让课堂“瘦”下来。老师可以在做高考题的过程中不断感受知识点的考查方式。通过高考题的分析,我们发现由于题量的限制,知识点是不可能面面俱到的,而主干知识点就会成为高频考点,一般情况下是百分之二十的知识点承载了百分之八十的分数,而另外百分之八十的知识点只承载了百分之二十的分数,也就是说命题专家不会追求全面,反而追求对知识点的深度考查,抓住一个点穷追猛打成为命题趋势。

3、备学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直接决定我们的教学方向。这就是通常意义上的“以学定教”。第二、课堂

想尽千方百计让学生发自内心的喜欢上课,主动学习。这也是加强落实的需要。我们也只是初步尝试,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让学生走上讲台。对于核心知识点,课标对学生要求较高。

2、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敢“动”和会“动”。以高考能力立意的要求审视一轮复习,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和能力水平,精心创设学习情境,巧妙提出问题,将地理知识、地理概念和原理运用于问题解决当中,变单向、灌输的教学为多向、探究的问题解决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地理思维能力。

3、抓基础,理主干,重材料,强落实,构建完整的地理学科知识体系。

说白了高考就是考学科素养,平时做题发现很多学生面对材料没有思路,没有章法。主要原因就是基础薄弱,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所谓基础.指的是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的思维过程和基本的地理素养,这些基础的复习必须以教材为载体,将考纲的要求通过教材体现出来.通过强化教材的复习,使学生把知识真正转变为自己的东西。同时进行知识之间的融会贯通,引导学生构建体系。材料的解读是高考取得成绩的关键,所以要给学生树立强烈的“材料意识”,试卷中“无图不成题”,有意识的培养学生从地理图表中提取有效地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对材料设置问题,培养学生从地理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落实就是课堂的生命线,讲练结合是我们学校大力提倡的,每一个知识点在学生理解后马上呈现相关的典型题目,让学生体味知识点在材料中是如何考查的,趁热打铁,印象深刻,效果最佳。总之,“高站位决策,低重心运行”是高三一轮复习课堂的理念。

4、凸显“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紧密联系热点问题。目前高考题的命题越来越贴近现实生活。第三、试题

1、精选试题。试题的质量非常重要.我们一定要选择最接近高考思想的试题,能够考查学生能力的试题。要想选出好题,老师就要多做题。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老师就要跳进题海。

2、定时训练。题量的控制很重要,要让学生在一节自习课的时间里做完感觉是不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让学生有压迫感,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平时就是在考试,“平常考试高考化,高考才能平常化”。有发必收,有收必批。当然批阅试卷是一件很费时的事情,时间允许,可以全批,时间很紧,可以抽批。总之一定在讲评之前充分了解学情,出错多的重点讲。

3、变式训练。所谓变式训练,就是针对学生的易错点,找出考查这一知识点的“同点异材”的题。再让学生回扣,彻底把问题消灭掉。当然找出这样的题也很耗时间,老师们要逐渐培养改造试题的能力,改改材料情境或是变换一下选项的内容或设问的方式,都是不错的开始。

4、“题海战术”。题必须要做,不做不行,但没有必要多做,“题海战术”是要不得的,要做适量的题。做题的目的就是总结反思这一知识点是如何考查的,锻炼能力是第一宗旨,把一道题的价值通过学生自身的反思总结成分挖掘出来,让学生善于归类,“以点带面”,“举一反三”才是我们的目的。改错本上不仅仅要将这个题改正过来,还应写出试题分析,错题分析,让学生站在命题者的角度来理解。做一道是一道,让学生实实在在。

5、当面批阅。对于成绩薄弱的学生,面批是非常有效的措施。当面批阅可以渗透很多内容,比单纯的谈话要形象生动得多。学生会对自己出现的问题一目了然,自然会回到自己当初做题的思维状态,同时会让学生有一种被关注感。他会认为“老师很在乎他”,这种感觉会给他学习上的无穷动力。第四、讲评

1、答案本身不重要,讲评课的关键是在题目和答案之间构建思路的桥梁。让学生清晰地明白答案是怎样一步步由材料分析得来。这个思维过程是最有价值的。从审材料到审设问到答案文字的组织,都要力图给学生建立一种思维模式。让讲评课凸显答题技巧和方法。地理高考在读图用图、提取和运用文本信息、分析原因、比较差异、评价影响、提出措施、阐释原理、探究问题和归纳规律等方面有着一定的能力要求。分析、比较、评价、阐释、探究和归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需要老师在课上不厌其烦地反复强调。学生要想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需要“题目陷阱”的反复刺激和教师的提醒。

2、挖掘题目,老师总结的高度就是学生高考的分数。既要总结答题的步骤策略,又要提炼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还要兼顾答题技巧。从审材料到审题干,再到调动知识,组织语言,条理表达。这些程序都需要借助讲评课来层层细化,千锤百炼方能内化为学生的能力。第五、学生

1、针对边缘生和偏科生的薄弱环节,一般实行任课老师承包制。文科生大部分都偏科,几次考试下来就能分析出一个孩子的薄弱学科是什么。再根据总成绩即可确定边缘生身份。然后与该学生交流互助,有的放矢地通过谈话面批上课提问等形式加大关注力度,力争早日消除薄弱学科。

2、我很信奉一句话:“师生关系就是成绩。”多读书,提高我们的修养,修炼我们的性格。有时,我们付出很多,但学生一点都不理解,压根我们的工作无法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他们不认可,使我们内心很难受。但出现这种情况,问题一定出在老师身上。在与学生的对抗中,老师永远是失败者。我们要不断与时俱进,现在这些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与我们有明显不同,我们应放下身架,敞开心扉,打造互相尊重理解、和谐共处的新型师生关系。我们爱我们的学生,更要让学生爱我们!教师这个职业必须付出感情,师生同心协力、众志成城的感觉是我们幸福的源泉!

篇7:高三地理研讨会心得

结合这学期学校组织的教学研讨课,谈一谈一轮复习中地理复习需要注意的几点:

第一轮复习要注重双基,全面阅读教材,掌握灵活运用地理原理的能力。要注重理解,不能死记硬背。高考强调学科知识结构中基本的、核心的、可再生性的内容,充分表现对地理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考查。如时间的推算、区域空间判断、气温递减率和气候类型判断,工业的区位分析,生态环境问题,城市商业网点和地域结构研究等。

在第一轮复习中要做到查漏补缺,彻底扫除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在这一基础上,对地理科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使知识系统化。同时配以单元训练,提升应用能力。在全面复习基础知识的时候,也需要选择复习方法,以下就是我们高三地理组总结的一些做法:

一、根据内容不同,选择不同的方法

自然地理亦采用理科的学习方法。自然地理部分偏重原理、规律的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要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做地球运动的题要学会把已知条件还原到侧视图,俯视图上来。人文地理强调宏观整体分析。人文地理部分偏重观点、方法的运用,结合实际进行评价与反思。区域地理重点是以图表为载体的学习方法。区域地理部分偏重地理事物的空间定位,图像图表的判断技能、基本概念的理解运用。

二、学会使用课本

教科书既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工具,又是培养自学能力的依据。目录提示着全书的要领和前后的联系,要经常翻阅,以便对全书内容心中有数。精读课文、常看深思,抓住要点,记下问题,要特别重视插图和表格,领会图表所说。(1)打牢基础

打牢基础就是要求考生对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规律要记忆清楚,理解正确,切实做到真正的把握。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有地中海气候的特征、形成原因、分布规律;自然资源、能源的定义、分类标准;海水盐度的分布规律及原因;洋流概念与成因分类;重要的地理事物、地理名称、地理数据等等(大洋、大河、大山名称等,重要的国家、城市、工业部门、农作物名称等等)(2)抓住重点

地理考试内容多,课时少,且学生在初高中阶段地理课的不连续性造成应试的考生深感地理知识太多、难学。面对高考就要求考生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纵观历年高考地理试题,主要是考查高中自然地理的原理与区域地理知识的结合,这是重点,也是难点。如日照图的判读与区域地理知识的结合设问,等高线地形图与区域地理知识的结合等等。考生复习时要抓住高中地理必修一的自然地理知识的复习,如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昼夜长短变化,大气热状况与大气运动原理,影响天气的气团、锋面,影响气候的因素等要作为重点知识理解。

三、学会使用地图

地图是地理独有的知识载体,地理知识、原理、规律,以及考核形式都集于地图一身,掌握了图就把握了地理脉络。况且从心理学讲图形又比文字好记,可以说是地理学科最好的学习方法。复习可从地图入手,把地理分布、地理规律都落实在地图上如复习中国地理,可从10方面地图,即: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中国气候图(气温、降水量)、中国水系图、中国资源图(森林、矿产、水能、旅游资源等)等,逐一看图、记图,甚至画图,中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就掌握了。复习时,要坚持图文结合的原则,养成“左图右文”的学习习惯,更要学会阅读和使用地图的正确方法,掌握绘制相关地图图像的一般技巧。

四、地理复习的一般过程:

先掌握基本地理事实,然后了解地理事物的发生和发展,最后进行合理的分析、判断和归纳,实现本学科之间的知识有机联系以及与其它学科之间的知识渗透。可以将这一过程概括为五个字: 忆,记,翻,做,究。①忆 就是对已学过的课本内容过电影,也就是重新回忆一遍,忆的内容主要是教材知识网络,可以对已掌握的内容了然于胸。②记 是对一些主干知识、重点和难点的知识进行背诵和记忆,首先要对一些基本的地理事实进行必要的了解和掌握,这些地理事实是构建一个完整知识网络的节点,是基础,很重要的准备。有了这些地理事实还不够,还必须了解地理事实的发生和发展规律,以及地理事实之间的联系 ③翻 就是翻看平时做过的习题、考试题。平时做过的题目要保存好、整理成册,以供复习阶段使用。在复习课本同时,可以翻一下以前做好的题目,回忆一下当时做题时的情景,温习一下题目训练和考查的教材基础知识。④做 是选择少部分以前做过的题目。尽可能少做、精做题目。可以选择以前做过的有代表性的题目或者以前做错的题目,主要目的是温习做题的思路和方法弥补以前做题中存在的不足。⑤究 是细究错题。主要是找一下错在何处,是知识记忆还是知识理解有欠缺,是审题不准还是思路有偏差?通过细究以前的错题,可以明了自己以前在做题中的薄弱之处,以使备考训练更有针对性。当然地理复习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就是对时事和社会现象的关注,注意阅读一些报刊新闻,有意识地收集一些与地理有关的资料,扩展自己的知识面。

五、回答地理问答题要注意:

①看清楚材料,充分利用已知条件,比如图例,注记,图表的名称,图的横纵坐标表示什么。

②要划记材料和问题的关键词。

③如果碰到区位分析的题目,就要考虑在哪里,有什么。(在哪里即区域定位,有什么即把该地区的地理特征描述出来,一般把地理位置和区位特征表述出来就有百分之七十的分。区位特征包括自然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

④注意总结答题框架。这是关键。比如旅游资源的评价就可以照“地理位置和交通,旅游资源和价值,客源市场,基础设施”的框架回答。分析区位条件就照“自然,社会经济”“有利,不利”这个方向答。自然条件就按照“地形、气候、土壤、水源”回答,社会经济就按照“劳动力,市场、交通、资源、政策”回答。水文特征就按照“水量、汛期、落差、含沙量、水位季节变化、结冰期”回答。等等。在平时考试和练习的过程中注意总结。

篇8:高三地理研讨会心得

研讨会由林培英教授主持。特邀嘉宾David Lambert博士(英国伦敦教育学院教授)作了题为“学校地理课与生存教育”的报告;陈国川教授(台湾师范大学地理系主任)作了题为“台湾地理教育的改革与反省”的报告;林智中博士(香港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学系教授)作了题为“内地与香港地理教学风格”的报告;Hakhee Kim博士(韩国国立京仁教育大学助理教授)作了题为“地理在国家课程中的位置”的报告。以上报告都得到听众的热烈掌声和极大好评。

“现场授课”成为这次研讨会最新鲜的节目。付迟(首都师范大学附中)、蔡宗祥(澳门中葡职业技术学校)、姚建兴(香港宣道会陈朱素华纪念中学)分别在初中讲授了“地形图”、“地图”、“地图阅读”;徐泓(北京理工大学附中)、周慧心(澳门培正中学)、何婉婷(香港马锦明慈善基金马可宾纪念中学)分别在高中讲授了“大气运动”、“地球出发看宇宙”、“大气运动”。此外,台湾的两位教师李凤华、孙细分别拍摄了“等高线地形图”(初中)、“乡土地理教学”(高中)两部课堂录像。以上活动,都做得非常成功,颇多启发,获得普遍赞赏。

在北京举行的这场研讨会,内容丰富多彩,活动方式多样,精心安排,求真务实,三天之内圆满结束,构成一次思想和学术层位很高的教育教学研讨集会,在我国文教发展道路上开创了与国际接轨的大好态势,这对于我国普通地理学科教育水平的提高和发展,未尝不是一次示范性演示。真是好得很,令人鼓舞!

这次研讨会由首都师范大学承办,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地图出版社、星球地图出版社、地质出版社、湖南教育出版社和一些公司都给予赞助,积极支持,充分体现了当今产业界对文教学术活动的关怀和激励。这种动态,也反映出我国和谐共建的成效。

我深切地期望,今后每隔两年就能举办一次这样颇有特色和品位的着重提高中学地理教育教学质量的研讨会。

上一篇:小学生作文丢沙包?丢沙包下一篇:英语双重教学中应注重交际能力与语言知识的结合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