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必修5名著导读

2024-06-25

语文必修5名著导读(精选8篇)

篇1:语文必修5名著导读

语文必修5名著导读《三国演义》教学设计 课程说明:

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阶段学生要阅读5本以上名著,字数达到150万以上。“名著导读”是新教材增设的一个板块,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掌握阅读名著的方法,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提高语文素养。教学设想:

教学“导读”应结合文本的视觉和影视的视觉,使学生产生欣赏的欲望,然后以学生的潜心阅读为主。本导读拟设2课时,第1课时以教材中的导读内容为依托,较全面地介绍名著;第2课时让学生通过活动(名著故事会、精彩片段选读),感受名著的艺术魅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三国演义》的背景、作者、思想内容、价值等; 2)识记一些与《三国演义》有关的成语、熟语、歇后语; 3)复习《赤壁怀古》《蜀相》; 4)掌握名著欣赏的的基本方法。2、过程与方法

1)语言积累以抢答的形式完成; 2)理解教材中导读内容,把握要点; 3)文学作品与历史记载的比较鉴赏。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谋事在人”的积极人生观; 2)3)确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的社会历史观; 通过鉴赏典型形象获得精神愉悦。教学重点:

1、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 2、语言知识积累;

3、了解阅读名著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

文学语言与史传语言的比较鉴赏。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序幕。2、展示篇首词,略作欣赏。

3、联系复习苏轼词《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展示课题:名著导读《三国演义》 一提起《三国演义》,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一个个耳熟能详的英雄我们脱口而出:诸葛亮、关羽、张飞、曹操??的确,这是一个群星璀璨的时代,智谋、权术、机变、口才、勇气??在三国鼎立的舞台上,发挥得淋漓尽致。

三、导读名著 1、名著的形成

1)《三国演义》的编撰者是罗贯中,名本,号湖海散人,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元末明初。

2)《三国演义》的形成,课件展示:晋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宋 代讲史平话元代讲史话本《三国志平话》《三分事略》 明初罗本贯中编撰《三国志通俗演义》 清初毛纶毛宗岗整 理和评点《三国志通俗演义》 2、名著的影响

1)老师讲意思和运用,学生抢答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熟语 课件显示:唱空城计,过五关斩六将,说曹操曹操就到,乐不思蜀,赔了夫人又折兵,人在曹营心在汉,扶不起的阿斗。2)课件显示歇后语前半句,学生抢答后半句。

3)名著其他影响如:京剧“失”“空”“斩”是传统剧目;大型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易中天《品三国》让经典走向普通民众;教材选编《出师表》《赤壁之战》《孔明挥泪斩马谡》。3、名著的价值

1)课件出示《三国演义》的内容和思想;教师介绍《三国演义》的情节时间跨度、线索、作品倾向。

2)提问,要求从教材“导读”中找答案:

《三国演义》给予我们人生最宝贵的启示是什么? 《三国演义》表现了一种怎样的社会观、历史观? 课件展示。4、名著的欣赏

1)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

要求学生说出几个《三国演义》故事回目。2)生动典型的人物形象:

提问:毛氏父子评点《三国演义》所谓“三绝”是? 课件展示:奸绝——曹操 义绝——关羽 智绝——诸葛亮

课件展示“曹操小档案”,建议阅读长篇小说时,由于情节复杂,人物众多,可以通过制作人物档案的方式理顺内容。谈谈诸葛亮的形象:

诸葛亮是群众智慧的化身,他足智多谋、神机妙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课件出示武侯祠楹联;复习背诵杜甫律诗《蜀相》

3)欣赏《三国演义》中《孔明挥泪斩马谡》与晋陈寿《三国志》《诸葛 亮传》中对斩马谡的记载。

a)分角色朗读《孔明挥泪斩马谡》中孔明“三哭”片段 分5个角色:孔明、马谡、蒋琬、先主刘备及叙述者。b)讨论“三哭”各含怎样的感情? 一哭: 挥泪 哀伤之哭 二哭: 流涕 惋惜之哭声 三哭 大哭不已 惭愧之哭

c)阅读《诸葛亮传》中记载,理解“戮谡以谢众”,意即:杀了马 谡来向众人谢罪。

d)文学作品语言的形象性与正统史书叙事的客观性。

四、小结:

名著欣赏的方法:

1了解名著的形成和影响; 2把握名著的基本内容和思想; 3通读名著,欣赏精彩篇章,抓住小说三要素; 4积累语文知识。

五、作业:

1)课后准备“三国”知识竞赛;

2)阅读《同步作业》中两篇文章《孔明挥泪斩马谡》和《群英会蒋干中 计》

六、在《三国演义》片尾曲声中结束。附板书提要:

名著《三国演义》导读 怎样阅读名著?

1、了解名著的形成和影响; 2、把握名著的基本内容和思想; 3、通读名著,欣赏精彩篇章; 4、积累语文知识。

篇2:语文必修5名著导读

必修一:

1、《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集中体现了孔子在政治、伦理、哲学、教育等方面的思想,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著作。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2、《大卫·科波菲尔》:“半自传体”长篇小说。

狄更斯:英国小说家。代表作有《老古玩店》《艰难时世》《双城记》《远大前程》。

必修二:

1、《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三部长篇小说。

巴金:现代小说家,代表作有《家》《寒夜》

2、《巴黎圣母院》:雨果的长篇小说代表作。集中体现了“美丑对照”原则。

雨果:法国19世纪伟大的浪漫主义文学家。代表作有《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

必修三:

1、《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又名《金玉缘》,共120回,曹雪芹写前80回,高鹗续写后40回。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是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2、《高老头》:是《人间喜剧》的序幕。

巴尔扎克,法国19世纪现实主义作家。九十多部(篇)作品总称为《人间喜剧》。

必修四:

1、莎士比亚: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2、朱光潜:现代美学家。代表作有《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谈美》。《谈美》以书信形式漫谈文艺、美学、哲学、道德、政治等问题。

必修五:

1、《三国演义》:我国现存最早的章回体小说之一,以时间为序,交错叙述魏、蜀、吴三国形成的历史。作者是罗贯中。

2、《堂吉诃德》:一部充满荒诞的喜剧感和能催人“含笑的泪”的悲剧感的长篇小说。家塞万提斯:西班牙小说家。

必修5文学常识

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选自我国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水浒传》。

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

2、《装在套子里的人》:选自《契诃夫小说选》。

契诃夫:19世纪末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著名剧作家,世界短篇小说的巨匠。

3、沈从文:现代作家。代表作:《边城》。

4、《归去来兮辞》:辞:赋得一种。

陶渊明:东晋诗人。

5、《滕王阁序》:选自《王子安集》。

王勃:初唐文学家,“初唐四杰”之首。

初唐四杰:王勃、骆宾王、杨炯、卢照邻

6、《逍遥游》:节选自《庄子·逍遥游》

《庄子》:庄子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庄子:名周,战国中期思想家。

7、《陈情表》:表——古代臣下呈给皇帝的一种文书。李密:晋代文学家。

8、朱光潜:现代文学家,文艺理论家。

篇3:开展名著导读提高语文素养

一、遵守原则, 培养兴趣

1. 按层次分组阅读

由于各人的语文基础不同, 课外阅读能力也是千差万别的。在阅读指导过程中, 可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组。如A组由语文阅读能力强且有较高阅读兴趣的学生组成, 通过学生自愿报名, 与老师推荐相结合, 对这部分学生, 阅读的质和量都相对要求高些;阅读能力较好的为B组, 其余是C组, 对这部分同学的阅读要求相对降低些。按照三组学生的不同阅读能力, 布置相应的阅读要求。

同时, 还要求每个阅读小组设一个小组长, 每两周各小组开一次小组阅读交流会, 交流阅读信息, 讨论阅读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汇报阅读收获。这种分组阅读的形式, 有利于学生之间阅读素材及阅读信息的交流, 起到相互竞争提高的作用。

2. 重在参与

文学名著导读的关键在于选择、确定名著导读的书目。传统的课外阅读更像是单向的强迫, 为了崇高的读书目的, 教师要求学生必须读一堆教学大纲强制要求阅读的书籍。但学生希望的是可选择的建议, 并非必须完成的要求, 那样的话难免会使一部分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反而影响阅读。重在参与的导读原则, 要求学生必须参与名著导读书目的制订。首先由教师向学生介绍语文教学大纲中课外阅读的推荐书目;其次由教师推荐教师自己认为最值得阅读的名著书目;再次由学生自荐最喜欢阅读的名著书目;最后由每一位学生自主选择、确定自己的名著导读书目。教师由于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优势, 自然就拥有了对名著阅读的介绍权、推荐权和帮助学生选择权, 但是最终选择权和确定权在于学生自己。

3. 关注流行时尚

初中学生对流行时尚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追逐欲。根据这种特点因势利导就可以成为一种有效的导读原则, 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奇效。如当《哈利·波特》风靡世界时, 学生纷纷自己去买, 全身心地投入研究讨论。关注流行时尚与名著导读并不矛盾, 引导得当, 反而能在满足学生好奇心的同时, 激发起他们旺盛的读书欲。

4. 关怀, 赞赏

学生的阅读世界是无限的, 实事求是地讲, 学生课外读过的书教师不可能都读过, 因为每个人的精力有限, 而且每个人的兴趣爱好有所不同。教师也应当多深入学生中间, 读一读他们喜欢读的书的扉页, 查一查目录, 看一看重点章节, 问一问读书的感受, 说一说赞赏的话。即使是蜻蜓点水, 也能够使学生感觉到教师在关怀、赞赏他们, 产生心理上的动力, 有利于学生养成好读书、多读书的良好习惯。

二、探索导读方法, 提升思想品位

文学名著是文学大师们留给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这些作品思想深刻, 文字严谨, 有很高的文学欣赏价值。阅读文学名著不仅有助于提高写作能力, 还能陶冶情操, 提高一个人的品位和素质。但有些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只是为了消遣。因此, 教师要加强指导, 提高文学名著阅读质量, 使他们转向为求知、思考、剖析、欣赏、运用、创新而进行文学名著阅读。

1. 制定目标, 明确方向

确定一个阶段文学名著阅读所要达到的目标, 是明确阅读方向的重要内容。对于不同的学生, 应有不同的目标, 不同阶段又有不同阶段的目标, 有近期目标, 也有长远目标。这样, 既可以规范学生的文学名著阅读行为, 又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还可以根据要求组织检测。

2. 化整为零, 循序渐进

教师必须指导学生把握好阅读材料的难易度、阅读进程的速度、阅读面的广度。不同阅读层次的学生必须选择适合自身阅读能力的阅读材料, 才能达到文学名著阅读的目的。

老师指导学生适当控制进程的速度。学生文学名著阅读的速度受其阅读能力及阅读目的的影响。文学名著阅读的初级阶段学生的阅读能力较弱, 阅读速度不宜太快, 盲目冒进影响阅读效果。引导学生制订简单易行的读书计划, 如在月初与学生商定利用课间、午间、自习课的空闲时间, 每日根据能力大小读10至20页名著, 把计划页数与实际页数按日期一日一清地填好, 一个月下来几百页的文学名著在不知不觉中就读完了。

化整为零、循序渐进, 有利于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每天布置任务, 由家长协助督促, 也可采用家长签名的方法或记上某一部小说从某一页某一行读到某页某行。随着阅读能力的提高, 逐步加快阅读速度。对于不同的阅读材料, 必须采用不同的阅读速度:名家名著、经典著作, 需放慢阅读速度, 仔细咀嚼, 品味吸收。

3. 把握规律, 加强积累

初中的学生记忆力较强, 理解能力有限, 从其自身来看, 文学名著阅读以积累性阅读为主。在积累性阅读过程中, 不失时机地将一些优美散文、诗歌及其他文体的佳作推荐给学生, 要求学生把这些文章反复朗读, 熟读成诵。优美的散文, 诗一般的语句, 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 同时也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当学生的理解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文学名著阅读以理解性阅读为主, 这是阅读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之一。理解性阅读阶段的显著特征是要求学生不仅要读懂文章的内容, 还要明白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思考这样写有何作用。学生边阅读, 边思考, 在阅读与思考中逐步提高其理解能力。

当学生的理解能力逐步提高后, 课外阅读将以评价性阅读为主, 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对各类文章的鉴赏和评价能力。

三、探索名著阅读新形式

名著阅读需要每位同学积极参与, 也需要老师和家长的支持与参与, 因此“与学生同读”“与父母同读”所探索的名著阅读新的交流新形式有:读书交流会、家庭读书会。

1. 读书交流会

读书交流会每半月进行一次, 是深受学生喜爱的课堂交流方式。它提倡接触原著, 远离赏析, 强调读书不求甚解, 每有会意, 则随时随地记下来。学生的读书笔记是进行交流的基础。它提倡一种新的交流方式:学生把名著带入课堂, 引经据典, 各抒己见, 交流独到感受。学生在唇枪舌剑的冲突中, 在思想的碰撞中, 在相互的交流探讨中, 发展和完善自己。读书交流会转变了传统的师生角色, 倡导一种新理念:教师要“与学生同读”, 与学生一样变成名著的读者, 而不是权威。它在学生中建立了一种新权威观:什么是权威?认识了真理的人就是权威,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学生不必不如师, 也可以成为权威。读书交流会开拓了学生的读书视野, 充分展示了每个学生的读书爱好, 使学生在交流中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读书方向, 眼睛里除了课本之外又多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名著世界。

2. 家庭读书会

家庭读书会是深受学生父母喜爱的课外交流方式, 在学生中倡导了“与父母同读”的新理念。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教师, 但是长期以来过分注重考试的基础教育, 逐渐把学生的父母挤到了教育之外, 父母只能过问考试分数, 与孩子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沟通, 这是教育的悲哀。父母在教育孩子做人方面有着语文教师无法相比的优势, 班级授课制使教师不得不面向全体学生, 相对的则是忽略了学生个体, 而家庭教育的优势是父母全心全意地关注自己的孩子。因此, 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家庭资源, 要做学生父母的思想工作, 使他们认同“学生与父母同读”对家庭生活的意义。只有这样, 父母们才会真心愿意带孩子到书店买书, 愿意把自己喜欢的名著推荐给孩子, 愿意与孩子共同阅读自己的藏书, 愿意与孩子多进行思想和情感的交流, 这有利于促进孩子心灵和人格的正常发展。家庭应当成为语文教学的第一课堂, 父母应当成为孩子的第一个语文教师, “与父母同读”能够有效地拉近孩子和父母之间的距离, 使孩子与父母成为朋友。

四、名著促发展, 导读出成果

笔者以所教的班级为实验班, 在语文课程改革中贯彻和实施“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加强文学名著导读工作,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日积月累, 也养成了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好习惯, 更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读写能力、质疑能力、研究能力、听说能力和阅读品位, 还提高了学生的整体文化素质。初中学期考试与其他班相比, 语文成绩优势明显。

学生阅读了大量名著, 多的达40多本, 少的也有10多本。学生所写的读书笔记平均50篇左右, 每人都编了一本名著文学读本。每人撰写专题性研究论文2篇, 其中20页以上的就有26篇, 字数最多的达13000多字。很多学生的作文发表在报刊上, 获得国家、省、市作文竞赛的奖励。通过名著阅读, 实验班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大大提高, 初步形成了研究意识, 基本养成了自觉阅读的良好习惯。

语文教学肩负着极其重大的责任, 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同时, 文学名著导读也是一个崭新的课题, 语文教学需要文学名著导读为它注入活力, 让它向更加正确、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当然, 文学名著导读这一课题, 也离不开语文教学这一庞大的载体, 只有把文学名著导读巧妙地融入语文教学, 并从某种程度上指导语文教学, 才能推进语文教学整体改革,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柳士镇、洪宗礼主编《中外母语课程标准译编》, 江苏教育出版社。

[2].钟启泉、张华《课程与教学论》,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3].倪文锦《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

篇4:必修1~5名著导读

一、填空题。

1. 《巴黎圣母院》最集中典型地反映了雨果的 文艺观。

2. 堂吉诃德的朋友孙·加拉斯里为了挽救堂吉诃德,装扮成“ ”与他决斗。

3. 《三国演义》中表现关羽意志刚强、胆气过人、不惧疼痛的故事是 。

4. 《高老头》的作者巴尔扎克,是法国19世纪欧洲 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

5. 请写出两个与“三国”故事有关的成语或俗语: 、 。

6. 《家》中的琴向母亲提出报考外国语专门学校,没有得到母亲的同意。她很失望,但当她看到《新青年》上刊登的 的台词后,受到了很大的激励,便不再感到绝望,决定要靠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

7. 堂吉诃德先后进行了 次游历,每次总是会闹出许多笑话。

8. 至孝,因曹操将其母骗到许都,他不得不离开刘备而归降曹操,临行之际,他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

9. 性格天真烂漫、不谙世事,因为与宝玉开玩笑,被王夫人骂做下贱,而投井自尽。

10. 1831年,雨果完成了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的创作。作品中内外兼美的人物是 ,外丑内美的人物是 。

11. 曾经想以献宝刀为借口,乘机除掉董卓。

12. 被堂吉诃德夺了曼布利诺头盔的理发师,与堂吉诃德、桑丘就头盔还是铜盆、驮鞍还是马鞍的问题发生了争执,最后由 帮助调停。

13. 正如作者在原版序中所说,《巴黎圣母院》是一部叙说人的“ ”的作品。

14. 觉民抗婚,躲到了同学家里,他和琴之间的消息由 来传递的。

15.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被塑造得栩栩如生,其中,有些人物已经成为不朽的典型,好像还活在人们生活中,所以人们常把有智慧的人赞为 ,把奸诈的人骂作 ,把量窄的人谓之为 ,把性烈的人赞为 ,把忠厚的人称作 ,把昏庸无能的人叫作 。

16. 一般认为 和《寒夜》是巴金的代表作,而他晚年所写的散文 ,则是真诚反思“文革”的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巴黎圣母院》体现了雨果的“ ”原则,女主人公的美貌与男主人公的丑陋,女主人公的善良与弗罗洛的狠毒,女主人公的钟情与弗比斯的轻薄,都形成了极为明显的对比。

二、选择题。

1. 下列关于名著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他终于看到纵队的前列从这条街进入广场,不一会儿,一大群人便挤满广场。但除了知道这是一群人以外,在黑暗中什么也看不清。”正是因为加西莫多看不清楚广场上的情况,才误以为他们是来加害爱斯梅拉达的。所以,当一大群人靠近圣母院时,加西莫多便拼死抵抗。(《巴黎圣母院》)

B. 高老头生病期间,雷斯多夫人来过一次,但不是来看望父亲的病,而是要父亲给她支付她欠裁缝的一千法郎的定钱。(《高老头》)

C. 元春的父亲是贾政,迎春的父亲是贾赦,探春的父亲是贾政,惜春的父亲是贾敬。(《红楼梦》)

D. 曹操小时候喜好游猎歌舞,继母见他整日游荡,非常生气,告诉了曹操的父亲,为此,父亲常责骂曹操。有一次,曹操在继母面前假装中风,继母忙去告诉曹操父亲。等父亲来时,曹操跟没事人一样,对父亲说:“大概是母亲不喜欢我,故意这样说我的吧!”从此,父亲不再相信继母的话。(《三国演义》)

2. 关于名著内容作品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赤壁之战中,黄盖使用“苦肉计”向曹操诈降。(《三国演义》)

B. 堂吉诃德把风车当作巨人,结果被风车的翅膀连人带马扫了出去,摔得狼狈不堪。他被经过的邻居看见带回了家,结束了第一次出游。(《堂吉诃德》)

C. 不止一次地出现在大观园中的一个平凡劳苦的农家老妇,常被大家取笑戏弄的人是刘姥姥。(《红楼梦》)

D. 当爱斯梅拉达因为被指控使用巫术刺伤弗比斯而判处绞刑时,加西莫多从钟楼飞身而下,把她解救到教堂里,为保护她不受别人的侵害,他甚至不惜得罪了收养他的副主教克洛德。(《巴黎圣母院》)

3. 下列对名著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这首判词指的是香菱。(《红楼梦》)

B. 孔明的空城计是在西城使用的。(《三国演义》)

C. 为了要受封骑士,堂吉诃德到城堡的院子里守夜,看护自己的甲胄。结果他被两名前来打水饮马的脚夫打伤了,因此堂吉诃德十分愤怒,他用乱石把两名脚夫打得鼻青脸肿。(《堂吉诃德》)

D. 依靠甘果瓦,克洛德顺利地把爱斯梅拉达从圣母院带出来。当他们到达格雷达广场的绞架前,这时爱斯梅拉达才清楚地看出拉着她一直逃跑的是克洛德。克洛德占有她的淫心不死,他再次威胁她,要她顺从自己。可是,爱斯梅拉达宁死不屈。(《巴黎圣母院》)

4. 下列对名著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桑丘·潘沙是在矛盾对照中刻画出来的。他既咒骂倒霉的骑士,又崇拜主人的侠义行为;他是清醒的现实主义者,又抱着发财梦,一心想当海岛总督;他既善良、乐观、机智,又胆小怕事、狭隘自私。(《堂吉诃德》)

B.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是林黛玉说的。(《红楼梦》)

C. “在这座犹如他生身之母的建筑中,他最爱的东西,能唤醒他的灵魂,使之展开一直不得伸张的翅膀的东西,能使他幸福的东西,莫过于大大小小的钟了。”加西莫多长大成人后,成了圣母院的敲钟人。因为丑陋,他不愿意把自己的脸转向世人。他有大教堂作伴就别无所求了。只有钟声能够让他快乐,而这是人们难以想象的。(《巴黎圣母院》)

D. 正月初八,高家年轻人安排了放烟火活动,包括高老太爷在内的长辈们拗不过他们的请求都来参加了。他们在移动的船上放烟火。淑英吹笛子,觉新拉胡琴,觉民唱歌,和乐融融。(《家》)

5. 下列对名著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诸葛亮想联合吴国的力量击败曹操,周瑜给诸葛亮出了道难题,让他十天造十万支箭,结果诸葛亮给周瑜立了军令状,利用计谋,向鲁肃借了二十只船,船上装满了草人,在一个大雾天气,佯装进攻曹操,曹军利用弓箭进行攻击,诸葛亮不费吹灰之力骗了曹军十五六万支箭。(《三国演义》)

B. 加西莫多敲钟之后,在塔楼上看到克洛德神色紧张地注视着圣母院门前的广场。穿着白色死刑犯袍子的爱斯梅拉达站在夜间匆忙搭起的绞刑架下,绞索套在脖子上,平静地等待着行刑的时刻。加西莫多不顾一切地从门内冲出,把姑娘抢进了巴黎圣母院。行刑的士兵惊魂未定,目瞪口呆地看着钟楼怪人独自一人劫持了法场。因为圣母院避难权的原因,士兵们不敢擅入。(《巴黎圣母院》)

C. 《红楼梦》中迎春的判词是:“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红楼梦》)

D. 巴金的《家》细致刻画了鸣凤临死前的矛盾心理和求助无门的痛苦,既表现了鸣凤对罪恶世界的恨,又表现了她对觉慧的真挚的爱。(《家》)

6. 下列对名著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伏脱冷用直露的语言明确地告诉拉斯蒂涅,在巴黎的社会里要走正直的道路,靠个人用功是行不通的。(《高老头》)

B. 董卓大将华雄打败了十八路兵马的先锋及两员大将。张飞自告奋勇前去杀敌。曹操十分欣赏,为张飞倒了一杯热酒,张飞说:“等我杀了华雄回来再喝吧!”说完,出去迎战,等砍下了华雄的脑袋回到军营,杯中的酒还是温的。(《三国演义》)

C. 鸣凤的死很快被高公馆的人忘记,而觉慧却忘不了,因为他的自私,他没能把心爱的人留住。他这时才发现平常老是训斥大哥没有胆量,其实自己也是一样。(《家》)

D. 《堂吉诃德》运用喜剧的手法塑造堂吉诃德的形象,把人物放在一个个不同的情景之中,用讽刺的笔调和夸张的手法,描写人物的荒唐行动,造成喜剧效果。小说还着重描写人物行为的主观动机与客观后果的矛盾,揭示其悲剧性的内涵。(《堂吉诃德》)

7. 下列对名著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红楼梦》的主题是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封建叛逆者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腐败、罪恶的社会现象和各种尖锐的社会矛盾,揭示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红楼梦》)

B. 桑丘是一个朴实善良、机灵乐观、目光短浅、自私狭隘的普通农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堂吉诃德的精神感化了他,在陪伴堂吉诃德游侠的过程中,他的心胸开阔起来,展现出了美好的品德和才能。(《堂吉诃德》)

C. 刘备带领关羽和张飞来到曹操处,希望能为讨伐董卓出一份力。曹操派关羽攻打董卓的义子吕布,两人打了几十个回合都没有分出胜负,刘备和张飞也来联合夹击吕布。这就是著名的“三英战吕布”。(《三国演义》)

D. 国王的侍卫弓手抱着一根长梁撞向教堂门的同时,数不清的大石头从上面高处雨点般地落下,向进攻者砸来。原来这是加西莫多在向弓手们投的石头,他的这一抵抗使弓手们愤怒不已。(《巴黎圣母院》)

8. 下列对名著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琴在《黎明周报》上发表鼓吹女子剪发的文章,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但是,她自己没有足够的勇气加入到剪发的行列中来。琴因此感到羞愧。(《家》)

B. 宝玉挨打之后,黛玉来看望,抽抽噎噎的说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自悔说的话急了,不觉的就红了脸,低下头来。(《红楼梦》)

C. 《巴黎圣母院》突出地表现了灵与肉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最终以矛盾主体的覆灭,以及他人的无辜受害而告终。(《巴黎圣母院》)

D. 《堂吉诃德》文字活泼,语言流畅、生动,大量运用了民间谚语,如“单有一只燕子,还算不了夏天”等。作家运用这些谚语讽刺了可笑的事物,肯定了积极的思想。(《堂吉诃德》)

9. 下列对名著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家》的艺术结构类似《红楼梦》,以觉慧等几个年轻人的爱情和生活追求为情节链条,全面展示了一个大家庭的衰亡过程。(《家》)

B. 刘备被封为定州中山府安喜县尉。到任四月,督邮来县巡视,刘备出城迎接,极为谦恭,而督邮却非常傲慢,并捏造“县尉害民”之罪,存心陷害。关羽、张飞二人知道实情后,大怒,当着众多百姓,扯下柳条,痛打督邮。直到刘备赶来,急喝关、张二人住手,督邮方得逃命而去。(《三国演义》)

C. 当但斐纳告诉高老头,纽沁根同意她和拉斯蒂涅自由来往的条件是不得向他要陪嫁钱时,高老头告诉但裴纳:“钱是性命,有了钱就有了一切。” (《高老头》)

D. 抄检大观园时,周瑞家的在迎春的丫鬟司棋箱子里抄出男人的东西,一个同心如意以及潘又安给她的一封信,司棋被撵出大观园。(《红楼梦》)

10. 下列对名著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高老头的丧事是由拉斯蒂涅来操办的,他的女儿女婿只派了两驾空车跟在灵柩后面。(《高老头》)

B. 觉慧热心地参加《黎明周报》的工作,经常在周报上发表文章。他对这种新的生活方式的兴趣愈来愈浓,跟他的家庭离得愈来愈远,即便是与觉民,也有了距离。(《家》)

C. 堂吉诃德是一个性格复杂而矛盾的人物。他一方面耽于幻想,一切从主观出发,行为荒唐鲁莽;另一方面,他奉行的是一种崇高的原则——锄强扶弱,伸张正义。堂吉诃德为了维护真理奋不顾身,是一个悲剧性与喜剧性相结合的形象。(《堂吉诃德》)

D. 赤兔马原是西凉宝马,董卓因劝降吕布而将赤兔赐之。吕布败守下邳时,部下盗得此马献给了曹操。后来曹操又把它赠给关羽。关羽被杀后,赤兔马被马忠获得,献与孙权,孙权即赐马忠骑坐。而赤兔马不愿为其所用,被马忠所杀。(《三国演义》)

11. 下列有关中外名著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 《家》对人物的内心世界的描写细腻、深切、感人,如鸣凤投湖自尽前无比痛苦、怨愤的心理独白,梅与瑞珏两位善良的“情敌”谈心时彼此灵魂的剖露等。

B. 爱斯梅拉达被误认是攻打巴黎圣母院的幕后主使,最终被判以绞刑。荷兰塔里的隐修女居第尔并不知道她是自己的女儿,反而感到一阵复仇的狂喜。

C. 王夫人想了一条偷梁换柱之计,贾府迎娶宝钗为失玉后变得昏愦的宝玉冲喜。娶亲之时,黛玉却在焚稿断情,绝命之时只有迎春在侧,凄绝惨绝。

D. 平定黄巾军后,刘备任安喜县尉,恰逢督邮巡行至县,作威作福,逼勒县官吏。关羽见后大怒,将其扯到县衙前马栓上绑住,折下柳条痛打。

三、简答题。

1. 《家》中有段话:“觉民一个人在花园里踱了几个钟头,他问自己:‘屈服呢?还是奋斗到底?’这个时候他有点踌躇了,因为决定了怎样行动以后便没有挽回的余地。”请问发生了什么事情,让觉民“有点踌躇”?事情的经过怎样?(100字左右)

2. 请简述《巴黎圣母院》中隐修女失去小爱斯梅拉达的故事。(100字左右)

四、运用题。

1. 为了打造“书香校园”,某校开展了阅读名著系列活动。下面是某班同学写的两段名著导读推荐词,这两段推荐词在语法、逻辑、句式、文学常识等方面存在一些错误,请指出并加以修改。

【《论语》·推荐词】

它是散文的典范,文化的经典,智慧的宝库。它用智慧把一道道尘封的门开启,用教诲铸造了一柄柄锋利的斧;于是,千百年来孔子和《论语》所代表的儒学,往往在构建汉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历史过程中,总是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1) ;

(2) 。

【莎士比亚作品·推荐词】

它是西方文学史上的一座难以企及的高峰。几百年来,莎士比亚那魅力无穷的戏剧和小说像磁石般吸引着一代代读者。他笔下丰富饱满的人物形象、曲折动人的情节、华美灿烂的语言令人回味无穷。他的作品放射出强烈的人文主义思想的光芒,以及卓越而大胆的艺术技巧。

(3) ;

(4) 。

2. 品读名著名段。

觉慧走到琴的旁边,问琴道:“琴姐,你觉得有趣吗?”“我不觉得有什么趣味”,她淡淡地答道。“你看了,有什么感想?”觉慧不肯放松地追问了一句。“没有感想,”依旧是简短的答语。“太平淡了,小时候看起来倒有趣味,现在却不然,”觉民在旁边接口说下去。“你们当真一点也不感动吗?”觉慧严厉地问道。觉民不明白他的意思,便掉过头看他一眼,不以为然地说:“这种低级趣味的把戏,怎么能使人感动?”“难道人就没有一点同情心吗?”觉慧愤愤地说。“你说得太过火了。这跟同情心有什么关系?五舅他们得到了满足,玩龙灯的人得到了赏钱。各人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这还不好吗?”琴发表她的见解道。“真不愧一位千金小姐,”觉慧冷笑地赞了一句,“像你这样聪明的人也看不出来。你以为一个人应该把自己的快乐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上吗?你以为只要出了钱就可以把别人的身体用花炮乱烧吗?这样开来你的眼睛还没有完全睁开嘞!”

(摘自巴金《家》)

(1)这段对话是针对一件什么事情展开的,请简要概述。

(2)对于这件事情,琴姐、觉民、觉慧三人的态度分别是怎样的?

篇5:语文必修5名著导读

泉州马甲中学王金元

一、文言词语和句式

1、利用一课时,讲解实词、虚词和句式的基础知识。

2、全班分成五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整理一个模块的文言词语和句式。

3、采用手抄报的形式展示梳理成果,教师打分评比。

二、古代文化常识

1、成立兴趣小组,负责收集有关资料,按“天文历法”、“风俗礼仪”、“典章制度”、“官职名称”、“人的称谓”、“科举制度”、“音乐文娱”、“饮食器用”、“文史典籍”等专题加以整理。

2、资料打印成册,分发给学生阅读。

3、举行一场“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知识竞赛。

三、有趣的语言翻译(略)

必修5“名著导读”教学设想

一、《三国演义》

1、利用一课时,让学生系统把握《三国演义》的整体框架,布置学生课外阅读作品并写读书笔记。

2、播放《三国演义》VCD,加深对原作的感知和印象。

3、检查阅读情况,讨论几个重要人物(如曹操、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和几场著名战役(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布置写短评,培养学生分析评价能力。

4、结合高考命题形式,通过检测手段,引导学生扩大知识面。

5、条件允许的话,举行一次讲三国故事比赛。

二、《堂吉诃德》

1、了解小说创作背景和故事梗概,一课时。

2、撷取原作中的经典篇章进行赏读,分析人物形象及其社会意义。

篇6:语文必修5名著导读

1、.吴均《山中杂诗》一诗中,表明诗人家住于山峰环绕、竹木茂盛的山中的两句是 山际见来烟 竹中窥落日。反映山中屋宇地势高峻的(富有情趣的)两句是鸟向檐上飞 云从窗里出

2、.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诗人的活动的两句是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情景的两句是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3、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点明远游时令,叙写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的一句是谁家玉笛暗飞声?;明写月映清江美景,暗点秋夜行船之事的一句是散入春风满洛城

4.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表达诗人对家乡、亲人无限眷念的深情的两句是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5、岑参《逢入京使》一诗中,写诗人由于行者匆匆,只好用捎口信方式表达怀亲之情的两句是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6.韦应物《滁洲西涧》一诗中,表达诗人恬淡胸襟的两句是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蕴含诗人因多病无所作为的忧伤情怀的两句是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7.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表达对“开元全盛日”的无限眷念的两句是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常被用来表达久别重逢,幸会难得的心情的两句是: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8、刘长卿《送灵澈上人》一诗中,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描写竹林寺的景色气氛,同时点明送别时间,且对仗工整的两句是: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写灵澈辞别归去,诗人伫立目送,依依不舍情景两句是: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9.赵师秀《约客》一诗中,描写江南梅雨季节清新幽静的景色,交待深夜候客客不至的原因,衬托诗人孤寂、无聊心情的两句是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表达诗人候客时长而失望焦躁情绪的两句是:有约不来过放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0、赵翼《论诗》一诗中说明文字创作应有时代感和创造性的两句是: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与“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含义相同的诗句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11.赵翼《论诗》一诗中有两句诗可以用来说明人才辈出,各个时代都有有才华有成就的新人出现,这两句诗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童年》

《童年》前苏联作家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的第一部(另有《在人间》、《我的大学》)。小说讲述阿廖沙三岁到十岁的童年生活。从“我”随母亲去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生动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如片断(2)写“我”刚到外祖父家时见舅舅们为争夺家产而争吵斗殴的情景,批判了小市民的自私残暴;片断(13)写“我”在母亲死后与外祖母相依为命的一段生活,作者刻画了外祖父的贪婪吝啬(该他出钱买的那天,午饭照例要坏些;十分注意倒给他的茶的浓度;连敬圣像点的长明灯的油也是各买各的),外祖母的宽厚善良(该她出钱买的全是好肉;对着“我”挣来的钱默默流泪)等等

阅读感受:读来令人感到悲哀但不过于沉重,使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邪恶中看到善良,在冷酷无情中看到人性的光芒,在悲剧的氛围中感受到人们战胜悲剧命运的巨大力量。

1、《童年》是以高尔基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的第一部,其他两部为《在人间》《我的大学》。

2、《童年》讲述的是阿廖沙(作者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3、童年刻画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外祖父是一个吝啬、贪婪、专横、残暴的人,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地剥削手下的工人。外祖母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对谁都很忍让,有着圣徒一般的宽大胸怀。

4、《童年》刻画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比如,勇敢正直的“我”(阿廖沙),善良乐观的外祖母,自私残暴的外祖父,贪婪恶毒的舅舅们以及快乐的“小茨冈”和执着的“好事情”。

5、《童年》中塑造了的阿廖沙形象是俄国千百万劳动者走向革命,走向新生活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典型。

6、《童年》最基本的主题之一是:阿廖沙的成长。鞭挞俄国国民的小市民习气是作者创作这部作品的第一主题。

篇7:语文必修5名著导读

一、填空题:

1、狄更斯(1812—1870)是享有世界声的誉_____小说家,也是唯一可以与__________比肩的英语作家。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老古玩店》《艰难时世》《双城记》《远大前程》等。

2、《大卫·科波菲尔》是“_________体”长篇小说,以大卫的成长史为小说的_____。小说中的房东密考伯夫妇是狄更斯以他的父母为原型塑造的,密考伯夫妇那种“债多不用愁、乐天知命”的性格成为文学中的典型,称做“________主义”。

★答案:

1、英国莎士比亚大卫·科波菲尔。

2、半自传主线密考伯

二、选择题:

1、下列是关于名著《大卫·科波菲尔》人物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卫善良,诚挚,聪明,勤奋好学,有自强不息的勇气、百折不回的毅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终于获得了事业上的成功和家庭的幸福

B、大卫的后父默德斯东凶狠贪婪,他把大卫看作累赘,常常责打他。母亲去世后,即把不足10岁的大卫送去当洗刷酒瓶的童工,让他过着基本能解决温饱的生活。

C、大卫·贝西小姐生性怪僻,但心地善良。她收留了大卫,让他上学深造。

D、阿格妮丝既有外在的美貌,又有内心的美德,她最后与大卫的结合,这种完美的婚姻使小说的结尾洋溢一派幸福和希望的气氛。

2、下列对《大卫·科波菲尔》作者、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的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A、这部小说是是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大师狄更斯的一部具有强烈的自传色彩的小说。

B、文章通过主人公大卫一生的悲欢离合,多层次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突出地表现了金钱对婚姻、家庭和社会的腐蚀作用。

C、小说在艺术上的魅力,不在于它有曲折生动的结构,或者跌宕起伏的情节,而在于它有一种现实的生活气息和抒情的叙事风格。

D、小细节刻划十分生动传神,环境描写也很有功力,尤其是亚摩斯那场海上风暴,写得气势磅礴,生动逼真,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答案:

1、B。应为“让他过着不能温饱的生活。”

2、A。应为“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三、简答题:

1、请简述《大卫·科波菲尔》中一个善最终战胜恶的故事。

2、请简述大卫·科波菲尔在半年学校生活中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件事。

3、大卫·科波菲尔的吉神和凶神是谁?怎样认识他们对大卫人生的影响?

4、简要分析大卫·科波菲尔这一人物形象。

★答案:

1、大卫·科波菲尔中一个善最终战胜恶的故事:阴险小人希普企图占有维克菲律师的产业,还企图占有律师的女儿阿格妮丝,大卫的姨婆破产也是他捣的鬼。但最后他的阴谋并未得逞,密考伯揭穿了他的罪恶行径。随后密考伯一家移民海外,并在那里大有作为。

2、一次,大卫最喜欢的同学史蒂尔福斯在课堂吵闹,麦尔老师批评他几句,他非但不服管,还污蔑老师是“叫花子”,吵闹声找来了校长,史蒂尔福斯振振有词地揭发麦尔老师的母亲是靠施舍过日子的,校长是势利眼,于是解雇了麦尔老师。大卫为此深深内疚,因为麦尔老师对他很好,而且关于他母亲受施舍的事还是大卫无意间透露的。

3、大卫生命中的吉神是他的第二任妻子,也就是维克菲律师的女儿阿格妮丝。阿格妮丝是一个聪慧、善良的女子,她代替死去的母亲照顾父亲,而且对待大卫也很友善,帮助了大卫确立健全的人格。直到大卫最终意识到:阿格妮丝才是他最理想的伴侣。所以阿格妮丝是大卫的吉神。

凶神就是上面提到的,仪表堂堂却内心险恶的史蒂尔福斯。他是大卫童年时的好友,但是随着大卫人格的健全和阿格妮丝的提醒,他渐渐意识到史蒂尔福斯是个伪君子。而且史蒂

尔福斯诱骗大卫的童年好友——大卫的保姆佩葛蒂的侄女艾米莉在结婚前夕与他私奔。史蒂尔福斯给大卫的亲人以及朋友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幸,所以他是大卫的凶神。

篇8:高中语文名著导读方法例谈

一.结合生活, 调动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语文教育专家刘国正认为:“语文教学不能脱离生活, 脱离生活就会变得枯燥乏味和空洞无物;而结合了生活, 就有丰富的内容, 就会牵动学生的心灵, 就注入了充实的活力。”许多的名著已经深入我们的生活, 甚至深入了我们民族的文化当中去了, 实际生活中很多的古诗、成语、歇后语都包含了很多的名著故事, 我们完全可以从学生实际出发, 充分调动学生兴趣。

如教学《三国演义》导读的时候, 本人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一个比赛环节, 把全班分为四个组, 每组选出三个代表回答问题, 其他同学补充。而比赛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就是通过成语、古诗等来猜这些话当中说的是《三国》中的那个人物, 例如:“功盖三分国, 名成八阵图”说的是谁?第二部分就是说歇后语, 先把歇后语的前半段显示在课件上, 由学生接后半段例如:张飞吃豆腐———;第三部分有关《三国》脑筋转转弯, 例如为什么关羽比张飞死得早?

这个环节的教学中发现学生的热情非常的高, 兴趣也非常的高, 无论在那个年级都受到学生的欢迎, 这个环节结束之时便可以立刻总结, 名著的阅读我们可以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结合, 去生活中寻找名著的影子, 让我们的名著阅读更有成就感, 也让我们成为一个有知识、懂文化的人。

二.衔接考试, 增强学生阅读名著的动力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尽可能的找到一些中考、高考的试题呈现给学生, 让学生明确中、高考的考试方式和考试内容, 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在《三国演义》导读过程中, 我从几个省的中高考试卷中选取了几个选择题的选项组合在一起让学生判断对错, 如:赵云保护着麋夫人, 阿斗突围, 好不容易脱离危险, 曹操的追兵又到了。赵云苦苦劝说受了重伤的麋夫人抱着阿斗上马, 自己步行护卫。但为了让赵云全力保护刘备的骨肉, 麋夫人把阿斗交给赵云, 就拔剑自杀了。请学生根据自己阅读的情况进行判断。

在这个环节中, 学生积极地搜索自己的知识储备, 来判断提出问题的对错, 这是很多学生就开始进入了思考, 特别是那些看过原著或者电视剧的学生开始有些反思, 为什么明明自己看过, 但是在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有些模糊不清, 有些犹豫不决, 不敢确认答案是对是错。这个时候老师自然的引入下一个问题:阅读名著方法的指导。

三.教授方法, 提高学生阅读名著的水平

通过结合生活、衔接考试学生有了阅读名著的兴趣, 接着面临的问题便是怎么去阅读, 怎么去高效阅读。我们很多的学生是热爱阅读名著的, 也阅读了很多的名著, 但是当面对考试题目时, 却发现自己对名著模糊不清。在名著导读中, 要指导学生善于把平时阅读课文的方法应用到名著阅读中去, 让学生自己动眼、动手和动脑, 发挥自己的主动性, 并且做到举一反三, 驾轻就熟。

在教学《三国演义》导读的时候, 我给学生提出了四条建议, 一是要了解名著的形成和影响。知道名著的作者生平、名著的形成过程以及名著对我们生活、社会有什么影响;二是要把握名著的基本内容和思想。特别是名著中的经典故事和有广泛影响力的情节, 以及这本名著所体现出来的思想。三是通读名著, 抓住小说三要素来欣赏精彩篇章。我们不仅要知道经典故事和情节, 我们还要能利用学过的只是赏析这些故事和情节, 去把握人物的形象。四是积累必要的语文知识。读名著时, 如果对一些古代的文化常识, 古代的礼仪制度, 古代的特定称谓不了解, 不熟悉是不可能读懂名著的深层内涵, 甚至都不能够读懂名著, 不知道故事为什么要设计这一环节。

四.观看影视, 提高学生名著鉴赏的能力

许多文学作品对于还没有一定阅读积累的初中学生来讲, 毕竟还是存在一定的阅读距离感的, 这种距离感已经影响了对原著精神的理解。“艺术是最切身的, 是要能表现情感和激动情感的, 所以观赏者对于所观赏的作品不能不了解。如果他完全不了解, 便无从发生情感的共鸣, 便无从欣赏。” (朱光潜.文艺心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别一下子让学生对文学名著的阅读理解和审美达到高屋建瓴的境界显然是不合情理的。当今时代, 随着电影技术的高速发展, 新传播媒体产生大量可以被名著教学所使用的新的资源, 除一些经典作品被拍成电视剧和电影, 如《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家》等。还有一些综艺节目, 如《百家讲坛》、《科学探索》等也能够让我们聆听作家或学者的论述, 从中汲取营养, 丰富阅读体验。但值得注意的是很多的学生也存在用单纯的影视欣赏来代替对文本的阅读。

面对这个问题, 我在教授《三国演义》导读的时候特地安排了电视剧和原著的对比环节, 我先让学生观看《三国演义》电视剧中的一小段《孔明挥泪斩马谡》, 之后我出示原著中这一段的描写, 请学生自己去找一找两者的区别。学生很快的就发现了其中的不同。

这时候我告诉学生, 影视和原著是有区别的, 影视作品是影视创作人员根据原著进行了二次加工的。我们可以去通过影视节目来熟悉名著的一些故事情节, 但是绝对不能去迷信影视作品, 一定要自己去看名著, 通过分析比较很好的了解名著的特点和价值。

“名著导读”应立足于激发学生兴趣、指导阅读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成为有独特体验的读者。“名著导读”教学需要关注学生自身的阅读心理, 尊重学生个性化体验, 强调学生自主阅读, 引领学生与文学经典深度“对话”, 在“对话”活动中, 不断提高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在名著智慧之光、情感之美的光照下, 汲取生命的力量, 为培养健全的人格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2]国家教育部.高中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3]袁振国.教育原理 (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

[4]王先霈.文学文本细读讲演录 (M)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年

上一篇:面试竞争上岗演讲稿下一篇: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学习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