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设计生物教学环节

2024-06-23

精心设计生物教学环节(精选9篇)

篇1:精心设计生物教学环节

历史论文:

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思维是“万物之灵”的人类所特有的,是人脑对事物本质和事物之间规律性的反映,它是认识过程的高级形式。人们通过思维来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运用思维来预见和推知事物的发展进程以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授知识与学生获取知识的双向交流过程,导致这种交流畅通的主要媒质是师生思维同步前进。具体表现在课堂教学环节与学生思维发展的相互关系是否协调,所以在历史教学中必须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新课前的诱导,引发思维的火花

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思维的火花,将学生的思维意向纳入课堂教学的轨道,与教师的思维同时起步。为此,我在教学实践中曾使用以下两种方法达到这一目的。

1、进行以激发思维为出发点的智力测验。

我要引入新课前根据学生的临场状况以激发思维为出发点出示2-3道智力题,让学生抢答。智力题以重要的年代、人物、地名和重大事件的名称为主。例如学生很快答出:①隋炀帝在江都被杀,隋朝灭亡。②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2、以开展历史知识竞赛的方式导入新课。

我把组织知识竞赛这一富有竞争意识的活动引入课堂,以期在复习的基础上导入新课。一般情况下,根据已学过的有关知识编制一些选择题、是非题或填空题用幻灯机打出,或事先准备在小黑板上,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抢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实践证明,上述快节奏的思维训练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又能使学生知识的生长点从复习旧课积极自然地引入新课,为完成课堂教学内容打下基础。

二、引导联想,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良好的思维品质是提高学习质量和工作效率的关键。针对学生已经开启的思维和心理上产生的求知欲,及时点拨,将学生思维上的火花引向高潮。与此相适应的教学环节就是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安排充实的教学内容,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学生接受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1、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思维的创造性是良好思维品质的重要标志。只有接受教学重点、难点的正面挑战才能得到锻炼。因此,在学生的思维萌动后,即把教学重点、难点推到“前台”,与学生思维热点接触,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考验。例如:在讲解“西安事变”这一内容时,预先安排阅读课文,在此基础上,我直接把问题提出来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会爆发西安事变?张、杨扣押了蒋介石后,该如何处置?红军和东北军中很多将士为什么主张杀蒋?你认为蒋该不该杀?为什么?中共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对中国历史进程有何影响?中共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给你的启示是什么?学生的思维瞄准了这一系列问题后,纷纷提出自己的见解。在充分肯定学生见解中的合理成份后,我再进一步的启发诱导。这样既解决了“西安事变”这一重点、难点,又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

2、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就是思维能迅速轻易地从一类事物转到另一类内容相隔较远的事物。在课堂教学中其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学生的思维能否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及时调节;第二,学生的思维是否具有多角度、多层次的特点。为此,我在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注意到以下三点:首先,以变应变。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启发-自学-讨论-讲解”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的多种感观参与思维活动,利用多变的教学方法润滑学生思维的转换过程。其次,灵活过渡。精辟、恰当的过渡语,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然地抓住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利于深入知识,优化认知结构;还可以在一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掀起一个个小高潮,提高学习效率。使教学的环节发展成为学生思维的必然。再次鼓励学生发展求异思维。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说明了灵活、敏捷的思维会产生打破框框、别出心裁以及超乎寻常的思维效应,从而获得奇异而又颇具实际意义的思维新成果。

3、培养思维的广度

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具体出现形式能体现出课堂气氛活跃程度,教师就要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分解、组合,进行前后对比,左右交叉,保持学生思维热线,扩大教学效果。从而求得思维的光芒四散,收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效应。

4、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是指思维的抽象程度。学生的思维随着课堂教学的进行不断深化,例如:在讲述“元朝的统治”这一内容时,我这样提问学生:元朝是哪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是什么时候、谁建立的?又是在什么时候统一的全国?元朝的统一在中国的历史上有什么进步意义?元朝统一中国是进步的,而文天祥抗元也应给予肯定,这又该怎样理解,为什么说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的融合,促进了经济的继续发展?这样,既使学生思维一步步的深入而完成了由感性向理性的飞跃,又帮助学生将零碎的知识整理成合理的知识结构体系。

三、及时反馈,调整思维的节奏

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如何发挥学生思维的主体作用。教师的思维不能游离于学生的思维之外。这就需要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不断调节教学内容,调整思维的节奏,使师生的思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始终同步共振。

四、留下悬念,激发反思的余波

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复习小结。小结应是既突出重点,又揭示一节课的知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为指导,凭借客观史实得出科学的结论,使小结起到探微见源、画龙点睛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小结中,我经常用悬而未决的问题,创设新的情境,给课后学习布下疑阵,以诱发学生渴望知识结论的愿望。

在教学实践中,只有遵循教学规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注重引导学生用科学的历史理论揭示历史现象的本质,挖掘隐性历史知识及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就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是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内容,符合现代教育趋势。

篇2:精心设计生物教学环节

周巷镇云城小学

周文杰

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设计好教学环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多么的重要。本学期我教一年级数学,刚入学的学生经过一个月的行为习惯强化教育后学习习惯基本养成,课堂上主要通过老师讲解获得知识,一年级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容易被转移,所以老师的课堂教学技巧很重要,课前要精心设计好教学环节。

在一堂课上我教学9减3等于几的例题时,通过PPT投影显示9个萝卜,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投影上,接着动画显示一只兔子搬走了3个萝卜,学生看得津津有味,然后小精灵提出一个问题:“现在还剩下几个萝卜?”“想到答案的小朋友请举手。”孩子们的小手纷纷举起来,眼睛里满是渴望被老师叫到的期待,回答问题非常积极,课堂氛围活跃,后来的巩固练习效果也特别好,整堂课下来绝大部分学生都掌握了方法。

篇3:精心设计生物教学环节

儿童富有好奇心, 听觉灵敏, 善于模仿, 心理障碍较少, 他们对一种新语言的学习往往产生强烈浓厚的兴趣。然而,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 儿童的注意力又较易分散, 唯有对感兴趣的东西才能集中注意并能持久。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教案情境, 也许教学目标只有一两个句型, 三四个单词, 但是教师自身必须对教学内容有所设计适当拓展。内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 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用兴趣来激活他们的思维, 唤起他们的学习注意, 进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去。

二、练习内容要有螺旋式上升的递进层次

习题与习题之间不能千篇一律, 要有递进, 这种递进体现在习题难度上、操作难度和形式变化上。课前课中的练习应该是为课尾的练习打基础作准备, 他们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层层递进, 螺旋上升, 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的。

一般说来, 开始的练习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既巩固旧知又引导新知的学习, 而课中的练习应该突出重点, 分散难点, 比如我在book2 u6《farmer and fisherman》中的教学中注意紧扣教学重点, 对三个职业新单词:farmer teacher fisherman的教授中注意呈现问题方式和操练方式的不同, farmer从旧的职业入手, 配合询问what has a farmer got?培养发散思维, 锻炼口语表达。teacher从我自身入手, 用chant:teacher, teacher I see you, teacher, teacher, I love you训练语感, 用实物询问学生what has a teacher got?fisherman从单词fish入手, 操练方式也有所不同, 配合儿歌:A:fish, fish, come with me, B:fisherman, fisherman, come with you.生动活泼的游戏既激发学生兴趣, 又有效地锻炼了口语表达及人称代词的转换。

三、采取生动活泼地操作形式

一年级学生的英语学习内容比较少, 但活动及能力要求不低, 活动要吸引小朋友的眼球, 要让他们感兴趣, 教育者本身又要有能力不使活动失控 (小朋友在活动中很容易乱) , 有很多的儿歌, 韵律诗, 小情景故事, 与其说在学, 不如说在玩比较贴切。要在玩中学, 在学中玩。可采用listen and act, look and say, ask and answer, sing a song, tell a story, do tic-tac-toe, play a game等多种方式,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训练学生的思维, 发展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玩中有学, 学中有玩, 爱玩是孩子的本性。注意让学生在各种游戏中慢慢习得单词, 对话, 而不是死记硬背单词。

四、互动形式多样灵活

互动, 就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教学中在教师的启发下引导学生去发现, 师生密切配合, 教师抓住时机善于引导、教学方法灵活多变, 教学内容引人入胜;学生在教师的诱导下善于思考、积极参与, 并善于打破常规, 产生奇思异想, 使其能力不断发展, 这使得“互动”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中引入创造教育成为可能。

互动交流的方式要多样: (1) 单个交流:主要是请单个学生站起回答问题, 是单个学生对教师的交流, 教师通过讲解点拨让学生理解所学英语的精妙之处。当然这种讲解以点拨引导为主, 可用于look and say环节, 时间不宜过长, 否则孩子容易分心, 出现的时机要恰当。 (2) 一对多的交流:让学生到讲台前来面对全体学生锻炼胆量, 或者在座位上一生提问, 众生回答, 或众生提问一生回答等等多种交流互动方式, 以此培养自身的口头表达能力。多用于sing a song, speak a rhyme等环节。 (3) 两两交流:通过同桌互相近距离经常性的交流, 养成他们勤于表达善于思维乐于交流的好习惯。多用于ask and answer环节 (4) 组组比赛:分组可以按位置也可以按性别, 通过组组比赛, 可以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用于listen and act or sing songs, rhyme, 等环节。

五、教具使用直观形象, 教学手段丰富多样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人总是通过感官获取各种信息来感知周围世界的存在, 所以视觉在学习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我在教学过程中准备了各种各样的单词卡片、头饰、图片等, 在教每一个新单词学生都能亲眼看见, 这样也不需要花时间去解释含义。如:我在教人物职业单词时, 和学生一起动手做人物的头饰, 并让他们通过说:I like..., I want to be a...来模仿人物的形态和动作, 比一比谁是模仿秀中的冠军。孩子们都很兴奋, 模仿得非常好, 课堂的气氛也相当活跃。最后带着大家一起唱一首:〈I want to be〉的歌边唱边表演做动作,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六、动静结合, 把握好英语课堂的节奏感

1在教学过程处理上, 注意快慢适当、详略得当。

设计教学节奏时, 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安排内容要错落有致, 分配时间大体适当。如在学习中, tic-tac-toe既要学生回答what colour is it?It is yellow.又要学生说出It is a lemon.这是一个难点, 学生容易混淆。我就先拿出实物复习引入各种颜色, 先完成what colour is it?It is yellow.的教学。等到学生都熟悉了颜色的回答后, 再让学生添加It is a lemon的回答, 这样既突出了重点, 又分散突破了难点, 学生学起来就不会很累。

2在教学态势的处理上符合学生的思维节奏, 做到起伏有致

在课的开头, 设计问题的难度要适当;可以先进行一些小问题的热身, 如在教中, 开始可用what is he?what is she?How is he?How is she?等问句热身, 而强度大的思维训练, 放在学生思维活动最积极的时间进行:比如一些新单词的讲授:如postman, policeman的学习比较, 系列新句型的操练:he/she is a..., Is he/she a...?还可以学习新的chant, rhyme and songs等。

3在教学方式的运用上, 注重动静相生。

教师课堂教学方式的间隔变换, 有助于学生消除疲劳, 保持注意力, 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教师组织教学时, 要巧妙安排教学方式, 使之有动有静, 动静结合。

总之, 一年级是一个尤其需要生动教学的教学年级, 如果一个初次教一年级英语的教师能够注意到并做到以上几点的话, 他的教学有效性就一定能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上海市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

篇4: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提高生物课质量

【关键词】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提高;生物;质量

一、运用语言艺术,使生物学知识趣味化

语言是传授知识、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工具。生物学教学能力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水平的高低。在教学中科学、准确、精炼、通俗的语言固然重要,但是若再适当运用一些趣味语言就可使生物学教学妙趣横生、满堂生辉。例如:在讲食物链时,我用了“大鱼吃小鱼,小鱼吃毛虾,毛虾啃泥巴”和“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等谚语,让学生分析这些谚语中“泥巴、毛虾、小鱼、大鱼”各处的营养级。通过引用谚语,将食物链这些枯燥而深奥的生物学知识,形象具体化,不仅帮助了学生理解,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记忆。再如:在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式,引用诗歌“落叶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加深了学生对生态系统是循环的以及是怎样循环的理解……运用语言艺术,提高生物学知识的趣味性,其表现方式还有很多,如适当引用成语、古诗词、歌词、谜语及体态语言等。运用得法,对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兴趣效果就十分有效。

二、精心设计课堂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提问时课堂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启发式教学的一种方式,也是联系师生双边活动的纽带。合理设计问题是教学进程得以顺利进行的关键,精心设计的问题对于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智能,提高教学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例如:“细胞有丝分裂各个时期有什么变化?”除问题域过大外,问句概念还有歧义,容易造成理解上的分歧。如果将问题联系实验现象加以改进,使其新颖些:“有丝分裂前、中、后、末各期中核膜、核仁、染色体、纺锤体在高等植物细胞中的变化典型图像,你能用语言把他们描述出来吗?”这样换一种文法就能使学生跟着老师的提问去开动脑筋,也容易用自己的语言朝着已规定的提问目标去进行归纳、总结。另外,所设计的问题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如果提出的问题浅显随意,引不起学生兴趣,反映不出思维的深度。而超前、偏怪、深奥的提问又使学生不知所云,难以形成思维的力度。因此尽量使每一问题都能使“挑一挑”摘到“果子”,体会到智力活动的愉快,既给学生以成功的满足,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了学生的思维。

三、精心设计课堂练习,提高课堂效益

生物学教学的课堂练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有目的,有系统的学习活动。它不仅有利于学生及时巩固、理解当堂所学知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生物学能力和发展学生的智力。另外,也有利于教师检查自己的教学效果。因此,课堂练习对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课堂练习的形式多种多样,应围绕教学的目标和要求,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来设计各类不同的练习。在我的课堂练习设计中,有对成语、俗语(如提问怎样理解“作茧自缚”)的再审视;有实验数据的分析;有曲线图表的绘制;有对自然现象的体悟;有对科学之谜的猜测……凡此种种,尽可能地打破原有练习的藩篱,以不同的形式体现“创造性学习”这一本质。在设计练习时可以有意识地增加知识与社会发展相关联的内容。我们在各种媒体中常会听到环境污染、偷猎野生动物、长江源头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等不幸消息。因此在学习生态学的内容时,我就把这些问题引入课堂练习中,让学生用已学过的知识,去分析、判断、评论这些问题。对这样联系实际的联系学生很感兴趣。通过这样的练习,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另一方面学生在做练习时,由于充分思考与激烈的讨论,还会激起他们对环境保护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另外,通过课堂练习,获得反馈信息,调节教学。因此,设计练习时,教师应根据反馈信息注意练习易出错的知识,以便学生正确掌握知识。如芽孢和孢子,肺活量与肺容量等,这些是学生易混淆的名词,应专门设计针对性较强的联系,以便帮助学生理解它们的真正含义。同时,教师还要根据当堂练习的信息,随机设计练习予以调节。这种练习不仅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提高了练习效果,而且有效地促进了教学相长。

四、结束语

篇5:精心设计生物教学环节

从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解读中可以看出,新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进行有效的课程教学,改变以往那种“少、慢、差、费”的现象,用切实有效的课堂教学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其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要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取得好的效果,教师要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高效教学的策略,在每一节课中实施有效教学,课堂效率才会提高,学生才会学会、乐学、会学。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怎样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呢?在阅读教学中,文言文到底该如何教?这一直一直以来也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

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我们提倡学生个性化阅读,教师也应体现自己的个性化教学思想,彰显独特的个人教学风格。教师要从文字入手,抓住关键词句,积极引导学生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感受作者的审美情趣和人生抉择。

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就必须静下心来咬文嚼字,在读中品,在品中悟。文言文的课堂上,绝不能缺失琅琅的读书声。

作为一堂文言文阅读教学课,应力求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完美结合。既注重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还要用激情点燃课堂,力求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依据以上观点,我认为,提高文言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应做到如下几点:

一、文言文需要定位,找准切入点是一节课成功的一半

教师在教学前应充分解读文本,力求有创见性,运用智慧进行个性化解读,突破教材、教参,让老课文焕发出新活力。

例如,就《湖心亭看雪》一文而言,这篇明末清初的文章在语言上几无难点,而作者高超的素描技巧及其景中情事中情却引人玩味,耐人琢磨。所以,本堂课教师要做的是引导学生走进一类特殊的知识分子的心灵世界,感受一种别样的审美情趣和人生抉择,领悟“孤独”的真正内涵。正是这个定位,才会让本节课的文本解读走向深入,让课堂呈现一种厚重感。

二、教师引导要到位,文本解读要细腻

切忌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而设计几个所谓探究问题,而以“请君入瓮”的方式,“越俎代庖”。学生自主解决一个问题,比教师强行灌输十个问题的收获大得多。真正的有效性教学,就是要充分尊重新课改的要求,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对教学流程的科学设计和细致引导,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解决问题,进而在收获知识的同时,提升个人能力。

三、在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过程中实现突破

学习文言文最重要的就是要真正理解文章的内涵,这就需要学生的深入阅读。如《湖心亭看雪》的导语设计时,许多教师都是从欣赏西湖图文导入的,但这会无形中让学生仅把此文定位于“景”而忽视了情,从而使文本解读流于肤浅。而根据自己教学的需要,可以从柳宗元被贬永州时写下的《江雪》导入,巧妙引领:“同学们,在漫长的封建时代,还有许多文人雅士,他们由不同的原因而成为精神上的孤独者。现实中,他们找不到灵魂安放的净土,于是便把自然作为心灵的归宿。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随张岱去‘湖心亭’看雪,去解读一份玉洁冰清的美丽情怀。”通过教师巧妙的设疑,往往会激发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

此外,教师还可以将学生最迫切要解决的问题呈现在黑板上,调动学生探究文本的意识。整个阅读教学就是在不断地解决旧的阅读期待和产生新的阅读期待的过程中完成的,而解决阅读期待的过程就是探究的过程。

四、朗读的突破

就学习文言文而言,朗读毫无疑问地应该也成为解读文言文的最重要的一把钥匙。例如,《湖心亭看雪》一课的整个教学的板块都可以由“读”引领。围绕着解读“独”与“痴”,进行朗读指导,在读中体悟。特别是对本文写景语言的揣摩,整个教学过程的推进和难点的突破都可以“读”为载体完成。

五、应力求把一堂课雕琢成一件艺术品

由于种种原因,每节课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遗憾。要想减少遗憾,就必须充分备课,课前要有充分预设。只有有了充分的预设,才能从容应对课堂“突发事件”,以精彩的生成推动教学进程!

文言文和现代文的教学并非隔着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因为同为语言教学,它们之间在许多方面是可以相互对话互为启示的。教师可寻找巧妙切入点作为主问题提挈全课,设置非常之问激活学生思维,以联想想象拓展学生情感张力,以多样朗读搭建理解桥梁,切实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

篇6:精心设计教学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个人从事各种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兴趣所引起的,有了动机、兴趣才会去从事各种活动。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强化剂,在学生的认识过程与学习活动中起着巨大的作用。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就会在学习中产生很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下面,我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结合学生的年龄及思维特点,通过设计各种形式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谈几点体会。

一、设计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新课程倡导启发式教学。而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景。在课堂上,要使学生的精神高度集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认为设问是十分重要的。课堂上提问要避免随意性,提出的问题要有启发性,要适时。要能唤起学生的心灵共鸣,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把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例如:我在教学“圆锥体积公式”时,我不是采用在空圆锥体里装沙实验的方法,而是设计问题情境。向学生提问:“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积都可以用一个什么公式来求它们的体积?求圆锥的体积能不能用底面积×高?如果用圆锥的底面积×高,求得的是什么?”这样就自然沟通了圆锥体与圆柱体的联系,然后借助教具进一步启发学生:“如果知道了圆柱的体积,要求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学生运用所学的分数知识很自然地得出了只要知道圆锥的体积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几分之几,就可以正确的计算出所求圆锥 的体积。像这样在教学中适当的设计问题情境,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把学生的求知欲望有力地激发出来,这种学习效果要比教师硬塞现成公式要好得多。

二、设计竞赛情境,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小学生有好动、好胜的心理特点,利用这一特点组织一些数学竞赛活动,以竞赛中的名次或胜负为诱因,可以刺激学生自我提高的需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学习效果。

例如:在一节讲授“8的认识”的课堂练习课时,我根据教学内容并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了这样一种情境。我拿出两组0至8的数字卡片,指定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各代表男队,女队进行比赛。我还没宣布比赛的规则和要求,可是全体同学已进入了我所设计的情境之中,暗中为自己的队加油,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引发出来了。

又如我在教学“10以内加减法、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复习整理”课时,我采用了小组竞赛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竞赛分为三部分:口算、我当小考官和抢答思考题。每一项均为全班参与,并从各组选出不同人次进行评判记入该组成绩。由于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都很强,以比赛的形式上复习课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由于课堂安排层次性强,也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语言的表达能力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设计游戏情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爱玩是儿童的天性,好动是儿童的年龄特征之一。如果单靠限制学生的“动”,在课 堂上,让他们“老老实实”地上课,这如同捆住了他们的手脚,上一堂课又苦又累,久而久之会使他们产生厌学情绪。因此,设计一种游戏情境,把游戏形式与数学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活泼的数学游戏,寓教于乐。通过游戏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在游戏中得到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例如:初入学的儿童学习数字“2”,在看图数数等环节的基础上抽象概括出“2”以后,我先引导学生从整体观察出“2”字的形状像鸭子,再逐步观察“2”字各部分:上部分像小鸭子的脑瓜儿,是圆圆的;中间像小鸭的脖子,是斜斜的;下边像小鸭的身子、尾巴,是直直的。然后把儿童语言整理成为“2字歌谣”——“2字像小鸭儿,圆圆小脑瓜儿,斜斜的长脖子,直直的小尾巴。”小学生听了喜形于色,很快上口。这样,不仅记住了规范的字形、书写的要领,而且感受到数字可爱,学习有趣。学生在游戏中精神高度集中,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不少有用的知识,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设计故事情境,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由于外界事物的刺激而引起的一种情绪状态,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地给学生营造故事情境,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会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

例如:在学习“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的课时,我给学生讲了一个小故事:过去,有一个李财迷爱财如命。市上卖的鸡蛋每一斤称10个,每斤是1.54元。李财迷让小伙计去买,并想从中扣他的工钱,就出了一个难题给小伙计:他拿给小伙计1.50元,非要买来一斤鸡 蛋不可。买不来就不给工钱。你们能帮助小伙计想出个办法来吗?学生非常好奇,但想来想去也没想出好办法来。这时,我神秘地说:答案就在这节课要学的知识里。学生们迫不及待地投入了学习。原来,可以分十次去买鸡蛋,每一个鸡蛋0.154元,用“四舍五入”只需0.15元,买一斤(10个)共花1.50元。聪明的小伙计用数学知识斗败了这个财迷。这个故事把数学知识寓于故事情节当中,吸引了学生,从而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设计操作情境,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实践操作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教学的有效手段之一。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组织一些以学生活动为主,对一些实际问题通过自己动手测量、演示或操作,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获得学习成效,既能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又能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创造精神。

例如:我在教学“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时,采用了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方法,先让学生摆红花和黄花同样多的部分,再摆红花比黄花多的部分,从而让学生看到红花的朵数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红花和黄花同样多的部分,另一部分是红花比黄花多的部分,求红花有几朵就是把两部分合并起来,所以用加法算。又如在讲“轴对称图形”的内容时,我让学生把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和几种三角形的纸片对折,使图形对折后能完全重合。学生通过操作后发现有些图形能完全重合,有些图形不能完全重合。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不仅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且有力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7:精心设计教学板书范文

有人说:板学设计是老师的门面,板书的内容是本节课的重点。好的板书设计能让学生赏析悦目,有利于帮助他们高效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因此,我们教师还应在板书设计上下功夫。

板书设计的形式多种多样,如:提纲式板书、结构式板书、图示式板书、表格式板书、辅助式板书等,究竟采用哪种板书形式,应根据本节课的特点,使其为本节课服务。

下面是我的一个教学设计,以此为例来说一下教学板书设计的类型及实效性。

教学设计:交往伴一生,一生在交往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交往意识,在生活中正确交友,提高交往能力。

知识目标:理解交往的必要性、重要性。能力目标:学会正确交往,提高交往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导语:

我们从出生到成长的过程,都需要与人进行交往,请看小明在成长的过程中主要与那些人进行交往,这些人给了他那些帮助。(多媒体展示:A在家B在幼儿园C在小学D在商店)

问题很简单,师生在谈话式的交流中很自然的引入本课内容:我们看到小明交往的圈子越来越大。今天我们就共同探讨:为什么要和人交往?交往对我们有什么重要作用?

2、板书标题:

一、交往伴一生,一生在交往

(二)教学活动过程:

一、交往伴一生,一生在交往

1、人生离不开交往(交往的必要性)

情境活动一:关于交往的两种不同认识(学生看学案,思考问题)

(材料见学案)

材料1:同学甲:交往对我们很重要。

同学乙:我们现在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用不着费心去交往。你怎么看两位同学的观点?

想一想:我们在生活中能离开交往吗?

(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很容易认识到:人生离不开交往。即:交往的必要性。)说一说:

※在生活中,自己经常与哪些人交往? 他们给过自己哪些帮助 ? 自己给他们提供过什么帮助 ? ※自己现在有多少知心朋友?小学毕业时有多少?(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认识到:随着年龄的增长,交往的范围会越来越大。)教师赠言:在社会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孤立的存在,必须与他人交往。只有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才能体到人生的快乐,才能满足心理上的需要,更好地适应社会。交往在人的生活中中是必不可少的,我们要学会交往,广交朋友,为自己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2、在交往中完善自我(交往的重要性)学习方法:

(让学生通过分析解答实际问题,感悟出交往的重要性)填一填:

我生病了,好友来看我,我感到:————————————落下了功课,我该怎么办?———

在生活学习上遇到疑难问题,我感到: 外出迷路了,我会:————— 公交车上看到孕妇上车后没坐了,我会:————— 好友要参加运动会了,我会:———————— 这些问题使学生认识到了:

①通过交往,能够实现心灵沟通,保持心情愉快 ②通过交往,可以结交新友,不断完善自己(③在交往中朋友会帮助我们战胜困难和挫折

教师赠言:人生难免遇到困难、挫折。人与人之间的互助有助于困难的解决。在困难时获得别人的帮助是幸福的,应该感谢别人;当别人遇到困难时,热情地伸出援助之手,我们同样会感到幸福。

名人名言:如果你把一个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你如果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忧愁。培根的名言同样告诉我们:交往中我们的朋友会帮助我们克服困难,战胜挫折。

问题探究:朋友越多越好(组织学生开展辩论会)(学生各抒己见,争辩很激烈,掀起了课堂高潮)教师赠言:交往对我们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朋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古人说,“近墨者黑近朱者赤”,好朋友是我们一生的财富。这就要求我们在交友中要善于选择,慎重择友,多交益友,从而让我们在交往中完善自我,健康地成长。

(三)课堂小结(结合学生实际,强调交往的必要性、重要性,提醒学生广交友、慎交友)本节课知识结构:

1、人生离不开交往——人生为什么离不开交往?

2、在交往中完善自我——交往有何重要性?(1)交往对自身发展的重要作用

①通过交往,能够实现心灵沟通,保持心情愉快 ②通过交往,可以结交新友,不断完善自己

③在交往中朋友会帮助我们战胜困难和挫折(2)交往对我们的成长有重要的影响

(四)实践平台:

结合本节课你对交往的认识,为帮助同学们在生活、学习中广交友、慎交友、交益友,请向广大中学生发出一份有关交往的倡议书。

(五)教学反思:

优点:紧密联系学生实际,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把现实生活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实现了“生活即教育”,使学生感觉到思品课有趣味、有价值,实现了:“学习——感悟——提高”

不足之处:给学生设计的情境材料少一些。

(六)板书设计:

一生——交往——一生

必要性

重要性 〖广交友、慎交友〗

本节课我采用了结构式板书,既简洁又突出了重点、落脚点。使本节课的内容一目了然,非常利于学生快速掌握。板书设计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

1、提纲式板书

2、结构式板书

3、图示式板书

4、表格式板书

5、辅助式板书

究竟采用哪种板书形式,应根据本节课的特点,使其为本节课服务

板书设计的实效主要有:

1、板书设计能吸引学生的目光,引导学生的学习思路。

2、板书内容与学习内容互相协调,能凸显学习重点,起到强化作用。

3、板书设计具有启发性,能使学生一目了然,起到“画龙点睛”、指点引路的作用。

篇8:精心设计生物教学环节

一、创设教学情境, 导入课堂, 省时, 高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恰当的导入新课, 可以让学生很快进入角色, 使课堂一开始就像一块无形的磁铁将学生紧紧吸引住。新课导入的方法有多种, 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 如歌曲导入法, “天路、黄河颂、长江之歌”等, 广告导入法, “要让人类看到的最后一滴水是人类自身的眼泪”。情境导入, 能快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省时, 高效。

二、设计教学活动, 解惑疑点、难点, 层层推进

在地理教学中, 有些概念、原因、规律学生比较难理解, 教师在讲授知识之前, 通过有目的地设置相关的疑问, 合理安排学生活动, 吸引学生积极动脑、合作探究、主动学习, 逐步深入地探索问题的实质。把新知识设置成一系列由旧引新、由浅入深、环环相扣、设置悬念,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如学习《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时, 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生活体验, 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重新整合教学资源, 将学习内容分成两大教学板块。

第一板块:设计“知黄河、颂黄河”两个环节, 为突出重点, 在“知黄河”环节, 采用问题引领下学生自主读图、描图、绘图、填图等探究活动, 使学生实现对“黄河概况”的整体认知。这一环节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读图及在地图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颂黄河”环节, 安排学生资料展示活动, 展示内容是学生课前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到的有关“黄河贡献, 歌颂黄河”的资料, 资料形式可以不拘一格, 目的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满足学生“自我表现”的欲望, 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体现“学习生活中有用地理”的理念。

第二板块:设计“忧黄河、治黄河”两个环节, 为了突破难点, 根据课标要求和学生的认知能力, 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黄河成灾”“黄河泥沙源”视频及“地上河的形成”的动画, 动态直观的再现黄河各种环境问题。目的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其次, 采用图表归纳展示法, 课前设计了黄河各河段环境危机及治理方案的空白表格印发给学生,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合作探究, 归纳填表。讨论后各组代表班前展示, 教师鼓励学生产生质疑和分歧, 再进一步辩论后, 达成共识教师做总结性的板书。这一活动的设计,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 图表的设计, 增强了知识的系统化, 有利于学生比较记忆。通过学生积极参与, 合作探究,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适时给予表扬, 把课堂教学推向高潮。活动情境创设, 比教师单纯的说教, 简单、易懂, 提高了效率。

三、结合教学实际, 分析热点、焦点

学习地理, 不能只注重知识的掌握, 还应注重对能力的提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之一是好奇, 富有新鲜感, 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 教师应抓住这一心理特征, 在教学中, 注意结合教学内容, 适时、适量、科学地联系热点、焦点, 多搜集材料, 运用情境, 分析热点、焦点。如学习《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时, 课件展示丰润区人民的母亲河----还乡河的景观图片。提问:你了解我们母亲河的状况吗?她是否面临环境危机?请同学们为家乡河流的可持续发展行动起来, 进行调查取证, 并设计保护与治理方案。目的是鼓励学生养成关注新闻、时事以及身边的地理的良好习惯。

四、创设教学情境, 加强学科联系, 迁移激趣

有的学生对地理学科不感兴趣, 但却有其他方面的兴趣和爱好, 作为地理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 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 使学生身处其境,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变“要我学”为“我爱学”。愉快地接受新知识, 在潜移默化中, 领悟到学习地理的乐趣。

例如:在学习“气温与气候”时, 课下布置学生查找一些有关“天气”和“气候”的诗句, 在课堂上展示交流, 并让其他同学判断描写的是天气还是气候。在学习气温垂直变化规律时, 不但利用了大量的古诗词, 而且利用了海拔升高100米, 气温下降0.6℃, 来计算不同海拔的气温;在学习西北的干旱时, 让本班爱好美术的同学完成了一幅“大漠孤烟直”的风景画;在学习我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时, 把每个行政区域的轮廓做出形象的比喻等。教学中, 从各个方面挖掘学生的潜能、优点, 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意识,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五、创设教学情境, 在体验生产、生活的同时, 完成思想渗透

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生产, 又为生产和生活服务,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课程标准》的一大要求, 社会生活中地理无处不在, 从现实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和地理事实入手来创设教学情境, 既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地理的重要性, 又有助于学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如每年的冬春季节, 我们这里常有冷锋过境, 教学时就可以抓住这一地理情境, 引导学生观察天气变化, 思考变化规律, 分析变化成因。然后再联系课本上的相关内容, 季风气候显著, 既丰富了学生的感性地理知识, 又获取了理论知识, 培养了地理问题探究意识和能力, 又如沙尘暴问题、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自然灾害等等, 都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中可通过设计相关情境, 或文字资料, 或图片图表, 引导学生分析认证。, 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体验学习地理的乐趣, 渗透“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地理”的理念。

篇9:精心设计生物教学环节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怎样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呢?在阅读教学中,文言文到底该如何教?这一直一直以来也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

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我们提倡学生个性化阅读,教师也应体现自己的个性化教学思想,彰显独特的个人教学风格。教师要从文字入手,抓住关键词句,积极引导学生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感受作者的审美情趣和人生抉择。

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就必须静下心来咬文嚼字,在读中品,在品中悟。文言文的课堂上,绝不能缺失琅琅的读书声。

作为一堂文言文阅读教学课,应力求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完美结合。既注重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还要用激情点燃课堂,力求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依据以上观点,我认为,提高文言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应做到如下几点:

一、文言文需要定位,找准切入点是一节课成功的一半

教师在教学前应充分解读文本,力求有创见性,运用智慧进行个性化解读,突破教材、教参,让老课文焕发出新活力。

例如,就《湖心亭看雪》一文而言,这篇明末清初的文章在语言上几无难点,而作者高超的素描技巧及其景中情事中情却引人玩味,耐人琢磨。所以,本堂课教师要做的是引导学生走进一类特殊的知识分子的心灵世界,感受一种别样的审美情趣和人生抉择,领悟“孤独”的真正内涵。正是这个定位,才会让本节课的文本解读走向深入,让课堂呈现一种厚重感。

二、教师引导要到位,文本解读要细腻

切忌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而设计几个所谓探究问题,而以“请君入瓮”的方式,“越俎代庖”。学生自主解决一个问题,比教师强行灌输十个问题的收获大得多。真正的有效性教学,就是要充分尊重新课改的要求,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对教学流程的科学设计和细致引导,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解决问题,进而在收获知识的同时,提升个人能力。

三、在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过程中实现突破

学习文言文最重要的就是要真正理解文章的内涵,这就需要学生的深入阅读。如《湖心亭看雪》的导语设计时,许多教师都是从欣赏西湖图文导入的,但这会无形中让学生仅把此文定位于“景”而忽视了情,从而使文本解读流于肤浅。而根据自己教学的需要,可以从柳宗元被贬永州时写下的《江雪》导入,巧妙引领:“同学们,在漫长的封建时代,还有许多文人雅士,他们由不同的原因而成为精神上的孤独者。现实中,他们找不到灵魂安放的净土,于是便把自然作为心灵的归宿。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随张岱去‘湖心亭看雪,去解读一份玉洁冰清的美丽情怀。”通过教师巧妙的设疑,往往会激发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

此外,教师还可以将学生最迫切要解决的问题呈现在黑板上,调动学生探究文本的意识。整个阅读教学就是在不断地解决旧的阅读期待和产生新的阅读期待的过程中完成的,而解决阅读期待的过程就是探究的过程。

四、朗读的突破

就学习文言文而言,朗读毫无疑问地应该也成为解读文言文的最重要的一把钥匙。例如,《湖心亭看雪》一课的整个教学的板块都可以由“读”引领。围绕着解读“独”与“痴”,进行朗读指导,在读中体悟。特别是对本文写景语言的揣摩,整个教学过程的推进和难点的突破都可以“读”为载体完成。

五、应力求把一堂课雕琢成一件艺术品

由于种种原因,每节课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遗憾。要想减少遗憾,就必须充分备课,课前要有充分预设。只有有了充分的预设,才能从容应对课堂“突发事件”,以精彩的生成推动教学进程!

文言文和现代文的教学并非隔着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因为同为语言教学,它们之间在许多方面是可以相互对话互为启示的。教师可寻找巧妙切入点作为主问题提挈全课,设置非常之问激活学生思维,以联想想象拓展学生情感张力,以多样朗读搭建理解桥梁,切实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

上一篇:幼儿园音乐欣赏《小兔和狼》优秀教案及教学评析下一篇:绘本与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