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试卷分析高三试卷

2024-06-23

地理试卷分析高三试卷(精选8篇)

篇1:地理试卷分析高三试卷

一、试卷特点:

从总体上说,知识考查的覆盖面广,材料新颖,图表量大,材料类型选择多种多样,图文并茂,选择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解读地理材料的能力,但看似简单实则挺难;主观题的难度适中,区分度较大,试卷注重考查从材料情境题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考察学生对材料知识的概括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体现了地理新课程新高考命题的趋势。

二、试卷分析:

1、客观题作答分析

我校参加考试的学生共有56人,答得最好的同学做对18个题(共计36分)有3人,答得最差的同学做对3个题(共计6分)有2人,选择题平均分大约在20分左右。综合分析总体上有三类错误:

一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区域定位不准确。

二是不能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

三是混淆相类似的地理概念、地理原理。

2、主观题作答分析

我校参加考试的学生共有56人,答得最好的同学得到32分,最差的同学只得到5分,平均分在17分左右。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基础知识不过关,知识点混淆。

二是文字表达缺乏层次性、条理性和内在的逻辑性,概念把握不清。三是审题能力差、解题不熟练,出现所答非所问和草草答题现象,反映在平时学习中缺乏一定量的训练和相应技能的积累。

三、教学建议:

针对本次分析结果,在接下来的高三地理复习中,我决定:

1、认真研究考纲,依托教材,夯实基础,注意复习的有效性。注重主干知识网络结构的重复构建。在最后一百多天的复习中应将此定为基本的指导思想。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是高考永恒不变的主题。

2、注意非选择题的训练,尤其是图表型习题的训练。本类型题目是重头戏,分值高,要求学生要认真审题与阅读材料,就设问指向从图表中或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

3、加强解题方法指导,在日常的复习课和练习中加强学生应试能力的训练,包括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阐释地理的能力等。

4、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加强与学生情感交流,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指导他们多看书,多梳理知识,鼓励他们提高分数的信心。在课堂中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让绝大多数的学生能投入到积极的思维中,参与课堂教学。

四、考生下步复习:科学复习,重视能力,教会方法,讲求效率

1、通过本次考试,发现问题,明确错误原因,弥补知识漏洞;

2、整体把握复习内容,构建知识框架,避免知识碎片化.在构建整体知识框架的基础上,不断细化和丰富知识点,进而学会运用原理规律结合实际分析问题;

3、选择命题情景新颖、连系热点和现实生活的试题加强训练,在训练落实中适应高考的变化,多进行高考真题演练;

4、根据每个专题的知识特点,采取不同的复习方法;

5、从只重视记忆、理解要转到记忆、理解与思考、运用并重。拓宽思路,跳出教材,广泛联系,注重方法;

6、重视单项能力训练,培养分析、综合、比较、判断、归纳、联系、迁移等思维能力;

7、掌握运用知识的方法,熟悉解答问题的思路,构建思考问题的线索,学会获取信息的本领,培养表述答案的能力,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

篇2:地理试卷分析高三试卷

本次考试是高三以来的第四次考试,也算是高三第一学期的期中考试,学生重视程度很高,早早的就有学生来问考试进度,本次考试的范围是必修一和必修二的全部内容,而我只复习到必修二的第一个知识点,还好学生的学习态度不错。

本次考试共两部分内容,第一卷选择题共22题44分,第二卷简答题共4题56分。

一、成绩分析

第一卷学生的答题情况统计如下:

从表格数据可以发现其中的第2、6、7、8、9、12、14、20和21题学生答得很差,难度系数都在0.5以下,平均分也在1分以下,说明多一半的学生都答错了。

通过与学生沟通了解,发现主要为以下问题:

第2题:误以为图中的深色阴影区域为云贵地区,说明学生已经遗忘中国的行政区划,忘记每个省的轮廓和所在位置。

第6题:不重视读图,尤其是图例。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没有复习到城市的功能分区导致失分。

第7题:对于南方水稻的熟制,学生都知道是一年二熟或者一年三熟这个基础知识,而不重视文字材料中已经告诉了水稻的生长周期和曲线图的暗示。

第8题和第9题: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和文字材料的内容“四川省某市”就可以答对,可是学生都只凭自己的主观臆断去答题。

第12题:很多学生看见图中有“青海湖”就选择“湖泊水补给河流”,都不仔细读图,图中的青海湖和大多河流压根就没有连接当然就不存在补给关系,也说明大多学生都不知道青海湖是咸水湖这个基本知识。

第14题:没有把握题干中的关键词“保护”和结合第13题的答案去做该题。

第20题和第21题:是一道地质地貌题,问该地貌形成原因,而大多学生选错,说明对地理现象的分析能力欠佳,逻辑思维不严密。

第二卷学生的答题情况统计如下:

从上面表格数据再结合对学生答题卡的再一次翻阅批改,发现其中第23题的第(1)小题几乎全部学生都是0分,该题满分为4分;24题的第(3)小题多一半的学生是0分,该题满分为6分;26题的第(2)小题只有个别同学得了1分或者2分,该题满分为4分。

通过查阅答题卡和与学生沟通了解发现主要为以下问题:

23题第(1)小题没有准确找到题干中的关键词“该次”进而不去阅读文字材料导致全部失分。第(2)题和第(3)题小部分学生失分,是由于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不认识世界陆地轮廓和不了解洋流分布特征进而失分,这部分失分较少。

24题的第(1)小题,多一半学生都得到满分;就是第(2)小题,不重视关键词“评价”,是从正反两方面来回答,全部学生都只答出了正面的影响忽视了反面的影响;第(3)小题,让指出来该地的“农业部门”,很多学生将知识点混淆,比如答的是农作物类型、运输业、农产品加工业等,也是由于我还没有复习到产业活动这块内容,学生已经将高一的内容遗忘。

25题,xx铁路线这道题,学生大体答得还是相对较好的,答的比较差的是第(1)小题,“雅鲁藏布江谷地的成因”,自由发挥乱答题,压根就没有按照平时讲的答题步骤去作答导致失分。

26题,第(1)小题,不重视关键词“分析”得从因到果来解答,可很多学生只是回答出了结果,不去分析原因,还有就是有套模板的嫌疑,不去分析文字材料和地图去找该地该种地理现象的因果;所以第(2)小题几乎都是0分,不读材料不在材料中找关键信息点;第(3)小题答题相对较好。

二、后续复习策略

针对以上问题,在后续复习中重点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高考复习:

1、培养学生良好的做题思路

进行试卷评讲时,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来做题思路,并且一一记下,并要在以后的学习中运用该思路去理解地理现象和地理规律。

并且要常常提醒学生将一道题的若干问联系在一起答题,充实该题所揭示的地理规律,并使学生将之形成习惯。

2、加强学生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分析

利用补课时的早读全面默写所学基础知识,然后利用课间将全部学生错的基础知识逐一改正并进行加强练习;利用临界生辅导时间,让学生回答做该题的所用的基础知识和地理现象;对于地理薄弱的优秀学生,定期布置背诵内容定期进行默写来提升他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3、培养学生对地理各种图表的读图能力

在平时学习中,遇见地理图表,就让学生自己去读图,自己去总结该类图的读图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对于优秀学生

让他们在平时的做题中随时进行总结,分析答题中的得与失,并且以文字形式进行总结。

5、让学生为自己树立目标,并且在课堂中和课下随时对学生进行表扬,激励学习的地理的兴趣。

篇3:地理试卷分析高三试卷

进入高三后, 高考四项基本能力的培养, 很大程度上与试卷讲评课的效果密切相关。为了打好有备之仗, 做好学生的助推器, 笔者从教师与学生两个层面调查分析了高三地理试卷讲评课的现状, 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总结了试卷讲评课的“三步五环节”教学法, 以更好地提高备考的有效性。

一、调查分析

1.教师层面:现阶段多数的一线教师在讲评时会采取一种低效的教学方式———注入式“满堂灌”, 试题讲解得彻头彻尾, 忽略学生的学情, 针对性不强;讲解时又多采取“一言堂”, 剥夺了学生的话语权、思考力, 使学生常感到课堂单调乏味, 提不起精神, 甚至呵欠连天, 恹恹欲睡。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2.学生层面:学生反馈的要求有: (1) 教师的讲解要重点突出, 针对普遍性错误要分析到位, 讲解透彻。 (2) 多传授解题方法和技巧, 多引导学生找出解题突破口。 (3) 对规律和方法进行总结和归纳。 (4) 要求有发下试卷后的自我诊断修复时间, 像粗心、时间分配不合理等导致的失分, 可自行纠错。

二、问题对策

经过长期的教学和探讨, 我尝试了一种创新型的“三步五环节”教学法, 较好地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第一步:课前准备———一环节。双层面试卷分析。

第二步:课上评析———二环节排疑解难。包括互动探究、评析点拨。

第三步:课后反馈———二环节分层巩固。

三、“三步五环节”教学法

第一步:课前准备———双层面试卷分析

1.教师层面: (1) 现在学校已经实现网上阅卷, 会给出学生个体及每一道题两个角度详尽的数据统计, 教师需要做的是认真分析数据, 找出重点, 进行共性和困难问题的错因分析, 结合看试卷, 结合个别调查, 将试卷分析做好, 充分备课, 有的放矢。 (2) 教师更要备好学生, 这是备考中的核心环节。教师要认真批阅学生的“试卷分析”, 并做出评价, 进行表扬、鼓励以及适当的批评, 并针对个别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学生层面:学生的试卷分析。俗话说:先入为主。学生做题时的第一想法会时常跳出来左右他们的思维, 要想转变他们的想法, “解铃还须系铃人”, 教师可以布置学生进行自我审视, 落实到笔头, 效果明显。所以, 我要求学生建立“纠错本”, 专门进行试卷分析, 记录错题的感悟, 便于考前对薄弱知识进行反刍巩固, 并以此作为弥补知识漏洞、提升学生能力的金钥匙。具体要求为以下几点。

(1) 错题感悟:包含错因分析, 通常会有基础知识不牢;审题时漏看、错看信息;审图不细;理解题意有误导致答错方向;原理、概念理解不透导致分析问题时张冠李戴、因果颠倒等等。还有错题的解析, 这部分要求学生尽力而为, 不会没关系, 但一定要留白, 便于记录教师讲解时的要点及辐射知识。

(2) 理想得分。“理想得分”指的是学生去掉考试过程中的焦虑、粗心等非智力因素后, 能够拿到的分数。让学生计算“理想得分”的目的, 一是给学生一个触手可及的奋斗目标, 增强他们学习的内驱力;二是可以让学生学会客观地自我分析、自我完善, 理性看待成绩, 构建健康心理。

(3) 错题归类。教师要求学生按照自然地理 (地球运动、大气运动、水体运动、地壳运动、整体性和差异性五部分) 、人文地理 (人口交通及城市、农业、工业三部分) 、地球地图和区域可持续发展 (等值线图等、3S技术、中国世界区域整治) 、选修 (自然灾害、环境保护) 这五大板块进行归类。因为试卷是要求学生做一套粘贴一套, 会自然成册, 所以, 教师只要求学生把题号写清楚进行积累。这部分内容有助于学生随时感悟一类题的出题角度、解题方法、规范表述, 对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起到重要作用。

这样, 每次考试的“试卷分析”都要求学生在“纠错本”上完成这三部分内容, 正所谓“习惯成自然”, 这个过程既使学生养成了善于积累的习惯, 培养了好的学习方法, 又提高了他们的自学能力。我认为必要而且重要。

第二步:课上评析———二环节排疑解难

1.互动探究, 解决个性问题

方式:“兵教兵”策略。按座位前后左右相邻的四人为一个学习小组, 进行合作交流;一般分两步进行:先交换试卷互查, 后相互讨论, 一般安排10分钟左右。第一步互查试卷的过程, 可以使学生从卷面书写的整洁度、条理性上取长补短;寻找解题思路和答题表述的差异。第二步相互讨论的过程, 就是排疑解难、切磋提高的过程。“三个臭皮匠, 顶个诸葛亮”, 学生各抒己见, 互动的思维可以撞击出智慧的火花。学生间关系融洽, 班级学风浓厚, 效果真是出人意料。

2.评析点拨, 解决共性及困难问题 (借用多媒体)

有了前面的工作, 教师讲评的方式重在点拨, 进行思维建模、变式训练。具体操作为以下几个步骤。

(1) 选择题讲评。只讲评得分率低于0.8的, 首先指出本小题的考查目标, 其次是讲评和变式训练。

【例1.2012年青岛市一模5—6题】 (题略)

【考查目标】: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 旨在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 依据所给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诊断】:主要错误选C。属于基础考查, 没有认真审图。

【讲评方式】:让做对的学生当“老师”, 由他们承担一部分讲解的任务。因为讲解与做题不同, 学生需要有清晰的思路、准确的表达。虽然有时他们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会比教师更加准确, 但另一方面又可以让他们暴露问题, 从而让他们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这样操作不仅不会浪费时间, 反而更能促进学生的听课效率, 加深他们对于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然后教师再归纳总结提升。在学生的讲解中, 其他学生也同样有很大收获, 学生的表现欲、学习的主动性会更强。

【变式训练】:像该题就可由学生举例, 有的由教师提供。

(2) 综合题的讲评。先指出本小题的考查目标, 诊断, 思维建模;然后展示典型错误卷和优秀试卷训练规范表述及变式训练。

【例2.2012年青岛市一模26. (25分) 】 (题略)

【考查目标】:渗透考查了高考要求的四种能力, 具体涉及自然地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中特征、成因的考查、人文地理农业区位因素、人口变化及其影响的考查, 旨在考查学生对原理规律掌握的透彻度, 事物内在联系中因果关系的清晰度;又对审题、审图、挖掘材料的能力进行了考查, 考查了新情境下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错误诊断】:

(1) 审题不清, 材料信息挖掘不够;错答、漏答现象。 (如“据图”“结合材料……”) (2) 概念不清, 原理不明。 (如“赤道低气压带”“山地高原”“火山”“人口增长与人口增长率”) (3) 知识迁移不灵活, 生搬硬套。 (如新背景下大气环流的应用———爪哇岛降水) (4) 思路不清, 表意不透, 要点不全, 书写不规范。

【评析建模】:

(1) 该环节讲评题意、思路、方法, 让学生了解解题的过程, 学会审题、解题、辨题的技能。

(2) 讲评联系、诱导创新。利用师生共同进行思维建模或回扣知识体系的方法, 来掌握同类题的做题技巧, 并通过变式训练学以致用, 使学生达到触类旁通, 举一反三。

【例如2012年青岛市一模26题】: (2) 描述该岛的地形特征。 (6分)

审题, 师生共同总结读图方法及地形特征的思维建模。

☆等值线图的判读方法:数值、疏密、走向、弯曲

☆地形特征思维建模:

(1) 地形主要类型 (观察海拔高低与等高线的疏密) 。

(2) 地形分布情况。

(3) 地势特点 (阐述高低、起伏状况) 。 (4) 典型地貌或沿海总结海岸线状况。

【展示学生问题试卷, 进行诊断】 (扫描图略)

【诊断】: (1) 补充内容应书写在扫描框内, 注意书写技巧; (2) 需要加强对该类问题答题思路的训练。

【展示学生满分卷, 说出感悟】 (扫描图略)

【感悟】: (1) 条理性要强、卷面要规范整洁; (2) 掌握思维模板并能灵活运用。

【变式训练】:描述苏门答腊岛地形的基本特征 (图略)

第三步:课后反馈———二环节:分层巩固。包括错题重组、个别辅导

1.教师层面: (1) 完成错题组卷。做到试后100分。 (2) 个别辅导。主要针对缺乏自信的学困生, 他们自卑、敏感、孤僻、节奏慢。如果不用一对一的个别辅导方式, 他们和整体水平的差距会越来越大。他们的学习习惯也成问题, 有的“纠错本”不交, 有的不按要求做, 教师盯紧他们作业的同时还要鼓励这些学生, 让他们真正感觉到师爱, 树立起奋起直追的勇气。

2.学生层面:整理错题集, 第二天上交“纠错本”。

实践出真知。笔者试卷讲评课中尝试的“三步五环节”教学法, 在高三地理备考中的针对性、实效性强, 注重研究学情, 备好学生, 符合学生学习实际, 实现了纠错、补遗、拓展、提升、激励等功能, 设计始终围绕着“学生的学”展开, 贯彻了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同时还关注了学生的差异性、发展性, 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摘要:进入高三, 试卷讲评课的重要性逐渐凸显。笔者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出“三步五环节”教学法, 始终围绕着“学生的学”展开设计, 实现了纠错、补遗、拓展、提升、激励等功能, 提高了备考质量, 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关键词:高三备考,试卷讲评课,“三步五环节”教学法

参考文献

[1]彭建睿.高中地理开放式教学实践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 2010 (S1) .

篇4:析高考地理试卷论高三地理教学

下面我就以2015年高考江苏地理试卷综合题为例,探讨高考对高三地理课堂教学的指导作用。

1.重视基础知识。

地理试卷综合题的答案一般来自三个方面:①试题本身所提供的材料;②课本的基础知识;③基础知识的延伸。在2015年高考江苏地理试卷综合题中,基础题占据了不小一部分。

例如,江苏地理试卷第27题考查“喀什终年干燥少雨的原因”,“印度河的主要补给类型”;第28题考查“河北省成为我国主要钢铁工业基地的条件”;选做题A考查海底地形、盐度、海洋权益等知识点。这就要求教师在第一轮复习中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讲解与检验,重视教学重难点,如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产业活动、城市规划等知识点。对此,教师应该在课堂中反复强调,同时结合不同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讨论、分析、理解,从而在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实现教学目标。

2.培养学生提取材料信息的能力。

材料分析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能够体现试卷的区分度,因此在考试中这类试题所占比重最大。

例如,江苏地理试卷第27题第(3)小题考查“中巴铁路建设难度较大的自然原因”。根据题图所示,我们不难看出该铁路途径山地、高原,以及降水较少的区域。结合问题中的限制词“自然原因”,我们就不难得出答案了(地势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沙漠广布、冻土广布)。

又如,选做题B的第(1)小题:该城市若规划合理,则盛行风向最可能是。此题只要知道工业区所在位置就能很容易判断出盛行风向(西风或西南风)。

此外,江苏地理试卷第27题第(2)小题、第29题第(1)和(3)小题、选做题D第(1)小题等都属于这类情况。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读图和提取材料信息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够把所需信息提取出来,并最终转化为答案。

3.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迁移。

要想应对千变万化的各类试题,学生就必须学会迁移知识。迁移知识是学生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高考地理综合题的最后一个小题一般都是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因此合理迁移知识对解答此类试题有重要作用。

例如,江苏地理试卷第27题最后一个小题:印度河流域是人类古文明发祥地之一。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许多繁华的古代城市不断受到沙漠的蚕食。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对我国绿洲地区发展的启示是。

又如,第28题最后一个小题:河北省钢铁工业可持续性发展的途径是。

再如,第29题最后一个小题:影响江苏省内各城市地价差异的主要因素有、。地价差异对低地价区产业发展的影响是,对高地价区产业发展的影响是。

以上三个小题看似不同,但其实都是在考查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样一来,结合具体材料,我们就不难得出控制人口、调整产业结构、治理环境污染等答案了。

知识的迁移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概括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因此教师要精选习题,多训练、多积累,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4.利用试题的分值分配。

高考江苏地理试卷的最大特点是分值分配一目了然。只要我们把握好这个特点,就能在做题时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江苏地理试卷第28题第(2)题:张家口发展钢铁工业对京津地区环境的影响是。该题分值为2分,由此可知该题答案为两点。这样,我们结合题目信息“张家口位于京津西北侧,并且位于河流上游”就能得出答案。

又如,第27题第(2)题:喀什和瓜达尔两地气候的不同点、。该题分值为2分,由题目信息可知,气温特点和降水应各占1分。这样,我们就可得出答案:喀什冬冷夏热、瓜达尔全年炎热;喀什夏季降水偏多、瓜达尔冬季降水偏多。

由此可见,只要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并从分值的分配上仔细斟酌,就能有效缩小答案范围。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提醒学生结合分值答题。

5.使用地理专业术语。

江苏高考地理试卷的另一个特点是简洁明了,不掺杂任何不必要的内容。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规范教学用语,时刻注意自己的语言,为学生树立榜样,发挥自身示范作用。

例如,在回答“中巴铁路修建困难的自然原因”时,有学生答为“地不平”,而标准答案为“地势起伏大”,这样学生的答案很可能无法得分。

另外,在平时的授课中,教师还应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回答问题,这既能检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又能强化学生的地理术语使用能力。

6.灵活选择选修题。

2015年高考江苏地理试卷的选做题由海洋地理、城乡规划、旅游地理、环境保护四个部分构成。由于徐州地区以选修环境保护和海洋地理为主,所以学生都以选做环境保护和海洋地理试题为主。但是由于学生在必修教材中学过城市区位、城市体系、城市功能分区及影响因素、城市空间结构模式等知识点,所以城乡规划试题也是可以做的,甚至比海洋地理试题更为简单。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根据实际情况选做试题,教师要在讲评试卷时讲评所有的选做题。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取得更高的分数。

7.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高考地理试题难度相比其他学科较小,但如果学生不仔细审题,就难以取得高分。

例如,影响道路建设的原因与自然原因、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比较两个区域与比较两个区域的差异、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与工业布局的有利区位条件、修建某一工程的意义与影响等都不是一个概念。这就要求学生仔细审题,培养审题能力。

总而言之,通过分析试卷,教师既可以了解自己在平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又可以在反思自我的过程中,提高教学能力,促进自身成长。

步骤具体要求

审题标记出题干和图表中的关键词和关键信息,列出隐性信息

定位列出知识结构体系,准确找出题目考查的知识点

回忆背出所考查知识点的具体内容,为组织答案提供材料

判断说出解题思路与依据,得出正确答案

只要学生按照以上步骤自主纠错,就能找出问题的根源,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下面笔者就结合例题进行讲解。

例.右图为某地工业、商业、文化、住宅区分布示意图,工业区内24小时连续生产钢铁、化肥等产品。住宅区的居民发现白天大气污染比夜间严重,主要原因是()

A.城郊间的热力环流B.逆温层的出现

C.海陆风的影响D.山谷风的影响

步骤:

(1)审题。

题目中有以下关键词:“24小时连续”、“钢铁”、“化肥”、“白天大气污染比夜间严重”等。图示为一个山谷,工业区位于谷底,住宅区和其他功能区位于两侧高地。

由题可知,该地区有大气污染,且污染源不分昼夜地排放污染物;居民区位于高处,污染源位于谷底;白天污染更严重说明白天有气流由谷底流向高处。

(2)定位。

本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热力环流,该部分知识的结构如下:

(3)回忆。

①海陆风: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的大气运动形式。白天,在太阳照射下,陆地升温快,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气压降低,形成海风;夜晚情况则正好相反,形成陆风。

白天夜晚

②山谷风:白天,山坡上的空气快速增温,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夜间,山坡空气迅速冷却,沿山坡下滑,形成山风。

白天夜晚

城市热岛环流示意图

③城市风:城市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和交通工具释放大量的热量,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形成“城市热岛”。

当大气环流微弱时,由于“城市热岛”的存在,空气在城市上升,在郊区下沉,于是形成了小型的热力环流,即城市风。

(4)判断。

由题可知,白天有气流从谷底流向高处,说明吹的是谷风,且符合山谷风的形成原理,故选D项。

通过以上四个步骤,学生就能逐步学会自查自纠,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当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时,教师不要急于帮忙,而要让其他学生进行回答。这就能在学生之间形成一种无形的竞争压力,促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如果其他学生也无法回答,教师就要给予必要的帮助。这样,教师就能发挥自身的课堂组织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下课时要将所有学生的课堂练习收集起来,这一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二是为了做一些必要的记录,为以后的教学提供参考,从而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篇5:高三年级地理期末试卷

图1中,N为北极点,NM位于同一经线上,PM位于北半球同一纬线上,OM为晨线,此时,北京时间为2:00。读图回答1~2题。

1.若NM的纬度差为20°,则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

A.20°S,90°WB.20°N,90°E

C.20°N,180°D.20°S,0°

2.若NM的纬度差为15°,则图中P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A.15°B.30°

C.60°D.0°

据巴西利亚当地时间8月1日4时消息,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WHC)在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一致通过“中国丹霞”列为世界自然遗产。图2为丹霞地貌景观,山体主要是红色砂砾岩,看去似赤城层层、云霞片片,古人取其“色如涯丹、灿若明霞”之意,称之为丹霞山。图3为地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3~5题。

3.图2所示岩石类型形成的地质作用,对应于图3中的

A.①B.②

C.③D.④

4.有关图2岩石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可能发现化石

b受高温高压变质而成

c可能埋藏有煤炭

d出火山活动形成

A.acB.ad

C.bcD.bd

5.丹霞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南和东南地区.其中“曲溪两岸,奇峰林立”最可能出现在

A.新疆B.黑龙江C.福建D.西藏

图4中,甲图是我国某平原地区地下水位年内变化示意图,乙图是该地区不同年代地下水位与年均气温、年降水量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6~8题。

6.该平原最有可能是

A.河套平原B.三江平原C.鄱阳湖平原D.华北平原

7.该平原地区地下水位下降的原因主要是

①气温逐渐升高②径流量小③地下水开采量加大④降水量逐渐增大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④

8.此地区和江淮地区均有干旱现象发生,发生最严重的季节分别出现在

A.春季春季B.夏季夏季C.春季夏季D.冬季夏季

图5为四个气象观测站所记录的气象资料,图中的符号代表各站每月的气温和降水量。读图回答9~11题。

9.图中四个观测站,年降水量最小的

A.甲B.乙

C.丙D.丁

10.乙观测站的气候类型,可能为

A.温带大陆性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D.地中海气候

11.丁观测站所在地,山上有终年积雪,雪线高度

可能是

A.1500米B.米

C.3200米D.4500米

图6为某区域图,图中右侧分别表示乙河流局部河谷剖面示意图和Q湖不同季节的蓄水面积分布图,读图回答12~14题。

12.关于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区域位于北半球

B.乙河谷为向斜构造

C.沿岸海域有暖流经过

D.Q湖北侧深度变化大于南部

13.关于甲河流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部分河段有凌汛现象发生B.典型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C.Q湖湖面b出现于七月D.冬季盛行西南风

14.图7中,最能反映图6中P湖泊与其入湖河流间的水体运动联系方式的是

月22日12时20分左右,四川威远县小河镇八田煤矿发生透水事故,被困井下的29名矿工陆续安全升井,创下零死亡的奇迹,这是中国最近矿难救援中一次全获救的纪录。读某地地质构造剖面图(图8),回答15~16题。

15.在a、b两处采煤,最容易发生的矿难事故分别是

A.-爆炸和透水事故

B.井喷事故和-爆炸

C.透水事故和-爆炸

D.透水事故和井喷事故

16.下列有关图示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乙、丙地貌均为地壳运动形成

B.乙处为背斜成谷

C.丙处为断层成山

D.丁处为向斜成谷

图9表示我国四个城市的主要工业部门结构。读图回答17~19题。

17.图中4个城市,可能为

A.①上海②广州③鞍山④武汉B.①鞍山②广州③上海④香港

C.①包头②香港③广州④北京D.①鞍山②上海③广州④香港

18.影响①、③两城市钢铁工业布局的共同的重要因素是

A.靠近原料地B.靠近燃料地C.靠近消费市场D.水源充足

19.下列加快①城市所在工业区经济发展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A.发展新兴工业,促进结构调整B.治理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

C.拓展交通网,改善交通条件D.发展棉纺、甘蔗制糖等工业

图10示意世界四个国家21世纪初期能源消费情况。读图回答20~22题。

20.图中表明上述国家中

A.①国以石油为主,且石油消费量在四国中居首位

B.②国矿物能源消费构成较均衡,且石油消费量

C.③国以煤炭为主,且核电消费量

D.④国以天然气为主,且天然气消费量在四国中居首位

21.四个国家中,能源利用率和最低的国家分别是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2.在防止世界气候变暖、提倡节能减排中,最应该承担更大义务的国家是

A.①B.②C.②D.④

图11为世界汽车产业四大转移线路示意图,读图回答23~25题。

23.第—次从欧洲转移到美国,美国汽车产量迅速增加

的有利条件是

A.劳动力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汽车工业

B.钢铁、石化等工业迅速发展,为发展汽车工业创

造了条件

C.美国出现逆城市化,促进汽车工业发展

D.国土地域辽阔,有利于发展汽车工业

24.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世界许多汽车生产公

司纷纷在中国建立生产线,中国汽车产量迅速上升,其主要原因是

A.地形和气候条件适宜B.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

C.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建成D.经济发展迅速,潜在市场广大

25.汽车产业中心转移到中国,会使中国

A.生态破坏严重B.就业压力增加C.人口向内地集中D.产业升级加快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读“我国东部沿海某地区城市分布图”(图12)和乙城市“1976年~产业结结构变化图”(图13),回答下列问题。(8分)

(1)简要分析甲城市发展传统工业的区位优势。(4分)

(2)P地是乙城市正在建设的港口,分析乙城市选在P地建新港口的原因。(4分)

27.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一般认为气温在1℃以下时就可以产生霜冻,图14是“我国三个冬季日的霜区分布图”。

材料二:我国有三大柑橘优势产区,分别是四川省南部和重庆市、赣南湘南和桂北、浙南闽西等地。

材料三:12月,“圈点新天府”活动启动。成都平原在十个侯选地中荣膺榜首,而以太湖平原为首的六个老天府黯然落选。

材料四:中国气象学家们发现:无论是气温年较差,还是气温日较差,四川盆地都是“海洋性气候”,这是成都平原稳居天府之首的重要原因之一。

(1)图示三日中,成都有霜冻的日期是____________。云南1月13日比2月6日的霜

区面积___________(大或小)。

(2)据图分析,四川省南部和重庆市柑橘生长的气候优势及形成原因。(2分)

(3)图中A湖泊为____________湖(填名称),此时段,湖水与长江水的补给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8.阅读下列有关江苏省城市化进程的材料,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改革开放以前,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受严格的户籍制度影响,江苏省城市人口的增长主要来源于自然增长,城乡之间的人口流动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图15)

材料二:1978年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江苏省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快、活力的省区之一。20世纪80年代,苏南地区的乡镇企业迅猛发展,被誉为“苏南模式”。图16表示这一时期江苏省城市化进程。

(1)改革开放以前,江苏省城市化发展的总趋势是___________;改革开放以后,江苏省城市化进程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

(2)江苏省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里?(3分)

(3)江苏省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减轻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4分)

29.阅读下列图表,回答问题。(11分)

部分国家劳动力工资和产值对比(表一)

(1)在全球第一轮产业转移时,美国产业转向德国,而没有转向英国。结合表格说明其原因。

(2)全球第三轮产业转移,使中国成为“世界工厂”。运用所学知识简述其原因。(4分)

(3)全球三轮产业转移,对美国产业发展带来了什么影响?(3分)对我们国家产业发

展有何启示?(3分)

3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1)简述该地区的自然地

理特征。(3分)

(2)E村依山傍海,风景秀丽,山青水碧,是省生态文明村。最近,有家大公司计划在该村兴建化工广,他们将给予村民一笔不小的土地征用费,还能解决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关于征地办厂一事,村民有人支持,也有人极力反对,两种意见相持不下。如果你是该村的村民,请阐明你的意见及理由。(2分)

(3)该地区在十一五规划中,为促进经济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拟设立一个建制镇。你认为镇政府驻地应设在图中哪一个村子?理由是什么?(3分)

篇6:高三地理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

A.山脊线延伸B.山谷线延伸C.等高线延伸D.河流延伸

2.该地水稻丰收主要取决于

A.水稻植株密度B.保水设施完备C.水稻收割迟早D.机械程度高低

读下面的“日照图”,完成3~4题。

3.关于图中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此时D点为地方时6时B.此时C点为地方时8时

C.图中D、E两点的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D.AB是昏线

4.此时,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是

A.120°EB.100°WC.20°WD.60°E

右图为以极点为中心的部分地区投影图,图中阴影部分为m日,空白部分为(m+1)日,读图完成5~6题。

5.P点的经度和地方时分别为

A.90°E,6:00B.90°W,6:00C.90°E,18:00D.90°W,18:00

6.此时北京时间为

A.m日22点B.m日16点C.(m+1)日14点D.(m+1)日8点

下图为大气的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7~8题。

7.图示箭头中,代表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的是

A.①B.②C.③D.④

8.表示大气逆辐射的箭头是

A.①B.②C.③D.④

下图为全球降水量随纬度变化示意图。回答9~10题。

9.图中②处降水偏少的原因是

13.多上升气流B.多下沉气流C.多气旋控制D.寒流影响

10图中③处的盛行风向是

A.西北风B.西南风C.东北风D.东南风

下图为某次长江洪水过程洞庭湖入、出湖径流量的变化。分析回答11~12题。

11.这段时间洞庭湖对长江洪水产生蓄积作用的时段是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②④

12.黄土塬(黄土高原地区面积广阔、地面平坦的黄土高地)上水循环过程不同于黄土高原其它地貌类型区,其最弱的环节是

A.降水B.下渗C.蒸发D.地表径流

L湖原是新疆的淡水湖,近年来已演变成微咸水湖。现在该湖西部沿岸芦苇广布,而东部沿岸几乎没有。下图示意L湖及周边地区,读图回答13~14题。

13.正确描述甲、乙两河与L湖相互关系的是

A.甲河秋季输入L湖泥沙最多B.甲河流量变化深受L湖影响

C.乙河对L湖具有排盐作用D.乙河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为主

14.有关L湖及其周边自然环境叙述不正确的是

A.L湖水位出现在夏季,最低水位出现在冬季B.L湖水位近年来有不断下降趋势

C.L湖及其周边地区气候干旱,物理风化显著D.L湖流域内降水丰富,河流发肓好

读下图,完成15~16题。

15.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

A.地表B.地壳上部C.地壳下部D.地幔

16.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该山体岩石在地球表层可转化为

A.喷出岩B.侵入岩C.沉积岩D.变质岩

下图示意某地的沉积岩层与火成岩体的相互关系。回答17~18题。

17.各岩层、岩体的生成时代按由老至新的顺序依次是

A.火成岩1、沉积岩1、沉积岩2、火成岩2、沉积岩3

B.沉积岩3、火成岩1、火成岩2、沉积岩2、沉积岩1

C.沉积岩3、火成岩1、沉积岩2、火成岩2、沉积岩1

D.沉积岩3、沉积岩2、火成岩1、火成岩2、沉积岩1

18.喷出地表的火成岩为喷出岩,没有喷出地表的火成岩为侵入岩,图中[来源:学,

A.火成岩1为喷出岩B.火成岩2为喷出岩

C.火成岩1、沉积岩2都为喷出岩D.火成岩1、沉积岩2都为侵入岩

下图为全球板块分布的局部示意图,读图回答19~20题。

19.甲、乙两陆地分别属于

A.亚欧板块、非洲板块B.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

C.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D.美洲板块、亚欧板块

20.M、N两处板块边界类型图示依次是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①

雪线高度是指永久性积雪的下限高度,与所在地区的气温与降水有密切关系。下图是根据我国气象台站观测资料模拟的各地雪线高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21~22题。

21.图中模拟的我国雪线高度分布的基本趋势是

A.从南向北逐渐升高B.从西向东逐渐升高

C.从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D.从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

22.梅里雪山位于横断山区,雪线高度4000米左右。该山雪线相对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抬升,降水丰富B.纬度低,气温比较高

C.距海远,降水比较少D.山坡陡,冰雪下移快

下图表示2000-2005年我国各省(市、区)实际人口迁入率、迁出率(以5年为统计单位,不包括)回答23~24题。

23.造成图中A点所示省(市、区)人口迁移特点的原因最可能的是当地

A.收入水平高B.远离东部C.人口数量少D.经济落后

24.图中能够反映的省际人口迁移状况是

A.迁入率值小于迁出率值B.净迁移率小于-5%的省(市、区)多

C.净迁移率大于10%的省(市、区)少D.所有省(市、区)的迁入率均大于迁出率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工业、商业和居住用地比例时空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25~26题。

25.曲线①、②、③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符合一般城市三类用地时空变化特点的是

A.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商业用地B.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

C.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D.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

26.2005年与l990年相比,距市中心12千米处

A.工业用地比例增加,居住用地比例减小B.工业用地比例增加,商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

C.居住用地比例减小,工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D.居住用地比例减小,商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明显。在自然环境方面,我国形成了特点各异的三大自然区(如下表)。回答27~30题:

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

地形和地势平原丘陵/海拔较低高原山地高原

气候季风气候大陆性气候高寒气候

水文特征外流河内流河多冰川

植被和土壤温带森林/黑土、褐土、红壤草原发育下的土壤冻土

区域内部差异形

成的主导因素①②海拔高度

27.表中空格①、②应该填写的内容分别是

A.地形、热量B.热量、水分C.水分、热量D.海陆位置、纬度位置

28.我国东部季风区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的交替控制B.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

C.热带气旋的形成D.冬夏季节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29.相对于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的优势是

①降水丰富②热量充足③光照充足④气温日较差大⑤气温年较差大⑥灌溉水源充足

A.①③④B.②③④C.③④⑥D.③④

30.青藏高寒区相对于东部季风区光照充足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B.地势C.内陆D.昼夜长短

第II卷(主观题,共三大题,共40分)

31.(12分)读北半球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回答问题。

(1)分析图中A、B气压中心的形成原理。(4分)

(2)分析D地区气候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和不利影响。(8分)

32.(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北美区域图

材料二两城市气温曲线及降水柱状图

(1)乙城市附近海域洋流按性质划分,属于流。(2分)

(2)材料二中①、②是甲、乙、丙其中两个城市的气候资料,其中①是______城,②是________城。②夏季降水少是因为受_______________控制。(6分)

(3)五大湖地区是北美的传统重工业区,根据材料分析其工业发展有利区位条件。(8分)

33.(12分)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工业化进程加速,我国城镇化经历了一个起点低、速度快的发展过程。

材料一:我国城镇水平变化图和我国城镇数量和规模变化情况图。

材料二:我国城镇化目前存在许多突出问题,比如“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建设用地粗放低效;城镇空间分布和规模结构不合理;“城市病”问题日益突出;自然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不力,城市建设缺乏特色。

(1)分析材料一,说明我国城镇化从1978年到2012年的变化特点。(8分)

(2)结合材料二,列举我国“城市病”有哪些。(4分)

答案:

一、选择题

12345678910

CBADADDCBA

11121314151617181920

CDCDDCDBBD

21222324252627282930

篇7:湖南省高三地理月考试卷及答案

26.根据图文材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12分)

材料一:中国军方正着手在浙江省南麂列岛建设军事基地。该列岛位于钓鱼岛西北约300公里处。陆域面积11.3平方千米,由大小52个岛屿组成。南麂岛的三盘尾怪石众多,岩壁耸秀,草坪如茵,其旅游资源丰富多彩。 南麂列岛属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区。据调查,列岛海洋贝、藻类不仅物种资源丰富,还具有温带、热带两种区系特征和地域上的断裂分布现象。该区海域尚有368种鱼类,180种虾蟹类生物;陆地有种子植物317种,脊椎动物55种。

材料二:浙江省位置图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麂岛及其周围海域生物资源丰富的原因. (6分)

(2)南麂列岛近几年旅游业发展迅速,请分析该地发展旅游业的区位条件.(6分)

27.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材料一:12月26日,兰州铁路局开通兰州至乌鲁木齐首趟动车,标志着世界一次性建设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将全线开通运营。兰新高铁全线地质最复杂、海拔最高、建设标准最高的铁路,全长1776公里,共设31个车站。

材料二:图甲为兰新高铁过站线路图,图乙为乌鲁木齐到吐鲁番地形略图

材料三:博格达峰北邻准噶尔盆地,南隔达坂城谷地与吐鲁番盆地遥遥相望,处于荒漠包围之中。博格达峰从山顶到平原,在植被和土壤等方面,垂直分带景观均十分明显,由上至下为冰雪带—高山草甸草原—森林带—山地草原— 荒漠带。保护区种子植物有200多种。野生动物有160余种,

(1)根据材料二、材料三分析博格达峰物种丰富的原因。(6分)

(2)材料二图乙达坂城至吐鲁番附近一段被称为“30里风区”,简述“30里风区”多大风的原因。(6分)

(3)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近几年x疆经济发展迅速。根据图文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x疆经济发展的条件。(6分)

28.根据资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0分)

下图是“美洲大陆略图”,M、N、L位于三个不同的板块,XY为晨昏线,表格中是西海岸6个城市1、2月和7、8月降水资料(单位:mm),读图和表格回答下列问题。

城市 温哥华 旧金山 阿卡普尔科 拉肯可迪雅 利马 圣地亚哥

1、2月 272 190 10 1020 1.2 1.2

7、8月 175 21 522 121 2.5 138

(1)若XY为昏线,简述该季节旧金山和圣地亚哥的气候特征及其原因。(6分)

(2)分析A地西部高大山脉的成因及对A地气候产生的影响。(4分)

29.根据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希巴姆古城(1982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位于阿拉伯半岛南部的也门共和国,建在哈德拉毛河(部分为季节河)河谷旁边的低山丘陵之上。古城内密布着500余座5—10层不等的“摩天大楼”,这些大楼完全由泥土和木头建造而成。古城所在地区总体上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年降水量却在1000毫米左右,季节分配不均且多暴雨。

(1)读左图,分析古城所在地区降水较多的原因。(4分)

篇8:高三化学如何上好试卷分析课

一、教师分析试卷

1. 分析试卷结构和分值。

本次考试全市高三学生高考前的一次模拟考试, 试卷的内容和结构与高考卷非常吻合;分值为108分, 其中客观题7个单项选择题, 每个6分, 共42分;非选择题共4个大题, 共56分。

2. 教师做题、分析题。

老师仔细做题, 当然不是简单的为做题而做题, 而是要特别思考以下两点:一是这题考查哪个知识点, 是以何种方式呈现的, 是否有新意, 是否值得关注;哪些是新知识, 哪些是旧知识、试卷中有哪些是常规题, 哪类题型学生初次见面, 老师都要做到心中有数;二是哪些题是考查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 哪些题是能力题, 题目难易分布情况如何等;在此基础上最后能统计出整份试卷中考查到的基本概念与原理、元素化合物知识、有机化学知识、化学实验、化学计算等各方面的内容比例。

3. 分析学生答题情况。

我觉得这个环节非常关键, 不可缺少, 是直接影响你备课的着力点和课堂内容的针对性及实效性, 所以老师必须亲自落实。那怎样做才能掌握第一手资料, 从而了解学生的错误, 特别是产生这种错误的深层次原因呢?我觉得要从以下方面做好: (1) 统计学生分数。为了能清楚的了解各学生成绩的分布情况, 通过表格对最高分、成绩较好的、最低分、班级平均分、段平均分等数据进行统计并在上课投影展示;这里注意对成绩较好的以实名投出, 以示鼓励, 对于最低分, 不要投影名字。 (2) 做好每小题错误情况统计。为了提高讲题的针对性, 我们必须知道学生每小题的答题情况, 以便了解到学生出错率较高的题目, 从而做到重点讲评。而这个环节我们很多老师做的还不够精细, 为什么这么说呢?一是选择题只统计哪一题错了;二是大题只是大概了解一下答题情况和得分情况;我觉得这里有更值得关注的两个细节, 有助于你更清楚的找到学生的错误点。

一选择题统计不但知道哪题错的多, 还要知道这题哪个选项学生选的多;当你知道学生哪个选项错的多, 然后你可以分析学生为什么会选这个, 错因是什么?这样不是更加有的放矢了吗?例如市统考卷选择题第7题;

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摇)

A.将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用石灰水吸收符合“低碳经济”原则

B.工业主常采用电解法制备Na、Mg、Al、Fe、Cu五种金属

C.太阳能电池使用的高纯硅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实现了零污染

D.自铁皮 (镀锌铁片) 不易被腐蚀的原因是原电池原理

我设计如下表格统计:

(注:A、B、C、D对应的数字为选该选项的人数)

二是大题可以分解成各小题同样可以统计, 还可以边统计边看学生如何答题的, 分析出典型错误, 琢磨产生这种错误的原因, 是因为知识缺陷, 还是审题不清, 或是能力不够等;

另外若是答卷中有的错误答案老师分析不出学生的错因, 有时还可以找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 这样可以找到问题的根源。

(3) 学生典型错误或创新解题过程统计及原因分析。在试卷讲评时可以以示错法的方法展示给学生, 和学生一起归纳错误的类型, 分析错因, 找到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分析市统考卷第29题第6小题时, 我就展示了学生的典型错误, 让学生分析, 最后得出正确结论。具体如下:

(6) 请你设计由摇摇摇摇合成的合成路线:_______。

提示: (1) 合成过程中试剂任选; (2) 合成路线表示方法示例如下。

分析:

当然也可把好的、有新意、简洁、有创造性的答案展示出来, 既可让学生借鉴和吸收, 又可以鼓励这部分同学, 激发他们在今后学习中更会去思考和专研, 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总之, 对错题的统计目的是为了更准确的分析, 通过分析发现产生错误的原因, 才能实现以考促学。学生产生错误是概念理解不准确, 还是计算能力薄弱, 是存在知识缺陷, 还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够, 仔细分析后, 老师才能及时调控教学策略和方法。

三、老师精心备课、认真上课

在做好前面的准备工作之后, 老师对学生哪题错的多, 选择题哪个选项错的多, 大题中哪个小题错的多, 了然于胸, 并知道了错误原因;就给老师的备课提供了素材和方向, 这时老师结合学科指导意见、考试说明、考试大纲对相关内容的要求, 组织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备课, 高效率的上课, 真正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讲学生所想, 释学生心中的疑难。一般而言, 讲评的重点应放在得分率在0.3-0.7之间的题目, 即“共性错题”, 结合学生知识的易错点、易混点、疑点、盲点, 分析其错误的原因, 找出错误的症结所在。试卷讲评课要做到目标明确、策略清晰;

在上课环节, 课堂上的讲评应注重以下几点。

1. (1) 讲评解题规律, 形成知识网络, 构建完整知识体系。 (2) 讲评解题技巧, 寻找解题捷径, 提高解题速度。 (3) 讲评审题方法, 优化解题思路, 培养学生寻找“题眼”或“突破口”的能力。 (4) 讲评起点、落点, 促进知识向能力过渡, 使学生形成良好思维能力与思维习惯、品质。

2. 课堂上针对每次考试出现的学生“冤枉”失分现象要特别指出。比如, 没有规范使用化学用语, 字写错 (例如:酯、氨、胺、铵、苯) 、正负号搞错、计算题格式、步骤不规范等现象。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答题习惯答题方式。

3. 课堂上还不能忘了简单作个最后的总结, 充分肯定本次考试的优点, 但要继续发扬。对于某些分数较低的同学, 不能恢心, 要通过老师的讲解, 找到考差的根源在哪, 吸取教训, 从而以更加饱满的激情去学习、复习, 以争取下次提高。

4. 一定要学会随时关注课堂, 特别注意课堂中一些生成性的东西, 如果你把握的好, 可以使你的课堂充满活性, 又更有实效性。

总之, 试卷分析对于教师调整、改进教学计划或措施有着较大的导向作用;对于学生积累宝贵的考试经验、完善知识结构、促进下一阶段的学习起良好的强化作用, 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参考文献

上一篇:市残联关于开展“解放思想、两创四敢”活动实施方案下一篇:行动胜于空谈中考作文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