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教学反思

2024-06-27

高三政治教学反思(共9篇)

篇1:高三政治教学反思

湖南省湘西花垣县民族中学高中政治教学反思 高三政治复习反思

我带的是两个专业班(美术、音乐),由于专业的特殊性,这两个班在上期只上一个月就到长沙集训去了,到今年3月才回到学校上课。思想政治复习课量大,知识点多,而且理论性、灵活性强,怎样在短短三个月时间内,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选择正确有效的复习方法。为此,在制定复习策略时,我只有一个选择,即向课堂教学要质量,要效益。为了做到这一点,我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一些探索和努力。

一、夯实基础知识,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体系

1按照2013年最新考点,抓住重点,逐一深剖考点知识,系统巩固理论基础。重、难点理解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因此,需结合高考命题特点,提炼知识要点,各个突破。

1.透视社会热点问题,贴近现实生活,重视知识,运用知识点。社会热点的分析是突破高考命题的途径,通过热点材料练习,突破热点主题多、信息多、形式多的“三多”困境。

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反思能力

1.对高考各类题型的解答方法进行指导,找出最佳解题方法并总结规律,启发学生解题思路,训练学生的思维,解题技巧和应试能力。

两个班普遍存在在做选择题时,读不懂题意,从而无法做出正确的选择。我就要求他们务必把知识点记牢,以正确的知识点排除错误的答案,从而在即使读不懂题目的情况下,也能选出正确的答案。如;

在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融更加频繁,西方敌对势力也加紧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图谋,应对挑战和考验,有“民生、举旗、民主、反腐”四大关键。这句话强调中国共产党要()

把文化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坚持民主执政这种最基本的执政方式 ④ 保持审时度势、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A. B. C.④ D.④

不读题目,就能排出和④,因为发展是第一要务,依法执政是最基本方式。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应选C。

2.加强个别辅导。点点落实目标达成,查缺补漏巩固提升。

三、正确对待摸拟试题及其他复习资料

高考模拟试题和资料多如山,不能对学生进行题海战术的训练,我选择去粗取精。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模拟试题进行再加工,在借鉴的基础上提高和升华,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复习的效率。

篇2:高三政治教学反思

在新课程背景下怎样去把握好高三的教学,这是很多高中老师需要探讨的事情,这里,我就怎样在新课标背景下度过高三教学进行一个总结与反思。

教学是一个体系,这个体系涉及到学生这个主体怎样学、老师这个主导怎样教、教材如何运用、以及如何处理和其他科任老师及家长的关系等等。本学期我主要做好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复课备考计划明确

首先就是计划,计划是非常必要的,如果没有这个“计划”就好象一个没有方向的士兵,不知道敌军的阵营在哪里,寸步难行。高三还没有开始,作为教师必须制定 “备考战略”。这是一个总体的规划,它涉及到方方面面,在高三教学中可能遇到的事情都写进去。之后,我在一模、二模、校三模和高考前都分别作了详尽的计划,详尽到每一天我该做什么,每一节课上什么内容,学生该做什么都写进去了,这样每天的工作就按部就班,有一种踏踏实实的感觉。

2、明确新课标和高考考纲的要求 《新课标》中指出:“政治课教学过程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等构成。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两者间的关系是最本质的关系,教与学的矛盾是贯穿教学过程始终的主要矛盾,这一矛盾的发展,决定着教学的本质和规律。学生是教学过程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形成教与学的矛盾运动过程。”因此在政治课教学设计中,我会想到首先应摆正教与学的位置,设计应以“学”为出发点,以学生为行为主体,学生思维活动为主线,进行教学目标设计。唯有这样,教学设计才能成为实施教学计划的过程的起点。同时,只有研究高考说明,高考复习才有针对性、实效性。

3、熟悉学生以学生为主体

到了高三这个阶段,学生会感觉到老师对他们来说是多么的重要,于是,他们对老师就好象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样,拼命地去问老师问题。作为老师,也要明白自己对他们来说是多重要。除了自己要教好以外,还要对他们非常的熟悉,要知道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排名,要知道每个学生的性格特征,这样好对症下药找他们谈话,明确他们的学习目标,他们希望以及他们可以达到的成绩,还要不断地鼓励他们。还要“瞄准中间,兼顾两头”“每次考试之后这些学生都一一找来谈话了,调节他们的心态。

4、加强合作共享资源

单独的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因此要把高三这个教学任务完成好,单独的个人的力量是不可能完成的。

篇3:高三政治教学的一点反思及对策

现在的政治高考越来越倾向于考查能力, 特别是阅读理解能力, 不论是选择题, 还是材料分析题, 都要求学生读懂材料, 根据材料的设问, 找出符合设问要求的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理论, 并要求用政治专业术语准确地表达出来。而在平时考试训练中, 发现许多学生答材料分析题, 不是答非所问、不着边际, 就是答案太肤浅, 没有概括性, 而且语言不够精练。细细分析原因, 不难发现:在高一、高二由于课时少, 很少进行材料阅读能力的培养, 等到高三, 为了提高学生的能力, 大搞题海战术, 试图通过集中训练获得能力, 但效果往往不佳。这告诉我们丰富的能力内涵, 绝非短时间内能形成, 所谓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也。因此, 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应从基础年级开始训练。例如, 从高一开始, 可以把时政引入课堂, 把课前五分钟留给学生, 让学生进行新闻报道, 并可以对新闻观点进行简单的评述, 其他同学也可以发表观点, 进行讨论。这样做可以促使学生课前阅读有关新闻报道, 从而去关心社会、关心国内外大事, 不但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语言概括能力, 并注意引导他们用课本理论知识来分析。例如, 有学生报道中国参加朝核六方会谈新闻时, 我就引导学生从我国的外交政策的宗旨、基本准则、基本立场等角度, 以及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从事对外活动的根本出发点等知识来分析, 这样可以把课本理论知识和时政材料有机结合起来, 使课本理论生活化。

近几年江苏政治高考, 考查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的题目很多, 主要集中在评析类题目中。可能由于基础年级训练少, 或者平时教学不注意训练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不注意解题方法的指导, 学生答题往往会走向极端, 要么肯定一切, 要么否定一切, 而不会既肯定又否定, 不会辩证地看问题。他们的答题, 我都形象地比喻为“捡垃圾”, 不扣题分析, 不表明自己的态度, 想到什么答什么, 就像什么都往垃圾袋装。这类评析题训练重在平时。例如, 有人认为, 只要提高劳动者的劳动技能, 就能解决劳动者的就业问题。请你运用有关知识评析这一观点。先分析:“只要……就……”这类辨析题属于必要而不充分型的条件。简单地说, 就是一个或几个条件不能得出一个结论。它的解题步骤一般分为三步。第一步, 肯定题目中合理的部分。劳动者提高劳动技能, 有利于增加竞争力, 有利于劳动者实现就业。第二步, 重点补充不足的部分。从劳动者层面上讲, 要想解决就业问题, 除了提高劳动者的劳动技能, 还要劳动者转变就业观点, 树立职业竞争观、平等观, 多种方式就业观。从国家社会层面上讲, 国家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提供良好的就业环境, 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第三产业。从企业层面上讲, 企业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积极吸收劳动者就业。第三步, 别忘了下个结论:这种观点是片面的。从这道题解题的过程不难看出, 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而不能片面地看问题, 如果长期这样训练下去, 学生解决辨析题的能力一定会提高。

另外, 高三学生写出的参考答案有相当一部分是不着边际, 没有关键词, 答案不能做到要点化、序列化, 简单地讲, 就是有效得分点少。我个人认为, 这种组织答案的能力也应在基础年级就要抓落实, 要在平时训练中有意识地规范答题, 要求学生答题要尽量答到关键词, 答到有效得分点。我们平时的做法是在大考时, 政治阅卷才采点给分, 平时阅卷, 为了省事省时往往一勾到底, 或者打个半对, 或者直接打个总合分。而没有要点细分, 试卷发下去, 学生也不知道这道题究竟是哪儿得的分, 哪儿没得分, 心中没底。长此以往, 不利于学生规范答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平时要注意这些细节, 加以重视。例如, 在平时作业考试训练中, 对于主观题, 一定要训练采点得分, 而不能笼统地打个钩或叉, 要有意识地培养他们抓住关键词, 抓住有效得分点。另外, 在平时课堂提问中, 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答对一点, 教师也可以试着给予一定的口头分数, 这个题目多少分, 你的答题可以得几分, 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 更重要的还是培养学生组织答案的能力。例如, 中央免除几千年来的农业税, 有什么经济意义?答意义类的简答题, 答案要从不同的角度来组织。此题就要抓住对农业、对农村、对农民这些关键词来组织。如本题6分, 一个要点2分, 很清楚。再如, 怎样解决食品的质量问题?怎样做类似的简答题, 要从不同的行为主体来组织答案。像本题, 可以引导学生从国家、企业、消费者等角度分别应该怎么做着手来组织答案, 就容易多了。

篇4:高三政治复习课的教学反思

【关键词】高三政治 复习课 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6B-0105-02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师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的教育教学反思,有助于反观自身教育教学行为,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的质量、水平。笔者在新课改的背景下,经历了几个月的高三思想政治复习课教学,发现通过反思总结前一阶段的情况,可以为下一阶段的复习明确方法提供借鉴。

一、反思高三政治复习课中存在的问题

(一)反思教师的教

1.教师的复习理念。教学理念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新课改背景下,要求教师必须与时俱进,适时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强调,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先进与否,关系到教学质量的好坏和水平的高低,甚至影响学生能否得到全面发展。尤其是在高考复习的关键阶段,教师的复习理念落后,复习效果则事倍功半,影响学生的复习成效。在一线的高三复习教学中,一方面,相当多教师还存在经验主义和本本主义的错误,认为过去的经验就是现在最好的方法,参考答案就是权威,抹杀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和发散思维等潜力,忽视学生这一学习主体的作用。另一方面,存在成绩至上观念,认为学生通过复习成绩必须达到要求,否则很难在高考中取胜。殊不知,学习、复习都是学生不断成长发展的过程,对学生而言,无论如何前途都是光明的,只是部分学生由于多种因素影响暂时在过程中进展较为艰难,但不能因此否定或者歧视后进生。

2.教师的复习方法和技巧。做任何事情都需要讲究方法和技巧,尤其在大容量、短时间内的高三政治复习课中,适时地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复习效果。通过访谈和观察发现,目前高三复习课上不少教师采用的依然是“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教师盲目灌输,试图把所有的知识点、试题考点全部给学生讲完讲透,把所有高考考点全部灌进学生的大脑里,然后要求学生争分夺秒地“死记硬背”,奋战题海。这样的复习课,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并感到迷惘,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更不用谈对知识和问题的思考;奋战题海也是机械而盲目的训练,导致学生思维僵化,难以发散,不会思考问题,不会通过大脑思考加工材料,生成新的观点。新课改下的高考注重对考生学科能力的考查,最主要是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观察、分析问题,通过对所学知识的识记和理解,经过大脑的逻辑思维加工生成观点,进一步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复习方法上不断地进行探索,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有效指导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记忆知识,培养一定的思维能力和学科能力,让学生在新课改下更好地成长。

(二)反思学生的学

1.学科理论性强,学生复习难度大。高中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综合性、理论性极强的课程,其知识体系中包含着各种抽象的概念、原理等,尤其像经济生活和哲学生活中的抽象概念,离学生实际生活比较远,高中生不容易理解。这些内容知识容量又大,学生要在短暂的高考复习中记忆是比较困难的。

2.学生失去复习兴趣,被动学习压力大。教师落后或不当的教育理念,会使学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对这一门课失去兴趣,对教师的复习产生排斥。加之一些教师的复习方法和策略不当,学生总是被动地学习,不会理解、识记、运用知识。不断地堆积知识却又难以消化,一味地死记硬背,让他们倍感压力和无助。到高考复习后期进入瓶颈期,如果复习得不到有效地突破,那么就会造成学生内心十分焦灼,非常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对策

面对复习中遇到的诸多问题,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主导,必须通过反思,寻找复习新对策。下文针对以上问题提出相关的建议,供同行参考。

(一)教师更新复习理念

教师的教书育人关系到学生个人成长、国家社会人才的培养,因此,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必须与时俱进甚至具有一定的前瞻性。随着时代的发展,过去落后的教育教学理念必须摒弃,这就要求教师自身要不断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与时俱进更新复习理念,深入研究新课改下的高考理念和要求。

首先,新课标要求教师树立平等观,包括师生关系的平等和学生之间关系的平等。教师不能用权威去压抑学生的发展,也不能歧视暂时成绩不好或者是其他方面表现一般的学生。作为教师,必须辩证地看待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用发展的眼光来鼓励学生开发自己的潜力。尤其是面临人生重要抉择的高三学生,他们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若因成绩不理想或表现不突出而被朝夕相处的教师或同学歧视、嘲笑,那么这会加重其负担和压力,造成心理或行为的失常。

其次,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并结合具体实际将经典的教育教学理念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复习课中去。如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让·皮亚杰(JeanPiagct)提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这一理论认为,知识既不是单纯地产生于主体,也不是单纯地产生于客体,更不是单纯地靠老师传授而获得,而是建构于主体和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而这个建构的过程需要创设一定的教学环境,这个环境主要包括情境、协作、会话及意义建构等四个基本要素。这既符合当前新课改的要求,又给高三政治的复习课指出明路。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的情境设置,实现教学主体与客体之间包括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协作”与“会话”,有效地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分析理解,有效地把握知识间的联系,将知识内化,实现“意义构建”,从而使学生通过具体的情境把握复杂的知识,使他们的学习过程走向思维具体化。这一过程是师生、生生互动的有效过程,是学生思考、思想火花碰撞闪现的过程,一改过去教师讲学生听单向传授知识的过程,让学生在政治复习课上不再枯燥无味,这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教学理论外,教师还可以学习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理论,这对自己的复习课将有很大的帮助,对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也非常有利。

(二)教师积极探索学科方法,改进复习策略

现代教师必须不断地提升和充实自己,改进自己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在教学方法上也需如此。教师可以通过继续教育、网络教育培训、与同事合作学习,探索新的复习方法。例如,目前比较流行合作探究法、学案导学法、思维导图复习方法等,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学情采用不同的学科复习方法。笔者目前在高三一轮基础知识复习过程中,采用较多的是思维导图复习方法。

思维导图又被译为心智图、心灵图、脑图、思维地图,由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托尼·巴赞(TonyBuzan)于20世纪60年代创立,是一种将放射性思维具体化的方法。这一教学方法可以发挥人体左右脑的功能,开发人的全脑。运用思维导图能够体现教师和学生的思维过程,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构建思维网络,提高复习动力和效果。特别是在高三政治复习课中,这一方法的使用可将政治课中学生认为比较抽象的理论知识和逻辑可视化。有利于课堂复习过程中师生、生生之间思维的碰撞,有利于锻炼学生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内在潜能。它既符合新课改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又能满足高三政治复习课的需要。

现在高中普遍具备多媒体设备,运用思维导图复习,通过多媒体软件或白板制作,可以让学生自主调动大脑,动手自主学习,将知识系统化的同时发散思维,联想、创建新的知识体系,这在高三一轮基础知识巩固和二轮的专题训练中都具有其他教学方法所不具备的优势。

当然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优势,每一种复习方法的使用都必须根据具体的课堂,这也要求教师必须适时反思,善于抓住课堂灵感和学生的反应,不断改进复习方法。

(三)师生共同探讨

高三复习课时间紧任务重,但作为教师不能盲目给学生灌输知识,而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善于向学生学习,了解学生的困难及需要,明确具体学情才能更好地使用具体的复习方法。如建立反馈机制,在某一时期内教师对学生反馈的情况进行处理,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教师要适时考查学生,吸收学生有益的意见和建议,找出前期复习中存在的问题,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笔者在一定时期会用一些时间做这些工作,这从学生身上学到不少东西,有一些是作为教师所忽略的而学生却比较关注和在意的,这时作为教师就需要适时地进行调整。

此外,教师要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强化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能力,并有效带动学生进行反思。学生学会反思,加强思考和感悟,有助于其学习、进步,从长远看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和更好地发展。

反思是一种素养,也是一种能力,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提高自己的能力和业务水平。高三政治教师学会科学地自我反思,有助于提高高考复习的成效,有助于高考学子更好地成长和发展。“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学生的标杆,教师会影响一代学生的思想、思维和成长,学会反思,从反思中突破,在反思中提升,于教师自身、于学生、于教育事业都将是宝贵财富。

篇5:高三政治教学反思

1.体现高考的命题趋势和要求,依据教材,遵循教学大纲,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观点的掌握。

2.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时事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情景材料,考查学生接受和处理信息,运用知识解答问题和针对实际情况分析问题的能力。

3.突出社会热点问题,如25题的第一问,26题的第二问,要求学生能运用教材有关知识,分析试题提供的材料,说明其中所包含的有关知识和观点,并能按照试题的要求,用规定的角度把教材的有关知识加以综合,对所述的内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能够按照指定的角度,运用教材的知识对相关问题进行论述。

4.试卷不足的地方:版面设计不够合理,选择题部分6页为独立一张卷子,本应设立答题卡,本卷却没这么做,这为试卷的批改带来了一定的麻烦;题量过多,在90分钟的时间里要完成24道选择题和9道非选择题是有一定难度的;3道哲学问题中,设定的角度过于狭窄,学生比较容易解答,使试卷的难易度太低。

二、试卷得分基本情况分析

本校学生答题情况:选择题得分率67.22%,情况不尽人意,除4、10、12、13、15、16、19、20、22、23、24题外,其他就比较差了,尤其是第11题和第21题,得分率分别只有7.89%、18.42%;非选择题则更差,得分率只有39。49%,情况稍好的是27题,得分率71。38%,其次是25题的第一问和28题的第一问,得分率分别为57.90%和52.63%,28题的第三问则最差,得分率只有13.45%,紧跟的是25题的第三问和26题的第一问,得分率分别只有24.56%和28.95%。

三、问题分析与教学反思

1.学生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

(1)基础知识不扎实,基本观点和原理没掌握好。不会综合运用知识,紧扣单个知识点,不注意知识的前后串联,过于机械地强调书本上的文字构成。不会组织答案,而是将一些与题目不相干的内容搬出来,不能结合所给材料抓住要点分析问题。

(2)不会审题,答题方法和技巧欠缺,答题时原理与材料脱节,观点与事实相分离。不能较好地运用原理说明问题,不能用观点统率材料,或不能从材料中提炼出相对应的观点。

⑶粗心大意,如唯物辩证法和辨证唯物论的内容已进行过多次的区分和强调,本次考试中混淆的同学依然大有人在。

2.教学反思

(1)钻研考试大纲,把握考纲的基本要求,下阶段复习时对知识点的讲解一定要到位,争取每堂课都能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

(2)夯实基础,理解课程标准中的基本概念及一般含义。以基础原理为主线,结合现实生活的鲜活材料与时政问题,从不同角度帮助学生分析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的变化,关注热点问题,提高学习本学科的兴趣。对经济常识、哲学和政治常识中相互联系的知识点要理清思路,掌握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3)继续研究考纲和近几年全国高考文综试题的政治范围,进一步明确命题方向,把握重点。如:简答题、图表题的解题方法,论述题的解题思路分析。

(4)研究重点热点。将“热点问题”与基础知识巧妙地接轨,分别与政治常识、哲学和经济常识等的相关理论对号入座。继续以时政专题为主线,整理知识点,抓住重点和考点。

篇6:高三政治教学反思

一、认真钻研《考试说明》,明确复习目标

高三政治复习课不同于一般课堂教学,主要任务是:根据《考试说明》对学生已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加深、拓宽、查漏补缺,使学生更加系统地掌握知识,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以备高考。

通过这个阶段的复习,要使学生能清楚、透彻地理解和掌握《考试说明》中规定的每个必考的知识点,以及对它的基本要求,使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达到多层次、多角度的理解;还要求学生能从知识的内在联系上把握所学知识,提高知识的综合理解和运用的能力,同时使学生思想认识和觉悟水平得到提高,达到知识、能力、觉悟三统一。因此,我们在这一阶段复习中认真钻研《考试说明》,认真了解学生实际情况,明确具体的复习教学目标,加强针对性,避免随意性,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二、根据不同课型,构建恰当的复习课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在基础知识复习课上,主要采取如下步骤:

1、回顾知识,发给学生教学案,要学生根据教学案,对复习内容系统地阅读自学一遍。

2、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构建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讲清易错易混点,并联系热点举例使学生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提高观察、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3、讨论课题,使学生对复习内容的重点难点有深刻印象。

4、回顾课本,要求学生对复习内容精确掌握,指导学生将复习内容编成网络式知识系统图表。

5、巩固练习,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及时讲评,使学生对复习内容进行再现和巩固。

6、拓展提升,及时结合社会热点,即党、国家、政府、公民的大事出试题,让学生自己分析,讨论,教师适时的点拨提高能力。

(二)在“热点专题课”上要取得好的复习效果,须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去粗取精”,精选并把握热点,指导学生既会用课本知识分析时事热点,又会用体现在时事中的党和政府的新理论、新观点去充实深化对热点问题的原有认识。切忌面面俱到。如至今的重大热点问题主要有抗震救灾、神七飞天、喜办奥运、食品安全、改革开放三十年、金融危机、关注民生等。

第二、要处理好基础知识复习和“热点专题课”复习的关系。“热点专题课”复习不能过早,也不能把战线拉得过长,而且不能脱离教材与考纲,要做到紧扣教材分析热点。切忌教材、热点“两张皮”。

第三,要处理好讲和练的关系。热点专题要形成系列,形成书面文字,老师要围绕主线适当点拨,精讲多练,围绕热点主线设置背景材料,组织各种题型,对同一热点,可以从不同角度用多种题型进行分析思考。如,对“众志成城,抗震救灾”这一热点可以引导学生从《经济生活》如财政的作用、国家的宏观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科学发展观等角度;《政治生活》如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国家性质和政府职能、宗旨、工作基本原则、中国共产党的地位、性质、宗旨、指导思想、执政方式与执政能力等角度;《文化生活》如文化的作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等角度;《生活与哲学》可从唯物论中的自然界的客观性、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辩证法中的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整体与部分的联系、发展观中的量变与质变的关系、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矛盾观中的矛盾普遍性、特殊性、主次矛盾等,历史唯物主义中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人的价值的实现等角度去思考。

三、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加强双边互动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活动的双向过程。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教师以传授课本知识为目的,这严重地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压制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开发。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中青年教师必须积极采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否则故步自封、停滞不前。在教学过程中,备课的重点要放在对学生的了解和研究上;教学的重点要放在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上;导学的重点要放在思想、心理的疏导上;考试的重点要放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上。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开拓思维,让学生以发现者的心态去探索、求新,去寻觅独创性的答案。

四、指导学生学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按月人以渔”。在复习课中,我把挖掘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作为提高复习课效率的突破口,针对复习课的具体情况,我主要做了以下几点:

1、指导学生制定复习计划,并使之与老师的复习步调一致。

2、对高考各类题型的解答方法进行指导,找出最佳解题方法以并总结规律,启发学生解题路,训练学生的思维方法、解题技巧、应试能力。

要重视进入高三以来的每一次考试,特别是各地的模拟试题,凡是做过的都要留下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做错的题目。错题所涉及的考点暴露了学生复习的盲区,抓住这些错题复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复习中要收集错误、积累错误、整理错误、分析错误、纠正错误,确保不再重犯错误。复习中学生还要学会选题、学会改题、学会编题,实践证明,这是提高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

五、提高练习质量,及时讲评纠错

练习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练习必须灵活多样,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积极性,可以采用课堂口头号提问、当堂练习、当堂讲评、课后书面练习等多种手段交叉进行。练习内容更注重层次性、适度性。练习讲求适度,既有一定的难度、深度,也有一定的灵活性。

篇7:高三政治教学反思

于是如何让复习课堂更加有效率,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尽可能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吸收最多的知识,减轻学生复习过程中的麻木和疲惫感就显得尤为重要。

但并非每个教师(包括我自己在内)都对此进行过深刻的思考,更何况,如何提高高三复习课的效率问题本就是一个与时代同行的话题,这就更需要我们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思考,适时摒弃一些传统过时的复习模式,更多关注学生,关注课堂。

经过多番的交流、学习与思考,并结合本校高三学生的特征与教学实际,关于如何提高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课的课堂效率,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课以往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在我的课堂上或多或少也存在)

1、课堂满堂灌输,忽视学生。教师自己既要梳理知识,又要对知识进行查缺补漏,还要联系时政热点,整堂课信息量很大,几乎都是教师在讲,学生很被动地接受,课堂上没有安排学生消化的时间,更没有安排相关知识解题能力的训练,把知识消化都留在课外,这样容易导致学生课堂上感到疲惫,课后苦不堪言,复习负担很重。

2、教学重点不突出、效率低下。有的教师对学生的情况不熟悉,不了解学生需要什么、欠缺什么、有哪些薄弱环节,一味按照自己的思路和设计进行教学,对学生缺少关注;甚至有些课堂知识重点不突出,复习课内容干瘪,不生动,学生没有学习积极性,缺乏政治学科学习的兴趣,使得教学效率低下。

3、缺乏能力培养。在一轮复习中侧重于讲知识点,忽视对学生进行各类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更没有注意规范学生答题,这样即便学生对知识很熟悉、很理解,但面对题目仍然不会做或不能很好很快的完成。

二、我校高三学生的学情

通过分析我校高三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在复习和考试中存在的问题有以下表现:

1、学科知识储备不足、基础不牢;

2、名词术语使用不当,表述不准;

3、材料题中信息获取能力差,信息获取不全,提炼不够;

4、对题目设问用意解读不明,思路不清;

5、综合运用能力不强,从而导致跑题、分数不高;等等。

三、提高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课堂实效性的一些想法

高考注重考查学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围绕高考考查的核心,我们的课堂应该要注重从以下方面开展和推进:

(1)课堂上教师要做到“六讲”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是巩固基础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故而一定离不开教师的讲,但是讲什么,怎么讲,就是学问了。这就要求教师要时刻做到用考纲引领高三教学,清楚、透彻地理解和掌握《考纲说明》中规定的每个必考的知识点,以及对它的基本要求,使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达到多层次、多角度的理解。因此,教师应该做到:

第一、要讲清目标。可在授课前,可先向学生印发复习提纲之类的复习资料(主要包括知识点、重点、难点和热点四个部分)。其次针对提纲,从识记、理解、运用和综合等方面作简要说明。这样,学生在听课时,就能做到心中有数,知道听什么,记什么,哪些应该了解,哪些应该重点掌握。

第二、要讲准重点。在课堂教学中,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集中精力和时间讲准重点,解决主要矛盾,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分主次或主次颠倒。这样才能做到事半功倍,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三、要讲透难点。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难点,攻克难点,讲透讲懂。哪怕是花一节课的时间去讲透一个问题,也是值得的!想办法用形象的比喻或具体的事例让学生去弄懂对他们来说很深奥很抽象的理论。

第四、要讲明疑点。讲明疑点贵在讲清疑因,学生明确了疑因,疑点便迎刃而解。在讲解中,可采取“设疑、质疑、释疑”的程序和方法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

第五、要讲出知识规律。这里的“规律”,一是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由于每节课涉及到的知识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联系、纵横交错的。因此在复习中要注意将知识重新组合、归纳,使之形成网络系统,并将这些规律性的东西交给学生。二是解题的一般方法与技巧。

第六、要讲活时政热点。随着高考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灵活性试题日渐增多,考试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生活能力,所以,政治学科的学习必须要渗透热点,联系实际。

(2)课堂上学生要做到一读,二听,三记,四练

首先,学生要细读教材。在课堂上,每讲一个新的知识点之前,可给若干分钟的时间让学生细读教材,一方面通过细读,力争全面了解教材,不留遗漏;另一方面,通过阅读环节,可缓解学生一味被动接受教师课堂知识传授的紧张度,避免精神上的疲惫所导致的学习效果不佳,进而使得课堂学习效率大打折扣。

其次,学生课堂要认真听讲。教师的课堂讲授不仅会对教材知识进行梳理,还会对知识进行查漏补缺,甚至运用教材知识分析时政热点,所以学生是否认真听讲,会直接影响对知识点的准确把握和对社会热点的深入理解。

再次,学生要熟记知识点。在熟读、细读教材的基础上,要认真记忆知识点,知识是能力的载体。对于学生来说,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记忆。记忆知识点时要遵循先宏观后微观,也即先体系后要点的逻辑顺序。这样当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时,可以很便捷地从体系中提取所需,可以有效地避免“按题猜点”,从而提高准确率和效率。另外,记忆知识点时还要注意,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切忌死记硬背,机械记忆。也因为课堂时间有限,所以学生的课堂知识记忆只能是宏观记忆或者是体系记忆。

最后,学生要加强习题训练。读和记是为了练,只有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过程中,才能巩固知识,提高能力。一轮复习课堂上的习题训练要注重解答方法与技巧的传授,注意思路的点拨和引导。做到每个知识点尽可能安排一道典型例题给学生讲解,要求学生举一反三的进行练习。如措施类主观题,可把经济学中关于怎么做的知识点整理出来,再结合讲解措施类主观题的解题方法——从主体找措施,从教材找措施,从问题的反面找措施,从材料找措施,从党的方针政策、时政热点等方面找措施。

还有原因类、意义类,也是运用同样的方法。如果课堂时间充裕,也可让学生自我介绍学习和做题的经验,因为从学生的视角出发,更能让同龄的孩子们找到共鸣,相互吸取优秀的学习方法,这样就在一轮复习中把知识和能力相结合,可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并为后面的二轮三轮复习做好准备。

篇8:高三语文教学反思

一、展示语文魅力,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开启学生创造的大门

据调查统计, 学龄前儿童对语文的喜好率达到95%以上, 小学阶段学生大约有85%人喜欢语文, 到了中学阶段大约有60%的人对文学感兴趣, 但只有不足10%的学生对语文课感兴趣, 尤其是到了高三年级, 学生对语文的喜好率仅仅为3%。为什么呢?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沉思, 中国的语文教学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导致学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失去了兴趣。

80后作家韩寒曾说过“语文课在中学以后不应开设”, 就此问题我在学校开展问卷调查, 支持率不足1%。大多学生认为应该开设语文课, 但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需要改革。罗丹曾经说:“世界上并不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大多被调查的学生也不否认语文是美丽的, 关键在于课堂教学尤其是高三年级的语文教学是枯燥的、繁琐的, 令学生望而生畏。如何在高三语文教学中体现语文的魅力, 吸引学生的兴趣, 并且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语文是美丽的, 它的魅力是无穷的。那么, 语文究竟是什么呢?大百科全书对语文有明确的定义, 语文是一门学科, 是人们交流的工具。语文用文学的语言可以这样定义:语文是颠沛流离的孔子, 逍遥云游的庄子;语文是曹魏王的老骥之志, 诸葛孔明的锦囊妙计;语文是李太白的杯中酒, 曹雪芹的梦中泪;语文是炫目的先秦繁星, 皎洁的汉宫秋月;语文是执过羊鞭的《兵法》, 受过宫刑的《史记》;语文是“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执着;语文是“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忠贞;语文是“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的悲壮;语文是“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去还复来”的狂放;语文是“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清丽;语文是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那种悲凉;语文是柳永“梦醒时分, 杨柳岸晓风残月”的那种忧伤;语文是初升的太阳, 喷薄而出, 霞光万道;语文是草尖上久久不肯滴落的露珠, 晶莹剔透, 清澈灵动……口头描述就是“语”, 书写成章就是“文”, 它们都是语文的华美乐章。

在高三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语文的美呢?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具有深厚的文化功底和较强的个人魅力。教师要想成为一个学生爱戴的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 教师知识渊博, 讲课时可以旁征博引。

教师首先是以雄厚的知识积累来征服学生的, 如果教师过于死板, 照本宣科, 这样无聊的课是没人喜欢的。我们常把语文比作一个筐, 什么都可以装。这个俗语说明了语文囊括范围的广泛性。所以作为语文教师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所有知识都要有所涉猎。只有这样, 教师才能厚积薄发, 讲课讲得生动。

2. 教师的谈吐要优美、诙谐。

作为语文教师, 会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是最基本的要求。教师的语言应运用恰到好处, 多使用一些文学知识。例如, 课上提问后发现同学举手的动作不同, 一些大胆自信的学生举手举得很直, 一些胆小不自信又想发言的学生的手是弯的。这时我说道:“咱们同学的手有袅娜地开着的, 有羞涩地打着朵的。”这样既吸引了学生, 又有利于对《荷塘月色》的巩固。教师的语言不必总是严肃认真的。事实证明, 语言幽默的教师更受学生的欢迎。总而言之, 教师上课一定要思路清晰, 表达清楚, 语言诙谐幽默, 要言之有物, 言之有度, 言而有信。例如, 字音、字形一直是语文教师头痛的问题, 知识点过于松散, 讲起来枯燥乏味, 课上教师讲得心烦意乱, 学生听得昏昏欲睡。但是语文教师将一些字音、字形和一些短小的故事结合起来, 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又加深了该知识点的印象, 课堂效果非常好。

3. 教师要注意仪表美。

教师是美的传播者, 特别是语文教师更兼具有美学教师的工作。我们都知道, 第一印象很重要, 如果一位教师给学生的第一印象是邋遢, 那么学生就建立不起对该老师的尊重, 这位教师就很难得到学生的认可。教师要有优雅的风度、整齐的着装, 让学生看上去干练。作为高三学生, 每日的学习已经使得他们很疲劳, 如果教师的穿着每天都千篇一律、一成不变, 更会加重他们的视觉疲劳。所以, 教师在符合着装标准的前提下, 经常有些新变化, 也可以起到调节学生心情的作用。

4. 教师要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我们常说为人师表, 教师是学生模仿的对象, 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领路人, 对学生人格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所以, 作为教师首先要淡泊名利。教师过分追求物欲, 沉醉于名利, 那样教学肯定搞不好。其次, 教师要有博爱精神, 要宽于待人, 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 公正处理学生间的纠纷。再次, 教师要具有恒心和耐心。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所以教师必须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高三是一个特殊的时期, 学生差异比较大, 这时教师既要“按分”对待, 又不能“以分”划分。教师不可以只是通过考试成绩将学生或分为优等生或差生。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考试来分析学生错误的原因, 对基础薄弱的学生采取特殊的教学方法, 使之提高成绩。

二、在教学上, 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减压、减负

减压既包括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 也包括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学生心理需求是教师制定教学计划的前提, 成功的高三语文教学, 不仅要让学生获得成绩, 而且要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要想达到这一目的, 首先要减少考试次数, 降低考试难度。其次是加强管理, 积极引导, 激励学生主动学习, 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由此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三、让高三学生拥有成就感

高三学生学习语文缺乏成就感, 是他们厌恶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原因。语文知识点多而分散, 内容繁琐, 成绩不易提高。教师不失时机地表扬肯定学生, 可以让他们有成就感。

篇9:高三政治艺术班同课异构教学反思

第一、充分关注学情

两位教师在课前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因施教的对象是艺术生,他们的基础比较薄弱,而高考的时间又比较紧,但是又不能够像文科生那样以单元为单位构建知识体系,需要充分关注学情!

第二、仔细研读考试说明

两位教师在课前充分研究了2012年山东的考试说明,及课程标准!研究考试说明才能明确复习的方向,针对不同考点做到有的放矢的复习教学,课程标准是复习的依据,每一个考点是识记类,理解类还是运用类,不研读课标就无从把握!

第三、研究山东近五年的高考真题

研究近五年山东文综高考题在本堂课中的考情,并且可以预测2012年高考会向哪些考点集中,做到复习是有的放矢!

第四,重视教材

教材是复习的依据,两位教师在复习过程中都充分重视了教材!如陈老师在复习的过程中还特别注意教材的细节,并且告诉学生教材的多少页那句话容易出选择题等!

第五,重在从大视角构建知识框架

引导学生先看单元的题目,再看课的题目,把课放在单元下来复习!如李老师在复习先让学生把整个第四单元的课题目题框题等都先看一遍做到心中有数。

第六,注重知识见的内在联系!

陈老师在让学生默写的过程中,把文化生活中特点、特征等放到一起来进行,再一次把第一单元中文化对人的影响,传统文化的特点等问题再现再认识。

第七,陈老师的课注重了讲练结合

边讲边练,尤其是讲到重点问题是就选择个典型题目让学生练一练,通过让学生讨论、分析等提升学生等能力!

第八、精选典型材料,多角度设置探究性问题

设计有代表性的主观题,归纳点拨做题思路,培养、渗透做题思维,提升分析问题的能力——共识

通过探究性题目生成知识,最后再通过设计有代表性的題目,让学生学以致用,用生成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既巩固了知识,又提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九、多媒体的运用如何适度——共识

在教学手段越来越先进的今天,多媒体已经是教师上课的重要辅助手段,我们思想政治课更是需要它,它不仅增加了课堂的容量,更能使学生接受到国家社会发展的最新时事,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从而在教师的引导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社会发展的一下问题有了自己初步的认识和判断以及评价!

但是多媒体在教学中它的辅助手段到底辅助到什么程度还有待于探究,整堂课的内容全部让多媒体来呈现还是针对重点呈现一部分;材料的选取怎样才算合适,既不加大学生阅读的负担还得体现课的内容和思想;幻灯片设计多了课的内容上后面时间就不够用甚至出现当堂课的内容处理不完,设计少了又怕学生探究和接受的不够;背景材料在多媒体呈现出来后老师还需要不需要读,为什么在具体的课堂上有时候感觉读也不是不读也不是等等……在多媒体做为辅助教学手段的今天各种矛盾也接踵而来,如何恰当处理好这些矛盾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也是教师能力和素养的重要体现!

做题的思路进行理论归纳和指导!相信学生的能力会逐步提高!

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及教学建议!

李老师的课,应该让内容再少点,结合重点问题训练一到两个道题目,让学生学以致用,主干知识的点拨要到位并且要突出重点,如第八课关于大众文化及如何弘扬主旋律?应作为重点问题让学生重点记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要符合实际,切忌大跨度的联系!

学生复习过去的问题要重视落实!通过默写检查识记仍然不牢固!

继续加强考试常规要求如默写时书写要规范认真,字迹不能太潦草,描述问题是要有序号!

艺术班的复习要重视基础,把重点问题给学生凸现出来!

讲练结合,注重方法点拨!注重回扣教材!

上一篇:我的青春故事范文下一篇:商务局商贸流通工作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