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道德日主题班会

2024-06-26

公民道德日主题班会(共9篇)

篇1:公民道德日主题班会

公民道德教育主题班会

一、活动时间:2011年11月11日

二、活动地点:西综311

三、活动负责人:

四、活动主题:公民道德教育

五、活动目的:

重视道德教育,倡导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当今社会,诚实守信已成为社会的主流,大学生不仅要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还要树立诚信意识、文明意识,努力做到遵守社会公德,讲究文明规范,远离封建迷信、远离营业性网吧,遵守法律法规,杜绝违法犯罪,认真学习科学知识,讲文明、树新风,争取做一名积极进取,诚实友爱的新时代大学生的信念。

六、活动过程:

1.主持人开场白,对公民道德教育进行简要概述,阐明本次活动的意义。

2.同学们交流彼此知晓的道德名言,深入了解道德的现实意义。3.观看视频短片,用实例加深同学们对道德的认识。

4.主持人进行活动总结

七、活动组照:

八、活动感想:

公共道德教育

公共道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人类共同生活的要求,维护社会正常秩序,保证社会生活正常进行。遵守社会公德是对一个公民最基本的要求,是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物质文明取得伟大成就的同时,精神文明也取得了丰硕成果,涌现出了大量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伴随社会生活面来的信仰丧失、精神空虚以及违法犯罪等在一些地方有所蔓延,公民道德失衡、败坏社会风气现象也时有发生。自改革开放以来,公共道德教育始终是一个建设精神文明社会的永恒的主题,公共道德教育任

重道远。

人的道德观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样,多数人需要大半生来形成、定型和完善,因而社会公德教育是一个以少儿时期为培育期,中学、大学为巩固期,职业道德教育为枢纽的系统工程。

由于文化程度和社会经历的差异,不同群体、不同阶层的人其公共道德意识、遵守公共道德的表现也大不一样。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对公民的公共道德教育首先应该更加注重增强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当代的青少年已不象他们父母的青少年时期那样单纯,一味地说教不但让他们觉得乏味,还很容易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于循循善诱和谆谆教诲中穿插生动的案例和现身说法常常能引起他们的深刻反思。一些贫穷、落后、教育事业欠发达地区的孩子受到家庭影响养成的不良生活习惯和在中、小学缺乏系统、规范的公共道德教育导致其公共道德意识淡薄,给后来人生道路中的成长埋下隐患。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一些特殊群体,如乞丐、无业游民、民工、小商贩等等因从小接受公共道德教育较少,公共道德意识普遍较差,对这部分人的公共道德再教育最为迫切;同时,因其流动性强、比较分散、生活规律性较差而难度也最大。

因此,建议文教部门会同治安管理部门、劳动管理部门、社会服务部门、舆论媒体等,针对不同群体、不同社会阶层建立一个公共道德教育和再教育的长效机制。在学校,要将各级学校的道德教育目标、内容、方法“衔接”起来,着力塑造道德观念一致、道德原则清晰的人。教育方法上,要注意灌输法与启发诱导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做到寓道德教育于课外活动中。在平时的社会生活中,信息媒介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确保信息媒介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弘扬时代主旋律,对社会的发展有着方向性的意义。在这方面应该更加重视互联网对人们尤其是对青少年道德观念的潜移默化作用。对于公职人员和从事社会服务工作的“窗口”行业的人员,应该提高他们的行政伦理意识,搞好廉政,提高效率,搞好服务,用良好的职业道德为公共道德的社会调控尤其是法律调控和政策调控以及社会的健康运行提供良好的政治环境。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素是公民的高素质。而公共道德教育则是提高公民基本素质的手段,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公共道德教育应该得到政府和全社会和关注,当前对公共道德教育的认识也应该上升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

公民道德教育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大举措,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促进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协调发展,确保社会全面进步的内在需求,通过公民道德建设的不断深化与拓展,逐步形成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为确保良好的社会秩序和风尚奠定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我工人社区坚持理论与实践想结合,广泛深入开展了《纲要》的学习教育活动。在整个小区掀起了学习、宣传、贯彻《纲要》的热潮,是小区的公民道德建设取得了较为可喜的成绩:

1、切实加强对公民道德建设的领导: 按照市局党委和区委统一部署,居委会始终坚持把贯彻落实《纲要》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建立健全公民道德建设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成立了公民道德建设领导小组,实行领导成员责任制,做到责任人措施到位,特别是居委会、社区党员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加强道德修养,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树立清正廉洁、勤政为民的道德形象,以实际行动为居民群众做表率。

2、全面推进群众性公民道德建设实践活动: 社区居委会始终坚持一活动为载体,吸引群众广泛参与,尊重群众的意见,积极探索新的有效形式,通过富有感染力、号召力的实践活动,使人们在自觉参与中思想情感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把公民道德建设实践活动寓于各种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继续开展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的创建文明社区活动,在活动中更突出道德内涵,强化了道德需求,明确了具体标准,力求取得实效,积极推动公民道德实践活动,想广度和深度拓展,充分利用五四、七一、八一等重要节日、纪念日蕴藏的宝贵道德教育资源,举行形式多样的群众性庆祝纪念活动,增强人们对祖国、对家乡、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陶冶人们的道德情操,引导居民自觉增强礼仪、礼节、礼貌、意识,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

3、认真搞好社区居民道德教育: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必须紧紧抓住教育这一基础环节通过广泛深入的道德教育,强化人们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观念,使基本道德规范深入人心,居委会根据《纲要》提出的要求,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结合本地实际,将这些内容具体化、规范化,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生动活泼的道德教育,使之成为人们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公民道德建设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居委会作为群众性的基层组织,将会义不容辞的完成这项光荣任务,把公民道德建设工作细化、量化、精化,坚持不懈地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

篇2:公民道德日主题班会

目标:帮助同学们更好地贯彻《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并落实到行动中去,培养自身道德素质。

形式:讨论会和文艺节目相结合。

内容:

一、开场白,引入话题

主持人简略地介绍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背景和对于社会和个人的必要性,重要性和迫切性。

二、转入“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二十字的讨论过程

1、爱国守法

主持人引用邓小平爷爷“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切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的名言,指出无论在哪里,在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的祖国。

2、明礼诚信

甲: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讲礼貌不仅仅是一个形式,更要内化为个人素质,要晓之以“礼”,才能导之以行,诚信是明礼基础上进一步的要求,是对人的道德的要求,是平等交往的基础,人无信而不立。

乙:一份报道说:“高校被污染,教师不认真备课,疏于和学生接触,忙着在外赚钱,抄袭,剽窃他人学术成果。学生心胸狭窄,缺乏集体主义精神,文明礼貌。不文明现象比比皆是。”这些都是“明礼诚信”的反面例子。我认为,应该加强科学管理,完善各种制度和规则,化理论为方法和德行,让“不文明”、“不守信”之不正之风不在滋生。

丙:中学生在这方面似乎比大学生好一些,某中学的一项调查表明,中学生在诚信方面做得较好,但“看到老师给的考试分数高时,马上主动更正“的同学只占14.6%,还有其他一些不良的风气,如“老实人吃亏”、“利字摆中间,诚信撇两边”这样的想法仍存在。媒体也应加强这方面宣传,给全社会制造一个“诚信为本”的舆论环境。

主持人总结:诚信对人格和良心都有重要的地位,要凭着良心做人,以诚信为准则。

3、敬业奉献

甲:职业道德在企业、岗位上的作用,加入WTO后的发展方

向,青年人应提前培养职业道德的修养。

乙:要实现价值,先要创造价值。人在社会中的价值主要是通过自己的工作来实现的,要做好本职工作。

主持人总结:4050计划中有一个例子,一名下岗女工通过不断地学习,再就业,成为一名营业员,在工作中爱岗敬业,全身心投入,现在成为了营销部经理。所以,敬业是对社会进行奉献的最好的形式。要立足本职工作。

4、勤俭自强

甲: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克勤克俭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优良传统。它不仅是治家立业实践方式,更可升华为一种与人格修养相贯通的美德,可以磨练人的意志,培养人的德行,巩固人在修养实践中所养成的正直、刚强、清廉等种.种节操。在新时期,“勤俭”又被赋予了新的涵义。最近水费涨价就是政府的一种宏观调控,它不仅提示我们水资源的可贵,也要求人们要做到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资源,这一政策也是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相一致的。对于企业来说,也应该运用科学技术,加强管理,用更少的资源投入生产更多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服务质量。

乙:一些小学生使用一卡通,家长可通过磁卡限制花费,但这一方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乱用零花钱”的现象。“勤俭”不仅要靠他人监督,更要上升为一种自觉意识。在国外,孩子通过帮家里干家务来挣零花钱的例子已经屡见不了。我们要明白自己父母赚来的钱是来之不易的。

丙:在高校校园内,尚未挣钱的大学生花钱大手大脚的现象也比比皆是,他们的月花费超过家庭开支。有人甚至认为“不会花钱,就不会赚钱”,在食堂,大学生浪费粮食的情况也屡有发生。我们必须认清这个错误观念。希望这类现象不要在我们中间发生。

丁:我想到了高校宿舍楼中的一幕景象:寝室旁的水池边空无一人,十几只水龙头就哗哗地流着水,显然是梳洗完毕的同学没有养成随手关闭水龙头的习惯。勤俭节约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5、团结友善

甲:要成功,必须团结奋斗。大凡取得科研成功的人都有团结协作的搭档,或者同仁,或者助手。有共同的目标,才能共同努力。学生的本职是学习,我们的集体如果能团结起

来,优势互补,取长补短,互帮互助,就能共同提高成绩。

乙:团结是国家稳定的根本。友善是团结的前提。历史上有汉武帝不注重团结最终失败而唐明皇带领将士团结奋战,最终成功的先例。所以加强团结协作是很重要的,因为当你有一个思想与别人分享时,别人也有一个思想,通过友善的交流,就会有两个思想。正所谓“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团结起来就有无穷的力量。

主持人总结:团结友善是立身处世之本。“一手独拍,虽疾无声”“团结就是力量”这些的警句提醒、告戒、勉励我们:无论是朋友间,还是一个集体,一个国家,相互与人为善,互爱互助,于集体,于国家,便能产生比天时、地利更重要的人和。人和之所以可贵,在于能产生“1加1大于2”的效应。中国有十二亿人口,如果不团结就是一盘散沙,凝聚在一起就成为力量无穷的沙袋。道德修养有时往往是和艺术修养联系在一起的在我们的班级中,也不乏有艺术修养的同学,下面就有同学为我们展示她的才艺。同学演奏二胡。

三、在时代大背景(中国入世)下,做好“基本道德规范”的深刻意义

1、中国入世,我们要做哪些准备。

同学:机遇来自对挑战的应付。加入WTO后,中国企业的处境变得更艰难,如何寻找机遇,自强不息,创出佳绩是摆在他们面前的一道难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虽然竞争意识不断上升,但道德意识的至高地位不受动摇。我觉得,就我们自身而言,必须做到德才兼备才能迎入世的挑战。一个人的道德面貌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他才能智慧的发挥和事业的成功。知识固然重要,但只有在道德规范下才能真正成为人类的有益力量。只有服务于善良的目标,才能真正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德和才都不可偏废。有才无德,“才”就会用偏方向,有德无才,不但实现不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目标,而且会在激烈和残酷的竞争中被淘汰。

2、在学习中,家庭中,社会中所应做的准备

同学:在当前,我国正在加强和改善政治体制,在科学领域也发生深刻变革。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也须有侧重点不同的改革。在学习中,要注重学习效率,公平在家庭中要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在社会中要遵循社会公德,提高社会建设水平的基础,应引入实践。

3、同学补充

同学:正像同学说的,人才应加强自身竞争力,必备的条件不仅是加强学识,更重要的是加强道德意识。入世究竟是利是弊,是迎接挑战还是坐以待毙,取决于我们自己的努力。

四、班长代表班委向全班同学发出“倡议”

倡议书

同学们:

“公民道德建设”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一件大事,更是青年学生的一项重要任务。藉此《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布之际,我们向全班同学发出倡议:按照《纲要》的要求,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努力学习道德知识,积极实践道德规范,切实提高道德修养,弘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知难而进,一往无前,艰苦奋斗,务求实效;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时代精神。让我们共同为提高全民族素质,形成良好社会道德风尚,推进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而尽一份力!

五、班主任作评论和总结

从这个班会中,我看到了同学们昂扬的斗志和激越的志气。你们完成了认识上的两个飞跃。在哲学上,第一次认识的飞跃是通过实践得到认识,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第二次飞跃是理性认识、科学理论再回到时间中去,接受实践对它的检验,指导人们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我也想补充一点,谈谈自己对“人的价值”的看法。人的价值的实现有两方面要求,一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二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但贡献重于索取。人的生活不能脱离集体、家庭、父母、社会。我们实现自己的价值需要有学识,从古到今,有三类饱学之士:第一类是林则徐,他是禁烟第一人,但却被发配新疆,治黄河成功后却被继续发配,他成为了西部大开发的第一人,开拓荒地,最后被发配南疆。我们要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第二类是陶渊明,避开尘世,做闲人,然而矛盾普遍联系,他的想法是不可能实现的。第三类就是像《黑冰》中的郭小朋,把智慧用在不恰当的地方——开发毒品。我们要做像林则徐那样的人,虽然历尽磨难但在“为人民服务”中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班主任寄语同学们,大家都列举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缺乏公德的例子,也讲了一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好人好事。在公德方面,我们班做得很好,比如:我们班的自习课纪律很好,每位同学都在认真学习;教室整洁,有一个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我们班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很和谐,大家合作愉快;等等,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事,所有这些做法,看似简单,但体现了道德建设的真谛,就是从行为养成入手。公德本身并不是空泛的,而是具体的,这些具体的事情,似乎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却展现着一个班、一个学校学生的总体素质,展现着一个城市市民的总体素质,展现着一个地方公民的道德水平。要做一个合格的公民,就必须遵守社会公德,必须从身边小事做起。

篇3:公民道德日主题班会

当今社会的社会规范、价值标准和行为方式等的快速变化, 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深刻的影响, 使得一些在校生面临着学业、情感、就业、人际关系和外界环境刺激等方面的心理压力, 特别是近年来一些发生在高校校园里的一些非理性行为, 更是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和强烈反响, 新时期、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已经刻不容缓。

(一) 经济全球化对大学生道德教育工作的挑战

当今世界经济格局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经济全球化。对我国而言, 随着对外开放的深人, 大量政治、文化观念以不同方式越来越普遍地影响着人们的道德生活, 大学生作为思想最活跃、最敏感的一个社会群体, 其思维方式、道德观念、价值取向会不可避免地受到更为强烈的冲击。西方文化产品的大量涌入, 无不影响着大学生, 并渗透到大学生的意识和生活中, 从而对他们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伦理道德、社会行为、生活方式及交往方式产生巨大的影响。这一切无疑对大学生道德教育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二) 市场经济对大学生道德教育工作的挑战

现代市场经济所包含的个体本位、优胜劣汰等原则, 往往会使一些学生对个人利益的要求更加强烈, 奋斗欲、成就欲也更加迫切, 而当这些欲望膨胀到一定程度时, 便会诱发极端个人主义, 从而可能淡化大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群体意识。且市场经济的逐利性特点, 也容易诱导大学生急功近利, 重利轻义, 产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利己主义, 不利于大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三) 信息网络化对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

网络的虚拟化易导致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障碍, 必然会影响和改变其生活方式, 产生人际障碍, 人际关系淡漠和人际距离疏远, 并导致孤独、苦闷、焦虑、压抑, 甚至情绪低落、消沉、精神不振等。同时, 互联网的发展方便了西方思想文化的渗透, 这对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理想信念、道德伦理、民族认同感等会造成潜移默化的扭曲、侵蚀和消磨, 而且也使我们的思想教育工作效果受到极大的削弱。

二、大学生主题班会对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主题班会是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一项最基本、最常用的途径之一, 是开展学生教育管理和道德素质建设的一个重要载体和阵地, 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高校领导的重视, 借助主题班会来提高大学生思想素质有着重要意义。

(一) 增强思想教育的吸引力, 帮助大学生明确思想认识

大学生对社会接触较少, 社会经验往往不足, 且个体之间经历不同, 在认识层次、认识水平上存在一定差异, 对社会上存在的问题以及个人自身的成长与发展认识也就不同, 难以避免片面性和模糊性, 有的甚至比较偏激, 这就需要相关引导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而主题班会一般从大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取材, 内容大多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 通过新颖的主题班会可以吸引学生充分参与, 引导学生主动积极探究, 从生动的体验中获得对世界、人生、自我的认知, 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独立生活、独立生存。

(二) 增强班级向心力, 促进师生交流

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学班集体, 并不是若干个大学生的一种简单组合, 它的建立有一个过程, 需要大学生由彼此陌生到互相熟悉最终到互相了解并在此基础上产生向心力进而产生凝聚意识, 这是大学阶段的班级得以牢牢维系的根本所在。而一个高质量的主题班会氛围轻松活泼, 能够调动全班同学参与活动, 有助于增强班级成员的自豪感、凝聚力、自信心, 同时在这种环境中互动, 更容易拉近老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促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并且班导师在参与班会过程中可以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提升他们的判断力、思考力, 从而辅助其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三) 有助于学校、院系德育工作的开展

班会时间可以被充分利用来积极宣传落实学校、院系的各项工作、规章制度、文件精神, 增进大学生对学校德育工作的了解。同时大学生对学校的态度也被及时反馈到学校。这样, 有利于扩大学校德育工作的宣传范围, 增强其宣传力度, 提高影响度, 取得思想教育的效果。

三、我国大学生主题班会的现状

目前, 随着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日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中国各大高校也将主题班会列为必不可少的一项教学内容。我国高校开展主题班会较为积极, 尽量朝着内容多样化的方向努力, 组织也做到正规有序, 确实起到了一定思想教育的作用。但是我国大学生主题班会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小觑。主要不足如下:

(一) 对主题班会没有一个明确的功能定位

不明确的功能定位导致主题班会职责不明确, 效果得不到保证。且班会的主题大都空泛, 使得主题班会往往流于事务性和形式化, 并未真正发挥主题班会的思想教育的作用和价值, 从而降低了主题班会课的教育效果。

(二) 开展过于频繁

很多高校从大一开始就不断地举行班会, 少则两周一次, 少则一周举行两三次, 过于频繁的班会占用了学生太多时间, 且内容也因此无关痛痒没什么实质性意义, 一次班会往往点个名, 有事即说, 无事便散, 有些班会甚至只有短短十几分钟, 让参加的学生苦笑不已, 甚至产生对主题班会教育意义的质疑。

(三) 内容空洞枯燥, 索然无味

虽然高校们也正努力打破班会无聊, 没有收获的僵局, 试图做到班会内容丰富多样化, 但显然这种努力远远不够, 成效也不明显。大部分班级的班会以点名和通知事务的形式为主, 不然就是班导师和班干部的单方面灌输, 形式也突破不了传统的讨论与文艺节目, 久而久之难免使学生丧失积极性, 引起不满。

四、针对现阶段我国大学生主题班会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 发挥班导师在班会中的指导作用

班导师是班级的主心骨, 班导师对待班会的态度, 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待班会的态度。因此, 班导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 以高度的责任心投入到班会工作之中。班导师对班会的内容、形式与大学生进行研究, 达成共识后一锤定音, 不再更改, 但要把握好班会的方向;之后, 班导师要根据内容, 与班干部讨论, 从而采取好的形式, 精心设计班会, 确保每次班会都在班导师的宏观指导之下完成, 可以防止大学生在一些问题把握上的不稳定性, 班会的威信也可以更好地在大学生中确立起来。同时, 班导师在班会上要用饱满的热情真诚地赞美一切美的事物和现象, 抨击各种不良的行为。要将自己的人格与正义融入一言一行中, 用楷模的力量去引导学生, 熏陶学生, 启迪学生的道德觉悟, 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 培养学生的道德责任感。随着班导师指导班会的次数增多, 学生干部就会汲取经验, 掌握举行班会的重点与要点, 这时班导师就可以放权交给学生自行开展, 但也要定时参与到班会当中来。

(二) 丰富内容

结合国际、国内大事, 重要节日、纪念日, 学校、院系的工作状况班级工作的实际以及大学生学习、生活和心理上的需要, 广泛宣传和教育学生所关注的问题, 交流解答疑难困惑, 并将社会主义荣辱观等重要内容渗透进来, 使班会不再是追求形式的敷衍, 而令学生确有收获。这样, 在满足大学生的需求的同时, 也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德育效果。

(三) 适度安排班会组织的频率与时间

尽量少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 做到数量适中但却不失为精华。丰富班会开展的形式, 可以采用不同学生轮流主持, 演讲, 小组讨论, 辩论赛的形式, 使更多的学生更好地参与进来。最好还能将班会的地点扩展到室外, 举行一些主题活动, 实践演练, 帮助学生在实际参与中了解班会的内容和要旨, 并产生对班会工作的信心与浓厚兴趣, 从而获得学生们的支持。

(四) 善于总结亮点与不足, 借鉴其他班级的经验

在班会结束后多听取学生意见。因为学生是评价班会效果的决定因素, 他们的满意与否决定着班会工作效果的好坏。因此, 需要收集听取大学生对班会的意见, 经常与大学生交流对班会的看法。可以专门拿出班会时间, 对班会问题进行讨论, 让大学生畅所欲言, 认真听取大学生的意见, 并以此对班会工作进行改进。还可以旁听其他班级的班会, 发现其他班级班会的经验, 并加以吸收和借鉴。一方面, 可以直接采用其他班级的班会召开方法, 另一方面, 也可以对其他班级的班会进行改造, 使之符合本班级的需要, 更有助于大大提高班会的质量。

主题班会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 是引导学生的思维, 丰富学生内涵的盛会, 在引导学生向健康的人格发展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 我国高校应更加重视主题班会在大学生思想教育方面的重要性和作用, 改进方法, 开展真正好的、有意义的班会, 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供应有的帮助。

摘要: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 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总体状况是积极的、健康向上的, 主流是好的, 但也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 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亟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主题班会是班级教育活动的形式之一, 是根据教育、教学要求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主题、围绕主题开展的一种班会活动。通过主题班会来澄清是非、提高认识、开展教育, 对促进学生的成长和树立人生观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是学生的必修课。我国高校对主题班会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 班会形式多样, 组织正规而有序, 然而也存在学生对主题班会意义不明确, 对班会参加积极性不高等问题。针对目前大学生主题班会在组织与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必须对其进行更进一步的探索研究, 以寻求解决办法, 提升班会魅力, 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篇4:公民意识教育主题班会课探新

一、整合思想品德课程资源,凝练“参与”主题

公民意识教育内容穿插在各年级思想品德教材中,与我们的常规主题班会课有许多相通之处。常州市公民意识教育以“社会参与”为核心理念,在方式上突出学生的参与性,引导学生在社会参与中学会做合格公民,逐步养成民主意识、国际视野和公共精神。据此,我们以七年级为例,尝试梳理思想品德教材内容,并邀请思想品德课教师全面参与主题凝练,为主题班会课提供理论素材支持,注重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例如,开学第1周的班会主题“新的起点新的我”,立足思想品德教材七年级上册第1课《我是中学生了》中,有关“融入新集体,适应学校新生活”的内容,旨在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3月是生命教育月,我们将第5周主题设定为“怒放的生命”,立足七年级下册第14课《生命只有一次》中,有关“生命的独特性”的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期中考试后第12周主题“承担责任”,则依据八年级上册第8课《行为与后果》中,有关“行为与后果具有一致性,要对自己行为负责”的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而临近学期结束,我们将第17周主题定为“我与校长面对面”,立足九年级第7课《学会行使监督权》中,有关“正确行使批评建议权”的知识,希冀唤起学生的权利意识和参与意识。

班会课主题紧密结合思想品德教材中的公民意识教育内容,由班主任与思想品德课教师合作组织实施。针对每一个公民意识教育班会课主题,各个班级都会筹建项目小组,轮流承办。项目小组根据本周主题,选择班会形式,并编写实施草案,选择收集素材,在思想品德课教师和班主任的指导下修改、完善班会方案。方案确定后,每个班级都会在学校网站发布共享,各班项目组取长补短,互相学习。之后,班级利用周一晨会或周三班级文化建设主题日,开展主题班会,并邀请学校师生观摩。

系列主题班会课以公民意识教育为旨归,以思想品德教材的相关内容为理论素材;同时,结合思想品德课教学进度和学校节庆活动,统筹规划,整合思想品德课程资源和学校资源,突出学生的参与性。由此,拓宽公民意识教育渠道,为学生公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提供更广阔的舞台。

二、灵活调整实施方式,引领学生学会“参与”

在公民意识教育主题班会课实施过程中,我们灵活调整实施方式,促进主题班会课的个性化、班本化,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公民意识的培育。

1.同课异构:激发参与意识

全年级共享班会主题方案的方式,极大提高了班会课的组织效率和效益,但弊端也逐渐显露。例如,个别班级的项目小组照抄照搬,坐享其成,导致班会课千篇一律,不仅偏离培养学生主体性、涵养公民意识的本意,更打击了部分班级项目小组的参与和创新热情。为此,我们定期开展主题班会同课异构活动,鼓励各班根据班级特色设计和实施班会课,并对表现出色的项目小组给予表彰,在全年级展示。以此激发学生参与班会课的热情,从中体悟作为班集体一员的权利和义务,为学生今后参与社会公共生活奠定基础。

例如,在第9周主题“天下父母心”同课异构活动中,七(6)班创设了“Hold住幸福”主题班会,从认识幸福(讨论)——感受幸福(故事)——传递幸福(互助)——珍惜幸福(游戏),让学生学会与父母沟通与交往,弘扬家庭美德,传播文明意识;七(8)班则以“拥抱亲情,感恩父母”为主题,以班级同学的生活素材,设计了四个活动:①再现生活——爸爸妈妈为你做的哪件事最让你感动;②反思生活——两个连续的情景剧(“一碗面,两句话”“两行泪,一颗心”);③践行生活——孝敬与感恩父母;④升华生活(师生同唱歌曲《母亲》)。学生们回顾家庭生活的点点滴滴,感念父母的关爱和温暖,感恩之情溢于言表。两个班会课既有独具匠心之巧,又有异曲同工之妙。各班学生热情高涨,课后争相打听对方的上课情况和活动细节,还互相“攀比”,鼓足干劲争取下次班会课的组织机会。

2.规定vs自选:增强主体意识

公民意识教育主题班会课的实施,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体意识。期中考试后,七(1)班不少学生出现了缺乏目标的情况,班级风气受到一定的负面影响。对此,班委会与班主任、学科教师沟通,希望开展一次以“理想”为主题的班会,鼓励学生反思自我,为自己定位目标,学会为自己负责。但是,七年级的班会课中并未设计这一主题,这就产生了矛盾。为此,我们调整原有班会课的实施方式,在明确“规定动作”的同时,鼓励班级根据自身特点设计实施“自选动作”。

例如,七(1)班根据自身实际,设计了“自选动作”——“放飞理想”主题班会。项目组征集全班同学的建议,在班主任和思想品德课教师的指导下,设计开展了认识理想(相声《谈理想》)、畅谈理想(成长路线图)、放飞理想(现场采访)等活动,引导同学们正确认识和树立理想,为自己的理想脚踏实地、艰苦奋斗。这一“自选动作”,既解决了班级当前存在的思想问题,又为后续“承担责任”“成长、需要”等“规定动作”的开展,做了很好的铺垫。

从“规定动作”到“自选动作”,公民意识教育主题班会课的这一形式创新,源自学生对班级公共生活的关注,更在学生的提议和推动下实现。这极大激励了学生对班会课的参与热情,更从中体会到自身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参与公共生活的主体意识。

3.引进“e”学:学会理性参与

“e”学,即数字化学习。在“技术推动教育”的背景下,我们尝试用“e”学习开展公民意识教育,为学生创设未来课堂。例如,在常州市初中思想品德学科和心理辅导学科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中,笔者创设了一节“e”学习条件下的公民教育课——《好习惯受用一生》,这节课分五个环节(见下图),借鉴学校公民意识教育主题班会课的实施理念,可谓是一节数字班会课。

课堂上,学生人手一台pad,通过“点击网上图书馆下载教材”——“进入成长资源库获取知识”——“利用互联网收集、整理自己所需的信息”——“利用平台的网络讨论版块和同学在线分享心得、收获”……学生们自主分析、筛选信息,分享成功。生活在数字化时代的孩子,对电子技术和设备都比较熟悉,接受度和适应性也较强。这样的课堂,深受学生的欢迎,不仅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媒介素养,帮助学生学会理性利用现代媒介,参与社会公共生活,为公民意识教育打开了一扇走向未来的门。

公民意识教育主题班会课实施以来,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能力不断增强,教师的公民意识教育能力也不断提高。公民意识教育需要各方的共同参与和努力,我们将继续探索。

参考文献

[1]齐学红.从社会学角度看班会课程化[J].中小学德育,2013(5).

(作者单位:常州市北环中学 江苏常州 213000)

责任编辑 毛伟娜

篇5:公民道德日主题班会

活动内容:践行公民道德规范规范,做文明学生

活动时间: 2013.10.29周二班会课。

活动地点: 六(4)班教室

主 持 人: 陈群

与会人员:六(4)班全体位同学

活动过程:

一、揭示主题:

班主任讲话:

同学们,中国有句古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意思是做什么事情都得讲个规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守则》对我们中学生的日常行为提出了规范的要求。它教育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做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行为规范,顾名思义是行为举止上的约定俗成或文明规定的标准。作为一个湖景中学的学生,我们又应该以怎样的要求去严格要求自己呢?又应该怎样完善自我,使自己在学习和品行上双丰收呢?怎样让我们的班级成为一个其乐融融,积极向上的家园呢?所以今天我们班将举行“讲行为规范,做文明学生”的主题班会活动,一起来寻找答案!

二、展开主题:

行为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桥梁,规范是公民道德的基本要求,讲规范是现代社会文明的标志,讲文明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文明规范是一块金子,拥有的人,他的人生便会闪闪发光。

下面进入《自我检查》环节。既然大家对《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这么熟悉,那就让我们参照《行为规范》的细则,看看自己平时的行为中有哪些好习惯,那些坏习惯。同学们请掏出《自我检查》,自己日常行为有的就打勾。

你身上有多少习惯?其中多少是好习惯,多少是坏习惯,成功的程度就取决于好习惯的多少。要知道:管得住自己,你是习惯的主人;管不住自己,你是习惯的奴隶!做主人,还是做奴隶?全在于自己的选择,我们要努力养成和保持良好的习惯,赶快下定决心,制定计划,坚决改掉坏习惯!

三、评选“班级之最”

大家想不想知道在同学心中你是一个怎样的人呢?现在大家一起展开讨论,评选出六(4)班班级之最,看看谁是这些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代表:

四、《做个文明的中学生》

为了更有助于我们同学牢记规范,遵守规范,我们班卢志成、陈永乐、林嘉乐、吴润荣同学还创作了三句半《做个文明的中学生》,下面有请他们上台表演。

五、我宣誓 我承诺 我践行 今天,我们六(4)班的全体同学在这里郑重宣誓:(全班学生起立,主持人领呼,全体齐呼)领誓人:

请同学们举行右手,我读一句大家跟我读一句。

为了做一名“学规范、守规范”的合格中学生,我保证做到„„

时刻牢记中学生行为规范

自尊自爱,注重仪表

诚实守信,礼貌待人

遵规守纪,勤奋学习

勤劳俭朴,孝敬父母

严于律己,遵守公德

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做“特别有礼貌、特别守纪律、特别会学习”的优秀学生!宣誓人:

篇6:公民道德建设日计划

一、通过升旗仪式上的讲话让全体师生充分学习公民道德建设日精神,利用校园广播站、国旗下讲话这两个传播途径,宣传“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二十字基本道德规范,营造浓郁的道德建设的氛围。

二、与团委合作开展出一期以“公民道德建设日”为主题的黑板报,营造浓厚氛围,使学生对“公民道德日”的内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三、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开展美化校园环境活动。学校因为抗震加固工程尚未结束,组织学生开展爱护校园、美化校园、净化校园的活动。

1、组织值周生开展美化校园服务同学的活动。

2、组织各年级学生开展卫生大扫除的活动,将学校的卫生死角彻底打扫干净,将校园装点的更美丽。

3、爱我家园,走出校园,与社区共建,走上街头,捡纸屑、杂物,打扫垃圾,为美化校园周边环境尽一份心,出一份力,在活动中,用自己的行动号召人们争当文明人,建设文明城市。

篇7:公民道德宣传日班会

为迎接第14个“公民道德宣传日”,向阳中学针对一止目!通学不讲文明、不讲卫生、不讲诚信、不尊重老师、考试作弊、自私自利、爱慕虚荣、盲目攀比等现象,召开了“知荣明耻,树文明新风”的主题班会。

【过程】

第一部分:学生表演情景剧

(生)表演:

小品一:《课前3分钟》

课前3分钟,部分同学,你追我打、吵吵闹闹,教室黑板无人擦,对老师的到来熟视无睹,刘一预备铃也是听之任之,教室好一派“热闹”景象。

小品二:《考场舞弊》

考场上,个别同学发手机短信、手势暗语、对日型、传纸条、偷看甚至交换试卷等丑态百出。

小品三:《飞舞的纸屑》

校园内的林葫下,同学吃零食后扔的方便袋、作业后的草稿纸一刮大风,校园里纸屑漫大飞舞。

小品四:《过马路》

上学、放学途中,有些同学翻越人行道隔离栏,闯红灯,在马路上打闹,双手撒把骑车

第二部分:公德意识大家谈

同学A:我有时候好说脏话,不尊重同学,有点自私自利,行为粗暴今后我要团结同学,和同学文明交往。

篇8:公民道德日主题班会

中共中央2001年颁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通知提出, 在公民道德建设中要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要使公民道德建设既体现优良传统, 又反映时代特点。燕赵文化是在燕赵大地历史传承中形成的, 体现于这块土地上所发生的一系列历史事件之中, 体现于这块土地所滋养与熏陶出来的众多历史人物身上, 同时它也贯注、迸发于这块土地上的文学、艺术以及建筑、技术之中。燕赵文化积淀于心理深层的文化个性和鲜明特质, 在不同时期都能够影响、规范本地域人们的精神风貌和习俗, 形成良好的区域价值观。如何发掘、利用优秀的燕赵文化, 发挥时代价值应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应用于石家庄公民道德建设, 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本文着重研究燕赵文化和石家庄公民道德教育需求之间的关系, 力求找到燕赵文化与当今石家庄公民道德建设最恰当的锲合点, 所以在研究中摒弃了燕赵的区域问题、燕赵文化的形成原因等背景性因素的研究, 着重于从公民道德建设需求角度进行燕赵文化内涵的考量。课题组参考了河北省社会科学院马春香副研究员、邯郸学院董海林研究员、李广教授、燕山大学赵小萌老师等一众学者的研究成果, 确定以“好气任侠、慷慨悲歌的侠义精神;变革进取、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追求和合、顾全大局的德义精神;勤劳淳朴、虔诚礼让的处世精神”为燕赵文化内涵, 从更具包容性、丰富性和创造性的角度来设定调查内容, 设计了基于燕赵文化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公民道德现状及需求调查问卷。本问卷有以下几项目的:一是了解公众对于道德发展的需求, 这一调查从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角度进行;二是了解公众对于燕赵文化的认识程度, 探讨燕赵文化发展是否有助于推动石家庄公民道德建设。2014年下半年在石家庄市、辛集市、晋州市、藁城市、新乐市、鹿泉市、正定县、无极县、赵县、井陉县 (矿区) 、平山县、灵寿县、行唐县共十三个地区发放调查问卷450份, 收回有效问卷430份。

二、石家庄公民道德建设的道德需求现状

在石家庄目前公民道德现状一般认识调查中, 大部分公民认为现状是好的。

在公民对于道德发展需求的调查中, 关于基本道德规范方面, 公民对于明礼诚信、团结友善提出了更多的期待。

在社会公德发展需求方面, 公民需求比较均衡。

在职业道德发展需求方面, 对于诚实守信有突出的高需求, 其他几个方面较为均衡。

在家庭美德发展需求方面, 对尊老爱幼有较高需求。

在对燕赵文化的认识中, 公众对于变革进取、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勤劳淳朴、虔诚礼让的处世精神有着较高的认可。

在燕赵文化发展是否有助于推动石家庄公民道德建设选项中, 46.66%认为有助于, 12.48%认为没什么作用, 26.38%表示不是很清楚。

三、石家庄公民道德建设的道德需求分析

依据以上调查数据, 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一是石家庄公民关于燕赵文化认识不够清晰。虽然燕赵文化是石家庄地域重要的思想组成部分, 以其好气任侠、慷慨悲歌的侠义精神, 变革进取、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追求和合、顾全大局的德义精神, 勤劳淳朴、虔诚礼让的处世精神等优良特质, 对地域文化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但是由于发掘、推广度不够, 仅仅靠民间口口相传和部分书籍, 无法使燕赵文化为现代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丰富的资源借鉴。我们必须要加强燕赵文化的整理、发掘、系统化, 能够从现代精神文明建设、公民道德建设方面推广燕赵文化, 弘扬燕赵文化的精髓, 两相协调, 共同进步。

二是公民对于尊老爱幼、诚实守信、团结友善、办事公道、文明礼貌、夫妻和睦、勤俭持家、明礼诚信、助人为乐、服务群众、保护环境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在研究燕赵文化应用于公民道德建设时要充分考虑这些方面, 要把传统文化和时代需求结合起来, 寻找燕赵传统文化与当今公民道德建设最恰当的锲合点。传统燕赵文化是新时期石家庄精神文化发展的根基, 要创造性地实现对传统燕赵文化的现代解读, 才能够充分发挥燕赵文化的时代价值, 发挥对石家庄公民道德建设的文化引领与精神支撑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马春香.燕赵文化的传统内涵与当下解读[J].河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3, 1

[2]董海林, 李广.燕赵文化解析[J].邯郸学院学报, 2013, 2

篇9:公民道德日主题班会

关键词:主题班会 道德体验 创新

主题班会课是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正面教育,是学校集会、个别教育或其他教育活动无法替代的德育途径。它不象个别教育侧重于亡羊补牢,更主要是未雨绸缪的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渠道。遗憾的是,目前在中小学里还没有充分发挥主题班会课应有的作用。

目前中小学班会课的现状,可概括为“无准备班会”:班主任事前没准备,上台就东拉西扯信天游,兴致高时40分钟收不住,没兴趣半截就改为自习了。“训斥式班会”:班里有学生违反学校纪律,受到学校领导的批评,老师憋着一肚子气,上来就是一通指责训斥,态度激昂,言词尖刻,学生像沉默的火山。“事务性班会”:学校召开班主任会议,布置了工作任務,班主任回到班上,传达学校会议精神,分派工作任务,或者总结上周班级工作。难得一个学期学校根据需要布置了一两个教育活动主题,要求各班贯彻落实,要检查评比或参加比赛,却又搞成“包办式班会”:教师是总设计师总代理,串词他写,节目他编,黑板他画,学生是任他摆布的木偶,教室是他过足导演瘸的舞台。主持人虽是学生,但时时看老师眼色行事。“表演式斑会”:形式花里呼哨,内容贫乏无力,为了“精彩完美”,只有反复彩排,老师劳累,学生厌烦,等到正式召开,学生索然无味。这里有客观的因素,目前学校德育有纲无本,对班会课更是没有具体的要求,班主任不知道在班会课上讲什么,怎样讲。也有主观因素,班主任专业素养普遍不高,缺乏设计主题班会和上好主题班会的基本功。在学校管理上普遍存在缺位现象,现在学校对学科教学都有比较完善的评价考核制度,但对班会课的评价与考核几乎是空白,这就导致班主任教师主要把精力与时间放在对学科教学的钻研上,而很少花时间去研究主题班会课。这就是目前班会课教育低效的根本原因。

我校前几年经过强化常规管理,教育教学质量获得明显的提高,但提高到一程度后,就开始停滞不前,这就是学校持续发展之道上的“质量高原期”。近两年我们为了突破这“质量高原期”,通过德育科研,创新主题班会的活动模式,形成了适合本校实际,效果明显的丰富学生道德体验的主题班会活动模式。第一,将主题班会变为主题活动,将一节课变成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验主题的内涵。第二,主题的确定来源于学生成长的身心需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第三,整个主题的策划和实施由学生负责,策划和实施的过程就是最好的学生自我教育过程,也是提升学生能力、增强学生自信心最好的途径。第四,主题活动的过程老师尽量不要说教,不要将观点强加给学生,要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心里话、自己的观点、自己处理这些问题的方法讲出来,让学生就这些观点和方法进行讨论,在讨论中提升自我,实现同伴间的互相教育。总的来说整个主题活动的过程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情景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侧重学生自主性、探索性的学习,侧重学生自我教育为主的实践,侧重道德体验的获得。我们的研究主要是对原有的班会课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创新。

一、主题班会选题的创新

过去我们的班主任在班会课选题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班上发生了什么事,就讲什么;二是,学校根据上级要求布置讲什么就讲什么;三是,班主任教师想到什么就讲什么。

现在我们的班主任能够从学生的生活中“生成”一些新的主题、“提升”出新的发展境界。保证选定的主题和相关内容,满足如下几个要求:

(1)适合这个班级,反映这个班级学生独特的成长需求。

(2)适合这个年级、这个阶段,反映学生在这个阶段的心理发展、活动水平。

(3)适合这个学校,反映出本校学生的特征、甚至反映出学校的办学理念。

有的选题可能属于“通用型”的,也需要对本班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结合本班学生发展特征作出创造性设计!否则,从学生生活之外“灌输”一些适用于任何班级、任何年级、任何学校的套话,形成一种标准化的“通用产品”,就像穿在所有人身上都合适的“制服”一样的主题班会课,价值首先就自降了一半。

二、班会课主题序列的创新

主题班会课既然是未雨绸缪的教育,这就要求学校的班会课要有一个预设的主题序列。由于德育不象学科教学,学科教学有纲有本(教材),所以,过去我们的班主任将每周一节的班会课变为纪律教育课、事务安排课或干脆就是自习课,这样做很难有好的德育效果;有些班主任也会时不时地上主题班会课,但往往是想到什么就上什么,主题与主题的关联性和系统性不够强,这样也使主题班会的教育效果达不到最佳。

中央教科所詹万生教授所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国家级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研究与实验”,其研究成果之一《德育读本》就提出了中小学校各年级班会课的主题序列。我们也使用过《德育读本》来上班会课,实践中发现其内容不符合本校教师与学生的实际,收效不大。后来我们借鉴其中的思路,根据本校学生的特征和学校的办学理念,通过校本科研形成了适合自己学校的班会课主题序列。同时还要把一个主题一节班会课的传统做法,拓展为围绕主题的系列活动。一般来说,仅仅靠一节主题班会课就想对学生产生很大和深远的影响是很难的,将一节主题班会课变成一系列围绕这个主题的活动,使学生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亲身经历,获得丰富的道德体验,在不知不觉中内化为自己道德信念,这样的效果是一节主题班会课无法达到的。

三、班会课授课内容的创新

班会课的主题定了,教育的目标明确了,选择不同的内容,其效果还会有很大的差异。我们主要是通过德育科研解决本校德育工作的难题,建立主题班会教育资源库,为班主任上主题班会提供充足的符合本校实际的教育资源。并引导班主任根据自己的能力、个性、特长,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在主题班会课授课内容的选择上进行探索和创新。例如,有的班主任利用自己教育信息技术的特长,收集大量的音像资料,根据不同主题的教育目标需要,制作成视频课件。在学生观看视频的同时老师进行画龙点睛式的点评。有的班主任发挥自己的语言优势,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开拓出小故事大道理的“叙事教育”新天地。

四、主题班会活动方式的创新

同样的内容、同样的材料、同样的道理,用不同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其接受情况会有很大的差异,也就是说,班会活动方式对教育效果会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我们要提高主题班会课的教育效果,必须不断的探索和创新主题班会的活动方式。主题班会从主持人来看可分为教师主导型与学生主导型;从信息流向来看可分为单向的“灌输”型与师生、生生之间平等对话交流型;从活动形式来看可分为讲演式与活动式。无论是何种形式,我们都要通过不断的创新以达到以下几个要求:

(1)使学生主动参与。一是把学生生活中的问题以某种方式在课堂呈现出来,并精心设计一些问题,使学生有话可说。二是为课堂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使学生敢说心里话。将主题活动的策划权和实施权还给学生,学生参与策划和实施的过程就是最好的亲自经历、亲身体验、并感知和领悟的过程,也是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增强学生自信心最好的途径。

(2)让学生获得道德体验,调动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整个主题活动过程其实就是学生的道德体验场,在这个体验场中,体验者(学生)和引导者(老师)的关系是平等的,主题活动的过程老师尽量不要说教,不要将观点强加给学生,要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心里话、自己的观点、自己处理这些问题的方法讲出来,让学生就这些观点和方法进行探讨(老师以平等身份参与探讨,发表自己观点和看法),那么学生就会在探讨中产生共鸣,学生的道德体验在倾听过程中被唤醒,唤醒之后体验继续深化,学生开始将自己被唤醒的体验迁移至其他的道德场景,移至其他的人和事,作为他解决其他道德问题的新的道德依据,指导他用新的行动去做事、处世、处人。

(3)能够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能力。教师要改变传统主题班会课那种教师高高在上,板着权威的面孔,把我们成年人认为正确的东西向学生宣示,对学生进行告诫的做法。教师应当充满智慧的引领学生发展,让学生自主思考、探索知识,并让学生在此过程中体会到自主理解生活、自主掌握命运的尊严。简而言之,我们要让学生自己悟出其中的道理,而并非总是由教师告诉学生什么。例如,我们在进行法制教育时,如果能够有效提高学生自主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生成具有长效作用的道德信念,从而唤起、并充满享受发自内心的自主尊严感(觉得违纪违法是很没有面子的事情),而不是停留于低境界的“遵纪守法”(即因为逃避惩罚而不犯法),这样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我校把主题班会与团体心理辅导有机结合,把主题班会与研究性学习有机结合,都是在这方面的十分有价值的探索与创新。

参考文献

[1]刘惊铎,《道德体验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2]詹万生,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国家级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德育体系”研究成果.

上一篇:小学生热爱大自然一年级话题作文下一篇:最新护理个人自我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