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把握以人为本在图书馆建设中的科学内涵

2022-09-12

1 深刻理解图书馆建设中以人为本的丰富内涵

1.1 信息化条件下的图书馆建设中, 人依然是决定因素

如何看待人的因素, 是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回答的首要问题。随着大量的现代高科技和信息化不断运用到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中, 高效快捷成为常态。一方面, 计算机管理的科学高效, 似乎成为图书馆工作的主角。另一方面, 以单纯靠人的手工操作业务在骤减, 似乎要退出图书管理的舞台。人们对“信息化条件下人仍然是图书管理工作中的决定因素”产生了前所未的困惑。事实上, 信息化条件下的图书管理工作中, 人只是其发挥作用的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减少作用和失去作用, 其变化有三:一是人的作用的地位从管理的“主体”向“主宰”转变;二是通过计算机等高科技手段向服务对象提供人文关怀;三是人与书的关系从“分离’向“融合”转化。图书馆从传统意义上的藏书机构转变为情报信息机构, 把人获取的信息、知识和智慧通过图书馆平台变为最有效的咨询、引导和服务。这使得人的科学素养和知识水准, 成为图书馆建设的新的着力点, 人的因素更直接地决定了信息技术效能的发挥。

1.2 推动图书馆建设的主体力量是图书馆员

谁是推动图书馆建设的主体力量, 是信息技术设备还是广大图书馆员?有人怀疑, 在现代图书馆建设中, 图书馆员还能不能发挥重要作用, 人的因素到底还有多大效力?从而忽视图书馆员的主体地位和创造精神。实际上, 就图书馆建设而言, 图书馆员既是实践的主体, 又是现代图书馆建设的主力军。实现图书管理的信息化宏伟蓝图, 离不开图书馆员的勤奋实践;驾驭先进的图书管理设施, 离不开图书馆员的科学操作;创新管理模式、完善管理方法、组织文献资料、开发情报信息等都离不开图书馆员的不懈努力。

1.3 任何时候都必须尊重馆员的创新精神

馆员的创新精神是改革年代所特别青睐的。尊重这种精神, 既是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原则, 也是顺应现代潮流的要求。可是有人错误认为,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 图书管理手段的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 馆员仅仅是命令的执行者、设施的使用者、管理的受控者, 因而轻视了对馆员创造精神的挖掘和运用。以人为本的建馆理念, 正是对这种“见物不见人”的批判。必须尊重馆员的首创精神, 把图书馆建设的希望寄予依靠人、尊重人和为了人。应看到馆员中蕴藏着的巨大的创造潜能:一是馆员能力素质不断提升, 主体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 馆员的文化素质、科技素质和创新素质已经极大地提高;二是随着馆员教育培训的转型, 创新体制正在完善, 创新文化逐步形成;三是创新成果日益丰富, 并转化为新技术、新理论和新的方法。

2 紧紧抓住落实以人为本的关键环节

2.1 加快培养新型高素质馆员队伍

无论是完成图书馆本职工作任务, 还是建设信息化图书馆的目标, 以及加速推进中国特色图书馆建设, 都要依靠高素质人才。而以人为本的核心就是促进馆员的全面发展, 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图书馆员, 这成为图书馆建设中最根本的战略任务。我们必须把工作重心聚焦到培养人才上来, 着力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馆员队伍培养体系, 抓好图书采编队伍、图书情报队伍、图书流通队伍、图书馆技术保障队伍等的建设。

2.2 着力提高馆员履行本职工作职责的能力

从根本上说, 搞好图书馆建设的目的, 就是维护广大读者的根本利益, 为广大读者提供文明优质的服务, 这是馆员的服务宗旨, 也是以人为本的最高要求。这一要求体现在图书馆建设中, 就是馆员能够忠实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 做好为读者全方位的服务工作, 贯彻以人为本, 履行馆员的历史使命, 所以馆员的自身的工作能力尤为重要, 因此应该切实提高。

2.3 切实加强图书馆的民主建设

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贯彻以人为本, 必须把加强民主建设作为图书馆正规化管理、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针对新时期馆员文化水平高、思想活跃、求知欲强的特点, 图书馆应不断丰富民主建设的内容, 拓宽民主生活的渠道, 切实维护馆员的正当民主权益。全面加强新形势下图书馆内部的决策民主、管理民主建设, 充分发挥馆员的聪明才智, 调动馆员的积极主动性, 推动图书馆建设的又好又快的发展。

2.4 不断改善馆员的物质文化条件

对图书馆而言, 馆员是图书馆建设的基础, 是完成任务的根本保证, 是图书馆不可替代的灵魂。贯彻以人为本, 就是把改善馆员的物质文化生活, 保护馆员的正当权益, 作为增强工作能力的基本条件。通过实现馆员的整体价值与自我价值, 调动馆员爱岗敬业的积极性, 增强图书馆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要尽可能地解决馆员的实际问题, 改善馆员的工作、生活、学习条件, 营造“栓心留人”的良好氛围, 使馆员真正感受到工作的愉快、图书馆的温暖, 最大限度地调动馆员的工作积极性。

3 坚持以人为本, 必须处理好若干关系

3.1 尊重创造精神和从严治馆

馆员的创造精神是图书馆发展的活水源头, 而从严治馆又是图书馆的命脉。有人认为两者的关系是“非此即彼”, 只能择其一而为之。事实上, 从严治馆是基础, 从严施治, 严得合理, 严得科学, 馆员发挥创造精神就有了环境和土壤。

3.2 改善物质条件与提倡艰苦奋斗

艰苦奋斗是我们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有些人认为, 在图书馆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仅仅提高馆员的生活待遇, 改善馆员图书馆的工作和物质生活条件, 人为地把其与艰苦奋斗对立起来。这是对以人为本的误解。说到底, 不断改善馆员的物质文化生活条件与艰苦奋斗并不矛盾, 二者是辩证统一的, 随着我国生产水平的快速发展, 物质财富不断积累, 馆员的物质文化生活条件应该不断得到改善, 这当然是在合理的范围内。然而在这种情况下, 一些人艰苦朴素的观念趋于淡薄, 不思进取, 追求享乐, 浪费严重, 这严重地损坏了广大馆员的形象。我们提倡艰苦奋斗, 就是反对浪费, 勤俭办馆, 把有限的经费用在提高工作效率, 提高馆员的待遇上。

3.3 提高馆员文化素养与强化理想信念

科学的人才观, 强调德才兼备原则, 既看能力和业绩, 更看思想道德水准。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是奋发向上的精神支柱, 是履行本职和完成任务的强大动力。信息时代,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 知识经济飞速发展, 提高馆员的科学文化素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紧迫。在经济全球化以及我国经济成份和利益主体多样化这一特殊背景下, 馆员的理想和道德规范容易受到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 更加迫切需要加强理想信念和道德建设。只有坚持把提高馆员的科学文化素养与加强理想信念和道德建设结合起来, 才能真正培养出新型的高素质的图书馆员队伍。

摘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是图书馆建设的重要理念。本文从图书馆建设的实际出发, 以历史的眼光和宽广的视野, 站在图书馆建设的更高层次上, 深入发掘图书建设中以人为本的丰富内涵, 从而创新以人为本的实践。

关键词:以人为本,图书馆建设,科学

参考文献

[1]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上一篇:西吉县农村饮用水源地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保护措施下一篇:当前暖通空调安装施工技术在建筑施工中应用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