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2013年盘县高三地理备考培训心得体会

2024-06-17

参加2013年盘县高三地理备考培训心得体会(共8篇)

篇1:参加2013年盘县高三地理备考培训心得体会

参加2013年盘县高三地理备考培训心得体会

盘县华夏中学地理组何海燕

今年已经是我第二次参加高三地理备考培训。这次给我们培训的专家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张思梅老师。张老师带给我们的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培训,这是在以前从未遇到的有价值的培训。现我就这次培训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对课新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作出明确的诠释

张老师把新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作对比,并指出两者的异同。还告诉我们,备考时先要看课标,按照课标要求设计教学。复习时,可让学生把课标和考试说明进行比对,确定复习对象,这样就不会花了时间却考不了高分了。

二、对如何指导学生复习和备考作出指导

张老师是一个非常善于总结和积累知识的人。她把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经验,制作成课件,拿来供我们大家分享。使我知道怎样去引导学生复习,怎样指导学生审题,怎样教会学生解答高考试题等。张老师在复习解答问题方面,总结出一套独特而有用的方法,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总的来说,在这次培训中,我收获很多。我将把自己学习到好方法用来指导学生复习,争取在我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所教学的学生们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

2013年3月26日

篇2:参加2013年盘县高三地理备考培训心得体会

-----岷县二中梁静

2012年8月21日至8月22日我参加了在会宁县第一中举行的高三英语复习备考研讨活动。在此期间,我聆听了三位来自会宁一中的英语教师在不同班级的授课过程,让我看到会宁一中老师课堂模式的丰富性与他们教学风格的多样性。并有幸倾听了北京英语学科教学带头人,北京十二中英语教研组长,英语特级教师申小瑾老师的精彩讲座。

首先我先介绍一下会宁一中三位老师的授课内容、模式以及我听课的感受。

一. 授课模式及内容

来自会宁一中的王治邦老师采用多媒体课的形式复习了人教必修一Unit2: English around the world 这一单元的词汇部分。Step1: 展示给学生一篇美文(比较短),要求学生自己朗读并当堂背诵(有分组及全班朗读形式)。在朗读的过程中,老师将一些常用的短语及难懂的句子做一个简单地解释(some in English, some in Chinese).在检查背诵的过程中,交给学生们从这篇美文中能学习到的一些写作方法,如:Firstly…, secondly…, finally…等能增加文章的逻辑顺序。Step2是一个课前热身部分,即warming---up,也是一个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此部分设计了三道题:Fill in the blanks, complete phrases and sentences.王老师先是让学生分组讨论每一道题的答案,然后叫个别

同学回答。Step3:单词点睛,即将本单元一些重要的单词以及相关短语的用法补充给学生,之后是“活学活用”即与上述单词短语相关的练习,使得学生当堂就能尽可能的将知识消化。Step 4 和Step 5是短语储存和句型透视,和词汇的讲解模式一样,先是相应的讲解,然后是跟踪练习,最后是对整堂课的总结(summary)和作业的布置。

背诵美文用时很短,效率很高。大声朗读---给时间背诵---当堂检查,在背诵的过程中带讲写作的方法及一些有用的语言知识点,可增强学生的语感,并且以个人、小组、全班同学分别背诵的检查形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整个一堂课知识的呈现很有逻辑性,一环紧扣一环。不过建议老师在要求学生短时间内背诵较长文章时,可删除文章中一部分东西,给学生一些台阶,如打开一张幻灯片提示出一些文章中有用的短语或关联词。Eg: firstly…secondly…。其次就是在词汇讲解时,给出的与之相关的短语要适量,不要太多,并且给学生单词量前要先调研,要想想:给学生的这些词出现在单选题中还是完型题中?它出现的频率高吗?有可讲性吗?

第二堂课是有程艳霞老师所讲授的,他所复习的内容也是词汇。Step1是一个听写单词的练习,Step2讲解本单元出现的一些重要的词汇和短语,紧跟着的是相应的复习资料上的练习,先让学生做后再讲解,最后是布置作业。整个课堂的衔接很自然,只是听写单词时建议应叫部分同学上黑板听写,并给予学生时间去检查更正也许会更好一些。除此之外程老师讲解时,无论是例句还是练习都以填空的形式出现,题型有点单一。专家建议词汇的学习要与阅读相结合,题的难度

要大一些,且词汇的讲解应与高考链接起来,尤其与写作链接起来,作业也可布置一些关于这些词语的练习。

第三堂课老师上的也是多媒体课,她复习的内容是倒装。首先展示给学生一些动态图片来引出倒装句,然后讲解倒装的分类及用法。在讲解的过程中,不时地给出练习题及一些高考题,并总结出一些便于学生记忆的顺口溜来帮助学生当堂掌握知识点,最后总结倒装句的高考考点。

这堂课老师的板书与PPT恰如其分地结合,非常好,且语法知识的呈现简单明了,其中举例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注意力,并且所练的试题与面临的高考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只是本节课作为一堂复习课内容有点简单,可增加高考阅读中的一些倒装句,增加一些难度。

听完三位老师在不同班级的授课之后,8月22上午我又聆听了英语特级教师申小瑾老师的精彩讲座。申小瑾老师从听力、词汇、完形填空、长难句、七选

五、写作六个方面分别阐述了如何进行高考备考活动,经过专家名师专题讲座学习,我感触也很深。

1.加强听力训练,提高听力水平。高考英语听力分值是30分, 这在试卷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要想得高分, 这就要求平时多训练, 多做听力练习, 多听多练, 并对学生提出一定的要求, 每次听力结束后, 让学生熟读听力材料, 并将答案划下来,加强对感性材料的认识。

2.加强词汇复习。其中我记得申老师讲的最频繁的一句话就是“单词这块阵地决不能放弃”。词汇是高中英语最基本的要素,要把词

汇复习穿插在整个高三的复习当中,当然复习的形式可多种多样。可按照字母来复习,如在规定的时间内复习以字母A---D开头的单词或以其它字母开头的单词,也可按单词的词性复习,如按动词、形容词、副词、名词等来复习。且词汇的练习每个星期都要抓,目的是让学生多认字。听写时应建议多听写一些在英语作文中用得到的单词,短语。对于其他单词的复习,让学生知道中文意思就行,考查形式可是多样的。如,给出英语让学生说出汉语意思,或给出汉语让其说出英语,但每天必须坚持。

3.加强语篇训练。在高三总复习中, 将语篇训练作为贯穿高三英语的主线, 是十分重要的.语篇训练不仅包括完形填空,还包括阅读理解和书面表达。学生在做完形填空时,要掌握以下技巧:

• 宏观上理解

• 1).篇章意识:人物关系,人物情感变化。

•事件发展,作者观点和态度

• 2).第一遍读完---思考:主线---作者在全文最后的提

升意义

• 微观技巧:

• 1).词义的范围

• 2).固定搭配---主谓搭配,动宾搭配

• 3).平行句

• 4).逻辑关系

• 5).动作的先后顺序

• 6).原词再现

• 7).同义,近义,反义

• 8).依据上下文的释义

在做阅读理解练习时,应放弃以前的翻译对答案的教学方式,把重点、特殊句式讲解并加以拓展扩充学生的词汇量,为高考做好准备。老师一定要讲其中的长难句,让学生找出句子中的谓语,并总结出解题技巧。可在阅读理解中扩展词汇量,让他们学习、听写其中的词汇,短语,并且要求背诵。还可让学生分析段落大意,这就为高考新题型七选五做了铺垫。

4.高考新题型:七选五。做好七选五需运用逻辑思维,搞清逻辑关系,理解逻辑意义。关注:语意发展的路径、文章结构的层次、前后段落的呼应、上下语意的连贯。解题建议 :1.先阅读文章,空过选项,把握文章的大概脉络。2.边读边分析所需填入的是主旨概括句、过渡句还是注释句,并划出逻辑关联词和上下句中的核心词。3.读选项并理解选项的方向,哪个是核心句?哪个是总结性句?哪个是概括句?哪个是上下文过渡句?哪个是注释性句子?4.细读,分析段落之间、段落内部上下句子之间的联系。5.带入最佳选项并关注行文结构的流畅性。

5.重视书面表达。书面表达所需要的时间大约是20-25分钟, 建议学生每两周选择一至二个体裁的短文进行自我训练, 并与参考译文进行对比, 看看自己文章中的要点是否齐全, 语言运用是否恰当,并有针对性的记忆一些参考译文中的句子, 好短语, 只要坚持写

作,不断修改, 写作能力会得到提高的.每周至少一篇作文, 通过面批、自批、抽批相结合,加强写作方法指导和写作习惯的培养。

篇3:参加2013年盘县高三地理备考培训心得体会

一、试题基本情况统计

总体而言, 2013年高考全国文综大纲卷地理试题难易适中, 紧扣《考试大纲》和教材, 注重考查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运用地理规律地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并突出了对“双基”和各项能力的考查。试题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

二、试题特点

1. 取材于生活和现实, 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

试题以图像和文字材料为载体, 结合社会生活和社会现实设置问题情境, 既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实用价值, 也增添了试题的趣味性、直观性。2013年高考全国文综大纲卷地理试题的主题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三农”问题, 如温州瓜农选择在海南岛种植西瓜;二是资源问题, 如中国利用巴西铁矿石发展钢铁企业;三是环境问题, 如赤潮;四是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 如轮台与义乌, 东西部优势互补, 共同发展。这些题材有很强的社会现实意义, 能引导考生客观地认识当今中国和世界所面临的资源、农业、环境、区域发展等重大问题, 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有利于考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同时, 该卷试题也较好地渗透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命题取材贴近考生生活实际, 关注农业、人口、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等问题;倡导考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 培养考生运用地理规律、地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2. 重视地理基础知识, 突出了对基本技能的考查。

2013年高考全国文综大纲卷地理试题重视对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 贴近了考生的学习, 并且大多数题目与教材内容有直接的关联。该卷试题的设计和选择科学合理, 卷中没有出现偏题和怪题。该卷试题注重考查学科主干知识, 不回避教学重点和难点, 如试题涉及工业分散、天气与降水、农业生产、海洋污染、等值线判读、区域可持续发展、工业区位因素分析等地理主干知识。同时, 该卷试题也突出了对地理基本技能和地理学科素养的考查。

3. 能力立意, 重视对地理图像的分析与对地理问题的探究。

2013年高考全国文综大纲卷地理试题图文结合, 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特色。地理图像能直观表现出地理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 通过对图像的分析, 能考查考生从图像中获取信息, 利用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分析信息→解决问题”是解答含有地理图像的题目的基本思维方法, 其中一些关键信息的获取对解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本卷第1~2题中某跨国公司投资建设的制造企业和该公司研发中心在中国分布的相关信息;第10~11题图像中的海陆分布和等值线信息;第36题区域分布图中的空间位置信息和经纬度、等高线的数值信息;第39题图像中巴西的海陆轮廓信息等。同时, 在地理问题的设计上, 该卷试题突出考查了考生阐述地理事物和探究地理问题的能力。如第10~11题中对动物的种密度与年均温空间分布呈正相关地区的探究;第36 (1) 题中对轮台种植瓜果的自然条件的探究;第39 (1) 题中对中巴联合在巴西兴建钢铁厂对中国和巴西之利的探究等。该卷试题以图像这一载体为平台设置问题情境, 从不同层面、多个角度来考查考生的综合能力, 因此考生快速准确地识图、用图、析图, 获取和整合图像信息成为解题的关键。

4. 回归教材, 立足学科主干, 注重地理思维的链接。

2013年高考全国文综大纲卷地理命题立足学科主干知识, 不偏不怪, 涉及内容突出了地理学科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的特色。试题在平和的设问中考查了地与理、思与辨、论与述, 要求考生知地、析因、究理, 其中客观题部分涉及的内容主要有工业分散及跨国公司发展、天气与降水、农业生产、赤潮、等值线问题探究等, 主观题部分涉及的内容主要有农业区位条件分析、工业区位条件分析、我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在农业区际协作中各自的优势条件分析、中巴联合建厂之利、钢铁厂有利区位条件分析等。该卷试题注重围绕中心问题进行思维链接, 有效回应教材主干。

5. 区域性和综合性相结合, 地理学科特色明显。

2013年高考全国文综大纲卷地理试题较好地体现了地理学科的区域性、综合性这两大主要特色, 如该卷地理试题中的4个图表中有3个为区域分布图。以特定区域出现的特殊地理事物作为命题的背景和信息载体, 更是该卷地理试题的一大特色。这些题目以时空为主要线索, 对区域地理知识和自然地理知识、人文地理知识进行了整合, 体现了地理学科研究的本质特性———综合性。与往年相比, 2013年高考全国文综大纲卷试题更增强了对跨学科的综合意识的考查。如第39 (5) 题“分析加强金砖国家经济合作的意义”, 显然, 考生若想准确回答这一问题, 就必须将地理知识和政治知识有机联系在一起。

6. 凸现对地理思维品质的考查。

地理学科的综合能力可以概括为五项:地理学习能力、地理研究能力、地理思维能力、地理实践能力和地理测试能力。这五项能力形成了相互联系的统一的整体, 其中地理思维能力是地理能力的核心。考生的学习能力要通过地理测试体现出来, 即考生在答题过程中体现出来的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等能力。如2013年高考全国文综大纲卷第36题提供了丰富的信息, 既有文字材料的描述, 也有图像的呈现;既有显性的信息, 也有隐性的信息。该题考查了考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可以检测出不同资质考生发现信息、判断信息、提取信息等思维能力。其中第 (1) 问“评价轮台种植瓜果的自然条件”, 要求考生结合轮台自然地理特征进行正确的评价, 其充分考查了考生的思维品质。像这样考查考生地理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的试题该卷中还有很多。

总体来看, 2013年高考全国文综大纲卷地理试题学科特点鲜明, 地理知识覆盖广, 对本学科的“理”有所淡化, 与政治、历史两学科的综合比较自然, 突出了对教材主干知识和地理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读图分析能力与地理问题探究能力的考查。

三、备考启示

1. 抓主干知识, 重“双基”训练。

在复习备考中, 根据《考试大纲》和教材的特点, 教师应重点抓好主干知识和原理的教学, 如经纬网地图的应用分析、各类等值线图的判读及应用、天气与气候、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问题及对策、人类活动 (工业、农业、商业、旅游业、交通运输等) 空间格局的分析、环境问题原因分析及可持续发展措施等。教学和复习时, 师生要夯实知识基础, 理解、掌握主干知识体系, 对重点知识进行系列整理并形成专题讲座, 加强基本方法和基本能力的培养。

2. 强化地理图表教学, 培养考生读图分析能力。

图文结合, 是地理试题的一大特色。2013年高考全国文综大纲卷地理试题中的图像类型多样, 呈现出立意高、情境新等特点, 考查了考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因此, 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应突出“图”的地位, 以图像为载体强化考生对知识的理解, 对图像的认识。在后期复习中, 教师应进行针对图像的专项突破, 并对图像进行分类, 使考生掌握不同类型的地理图表的分析方法。

3. 联系实际, 活学活用。

篇4:参加2013年盘县高三地理备考培训心得体会

【关键词】高考地理复习备考;“四重一避”的策略

2012年陕西省高考文综地理试题最主要的特色还是体现出一个字——稳,试题考查知识较全面,难度较大的地球运动部分与前两年一样都没考查,立足基础,注重技能;避免热点,保持考查重点;降低门槛,难易程度适中,利于考生发挥,能紧紧抓住地理学科本身的特点及能力要求,考查学生对地理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的掌握情况,考查对知识的基本原理、规律的运用和判断能力以及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和有用地理信息的获取能力,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依据前三年陕西省高考文综地理试题的命题规律,提出2013年高考地理复习备考建议:

一、重基础,抓主干

高考始终坚持以“知识为基础,能力为主导”的理念,高考试题无论怎样变化,都是地理基础知识的演绎和迁移,而地理能力是建立在地理基础知识之上,只有对地理基础知识达到一定的储备量时,才能谈到地理能力的建立,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素质。因此在复习备考中学生必须要对地理基础知识进行全面盘点,力求做到“当天所学知识当天消化,单元知识及时巩固”,力争吃透每个知识点,不断扩大自己的“基础覆盖量”,方法上抓主干知识的梳理和整理,形成主干知识框架,采取“一天一小梳,一章一大梳”,把零散的知识点归纳联系构建起来,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二、重图表,抓识图

地图是地理学习中的重要工具,也是第二语言;地理图表是地理学常用的表达方式,也是考生失分最多的地方;它包括地理景观图、地理模式图、统计图、等值线图、光照图、关联图、分布图、经纬网图等。近几年来高考命题几乎达到题题有图,通过地理图表考查学生的地理知识和能力,深受命题者的青睐,可以说“无图不成题”。那么,学生对图名的阅读、图例的识别、图中各种信息的挖掘应具备一定的基本技能(即获取和解读图表信息的能力),对于地图,一是多用心看图,在自己大脑中构建图像信息库;二是高考备考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图表知识的归纳、总结;三是做高考试题和一些典型的习题,进行图形强化训练,取得的效果极佳。

三、重应用,抓思考

高考地理试题材料的来源渠道非常广泛,图表可能来自近几年科研机构研究的成果、也可能来自国家的统计年鉴等,复习中可以通过精选习题模拟训练,最好以近几年高考试题、各省区名校的部分模拟试题(如渭南市联考题、西安市几大名校模拟题等)作为练习题,可以说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变式训练,能较好地把握知识联系的深度和广度,力争做到变中求深,在解题过程中了解考试命题的原则和思路,研究题目类型,揣摩解题方法,从而掌握各种类型题目的基本特征、解答思路、解题规律,在合理的训练中不断思考、探索、感悟、总结;多变式回放,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升自己的解题技巧。

四、重表达,抓条理

高考地理试题注重考查学生的书面语言文字组织能力和逻辑思维表达能力,题目立足于学科主干知识,突出有用地理,注重回归教材,创新开放性题目;特别是回答综合性题目时要做到:一是准确地使用地理术语;二是紧扣题意,问什么就答什么(即怎么问就怎么答),注意答案的条理性和逻辑性,要条理清晰,脉络分明;三是从试题所给材料入手,从中提炼结论,不能一味地简单搬用教材的现成结论;四是要抓住主要论点,切中要害,做到主次分明;把你最精彩、最重要的结论放到前面,给阅卷老师留下良好的印象;五是当无法把握结论时,运用模糊答题的技巧,如:不清楚台湾岛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之间,则可用模糊答题法答为:位于板块和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易发生地震。千万不可答为:台湾岛位于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之间。

五、避热点,抓永恒

世界上每年都会有许多热点事件,高考前师生非常注重猜题押宝,认为这些热点可能是高考的必考点,于是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研究,这是受前几年高考文综试卷中地理试题常以热点为切入点的影响;然而,实际上陕西省从2010年实施新课标卷以来,这些非常热的热点几乎都没涉及到,这说明命题人旨在引导广大师生要注重对地理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的学习研究;不要为了热点而学地理,不要盲目地去追求热点而忽视教材的主干知识。当然,人口、环境、粮食、资源能源、工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等地理知识是高考永恒的主题,我们要紧抓这些重点知识来学习,关注地理学本身研究的热点;区域和综合性是地理学两大基石,高考地理试题将考查对象极为现实的落实在了“区域上”,学习时要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考试时面对新材料、新情况、新问题时一定要“实际联系理论”,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简洁准确地用地理术语描述出问题的结论。

总之,2013年的陕西省高考文综地理试题也将会稳中有进,创新有加,不会出现偏题怪题和超纲题,以上是针对2013年的备考提出“重基础,重图表,重应用,重表达,避热点”的复习备考策略。

篇5:参加2013年盘县高三地理备考培训心得体会

龙南中学高三英语组

经过一天的培训,我们一行四人受益非浅,虽然时间很短,但是培训的内容给我们在教学上的帮助很大。特别是对于高三一轮英语复习的时间安排,和教学模式有了更深刻、更透彻的领会。以下是我们的几点心得。

一. 时间安排

第一轮复习:单元复习

时间: 2013年7月—2014年3月中旬(全市第一次摸底考试之前)

自行粘贴阅读文章,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同时对学生进行语法专项技巧的指导。每周两个单元。后阶段加强综合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第二轮复习:专题复习

时间: 2014年3月下旬——4月底

专题复习, 查漏补缺,挖掘学生能力。侧重能力培养,加强技巧分析,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

二.教学安排与措施

1.词汇教学要加大力度,而且要长抓不懈

新的高考英语考试说明对考生单词量的要求明显提高了,由原来的2000词左右调整为3500词左右。因而,我们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尤其学习英语困难较多的学生识记《考纲》中的词汇;要利用大量的阅读进一步扩大优秀学生的词汇量。做到重点词汇与基本词汇相结合,在掌握高考词汇表中词汇的基础上,突出实词的记忆和应用。根据学生实际,划出重点词汇;词汇复习天天进行,形式多样,贯穿于学生整个高三学习与复习过程中。

2.夯实语法知识的基础,并作进一步的提高。

对学生进行语法专项指导,各个击破,一一掌握。并加以单项选择的解题技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我们计划在授新课时结合《创新方案》进行语法复习,然后在第二轮复习时进行语法专项指导与练习。

3.加强语篇训练,进行限时阅读.有专家曾说过英语高考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速度的竞赛。因此在高三总复习中,将语篇训练作为贯穿高三英语的主线,是十分重要的,也是新教材、新大纲和新考纲所要求的。语篇训练不仅包括阅读理解,还包括完形填空,阅读表达和书面表达。在这四项专题训练中,阅读理解是重中之重,学生在做阅读理解练习时,一定要限时间,根据高考试卷对阅读理解一题限时的要求,我们应限制在40分钟内完成20道小题的选择。在选择正确答案是,要充分利用平常所学过的阅读技巧。

篇6:高三地理复习备考策略

一、整合知识, 夯实基础

高考地理试题往往不以教材知识为切入点, 而是使用新材料, 营造新情境, 设计新问题。尽管这些材料涉及了区域重点问题和热点问题, 但其知识和原理仍源于课本, 且要求考生解答的专业术语也要依据课本。所考查的知识点均能反映学科主要面貌或基本的分析、研究方法, 立足于考查学科的主干知识、原理和规律。试题通过引用课本内外的知识素材, 形成新的问题情境, 构成新的设问角度。因此, 在学习中熟悉教材、夯实基础是十分重要的。通过精读教材, 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梳理知识, 掌握基本概念和关键词语的含义, 准确把握主干知识体系, 避免出现知识盲点。要全面复习基础知识, 不留死角。对已考过的知识点, 不能麻痹大意, 在复习时可以转换角度进行思考。

二、正确解析读图题, 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图像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地理图像中提供了比文字描述更为丰富的地理信息。要正确解答读图题, 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 扣准图名和图例, 不放过图中任何信息 (如经纬度、箭头、注记等) 。坐标图注意纵坐标、横坐标, 最高点、最低点, 转折点、交叉点, 并通过描点来理解其地理含义, 多轴坐标图要准确寻找与变化曲线相对应的横、纵轴;等值线图从形态、疏密、弯曲方向、极值等方面入手;区域图、地形剖面图要根据经纬度、海拔高度、参照物、比例尺等判断地理位置;无图考图题, 先将文字转换成图形;若是区域图, 要确定其所在的位置;若是统计图, 要弄清楚它所反映的是什么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第二, 观察图像内容, 根据题目要求或图中信息, 解决问题。第三, 图文转换, 这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体现, 思维能力的反映, 也就是学生根据图中的地理信息, 结合题目的要求进行论证和陈述的过程, 即答题过程。应做到多见多看、多画多练、多思考, 在自己的大脑内多罗列储存大量的图像信息, 掌握分析问题的思路。

三、对练习题精心取舍, 不搞题海战术

我们平时做的地理试题, 充斥着大量的怪题、旧题、偏题和难题, 对同学们“毒害”很深, 甚至也“毒害”了一些地理教师。我们要擦亮眼睛, 看清这些地理试题的真面目, 对学生进行“双基”培养, 做到精讲精练。教师必须改革教学方法, 做到讲解少而精, 有重点、有难点, 各个击破, 特别注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对练习题处理要有的放矢, 不搞题海战术。要有选择地征订复习资料, 精选习题。针对地理既文又理的特点, 同学们一定要在理性思维分析上下工夫, 突破文科学生的薄弱环节, 诸如在地图的延伸和经纬网地图与区域的全面结合、等值线系列图整体训练、文字材料中的隐含条件上挖掘等, 并在试题的精选上巧安排, 提升学生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进而开拓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加强限时训练, 提升应试能力

地理学科的训练强调地理图形读、填、绘、记, 要学会把地理学科的基本现象、规律、原理落实到图形上。通过经常的图形复习, 巩固积累地理知识, 完成知识的“积少成多, 厚积薄发”。学生在复习时要联系实际回归课本, 对过去的错题进行温习和重作, 做到步步为营, 稳扎稳打, 养成规范答题的良好习惯。在做练习时切忌仅仅满足于知识答案, 更重要的是掌握方法, 融会贯通, 并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练习量, 以适应高考的要求。

五、规范答题训练, 提高答题的准确性

语言表达能力是学生的一种基本能力, 地理学科考试中的语言表达应符合科学性、全面性、针对性、有序性等要求。科学性要求对问题的回答要正确, 达到准确无误, 不能进行错误判断或错误定位。全面性要求回答问题要完整, 不能有要点的缺漏。针对性指在回答问题、组织答案时, 不是写得越多越好。因为, 在有限的考试时间内, 考生需要有足够的时间思考问题, 如果抓不住重点, 将不相干的答案写得过多, 就会影响整个试卷的完成速度与质量。有序性要求考生要对答案内容进行梳理, 使其规范、整洁、清晰。同时, 还要注意减少错别字。“眼到、心到、手到”, 用语言或文字表达形成过程, 概括基本原理, 提高理解能力和文字说明能力, 紧扣课本, 提高答题的准确性。否则在答题过程中就会出现“眼高手低”或“茶壶里的饺子——倒不出来”的情况。

六、聚焦地理重点问题和时事热点问题, 突出综合能力训练

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阐释和评价当今热点、焦点、重大社会问题及人类面临的诸多问题, 以及国内、国际正在或已发生的重大事件, 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要把握热点就要增加阅读量, 平时注意阅读如《半月谈》、《人民日报》等报刊, 注意收看新闻, 同时随时查阅地图, 弄清问题发生的地点及背景, 注意这些热点问题与课本主干知识的密切联系, 把握其因果缘由及其影响, 使热点问题重点化。对于地理时事和热点问题, 教师在第一轮复习中应采取不回避、不喧宾夺主的态度, 使学生养成关心国家大事、收集地理时事与信息的习惯, 引导学生用所学地理知识和地理原理分析、解释地理时事。这样既可增加学生的知识面, 让学生觉得“地理有用”而兴趣大增, 又可对相应的地理知识起到强化作用。如:能源问题与能源问题安全, 粮食生产与粮食安全, 人口问题, 生态环境问题, 民族团结和边疆地区经济发展, 金融危机和经济全球化, 自然灾害与可持续发展, 宇宙探测和极地考察, 等等。注意宏观把握, 微观切入, 从不同层次、方面进行全面分析, 又要注意与政史等学科进行横向联系, 突出综合能力训练。

篇7:参加2013年盘县高三地理备考培训心得体会

2013年高考已经顺利结束, 新课标卷试题紧扣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 坚持新课程改革的方向, 目标把握准确, 以能力立意为主导, 贴近生活, 贴近时代, 着力体现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注重考查考生多层次、多角度应用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 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地理问题的能力。试题具有良好的区分功能和导向作用。

一、试题基本情况统计

2013年高考全国文综新课标Ⅱ卷地理试题总体而言难易适中, 依据考试大纲, 紧扣教材, 注重考查考生对所学地理知识的整体运用能力。试题基本情况如下表。

二、试题主要特点

1. 知识覆盖面广, 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

2013年高考全国文综新课标Ⅱ卷地理试题覆盖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三大知识板块, 涉及人口及其迁移、农业生产、等值线及其影响因素、气候及其成因、洋流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旅游、环境保护、灾害防治等主干知识。其中, 区域地理试题考查了内蒙古某地沙源丰富的原因、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的原因, 我国西南某地区引种澳大利亚桉树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变化、从降水条件说明我国西南地区不适宜大面积种植速生桉的原因, 以及湖北神农架旅游、东北春季低温对农作物的影响、环太湖泉水污染及治理等。试题注重对地理学科核心内容的考查和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 还考查了考生运用地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分析探讨地理现象和解决地理问题的综合能力。另外, 试题强调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的灵活运用, 较好地考查了考生的地理学科素养。

2. 图文结合, 彰显地理学科特色, 注重考查考生的图表分析能力。

图文结合, 将图表作为试题的信息载体是历年高考的命题传统。地理图表能够将地理基本原理和地理基本规律直观地表现出来, 体现了地理学科特色。此类试题通过考生对图表的分析, 能考查考生从图表中获取并解读信息, 以及利用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来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2013年高考全国文综新课标Ⅱ卷的地理试题中共七幅图, 有人口迁移比重坐标图、台湾气温等值线图、美国圣弗朗西斯科的地理位置图、内蒙古某地等高线图、引种桉树前后环境对比示意图、湖北神农架及其周边地形图、环太湖地区六大名泉分布图等。试题通过典型的图表和文字材料, 为考生判读图表、分析问题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 为考生创设了内容丰富的信息平台。该卷地理试题图文并茂, 充分彰显了地理学科特色。

3. 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 体现了新课标的核心理念。

培养公民应有的地理素养, 形成正确的环境观、资源观, 理论联系实际, 学以致用, 这是新课标的理念, 也是高考的命题趋势。如选择题第3~5题围绕地膜覆盖设计了三组问题:地膜覆盖可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和产品质量, 大部分地区使用地膜覆盖是在什么季节?地膜覆盖保温、保湿、保土等作用最显著的地区是哪儿?残留在土壤中的地膜会造成哪些危害?解决这三组问题, 必须要紧密结合生产生活实际。这就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注重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等地理新课标的核心理念。又如第43题“分析4月份持续低温对东北地区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同样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

4. 增加了开放性试题, 构建了供考生施展自己才华的平台。

2013年高考全国文综新课标Ⅱ卷中增加了有价值的开放性试题, 让考生自由发挥, 以考查考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第36 (3) 题, 某课外活动小组对“内蒙古某地的沙丘群规模是否会扩大”产生了争论, 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该题要求考生选择其中一种观点, 并为其提供理论依据。开放性试题最能考查考生的探究能力、创新意识和人文素养, 同时考生答题时能自由发挥, 可以不拘泥于某一个固定的答案。答案的多元性促使考生不唯书, 不唯师。开放性试题构建了供考生施展自己才华的平台, 也为新课程的实施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和推动作用。

5. 贴近时代, 关注热点, 思考社会现实。

2013年高考全国文综新课标Ⅱ卷地理试题没有回避社会热点问题, 而是贴近时代。高考关注热点问题, 有利于促使考生关注社会、关注未来、关注自身的发展, 有利于考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这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关注身边的地理, 学习有用的地理”。如选择题第1~2题关注的是中国人口迁移问题 (人口迁移是社会谈论的热点问题) , 试题中隐含了诸如人口迁移引发的就业问题、城市化发展等一些社会现实和热点问题, 渗透了“可持续发展”这一地理学的核心思想。又如第44题中环太湖地区六大名泉水污染问题, 以及第43题中2013年4月份东北地区持续低温对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等问题。

6. 注重考生对地理问题的探究, 考查考生的地理思维过程。

2013年高考全国文综新课标Ⅱ卷地理试题以文字材料和图表为题干, 引发考生对地理问题的探究, 其对思维过程的考查较往年明显增加, 而对识记性知识的考查明显减少。该卷试题多方位、多角度考查考生对地理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的掌握, 并且更加突出对考生地理思维过程的考查。这就要求考生从文字材料和图表中发掘显性、隐性的信息, 并与自己掌握的基本地理知识有机结合起来, 进行正确的分析推理, 从而解决地理基本问题。如第37 (1) 题:分析当地沼泽获得稳定水源的原因及过程。从图中就可以分析出当地沼泽获得稳定水源与当地茂密的植被———天然次生林、灌丛涵养水源有关, 其过程就是:天然次生林、灌丛截留部分大气降水, 并减缓地表径流流动的速度, 从而增加了雨水下渗, 地表径流和地下水为沼泽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回答这一问, 从原因分析到过程推理, 完整地展现了考生解决地理问题的思维全过程。

总体来看, 2013年高考全国文综新课标Ⅱ卷地理试题学科特点鲜明, 突出了对教材主干知识整合能力的考查, 对考生适应时代发展的地理学习能力的要求有所提高。考生若要取得高分, 需要具备扎实的地理知识基础和较强的知识整合能力、语言表述能力。

三、备考启示

根据地理试题的基本考查情况和试题特点不难发现, 2013年高考全国文综新课标Ⅱ卷试题注重考查地理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其要求考生能运用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 考生在今后备考时要抓住以下几个要点:

首先, 要抓基础, 抓主干知识。高考地理试题是千变万化的, 但是万变不离其宗, “形变神不变”, 而“神”就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维方法。考生在备考过程中, 切忌死抠难题、怪题, 而要多练习“正常”的题目, 尤其要针对主干知识多做练习。第一轮复习重基础, 第二轮复习重整合, 第三轮复习重能力。

其次, 要加强审题训练, 注意答题的完整性。试题材料中往往隐藏着多种信息, 考生在回答问题时要抓住关键词, 提取材料提供的所有有价值的信息, 并与自己的知识结构、地理能力结合起来, 同时注意答题思路的完整性, 把答案写完整。

最后, 要重视图表信息, 准确进行图表判读。地理学科对地图的考查始终是重点。对地图考查的类型不同, 答题角度也会不同。所以在备考时考生要加强对图表类题型的答题训练, 掌握方法, 把握规律, 准确判读。

篇8: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备考的建议

一抓住共性, 强化读图

地图既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 也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正所谓无图不成题, 文科综合试题36、37题, 都是以地图作为切入点, 设置自然、人文地理问题。读图、作图能力的高低, 直接关系到地理成绩的好坏。

近年的文科综合试题中, 地理部分出现较多的图形, 其种类虽然繁多, 变化各异, 但其本质都是反映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时间变化、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等, 因此在复习时应注意对图进行分类整理, 抓住其共性, 总结读图规律。

在做有图 (表) 题时, 可以按以下步骤展开:首先看图名, 若是区域图, 可知道其所在的位置, 若是统计图, 可知道其反映的是什么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 曲线发生转折的地方, 分析其背后的成因;其次是观察图例或注记;最后观察图像内容, 根据题目要求或图中信息, 解决问题。解此类题的关键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二第二轮复习重点在课堂, 关键是提高课堂复习效率

第一, 自然地理的复习首先要掌握地理概念, 如在给学生讲地壳物质循环一章时要求学生掌握这一组概念:地质作用包括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有些学生在做题时, 题目中一谈到地质作用就认为答案应是内力作用, 这就是对概念不理解, 而内力作用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而地壳运动又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地壳运动在地表留下的痕迹就是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所形成的地貌就是构造地貌, 如断层就是地质构造, 但断层山就是构造地貌。其次, 掌握地理原理。如热力环流原理、水循环原理、地壳物质循环原理、整体性原理等。再次, 掌握地理事物的形成过程。如大气受热过程、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形成过程等。最后, 掌握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如洋流的分布规律、自然带的分布规律。

第二, 人文地理, 应结合案例分析, 培养自己的知识迁移能力。人文地理知识理解并不难, 但内容分散, 不容易抓住重点, 需要记忆的东西多, 因此在复习方法与策略上, 应抓住核心知识, 即区位因素 (工农业的区位因素、城市的区位因素、交通的区位因素等) , 剖析典型案例, 理清知识线索, 并应用于其他案例的分析。

第三, 区域地理, 区域定位是学生的学习弱点, 在第二轮复习时应强化区域定位, 首先要抓住主要经纬线, 用它们“框住”区域各大洲的边缘线、中心线, 如20°E是非洲的中分线来定位非洲, 90°E可看作是亚欧大陆的中分线, 命题素材很丰富, 它经过孟加拉湾可以考这一区域的自然灾害如飓风、喜马拉雅山的成因及雪线、新疆的地形等问题;其次根据重要的地理事物来定位, 如主要的河流、湖泊、山脉等, 定位出地理位置后, 推导出该区域的自然特征, 进而推导出该地的人文特征。

三精评精讲

试卷评讲要时时抓住考情分析、典例解剖、变式拓展三大环节。针对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 第一, 教师要引导学生, 从审题、挖掘提取有效信息、转化已知条件到最后布局谋篇等环节上逐一落实;第二, 要引导学生领悟, 挖掘此类题的解题规律, 举一反三;第三, 通过变式训练、补偿练习将知识规律落实到实处;第四, 要求学生揣摩原题与答题的逻辑关系, 试题分布与答案采分点的联系。答题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第一是课本上的例子和个案剖析;第二是老师在平时教学中归纳总结出来的常规题型的答题要点和解题思路, 培养学生自查错误、自我纠正的良好学习习惯和主体意识, 提高学生的地理成绩。

四后期复习要回归教材

回归教材, 梳理知识, 把厚书念薄, 以点连线, 以线结面, 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疏通每一个知识点, 重点关注图表和方框内的阅读材料部分, 突破重点、难点, 不留盲点、疑点。立足模块复习, 以专题为基础、以区域为平台, 提炼主干知识。复习过程中, 可采用大、小专题的结合, 一方面利用大专题来引导考生复习地理主干知识, 强调的是知识的覆盖面;另一方面利用小专题来引导考生复习某类知识点, 强调的是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对课本主干知识的掌握以及难点知识的突破, 无疑会大大提高考生的各项应试能力。

五劳逸结合, 战胜自我

由于第二轮复习时, 与高考的“约会”近在咫尺, 学生身心每天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心理压力太大, 往往会出现失眠、上课时精力不集中、反应迟钝的现象。这个时期应做到劳逸结合, 有张有弛;加强锻炼, 适当活动;注意营养, 合理饮食;保证睡眠, 精力充沛, 使自己的身体保持良好的运行机制, 让大脑处于最佳的工作状态。

上一篇:新闻骨干培训学习心得下一篇:服务行业标准作业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