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与孩子沟通心得

2024-04-11

如何与孩子沟通心得(共11篇)

篇1:如何与孩子沟通心得

与孩子沟通是一门大学问

基础教学部

“磨蹭了!快写作业!”,“现在不好好学,将来怎么办!”,“怎么又考这么点分数!”,“不是这道题错就是那道题错,就没有全对的时候!”,“把电视关了!有什么好看的!”家长可能觉得这些话都是必须要叮嘱的,但却忽略了孩子的心情。这种简单的说教在内心世界日益丰富的孩子面前显得苍白无力,天天讲,月月讲,不把孩子说烦才怪呢!而孩子们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请给我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因为我长大了!”“别整天唠叨我!”“严格要求,我没意见,可太严了我受不了!”“请支持我做些我喜欢做的事!”“让我有点自己的小秘密,好吗?”“我希望得到鼓励,别总是责备。”“别老当着别人的面指责我,我也有自尊心!”对于家长来说,要教育好孩子,必须要了解他们,要接纳他们已经长大的事实,否则只会增加家长和孩子之间的矛盾。

这是几个实际可操作的方法:

和孩子平视———蹲下来看

与孩子商量———相互尊重

让孩子决定———学会选择

给孩子写信———巧妙地表达

替孩子着想———留点面子 放孩子出去———认识社会

向孩子道歉———说声“对不起”

向孩子学习———能者为师

家长和孩子沟通的误区:

案例二(一位班主任老师从学生日记本上记载下来的日记)

[日记一] 妈妈,我恨你,今天下午,我突然发烧了,是38度。为此,遭了妈妈一顿骂。事情是这样;昨天下午,我觉得自己感冒了,到了晚上妈妈让我洗完澡后吃药,不料,我洗完澡后,竟忘了吃药。第二天,体温逐渐升高了,爸爸帮我量完了体温后,就告诉了妈妈。妈妈听后,非常恼火,走到我身边破口就骂:“你昨天晚上为什么不吃药,每次发烧的都是你,(因为我快开学时发过烧,39度一连挂了四瓶葡萄糖)相不相信我把你踢飞找不到,你这个孩子不是我们家的孩子,你真讨厌。”之后,妈妈又说了一些不文明的话,我听了,泪水像断了线的珠子,流了下来。我坐着反省了好久,这件事我也有错,可妈妈没有必要说那些话来伤我的心啊。晚上,我翻来覆去,怎么也是睡不着,一阵风吹来,我觉得好冷,但我的心更冷。

[反思]班主任老师在日记中写道:也许妈妈是太忙了、太累了,你的生病又让她担心。才会说出这样的话。把你的想法和妈妈沟通一下,不要难过,相信妈妈是爱你的。

第二天,班主任老师观察到这位学生的反映,发现他的情绪仍然无精打采。并与他交流:每一个人都有承担责任的义务。你已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应该要为自己身体负责。而不是事事依赖妈妈。当然,妈妈这样说,也是不对的。我会找机会和你妈妈谈谈。这位敏感的小男孩点点头。事后,他妈妈不好意思地承认了自己不对之处,表明回家后和孩子聊聊。

[日记二] 记旧帐

我的妈妈老是记旧帐,我不知道为什么,她每次骂我都是以前的事,记得有一次,我穿错了鞋,我知道妈妈要骂我。在回家的路上,妈妈倒骂起我以前作业没写的事,一点也没有说到鞋子的事。还有今天,我作业没写留在学校补,到六点半妈妈才接我回家,我知道晚上又要被打了。路上妈妈倒说起了以前我顶嘴的事。回到家,又把一些旧帐记了上去。只要我一干了什么不好的事,妈妈就会把一些算过的旧帐加上去,把我多骂几下,这些旧帐有的被提过好几次了。有时妈妈只算旧账,正事都不算,有时新旧事一起算,我不希望妈妈算旧账。

[反思]在这个孩子眼中,妈妈的爱是无理的。妈妈为什么不能就事论事,而是喜欢算旧账。在我们大人看来,老账新账一起算是天经地义的事。这个学生是属于懒惰、不懂事、经常不完成作业的一类人。可是,他却是一个思维敏捷、喜欢阅读的男孩子。在六年级时,还获得全国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一等奖。评价一个孩子是否是个好孩子,仅仅是每天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仅仅是听从父母的教导?仅仅是考试得到好成绩?做父母的应该找一下孩子为什么不爱学习的原因。多关注孩子的内在兴趣和需要。多关注他学习的感受。多关注他内心对父母、老师的理解。忽视了他生命的个性,把他和别的孩子等同起来,这样的家庭教育自然是失败的。

吾日三省吾身,与孩子沟通,出发点是好的还不够,方式方法同样重要!儿孙自有儿孙福这话也有一定道理,每个孩子都是天使,也不要强加给孩子太多!

篇2:如何与孩子沟通心得

与孩子沟通教育心得

郑浩

孩子教育,听谁的都有道理。可是到了具体的事情上,又都对不上号。道理上讲,还是我们学习不够,可是我们的学习短时间里也就这样,能不能有一种方式,让我们只要照做就能基本正确呐。

基本正确

就我个人的体会,简单一点的方式还是有的。只是照做,一点不用想的方法,当然不现实。还是需要尽量少的理念配合我们的行动的。这些理念是:1.孩子的任何感觉对他来说都是真实的,也就是他认为是有道理的。我们不能简单地说你不对来讲道理。2。孩子的许多不对是我们的判断,客观上我们也不一定对。3.很多时候,我们和孩子对问题的不同看法是可以并存的,不需要分个对错的。4.孩子的行为只要:1。不伤害自己,2。不伤害他人,3。不与环境有大的冲突。都是可以接受的。

以上四条理念解决一个问题,我们不去强迫孩子接受我们的说教,尊重孩子的感受。尊重就是我们虽然不能理解,但我们承认对方有对方的道理,不把自己的理当作是唯一正确的。

尊重孩子只是教育孩子的基础,仅有尊重是不够的。虽然孩子的感觉是真实的,但孩子凭感觉成长,不是最有效的成长途径。

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引导孩子就是孩子的最有效的成长途径了。

首先,我理解引导并不是要孩子简单的听我们的,而是要引导出孩子的想法和看法。如果孩子的想法和看法和家长的一致,那自然就是听了话了,一切没问题。如果孩子的想法、看法和我们的不一致,是不是就要引导孩子像我们的靠拢呢?这其实是明天要说的,这里暂且先用。就是对于那些基本的、普遍的、已有社会认可的对错结论的事情,我们是需要做这样的引导。比如:三种伤害。而那些我们自认为是对是错的事情,可以暂且放一放,不急于将我们的认识通过引导的方式,灌输到孩子的思想中。因为我们的灌输,会是孩子的认知受到限制,孩子自身适应环境的有自由发展的机会就会受限。实际上我们会发现有些事情回头想想是不必要的,甚至是错的。这种情况不仅孩子成人了回头会发现,就是孩子还小,也时常会有的。所以引导什么,也就要细心选择了。要简化又简化。这样你的引导就会更有效率,又尽可能少的影响孩子的自由空间。

引导的唯一途径是沟通,你要让孩子的所有想法呈现在你面前,尽管这些想法在你看来还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这就是完整的孩子,你只有让孩子完整的呈现在那里,你才有机会胸有成竹。任何对孩子的训斥、打断、等否定行为,都会让孩子退缩和隐瞒。你对他的了解就会打折,你对他的教育也就是只见一斑了。所以在和孩子沟通时,要鼓励和肯定孩子,至少他说了就很好。对其中你赞同的,给与鼓励和夸奖。对于你认为不妥的,你不认可的,不能简单的给与批评和否定,更不能训斥和惩罚。下次孩子哪里还敢跟你说啊。这样你就和孩子失去了心灵的联系,你就很多时候看不懂他了。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按照孩子的思路,引领他多走几步,或者退回几步,让他自己看到{思想中看到}结果,并且由他自己去选择坚持还是改变。可以用它熟悉的事情引领,也可以是某个故事,某个动画片等等一切他能感受的事情来引导他。这样我们就不会陷在自以为是的说教之中了。也许一次两次都达不到你想要的效果,那也得慢慢来。说不定还有其他结果。坚持这样做,就会迎来简单的教育,至少家长和孩子关系融洽,思想上保持沟通,情绪上没有负担。孩子是快乐的,孩子始终完整的呈现在你面前。

我们有时候缺乏和孩子沟通的耐心,是因为我们认为这样就是为孩子好,这样就是对的。当你的为孩子好,是要孩子吃东西时,你会问孩子想不想吃。如果孩子说不想吃,你会尊重孩子,不吃就算了。总不会是为孩子好就强迫他吧。如果你还是想让他吃点,你会进一步询问原因,直到搞清楚了,与孩子达成一致。

当你的为孩子好,是一个对孩子来说是长远的事情时。孩子一定没有你想得远,那你就得从近处着手,一件件的心平气和的沟通到孩子愿意为止,想解决吃东西的事情那样。假如孩子不愿意,就是你的想法同孩子的实际连接不上。如果这时候强迫孩子,事情是简单了,但这种连接是假的,在以后的日子里总会断的。这就是很多家长抱怨的,孩子大了,我管不了了的原因。实在沟通不了,我暂时就这个水平了,怎么办?那还有一条路就是尊重孩子!

篇3:如何与孩子沟通心得

关键词:青春期叛逆,NLP四项基本原则

青春期是指性器官发育成熟、出现第二性征的年龄阶段。青春期年龄段, 世界卫生组织规定为10-20岁。中国一般指11-17岁。叛逆, 是青春期所有孩子的一个共性。

1.青春期叛逆的表现

(1) 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青春期少年在生活上不愿受父母过多的照顾或干预;对一些事物是非曲直的判断不愿意听从父母的意见, 并有强烈的表现自己意见的愿望;对一些传统的、权威的结论持异议, 往往会提出过激的批评之词。但由于其社会经验、生活经验的不足, 经常碰壁, 又不得不从父母那寻找方法、途径或帮助, 加上经济上不能独立, 父母的权威作用又强迫他去依赖父母。

(2) 成人感与幼稚感的矛盾。青春期少年的心理特点突出表现是出现成人感---认为自己已经成熟, 长成大人了。在一些行为活动、思维认识、社会交往等方面, 表现出成人的样式。心理上渴望别人把他看作大人, 尊重他、理解他。但因社会经验和生活经验及知识的局限性, 在思想和行为上往往盲目性较大, 带有明显的小孩子气、幼稚性。

(3) 开放性与封闭性的矛盾。青春期少年需要与同龄人, 特别是与异性、与父母平等交往, 他们渴望他人和自己一样彼此间敞开心灵相待。但因每个人的性格、想法不一, 使他们的这种渴求找不到释放的对象, 有时只好诉说在日记里。而这些日记写下的心里话, 又由于自尊心, 不愿被他人所知道, 于是就形成既想让他人了解又害怕被他人了解的矛盾心理。

(4) 渴求感与压抑感的矛盾。青春期的少年由于性的发育和成熟, 出现了与异性交往的渴求。但由于学校、家长和社会舆论的约束、限制, 使青春期的少年在情感和性的认识上存在着既非常渴求又不好意思表现的压抑的矛盾状态。

(5) 自制性和冲动性的矛盾。青春期的少年在心理独立性、成人感出现的同时, 自觉性和自制性也得到了加强, 在与他人的交往中, 他们主观上希望自己能随时自觉地遵守规则, 力尽义务, 但客观上又往往难以较好地控制自己的情感, 有时会鲁莽行事, 使自己陷入既想自制, 但又易冲动的矛盾之中。

2.青春期叛逆的危害

“逆反期”的心理、行为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 会导致青少年对人对事产生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对抗社会等病态性格, 使之信念动摇、理想泯灭、意志衰退、工作消极、学习被动、生活萎靡等, 进一步发展还可能向犯罪心理和病态心理转化。

处于“逆反期”的青少年通常对教育者有明显的“反控制”、“对抗”心理, 即你越是要求他这样, 他偏不这样。而这种情形, 最容易引起老师、父母的恼火。而老师、父母越是恼火, 对他 (她) 越发训斥, 就会使他 (她) 更加反感, 直接影响到与父母、老师之间的正常关系, 以至于将叛逆性格发展至极端, 导致人格和行为的不健康。近年来社会上多发的青少年逆反期杀亲案、出走现象、自杀事件无不说明, 如果在这一特定时期疏导失当将会发生惨痛的后果。

对于青春期叛逆孩子的心理要加以正确引导, 将使他们一生受益, 但如果处理不好, 将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发育和行为成长。如何与处于叛逆期的孩子有效沟通呢?笔者认为可以借鉴NLP的四项基本原则中蕴含的有效沟通的理念。

3.运用NLP的四项基本原则与青春期叛逆的孩子沟通

NLP的四项基本原则是:一致亲和、目标设定、感觉敏锐和行为灵活。笔者在此就如何运用这四项基本原则提升与青春期叛逆的孩子沟通效果进行探讨。

(1) “一致亲和”原则的运用。“亲和”是建立亲和感, 不仅是与他人, 更重要的是对自己。如果一个人与自己建立了良好的亲和感, 就能更好地接纳其他人, 从而建立良好的沟通基础。与青春期的孩子沟通, 首先要接纳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各种想法和感受, 与孩子之间建立亲和感。在清晰地澄清自己的立场和状态 (比如作为孩子的家长, 我们应该确定我们是孩子最值得信赖的人, 我们的立场是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而不仅仅是孩子错误行为的批判者) 的基础上, 学会换位体验, 站在孩子的角度体会他的情绪和状态, 然后以孩子乐意接受的方式进行沟通。NLP思想认为, “沟通的意义在于对方的回应”, “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很多家长或者老师习惯于以长辈或过来人的身份苦口婆心地跟青春期的孩子讲道理, 却没有耐心倾听孩子的真实想法, 在单向沟通的状态下, 很难得到原本就叛逆的孩子的认同, 最后导致孩子的厌烦, 反而加重了孩子的逆反情绪。青春期的孩子需要朋友式的交流方式, 朋友间首先需要建立的就是彼此可以敞开心扉的亲和感。建立“亲和感”, 要注意运用合适的“肢体语言”和“说话的语气语调”。有时候, 一个温暖的拥抱和拍拍肩膀的鼓励的动作, 比唠叨很多话对孩子的心灵触动更大。

(2) “目标设定”原则的运用。“目标设定”就是清晰地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与青春期孩子沟通, 要理性地设定沟通的目标。父母与孩子不应该是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亲子沟通教育其实是一种人生教育, 亲子沟通的目标是为了帮助孩子学会独立面对未来的人生, 帮助孩子塑造良好的人格结构和建立充分的自我价值感, 并学会与人融洽相处。孩子有了过失的行为时, 家长和老师不能放任不管, 通过批评的方式纠正孩子的错误是必要的, 但是一定要理性地明确批评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孩子完善自己, 所以要掌握批评的分寸和原则。家长与老师在与叛逆期孩子沟通时, 要多关注孩子叛逆行为背后的积极动机, 在尊重孩子感受的前提下, 给予正确的引导, 这样的沟通才会有效果。批评的最高境界在于既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又能使孩子为自己的过失感到难过和内疚, 进而从内心深处萌发出改正错误的愿望。所以, 建议家长和老师批评孩子时, 多采用先表扬后批评的方式。肯定孩子错误行为背后的积极动机, 然后提出合理的建议, 与孩子一起探讨, 激发孩子自己想要改善自己的动力。

(3) “感官敏锐”原则的运用。“感官敏锐”就是要保持我们所有的感官对周围世界和自己内心世界的敏锐性。“觉察”和“判断”是有很大差异的, 作为家长和老师, 我们常常精于判断而疏于觉察。叛逆期的孩子比较容易情绪化, 在与叛逆期孩子的沟通过程中, 如果我们不能保持察言观色的敏锐, 保持一颗善解人意的平和心态, 我们常常会因为孩子的行为表象而做出偏颇甚至错误的判断, 而孩子在细微处所传递出来的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就无法进入我们的内心。当孩子觉得被误解的时候, 他的心门就关闭了, 他会加倍感受到不被理解的孤独, 如果再被责骂和打击, 孩子就会比较容易走极端。青春期的孩子尤其反感父母的说教, 因为说教的态度是居高临下的, 而孩子真正需要的是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 父母的身体力行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当家长发现孩子出现不良的行为习惯时, 首先要觉察自身是否存在同样的问题。家长对自身问题的觉察和改善, 是用自己的行动无声地向孩子传递一种积极的信息, 这样的身教比刻板的说教更有效果, 对孩子来说具有榜样和示范作用。

(4) “行为灵活”原则的运用。NLP思想认为, “最灵活的部分是最能影响大局的部分”。“灵活”是变通, 是拥有能力的表现。NLP告诉我们, 凡事都有三种以上解决的办法。很多时候, 孩子之所以会选择与他人激烈的对抗是因为那一刻在他心中没有更好地面对问题的办法, 孩子也许是因为恐惧或者绝望才会选择铤而走险奋力一搏。如果我们能够教会孩子在遇到任何问题时, 都能静下心来思考是否有更加灵活的解决方案。如果我们能帮助孩子建立“三赢”的行为准则, 对孩子的个性成长和处世方式都是有积极意义的。这就要求, 父母和老师在对待孩子的问题时, 也能拥有灵活的解决方案。

篇4:如何与孩子保持远程沟通?

远离孩子,实出无奈

从事家庭教育咨询工作以来,我对“甩手掌柜”型的家长态度最为生硬。我曾指责他们自私,如果他们找“工作忙”的借口,我就用“子不教,父之过”的古训驳斥他们。我偏激地认为,家庭教育是世上最重要、最不能等待、最微妙的事业,不能找任何借口,根本不顾这些家长的实际困难。直到我赴荷兰学习的时候才有机会体会他们的苦衷,再翻看以前的咨询笔记,真是羞愧难当。

一位姓严的妈妈曾对我说:“因为工作和经济的原因,我的女儿出生才几个月就被送到了千里之外的奶奶家寄养。每年只有长假时,我和丈夫才能和孩子团聚两三天,平时只能靠电话维系。终于盼到女儿长到可以上幼儿园的年龄,我迫不及待地把她接了回来。但让我始料不及的是,女儿跟我们一点儿都不亲,每晚睡觉的时候总要大哭一场,闹着要找奶奶,直哭到筋疲力尽。我和丈夫被搞得心力交瘁,心酸又心痛,不知道如何开展家庭教育。”

另一位姓陈的妈妈流着泪告诉我:“我在酒店工作,非常忙,儿子出生半年的时候我把他送到姥姥家,一年只能见上几面。我担心他的成长,一是怕我父母太娇纵孩子,二是怕他们的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会传给孩子。比如我父母性格内向,不喜欢说话,现在我发现孩子也不爱说话,而且满口方言;我妈妈吃饭比较快,而孩子吃饭也狼吞虎咽,很没吃相。我也跟父母说过几次,每次他们都是把这句话甩给我:‘嫌我们教育不好,你自己来啊!’我哑口无言。让孩子从小离开我,究竟是对还是错?”

一对留学英国的年轻夫妻曾对我说:“儿子不到1岁的时候,我们得到了留学的机会。机会难得,我们不忍放弃,只好把儿子留给他奶奶抚养。我们不忍心当着孩子的面离开,就在他睡觉时偷偷走了。当时,我把一个小枕头放在他身边。他醒来后发现我们不在,就成天抱着那个枕头。后来我们把孩子又接回身边,他还是成天拿着那个枕头,多脏都不肯让人拿走。这是怎么回事?孩子该不会得了什么心理疾病吧?”

这样的父母还有很多,他们的孩子都出现了这样那样的心理障碍,有的品行出现偏差,有的学习成绩落后,有的亲情关系淡漠,都给家庭带来了无尽的烦恼。我离开儿子小孔三个月时,他也出现了不好的苗头,引发了我的思考。世界上没有不愿陪伴孩子的父母,远离孩子,实出无奈,如果为了亲情关系和家庭教育把事业抛在一边,社会如何运转?家庭经济来源枯竭了怎么办?但是,家庭教育的确是非常重要的事业,如何在事业和家庭教育之间找到平衡?如何实现共赢?如何突破空间限制与孩子保持亲近?如何与妻子、父母保持高效沟通?我觉得自己应该补上这一课,也算是给那些被我无情斥责过的父母一个道歉。

高效沟通,合理补偿

在孩子小的时候,生命中最重要的关系就是和他的主要照看者(通常是母亲)形成的亲密、稳定的关系,这种关系在心理学中叫作依恋关系。这种依恋关系不仅在童年期影响孩子和父母的关系,更对成年之后的人际交往,尤其是亲密关系(如婚恋关系)有重要的影响。为了让孩子健康成长,在孩子年龄尚幼的时候,尤其是在孩子3岁以前,父母最好不要和他分开。孩子主要照看者的更换不利于孩子形成稳定的依恋关系。这种情感上的缺失是很难弥补的。所以,在把孩子送出去之前,父母一定要三思,谨慎决定。

如果非与孩子分离不可,父母要做好以下6件事,把对孩子的伤害降到最小。

第一,降低期望,有备无患。一旦决定长时间离开孩子,父母要做好相应的心理准备。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亲子关系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这是自然、正常的。如果出现了问题,家长不必苛责孩子,也不必过于内疚自责。降低期望值,心理落差自然会小一些。无论孩子在不在身边,家长对家庭教育的焦虑要首先解决。同时,家长应该做一些家庭教育的功课,比如阅读关于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成长规律的书籍,上一些亲子课程,提高自己和孩子沟通的水平。

第二,不要突然离开。尽管当着孩子的面离开是很痛苦的,但不管孩子多小,父母都要当面与孩子道别,这样孩子虽然难过,但知道你要走了。如果每次都是在孩子不知道的时候离开,他会无法预期和把握,会让孩子更没有安全感。

第三,让孩子有自己的依恋物。很多孩子会有自己的依恋物,通常是一些软软的东西,比如小毯子、小被子、枕头、玩具熊等。这是很正常的,是孩子从依恋母亲到完全独立之间的过渡,对孩子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如果孩子没有依恋物没有关系,如果有了也不必焦虑,更不要强行夺走。当孩子有了更稳定的安全感,心智更成熟了,对依恋物的钟爱自然会减弱。

第四,远程联系,让自己留在孩子的生活中。父母要善于利用现代科技与孩子保持远程沟通。有规律的手机、电脑视频对话对维持孩子内心的安全感很重要。除了固定时间的联系,如果有一些特别情况,比如孩子得了奖,或者遇到伤心事,可以临时增加次数。这样即使是远程,父母也可以跟上孩子的成长步伐,而孩子也能感受到父母持续的关怀。另外,在孩子的房间,放置父母的照片,父母和孩子的合影,经常为孩子播放一些父母和孩子在一起的视频,有助于让孩子感觉到父母在自己生活中的存在。

第五,拥有高质量的相处时间。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在游戏时最快乐,也是成长的最佳时机。陪伴孩子玩,不是要让孩子一定按照某种方式玩,实现某种教育目的,而是享受当下的一刻。父母可以做孩子的玩伴,按照他需要的方式和他配合,可以边玩边和他谈论他正在做的事情,让孩子感受到你在关注他。如果每次见面都能关掉手机,专注地花40分钟陪孩子玩,你对孩子的性格、能力、内心世界的了解会大大丰富,这是亲子之间的理解良机,也是培养感情最好的方式。此外,还要根据孩子的年龄需要丰富对孩子爱的表达。其中不可缺少的是身体的接触。用语言、非语言的方式对孩子表达你的爱,可以让相处时间的质量更高。

nlc202309011736

第六,不要过度补偿。不能和孩子每天相处,家长往往会有内疚感,会通过给孩子买很多东西,或者放松对孩子的管教来进行补偿。在我们探望孩子,或者孩子刚刚回到我们身边的时候,由于没有稳定的关系,可以适当地对孩子宽松一些。但在重要的原则问题上,还是要按照正常的方式教育孩子,不要过度补偿。过度补偿其实只是父母为了减轻自己的内疚感,对孩子的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

隔代亲情,应当尊重

父母不在身边,爷爷奶奶、姥爷姥姥往往成为孩子的主要照看者。在心理意义上,照看孩子的祖辈是孩子的“代理妈妈”,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如果孩子可以和“代理妈妈”维持稳定的亲密关系,这种稳定的感情会迁移到亲生父母的关系中。但是,祖辈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与父母有差异,在抚养孙辈的过程中难免与父辈出现摩擦,此时,父辈如果处理不好,往往会对孩子构成较大的伤害。我在荷兰学习期间,儿子随我父母生活。我父母已经60多岁,都是退休的高级知识分子,只知道逼孙子读书识字。或许是对孙子的成长太尽心了吧,他们经常在电话里跟我吵架,骂我惯孩子。对此,我的处理方式主要是在反省的基础上改变自己。

第一,沟通正式化。我把平时发现的问题积攒起来,找时间专门与父母电话沟通,而不是即时反对。这样能减少自己平时的焦虑,也减少与父母的小摩擦。

第二,沟通时不带情绪。当我们带着情绪表达时,我们对父母的要求和期望容易被他们从情感上解释为对他们的指责和怀疑,这就是他们容易生气的原因。因此,在与父母沟通时,一定要先做好情感的铺垫,对他们的帮忙表达感谢和认可。有了情感的交流,再把想提的意见说出来,相信他们更容易接受。

第三,尊重父母有不同意见的权利。持有不同意见是每一个人的权利。与父母意见不一时,我们要想一想,我们是否有些太自以为是了?如果不是原则问题,我们对不同的解决方案应该保持开放的态度,毕竟父母与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孩子好。我们有我们的结论和推理过程,父母也有,不能预设我是对的,他们是错的,或者不科学、不卫生、不先进的,等等。

第四,胸怀要宽广。仔细想一想,我们与父母的冲突,根源是怕耽误孩子,这是一种教育焦虑,所以会反应过度。孩子的成长是逐步社会化的过程,他会逐渐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受到各种不同的对待,在家庭这个小社会中他受到父母、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不同的要求和对待,对于孩子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父辈与祖辈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孙辈的情感质量和人际交往能力,甚至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性格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努力搞好与父母的关系,本身就是家庭教育的一部分,所以值得我们花些心思和耐心,给孩子做好示范。

【编辑:陈彤】

篇5:老师如何与孩子沟通

熊廷香

积极聆听 听学生讲话时心不在焉,三心二意,往往是师生沟通失败的重要原因。良好的沟通,需要耐心的聆听对方,了解他心中的感受。教师对学生的积极聆听的态度,可以使学生觉得受到重视并肯定自己的价值,要避免当学生在讲话时,急于表达自己的反应,后注意力不集中在对方的讲话上,打断学生的讲话等。然而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例子: 学生:英语对我而言太难了。老师:英语并不难学,你的问题是,第一次遇到困难你就放弃努力了,现在再试试看。这是教师与学生在沟通时不愿意先聆听,急于将学生本来自己需要去解决的问题归结到自己马上要给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答案上,这就导致了师生沟通的败笔

一、爱心是基础。

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好孩子。”我非常欣赏这句名言,在教育工作中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习,而且还关心他们的生活,做他们的知心朋友。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爱心能驱使教师以最大的耐心和韧劲克服教学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挖掘自身的潜能,教师的爱,对学生的发展也是一种巨大的动力,有了这种爱,师生之间才能建立起感情,才能激起学生对教师的亲近感和仰慕心理,从而把这种情感迁移到教师所传授

二、委婉

在师生的沟通中,教师的话虽然完全正确,但学生却因为碍于情感而感到难以接受,这时直言不讳效果一般就不好了。如果把话语磨去一些“棱角”,使对方在听话时仍能感到自己是被尊重的,也许就能既从理智上,又在情感上接受老师的意见了

三、教师体态语的应用

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无意识的做着体态语的沟通,而平时大部分的时间教师与学生交往接触瞬时,他们的体态语也是无意识的。一个年轻的女教师容貌秀美,声音柔和,会增强她对学生的亲和力;而身材高大,留着小平头的中青年男教师很容易让学生畏惧;一些白发苍苍的老教师也许受到学生更大的敬重。当然教师的体貌特征主要是天生的,教师博得学生的信任和爱戴最根本的一点还于内在的学识修养。在体态语的应用中,最常用的是眼神的运用和面部表情

篇6: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

良好的沟通,可以帮助孩子打开心扉,远离叛逆,也无须叛逆,远离内心孤独和孤立无援,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永远是他们的朋友和支持者。

一、你已经做了当下你能做的最好的选择

很多父母非常的焦虑,其中很大的一部分源于内在内疚的情绪, 很多父母的模式就是在跟孩子互动的时候,由于管理不好自己的情绪,对孩子发火,甚至有些更严重的棍棒相加打了孩子,等自己回过神来的时候,又会觉得很心疼孩子,好像伤害了孩子,这时就开始自责,怪自己这不好那不应该,会很内疚,内疚的情绪在亲子关系中有很大的伤害,对父母本身会很有伤害,因为父母会指责自己,同时在父母的内心会觉得,你看我都这么自责了,我是个好父母,潜意识还给自己下次可以犯同样错误的机会,而不是寻求改变。

对孩子的伤害会更大,孩子会觉得你看都是我不好,我不应该惹父母生气,我不是个好孩子,这样的次数多了,就会固化成孩子的自我价值。

其实伤害孩子的不仅仅是打骂行为本身,更重要的是,事情结束以后父母的看法和应对方式。

所以,当我们父母有内疚情绪的时候不断的告诉自己,我已经做了当下我所能做的最好的选择,同时去思考下一次我要怎么样才会做得更好。

二、做真实的父母:我们父母是人不是神

很多时候父母会压抑自己的情绪,尤其是有些学习过的父母,包括我自己也曾经有一个这样的阶段,老师说过不能对孩子发火,对孩子发火是不好的,是无能的表现,有的时候明明内心很生气,表面还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孩子是能感受到的,特别是有一些很小的孩子,像有一些两三岁的孩子,他会直接感受你的内在能量,我记得有一次我跟我儿子的互动,我不记得具体是因为什么事情,我很生气很大声对我儿子表达了我的情绪,我儿子就说:“妈妈不好,那么生气,我不喜欢。

” 我就对他说:“ 哦,你觉得生气的妈妈是不好的,你更喜欢温柔快乐的妈妈,是吗?” 儿子点点头,那我再问他:“ 你是喜欢真实的妈妈,还是喜欢虚假的妈妈呢?儿子说他喜欢真实的妈妈,我就说:“哦,真实的妈妈有喜怒哀乐,有开心快乐的时候,也有生气愤怒的时候,那你能接受这样的妈妈吗?” 儿子说:“我能接受,我喜欢真实的妈妈,” 当我们真实的时候,孩子也会真实起来,做真实的父母不是作为父母你就可以肆无忌惮的对孩子发火,是当我们有情绪的时候,真实的和孩子去沟通表达,去表达自己的情绪,表达愤怒而不是愤怒的`表达,这是有很大区别的。

关于情绪在公众号里前面有好几篇文章专门讲和孩子的情绪互动的,大家可以关注后去看看。

三、良好的亲子关系,走在一切教育的前面

假如我们和孩子的关系不好,那我们对他的影响,对他的引导都是无效的,在我们心里咨询的领域,特别重视关系,也就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那这些关系很多时候,跟早年孩子和父母建立的依恋关系有关。

假如,父母和孩子之间有一个非常好的亲子关系,那么孩子感受到父母是可以信赖的,父母是安全的是可以寻求到支持的,那么孩子就会自信勇敢地去探索外面的世界。

那么,怎样与孩子建立一个好的关系呢?

大家有没有发现,很多父母跟客户和跟朋友建立关系的时候都是高手,面对孩子却束手无策,我的一个朋友,她经常会跟我说,我跟客户跟朋友的关系都非常好,就是跟我的孩子关系不好,怎么都没办法,他不愿意听我的,那我就会跟他说,面对客户的时候,你肯定不会看手机,也不会只顾着做自己的事情,不会去一边干活一边陪客户,在跟客户互动的时候,首先就会去陪客户,特别是跟客户吃饭,吃完饭陪对方聊天,会去聊对方喜欢的话题,也会去陪对方做他喜欢做的事情,专门说一些赞美和欣赏客户的话,所有关注的焦点都在对方身上。

当我们愿意用这种态度去对孩子的时候其实也一样适用,我们和孩子互动的时候也需要像对待客户一样,去陪伴我们的孩子,真心的去付出自己的时间和情感,也要投其所好,看看我们的孩子到底喜欢什么,这是我们和孩子建立关系的时候需要去做的,可能有些父母会比较忙,需要忙工作同时也要照顾家庭,没有太多的时间,这个时候我就会建议父母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选择,去设置一个和孩子互动高品质的黄金时间,在我们家孩子还在上幼儿园的时候我们就会有一个约定,我和先生每天陪孩子20分钟,这 20分钟,是属于孩子的,纯粹是陪孩子,没有批评、说教、建议、更没有打断,全身心的和孩子在一起,孩子如果想要我们跟他一起玩,就跟他一起玩,如果不想的话,我们就在旁边陪伴他,不能三心二意,一会打个电话发个微信什么的,就是全然的在一起。

现在孩子上小学了,我们就会在周末三天会安排这样的时间,时间会长一些,可以根据自己家庭的时间去做安排,循序渐进的去设计自己陪伴孩子的黄金时间。

孩子会觉得,爸爸妈妈愿意花时间陪我,我是很重要的。

四、先去倾听孩子,我们才会了解孩子

在倾听的过程中,了解了他的想法和意图,我们才会去理解孩子,在我做咨询和来访者互动的时候80%的时间,都是用来倾听的,作为父母,倾听同样也很重要,只有倾听了才能了解孩子真正的需求。

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有一位母亲问她五岁的儿子,如果妈妈和你出去玩,我们渴了,又没带水,而你的小书包里,恰巧有两个苹果,你会怎么做呢?孩子挠挠头想了一会儿说,我会把两个苹果都咬一口,可想而知那位母亲有多失望,他刚想训斥孩子一番,然后再教孩子怎么做。

刚想说的时候,又想了想不如问问儿子,他到底是怎么想的,这位母亲摸了摸儿子的头,温柔的问:你能告诉妈妈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吗?儿子眨了眨眼睛,用他稚嫩的声音说,因为因为我想把最甜的一个给妈妈,听孩子说完母亲好感动,感动于孩子的心地善良和对母亲的爱。

我们的孩子,很多时候也是也是这样想的,只是我们爸爸妈妈没耐心,根本没有机会让孩子把话说完,刚说一半就被打断了,倾听真的很重要,我们要让我们的孩子有机会说完,表达他真正的意图,到底怎样去倾听孩子呢?

1、倾听过程中要关注孩子的心情和感受。

比如:我的女儿有一次他不愿意写作业,作业特别多,很烦躁,一直哭闹不愿写,那么我就会先去倾听她,她一直说:“作业太多,没有时间出去玩,很烦躁,为什么老师要布置这么多作业,” 带着情绪一直说,我就在旁边陪伴他,等她说完以后,我就说:“哦,作业很多是吗?那一定要做很久,所以就没时间玩了,你想起来就很烦躁,很难受对吗?如果是我,我也会一样烦躁,也会很头疼的,因为真的很想出去玩。

” 先去肯定和接纳孩子的情绪,再设身处地的和孩子在一起,说一些能够理解孩子情绪的话,就可以安抚孩子的情绪,在我女儿听我这么说了以后,就跑过来抱着我继续委屈地哭了一下,哭完我就问她:“ 你想妈妈怎么帮助你呢?” 女儿说,我还是开始做作业吧。

孩子有时只是在表达她的情绪,她不是真的不想做作业,对作业她很烦躁,她有一些情绪需要去释放,作为父母需要给到她这样一个环境,让她去释放他的负面情绪,之后她自己自然会去做选择。

2、重复孩子说话的关键字或是重复孩子说的话。

很多时候,很多妈妈都跟我说啊,理解孩子情绪的话我说不出来,他有情绪的时候我也有情绪,那么这个时候,你就可以试着去理解孩子,去重复孩子说的一些话,重复孩子说话的好处,就是让孩子愿意跟我们继续说下去,也可以重复孩子说话里面的关键字,或是重复他的话,也就是在跟父母不断地沟通的过程中,孩子就可以去释放自己的情绪。

她同样也会感受到父母的理解和接纳。

不是去给孩子讲道理,不应该这样啊,你要这样这样这样想,在孩子还没有释放情绪的时候,他的心都是满的,你说什么他都听进不去,等孩子平静没有情绪的时候,这个时候你再去跟他讲道理效果会好很多!

五、赞美和欣赏

欣赏和赞美要具体一些。

比如:宝贝,你画得画太棒了。

这个‘太棒了’就可以更具体一些:这个画画的很有创意,这个小动物这样画妈妈第一次见到,很棒。

这种具体的欣赏对孩子的影响是不一样。

我们的教育,经常关注孩子做的不对的地方,做得对的地方孩子是不知道的,通过赞美/欣赏做得对的地方,会让孩子更加自信。

假如一段谈话中有这两样,其他什么话都不说,什么都不做,什么指引都没有,我相信你们这一段沟通一定是有效的。

因为倾听引导孩子说出了他的想法,疏导了他的情绪,你的欣赏和赞美又给了他力量,虽然没有给他建议,但是孩子一定会觉得他自己似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似乎更有力量了。

这也是一种通用的沟通技巧。

最后需要指出,我们要给孩子提供有爱的家庭环境,假如父母之间是相互欣赏、包容、支持、尊重的,那孩子在这样的家庭中也一定感觉到更加的安全,父母也为孩子做出了很好的榜样。

其实我们父母都是希望孩子是幸福的、快乐的,但是如果孩子从父母的脸上读到人生是辛苦的,生活是不开心的,夫妻关系是糟糕的、吵架的、困扰的,那孩子也不会相信真正的幸福。

所以在家庭关系中父母做的比说得更重要。

孩子往往会从我们的行为上学习,从我们的人生中学习。

- 假如生的是女孩儿,爸爸要多夸奖妈妈,夸妈妈细心、善良、温和、坚强、吃苦耐劳,当爸爸能够欣赏妈妈这些品格的时候,女儿她也会自信。

因为妈妈身上的部分言传身教也给了孩子。

- 假如生的是男孩子,妈妈要多夸奖爸爸,因为父亲是榜样。

假如对儿子说你爸爸真没用、窝囊、不负责任,跟否定这个男孩是一样的,因为父亲是他的榜样。

篇7:如何与青春的孩子沟通

“同一件事,我说了十遍,孩子就是听不进,但换了同学说,孩子就接受了。”昨日,一位署名“醋妈妈”的家长通过电子邮件,向记者道出苦恼,她“醋意”十足地感叹:孩子究竟怎么了?

“醋妈妈”的女儿在汉口一所中学读初二。孩子长大了,妈妈明显地感觉到女儿和自己越来越疏远,同女儿说话时,孩子也越来越不耐烦。但一旦接到同学的电话,女儿的口气立马变得温和起来,有说有笑。不知何时起,“我同学说的”成了女儿的口头禅。

一次,“醋妈妈”打听到一本教辅对初二学生很实用,她给女儿买了一本,却被女儿束之高阁。几天后,女儿欢喜地从学校拿回了同样一本教辅,“我们班××说这本书蛮好。”

上个月月考时,女儿英语考砸了,“醋妈妈”安慰了一下午也不管用,无奈之下,她拨通了孩子同学的电话。一刻钟的通话后,女儿“雨过天晴”。同样的话,家长说和同学讲,分量轻重不一样。

“孩子上小学时把老师的话当圣旨,现在长大了,又‘迷信’起同学的话。唉,家长不好当啊!”“醋妈妈”说,前天,她在办公室抱怨这事,没想到一下子引起了共鸣。一位家长还说:“孩子的笑脸都给了同学,回家就板着脸面对家长。”想到自己含辛茹苦把孩子拉扯大,如今自己的十句话还抵不过同学的一句话,家长们都有点心酸。

篇8:如何与孩子沟通心得

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评语, 不仅是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评价, 也是对学生做人的评价, 同时, 还是师生之间最有效的沟通方式之一, 可以在老师和孩子之间演绎出多姿多彩的生活, 它展现的是交往的过程、情感的聚集、思想的撞击。

因为孩子喜欢在自己的作文 (日记) 里倾诉心声, 挥洒自己的才情, 教师就可以通过评语, 和学生进行最直接、最有效的沟通, 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指导, 答疑解惑, 学会生活, 学会做人。

记得我教过的一个六年级女孩, 人长得可爱, 成绩也很好。父母工作繁忙, 没有时间陪伴她。一家人之间缺少沟通交流, 关系很紧张。我看在眼里, 记在心上, 便想找一个合适的机会帮一下这家人。正好看到了这个女孩子的日记, 她在日记中写出了对父母的不满和自己的困惑痛苦。

于是, 我在她日记里写下了这样的红色评语:人生的舞台是广阔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轨道。父母工作是必要的, 当然也有教育你的责任。而你凭自己的一时喜怒变得心胸狭窄, 拒绝和他们正常的交流沟通, 忽视了身边最亲近的人, 忽略了父母之爱。不可取!如果你用心去换位思考, 就会理解父母无声无息的爱。体谅一下父母的辛勤, 珍惜可贵的亲情吧。

后来, 她妈妈告诉我, 孩子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变了, 看父母的眼神也温柔了许多, 能主动和妈妈沟通了, 家里的气氛和谐多了。

还有一个五年级的小男孩很内向, 每天都小心翼翼的, 看不到他的喜怒哀乐。学习成绩中等。有一次, 他在作文中流露出了真情:对自己不够自信, 一大家子的人对他寄予厚望, 有压力。我及时给他写了这样的评语:你是个聪明、敏感的孩子, 能感受到自己肩上的家族重任。但你是小男子汉呀, 更要坚强、乐观和勇敢, 老师喜欢你, 你的家人更喜欢你, 我们大家都希望看到一个健康、阳光、快乐的小帅哥呀!

发放作文本的时候, 我看到他读评语的时候很是激动, 我用坚定的目光看着他。从此, 他渐渐地开朗起来, 成绩也有所提高。现在他已经上高中了, 每次看到我都大声问好, 真正成了一个阳光的大男孩。

篇9:父母与孩子之间应该如何沟通?

孩子就是孩子,在许多方面都不成熟,尤其是在心理上更需要家长的帮助和开导,需要家长精神上的鼓励和安慰。父母和孩子的沟通和交流不但可以增进相互间的感情,还有助于孩子释放压力、调整心态、平和情绪。通过密切的沟通和交流,家长可以及时掌握孩子的情况,采取相应的对策,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针对这位小读者来信中所提到的问题,有关专家建议应该从两方面来着手处理:

父母方面:一、要意识到和孩子交流、沟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想方设法和孩子多交流、常沟通。平时远在外地,可以选择网络或者电话的方式与孩子保持沟通,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和心理走向。二、注意营造良好的、和谐的谈话氛围,鼓励并引导孩子将心里话告诉自己。三、学会倾听。父母在与孩子沟通时,往往只顾自己“畅所欲言”,这其实是在堵塞孩子的耳朵或让他们闭嘴,发展下去就会演变成为最常见的错误——说教。孩子也有渴望交流的愿望,他们也希望自己的话能被好好倾听。四、少提空洞的要求,多谈具体的建议。当孩子遇到困难找你倾诉的时候,要给孩子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让孩子对你产生信任感。

孩子方面:一、要理解父母为了生活背井离乡的辛苦。父母在外面辛辛苦苦地赚钱是为了让家庭成员过上更富足的生活,这一点是沟通的基础。二、本着解决问题的态度与父母长辈沟通,切忌心怀反抗的心理及不合作态度。三、当父母的建议与自己的想法发生冲突的时候,切忌中途打断,断章取义地反驳对方。要有礼貌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并要讲究方式方法。四、平时要多与父母沟通联系,关心父母的起居饮食。

篇10:父母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

欧阳敬孝

一、积极倾听的态度

1、有想听孩子说话的心意、时间。

2、允许并真诚接纳孩子不同的想法。

3、相信孩子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来自父母的信赖将是激发孩子潜能的催化剂。

4、毋须害怕孩子说些情绪性的语言,情绪的感觉只是一时的。

5、尊重孩子是一个完全独立的个体。

二、有效沟通的要点

1、不当法官,学做律师。

2、不当裁判,学做拉拉队。

3、蹲下来与孩子说话。

4、不要轻易否定孩子。

5、成人少说多听,引导孩子多说。

三、孩子以下情况就不能只“听”了

1、你在工作时,孩子不断地来骚扰、吵闹、哭叫。

2、孩子放学回来,书包、衣服、臭袜子乱扔在沙发上。

3、未经你的同意,孩子擅自使用你的工具/电脑。

篇11:如何与女孩子沟通

语言是人类用来交际的工具之一。之所以把语言放在最底层,是因为语言所传达出来的效果很有限,它只能是文字的本生,而不能衍生出更深层次的意义。也有云:词不达意。

虽然语言在互动过程中不占主导地位,但在一句话里,字多字少,甚至具体到每个句子的停顿,如何的标点也影响着句子的完整性和表达层面。语言的表达只是停留 在你说的是什么,并没有很强的穿透力。所以单凭用语言来跟女人互动,考究性要比其他表达更加难掌握。而且你需要更加多的掌握对方的信息,就是潜台词。

与女孩子沟通的方法:衣着

“人靠衣装,佛靠金装”男人看女人外在,女人更是如此。衣着能清晰地传达出来一个人的一系列的信息。特别从女人的角度看,会像扫描机一样从头往脚扫描一次,然后会给出现在眼前的这个男人一种意识形态上的定义。这是你不需要用任何表达方式就能传达出来的信息。

譬如你穿得很随便,她潜意识里会评定你是一个不会出入高级场所的人;如果你穿着牛仔裤配搭一对篮球鞋,她会认为你从来没有看过时尚杂志;如果你鞋上很脏或 者很旧,她会定义为你从来不注意细节而且永远只有一双鞋子;另外如果你穿着白色的袜子还要外露出来,她会觉得你完全是一个神经质,除非你是Michael Jackson,可惜你不是…..

同样的,女人在出门之前会花大量的时间在打扮上,为的是在视觉上能更加多的得到别人的注意力。所以如果你希望能选择到更合理或者更好的女人,也应该在衣着打扮上下点功夫,最起码是在和你选择的女人同等级别的范围之内。注意自己的形象,尊重别人也尊重自己。

与女孩子沟通的方法:身体语言

假设你有了完善的准备,外观上起码被女人定义为及格或者是上层次的,但你身体语言和你的衣着打扮是成反比例的,就是外在和内里不协调。这会比你说什么或者 穿什么影响更大。试想象,如果一个穿得很得体的女人,在你面前跺腿,很造作,又或者吹口哨,甚至挖鼻孔,你会有何种感觉,当然这是极端的形容。相同的如果 你驼着背,垫着脚走路,走路东张西望,行为猥琐猥琐的,别说女人,我相信男人也会觉得反感,更别说想和女人TD的幻想曲。常言道,语言可以撒谎,但身体语 言不能撒谎。因为身体语言通常是一个人下意识的举动,所以它很少具有欺骗性。紧张,害怕,开心,兴奋,胆怯各种情况下身体都会做出一系列反应。女人的社交 判断力能很准确的判断出当时你处于哪种状态。所以尽量去完善自己的身体语言,细节到一举一动。

与女孩子沟通的方法:态度

态度,指的是你对事物的一种价值观。态度更多表现在对外界事或者物的内在感受。而态度是一种你传达出来的精神。坚定、铿锵、正面、懦弱、积极等等。而态度 所影响到的不只是表面形态。当你与人沟通的时候,态度轻浮或者浮夸,就很容易被定义为玩家。又或者在与人谈话时,很浮躁,别人会认为你是急性子,而且待人 没有耐心。对于女人,态度很重要,因为态度所呈现出来的,不仅仅是你一时半刻的状态,它可能更是你生活模式的表现,是对生活感悟的一种。能吸引女人的,不 是你的一句话或者一个小惯例,而是你对事,对物,对人,对生活的一种认识,一种态度。

与女孩子沟通的方法:气场

气场只能是意会而不能言传。是架于所有包括态度之上,在没和别人接触前就已经形成。气场是别人给你的感觉或别人潜意识对你的形态评价出来的一种感官值。气 场,可以影响别人,其主要表现形式是相互之间不断的排斥同时又不断的彼此同化。就好比正负极一样,同性相斥异性相吸。气场是可以排斥也可以被覆盖掉。如果 更具体的用指标来衡量,气场可以提升为人格魅力的魅力指标。气场是一样很虚的东西,但它的确存在,而且在所有等级之上。一个强大的气场,能影响到所有。

上一篇:伊旗公路管理工区二0一二年半年工作总结下一篇:初三开学动员大会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