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如何与家长交流

2024-04-17

孩子如何与家长交流(通用11篇)

篇1:孩子如何与家长交流

家长如何与孩子交流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家长如何与孩子交流》的内容,具体内容: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和教育模式以及交流方式,那么家长与孩子交流的有效方法有哪些呢?下面我整理了家长与孩子交流的方法,供你阅读参考。家长与孩子交流的方法 01 一、营造平...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和教育模式以及交流方式,那么家长与孩子交流的有效方法有哪些呢?下面我整理了家长与孩子交流的方法,供你阅读参考。

家长与孩子交流的方法 01

一、营造平等平和的双向沟通气氛,别给孩子一种步步追问,坦白从宽,干涉有理的感觉。

家长也要谈谈自己今天有什么新鲜事,有什么感受,介绍一些新闻或者趣闻给孩子,然后再顺理成章问他有关学校的事情。这样有来有往,你问我答,你答我和,谈话就比较丰富。同时得理解孩子有的想法留给自己,特别是对中学以上的孩子,有时候不是他们不愿意说,是想自己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我们应该对他们有信心,给他们留有空间。

二、问题分为几类:

关于学校总体情况的,关于孩子学业,能力和感受的,关于孩子和朋友交往的等等,家长可以就你需要集中关注的方面去重点提问。

三、不要光抱着打听和掌握动态的心理去对待孩子

真诚倾听和接纳他们和我们不同的思想,向他们学习我们未知的新鲜事

物。这会让孩子热情地滔滔不绝,有时候想喊停都停不住,而且有时候还会拉你一起上网或者用其他渠道找更多的信息。

从 HR 经验角度出发,比较有参考价值的提问方式是这样的:

一、多问开放式的问题而非封闭式的问题。比如“今天学校里最有趣的一件事是什么?”就会比“今天在学校过得有趣吗”有更多的潜力可以继续发问,了解更多。

二、多请对方举例,比如我在上述和 Alex 沟通中所提到的,“今天在集中注意力(管理时间/深度思考)方面做得如何?可以举一个例子吗?”

三、使用一些小问题继续跟进,如 Liz 提到的:“如果你当老师,你想教哪一门?最惨是教哪一门?为什么?”这个“为什么”就是一个跟进问题,很多 W 开头的问题都可以用来跟进了解孩子深层的想法,和第二点的举例结合更有效。比如:“你最喜欢和谁在一起?为什么呢?能举个例子吗?”

所有的技巧都仅仅是技巧,作为家长,最不能忘记的是我们的初心:从爱出发,做一片营养丰富的土壤,支持稚嫩的新芽健康成长。

家长与孩子交流的方法 02

一、多鼓励少责备

由于孩子的年龄较小,分辨是非的能力不够,因此当小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家长应多给予鼓励和指导,并尽量让孩子知道自己不对的地方在哪里,不要用责备的办法使幼儿承认自己的错误,应该督促幼儿改正错误,多给予他一些鼓励,以期待他的下一次进步。

二、多尊重少强迫

尊重是沟通成功的重要因素,大家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小孩子当然

也不例外。我们大人欢用自己的方式与立场去强迫小孩与自己做相同的事情,而忽略了对方的想法。要知道小孩子同样有自己的想法,如果我们仅用自己的方式去与幼儿沟通,而不考虑他们的想法,我想这样的沟通方式最后一定会导致失败。

尊重小孩的基础上再与小孩沟通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例如大人往往不准小孩看电视,但是父母在强迫小孩子离开电视机以后自己却死守着电视台的各种节目,这样做幼儿会感觉到不公平,是极不正确的沟通方法。

三、多期望少比较 “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 是天下父母亲共同的期望,所以父母对小孩子期望过高也是影响沟通的重要因素。虽然父母对小孩有所期望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大部分的父母很喜欢将自己的小孩与别人的小孩做比较,甚至于父母对子的期望多少参杂着自己自私的成份。希望借子女的成就,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这样会直接影响自己和子女的沟通。更有的父母直接指出自己子不如别人的地方对孩子进行责骂。这样做对给孩子幼小的心灵带来很大的影响,甚至会使幼儿在以后的与人沟通中产生自卑心理。如果换一种方式与幼儿交谈,让幼儿知道父母对自己的期望就会使孩子思想上产生无限的动力,朝父母期望的方向发展,事半功倍。

四、多建议少命令

当与小孩进行沟通时,务必要多用建议的方式,尽可能提供几项不同的建议来供幼儿参考,并观察幼儿的生活习惯,从旁边协助和指导幼儿,诱导孩子去。有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小孩子也会骂人,但是如果你仔细聆听会发现小孩子所说的话全部都是自己曾经说过的话。小孩子的思维系统发展

特点决定了模仿是们学习的最佳方法。我们的父母如果用多建议少命令的话,比较容易让小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五、多倾听少唠叨

倾听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学问,当小孩子与你有不同的意见及看法时,做父母的往往就唠叨个不停,成人一般总认为自己的看法是正确的,如果孩子没有按照我们的想法去做事情,那就是不应该。其实这样想是不对的。要进行沟通之前我们首先要倾听对方的意见与看法,认真地倾听和了解孩子心中的真正想法,多方面综合地观察各种不同的见解后再提出自己的意见,这样做不但可以达到沟通的目的,小孩子也容易对你的沟通方式产生好印象,接受你所说的话语,拉近彼此间的距离。

六、多守信少敷衍

诚信是一种美德与小孩子之间的约定一定要兑现,千万不能有敷衍了事现象。小孩子很容易将父母的言行牢记在心中,经过几次对小孩子的敷衍之后小孩也学会用同样的办法应付父母提出的要求,而根本未改正不良习惯。因此,与小孩沟通之后所约定的事情也一定要如期达成。

七、多提醒少限制

对小孩的限制不但不能够阻止孩子的继续犯错误较多的限制还容易使小孩 产生极端的心理。

我们应该从日常生活中的琐碎小事情来提醒和教育幼儿分辨是非的能力。用提醒以及建议的方式进行沟通更加容易让小孩子对成人产生信赖感。例如小孩子不吃饭到底为了什么?父母应该详细去了解可能造成小孩子不吃饭的原因,尽量不要因为小孩子不吃饭就限制小孩子做各种事情,如:不吃饭就不能看电视、不吃饭就不带你出去玩、不吃饭就不能吃巧克力)应该耐心地与孩子沟通告知孩子不吃饭会产生的不良后果,并且诱导小孩养成喜欢吃饭不挑食的好习惯。

篇2:孩子如何与家长交流

?孩子与家长沟通交流的方法有哪些?下面我整理了孩子与家长沟通交流的方法,供你阅读参考。

孩子与家长沟通交流的方法:沟通的六个方法

1.要了解父母的喜好,生日,忌讳等,父母就会知道你在关心他们。世界上没有无理由的爱,就算是再深厚的亲情也是要时常润滑的。这是我 10岁的时候送我母亲的礼物,十分幼稚,但是却很真心。

2.面对父母要平等相待,父亲与母亲给予的爱是一样多的,只不过表现方式不同;不能因为母亲常常提起自己的生日,反而只记母亲的生日,忘了父亲的生日。

3.面对父母要适当撒撒娇,让父母知道你还是他们的孩子;却不能过分苛求父母。

4.对父母也不能无原则的服从,否则你就不是你父母的孩子,而只是一个木偶

5.对待自己的错误,要勇于承认,天下哪有不疼孩子的父母?马上就会原谅你,只不过面子上还要在支撑一会;对待父母的错误,不能死缠烂打,要适可而止把握这个度

6.如果与父母争吵了,请先冷静下来,不要到时候后悔自己说了什么伤父母的心的话,自己又不好意思,硬是一拖再拖,最后没有机会说抱歉了;

父母其实很苦,等到子女懂事时,自己却又没了被孝顺的时间......孩子与家长沟通交流的方法:家长与孩子的沟通方法

首先,要充分肯定孩子的长处。古语云:“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跟孩子讲道理,应充分肯定孩子的长处,对孩子的进步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在此基础上再对孩子的过错予以纠正,这样孩子就容易接受大人的意见。如果一味地数落孩子,责怪孩子这也不是那也不对,只会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和逆反心理。

其次,所讲的道理要“合理”。跟孩子讲的道理应合情合理,不能信口胡说,也不能苛求孩子,因为大人信口胡说,孩子是不会服气的,大人的要求过分苛刻,孩子是办不到的,比如生活中有的父母自己喜欢吃零食,却对孩子大讲吃零食的坏处,如此,孩子是不会听从的。

其三,要给孩子申辩的机会。跟孩子说理时,孩子可能会对自己的言行进行辩解,大人应给予孩子申辩的机会。应该明白,申辩并非强词夺理,而是让孩子把事情讲清楚讲明白,给孩子申辩的机会,孩子才会更加理解你所讲的道理,使 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

其四,要了解孩子的情绪状况。孩子和大人一样,情绪好时比较容易接受不同的意见,不高兴时则容易偏激,因而跟孩子讲理,要充分了解孩子的情绪状况,在其情绪较好时,对其进行教育,若在孩子情绪低落时跟他说理,是不会奏效的。

篇3:家长与孩子如何“过招”

父母成了孩子人生棋局的支招人。“你只要和成绩好的同学来往就好了,不要理那些成绩差的同学。”“除了学习,你什么都不要管。”“你相信我们,我们是你父母,难道我们还会骗你吗?”“班级里的事情你不要管,你只要管好你自己的学习就好了。”许多父母都不愿意放弃支招人的身份,其实是不能放弃自己的权威,不能摆脱自己心中的焦虑,因为这些都投射了父母对社会的焦虑和态度。孩子没有切身体会,面对被父母支招时会很为难。

生活中父母的经验和阅历毕竟多于孩子,有很多经验还是可取的,比如,上学的时候学习是最主要的,有能力学好应该还是尽力学好。应该远离一些社会人物,等等。孩子接不接这些招呢?多数现象表明这些招可能对于上小学的孩子还好,但是对于上初中的孩子就不太行了;对于高中生,这些话就更像耳边风一样———风过不留痕。这主要是因为孩子正处于心理上渴望独立和现实中无法独立的矛盾之中。独立的标志之一是自主决定自己的生活,比如交友,买衣服,对偶像的理解,对老师的意见等。独立还意味着孩子开始走进社会,与家庭的联结减少。孩子开始渴望有社会地位,渴望学校、社会和家长给予他们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不能独立是由于孩子初踏入社会,没有经济的独立,还不能与家庭完全分离。

对于这个时期的孩子,如果经常接父母的招,一方面会降低孩子责任感,如认为学习不是自己的事情,对自己犯的错误不反省等;另一方面会让孩子产生“无能”的想法。孩子的心理发展是不可阻挡的,父母一味“喂招”就阻碍了孩子的独立。一个人独立的程度是与其心理成熟程度是成正比的。成熟意味着我们对自我的认识,对自我能力的肯定。一直生长在老鹰翅膀下的小鹰肯定不能独自翱翔天空,因为小鹰的潜意识里认为自己还是小鹰,没有能力去翱翔天空。

如果父母支招是对的,孩子不接也难受。意识里知道是对的,潜意识就是想证明自己有独立判断的意识,二者不停地打架,不停地冲突,心理困惑由此产生,更有甚者,因为不能处理这种问题而离家出走,沉迷网吧。

父母也会支错招的,比如,让孩子带着有色眼镜看人。对于这种招,孩子接与不接都是矛盾。接,明知道不对:父母说的那个不好的同学对我明明挺好的,下雨天送我回家,帮我打饭。不接,也不行。如果一不小心说中了,肯定是一顿“不听老人言,吃苦在眼前”的教训。即使孩子的坚持是对的,父母仍然会在孩子的耳边不停地唠叨,非得告诉孩子外面的世界是黑暗的,只有家里才是最好的。比如,一名家长认为孩子的一个朋友不好,就“劝”孩子不要跟那个朋友来往。但是孩子不听,于是家长就用很多“事实”向孩子证明那个朋友的不好,孩子不得不放弃了朋友。从此以后父母的招就开始占满孩子的人生空间,让孩子喘不过气来,竟跑到咨询室要求心理辅导。而事实上孩子认为当年那个朋友是做错了一些事情,但是朋友对他是绝对真诚的。这个孩子的父母就为了证明自己的看法是对的,让孩子开始学会不信任其他人,只“信任”父母。所以,对于错招,接了,下错了人生之棋;不接,支招人肯定会不依不饶。

当然,生活中除了不停支招的父母,还有从不支招的父母。这种父母对孩子主要采取放纵的态度,比如,有的父母给孩子一个良好的经济条件却忽视了孩子的教育,有的父母根本就不管孩子,只顾自己的事业、感情,等等。这种父母不给孩子任何指导意见,一旦孩子责怪起来,反而说你自己做的决定,你自己应该负责任。

其实不管支招还是不支招,本质都是一样的———父母都是为了自己内心的“对”,为了自己心理的“放心”。

那到底该怎么办呢?比较好的方法是站在一旁看孩子下人生之棋,允许孩子犯错误。看棋就看棋,孩子如果输了这局棋也许下局棋经验就多了。今天不输明天会输得更多。可以在这局棋之后和孩子商量如何改正,并在孩子求助的时候告诉孩子父母的“招”,但他也可以自己下人生之棋。只要一次或者两次,孩子就能够正确面对父母的“招”。再次下棋之前就会先和父母探讨可能会遇到的困难,这正好和了父母想保护孩子避免孩子犯错误的心。某电视节目中讲到一个男孩子不顾父母的意见非要和一个大家都认为不好的女孩在一起时,大部分人都批评男孩子不对。但是男孩子还是不能接受。只有心理学家建议不要不停地给孩子建议,而是允许犯错误。因为孩子的人生终究会犯一些错误的,小错误不让犯,日积月累孩子会犯大错误的。危言耸听的父母只会让孩子在社会面前退缩,在困难面前逃避。

篇4:家长会前要与孩子充分交流

记得女儿上小学五年级时,因为刚换了新的班主任老师,很多同学一下子很难接受和适应。

“妈妈,我真的担心我跟不上新老师的节奏。我该怎么办呢?”看得出,女儿自己也很担忧。

“老师讲的课你听不懂,是吧?”我问女儿。

“能听懂!但这个老师讲课的方法跟我们原来的老师很不一样,而且看起来好严厉哦!”女儿忽闪着一双含泪的明眸望着我回答,“我还是想念原来的老师!我们班好多同学都想老师想得哭呢。”

“这个新老师一来就给我们每个人一个小册子,上面把整个学期的学习计划都列出来了,密密麻麻的。妈妈,我好有压力呀!”女儿又作了补充,“我们班的好多同学跟我想法是一模一样的呢。”

从女儿的回答中,我了解到了事情的原委:一是孩子情感上对原来老师的眷念。二是孩子对新老师在教案上的不同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再加上面临着小升初,孩子的课业压力有所增大。

虽说凡事总有个适应过程,但女儿低落的情绪还是让我心生焦虑,如果她总是带着这样一种抵触情绪,肯定是达不到预期学习效果。于是,在鼓励女儿尽快适应新老师的教学方法并接纳新老师的同时,我开始为即将到来的家长会做准备,思考在会上要跟老师交流的内容。

一个月后,家长会如期召开。新的班主任老师向家长详细介绍了他的教学理念和对学生整个学期的学习规划,内容虽然很多却不难实行。这首先让我吃了一颗定心丸:孩子们的担心看来有些多余呢!

家长会开完后,就从女儿那里了解到的情况,我跟老师做了比较详细的沟通,没想到老师给我提出了非常具体的建议:家长可以根据今天家长会上提到的整体规划,帮助孩子制定了一个学习计划,督促她完成一个一个小目标。他还举了一些例子让我参照。之后又建议我在周末带着孩子去图书馆、去看电影、逛公园,以缓解孩子内心的不适情绪。

那次家长会后,不仅我心里的焦虑感得到了缓释,女儿也很快对新老师有了认同感并快速地适应了新的学习生活。

常听到有家长这样说:“老师要是对我的孩子严格一点就好了。”“老师,这孩子就完全交给您了,您就全权负责吧!”所以,很多家长只是“带两只耳朵”去开家长会,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开完家长会就急急地离开。

篇5:家长会后,家长与孩子交流8步走

■个案例举小表扬大批评

初三学生彭鑫的学习成绩一直处于班里的中下游,这次期中考试成绩有了明显进步。但当妈妈去开家长会的时候,她仍然感到紧张,连最喜欢看的电视都看不进去。她总感觉老师又会把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告诉妈妈,使妈妈不高兴,回来后又免不了骂她一顿。

家长会后的结果与彭鑫的想象一样,妈妈对她的进步只表扬了两句,而后又开始数落她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课堂纪律问题,而且态度照旧极为恶劣。

彭鑫无奈地说:“我已经努力了,但家长会没有让我得到应有的表扬,而是更多的批评,我真不知道开家长会有什么好,老师和家长见面只会让我很痛苦。”

70%的学生恐惧开家长会

据北京市汇文中学主管德育的副校长谢海涛介绍,从调查结果看,至少有70%的学生在开家长会的时候提心吊胆,剩下的30%是那些被公认的好学生。谢副校长说,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长期以来,家长会的主要内容是老师向家长揭孩子的短儿,甚至有些家长会遭到老师的严厉批评,以至于家长都不愿意开家长会,怕丢面子,而学生也有“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老师找爸爸”的想法。另一方面,即使老师在家长会上以表扬学生为主,但多数家长回家后只表扬孩子几句,剩下的又是一顿臭批。在学校进行的一次测试中,老师在家长会上表扬了全班同学,第二天老师问学生,谁在家长会后得到了家长的表扬,举手的只有两名同学。

家长会后的教育方法亟待改变

北京市中小学生心理咨询中心主任赵淑敏认为,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对学校教育的补充,应该是一种迁移教育,把老师的要求放入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

比如老师在家长会上说,孩子做题要有步骤,家长就要在平时注意要求孩子做事有秩序,从而带动学习方法上的进步,这里贯穿了家长的思考过程。然而,在家长会后,多数家长只是简单重复老师的要求,甚至用严厉的态度让孩子记住。孩子在学校和家里听到的是一样的指责,必然会产生抵触情绪,根本达不到让孩子学习进步的目的。

而且,有些家长在家长会后教育孩子时,也习惯于把自己对孩子的看法与老师的意见相结合,夸大孩子在学校的问题,这会使孩子认为老师没有如实反映他在学校的情况,对老师也产生抵触情绪。

老师为了能更好地与孩子沟通,不仅将家长会上说的话斟酌再三,还会隐瞒一些情况。这样就使家长会失去了促使孩子进步的作用,并且成为老师、家长和学生的矛盾集合体。

■专家观点

让家长成为家长会的主体

谢海涛(北京市汇文中学德育副校长)

家长和老师作为教育主体,他们之间的沟通十分重要,而家长会正是老师与家长沟通的好机会,以便于老师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过去的家长会相当于老师进行的批评会,既批评学生不用功学习,老师也比家长高一等,批评家长没配合学校进行教育。这就使家长失去了教育的主体地位,甚至搞得许多家长感觉很没面子,对开家长会有抵触情绪。

其实,家长会应该是老师和家长平等交流的平台,老师要做的是为家长提供有效信息,对学生进行客观的分析,给予学生肯定的评价,并指出存在的不足和改正的方式。这才是改变家长会现状的关键所在。

过去老师一个人唱主角的家长会形式也要有所改变。首先,减少科任老师发言的比重,找一两门问题最突出的科任老师发言即可。原来的家长会总是校长讲完了,科任老师讲,然后班主任再讲,家长一听就是三四个小时,积极性肯定不高。要尽量缩短家长会时间。

其次,要让家长回归主体地位,就要给家长提意见的时间,让家长有参与感,愿意来参加家长会。同时还可以请优秀家长介绍经验,请进步大的学生讲学习方法,请学生诉说自己的苦衷,将这些内容融入家长会,可以使形式更灵活,信息交流更彻底,效果也就更好。

第三,老师要在家长会前认真备课,向各科老师收集信息,通过电话和家访的形式了解家长的要求。老师在家长会中应该充当信息交流桥梁和组织者的角色。

第四,老师如果想在会后留下一些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家长,不要在会上点名,这样会让家长很没面子,可以会前电话通知。或者干脆告诉家长们谁有问题就自愿留下来,那些孩子成绩不好又很负责任的家长自然会留下来与老师做进一步交谈。

■典型表现

情绪波动型:依据情况随时“变脸”

素描:这类家长在家长会前,对孩子百般呵护,认为孩子学习已经很辛苦了,又没有什么过错,所以就不给孩子很大压力,而且自认为对孩子比较了解,家庭教育做得很认真、很适度。到开家长会时看到别的孩子更出色,老师又指出了他(她)的孩子的不足,便难以接受,回家后一改往日的和颜悦色,用“暴力”手段教育孩子。

分析:家长会让这类家长产生了巨大的心理落差,难以接受在老师眼里孩子会有许多问题的现实,从而把这种波动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这类家长容易因为家长会给孩子打上坏学生的标签,把老师的评价和要求当成对付孩子的武器,往往一遍遍地简单重复老师指出的不足,质问孩子平时为什么不注意这些问题,把自己置身于孩子的对立面。这类家长应该想想孩子是否能够接受态度由好转坏的巨大反差,如果孩子与家长处于对立面,家庭教育是难以实施的。

因此,不应否定孩子过去的表现,看到问题是件好事,家长应该与孩子站在同一立场上去思考出现问题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应该如何帮孩子改正。家长要与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沿着同一方向寻求共同进步。

以偏概全型:急功近利只关注孩子自身

素描:这类家长参加家长会的主要目的是从老师那里得到一切有关自己孩子的信息。家长会上,当校领导和班主任老师介绍学校、年级情况和下一阶段学校整体安排时,往往是以事不关己的态度闭目养神,只有到了班主任点评学生表现时才注意听有没有提到自己的孩子。家长会后围着老师,调查孩子在校情况,当老师指出孩子的不足时,就在老师面前痛下决心一定严格要求,并已经想好了回家怎么“收拾”孩子。

分析:家长会是这类家长的情报站,他们有针对性地选择自认为有用的信息记录下来,以备在“教育”孩子时使用。

但是家长会上传达的学校近阶段的教学计划和任务、课程改革的内容、老师对学生的具体要求等重要信息都被这类家长忽略了,他们所关注的不过是孩子的成绩和纪律,往往显得很功利,而且会带来家长和孩子之间不必要的误会。这种现象在家长会后极为普遍,而且也是造成家长认为“孩子什么道理都懂,就是不听话”的根本原因。

不以为然型:匆匆忙忙应付差事

素描:这类家长在拿到家长会通知书时,就会对着孩子说:“你看我这么忙,还得去给你开家长会。”到了会场,也是总显出一副“公务繁忙”的样子,对老师们的连续发言表示反感,盼着家长会及早结束,有的家长甚至在家长会没结束时就以各种理由中途退场。回家后,孩子问起家长会情况,家长只有一句话:“老师让你好好学习!”分析:这类家长参加家长会只是应付差事,他们的表现不仅会给老师留下不负责任的印象,更重要的是这种不积极的心态会对学生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家庭教育的关键是家长将对家庭、生活的热爱用日常表现传递给孩子,有意识地培养孩子成功的心态和良好习惯。其实,培养这两点很简单,就是家长从小事做起,为孩子作榜样。

如果家长不重视家长会,不能达到与老师沟通的效果,找不出孩子的问题,就不会有解决问题的方法,那么孩子学习不好,家长就不应该指责孩子和老师,其中的责任要由家长来承担。可以说,家长对孩子严格的教育应该从家长对自己教育行为的严格要求开始。

最受欢迎型:积极认真注意沟通方法

素描:这类家长在家长会上认真听每一位老师的发言,并把关键内容记录下来,甚至写出为达到老师要求所采取的措施。

这类家长的孩子学习成绩一般都比较好。他们会等班主任与留下的家长交谈完之后,再与班主任进一步沟通,明确孩子仍然存在的问题,并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回家后也能坐下来与孩子平静地交谈。

分析:这类家长应该是最受孩子和老师欢迎的。他们一般都是平常就很注意与孩子沟通,对孩子的情况比较了解,而且与老师保持密切的联系,更重要的是经常思考孩子身上发生的变化和遇到的问题,在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可以及时为孩子提出合理化建议。

在开家长会时,这类家长对想要了解的问题和向老师提的建议都很明确,听老师发言很有目的性。会后也镇定自若,当老师指出孩子存在的问题时,有不出所料的感觉,与老师商量改进的方法。

这类家长的孩子一般都比较成功,其实源于家长教育理念和方法的成功,家长用自己的思考带动孩子自己的思考,用理性促成老师、家长和孩子的和谐统一。

分析专家:北京市中小学生心理咨询中心主任赵淑敏

■经验之谈

家长与孩子交流最好循序渐进

张海燕(一名初三年级班长的家长)

我在开家长会时,首先会准备一个专门记录家长会内容的本,所记内容要尽量包括每一位老师的话和所有信息。开完会回到家,不会马上跟孩子谈学习的事,其实孩子在忐忑不安中等了一下午也挺不容易的,所以要用亲和的态度给孩子一种不会挨骂,也不会挨打的感觉,让孩子能耐心地听你说家长会的内容。

第1步:先向孩子介绍家长会上都有哪些人发言了,概括一下发言的内容,让孩子了解家长会的全过程。

第2步:说说班主任表扬了哪些同学、批评了哪些同学。如果自己孩子受到了表扬,一定要重点加以肯定。

第3步:具体到孩子身上,介绍一下班主任及科任老师对他的评价,尽量做到客观、真实地转达。

第4步:如果有家长会记录本的话,可以将上次家长会老师的评价以及成绩与这次的进行比较,分析哪方面有进步,哪方面存在不足或退步。

第5步:和孩子一起找出进步的原因和方法,加以总结。一定要对孩子的努力加以肯定。

第6步:与孩子一起思考一下,能不能把这些方法用于不足的方面,加以改进。

第7步:要求孩子用书面形式列出需巩固和改进的地方,并制定出下一阶段的学习计划。

第8步:把学习计划记在家长会记录本上,以备时常提醒孩子按计划行事,过半个月还要检查一下计划完成情况以及取得的成效。

■魔鬼词典

受难日:家长会无疑是多数学生最难过的日子之一,除了在痛苦和恐惧中等家长回来,家长回来后,要是脸色阴沉,还免不了一顿臭骂或暴打,所以有些学生把自己形容成耶稣,将家长会形容为“受难日”。

接头:在学生眼里,家长会就是为家长和老师交换情报准备的,他们在家长会上从对方那儿猎取所需的情报,以便更好地对付学生。那么,学生自然会把老师和家长看成正在“接头”的谍报人员。

篇6:刘洋家长交流会与孩子一起成长

交流会

2018-05-18 阅读 38

刘洋

5月18日下午,崔口镇中心小学召开针对期中考试的全校家长会。各班级班主任就各自班级开学以来的工作向家长做了汇报,就本班学生近期表现情况与家长们进行了交流。并介绍了本学期年级的工作目标和计划落实情况,对家长一直以来对于学校工作的配合表达了感谢,同时希望家长加强与学校的沟通与交流,在培养孩子的道路上继续携手努力。

为了取得最好的效果,会前各班对会议内容和环境布置都做了精心准备,在形式上也有不同程度的创新,有的班级举行了小型表彰会,请家长为表现优秀的同学颁奖;有的开展了学习经验交流会,请各方面表现优秀的同学介绍经验。班主任将班级工作开展情况和孩子们上一阶段的出色表现向家长们一一作了汇报,当听到自己孩子在学校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时,家长们激动不已,纷纷热烈鼓掌。成绩下滑的学生家长也在与教师的交流过程中,求到真经,找到更好的教育方法,成绩只是一方面,教师与家长更应该关注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各班家长会虽然召开的程序和内容不尽相同,但都精彩纷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家长们纷纷表示获益匪浅,并表示要尽力配合学校管理,更加科学高效地教育孩子。

教师汇报教学工作,通报学生近期表现,针对本次期中考试进行成绩剖析,并对优秀生进行表彰,对下滑生进行鼓励。

优秀学生家长上台分享交流学生教育心得。

六年级针对本年级情况开展毕业班动员会。

篇7:育儿观念:如何与孩子交流

今天离园的时候,金宇鑫的奶奶问我:“老师,今天有没有作业?”边上的张语涵奶奶也凑上来问:“老师,今天孩子学什么知识了?需要辅导吗?”祺祺妈妈也赶紧过来说:“每天回家我都问他学了什么,可他什么也说不出来。”面对家长的问题,我知道这是一种好现象,说明随着幼儿的成长,家长们越来越重视孩子的学习、知识的积累和智力的开发。而且家长们也会更好的配合老师的工作,有利于家园共同进行一致的教育。

家长们的心理是值得认可的,但同时也反映一个问题。幼儿时期的教育不同于小学,许多家长不知道如何与幼儿进行交流,所以也不能真正体会到孩子到底学了什么。与孩子交流沟通也是很重要的。有些家长问孩子学了什么、太笼统,孩子不会总结今天我学什么了。因为孩子每天都会接触很多新的知识和新鲜事物,他很难讲清学了什么。

许多父母觉得,跟孩子说话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不管自己采取怎样的表达方式,孩子总是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其实当家长对孩子老是提相同的问题或是提一些孩子不感兴趣的问题时,是不能引起孩子交谈兴趣的,家长与孩子的谈话自然就难以进行下去了。那么,家长如何使孩子愿意与自己谈心呢?建议试试以下方法。

1、从兴趣入手。家长从幼儿园接回孩子,不要急着问孩子“在幼儿园做了什么”或“学了什么”,可以与孩子谈谈幼儿园里有趣的事情,可以对孩子说:“告诉我,在幼儿园你最高兴的事是什么?最不高兴的事是什么?”还可以先与孩子玩一会儿或共同参与某项活动,在活动中与孩子分享快乐时光,等你与孩子交流的最好时机自然来到,孩子有了谈话的兴趣,他就会兴奋地说出一串串他高兴的事情来。

2、玩交谈游戏。游戏始终是孩子的最爱。家长可以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互动式的谈话游戏。比如,可以和孩子玩“你问我答”的游戏,与孩子一问一答或者与孩子交换角色,让孩子充当老师,家长来做学生,由孩子模仿老师提出问题,家长回答问题。这种交互提问的方式和角色互换的方法既能够避免孩子的紧张被动,又能够促使孩子主动思考,是家长与孩子相互了解对方的好办法。

3、注意交流方法。除了与孩子谈他感兴趣的事情,还要注意通过谈话了解孩子的行为和心理情况,有意识地促进孩子的语言和身心的健康发展。但从成人的角度对孩子进行探听式的自上而下的询问,是很容易引起孩子逆反心理的,因此与孩子谈话尤其要注意方法。比如在辅导孩子折纸、小制作、绘画时,不要简单地教会孩子怎样做,或者直接指责孩子,而应该让孩子说说可以怎样制作,需要准备哪些材料,然后巧妙地引导孩子说出心里话或你想要了解的情况。

4、做忠实听众。孩子向你敞开心扉的程度取决于成人倾听孩子谈话的态度。家长与孩子谈话时要全身心地投入,将自己放在与孩子平等的地位,对孩子的喜怒哀乐要表示理解,不要将成人的感受强加于孩子,也不要经常用提问和评价打断孩子的谈话,如果时间不足,可以和孩子约一个时间,下次再谈。要注意通过谈话了解孩子、孩子的朋友、孩子的集体以及孩子的情绪、心理状态和内心的期待等等,这些是成人通过迫切询问得不到结果,而对孩子成长又十分重要的东西。

篇8:家长如何指导孩子的早期阅读

一、投其所好, 满足孩子的求知欲

学龄前期的孩子对生活环境中的一事一物, 都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 图书以它色彩鲜艳的视觉材料, 给孩子以积极的刺激。所以当家长为孩子选择书籍和绘本时, 一定要投其所好, 甚至可以挑选孩子所喜闻乐见的经典故事, 如《西游记》《葫芦娃》等, 只有孩子们熟悉和喜爱的故事, 才能激发孩子听、读、看的意愿。

学龄前期的孩子最喜欢一遍一遍地听述同一个故事或看同一本书。这表明孩子对书籍有着最初的兴趣, 这时的家长应耐心地、不厌其烦地一遍一遍地讲, 切不可粗暴地加以制止或敷衍了事。有时家长也可以当孩子的听众, 当孩子讲故事时, 不管故事有多老, 你都要表现出好像第一次听到般的新鲜感, 甚至可以一边听一边好奇地发问, 这样小互动不仅能激发孩子的兴趣, 更能让孩子在阅读中得到成就感。平时家长也可以陪同孩子一起去书店购书或去书中查阅资料。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产生对书的兴趣和阅读欲望。

二、活泼阅读, 丰富孩子的感性知识

由于每个孩子都有个性上的差异, 有的爱表现, 有的就比较害羞, 但家庭环境中的故事表演, 可以让孩子在松弛的状态下体验表演的乐趣, 并且爸爸妈妈的参与表演也会大大提高孩子的参与积极性。在表演故事之前, 家长可用一本图本并茂的大故事书来吸引孩子, 父母声情并茂的朗读是激发孩子表现欲的第一步。孩子们都是模仿的小天才, 因此父母在表演时, 语速要慢, 表情要丰富, 便于孩子受到故事的气氛感染而进入状态, 并且进行自主性模仿, 一旦孩子表示出参与欲望, 父母就可以积极地鼓励他加入表演, 无论孩子的认知水平、语言表达水平和表现能力如何, 父母都应让他担任主角, 进而使他爱上表演、爱上阅读。

另外, 在当今信息社会, 家长不仅要为孩子提供色彩鲜艳的低幼读物, 而且还应引导孩子观看一些动画片之类的与视觉刺激有关的多媒体资料, 也可教孩子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与符号, 或在逛街时带孩子认识马路上的交通标志、商店名称、马路路名等等, 以丰富孩子的感性知识。同时这也是早期阅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三、利用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图书, 培养孩子多方面的能力

儿童图书不是单一文学作品园地, 有许多孩子画册是带有智力开发内容的, 家长不但要充分利用现成的智力题, 同时还应注意发挥图书内容隐藏的各种资源, 比如画面色彩、图案、线条、物的数量等等, 可以提问:机器人的头是什么形状的?身子是什么形状的?手和脚呢?图中有几个小动物?这些花是什么颜色的?等等。仔细寻找, 家长不难发现其中蕴涵着许多教育孩子的素材, 可以培养孩子数、形、空间想象等方面的能力。同时, 家长还可以同孩子一起合作, 将孩子自编的故事制成一本图书, 或一本画册, 家长配文字。这样不仅使孩子的认识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发展, 而且也使孩子的阅读兴趣更加浓厚了。

篇9:孩子如何与家长交流

一、利用节日契机营造活动的空间,增进孩子与家长的情感体验

5月9日的母亲节即将来临。在这个一年当中最容易被人遗忘的节日里,我和孩子一起为孩子们的母亲准备了节日的祝福。虽然母亲节并不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可是对于天下的母亲来说,如果能在这一天得到自己子女的节日祝福,这对她们而言是最大的幸福,孩子也可以从中获得教育。

母亲节这天,全班40位学生站在教室门口亲自迎接自己的母亲。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了,小黄同学的妈妈一直没有出现,原来他的妈妈正在兰州,确实是赶不回来。为此,小黄同学悄悄地躲在了教室的一角呜呜哭泣。孩子们知道了,便你一言我一语去安慰小黄同学。

就在这时,我决定改变活动安排。因为小黄同学需要的正是我们所有人对他的关怀。“同学们,虽然今天小黄的妈妈因为在外地不能回来,但是我们可以利用电话让她的妈妈和他说说话。”随即,我给小黄拨通了他妈妈的电话,小黄一边流着眼泪一边和他的妈妈说话。一切尽在不言中,大家都被这情景感动了。细心的我发现,这时所有的孩子都显得与平时特别不一样,他们非常认真地倾听着别人的说话,从他们的眼神中,我分明察觉到了他们内心深处所萌发的对母亲的感激之情是那样的强烈。孩子们似乎在诉说着一个同样的声音:“原来有了母亲在我的身边,所以我才是幸福的。”

在这次活动中,同学们表演了诗歌朗诵、舞蹈、小品等丰富精彩的节目。所有的母亲都在这一天激动地流下了眼泪。直到今天,活动过去这么久了,家长与我交流的时候还会提起这次十分有意义的活动。或许,在他们的脑海中,过去那个淘气任性的孩子已经不见了,现在,孩子们已经比以前懂事了,能够设身处地地为父母考虑了。我想,这就是活动体验给学生带来的影响吧,孩子们真的长大了。

二、利用丰富活动的开展,在“玩”的过程中增进“亲子交流”

学校一年一次的运动会如期举行。在这次运动会上,新设了一个“亲子游戏”项目。活动的目的在于,通过让孩子与家长一起参加体育比赛,增进学生与家长的协作精神,促进学生与家长的情感交流。

比赛很有意思:父亲和孩子的脖子套在一张报纸的两个大洞里,要求两人用最短的时间跑完50米的距离,而且纸不能破损。练习中,家长与自己的孩子一起努力,遇到困难一起解决,面对失败互相鼓励,教育的效果不言自明。有位家长告诉我,这是他第一次和自己的孩子玩得这么开心;他觉得与孩子交流顺畅了。以往他和孩子的交流只是停留于那种说服管教式的说话教育,日子久了,孩子也厌烦了这样的教育方式。不管比赛的结果如何,孩子与家长体验到了协作的默契、交流的深入,我想这才是最重要的。

玩是孩子的天性,是孩子的生活,是孩子的快乐的源泉。在现实生活中,家长如能创设各种与孩子接近的情境,进入孩子的“空间领域”,有时甚至放弃自身的某些兴趣、爱好,参与到孩子喜闻乐见的活动中去,在这种融洽的气氛中将爱心与期望传递给孩子,这将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为在共同游戏、娱乐中,家长与孩子亲密联系,共享欢乐此时,孩子能自然地打开心灵的门户,推心置腹地将心理话向家长倾诉,而家长也仿佛回到了儿童时代,并不时地对孩子说些令人振奋、鼓舞的话。这样,自然地就建立了富有情感色彩的亲子关系。

三、利用谈话契机创造交流空间,家长与孩子共同体验情感的交流

由于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与此同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也养成了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如浪费、攀比等现象比较普遍。有很多家长一讲起这些事就感到十分沉重,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体会到幸福的来之不易,懂得勤劳节俭的重要。

针对这一现象,我觉得十分有必要给学生进行一次有意义的教育活动,让他们深刻感受父母创业的艰辛,懂得珍惜美好生活的重要性。所以,我设计了一次以访谈为主要形式的实践活动,主题是“爸爸妈妈的创业史”,让学生通过访谈自己的父母,了解他们的创业史,做出如报告、图片、文章等形式的材料,在班队活动中进行交流。

在活动中,孩子们带来了他们准备的材料。其中,有个孩子写道:“爸爸妈妈刚创业的时候,也是他们刚结婚的时候。他们带着自己身上仅有的一千元钱到杭州旅游,为了省钱,他们吃盒饭、住招待所,一趟杭州下来只花了二百元钱。剩下的钱全部带回来了,因为爸爸妈妈知道创业之路刚刚开始,什么都要注意节省。”还有个孩子写道:“爸爸做生意经常要把货给客户送去。为了省下钱,保证按时送到,每天早上五六点他就起早,自己骑上三轮车把货给人家送去。即便是在下着大雪的寒冷冬天,他也坚持自己送货……”孩子们太幸福了,他们没有经历生活的磨练,自然体会不了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但是,他们能用自己的心里话描述父母创业的艰辛,其本身就是对他们的心灵的震撼。

篇10:孩子如何与家长交流

很多家庭,疏于与孩子沟通,一家长最大,最有文化,最独断方式规划孩子现在和未来。这是很可怕的,这里推荐大家多学习丁俊晖父亲,朗朗的母亲。通过沟通找到孩子兴趣点,有目标培养孩子兴致,让孩子开心快乐成长。

二、与孩子一起做好暑期计划

从小养成做计划好习惯,目标管理是成功人士基础,做好计划监督实施是每一位家长务必做到的。

三、管住电脑,管住电视。要有这么一种决心,如果玩手机、电脑着迷了,宁可砸掉手机、电脑,也要制止住对手机、电脑上瘾。完不成作业,或者练字不到一定的数量,死也不能开机。打是疼骂是爱不管不顾会变坏!

四、先做作业,在固定时间内必须完成。绝对不能拖到快开学了,被迫赶写作业。争取在假期过一半之前完成。如果对孩子的作业管理不够,到了快开学时,才催促孩子写作业,那显然是家长的失职。爹娘的职责不是喂养样子,而是管教孩子。不要埋怨孩子的拖沓,任何一个拖沓的孩子,都有一对拖沓的家长。

五、读几本名著课外书。找几本经典的名著读。记住,对名著的阅读,其实是从小学起步的。一些名著的阅读,如果拖到初中高中乃至大学,阅读的效果就不怎么明显了。

六、零花钱要管理好。零花钱的使用,只能买书,买本等学校用品。不许买别的。家长要对零花钱严格管理。说一不二,不得怂恿孩子随便花钱。记住,让孩子炫耀收到了多少零花钱,其实对孩子的品德修养,是一种伤害。在这个年龄,学生惟一值得炫耀的除了成绩,还是成绩。

七、出去玩,一定要注意安全。

八、如果时间宽裕,全面复习学过的课程。

九、补上自己得弱科。数学和英语哪一科成绩较差得要利用假期有利时间把前面没学懂的再复习学懂,然后再利用网络、学习机等丰富的资源多多预习新课,提前学会一部分新内容,开学了学习会容易多了。

十、如果学习累了,挑选一些能拓展知识面的影片去欣赏,也是不错的。如《厉害了我的国》、《我是演说家》,无形中会拓宽孩子的知识面。

篇11:孩子如何与家长交流

一、忌说损伤孩子自尊心的话

孩子的自尊心不比成年人的要少,甚至更要强,但在现实生活当中,父母并不懂得如何与孩子进行交流,总是有意无意说出一些伤害孩子的话,什么“一点出息也没有”、“你这个笨蛋”、“活着干什么,还不如死了”等,孩子耳濡目染,身心定会受到创伤。

二、忌经常使用命令式的话语

命令式的话语是父母经常对孩子使用到的,但当使用的频率过多的时候,孩子就会对你的话充耳不闻,且对你的话是越来越反感,如放学后不许与同学玩,不许到同学家里去等等,经常生活在命令语气的孩子不是没有创造力就是背逆。

三、忌使用恐吓的的话语

除了使用命令式话语的方式与孩子进行交流外,另一个方式也是经常所使用到的:恐吓!“如果你不乖乖的,我就把你一个人扔在这里!”储如此类的话语作为家长的你是否经常使用到呢?最终你有没有发现你的孩子越来越不听你的话呢?

四、忌经常埋怨孩子

总是感觉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家的好,于是总是埋怨自己的孩子太笨了,当孩子犯了错的时候,就会大声说:“你看,你就是笨!”、“我怎么会有你这么笨的孩子啊!”,孩子会很反感你这种沟通方式,你大可以这样:你试过自己的方法了,可没成功,对吗?真为你难过,不过没关系,妈妈也是这么过来的。

上一篇:项目评估与管理唐少清下一篇:致拾金不昧者的感谢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