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点医疗机构申请书

2024-06-05

定点医疗机构申请书(共14篇)

篇1:定点医疗机构申请书

1、定点医疗机构申请表(由市医保办统一印制);

2、《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副本及正、副本复印件;

3、贵重医疗设备清单及市卫生局颁发的《上海市装备贵重医疗设备许可证》复印件;

4、药品监督和物价管理部门监督检查合格的证明材料;

5、市医保办规定的其他材料。

篇2:定点医疗机构申请书

二、“申请内容”一栏由医疗机构填写申请定点资格的意向。

三、机构类型为:医院、卫生院、村卫生室、药店、其它。

四、“大型医疗设备清单”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填写万元以上设备件数,乡镇卫生院填写元以上设备件数,其他医疗机构填写500元以上设备件数。

五、医疗机构提交本申请书时,要附加以下材料:

1、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副本及复印件;

2、特殊诊疗活动如:母婴保健、放射治疗等执业许可证副本及复印件;

2、医疗收费许可证副本及复印件;

3、大型设备使用登记(许可)证及复印件;

4、医务人员花名册、资格证书、执业注册证书及复印件;

5、上年度医疗机构基本情况书面材料一份及电子文档(包含上年度门诊人次和门诊总费用、住院人次和住院总费用、床位使用率、平均住院日、每床日费用、大型医疗设备检查项目阳性率等医疗机构运营基本情况、人员编制、定编床位数和实际开设床位数、各类专业技术人才配置情况、专科技术特色等情况);

6、卫生、药监、物价等部门检查合格的证明材料;

7、药品经营品种、收费项目及价格清单(医院提供电子文档);

8、内部管理各项主要规章制度;

9、房契或租房协议及复印件(公立医院除外);

六、无卫生技术类执业资质、职称的人员不列入统计范围。

七、根据本单位特色提供不少于十种的单病种种类、价格目录。并提供各单病种详细计算依据。

-----------

经市、区(县)卫生局批准并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可申请医疗保险定点资格。定点医疗机构应具备以下条件:

1、符合本市区域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和定点医疗机构总体规划。

2、符合国家和本市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规定的医疗机构设置、执业标准;

3、遵守国家有关医疗服务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标准;有健全和完善的医疗服务管理制度;

4、严格执行国家和本市物价管理部门规定的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政策,并经物价管理部门监督检查合格;

5、严格执行本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有关规定,建立了与基本医疗保险管理相适应的内部管理制度。三级医疗机构及二级综合性医疗机构应有专门管理医疗保险工作的部门和人员,其他医疗机构应有专(兼)职管理医疗保险工作的人员;

6、配备符合本市基本医疗保险联网结算要求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并有相应的管理和操作人员。

下列医疗机构除符合以上审批条件以外,还应符合以下条件:

1、3月20日之前开设的企事业单位内部医疗机构中的医院、门诊部和卫生所应具有较好管理基础、为本单位职工提供基本医疗服务。203月20日后开设的企事业单位内部医疗机构中的医院、门诊部和卫生所,所在单位的在职职工人数还应在5000人以上;

2、医疗机构的`分支机构不能作为主体申请医疗保险定点资格。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可有一所在年3月20日前批准设置的分支机构、乡镇卫生院可有一所因乡镇撤并由原卫生院改成的分支机构,随同主体申请医疗保险定点资格。其它医疗机构的分支机构不能随同主体申请医疗保险定点资格。

篇3:定点医疗机构申请书

一、网

把所有定点医疗机构纳入在全市监管网内, 实现全覆盖。建立每月定时医疗费用审管工作例会, 形成合力, 强化监管力度。

二、筛

例会上, 根据定点医疗机构当月申报的各项数据指标、上月存在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 以及现场监管情况, 按照红、黄、绿三色进行分类管理, 实现医保事前、事中、事后监管的无缝衔接。对指标数据特别不正常、问题突出的和数据异常、日常监管存在问题的, 分别纳入红色、黄色管理, 暂停拨付当月费用;没有发现问题的, 纳入绿色管理, 进入下一步正常审核。

三、滤

对初筛纳入绿色管理的进行再次过滤, 对存在问题较多的, 再次进行红色、黄色分类监管, 确保监管到位。

四、剔

篇4:定点医疗机构申请书

关键词:破解 定点 难点 重点

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已多年,一个以个人账户和社会统筹相结合的新型医疗保险机制,取代了长期以来的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制度,同时也带动和促进了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药品生产流通体制的改革,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成果逐步显现。但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医疗保险将面临新挑战,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其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就是对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的管理问题。

一、目前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的管理情况看,除群众反映一些医院看病难,程序多,手续复杂,定点药店药品价格高等问题外,另一方面就是医疗保险基金的流失和不合理支出问题。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后,医疗行为发生后,用的是病人和医疗保险基金的钱,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收益的多少与病人就诊人次和医疗保险基金支出的多少呈正比,基金使用越多,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的收益就越大,由于利益关系,一些医疗机构和药店没有严格执行有关规定,未按要求操作,乱开药、乱检查、乱收费、多收费的现象依然存在。有的定点医疗机构甚至在病人出院时不提供费用清单或清单项目不清;个别定点药店甚至允许参保人员用医疗保险费购买保健药品等,导致了医疗保险基金的不合理支出。

二、完善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管理的难点

许多地方医疗保险管理中心同各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签订了“服务协议书”,制定考评办法,尽可能规范医疗费用支付行为,进行服务质量考核,并派出人员到各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进行督察,解决疑难问题。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使得在完善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的实际管理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困难。归纳起来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定点医疗机构医疗保险管理还不完善,管理人员还待增加,人员素质还待提高。目前,定点医疗机构虽已设医疗保险管理办公室,定点药店也指定了分管负责人和专管员,但在实际工作中,机构临时,编制未定,人员尚缺的情况在一些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依然存在。而且由于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刚开始不久,对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的管理都还缺乏经验,管理人员也还存在经办业务不熟的状况。因此较容易造成执行政策的偏差和管理上的漏洞。亟待一批政治过硬、业务精良,懂理论,会操作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充实到医疗保险的管理工作中来。

(二)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建设滞后,对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的管理手段落后。不少地方仍未建起完整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参保人员住院后部分医院仍靠手工办理出院手续,这不仅工作量大,误差率也高,给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并且个人账户无法支付,参保人员看门诊或住院支付起付线等只能用现金,群众意见很大,医疗保险管理中心无法实现与医疗机构的有效结合。

(三)补偿机制不完善,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以药补医”传统机制未能根本扭转。由于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因此在传统的卫生医疗体制下,医疗机构和药店普遍养成了“以药养医”,“以检查养医”的习惯,尽管新的医疗保险制度已经开始运行,但医疗机构靠药品收入来补贴经费不足的运行机制依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财政对公立非营利医疗机构的补偿机制还不完善,一些医疗机构为了增加收入,采取分解处方,分解住院,增加不必要的医疗服务项目等办法,避开了医疗保险的管理,成为对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管理的难题。

三、加强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管理的主要对策

(一)建章立制,从根本上规范医疗行为。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模式确定后,法律就成为制度实施的保障,完善的政策是确保基金使用的关键,对医疗费用支出具有较强的调控作用。从医疗保险启动以来的情况分析,降低医疗费用和参保人员的自付比例仍有很大空间,但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的违规行为也时有发生。今后应在此方面下工夫,规范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的医疗服务行为,保证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的规范操作。

(二)培养高素质的医疗保险管理人才和医疗机构管理人才。由于我国这项工作起步较晚,人员缺乏,管理经验不足,要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提高素质。为此必须抓紧医疗保险干部队伍的培养,造就一支作风顽强、技术过硬的医疗保险管理干部队伍。同时,也要抓紧培养高素质的医疗机构管理人才,改变从临床一线提拔技术人才,在实际工作中积累管理经验的传统医疗机构管理人才的培养方法,造就一批高素质的医疗机构管理人才。

(三)引进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完善医疗保险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建设。政策是前提,管理是手段,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本身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建设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首先要完善医疗机构内部的信息系统建设,可以建立比较完整的计算机住院病人医嘱处理系统,强化住院病人费用管理,堵塞大量因管理不善造成的不合理用药和浪费,检验、检查的漏洞和搭车开药等问题。其次要实现医疗保险部门同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的联机,保证信息系统的安全、统一和联网运行,通过网络直接报审,满足当前医保细目审查的要求。再次是要建立和完善医疗保险管理统计指标体系,保证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医疗保险基本情况和基本数据。在信息系统建设上,要强调系统设计的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数据代码。

(四)完善结算方式,确保医疗保险基金的平稳运行和安全。科学合理地结算医疗费用是医疗保险基金正常使用和运行的重要因素,我们在医改中应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节余”和保障职工基本医疗的原则,探寻不同的结算方式,取长补短、优势互补,以复合型的結算方式代替单一的结算方式,通过实践找出符合当地实际的最佳方式,保证结算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加强医疗成本核算,确保基金的平稳运行和安全,确保医保患者应享受的医疗待遇。

(五)坚持“三改并举”,强化和完善医疗服务的管理。要坚持医疗保险制度、医疗卫生体制和药品生产流通体制三项改革的协调配合,围绕三项改革的总目标,实现三项改革的整体推进。这从根本上有利于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推进,有利于完善对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的管理,提高基金的使用效率。首先是在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的选择上,要真正建立起竞争的准入机制和退出机制,逐步放宽参保职工选择定点医疗机构的限制,促进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间的公平合理的竞争;其次要进一步建立规范有效的制约机制,强化、细化定点医疗机构的管理协议和管理措施,医疗机构要严格实行医药分开核算,分别管理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要在规范医疗收费项目的同时,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提高技术劳务价格,可根据不同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服务,实行优劳优酬。从而在不断降低医疗成本的同时,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保证医疗保险基金的使用效率。再次是医疗保险管理机构在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的基本费用监管时,也要提高服务质量,规范管理,立足于即方便参保职工就医,又有利于提高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的运行效率。

参考文献:

[1]赖文芳.社会保险医疗基金的控制与监督.

篇5: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申请书

尊敬的卫生局领导:

太康县中医院经过历届领导班子的共同努力,认真抓好医疗质量,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搞好优质服务,医院整体面貌发生很大变化,特别是2010年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后,各项工作突飞猛进,业务收入倍增,近两年新增大批较为先进的医疗设备。引进了一大批业务骨干。医院拥有较为雄厚的技术力量。对各种危重病人有较强的诊治和急救能力。坚持24小时免费接诊各种急,危,重病人,确保生命绿色通道畅通。

我院有条件为广大参合农民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服务,为此,特向卫生局党组申请新型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呈请局党组领导批复为盼。

太康县中医院

篇6:定点医疗申请书

成都市基本医疗保险

申请单位_______________

申请时间_______________

成都市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统一印制

单件(套)5万元以上医疗仪器设备清单

单位(签章)

审核人:

填表人:

年 月 日

篇7:定点医疗机构申请书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一项“政府得民心,农民得实惠,卫生得发展”的利民政策,为了积极配合新农合工作,常泊洛村卫生室特向上级卫生主管部门申请校验。现将我室基本情况介绍如下:

一、常泊洛村卫生室位于四营乡常泊洛村所在地,我室使用面积不少于60平方米,庭院宽敞,卫生干净。

二、医生马翠,2010 年取得乡村医生资格证,多年实习和行医,理论联系实践,积累了不少经验,深受患者和广大农民群众满意。

三、在市、县、镇、乡卫生部门引导支持下,我室不断完善硬件,规范软件管理,合理处方配方,合理收费,热情服务。积极参加初保,宣传预防保健、康复科普知识。

篇8:定点医疗机构申请书

在强化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管理过程中,一级及以下的定点医疗机构数量众多,分布广泛,资质良莠不齐,难于监管。针对这种情况, 北京市医保中心于2013年底组织进行了两次针对一级及以下定点医疗机构的专项检查。

1专项检查内容

1.1选择范围

通过北京市医疗保险信息查询系统,提取各定点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申报数据,筛选出2013年总额控制严重超标,部分诊疗项目费用增长异常,住院和门诊人次人数比、七日内重复住院率高于同级同类,综合排序靠前的一级及以下定点医疗机构32家。

1.2专项检查的方式

1.2.1强化协议管理

《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服务协议书》是医保中心与各定点医疗机构签订的管理协议, 协议中约定定点医疗机构必须遵守卫生、物价、药监等相关部门规定,因病施治,合理诊治、合理收费,不得分解服务次数,如实向医保经办机构申报费用。此次专项检查重点检查了各定点医疗机构的协议执行情况。

1.2.2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指导

针对超过总额指标的定点医疗机构,我们通过数据分析,找出超总额指标的原因,并检查医院对于各疾病诊疗常规执行的情况,对于因参保人员就医人数增加引起的超支,合理部分给予补偿,而对于违反诊疗常规,过度检查、治疗等原因引起的超支,对超支费用进行追回,并提出整改意见。

1.2.3精确分析费用指标,实地检查执行情况

针对一级及以下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收治的参保人员多为慢性病患者、住院时间长、病情容易反复、 再次住院率高等情况,在对费用指标进行分析时,除分析住院人次和次均费用外,还综合考虑住院人数、日均费用、七日内重复住院率、人均年住院天数等指标,并实地检查住院参保患者的具体情况, 是否存在分解住院费用和服务次数的行为。

1.3发现的问题

在实地检查中,针对定点医疗机构执行卫生、物价、药监方面的政策规定,制定了检查重点:分解费用和服务次数问题,医师资质问题,是否存在过度检查和治疗,使用的医疗仪器注册证是否合格,是否存在违反物价规定收费问题。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存在重复过度检查治疗和违反物价规定收费等问题的共有25家(占78.12%);存在医师资质问题(非注册地行医) 有17家(占53.13%);存在分解费用和服务次数现象的有10家(占31.25%);医疗仪器超范围使用的有6家(占18.76%)(见表1)。

1.4专项检查处理结果

对于专项检查中存在严重违规问题的3家定点医疗机构予以解除协议处理,对3家定点医疗机构予以中断执行协议处理,其余26家定点医疗机构分别给予黄牌警示、通报批评和约谈处理。

2专项检查的效果

2014年,继续对给予黄牌警示的26家定点医疗机构加强监督管理,经过1年的努力,在费用控制、 合理治疗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进。

2.1基金申报方面

2014年,26家定点医疗机构基金申报同比增加8.08%,总控指标完成情况为101.8%,同比下降14.6%, 较2013年有明显好转,住院基金申报同比下降3.15%,普通门诊基金申报同比增加10.92%,药占比和检查治疗费占比同比下降(见表2)。

2.2医疗服务变化情况

在医疗服务方面,2014年,26家定点医疗机构住院人数同比增加3.7%,人次同比减少16.02%,七日内重复住院率同比下降64.63%, 次均费用同比增加16.52%,但日均费用410.93元,同比下降0.24%, 低于全市平均水平,人均住院时间同比减少5.4%,人均费用同比下降5.64%;普通门诊总人次同比增加8.04%,总人数同比增加12.18%,次均费用364.38元,同比增加3.3%, 低于全市平均水平(见表3)。

2.3个人负担情况

2014年,26家定点医疗机构平均自费比例为1.27%,个人自付比例22.62%,较2013年略有上升,但低于全市平均水平(见表4)。

3思考与建议

3.1加强监管是提高基金使用效率的基础

医疗保险由于第三方付费,医疗服务供需双方往往缺乏控费意识,导致医疗资源浪费和医疗费用过快增长。通过加强监管,可以提高定点医疗机构的费用控制意识, 强化自身管理,减少不合理的检查、治疗。此次专项检查,促进了定点医疗机构自我监管,总控指标的完成情况有明显好转,药占比和诊疗费占比同比下降,提高了医疗保险基金的运行效率,保障了医保基金运行的安全。

3.2加强监管是规范医疗服务行为的保证

在检查中发现,分解服务,重复检查、重复住院等问题多发,针对这种情况,在对定点医疗机构进行考核时,除次均费用外,同时综合考虑住院患者七日内重复住院率、住院日均费用、住院人均费用和人均住院天数、门诊患者人次人头比的情况。从2014年的指标来看,被检查医疗机构住院患者的七日内重复住院率大幅下降,日均费用和人均费用同比均出现下降,增速低于同期全市平均水平;住院人次下降,次均费用增高是对2013年因存在分解服务造成数据偏差的矫正;门诊患者人次人头比同样显示出下降趋势。表明加强监管后定点医疗机构的分解服务、重复就诊、 重复住院的问题有明显改善。

在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监管的同时,需要避免定点医疗机构因控制费用而出现推诿患者、限制服务的行为。被检查医疗机构2014年的统计数据显示,住院患者总人数和门诊就诊总人数均较2013年有一定程度的增加,表明被检查的定点医疗机构总体上没有出现推诿患者和限制服务的行为。

3.3加强监管未对参保人员产生不利影响

定点医疗机构在加强费用控制的同时,存在转嫁费用,增加患者自费项目的风险。此次检查的医疗机构统计显示,2014年在这些医疗机构就诊的参保人员个人自费比例和个人自付比例较2013年没有明显上升趋势,且低于同期全市平均水平,表明从总体上看,加强监管后定点医疗机构没有向参保人员转嫁费用,加重参保人员就医成本。

3.4相关建议

在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 通过优化配置,带动医疗服务资源向基层流动,引导参保人员首诊到基层,小病到社区,基层定点医疗机构将会在医保服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实施总额费用控制的支付方式改革后,存在定点医疗机构推诿大病重病患者、分解服务、 重复就诊、限制服务的风险,部分临床医师增加自费药品和诊疗项目费用,向参保人员转嫁风险。针对这些问题,建议强化协议管理,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相关培训,提高费用控制意识;增设有效的监控指标,对定点医疗机构的费用实时监控和预警;加强监督检查,规范定点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行为,提高医保基金运行的效率和安全性,保护参保人员的利益。

摘要:近年来,北京市医保中心通过开展专项检查加强监管,规范了定点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行为,维护了参保人员的利益,提高了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保障了医保基金的安全运行。

篇9:定点医疗机构申请书

【关键词】城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问题;解决对策

自从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为新农合)开展以来,各级部门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由于许多新农合政策认识不到位,加上各个地区没有统一的新农合转诊规定,导致参合农民在城市医院就医时仍然存在转诊与报销难度大的问题。所以有关的医疗机构需要强化认识、建章立制,政府则要严格实施督查与监管,提高管理水平。

一、城市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面临的问题

1.政策认识不足

目前一些城市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的工作人员与领导层并没有认识到新农合政策的严肃性和重要性,不具有长远发展与全局观念,管理水平低,未明确责任到人,只重视个人与医院的短期利益,执行新农合政策时没有真正地惠及参合农民,而是试图投机取巧,根据政策的盲点谋求利益,更有甚者打着“报销农民费用”的幌子串通患者骗取基金。

2.各地缺乏统一的转诊规定

大多数参合病人并未办理办理转诊手续,只持新农合证到三级医院就诊;部分患者拿着当地医院医师开具的转诊纸条或诊断书前往三级医院就诊;一些患者虽然拿到的转院审批表是正规的,但是并未接受当地合管办审批。需要住院治疗的新农合患者要去当地的新农合管理机构和就诊医院办理手续,为参合患者与医院平添了许多麻烦。

3.参合农民难以转诊和报销

许多县级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为了追求个人利益,不愿意将患者转出,甚至是一些疑难重症的患者也很难得到转诊证明,要奔波于各个部门之间,经历许多繁琐的报销手续,花费很长时间以及不必要的路费等。

二、有效开展城市新农合工作的对策

1.深化认识,使医疗机构的管理水平提高

新农合工作的开展与广大农民的利益息息相关,是至关重要的民生问题,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必须认真落实这项政策。城市的各个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必须深化认识,真正重视新农合工作,将其作为医院的核心工作之一。作为新农合管理的首要负责人,院长需要制定可行性、可操作性高的管理措施,加强内部管理,院方应当和科室负责人、医师等签订管理协议,对其行为准则与规范加以明确,新农合目录之外的药物、超标费用以及过度的治疗、检查和用药都应实行重点限制。同时要加大力度管理住院患者和病房,遵循查房制度,并且要坚持每晚认真落实,认真剖析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进行调整和改进。有关部门应当要求城市新农合医疗机构的工作和领导人员学习新农合的规定和政策,使其认识提高,促进管理的规范化,从而持续、有序地开展新农合工作。

2.完善制度,使新农合运行机制更加规范

首先各城市新农合医疗定点机构要以卫生行政部门的意见为依据,规定不能住院补偿的新农合病种目录,为出院指征的判断提供依据,并且要确定目录内药品的限制价格,避免患者的住院费用过高,真正使参合患者的医疗费用负担减轻,参考我国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集中议价采购新农合药品。其次要对患者请假率加以控制,针对参与农合的患者医疗安全意识薄弱、管理不严、随意请假,甚至造假请假条等情况,对请假率实施严格控制,危重患者严谨请假,若患者违规和超标则无法得到补偿。再次,要加大力度调查、审核与控制医疗费用,各定点机构要对患者的单病种费用、自费药品比例、次均住院天数、次均总费用、次均日费用等指标加以统计,按规定处罚违规与超标者。同时要对财务管理实施全面规范政策,将漏洞从源头上堵住,提高基金的安全性。住院收入与门诊收入要全额入账,收取患者的医疗费用时要采用统一的发票,确保真实性,不可弄虚作假。最后要增加财政投入资金,确保各项工作运转正常,并且实施网络实时监控,提高管理水平。

3.大力督查,使新农和监管措施逐渐完善

首先要加大力度进行稽查和查处。由新农合管理机构以及卫生厅计财、监察、纪检等部门的领导或管理人员共同成立督查组,努力建设新农合管理机构的稽查队伍,不定期稽查定点医疗机构,一旦发现有个人或单位存在违规违纪行为,需要及时查处并予以通报。其次,需要强加城市新农合医疗定点机构的责任与工作纪律。定期培训有关的工作人员,提高其业务水平,同时要加强管理,要求其严格遵守工作纪律,对工作责任加以强化,完善并落实患者连带责任追究、出入院登记报告、不定期查岗、电话签到、考勤管理等制度。最后,要制定严格的责任追求办法,严肃处理违规违纪的城市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与有关工作人员。以相关的程序规定和法律法规为依据,监察、人事、卫生部门共同制定处罚措施。

三、结语

完善的制度保证是开展新农合的重要基础,是顺利实施该项工作的必要前提。政府有关部门与定点医疗机构需要共同协商、努力,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使新农合工作在城市的开展有章可循。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培训有关的工作人员,使其系统、准确、全面地掌握新农合政策,真正体会到开展该工作的意义和目的,以及自身的义务与责任,服务观念增强,为参合农民提供方便。

参考文献:

[1]高和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可持续性研究——基于部分经济发达城市的经验[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22-128.

篇10:定点医疗机构申请书

尊敬的县卫生局领导:

你们好!

我是贵定县抱管乡抱管村大坪司卫生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一项“政府得民心,农民得实惠,卫生得发展”的利民政策,为了积极配合新农合工作,切实提高我乡群众健康指数,我室特向县局提出自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申请。现将基本情况报告如下:

一、抱管乡抱管村大坪司卫生室位于抱管乡抱管村大坪司,目前使用面积70平方米,室内宽敞,卫生干净,基本能满足服务范围内群众日常就医需求。

二、医生宋成燕,身份证号***929,中专文化程度,199年取得乡村医生资格证,至今已从医19年,行医经验较为丰富,患者和广大农民群众普遍满意。

三、在县、乡卫生部门引导支持下,我室不断完善硬件设施,规范软件管理,合理处方配方,按规合理收费、热情周到服务。积极参加初保,宣传预防保健、康复科普知识。

篇11:定点医疗机构申请书

单位名称申请日期

赤峰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印制

填 写 说 明

一、该表用钢笔填写,要求字迹工整清楚,内容真实。

二、“医院等级”一栏由医院填写,其他类别的医疗机构不填写。

三、“工伤保险管理部门”一栏是指医疗机构内部设立或指定的负责工伤保险定点管理的部门。

四、“申请内容”一栏由医疗机构填写申请定点医疗机构资格的意向。

五、旗县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申报材料的初审并签署意见。

六、医疗机构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交本申请书时,需附以下材料: 1.执业许可证、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2.大型医疗仪器设备清单;

3.上一业务收支情况和门诊、住院诊疗服务量(包括门诊诊疗人次、平均每一诊疗人次医疗费、住院人数、出院者平均住院日、平均每一出院者医疗费、出院者平均每天住院医疗费等),以及可承担医疗保险服务的能力。4.符合医疗服务机构评审标准的证明材料;

5.药品监督管理和物价部门监督检查合格的证明材料; 6.医疗机构内部设立工伤保险服务部门及专职管理人员情况; 7.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材料。

篇12:医疗机构申请定点评估提供材

签约准入应提供材料

一、基本材料

(一)《组织机构代码证》、《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营业执照》、劳动保障部门颁发的资格证的正、副本和《昆明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资格审批表》;(复印件)

(二)医疗机构用房产权证明或者使用证明;(复印件)

(三)验资证明、资产评估报告或上年度财务决算报表或审计报告;(复印件)

(四)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机构的等级评审证明;(复印件)

(五)医疗机构设有血液净化、重症医学科、层流洁净病房的须提供卫生行政部门验收合格证;(复印件)

(六)开展放射诊疗技术的医疗机构,须提供经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的《放射诊疗许可证》;(复印件)

(七)已纳入第二类、第三类医疗技术目录的检查项目,须有卫生行政部门的准入批复;(复印件)

(八)卫生技术人员资格证照(复印件)

二、须报送表格

(一)院内各科室卫生技术人员登记表(见卫生专业技术

人员登记表)纸质、电子版同时报送;

(二)院内各科室医疗装备清单,三级医疗机构填5万元以上医疗装备,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填1万元以上医疗装备(院内各科室医疗装备登记表);

(三)申请开通职工门诊特检支付模块的机构须提交门诊特殊检查项目相关设备登记表;

(四)医疗机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以及各科室负责人名录;(见法人、科室负责人信息登记表)(复印件)

(五)昆明市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新申请续约增加模块联网级别调整)信息申报与现场核实表

(六)院内使用的基本医疗药品目录、诊疗项目、服务项目价格表。(医院实际使用的医疗服务项目、药品及医疗耗材电子清单(包括品种及单价))(电子版)

三、材料要求

(一)经办机构核验证照原件、留存复印件。

(二)提交的各种证照复印件,必须由医疗机构在证照空白处手签“复印件与原件相符”字样,经办人签名,经办时间,并加盖医疗机构公章。

篇13:定点医疗机构申请书

1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 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 从采购原材料开始, 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 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1], 目标是使客户满意[2]。而供应链管理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CM) 就是“使供应链运作达到最优化, 以最少的成本, 令供应链从采购开始, 到满足最终顾客的过程, 包括工作流 (Work Flow) 、实物流 (Physical Flow) 、资金流 (Funds Flow) 和信息流 (Information Flow) 等均高效率地运作, 把合适的产品以合理的价格, 及时准确地送到消费者手上”[1]。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 包括了从原材料到最终用户的所有活动, 是对整个链的过程管理, 它强调战略伙伴关系, 通过企业之间有效的合作, 从战略层次和整体的角度把握最终用户的需求, 获得成本、时间、效率、柔性等最佳效果。

2 “医保供应链”的概念

2.1 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中的医保患三方关系

传统的医患关系是建立在医疗市场中医疗服务供求关系基础之上的, 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使医疗市场中出现了独立于医患双方的委托代理方——保方, 它从微观上对医疗市场进行调控, 实现医疗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基本医疗需求的满足, 逐步形成了新型的医患关系。医保患三方在基本医疗保险费用支出与使用上形成了相互制约与依赖的多重互动关系[3], 如图1所示。

首先, 医方与患方的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 患方享有了一定主动权, 如治疗过程中享有知情权, 医方对患方进行检查、用药若超出基本医疗保险的支付范围, 则需要在征得患方同意后方可进行。

其次, 保方与患方的保险与被保险的博弈关系[4]。保方向患方收取保险费, 为患方购买医疗服务, 并通过起付线、个人自负比例、最高支付限额等方式约束患方, 防止医疗资源浪费[5]。作为患方的利益集中代表, 保方监管着医方基本医疗保险的医疗服务行为与过程并通过“第三方付费”的结算方式进行费用拨付和控制。患方可以对医方不规范行为进行投诉和间接监督, 也可以对保方的政策和管理提出合理化建设意见。

最后, 医方与保方之间的契约关系[6]。医方在承担为参保人员提供医疗服务的同时享有费用补偿的权利, 保方在承担对医方进行费用补偿的同时享有对医方医疗费用支出情况进行监督的权利。这种契约关系使医保双方关系对立统一[7,8]。第一, 医保双方具有目标的一致性。医疗保险的目标是促进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以恰当的费用对参保患者进行恰当的医疗服务, 保障参保人的基本医疗需求, 这也是医保双方的共同出发点。第二, 医保双方具有共生性。参保人向医保经办机构交纳保险费、选择定点医疗机构就医, 所需服务费用由医保经办机构向定点医疗机构支付, 三方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闭路环”, 缺少任何一方都不能实现医疗保险。而医保双方根本利益的实现都建立在患者的满意度上, 这也决定了双方必须进行长期而有效的合作才能获得各自的利益。要明确医保双方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 其主要矛盾是由于两者在医疗保险体系中所处的地位、承担的义务不同, 在基金的使用上与对患者的管理中存在一定分歧。

2.2 医保患三方关系与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存在的问题

定点医疗机构是指通过当地有关部门的资格审定, 并与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签订合同, 为参加医疗保险人员提供医疗服务并承担相应责任的医疗机构[9]。当前, 在定点医疗机构的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利益的驱使导致医保患三者之间的矛盾难以从根本上化解。一方面, 由于医疗服务的垄断性与信息不对称, 多数参保人员难以对诊治方法、医疗质量做出判断, 治疗方法完全由医务人员决定, 易产生诱导消费[10], 给参保人员增加经济负担;另一方面, 参保人员为了自身利益套保、骗保, 甚至一些医疗机构与参保人员达成利益同盟进行违规操作, 严重影响了医疗保险基金的平稳运行。

2.3 “医保供应链”的形成及其价值

通过对定点医疗机构管理的问题和供应链管理功能的分析, 可以将供应链管理和方法应用到定点医疗机构的管理上来解决上述问题。如果把医疗服务比作产品, 定点医疗机构即为产品的生产和供应方, 参保人员即为产品的需求方, 二者形成了供求关系, 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制定各种各样的政策, 在定点医疗机构和参保人员的供求活动中起着协调和导向作用, 三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构成了一个以供求关系为中心的有机整体, 形成了一条“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定点医疗机构-参保人员”的供应链 (以下简称“医保供应链”) , 形成了一种协作、共赢的三方关系, 如图2所示。

在这条供应链中, 参保并选择定点医疗机构就医是一个过程, 它贯穿于主体 (参保人员/患者) 、中介体 (医疗保险经办机构) 和客体 (定点医疗机构) 之间, 表现为患者流 (患者的择医行为) 、信息流 (医疗服务水平、医保报销情况, 是患者流和服务流伴随着的相关信息构成) 与物流/服务流 (物质/服务的供应与流通) 、资金流 (患者流和服务流伴随着的成本、效益和损失的资金构成) 的统一。“医保供应链”从参保人员的就医需求出发, 围绕核心企业 (医疗保险经办机构) , 通过对患者流、信息流、物流/服务流及资金流等实行有效的控制, 实现以客户核心的供应链管理服务产品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顾客心理效益的价值最大化。

医保患关系中最主要的矛盾即三方的利益矛盾, 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研究医保患关系, 以医疗保障的市场供求关系来拉动这条供应链的生产与经营, 利于打破三方各自为政的僵局, 利于明确定点医疗机构的管理、激励与自我约束的标准。此外, 在当前逐步减少异地就医壁垒力求全民医保的基础上, 供应链管理具有动态化与超越地理空间和行政地域的特殊组织功能, 有利于实现医疗资源跨越物理空间、打破行政管辖区域、根据医疗保障的需求动态来进行不同的优化组合。如果说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关键价值在于提高对顾客的服务水平和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 那么这条“医保供应链”的关键价值则在于医疗资源的动态整合与市场化配置。

3定点医疗机构的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的最终目标是提高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和绩效。但是供应链上的每个企业是不同的利益主体, 在决策时一般是从个体理性出发, 而不是最大化供应链的整体利益, 个体理性与全局目标的冲突就会导致供应链的失调, 因此供应链管理的关键环节就变成供应商的选择和评价。供应商是整个供应链的“源头”, 是整体供应链管理中“上游控制”的主导因素, 对供应商的管理是实现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步骤, 是供应链合作关系运行的基础。对“医保供应链”中的供应商——定点医疗机构引入供应链管理的思想, 完善定点医疗机构的引入与评价机制, 建立相应的信誉等级制度, 利于提高定点医疗机构的自我约束, 同时在医保患三方相互配合和支持下构建和谐的医保关系。

3.1 定点医疗机构的选择

3.1.1 选择标准。

合理地选择供应商将直接影响到企业降低成本、增加企业柔性、提高企业的竞争力[11], 企业选择供应商要考虑到供应商的质量控制能力、财务状况、经营管理能力、员工素质、合约执行能力等, 定点医疗机构的选择也要从医疗技术、医疗质量、医疗服务、价格水平、医务人员素质、人性化管理以及医保服务协议的执行能力等方面来逐一确定, 以医疗服务的合格率、事故率、投诉率、治愈率及治愈周期等作为主要参考指标。此外, 定点医疗机构的选择还要考虑到医疗服务的特殊性。医疗服务的特殊性主要表现为医疗服务的不确定性、信息的不对称性和道德风险。其中, 医疗服务的不确定性是一个重要因素, 包括患者的个体差异性、治疗手段的不确定性、治疗结果的不确定性和医疗服务的差异性等, 患者的个体差异性影响医疗费用的不确定性以及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

3.1.2 选择方法。

供应商选择方法有询价法、比价法、招标法等。其中招标法是企业追求最大限度地降低采购成本的科学而有效的途径, 是企业科学合理选择供应商的方式, 同时体现了公平、公开和公正的原则。

定点医疗机构的选择方法包括进入与评级两个方面。目前, 我国定点医疗机构的进入方法多为行政审批方式, 即首先由具备一定资格和条件并愿意承担医疗保险定点服务的医疗机构向统筹地区劳动保障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及提供所需材料, 然后经定点资格审查通过后签订服务协议, 最后确定其定点资格并向社会公布。这种带有一定行政垄断性的准入制度, 严重影响了医疗卫生产业的市场化以及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 需要逐渐向市场配置型过渡。将定点医疗机构的选择纳入政府招标采购范围, 把医疗保险定点资源的配置从行政审批转变为市场配置, 这种竞争机制的引入有利于实现医疗保险资源的优化利用。对选定的定点医疗机构再按照患病程度与服务水平两个维度进行评级, 如图3所示。这样做, 既避免出现患者求医标准过高导致医疗资源“拥挤”与“闲置”并存的看病难、看病贵现象, 促进定点医疗机构之间的竞争, 又促进在恰当的时间[12,13]、恰当的地点对患者进行恰当的医疗服务。

3.2 定点医疗机构的评价

供应商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14]是企业对供应商进行综合评价的依据和标准, 是反映企业本身和环境所构成的复杂系统不同属性的指标, 并按隶属关系、层次结构有序组成的集合。定点医疗机构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要充分考虑到医疗服务的专业技术性和医学信息的不对称性, 要求监管与协商、沟通相结合。

首先, 在与定点医疗机构充分协商的基础上制定医疗服务协议, 对服务范围、内容、质量、价格、违约责任以及责任处理做出明确的界定;其次, 建立一套完善的考评机制:考评原则要坚持客观、公正、透明和有利于改进, 考评方法要做到重点与普遍相结合、定期与突击相结合、定性与预定量相结合、信息技术与病例资料相结合, 考评内容包括就医管理、药品管理、费用控制、诊疗项目及服务设施管理等方面, 考评主体既要注重参保人员对医疗行为的评价, 也要联合卫生、药监、物价等部门对有关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进行全面评价, 同时注重提高考评人员的专业素质;最后, 结合考评结果划分信用等级, 并给予相应的、有力的奖惩措施, 对考评低于规定要求的, 降低其定点类别或在考核后一定期限内取消其申报定点的资格。

定期动态地对供应商进行评价, 使其处于不断优化的状态, 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 同时也能使核心企业了解供应商各方面的具体情况, 可以对供应链的某些方面做出调整优化, 理顺上下游关系, 保证准时采购。对定点医疗机构的评价打破其传统的荣誉“终身制”, 以评价结果作为淘汰和增补一部分定点医疗机构的依据, 增进其风险意识和市场意识, 营造医疗行业的竞争氛围。

供应商评价不仅是核心企业对其单方面的评选过程, 也是供应商反馈信息, 进而保护自身利益, 促进供应链顺畅运行的过程。在实施供应链合作关系的过程中, 市场需求和供应都在不断变化, 必须在保持供应商相对稳定的条件下, 根据实际情况和反馈信息及时修改供应商评价标准, 或重新开始新的供应商评估。此外, 设计有效的激励机制可以使购买商在引导供应商达到目标的同时实现自己的目标[15], 这样才能保持在整个供应链中长期的双赢关系。

定点医疗机构的供应链管理也要强调整个链条的顺畅, 对定点医疗机构定期动态的评估并建立及优化评价机制, 同时引入反馈机制与激励机制, 能有效满足参保人员的医疗需求, 改善医保双方沟通效果实现双方利益, 保证“医保供应链”的顺畅运作和不断优化。

3.3 定点医疗机构的淘汰与发展

为了使供应链能够正常、平稳运行, 在一部分供应商进入的同时也要有一部分供应商退出[16]。核心企业在供应链中追求的是获取整个供应链的竞争优势并达到长期的利益, 因此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在淘汰定点医疗机构时要综合考虑其服务、技术、发展潜力等因素。对定点医疗机构的评价是淘汰的基本依据, 一旦某定点医疗机构的综合评估值达不到要求, 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应要求其迅速制订整改方案并监控整改计划的执行, 若经过整改仍达不到要求的则必须重新选择新的定点医疗机构。

供应链发展的目的在于不断提高供应商素质和供需双方的合作水平, 可以从下4个步骤来提升定点医疗机构整体水平。第一, 防范风险, 对于医疗保险中的道德风险可以通过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进行制约;第二, 自我审视, 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和定点医疗机构应该加强合作关系, 不断改进自身不足以满足彼此的需求;第三, 予以奖励, 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应制订明确的奖励与惩罚制度, 并在日常的运作中严格执行;第四, 持续改进, 定点医疗机构应按照评价标准不断的自我完善。

4结论

随着医疗服务的标准化、医保数据库的逐步完善, 患者就医可以先从网络上查询相关信息并选择合适的医疗机构, 利于保方的有效监管和医方服务质量的提高。但目前对定点医疗机构的选择与评价指标、方法等尚未有深入研究, 建议相关部门进一步展开。以辩证统一的医患保三方利益为基础对定点医疗机构运用“选择、评价、淘汰、发展”的动态管理机制, 也是一种保障三方利益平衡的机制, 在保证医方的费用结算和保方医保基金的安全运行的同时满足患方的就医需求, 构建和谐的医保患三方关系。另外, “医保供应链”的平稳运行有利于异地就医的互相认可工作的有序开展, 可以为医疗保险全国联网的实现搭建有利平台。

摘要:由于医疗服务的特殊性, 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对患者进行恰当的医疗服务和对定点医疗机构的有效管理是基本医疗保险中的难点。应用供应链管理理论去认识和界定医保患三方的关系, 在构建“医保供应链”的基础上, 重点研究了定点医疗机构的“选择、评价、淘汰、发展”的管理机制与优化办法。研究结果既有助于医疗资源的动态整合与优化, 提高医疗服务的满意度, 又有利于异地就医的互相认可工作的有序开展。

篇14:浅谈医疗保险定点药店的监督问题

【关键词】医疗保险;定点药店;监督管理;医保用户

医疗保险定点零售药店是我国医疗保险体制改革中出现的新生事物,其初衷是促进医院药房和定点药店之间的竞争,以改善药学服务,合理降低药价各地参保人员的基本医疗权益,纷纷加大对定点药店的监管力度,提高定点药店的准入制度的同时,在后期的经营管理中采取定期不定期检查相结合、医疗费审核与现场检查相结合、日常检查与受理举报相结合等方式对这些定点药店进行考核。这些监督管理条例的进一步实施促进了医疗保险定点药店的经营管理规范化,其中就包括对医保定点零售药店的营业员或厂方的资格;对柜台处方药、非处方药、外用药、内服药的摆放;医疗保险药品备药率;医保消费的上下限额度;医保药品的促销行为等都成为定点药店被监督的对象。虽然我国在对这些医疗保险定点药店的监督管理条例上进一步细化深入,但由于监管机制上的欠缺使得定点药店依然存在些许骗保或违规现象。2009年7~12月间,深圳中联大药房作为医疗保险定点药店,其在经营过程中医药换药、不核验社保卡、以药物大肆促销、不如实将信息录入医保系统等违规手段骗取社保基金,共计1733621元,给整个医疗保险体系造成极大的恶劣影响,进一步拷问了我国定点药店的监督管理体制。

一、定点药店监督管理的现状

(一)准入制度管理

我国对医疗保险定点药店的准入制度管理分为申请和批准两个阶段,提供申请的药店在经营面积、年营业额、社会反响、开业时间、营业范围和营业人员上都有相应的要求,比如江苏省所以规定的定点药店年营业额不得少于20万、至少1名执业药师,在学历与资格上有明确的考核制度;医保单位根据各地的医疗保险定点药店分布进行考核,考核分数较高者优先布局。但现实情况却反映了准入制度在执行上的欠缺,很多地方在方圆一百米以内有好几家定点药店,且有些营业面积只有三四十平米,既加剧了医疗保险定点药店的恶性竞争,又影响了医保人员的购药体验,这充分反映了我国定点药店的准入监督管理制度存在执行不实、审批不严格的现状。

(二)监督检查频率

在本论文的研究过程中,通过对部分医疗保险定点药店在一定时期内的被监督检查次数进行研究发现,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定点药店被监督检查次数存在较大的差别,与政府物价监管部门或医保单位较近的定点药店被检查的频率较高,这也是因为监督检查较为方便的原因,而距离较远的定点药店颇有山高皇帝远的意味,被检查的频率通常是一季度一次。同时由于社会参保人员越来越多,医疗保险的形势也发展为职工医疗保险、居民医疗保险、农村医疗保险等多种形式,造成定点药店的数量越来越多,使得相关管理部门检查的难度加大,从而造成对定点药店的监督检查频率越来越高。

(三)网络信息监督

现如今我国医保中心对医疗保险定点药店存在药价实施监督的价值,通过系统的信息化建设以统一确保药品的销售价格不能超过最高限价,而医保中心的物价信息监督管理系统一般会根据国家发改委定期公布的最高限价文件进行录入补充,如果定点药店上传价格超过最高限价则无法使用药店信息系统,这种做法是为了保护参保人对药物购买的过程中不至于在价格上受到欺骗,因为使用医保卡消费的群众对价格的重视心理比较弱,容易使定点药店在经营过程中违规操作的可能。但随着定点药店的数量规模越来越大,需要的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也越来越多,这也对物价部门与医保单位的监督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完善医保定点药店监管的措施分析

我们国家的大部分地区虽然制定了相应的定点药店监督管理办法,但在执行的过程中效果甚微,这也使得监管条例仅仅停留在表面上,还无法在实际市场中产生效果,这需要政府物价部门和医保单位进行更深入的监管体制改革与更强的监管力度尝试,以适应对定点药店的监管需求。

(一)完善定点药店准入与考核制度

鉴于有些地区对定点药店的准入审查不够严格,造成市场混乱,有必要对地区内的定点药店进行重新审核,对一些不符合规定的定点药店取消其原有资格,这样做一方面能够减少定点药店的数量,便于管理;另一方面有利于缓减定点药店之间的过度竞争,同时对定点药店的监督考核进行创新,对销量突增或较大的药店进行重点监督,以防其在价格与经营上违背医疗保险定点药店的管理规定,比如太高的药物价格或者以药物易物、过分通过物质奖励促销等,违反者进行评级下降、限期整改或付款的处理措施,严重的甚至取消医疗保险定点药店经营资格。

(二)规范监管程序及完善信息系统

根据地区特定的定点药店配备一定数额的监督管理人员,专人监督特定区域,同时形成负责制。对于监督信息系统强制实行条形码自动录入模式,减少操作流程上的手工输入,建立完备的医疗保险药品信息库,包括药品种类以及相应的价格,对于参保人员的信息也应在信息系统中详细记录,规定各种药物购买的频率及数额,严禁超出规定数额的购买行为。

(三)发动社会监督的作用

在政府部门适当加大对定点药店监督频率的同时,也需要采取适当的暗访模式,可以发动社会群众对周围的定点药店進行监督,设置举报奖励制度,呼吁社会公众和媒体共同对医疗保险定点药店的监督行为。通过全方位的监督架构来确保定点药店的规范经验,使医保人员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

三、总结

我国的社会医疗保险定点药店的监督工作随着科技水平和人民群众对就医服务意识的提高,监督问题也呈现逐步解决的状态,但所遗留的如何解决监管部门的执行力以及定点药店的知法守法行为需要我国政府进行不断的改革尝试,在科学技术手段的引领下,合理安排专业监督人员,规范监督程序,加强自身能力建设,确保基本医疗保险体系的良性运转,使市场上存在的医疗保险定点药店能真正发挥丰富医保人员看病买药途径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傅鸿翔,汤晓莉.医疗保险竞争与行政监督——基于欧洲典型国家的比较分析[J].中国医疗保险,2014,67(4).

[2]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开展社会保险基金社会监督试点的意见(人社部发[2012]98号)[S].2012.

[3]吴传俭,王玉芳.我国社会医疗保险地区合作相关问题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5,8(17).

[4]吴传俭.社会医疗保险道德风险博弈与防控措施研究[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6,27(7).

[5]曹俊山.医保定点药店购药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5,209(11).

上一篇:电大毕业实习自我鉴定下一篇:客户生日卡片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