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性的语言差异

2024-04-09

两性的语言差异(通用8篇)

篇1:两性的语言差异

两性的语言差异

来源:英语毕业论文 http:///

依据以往社会学家和语言学家的研究成果,从语言的六种功能方面即情感功能、指令功能、寒喧功能、指称功能、定义功能和忿像功能对两性语言交际的差异进行了探讨,同时,用性别原型对这一现象作出了解释,最后提出社会的发展将影响两性言语交际行为及其研究,并指出了这一研究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关挂词〕性别语言功能交际能力 ·自从年代以来,社会语言学作为语言学研究的一个流瓣建立起来以后,许多语言学家、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为这门学科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他们以大量的实验为根据,把语言作为一个社会角色。,考查了语言与社会的关系,其研究涉及到语言学、心理学、人类学和人种学等多个学科。这其中包括了语言与性别关系的研究,尤其是年代末期,女权运动的蓬勃发展更是使这一领域的研究更为全面,视野更为开阔。

从早期的到中期的·,和以及近期的,和等,语言和性别的关系研究已历经了从语音、语调、词汇、句式到语言风格上的差异研究的发展。本文将依据以往的研究成果,探讨两性语言差异在语言功能上的反映。

语育功能早期的布拉格学派的创始人之一,俄国语言学家根据信息论提出了“语言功能”模式,其后,又对其进行了发展。他们认为任何一种交际活动都包含有六个因素,即说话人、受话人、接触、信息代码、语境、话题。以及信息内容。当交际活动偏向上述某一个因素时,语言就产生了某种功能,分别为情感功能,指令功能,寒喧功能,指称功能,定义功能和相像功能。社会语言学家们对男女交际过程中语言状况的调查、分析和总结,表明了两性语言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在语言功能上也有明显的反映。

两性语言差异在语言功能上的反映情盛功能在语言产生的情感功能方面说话者总是通过语言来表达其对事物的情感,从而将个人情感传达给受话人。许多调查结果表明,男性总是期望用话语来展示他的知识、能力,因而他们在谈话中常避免流璐个人情感中脆弱的一面。

而女性的谈话则通常积极表示出对他人的理解和同情,力求将自己置于乌受话人同样的位置上。例如,的研究表明,在对朋友表示关心的方式上,男性常说的话有“„”“,”或者“卜”而女性则常说“‘成”“而”由此可见,男性常常提出建议和解决方法,以此来显示他本人处理问题的能力,在谈话中,由于将自己置于高于对方的地位而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女性则不同,她们由于缺乏自信自己具有对事物的洞察力而常常只能尽力感受对方的经验,给对方以安慰。另有许多学者发现在谈话中,女性更趋向于频繁地将诸如“二”这样的表达方式穿插在其话语中,,这表明女性对她们所说内容的不确定性,她们浦要强调说她们所谈论的只是自己的看法,对内容的正确性和适切性耐并无把握正因为男女在谈话中对个人情感流露方式的不同运用,导致了两性经常谈论的话题的不同。总的看来,女性较多谈论的话题常围绕个人,而男性常谈论的话题中则较少涉及自我。报令功能男性似乎更愿意借助于这一功能来显示其在谈话中的自主和控制地位,这恰好符合了社会文化生活对于男性统治形象这一性别原型的既定规定。正因为在交际中,男性更为经常地提出建议,使得听者更易于接受他们的建议,认为那是更具有建设性的话语,而女性在谈话中所流露出的意图则常为对方认作是对感情的慰籍和抚慰。因此,男女在交际过程中通过指令功能所产生的不同的谈话效果无形中也就影响了受话人的言语交际行为,使得他们的语言风格具有男性女性的特征。在其著作的调查表明,当一个男性向同性倾诉他工作中的苦恼时,后者通常会说些诸如“,加”或“‘”等带有鼓励性和建设性的话语而当他向一个异性谈及此事时,后者很可能会以一个完全不同的表达方式来劝慰,如‘。”或“伪,”。比较这两种不同的回答,受话人会觉得前一种方式更有效、更有帮助,而后一种方式却多少显得有些空洞。反过来,受话人就会在他自己的语言中趋于向他头脑中留下的“男性语言”靠拢。语言的指令功能上所表现的性别差异和前面所论述的情感功能上的性别差异是紧密相联的,说话者对自己性别身份的认定一会导致他她在交际中不同的话语风格,而这种风格对受话人产生了不同的效果,从而产生对“性别语言”一的认定。寒咬功住·这个方面的差异可以从女性话语中所流露出的对语言的寒喧功能的强调而得以证实。语言的寒喧功能表现在‘维系关系”上。人们发现女性更为经常地将交际作为一个基本方式来建立和维系与他人的关系。她们在交谈中与他人一起分享自己的思想并同时得以了解他人的生活和思想。基于此,女性的语言更多地显示出“犹像”的特征。女性语言的“犹像”性,可通过她们在谈话技巧中较多地运用“语言闪避”而得以体现。诸如“”“”“‘„”“‘,‘„”等等之类的“闪避词”,通常都被女性用以回避直截了当的表态和回答。女性语言的“犹像”性特征还表现在交际过程中,女性比男性更常使用附加疑问句’来表达他们的看法。如“,’”来表达她们的看法。如,“,‘”这种句式的语意不如陈述句“。”直接,它表示说话人对这部电影有自已的看法,但希望得到听话人的认同。指出,和男性相比,女性更喜欢用一种试探性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比如女性更多地使用附加疑问句是因为附加疑问句可以减少语气肯定的力度。的分析也指出,女性使用附加疑问句的频率是男性的三倍。

由此可见,附加疑问句是一种言语行为,要求对方不停地作出反应或回答,大多数女性将其作为确保谈话继续的一种方式,而对于大多数男性而言,他们仅仅是为了获取信息。指称功能语言指称功能的完成与话题有关,男女语言在此功能上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话题的选择,另一个则是话题的维持。在话题的选择方面,许多研究已表明男女两性经常谈论的话题是有区别的。

一般来讲,男性之间谈论的话题更抽象一些,这反映出他们谈论的内容不止局限于个人的事务和当前的交谈环境。而女性则相反,她们常选择与个人情感和当前场合有关的话题。关于这一点,本文在前面的节中已作了阐述。在谈话进行过程中,与女性相比,男性显得更积极,而且力图控制话题。尽管在英语中诸如“,,”之类含有“噜嗦,多话”含义的词语通常和女性连在一起,而使人们认为女性似乎更为健谈一些,但是大量的研究仍然表明,男性控制着谈话中的话题。在如何开始一段谈话的问题上,男性很少提及以前的话题来作为新话题的开端,他们通常选择的都是他们想谈论的话题,因此,在谈话中,男性较之女性,在话题的转换上显得更为突兀叩,他们更为经常地使用“跳跃”话题一,也就是说,更经常地从一个话题转向另一个话题,而女性则正好相反,总的来说,女性在交谈中表现得比较合作,通常很少长时间占据发言权,开始讲话时,女性倾向于提及前面别人说过的,她们比较注意保持交谈的连贯与流畅,因此,往往会围绕一个话题谈较长时间,话题转换较为缓慢。虽然她们也提供多个可供选择的话题,但最终还是由男性作出选择。

早在年,曾经分析了一对夫妻在家中的谈话发现,妻子在家中为进行交谈而提供的话题量是丈夫的两倍,但是由于丈夫缺乏必要的回应而不得不放弃其中的大多数。而丈夫提出的话题虽然数量不多,却几乎都能得黔妻子的积极回应。因此得出结论,谈话是由男性控制的,但却是由女性参与完成的。定义功能语言的定义功能表现为,在语言交际中,一个基本前提是语言信息的发出者和接收者即说话人和受话人共用一整套语言信息代码。由于男性和女性被赋予了不同的社会性别角色,他们的语言信息代码也就具有了性别特征。

通常说,男性较为经常地使用那些有较强进攻性的言语行为乳,如,吼叫、挑衅、打赌、咒骂、威胁等,这也是男性性别原型在语言中的反映。男性作为攻击者和反叛者的角色得到社会认可,而女性则被认为处于从属地位,具有顺从的特点。正是这样一种近乎固定的性别原型将男性和女性限定在各自的性别角色中,并使得他们在语言交际中自主地寻找并运用相应的具有性别特点的语言表达。正如的调查表明,男性使用咒骂、威胁甚至侮辱性的语言,有时居然是表示亲近的一种方式。女性语言自然也具有不同的特点。·早在年的著作,盯中指出,女性总是“本能地回避粗俗和污秽的语言,而喜好使用精炼的、含蓄的、间接的表达”后来的许多学者如和都发现,女性更为喜欢使用标准语言,以使自己能更为接近上层社会。想象功能语言的想象功能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只是说话人因为自己的原因而运用。语言的想象性用法与交际中的男性和女性对“肯定性最低限度反应”的不同理解和运用有关。在对方说话时,女性较多地发出“,。,”这类反应,意在向对方表明“我正在听,请继续”,男性听人讲话时则少有这样的反应,因为他们将这种反应认作“我同意你的看法”。所以,由此而产生的差异极易透成交际中的误解。在异性交际中,女性的反应可能被误认为是对自己说法的赞同,或者由于女性反应的频繁出现而让男性产生疑惑扩觉得女性的真实态度难以琢磨,女性说话时,由于男性的反应大大低于女性的期待,女性就会认为男性听自己讲话时心不在焉,并很可能为此而感到恼火。

性别原型男女语言的差异必然会反映在其功能上,而每一种语言功能上的不同也导致了两性交际风格的差异。对于话语风格上的这些差异,许多学者不仅仅进行了充分地描述,同时还进行了深人地探索,试图对这些差异作出合理的解释。其中比较有影响的解释之一就是性别原型理论,即社会对男性和女性的行为及行为方式有不同的期待和要求,构成了相对固定的性别原型,存在于人们的观念之中,构成了强大的社会压力,使人自觉地或被迫地规范自己的行为,朝着既定的性别原型靠拢,反映在语言上表现为,人们自主地使用符合自己性别特点的语言。

四、几点看法对于男女语言差异的考察和研究,经历了从表层到深人的发展,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观念也不断地发生变化,有些观点似乎有必要重新考虑。

首先,性别原型不是永远固定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赋予性别原型以不同的内涵。两性的差异正在逐步缩小,而传统的性别原型的概括夸大了两性差异。现代聪明智慧的男性和女性,融合了两性性别原型中的优秀品质,将积极、自主、争强好胜的性格与温柔、细藏、善解人意的性格结合起来,以适应新的环境,从而取得更大成功。

因此,新的性别原型的形成也将影响人们的言语交际行为。其次,男女语言差异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西方女权主义运动及其思想的影响。从事这方面研究的女性人数明显超过男性,那么,这些研究的进行是否也受到了性别的影响自从将女性多用附加疑问句的原因解释为她们对自己话语及行为的不确定,她们的话语风格也就是“无权势”的风格。

但自之后,又有许多学者却发现男性有时比女性更喜欢用附加疑问句,他们对此作出的解释却不能归结为男性话语风格的“无权势”,这多少有些令人费解。最后,正确认识两性语言的差异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外语教学中,它能够指导不同性别的学生学会使用适合自己性别角色的地道的外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以使自己与人进行得体的交往。

同时在阅读中,提高对不同性别语言风格的敏感性,有助于增强对作品的理解和欣赏。

篇2:两性的语言差异

男性思维中钻石问题:

我不是不愿意给你花钱,只是觉得花钱买那个不值,不如用同样金额的钱买别的给你,钻石就是个坚硬的破几把石头,它跟爱情的象征意义不就是钻石协会炒作出来的嘛,就跟“一天一杯奶,强壮X国人”和“一天一苹果,医生远离我”一样,都是牛奶协会和苹果协会为了促销而策划出来的噱头而已,都是反复心理暗示和 的结果。其实小白菜的补钙效果比牛奶好的多,而苹果除了补充维C也没有什么特殊的神奇之处,但是有多少人知道呢?真相和认知哪个更重要?真相?别幼稚了!当然是认知更重要,因为认知会影响老娘们们的消费抉择。

你要是一定想买,我拿5万块钱给你,我给你钱,要买你自己拿着钱买去,我是绝对不会拿几万块钱去买个 石头。我不是不愿意给你花钱,只是我不愿意给你买钻石,能看出区别么?就像你愿意拿钱孝敬父母,但是不会愿意拿辛苦赚来的钱给父母买脑白金和红外线纳米鞋垫一样。

女性思维中的钻石问题:

男人总是从自己的角度想问题,总是想着怎么对我好,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对我好”这个受众是我嗳?好不好是我说了算的,你要搞清楚,你以为对我好的,我不一定喜欢。我喜欢的`方式,才是你应该努力的方式,而不是你以为我喜欢的方式。你懂不懂这句话啊:做事不由东,累死也无功。所以钻石本身并没有什么,而是通过这件事情看出来你根本不愿意为了我改变你的想法和意愿,这让我感觉你根本就是不爱我,这点小事都不听我的,以后结婚了还有我好日子过吗?

我就要钻石,我就要钻石!反正不买就是不爱我!我就要钻石,我就要钻石!反正不买就是不爱我!我就要钻石,我就要钻石!反正不买就是不爱我!我就要钻石,我就要钻石!反正不买就是不爱我!我就要钻石,我就要钻石!反正不买就是不爱我!

我这样一个伪直男思维中的钻石问题:

曾经有一次在办公室里,我说真不理解女人为什么对钻石那么感兴趣,不就是一块破石头么?夏花姐说,我也不理解为什么男人对胸那么感兴趣,不就是一堆肥肉么?从这段对话可以看出:男人和女人根本就不是一个星球的,思维模式根本不一样,想生活得平静幸福,都去搞基吧!如果你不想搞基,还想解决钻石问题,那接着看我往下说,

资料

我觉得吧,这种动不动就号召全体女性或者全体男性福音或者价值观的帖子就歇了吧,然后骂帖子中观点的人也歇了吧。无论是谁都没必要为整个男性群体或者整个女性群体的利益和选择而奔走呼号,毕竟您又不为整个男性群体或者整个女性群体的利益买单,找到与自己想法一致的伴侣最重要,其他人买不买钻石结不结婚跟您有半毛钱关系么吗?你想达到婚姻幸福的目的,只需要让你爱的人与你有相同的想法就可以了,不需要去说服整个异性群体。

篇3:两性语言的语言学特征差异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美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人们对性别语言的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不仅研究语言的性别歧视和言语的性别差异,并且探究其社会根源。许多语言学研究表明,两性语言的差异体现在各个方面,例如语言、心理、社会地位等。本文将依据以往的研究成果,探讨两性语言差异在语言学特征上的反映。

1 两性语言的语言学特征差异

是什么因素导致了两性语言的形成?下文设法对两性语言中在语音、词汇、句法上表现出来的语言学特征差异作扼要的描述,并以此来说明语言中的性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

1.1 语音与语调特征

男女两性在语言上有语音差异,这是一个明显的特征。除了声音形成的自然因素外,男女两性在语言方面的许多语音差异是由社会因素导致的。通常女性发音较之男性更接近标准语(RP)。原因之一在于妇女的社会地位通常比男子低一点,而且不如男子那样稳定。因此对语言标记的社会意义更加敏感。这也解释了为何妇女讲话总是较之男性更清楚易懂。

男女两性的语调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经常变化的。根据Lakoff所言,女性在回答问题时总是使用升调来表达肯定的陈述;而男性发音注重语义内容,重音落在关键词上,总是使用降调来表达肯定的陈述。这是因为女性较之男性发音趋于委婉,不太有把握表达坚定或肯定的态度。尽管从某种程度上说,那是一种表达谦虚的方式。

1.2 词汇特征

我们不难发现,在各种语言里都有相当数量的标有“阳性”或“阴性”的词语。阴性词可能不愿意被男子使用,而阳性词同样让女性不愿谈及。男女两性对词汇的选择主要表现在:

(1)礼貌用语的使用。无论在英语还是汉语中,两性语言差异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礼貌用语的使用。就这一点,男女两性之间有着明显的界限。男女社会角色和活动对说话者的言语往往会起到牵制作用。妇女在待人接物的过程中比男性更能意识到使用礼貌语言、规范语言的重要性。男性较为经常地使用那些有较强进攻性的言语行为,如吼叫、挑衅、打赌、咒骂、威胁等。这也是男性性别原型在语言中的反映,男性作为攻击者和反叛者的角色得到社会认可,而女性则被认为处于从属地位,具有顺从的特点。

(2)高调形容词的选择。在英语中,女性语言的一个明显特征是频繁使用高调形容词,比如“magnificent,cute,gorgeous,heavenly”等等。在汉语中,女性也爱使用这类词,比如“豪华,丰盛,美丽”等等。男性有时也使用这些词,但就传统而言他们很少使用此类词表达相同的含义。一位女性可能会称赞或感谢主人的丰盛晚餐时说:“It's a gorgeous meal,thank you!”,而男性则可能会说:“It's a nice meal,thank you!”女性会使用有夸张意味的词来表达对主人的赞扬或谢意,而男性很少这样做。

(3)程度副词或强化词的使用。女性在交谈中常使用像“awfully,absolutely,pretty,terribly,非常,实在,绝对”等程度副词起强调作用,以加强语意效果。一位在朋友生日宴会上迟到的妇女可能会对朋友说:“Oh,I'm terribly sorry.I'm late.”同时伴以非常抱歉的表情,男性虽然也会觉得不好意思,但是也不会表现过分夸张的表情。

(4)闪避词的使用。人们发现女性更为经常将交际作为一个基本方式来建立和维系与他人的关系。她们在交谈中与他人一起分享自己的思想并同时得以了解他人的生活和思想。基于此,女性的语言更多显示出“犹豫”的特征。也正是由于她们语言的犹豫性,她们在谈话中较多地运用“语言闪避”的技巧。诸如:“我想,我猜,我认为,sort of,I'm afraid that,I'm not sure that,but…”之类的闪避词,通常被女性用以回避直截了当的表态和回答。而男性通常会直接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而少用闪避词。同时,这也说明女性说话时倾向于谨慎、稳重、婉转。

1.3 句法结构特征两性语言的差异在句法上虽然不及词汇那样有着明显的特征。不过,某些特征仍然显示了语言上的性别差异。

(1)反意问句的使用。反意问句的语意不如陈述句那样直接。它表示说话人对某件事有自己的看法,但需要听话人的认可。在句法方面,女性语言的一大特征是广泛使用反意问句。女性语言的“犹豫”特征使得他们在交际过程中比男性更常使用反意问句来表达他们的看法。如用“That was a pretty good concert,wasn't that?”来表达她们的看法,这种句式的语意显然不如陈述句“That was a pretty good movie.”直接。它表示说话人对这场音乐会有自己的看法,但希望得到听话人的认同。

Lakoff指出,和男性相比,女性更喜欢用一种试探性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女性更多使用反意问句,因为它们可以减少语气肯定的力度。Fishman(1980)的分析也指出,女性使用反意问句的频率是男性的三倍。由此可见,反意问句是一种言语行为,要求对方不停地作出反应或回答,大多数女性将其作为确保谈话继续的一种方式,而对于大多数男性而言,他们仅仅是为了获取信息。

(2)插入语的使用。插入语包括无肯定意义的短语(如:I think,I suppose,我认为),表犹豫的插入语(如:well,you know,kind of,嗯,啊),助动词(如:would,might,可以,会)和某些副词(如:probably,possibly)。在对方说话时,女性较多地发出“yes,oh,mm,啊,嗯”这类反应,意在向对方表明“我正在听,请继续”,男性听话人讲话时则少有这样的反应,因为他们将这种反应认作“我同意你的看法。”所以由此而产生的差异极易造成交际中的误解。

2 结束语

男女言语不存在对立的分歧。语言中的性别差异包括男女两性在语音语调、词汇、句法等语言学特征方面的差异。这也是由于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及社会因素的不同作用而导致的结果。总而言之,所有语体语言都在由于说话人的变动而处在不断的变化中。认识和了解各种语言的变异现象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和表达语言,而且有助于我们清除语言交际障碍。

参考文献

篇4:疼痛的两性差异

两性疼痛差异的原因

其实,女人与男人的疼痛不一样更多的是他们如何考虑疼痛和感受疼痛。比如,焦虑可能会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男性和女性,女人可能会感到这是一种痛苦(心灵感受),而男人的这种痛苦感受就会少一些。同样,用以对付疼痛的方式不同,也会让人对疼痛产生不同的体验。

对志愿者的不同疼痛研究可能会让我们理解男女为何对疼痛的感受不一样,这些研究包括洗冷水浴、参加临床的疼痛试验等。

当然,对于男性和女性在感受和体验疼痛方面的差异一直存在争议,但是英国巴斯大学疼痛应对中心的心理学家埃德·基奥认为,差异是的确存在的。因为,女性在一生中体验的疼痛比男性多,疼痛发生的频率更高,有更多的身体部位产生疼痛。但是,两性之间的这种疼痛差异都没有纳入疼痛的研究和治疗中,在实际生活中要么忽略了这种差异,要么在统计时作了平均处理。所以,研究人员应当研究疼痛的性别差异的科学原理,以便找到分别对待不同性别疼痛的方法。

对疼痛原理和两性疼痛差异的解释大都集中在生物学机理上,例如,遗传和激素差别。然而,现在越来越清楚,社会和心理原因也是造成男女疼痛差异的重要原因。其中一个差异就是男性和女性应付疼痛的方法不同。女性容易集中于她们所经历的疼痛的情感方面,但男性则容易聚焦于疼痛的生理感受上,比如他们经受的具体的身体部位的疼痛。

研究证明,男性采用的感受疼痛的聚焦方式有助于帮助他们提高疼痛阈值(能承受更大的痛苦,或不会轻易产生痛苦感觉),但是这种方法对女性却没有任何好处。女性集中于疼痛的情感方面可能让她们经受了更多痛苦,因为与疼痛相关的情绪可能是负面的。

有一个简单的试验可能说明问题。研究人员请志愿者把非优势胳膊(一般是左胳膊)浸入温水(摄氏37度)池盆中2分钟,然后让他们把胳膊抬出来再浸入1~2摄氏度的凉水中。这就能让研究人员观察到不同的人的疼痛阈值(人们最初感受疼痛的那一点)以及疼痛的忍耐度(能忍痛多长时间)。

在这类研究中,人们能忍耐疼痛时间的最高上限是2分钟。在疼痛闽值和疼痛的忍耐度上,女性都要低于男人,因而她们感受的疼苦更多。这方面,也许性格和意志也起了作用。因为,大致而言女性的“娇气”也是其疼痛阈值低和忍耐力差的原因之一。

特殊的原因

然而,与男性相比,女性不仅一生中疼痛时间比男性多,而且疼痛的人数也多于男性。中国和欧美的临床调查表明,60%以上的疼痛患者为女性,这是由女性的生理和行为的一些独特性所决定的。

女性的第一个独特性是月经,这会造成不少女性疼痛。以全球的统计而言,约80%的女性有不同程度的痛经,而在中国这一数字约为75%,这是女性独有的现象,包括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前者的比例多于后者。但原发性痛经的一个特点是,结婚育子后女性的原发性痛经往往会消失。而继发性痛经则有多种原因,如子宫内膜异位症,这就需要对症治疗。

女性疼痛的第二个特殊原因是乳腺增生疼痛,以未婚未育的女性居多。年龄在37—40岁的女性为高发人群,包括已婚女性也有这样的疼痛,因此,是女性不可避免的特有疼痛现象。

女性疼痛第三个特点是分娩时的特有之痛,在今天,这种疼痛又有新的发展。过去的疼痛是因自然分娩而痛,是女性一生必经的阶段,也是人类赖于生生不息的一种必须付出的成本和代价。从这个意义上说,经历了这样的疼痛才是成熟的女性,其忍痛和耐力也是男性所不能比拟的。而在今天,由于相当多的女性不能耐受自然分娩之痛,往往采用剖腹产。尽管这种方式能解除分娩时较长时间的痛苦,但反而带来产后的手术创口的疼痛。因此,这也成了今天女性躲不开和必经的痛苦体验。

女性的疼痛还在于随着年龄增长,由骨质疏松而产生的骨盆和全身性疼痛。虽然男性也有这样的疼痛,但显然比女性的痛苦要小,这是由女性的生理特征所决定的。由于孕育孩子的付出和雌激素分泌的减少,女性在45岁后就开始了全身的退行性变化,50岁以后开始出现骨质疏松产生的疼痛,到了60至70岁则产生腰骶部的疼痛和全身性的疼痛。

中国北方地区的调查发现,女性50岁以上椎体骨折发病率为15%,而80岁以上女性的患病率达到36.6%,这便是由骨质疏松所引起。因为,60岁以后,女性体内缺乏维生素D,无法有效地帮助身体吸收钙质,储存于体内的钙质则开始大量释放,造成全身骨骼的骨量降低。另一方面,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降低,骨代谢会由年经时的正平衡转为负平衡,即从骨(钙质)生成转为骨(钙质)释放,骨量减低,骨质疏松形成。再加上女性孕育孩子时全身在骨质和其他物质上的超量新陈代谢,也造成骨质疏松比男性严重。于是全身和骨盆疼痛也重于和多于男性。

最后,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在文化和社会生活中都要求女性吃苦耐劳和忍辱负重,女性一出现疼痛就以“扛”和忍来对待,因而时间一长,也使疼痛恶化,造成疼痛的增多和程度的增强。

复杂的原因

当然,两性的疼痛差异还有其他原因。另一项研究是调查在焦虑敏感性和疼痛之间是否有性别差异。焦虑敏感是一种担心产生焦虑的感觉趋向,这样的感觉在疼痛经历中比较重要。对150名转诊到医院治疗的病人调查中,研究人员发现,男性和女性之间预测疼痛的要素是不同的。而与焦虑有关的担忧和对这种感觉负面解释的增强在女性中都强于男性,因而影响到女性的疼痛经历,使她们更容易感到疼痛。

而焦虑是指持续性精神紧张或发作性惊恐状态,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口干、尿频、尿急、出汗、震颤和运动性不安。因此,焦虑的主要特征是无明显原因的恐惧、紧张发作,并伴有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和运动性紧张。凡是对困难估计过分、患得患失、惶惶不安、依赖性强、对自身躯体和内脏情况过分关注的人都容易患焦患。一些人并没有患焦虑,但处于焦虑敏感阶段,也容易产生疼痛感。

另一个研究结果也非常有意义。胸痛与冠心病、心绞痛和心脏病的发作有关。所以对病人来说胸痛容易让他们担心(病情进一步发展),因而产生焦虑。结果也有一些人在焦虑的同时病情也真的严重起来,所以焦虑在胸痛

的经历中也具有重要作用。在胸痛上面,男性和女性有不同的体验。与男性相比,女性有时的疼痛更强烈,还伴有恶心。实际上这是女性的过分焦虑在对疼痛推波助澜。

另一项研究证明,临床各科对疼痛的治疗会产生女性不同于男性的效果。巴斯大学与英国皇家国立医院合作治疗风湿性疾病,而风湿病的主要症状之一是慢性关节疼痛。在对98名病人的慢性疼痛评估中,研究人员采用了物理疗法、心理疗法和职业疗法。

在这些疗法结合治疗期间和治疗后,女病人和男病人都感到疼痛有极大的减轻,但是,3个月后女病人感到她们的疼痛又像治疗前一样,而男病人则感到他们一直保持在治疗后的疼痛减轻水平。也就是说,女性很快就又感到疼痛加重了,而男性的疼痛减轻效果却能保持较长时间。但是,最有趣的是,在治疗后的随访中,男女病人的因风湿病而导致的行为障碍都得到了改善。这提示,患风湿性疾病的男女病人治疗后尽管在身体功能的改善上有一样的效果,但对疼痛的感受是不一样的。这同样可能是心理感受的不一致。

疼痛的原理

然而,并非女性天生就比男性更不能经受疼痛,有时女性的疼痛耐受力比男性要强得多,这缘于女性的生理特点。比如,在怀孕和分娩时,女性的耐受疼痛的能力远远强于男性。在经历月经周期时,女性的疼痛耐受力也很强。研究人员认为,这要归因于女性的雌激素和孕激素分泌量的增加,尤其是月经周期的变化和妊娠期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的增高。当然,同样有证据证明,男性的雄激素,如睾丸激素也能增加男性对疼痛的耐受能力。

但是,由于女性的两种性激素的作用和经历的生理周期不同,似乎激素对于女性的耐受疼痛的帮助要大一些。由此可以推论,文化和社会心理因素对女性的疼痛感受的影响要大一些。表现为,女性有泪可流,有痛可叫出来,但男性有泪不能流,有痛不能说。这就从表面上造成女性的疼痛多和程度深,而男性的疼痛少和程度轻。

其实,在疼痛的生物学原理上,男女基本上是一致的。

迄今的证据都表明,持续性疼痛是与神经损伤和炎症相联系。已有的疼痛理论是源自对两种神经纤维的研究所获得。人的较大的神经纤维传递电子信号更快速一些,因而由它们传导剧痛和刺痛。而较小的神经纤维则传导持续性和烧灼痛,当然这类疼痛可随时间的推移而缓解。这类疼痛似乎没有同一来源,因此很难用传统的止痛药来止痛。

较大神经纤维传导的疼痛又称为快痛,是一种尖锐而定位准确的刺痛,在刺激时即发生,而撤除刺激后则很快消失。而较小神经纤维传导的慢痛则是一种定位不太准确的烧灼痛,刺激发生后0.5至1秒才会感觉到,不过有些强烈而难以忍受。撤除刺激后还要持续几秒钟,并伴有情绪反应及心血管和呼吸等方面的变化。正是在慢痛上常常出现男性与女性对疼痛感觉的差异,因为伴有情绪及心血管和呼吸方面的变化,而在这些方面女性的反应要强烈一些,故而女性感受的痛觉要强烈一些,时间也要长一些,而且疼痛阈值较低。

此外,在痛觉的产生上面可能也不会有太多的男女差异,因为痛觉的感受器是游离神经末梢,任何形式的刺激只要达到一定的强度成为伤害性刺激时都会引起痛觉。比如,将钾、氢离子、组织氨、5-羟色胺、缓激肽等物质涂抹在暴露的神经末梢上都可以引起疼痛。但是,迄今还没有任何研究解释清楚为什么任何刺激只要达到一定强度就可引起痛觉。

另一方面,新发现的一种疼痛原理也说明男女有同样的感受机理。新研究表明,一些持续性疼痛、莫名其妙的疼痛,如关节是由外部未受损的、健全的神经纤维引起的,而非受损伤的神经引起。这一结果引起了专业人员的关注和吃惊,因为长期以来对慢性疼痛的研究都集中在受损伤的神经上面。而这一发现则对研发新类型的止痛药提供了线索。

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的生理学教授萨利·劳森等人对持续性疼痛和烧灼痛进行研究,集中于较小的神经纤维,特别是一类感受损伤的伤害探测器(神经元)。这类神经元信号传导越快,持续性疼痛就越厉害。研究人员认为,这种神经元的信号传导似乎是神经或神经组织内部的炎症,是由同一神经内的死亡的神经元或受到伤害的神经纤维的下一代所引发的,而非神经的外部直接伤害所引起。因此,这样的疼痛在生物学上的感受是男女都一样的。

尽管男女对疼痛的感受可能不一样,但是如何针对这种性别差异进行对症治疗还需要探索。当然,性别特异性治疗应当是今后努力的方向。比如,针对女性继发性痛经的对症治疗,以及针对女性骨质疏松和剖腹分娩产生的疼痛,都可以服用止痛药来缓解。

篇5:两性的语言差异

处于恋爱阶段中的男女双方不仅在生理上有很多不同之处,表现在心理和行为上也有明显的差异。了解这些心理和行为在恋爱中的差异,就容易知己知彼,做到从容不迫,从而避免恋爱中不必要的弯路和曲折。

以下是清源心理为您带来的分享。

(1)一般来说,在恋爱过程中,男性比较冲动,希望迅速打动对方的芳心;而女性则较被动,喜欢“马拉松”式地进行。因而,男性对女性的追求往往过于率先表示自己的情感,而且心情容易急躁,总希望在短期内获得成功。女性则往往不敢大胆地表露自己的情感,常常采取曲折、间接的方式,含蓄地流露自己的情感。她们喜欢把爱情的种子埋藏在心里,担心过早或过于轻易地向对方表明心迹会被人指责为“轻浮”。

(2)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倾心和动情,更早坠入情网。进入恋爱期,男性较关注女性的外表修饰,接着,确认对方为意中人后,就渴望和女性有亲昵行为,进入婚约后,男性感情则较平稳、沉静;女性由于情感比较细腻‘体验比较深刻,所以在恋爱中更注重双方的内心世界,更能仔细观察和体验异性心理。女性在恋爱初恋对亲昵行为十分慎重,热恋期则异常渴望这种亲昵的体验,进入婚约后更多地希望恋人像“丈夫”那样来对待自己,同时也力求使自己进入“妻子”的角色。许多男性由于不了解女性这种心理特征,常常使许多女性感到遗憾或变得内向、深沉甚至固执。男性在自己的意中人面前,总喜欢显露自己的才华,同时,又总是尽可能地掩盖自己的短处,并努力去克服自己的缺点;而女性由于受“刻板印象”的影响,表现在对恋爱的态度上就显得内向、深沉甚至固执。只要对心爱的人一往情深,就会棒打不散,任何外来的干扰都不能动摇她们的决心。女性这一心理特点,一方面使她们能不屈服他人的阻挠,勇往无前的同自己的心上人结成伴侣,另一方面也使有的人听不进别人的忠告,一意孤行,一旦同品行恶劣的人相处结婚,往往又后悔莫及,痛苦终生。

(3)女性的自尊心和戒备心比男性强。在恋爱过程中,女性有着强烈的自尊心,并且经常设法使自己的自尊心得到满足,使社会舆论对她的恋人或婚姻有个良好的评价;同时,在恋爱初恋,女性一般都有较重的戒备心理,常以审慎的态度来观察对方是否出自真情实意,惟恐上当受骗。与之相比,男性一般并不过分计较求爱时遭到对方拒绝而带来的尴尬,往往能通过各种方式来寻得心理上的平衡;而且,他们在与女性开始接触时,没有女性的那种戒备心理。

总之,在恋爱过程中,青年男女要注意到双方在心理和行为上存在的差异。了解这些差异,对于正在恋爱的青年男女成功地选择自己理想的伴侣,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从而使爱情之舟绕过暗礁、险滩,顺利地驶向人生幸福的彼岸。

篇6:关于朋友圈里性别语言差异的研究

一、引言

本文通过研究男性与女性在朋友圈“说说”的交际中,其句法,词汇选择,话题的选择,或语言风格方面主要存在的差异,分析其受生理、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发现语言性别歧视现象普遍存在于人们的交际活动中。本文将采用定性及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语料的分析研究,抽取朋友圈男女各100条“说说”作为语料,进行分析对比。

二、文献回顾

在20世纪60年代,随着女权运动的兴起及社会语言学研究的发展,语言性别差异研究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女性语言,包括描述女性的语言及女性自己所使用的语言都具有藐视女性个体身份特征的作用(lakoff,1975)。国内学者对语言性别研究已经有近三十年的历史,并取得了很大进展。

2.1研究现状

戴炜栋的“言语性别差异分析综述”(1983),总结了国外20世纪70年代研究成果;赵蓉晖(1999)、肖建安(2000)、李经伟(1998、2001、2002)的综述基本代表了当代社会语言学界关于语言性别差异研究的发展趋势。李经伟(2002)指出,当代语言性别差异研究存在两元论和多元论之争,缺陷论、差异论和先天论都属于前者研究的范畴,而建构论(eckert&mcconnell-ginet,2003)属于后者。其核心观点是,性别是在交际活动中建构的,而不是事先存在的,也不是固定不变的。性别的建构同时受其他因素制约,研究者只有采取动态和静态、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法,才能取得令人满意、且具有普遍意义的成果。

2.2相关理论研究

在性别语言的研究方面,尚存在着几种不同的观点。例如、缺陷论、支配论、差异论、建构论。

缺陷论以男性语言为标准,认为女性的语言是不完善的,强调女性语言的弱势、被动、非理性和无效率等负面因素。

支配论关注男性在语言中的支配和权力,认为语言的性别差异是社会结构与职业分工所致,女性语言的负面评价与男性在政治和文化上的支配相关。

差异论或双文化模式认为男女不同的语言策略和交际风格主要源于男女文化差异,女性更善于用语言来维系人际关系。男女交往失败是因为对对方交往方式的误读。

建构理论认为:其一,性别是重要的社会关系,性别关系在语言、社会实践和社会身份中表现出来,也是语言实践和话语风格的标记。其二,性别是揭示权势的主要场所,和其他因素交集,如阶层、种族等。性别是多层面的、变化的和有争论的。(freed,2004)

2.3研究的问题及意义

本文研究的问题主要涉及到:男性与女性在朋友圈“说说”的交际中,其句法,词汇选择方面存在哪些差异?这种交际活动在话题的选择,或语言风格方面主要存在哪些差异?。

本文研究的意义在于,通过研究朋友圈里的性别语言差异,揭示我们应该秉持的态度,从而帮助人们更好的利用社交工具来促进异性之间顺利无障碍的交流。

三、研究结果分析

本部分拟从三个层面研究展示异性语言在交际活动中的差异,即句法层面、词汇选择和话题的选择。同时,从其幽默词语的选择分析不同性别的语言所形成的语言风格。就研究方法而言,本文拟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语料的分析研究。定性研究是关注于人们在一定的语境中的行为研究,在这种语境中人们的行为发生通常是自然和潜意识的,而研究者的介入也不会影响研究对象的正常行为表现。(jacob,1987)定性研究是对自然发生的现象描写,一般不涉及试验和其他认为加工材料的研究。定性研究又称为归纳性,启发性研究,是一种能够产生假设的研究方法。定量研究是指运用概率、统计原理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和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数量变化等方面进行的定量研究。定量研究可以使人们对社会现象的认识趋向精确化,并从量上对各种社会现象进行分析,是进一步准确把握事物发展内在规律的必要途径。(张廷国、郝树壮,2008)

现将研究的结果展示如下:

3.1量表:句法、词汇选择及语言风格分析

长句 短句 感叹词 咒骂 幽默

男性 39 61 19 12 12

女性 63 37 33 2 4

(以上表格中数据皆为话语中使用次数记录)

从3.1量表中可见,在句法层面,男性使用长句的次数明显少于女性,其使用短句的次数则明显高于女性。可以可见,通常男性的话语简短明了,不拖沓重复;女性的话语则较长,其使用的修饰词、语气词、不确定词较多。另外,女性话语中使用“我”、“我觉得”、“我认为”、“我想”的次数要明显多于男性。男性在表述一件事情时多使用陈述句及祈使句,直接表达对事情的看法,或直接命令他人的语言风格。女性则多使用感叹句、疑问句、在表达看法时多以委婉含蓄的方式。女性的话语中更多的出现情感表达的话题,对于景色,感情的表述多营造出一种温馨,浪漫的感觉。可见,男性对于自己的话语更有自信,而女性相对于男性而言则显得信心不足。在词汇选择方面,女性多使用感叹词,例如:啦,吧,啊。女性通过感叹词,表现自己的兴奋,惊讶,委婉。例如:天冷,把衣服穿上(啊)。在句尾的(啊)使原先的句子不再生硬,改变了原先命令的语气,使语气更加委婉,更加表现出对于对方的关心。而男性更多的使用非礼貌用词,话语中一些咒骂的语句经常出现。男性通过咒骂词语直接表现出自己的不满,愤怒情绪,而女性则很少使用非礼貌用词,一般会通过描述周边环境来委婉表达自己情绪,例如:谈论雨天、心情等。

3.2量表:男性、女性异性在话题选择方面的统计

主观表达情感 客观描述事件 主观客观结合 男性 20 46 34

女性 42 31 27

为了使上述量表更加直观便于比较,现将量表3.2转化成如下饼图:

由上图可见,在话题内容选择方面,男性选择的话题多为客观的描述事件,例如:这雪下的真大。对于完全表现主观情绪的频率很小。而女性表现出主观情感的次数较多,例如:青春之于我是什么呢?痛苦过、失望过、迷茫过,然而,好像并没有炽热过。可以看出,在朋友圈的“说说”中,相比较男性语言,女性话语更多的用来表达情感,抒发感情。另外,调查发现,男性话语中表达兴趣的话题出现频率明显高于女性。男性对于自己的兴趣,更乐意将其公之于众,与大家一起交流。

四、结果讨论

通过对朋友圈“说说”的异性语言分析,可以看出男性与女性在语言方面存在差异,并具有明显的特征。研究发现,女性比男性更多地使用委婉语,并更多地使用表示情感的词语,例如:可爱,喜欢等词语。同时,女性话语更多的表示不确定、无把握。女性话语比男性更间接、更有礼貌。由此可以得出,由于男女性别歧视而导致的语言歧视现象普遍存在。下面笔者将集中讨论这些差异形成的诸种和社会因素。

男女话语的差异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的结果。本文研究的结果主要涉及如下几个方面的社会因素:

4.1话语权势

在传统意义上,由于男女社会地位不平等,社会权力的不平等,故而形成了话语权势的不平等。通常,女人依附于男人,处于从属地位。男人利用自己社会地位上的优势为女人制定标准,并把它强加于女人。在生活中,男人不但制定游戏规则,而且应用这些规则,但男人自己并不参加游戏(lakoff,1989:211)。此外,中国古代对女性规定的三从四德,裹小脚,都是男性从自身角度出发为女人定制的标准。

4.2社会地位

从传统意义上讲,女性的社会地位较男性低,为跻身于上流社会,女性会更多的使用标准语、礼貌用语。因为标准用语,礼貌用语是上层地位的象征。女性的社会地位意识较男性强。传统上,妇女的社会地位没有男子的稳定,因此妇女有必要用语言和其他方式来标示和稳定其社会地位。

4.3心理因素

女性在使用语言时所做的选择与其心理因素密切相关。这种心理因素强调以他人为中心,也就是关心体贴他人。这种关心体贴他人的心理取向来自一种本能的能力保持和维护同他人友善关系的能力。关心体贴他人是以合作精神为前提的。这种心理取向反映在语言使用上,积极推动会话的进行,支持别人的话题,不打断别人,使用间接礼貌的语言等等。

篇7:礼貌语言的文化差异性探析

礼貌语言的文化差异性探析

礼貌语言是人们进行日常交流的一种手段,礼貌语言是具有文化差异性的..文化对人们使用何种形式的礼貌语言起着制约作用,不同的文化背景就会有不同的礼貌语言表达方式.

作 者:刘杰 LIU Jie 作者单位:齐齐哈尔市教育教学研究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刊 名:边疆经济与文化英文刊名:THE BORDER ECONOMY AND CULTURE年,卷(期):“”(8)分类号:G0关键词:礼貌语言 文化差异 认知

篇8:两性用语差异初探

一、用语差异

1.对色彩词语的掌握能力, 女性强于男性。一般来说, 女性对颜色词较敏感。她们善于使用从语法借用的颜色词, 如mauve (紫红色) , taupel (灰褐色) 等, 这些词听起来高雅。由此可以认为, 女性对色彩词语的习得具有“趋上”倾向。再如, 加拿大语言学教授克洛科德博士1981年曾对约克大学的学生做过一次测验。测验包括两项内容:一是让学生写出颜色名称, 把有20种色彩的颜色板挂在黑板上, 结果女学生能写出71%的颜色名称, 而男学生只能写出46%;二是提供五组相近的颜色, 每组包括两种, 让学生写出两种颜色的区别。结果:女学生能写出颜色差异的占63%, 而男生只占40%。可见, 女性较之男性能更多地使用描绘色彩词语。

2.女性比男性更多使用情感词。女性在语言行为中惯于使用情感词, 如赞美词adorable, gorgeous, charming等;礼貌词, 如may, might等;强调词, 如awfully, terribly等。在口语中, 我们会经常注意到女性较男性更多使用形容词、副词以及一些亲密语词来表示情感。

3.形容词的运用, 女性常被发现过多地使用一些带夸张意味的形容词, 如great, lovely等。虽然这些词男性也经常使用, 但它们被使用的场合及其含义都有所不同。例如, 大家都会说“Lovely weather, isn’t it?”来表示寒暄, 但“That is a lovely hat.”则更可能出自一位女士之口。

4.副词的运用, 女性比男性更多地使用一些程度副词来加强语气, 如awfully, pretty, so等。她们在表达日常事务时常使用这样的副词, 以示“拔高”。而男性常使用very, utterly等语气较弱的词语以示强调。例如, 在表达对某事有兴趣时, 同样的句子女性会说“It was so interesting; I had such fun…”而男性则可能这样表达, “It was very interesting; I had fun.”

5.亲密语词, 女性的性别特征常被社会定为温顺、善良。她们在语言上喜欢使用较多的亲密语词, 以示对听者的爱恋、关怀。例如, 女性在与其关系极为密切的人时善用darling;同儿童讲话时多用dearie, birdie等。而男性的性别常被视为豪爽、粗放, 若使用以上这些词, 则会被视为娘娘腔, 被人耻笑。由此可见, 情感词被视为交际的润滑剂, 同时也证明女性情绪易于外露。较之男性, 女性更善于使用委婉语, 女性一般本能地避免使用粗俗的语言, 例如, shit, damn等, 而更多地注意语言的文雅和含蓄, 因此, 用Oh dear, My Goodness等来表惊叹。例如, “Dear me!Do you always get up so late?It is one o’clock.”而男性则较多地使用诅咒语和感叹语, 借以表达阳刚和豁达的性格。例如, shit, damn等。但女性常把粗俗语当作禁忌, 从而借助各种委婉说法来避免粗俗语言。如果女性使用了不礼貌语言, 则会被指责为缺乏修养或没教养。

二、形成两性语言差异的原因

1.社会心理因素。

男女性别角色的言语行为是一种社会习得, 社会心理是其制约因素。对男性和女性的行为方式, 社会有着不同的要求和模式。若不符和这些要求行为, 将会认为偏离常规, 并要遭到社会的反对或否定。这些要求以“固定模型”的形式普遍形成一定的社会压力, 使人要么自觉地, 要么被迫地依照这些模式要求去纠正自己的行为。

2.文化因素。

男女各属于不同的亚文化, 一切亚文化定会产生各异的语言。莫慈 (Maltz) 和布鲁克 (Broker) 曾提出性别差异是一种文化差异, 异性交际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可以看出, 这种性别亚文化差异是形成性别语言交际差异形成的前提, 而交际行为的差异则导致两性在词语选择和使用方面会有不同。在父母的潜移默化下, 少年儿童自小就按照各有的性别角色进行培养教育, 并随着年龄的增长, 这种性别角色得到不断强化与确认。

3.男女心理发展特点。

异性的生理特点是男女心理发展不同的基础。在青春发育期以前, 与男性相比, 女性在理解人际关系等方面比男性成熟得早, 女性的心理年龄比男性要大一岁或一岁半。青春发育期以后, 男性喜欢好强, 爱称英雄, 喜欢直接干脆, 但较粗心, 不注重细节。而女性温顺恬静, 感情丰富细腻, 因而强烈向往异性的包容和保护, 并缺乏自信。由这些心理发展特点, 我们可推知女性善于使用情感词, 与她们情感丰富有关;善用礼貌语言与她们文静柔顺有关;不喜欢控制话题与她们的依赖性有关;喜欢用不肯定语言与她们缺乏自信有关。

三、小结

综上所述, 本文主要从用语侧面浅析了两性语言差异, 并试从社会心理因素、文化因素及男女心理发展特点研究了造成两性语言差异的原因。然而, 随着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思想行为模式的变化, 笔者相信, 性别语言差异会日渐缩小, 跨性别文化交际中的语言障碍将会逐渐减少, 但男女的性别语言完全融合却是不可能的。

参考文献

[1]戴炜栋.言语性别差异综述[J].外国语, 1983, (6) .

[2]桂诗春.新编心理语言学[J].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3]孙汝建, 王德春, 姚远.社会的心理语言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5.

[4]王改燕.男女语言行为差异初[J].外语教学, 1991.

[5]魏家海.社会文化因素与英语词汇的性别差异[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2002, (5) .

[6]许力生.话语风格上的性别差异研究[J].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1971, (1) .

上一篇:八月十五团圆节小学作文下一篇:海沧沃尔玛作文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