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学习型机关建设的内涵和要求

2024-05-27

把握学习型机关建设的内涵和要求(精选9篇)

篇1:把握学习型机关建设的内涵和要求

把握学习型机关建设的内涵和要求 各级机关党组织在推进学习型机关党组织建设的过程中,必须把握好《意见》提出的总体要求,同时把握学习型机关党组织建设的内涵和要求,这样才能保证建设的顺利进行。因此,首先,必须把握学习型机关党组织建设的基本内涵,所谓学习型机关党组织,就是已经完全成为或基本成为学习型组织的机关党组织,而学习型机关党组织建设,就是使一般的机关党组织成为学习型机关党组织的建设活动的总称。其次,必须把握建设学习型机关党组织的总体要求,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以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为基本目标,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学习党的历史,学习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各方面知识,不断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取得新成效。再次,必须把握学习型机关党组织建设的具体要求,就是在建设学习型机关党组织的过程中,各个机关党组织都有一些将建设学习型机关党组织的总体要求根据自身实际加以具体化以提出具体要求的过程,以及将这些具体要求加以落实的过程,各个机关党组织必须科学地、准确地把握好这些具体要求,使具体化过程和落实过程得以顺利进行。

篇2:把握学习型机关建设的内涵和要求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适应执政环境深刻变化的客观需要,也是我们党对自身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的提出,体现了我们党对新的历史方位和历史使命的清醒认识和科学判断,体现了我们党对当前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的准确把握,也反映了我们党执政意识的进一步增强和执政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我们党鲜明地提出执政能力建设问题,不仅是我们执政党自身建设的一个新课题,也是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的一个创新,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着深远的意义。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内涵和实质,要根据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不断提高“五种能力”的要求,在实践中认真贯彻落实,从理论上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内涵及其关系有明确认识,才能够在具体实践中更好地贯彻执行。

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我们党是执政党,在国家社会的政治生活中处于领导地位。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是党的执政能力的反映。所谓执政能力,是指执政党在领导、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本领。中国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全国各族人民当家做主,带领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因此,我们党的执政能力,从总体上讲就是指党在领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中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做主,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本领。从我们党领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来看,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一种系统的综合要求。党的领导方式是通过法定程序使党的主张上升为国家法律、转化为国家意志、成为全社会必须遵循的制度和法律,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党的执政方式是执政党对国家的基本领导方式。我们党是执政党,党的领导主要是通过执政来实现的。在国家社会的政治生活中,党必须对国家政权、经济文化组织、群众团体和各方面的工作实行统一领导;有关立法工作、行政工作、司法工作、经济工作和其他各项的重大决策都必须在党的领导下进行,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我们党是政治组织,不是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不能直接行使国家机关的职能。我们党领导人民制定了宪法和法律,就应当而且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把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纳入法制的轨道。因此,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规定了党的执政职能,就是支持和保证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依法行使职权,履行职责,从而体现党的执政能力的实现。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必须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按照什么方式执政,怎样处理好党的执政与国家政权活动的关系,既是党的执政能力的反映,也影响党的执政能力的发挥。党章明确规定: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这就要求我们党应通过制定大政方针,提出立法建议来实施政治领导,通过向国家政权推荐重要干部来实施组织领导,通过思想宣传、思想政治工作来实施思想领导,同时通过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用实际行动引导和带领人民群众前进,从而有效地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各个领域的领导。要坚持按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严格按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程序和手段行使执政权力,从制度上和法律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实施,从而来保证党的执政能力的实现。

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提高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

党的领导主要是通过执政来实现的,党的执政地位主要是通过制定、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来体现的,而行使行政权力的主要是由中央和地方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由于党内存在着不同的职能分工,党的执政决策和执行的权力主要由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行使,这些组织和人员就是执政活动的主体。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是党的执政决策和行使权力的直接主体,他们执政能力在党的执政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这就决定了执政能力建设的重点必须是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因此,党的执政能力是对整个党而言的。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既包括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班子的集体能力建设,也包括各级领导干部的个体能力建设,还包括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素质。

党作为一个整体,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必须提高党的整体执政能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首先,要体现在我们党及党的领导机关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正确认识和科学判断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正确分析社会矛盾,从而制定并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通过法定程序把党的主张变成国家意志,把党的政策变成法律,保持党的政策的科学性、长期性、稳定性和强制性。其次,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和水平是党的执政能力的直接体现,也是构成党的整体执政能力的基础,他们的执政能力和水平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党的执政能力,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的综合能力的训练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条件。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就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不断提高他们的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总揽全面的能力。第三,党的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贯彻执行党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组织者。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还应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从而不断提高党的整体的执政能力。

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坚持依法执政

依法治国是我们党在长期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形成的,是历史的选择,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必然要求依法执政,依法执政的能力决定着依法治国的成效,也是对党的执政能力的检验。加强党的政权能力建设,就必须在党的执政活动中,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的统一起来,要求党执政的各种行为都要有法可依,符合程序,坚持依法执政。依法执政既是党的执政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又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原则。坚持依法执政,要善于从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肩负的时代任务出发,把党的执政方式纳入国家法制的轨道,才

能从法律和制度上保证党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改变的正确贯彻实施,从而保证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执政地位是宪法明确赋予的。我国的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是依法领导、依法执政,必须严格地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进行,依法执政是实现党的领导的基本方式。党的执政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也要在法制的轨道上进行。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经验和教训表明,坚持依法执政,既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对党的支持和拥护,又有利于提高执政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是执政党代表和实现人民根本利益的保证,是社会主义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石。坚持依法执政,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党的方针政策与法律的关系,既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又要善于运用宪法和法律治国理政。因此,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求我们党的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必须严格按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程序、时限和手段行使执政权力,不断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从制度和法律上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党的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都要自觉提高法律素质,必须严格依法办事,牢固树立权力是人民群众赋予的观念,接受人民和法律的监督与制约,不允许有任何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与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和完善结合起来

科学的健全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是党形成整体合力的重要保证,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并不是执政能力本身,但整个党的执政能力如何和执政功能的实现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科学性、合理性。因此,加强党的执政能力,不仅要着眼于提高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素质,而且还要着眼于改革、完善、健全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领导体制科学顺畅,工作机制合理规范,必然会促进党的执政功能的顺利实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反过来,体制不顺,机制规范性不高,会直接阻碍党的执政功能的顺利实现,会直接制约党的执政能力。健全科学的合理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也就成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和党的领导体制、工作机制的改革与完善结合起来。健全科学的合理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关键在于要合理的划分和规范党的各级组织的职能,明确工作分工和规范工作程序,科学、合理、有效地配置党的各级组织和人力资源的要素,使执政活动的运行规范有序,从而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的完善,不仅要在党内实现职能科学化、工作程序化,而且要进一步地依法规范党的组织与人大、政府、政协、司法机关、人民团体的职能划分,支持各方按照各自的职能独立负责、步调一致地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各种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从而提高党组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面的能力。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还必须加强制度建设,使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只有这样,党的执

政能力才能稳步提高。

五、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还必须不断地增强党的活力和团结统一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使党的活力得到充分发挥。党的活力是党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兴旺发达、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基础条件之一。因为任何组织活力的产生和创造,一个基本条件是其成员活力的发挥。党的活力的发挥是建立在个体活力发挥以及各个个体之间的有机互动上。而我们党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上的团结统一,既是战胜任何风险和挑战的法宝,又是党的活力得以充分发挥的有力保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仅要依靠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改革和完善,要坚持依法执政,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提高以及领导体制和机制的完善,而且还依赖于党的活力的充分发挥,依赖于党的团结统一。党的活力和团结统一是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能力的基本前提。因此,增强党的活力和团结统一,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篇3:把握学习型机关建设的内涵和要求

一、关于工作原则和目标

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依托已有的电子政务基础,统一规范,分级实施,分行业监管。一是统筹规划,整合资源。我国已经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政府网站体系,成为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渠道。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要把政府网站作为主渠道,保证信息发布的权威性,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要把建设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与推进政务公开、治理商业贿赂、开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等有机结合起来,统筹安排,相互促进。二是统一规范,分级实施。建立统一规范的信息发布和诚信标准,是实现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公开共享的重要环节。《实施意见》提供了《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基本指导目录(试行)》、《工程建设领域信用信息基本指导目录(试行)》、《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公开共享规范(试行)》2个基本指导目录和1个公开共享规范;有关部委依据基本指导目录,制定发布本行业、本系统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管理办法以及信用评价标准;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分级组织实施,体现行业监管、条块结合的要求。三是突出重点,循序渐进。在项目信息方面,重点公布政府投资和使用国有资金的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情况、城乡建设和管理的重大事项等;在信用信息方面,突出对不良行为信息的披露,这是规范市场诚信行为的重点。四是客观公正,真实准确。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原则,依法依规,及时、规范发布信息,不得泄漏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不得将信用信息作为地方保护和行业保护的工具。

到2011年底,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工作的目标是,县级以上政府依托政府网站,全面设立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公开共享专栏,链接和整合其相关部门建立的信息公开共享专栏,集中公开工程建设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县级以上政府普遍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制度,工程建设领域信用环境明显优化。县级以上行业主管部门按要求建立信用档案,不良行为信息公开率基本达到全覆盖;初步实现全国范围内工程建设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的互联互通和互认共享。

二、关于加强工程建设项目信息公开的主要措施

加强工程建设项目信息公开是规范工程建设市场的重要内容。《实施意见》按照信息公开的流程,明确了信息公开的内容、信息公开的主体、信息公开的载体以及信息公开的组织,推动工程建设项目信息公开。一是明确项目信息公开的内容。项目信息公开基本指导目录统一规定了项目信息公开的22项基本内容,要求以项目为中心,以审批流程为主线,公开重大建设项目审批、招标投标、征地拆迁、重大设计变更、施工管理等信息内容。各地区、各部门要根据基本目录,结合自身实际,进一步细化有关内容。二是确定项目信息公开的主体。按照“谁主管、谁发布”的原则,项目管理单位做好信息采集、发布和维护等工作。项目审批、核准、备案信息由项目审批部门采集、审核和发布。项目招投标信息由相应部门发布。项目建设管理信息和从业单位、主要从业人员行为信息由项目建设单位提供,项目主管部门依据管理权限审核、发布。土地使用权、矿业权审批和出让信息由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采集、审核和发布。相关企业基础信息由企业登记主管部门依据职能公开。相关企业资质和个人职业资格的基础信息由建设资质管理部门依据职能公开。三是明确项目信息公开的载体。各有关部门要依托政府网站,设立信息公开共享专栏,提供项目信息的发布、更新、查询等功能,集中公开项目信息。四是准确、及时、规范地公开项目信息。项目信息公开要准确,各级政府部门根据项目审批和管理权限,按照统一的信息公开共享规范,公开项目信息。项目信息公开要及时,依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在信息形成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公布相关信息。对于不宜公开的要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

三、关于促进信用信息公开和应用的措施

工程建设领域信用信息公开和应用是建立工程建设领域诚信体系建设的基础。《实施意见》主要从推动制定行业信用评价方法和标准、开展信用等级评价、建立和完善市场主体信用档案、集中公开信用信息和建立完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制度等方面提出六条措施。一是制定行业信用评价方法和标准。信用信息基本指导目录统一规定了信用信息公开的10项基本内容。要求国务院各行业主管部门依据基本指导目录,细化目录和实施办法,制定本行业工程建设不良行为认定标准、信用信息管理办法和信用评价办法。二是严格开展信用等级评价。各级行业主管部门结合本行业实际,研究开展信用评价并公开结果。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探索通过信用服务机构进行评价。三是建立和完善市场主体信用档案。各级行业主管部门根据本行业统一的信用信息管理办法规定,按照管理权限和属地管理原则,负责对本地区参与工程建设各方主体的诚信行为进行检查,采集、审核、记录从业单位和人员在工程建设活动中的信用信息,建立建设市场各方主体信用档案。中央管理企业和在工商注册地之外承接项目的市场主体,由其项目所在地行业主管部门负责采集、审核、记录和公布其在项目建设中信用情况,同时向企业工商注册所在地主管部门通报。四是集中公开信用信息。各级有关部门按照审批和管理权限,依托信息公开共享专栏,公开工程建设从业主体资质、项目业绩、信用评价、良好行为记录和不良行为记录等信息。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五是重点公开不良行为信息。各级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建设市场各方主体不良行为的监督检查并依法做出处理,并按照“谁查处、谁负责”的原则,进行违法违规档案记录。不良行为信息应于行政处理决定做出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公布。公布的基本内容应包括被处理当事人名称、违法行为、处理依据、处理决定、处理时间和处理机关等。六是建立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制度。各行业主管部门制定和完善行业统一的信用信息运用制度,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各地区、各级行业主管部门按照有关标准,制定具体实施办法,综合运用信用信息结果。对信用等级低和不良行为性质恶劣的从业单位要重点监管,在市场准入、资质管理、招标投标等方面提出限制条件,直至清出市场。要正确使用信用信息,不得利用诚信奖惩机制设置市场壁垒,搞地方或行业保护主义。

四、关于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和互认共享的措施

信息互联互通和互认共享是建立工程建设领域诚信体系的关键。为促进信息互联互通,重点是要做好信息的统一链接与整合发布,推进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综合检索服务。一是做好信息的统一链接与整合发布。主要是统一在政府网站进行发布,并实现相互之间的链接。县级以上地方政府门户网站设立信息公开共享专栏,统一链接本地区公开的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建立面向社会、开放的信息平台。中央政府网站开设信息公开共享专栏,统一链接各省(区、市)和国务院各部门公开的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二是推进行业、地区间信用信息的互认共享。各行业主管部门按照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公开共享规范,公布从业单位等级评价结果,互认共享行业间信用等级信息。对不同行业的信用评价记录,各地区、各部门要积极推进信用等级评价结果的表示转换,便于地区、行业间信用等级信息的互认与应用。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在资质资格认定、招标投标等活动中,应当全面查询、有效使用信用信息。加强执纪执法部门、行业主管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积极建立信息通报、诚信记录共享机制;加快现有违法违规记录公告平台与信息公开共享系统的互联,整合各类资源,实现信息共享和管理联动。三是推进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综合检索服务。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基于公开的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提供面向社会的检索、查询等服务。加快研发步伐,依托互联网,为公众提供“一站式”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综合检索服务。四是积极探索建立工程建设项目的统一编码。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结合自身实际,逐步建立工程建设项目的统一编码,并实现基于统一项目编码的项目全过程信息查询服务。

五、关于保障措施

篇4:把握学习型机关建设的内涵和要求

“党的群众路线”,作为一个科学范畴的文字表述,其依据并不是出自某一篇理论探讨的学术论文,也不是选用某一个领导在某个场合的讲话,而是要以规范的、权威的出处为遵循。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章程》在“总纲”部分所表述的:“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但人们不太注重从《党章》中“引经据典”,已成为一个长期存在并比较普遍的现实问题。《党章》对“党的群众路线”的表述,是由“价值意蕴”、“途径方式”、“目标导向”三部分有机组成的一个整体,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只是党的群众路线科学内涵中的一个方面,而不是全部内涵要求。多年来把“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样一种“简称”式的理解,误认为是党的群众路线科学内涵的“全称”表述,是不严谨的,也是不

严肃的。因此,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完整地、准确地学习、领会党的群众路线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是十分重要和非常及时的。

一、“两个一切”:价值意蕴——“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党的群众路线,不是一般的工作路线,也不是单纯的工作方法。古今中外,任何一个政党都有自己的方向目标和价值追求,“为谁立命”、“为谁谋利”,始终是一个根本性、方向性问题。学习、把握党的群众路线,首先要领悟其内在的价值意蕴,这就是“两个一切”:“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90多年来宝贵经验的结晶,是极其珍贵的“传家宝”。90多年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等一系列脍炙人口、耳熟能详的论断,充分反映了在不同历史时期和历史阶段,我们党始终如一秉承“两个一切”的价值理念,鲜明地回答了“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一重大历史性课题。中央明确提出,这次在全党深入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其主要内容是:为民、务实、清廉。虽然看起来仅为3个词,6个字,但意义十分重要和深远。把“为民”放在本次活动主要内容的第一点,深刻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一贯立场。中国共产党人历来坦然地向世人昭示,“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一再申明:“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并把这庄严的承诺,写入了庄严的党章。

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失去了人民拥护和支持,党的事业和工作就无从谈起。”[2]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两个一切”之间的内在必然联系,值得我们认真领会和把握。“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对应了“一切为了群众”的基本要求;“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对应了“一切依靠群众”的基本要求;而“失去了人民拥护和支持,党的事业和工作就无从谈起”,则进一步强调了依靠人民群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人民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的最牢固根基。“两个一切”,两者缺一不可,相互贯连、相互促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现人民群众的期盼和愿望,必须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真诚支持。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使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深深植根于全党同志的思想和行动中,牢记并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优良的作风把广大人民群众紧紧地凝聚在一起,使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具有广泛、深厚、可靠的群众基础,为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

二、“又来又去”:途径方式——“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有关“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问题,人们谈论得比较多了。本文着重就党的群众路线视域下“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所蕴含的思想方法论、及其对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启示,作一番学习思考。邓小平曾指出,“如果不从认识方法上解决党的主张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问题,那末,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仍然不能真正地解决。” 作方法等层面上,提升到思想认识和方法论的高度上来。毛泽东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内在联系所做的深刻阐述,至今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

把握:“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

篇5:把握学习型机关建设的内涵和要求

---张昌佳

【摘要】: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领导班子的实践中,应当在优化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创新能力等方面下功夫。增强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创新能力,是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最为关键的一项要求。

【关键词】:知识结构 党组织 学习型政党 党组织建设 学习型组织 广大党员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这是在新形势下体现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新要求。建设学习型政党是党中央提出并反复强调的战略思想与任务。胡锦涛总书记在一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提出“各级党组织都应该成为学习型组织,各级领导班子都应该成为学习型团队,各级领导干部都应该成为学习表率。”建设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党组织已成为党的建设改革创新的重要课题,它不是简单强调个体学习和组织学习,而是要把党组织的学习提升到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境界。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领导班子的实践中,应当在优化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创新能力等方面下功夫。

一、不断优化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知识结构良好的知识结构,决定着人的实践能力。一般说来,知识结构越完善,这种能力便越强。在党的建设和执法工作实

践过程中,只有加强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政治理论和各种专业知识的学习,才能获得新知识、新机遇。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不断地适应目前环境执法的需要,才能不断的依法行政、文明执法,及时查处违法行为,保证辖区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有效的改善。在政治素质上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积极主动应付各种矛盾和挑战,做好各项工作。优化知识结构应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处理好知识的静态结构与动态结构的关系。人的知识结构不是完全静态的知识积淀,也包括了相对动态的获得知识、知识更新的过程。知识发展到今天,门类众多,内容浩繁,特别是专业知识的获得能极大提高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因此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在知识的获取、知识更新上下功夫,不断提升学习的能力。二是处理好集体智慧与个体智慧的关系。人类知识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是人类个体通过参与集体的社会性劳动实践获得与发展起来的。因此,知识结构优化,个体知识结构的优化应服从于整体的知识结构的优化。三是处理好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现代心理学研究发现,个人的知识与能力不仅受个人的智力水平的影响,更重要的与个人的需要、动机、兴趣、情感、意志乃至理想、信念、世界观等都有着密切的关联。因此,过硬的政治思想素质、高度的工作责任心、顽强的意志、乐观向上的情感品质,这些都是推动优化知识结构,增长与发挥才干的强大动力与调控因素,不可忽视。

二、不断提高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综合素质

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过程中,提高党组织和领导班子整体综合素质十分重要。一是要提高思想素质。主要包括世界观、价值观以及相应的政治水平、理论和政策水平。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只有具备良好的党性修养、较深的理论功底、较高的政策水平,才能在社会发展和激烈的竞争中审时度势,运筹帷幄,也才能运用好各项政策、各种方法,从而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力堡垒作用。二是要提高心理素质。心理素质指的是面对客观事物时的心理状态和反应,往往是事情成败的关键。积极向上的心态,沉稳干练的气质,海纳百川的胸怀,百折不挠的勇气,坚忍不拔的毅力,胸有成竹的自信,都会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使党组织团结一致全力以赴实现目标。三是业务素质。主要包括要具备与工作相关的知识结构和水平。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既要具备一定领域的专业知识,更要具备广泛的组织管理学知识,如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知识。熟练掌握和运用领导技巧和艺术,准确地进行判断、决策,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团结和谐、鼓励进步、促进发展的文化氛围,才能带领群众高效率地完成任务。

三、切实增强每一位党员的创新能力

世界在变化、形势在发展。增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创新能力,是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最为关键的一项要求。首先,要增强创新意识。创新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中国共产党不断与时俱进的动力和源泉。以改革创新精神建设党,就是要通过理论创新、体制创新和方式创新,不断为党的建设增添生机与活力。一个党员只有具有相应的创新的观念和意识,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成果,才能更好地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履行好职责。其次,要凝聚创新精神。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富有创新活力的党,作为中国共产党里的一个成员,应该形成一种勇于探索、超越自我、追求真理、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保持和增强中国共产党的创新活力。这种创新精神一方面要用在党的理论创新、宣传和实践上,另一方面,要用在本职岗位工作中去。第三,要养成创新思维。思维和能力是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共产党员仅有创新的意识、精神、愿望,还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养成创新思维的习惯,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以正确的方向为指南,创造性地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履行党组织赋予的使命,完成党组织安排的每一项任务。第四,要为创新作出贡献。“一个党员一面旗”。创新离不开创新环境,一个单位是否具有创新的环境,对一个单位的创新起着支撑和平台的作用,每个党员,应该对所在单位创新环境的形成,产生积极的影响,作出应有的贡献。建设学习型党组

织,既不是做样子,也不是赶时髦,目的是推动工作,解决问题。因此。无论是学习内容的选择、还是载体的构建、理念的培育,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实效的原则。只有紧贴党组织和党员的思想和工作实际。紧贴本单位改革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才能防止和克服哗众取宠,搞形式主义等问题,才能使各级党组织不断地获取新知识,创造新经验,不断增强自身建设的能力,不断地改善、修正行为或绩效。总之,建立学习型党组织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是一个没有终点、没有止境的过程,其根本目的是提高广大党员干部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推动科学发展和促进和谐社会的能力。因此在创建过程中一定要本着“边学习、边创建、边提高”的原则,做到循序渐进,逐步深化,由浅入深、与时俱进,使各级党组织的建设充满生机和活力。

篇6:把握学习型机关建设的内涵和要求

坚定信念投身强军实践》教案提纲

目的:

针对当前部分官兵对强军目标的内涵要求理解不深、掌握不够的问题,引导官兵准确把握强军目标的深刻内涵和根本要求,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增强贯彻落实的坚定性和自觉性。

要点:

一、充分认清强军目标的重大意义

二、准确把握强军目标的深刻内涵

三、牢记强军目标,坚定信念投身强军实践

把握强军目标内涵要求

坚定信念投身强

军实践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必须以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党关于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为指导。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着眼实现强国梦强军梦思考运筹国防和军队建设,围绕为什么强军、强军目标是什么、怎样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等重大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继承和发展了党的军事指导理论,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指导军队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在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习主席着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鲜明提出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这是习主席向全军发出的强军兴军动员令,是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行动纲领和科学指南,蕴含着对军队郑重嘱托,蕴含着对全军官兵的殷切期望。

消防部队是党绝对领导下的一支人民军队的武装力量,是我军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监督执法、灭火救援、抢险救灾等职能,是维护国家稳定的重要武装力量,是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常胜队伍。这些职责使命都是直接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决定了消防官兵必须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竭尽忠诚、智慧和力量,无怨无悔地奉献青春、热血甚至生命。在新时期新形势下,作为一名消防官兵,要准确把握强军目标的深刻内涵和根本要求,统一思想、深化认识、顽强拼搏,增强贯彻落实的坚定性和自觉性。

一、充分认清强军目标的重大意义

在开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征程之际,习主席提出强军梦,深刻揭示了国防和军队建设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内在联系,反映了党和人民对军队的殷切期望。作为消防官兵,我们要认真学习理解,切实认清实现强军梦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

(一)强军目标是我们党建军治军理念的战略选择

强军目标反映了我们党建设强大人民军队的不懈追求。在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都根据形势任务的变化,及时提出明确的目标要求,引领我军建设不断向前发展。毛主席领导制定了建设优良的现代化革命军队的总方针。邓主席提出了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的总目标。江主席提出了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总要求。胡主席提出了按照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相统一的原则加强军队全面建设的重要思想。习主席鲜明提出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的强军目标,是对我军建设目标任务的新概括新定位,反映了党的历史任务的新要求,展现了党建设强大人民军队的决心意志,必将成为引领我军建设发展的奋进旗帜。历史一路走来,追寻强军梦的步伐从未停止,实现强军梦,是多年来华夏儿女未解的情结,也应成为革命军人孜孜以求的理想和锲而不舍的事业。

(二)强军目标是实现民族复兴的时代呼唤

强军梦是国防和军队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国家安全与和平发展的重要保障。经过新中国成立60多年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轮廓已经初步显现出来。大家都能感到,今天的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强国梦。雄厚的经济实力是一个国家强大的基础,但如果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没有一个巩固的国防,强国梦就难以真正实现。西方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实施西化分化战略,千方百计对我国发展进行牵制遏制,我国周边也存在多重不稳定因素,安全环境更趋复杂。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深刻反映了我国发展所处历史方位和阶段性特征对军队建设的新要求,反映了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迫切需要,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坚强力量保证。

(三)应对复杂国内国际关系的现实需要 当前,国际国内环境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安全问题综合性、复杂性、多变性增强。随着世界经济重心加速由西方向东方转移,亚太地区成为全球地缘战略角逐的焦点。美国为强化对亚太地区的战略控制、维持世界霸主地位,推行亚太“再平衡”战略,加紧在亚太地区投棋布子,牵动我国周边安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特别是日本、越南、菲律宾等国受自身利益驱使和美国明里暗里怂恿支持,纷纷制定和实施具有扩张性的海洋战略,不断在钓鱼岛、南海等岛屿归属和海域划界问题上挑起事端。再一方面,西方国家加紧实施西化分化战略,把互联网作为意识形态渗透的重要途径,“东突”和“法轮功”等也在西方敌对势力的支持和怂恿下,相互勾联聚合,活动日趋频繁,暴力倾向更加明显。面对严峻复杂的安全形势,只有不断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才能有效应对多种安全威胁,有效维护国家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强军目标体现了对军队建设发展现状的清醒认识,必将进一步激发起强烈的忧患意识、危机意识、使命意识,使广大官兵清醒起来、警醒起来、发奋起来,焕发官兵投身强军兴军实践的高昂斗志。

二、准确把握强军目标的深刻内涵

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是习主席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内涵丰富、意蕴深远。听党指挥是灵魂,能打胜仗是核心,作风优良是保证,这三者相互联系、密不可分,与我军一以贯之的建军治军指导思想和方针原则是一致的,与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相统一的全面建设思想是一致的。广大官兵要全面准确理解把握强军目标的深刻内涵和根本要求,切实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坚定性。

坚决听党指挥是强军之魂。习主席提出:“要牢记坚决听党指挥是强军之魂,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军的绝对领导,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决听党的话、跟党走。”这一重大战略思想,抓住了国防和军队建设根本性全局性方向性问题,为军队建设提供了基本的遵循。80多年来,我军之所以能始终保持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经受住各种考验,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最根本的就是靠党的坚强领导。无论战争形态怎么演变,军队建设内外环境怎么变化,军队组织形态怎么调整,都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只有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我军才能从根本上保证人民军队的性质,才能有效履行肩负的历史使命,更好地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各项任务、维护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能打仗、打胜仗是强军之要。习主席指出:“要牢记能打仗、打胜仗是强军之要,必须按照打仗的标准搞建设抓准备,确保我军始终能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衡量和检验部队建设成效,核心要把战斗力标准立起来。部队首先是一个战斗队,是为打仗而存在的,而且是要能打得赢的。我军是在战火中诞生、从战争中走来的英雄军队,素以能征善战著称于世,创造过许多辉煌的战绩。同时必须看到,能打胜仗的能力标准是随着战争实践发展而不断变化的,以前能打胜仗不等于现在能打胜仗。部队建设的一切活动,所作的每一项工作,规定的每一项制度,甚至包括提出的每一句口号,都要紧紧围绕有利于部队战斗力的生成和提高。

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是强军之基。作风优良才能塑造英雄部队,作风松散可以搞垮常胜之师。稀稀拉拉、松松垮垮,就不成其为军队,就打不了仗,更不可能打胜仗。在长期的军事实践中,我军培育和形成了一整套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把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一代代传下去,关系军队建设全局。现在社会环境变化了,军队不是也不可能生活在真空中,尤其是消防部队通常驻扎在城镇,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在部队都会有所表现,一些病菌也不断侵蚀部队的肌体。如果不能及时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任其发展下去,就会自毁长城。必须大力加强作风建设,坚持大病小病都要治,下大力解决存在的突出矛盾问题,永葆人民军队政治本色。

三、牢记强军目标,坚定信念投身强军实践

实现强军目标,承载着党的重托、人民的幸福、国家的根本利益。作为消防官兵,心中要始终怀揣这个美好的梦想,更要为实现美好梦想而付诸实际行动,自觉把如火的激情转化为忠诚使命、奋力拼搏的强大动力,切实肩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时代重任,为实现强军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自觉把军旅梦融入强军梦,强化职能意识。每个人都怀揣着梦想来到军营。有梦就有追求。我们每个人都要端正价值取向,自觉做到把个人志趣、抱负和利益融入到党、国家和军队的事业,把个人的从军梦融入强国梦、强军梦。一要肩负使命担当。军队因使命而存在,军人因献身使命而光荣。作为消防官兵,献身使命就是听党指挥的具体体现,是革命军人特有的精神境界和行为准则。翻开消防部队的历史,“使命在身,万死不辞”的英雄壮举层出不穷,“矢志不渝,不辱使命”的绚丽篇章绵延至今。消防官兵因使命而献身。我们应该自觉把个人的前途命运融入军队建设的伟大事业之中,以实际行动实现强军梦。二要甘于牺牲奉献。使命在岗位,责任在肩头,奉献在本职。一个有高度责任感的军人,必然会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倾注到本职工作中去,做到不计个人名利得失,甘于牺牲奉献。作为新一代革命军人,我们要继承传统,自觉摒弃名利束缚,抵御物欲诱惑,把致力于强军梦伟大实践作为坚定志向,做到爱岗敬业不言苦,坚守岗位作奉献。三要保持昂扬斗志。实现强军梦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每一名消防官兵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和强烈事业心责任感投身工作实践。没有一股气、一股劲,我们的强军梦可能将成为一个难圆之梦。我们每位同志从现在起都要提起精、气、神,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干工作。确实做到不甘平庸,奋力开拓,求真务实抓建设,精益求精尽职责,瞄准一流干工作,盯着一流抓落实,切实干出一流的成绩,确保做到在追逐强军梦上不掉队。

(二)强化当兵打仗、练兵打仗思想,磨砺战斗精神。部队永远是一支战斗队,想打仗、敢打仗、能打仗是对军人的基本要求。消防部队要实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要求,磨砺战斗精神显得格外重要而紧迫。一要在坚定信念中铸魂强基。理想信念是战斗精神的灵魂和核心。我们党领导军队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不断发展壮大,从胜利走向胜利,这一历史反复证明,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战斗精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每名官兵都有要自觉加强思想改造,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用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筑牢精神支柱,大力弘扬我军优良传统,不断强化党和人民事业勇于献身的思想观念。只要党和人民需要,消防官兵不管面对什么挫折,都要坚定信念不动摇;不管面对什么险境,都誓死战斗不退缩。二要在急难险重任务中磨砺磨炼。面对日益繁重的灭火救援任务,每名官兵要牢固树立重大任务就是作战任务的观念,把执行重大任务的过程作为练思想、练作风、练意志的过程,做到主动参与部队重大任务,自觉培养勇挑重、善打硬仗的意志品格。三要在日常生活中点滴养成。战斗精神表现在战时,培育在平时,关键在养成。只有在平时经过“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的艰苦磨炼,才能在战时奋勇杀敌,顽强拼搏。每名官兵要把战斗精神的培育融入执勤备战和工作生活中,从一点一滴、一言一行做起,严格执行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培养雷厉风行、严谨细致、英勇顽强的良好习惯和作风,切实把自己培养成一名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消防官兵。

篇7:把握学习型机关建设的内涵和要求

一、深刻认识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思想内涵

群众观点是我们党的基本政治观点,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以“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为民,就要牢记宗旨、心系群众,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务实,就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坚持重实际、鼓实劲、求实效,扎扎实实地把党和国家的各项决策和工作落到实处。清廉,就要严于律己,廉洁奉公,严格遵守党纪国法,坚持高尚的精神追求,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站位高、立意深、落点实。从思想层面上看,这次教育实践活动主要体现了四个方面的内涵属性和要求:一是体现了教育实践活动的政治性。“为民”是党的生命力所在,是宗旨和目标;“务实”是为民的方法和态度;“清廉”是为民的前提和基础。“为民务实清廉”共同构成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的基本要求,即树立“人民主体”的价值观、“服务为民”的执政观、“实干富民”的政绩观和“清正廉洁”的修养观。为民务实清廉,体现了教育实践活动的政治性,成为新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纯洁性建设的根本要求。二是体现了教育实践活动的战略性。从战略层面上看,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新形势下加强党性教育的新探索、实现中国梦的动员令,是改进党风教育的新模式、实现中国梦的进军号,是严肃党纪的新要求、实现中国梦的誓师词,是凝聚党心民心的新工程、实现中国梦的擂台赛,是锤炼党员干部的新检验、实现中国梦的集结号。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用党的群众路线科学理念武装头脑,常照理想信念、党纪党规、群众意愿这“三面镜子”,真正把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内化为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干部的主体意识,成为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动力。三是体现了教育实践活动的现实性。全党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恰逢其时,对症下药,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其目的就是要帮助党员干部端正思想、增强党性、改进作风,不断提高为民服务的本领,进一步推进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这项伟大工程。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人民群众历史主体地位,坚持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坚持民生与民主相结合,以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为总要求,始终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增强执政基础,提高执政能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践中创新发展,不断丰富和实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新需求,促进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在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过程中,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扎实前进。四是体现了教育实践活动的操作性。深刻理解为民务实清廉的政治性、战略性和现实性,才能切实增强开展活动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突出教育实践活动的操作性。对照理想信念、党纪党规和群众意愿,查找党员干部自身存在的问题,了解群众所思所盼,征求群众意见建议,围绕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抓紧整改,让群众尽快看到变化,确保工作能够扎实、深入、健康开展。

二、准确把握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精神实质

篇8:把握学习型机关建设的内涵和要求

0月18日,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总书记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煤业公司本部及所属各单位7000多名党员干部、职工在112个分会场集体收看了党的十九大开幕式盛况。

作为一名基层党组织负责人,通过认真聆听习总书记所作的报告,使我深刻认识到,党的十九大是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这次大会在回望历史、聚焦当下、展望未来的历史贯通中,在揭示5年来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的基础上,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课题。通过逐段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全文,使我深刻感受到,报告立意高远、大气磅礴、求真务实、催人奋进、高屋建瓴,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光辉的文献,是指导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纲领性文件,为我们进一步做好各项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深刻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

要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公司得到全面贯彻落实。要坚持尊崇党章,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在公司上下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要加强党性锻炼,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职工造福作为根本政治担当,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教育引导党员牢记党的宗旨,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要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以学习教育成果推动公司安全生产、瘦身健体、提质增效等具体工作。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把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为煤炭产业改革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和人才保证。要巩固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继续整治“四风”问题,重点强化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带动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严起来。要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在公司上下营造风清气正、干净干事的良好氛围。

二、深刻把握十九大报告关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新论述

按照全面从严管党治党的总体要求,从基本组织、基本队伍、基本制度抓起,扎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每个支部、每名党员,把每个支部建成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团结动员职工、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确保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在公司改革发展中得到全面体现和加强。要完善基层组织设置,选优配强党组织带头人,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努力建设一批政治引领力强、推动发展力强、改革创新力强、凝聚保障力强的“四强”党组织。要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不断深化以“安全生产、节能减排、降本增效、遵纪守规、爱岗敬业”为主要内容的党员示范行动,教育引导党员积极面对各种困难和风险考验,在公司改革发展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努力建设一支政治素质优、岗位技能优、工作业绩优、群众评价优的“四优”党员队伍。要坚持“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党内政治生活制度,完善党员学习、教育管理、联系职工、党内激励、关怀帮扶等各项制度,促进基层党建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着力解决一些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要尊重基层首创精神,及时把基层党建工作成熟经验做法上升为制度规范,推动公司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全面进步、全面加强。

三、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冲刺决战四季度,努力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

篇9:把握学习型机关建设的内涵和要求

按照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总体要求,大力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形势变化,着眼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时代发展脉搏的清醒把握,对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新要求的高度自觉。

(一)学习是文明传承之途、政党巩固之基、国家兴盛之要。把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摆在党的全局工作中更加突出的位置,对于提高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学习能力、理论素养和执政本领,更好地担负起引领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历史责任,具有决定性意义。

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巩固党的政治优势的必然选择。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学习、善于学习,始终把加强马克思主义学习,加强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的学习作为巩固和发展党的政治优势的根本途径。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历史实践中,我们党总是根据时代条件、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有针对性地组织全党的学习教育活动。尽管每个时期学习教育的内容、做法和要求有所不同,但都有力地促进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从延安整风到新中国成立初的“重新学习”,从改革开放开始时的“再重新学习”到近年来以学习实践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为主题的集中教育,我们党一次次达到解放思想、统一认识的新高度,一次次形成振奋精神、凝聚人心的新动力,一次次实现攻坚克难、推进发展的新跨越。实践证明,学习是我们党发挥自身优势、增强自身活力的可靠保障,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开拓前进、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和改革发展稳定的繁重任务,只有更加自觉地继承党的优良传统,更加自觉地用科学理论和先进文化知识武装自己,才能不断增强党员干部的思想文化素养、巩固党的政治优势,切实肩负起历史的使命和责任。

适应时代发展潮流、更好地执政兴国的重要保证。知识是人类进步的恒久阶梯,而学习则是攀登高峰的不竭动力。从渔猎采集到男耕女织,从手工劳作到大机器生产,从工业文明到信息时代,从物质生产到创意经济,人类社会每前行一步,都离不开知识,离不开学习。当前,世界格局深刻变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信息更新之快前所未有,社会实践发展之深前所未有,对学习的要求之高前所未有。面对时代大潮,谁能学得早、学得好,谁就能抓住先机、占据主动。世界上许多国家、许多政党纷纷提出和实施建设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战略,力争通过学习增强适应环境变化能力、提升发展竞争实力。我们党作为一个具有崇高追求、肩负崇高使命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只有崇尚学习、坚持学习,才能适应形势变化要求,不断提高执政兴国和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强大动力。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是我们党在认真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深刻分析我国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顺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选择,也是一个在深化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探索发展规律、创新发展模式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还有很多不懂得、不熟悉的东西,还面临许多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如何抓住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如何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这个主题,解决好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如何把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如何推进改革发展各项重大举措,妥善处理好各方面利益关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等,都迫切需要认真研究解决。只有更加重视学习、善于学习,在学习基础上深化认识,在深化认识中推进实践,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转变发展观念,把握发展规律,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切实把我国经济社会转入又好又快发展的轨道。

保持全党理论和实践上的先进性、增强各级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关键环节。党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先进性从何而来?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有马克思主义先进理论的指导,1

就是因为不断用人类先进文化知识提高自己。我们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不断赋予了马克思主义以勃勃生机;始终坚持用人类社会先进文化知识丰富自己,努力做到思想素养、业务本领的与时俱进,不断增强了全党的领导水平和驾驭能力。应该看到,党的先进性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当前,世情国情党情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只有强化学习意识、提升学习能力,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转化为坚定意志和理想信念,转化为现代化建设的过硬本领,才能使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发展前列,得到人民群众拥护。

(二)我们党提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与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完成党的执政使命、更好地造福人民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根本目的是,在全党形成学习科学理论和先进文化知识的浓厚风气,使学习成为党的生存之基、成长之道、力量之源,把我们党建设成为一个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

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思想理论素养,不断增强战略思维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确保党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牢牢把握正确前进方向。方向决定前途命运、事业成败,把握正确方向才能开辟广阔发展道路、汇聚强大发展动力。加强学习,最具基础意义和根本意义的是,通过学习不断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提高鉴古知今、彰往察来、把握正确前进方向的能力。当前,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益频繁,国内社会思想多样、多元、多变特征更加明显。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发挥好各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好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更要在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朝着什么样的发展目标前进等重大问题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始终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就是要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加深对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学习理解,掌握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做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表率;就是要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澄清模糊认识、明辨理论是非,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就是要培养战略思维和辩证思维,善于从历史和现实的交汇中把握社会发展趋势,从国际和国内形势的相互联系中把握发展方向,增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道路和理论体系的自觉性坚定性。

通过学习,进一步焕发创造激情、激发创造活力,不断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创新能力,使党的执政理念、体制机制更加富有活力。创新的基础在于学习,前进的动力源于学习。只有加强学习,才能知不足而奋起,不断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提高。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变化,我们党所领导的事业正在经历着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坚持用时代发展的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提高完善自己,使我们党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勇于变革、持续创造,已经成为保持党的生机活力的决定性因素和紧迫课题。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就是要树立创新理念,培育创新意识,积极回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的热切呼唤,使党的执政理念更加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就是要焕发创造激情,调动创新潜能,鼓足创新勇气,始终保持创新的干劲和力度,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不断积蓄和持续释放创造能量;就是要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使党的执政机制更加科学顺畅、充满活力,不断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

通过学习,进一步完善工作思路、措施和办法,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学习的成效要靠实践来检验。当前,我国正处于黄金发展期,也处于矛盾凸显期,各种复杂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热点难点相对集中。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各种问题的解决,是抓好学习、推动学习的重要出发点和着力点。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就是要突出实践特色,注重实践锻炼,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以学习打开工作思路,在破解发展难题、推动本地区本部门科学发展上取得新成效;就是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强化执政为民意识,在解决人民 2

群众最直接最现实最迫切的利益问题上取得新成效;就是要着力解决人民内部矛盾问题,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在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上取得新成效。

通过学习,进一步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不断提高自我完善、自我超越的能力,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学习是丰富人们精神世界、提升精神境界的重要手段,也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重要途径。不注意学习,忙于事务,思想就容易庸俗化,就有变质的危险。面对不良思想侵蚀和各种利欲诱惑,我们党要始终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就必须进一步增强广大党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使提高思想觉悟、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健康生活情趣成为一种自觉行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就是要强化宗旨意识,加强党性修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是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锤炼道德操守,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就是要强化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意识,提高管党治党水平,把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贯穿党的建设始终,更好地肩负起造福人民的历史使命。

(三)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我们党的一个重要创新理念,不是把学习作为一般性的任务,也不是一般性地号召学习,而是有着十分丰富的思想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征。

从性质定位上看,更加强调学习的思想性政治性。思想旗帜和政治属性是政党的根本特征。我们要建设的政党是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与其他学习型组织的本质区别,就是把讲政治、讲党性作为最基本的原则,通过学习进一步增强党的意识、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使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形成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强大力量。紧紧把握住这一点,就从根本上把握了学习型党组织的真谛。必须紧密结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引导党员干部模范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筑牢思想防线,清醒把握“六个为什么”、自觉划清“四个重大界限”,切实把思想上政治上的坚定性体现到促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上来。

从意识理念上看,更加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学习上的发展进步,要靠科学先进的学习理念来引导。学习型党组织既坚持和实践我们党关于“要把全党变成一个大学校”、建设“无期大学”、让党员和干部“甘当小学生”等已有的学习理念,更重要的是一次“学习的革命”,要求人们树立体现时代特征、顺应发展潮流的学习理念,打开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总开关”。主要包括:学习是全党政治责任的理念,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态度,以强烈的求知欲和进取精神主动学习;全员学习的理念,把学习作为党的组织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要求各级党组织、全体党员都要积极参与、共同推进,在学习中实现整体提升、共同进步;终身学习的理念,把学习作为永恒课题,融入政治追求,形成终身习惯,自觉做到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业;工作学习一体化的理念,把学习与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实现工作与学习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学习是创新之源的理念,把学习作为创新的重要基础,通过学习实现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制度模式的重大变革。

从内容范围上看,更加强调学习的针对性实效性。当今时代是一个变革、调整、创新的时代,新创造新发明层出不穷,知识总量呈几何级数增长,需要学习、熟悉和掌握的东西很多,必须不断拓展学习领域、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学习要博而后专,要精,要管用。就全党来讲,应该努力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和各项方针政策,学习党的历史,学习国家的法律法规,学习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以及现代社会管理等方面知识,3

学习总结改革建设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就党员个人来讲,由于知识结构、能力素质、认知水平、兴趣爱好的差异,在学习中应有所选择、有所侧重,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从形式方法上看,更加强调学习的自主性多样性。随着社会生活环境和社会组织结构的深刻变化,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日益多样,对学习的自主性、即时性、便利性的要求显著增强。以往组织党员干部学习的一些传统方式,已经难以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必须在继承和发展党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成功方法基础上,积极探索运用现代管理学、组织学、心理学等现代科学方法来推进学习;充分发挥互联网等覆盖面广、传播快捷的特点和优势,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的学习网络平台;大力倡导互动式、研究式、共享式学习,使学习活动更加体现时代特点、贴近党员需求、富有实际成效。要坚持把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统一起来,善于从群众的创造中获得智慧,从丰富生动的实践中汲取营养。

从动力保障上看,更加强调学习的科学性制度性。学习涉及人们的价值追求、习惯养成、精神感悟和实践运用,需要长期的积累和沉淀,必须靠制度来保障,坚持用制度管学习、促学习。缺乏制度性保障,很容易造成应景式的短期行为,就难免流于形式、走过场。衡量一个党组织是不是学习型党组织,很重要的一条标准,就是看有没有科学完备、行之有效的学习制度。推动党员干部学习,要在健全制度、完善制度,提高制度执行力上下功夫,通过督促检查、考核考评等形式,使学习逐步由“软任务”向“硬约束”转变、由“抓活动”向“促常态”转变,不断提高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上一篇:体格检查试题下一篇:《小小服装搭配师》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