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名城太原

2024-05-17

历史文化名城太原(共12篇)

篇1:历史文化名城太原

国务院关于同意将山西省太原市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批复

国务院关于同意将山西省太原市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批复

国函〔2011〕28号

山西省人民政府:

你省《关于申报太原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请示》(晋政〔2009〕25号)收悉。现批复如下:

一、同意将山西省太原市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太原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历史遗存丰富,城市建设特色突出。

二、你省及太原市人民政府要根据本批复精神,按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的要求,正确处理城市建设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保护好太原市 的传统格局、历史风貌和历史建筑。要编制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明确保护的原则和重点,划定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的 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制订严格的保护措施。要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指导下,编制好重要保护地段的详细规划。在规划和建设中,要注重体现传统文化特 色和地方传统风貌,不得进行任何与历史文化名城环境和风貌不相协调的建设活动。

三、你省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要加强对太原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规划、保护工作的指导、监督和检查。

国务院

二○一一年三月十四日

篇2:历史文化名城太原

20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杨岳主持召开市委历史文化街区(风貌区)保护修复工作专题会。市领导杨益民、徐启源、朱华、黄忠勇、林瑞良参加会议。

会议听取了“两山两塔两街区”和朱紫坊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修复情况以及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烟台山历史风貌区保护性开发前期工作情况汇报。

会议指出,福州是拥有2200多年深厚底蕴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加快历史文化街区(风貌区)保护修复和开发利用,打造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是全市各级各部门的共同责任,也是720万榕城人民的热切期盼。全市上下要统一思想、深化认识,以对福州、对历史、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全力推进历史文化街区(风貌区)保护修复各项工作,进一步提升文化品位,彰显古城魅力。

篇3: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

1 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概况

1.1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核定标准

核定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准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不但要看城市的历史, 还要这种看当前是否保存有较为丰富完好的文物古迹, 是否有重大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二是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现状的格局和风貌应该保留着历史特色, 并具有一定规模和数量的、代表城市传统风貌的街区。三是文物古迹主要分布在城市市区或郊区, 保护和合理使用这些历史文化遗产对该城市的性质、布局和建设方针有重要的影响。

1.2 历史文化名城的分类

古都型:以都城时代的历史遗存物、古都的风貌为特点, 如北京、西安。

传统风貌型:保留一个或几个历史时期积淀的有完整建筑群的城市, 如平遥、韩城。

风景名胜型:由建筑与山水环境的叠加而显示出鲜明个性特征的城市, 如桂林、苏州。

地方及民族特色型:由地域特色或独自的个性特征、民族风情、地方文化构成城市风貌主体的城市, 如丽江。

近现代史迹型:反映历史上某一事件或某个阶段的建筑物或建筑群为其显著特色的城市, 如上海、遵义。

特殊职能型:城市中的某种职能在历史上占有极突出的地位, 如“盐城”自贡、“瓷都”景德镇。

一般史迹型:以分散在全城各处的文物古迹为历史传统体现主要方式的城市, 如长沙、济南。

2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意义和认识的误区

2.1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重要意义: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具有文化价值、科学价值、教育价值和美学价值;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意义不仅仅在与保存城市历史发展的轨迹, 以留存城市的记忆;也不只是继续传统文化, 以延续民族发展的脉络, 它同时还是城市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契机之一。

2.2 历史文化名城屡屡惨遭破坏原因

历史文化名城屡屡惨遭破坏主要是人们在认识上还有误区:一是认为形象破旧;二是认为落后标志;三是认为浪费用地;四是认为阻碍发展;城市中许多有价值的历史印记, 就像是人的生命的足迹。是生长的资源, 是财富, 是宝藏, 是特色, 只要客观全面地看待问题是不难认识清楚的。

3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基本概念内涵

3.1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对象与范围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对象:不仅有单纯的建筑艺术作品, 也包括与人们当前生活休戚相关的街区和城市。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范围:历史文化名城涵盖的范围十分广泛, 如果不能确定一个相对内涵丰富而富有特色的区域, 而把整个名城的行政区域全部纳入保护之中, 显然是不科学的, 也是做不到的。为应从对文物建筑本身进行的保护修葺, 扩大到对其周围的空间环境质量的保护以及对旧城、历史地段乃至城市的总体格局、风貌特色的保护。

3.2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层次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层次一般为四层:一是旧城区整体风貌格局。二是特色历史文化街区。三是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四是文物控制单位和未确定的历史文化遗存。对于历史文化街区和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 还要划定必要的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和风貌协调区。

3.3 历史文化名城护规划的内容

一是城市环境保护, 自然环境水、大气、动物、植物;人工环境建筑、街巷、村落、城市;人文环境风俗习惯、艺术等。二是城市生态保护:自然生态;人居生态;文化生态。三是城市景观保护:自然景观;历史景观;人文景观。四是城市特色保护:场所精神地方特征;街区风貌。五是城市历史保护:文物古迹、历史建筑;历史地段、历史街区;历史城市、古村落。

4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对策

4.1 发展战略与规划思想

科学地定义城市性质是制订历史文化名城发展战略规划和保护发展规划必须首先解决的大问题。城市性质是规划的“纲”, 城市性质要回答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总目标问题。

规划应客观、真实地反映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历史特征, 反映城市性质及特殊要求, 最大限度地保证名城社会、经济、环境三位一体协调发展;规划应坚持保护第一的思想和原则。要把保护的思想提高到尊重历史, 为过去负责为未来负责的高度上。

保护是创造性活动, 不是故守陈旧, 要富有创造性地寓历史文化名城于科技进步的时代风韵中, 使城市在未来年代亦能保持其历史文化价值的完整性、延续性和发展了的继承性。

保护与发展应以人为中心, 以改善人的生活质量为目标;在满足人的物质文化需求的同时, 更要强调满足人的精神文化需求, 后者是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性质所普遍决定了的。

4.2 城市布局的调整

调整功能布局的主要对策是:开辟新区或在历史城区以外进行新的建设, 以减轻历史城区的压力;改变城市的单一中心结构为多中心结构, 以减轻城市中心的诸多城市问题的压力;功能的调整应有利于人的生活质量的提高, 为居民提供一个舒适、方便、健康的生活、工作和休息环境;调整有碍城市保护与发展的城市用地。

4.3 调整产业结构

发达的经济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的物质基础。名城要根据自身的城市性质特征和发展优势, 在满足城市历史文化保护要求的前提下, 积极谋求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要通过深化改革, 调整不适合名城保护和发展需要的产业结构。

5 结语

历史文化名城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 是一种独特的优势。我们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建设。历史发展到今天, 已经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极其难得的机遇。要保持城市这一大系统, 健康的可持续的发展, 一定要制止对历史文化的破坏性建设。如果把山水景观丢了, 代之以水泥、玻璃的高楼群;把传统的建筑都推倒, 代之以抄袭克隆的“方盒子”;失去自己特色氛围, 代之以复制搬来的“欧陆风”, 其结果只能是低水平、低质量、低品位的“城市化”。

总之, 一个健康的社会经济需要有健康的城市化, 一个健康的城市化又必需要有相应的健康的生态和文态环境。

摘要:针对人们对我国历史文化名城的认识不足, 使其“屡屡惨遭到破坏”, 提出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意义、保护对象和范围、层次、目的、内容以及保护与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方法,发展对策

参考文献

[1]李德华.城市规划原理 (第三版)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0.530-562.

[2]邹德慈.城市规划导论[J].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120-134.

[3]马武定.对城市文化的历史启迪与现代发展[J].规划师, 2004 (12) .

篇4:历史文化名城

历史悠久人文汇璀

汉中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为世人瞩目。不但早在一百二十多万年前这里就有了人类活动,而且还是最早的天府之国。漫长的岁月中,这块史称“天汉”的古老土地数度辉煌,众多历史名人也在这里留下了不朽的史迹,为华夏文明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贡献。

汉王刘邦以汉中为发祥地,在汉中养精蓄锐,筑坛拜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举雄才、出奇兵,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建立了汉王朝。汉朝、汉族、汉字、汉文化等由此始称至今。西汉走向世界第一人张骞,从汉中奔向长安,开拓了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死后归葬故里。汉初三杰张良功成身退于汉中紫柏山,韩信被封坛拜将于汉江之滨,萧何也在汉中留下了许多不朽的故事。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发明人蔡伦也在汉中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张纸。

三国时期,汉中这块战略要地也曾演绎了无数英雄故事。魏蜀相争,汉中既是曹操进攻刘备、灭蜀并吴的军事目标,又是刘备北伐曹魏的军事基地。两大政治势力在这里发生了激烈碰撞,于是就有了《三国演义》中描述的老将黄忠汉中定军山下刀劈夏侯渊、骁将赵云汉水之滨大败曹军的激烈场景,有了曹操在汉中褒谷口杀杨修、马岱虎头桥斩魏延的历史悲剧。中华民族智慧的化身、一代名将诸葛亮在汉中度过了他一生最为呕心沥血的岁月。为辅佐刘备灭曹复汉,他在汉中屯兵八年,六出祁山,北伐曹魏,鞠躬尽瘁,最终归葬于汉中勉县定军山下,后由皇帝下诏修建武侯祠,被称为“天下第一武侯祠”。刘备、张鲁、班超、张飞、魏延等历史名人相继在汉中称王封侯,曹操、李白,杜甫,陆游等伟大诗人还在此留下了壮丽诗篇。

同时,汉中又是栈道之乡,褒斜道、子午道、荔枝道,傥骆道、米仓道,陈仓道和金牛道等连接秦蜀的千年古栈道大都经过汉中,也留下了千古传奇故事。汉中胜迹历历,史册煌煌。2006年,汉中被中央电视台评为中国最佳历史文化魅力城市。2007年7月,汉中又被世界名牌协会、中美贸促会等国际权威机构评为世界特色魅力城市200强。

鱼米之乡秀色江南

汉中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山清水秀,物产丰饶,是陕西的鱼米之乡,是中华聚宝盆,是地球上同纬度生态最好的地方。这片被巍峨秦岭和苍莽巴山环绕的盆地,被长江两大支流汉江与嘉陵江滋养的秀土,虽然位于中国西部,但却拥有与江南同样的秀色,是一处得南北之利、兼南北之美的风水宝地,自古以来就是修养生息和休闲度假之福地。水是汉中最具灵性的资源,正是因为有了汉江水,才有了汉中的来源,才有汉中的生生不息。而汉中盆地江、河、湖、塘星罗棋布,造就了汉中如诗如画般的美景,胜过了江南水乡的气质和韵味。

游历汉中,扑面而来的是满目苍翠,令人流连忘返。市内的黎坪、天台、五龙洞三个国家森林公园奇峰怪石林立,泉溪池瀑竞秀,生物种类繁多,到处鸟语花香;多处溶洞幽深神秘,洞内熔岩千奇百怪,形态万千;石门、红寺湖、南湖等水利风景区及多处河流、峡谷等水域景观或壮阔广博,或烟波飘渺,或山水交融,或恬静神秘,或气势宏大,或险峻震慑,宛如天然的国画长卷。佛坪国家自然保护区林海茫茫,峭峰幽谷密布,是西北第一家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世界人与自然生物圈”,也是我国首个野外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长青国家自然保护区有“生物资源库”之美誉,珍稀动植物种类繁多,尤其以四大国宝——朱鹮、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最为著名,国内外科学界广泛关注;紫柏山风景名胜区山岳巍峨,九十二峰、八十二坦、七十二洞,风景如画,雾霭蒸腾,其高山草甸、紫柏天坑,世间罕见;西北最大的柑桔生产基地,城固十万亩桔园,金秋时节桔红橙黄,游园采桔,其乐融融;全国第二大樱桃基地,西乡樱桃沟花开时节,山林尽染,绚丽多彩,十里飘香;还有汉中百万亩油菜,每到春季,沿江两岸百里金黄,蜂飞蝶舞,令人心旷神怡。

古韵民风魅力汉中

近年来,汉中把旅游业予以重点扶持开发,把“旅游活市”作为重点战略,立志把汉中建成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西部地区旅游枢纽城市。陆续包装推出了一系列旅游新产品,广泛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促销活动;使汉中旅游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同时,通过整顿和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建成了一批与国际接轨的星级饭店和A级旅游区。进一步加大了资源整合与包装力度,推出了汉中一日游、二日游、三日游线路50余条。

根据不同游客的需求,汉中相继推出了茶园,桔园观光游,秦岭人与自然科考游、书法游、三国遗迹游、天汉访古游、野生动物观赏游、避暑休闲游等精品线路。举办了武侯墓清明文化旅游节、陕南民歌节、张良庙旅游节、紫柏山登山节、茶叶节、荷花节、啤酒节、美食文化节和川陕旅游协作年会暨川陕旅游产品推介周等一系列活动。目前,全市现有旅行社28家,高中档宾馆,饭店近50家,其中星级饭店30多家;有基本成熟的景区点50多个,其中国家级景区(点)21个,AAA级以上旅游区5家;能为旅游服务的各种营业性车辆达1000多辆,旅游购物和娱乐场所基本能满足游客需求:2006年,汉中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621多万人次,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旅游市场关注的新经济旅游城市。

汉中主要景区

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陕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集自然保护区与科研、朱鹮保护与观赏、游览、会务、水上娱乐、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区。自1981年5月在洋县境内重新发现野生朱鹮以来,就受到有关组织的极大关注,国家和省等有关部门与日本政府及有关研究机构开展了合作保护朱鹮项目。

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集自然保护区与秦岭珍稀动植物观赏、生态观光、科考修学、探险、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秦岭南坡山岳型综合性自然风景旅游区。尤其以四大国宝——大熊猫、朱鹮、金丝猴、羚牛最为著名,已加入“中国人与生物圈”组织。珍稀动植物丰富,有珍稀植物2039种,脊椎动物248种,大熊猫80余只。

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04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并获世界旅游组织“绿色环球21”认证。被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基金理事会批准为生物多样性示范基地。在中国近2000个自然保护区中,属由中央部门直管的三个保护区之一,荣膺中国“首届梁希科普奖”。

古汉台

汉中市博物馆所在地。为汉王刘邦的行宫遗址,有着“汉基”的象征。关内有望江楼、桂荫堂、东西华厅、清晖阁以及镜吾池等,馆藏文物达12000多件,开辟有褒斜古栈道、石门十三品、汉中汉代史迹、宋代文物、馆藏古书画、汉中革命史迹和宗教造像艺术等陈列室。望江楼是汉中古城标志性建筑。

南湖

水面宽阔,湖水迂回于七山八沟之间,山清水秀,鸟语花香,亭立榭卧,为汉中近郊的一处幽美的游览胜地。景区内集餐饮、住宿、娱乐等服务为一体。

张良庙

西北四大古建筑群之一。整个建筑群依山而建,自然天成。有照壁、牌楼、进履桥、大山门、三清殿院、拜厅及其两侧的方丈院和斋堂院、南北花园,竹园以及后山的第三洞天、草亭、授书楼等。

武侯墓

是中华民族智慧化身蜀汉丞相忠武侯诸葛亮的墓地,位于陕西省勉县城定军山下,距汉中市39公里。墓区占地360余亩,武侯祠

午子山

篇5:历史文化名城--泉州

泉州师范附小四(1)李婧怡

我的家乡——泉州是一座远近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泉州又叫做刺桐城,这是因为古代有一个县官,相当于现在的市长,绕着泉州种了一圈的刺桐树。每到夏天,大街小巷开满了火红火红的刺桐花,美丽极了!这就是刺桐城的由来。传说在欧洲,许多人都知道中国有一个刺桐城,却不知道它就是泉州,更不知道它在哪里,可见刺桐城在外国已经颇有名声了。

做为历史文化名城,泉州的历史文化那当然是多不胜数了。下至无名寺庙,上至历史古迹,名人文化,一样不少。

要说名胜古迹,最有名的就是开元寺了。开元寺里的大雄宝殿的屋顶上,刻画着无数个拿着乐器的女仙,她们面带笑容,高举乐器,似乎真在演奏呢!据说,这和世界文化遗产中的敦煌壁画中的一幅画极为相似,好像就是根据开元寺的雕像画的呢!

要说文化遗产,那可就数不清了。其中,德化县生产的陶瓷在国内可是数一数二的,被人称为“中国白”。我也特别自豪,以为我叔叔还是德化陶瓷学院的老师呢!

文化遗产中最有名的那就是木偶和南音了。木偶分为提线木偶和布袋木偶。提线木偶用了十几条甚至几十条线掉住一个木偶,训练有素的演员只用一只手就可以将一个提线木偶表演得活灵活现,一般很简单的戏只要一个人就能演下来。而布袋木偶就更难表演了。一只手就要把一个木偶演得像真人似的,会唱会跳,会伤心,会高兴;有时演出需要,还要让步袋木偶表演杂技!我真想象不到,一只手要怎样才能表演得这么好。怪不得泉州人经常看木偶戏,几乎不去看中国人都喜欢的京剧。

说到南音,那就更了不起了。从几百年前一直流传到现在,还保存得非常完好,而且增添了许多更好的元素,更加好听了!怪不得被人们称为华夏传统音乐的活化石呢。

说到人文,那再多不过了。大家最熟悉的就是简朴的勤劳的惠安女了。她们住在惠安县的大乍村。她们那独特的服饰使人一见到就知道她是惠安女。解放初留传至今的一首打油诗形象地勾画出了惠东女传统服装的特征:“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衣,浪费裤。”这种独特的服饰都是为了更好地干活。她们不像其他女人一样只要工作、做家务,她们做完了这些活还要去打渔,去卖东西,体现了她们勤劳贤惠的良好品质。

篇6:历史文化名城余姚

余姚是我的故乡,它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浙江省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自秦代以来,涌现出了许多历史名人,如严子陵、王阳明、黄宗羲、朱舜水〃〃〃〃〃〃。余姚因此享有“姚江人物甲天下”、“东南最名邑”和“文献名邦”的美誉。

余姚,有着很多独特的风情名俗:如端午节,又称端阳或重五。四明山,酉等地于端午之前,家家姑娘剪取小块绸缎,精心绣制“香袋”。其形状略如荷花、菱角、鸡心之类,十分精巧。至端午日,即将香粉、雄黄盛入其中,悬于胸前,谓之“挂香袋”,以为可以避邪〃〃〃〃〃〃还有元宵节,旧时民间,每逢正月元宵节前后,集镇乡村总要举行规模盛大的舞龙和龙灯活动,来欢度这个传统,元宵舞龙一般要延续五六天。

余姚的姚剧也是远近闻名的。姚剧原名“余姚难黄,”主要流行于浙江余姚慈溪、上虞的一种汉族地方戏曲剧种。1950年后定名为姚剧。

余姚的民间艺术也更加多姿多彩,他有踩高跷、高括阁鼓亭甩彩瓶、水酒甏、摔缸、抛流火星、木偶摔跤〃〃〃〃〃〃个个技术一绝,尤其是踩高跷,表演者要在二根一米多高的直木棍上,各安装一根脚踏的短木横档,踩在高跷挡上,用绳子把向跷绑在脚上,表演时,还要不断走动,不能停顿。

篇7:山东历史文化名城聊城

山东历史文化名城聊城

聊城位于鲁西平原,古运河畔,曾为沿古运河九大商埠之一,因位于古聊河西岸而得名。聊城在西周为郭国之地。春秋战国时期,为齐国西部的重要城邑——聊城邑(今市区西北7.5公里聊古庙)。秦置聊城县,两汉相沿不改。魏晋南北朝时期,先后属平原郡、平原国和济州。北魏置平原郡,治聊城县(今东昌府区)。唐宋为博州治所。元置博州路,后改为东昌路,为路治所。明清为东昌府治所。明清两代聊城得益于京杭大运河漕运而兴盛,繁荣昌盛达400年之久,被誉为“江北一都会”。聊城历史名人有辅佐商汤的贤相伊尹,战国时期的名相晏婴、军事家孙膑、射书喻燕将救聊城的义士鲁仲连,汉代贤臣良将贾琮、才高八斗的曹植,唐代有考功员外郎孙逖、大理寺正卿王志憧,宋代有以文章著称的李垂,明代有礼部尚书朱延禧、职方郎中耿如杞,清代有首科状元兵部尚书傅以渐、刑部尚书任克溥、状元书画大家邓钟岳,近现代有抗日英雄张自忠、范筑先,著名学者傅斯年、季羡林、李苦禅等。聊城是黄河文化和运河文化共同孕育的一座历史名城,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均有发现。城中央的光岳楼和城内的山陕会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外还有北宋时建的铁塔、运河小码头、傅氏祠堂、海源阁、范筑先纪念馆等文物古迹。有文献可考的古城有聊古庙、王城、巢陵城、孝武渡西城等。

篇8:新绛历史文化名城特色保护研究

如何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彰显城市历史文化特色,避免出现“千城一面”现象,是我们面临的共同问题。

1 新绛古城特色的形成与要素构成

1.1 名城特色的形成与演化

新绛县位于山西省西南的汾河下游,地处中原传统文化浓郁的黄河流域,是华夏古老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由于地理位置较为特殊,新绛充分吸纳了晋、秦、豫三省的中原文化,是黄河金三角洲地区内极富文化特色的古城。

新绛县旧称绛州,古绛州当秦晋要冲,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唐始绛州行元帅府,直到清末仍为州治。绛州古城坐落在新绛县中部,从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迁居,现今城址已有1400余年的历史,北靠九原,南襟峨眉,汾浍横贯,鼓水北来。

明朝后期至清朝,古城用地向西北、向东南发展。修缮城池,建筑华丽的民宅,尤以段宅为代表,安子巷形成规模。兴建私家园林乔家花园、薛家花园等。

1947年4月,新绛县城解放,成立新绛县人民政府。1949年2月,成立晋南行政公署,驻新绛。1969年年底,运城专署成立,新绛属运城专署,从此新绛城市建设进入了新阶段,分别于20世纪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对古城进行了较大范围的改造,表现在拆除城墙、拓宽马路、建设高楼等。

1.2 名城特色构成

1)自然环境要素。自然环境要素指有特征的地貌和自然景观,主要包括山体山脉、水系、田园、植被、自然遗迹、气候和物产。2)人工环境要素。人工环境要素是指人类创建活动所产生的物质环境,以绛州古城为核心,以传统城市空间结构为骨架,以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保护区、传统风貌区、传统民居群体聚落为主要构成内容。包括传统街区、道路街巷、商贸街市、文物古迹、特色建筑、历史遗址、墓葬坟冢等。3)人文环境要素。人文环境要素是新绛2000多年来所积累的社会生活、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生活情趣、文化艺术等方面。主要包括历史人物、思想文化、诗词歌赋、岁时节庆、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化艺术、传统工艺、名城十二景等。4)城市空间要素。城市空间要素是新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内容之一,是指自然、人工和人文环境要素在城市空间结构上的表现,包括格局、肌理、标志、道路、区域、边缘、节点。

2 充分发挥古城特色保护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

1)名城空间特色保护与城市设计的结合。

名城空间保护与城市设计在本质上都是致力于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空间设计,有着异曲同工之源的文化解读。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空间保护,实质上是一个城市设计战略层面的把握与空间设计的过程。

古城历史空间,其空间生成的首要特质是它的历史信息的可读性———历史的真实性与文明的见证性,亦是历史文化保护的核心内容和关键所在。古城空间保护与城市设计相结合,就是从战略高度来审视把握文化遗产的“历史见证性”与“历史文化传承”的相互关系,从历史的链条中去认识和发掘其历史的、科学的、文化的、艺术的价值,并在历史的真实性与文明的见证性前提下,确立城市特色保护的意义和方向。以城市设计引导的方式,划定体现古城空间格局,建筑风貌的各类风貌保护区,对风貌区中的文物古迹严格按照文物保护要求进行保护,一般历史建筑应根据情况按照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更新模式对待,新建建筑在尺度、材料、色彩上都应当和传统风貌取得协调。

2)名城特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结合。

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区分只是其文化载体的不同,二者所反映的文化元素仍然是统一和不可分割的。因此,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必然是相互融合,互为表里。我们在着力保护文化遗产的物质载体的同时,必须重视发掘和保存其蕴涵的精神价值、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等无形文化遗产。

3)名城特色保护与城市发展建设相结合。

文化遗产保护同城市发展建设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必须正视它,妥善地解决。首先要使地方主管领导理解遗址的文化价值,并通过展示利用把这种潜在利益转化为城市文化,成为城市特色要素;其次通过专业工作使城市建设的利益需求和文化遗产保护的需求相协调,将文化遗产保护的要求融于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各个层面,将保护规划融入城市规划与建设中,在保护规划中不仅要有保护原则、体系与保护措施,也要有指导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建议,对城市建设的要求,提出如何合理展示利用的思路和原则,使古城的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古城保护与城市建设共同受益,共同保护发扬城市特色。

3促进古城特色保护与现代城市建设的协调发展

1)坚持把科学规划,依法管理作为保护工作的基本前提。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绛县城做了三次总体规划,1996年编制了《历史文化保护规划》。2007年再次修编了《历史文化保护规划》。从古城的实际情况出发,确立了古城保护的原则、主题、规划的结构、体系,成为新绛指导、规范、约束名城保护和建设的权威性文件。继续做好规划设计工作,在深化、细化上下功夫。全面进行历史街区内整治,重建建筑的具体设计工作,编制各保护单位和历史街区保护详细规划,具体指导历史文化名城、历史街区的保护和整治工作。依法行政,制定新绛有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行政措施。严把历史街区的重点保护区与风貌协调区以及文保单位的建设控制地带内建设项目的选址关和设计方案审批关。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文物管理部门要依法履行职责,搞好协作配合,使古城保护走上规范、有序的轨道。

2)坚持把延续文脉,发扬特色作为古城保护的灵魂。文化是一座城市的根基和灵魂,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动力源泉和重要支撑,也是展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历史文化名城既要保护,又要整治,还要发展。在保护和发展的关系上既不可能原封不动,也不允许脱胎换骨,其核心是延续历史文脉。因此,在古城保护中要注重“形”的保护和“神”的传承。具体在新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抓好四个方面:第一,加强古城空间格局的保护;第二,加强对文物古迹古建筑的保护;第三,加强对高度视廊的保护;第四,加强对非文化遗产的保护。同时把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第三产业和旅游业结合起来,合理利用历史文化遗产,发挥其社会功能,促进第三产业和旅游的发展,激发名城活力,使名城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3)坚持把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全民参与作为古城保护的关键环节。名城保护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需要有力的领导和敬业务实的专业队伍。应成立新绛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或领导小组),由分管县领导挂帅,人大、政协及有关部门参加,统一领导名城保护工作,协调名城保护中各方面的关系,对名城保护中的重大问题做决策。成立名城保护专家咨询机构,为名城保护工作中难点、焦点问题提供咨询服务。同时,文化遗产作为公益性很强的社会资源,不仅需要政府主导作用的发挥,而且需要全社会上下的呵护和参与。为此要加强宣传力度,增强公众名城保护意识。要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进行文物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参与意识,充分发挥广大群众作为历史文化创造者、享用者、承载者的主体作用。

4)坚持把创新机制,完善体制作为古城保护的根本动力。

要促进历史文化名城的持续发展,必须坚持创新原则,突出创新发展空间、创新民俗文化和创新机制体制,不断增强古城保护的动力和后劲。在创新发展空间上,强化古城空间格局和古城风貌的保护,把现代化功能放到新区,使古城原有的功能性负担得以减轻,交通压力缓解,环境承载力恢复,为做精古城创造良好条件。在创新民俗文化方面,加强对新绛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蒲剧、绛州鼓乐、澄泥砚等进行保护利用,创造载体,组织文化景观,为古城充实了富有时代气息的文化元素。在创新机制方面,切实落实名城保护“三纳入”和文物保护“五纳入”,建立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遵循名城保护和文物工作自身规律,以国家保护为主,并动员全社会参与的名城保护和文物保护体制。以政府为主,多渠道筹措名城保护的资金,切实做好名城保护所需经费收入以及计划与财政预算的落实工作。鼓励和支持社会捐助,开辟多种资金来源渠道保护历史文化名城。

纵观中国城市发展的历史,几千年来曲曲折折走过了漫漫长路,突显了以统一和分裂、有序和失序、进步和衰落轮番交替模式的特征。21世纪我国面对的是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不断加快经济发展的强势拉动下,大力推进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发展正成为一项更为紧迫的任务,成为每一个炎黄子孙的民族责任。同时,如何保持一个城市的特色,使宝贵的文化遗产和城市记忆得到传承延续,实现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和谐共生,成为一个既现实又紧迫的课题。

本文重点探讨了遗产一般丰富的小型历史文化名城的发展问题,提出了此类历史文化名城的“旧城再生三原则”。即:坚持新旧分离的大原则;必须赋予旧城新的功能,保持旧城作为城市应有的活力与繁荣;新城与旧城要形成有机整体,共同体现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众多学科的共同参与,但只要我们善于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找出解决办法,都会有益于丰富和发展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更好地指导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的实践,促进历史文化名城的可持续发展。此谓“百虑一致,殊途同归”。

摘要:阐述了新绛古城特色的形成与要素构成,概括了古城特色保护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研究了促进古城特色保护与现代城市建设协调发展的思路与对策,以期推动历史文化名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历史文化名城,特色,保护,城市发展

参考文献

篇9: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与正定国家乒乓球训练基地毗邻的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巾帼文化单位隆兴寺,始建于隋开皇六年(586年),占地面积82500平方米,是我国北方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寺院。寺内六处文物堪称全国之最,其主殿大悲阁内所供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像,高21.3米,是世界古代铜铸佛像中最高大者。据《隆兴寺志》记载,此像自北宋开宝四年(971年)奉宋太祖赵匡胤之命铸造,时现“地涌铜、河漂木”灵瑞之气。佛像铸成后,“赤光满殿、地皆金色、万民顶礼,传为菩萨放光”。隆兴寺遂声明远播而倍受历代帝王的青睐。元、明、清各代帝王、后妃曾多次驾临,乾隆皇帝六次驻跸正定,拈香礼佛,题诗作赋,御赐匾额……

城内四座古塔风格迥异,各具特色。广惠寺华塔雍容华贵,开元寺须弥塔庄重古朴,天宁寺凌霄塔高大雄伟,临济寺澄灵塔玲珑典雅,它们犹如颗颗明珠与隆兴寺遥相辉映,展示着古城正定的千年魅力!

荣国府地处正定大佛寺附近,它是为拍摄电视连续剧《红楼梦》而修建的一座大型仿清古建筑群,建成于一九八六年,一应建筑,除忠实于《红楼梦》的具体描绘,还严格依照中国清代木构建筑的通行规范和(《大清会典》规定的王公府第建筑制度,力求反映清初(十八世纪)的历史风貌。

门前新的四柱七楼的木牌楼高八米,气势雄伟,显示了荣国府的豪华气派。过影壁迎面朱红的大门上悬一黑底金字大匾“敕造荣国府”。

荣国府分为中、东、西三路。各路均为五进四合院,荣国府青砖瓦,雕梁画栋,富丽堂皇,轩昂壮丽,院内佳木成阴,花草繁茂,象征玉堂富贵,吉祥长寿的玉兰、海棠、银否、紫荆等珍奇草花木比比皆是,府内西侧“怡园”内四季花亭古色古香,小桥迂过,山水秀美,宛如一座小巧别致的苏州园林。

宁荣街位于荣国府右侧,是一条仿古味极浓的商业街,店铺林立、旗幌招展,再现了康乾盛世景象。现在已开为中国古文化一条街,经营传统的古玩字画、文房四宝、碑帖拓片、手工艺品等。

一九九零年,荣国府又进行了大规模装修,增设了二十三个场景,一百五十个不同形象的人物、添制了红木、仿红木家俱等五百余件,古玩、瓷器、字画一千六百多件,精美华贵的服饰,典雅气派的陈设,再现了“钟鸣鼎食之家”的富丽堂皇。

篇10:山东历史文化名城泰安

山东历史文化名城泰安

泰安位于山东中部,泰山南麓,西濒黄河。春秋战国时期,泰安为齐国南部重邑。秦时归齐郡。西汉初,置泰山郡,以境内泰山为名。汉武帝封泰山,设奉高县,作为祭泰山的行宫。北齐时改泰山郡为东平郡。唐高宗封泰山,置乾封县,后移乾封县治和封禅中心至岱岳镇(今泰安市区)。金置泰安军,为泰安得名之始,取泰山安四海之意,后改泰安军为泰安州。清雍正升泰安州为直隶州,后又升为泰安府,增置泰安县为府治。泰安自古为文人雅士荟萃之地。孔子的“苛政猛于虎”出自孔子过泰山侧,孟子说“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杜甫有“一览众山小”的佳句。其他如曹植、司马迁、李白、苏辙等名人都在泰安留下足迹。泰安人才辈出,如明代刑部、兵部尚书萧大亨,清代广西巡抚施天裔,刑部、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赵国麟,“泰山磁版”发明家徐志定,学者王价藩,名医阎逢寅,教育家范明枢等。泰安名胜古迹众多,文化遗存丰富,被列为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泰安保留了大量不同时期的古建筑和石刻。仅泰山风景区内就有古树名木万余株,寺庙58座,古遗址128处,碑碣1239块,摩崖刻石1277处,著名的有岱庙、遥参亭、灵应宫、王母殿、红门宫、万仙楼、南天门、玉皇殿、碧霞祠、普照寺、经石峪、唐摩崖等文物古迹。泰安的遗址有大汶口文化遗址、周明堂遗址、汉明堂遗址、天书观遗址、五贤祠遗址、三阳观遗址、竹林寺遗址、天胜寨遗址、齐长城遗址,革命文物有徂徕山起义遗址、冯玉祥墓等。其中大汶口文化遗址、遥参亭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玉皇顶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篇11:山东历史文化名城临清

山东历史文化名城临清

临清地处山东西北部黄河冲积平原,古清河(亦名清水、卫河)流经此地,临清因邻清河而得名。临清是运河名城,隋、元两大新旧运河的交汇点,境内拥有原貌保留最好的元代古运河,明清时期为当时四大运河名城之一,素有“繁华压两京”、“富庶甲齐郡”之说。临清在商周时为“王畿之地”,秦时属巨鹿郡。汉设清渊县,晋改为清泉县,后赵改清泉为临清县,临清之名由此始。隋唐宋元为临清县。明升临清为州。清升临清为直隶州。临清名士辈出,仅见于史志的就有100多人。唐初著名的音乐家吕才,明代 “后七子”之一的诗人谢榛,抗日英雄张自忠等都是临清的杰出人物。此外,明万历年间反税监斗争的王朝佐、清乾隆年间领导农民起义的王伦、清末行乞兴学的武训也是临清的知名人士。清乾隆六次南巡,曾有四次驻跸临清。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英国画师威廉·亚历山大都曾到过临清。临清名胜繁多,古迹遍布,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运河钞关、清真寺、鳌头矶、舍利塔等。主要文物古迹还有运河古桥会通桥、月径桥、问津桥,大宁寺,晏公庙,歇马亭,张自忠纪念馆,季羡林资料馆,宛园等。由于临清有特质的“莲花土”,土质细腻无杂质,成砖后光洁齐整,叩之有悦耳的金属声,明、清两代修建北京紫禁城,明十三陵和清东、西陵用的砖绝大部分是临清所制。此外,临清是山东快书的母语地。

篇12:《岳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

现行的《岳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由湖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于3月31日批准,自205月1日起施行,下面是详细内容。

《岳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岳阳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管理,继承和弘扬优秀历史文化,促进经济与社会文化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岳阳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历史文化名城的规划、保护、利用和管理,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市人民政府负责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监督管理。

区人民政府负责本辖区内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监督管理工作。镇(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巡查、报告等工作。

第四条 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会同文物主管部门负责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监督的具体工作。

市、区文物主管部门负责历史文化名城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工作。

市、区文化主管部门负责历史文化名城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市、区房屋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围内的历史建筑修缮与使用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

市、区发展和改革、财政、住房与城乡建设、国土资源、城市管理、林业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工作。

第五条 市人民政府成立岳阳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其主要职责为:

(一)审议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规划、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风貌保护区规划并督促落实;

(二)审议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名录、历史建筑的认定和调整方案;

(三)审议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的重要事项。

第六条 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将保护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七条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资金使用范围包括:

(一)历史文化名城的各类保护规划、相关文物保护单位及历史建筑修缮方案的编制和修改;

(二)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的维修经费补助;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普查、征集、保护和传承经费补助;

(四)用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其他开支。

第八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义务,有权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提出建议,对破坏历史文化名城的行为进行检举。

第九条 市、区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开展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宣传教育,增强全体市民的保护意识;鼓励单位和个人以投资、赞助或者捐赠等方式参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

对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市、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予以表彰和奖励。

第十条 市、区人民政府应当严格执行保护规划,加强对有关行政管理部门落实保护规划情况的监督检查,对保护状况进行评估,并每两年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情况。

第二章 保护对象

第十一条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对象包括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历史风貌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古树名木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保护对象。

市人民政府应当建立保护名录,载明保护对象的名称、权属、位置、类型、保护等级、历史沿革和历史价值等内容,并向社会公布。

第十二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将下列保护对象作为重点保护内容:

(一)历史城区。保护范围为以清代岳州府城、巴陵县城为核心,北至造船厂北侧边界,西至洞庭湖东岸,南至三角线铁路专用线,东至三五一七工厂内铁路专用线西侧的区域,面积约一点九八平方公里。重点保护:以洞庭湖、九华山、火庙山、文庙山、白鹤山为代表的古城山水形胜,以岳州府城、巴陵县城的城垣形制以及“府县双十字”所代表的古城传统空间结构,由岳阳楼、岳阳文庙、慈氏塔、吕仙亭构成的古城核心景观要素,鱼巷子、茶巷子、油榨岭巷、金家岭巷、街河口街、南岳巷、万寿宫巷、河巷子、上达巷、游击巷、上慈氏巷等十一条历史街巷的名称、走向、尺度及传统风貌,城湖之间、重要公共建筑与自然山体之间,街巷与楼庙塔亭之间的景观视廊。

(二)历史文化街区。包括洞庭南路历史文化街区和陆城南北正街历史文化街区。重点保护重要城市轴线、城垣形制、历史街巷、历史建筑、文物保护单位、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公共建筑、景观视廊、历史环境要素等。洞庭南路历史文化街区范围为西临洞庭湖景区,东至洞庭南路东,北至鱼巷子,南至鄢家冲路的区域,总面积约十五点七二公顷;陆城历史文化街区范围为沿陆城南正街、北正街两侧,西至老西门,南至云溪区陆城镇中心小学南侧,东至二零一省道西侧路缘线的区域,总面积约十三点七公顷。

(三)历史风貌保护区。包括洞庭北路历史风貌保护区、翰林街历史风貌保护区和粤汉铁路英国专家楼历史风貌保护区。重点保护历史街巷、历史建筑、景观视廊、文物保护单位及古树名木等环境要素。洞庭北路历史风貌保护区范围为南起巴陵西路北侧道路红线,北至九华山西麓,东起洞庭北路西侧道路红线,西至洞庭湖岸的区域,面积为二十一点一公顷。翰林街历史风貌保护区范围为东起菜园坡路,西至洞庭北路,南起巴陵西路,北至文庙山的区域,面积为七点四公顷。粤汉铁路英国专家楼历史风貌保护区范围为以粤汉铁路英国专家楼为核心,南起码头东侧道路,北至津港巷西段,西邻码头,东接长江木业实业公司的区域,总面积约二点三七公顷。

(四)文物保护单位。重点保护岳阳楼、岳阳文庙、慈氏塔、岳阳教会学校、岳州关、铜鼓山遗址、大矶头遗址等文物保护单位。

(五)其他需要重点保护的对象。

第十三条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且未被确定为历史文化街区的区域,市人民政府可以确定为历史风貌保护区进行保护:

(一)历史建筑集中成片,具有一定规模的;

(二)空间布局、景观形态、建筑形式等较完整地体现岳阳某一历史时期地域文化特点的。

第十四条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且未被确定为不可移动文物的建筑物、构筑物,市人民政府可以确定为历史建筑进行保护:

(一)反映岳阳历史文化和民俗传统,具有特定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的;

(二)建筑风格、结构、材料和工程技术反映地域文化、艺术特色或者具有科学研究价值的;

(三)与重要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历史事件或者著名历史人物相关的;

(四)近代建筑和工业遗产中能见证本市发展历史,具有地方特色的;

(五)其他具有历史文化意义的建筑物、构筑物。

第十五条 历史风貌保护区和历史建筑的认定和调整,由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会同文物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论证后提出方案,向社会公示,征求公众意见,并通过召开座谈会、听证会等形式征求有关部门和利害关系人的意见,经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审议通过后,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三章 保护措施

第十六条 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本市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历史风貌保护区保护规划等工作,区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历史建筑保护规划和历史建筑修缮方案等工作。

编制城市规划应当符合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要求,保持、延续城市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维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应当单独编制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规划深度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要求。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依据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单独编制,规划深度应当达到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要求。

历史风貌保护区和历史建筑保护规划,应当根据国家、省、市有关规定编制,规划深度应当达到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要求。

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历史风貌保护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规划,应当按照法定程序报批。

第十七条 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围内禁止进行下列活动:

(一)开山、采石、开矿等破坏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的活动;

(二)占用保护规划确定保留的园林绿地、河湖水系、道路等;

(三)修建生产、储存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的工厂、仓库等;

(四)在历史建筑上刻划、涂污,设置不符合规划要求的户外广告等。

第十八条 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围内进行下列活动,应当制订保护方案,经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会同文物主管部门批准,并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一)改变园林绿地、河湖水系等自然状态的活动;

(二)在核心保护范围内进行影视摄制、举办大型群众性活动;

(三)其他影响传统格局、历史风貌或者历史建筑的活动。

第十九条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有关要求应当纳入建设项目规划条件。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历史风貌保护区内进行建设,必须符合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要求,并依法取得规划、住建、文物等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未经依法批准,不得擅自开工建设。

第二十条 历史城区的保护应当坚持“整体控制,重点保护”的原则。依照保护规划划定保护范围,标示古城廓遗址;严格保护历史城区周边金鹗山、赶山、月山、君山、洞庭湖、南湖等山水景观要素,重点保护岳阳楼、洞庭湖构成的“楼湖大观”;禁止在九华山、火庙山、文庙山、白鹤山取土等破坏山体风貌的行为;保护历史城区“一水四山,府县双城”古城传统空间结构及历史街巷的传统格局,保持油榨岭巷、鱼巷子等十一条历史街巷的名称、走向、尺度及传统风貌;严格控制岳阳楼、岳阳文庙、慈氏塔等核心景观要素建设控制地带的建筑高度、体量、形式、色彩,保护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及重要节点之间的视线通廊。

第二十一条 历史文化街区应当划定核心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核心保护范围内,除确需建造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外,不得进行新建、扩建活动。新建、扩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筑层数不得超过两层,檐口高度不得超过七米。建设控制地带范围内的建筑,层数不得超过三层,檐口高度不得超过十米。

第二十二条 在历史风貌保护区范围内,新建、改建建筑物、构筑物应当在高度、体量、形式、色彩等方面与传统历史风貌相协调,新建、改建建筑,层数不得超过四层,檐口高度不得超过十三米;新建、改建道路时,不得破坏道路原有格局和景观特征。

第二十三条 市、区文物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文物保护单位和其他不可移动文物的普查、登记、建档及管理,编制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规划。对具有突出价值并且未被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应当逐步申报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

第二十四条 在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进行建设的,建设单位应当根据文物保护单位的级别向同级文物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法定程序审查同意后,方可办理规划建设审批手续。

第二十五条 历史建筑应当按照保护规划的要求进行维护和修缮;历史建筑的修缮不得改变原有高度、体量、形式、色彩等;历史建筑建设控制地带内新建建筑物、构筑物,应在体量、形式、色彩等与历史建筑本体相协调,其高度不得超过相邻历史建筑。

对历史建筑进行外墙修缮装饰、添加设施以及改变历史建筑的`结构或者使用性质的,应当经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会同文物主管部门批准,并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第二十六条 国有历史建筑,其代管人为保护责任人;没有代管人的,其使用权人为保护责任人。

非国有历史建筑,其所有权人为保护责任人;所有权人下落不明或者权属不清的,代管人为保护责任人;无代管人的,使用人为保护责任人。

所有权人、使用权人或者代管人均不明确的,房屋行政管理部门为保护责任人。

第二十七条 历史建筑的所有权人或者使用人应当合理使用建筑,负责建筑物的保养和安全防范,保持建筑的原有风貌,接受有关部门的指导、检查和监督。

历史建筑的维护和修缮由所有权人负责,维护和修缮应当按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会同文物主管部门审定的保护方案实施。

第二十八条 历史建筑有损毁危险,所有权人不具备修缮能力的,由其所在地的区人民政府采取措施予以保护。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损坏或者擅自迁移、拆除历史建筑。

第二十九条 建设工程选址,应当避开历史建筑;因特殊情况不能避开的,应当尽可能实施原址保护。

对历史建筑实施原址保护的,建设单位应当事先确定保护措施,报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会同文物主管部门批准。

因公共利益需要进行建设活动,对历史建筑无法实施原址保护、必须迁移异地保护或者拆除的,应当由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会同文物主管部门,报省人民政府确定的保护主管部门及文物主管部门批准。

本条规定的历史建筑原址保护、迁移、拆除所需费用,由建设单位列入建设工程预算。

第三十条 列入保护名录的保护对象应当设置保护标志。保护标志由市人民政府统一样式,区人民政府组织设置。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设置、移动、遮挡、涂改或者损毁保护标志。

第三十一条 市、区文化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优秀传统文化的普查、征集、抢救、研究、传播、宣传和教育等工作,编制保护规划,建立名录体系。

开发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优秀传统文化代表性项目的,应当保护属于该项目组成部分的实物和场所。

第三十二条 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对合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单位予以扶持。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应当发掘、收集、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珍贵资料,培养传承人,积极组织和参与相关展示、展演活动。

第三十三条 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古树名木的保护,林业、风景园林部门应当建立和完善古树名木档案,制定保护措施。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四条 市、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按照本条例第六条规定将保护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的;

(二)未按照本条例第九条规定组织开展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宣传教育的;

(三)未按照本条例第十条规定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估的;

(四)未按照本条例第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组织编制历史建筑保护规划和历史建筑修缮方案的;

(五)未按照本条例第三十条规定组织设置保护标志的;

(六)未按照本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对辖区内的古树名木加强保护的;

(七)其他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行为。

第三十五条 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未按照本条例第十五条规定的程序对历史风貌保护区和历史建筑进行认定和调整的;

(二)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未按照本条例第二十九条第三款规定对需要迁移异地保护或者拆除的历史建筑按程序报批的;

(三)文物主管部门未按照本条例第四条第二款、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规定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围内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履行职责的;

(四)文化主管部门未按照本条例第四条第三款、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二条规定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围内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履行职责的;

(五)房屋行政管理部门未按照本条例第四条第四款规定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围内历史建筑的修缮与使用安全进行监督管理工作的;

(六)发展和改革、财政、住房与城乡建设、国土资源、城市管理、林业等有关部门未按照本条例第四条第五款规定依各自职责协同做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的;

(七)其他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行为。

第三十六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违反本条例第十七条至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八条至第三十条等规定,由城市管理等部门依法处理;损害他人民事权益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七条 岳阳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岳阳县、临湘市人民政府,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湖南城陵矶新港区、岳阳市南湖新区管理委员会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按照区人民政府职责执行本条例。

上一篇:科学发展、保护传承--北京市燕山非物质文化遗产年度发展报告下一篇:白领午睡有什么需要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