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习题集

2024-07-0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习题集(共8篇)

篇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习题集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习题集

绪论 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

一、名词解释

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法律素质

二、简答

1、与中学生活相比,大学生活发生的显著变化;

2、提高独立生活能力的方法;

3、大学生应该树立的学习理念;

4、大学生应培养的学风;

5、大学生需要确立的成才目标;

6、当代大学生应该塑造的形象;

7、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

8、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方法

三、理解应用

1、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决定崇高信念

一、名词解释 理想、信念

二、简答

1、理想与信念的关系;

2、确立共同理想的重要条件;

3、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信念

4、立志的要求

三、理解应用

1、理想信念的作用

2、理想信念与大学生

3、正确认识实现理想的过程——长期性、艰巨性与曲折性

4、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

一、名词解释

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爱国情感、爱国思想、爱国行为、国防、国防观念

二、简答

1、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

2、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

3、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表现为

4、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5、时代精神的内涵

三、理解应用

1、新时期的爱国主义的主要内容

2、经济全球化与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

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4、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5、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一、名词解释

世界观、、人生观、、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人生价值、人生环境

二、简答

1、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阐述

2、端正人生态度

3、错误人生观的共同特征

4、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与普遍标准

5、掌握恰当的人生价值的评价方法,要做到四个坚持

6、大学生在心理发展上表现出的矛盾性

7、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主要有

8、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应坚持的原则

9、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三、理解应用

1、世界观与人生观的关系

2、人生目的的重要性

3、人生态度与人生观的关系

4、树立为人民服务人生观的重要意义

5、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

6、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

7、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8、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

一、名词解释

道德、荣辱观、道德修养、诚信

二、简答

1、道德的本质

2、道德的功能

3、道德的社会作用

4、道德发展的五种历史类型

5、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表现在

6、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

7、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8、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9、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三、理解应用

1、联系实际谈一谈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大意义 2.在新时期倡导和实践为人民服务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4、谈谈大学生要树立诚信品质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社会秩序

一、名词解释

社会公德、公共秩序、指引作用、预测作用、评价作用、强制作用、教育作用

二、简答

1、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特征

2、社会公德基本特征表现为

3、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4、公共生活有序化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

5、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

6、《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的处罚种类有

7、《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的适用范围

8、申请举行集会、游行、示威,不予许可的情形

三、理解应用

1、大学生应增强社会公德意识,践行社会公德规范

2、大学生应在网络生活中加强社会公德自律

3、举例说明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

第六章

培育职业精神

树立家庭美德

一、名词解释

职业道德、职业中的法律、择业、创业、爱情、婚姻、家庭美德

二、简答

1、职业活动中道德和法律的共同特征

2、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3、《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基本原则

4、《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有

5、《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的义务和权利

6、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处理劳动争议与人事争议的法定途径

7、恋爱中的道德要求

8、家庭美德的基本内容

9、婚姻法的基本原则

三、理解应用

1、培养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的方法

2、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创业观的基本要求

3、结婚的条件与程序

4、无效婚姻、可撤销婚姻的情形及法律后果

5、离婚的原则、方式

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

一、名词解释

法律、法律制定、法律遵守、法律执行、法律适用、法治、法制、依法治国、国家安全、法律思维方式、法律权威

二、简答

1、法律的本质

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3、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主要包括

4、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5、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任务

6、维护法律权威的意义

三、理解应用

1、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观念

2、法律权利与义务的观念

3、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

4、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5、法律思维方式的特征

6、培养法律思维方式的途径

7、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第八章 了解法律制度 自觉遵守法律

一、名词解释

宪法、国家制度、国体、政体、行政行为、行政复议、行政责任、代理、物权、人身权、身份权、合同、著作权、诉讼时效、犯罪、刑罚、共同犯罪

二、简答

1、宪法的特征

2、宪法的基本原则

3、我国的国家制度主要包括

4、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5、我国的国家机构分为

6、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

7、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分类及其具体规定

8、我国刑法基本原则

9、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的条件

10、刑罚的体系

三、理解应用

1、民事法律行为的要件

2、合同的主要条款包括

3、运用犯罪构成要件分析实例

4、故意犯罪形态

案例分析题 1、2002年国庆节十天长假过后,天安门广场留下了十几万口香糖的痕迹,平均每块方砖粘有十几块口香糖,对此,环卫部们先后设计了三套清洗方案,皆因怕损坏方砖而放弃,最后仍然采用人工铲除的方法,上百环卫工人用了整整一个星期才将口香糖痕迹清除。吃口香糖本来是为了口腔文明,可是,天安门广场却因此没有了“文明”。你对此如何看待?

2、、在暴风雨后的一个早晨,一个男人来到海边散步。他看到在沙滩的浅水洼里,有许多被昨夜的暴风雨卷上岸来的小鱼。它们被困在浅水洼里,回不了大海了,虽然近在咫尺。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都会被干死的。男人继续朝前走着。他忽然表见前面有一个小男孩,走得很慢,而且不停地在每一个水洼旁弯下腰去——他在捡起水洼里的小鱼,并且用力把它们扔回大海。终于,这个男人忍不住走过去:“孩子,这水洼里有几百几千条小鱼,你救不过来的。”

“我知道。”小男孩头也不抬地回答。“哦?那你为什么还在扔?谁在乎呢?!”

“这条小鱼在乎!”男孩儿一边回答,一边拾起一条小鱼扔进大海。“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 请你分析这个故事能给我们一些什么启示。

3、、北大方正的创立者王选有一个著名的公式是“我+我们=完整的我”。这仅是对他事业成功的一个总结,也是他悟出的人生座右铭,请有所学的有关理论对此进行分析。4、2003年底,云南大学生物专业大四学生马加爵制造了一起震惊中外的校园惨案,在宿舍玩牌时因为其他同学怀疑他作弊与他发生了激烈的争吵,长期的压抑与自卑使盛怒之后的马加爵无法平息心中的仇恨,在经过精心的设计后,残忍的杀害了宿舍的四名同学,还有一名同学仅仅因为给马加爵打过一次饭,而躲过了这一次劫难。虽然马加爵已被绳之以法,但他留给我们的思考与教训确是深刻的,请用所学理论谈一谈你对此的看法。5、2003年7月2日,安徽淮河大堤水位已经涨到23.7米。如果再守下去安徽、河南将成一片泽国。炸坝命令到了,没有哭泣,没有辱骂、没有哀怨,垂岗乡两万多农民默默地注视着他们12年来建设起来的家园,这一切顷刻就将被摧毁。一些汉子从口袋里拿出一个徽章别上,上面写着共产党员……,对此谈谈你自己的感受。

6、英国政府在宴请印度外交官的晚宴上,饭后,印度外交官误将每人面前的一杯漱口水当作饮用水喝了下去,对此,英方人员在默视了一下后,也将这杯漱口水一饮而尽,这件事使英政府在后来的对外交往中信誉大增,请用所学的有关理论分析它说明了什么?

7、著名影星成龙在美国时,听到中国体操运动员桑兰不幸重伤的消息,当他怀着痛惜的心情去看桑兰的时候,安慰的话还没出口,桑兰先问他听没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傻子只会说三个字“不知道”你问他吃饭吗?他说,不知道,你问他干什么去,他说不知道,然后桑兰问成龙“你知道这个故事吗?”成龙随口说:“不知道”,片刻的沉默后是开怀大笑,在这笑声中成龙由衷的体会到美国人为什么会称桑兰是“伟大中国人民的骄傲”,请用所学的有关理论谈一谈你对这件事的看法,并说明当我们人生遇到挫折时为什么不同的态度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8、我国的一个留学生在德国留学时,每天都要乘地铁,慢慢地他发现德国的地铁没有检票口,他在一次乘车时没有买票,结果没有任何人找他麻烦,他暗自庆幸。于是在后来的日子里,又有几次没有买票,毕业后他以各科全A的成绩去德国各大公司求职均被拒绝,他只好降低自己的求职条件,可是仍不被聘用。在一次求职失败后,他愤怒地质问拒聘自己的人事主管自己成绩优异而不被录用的原因,在他一再的质问下,对方只好说出:非常遗憾,由于您的社会信用上记录着您曾乘地铁没有买票,因此我们不能聘用您。请用所学理论谈谈对此的看法。

9、一家独资公司招聘员工。该公司把前来应聘人安排在会议室分三天做三次考试。第一次考试,小芳便得了99分的好成绩,排在第一。一位叫小米的女孩以95分的成绩排在第二。第二次考试试卷发下来,小芳感到纳闷,当天的试卷与第一天的完全一样监考人员强调就是这张卷子,没有错。小芳自信地答完,提前轻松交卷。考试分数一出来,小芳仍以99分的成绩排第一。而那位最后交卷的小米以98分排第二。不料,第三天考的还是同样的题目,大多数考生和小芳一样轻松答完交卷,只有那位小米仍托腮拍脑,冥思苦想,最后交卷。第三次考试成绩出来,小芳和小米都是99分。第四天录用公布小米被录取,小芳落选。请问这是为什么?请你谈谈对此事的看法

10、英国某制鞋公司派两名推销员到非洲开拓市场。不久,其中一位推销员垂头丧气地回来报告:“鞋类销售在非洲没有市场,因为那里的人根本不穿鞋。”随后另一位推销员兴冲冲地回来报告:“鞋类销售在非洲的市场前景广阔,因为那里的人都还没有穿鞋呢。”请谈谈你从此事中获得哪些启示?

11、有一群羚羊在草原上美美地吃着嫩草,突然,一只非洲猎豹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向其中一只羚羊猛扑过去。羚羊跑得很快,但猎豹跑得更快。在这你追我跑的时候,猎豹超过了一只又一只在旁边观看的羚羊。羚羊累得气喘吁吁,最后,猎豹一口朝羚羊的脖子猛咬过去……,猎豹为什么一直盯着一只羚羊不放,而不去抓旁边观望、靠得更近的羚羊呢?

请你谈谈这则故事对我们看待人生有何启发?

12、北京大学的来自美国的外教帕垂特教授编写的研究生英语教材的最后一课是《关于诚实》。文中写道: 为什么要考试?

1. 测试你对某门课的掌握程度;2. 测试你的学习技巧和记忆力; 3. 评估教师的教学质量,了解哪些教得不错,哪些需要加强; 4. 最重要的是,测试你是否诚实? 假说你作弊了:

1.你伤害了老师,给师生关系蒙上了阴影; 2.你的良心就有罪了。

3.你改变了你在人们心中的形象。孩子,你的信誉价值连城,你怎么舍得用用一点点考分就把它出卖了?作弊的代价太高了,实在划不来!请发表你对此文的感想。

13、筱筱的大学生活,成为一段她不太愿意取回忆的时光。在大部分同学每天背着饭盒书包去上课的时候,她和另外两个要好的同学则经常缩在被子里睡大觉,天南海北地闲聊,除了个别老师喜欢点名的课之外,很多课都是到了快要考试的时间熬上几个通宵,然后再迅速地将它们忘记。她花大量的时间去跳舞,整日整日地躺在床上捧读武侠小说,或者去校园门口的一排小馆子泡上整晚的时间,喝各种各样的酒……。她不愿意被任何的规则约束,只想拥有轻松的生活。请剖析筱筱的大学生活。

14、小琪非常珍惜这次上大学深造的机会,他暗下决心要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他总是一个人呆在自习室中刻苦攻读。为了节省时间,他很少与同学聊天、吃饭、打球等。刚开始,小琪觉得这样做的确节省出不少学习的时间。但没过多久,他发现同学们似乎不喜欢自己,在班上显得很孤单。于是他的心情变得糟糕起来,连学习也觉得索然无味。请发表你对此事的见解。

15、一位大学生在日记中写道:“我是一个十分脆弱的人,生活中有许多事情让我烦恼。例如,考试成绩的不理想,同学之间的误会,某些老师的偏心眼,父母的不理解等事接连不断地出现,让我好烦恼。我不知道是不是我这个人特别的倒霉,一次又一次地要接受失败和挫折的考验。有时候,我感到活着真是太累了。”试分析这位学生的问题,并指出问题的解决途径。

16、农民李某看到自己的自留地里鼠害为患,就擅自在地的周边安装电网。一日夜里,一盗贼进入李某地里偷瓜,结果触电身亡,试问李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为什么?

17、甲丧偶,有四子均己成家各有子女,并与甲分家单过。一日,甲同长子乙乘车外出,坠入山涧双亡。甲有一笔财产。问:(1)此案当如何继承?(2)乙妻和乙子应各得多少?(3)若有证据证明乙先于甲死亡,乙妻和乙子又应各得多少:

18、甲、乙等人在某县聚众赌搏,甲在输掉全部赌资后,认为乙在财搏中作弊,遂恼羞成怒,用水果刀将乙当场刺死。接着,又用水果刀威胁所有在场赌徒交出赌资计人民币80余万元,而后逃逸。过了几天,甲在该县又因贩毒被公安机关当场抓获。问:

(1)甲某犯了什么罪?

(2)法院应适用伺种刑罚制度对甲某判刑?(3)此案应由哪个法院管辖? 8

篇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习题集

特点:(1)大学是知识的海洋

(2)大学有教书育人的良师(3)大学有浓厚的学习研究和成才的氛围

变化:学习要求的变化

生活环境的变化 社会环境的变化 管理制度的变化

2、新的学习理念主要包括哪些内容?我们应如何树立新的学习理念?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 树立全面学习的理念 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 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3、“八荣八耻”的科学内涵是什么?为什么提高思想素质和法律素质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科学内涵: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提高思想素质和法律素质:道德与法律是调节人们思想行为的、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社会规范。思想政治素质是一种特殊的素养,是人们在为实现本阶级利益而进行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特定品质;法律素质是指人们知法守法用法的素养能力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有哪些?★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确立中国特设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1、理想的科学涵义及其特点是什么?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种类:

(1)(2)(3)(4)从性质和层次划分:理想有科学理想和非科学理想;崇高理想和一般理想; 从时序上划分:理想有长远理想和近期理想; 从对象上划分:理想有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

从内容上划分:理想有社会政治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等。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

意义:(1)有助于当代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

(2)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与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与法律素养打下知识基础。

(3)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年面发展。方法:(1)注重学习科学理念(2)注重学习和掌握思想道德和法律修养的基本知识

(3)注重联系实际(4)注重知行统一

3、理想与信念的关系是什么? 理想和信念总是如影随形,相互依存。理想是信念的根据和前提,信念是里想的重要保障。在很多情况下,理想亦是信念,信念亦是理想。当理想是信念时,它是指人们的信念是一种观念和主张;当信念作为理想时,它是语奋斗目标相联系的一种向往和追求。

4、为什么要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念、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又是崇高的 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马克思主义以改造社会为己任

6、如何正确看待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 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用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1、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是什么?★科学内涵: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民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是:

(一)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二)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三)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四)爱自己的国家

2、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光荣传统是什么?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是什么?

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光荣传统:

(一)热爱祖国,矢志不渝

(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三)维护统一,反对分裂

(四)同仇敌忾,抗御外侮。

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一)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

(二)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三)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

(四)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1)

3、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团结统一 爱好和平勤劳勇敢 自强不息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反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反映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质的现实需要,反映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要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火热生活为源泉,批判地继承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和道德,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和道德的积极成果,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不断丰富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使民族精神得到大力弘扬。

4、大学生应当怎样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

(一)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二)进民族团结(三)维护祖国统一

(四)增强国防观念(五)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1、什么是人生观?它包含哪些内容?人生观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它包含的内容:人生目的、态度、价值

2、人生目的对于人生发展有着怎样的重要性?

人生目的决定了人生道路、人生态度、人生价值标准

3、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和方法是什么?

人生价值实现分社会条件和个人条件,社会条件:实现人生价值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人生价值目标要与赎回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 个人条件:实现人生价值要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的本领、立足于现实,坚守岗位作贡献、实现人生价值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方法: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走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5、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主要有哪些?★

(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科学方法(3)合理调控情绪(4)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强人交往

a)6个人与他人和谐应坚持的原则?★平等原则 诚信原则

宽容原则 互助原则 b)

7、大学生应该树立怎样的人生态度?☆满怀希望和激情、热爱生活、珍视生命、勇敢坚强地战胜困难并不断开拓人生新境界。

1、道德的科学内涵是什么?什么是社会主义道德?★

道德的科学内涵:道德是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仪式形态,它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持,是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社会主义道德:是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同中国特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相结合的参物,是对中国古代优良道德传统的传承与升华,是对中国革命道德传统的直接继承与发展。

2、人类的道德是如何产生的?它的本质是什么?

产生:(1)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2)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本质: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经济关系的反应;首先社会关系的性质决定着各种各样道德体系的性质;其次,社会关系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着各种各样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再次,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故道德也必然带有阶级属性;最后,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会引起道德的变化。

3、道德的功能是什么?★表现为怎样的社会影响和实际效果?

功能:是认识功能与调节功能 社会影响和实际效果:(1)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2)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3)是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有重大的影响;

(4)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5)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6)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

4、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注重整体、国家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2).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3)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4)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5)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做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

(6)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动能作用。

5、☆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内容是什么?★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必须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充满活力的社会,也是团结和睦的社会,必须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巩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巩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

6、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科学内涵是什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什么要坚持集体主义原则?

科学内涵:集体主义是指一切言论行动以合乎广大人民群众的集体利益为最高标准的思想。它的科学内涵是: ⑴社会利益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高于一切,人民的一切言论和行动都必须以这个社会的集体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点。⑵在保证社会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要把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的利益结合起来,尽可能保证和满足成员的个人利益。⑶当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三者发生矛盾,申斥发生冲突时,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和集体利益,为保护国家和集体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

为什么要坚持集体主义原则: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基础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础地位就决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要坚持集体主义原则

1、人类公共生活的特点是什么?(1)活动范围的广泛性(2)活动内容的公开性(3)交往对象的复杂性(4)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2、在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有序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有哪些?★ 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

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3、社会公德有哪些基本特征?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基本特征:继承性 基础性 广泛性 简明性

主要内容:文明礼貌 助人为乐 爱护公物 保护环境 遵纪守法

4、公共生活中法律规范的作用是什么?

(1)指引作用,(2)预测作用,(3)评价作用,(4)强制作用,(5)教育作用

6、如何规范网络秩序,做一文明“网络人”? ★(1)正确使用网络工作

(2)健康使用网络交流(3)自觉避免沉迷网路(4)养成网络自律精神

职业的本质:通俗的讲就是人们所从事的工作;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相同点:鲜明的职业性,明确的规范性,调节的有限性;区别:具体内涵,调控手段,职业道德体现的是从事一定职业活动的人们的自律意识,职业活动中的法律更多地体现为社会对一定职业活动的他律要求

4、大学生正确的择业观与创业观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择业观:树立崇高职业理想,重视人生价值实现、服从社会需要,追求长远利益、打下坚实基础,做好充分准备;

创业观:要有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要有敢于创业的勇气、要有提高创业的能力

5、应当怎样认识爱情与人生?恋爱中的道德要求是什么?

答:爱情能人带来精神上的激励、情绪上的欢愉、生活上的充实,没有爱情的人生是苍白的、消沉的、甚至是没有意思的。

恋爱中的道德:尊重人格平等、自觉承担责任、文明相亲相爱。

6、家庭美德的基本规范有哪些

答:家庭美德: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

7、概述《婚姻法》的主要内容?无效婚姻?★《婚姻法》的主要内容:结婚、家庭关系、离婚

1、法律是如何产生的?它的一般含义是什么?

是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

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以国家强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1)

3、★法律思维的特征?讲法律 讲依据 讲程序 讲法理

4、如何培养自己的法律思维?学习法律知识、掌握法律方法、参与法律实践。

5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任务?

★基本任务: 意义: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1)(2)(3)(4)(5)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与经济、政治、社会发展相关联。

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提高党依法执政的水平

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

(6)

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 培植新型的社会主义法律文

1、宪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有哪些?★ 第一部成文的宪法出现在哪个国家?我国的现行宪法制定的时间★

(1)党的领导原则。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2)人民主权原则。人民主权是指国家中绝大多数人拥有国家的最高权力,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3)公民权利原则。以宪法和法律保障公民基本权利,是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发展的重要标志;(4)法治原则。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5)民主集中制原则,这是宪法明确规定的。

2宪法的特征?★宪法的特征:

(1)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方面,诸如国家的性质、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和国家的结构形式、国家的基本国策、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及其职权;(2)在效力上,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既体现为宪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又体现为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全体公民必须遵循的最高行为准则;(3)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

(1)

3、什么是民法?它有哪些基本原则?★平等原则

自愿原则

公平原则 诚实信用原则 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我国公民的基本的权利与义务?

篇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习题集

大学, 是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重要时期, 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开设是重要途径, 它不仅有利于三观的确立, 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和法律法规意识。大学不仅是培养具有理论型、技能型的学生, 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具有四有的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优秀大学生。该课程教学理论丰富, 层次体系分明, 主要从爱国主义、人生价值、人生理想、职业道德、社会公德、法律常识等进行全方面系统的理论、实践学习。但纵观近几年的上课情形, 发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学效果偏低, 影响微小。

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学现状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一般定性为公共基础课, 一周四学时。目前的教学现状主要为:第一、教师:教师一般以传统的满堂灌输形式为主, 以教材知识为重, 以点名方式考勤;第二、课堂:定性为考查课, 以合班上大课模式为主, 考核方式为单一, 考核内容简单;第三、学生:学生课堂上玩手机、聊天、睡觉、看小说, 为了点名、期末成绩而出勤。以上种种导致教师在课堂上满怀激情的举例讲解, 学生在下面忙碌着做各自的事情, 最后, 铃声就是各自离开教室的提醒声。这种情形, 彻底歪曲了该课程开设的初衷, 没有规范学生的各种不良行为, 更没有提升学生的思想觉悟, 最后成为学生口中所说的枯燥、无聊、浪费时间、可上可不上的公共课。

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学效果改革的方式

要改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学现状, 真正让这门课发挥作用, 让大学生受益终身, 就必须基于现状做些改变, 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 建立优秀的教师队伍。思想道德素质知识学生从求学时就从不同途径接受教育, 对此有一定的了解, 为此, 要达到高效率的教学目标, 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就必须认真的备好每一节课, 突出重点、难点, 学校对于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师的选拔就应该要求具备较高的教学水平, 丰富的理论知识, 人生真谛, 用人格魅力吸引学生, 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 最终形成学生自己要学、愿意学的局面。此外, 对于教师队伍的建立, 还可以把工作在第一线的专职辅导员纳入, 辅导员多数都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 而且年轻化、专业化, 是学生的良师益友, 承担着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让辅导员承担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课, 他们能理论联系实际, 能针对学生的日常行为, 学习状况、社会见闻等全方位的讲解, 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 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是接受教育的主体, 必须让学生明白该课程的重要性, 学习不是为了最后的考试, 而是为了积累知识, 塑造自我, 思想、道德、公德和职业虽然有一定的认识,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 心智的成熟, 社会的发展, 应该对这些知识要有更进一步的升华, 因此, 只有让学生思想上认识到位, 才能重视此课程, 才能改变那种一上课就睡倒一大片, 各干各事的尴尬局面。

第三, 改变上课模式。该课程不能沿用传统的教师灌输主讲模式, 应形成师生互动, 让学生走上讲台, 阐述自己对政治理论、社会见闻、法律等的观点和看法, 教师再进行详细的点评和引导, 让学生形成具有主人翁意识, 锻炼自己的口才、胆量。此外, 学校要从教学效果出发, 应改变几个班合在一起的大课模式, 应以各个班级为主, 尽量让班里的每个学生都有发言、上讲台的机会。

第四, 改变考核模式, 考试不能简单的以考查课的形式进行, 不能以出大题型或写论文的方式结束, 应像其他专业课一样综合来考核, 要以作业、出勤、平时课堂表现, 更甚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等结合在一起, 以引起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的高度重视。

第五, 充实教学内容, 该课程主要以思想道德和法律两大块为主, 思想道德内容可以以课本的主题为专题讲解, 结合当时的社会实际、热点, 借助媒体, 如权威人士的讲座, 名人的励志演讲, 某事件的相关视频, 对于法律, 可以重点讲解平时学生生活中及不小心就会触碰的刑法、民法等常见的法律问题并利用法律短片视频等教学模式和工具, 多形式、多角度的给学生讲解, 以扩宽学生的见识, 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结束语

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 他们能否健康成长事关重大,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开设有利于学生正确的认识自我, 认识社会, 做出正确选择。因此, 社会、学校、家庭等三方应加强互动合作, 重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刘松, 顾土东, 谢丽霞.浅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德与法融合[J].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8 (11) .

篇4:《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习题集

[关键词]高职特点 法律修养 课程单元目标

高校所使用的“05”方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教材是教育部对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进行了有效科学的整合,经中央政治局研究审定,全国高校统一使用的一本质量非常高的通用教材。但是,本教程没有进行本、专科学生学习层次的划分。由于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培养的目标不同,加上高职生与本科生在知识结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些因素使他们在“基础”课程(特别是法律部分)的学习中实效性比较差。在课程总目标的前提下结合学生具体实际,对高职特点“基础”课程中的法律教学部分进行课程目标的单元研究意义重大。

一、教学的实际效果与课程总目标要求存在较大落差

1. 教师在教學中的困惑

“基础”中法律部分内容所涉及的层面多而细,知识点繁而杂,教材中罗列了上100部法律法规,其中较为详细的就有30余部,内容大而全。这也导致了教材中的分级标题多。从法理学到宪法、基本法、诉讼和仲裁以及调解制度等,把法律体系基本囊括在内,重点不突出,详略不当,理论性强。教师按照教学大纲要求,要在十多节课的教学时间内做到面面俱到的话,很多知识点只能蜻蜓点水,结果是理论灌输多,解决实际问题少。教材以理论叙述为主,案例有限,给人枯燥乏味的感觉,使学生不易读下去,导致他们对本课程学习丧失了兴趣。如果教师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帮助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精选一些现实生活案例进行教学,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无法完成整个教学任务,结果是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只能“戴着镣铐跳舞”。

2.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期望与实际教学结果落差较大

法律所涉及的是人们行为层面的问题,所涉及的问题比较具体,所侧重的是对人们行为提出禁止或许可或允许的要求,对人们的要求是最基本的底线。掌握必备的法律知识,培育法律素质,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拥有健全的用法能力,具备自觉的护法意识,对当代的高职生来说,既必要也非常重要。

学生在现实中对法律问题或现象不懂或困惑的地方比较多,用法律维权的意识很强烈。但他们实际拥有的法律知识不多,一方面痛恨社会上的侵权行为,另一方自己却出现了有意无意的违法行为,出现认识与行为的分裂。他们内心有拥有强大的法律知识去维权或充当社会正义使者的渴望,因此,他们想通过“基础”课程法律部分的学习来获得强大的法律知识来达到目的。可实际结果是自己的期望与教学实际效果出现很大的反差。期望越高,失望越大。巨大的落差导致了“基础”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大大降低。

二、结合高职生实际,在课程总目标的框架下进行单元目标研究的必要性

1、增强课程的实效性,提高学生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是我们的目标追求

法律基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法律基础理论、基本法律知识、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学生通过学习要重点掌握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观点,了解我国宪法和有关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规定,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

学生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应了解法的产生、本质和历史发展;对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作用、创制和实施、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与依法治国方略等方面认识会进一步加深,对我国宪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以及有关法律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规定会全面了解,对树立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如何去提高法制观念和树立法制意识等方面的认识会有很大的提高。学生通过这一环节完整的学习,会获得一定的法律知识,对他们的法律素质提高会有一定的帮助。而现实情况是学生学习的热情高,但实际教学中的针对性不强、法律实践能力不高而变得学习动力不足。他们对部分法律概念有认识,但对于跳出理论范畴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却远远不够。如学生对书写民事诉讼状等最起码的法律技能就不具备,这与我们教育目的是相背离的。这样的教学只是形式,没有实效性可言。

2、在总目标框架下制定切实可行的单元目标是我们的必由之路

法律素质是影响人们行动的选择与实施。开设“基础”课的直接目的就是要帮助学生切实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课程法律部分的总目标是要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懂得我国在宪法为指导基本框架下的基本法律原则和主要内容,及有关法律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规定。在法律意识和控制观念部分,是帮助学生树立法制观念、提高法律意识。

由于高职生的认知状况和身心发展有自身特点,他们的思想开放,视野开阔,反应敏捷,对社会特别是新闻媒体披露的一些重大的法律事件常常成为他们热议的重点话题,但受年龄小,心理不成熟的局限,他们在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时,喜欢就事论事,缺乏动态的辩证的全面的眼光,很容易导致思想和言论偏激,行为易走极端。以此,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必须根据学生特点,在课程的总目标框架内,实事求是地去研究和制定切实可行的单元目标进行教学,真正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使课程教学能切切实实地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法理法律知识和有效提高学生的基本法律技能。

3、提高学生法律素质,培养学生法治精神是课程的价值追求

法治精神的培养是法治国家建设的关键,高职生在法治建设进程中承载着更大的社会期望与责任。自党的十五大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立为基本方略以来,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对于即将走上工作岗位,承担各种社会角色的高职生来说,法治精神的培养注定会成为法治国家建设的关键,同时也成为我们课程教学的价值取向。

生活经验表明,一些具有丰富法律知识,甚至精通法律运作方式的专业人士也会贪腐枉法,并设法规避法律的制裁;历史已经从反面证明了这一点:明太祖朱元璋用“剥皮揎草”的酷刑惩贪治腐,然效果甚微,往往是“弃市之尸未移,新犯大辟者即至,然则风俗之未能移易。”对法律的自觉服从依赖于公民的法治精神,正如美国著名法学家伯尔曼所说“心理学研究已表明,要确保规则得到遵守,信任、公正、可靠、合群这类因素远比强制重要。恰恰是在法律得到信赖而无需强制性制裁的情况下,法律才行之有效;依法治世者就不必带着警察到处出现。”。

法治精神是社会主体对法律油然而生的一种神圣体验,是对法的公平、正义精神的内化,是对法律的权威性的心悦诚服的认同感和依归感。法治精神的培育是任何建立法治社会的国家面临的重大课题,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高职生对法治建设的认可度高,有参与法治建设的强烈要求。他们对社会中存在的以权代法、以权压法、权钱交易等背离法治精神的现象深恶痛绝,要求加快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欲望也最为强烈。因此,教师授课时应当将法治精神的培养提升至首。这也是我们课程教学的价值追求。

总之,高职生法治精神的培养和法律意识的提高是一个系统的工程。用课堂形式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法律知识的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而有效的途径。“基础”课程的教学正担有此重任,因此提高“基础”课程法律部分的课程实效性就显得尤为迫切。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形式和手段,加强对课程教学目标的深入研究,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的法治精神和法律意识真正得提高,让他们也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1]沈家本.历代刑法考[M]. 中华书局出版社,1985.

[2][美]伯尔曼.信仰与秩序—法律与宗教的复合[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

篇5: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练习题

2007年07月29日 思政教研室

一、选择题

1、我们应当确立的高尚的人生目的是()

A.享乐主义的人生目的B.金钱拜物教的人生目的C.为人民、为社会服务的人生目的D.为个人和全家求温饱的人生目的2、下列对信念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A.信念强调的是认识的正确性B.信念表达的是一种真诚信服的态度

C.信念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D.信念体现的是人们对人生目标的追求,具有合理性、科学性

3、理想和现实的统一性表现在()

A.理想就是现实

B.有了坚定的信念,理想就能变为现实

C.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是现实的未来

D.理想总是美好的,而现实中既有美好的一面,也有丑陋的一面

4、信念是()。

A.认识、情感和意志的融合和统一B.一种单纯的知识或想法

C.强调的是认识的正确性D.惟一的,不是多种多样的5、理想具有的特征是()。

A.超前性B.阶级性C.科学性D.主观性E.时代性

6、社会主义是走向未来的事业,未来属于青年。立志献身于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青年,去实现自己崇高的人生理想,要有()

A.真才实学B.献身精神C.艰苦奋斗的精神

D.为个人求权力、求享乐的人生目的E.学习前人并超越前人的民族气概

7、“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这个比喻表达的是()

A.理想来源于现实,等同于现实B.理想要变成现实,必须经过人们的实践和辛勤劳动

C.只有经过实践检验,成为了现实的理想才是科学的理想D.只要投身实践,任何美好想象都能成为现实

二、问答题

8、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什么?实现这种共同理想的意义何在?

参考答案

篇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习题集

1,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要以()为核心.A,爱国主义 B,理想信念 C,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D,遵纪守法观念 2,知行统一是和()紧密结合在一起的.A,言行一致 B, 踏实做事 C,道德人格 D,老实做人 3,理想信念是一个思想认识问题,更是一个()问题.A,现实 B,实践 C,态度 D,意志

4,马克思主义具有()的理论品格和持久的生命力.A,科学性 B,革命性 C,与时俱进 D,实践性

5,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实质上是()的关系在理想层面上的反映.A,个人与社会 B,个人与集体 C,个人与他人 D,个人与组织 6,()是民族存在的最高组织形式.A,政党 B,阶级 C,国家 D, 群众团体 7,()的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A,爱国主义与爱中国共产党 B,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

C,爱国主义与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D,爱国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指导的统一 8,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A,团结统一 B,爱国主义 C,勤劳勇敢 D,自强不息

9,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和意义的根本看法是()A,世界观 B,人生观 C,价值观 D,荣辱观

10,人的()决定了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人生价值的最基本内容()A,群体性 B,个体性 C,集体性 D,社会性

二,多选题

1,大学阶段学习的重要特点是()

A,涉猎相关知识 B,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C,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D,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E,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树立新的学习理念,主要包括().A,全面学习B,自主学习C,创新学习D,自觉学习E,终身学习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要以正确的()为主要内容.A,世界观 B,人生观 C,价值观 D,道德观 E,法制观 4,理想是人们()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A,世界观 B,人生观 C,道德观 D,价值观 E,金钱观 5,信念是()的有机统一体.A,认识 B,态度 C,情感 D,愿望 E,意志 6,爱国主义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A,道德要求 B,行为规范 C,基本准则 D,政治原则 E,法律规范 7,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主要表现为(): A,热爱祖国,矢志不渝 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开拓进取,百折不挠 D,维护统一,反对分裂 E,同仇敌忾,抗御外侮 8,端正人生态度应该做到: A,认真 B,务实 C,乐观 D,进取 E,创新 9,评价人生价值时应该坚持: A,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 B,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 C,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D,动机与效果相统一 E,主观与客观相统一

10,协调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应坚持: A,平等原则 B,诚信原则 C,宽容原则 D,互利原则 E,互助原则

三,辨析题

1,有人说,当今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就是力量”,大学生只要掌握最新的科学知识,就能成才.请判断此观点的正误,并说出理由.2,信念具有稳定性的特点,就是说信念一旦形成,就不会轻易改变.请判断此观点的正误,并说明理由.3,有人说,岳飞的“精忠报国”是为了一个腐朽堕落的政府去卖命,不属于爱国主义.请问:此观点正确吗 并说出你的理由.4,当今社会有人将个人财富作为人生价值实现的标准,甚至出现“笑贫不笑娼”的现象.请问:个人拥有金钱的多少能不能作为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 为什么

四,简述题

1,为什么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2,简述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3,简述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4,如何端正人生态度

五,论述题

1,如何认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

2,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为什么还要增强爱国意识

六,材料分析题

1,张立勇的成长和被关注是一个神话.清华,农民工,托福,英语,神厨……最吸引人的关键词都集中在了他身上.考取大学曾是张立勇的最大梦想,然而家境贫困使他不得不高中辍学,大学梦变得可望而不可及.为改变现状, 19岁的他南下广州打工.在屡次遭遇没有大学文凭,不懂英语,不会电脑带来的尴尬后,张立勇暗下决心自学成才.三年后,他到清华大学第十五食堂当了一名切菜的临时工.到清华的第三个月,他听说学校有个英语角后,就鼓足勇气走进了大学生中间.从此他成了英语角的常客,并在清华师生的帮助下开始系统自学英语.他把为数不多的工资寄回家一部分,剩下的全部用来购买二手书,二手收音机,二手磁带.几年来,他省吃俭用,从没给自己买过一件新衣.为了学英语,他甚至捡别人丢弃的英语书,英文报刊和杂志.他上班的路上塞着耳机听英语新闻,缩短吃午饭的时间,躲在食堂的饭柜后面背诵英语课文,只要一下班,他便掏出书本自学.吵闹的宿舍里无法安心看书,他就背上书包走进教室,在教室里经常呆到值勤人员“赶”他才走,或者到操场的路灯下夜读.功夫不负有心人,张立勇的英语水平提高很快.1997年,他成为清华大学英语协会一名特殊的会员.1999年他顺利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紧接着通过了六级考试,2001年又在托福考试中取得了630分的好成绩.接着他再也不满足仅仅对英语知识的学习,而参加了成人高考,并考取了北京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国际贸易专业.在清华大学食堂打工8年中,张立勇总是站在第一线,不管再脏再累的活他都主动抢着干,曾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服务员,技术考核均在二等以上.现在张立勇已成为团中央树立的全国十大杰出学习青年之一.请问:张立勇的事迹带给我们那些启示 如何认识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2,袁隆平,中国工程院院士,因其在杂交水稻生产技术方面的成就,使中国杂交水稻研究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的人,杂交水稻作为中国第一个农业技术专利转让美国.袁隆平因其成就,获得了包括新中国建国以来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杰出发明家”金质奖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等一系列荣誉.请结合袁隆平的事迹,谈谈你对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关系的认识.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B 2,C 3,B 4,C 5,A 6,C 7,B 8,B 9,B 10,D 二,多选题

1,ABCE 2,ABCDE 3,BCDE 4,ABD 5,ACE 6,ADE 7,ABDE 8,ABCD 9,ABCD 10,ABCE 三,辨析题

1,(1)此观点不正确.(2)知识的作用有正负之分,关键要看掌握知识为谁所用.知识既可以成为完善自身,服务社会的手段,又可以成为谋取私利,欺世盗名,甚至违法犯罪的工具.(3)“德”统帅“才”,起主导作用.大学生应当努力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在掌握最新的科学知识的同时,更要重视自身高尚的思想情操和道德人格的培养.这样,掌握的科学文化知识才能造福社会与人民.2,(1)此观点不正确.(2)信念由于有理智上的反复认识和深刻认同,加上情感和意志的强烈支持,因此远比一般认识更加稳定.(3)信念作为一种反映现实的精神现象,信念也要与时俱进,随着客观实际的改变而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就能从现实中获得更多的支持.(4)大学生掌握信念稳定性的特点,对于树立科学信念具有指导意义.3,(1)此观点不正确.(2)爱国主义是历史的,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和文化背景下所产生的爱国主义,总是具有不同的内涵.在阶级社会中,爱国主义具有阶级性,不同的阶级对待祖国的感情,既有一致的方面,也有差异的方面,甚至有对立的方面.(3)爱国主义的这些特点,要求我们以历史唯物主义态度,去认识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爱国主义,将其放到历史发展的链条中,依据当时的具体条件去进行评价,尊重历史,不苛求古人,既充分肯定历史上的爱国人物,爱国情感,爱国思想和爱国行为,又看到这些人物,情感,思想和行为的历史局限性.(4)在封建社会里,忠于国家是对每一位真正的爱国者的基本要求,是爱国主义的核心内容.在那个历史阶段,岳飞的“精忠报国”就是爱国主义.4,(1)个人拥有金钱的多少不能作为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2)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同的人,不同的阶级对人生价值的评价,人们的价值观处于多样化的变化交替状态,既有对权力,金钱的追求,也有对奉献的追求.(3)奉行以金钱作为衡量人生的标准的人为金钱而疯狂,为私利而焦忧,陷入了拜金主义无底的深渊.近年经济领域的犯罪活动加剧给我们敲响了警钟.(4)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人们想拥有金钱无可非议,但金钱的来源必须合理合法.(5)应当坚持: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是个人对社会和他人的责任和贡献.四,简述题

1,(1)人的素质是一个多层次的有机统一体.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是人的素质中不可缺少的两种基本素质,它体现着人们协调各种关系,处理各种问题时所表现出的是非判断能力和正确行为能力,是政治素养,道德品格和法律意识的综合体,决定着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动目的和方向.(2)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了社会主义社会中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体现了对每个公民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基本要求,为大学生加强自身修养,锤炼优良品德,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指明了方向.(3)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中心环节和根本要求.是贯穿“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主线.2,(1)理想信念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在人生实践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正处人生关键时期的大学生来说,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更为重要.(2)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3)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4)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3,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种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4,(1)人生须认真.以认真的态度对待人生,就是要严肃思考人的生命应有的意义,明确生活目标和肩负的责任,既要清醒地看待生活,又要积极认真地面对生活.(2)人生当务实.要从人生的实际出发,以科学的态度看待人生,以务实的精神创造人生,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做好每一件事.(3)人生应乐观.乐观向上,热爱生活,对人生充满自信,体现了对自己,对社会,对生活的积极态度,这种态度是人们承受困难和挫折的心理基础.(4)人生要进取.人生实践是一个创造的过程.适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以开拓进取的态度迎接人生的各种挑战,就能不断领悟美好人生的真谛,体验生活的快乐和幸福.五,论述题

1,(1)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实质上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理想层面上的反映.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系是辨证统一的,既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又相互区别,相互制约.(2)社会理想是人们理想的核心,因为它追求的是整个社会和大多数人民的利益,它包含着每个社会成员的理想和利益,决定,影响和制约着个人理想.而个人理想的最终实现必须依靠社会理想的实现来保证.(3)个人理想具体体现着社会理想,社会理想离不开个人理想.(4)当代大学生正确处理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个人理想的确立,不能脱离当代中国的社会现实;应当自觉地把个人理想融入到社会主义远大理想中,通过为实现社会理想而奋斗来实现个人理想.2,(1)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爱国主义并没有也不会过时.(2)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国家仍然是民族存在的最高组织形式,是国际社会活动中的独立主体.只要国家继续存在,爱国主义就有其坚实的基础和丰富的意义.(3)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更是挑战.现实情况表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不仅要面对经济方面的挑战,而且也必然面对政治和文化上的挑战.西方发达国家利用经济,科技甚至军事等方面的优势,竭力输出他们的政治观,价值观,文化观和生活方式,力图主导经济全球化进程,把发展中国家纳入西方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轨道.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维护本国,本民族的利益.(4)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只有勇于和善于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竞争,才能加快我国经济的发展,不断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大力弘扬爱国主义,必须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以积极而理性的姿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促进国家更快更好的发展.爱国主义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也不是大国沙文主义.要正确处理热爱祖国与关爱世界,为祖国服务与尽国际义务,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六,材料分析题: 1,(1)张立勇的事迹带给我们的启示: A,正确的理想信念为张立勇提供了克服种种艰难困苦并不懈努力的动力.B,张立勇的坚定信念和执著追求使他实现了梦想.(2)如何认识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篇7:《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习题集

2、简述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3、结合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论述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做一名忠诚的爱国者?

4、结合自身实际,论述理想和信念的关系

5、联系实际谈谈大学生应当如何增强自身的公德意识?

6、结合实际,论述拜金主义价值观的危害

7、结合实际,谈一谈金钱和人生价值的关系

8、什么是人生观?人生观的构成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9、结合实际,谈一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内涵

10、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包括哪些内容?

11、结合当代社会现实,论述公共生活的有序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12、联系现实,论述道德的作用

13、举例说明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

14、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创业观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15、我国宪法的特征和基本原则是什么?

16、结合自身实际,谈一谈你对“为人民服务”的理解

17、结合实际,论述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

18、联系实际,谈一谈如何构筑人与人之间的友善关系?

19、谈一谈你对“爱国是公民的责任和义务”的理解 20、谈一谈你对“信誉是最重要的社会资本”的理解

21、道德对婚姻家庭关系调整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

22、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大学生为什么要学习《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23、论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

24、什么是法律?什么是道德?试述两者的关系

25、试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的责任担当

26、遵守网络生活中道德要求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27、谈一谈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有哪些?

28、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效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环境与资源问题?

篇8:《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习题集

课时数过少而教材内容专业性强。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学大纲的安排, 法律教学部分的课时数为十个左右。在极为有限的法律教学时间中要讲述法理、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等一系列法律内容, 显然对于教师是极大的挑战。在课时数过少的状态下, 教师只能尽力赶进度, 一些很重要的法律知识无奈下只能一带而过, 没有足够时间深入讲解, 更不用说一般法律教学中的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富有魅力的教学环节的开展。通过几年来学生的反馈我们看到, 原本学生对于法律部分非常感兴趣, 但是由于讲述内容多、时间短, 好多东西来不及消化, 浮光掠影一般, 并未留下过于深刻的印象, 法律教学的目标并未真正实现。

案例使用率不高。在法律教学中最好的教学方式就是“案例教学”。运用大量的案例, 可以从实际生活的角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法律知识, 加强记忆。但是由于课时紧, 导致无法将更多的案例运用到教学之中, 很多法律知识仅仅靠教师单纯讲解法律内容来灌输给学生, 这样使得学生接受知识比较困难。

实践教学内容难以落实到实处。《基础》课中一般含有6个课时左右的实践学时, 其目的就是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真正地接受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可以说, 如果这点能够顺利实现的话, 将是最有助于大学生接受相应的教育的教学手段。但是, 在实际教学中, 由于多种客观问题的存在, 实践教学往往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

教师专业素质欠缺。目前任教的《基础》课教师, 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也有其他专业的老师。更有甚者, 有些学校用辅导员来做《基础》课教师。真正学习过法学专业的教师数量非常少。法律知识的积累在短期内很难形成。一知半解的教学必然会带来一些知识传授中的错误发生。还有一些老师虽然具有相关的法律背景, 但是缺乏政治教育与法制教育相结合的综合能力, 讲授中就会过于强调法律知识而忽视了法律精神的培养, 这也有悖于《基础》课法律教育的最终目标。

二、明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法律教学的目的

最基本的是要明确课程法律教学的目的。对于这个问题, 目前在教学实践中有一些不同的声音。

有些老师认为, 法律教学应该给学生传输更多的法律知识, 特别是生活中较为实用的法律知识多多益善。在他们看来, 应用型的法律知识掌握之后才更加有利于学生未来的生活, 至于一些“无关痛痒”的法律就懒得去讲解, 比如宪法的相关内容和社会主义法制观念的内容。

不得不承认, 《基础》课中法律知识的学习非常重要。但是, 大部分大学生并非法律专业的学生, 靠着十个课时左右的时间是很难掌握现行的浩如烟海的法律条文的。综观整部教材的编排, 也不难发现《基础》课中的法律教学的目标很显然并非法律知识的传输。这是因为:

首先, 没有详细学习法学专业知识的必要。在校的大学生, 除了法学专业的学生外, 所修读的专业与法学并无多少关联。社会的分工需要各种类型的专业人才, 大学生需要研读好本专业的相关内容, 这才是未来其安身立命之本。如果拿出大量的时间来学习法学专业知识, 并不符合现今这种专业分工的趋势。如若在教学中可以达到使其具有法律精神, 培养其具有法律意识的话, 才真正达到了此门课程的教学目的。

其次, 短期内全面掌握法学专业知识的不可行性。法学专业的学习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每一个部门法的学习都会持续一个或两个学期。就算是有专业教师的指导, 学生依然会有诸多不甚明了之处。现行的《基础》课本中每一章内容里都含有几部甚至十几部法律。每部法律的介绍都非常简单, 甚至会给人一种概念罗列的感觉。如果教师定位于教授专业法律知识的话, 在十个课时左右来学习这几十部法律是绝对不可能完成任务的。

最后, 《基础》课培养学生法律意识的目的性。中国的法制化进程一个方面需要专业法律人士的推动, 另一个方面需要提升非法律专业人士的法律意识。法律专业人士毕竟只是社会中极少数的一部分人, 绝大多数还是非法律专业人士。如果能够使绝大多数的非法律专业人士了解法律规则、遵守法律、依法行事, 那么依法治国的基础才会打得足够深厚。反观《基础》课, 它的受众绝大多数为非法律专业的学生, 在有限的教学时间中, 应有目的地进行法律意识的培养, 培养对法律的了解, 宏观把握依法治国理念, 使其自觉自愿地遵守现行的社会法律规范。单纯几个条文的宣讲自然达不到这个目的, 因而, 还是应该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法律意识培养方面。

三、改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法律教学的对策

1.改革教学内容, 转变教学重点

为了走出现今《基础》课教学困惑, 首先应该转变教学的重心。从原本的法律知识的灌输转变为法律意识的培养。尝试按照法律体系总结归纳后进行框架式法制教育, 尤其注重宪法思想的教育。在法律体系教学中, 适当引用全民比较关注的案例, 除了法理分析外, 应该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法治思想的总结。另外, 可以搜集一些学生普遍关注的法律问题, 以学生为主体, 生动有效地讲解可以使学生对于我国的法律制度产生更为直接且深刻的认识。教师还可以启发学生如何去关注法治动态以及阅读何种法律书籍等, 注重从宏观方面引导学生, 为学生答疑解惑, 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 提升法律素质。

2.强化案例式教学

法律教学中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就是案例教学。选择一些典型的案例, 使学生在思考、分析、研讨中从现象分析出本质, 从而得到一类问题的解决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中最为关键的是寻找经典的案例, 只有找到这种案例, 学生通过分析必然可以有效地开阔视野, 加上教师从提升法律意识的角度加以引导, 自然会达到提升学生法制观念的目的。在这里, 教师的作用就会凸显出来, 如何能够找到简单却有代表性的案例, 需要教师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地努力。

3.尝试丰富教师角色, 进行分工授课

由于一些教师没有法律专业学习的背景, 可以尝试在实际教学中进行分工授课的模式。由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出身的教师讲授道德教育部分, 而法律教学的内容则交由学校中专业从事法学教育的教师来承担。在教学过程中, 有些法学专业教师并没有太多的实际法律应用经验, 也可以尝试邀请法官、检察官等法律专业从业人士从实践的角度来学校和学生交流, 开阔学生的视野。

4.改革考试考查方式,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高校课程考核的主要模式为平时成绩与考试成绩按照一定的比例相加所得总成绩。卷面成绩一般会占到总成绩的60%~70%, 这就是说, 在学生考试成绩中还是以理论成绩为主。这种考核方式并不能真正使学生变知识为实践。法律是一种行为规范, 不仅要了解这种规范, 更应该学会去实践这种规范, 做到“知行合一”。因而, 《基础》课考核方式应加大对法律实践内容的考核力度。比如用实际生活中发生的事件为题目, 开设学生模拟法庭或者模拟事件现场, 结合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也可以学生之间根据对实际生活的了解, 做相互之间的法律实践水平的评价以及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来给出具体实践分数, 以便于使学生真正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内在的法律素养。

参考文献

[1]李全文.大学生法制教育的问题与对策——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优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 (10) .

[2]胡姝, 刘宇.加强高校法制教学的几点建议[J].辽宁教育研究, 2008, (6) .

上一篇:保险培训个人心得体会下一篇:农村土地征用协议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