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书生课堂教学要求

2024-06-25

魏书生课堂教学要求(共9篇)

篇1:魏书生课堂教学要求

魏书生的课堂要求

魏书生的课下“五个一分钟”和课上“十条”

辽宁省盘锦市教委主任魏书生老师兼有40多个领导职务,他除了市教委的事务外,还担任着高中的语文课,还要在国内外讲学、作学术报告,作为教委主任,他向盘锦市的全体中小学生提出了每天做到“五个一分钟”和教师上课“十条”的要求。

一、学生每天做到的“五个一分钟”是:

1、每天至少在家做一分钟的家务。培养学生爱国、爱人民首先从爱自己的父母和爱周围的人做起的习惯。

2、每天至少写一分钟日记。要求学生时常劝戒自己,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

3、每天至少唱一分钟歌曲,鼓舞学生奋发向上的斗志。活跃文化生活,焕发学校勃勃生机。

4、每天至少练一分钟踏步走。使学生步调一致,自我约束,增强凝聚力。

5、每天至少一分钟的记忆力比赛。锻炼学生的记忆力,开发智力,培养能力。这些做法具体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某些层面。

二、教师课上“十条”:

1、每堂课的教案要有备课组长签字方可使用。培养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认真备课、精心钻研教材的习惯。

2、每堂课至少设计三种不同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学习目标,使好、中、差学生都运做起来。

3、每堂课至少有10名学生的发言活动。抑制教师上课一言堂。

4、每堂课至少给学生10分钟的自己活动时间。让他们对所学知识进行消化、吸收,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5、处理课堂上的偶发事件不能超过20秒中。教师要学会对问题的冷处理。

6、一堂课,教师纯讲授的时间不能超过20分钟。把较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己。

7、一堂课讲完,提倡学生做课堂总结,教师应虚心听取学生的听课感受和对教师授课的评价。

8、一堂课要留有三种不同类型的作业题,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完成。

9、一堂课完成后,不要马上离开教室,要利用课间和他们聊聊天,谈谈心,获取一些反馈信息,交流一下师生感情,拉近师生关系。

10、写好教学后记,一教案讲完了要写上一句话总结以下成功在哪里,失误在何处,做到天长日久,持之以恒,连珠成串,这样定能收益匪浅。

篇2:魏书生课堂教学要求

1.每堂课都要备课,老教师可以用旧教案,新教师的教案也不用写得太详细,但一定要有备课薄。

2.每堂课至少要有三类不同的教学目的,以供同学们选择。最优秀的学生会了可以不听课,做自己认为有价值的更深更难的题。后进学生听不懂也可以不听,要选一些适合自己的浅题来做。老师一定要帮助陪坐的、“待业的”、“失业的”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选择不同的学习目标,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3.教师讲授时间别超过20分钟。近5年又提出了别超过15分钟。大部分学生能看会的,老师不要讲,更多时间还给学生去读、去想、去查资料、去讨论、去练习。

4.如果是讲新课,学生发言别少于10人次。学生也可以替老师讲难点、讲重点;当然也可以提问题,谈看法。

5.学生动笔练,包括板书时间别少于10分钟。

6.处理偶发事件别超20秒,以减少老师们发火的机会,增长教育智慧。7,请学生做课堂教学总结,每堂课请一两名学生谈一两条看法。

8,至少留三类不同层次的作业,以使不同水平的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循序渐进的作业。

9.下课后的课间十分钟,不离开学生,学生们做操就和他们一起做操,学生在室内,就坐在教室里找三五个学生谈谈心,聊聊天,商量商量怎么学习更愉快、效率更高。

篇3:论魏书生与《教学工作漫谈》

一魏书生是谁?

三百六十行, 行行出状元, 他是教育行业里的状元。“魏书生是中国教育界的一个奇迹”——别人这样介绍他。当我读了魏老师的《教学工作漫谈》, 我不得不承认, 他已经出离了普通教师的身份, 他是一个成功的教育家。在书中, 他系统而全面地谈到了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 他有自己的一套教学理念、有自己独创的教学方法、有自己明确的教学思路, 他是一个成功的改革者。他在长年累月的教育实践中获取经验、总结创新, 走出了自己的一套路子, 虽然他也是摸着石头过河, 但事实证明他是一个成功的探索者。他就像一名“医生”, 专心研究自己工作领域里的各种“病症”, 然后对症下药, 为“患者们”解除疑难杂症, 还他们一个健康的身心, 让他们快乐成长。

中国教育界有了魏书生, 是教育的福祉, 是一种希望。教育厅颁布在纸上的各种教改理念、目标、方法, 大约都在他的教学工作中体现和实现了。仿佛他把中国多年的教改理想变成了现实, 让中国教育看到了真正的新的出路。这样一个成功的教育家, 说他是奇迹也不为过。

二魏书生的教学特色有哪些?

看了魏老师的《教学工作漫谈》, 我觉得他的教学很有自己的特色, 这些特色成就了他的教学。整本书看下来, 我发现:首先, 魏老师常常搞调查、经常做试验。在他的教师生涯中, 他已经不仅仅是一名教师了, 还是一名教学研究者。他把教学活动中的各个环节、各个“零件”都研究得透透的。通过对差生的深入调查 (比如, 和一个差生同桌听课150多节) , 他总结出了差生普遍存在的6种不合理的学习方法, 于是“对症下药”, 提出并实践了他自己的解决方法, 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魏老师胆子很大, 喜欢和同学们做试验, 他的学生们胆子也很大 (实际上是对魏老的信任) , 都愿意当他的“小白鼠”。他先是和同学们商讨新方法的可行性, 继而民主表决, 如果多数人同意这个提案, 那就开始试验。正如他在书中写到的——“学生自己留作业”、“学生自己出考卷”、“学生自学文学常识”等等这些许多老师只敢想想的教学方法, 就是在试验中验证并实施起来的。如果他不做那些调查、不敢进行那些试验, 他不可能找到新的出路, 因为不了解、因为没经验。正是由于他愿意调查、敢于试验, 他获得了别的老师没有的宝贵理论和经验, 所以他成功了。

其次, 我还发现:魏老师很重视拟计划、很喜欢搞比赛。他要求并教会他的学生拟定学习计划, 大到学期计划, 小到每日的计划, 优等生要拟学习计划, 差生也要会拟学习计划。他认为计划很重要, 有了计划, 学生才能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 才能更好地利用自己的时间, 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们良好的学习习惯。魏老师还喜欢搞比赛。比如“一分钟背诵比赛”, 针对差生的“查字典比赛”, 还有各种形式的学习竞赛。这些比赛, 是学生自己与自己的竞赛。通过这样的比赛, 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上课积极性, 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是值得借鉴和学习的。

此外, 我发现:魏老师很注重利用、调动学生自己的能力。用孩子自身的能源去照亮孩子的学习之路, 显然是最节省能源的方法。传统教育方式下的老师, 注重的只是知识的灌输, 实际上是一种知识的外部“入侵”。而魏老师, 他很看重学生自己的内在能源, 把他们当做有一定学习能力的人, 而不是没有能力的“南瓜”。他常常先教会学生自学的方法, 然后引导学生自学他们力所能及的知识, 学生自己能弄懂的知识一律不讲。他让他的学生自学整册教材, 自学一类文章, 自己留作业。自己出考卷, 自己批改考卷。他很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书中, 他多次提到学生的自主能力, 书中两次以单独的章节专门讲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意在将学生培养成语文学习的主人。这不正是教改极力推行的学生观么?他真的做到了。

同时, 我还发现:魏老师始终把“育人”放在第一位。他的《教育工作漫谈》这本书由四大版块组成, “育人”就单独占据了一大版块。他在书中写到:“育人是语文教师分内的事, 只有坚持育人, 才可能进入语文教学的自由王国”。他还写到:“我总想, 抓住了育人这一关键, 再去教语文, 新办法, 旧办法, 土办法, 洋办法, 都能改造成好办法”。在育人篇中, 他花了大量的笔墨, 从各方面阐述了育人的重要性, 讲述了要培育出怎样的人, 写到了育人的各种方法, 非常全面, 很多方法都值得借鉴。

三奇葩是怎样长成的?

都说魏书生是教育界的一朵奇葩, 那么这朵奇葩是如何长成的呢?我认为:首先, 是因为他有教育的慧根, 或者说, 他是有教育天赋的。贝多芬有音乐天赋, 达芬奇有绘画天赋, 魏书生有教育天赋。从哪里看出天赋来?从他对教育事业的无比热爱。因为对教育有独特的敏感体悟, 所以热爱, 这种敏锐的体悟, 不能不说是魏老师的一种天赋。如果让贝多芬来教书, 那就浪费了他的音乐天赋, 倘若让魏书生去谱曲, 就是在浪费他的教育天赋。不过很庆幸, 他们都很好地施展、发挥了他们的天赋。

其次, 是他作为一个社会人的生活态度——懂得修身养性。人民教师在作为一名教师之前, 首先是一个社会人。不能当好一个合格的社会人, 就当不好一名合格的育人的师者。魏老师很注重他的自身修养, 在书中, 他也专门用了一个版块来讲述“修身”这一人生态度问题。他告诉读者, 要时常运动, 要多改变自己, 少埋怨环境, 要选择积极的角色进入生活, 要提高笑对人生的能力, 要注意拓展自己的眼界, 要能受得了委屈, 等等。虽说这本书的名字叫做《教育工作漫谈》, 如果单看“修身”这一版块, 何尝不是一本类似于人生格言类的教人为人处世、修身养性的书呢?懂得了以何种方式生存, 知道了应该具有怎样的人生态度, 学会了如何做人, 这样一个社会人, 我觉得是能当好一名教师的。

还有, 他具有管理才能。不想当将军的士兵, 不是好士兵, 但想当将军的士兵, 如果没有一定的领导、管理才能, 也是不可能当上将军的。不论是骨子里的天赋, 抑或是后天工作中的练就, 魏书生确实具有管理才能。他从一个普通的班主任, 当到了教导处主任, 然后是校长, 接着是市教委主任、市教育局长, 这些职位, 无不需要很好的管理才能。在他的《管理篇》中, 他讲到了如何管理学校, 怎样管理班级, 他用好了他手中的权力。正是因为他处在这些具有决策权的职位上, 才能让他有了推广和施展自己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的权力, 而他权力的实施则是让更多的学生受惠, 同时也造就了这朵奇葩。

四为什么出不了第二个魏书生?

物以稀为贵, 只有一个魏书生。这样的奇葩, 为什么没有第二朵了呢?笔者觉得, 魏书生生对了时代, 遇上了机遇, 加上他的教育天赋, 正可谓天时、地利、人和, 当然还与他辛勤的劳动密不可分。他经历过“文革”, 1978年第一次担任班主任, 1979年3月开始尝试他的教改实验。这是怎样的一个大背景呢?1977年的冬天, 中国教育部恢复了文革后的第一次高考, 魏老师正是在这个大事件的后一年第一次担任了班主任。“文革”后的中国, 各行各业都百废待兴, 教育界也是一样的。重新恢复正常的学校制度, 重新开始老师的教学工作, 仿佛一切都从头开始。这是个正好施展拳脚、大干一场的好时机。另外, 1978年, 党中央决定实施改革开放, 提倡国人胆子放大一点, 要有新思路。魏老师赶上了那个没有太多约束, 可以大胆探索的年代。这个年代的学校领导、学生家长、学生自己迫于社会的升学压力等等之类的各种原因, 敢不给他当试验品!之所以今天的人们认同他的教改, 推崇他的方法, 是因为他从1979年就初试教改了, 33年的实践并着耀眼的考试成绩, 才使得谨小慎微的人们相信他的教改。他的被认可是时间造就的, 没有那些日积月累, 谁会理会一个叫做魏书生的“疯子”呢?

他初出茅庐的地方——辽宁省盘山县三中, 全校1500多名学生, 26个班, 魏老师在这里放开手脚大干了一场。一个县级普通中学, 生源不算特别好, 学校出了一个挺会教书的班主任, 就像看到了救命稻草, 立马将魏老师提干了——教导处副主任。“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魏老师就在那个“小屋子”里大展拳脚了。小地方学生少, 实施起来可行性高, 生源不是特别好, 学生和家长的期望值不高, 实施起来可能, 学校支持, 家长没意见, 学生挺配合, 这样一来, 魏老师的初试教改大获成功。这是地利。

魏老师赶上了时代, 遇到了机遇, 在对了地方, 加上自身的天赋和辛勤的工作, 我们看到了今天的各种宣传——在31个省市自治区及港澳台地区, 作了2000多场报告, 上了1000多次公开课, 听众5000000人次, 他是教育界的一个奇迹。大家如此推崇他, 是因为暂时出不了第二个、第三个“魏书生”。不是每个人都能有那样的天时、地利、人和。

参考文献

篇4:魏书生教学风格浅谈

《统筹方法》教学实录中充分体现了魏书生的教学理念。笔者将从气功式导入、六步教学法、探究性学习等方面作具体阐述。

一、 气功式导入

魏书生能够成为当代名师,得益于个性的教学方式和其独特的性格。魏书生不仅教书有个性,而且管理方法和生活方式更有个性。正是他的这种特立独行的生活作风成就了他教学的独特个性。魏书生在教授《统筹方法》时结合自己生活体验,用注意力体操作导入。“我教大家一种放松的方法,双手放在膝盖上,闭上两眼,内视鼻尖”,这种练气功式的导入法不仅新颖独特,而且能够让学生迅速凝神静心,不失为一种很好的课前放松方法。

二、六步教学法

魏书生的教学方法最突出的特色就是“六步教学法”。“六步教学法”是指魏书生的课堂教学主要分为六步: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定向和自学属感知部分,讨论和答疑属理解部分,自测和自结属应用部分。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体现了他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怎么学,与学生民主协商,师生合作,生生互助合作的教学理念。[1]他的“六步教学法”在其教学实录《统筹方法》中得到了具体体现。

定向,即明确本节课学习的方向和重点。它是“六步法”最具创造性、最有特色的核心部分,也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之本,其余五步都是围绕这一步而展开。魏书生曾经说过“思维的战舰驶向何方,目标必须明确”。[2]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对照,不断的反馈、纠正、练习,就会强化学习的效果,提高课堂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如在《统筹方法》课例中,魏书生板书本节课学习重点:1、字词:万事俱备,只欠东风。2、学习用图表说明事物的方法。3、读懂全文,会说、会写、会用。这种课堂明确学习重点的方法,让学生学习起来目标明确,省时省力,提高效率,大有裨益。

自学,明确目标后,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在《统筹方法》一课中,魏书生让学生自己发现书中三个图表的不同之处并比较、分析出“窝工”与“不窝工”。

讨论,在前两个阶段的学习后,大部分问题可以解决,但还有一些问题或难点没有解决,这就需要学生讨论解决。学生可以分小组讨论,研究未解决的问题。

答疑,讨论后仍未解决的问题,则提交到老师或班级共同讨论。教师可以根据其是否具有普遍性,而当堂解答或课后个别交流。

自测,即自我测验。魏书生让学生自己出题,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时是教师出题,学生竞答,调动学生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高。在《统筹方法》中,魏书生让学生画图表,采用男女竞技的模式调动了课堂气氛,学生积极自主地参与到课堂中。

自结,即学生自己回忆总结这节课学习重点是什么,学习过程有几个主要环节,知识掌握情况如何。这种自结的方式有利于知识的扎实掌握,达到巩固复习的效果。魏书生在教授《统筹方法》一课时布置了一项作业:让同学们回去把自己在课堂上说过的话整理出来,写一篇短文。这种方式就达到了温故的效果。

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各个环节相依相扣,既有相对稳定性,又有随机灵活性。从感知到理解再到应用,魏书生的课堂像一条完整的信息链引导学生全部消化教师和课本所提供的信息。“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真正做到了视学生为主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自学为主线的语文课堂教学新模式。”[3]魏书生的课堂做到了探究合作型课堂,这也是新课标所要求的探究型学习方式。

三、探究型学习

魏书生的课堂教学别具一格,把课堂交给学生的探究式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各项能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学生的记忆力

魏书生通过科学的数据,告诉学生人脑平均有140个脑细胞,人一生不过用了其中的百分之几,根据用进废退的原理,在学生中做了几次限时记忆的实验,使学生们信服了这个道理。[4]魏书生以此为依据在课堂中作具体实践。魏书生在讲授《统筹方法》时让同学用一分钟的时间找到“统筹方法”的概念并让学生记住。这种短时记忆不仅训练了学生的速时记忆能力而且训练了学生的观察力,能够迅速找出有用信息。此外在教学环节中魏书生让学生在黑板上画图表也是训练学生快速记忆的方式。

(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魏书生的课堂秉承着学生能动手的自己坚决不动的原则,他意在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和动手能力。他把课堂交给学生,学生是主体,自己只是作为一个引导者和组织者。他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中和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在《统筹方法》中这一理念展现的淋漓尽致。他让学生在黑板上画图表,动手把脑中的记忆和对课本的理解展现在自己的笔下。此外,他还留下一个课后作业,把口述的语言转化为文字,这些教学环节都体现了魏书生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良苦用心。

(三)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

魏书生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既有理论层面上的论说,又有实践环节上的体现。在理论上,魏老师首先让学生从心理上明白自主学习的目的是获得自我终身受用的能力。他认为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是短暂的、转瞬的,他们一旦离开学校,走向社会,如果没有形成这种自主学习的能力的话,那他们无论是在工作、事业上都会吃亏的。其次,他还根据学生的身心的特点,传授给学生实用的自主学习方法。他的专著《学生实用学习法》中,有培养兴趣的,有培养能力的,有使思维更加敏捷的等等。最后,魏书生强调要从点滴入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5]这点体现在班级管理和教学上。在教学中他让学生互相批改作文、学生自己留作业、学生自己出题考试以及评卷等等,这些学习方式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最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自觉能力。在《统筹方法》课例中他留下作业,学生自觉完成,自己评改即是对他这一理念的具体诠释。

魏书生作为当代名师,其语文教育方面的成就是毋庸置疑的。但人无完人,作为著名教育家的魏书生也会有其不足之处。笔者认为他在上《统筹方法》这一课时,教学内容的讲解有误。

四、教学内容缺陷

魏书生在讲授《统筹方法》时,没有具体直接地讲解“什么是统筹方法”,他引导学生自己去理解“统筹方法”。但这种引导启发的教学方法是值得称赞的,但在自己都没有弄明白的前提下去引导学生认识,这是种误导。“统筹方法”的理解是抽象的,不能单纯的指哪一方面。华罗庚写的这篇《统筹方法》只是举了浅显易懂的通俗例子,让人们初步认识统筹方法,这并不是它的全部内涵。魏书生这堂课的失误之处就在于把统筹方法简单化,误导学生在生活中合理的安排时间不窝工即是“统筹方法”。这种引导是错误的,这种错误就直接体现了魏书生语文教学内容上的错误。王荣生对魏书生这节课的讲授不是很赞同。他认为:“在这堂课,读懂《统筹方法》全文这个目标基本上也没有实现,也不太可能实现。在笔者看来,整个一堂课学生没学什么有价值的东西,而且很可能造成了对统筹方法似是而非的观念。”

《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一书中强调了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性。从教学内容角度“观课评课”是语文教学的一场变革,也是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一节语文课不仅仅是教法的探索,教学方法的改革最终是为了更好的体现教学内容,先进的理念首先关乎教学内容,首先要落实到“教什么”上,“怎么教”应该为“教什么”服务。[6]所以,语文教师在教授语文课时,要重视语文教学内容,而不能盲从。魏书生作为一代名师亦有教学内容的缺陷,以此为鉴,为我们敲响警钟,重视教学内容,不能盲目崇拜权威。教师正确的了解教学内容才能正确地引导学生认识,才能更有效地组织“学的活动”。

吕叔湘先生曾这样评价他,“他不仅是个语文教育家,还可以把‘语文二字去掉,说他是个教育家。”魏书生不仅在教育事业上具有独特的魅力,他还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了一代人。在他的身上,我们不仅感受到他精湛的教学艺术,独特的育人风格,这些品质还影响着当代的教师,给与我们启迪与帮助。

注释:

[1]丁一.魏书生语文教学思想与实践中的“无为与无不为”[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10:8.

[2]刘本成.“当代孔子”——魏书生语文教育思想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07:22.

[3]蔡政权.教育的智慧[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5:156.

[4]左言洪.魏书生语文教育教学创新思想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30.

[5]许敏.语文新课程理念与魏书生语文教育教学改革[D].陕西:陕西师范大学,2008:23.

[6]舒旭琴.语文“观课评教”角度之我见——由《统筹方法》的教学案例谈起[J].语文教学之友,2008,(10):3.

篇5:魏书生教学经验

魏书生演讲节录

人要高高兴兴地活着,育人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改变人的苦乐观。有些无法选择的事情就要放得下。我们的出生是无法选择的。你就不能老是想,要是我出生在省长家那多好啊!这是自寻烦恼。我们无法在空间上、时间上选择,但我们能选择一个乐观进取的自我。我们活在哪段,就要看到哪段的明亮处,而不是阴暗处。这样你一辈子都活在好时光。

有人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谁信谁上当。首先,这是不可能的。其次,真的可能了,咱也不好意思。搞宣传的人,连你自己也不相信的话就不要讲。宣传的生命在于真实。不然的话,人家天天盼“哪天最光辉”啊?盼的结果,只能领回一份失望。但是,面对自己的职业,应当把它看成这是自己一个宏大的事业。

人与岗位,好比是娘与孩子。娘为孩子付出得太多了,因此,孩子总是自己的好。人家的孩子再好,你再爱,又有什么用?爱也白爱。从利益上来说,活在哪,爱在哪。一定要爱自己脚下这一片生存的土地。

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你得眼睛向内,提高素质,等待机遇。有人说我练了十年内功了,可机遇还不来,不是白练了?我说,你没有吃亏,你好比是一头大马拉着一辆小车,你这一生不是挺轻松吗,悠哉游哉的,多逍遥自在啊。

有人看什么都是“没意思”。那是因为他总是用没意思的心态,用否定一切的心理,来看这个世界。我们应该用有意思的心态去看待平凡的工作。我有个养猪的朋友,提起自己的猪场,那个自豪啊。他去年一年赚了300多万。我带学生每天早上跑步,跑了20多年。有人说,魏老师你何必自己跑,多累啊。我说,不累啊,我这是用公家的时间在锻炼自己的身体啊。

身体是本钱。千万不要带病工作。经常看到媒体在宣传某个先进人物,说人家如何如何带病工作,号召大家向他学习。我说,这不说是错误,起码也是个误导。当老师,可不是战争年代黄继光堵枪眼、董存瑞炸碉堡,没那么紧急,可千万不能在讲台上扑通扑通昏倒来。你那样号召,不是号召大家朝昏倒的方向去努力吗?

我不会教书,是学生教会我教书;我不会改变后进学生,是后进学生帮我教会了怎样教后进学生。

我总是与学生商量着怎么学,怎么教。

有两个全校最差的学生进了我的班。我说,你们先做一件事,每人找到自己的优点。他们说自己没有优点。我说,不可能。我都已替你找出两条了„„后进生对批评往往能非常镇静地对付,你给他说优点,他反倒脸红了。有个学生说,老师,我学不好的,只考了8分。我说,你一上课不听讲,二不写作业,三又不看书,还能得8分,这是天赋哪!他就来劲了。我就这么点本事,把人家积极的、向上的、乐观的脑神经激发起来。我总是说,坚信每位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你的助手,你也是每位学生的助手。

人要处理好自己与自己的关系。自己的内心思想要管理好。要用宽容当宰相,用勇敢当将军,用勤劳当大臣,用明智当君王,那你的内心世界就能国泰民安。反之,让狭隘当宰相,让懦弱当将军,让懒惰当大臣,让昏庸当君王,那就完蛋。我总说,更多的人才不是被社会摧残的,而是被自我埋没的。我们班的教室很特别,后面有一百张空椅子,欢迎随时听课。我们班每天都唱歌。唱歌的时候大家站直了唱。听课的老师课后说,你们的学生没有一个回头看我们的,也太不把我们放在眼里了。我说,对不起,当初我没有设计回头的程序。因为我要求学生在唱歌时必须双眼看黑板中间的那个点。要求把这个点看作是彩电,边唱,边想像歌曲的内容。唱“大海啊!故乡”,这个点就是大海;唱“跨过高山,走过平原”这个点就是高山平原;唱“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这个点就是五星红旗„„这是在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啊。要知道,很多后进生就是因为注意力不集中才成为后进生的。还有,这个唱歌呀,德、智、体都在里面了。

有的老师告诉我,他们班的素质教育可红火了,书法、画画、篮球、体操等等。我说,不对啊。这些爱好并非是必要的,可叫选修课。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文化课的课堂上。高中还得抓升学率。不抓,你对得起家长?对得起学生?我这么多年能教下来,不就是升学率高吗。语文挺好学的。也就是高高兴兴写一篇文章,高高兴兴说一段话,高高兴兴读点课外书。要让学生说。大家发现没有,学生说的能力,在幼儿园时往往比较强,到了中学反而不会说话了。这语文课的“语”是怎么搞的?

以前叫学堂,后来改叫教室了,这不对呀,出毛病了。叫学堂多好呀。又说教材,也不对,应该是学材。学生学生以学为主,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我跟学生说,你来到学堂,走进学堂,拿起学材,开始学习。就这么简单。

凡是学生自己能做的事,你老师就不要去替代。你这是剥夺人家的权力,压抑人家的才能,助长人家的依赖思想。我们班的学习委员负责收书费。他要一个一个收。我说我没叫你这样收。你可以用手表啊。学习委员往往都聪明的,马上拿着手表说,同学们注意了,现在各组开始收书费竞赛。请各组组长站到自己小组前面来,我喊开始就开始„„书费很快收起来了。学习委员要清点。我说,还用你亲自动手?你让四个组长捧着钱跟你去总务处不就得了。谁少谁赔。当官要有当官的样。当官的,是出点子,想办法。五个人一起去了,我就不用去了。放心啊。要是碰到打劫的也不敢动手啊。嘿,你说这是干活呀还是玩呀?

我总说,学生要“学中求乐,苦中求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让他们写日记,写《谈学习是享受》之

一、之

二、之三„„直到之一百。为什么?这是第一要紧的事。一旦学习成了享受,还怕他不学习吗?

我问学生,吸毒是不是享受?学生说,不是。我说不对,肯定是种享受。赌博是不是享受?学生说,不是。我说不对,肯定是种享受。不然的庆,怎么这么禁也禁不掉呢!你看,不同的享受观,决定着不同的人生观。因此,咱要谈学习的一百种享受。

篇6:魏书生的教学风格

魏书生简介

魏书生,辽宁省盘锦市实验中学语文教师。曾被授予全国特等劳模、“五一劳动勋章”、全国优秀班主任、语文特级教师等光荣称号,并多次被评为省先进人物。他勇于利用现代科学的最新成果,把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原理引进语文教育,从而使语文教改切实地建立在现代科学的方法论基础之上。他首创“课堂教学六步法”。

魏书生的教学风格

1.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魏书生的语文教学改革,是从转变差生的学习开始的。他认为,差生的先天并不差,之所以差于-般,是由于差生缺乏定向、规则、紧张的智力活动造成的。他做差生的工作,从思想教育入手,培养他们高尚的学习动机、无畏的胆略与坚强的意志,以点燃他们奋发向上的心灵之火。针对学生的弱点,魏书生加强了对差生的定向活动、规则活动与习惯性活动的训练,以提高差生的智力水平。

与此同时,魏书生把科学的思想方法与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例如结合教学,引 导学生学习如何观察事物、分析综合问题以及如何进行记忆、想象等方法。又如,在定向训练中,魏书生每学期都引导差生画语文知识树,使学生理清本学期所要学习的语文知识结构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再如,为改变差生智力活动的不规则,就引导他们把训练内容与时间联系起来,并为差生规定了经过半年训练所要达到的一般效率标准。同时,为使差生智力活动形成习惯,就帮助他们制订学习计划,而且制定了严格的自检、互检、教师检查的制度,以及严格的补救、帮教制度。通过上述一系列工作,逐步地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教学民主化 教学民主化,是魏书生教学工作的一个显著特点,魏书生教学轻松,而且外出的时间不少,而他所教的班依然秩序井然地进行自学,丝毫不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这是为什么?魏书生本人道出了个中真谛:“我觉得,民主化、科学化像语文教学的两翼,它能载着我们从必然王国逐渐飞向自由王国。”魏书生的民主化教学所以能见成效,得力于他的语文教学建立了一套教学管理的机制,这个机制包含三个系统,即计划系统、监督系统与总结反馈系统。这三个系统,显示着教学民主化与科学化的统一。

就以“计划系统”中的“4.每学期做一次的九件事”为例:”①确立座右铭;②出考试卷;③重视知识结构图;④写教材分析;⑤再复习一遍同一类文章的读法,⑥再复习一遍一篇文章的读法;⑦写作文;⑧批改作文;⑨作业检查,这九件事,过去基本上由教师完成,现在要求学生自己去完成。当然,学生在完成这九件事时,并不排斥得到教师的指导。但只要教师肯放手让学生去做,就终究能从实践中把握工作规律,学生掌握了工作规律,意味着从中获得了某种自学的能力。从教师的教学工作角度看,这显示着:第一,把某些教学工作下放给学生,体现着教师教学思想的民主化;第二,让学生参与部分教学工作,意在让学生了解学习过程,以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自觉性;第三。教与学是对立的统一,学生了解教师的教学工作,有助于培养与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

3.实行“六步课堂教学法”,课堂教学六步,即“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这六步课堂教学法是魏书生与弟子共同商定的,是教学民主化的产物,而教学步骤的实施过程,也是实行民主教学的过程,比如,“定向”“出自测题”“课堂总结”,均由学生轮流或共同完成。

篇7:魏书生教学心得体会

魏老师从教23年,其成就巨大,其名声家喻户晓,在教育界引起不小的反响。魏老师有何等神功?为什么条件极差,成绩十分一般的班级到其手中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在带有疑问的反复阅读、思索中我深深体会到:魏老师没有神功,有神力。他这种力就是教书育人的动力,让学生爱学习的向心力、凝聚力。

魏老师曾这样写到:“人人从改变自己做起,外界就一定发生变化。埋怨外界不好,常常是自己不好;埋怨别人太狭隘,常常是我们自己不豁达;埋怨环境太恶劣,常常是我们自己没能力,主观努力不够;埋怨学生难教育,常常是我们方法少。”这几句话使我在感受颇深.

正如魏老师所说的:“改变了自己,你觉得世界更可爱,水比昨天清,花比昨日艳,天空看起来都比昨日更蓝。”就会营造了一个“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广阔空间。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教书育人是本职工作。从魏老师的育人篇中我体会到:魏老师注重的是教育教学的方法、步骤,强化的是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运用。古人所说的:授之鱼,不如授之渔。使我更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教学责任。

那么如何具体实施自己的教学的呢?纸上谈兵固然是不行的。在魏老师的文中我找到了答案。为此我不断地学习魏老师的教学方法、方式。在自己教学中始终把自己当作学生的老朋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什么事都要和学生商量、探讨后做出安排处理十分民主。“世上没有改变不了的学生,只有不善教的老师”,尊重学生的生理和心理,以学生需要作为教育工作的第一选择,在互相沟通中达到教育目的。古人言:“亲其师,信其道”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做良师大多数没问题,而做益友就很不容易!这就需要教师观念的改变。我曾经看到一篇报道,一位学生在作文中写到:老师教的好得50分,把我们当作朋友,再加50分。”由此可见学生是多么渴望与老师进行平等沟通和交流,一位好老师比如魏老师懂得用自己的人格力量去感染学生,学生才愿意与老师接近,尊重老师劳动,才有学习的向心力、凝聚力。这可能就是魏老师的神力之一吧!当然,这需要教师要有娴熟的授课技巧、心中能始终装着教材和学生、加之要牺牲自己大量的业余时间和学生沟通谈心。只有这样在自己的教学中才会得心应手,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8:魏书生课堂教学要求

纵观魏书生的这堂课, 不难发现民主教学理念是其教学成功的灵魂所在。

在课堂的开头, 魏书生花了大量的时间进行开场热身, 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 始终尊重学生的意愿和想法。比如:让学生管理老师的上课时间, 由学生决定做不做题, 在教学任务完成后, 让学生自己谈谈对这堂课的想法与收获等。学生愿不愿意做什么事, 自己说了算, 老师不能强迫学生, 相反是为学生服务的。而得到的相应的教学效果则是轻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学生活跃开阔的思维、新颖创造性的解答和主动要求延长课堂时间的学习积极性等。掩卷深思, 不难发现, 在其炫目的成功光环下有着一个显著的特点, 那就是民主教学理念的实施。

什么是民主?就是“教师是公仆, 要为学生服务”, 就是“千方百计地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千方百计地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 它就像“一座搭在师生心灵之间的桥, 民主的程度越高, 这座‘连心桥’就越坚固, 越宽阔”, 这就是魏书生眼里的民主。通过他的这一课堂案例, 我们可以看到, 他的言行无一不体现着民主的思想。

首先, 他努力克服“教师中心意识”。正如魏书生所说:“教师要树立教学民主的思想, 就要控制我中心意识, 就要明确对学生指责、埋怨、强迫命令, 就等于在师生心灵之间挖鸿沟, 只能增加师生之间不理解、不信任的程度, 只能降低教学效率。”在这一课堂教学案例中, 魏书生在很多个教学环节主动询问学生的意愿与想法, 始终以一个平等的参与者的身份对学生进行引导等, 都是在对其民主教学的理念贯彻和实践。其牢固的教学民主思想, 不仅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 更建立在理论的基础上;不仅有做学生公仆之心, 更有做学生的公仆之行。

其次, 他努力启动学生积极的心理因素。魏书生不止一次地说:“教学民主, 主要是解决学生愿学问题,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我们有许多教师, 为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只是在如何提问、如何组织讨论发言上冥思苦想, 而唯独不在如何从根本上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上下功夫。在此课堂案例中, 魏书生为调动学生积极的心理因素, 真诚地与学生交心, 努力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尊严和人格。

再次, 他实行教学决策民主化。魏书生的教学, 既立足于与学生商量, 更立足于尊重学生意见, 哪怕是不正确的见解, 也要引导学生在试验、实践中去领悟正、误之所在, 以此实现真正的教学决策民主和教学过程民主, 实现培养学生的主人意识和当主人的能力。

二、重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内涵

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属性之一, 离开了人文性的语文就不是语文, 语文教学如果抽调了人文内涵, 只一味地训练语言文字的形式, 那么语文教学就失去了生命而黯淡无光。《语文课程标准》在给语文课程定性时, 除了继续突出语文课程的交际工具性质之外, 还强调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质, 语文的内涵进一步拓展了, 由过去强调语文的工具性质转向重视语文的双重性质, 彰显了语文课程鲜明的时代特征、全新的价值取向和先进的教学理念。语文课程的人文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对于学生的思想情感的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的特点。

从该案例中, 我们可以看到, 魏书生的课堂非常重视语文课程人文性内涵。

首先, 他注重课文本身对学生思想的熏陶感染作用, 他引领学生在理解文本内容及思想的基础上, 端正自己的某些观点甚至人生态度。如他在让学生明确四种人生境界的含义的基础上, 进一步明白道德境界的可贵之处, 并巧妙地引入《道德经》, 鼓励学生应该学会为家长做事情。学生在这些微小的言行中, 感受到的是魏书生的一颗拳拳的真性情之心, 在无声的感染中触动学生心灵最柔软的角落, 这比起一般教师进行大篇幅的说教, 更具有激动人心的力量。

其次, 他注重细节的力量和微小的言行对学生意识及习惯的影响。如在课堂上, 魏书生会鼓励男生谦让女生, 鼓励个别差生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他没有选择讲台所在的位置, 始终站在学生阵营中, 和学生平等交流, 在是否做习题和讲解习题的环节时, 主动征求学生的意见等。他总注重微小的一言一行, 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融进语文课堂, 融进人文世界。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意识到这就是课堂的主人, 是学习的主人, 所以自觉地以主人翁态度与精神参与语文课堂的建构与学习。

最后, 他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学习内容, 大胆地质疑解难, 而不是一味接受老师的讲解与灌输。如在讲到道德境界与天地境界的含义时, 他鼓励学生在不看课文注解的情况下, 表达自己的见解, 无论正误, 他最后都给予了一定的肯定与引导, 这样, 学生通过调动自身思维得到的认识与见解远比老师单纯的灌输得来的深刻, 在这样日复一日的“亲身参与”中, 学生的视野和思维得到持续的拓展与丰富, 让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 更收获了感受事物的敏锐度, 体会到了亲历事物的重要性。

三、“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理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对未来文盲下过这样的定义, “未来的文盲不是不会读不会写的人, 而是没有学会怎么学的人”。因此, 21世纪的人才, 不只要有知识, 更重要的是会自己获取知识;不是只会吃现成的鱼, 而是要掌握“渔”法。授之以“渔”, 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

结合本课堂案例来看, 魏书生很巧妙地教会了学生如何去读书的方法。学生读书可以有不同的读法, 但是把握关键词, 抓住文章中最要的信息才是关键。首先, 魏老师的课, 没有让学生使用预习、默读等我们常用的方法, 而是采取找词、解释、提炼信息等方式让学生反复地查阅浏览课文, 让学生在竞赛的状态中熟悉了课文, 又在老师的点拨下懂得了如何筛选信息, 怎样把握文章的主旨和结构。其次, 他在课程的一开始就让学生明白了学习内容, 学习内容非常简明, 这样就使学生能够对自己所学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从而有利于学生课后的查漏补缺。最后, 良好的课堂时间控制使学生处于一种高效的学习氛围中, 意识到时间的紧迫和宝贵, 从而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课堂状态, 最高效地投入到课堂的学习中去。因此魏书生不仅是在带领学生学习新的课本知识, 更是有意识地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良好的学习状态和方法。让学生在学会课本知识的同时, 提高自己如何去学的能力。

四、“名师效应”的润滑剂作用

如果说魏书生天才般地实现了一个个教学奇迹的话, 那么他身上耀眼的名师光环则在很大程度上成就着这些教学奇迹。

我们看看魏书生在教育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当代教育家, 省优秀班主任, 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十佳师德标兵, 写了85本500多万字的日记, 发表文章120多篇, 代表性论著有《班主任工作漫谈》、《心灵的轨迹》等38部。他身兼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员、中国中学学习科学研究会理事长、全国中语会副理事长等38项社会兼职。讲学足迹遍及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香港、台湾、澳门地区及马来西亚、新加坡、俄罗斯等国家, 作报告2200多场, 听众逾200万人次。

试想一下, 这样一位身份尊贵、地位显赫的专家型教师在课堂上教学, 他对学生产生的强大的积极地心理影响和精神激励绝对不容忽视。因此, 名师光环应该是成就魏书生教学奇迹的不容置疑的助推器和润滑剂。那么, 在魏书生的课堂上, 他的名师光环究竟产生了那些效应呢?

首先, 其名师光环具有潜在效应。在这个于魏书生而言非常陌生的课堂上, 他的名师光环时刻潜在地影响着学生, 因为他为人们所热爱、敬仰和信赖。他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所产生的教育力量, 既如细雨无声, 自然渗透, 又似磁场的引力, 吸引属性在无形中产生。学生在这一耀眼光环的辐射下, 全身的细胞都最大程度的进入到最亢奋状态, 学生的兴趣被不断的激发, 思维才能得到无限的拓展, 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其次, 其名师光环具有榜样效应。莘莘学子在青少年时期对其人生观和世界观进行初步的实践探索, 并逐渐开始萌芽和成型, 外界的风吹草动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其内心选择的天平。一位长者崇高的人格和修养, 远大的理想和美好的情操都会在青年学子的心里激起激动人心的波澜, 因此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名师, 既是传授学业的优秀的“经师”, 更是言传身教的理想的“人师”。他的人格和学识、行为和习惯、言谈和举止, 会对广大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对学生而言, 甚至决定着学生的人生理想和发展方向, 决定着学生未来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最后, 其名师光环具有激励效应。人们往往以自己是某某名师的学生或徒弟而感到自豪, 感到光荣、满足和欣慰。名师的学生和徒弟, 如果能够克服由此可能产生的“掩盖自己的短处和不足”的消极心理的话, 那么名师所带给学生或徒弟的更多的是激励。在魏书生的课堂上, 学生时刻处于一种伟大而崇高的名师光环之下, 有利于他们激励自己更加发奋图强、更加努力学习和工作, 以免影响老师的声誉, 然后在未来的某一天, 骄傲的告诉这个世界, 我做到了, 我无愧于自己老师的德行。

民主教学的课堂文化理念和以“育人”为核心的语文教学实践, 如同魏书生课堂中的必不可少的两翼, 带着我们进入语文教学的自由王国, 而他对“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理念始终如一的实践, 则为我们打开了语文世界的精彩迷人的新窗口, 随之而来的不断膨胀的“名师光环”, 更在无形中推动其教学走向更迷人更辉煌的高峰。展望未来, 我们深信, 魏书生这道独特而耀眼的风景必将引领年轻的教师走向教学的深处, 必将持续滋润语文教育领域的心脏地带, 让我们拭目以待。

摘要:魏书生被著名语言专家教育家吕叔湘先生称为“一个不一般的教育家”。从上世纪80年代初作为“优秀班主任”脱颖而出, 到后来“教”而优则仕被任命为校长、教育局局长, 魏书生这个名字一直响亮着。有人说, 魏书生是一本大书。虔敬地翻开, 发现他的管理思想中蕴含着朴素的哲学;掩卷琢磨, 悟出他正是凭着这种人生哲学把各种关系处理得有序、和谐。就是这样一位引领语文教育改革浪潮并取得累累硕果的传奇人物, 到底在教学方面具有怎样的特点与优势呢?笔者通过分析研究魏书生的《人生的境界》这一课堂教学案例, 分别从以下四个方面深入挖掘其教学的理念与特色及促进其教学成功的因素。

篇9:魏书生:创造教学艺术的“大家”

点评:

自古至今,教师是最受尊敬的职业之一,也是最值得尊敬的职业之一。如何做一个合格的教师?被称为中国教育界“奇迹教师”的魏书生很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只有喜欢老师这个行业,热爱班主任工作,才能把自己的心思运用到工作上。” 魏书生是个平凡的人,但有着不平凡的追求,干着不平凡的事业。他之所以事事比他人做得好,首先取决于他崇高的精神境界。

魏书生不是一个一般的教育家,而是一个有一种忘我精神的教育家,是一个有职业精神的教育家,是一个宁肯牺牲自己也要拯救别人的教育家,是一个值得我们学习的教育家。正如德高望重的教育家吕叔湘所说:“他(魏书生)立志献身教育事业,有一种忘我精神,这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也不是一般教育家都能做到的。”

教育是一个神圣的职业,是一个不断探索、享受快乐的职业。魏书生对教师的内涵做出了很好的诠释。教师的人格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学业,更影响着学生的人格形成和发展;它不仅影响着学生的今天,更影响着学生的明天和未来。魏书生非常重视自身人格的修养,努力地实现人格的提升,他用自己人格的力量教育、熏陶、影响着一届又一届学生。

上一篇:农业机械管理的问题与解决措施论文下一篇:课文穷人教材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