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刑人员调查问卷

2024-05-30

服刑人员调查问卷(精选12篇)

篇1:服刑人员调查问卷

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暑期社会实践

关于“醉驾入刑”问题服刑人员调查问卷 尊敬的受访者,您好!我是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2011级本科生,首先感谢您参加本次调查。

酒后驾驶造成严重交通事故的事例我们屡见不鲜,醉酒驾驶的问题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2011年2月25日通过的《刑法修正案

(八)》第22条增设了危险驾驶罪,将醉驾入刑。至今,此条款已实施一年多,关于醉驾入刑这一热点话题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和讨论。醉驾入刑体现了立法者严惩醉驾,解决醉驾问题的决心,但同时也引来了社会各界不小的争议。为了更多的了解“醉驾入刑”在社会上的实际影响,我们组成了“醉驾入刑暑期实践团”进行相关调查,希望借助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当地社会民众对于醉驾及醉驾入刑新规的看法与建议。

本调查不用填写单位和姓名,大约会耽误您5--10分钟的时间。将会给我们的课题提供巨大的帮助,调查问题的答案无对错之分,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填写,衷心感谢您的支持与合作!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醉驾入刑实践小组

被采访人性别:男女

1.您的年龄:

2.婚姻状况:已婚有子女已婚无子女未婚

3.您的职业:

4.您一般开什么样的车:

5.您平时饮酒的频率:经常有时偶尔

6.您的驾龄:

7.此次您是第几次因酒驾接受处罚:

8.此次醉酒驾驶您是在何种场合情况下饮酒:

A.亲朋好友聚餐B.公事宴席C.在家里

9.您醉酒驾驶或酒后驾驶情况发生在什么时间:“醉驾入刑实施情况及效果分析”小组

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暑期社会实践

10.您醉酒驾驶或酒后驾驶情况发生的地点:

A.高速公路B.公共场所的停车场C.人流众多的道路

D.人流较少的道路E.其他

11.接受了什么处罚(罚金数额,拘役时间等):

12..您在此之前是否了解关于醉驾入刑的相关法律规定?

A.很了解B.一般了解,知道一些C.不太了解,不知道醉驾已经入刑

13.您觉得醉驾入刑以后和以往相比对民众的警示作用是否更大: 是否

14.您是否了解酒后代驾服务?对于代驾如何看待?

A.不了解

B.了解,代驾是个好办法,代驾服务应该推广

C.知道,但觉得实际用处不大

15.您认为导致您这次酒后驾驶的最重要因素是什么?

16.您认为对醉驾人员处罚程度是否过重?

17.您认为在醉驾入刑以后的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哪些令您觉得不公平不能接受的地方?服刑期间出现过哪些意外情况?

18.您认为有什么方法可以更好地预防酒后驾车?对于改进处罚制度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

19.本次酒驾接受处罚后您最深的感想或感触是什么?可不可以谈谈?

再次十分感谢您的配合!谢谢!“醉驾入刑实施情况及效果分析”小组

篇2:服刑人员调查问卷

1、请问您所在的年龄阶段【单选】

A 16-23B 24-30C 30-40D 50以上

2、请问您的性别【单选】

A 男B 女

3、请问您面对顾客时,一直保持微笑服务?

A 总是B偶尔C 有时D很少

4、遇到犹豫的顾客时,您是否会放弃当前的顾客,照顾店里别的顾客?

A 是B 否C不清楚

5、您是否了解服装的面料及其他细节?

A 很清楚B知道一些C 知道少许 D 很模糊

6、当店内没有顾客时,您在做些什么?

A 整理衣服 B 站在店外张望 C 不清楚

7、请问您对当前的工资满意吗

A很满意 B 满意C一般 D 不满意 E 很不满意

8、如果有比现在更高的工资,您是否愿意跳槽

A 愿意B不愿意C 不清楚

9、当顾客把自己的贵重物品落在店内的时候,您有何打算?

篇3:服刑人员调查问卷

一、调查和研究监狱服刑人员心理健康问题的意义

在监狱服刑期间, 通过对服刑人员进行系统的法制和道德教育, 可以促使其提高法律意识, 从而更加知法守法, 此外还可以提高其道德水准, 帮助其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监狱里服刑的人员, 当他们从社会上进入到监狱这个相对封闭的空间里服刑时, 环境的变化, 现实的挫折等, 会让其心理出现异常, 对其心理健康问题进行调查与分析, 不仅仅是为了他们更好的改造, 而且也是为了让他们刑满释放之后, 能更加适应社会发展, 重新做人。

二、以海南四所监狱服刑人员为样本进行心理问题调查与研究

(一) 对象与方法

1.对象的选择:本次研究共挑选500个服刑人员样本, 分别来自海南省内的四所不同监狱, 样本中男性350人, 占七成, 女性150人, 占三成, 被挑选样本确定无精神病史和精神病家族史。

2.方法评定工具:本次调查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90) 以及应对方式量表。

评定方法:就心理弹性、SCL-90、心理健康和人格四项调查问卷展开调研, 根据要求, 作答前, 狱警对服刑人员全面讲解测试目的;作答时, 狱警根据要求进行回避;作答后, 狱警负责及时回收。整个调查测试过程, 服刑人员没有收到干扰, 属于独立完成作答。总共发出500份问卷, 在剔除不合格回收的问卷之后, 得到的有效问卷数量为490份, 有效回收率为98%, 属于合理范围。

3.统计方法用SPSS12.0 for windows软件对数据进行量化分析。

(二) 调研与研究的结果

通过对数据分析, 得出的结果是:相对于对照组, 服刑人员各项因子得分明显要高很多, 服刑人员出现心理问题的比例高达56.28%, 其中45.32%的调查对象心理问题达到了严重的程度。此外, 调查显示, 未婚人士的心理问题要比有婚史的人更多, 更严重;服刑时间超过60个月的服刑人员的心理问题要比服刑时间少于12个月的服刑人员更严重。

三、原因分析

通过对监狱服刑人员的调查发现, 服刑人员心理健康问题极为严峻。通过对问卷进行分析, 可以发现, 服刑人员的本身的身体健康状况, 对预期生活的想法, 以及和监狱管理人员的关系等因素, 和其心理健康状况关系较为密切。

监狱环境的封闭性, 加上非常严格的管理, 服刑人员很难有和家人与朋友沟通的机会, 这样就使得其出现一定的心理应激, 身体容易出现不适, 比如说呼吸系统、肠胃系统还有心血管等, 都可能出现一些不舒服的症状。从情绪的角度来讲, 容易出现焦躁、冲动、恐惧等情绪, 还有可能出现封闭自我, 不愿意与人交流, 疏远和敌对身边人的情绪, 严重的还可能出现幻觉, 这都是心理问题的精神症状。

四、解决监狱服刑人员心理问题的理论和对策 (一) 基本理论

1. 矫治心理障碍:

努力消除部分罪犯的不良心理和其他心理障碍, 并且维护和促进全体罪犯的心理平衡与心理健康, 从而增强全体罪犯的生活适应性。

2. 矫治心理障碍与犯罪心理结构:

既对一般心理障碍的进行矫治, 同时要对罪犯犯罪心理和犯罪恶习的进行有效矫治。

(二) 对策

第一:就罪犯文化、年龄、职业、认知水平参差不齐, “因材施教”, 灵活运用各种手段进行心理矫治。

第二:完善对服刑人员教育态度, 增加对各种类型罪犯的包容度。

第三:甄别罪犯要求进行咨询的目的, 将目光投注在解决心理问题上。

第四:着重针对罪犯进行心理矫治的基础上, 加大对干警队伍心理问题的干预及治疗。

第五:加强对监狱心理咨询师的培训, 提高专业技术水平;罪犯中开展心理咨询活动, 对罪犯进行心理矫治是积极改善和调节罪犯的消极心理, 增强身心理健康, 增加罪犯改好率的有效途径。

五、结论

服刑人员在服刑期间, 心理状况很容易出现异常, 不管是监狱管理机构, 还是心理学工作人员, 都应该认识和关注到服刑人员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运用心理科学的原理和方法, 通过对服刑人员开展心理评估、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矫治与治疗、心理预测等一系列活动, 帮助他们缓解精神压力, 消除心理危机, 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通过心理辅导来提高服刑人员的教育改造效果, 使其回归社会成为守法公民。

参考文献

[1]汪向东, 王希林, 马弘.症状自评量表 (Symptom Checklist 90, SCL-90) [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 1999 (12) .

篇4:揭秘服刑人员子女生活现状

“爸爸去哪儿了” 丈夫的刑期,成为悬挂在陈明霞心里的倒计时。她数着日子——只要再熬两年,丈夫的刑期将满。每月26日,陈明霞和她上小学的儿子朱奇,被允许探监一次。从枫亭镇海安村的家,到达位于涵江区的莆田监狱,需换乘3趟巴士,来回路程需耗费近6个小时。

一年前,许如金初次见到朱奇时,朱奇曾几次追问她:“爸爸去哪儿了?”“是不是被警察抓走了?”通常,许如金会解释,父亲只不过犯了错,需要去那个叫做“监狱”的地方改正错误。

陈明霞的工作是在镇上骑三轮车载客,从清晨7点至夜里8点,靠每天几十块的收入,攒着朱奇的“唇裂”手术费和小学学费。

16岁的陈娟早已过了懵懂的年纪。她的母亲王平芬早就将她父亲的衣物收起,家里甚至找不到一张有父亲形象的照片。

王平芬的丈夫被判入狱6年。她白天忙着打理家门口的几分田,夜里转动老式的缝纫机,赶制200个鞋面卖给工厂,挣20块钱,养活全家7口人。

并非所有的母亲,都愿意承担这一重担。许如金帮扶的68户家庭中,35户家庭的母亲选择了留下,8位母亲带着孩子一同离开,15位母亲抛弃了孩子——或改嫁,或彻底销声匿迹。

“孩子是无辜的” 服刑的苦难最终会落到家人的身上。“孩子是无辜的。”许如金说,失去父母监护的孩子,稍不留心,就会站到流浪、乞讨甚至偷窃的危险边缘。

许如金初次来到王平芬家时,王平芬甚至不知“低保”、“救济”为何物。她的3个孩子中,大女儿陈娟已读高二,二女儿陈玲患有先天性智障,小儿子陈建刚满5岁,全靠她一人抚养。

丈夫入狱后,王平芬主动避免与邻里来往。即使是兄弟姐妹,几年的接济下来,也对她生了抱怨,渐渐疏远。她也感受到女儿的变化:本就性格内向的陈娟,变得愈发沉默了。陈娟就读的,是村子里唯一的一所高中。父亲服刑的消息在乡亲邻里间不胫而走,即便陈娟有意隐瞒,也无法阻止流言在校内传开。今年8月底,许如金为陈娟送来了2000元的助学金,并协助为陈建办理了户口。“无论如何也要保证孩子们有学上。”许如金说。

但这些都无法弥补家庭残破、亲情缺失带来的影响。

无法弥补的空缺 “亲情的缺失,是我们无论如何都无法弥补的。”许如金走访的家庭中,除去年龄尚小的,多数孩子性格内向,一些拒绝和许如金对话,甚至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对陌生人的关心异常抗拒。

“这些孩子的心理问题一直都特别棘手,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妥善的解决方法。”陈志林表示,虽不可笼统地为服刑人员子女贴上心理不健康的标签,但服刑人员家庭由于家长一方或双方入狱,导致孩子由亲友、老一辈或是无人抚养,孩子养成不当的生活习惯、产生突出心理问题及犯罪倾向的可能性明显增大了。如何与孩子相处,不伤及他们的自尊心,许如金仍在摸索。她只好在孩子面前小心谨慎,尽量不主动提起“监狱”之类的敏感词。

被“遗忘”的群体 服刑人员子女抚养问题早已显现,但真正引起广泛重视,始于集中抚养服刑人员子女的民间组织“太阳村”的建立。太阳村是迄今为止全国影响力最大的救助服刑人员子女的民间组织,创立于2000年,现已在北京、河南、陕西等地开设9个分部。

2006年被媒体大量报道后,太阳村走上舆论巅峰的同时,也因涉嫌财务不公开、利用孩子谋取不当利益等问题广受诟病。

许如金认为,社会上零散的爱心和援手无法长久,“有多大力量发多大光”。这个群体真正需要的,是一套科学的帮扶办法,和扎实的政策支持。

“无论有没有现成法律,政府都应该承担兜底责任。”南京大学社会学院社会工作系主任陈友华表示,“政府兜底”有两种方式,一是儿童福利院直接救助,二是通过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委托社会组织救助。这意味着大量的资金、人力、组织资源投入。

篇5:企业文化管理人员调查问卷

尊敬的***煤业员工:

大家好!****煤业计划于2012年,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受公司领导委托,现对公司企业文化现状以及未来的改进方向进行定量调查,你的见解和判断对亳州煤业未来的企业文化建设至关重要!

本次调查不需要署名,你的答案将得到严格的保密。调查问卷,只做统计分析使用,不会出现个人信息,请您真实填写问卷。

本项调查共有 60 道陈述题,大约需要20到30分钟的时间,这些题目描述亳州煤业企业文化的各个不同方面。回答问卷时,只需要就每一条陈述说明您赞同或不赞同的程度,填入相应分数即可。问题的回答及得分

篇6:护理人员锐器伤调查问卷

您好,该问卷旨在了解您在执业过程中的职业暴露情况,请如实的反映您的情况 一般情况

1.性别① 男 ② 女

2.年龄---------3.学历 ① 中专 ② 大专 ③ 本科 ④硕士及以上

4.工作年限-------年

5.职称① 副主任护师及以上 ② 主管护师 ③ 护师 ④ 护士⑤ 实习生 6.科室 ① 内科 ② 外科 ③ 儿科 ④ 妇科 ⑤ 感染科 ⑥ 消毒供应室

职业防护和锐器伤情况

8.您是否接触过患者的血液,体液或分泌物 ① 是 ② 否 9.您是否接种过疫苗 ① 是 ② 否 10.您是否在操作前后洗手 ① 是 ② 否

11.您认为何种情况下必须要洗手

① 直接接触病人前后② 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③ 进行无菌操作前后④ 处理污染物品后⑤ 手有可见的污染物

12.您在操作时是否戴手套 ① 是 ② 否

13.您是否因医用锐器而受伤 ①是 ②否(选否直接跳到22题)

14.受伤的次数-----① 1次 ② 2次 ③ 3次 ④ 4次 ⑤ 太多次记不清了

15.受伤的时机-----① 回套针头针帽 ②拔针时 ③ 各种注射 ④ 配置药液 ⑤整理手术器械 ⑥医疗废物处理 ⑦ 针头入锐器盒 ⑧抢救中碰伤 16.受伤的原因-----① 自己不小心② 操作过于仓促③与他人碰撞④ 患者晃动 ⑤操作不熟练 ⑥ 操作不正确 ⑦ 致损伤锐器质量引起 ⑧其他

17.在什么地方被锐器所伤① 手术室 ② 病房 ③ 急诊室 ④ 监护室 ⑤ 消毒供应中心 18 被下列何种医疗器具所伤-----① 一次性注射器 ②头皮钢针③ 静脉留置针④ 手术缝针 ⑤ 手术刀片⑥其他----19.锐器是否带有患者的血液或体液 ① 是 ② 否 20.被锐器所伤后,受伤局部您做如何处理-----① 清洗消毒,必要时接种疫苗 ② 清洗消毒 ③ 简单的清洗 ④ 不需要做任何处理 21.被锐器所伤后,您是否上报感控科 ① 是 ② 否

篇7:外来务工人员问卷调查

A 女B 男您的年龄

A 15-25B 25-35C 35-45D45以上您的职业您的学历

A 小学以下 B 初中C 高中D 高中以上您认为外来人员与本地人相比,最不公平的是

A子女上学B看病C社会保障D收入工作时间

A 8小时以内B 8-10小时,C 10小时以上您目前的月收入

A 1000以下 B 1000-1500C 1500-2000D 2000-2500 E3000以上 8 您觉得您的工资水平同城里的人比起来算是

A 很低B 比较低C 还行D 比较高企业工厂是否对你们进行了一定的培训学习

A 有,次数很多B 有,但是次数很少C 没有老板有拖欠你们工资吗

A 一直都有B 以前有,现在没有了C 没有用人单位是否会跟你签定劳动合同

A不会B不会主动,除非你提出C 会D我从没想过这个问题 12 用人单位是否给你们进行工伤保险

A 有B没有C 没想过这个问题对自己的居住地满意程度

A 非常满意B满意C凑合D不满意E极度不满生病选择如何治疗

A正规大医院B小诊所C自己买药吃D忍住,托一阵子看看 16知道什么是职业病么

A知道B知道一点C不知道D完全没听说过这个概念 17有没有购买社会保险和医疗保险

A有B没有C没听说过这个事情

18您认为外来工最需要当地政府提供哪些帮助?(可填二项)

篇8:服刑人员调查问卷

资料与方法

以江苏某监狱为调查现场, 结合监狱医院体检资料, 随机抽取818 例20 岁以上健康男性服刑人员进行调查, 年龄20~78 岁, 平均 (37.4 ± 9.7) 岁。 年龄20~29 岁200 例, 年龄30~39 岁296例, 年龄40~49 岁211 例, 年龄50~78岁111 例。年龄分布与所在监狱群体服刑人员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抽样具有良好代表性。

调查方法:采用现场问卷调查法, 在经过培训的医生和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下, 进行集中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年龄、性别、成人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Ⅲ诊断性问卷以及Zung焦虑量表 (SAS) 和抑郁量表 (SDS) 。对调查中有报警症状 (如呕血、黑便、贫血、消瘦等消化道症状) , 持续4周以上者, 均安排检查排查器质性疾病。

诊断标准:FD以罗马Ⅲ标准为诊断标准[1]: (1) 下列1 项或多项:餐后饱胀不适;早饱感;上腹痛;上腹部烧灼感; (2) 无可以解释上述症状的结构性疾病的证据 (包括胃镜检查) ;诊断前症状出现>6个月, 近3个月符合以上诊断标准。

观察指标:焦虑、抑郁量表评分:SAS和SDS量表由调查对象自行评分, 并换算成标准分。以标准分SAS≥40 为焦虑情绪障碍, SDS≥50 视为有抑郁情绪障碍。

统计学处理:调查结果均以双录入方式录入到Epi Data软件中进行比对, 核查整理后导入SPSS 19.0 软件中, 计量资料正态分布时以表示, 使用F比较分析。检出率作为发病率, 发病率比较使用χ2检验, 以P<0.05 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放并收回问卷850份, 合格问卷818份, 合格率96.2%。经评分及检查, 排除器质性疾病后诊断为FD的129例, 总发病率15.8%。

不同年龄发病率比较:818例患者功能性消化不良总发病率15.8%, 20~29岁组12.5% (25/200) 、30~39 岁组13.2% (39/296) 、 40~49 岁组23.7% (50/211) 、50~78 岁组13.5% (15/111) , 各组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意义 (χ2=9.43, P<0.05) , 40~49岁的发病率最高, 为23.7%。

焦虑、抑郁量表评定情况:对818例被调查者进行SAS、SDS评定, 结果发现有焦虑障碍613 例 (613/818, 74.9%) , 有抑郁障碍470 例 (470/818, 57.5%) ;其中患有FD的129 例患者中有焦虑障碍123 例 (123/129, 95.3%) , 有抑郁障碍97例 (97/129, 75.2%) ;在689 例无FD患者中发现有焦虑障碍者490 例 (490/689, 71.1%) , 有抑郁障碍者373 例 (373/689, 54.1%) , 两者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34, 19.7, P<0.05) , 表明焦虑、抑郁障碍与FD之间有关联。

讨论

FD是功能性胃肠病 (FGID) 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国外报道[2], 以罗马Ⅰ标准调查的发病率18%~38%, 以罗马Ⅱ标准调查的发病率为24%左右;国内报道[3,4,5], 以罗马 Ⅱ 标准调查发病率19.8%~37.6%, 以罗马Ⅲ标准调查发发病率5.78%。我们前期调查发现监狱服刑人员的FD三大症状:餐后饱胀、早饱感和上腹痛等发生率较高, 分别为21%, 18%, 21%, 随即依据罗马Ⅲ标准进行FD发病率调查, 发现FD发病率仅15.8%。提示不同人群FD发病率不同, 与采取的标准各异以及不同的居住环境、职业、经济条件等多因素有关。

从FD发病年龄分布来看, 国内陈旻湖等研究发现发病高峰年龄为50~59岁, 60岁以上发病率有下降[6]。本次调查发现, 服刑人员FD发病率年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在40~49 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较文献发病高峰时间有所提前, 可能与此年龄组人群家庭负担较重, 其压力更多来自于子女就业、婚姻以及监狱内部管理环境等因素有关。

有证据显示, 普通人群FD和心理病理因素有关, 并且常与精神心理疾病, 尤其是与焦虑并存。郑秀娟等、施永斌等报道, 监狱服刑人员大多存在心理问题[7,8], 采用SAS和SDS量表对监狱服刑人员进行评定, 均发现服刑人员焦虑和抑郁的水平普遍高于全国常模。我们调查发现, FD患者中有焦虑和抑郁73.6%, 无FD健康人群中焦虑和抑郁50.9%, 两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与文献结果一致。本次调查发现服刑人员患有焦虑和抑郁情绪障碍的发病率亦较高, 同时, FD发病与焦虑和抑郁情绪障碍有关联 (P<0.05) 。

总之, 服刑人员中FD发病率较高, 且与心理因素相关, 应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

摘要:目的:对江苏某监狱功能性消化不良流行情况进行调查并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818例服刑人员进行调查, 并对不同年龄、心理状态和患病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服刑人员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率15.8%, 不同年龄间发病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以4049岁的年龄段发病率最高;功能性消化不良和无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 焦虑和抑郁情绪障碍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监狱服刑人员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以4049岁为高危人群, 不良情绪对患病有影响。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焦虑,抑郁,危险因素

参考文献

[1]德罗斯曼, 柯美云, 方秀才, 等.罗马Ⅲ:功能性胃肠病[A].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8:374-391.

[2]Mahadeva S, Goh KL.Epidemiology of functional dyspepsia:a global perpective[J].World J Gastroenterol, 2006, 12 (17) :2661-2666.

[3]平丽, 李瑜元, 聂玉强, 等.功能性胃肠病患病情况调查[J].实用医药杂志, 2003, 19 (4) :424-426.

[4]费学萍, 王玉丹.我院护士群体功能性胃肠病患病情况调查[J].护理研究, 2009, 23 (6) :1623-1625.

[5]李蒙, 陈鸣艳, 吕宾, 等.浙江省高校学生功能性消化不良流行病学调查及其与心理因素的关系[J].中华消化杂志, 2012, 32 (7) :433-436.

[6]陈旻湖, 钟碧慧, 李初, 等.广东城镇居民消化不良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内科杂志, 1998, 37 (5) :312-314.

[7]郑秀娟, 赵淑娟, 等.男性服刑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9, 28 (11) :22-33.

篇9:银行从业人员工作压力调查问卷

尊敬的女士/先生:

本问卷旨在了解银行员工的工作压力情况。我们感兴趣的是您工作的真实状

况和您的真实感受,因此,所有问题的答案都没有对错之分,请您根据自己的真

实情况来做出选择。本问卷采集的信息仅科学研究之用,我们承诺不会将您的信

息透露给任何人,您也不用在问卷上署名,请您在填答问卷时不要有任何的顾虑。

为保证信息的完整性,请您不要遗漏任何题目。衷心感谢您的支持!

张韵静

西南政法大学管理学院

一、请根据您的个人情况,如实填写个人信息(在相应的“□”上打“”或标

记为红色)

1、您的性别:男 女 □

2、您所在银行的类型:国有商业银行非国有商业银行 □

中国人民银行 □政策性银行 □其他□

3、您的年龄:25岁及以下 26-30岁 □31-35岁 □36-40岁 □

41-45岁 □46-50岁 □51岁及以上 □

4、您的婚姻状况:已婚 □未婚 

5、您的最高学历:高中及以下 □大专 □本科 硕士及以上 □

6、您在该行的工作年限:2年以下 2-4年 □4-6年 □

6-8年 □8-10年 □10年以上 □

7、您的工作性质类别:客户经理 产品经理 □技术人员 □

职能人员 □柜员 □其他 □

8、您的工作职务类别:主管类 □非主管类 

9、您的平均月收入(包括奖金年均):2000元以下 2000-3000元 □

3000-5000元□5000-8000元 □8000-10000元 □10000元以上 □

二、以下是关于您与您的工作的一些陈述。请您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选择在最能代表您对该陈述的同意程度的数字上打“” 或标记为红色,“1”代表“完全不符合”,“2”代表“多数不符合”,“3”代表“不清楚”,“4”代表“多数符合”,“5”代表“完全符合”。

完全多数不多数完全

不符合 不符合清楚符合符合1、工作中担负的责任比较大123452、工作指标要求很高需要付出很大努力123453、工作中任务有难度和挑战性1234、有时工作需要在紧迫的时间内完成15、系统升级使我对工作中的新内容感到吃力123456、我对于目前的工作感到胜任、愉快123457、感觉跟不上知识更新、技术升级的步伐123458、感受到单位精简人员对我的压力19、工作中感到自己角色不清,任务不明12310、有时不清楚主管对我工作质量和进度的要求12311、现在的工作不是我的理想职业12312、同业间的竞争使企业对员工提出更高要求12313、感觉自己的个性与组织文化有冲突12314、顾客需求多样化给我的工作带来压力115、我的工作在充满竞争的氛围中进行123416、同事的业绩远远超过我使我感觉到压力123417、有时工作与个人生活产生较大冲突123418、工作场所的条件和环境影响我工作的完成12319、目前经济形势使我对我的工作前景担忧1220、经常加班影响到我和家人相处的时间121、在工作中与同事沟通有点困难122、工作团队内人际关系状况不是很好123、遇到工作困难很少能获得同情与帮助124、觉得与领导的沟通不太理想12325、觉得公司的薪酬制度不太合理123426、职位晋升困难,竞争激烈,机会少12327、重大决策没有充分考虑群众意见123428、有时主管会对我的努力很赞赏12329、完成工作对我的能力要求很高1234530、我的身体条件常常不能满足工作要求12345 2345 2345 2345 345 2345 2345 2345 2345 45 45 45 45 45 45 5 5 5 45 45 5 45 5 45

2不符合 不符合清楚符合符合31、同样的工作我需要比别人花更多时间去完成 1234532、组织非常看重我所承担工作的目标和价值1234533、工作遇到问题,我可以指望组织提供帮助1234534、组织会考虑最适合我发挥潜能和成长的工作 1234535、若我的工作岗位被撤销,我会被直接裁退1234536、组织认为我留在组织中的作用不大1234537、组织会考虑以更低的工资招聘新人取代我1234538、组织真正关心我的生活状况1234539、组织会乐于帮助我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1234540、如果盈利水平较高,组织会给我增加薪水1234541、我的工作质量保持了很高的水准1234542、我能追寻组织目标准确地完成工作1234543、我对工作时间的利用率较高1234544、当同事遇到私人困难,我会给予支持和鼓励1234545、我总能有效地指导他人完成工作任务1234546、我总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工作任务1234547、我具备适应不同工作的能力1234548、我愿意留在本部门继续工作1234549、我自愿做本职工作以外的其他工作12345

三、以下是关于您个人的一些陈述。请您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选择在最能代表您对该陈述的同意程度的数字上打“” 或标记为红色,“1”代表“完全不符合”,“2”代表“多数不符合”,“3”代表“不清楚”,“4”代表“多数符合”,“5”代表“完全符合”。

完全多数不多数完全

不符合 不符合清楚符合符合1、我经常感到疲劳123452、曾有头疼、气闷、耳鸣等身体不适的状况123453、曾有食欲下降,睡眠状况不佳状况123454、偶尔会有过激行为123455、与人交往兴趣下降123456、常常很焦虑123457、与以前相比,更容易烦躁123458、情绪有时会低落12345

篇10:治超执法人员问卷调查

单位: 姓名:

一、超限运输车辆认定标准

二、治超工作“五不准”

篇11:外来务工人员问卷调查表

您好!为了解和解决临港地区外来务工人员的生存状况,也为了帮助更多的外来务工人员提高自己的收入水平,特组织此项调查,请您根据自己的情况在相应的答案上划“”或填写具体内容,谢谢!

1.您的年龄段:

A、16-20岁B、21-25岁C、26-35岁D、36-45岁E、46岁以上

2.您的文化程度:

A、小学以下B、初中C、高中以及中专、中技D、大专E、本科或以上 3.1.现在社会学历是门槛,有没有计划过要再提高自己的学历呢? 有,近一年内有提高的打算B、有,但短期没有这个打算

C、没有,觉得自己的学历够用D、没有,但后期可能觉得需要再提高

2.您的婚姻子女状况:

A、未婚B、已婚C、已婚并有子女D、离异

5、家属生活工作情况:

A、留守在家B、与您一起生活,并有自己的工作C、与您一起生活,但无收入

D、配偶与您一起,小孩留守在家E、其他

6、您现在的临港住房属于:

A、租房B、自建房C、商品房D、单位宿舍E、住亲戚朋友家

7、您到临港地区务工的目的是(可多选):

A、养家糊口B、出来见见世面,开开眼界C、换个环境,施展才干,发展自己

D、到城里学点本事,回家乡好发展E、跟着他人一起出来,没有什么目的F、其他

8、您在临港务工累计的时间:

A、1年以下B、1-3年C、3-5年D、5-10年E、10年以上

9、至今变动工作的次数:

A、0次B、1-2次C、3-4次D、5次以及以上

10、您在临港地区所从事的工作是:

A、建筑、装修等B、生产一线工人C、生产线领班或负责人D、公司管理人员 E、餐饮、酒店服务员F、销售业务等G、IT技术等H、个体工商零售业I、零散用工J、其他

11、您每天工作时间为:

A、8小时以下B、8-10小时C、10-12小时D、12小时以上

12、您一个月有多少休息日?

A、8天B、4天C、1-2天D、基本不休息

13、您是否签订了劳动合同:

A、没签合同B、签了1-2年合同C、签了3-5年合同D、签了无固定期限合同

14、您主要是通过下列哪种方式获得工作:

A、学校毕业直接分配B、单位现场招工应聘C、父母亲戚帮助介绍D、老乡、朋友帮忙介绍E、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职业中介机构介绍 F、报纸、网路、电视等招聘信息 G、其他方式

15、您现在每月的收入(包括各种奖金、补贴)大约为:

A、1000元以下B、1001元-2000元C、2001元-3000元D、3001元-4000元 E、4001元-6000元F、6000元以上

16、除了基本生活支出外,您的收入主要用于(可多选):

A、朋友交往应酬等费用B、电话费、上网费C、寄回老家

D、旅游休闲等费用E、存入银行F、股票基金等投资

G、参加教育培训等H、身体保健等G、其他

17、您休息时间主要用于:

A、在家休息B、逛街购物C、上网聊天、玩游戏D、外出旅游

E、参加老乡会等聚会活动F、学习,提升自己G、其他

18、如果您没有参加社会保险,您的理由是:

A、费率太高,承担不起B、如果缴社保,不知道以后会怎样C、所在单位不给缴纳D、已经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等E、不知道异地转移或接续不方便

F、对社保政策不了解

19、您采取了什么措施以备将来养老(可多选)

A、在老家参加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B、在打工的单位参加了养老保险

C、购买了商业保险 D、定期存钱养老E 养儿防老F、目前没有考虑,等老了再说

20、来到临港地区务工后最大的困惑是:

A、工作已经生活条件恶劣B、工作太辛苦C、工资待遇低,生活费用高

D、工资被拖欠或克扣E、怕失业找不到工作F、小孩入托入学难

G、没有社会保障生病没钱医治H、遭本地人歧视排挤I、缺少朋友、感情孤独

21、您遭遇过哪些您认为不公正的行为(可多选)

A、随意加班加点B、加班后不给或少给报酬C、不能提供基本的劳动保护条件

D、提供的吃住条件太差E、拖欠工资或变相克扣工资,甚至拒发工资

F、业余时间不准外出G、因公受伤单位不出钱医治H、用工单位不准外来工参加培训学习I、聘用时限定婚姻状况J、打骂等人身攻击K、其他

22、在生活工作中遇到不公正对待您会怎么做

A、忍气吞声B、采取暴力方式报复C、向单位领导反映D、寻求法律援助 E、向有关政府部门投诉F、辞掉工作,去别的单位G、其他方式

23、您知道下列哪些法律救济途径:

A、12333劳动保障热线B、劳动保障部门 C、工会、妇联等社会团体

D、法律援助机构E、企业、居委会、街道办等设立的人民调解委员会

24、您认为在寻求法律救济过程中最困难的是:

A、不清楚政府部门的职责分工,跑冤枉路B、不能及时有效解决,时间长

C、不能得到公平、公正对待D、可能被威胁,得不到人身保障

25、您认为最需要政府或单位帮助解决的问题是(可多选)

A、改善生活工作条件B、监督劳动合同签订以及履行C、参加社会保险

D、监督企业按时发放工资E、子女进城读书问题F、当遇到特殊困难时,政府进行救济G其他

26、您对下列哪些感到满意(可多选)

A、目前的生活B、目前的工作C、居住条件D、经济收入E、融入当地社会的程度 F、受人尊重程度G、学习进修机会H、与单位领导的关系 I、与周围同事之间的关系 J、与老乡朋友的关系 K、事业发展前景L、单位管理方式

M、以上均不满意

27、您对外来务工人员参与基层自治管理有何看法:

篇12:关于服刑人员人身权利保障的思考

关键词:服刑人员,人身权利,保障

自浙江省舟山市的郑雪梨提出通过人工授精为判决为死刑(并未生效)的丈夫实现生育权(宪法权利)以来,国内先后发生了多起有关服刑人员人身权利的争议,参与者遍及社会各个领域,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那么服刑人员的人身权利有什么特点呢?其权利范围有多大及其怎样行使?我们应如何保障服刑人员的人身权利呢?这是在理论和实践中都需要探讨的问题。

1 监狱服刑人员的人身权利的特点

现在刑罚理论的折中主义(改造与惩罚相结合,传统的报应刑或教育刑理论在世界各国已经遭摒弃)已经得到各国的普遍接受,但是目前西方各国的刑事司法体制仍然是以促使罪犯早日复归社会为基础建立的,因此对于罪犯的人身权利仍然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放纵现象,如一些北欧国家的监狱就规定罪犯在服刑期间可以定期请妓女来监狱居住,其理由是刑罚并未剥夺罪犯性生活的权利。这样做的后果就是,由于对罪犯的处遇过分“人道化”,赋予其过分的人身权利,造成北欧国家重新犯罪率普遍高达70%~90%。虽然不能说人道和教育刑理论必然导致罪犯自由过分宽泛,但是由于它逐渐背离刑罚的最初目的,因而必然由于过分从所谓的人道和教育出发关注罪犯个体,所以造成了对罪犯人身权利问题的处理出现了矫枉过正的趋势。只有正确了解了服刑人员人身权利的特点,才会尽量避免出现上述问题。众所周知,罪犯的人身权利是具有普遍性的,因为他们依然是公民,理应享有除被刑罚依法剥夺的自由以外的,一般公民所具有的人身权利,从国外立法来看,如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曾指出:“宪法与美国的监狱之间并无铁壁隔耳。”从我国立法来看,《宪法》第33条、《民法通则》第10条、《监狱法》第7条等都有相应的规定。但是,服刑人员毕竟不是普通公民,他们由于实施了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而受到刑罚处罚,而刑罚本身就意味着罪犯权利的剥夺和限制,因此这就决定了罪犯的人身权利在具有一般公民的人身权利的普遍性的同时,还具有它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罪犯享有的人身权利的范围与一般公民相比具有特殊性,二是罪犯在行使其应有的人身权利时,其行使内容和方式受到制约,与一般公民相比也具有特殊性。

1.1 服刑人员人身权利范围的特殊性

服刑人员到底应享有哪些人身权利?哪些人身权利应该是被剥夺或者限制的?或者说他们享有人身权利的界限到底是什么?这其实就是服刑人员人身权利不同于一般公民的特殊性。一般公民享有完整的人身权利,而服刑人员由于其犯罪行为,被刑罚剥夺了人身自由,事实上,就是回答刑罚到底应剥夺或者限制服刑人员的哪些人身权利。从我国情况看,已经普遍接受刑罚对于犯罪人同时具有惩罚和改造功能,并认为改造功能是我国刑罚对犯罪人的主要功能。那么在此前提下我们讨论服刑人员的人身权利的范围,就应该同时考虑到刑罚的惩罚属性和教育改造属性。但是,在这里我们应该特别强调刑罚对罪犯应当具有的惩罚性。这是长久以来被我们忽视的一个方面。只要有犯罪就有惩罚,犯罪不止,惩罚就不会消亡,报应性惩罚是维护社会秩序必不可少的。从这一意义上讲,以使人痛苦为特征的惩罚什么时候也不会消失。无论怎样人道或如何尊重其人格,无论如何强调自由和权利,都不能改变其基本属性。刑罚的惩罚性决定了罪犯不可能也不应该像一般公民那样享有完全的人身权利,他们享有的人身权利的范围应该是有限度的,这个限度应该是什么?

实践中以及理论界都有人认为就罪犯人身权利这一问题来说,法律如果没有明文规定剥夺的,罪犯就可以享有。我们必须承认,刑罚的确不应增加其固有的惩罚,这是保障罪犯基本人权的需要。根据《联合国囚犯待遇最低限度标准规则》第57条规定:“监禁和使犯人同外界隔离的其他措施因剥夺囚犯的自由而导致囚犯不能享有自决权利,所以使囚犯感受折磨。因此,除非为合理隔离和维持纪律等缘故,不应加重此项事实本身所固有的痛苦。”也就是说应禁止在执行刑罚的过程中给罪犯造成判决以外的额外痛苦,剥夺其本人不应剥夺的权利。具体到本处就是,这种固有的惩罚是不是只包括法律明文规定剥夺限制的人身权利,除此以外,凡是法律没有规定的,罪犯都可以自由行使?

不可否认,现代法治社会的一项最基本的法律原则就是“法无明文规定不禁止”。凡是法律没有明文禁止的行为都应当属于公民的个人自由范畴。罪犯被判处刑罚投入到监狱服刑,刑罚剥夺了其人身自由,而对于其他方面的人身权利,例如我们前面提到过的罪犯在服刑期间是否有性生活的权利,法律的确没有规定属于刑罚剥夺的自由范围,那么我们是否就可以认为,罪犯应当享有这些权利呢?

其实这个问题并不复杂,因为这个的前提是错误的。法律没有明文规定剥夺并不意味着法律就没有禁止。我们可以说,监狱本身就代表着“禁止”。在这里,监狱并不只是一个地理概念,它还代表着一个符号、一个范围。刑罚剥夺限制罪犯的人身权利本身就内在地包含在监狱范围内所剥夺和限制的一切活动。惩罚是最基本的,那么由惩罚所必然导致的痛苦也是最基本的。剥夺限制罪犯的自由是一个手段而非最终目的,他要通过一些中间环节使罪犯感受到痛苦,这些中间环节就包括着罪犯失去理所当然包含于刑罚剥夺限制罪犯的自由的范围之内,对于罪犯这些人身权利的剥夺限制本身就属于刑罚的固有惩罚范围之内,或者说,这就是罪犯享有人身权利范围的限度。

1.2 服刑人员行使人身权利方式的特殊性

服刑人员因其犯罪行为而被判处刑罚,因此其部分人身权利被剥夺限制,而对于被剥夺限制的部分人身权利,监狱为了维持正常的监管秩序以及惩罚改造罪犯,在罪犯行使其合法人身权利时,对于其行使权利的方式也要进行一定的限制,“毫无疑问犯人的权利要求受到双重限制,一方面他们对别人干下坏事,这个事实限制了他们;另一方面监狱的行政管理要求严格约束行动,这个事实也限制了他们。”(见《美国矫正政策与实践》)。这种限制是必要的,是基于正确执行刑罚,惩罚和改造罪犯,预防和减少犯罪的发生,建立良好的监管秩序而规定的,这种限制是一种法定的、理性的保护。按照我国《民法通则》规定,16~18岁或者18岁以上公民都可以在符合条件时具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对于监狱内的服刑人员除了受到民法上类似的限制(年龄)外,其行使人身权利还要受一些特殊因素的限制。

1.2.1 行为自由的限制

对于在监狱内的服刑人员来说,他们的行动被限制在监狱内,即使他们具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也不可能亲自行使法律赋予他们的一切人身权利。一般来说,罪犯亲自行使人身权利只能在监狱范围内进行,如果超出监狱活动的范围就应由其委托代理人代为行使。具体来说,罪犯的人身权、财产权等人身权利受到法律的保护,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自主行使权利。如生命健康权、姓名权、名誉权、婚姻自主权、发明权、专利权等人格权和知识产权在监狱内罪犯本人可以自己行使。而对于其留置于监狱外社会上的财产所有权等物权、债权、继承权等,法律虽然同样赋予保护,但是罪犯一般只能委托代理人代为行使。人身权利的基本特点之一就是人身权利既可以由民事主体亲自实现,也可以委托他人代为实现。罪犯在监狱内其人身自由受到限制,必然要通过委托代理人代为行使部分人身权利。代理制度产生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可以扩张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的范围,这正好可以弥补罪犯充分行使其人身权利时的不足。罪犯人身自由被限制的状态并不否定其应享有的人身权利,只是决定了相当一部分权利的行使要通过代理的形式进行。这也是刑罚对罪犯行使人身权利的方式的限制。

1.2.2 有关法律、法规的限制

虽然服刑人员的合法权利应当受到保护,但是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是罪犯行使其人身权利的前提,以财产权为例,按照法律规定,罪犯除了被附加判处罚金或没收财产以外,其合法的财产权利受法律保护,任何人不得非法占有其合法财产或妨碍其自由处置其财产。另外,为了维护正常的监管秩序,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了对罪犯行使其财产权利的限制,《监狱法》第十八条规定:“罪犯收监,应当严格检查其人身和所携带的物品。非生活必需品,由监狱代为保管或者征得罪犯同意退回家属,违禁品予以没收。”第四十九条规定:“罪犯收受物品或钱款,应当经批准、检查。”

总之,现行的法律法规对罪犯行使其人身权利的范围以及方式都做了一定的限制,这种限制有利于对罪犯的惩罚改造,也有利于保证监狱的正常秩序和安全,是必要的。

2 我国立法中关于服刑人员人身权利的范围

2004年《宪法修正案》把尊重和保护人权庄严地写进了宪法,而司法部在2004年颁布了《监狱服刑人员行为规范》,将“罪犯”改称“服刑人员”,说明在我国进入人权时代时监狱并未脱节,保障罪犯人权已经成为重要的监狱工作。人身权利则是人权应有之意。服刑人员,即是共同意义上的在监狱服刑的服刑人员,其身份仍然是公民,这一认识就意味着,服刑人员必须存在一定的人身权利和与民事有关的一些利益,这些人身权利和利益,是服刑人员生存的保证和根据。但是,服刑人员由于负有履行一定的刑事强制义务,对于民法为一般公民设定的权利和相关的利益,需要经过刑事强制义务修正后,才能适用于服刑人员。那么,公民的人身权利及其相关利益的范围是什么呢?民法学者根据自身的认识有不同的见解,按照传统的成文法观点,主要有人身权、物权(德国民法典看法,我国采用的此概念)、债权、知识产权、婚姻家庭权以及继承权、会员权等,这些权利是权利集合,其又由很多下位权利组成。比如:人身权又可细分为人格权和身份权,前者又可分为姓名权、肖像权、隐私权、名誉权等。由于我国政府历来非常注重对罪犯的人身权利的保护,在《中国改造罪犯的现状》白皮书中指出:“罪犯享有财产、继承等方面的人身权利。罪犯入狱前的合法财产,依然受到保护,罪犯有行使收益、处分的权利。罪犯依法享有继承权。罪犯在服刑期间的发明权、著作权,均受到法律保护。罪犯有提出离婚的起诉权和不同意离婚的答辩权。”从我国目前的立法情况来看,罪犯享有的人身权利,只有少数几种被法律明文规定加以撤销或剥夺。主要包括我国《民法通则》第十八条第三款的规定:“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侵害被监护人合法利益的,应当承担责任;给被监护人造成财产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有关人员或者单位的申请,撤销监护人的资格。”比如,因构成遗弃罪或虐待罪而被判处刑罚的罪犯,人民法院可以撤销其对被遗弃者或受虐待者的监护权。还有我国《继承法》第七条规定:“继承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丧失继承权:(一)故意杀害被继承人的;(二)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的……”如果罪犯因上述原因而犯罪的,不仅受到刑罚处罚还丧失其继承权;另外,目前我国的监狱部门仍在适用公安部1982年2月18日下发的《监狱、劳改队管教工作细则》对于在押罪犯服刑期间的部分人身权利,如结婚权、著作权等,进行一定程度的限制。我国目前现有的法律法规,以法律条文的形式明文剥夺或限制罪犯的人身权利的内容并不多见,可以说,至少在国家立法的层次上,我国的罪犯享有的人身权利具有广泛性。

3 我国服刑人员人身权利的缺损和救济

如前所述,服刑人员在立法上享有的人身权利是比较广泛的,由于篇幅的关系,我们不可能一一列举加以详谈,在这里,本人就从最基本的几个方面入手,谈谈在司法实践中,最热点的几个具体的权利及其救济。对监管管理人员和对罪犯的调查结果显示,现实生活中罪犯人身权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缺损。罪犯人身权缺损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罪犯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行为,丧失了社会的同情,社会上普遍认为,罪犯应该承受比其他人更多的肉体痛苦。二是从罪犯本身来说,在其经受了犯罪追诉与刑事审判以后,自信心往往受到极大挫伤,权利意识明显下降。三是罪犯权利的内容有一部分是处于不定状态的,有些权利的享有是附条件的,有时取决于对特殊义务的履行。比如,在狱内违纪违规会受到相应的禁闭处罚,或造成管束升级,使其进入严管状态,其人身强制程度明显加重。

3.1 服刑人员健康权的问题

3.1.1 存在超时、超体力劳动的现象

《联合国囚犯待遇最低限度标准规则》第7条规定:“监狱劳动不得具有折磨性质,服刑囚犯都必须工作,但以医官断定其身心俱宜为限。”第75条规定:“囚犯每日及每周最高工作时数由法律或行政规则规定,但应考虑到当地有关雇用自由工人的规则或习惯。”我国《监狱法》第71条规定:“监狱对罪犯的劳动时间,参照国家有关劳动工时的规定执行;在季节性生产等特殊情况下,可以调整劳动时间。罪犯有在法定节假日和休息日休息的权利。”司法部1995年制定了《关于罪犯劳动工时的规定》,对罪犯劳动时间作出了具体规定。罪犯劳动时间应为6天,每天劳动8小时;监狱除了保证罪犯每周休息一天外,在元旦、春节等按照相关规定安排休假;监狱生产部门要延长劳动时间,必须提前拟订加班计划,经监狱狱政等管理部门审核,得到监狱长批准方可实施,事后安排罪犯补休,不能安排补休的,根据延长罪犯劳动时间的长短,支付一定数量的加班费。总体说来,我国监狱中,罪犯劳动时间多数不超过8小时,但也有例外。因为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导致了国家拨给监狱的经费不太充足。监狱想要解决经费不足的困境,必须自力更生,在一定程度上实行“以监养监”的政策,使得某些监狱的工作重心产生了偏离,对罪犯的劳动时间没有按照规定来执行,对罪犯的劳动定额规定偏高,以各种名义延长罪犯的劳动时间。

3.1.2 重病罪犯、精神病人罪犯不能完全得到有效医疗

《联合国囚犯待遇最低限度标准规则》第12条规定:“每一监所最少应有一位合格医官,他应有若干精神病学知识。医务室应与社区或国家一般行政部门建立密切联系。其中应有精神病部门,以便诊断精神失常状况,适当时并予以治疗;需要专科治疗的囚犯,应当转往专门院所或平民医院,如监所有医院的设备,其设备、陈设、药品供应都应符合患病囚犯的医药照顾和治疗的需要,并应当有曾受适当训练的工作人员。”很多国家通过设置医疗监狱来关押患有精神病和其他严重疾病的罪犯。设置医疗监狱对于患有严重疾病罪犯的有效、及时治疗;对于解决监狱中的医疗设施不足、医疗技术匮乏和医务人员缺乏的困难;对于对患病罪犯的有效监管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我国目前没有设置医疗监狱,使患病罪犯的治疗、监管得不到有效的保证。保外就医是监禁刑社会化的一种行刑方式。在我国保外就医主要是根据罪犯的受刑能力所采取的刑罚变通做法。保外就医的适用对象适用于患有严重疾病的有期徒刑罪犯和拘役罪犯。但在实践中,保外就医程序设计不合理,不便操作。《刑事诉讼法》第214条规定,罪犯患有严重疾病可以保外就医。1990年司法部、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颁发《罪犯保外就医执行办法》将保外就医的法定条件确定为:身患严重疾病短期内有死亡危险的;患严重疾病短期内有死亡危险的中慢性疾病长期医治无效;身体残疾生活难以自理的。对以上保外就医的规定没有与之相配套的执行程序。监狱和监察部门基于对社会安全的考虑,对保外就医的适用非常谨慎,因此程序运作有时在半年以上,以致患病罪犯贻误救治。我国监狱法律制度中应增加对服刑人员就寝床位的规定,明确规定服刑人员监舍卫生设施标准,系统地规定监狱医生的职责,建立监狱的精神病医生制度。

3.2 服刑人员结婚权的问题

在以前,公安部门是不允许服刑犯人结婚的。1982年,公安部颁布的《监狱劳改队管教工作细则》规定:“犯人在关押或保外就医、监外执行期间,不准结婚。”这也是我国历来的法律法规中对未婚服刑人员结婚作出的禁止性规定。但是,我国现行的《婚姻法》以及2003年的《婚姻登记管理条例》都没有禁止服刑人员结婚的规定。2003年2月19日,公安部向甘肃省公安厅下发了公监管[2003]28号文件,该文件的主要内容是:结婚是公民的一项人身权利,监所服刑人员服刑期间如申请结婚,应当允许其办理结婚手续,但应保证监管安全。具体事宜由当地民政部门办理。这一文件的出台,修正了公安部1982年的规定,由反对服刑人员结婚变为同意部分服刑人员结婚。民政部2004年3月29日颁布的《关于贯彻执行<婚姻登记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民函[2004]76号),规定了“服刑人员婚姻登记应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提出申请并出具有效的身份证件”。上述两份法律文件都明确规定了服刑人员有结婚的权利,但是服刑人员结婚有其特殊性:首先,服刑人员结婚权的不完整性。服刑人员在履行完法定的结婚登记手续后,仍然要回到监狱,不能和普通公民那样举行结婚仪式、与其配偶同居和生育等。有的监狱现行的“特优会见”不是服刑人员结婚后必然可以享受的待遇。当然目前服刑人员提出结婚申请的主要有为未婚生子女入学考虑、监所外的女方强烈要求结婚两种情况。其次,服刑人员结婚的非自主性。服刑人员结婚要事先向监狱申请,只有通过监狱的审查并由监狱作出专门安排后,服刑人员才能参加结婚登记。最后,服刑人员结婚的有条件性。服刑人员结婚必须亲自到婚姻登记部门办理婚姻登记手续,而服刑人员出监是有严格的限制条件的。只有在确定服刑人员没有社会危险性或者社会危害性很小的前提下,才可能允许服刑人员出监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实践中有这样的问题,作为服刑人员,人身自由依法被剥夺,他们履行登记结婚以及履行婚姻义务或实现婚姻权利,在客观上已无法通过自己的行为去实现,要实现这一权利,民政部门的婚姻登记机关就要为服刑人员结婚登记提供便利,到犯人监管场所现场办公。但从行政程序上讲,这种特殊照顾并不是民政部门的义务范围。同样,此前已有的监管人员陪同服刑人员去登记结婚,但监管方也并无这一义务。为方便服刑人员实现结婚权,可以考虑出台更加“人性化”的措施,比如日本的服刑人员提出结婚申请后可以委托登记,不必亲自到婚姻登记部门,我们认为,解决服刑人员结婚难题的对策之一就是改革婚姻登记办法,在特殊情况下可以委托登记结婚。但是我国《婚姻法》规定当事人必须亲自到婚姻登记部门办理婚姻登记手续,如果允许服刑人员委托登记结婚的话,必须修改《婚姻法》,而对于修改《婚姻法》这样的基本法律,不论在法律修改程序上还是在具体内容上无疑是一件难事。因此,巫昌祯教授建议,服刑人员结婚的程序如结婚登记等事项的具体操作,应当由监狱管理机关与民政部门协调后,制定出具体的实施办法。让服刑人员可以更快地回归社会。如果在对待服刑人员结婚问题上,有关部门能尽快拿出切实可行的意见,保障那些想结婚的服刑人员实现自己的权利,对于更好地改造罪犯,使他们将来很快地融入社会,无疑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3.3 服刑人员同居权的问题

前几年,我国不少监狱推出了“特优会见”、“亲情会见”、“夫妻房”等“特殊政策”或“优惠待遇”来满足服刑人员及其配偶的同居需要,以稳定和巩固服刑人员的婚姻和家庭。可是当具体操作时出现一些违法犯罪、破坏监管秩序的行为以及“钱权交易”的腐败现象,在社会上引起广泛争议和媒体的炒作时,有些监狱就停止了“特优会见”。反对的人认为,同居权是否可看做是犯人的权利。如果是犯人的权利,同居权就应该平等地赋予给每一位服刑的犯人。但前提必须是平等的,同居权不能专属于某些犯人,不能成为极少数人的“特权”。然而,这样的“权利”对于在押犯来说,却有违刑罚的目的。徒刑类刑罚是以通过限制犯人的人身自由来实现的。虽然法律没有规定在押犯一定不能享有“同居会见权”,但作为在押犯,他已经失去了行使“与配偶同居权”的可能。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人身自由都没有了,还谈何同居权?另外,监狱为服刑人员提供与配偶“同居”方便的权利没有法律依据;监狱如何挑选允许与配偶同居的服刑人员;根据法律,怀孕的女性服刑人员不能在监狱中服刑,女犯跟配偶同居,如果怀孕了怎么办。赞成的人认为,对已婚犯人要求感情和生理交流的权利,法律没有权利剥夺。按照现代司法理念,一个人因自己违法被关进监狱,他只是法律意义上的“罪人”,因而,除了法律规定必须强制剥夺的那一部分权利之外,作为人的基本权利,其中包括情感交流,生理需要,是不能被剥夺的,相反,由于服刑人员所处的特殊环境,他们的基本权利在某些方面更应该得到理解、同情和尊重。我们认为,服刑人员服刑期间与其配偶的同居权虽然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但事实上法律并未剥夺服刑人员的同居权。司法部应尽快制定明确具体的行政规章等规范性文件,各省监狱管理局及各个监狱都要制定相应的操作性规定或制度,把“特优会见”措施规范化、制度化,明确服刑人员能够与配偶同居的条件、要求、纪律和费用,把握好“遴选”机制,并且作为“狱务公开”的一项内容,接受全体服刑人员和社会的监督。为了避免女犯因同居导致怀孕进而逃避法律制裁,监狱可以要求获得同居会见的女犯签订有关协议,保证其在同居会见期间避免怀孕。在思想上统一、理论上成熟以及实践中不断完善后,有必要在《监狱法》中确认“特优会见”措施,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从而有利于保障服刑人员的“同居权”。

3.4 服刑人员隐私权的问题

所谓隐私,一般是指仅与特定人的利益或人身发生联系且权利人不愿为他人所知晓的私人生活和私人信息。服刑人员作为一名“特殊公民”,一方面,其隐私权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换言之,罪犯在服刑期间,基本上不享有或享有很少的隐私权;另一方面,随着监狱行刑的现代化、文明化和法制化,服刑人员有限的隐私权也应受到保护。服刑人员隐私权的限制主要是为了保障监狱行刑权的有效行使,保证监狱安全稳定和有效教育改造服刑人员。在此前提下,从尊重服刑人员人格、维护服刑人员权利出发,服刑人员也享有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的隐私权,对此,有关国际准则和有关国家立法、法院判决都有明确的阐述或者从阐述中可以推定出保护服刑人员隐私权的精神。《联合国囚犯待遇最低限度标准规则》第45条规定:“囚犯被送入或移出监所时,应尽量避免公众耳目,并采取保安措施,使他们不受任何形式的侮辱、好奇的注视或宣传。”随着我国监狱行刑的法制化、文明化和现代化,服刑人员的合法、合理的隐私权要求也越来越得到尊重和保护。《监狱法》第18条规定,女犯由女性人民警察检查;第40条规定,女犯由女性人民警察直接管理;第47条规定,罪犯写给监狱的上级机关和司法机关的信件,不受检查。在行刑实践中,很多监狱都严格遵守上述法律法规,并根据实际情况推出了一些“人性化”措施。如北京女子监狱对卫生间、浴室等特殊场所均采用磨砂玻璃门窗,使服刑人员在这些特殊场所活动时监控中均呈现出动画式、剪影式影像,既保证了监管安全,又保护了服刑人员的隐私权。在实践中,服刑人员的隐私权遭受侵害主要表现在:首先是侵扰,即未经服刑人员本身许可和法律特许,侵入或干扰服刑人员工作、生活场所,一方面造成妨碍服刑人员正常生活工作等有形损害,另一方面还造成他们精神上的无形损害。其次是披露,指未经服刑人员许可或不符合法律规定,而公开罪犯私人秘密的行为。对于用强制或者秘密方法获取的涉及罪犯隐私的材料,如与案件无关则不得公开或传播,如与案件有关则应在适当的范围内加以利用。最后是报道。有的新闻媒体不问服刑人员是否同意,强行对他们进行采访。在对服刑人员犯罪事实的新闻报道中,有的将服刑人员的家庭地址、家庭状况、家属情况特别是未成年子女的状况等,一并用图片或文字进行公开,这也构成了对服刑人员隐私权的侵害。《监狱法》对服刑人员的权利规定不够具体,服刑人员有很多应有的权利没有在《监狱法》中得到明确的体现。《监狱法》应明确规定服刑人员的生命权、身体健康权不受侵犯;人格不受侮辱;服刑人员依法享有名誉权、隐私权、荣誉权、婚姻家庭权、肖像权、姓名权。还应当增加保证监狱人民警察履行义务的法律条款,对不能正确履行义务的监狱人民警察应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一方面,服刑人员仍然有权享有未被刑罚剥夺的人身权利,任何机关个人都无权对其进行不合理的剥夺限制,否则就是对服刑人员合法权利的侵犯;另一方面,刑罚的严厉性惩罚性以及服刑人员毕竟是实施了犯罪行为的公民,就决定了他们的部分人身权利,主要是那些既不影响服刑人员基本生存权同时又与刑罚的惩罚性矛盾的人身权利内容,应该被法律加以剥夺,否则就会降低刑罚应有的惩罚力和威慑力,不利于预防犯罪的发生。或者说,服刑人员的基本人身权利应当加以保护,而奢侈性权利却必须加以剥夺限制。只有理论上明确这一点,在注重对罪犯的教育改造的同时,不忽略刑罚应具有的严厉惩罚性,我们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对服刑人员的人身权利问题做到既不侵犯合法权利,也不放纵不合法权利,从而更好地实现我国的刑事政策。

参考文献

[1]冯建仓.中国监狱服刑人员基本权利研究[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8:48-52.

[2]冯建仓,陈文彬.国际人权公约与中国监狱罪犯人权保障[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6:90,138-140,142-145.

[3]柳忠卫.监禁刑执行基本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157-178.

[4]金川.罪犯权利缺损与救济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250-256.

上一篇:2023年防治艾滋病工作总结下一篇:学院实习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