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知识竞赛

2024-06-30

学科知识竞赛(共9篇)

篇1:学科知识竞赛

苗馆初级中学学科知识竞赛(草案)

为促进我校教学水平,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学校将在本学年中举办学科知识竞赛。

活动目的:促进各科目知识的学习,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优补差。

活动办法:以各学科组为单位,制定可行的竞赛方案。

实施要求:

1.竞赛可面向全体学生,以巩固基础知识;也可面向部分学生,提升优等生学习水平。

2.竞赛以笔试或竞答形式为主。

3.建议学科组先制定可行性方案,在教研活动时进行商讨,完善具体细节,并与教务处、政教处协商。

活动时间:视学校教学时间长期实施。

附:

数学竞赛实施方案构思:

一、“希望杯”基础知识大赛

周末举行、笔试、题量200—300左右、全体学生参加;各级部轮换负责出题,重在提升全体学生的基础知识能力。

二、“精英杯”数学知识竞赛(数学联赛)

竞答形式,各班选取6—9名同学组成战队,选择周中两天下午最后一节课举行,分为必答、抢答等环节,提升比赛的趣味性,重在提升优等生的水平。

篇2:学科知识竞赛

一、竞赛目的及意义

为了巩固和扩大学生在课内所学的知识,拓宽知识面,运用数学、物理、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习兴趣,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探索精神和创造才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发现和发展学生的特长,特举办此次学科知识竞赛。

二、竞赛时间及科目

1、竞赛时间:第十六周星期三(12月16日)晚6:00—8:00。

2、竞赛科目:六七年级数学、八年级数学和物理,九年级数学、物理和化学。

三、竞赛命题及监考阅卷

1、命题原则及要求

(1)要求试题力求具有趣味性、开放性、灵活性、时代性,题型多样。

(2)竞赛试题采用合卷形式。六七年级数学100分,八年级数学和物理各60分,合计120分;九年级数学、物理和化学各40分,合计120分。

(3)命题及试卷编排:教务处

2、考场:阶梯教室

3、监考安排:监考:郭凤斌

4、阅卷: 数学:高海鹏(负责)、白文、陈志锋、张娟利、陈兵兵、刘耀利和薛海龙。

物理和化学:孙有福(负责)、郇郁、许燕、蒋志伟、苏永宏、张武民。

5、试题编排、打印和成绩汇总:教务处

四、参赛名额分配及报名

1、六、七、八、九年级分四个小组进行,六九年级每班选拔6名同学参赛,七八年级重点班12人,其它各班2人,共计72名同学参赛。

2、报名:班主任同科任教师商议决定后,由班主任报到郭凤斌老师处。

3、报名时间:2015年12月7日——2015年12月11日(星期五)结束。

五、奖励办法

各年级各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2名。

教务处

篇3:学科知识竞赛

一、基于史料的学生史证意识的培养

基于史料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是历史新课标的题中之义,也是历史学科的科学性所在。所以,求真、求实应该作为评价历史教学的通用标准,也应该是平时课堂教学坚守的底线[2]。在当下的教学竞赛课中,充分利用史料来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应该成为历史教师教学的基本能力。

1.引导学生敢于质疑,为教材史实寻求证据

质疑是寻求证据的起点,也是产生问题意识的缘起。历史教学中应重视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以问题为牵引,敢于质疑教科书的史实和观点并为其寻求证据。英国历史教育学者蒂姆·洛马斯认为,质疑是史料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教师应该“提供给学生一则史料,然后让他们设计一些关键性的问题,这些问题是他们为了确定该材料对于特定的目的是否有用而提出来的”。[3]这样做,既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也可以激发学生探究历史的热情。需要指出的是,在寻求证据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史料证据的真伪进行考辨。因为“任何一种史料,都不是完全可信,里面可能有错误,可能有虚伪,可能有私人的爱憎,可能有地方及民族的成见,不经缜密的考证,即笃信不疑,后患实无尽无穷”。[4]

2.注意史料证据的全面性

教师应尽量采用多种史料从各个方面论证。注意对历史档案、报刊史料、方志、典制、碑文等无意史料的引用,因为“无意史料是人们无意间留存下来的,无意史料的特殊价值在于因其无主体之意的干扰而犹能保存历史之真”。[5]

3.注重史料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形成严密的证据链条

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史料的整合应该注重史料证据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应当按照历史逻辑将史料整合成完整、严密的证据链,避免“孤证而立、抽样作证”。

“凭证据说话是理性民主和法治社会公民的基本素质,历史课程是培养学生证据意识、知识和能力的最佳途径。”[6]但是,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引用史料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和学习水平,注意对史料的筛选和整合;切忌史料的盲目罗列和堆砌,慎用一些传说、野史、传奇故事、影视剧资料等经过二次加工的史料。这样既符合历史教学的客观要求,也契合新课程的理念。

二、教材文本资源的整合开发

历史教科书是开展历史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也是历史教育资源的核心部分。科学、充分地对教材进行整合开发既是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核心部分,也是新课改背景下转变教师教材观的客观要求。整合开发教材资源是教师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各种资源,努力突破历史教材固有的逻辑,对教材知识和逻辑进行重构、创生,使其转化为适宜学生认知特点和接受水平的知识表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整合开发教材文本。

1.整合教科书知识顺序,使其转化为教学逻辑

例如有的老师在讲授人教版七年级《江南地区的开发》时,课本原来的知识顺序为“西晋兴亡和内迁各族”→“淝水之战”→“江南地区开发”。但是,教师为了突出新课标要求学生掌握“人口的南迁和江南的开发”内容,将第三目调到最开始讲授,即先讲江南的开发,后讲江南开发的原因,再讲淝水之战等内容。这种基于课标对教材知识结构的重建更有利于学生掌握重点知识内容。另外,还有的教师将教材知识内容纳入自己的教学主题之中。例如,某教师在讲述《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一课中,通过三个不同时代的家庭故事“康有为和他女儿的故事(剪辫、放足)”、“宋耀如和倪桂珍的故事(服饰)”、“孙中山和宋庆龄的故事(婚姻观等)”来呈现不同时代的生活变化。这种生活片段式的设计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尽管可能主体之间的时序性不是很强。总之,教师根据实际学情将教材结构重组、整合,转化为教学逻辑,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兴趣,同时也能避免照本宣科的繁琐。

2.在教学中充分应用教材中的资源

例如,教师在讲授初中七年级下册《隋的统一与大运河》一课中,由导语“为什么隋文帝能重新实现全国统一?”引出“隋朝统一的原因、经过、影响”;导语“隋炀帝时耗费数百万人力开凿的大运河在历史上发挥了什么作用?”引出“大运河的开凿和作用”。这种利用课前导语概括性和思考性的特点,将导语中给定信息演绎为教学内容的方式既有效利用了教材资源,又符合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另外,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史料、图片、课后探究题等栏目,基于学生的认知逻辑来设计教学内容。

3.合理拓展补充教材资料,增添必要的史实的讲述

高中历史教科书的时序性相对较弱,教师在教学中补充必要的背景性知识内容是教材开发的重要一环。此外,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适当补充历史资料,增强历史课堂的丰富性和历史味。

三、合理拓展学术深度,展现教师史学素养

随着历史学科的不断发展,学界对一些历史现象的认识逐渐拓展、深化。因此,历史教师在教学中除了传统的史学理论、史学方法论的讲解,还需要结合当下历史学研究动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和内容,适当引介史学的新观点、新认识。

1.教师应更新自己的知识内容,扭转以往历史学的陈旧观点

例如学界以往对明清社会发展持“停滞论”“转折论”,但是李伯重指出:“清代前中期,江南农民家庭农场上的劳动生产率在上升。也正是由于农民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他们的劳动报酬也会有所增加,实际生活水平也较明代后期有所提高。”[7]这一观点矫正了以往观点的片面性,重新阐释了明清社会的经济发展状况。

2.结合高考命题方向适当吸纳和呈现史学研究的最新动态

近年来“新课程高考命题中越来越呈现出明显的趋向,这种趋向的主要表现是命题者热衷于把高校学术研究新成果转换为高考试题,其本质就是把历史专业的思维方法和研究内容渗透到高考命题中。”[8]例如2010年四川高考历史材料题考查了“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特点,分析其积极作用”;2009年江苏高考历史考察了“明清时期江南士大夫致富的主要途径”、“士大夫的活动引起了江南社会风气的哪些变化”、“士大夫对明清江南资本主义萌芽的作用”等等。在这种趋势下,历史教师可以在课堂中结合考题将西方汉学研究的相关理论,诸如费正清的冲击—反应学说、黄宗智的经济发展“过密化”、施坚雅德区域经济发展“六边形”模式、“市民社会”“公共空间”等理论视野下的中国史研究等,作为补充内容进行介绍性讲解以拓展学生视野。

总之,历史教师应依据历史新课标,从教学理念的隐形渗透与知识点的显性讲解两个方面引介史学学术成果。但是,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好课堂中新观点介入的“度”和“量”。需要指出的是,这些只能作为教材主体内容的补充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之用,不能为了展现历史教师的史学功底而成为课堂的主角。另外,学术成果应该更多呈现史学界的公论,而不是为了新颖,照搬、套用史学最新学术动态和成果,避免导致学生认知的偏差和混乱。

四、竞赛课内容与日常课堂的有效衔接

适应不同的教学场域、自由切换不同的教学情境是学科教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学历史教师教学能力的主要表现。另外,历史教学竞赛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考察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能否将课程内容转化为学生喜闻乐见的知识表征,核心功能在于诊断日常教学问题、改进教师教学实践。所以,竞赛课与日常教学的有效衔接,既是教师教学知识情境性的主要体现,也是教学竞赛内容评价的重要一环。

当下,有的历史竞赛课堂成了教师表演、角逐的空间,各种问题层出不穷。在课前,有的历史教师过度备课,临时嫁接新理念、补充新资料,造成教学目标过高、课堂容量过大。更有甚者,教师提前准备竞赛课内容,事先在不同班级演练一轮。这样,竞赛课教学就成为一种临时的表演,缺少热情、流于形式。在教学过程中,课堂形式花样百出,情景剧、视频、图片的大量介入使学生眼花缭乱,很难找到知识内容的逻辑和体系。在课堂互动方面,有的教师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提升互动层次,常常把课堂提问设计得很容易回答,大多在课本中就能找到答案,缺乏探究性;也有教师为了凸显自己的历史功底,问题设计过于专业化,学生难以理解,互动不畅。以上诸多问题揭示出历史教师将教学竞赛课的地位专门化、独立化,切断其与日常教学之间的联系。历史教师应该转变理念,重视教学竞赛并不等于将其设计得“高、新、奇”。实际上,教学竞赛课只是日常教学的延伸,不必专门设计。教学竞赛课应该更多地公开平日教学的常态,曝露日常教学的问题与缺陷,使评委、专家更多地了解一线教学的实际状况,从实践层面进行诊断、分析,给予历史教学实践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正如历史教师孙立舟所言:“公开课应该更多的展示日常历史教学的三态———常态、病态、窘态。”[9]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历史教学竞赛这一评价机制的诊断与改进功能。所以,中学历史教学竞赛课的真谛应该是:“教学就是教学,返璞归真,少点对学生的绑架,让复杂问题简单化,删去课堂无关紧要的花絮,让学生在平常中感动,在简洁中受益,留点空白和遗憾未尝不可。”[10]

综上,“学科教学知识的核心是向特定学生有效呈现和阐释特定内容的知识,学科教学知识是与特定主题相联系的知识,所以它不同于一般教学法知识。”[11]就历史教学过程而言,基于史料的史证意识培养、历史教材文本的开发、学术成果的吸纳、教学情境的转换衔接是历史学科教学知识的重要部分。中学历史教学竞赛课的内容评价应该重点突出上述历史学科特色的内容,使历史竞赛课成为新课程理念和历史味有机结合的典范。

摘要:中学历史教学竞赛作为新课改背景下历史教师在职研修的一种手段,对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历史教师专业水准有很重要的意义。历史教学竞赛课的内容评价应该重点突出历史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主要包括基于史料培养学生的历史证据意识、历史教材文本资源的二次开发、合理吸收历史学术成果、强化竞赛课内容与日常课堂的衔接四方面内容。这四个方面内容充分契合学科教学知识的特殊性、实践性、情境性等基本特征。

关键词:历史教学竞赛,课堂内容评价,学科教学知识

参考文献

[1]邵光华.教师专业知识发展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2]任世江.求真求实是历史教学的底线[J].历史教学,2007(8).

[3][英]蒂姆·洛马斯著.论史料教学[J].叶小兵,译.历史教学:上半月刊,1998(2).

[4]杜维运.史学方法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5]张秋升.论无意史料与历史研究.四川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5).

[6]聂幼犁.獒奶、狼奶、狗奶和人奶——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历史教育的反思、机遇和责任[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6(1、2).

[7]李伯重.多角度看江南经济史[M].北京:三联书店,2003.

[8]黄牧航.历史科高考命题中运用学术研究新成果初探——基于2007~2013年高考历史试题的统计分析[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4(1).

[9]孙立舟.公开课到底公开什么[J].中学历史教学,2014(10).

[10]李应平.为什么公开课出现“不买账”的现象——历史教育专业委员会2013年年会展示课观课反思[J].中学历史教学,2014(8).

篇4:以学科竞赛促进学科发展

[关键词]学科竞赛;学科发展;优势迁移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2384(2009)07-0037-02

学科竞赛是我校的强项和特色。在2007年浙江省第11届科学竞赛中,我校有6位学生获一等奖,12位获二等奖,5位获三等奖,学校获得浙江省科学竞赛优胜团体的荣誉;在2008年浙江省第12届科学竞赛中,我校有9位学生获一等奖,10位获二等奖,4位获三等奖,学校获得浙江省科学竞赛优胜团体第一名的荣誉。

我们参与学科竞赛的最终目的不仅获得奖项,而是促进学生和学科发展。我校以学科竞赛为抓手,优化学科管理,革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促进学生优势迁移,学校的教学质量在全市名列前茅。

一、以学科竞赛为抓手,优化学科管理

开展学科竞赛活动,不是简单地挑选几个尖子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它首先需要调整传统的学科管理模式,实现相关部门和学科之间的有效配合。为此,我校建立了学校、教务处和教研组三级学科管理体制。学校一级实行校长分管制,统一协调各部门和学科组的行动,在时间、经费、活动场所等方面提供条件。教务处负责教学组织指导,加强各学科教师之间的合作。教研组负责具体学科发展规划的制定,把学科竞赛活动纳入学科发展规划中,把学科竞赛活动与日常教学结合起来。同时,根据学科特点组建辅导团队,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二、以学科竞赛为抓手,革新教学方法

学科竞赛是加快优秀人才培养的一条途径。我们组织学生参加这一活动的目的之一,是使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得到更高层次的教育和锻炼,促进他们更快成才。另一方面,开展学科竞赛活动并不只是为了选拔和培养少数尖子生,也是借此推动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法的革新。

学科竞赛辅导多采用小班化、专业化、个性化的教学形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因材施教、师生互动的教学理念有更深的体会,并尝试使用各种灵活而有效的教学方法。例如:最初采用“讲授——自学——测验——答疑”法,然后采用“自学——答疑”、“测验——评讲”、“思考——讲演——归纳——测验(实验)”法。这些方法取得成效后,教师再将其推广到日常教学中。

三、以学科竞赛为抓手,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与一般的教学活动相比,学科竞赛的辅导教学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高于教学大纲和教材的专业知识要求,二是注重团队协作。前一个特点要求教师对本学科的知识有系统、深入的了解,并及时把握学科发展的新趋向,努力提高教学技能。为此,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1)通过在职进修、承担课题等方式,督促教师不断扩充和更新专业知识,提高科研能力。(2)鼓励教师开设与本学科竞赛相关的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拓宽学生的知识面。(3)倡导教师之间互相竞赛的风气,激发他们自主发展的潜力。后一个特点要求教师改变过去单兵作战的工作方式,为此,我们组织教师定期举行经验交流活动,总结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通过互相切磋和学习,共同进步。

四、以学科竞赛为抓手,促进学生优势迁移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领域,通过学科竞赛活动,把学生的优势潜能挖掘出来,进而实现优势迁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我们组织学科竞赛活动的最终目的。这种迁移主要包括:(1)信心的迁移。对学生某个方面优势潜能的挖掘,会极大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这种自信心也会迁移到学生对待弱势学科的信心上。(2)能力的迁移。学科竞赛是知识、智能的综合竞赛,学生必须具有思维上的灵活性、创造性,能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为此,我们一方面通过课外指导,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另一方面,加强对学生发散性思维、抽象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信息加工能力、综合实践能力等。这些能力可以迁移到其他学科,促进学生学业成绩的整体提高。(3)方法的迁移。学科竞赛的许多知识远远超出教学大纲的要求,这就要求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较多知识量和信息量的消化、吸收、储存和运用。这些仅靠教师的辅导是难以实现的,因此,学生必须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必须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些方法也可以迁移到其他学科,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最后需要补充的一点是:学校开展学科竞赛活动,通常是先选拔出少数参赛苗子,然后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这种做法有以下不足:(1)能够参加竞赛辅导的学生人数少,大多数学生无缘参与,因此竞赛活动对学生的激励面不广;(2)学生总是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仅凭开始阶段的选拔确定学生人选和学生的参赛学科是不科学的。为此,我校将竞赛选拔和辅导分为3个阶段:第一年进行初选,入选人数比较多。在初步确定学生的初赛学科后,对他们进行学科辅导。第二年进行再选,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重新调整参赛学生和学生的参赛学科。第三年进行终选,再次调整参赛学生和学生的参赛学科。这样既能最大范围地发现和选拔有特长的参赛苗子,调动广大学生的参赛积极性,又能比较准确地确定学生的优势领域,保证学生取得更好的成绩。

篇5:学科月-知识竞赛题目

A 池塘东侧的山桃

B 南门内的西府海棠

C 篮球场对面的碧桃

D 报告厅门口的杏 校园中生长的下面四种植物中先长叶后开花的是

A 玉兰

B 迎春

C 月季

D 紫荆 下面四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北京没有野生分布的是(是的动物园里的不算)

A 黑鹳

B 褐马鸡

C 白颈长尾雉

D 中华秋沙鸭 下面提到的几种动物中,不能私人饲养作宠物的是

A 乌龟

B 猕猴

C 松鼠

D 黄鼬 依据《野生动物保护法》下面四种行为中没有违法的是

A 家中收藏有象牙工艺品

B 在花鸟市场摆摊卖金雕标本

C 喝了十八碗酒后上山打死一只华南虎

D 以上都违法了,“警察叔叔就是这个人„„” 中国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签署了《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作为签约国公民,我们在出国旅行时下列哪个是可以作为纪念品买回国的 A 象牙

B 犀角

C 金刚鹦鹉

D 上面的全都不行 从生态学角度考虑下面的做法哪个是正确的

A 捡到了一只流浪猫,看动物园的环境不错,就把它放进去让游客喂吧

B 家里的巴西龟长太大了没地方养,放到什刹海去吧,反正也能活

C 发现了受伤的猫头鹰,打电话给北师大里面的猛禽救助中心,闪开!让专业的来!

D 去菜市场买来活鱼活蛇活螃蟹到水库放生,阿弥陀佛 8 下面四个白色的动物里,哪个不是白化病患者?

A 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

B 实验室里的小白鼠

C 白色的北极熊

D 《白鲸记》里的莫比·迪克 2014年 北京市第八十中学“生物科技月”系列活动 以下哪点不是北京雨燕逐渐濒危的相关原因?

A 大量拆除古城门等古建筑

B 环境中污染物含量升高,沿食物链在北京雨燕体内积累

C 为了美观和整洁,将杂草和灌木清除,改种整齐的草坪

D 人们大量采集燕窝用于食用 以下几种蔬菜里,从分类学上看,有三种是亲缘关系很近的兄弟,有一个是别人家的小孩,那么这个和其他三种分类地位差距比较大的是

A 圆白菜

B 生菜

C 紫甘蓝

D 西兰花 北京市境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数量有几个?

A 一个

B 两个

C 三个

D 四个 蔬菜和水果应该保存在低温、低氧、湿度适中(猜猜为什么打点)的环境里保鲜,如果....保存不当就可能会变质,下面这些不同程度变质的蔬菜和水果中有哪个使用对人无害?

A 发芽的红薯

B 发芽的土豆

C 霉变的姜

D 红心的甘蔗 我们每年花费很多人力和物力保护大熊猫,那么以下哪一点不是我们需要保护大熊猫的理由?

A 大熊猫是因为人类活动的影响而数量减少的,人类有责任保护它的种群。

B 大熊猫是生态系统的成分之一,保护了它同时也就保护了它所生存的生态系统。

C 大熊猫吃竹子,属于初级消费者,保护它才能保护以大熊猫为食的次级消费者。

D 大熊猫长相很萌,可以用它来宣传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下面四个艺术作品题材和文学描述中哪个场景在自然界中能真实看到?

A 松鹤延年

B 狼狈为奸

C 鹊巢鸠占

D兔起鹘落 从形态学角度来看,我们常吃的干果大多是某些植物的一个器官,下面四种干果中有哪种和其它三种的器官类型不一样

A 西瓜子

B 葵花子

C 南瓜子

D 松子 以下哪点不属于我们不应该食用野生动物的理由

A 野生动物体内积累的重金属污染物可能比家养动物高

B 野生动物体内和体表寄生虫很多

C 野生动物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度捕食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篇6:学科知识竞赛

一、活动目的与宗旨:

英国著名的政治家、作家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唐太宗曾说:“以人为鉴,可知得失;以古为鉴,可知兴替。”历史作为一门反思之学,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可以从中总结经验、汲取营养、获得启迪。今年是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我们举办这次活动一方面是为了铭记历史,尊重历史,另一方面是为了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拓宽其学习历史的视野,丰富其校园生活并培养其竞争意识与团队合作精神。

二、主办方:

泸溪一中教研室、高一年级、高二年级

三、承办方:

泸溪一中历史教研组

四、活动时间、地点:2015年12月12日晚上、多媒体教室

五、活动的具体要求

1.知识竞赛活动在高

一、高二两个年级分别开展,高二年级文科班进行历史小论文竞赛,高一年级进行知识抢答赛。2.竞赛知识范围:

高一年级: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到第五单元内容占70%,纪念抗战胜利知识常识占30%。高二年级:参照高考试卷第41题,以抗战为题材,通过小论文的形式考场学生的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高一年级以班为单位,每班3人为一组,共18个小组参赛。高二每班推选5篇论文参评论文,由高一老师评定等级。4.知识竞赛的时间

高一:2015年12月12日晚上7:00——9:00。高二:2015年12月5日第一节晚自习。

5、要求各班认真组织,积极发动。高一备课组先下发提纲,各个班级参加竞赛的队伍需提前15分钟到场,各个班级的学生准时到达活动场地观看,必须服从任课教师的安排。要保持比赛场地安静,遵守活动规则,凡违反活动规则将扣除本班比赛积分。高二文科班认可教师先对本班论文进行初审,然后以班为单位,各推荐5篇论文,高二备课组收齐好论文后装订交高一备课组,由高一备课组最终评定等级。

6、奖项设计

高一:一等奖1组(3人)二等奖4组(12人)三等奖6组(18人)优秀奖1组(3人)高二:一等奖3人、二等奖6人、三等奖9人

六、知识抢答赛流程概述:

(一)参与人员:

现场主持人(2名);参赛选手(54名);评委(若干名);记分员(6名);计时员(1名);现场秩序维护(5人);机动人员(2人)

(二)比赛具体流程与规则:

1、活动准备:

(1)提前将高一年级18个班分成三大组,每组6个班,每班3个代表,共计54个学生。

(2)计分人员和计时人员7人。(3)监督人员及维持纪律5人。(4)主持人1人(5)PPT放映员1人

(6)工具准备:计时器、计分表、音响、话筒、抢答器、奖品(学校提供)

2、比赛具体流程与规则

(1)、初赛流程规则

A、随意抽签把18个班分成三组,每组6个班,每组限定三十道题作答,每题限定三十秒,由计分员统计三十道题答案并累计分数(如果出现2、3名或4、5名并列,就加试5题,直到分出名次为止。抢到题目者,选手(任意成员)必须在30秒内作答,回答正确加

2分,回答错误扣1分。)

B、累计分数完毕统计结果,每组分数排名落后的后两个班淘汰出局,每组前四个班进入第二阶段的竞赛,共计十二个班。每组前两名进入争夺前1——6名,三、四名争夺7——12名。(如果出现1、2名或5、6名或者11、12名并列,就各组加试5题,直到分出名次为止。抢到题目者,选手(任意成员)必须在30秒内作答,回答正确加2分,回答错误扣1分。)

(2)、决赛流程

A.由活动主持人进行宣布活动内容和要求 B.宣布活动开始

C.第一阶段完后,由主持人总结第一阶段的每队得分情况,并进行下一阶段竞赛

D.第二阶段结束后,由教师对本次活动进行点评,记分员统计各组排名,主任宣布比赛结果。

(3)活动规则

第一阶段每小组如果出现2、3名或4、5名并列,就加试5题,直到分出名次为止。第二阶段如果出现1、2名或5、6名或者11、12名并列,就各组加试5题,直到分出名次为止。由主持人出题,两队抢答,抢到题目者,选手(任意成员)必须在30秒内作答,回答正确加2分,回答错误扣1分。

七、比赛具体工作安排

1.拟定活动通知并上送教研室 由姜能森、郑旋负责

2.赛题的收集、题库的采集 由李国强、郑旋、姜能森负责 3.设计宣传海报及张贴 由邓建发负责 4.安排各班级现场座位 由杨丽春负责 5.制作题目卡 由郑旋负责 6.比赛场地布置安排 由梅美负责 7.现场比赛计时和分数统计 由章永寿负责

历史教研组

篇7:政史地学科知识竞赛活动初案

为了进一步推进新课标的实施,贯彻新课程理念,提高学生对政史地学科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特举办本次七、八年级政史地学科知识竞赛。

一、指导思想

以竞赛为契机,为学生搭建拓宽知识、激发兴趣、培养能力和展示自我的平台,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内在素质,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并为今后的中考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组织机构

主办部门:张村驿初中教务处

承办部门:张村驿初中政史地教研组

组 委 会:

主任委员:闫海潮(校长)王驿虎张国胜李广林 组员:申爱红 姬竹青袁延平孔昌林李广林 周少权戴书强孔明军

三、竞赛时间

2014年4月17日(星期四)下午4:20。

四、竞赛地点

张村驿初中综合楼前。

五、竞赛内容

鲁教版七、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所学内容。

华师大版七、八年级《中国历史》下册所学内容。湘教版七、八年级《地理》下册所学内容。

六、参赛单位

张村驿初中七、八年级各班代表队。

七、竞赛形式及规则

本次竞赛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预赛。由各班自行组织,班主任具体负责落实。各班务必于2014年4月10日(星期四)晚自习前选出三名选手,分别编为1号、2号、3号,组成竞赛代表队。

第二阶段:决赛。决赛的题型分为必答题、抢答题、风险题三种。各班基础分为100分。

1、必答题规则

(1)每队每科(共三科)必须回答1道题,每道题10分。

(2)参赛选手每人必需选择3道题,按自己的编号依次轮流做答。

(3)参赛选手答题时,声音要洪亮,吐字要清晰,答案要明确。

(4)每答对一题得10分,答错不得分。

2、抢答题规则

(1)每道题20分。答对得20分。

(2)抢到题目不回答或答错,扣20分。

(3)主持人念完“开始抢答”四个字后,各队才能举牌抢答,否则算抢答违规。

(4)抢到题后,由本人回答。

3、风险题规则

(1)每队抽2道题,分值为10分、20分、30分、40分。

(2)每队必须至少选择一道题,由一名选手回答。

(3)回答时,先读题号、题目及分值,再做答。不读题号者不得分。

(4)答对得相应分值,答错扣相应分值,放弃不得分也不扣分。

(5)经主持人允许,选手可向亲友团本(班学生)求助一次,答对时给该队加相应分值,并给答题者发放纪念品,答错时扣相应分值。

4、为确保公正,各类题目用信封装好并封口,待主持人允许后才可以拆开。同时,设立仲裁委员会裁决争议试题及答案。

八、竞赛流程

1、入场:所有人员应当于2014年4月17日(星期四)下午4:10到场并就位。

2、开场:主持人念开场白、介绍到会领导和仲裁委员会的老师、介绍各参赛队相关情况;承办方宣读竞赛纪律;校领导宣布比赛开始(同时,由专人组织选手抽取必答试题)。

3、必答题开始:主持人宣读该轮竞赛规则;要求参赛者拆看试题;组织各队按顺序依次答题。必答题结束时,请师生观看节目。

4、进行第一次节目表演。成绩统计员计算出各队第一轮得分。

5、抢答题开始:主持人宣读各队第一轮竞赛的成绩、宣读该轮竞赛规则;读题并组织各队抢答。抢答题结束时,请师生观看节目。

6、进行第二次节目表演。成绩统计员计算出各队第二轮成绩。同时,组织选手抽取风险试题。

7、风险题开始:主持人宣读各队第二轮得分、宣读该轮竞赛规则;询问是否有放弃该轮竞赛的参赛队;组织各队代表抽取试题;组织各队拆看题目试题;组织各队按照抽签决定的顺序答题。风险题结束时,请师生观看节目。

8、进行第三次节目表演。各班主任上报拟奖励选手名单。成绩统计员计算出各队竞赛总分,并排出名次。组织奖状的填写和奖品的分配。

如果出现并列名次导致无法排出前四名,则加赛一轮,每队回答一道题。

如果节目表演完结时工作人员还未做好奖励准备,就让各代表队有序返回本班队伍,随后开启备用题由主持人组织自由抢答。

9、宣读各队最后得分、名次及奖励决定。

10、请各位领导颁奖:先颁团体奖,再发个人奖。

11、校领导总结讲话。

12、竞赛结束:师生退场,负责会场布置的班级拾掇会场。

九、竞赛纪律

1、参赛者不得携带任何与竞赛有关的资料。

2、竞赛过程中不得更换选手。

3、参赛者答题时必须起立。

4、参赛者对题目或答案有异议时,主持人应将有争议的题目和答案提交仲裁委员会裁决。

5、参赛者对主持人、仲裁员的评判不满时,不得当面顶撞,可在大赛结束后,向主办方提出申请,请求解决。

6、参赛者必须清楚做答,不得无理取闹。

7、参赛者抽取试题后,未经主持人允许,不得擅自拆看。

8、参赛者必须遵守竞赛规则,服从主持人与仲裁员的判定,不得有反对言行。

9、参赛者如果扰乱竞赛进程,经组委会讨论后,根据情况给予如下处理:

初次扰乱者,给予警告处理;

两次扰乱者,给予警告,并扣除相应分数;

三次扰乱者,取消竞赛资格。

10、非参赛人员不得在求助之外对参赛者做任何提示。

11、参赛者、亲友团成员不得破坏赛场卫生,不得看闲书、讲闲话、吃零食或干其他与竞赛无关的事。

12、亲友团必须遵守赛场纪律,服从主持人与仲裁员的评定。违者,参照第9条予以处理。

十、奖项设置

本次竞赛分别设立团体奖和个人奖两种奖项。

1、团体奖:

一等奖按年级各奖1名

2、个人奖

最佳答题奖按年级各奖3名(授予“文科小博士”荣誉称号)

3、奖项准备:教务处

十一、职责分工

主 持 人: 申爱红吴璇

组织抽题:七年级(任玉霞)八年级(袁延平)摄影人员: 周少权

成绩统计:七年级(孔昌林、段文杰)八年级(戴书强、石玉峰)仲裁人员:七年级(王驿虎)八年级(张国胜)音响操控:七年级(同培杰)八年级(周铁军)纪律维持: 七、八年级各班主任

会场布置: 七二班、八二班

十二、注意事项

1、各班学习委员(文科)于2014年4月14日(星期一)第一节晚自习将本班参赛选手编号及姓名以书面形式上报政史地组。

2、由于没有抢答器,各参赛队需自行设计、制作一个彩色抢答牌,用于抢答环节。

3、竞赛时所有学生不能携带任何与竞赛有关的资料。否则,取消竞赛资格。

4、各参赛队服装必须统一。服装不统一者,从该队总分中扣减

10分。

5、选手答题时尽量用麦克风。麦克风轮流使用。

6、竞赛过程中选手不能离场。

7、在必答题、风险题环节,选手必须读出题号。否则,即使答对也不得分。

8、主持人宣读竞赛规则时,参赛选手必须认真收听。否则,责任自负。

9、出现错判情形时,班主任要及时报告仲裁委员会,请求更改并补加相应分数。

10、答题环节全部结束后,各班主任应立即将本班拟奖励学生名单上报记分员。

11、各班主任必须做好本班参赛选手的选拔和培训工作。

12、班主任负责将本班剩余学生组成亲友团带座椅列队参加。

张村驿初级中学政史地组

篇8:学科知识竞赛

一、学科竞赛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积极作用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时代发展的本质要求和根本特征,是素质教育的关键内容。学科竞赛是指在紧密结合课程教学的基础上,以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创新探索的能力,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教学活动。学科竞赛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实际上就是在掌握课堂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进行知识的整合,提出新思想、新方法、新理论、新技术的过程,这一过程处处迸发出创造的火花,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承办的天津市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大学生的文学创造能力,建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模式,培养创新型人才。

二、“四位一体”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学科竞赛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作用显著。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根据学院实际,构建了基于学科竞赛的“四位一体”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一)以课程教学为蓝本

学科竞赛的蓝本是课程教学,立足于学校开设的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一些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技能。因此无论何种形式的学科竞赛,不管是侧重对学科基础知识和理论的考查,还是对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均在于牢固掌握学科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而这些知识和理论均源自课程教学。例如,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在通过学科竞赛培育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狠抓课程教学这一支点,充分发挥课程教学的基础作用。其中,我校文学院赵利民教授等开设的《中外文学经典与文学精神》课程是天津市高校MOOC(慕课)试点学校课程、天津市高校本科教学改革项目。同时,该课程系我校人文素质通识课,采用专题纵览的方式,由6位教学经验丰富的中青年教师组合授课;该课程从中国古代文学精神出发,到中国现代文学在“新与旧”命题中所体现的对进化论的接受与反驳,再到中国当代文学所蕴含的文化传统,辅以西方文学的“两希”传统和悲剧类型与理论,集中凝练地将文学中的中与西、古与今、新与旧突出出来,在文学经典的讲述过程中凸显出了中外文学的基本精神,在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同时,能够引发学生对文学与文化乃至人生问题的进一步思索与探讨,有效提升了大学生的人文修养,为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以竞赛活动为依托

学科竞赛是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拓展综合素质的大平台[]。天津市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是天津市教委主办的高校人文学科相关专业的一项重要学科竞赛,依托教育部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举行;竞赛的决赛形式为现场比赛,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基础部分,如知识问答等;二是实践创新部分,如七步成诗、即兴说理、人文演绎等。纵观多年的组织竞赛经验,结合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可以发现:一方面,学科竞赛是推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工作的重要载体。文学院在多年组织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活动中,更新教育理念,摒弃以前读死书、死读书的教学方法,探索出一条强化学生知识应用、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增强学生创新意识的人才培养思路。另一方面,学科竞赛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学科竞赛是以比赛的形式,充分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意识,调动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人文知识竞赛的过程,既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又能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尤其是在创新实践部分,更需要学生另辟新径、大胆创新,才能在广大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拔得头筹。

(三)以选拔培育为手段

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日益激烈,如何选拔和培育一批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建立一支创新实践型的人才队伍,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紧迫任务,而学科竞赛正是创新型人才选拔和培育的重要方式。通过学科竞赛选拔和培育创新人才,是国家人才发展战略和教育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在选拔培育天津市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选手时,秉承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的理念,从自然班中遴选学有余力且具备一定知识积累和初步思考能力的学生加入学生考研班。通过学术科研班的培养,学生们的专业知识不断提高、学习能力不断增强。同时,为更好地适应人文知识竞赛中七步成诗环节的要求,我院在学术科研班中新增了格律诗创作与欣赏方向。该方向吸引了许多对格律诗兴趣浓厚的学生参加。担任此方向指导工作的教师系我校石彧老师,为首都师范大学书法专业博士研究生,师从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目前,以石彧老师为指导教师的团队,已获得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在比赛中,石彧老师以深厚的古典文化修养,在格律诗的对仗、平仄、韵律等方面为我校参赛学生进行了专业的指导。在2014和2015年天津市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中,天津师范大学代表队创作的格律诗获得了“最佳格律诗奖”。

(四)以实践创新为目的

举办学科竞赛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学科竞赛的举办,从组织报名开始,每一环节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他们创新、实践、交流、协作,努力营造一种参与研究、参与创作、参与竞争的氛围,使学生更加注重创新能力的锻炼,弘扬创新理念、推进创新思维、挖掘创新潜力、最终达到培养创新实践型人才的目标。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借助第二课堂建设,进行学生创新能力的深层培养。其中,丰富的社团活动是学生展示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舞台,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有历史悠久的大学生国韵京剧社、芦笙文学社、阳光剧社等,培养了一批具备原创能力、舞台经验和国剧专长的人才。将这些人才吸纳进学科竞赛的队伍中,使学生的特长得到最大化的展示。例如2014年天津市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人文演绎剧本《此去经年》和华北五省(市、自治区)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剧本《止楚攻宋》,均出自参赛队员邹昌宏同学之手,且上述两个剧本的演绎均获得人文演绎环节的第一名。

课程教学、竞赛活动、选拔培育、实践创新四者,从不同的角度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提供支持和保障,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一个完整的、立体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三、培养成果

以课程教学为蓝本,以竞赛活动为依托,以选拔培育为手段,以实践创新为目的的“四位一体”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实行,在天津市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自2012年参赛以来,以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生为班底组成的天津师范大学代表队连续四年获得天津市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一等奖,并代表天津赛区参加华北五省(市、自治区)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获得一等奖二次,二等奖二次,发现了一批有潜力、有作为的人才,有效的促进了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摘要:学科竞赛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用明显、意义重大,探索一条普遍适用的基于学科竞赛的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基于学科竞赛的“四位一体”(以课程教学为蓝本,以竞赛活动为依托,以选拔培育为手段,以实践创新为目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对大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成效显著。

关键词:学科竞赛,四位一体,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李苏北.以学科竞赛为载体推动课程建设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大学数学,2009,25(5):8-10.

[3]梁化奎.学科竞赛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0,27(9):106-109.

篇9:依托学科竞赛,培养创新人才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科竞赛;创新人才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所谓创新型人才,就是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并能够取得创新成果的特殊人才。在大学,创新型人才主要有学术型知识创新人才和应用型技术创新人才,其中本科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大学生学科竞赛是整合课内外实践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的有效载体,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解决实际问题和实践动手能力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当然,培养创新人才不仅仅是大学的主要任务,作为和大学衔接最为紧密的中学也要具备培养创新人才的意识,勇于承担培养创新人才的重任。而当前中学的实际状况并非如此,由于家长、学校、社会等片面追求高考的升学率,很多学校不但没有培养创新人才的意识,甚至做出很多有意或无意的事情来抑制学生的创新思想,而作为其中非高考科目的信息技术学科来说,由于应试教学的弱化,没有引起学生、学校、家长和社会的重点关注,反而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土壤,特别是信息技术学科的竞赛更是为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天地。

近日,笔者有幸参加了由上海交通大学与Google公司合作举办的首届针对中学信息类教师的师资培训班,通过为期四天的学习,笔者觉得对计算机学科领域的认识、计算机学科的发展以及在探索、引导和培养优秀中学生投身计算机领域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收获,特别是上海交通大学在依托学科竞赛,培养创新人才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对笔者的触动很大。

一、学科竞赛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搭建了一个较好的平台

就计算机学科而言,在大学有ACM竞赛。ACM竞赛于1970年开始由美国计算机协会举办,该协会同时也是图灵奖颁发和组织单位。大学的ACM竞赛1996年才引入中国大陆,虽然起步晚,但中国内陆的学生在ACM竞赛中进步很快,到目前为止,大陆的高校已经四次取得了全球的总冠军。而在中学,则有和大学ACM竞赛相衔接的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旨在向那些在中学阶段学习的青少年普及计算机科学知识;给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提供动力和新的思路;给那些有才华的学生提供相互交流和学习的机会;通过竞赛和相关的活动培养和选拔优秀的计算机人才。中学信息学竞赛的目的是在更高层次上推动计算机的普及,任何有条件和有兴趣的个人,都可以在业余时间自愿参加。所以,无论是大学的ACM竞赛还是中学的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它们都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因为,通过这样的一些活动,首先可以在中学阶段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使得他们对信息技术的一些本质和核心的东西有更多的了解,提高他们创造性地运用程序设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到了大学,他们就有了学习计算机的动力。从而通过这样的一些竞赛活动,学生能够学会主动地学习,用心享受竞赛的全过程。

此外,通过这样的一些活动,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团队精神、稳定的心理素质。ACM竞赛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团队合作的平台,以三人为一组。在竞赛中,每组要发扬团队精神,当队友遇到一个瓶颈时,同组其他同学能够鼓励对方,帮助共同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ACM队伍走向更高的成就。而在信息学竞赛中选手难免会承受心理上的压力,这时如何能使自己的心情平静下来,承受来自各方的压力就变得尤为重要,而通过这样的比赛之后,学生就很容易在面对各种压力时能保持一个平稳的心态。所有这些素质,对他们今后的工作和生活都会产生比较深远的影响。

总之,通过这些竞赛,就是要让学生有思考、判断、观察,并且能做出有影响力的事情,从而让他们具备未来成为科学家的一些基本素质。

二、优秀的人才应该参与到科学研究、科技创新中来

众所周知,在近几年高考中,金融、贸易是许多优秀学生的首选,而在每年各种各样的考试中,我们也都知道公务员考试是难度最大、竞争最激烈的,有时一个职位甚至会有上千人参与竞争。相反,对社会发展做出重大推动作用的基础学科却缺乏对优秀学生的吸引力,能创造社会财富、推动社会发展的创业型职位也缺少对优秀大学生的吸引力。就计算机学科而言,通過本次的学习,本人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培养优秀学生首先要培养他们的远大志向和社会担当的个人品质,教会学生发现、参与研究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因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需要这样的人才,我们当前还处在这样的一个信息社会,人和人之间要进行大量的信息交换,而且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计算机进入大数据和云计算时代,对于这些大数据如何分析和处理、存储和交换都需要优秀的科技人才投入进来。社会、企业、大学、中学应该搭建好平台吸引这些优秀的人才参与到科学研究、科技创新中来。

就计算机领域而言,比如,笔者本次参观的Google中国上海公司,他们为员工的工作、学习、生活方面都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在公司里除了有良好的工作环境之外,一些健身、娱乐随处可见:在上班时间,Google员工可随时到食堂就餐,食品种类也丰富多样;在Google的办公大楼,我们还随处可见白色书写板,其目的就是方便员工随时记下各种新创意,正如带领我们参观的Google工程师所说:“你坐在办公室时,灵感并不一定会来;或许就在你走动时,灵感就会如期而至。”

为了吸引优秀的中学生到上海交大来学习,交大也做了很多努力,比如成立于十年前的上海交大ACM班,在这个班级里很多学生都是上海交大的特招生,为了培养这批优秀的学生,上海交大从人才的选拔、老师的配备等方面都做了精心的安排,比如,每年交大都会为优秀的学生提供特别录取的通道,在每年的全国青少年信息学竞赛现场也都会录取一些优秀的中学生。老师则由图灵奖获得者、康奈尔大学教授John Hopcroft领衔的国际知名教授组成讲席教授团共同执教与指导,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交大的ACM班才续写了一个又一个的传奇。除了三次问鼎ACM全球总冠军,他们还在国际会议和期刊上发表了百余篇学术论文,两次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其实,除了上海交大为这些优秀的学生搭建平台以外,当前很多的优秀大学也通过各种方法来吸引这些优秀的学生,为他们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例如,在近日的全国青少年信息学竞赛期间,有北大、清华等近20所国内著名高校举办现场招生宣讲会,从而为这些优秀学生的发展解决了很多后顾之忧。

当然,这些优秀学生直接进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大等深造,学生的发展还远没有结束,大学毕业后,你们可能还将选择出国留学,取得学位,进而参加工作。但是通过这样的一些竞赛活动,他们具备了现代创新人才的基本素质。如果加上后期的

艰苦创业,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也完全可以出现一批像比尔·盖茨、乔布斯那样的青年才俊,像林纳斯·托瓦兹那样的优秀IT

人才。

上一篇:初三父亲节的600字作文下一篇:吃火锅心得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