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户调查方法与实务

2024-05-26

入户调查方法与实务(精选4篇)

篇1:入户调查方法与实务

农村入户调查方法之有感

(2011-05-04 20:51:35)

中共湖北省委在全省开展了“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以下简称“三万”)活动,旨在宣传党的惠农方针政策,了解当前农村社会生活、农业生产以及农民民生的真实现状,通过对调查到的现状进行综合分析,有针对性地为农民兴办实事,从而促进当地“三农”的发展,也就是“送政策、访民情、办实事、促发展”。而入户走访民情是此项工作能否取得一手材料、取得实效的重要环节。

农村社会调查工作是一项意义深远的工作,政策性极强。入户调查必须讲究技巧,甚至每一个村每一户都要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通过一个多月来在黄陂区罗汉寺街合丰村驻点开展工作以来的感受,对采取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工作方法取得的体会,记录如下。

一、入户调查,政策为先。

“三农”工作是当前最复杂最困难的工作之一,是事关党执政的最大群众基础稳固与否的大问题,一旦工作失当,将会带来严重的后果。此次“三万”活动伊始,上级就给每个工作组配发了由市“三万办”和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印的学习资料,包括了十七届三中全会以来“三农”工作的主要精神,以及我市强农惠农政策摘编等重要信息。然而在实际工作当中,我们碰到的往往是大的政策条款中没有针对具体问题的明确表述,这就需要学习相关政策的细则。我们在接触到新问题的当晚,就利用网络查找相关政策、法规解释,举一反三,做到心中有数,遇事不慌。目前我们已认真学习了农村计划生育(抱养)、养老保险、低保、土地流转、粮食直补等诸多方面的政策细则。在入户调查中对村民反映的问题基本上可以做到较好地回答。

二、充分发动,宣传为先。

在农村调查工作开始以前,充分发动村干部、小队干部和党员、村民代表的战斗堡垒作用,通过召开两委会、发放宣传单、制作宣传条幅、政策宣传栏等方式进行广泛宣传,使广大农民知晓此次入户调查活动的宗旨、目的,从而积极配合、参与。从工作情况看,宣传发动工作是十分到位的。

三、了解规律,以民为先。

我们在工作中发现,当地农民的生活规律基本上是:上午到畈里劳动,下午打牌或者是打工,中午和晚上回家里吃饭。针对这种规律我们迅速调整了入户时间及方式:一是采取普遍撒网与重点走访相结合的办法;二是采取入户走访与下田直访相结合;三是采取走访与接访相结合。

1、普遍撒网与重点走访:

普遍撒网指的是依托全团职工的集体力量,采取集中入户调查的方式,在单位时间段里在全村12个自然湾进行拉网式入户,这种方式的好处是入户率高,满足省委督查组及工作进度的要求。不足之处是入户调查质量不高,不可能深入、细致。

而且农户对入户调查工作中存在的两种做法较为反感,第一条就是“突击式入户”。按农民的话说,工作组突击到户,点个卯报个到,证明人来过了,然后拍拍屁股走人,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刚认识两个人过两天又换来一批,造成工作很浮的感觉。还有农民说“工作组工作组,就是来走走,解决不了什么问题。如果问题没解决就走了,那就是走过场”。“三万”活动中提到“干部受教育,农民得实惠”,农民得实惠应该是落脚点,干部职工轮流下来一次走访几户,也确实沉下来了,但也绝不是像“鸬鹚”那样扎下去,最多像蜻蜓点水一掠而过,而农民却投入了真切的期盼。农户反感的第二种做法就是街村干部陪访。凭心而论,如果没有街村干部陪同,作为外来的调查人员不要说调查,就算是入户也是很难的,农民的安全防范意识还是较强的。但如果有人陪访,农民又不敢讲真话。我们的做法是请街村干部陪同到户,调查访问的时候请他们回避,这样就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此外,还必须结合重点走访。

重点走访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通过与村民的聊天咵家常的过程中(村卫生室、小卖部、早点摊等处),了解到某户的困难情况,问清村湾及门牌号后,驻村队员独自前去了解实情。这种做法的好处是,不但可以深入了解该农户的困难和诉求,而且在走访的路途中,可以顺便采集到更多的一手资料。这种方法最为农民所欢迎。美中不足的是由于问得细、谈得深,所以耗时较多,不宜大量采用,否则不能按时完成入户率。

2、入户走访与下田直访。

入户调查工作的目的是了解民情,在农村调查仅入户而不下田是不可能了解到农村的全面的真实情况的。我们的做法是,在保证调查队员覆盖到每个自然湾后,利用上午耕种时间,逐湾下田,对农田和村湾进行拍照和录像,与农民在田间地头沟通,谈农事、谈家事。由于宣传到位,家中也已经去过,人都已经认识了,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与农民成为朋友,也能够得到更为真实的情况。这更耗时,但更务实。

3、走访与接访。

从工作实际中我们发现,真正做到100%的入户率是很高的工作要求,因为一是全家外出打工,此种情况最为普遍,在合丰村有近一半家庭是这种情况(我们采取将惠农政策宣传单塞进门缝);二是工作队员入户时,家中无人,很有可能出现“前脚走,后脚回”的情况;三是农户已经在黄陂区买了房,平时不在村里住,偶然回来一下,这种情况较少。针对以上情况,我们适时提出了“„三万‟活动进农户,工作队驻大队部”这条宣传口号,主动告知农户可以到村委会来反映情况。例如,就在4月19日拉网式入户120户后的第二天,就有三位农妇找到驻地,说是昨天外出不在家,知道工作队在大队部后,就一大早来反映问题。针对反映到的家庭困难,工作队员十分重视,当即就和她们步行前往位于上石港的家中,了解实情。之后在返回的途中被其他村民“打了围”,在田里实地调查了近4个小时,了解到旱情、水渠淤塞、土地回填等农民群众反映十分集中的问题的实情。

四、入户调查,情感为先。

入户调查走访工作必须真心与农民交朋友,诚挚以待。要用农民能够理解的语言与之交流,这包括用方言以及用活泼、朴素的语言表述惠农政策,要站在农民的角度先宽其心,再慰其情。合丰村村干部及农民文化程度均普遍偏低,绝大多数都是小学以下,干部对上级政策的理解最多30%,能够将之贯彻执行的更少,因此造成对干部的不满有些是由于不了解政策而造成的误会,这种误会是可以通过耐心解释和劝慰来做通其思想工作的,所以就要使其听得懂想得通。不管是由于何种原因造成的意见,首先使其心态平和。村民们习惯在午后打麻将,在入户时碰到在打麻将的农户,我们做到耐心询问,自述文化程度是文盲的,就开玩笑地问麻将牌上的字认不认识,如果认识就是半文盲,一下子就接近了距离。在听到特别不好的事情时,做到感同身受,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访谈的效果较好。进门察颜观色,对于态度热情的农户,开门见山;对于有抵触情绪的农户,要采取迂回战术。因为肯定是有不满才会对工作组有情绪,这时拿点小零食逗逗小孩子,缓和农民情绪,从其关心的话题入手打开局面。尤其不能一进门就要户口本抄写家庭成员情况,也不要问一句写一句,而应该先聊天,谈问题,将反映的问题记在心里,最后一次性记完,请受访者签名前还要向其复述一遍反映的问题,以示对其重视。

此外,一定做到有诺必践,对农民反映的涉及政策以及敏感话题,绝不能轻易表态赞同与否,要多方求证,干部的一句承诺会给农民十分的期待,如果不能兑现将造成极坏的影响。比如有一个农户多次反映土地流转中自己土地承包权归属的问题,情况十分复杂,十几年来多次上访,街道经管站也曾出面处理过,现在相关方各执一词。工作组能够做的,只能是请村委会组织相关各方坐下来,并请街道经管站的同志一同参与,共同协商调解。这样既能够办实事,又避免了失误。农村的宗族势力有抬头之势,所以在一个自然湾听到的反面意见要通过综合分析才能得出准确的判断;在公开场合不能与村干部显得太过亲密,以免降低在农民心目中的信任度,认为是官官相卫,造成工作上的被动。当然,对于一些自身能力能够帮助解决的事情则应该积极帮忙,比如翁家岗胡保国谈到想购买大型联合收割机,需要较多贷款,我们就在现场给市农村商业银行的朋友打电话,请求帮助支持,并将联系方式留给农民,需要时随时联系。

通过一个多月来的入户调查工作,深感当前农村工作形势之严峻,也深感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肩负的责任,感谢组织提供这样一次深入农村了解农民的机会。关于农村现状的全面情况,将在调研报告中全面叙述。

2011年4月22日

篇2:入户调查方法与实务

作者: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课题组 时间:2007-11-22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把“改善民生”作为社会建设的重点。改善占人口最多的农村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无疑是改善民生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为了解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中改院开展了涉及29个省(市、区)、230多个村的问卷调查。此次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936份,在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形成本报告。

一、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现实需求——农民的声音 1.当前农民最关心、最需要的基本公共服务

现阶段,农民最关心、最需要解决的基本公共服务有哪些呢?调查显示,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子女上学难、费用高问题,提高收入问题是农民最期望解决的三种基本公共服务,认同度分别达到70.8%、70%和63.7%。另外,农民对养老、就业、道路、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等基本公共服务的需求度也较高,分别达到46.7%、42.6%、39.8%和36.6%(见表1)。由此可见,民生类基本公共服务(如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提高收入)和发展经济的生产类基本公共服务(如基础设施、道路、农业技术推广)是农民最关心、最需要的基本公共服务。从调查数据还可以看出,农民对文化娱乐、公共安全和环境保护等公共服务的需求也表现出较强的趋势。

2.农民对各级政府出台和落实惠农支农政策、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满意度分析 在农民心中,各级政府出台的涉及教育、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等惠农、支农政策对提高农民收入产生的效果是否显著,对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履行基本公共服务职能是否满意,是此次调查的重点。

调查显示,86.5%的农民对涉及基本公共服务的中央惠农政策满意或基本满意;64.1%的农民对省、市政府在具体贯彻中央惠农政策的工作满意或基本满意,但选择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的农民占到了30%和5.9%;对县、乡政府为老百姓办实事的满意度也较高,达到51.8%,但选择不满意的农民占37.9%,选择非常不满意的农民占10.1%。

通过纵向比较可以发现,从中央到地方,农民对各级政府的满意度逐级下降,而对各级政府“不满意度”却逐级提高。从中我们可以推测,农民对中央出台涉及公共服务的惠农政策是拍手叫好的,但在具体落实中存在“走形变样”问题,越到基层,这种倾向越明显。

另外,农民对乡镇站所、村民自治组织、农村民间组织、乡村妇联组织在公共服务中的满意度也较高,满意度均超过了50%。但对乡镇站所的不满意度较高,达到43.9%,说明“七站八所”在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过程中,仍然难以达到农民的要求(见表2)。

3.各级政府出台的涉及基本公共服务的惠农政策对提高农民收入的作用

近几年,中央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涉及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惠农政策,这些政策对提高农民收入效果如何,农民是怎么评价的呢?调查显示,11.5%和14.2%的农民认为,这些惠农政策对提高农民纯收入和可支配收入作用明显,66.5%认为,这些政策对提高农民纯收入和可支配收入起到了一定作用,但由于农资价格和其他非农产品价格上涨,农民收入增长缓慢;55.6%的农民认为,由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尽管农民纯收入提高,但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远低于纯收入增长幅度;22%和30.2%的农民认为,这些政策对提高农民纯收入和可支配收入作用不明显,甚至有下降的趋势(见表3)。由此可见,真正提高农民收入,各级政府还要加大惠农、支农的力度。

二、民生类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现状与问题

民生类基本公共服务涉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教育与医疗是民生之基,就业是民生之本,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安全网,这四项构成了民生类基本公共服务的主要内容。1.农村教育

最近几年,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支持力度。这些政策对缓解农民子女“上学难、上学贵”起到明显作用了吗?在农民看来,农村教育中还存在哪些突出问题呢?

(1)义务教育是农民眼中最重要的教育。从调查情况看,农民对义务教育需求度最高,达到49.2%,其他依次是农业技术培训(32.8%)、外出务工培训(11.4%)、职业教育(5.4%)。值得注意的是,近1/3的农民对农业技术培训表示出较强烈的需求(见表4),表明传播现代农业技术、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

(2)对农村义务教育现状的满意度。调查显示,农民对农村义务教育现状总体上满意的,4.2%和41.3%的农民选择非常满意和较满意,二者合计达到45.5%;但仍有44.7%的农民选择不满意(见表5)。

如何保证教学质量成为农民关心的首要问题,表现在农村教学质量差(40.3%)和教师素质差(28.6%)。优秀教师的流失、农村基础教学设施落后是造成教学质量差的主要原因。另外,学校离家远(12.6%)与上学花费多(15.3%)也是农村义务教育比较突出的问题(见表6)。

(3)教育负担仍然过重。教育负担可以从实际支出负担和心理负担两方面反映。调查显示,34.7%和40.4%的农民认为,同五年前相比,教育支出占家庭收入的比重明显提高和有所提高,二者合计达到75.1%;10.1%的农民认为没有什么变化,只有9.6%和5.2%的农民认为有所降低和明显降低(见表7)。这种趋势从农户每年的教育支出占家庭收入的比重上得到近一步验证,支出-收入比在40~60%的家庭占到21.6%,60%以上的家庭累计占到35.5%。也就是说,超过1/3的农户年教育支出占到年收入的一半以上(见表8)。

从农民心理负担看,34.1%和42.6%的农民感到子女上学负担非常重和较重,二者合计达到76.8%;只有5.1%的农民感到教育负担不重(见表9)。可见,缓解子女上学负担重的问题对农民来说仍然十分迫切。

2.农村基础医疗

(1)“自己买点药吃”是农民生病后首选的诊治方式。调查显示,64.3%农民自己生病后选择“自己买点药吃”治疗,只有不到30%的农民选择去医院看病;如果是家属得病,有51.4%的农民选择了“自己买点药吃”,而且有39%的家属采取了不治疗的方式,即硬挺着,只有9.6%的农民选择了去医院看病(见表10)。

(2)农民看病贵、医疗服务水平低是农村基础医疗服务最突出的问题。造成农民有病不去医院治疗的主要原因是“看病贵”、“医疗服务水平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下简称“新农合”)在全国农村试行后,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医疗负担,37.2%的农民感到看病比以前便宜了,比如,农村孕妇生孩子绝大多数去乡镇卫生院(49%)或县医院(42.1%),只有3.5%的农民选择去私人诊所生孩子。但调查发现,仍有57.1%的农民认为现在看病比以前更贵。进一步的调查表明,农民生病后不去就诊的原因,70.8%是由于医疗费用太高,看不起病;42.7%是由于当地医疗水平太低,大病在当地医院根本看不好;还有31%和28.6%的农民是由于医疗费不报销和看病不方便而放弃就诊(见表11)。可见,农民“看病贵、看病难”问题依然比较突出。

深入分析“看病贵”原因发现,药品价格高(98.7%)和医疗机构乱收费(51.3%)是造成看病贵的主要因素。另外,检查项目多(37.6%)和农民收入少(29%)、个人支付比例高(15.2%)也是造成看病贵的原因(见表12)。

(3)农民参加新农合的比例较高,报销比例低是新农合存在的主要问题。调查显示,68%的农民参加了新农合,但仍有32%的农民没有参加。农民对新农合比较满意,满意度为47.7%,选择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的农民分别为18.7%和11.2%。农民对新农合不满意的原因,首先是报销比例太低(68.3%);其次是只管大病、不管小病的保障模式(20.7%);再者是定点医院收费高(16.3%)。另外,门槛费用高(14.2%)、定点医院少,就医不方便(13.6%)、定点医院医疗水平差(12.4%)、报销手续麻烦(11.8%)等也是农民对新农合不满意的原因(见表13)。

对于新农合的保障重点,47.9%的农民认为应当是保大病或住院费用;34.3%的农民认为应当保小病或门诊;还有17.8%的农民认为应当二者都保(见表14)。当我们问农民“您愿意在政府加大投入的前提下,按比例多交钱吗?”,76.9%的农民回答不愿意,只有18.5%的农民回答愿意,表明绝大多数农民不愿意再多掏保费。

3.农村社会保障

(1)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农民比例较低,但最低生活保障费对改善农民生活作用明显。调查显示,农民家庭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比例仅为25.9%,57.1%的家庭没有享受过最低生活保障。多数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农民感到最低生活保障费对改善生活发挥了作用(64.9%)(见表15)。

(2)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较窄,参保率较低,传统的“养儿防老”依然是农民的主要养老方式。调查显示,56.5%的农户没有参加养老保险。农户中60岁以上的老人,绝大多数没有领取过养老金,占被调查农户的78.3%;只有20.9%的老人曾经领取过养老金。另外,农村社会福利事业发展也相对滞后,54.7%的乡镇没有敬老院。

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发展严重滞后的背景下,45.7%和39.2%的农民依然选择了传统的“养儿防老”和“靠自己”的保险模式;还有34.2%的农民把养老寄托在政府身上;依靠土地也是农民养老的主要方式之一,占调查农民的27.5%;只有19.3%的农民选择了买商业保险来防老。另外,17.7%的农民老了之后到底依靠谁,还不知道(见表16)。

导致农民参保率低的主要原因是政府没有组织农民参加养老保险(85.7%)和参保费太多(60.6%);17.8%的农民对为什么没有参加养老保险说不清楚;还有6.9%的农民认为到岁数领到的养老金太少,不划算。这种结果,一方面说明了政府具体组织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长期滞后,另一方面也说明政府对养老保险知识的宣传不够,很多农民根本不了解何谓“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意识不强(见表17)。

(3)基本社会保障在农民工中的覆盖率偏低。调查显示,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的比例偏低,分别只占12%、22.8%和37.7%(见表18)。与城镇相比,农民工参保率要低的多。虽然农民在城镇干着脏、累、险的工作,但仍没有享受与城镇居民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

4.农民工就业服务

近些年,越来越多的农民走出农村,去城镇打工。被调查的农户中,70.9%的农户有人外出打工,而且以男性为主。那么,农民工希望政府在公共就业方面提供哪些服务呢?他们在城镇能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基本公共服务吗?

(1)农民最希望政府提供的就业服务。调查显示,农民最希望政府提供的就业服务,主要包括免费就业培训(69.9%),组织劳务输出(49.8%),直接提供就业岗位(45.6%),为农民工提供医疗、养老保险服务(34.8%)。其他公共服务还包括为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27.5%)、提供廉租房(15.4%)等(见表19)。

(2)靠亲友介绍是农民工找工作的主要渠道。调查显示,55.6%的农民工是通过亲友介绍找到工作的;而通过政府组织安排工作的只占23%;还有近20%的农民通过“闯世界”来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见表20)。这组数据暴露出政府在提供就业信息、组织农民有序流动等公共就业服务方面还很不到位,难以满足农民外出就业的需求。

(3)农民工接受技能培训和安全培训的比例较低。调查显示,农民工接受有组织的技能培训的比例极低,只占11.4%,88.6%的农民工没有接受过任何技能培训。即使接受过技能培训,73.4%的农民感到对寻找工作、增加收入的效果并不明显。

调查还显示,农民工接受安全培训的比例也比较低,只占32.2%;30.5%的农民工没有接受过安全培训。农民工多从事高危险职业,在没有任何安全培训的情况下,遭受工伤的可能性极大。

篇3:入户调查方法与实务

关键词:市场调查,教学模式,考核模式

《市场调查实务》是高职院校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课程, 要求学生将所学市场调查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灵活运用, 并对市场前景做出科学预测, 为管理层决策和解决实际中遇到的营销问题提供有用的信息和依据。正因为它是一门应用型学科, 才决定了该课程在教学设置上必须突出实践教学环节, 比如课内实践以单项技能训练为主, 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 进行教学整体设计与实施, 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项目化教学, 在学中做, 使学生充分体验完成任务的整个过程;课外的模拟公司创办则是在做中学, 在工作实践中培养综合职业能力;而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则是让学生充分体验职场气氛, 了解工作过程, 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 强调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更好地和社会融合。总之, 如能将实践教学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就可以实现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的“对接”、充分体现高职教育办学的理念。在教学方法上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核心, 采用参与式、互动式、阶段实践与综合实践结合的教学方法, 以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为切入点,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一、《市场调查实务》课程目标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职业素质要求趋向于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素质, 这个综合素质包括学生的专业素养、市场调查预测业务的基本能力和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单项能力及综合能力, 通过理论教学、能力训练、调查实践等教学、实践活动使学生达到基本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 在职业生涯中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而课程目标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化, 它既是课程设计的起点, 也是教育活动的终点, 依据是市场调查岗位的职责和要求。《市场调查实务》课程教学目标应该是集针对性、适应性及创造性于一体的三维目标。

针对性是指技能培养方面。《市场调查实务》课程教学中以学生的综合操作能力培养为本, 注重技能技巧的培养。通过对人才市场需求调研, 充分考虑学生层次、课程定位、教学大纲以及课时安排等, 进行培养目标专项职业技能和素质的分析, 从而筛选出“市场调查人员”所应具备的技能, 使本课程技能培养目标具有针对性。

适应性是指素质提升方面。《市场调查实务》课程在教学中应力求重视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学习的过程, 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重互动式、参与式的教学, 要求学生以一种审视、研究、批评的态度学习,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强调培养学生对职业世界与未来社会生活的适应性。

创造性是指创新、修养方面。随着竞争日趋激烈, 科学技术快速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 知识的创新与技术的创新就成了一种生存方式, 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的培养正在成为当前高等教育的主流精神。在《市场调查实务》应注重激发学生的潜能, 使之进行自主的创造, 在学习和实训中培养学生的多样性和个性化。

具体来说, 高职《市场调查实务》课程教学目标主要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训练后能掌握市场调查的工作流程, 掌握市场调查的方法、资料整理分析的方法、市场预测的方法, 具体做法是先确定岗位群———岗位群技能分析———再根据真实任务确定教学内容———最后将教学内容项目化。将制定调查方案, 起草调查访问提纲和设计调查问卷, 组织实地调查和搜集二手资料, 以及对所获资料进行科学分析并撰写调查报告这一系列任务, 通过具体的项目内容串联起来, 充分体现工作过程系统化, 为决策层提供科学的参考。

能力目标。市场调查专业人才应具备六项基本专业能力和四项综合提升能力, 即:方案策划能力、问卷设计能力、资料收集能力、资料整理与数据处理能力、报告撰写能力、市场预测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组织协调能力、随机应变能力、创新能力。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发展学生的个性。要培养学生诚实守信, 吃苦耐劳, 实事求是、敬业奉献的良好道德素质;独立的工作能力、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较强的专业创新素质。

二、《市场调查实务》教学的组织实施

《市场调查实务》教学目标的实现, 关键在于课程教学的组织实施。要完成上述《市场调查实务》的教学目标, 仅仅靠传统课堂的教师讲授是很难达到的, 应在理论教学、实训实习、顶岗实习等各个教学环节中进行改革, 探索全新的适应高职《市场调查实务》课程要求的教学模式, 这就是按“三明治”教学法安排教学计划, 在教学的各环节灵活交替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 最终使得学生能够做到去用人单位后无培训上岗, 上岗就能顶岗。

(一) 在《市场调查实务》课程中引入“新三明治”教学模式

所谓“三明治”教学模式, 源自英国的桑得兰德技术学院, 之所以被称作“三明治”, 是对其半工半读、学工交替式课程设置模式的一种形象比喻。而“新三明治”教学模式, 则是强调“做中学、学中做”的“工学结合、学做合一”。将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有机融合、渗透, 理论教学在课堂上通过对相关案例的分析、讨论, 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 自己总结、“悟”出其中的理论知识、操作原理、程序等, 这样学生理论知识源自于具体的案例, 很有具像性, 比较扎实。在实训实习环节, 是将课堂掌握的知识付诸实施, 可以从课堂案例模仿开始, 然后拓展, 在实践中探讨、印证所学知识, 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如此交叉进行, 学生的理论知识、动手能力就能互相促进, 双双得到提高。

1、在《市场调查实务》课程中交替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市场调查实务》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 放弃“满堂灌”的封闭式的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应因课程内容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其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2、任务驱动、项目导入

任务驱动、项目导入这种新的职教模式是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个的实际项目, 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具体的调查任务, 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老师展示调查项目的目标及任务实施的标准, 解释相关要点;学生分小组展开讨论, 每次讨论都必须形成内容涉及调查主题、方案、问卷、访问提纲、访问对象等的文本结果, 据此组织实地调查, 并利用相关统计工具对原始数据进行分析, 最终形成调查报告。

3、成立模拟公司

每6~8人为一组, 成立“模拟调查公司”, 按实体公司模式操作, 成员各自扮演公司各级员工, 要求以模拟公司为单位, 开展一次真实的市场调查活动, 提交一份市场调查报告, 再通过“学生组内个人演练、陈述与分析→小组讨论→小组代表课堂小结→教师剖析与总结”这一程序, 进行评价与升华。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培养了学生沟通能力、团队精神、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

4、课堂情景模拟, 角色扮演

设置相关的模拟销售情景, 由学生分别扮演销售员、普通消费者、调查员。调查员要分别进行有结构观察和无结构观察。普通消费者、调查员的身份对扮演销售员的学生保密, 调查员以“神秘顾客”的身份进行调查。在教室进行模拟销售、调查观察。通过这样的现场情景模拟, 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市场调查法。

5、采用多媒体案例教学

海因里希说过:“新的信息技术对教学影响之深刻程度, 要比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要大得多。”案例教学是理论联系实践的有效桥梁。多媒体案例教学要求教师在上课前就要搜集相关的案例教学资料, 并根据不同的讲课内容安排不同的案例, 加入图片、音像、视频等元素, 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冲击学生的视觉神经, 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丰富学生的视野,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6、用活上机实训, 寓教于乐

上机实训除了常规实训内容外, 可与相关软件 (游戏) 开发商合作开发类似“大富翁”等经营类益智游戏, 其中加入相关市场调查的游戏环节, 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体验市场调查的理论方法, 寓教于乐。

三、改革《市场调查实务》考核模式

《市场调查实务》考核方法改革的目的是要促进学生知识应用能力与技能的发展和提高, 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促进考核由“知识本位”到“技能、能力本位”的转变。考核模式改革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 遵循《市场调查实务》的教学规律, 遵循“以能力考评为中心, 以过程考评为基础, 以考促学、以考促教”的原则, 有利于客观公正地反映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

《市场调查实务》课程考核内容包括对理论知识、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进行综合评价。考核以过程评价为主, 结果评价为辅, 重在过程;定量和定性相结合;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多途径相结合。考核应由几部分构成:期末考试、课堂参与、课堂项目、模拟实训等。期末考试的试题尽量采用试题库的方式以加强客观性;课堂参与由学生回答问题的次数及质量、出勤情况等综合评定;课堂项目的成绩应根据在市场调查过程中的表现以及每个项目报告的完成质量 (包括格式的规范性、内容的丰富性、实用与时效性等方面) 来评定;模拟调查成绩以“模拟调查公司”为单位来给, 从接受能力、操作能力、协作能力、沟通能力等方面来评价;并由每组学生各选出1名大众评委和老师共同打分, 取平均分。这样的考核方式应该说是一种比较合理的考核方式, 一方面可以及时反馈学生对所学理论方法的理解与掌握情况,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反应及时对有关教学方法、教学进度、知识的深浅程度等方面进行调整, 做到对症下药;另一方面, 也可促使学生加强平时的学习与知识的巩固及应用, 避免期末考试临时抱佛脚、死记硬背的现 (下转第94页) (上接第145页) 象, 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值得尝试。

参考文献

[1]陈鸿.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与实践[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09, (01) .

[2]唐凤秀.高职《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实践教学探索[J].柳州职业技术.

[3]刘冰.情景参与体验式教学模式初探[J]中国成人教育, 2009, (16) .

[4]范薇薇.“市场调查与预测”教学模式初探[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04) :87-89.

[5]王福明, 刘辉.市场调查实训教学模式探析[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 2005, (08) .

[6]雷大章.关于完善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考[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 2007, (02) .

篇4:实物资产内部会计控制方法与实务

一、存货的关键控制点

(一) 授权审批的关键控制点

1. 存货取得的关键控制点。

购买存货的申请, 要通过生产、财务等部门共同审批, 其他方式取得的存货也要进行审批;取得存货过程中发生的资金收益和费用支出的处理需要经过财务部门的审批;存货在企业内部的转移需要得到主管部门的审批, 以相关的审批文件为依据。

2. 存货储存的关键控制点。

仓库管理部门进行存货保管人员配备时要得到高层管理部门的审批;存货储存地点的确定要经过生产技术部门的批准;存货储存成本的支出要经过财务部门的审核;存货离开仓库时, 使用存货的部门或人员要出示授权审批材料, 并取得仓库管理部门的批准;仓库管理部门在销毁有关存货簿记、备查登记等文件资料时, 需要经过高层管理部门的批准, 同时获得财务部门的批准。

3. 存货清点的关键控制点。

稽核小组制订清点或盘点计划、确定清点时间及频率时要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得到批准后才能实施;清点过程中确定存货盘盈、盘亏的处理方法需要得到主管部门的审批;主管会计对存货清点结果采取的会计核算方法要经过财务部门的批准。

4. 存货发出的关键控制点。

使用存货之前, 生产、销售等部门要向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各部门在领用存货时, 要向仓库管理部门出具生产计划或者存货使用预算审批材料, 在核对审批单上的内容后仓库管理部门才能发出存货;日常零星领用存货时要获得本部门主管的批准, 企业应该制定存货使用的权限分配制度, 明确规定各级部门主管的审批额度, 对于超出审批权限的额度要经过上级主管的批准;仓库管理部门对存货保管的调整方案要经过主管部门的批准;主管会计初步拟订存货发出的核算方法后, 要向财务主管报告, 以便综合考虑存货发出成本计算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

(二) 存货验收、保管的关键控制点

1. 存货验收的关键控制点。

(1) 存货的实物验收控制。仓库管理人员负责检查到库的存货数量、质量等特征是否与经过主管部门审批的存货采购计划相符, 对于以非购买方式取得的存货也应该核对有关存货记录资料, 例如查询存货委托加工计划表、存货自产计划表等;有关的生产技术人员要对进入企业的存货进行抽样测试, 编制到库存货性能抽检表, 记录抽样的种类、比例以及合格率等, 然后将结果报告给主管部门, 对不合格存货予以退回或者修理;仓库的验收人员还要对合格的入库存货进行分类整理, 同时接受仓库记录人员的监督, 记录人员根据入库情况在统一格式的表格中登记有关的总分类资料和明细分类资料;如果仓库还设有财务岗位, 则财务人员还要对入库存货的采购成本、生产费用、预算等进行反映。

(2) 存货的财务验收控制。存货进入企业之后, 采购人员或者其他有关业务部门应该将进入企业存货的主要财务凭证汇总交给主管存货的财务人员, 总账和明细账的记录人员根据有关的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并登记账簿, 成本核算主管会计编制和登记有关的成本核算凭证、账簿;会计人员对记录存货信息的文件资料进行连续编号, 以防止漏记有关的存货入库资料;对负责存货会计核算的人员要进行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 主要有存货业务记录职务与审核职务分离、存货总账记录职务和明细账记录职务分离、接触存货职务和记录存货职务分离;在发生存货退回时应及时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 防止流动资产虚增现象的出现;财务会计信息系统内部要取得各批入库存货的数量、时间等信息, 为存货发出和存货成本分摊的正确核算打好基础。

2. 存货保管的关键控制点。

(1) 存货入库、出库的控制。存货入库的关键控制点有:仓库管理人员合理确定存货的存放地点、存放的顺序;企业的监督部门要对存货入库的整个过程进行监控;仓库管理人员要和验收人员进行工作交接, 在交接期间双方应该约定各自的权利、责任, 交接工作完成后, 仓库管理人员和验收人员要在有关的文件资料上签章。存货出库的关键控制点有:存货出库时要向仓库管理人员出示存货使用的批准材料, 仓库管理人员要验证材料的真实性;任何人进入仓库时都要出示授权材料, 并且进行登记, 无论何种原因需要从仓库中领走存货都要经过仓库管理人员的认可, 必要时要向主管部门报告, 同时执行人员要签字以示负责;仓库管理人员要定期检查在库存货的质量状况, 并尽可能改善仓库的存放条件;仓库的记录人员要按照内部控制制度的规定编制有关的表格和凭证, 定期统计存货的使用情况, 对存货入库成本和出库成本进行核算, 为财务部门的成本计算提供必要的数据。

(2) 存货保管人员管理控制。仓库应该设立多重防盗门, 任何人不能独自打开仓库, 只有多个人在场的情况下才能进入仓库和接触存货;设立仓库主管职务, 负责分配管理权限, 同时建立存货保管的监督制度;仓库至少应该设立存货的分类整理岗位、存货出入库管理岗位、存货资料的记录岗位、存货业务的稽核岗位, 同时还要建立仓库环境维护责任制;加快存货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

(3) 存货资料记录控制。仓库的记录人员定期将记录的有关某种存货的数量、规格、入库时间、使用情况和成本等信息进行汇总, 编制存货资料汇总报告, 然后上交给仓库主管;仓库主管将复核后的存货资料汇总报告交给财务部门, 由财务人员分析各种存货保管成本的变动状况和出库成本计算方法的合理性, 并使用专门的财务指标分析存货保管成本对企业净利润的敏感程度, 通过降低存货保管成本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建立存货保管资料记录系统的稽核机制。

(三) 存货业务单证的关键控制点

1. 生产部门控制的关键单据和资料。

如果存货是通过自产方式取得, 则生产部门要保留和记录有关存货的生产成本、费用和税金等信息。主要的单据有:存货生产领料单、存货生产费用计算表、存货自产资金支付单据等。生产部门使用存货时, 也要保留存货出库成本分摊表、存货出库单等。如果生产部门将自产或领用的存货对外销售、分配给职工和股东, 还应该保留有关的销售或发出票据, 以备有关部门检查。

2. 采购部门控制的关键单据和资料。

企业的大部分存货都是通过外购方式取得的。对于采购部门来说, 主要的控制单据有:存货采购预算单、存货购买结算凭证、存货采购计划表、采购过程中发生的采购税金和费用、存货采购实际成本和预算成本的差异分析资料。

3. 仓库管理部门控制的关键单据和资料。

主要包括:存货的出库单和入库单、进出仓库人员情况的记录和签章表、存货分类表、存货存放情况登记表、存货保管成本的记录单、仓库管理人员的责任制度资料、各部门存货使用情况统计表、存货保管对企业经营活动影响的分析材料。

4. 财务部门控制的关键单据和资料。

主要包括:存货成本核算时用到的有关凭证、存货采购的计算单据、存货生产的成本费用资料、存货预算管理计算表 (单) 、存货采购经济批量计算、存货使用的经济效益分析、其他相关原始凭证。

(四) 存货管理权责的关键控制点

1. 所有者层次的权限控制。

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确定所有者控制存货的数量界限。只要存货业务活动涉及的存货数量超出了这个界限, 就必须通过股东大会表决。

2. 经营者层次的权限控制。

总经理拥有的存货业务活动权限要处于所有者控制之下;在具体权力的划分上要体现制衡的原则;对存货管理制定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存货管理权限的划分要形成制度, 主要是约束执行者的行为。

3. 执行者层次的权限控制。执行层进行存货业务活动之前应该得到经营层的批准, 应构建高效的存货业务流程体系。

(五) 财务会计信息系统的关键控制点

1. 授权审批环节。

对存货实行严格的限制接近控制措施;存货入库成本、储存成本、存货发出成本的计算方法的确定需要得到财务主管和财务总监的审批;财务人员在存货盘点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以及存货盘盈或盘亏的处理要得到主管部门的授权审批。

2. 审核或复核控制环节。

存货的有关单据只有经财务主管审核并签章后, 才能作为存货核算的依据。还有一项重要的审核工作就是对存货业务活动的资金管理凭证进行控制。

3. 账簿记录控制环节。

总账记录的关键控制点有:主管存货的财务人员应该在期末 (月末、半年末和年末) 根据仓库管理、生产、采购部门提供的存货业务资料编制存货业务金额、数量汇总表, 在表中要反映企业存货总额信息, 同时还要对存货进行分类;总账会计按照收集的存货汇总资料和原始凭证登记存货总账, 总账会计不得负责明细账的登记业务;总账的建账、结账都要规范和及时;内部审计部门要定期评价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系统的控制有效性。明细账记录的关键控制点有:主管存货的财务人员应该根据来自于其他业务部门的存货单据和信息, 对各项存货进行分类、汇总, 编制存货业务明细表, 为登记日记账或明细账做准备;明细账会计按照有关的原始凭证、单据和存货业务明细表登记存货明细账;明细账会计不得负责总账的登记工作;明细账的内容至少要包括各类存货的数量、历史成本、结存情况、发出数量和金额;对于细分类别较多的存货, 可以将性质相同的存货品种归为一类, 而一般情况下至少要在存货类别中设置两个层次的明细。

4. 账簿核对控制环节。

主要包括:存货明细账与总账的核对、存货业务活动的单据与存货总账和明细账的核对、仓库存货财务记录与财务部门存货账簿的核对、企业各部门存货使用情况记录与财务部门有关账簿的核对。

二、固定资产的关键控制点

(一) 固定资产进入企业时的关键控制点

1. 以购买方式取得固定资产的关键控制点。

固定资产购买是重大的投资事项, 因而要确定固定资产购买计划的决策权、执行权和审批权的归属, 即所有者拥有审批监督权、经营者拥有决策权、基层管理者负责执行。生产、采购等业务部门编制固定资产购买计划, 向高层管理部门提出购买申请, 此处要把好授权审批关, 防止乱投资。财务部门把握好固定资产的购买预算控制, 而且要将预算方案提交给财务总监审核。另外, 财务部门还要控制预算执行考核点以及购买资金的监控点。在完成全部的采购批准程序后, 采购部门在实施采购过程中还要控制好人员制衡和权责配置点, 即要合理分配资金使用权、业务记录权和购买实施权, 防止舞弊的发生。仓库管理部门要控制好固定资产验收入库点, 并对仓库管理人员进行合理分工。记录控制也是重要的关键控制环节。记录控制不仅仅由企业的某个部门单独完成, 而是由企业的各个业务部门共同完成, 主要是生产、采购和财务三大部门。生产技术部门还要控制好固定资产的测试点, 在入库之前对固定资产的性能和使用状况进行测试可以保证购进固定资产的质量。

2. 自产或委托加工固定资产的关键控制点。

主要应该把握生产计划控制点、生产成本控制点、固定资产质量控制点和资金控制点。 (1) 生产计划控制点主要有:固定资产生产计划的制订和审批;固定资产生产计划的修正和调整;固定资产生产计划实施的权责划分。 (2) 生产成本控制点主要有:自产固定资产的材料、费用控制, 委托加工固定资产生产商选择的成本考虑;对生产或委托加工固定资产所需原材料的市场价格进行调查, 财务部门应该对整个生产或委托加工方案的可行性和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对固定资产投保是降低固定资产成本的重要手段。 (3) 固定资产质量控制点主要有:生产材料的质量控制;考察加工方生产技术条件, 并定期查看固定资产的生产进度和监督固定资产的生产过程;固定资产生产完毕时检查实物状况与生产计划或委托加工合同的一致性;固定资产试运行检测。

3. 其他方式取得固定资产的关键控制点。

捐赠得到的固定资产历史成本的确定, 要选择合适的标准, 财务部门应该保留好有关的捐赠单据, 以此作为定价的参考;捐赠固定资产所有权证明要永久保留。融资 (经营) 租入的固定资产, 关键控制点主要有:每期租金的计算和支付;在租赁合同中, 要明确承租人和出租人的权利、义务, 对于固定资产的状况也要在合同或协议中列示;行使优先购买权的决策控制环节。

(二) 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

1. 授权审批关键控制点。

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面临着丢失和损坏的风险, 所以各部门在使用固定资产之前要得到本部门主管、仓库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的授权或审批, 具体包括限制接近、出入仓库登记责任制和固定资产使用协议三项内容。

2. 生产计划和使用预算关键控制点。

固定资产生产计划关键控制点有:仓库管理人员应该对比固定资产使用申请和生产计划的一致性, 将有限的固定资产资源分配到生产任务相对较重的部门或车间。固定资产使用预算的关键控制点有:主管部门应结合企业的生产计划和固定资产状况编制固定资产使用预算表;由主管部门将预算分配给各层级管理部门和人员, 并明确规定预算执行的责任和考核标准;随着企业经营活动的变化, 适时调整固定资产的使用预算, 防止产能的浪费、闲置和过度使用。

3. 仓库管理关键控制点。

首先是授权批准控制点, 即各个业务部门应该获得使用固定资产的授权材料, 并且要向仓库管理人员提出固定资产转移申请之后, 才能办理有关的固定资产出库业务;仓库管理人员要把握好核对环节, 即对准备出库的固定资产和审批材料中的数量、规格、使用单位等内容进行核对, 防止出现错误。其次是固定资产出库登记制度, 即每一项固定资产的出库业务都要登记使用部门名称、固定资产转移时间等内容, 同时还要和有关的记录控制点相结合。最后就是仓库管理的监控环节, 即仓库管理人员要定期检查转移使用中的固定资产的状况, 防止出现未受到审批的使用或者不规范的使用。

4. 记录控制关键控制点。

固定资产使用情况记录的关键控制点有:固定资产使用部门的信息记录;固定资产出库责任人的记录, 包括使用部门的责任人和仓库管理责任人;仓库管理部门检查固定资产使用情况结果的记录和有关固定资产使用协议的记录;固定资产使用完毕后, 使用部门和仓库管理部门交接固定资产的有关记录, 以及固定资产转移入库的记录和责任人交接记录。

5. 固定资产性能维护关键控制点。

(1) 日常修理的关键控制点。使用固定资产的部门应该设专门岗位负责检查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 只要出现了生产效率或使用效果不佳的问题就向主管部门报告;做好固定资产日常修理时间安排工作;财务部门要把好固定资产修理资金的使用关;技术人员应该检测固定资产修理后使用的效果, 如果出现问题要查明原因。

(2) 大修理的关键控制点。 (1) 申请和审批控制点。当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发现固定资产进入大修理状态后, 要将具体情况上报给本部门主管和财务部门主管, 由两者分别对大修理的实施和大修理资金的使用进行审核与批准。固定资产使用部门还应该根据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制订大修理计划, 对大修理活动的财务预算、修理范围和修理权责的划分等进行说明。 (2) 大修理的时间安排控制点。大修理所需要的时间较长, 一般都会占用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时间, 所以应该选择在企业淡季进行, 并对大修理造成的损失进行估计, 分析大修理的经济效益;固定资产的技术管理部门要监督大修理的过程, 防止修理人员偷工减料, 大修理结束后还要检测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 保证修理效果。 (3) 财务核算控制点。主要是记录大修理活动中的财务信息, 同时对这些信息, 特别是成本费用和资金结算信息进行财务分析。

6. 财务会计信息系统关键控制点。

(1) 固定资产折旧计提的关键控制点。主要包括:折旧计提业务的审批、折旧计算准确性控制、折旧记录的核对。

(2) 固定资产使用成本和费用的关键控制点。固定资产修理成本的控制点有:确认和计量固定资产修理费用, 并划分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 合理分摊到不同会计期间;会计和出纳人员要监督修理资金的收付、结余情况, 进行预算控制。固定资产转移成本的控制点有:融资或经营租入固定资产的运输费用, 计入管理成本或固定资产成本;在企业中转移大型的设备需要雇用车辆和人员, 并支付劳动报酬。固定资产的管理成本控制点有:使用过程中保管和储存成本的核算;固定资产专门管理人员的工资分配。固定资产无形损耗的控制点有:会计人员通过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减少固定资产的无形损耗;根据固定资产的状况, 将固定资产的可变现净值与其账面价值进行比较, 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3) 固定资产账簿和凭证的关键控制点。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各种明细账和总账的核对;固定资产卡片内容与固定资产实际状况的核对;固定资产使用业务所形成的凭证、单据、计算表与账簿的核对。

(4) 固定资产期末计价的关键控制点。正确计算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或可变现净值, 作为计算减值准备的依据;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同时重新计算折旧率和折旧额;登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备查簿, 以便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恢复或补提减值准备。

上一篇:食堂食品安全专项督查自查情况报告下一篇:垂钓龙虾5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