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县干部工作的创新做法

2024-06-21

近年来我县干部工作的创新做法(精选9篇)

篇1:近年来我县干部工作的创新做法

近年来我县干部工作的创新做法

(一)推行“三公开一竞争”,促进竞争性选拔干部常态化 “三公开”即:公开选调、公开选拔和公开遴选。

1、公开选调。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干部调配工作的意见》、《机关事业单位临时借调用人管理规定》等制度办法,凡是县级部门和重点乡镇进人,均实行公开选调,通过笔试、面试、考察和县人事调配领导小组研究同意,才可调入。

2、公开选拔。从2007年开始,每年均拿出一定名额面向社会公开选拔领导干部。五年来共公选乡镇政府副职43名、县水务局副局长2名、县建设局副局长1名、县环保局纪检组长1名。同时试行高完中领导职位公开选拔,2007年面向全省公开选拔了xxxx中学校长。

3、公开遴选。2010年,将县招商局局长人选在全县科级领导干部中进行公开遴选。通过公开报名、资格审查、笔试面试、组织考察、常委会票决等程序,实现了竞争、公开、择优选拔。

“一竞争”即竞争上岗。

2008年以来,相继下发了《县级部门股所级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工作暂行规定》和《乡镇中层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工作暂行规定》,对各单位中层干部的选拔任用,普遍实行竞争上岗,组织人事、纪检监察等部门进行指导监督,着力规范各单位用人行为。

(二)探索“五推提名”,在重点领域取得突破

2010年,积极探索创新“单位推荐、个人推荐、干部自荐、联名推荐、大会推荐”的“五推”干部初始提名机制。在初始提名环节采取“海推”提名干部,打破以往由少数人在少数人中选人的惯例。通过海推、部务会研究、全县干部大会推荐、县委常委会差额推荐、县委全委会票决等程序,最终产生了5名乡镇政府正职提名人选。

(三)试点“公推直选”,推进基层党内选举制度改革 2010年,对石泉乡党委书记公推直选进行了试点。严格执行“公开推荐报名、资格初审、提名竞职人选、确定竞选目标、组织实地调研、参选党员登记、党员大会直选、签订任期目标”等8道程序,选出了石泉乡的“当家人”。

(四)探索“举荐机制”,发掘培养优秀年轻干部

2011年,积极探索优秀年轻干部举荐机制,促进优秀年轻人才脱颖而出。一是召开青年干部座谈会,由县委书记亲自主持,邀请部分35岁以下的优秀年轻干部代表参加,在会上结合工作实际谈体会、谈感受、谈建议,以此观察识别年轻干部。二是由各县级单位党委(党组)集体研究推荐35岁以下的优秀年轻干部,共推荐出52名,其中,30岁以下的12名。其中23名在乡镇党委换届中提拔任职。

篇2:近年来我县干部工作的创新做法

群众工作是政党的一项经常性工作,也是政党一切工作的基础。政党的群众工作,归根到底,就是为群众办事的工作。近年来,受经济全球化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许多国家经济衰退,社会矛盾突出,在此形势下,国外一些政党为了争取群众支持、缓和社会矛盾,纷纷致力于加强和创新群众工作。

主要做法

一是不断强化对党群关系重要性的认识。许多政党认识到,党只有把自己置身于群众之中,把自己的命运同群众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代表和维护群众的利益,才能真正赢得民心,获得持久的政治生命力。美国、德国和日本的政党普遍认为,政党加强与选民的联系是由“自下而上的竞争性民主制度”决定的,只有建立一个“更加贴近公民的党”才能“弥合政治与公民社会之间的鸿沟”。越南共产党提出并不断强化党“源于人民,属于人民,为了人民”的理念,强调党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围绕人民的利益开展工作,要让“人民过上温饱、自由、幸福的生活”。老挝人民革命党强调,密切联系群众是党永不干涸的源泉,必须坚决纠正官僚主义和脱离群众的作风。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大力弘扬服务国家、促进人民福利的基本理念,以谋求“民众的最大满意度”为己任,坚信“得民心者得天下”,表示要把民众的需要和利益诉求作为党行动的最大动力。土耳其正义与发展党、南非非国大等政党将执政比作签署了一份“人民合同”,认为党的群众工作是让党更好地扎根于群众,让群众赋予党以力量。

二是通过多种举措加强同群众的联系。联系群众,是政党了解群众需求、解决群众困难的前提。国外政党在这方面做了大量探索。首先,政党精英带头接触群众。政党通过精英人物的亲民举动,常能使群众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越共中央领导人经常深入到普通民众中间。英国、德国、法国各党的议员通过接待选民,解答选民提出的问题,增进了选民对政党的感情。发展中国家一些政党的议员通过与民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的方式拉近党群关系。第二,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纽带作用。法国社会党积极构建党群沟通的基层网络,通过活跃党在基层社区活动的形式,广泛接触民众。第三,加强与政党外围组织的联系。政党的外围组织,如各种工青妇组织,是政党联系群众的桥梁。许多政党通过自己的外围组织,能有效地团结一大批群众。第四,注重与公民社会合作。公民社会是政党开展群众工作可资借重的力量。美国共和、民主两党议员十分重视同各种群众性游说集团的沟通协调,通过这些团体为自己争取选民。南非非国大强调要与进步性质的非政府组织建立起“合作关系”,成立了“全国经济发展与劳工理事会”,负责协调政府、工会和商界的关系。西欧各国执政党普遍采取由执政党、政府和其他中介机构参与的社会协商对话形式,调解劳资纠纷、保护消费者及弱势群体的利益。第五,以制度性安排保障党群联系工作的落实。法国共产党在党章中规定了党员在联系选民方面的义务和责任。西班牙工社党明确了党的群众工作的形式和渠道。保加利亚社会党规定,党的领导人和议员每周末到各选区与选民接触,次周开会时讨论搜集到的民众意见并制定相应对策。英国、德国、韩国各主要政党规定,各级机构和议员必须公开地址和联系方式,及时回应和解决选民的质疑或请求。第六,联系群众方式务实求新。有的党注重互动交往、双向沟通;有的党组织专题活动,吸引选民参加;有的党注重贴近民众生活、营造轻松氛围,增强联系效果;越来越多的政党主动利用现代传媒和网络技术同群众进行对话交流。

三是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重视和改善民生,是政党群众工作的永恒主题,也是政党

密切同群众关系最直接和有效的途径。国外政党高度重视解决民生问题。黑山社会主义者民主党在经济危机中,执行了“为你工作计划”,通过积极促进就业的方式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帮助;为克服经济危机对个人造成的影响,政府还决定2009年降低个人所得税税率以及医疗、养老保险的分摊率,废除公路收费和土地建设费,降低供电价格等,这些都很受群众欢迎。越共高度重视扶贫助困工作,2006年至2010年5年间,越南有620万户次获得小额优惠贷款,有15万贫困劳动力得到免费技术培训,在贫困地区兴建了8237个基础设施项目,为37.34万少数民族贫困户兴建了住宅,为71713贫困户提供了1552公顷土地,其贫困户比例已从2005年的22%降到了2010年的9.45%。南非共、日共等一批共产党坚持代表弱势群体和广大中下层劳动者利益,围绕民众关心的就业、福利、社会保障等问题组织各种活动,吸引了群众的注意。印度国大党提出“惠及全民的经济增长”口号,努力抑制两极分化,扩大对穷人的救助面,增加就业和住房,加大农村扶贫力度,实施“农村发展计划”和“农村就业保障法”,为低种姓、少数民族增加教育、卫生等投入,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贫困阶层的不满。巴西劳工党政府实施“零饥饿”计划7年来,巴西已有2000万人摆脱绝对贫困,3100万人进入中产阶层,提前实现了联合国的千年发展目标,为其赢得2010年大选创造了条件。卢旺达、刚果(布)、多哥、几内亚、赤道几内亚等5国的执政党也从实际出发,把减贫工作作为发展经济、争取民心的重要工作来抓,取得了一定成效。

四是以正确的政策维护群众利益。制定符合群众利益要求的纲领政策,是党保持与群众联系的根本基础,也有利于实现群众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近年来,为应对国家经济衰退、社会矛盾突出的新形势新挑战,许多国家的政党及时调整了政策。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执政党强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大对改善民生的投入,着重解决群众关心的现实利益问题,解决民族、宗教、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如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加教育、卫生等公共事业投入,改善住房和医疗条件;加强人员培训,扩大就业;关注弱势群体,扩大社会救助等。柬埔寨人民党提出经济发展的“四角战略”,致力于增加就业、消除贫困、经济增长、社会公正和人民幸福,确保国家的和平发展。越共发动和领导人民开展“穷人日”、建设“文明社区”运动,为全国6个特别困难的少数民族制定了特殊的扶持政策,从生产资金、粮食、医药、教育等方面予以扶持,对这些民族的学生实行免费教育;制定符合国情的宗教政策,使宗教为巩固民族大团结、促进社会主义建设作贡献。智利中左联盟坚持本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针对中高收入群体实行私人养老金计划,由国家财政支持的公共养老金则为自由职业者、农民、妇女以及街头商贩等贫困人群提供免费服务。日本民主党提出“国民生活第一”口号,并出台多项惠民措施,如强化社保体系,增加儿童、教育和就业培训补贴等。许多发达国家的执政党着力完善社保体系建设,减轻群众负担,发挥社保的积极作用。德国联盟党政府注意在经济萧条时期减少民众的缴费水平,决定将2009年和2010年的失业保险缴费率从2006年的6.5%下调至2.8%,仅此一项,居民和企业就可以少支出300亿欧元,从而大大减轻了居民和企业的开支。

五是大力塑造政党的良好形象。政党形象是政党素质的综合反映。一个亲民、廉洁、负责任的政党,容易取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其群众工作的效果更有保障。许多国家的政党高度重视并着力塑造自身的良好形象。首先,以新颖方式宣传党的理念。卡梅伦在出任英国保守党领袖后,把党标上的火炬图案改为“一棵生长在蓝色土地上、枝繁叶茂的绿色大树”,使民众“耳目一新”,感受到保守党的生机和活力。第二,包装改造党的领导人。2010年巴西劳工党推举迪尔玛•罗塞夫参选总统,并根据其不苟言笑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其形象进行了改造和包装,收到了较好效果。第三,严惩党内腐败。古巴共产党以2006年查处中央政治局委员、圣地亚哥省委第一书记阿格拉蒙特为契机开展大规模的反腐行动,制止了腐败现

象对党的形象的侵害。第四,尊重生命、关怀民众。2010年8月,智利发生重大矿难后,执政的争取变革联盟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党的最高领导人、总统皮涅拉亲临营救现场,部署救援工作,坚持信息透明公开。经过数月的艰难工作,被困矿工全部获救,智利执政党和政府成功塑造了一个负责任的形象,赢得了国内民众的支持。

几点启示

当前,我国的社会结构和利益结构正处于复杂的变动之中,党的群众工作面临一些新的特点和挑战。借鉴国外一些政党的做法,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第一,坚持群众工作理念。主要包括:一是服务理念。党能否充分发挥领导作用,从根本上取决于党能否以有效的服务来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支持。党政机关和党的基层组织要以服务为主要功能。二是民本理念。政党是社会的一部分,政党的利益要服从和服务于社会大众的利益。政党作决策、想问题,都要以是否有利于群众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公权力不得与民争利。三是民主法治理念。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条件下,群众的公民意识日益觉醒。要扩大群众参与,依靠群众自身的力量来做群众工作。党员干部要自觉学法、懂法、用法、守法,坚持依法管理,依法办事。

第二,把握群众工作要求。一要深入体察民情。群众想什么、盼什么,政党应当了然于心。二要维护群众权益。党要尊重和维护群众合法的经济权益,特别是政治权益。三要改善人民生活。四要凝聚群众力量。可以说,只有民情察明了、民权维护了、民生保障了,民力才能凝聚起来。

第三,创新群众工作方法。一是深入基层。领导干部要用更多的时间深入基层,深入实际,认真倾听群众的呼声和诉求。二是以情感人。要在感情上和群众融为一体,与群众推心置腹、坦诚相见,以人对人、面对面、手拉手、心连心的方式来做群众工作。三是与群众协商对话。党组织与党员领导干部要以平等身份与群众交流协商,共同寻找解决困难的办法。四是通过党的外围组织和社会组织开展群众工作。政党侧重于利益综合,群众组织和社会组织侧重于利益表达,二者可以形成某种互补共赢的关系。

第四,构建群众工作机制。一是健全群众工作决策机制。围绕民主决策和科学决策这一核心,将群众的意愿贯穿于决策的全过程,以决策的制度化、民主化保证决策的科学化。二是健全群众利益表达机制。主要是建立健全各项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疏通社情民意的反映渠道,创新群众利益表达载体,保证群众意愿的顺畅表达,使党的群众工作能有的放矢。三是健全群众工作评价机制。要把做好群众工作作为党员干部的政治责任,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提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从而确保群众工作各项任务的完成。

篇3:近年来我县干部工作的创新做法

1高度重视, 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我县高度重视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 认真按照县委、政府的要求开展工作, 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及时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成立县卫生系统防控领导小组, 综合协调组、疾病预防控制组、医疗救治组、卫生监督组、新闻宣传组、后勤保障组6个工作组;将下拨甲型H1N1流感防控专项资金7.5万元用于应急储备物资工作, 根据工作需要, 为各医疗卫生单位配备了相应的医疗物资, 积极主动地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

2组织培训、演练工作, 提高业务素质

2.1 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培训, 组织专家参加自治区、地区的培训, 并通过双卫网集中培训等形式, 以提高专业人员业务素质, 共组织了5次集中培训, 参加培训人员1110人次。

2.2 进行甲型H1N1流感疫情应急处置及医疗救治模拟演练, 由县人民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参加了演练。各医疗卫生单位根据自身工作特点自行组织开展演练。通过开展演练, 使医疗卫生单位掌握发热患者预检分诊点、发热门诊、疫情报告、流行病学调查、个人防护的工作流程。

3广泛宣传健康教育工作

坚持公开、透明、科学、客观地介绍甲型H1N1流感疫情发展形势, 引导公众正确认识甲型H1N1流感可防、可控、可治;通过发放宣传单、宣传画、广播电视等开展宣传, 共发放宣传画2700张、宣传单2000份, 通过宣传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 让广大群众了解并掌握有关防控知识, 消除社会公众不必要的恐慌心理和焦躁情绪, 努力提高他们的防病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我县强化对甲型H1N1流感的三方面督导工作:一是立即加强对学校、托幼机构等人群聚集的重点单位防控工作督导检查, 减少聚集性病例的发生;二要重视对医疗机构院感控制的检查指导, 防止通过医疗机构的传播。三是检查疾病控制等专业机构应对更大疫情的准备和应急队伍建设及物资储备的情况, 一旦出现大的流行, 能够从容应对, 及时有效控制疫情的扩散蔓延, 减轻社区危害。

5强化预防控制措施, 严防疫情传播, 努力减少疫情危害

5.1 要求卫生系统配合教育系统做好中小学校、托幼机构做好晨检、测体温、缺课登记、校舍清洁通风、疫情报告等主要防控工作, 严格按照“强化预防控制措施, 严控疫情传播, 加强重症救治, 减少疫情危害”的防控策略, 坚持因地因时制宜, 实行分类指导, 完善预案、方案, 突出重点, 切实做好重点时期、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重点环节的防控工作。按照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要求, 切实做好发热患者预检和分诊工作, 对发现的流感样病例、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要及时实施网络报告。

5.2 开展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工作 根据自治区卫生厅和地区卫生局关于加强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的安排, 我县组织开展了首批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工作, 共接种4806人。

5.3 组织做好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隔离治疗工作 自09年10月23日至2010年1月5日12:00时, 县人民医院共收治发热患者145例, 其中:实验室确诊甲型H1N1病例18例, 临床诊断甲型H1N1病例2例, 疑似甲型H1N1病例125例。目前, 治愈出院145例, 其中:实验室确诊病例出院18例, 临床诊断病例2例, 疑似病例出院125例, 均已出院。我县人民医院接诊疑似病例后, 认真做好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的观察和治疗, 加强院内感染管理, 严格消毒隔离工作,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认真做好疑似病例及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采样、送检、流行病调查和疫情报告工作, 指导疫情发生的学校及其他学校、托幼机构组织开展消毒通风及晨、午检工作。

6落实学校中小学生甲型H1N1流感防控措施

为加强对学校、托幼机构学生、教职员工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防控, 我县积极采取措施, 开展对学校、托幼机构校长及相关人员的培训和宣传工作, 乡镇卫生院按照要求, 认真落实对口监督指导学校、托幼机构制度, 确保每个学校有一名学校老师和一名校医负责学生晨、午检工作, 每天向教育局上报学生缺课登记和体温检测情况, 对未到校学生进行跟踪了解, 确保发热学生及时接受治疗, 有效控制了疫情的进一步扩散。

7认真做好信息报送工作

篇4:近年来我县干部工作的创新做法

关键词:基层;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集团公司实行效益考核机制,突出质量效益发展。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基层党建工作如何立足,如何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为企业改革发展推波助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

一、注重观念转变,突出理念引导,为基层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打牢基石

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政治优势,提升全员参与生产经营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是基层党建工作的落脚点和着力点。引导员工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实现单向灌输与双向互动的结合。基层党组织应积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学习理念,作业区党总支以提升全员综合素质为目标,创新提出双向互动式学习模式,不断转变单向灌输式学习观念,强化日常学习和交流活动,让思想意识紧跟时代步伐。引导员工树立精细管理理念,实现管理与效益的结合。油田开发中后期,持续稳产面临巨大压力,这就要求我们深挖内部潜力,党总支针对实际开展“红心映党旗、创效在岗位”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员工树立全员精细管理理念,主题实践活动收到较好效果,取得了阶段性工作成效。引导员工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实现管理与创新的结合。创新是一个企业发展的灵魂。面对油田发展形势,如何更好的创新创效成为当前思考的问题,党总支引导员工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创建了以“活力耀青春、助力锦采梦”为主题的管理创新、创效展示台,对员工的发明创造进行展示,为员工搭建管理创新平台,激发了员工为企业献计献策热情。

二、注重模式创新,突出文化特色,为基层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增添活力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基层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注重模式创新,突出文化特色,才能更好的焕发基层组织活力。以班站文化为重点,不断提升基层党建思想政治工作软实力。围绕采油厂“潮头文化”和作业区“浪花文化”体系,通过推进基地文化建设,达到基层安全和谐管理升级。33号站创建了晶莹剔透的“水滴文化”,进一步诠释采油员工将自己融入到汹涌澎湃的潮头浪花中,用自己信念和力量为企业推波助澜。以服务基层重点,不断提升基层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凝聚力。世上没有无根之木,无源之水。软实力的形成要根植于厚重的沃土中,使之产生强烈的归属感,从而构建出一种和谐的氛围。206中心站党支部成功摸索出了“三桥”需求式思想政治工作法,即架起“连心桥”,事事关注员工所思所想,尽释每份疑惑。架起“彩虹桥”,时时关注员工成长成才,激发每份潜能。架起“示范桥”,处处发挥党员带头作用,凝聚每份力量。针对生产中的急、难、险、重问题,充分利用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架起“示范桥”,通过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全站员工在生产主战场上尽职尽责。以点面辐射为重点,不断提升基层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新活力。随着时代的进步,新形势下的员工思想活跃,对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更高要求,作业区党总支开展了“典型身边树,带动身边人”活动,注重典型培养和选树,在全区管理岗、技术岗、操作岗三大岗位中选取机关管理干部、支部书记、中心站长、技术人员、自然站长、巡井岗、输油岗、大班岗八大岗位作为“点”,选树典型,并通过对身边典型的宣传,向外辐射,形成浓厚的“学典型、当典型”氛围,提升基层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新活力。

三、注重载体创新,突出实践特色,为基层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永葆青春

篇5:我县警民恳谈工作经验做法

警民沟通的平台

两年来,警民恳谈活动已成为警民沟通最好的平台,我县警方通过这个沟通平台,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与辖区群众建立了

良好的警民关系。

2006年下半年,楚门、龙溪等镇乡连续发生电缆线被盗案件,造成当地居民、企业的电话频频中断。虽然电缆线上都安装了警报器,但因作案现场偏僻,当民警接到报警赶到现场时,窃贼早已不知去向。一次,楚门派出所副所长林森彬在“警民恳谈”会上,从与群众的聊天中得到了启发:群众对当地的社会治安、居住人员情况都非常了解,并且都有参与治安管理的热情,能不能把当地发生的一些案件在“警民恳谈”中及时发布,让群众在提高防范意识的同时,为公安机关提供破案线索呢?在所务会上,林森彬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在后来举行的几期恳谈活动中,警方反复向群众通报案情。

事实证明林森彬等人的想法是正确的。2007年8月9日,根据一位村民提供的线索,警方破获了9起电信电缆线被盗案件。原来这位村民参加过几次恳谈,对电缆线被盗案件印象深刻,当那天深夜看到4名可疑人员鬼鬼祟祟走向当地的龙攻门山上时,他马上想到了警方通报的电缆线被盗案件,山上也有电信发射基站,莫非这几个人要盗割电信电缆线?于是,他向派出所报警。

2006年9月警方推出“警民恳谈”这一做法时,一些群众认为警察是在“作秀”,而这两年的实践使越来越多的群众对恳谈活动从陌生到熟悉,从不理解到热切盼望、欢迎。群众参与恳谈活动的热情高了,提供的点子多了,对警方的埋怨少了,对警察的评价高了,对公安工作的满意度提升了。去年底,**警方在我县“万人评机关”活动中,以绝对的优势获得了“人民满意机关”称号。

警民和谐的桥梁

为什么要开展“警民恳谈”?“警民恳谈”的意义又在哪里?恳谈活动刚开始时,甭说群众在看热闹,很多民警也表示不理解。针对这种情况,我县公安局在全局民警中开展了一次大讨论,从民警做群众工作中存在“门难进、话难说”等尴尬现象入手,解读恳谈活动的意义,一个共识逐渐达成:“融洽警民关系,构建鱼水关系”是“警民恳谈”活动的重要目标。

沙门派出所通过恳谈,得知辖区群众吃水难,要到几公里外的水库拉水,所领导与民警一商量,大家提出可以利用消防车拉水到派出所集中为群众供水。消息一传开,群众开心坏了,纷纷提着水桶到派出所门口提水,连夸派出所给群众挖了一个“便民水井”。当地的孤寡老人、残疾人更是开心得不得了,派出所民警亲自把水送到了家门口。“共产党真好啊!人民警察真好啊!”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表达了群众的感激之情。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恳谈中,县公安局要求民警将群众提出来的实际问题详细记录在册,涉及公安的做到跟踪督办,解决到底,涉及其他部门的也要及时联系,并给予答复。民警走家串户,甚至跑到渔船上与渔民进行恳谈,近3000个问题和困难就这样通过“警民恳谈”得到了彻底解决。

“警民恳谈”的战斗力使得一些原先没有恳谈硬性任务的业务大队也自觉加入了这个行列,治安、刑侦、经侦、交警大队等相继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开展了“问计于民”活动。2008年元旦刚过,交警大队首次召开的恳谈活动就吸引了众人眼球。“**隧道多,尤其是一些省道与城区附近的隧道就像人的咽喉一样,车子一有小碰小擦就引起堵塞。你们可以重点管一管吗?”“这个问题,我们也很重视,已经落实人员于高峰时段在西青岭、黄泥坎、漩门等隧道附近执勤,今后视情况还将再作科学调整。”县公安局党委委员、交警大队大队长钱建平答复说。3个小时的交流让心与心凝聚在了一起,“这样的好活动希望今后能够多办。”恳谈还没结束,很多群众就已在翘首以待下一次的相聚了。

警务决策的参谋

安居才能乐业,如何加强小区的封闭管理,使得居住在其中的干部群众安心居住、开心创业,是萦绕在县公安局党委班子心中的一件大事。“社会治安要靠大家一起努力,群策群力才能共建和谐家园。”县委常委、公安局长蒋晓军多次在会议上强调“警民恳谈”活动的重要性。

就在今年8月28日晚上,蒋晓军与南门社区各个小区的居民代表齐聚南门社区警务室,就如何加强小区封闭化建设、共谋社会和谐发展进行恳谈,并提出要借鉴封闭式建设相对较好的ab小区、阳光小区和华龙榴岛公寓等几个小区的成功经验,对蓝天花园小区封闭式建设进行策划,争取南门社区所辖的小区全部实现封闭式管理。

公安局长虚心听取居民代表的献计献策,然后在公安工作决策中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依据,这是县公安局的一贯

篇6:我县发展女党员工作做法与体会

一、基本情况

截止2005年底,我县共有党员22866名,其中女党员3776名,占党员总数的16.5%,比上年增长0.7个百分点,比2001年增长1.1个百分点。2001年至2005年,全县共发展女党员586名。为了保证发展女党员的数量,我县在源头建设上做文章,采取各种措施培养女性入党积极分子,目前,全县有女性入党积极分子868名,主要分布在农村和教育、卫生等事业单位生产工作一线。在发展党员工作中,我县严格按照中组部[2001]7号文件精神,结合工作实际,把发展女党员工作作为党员队伍建设的一个重点,采取了相应的保证措施,使新发展党员中女性党员所占比例有一定提高。

二、主要做法

一是抓基础,“面”上铺开

在实际工作中,我县把培养女性入党积极分子作为发展党员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制定了全县《2004至2006年发展党员工作宏观指导意见》,在制定《发展党员工作计划》时,都规定新发展党员中女党员的比例。我县现有入党积极分子3681名,其中女性868名,占23.6%,可以说,为发展女党员建立了一个“蓄水池”。

二是抓重点,“点”上突破

我县属农业大县,职工中妇女较少,这无形中给发展女党员工作设置了障碍。为保证女党员的比例,我县把妇女相对集中的行业、村组作为重点,在点上求突破。一方面在重点单位发展女党员,把教育、卫生和农村作为发展女党员的主阵地。另一方面,在重点岗位上发展女党员,比如女科技能人、致富能手、市场经纪人、业务骨干、学科带头人等。从而保证了女党员比例的相对平衡。

三是抓提高,“多渠道”培养

加强教育引导,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激发广大妇女的政治热情,是发展女党员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为了开阔视野,拓宽渠道,使更多的入党积极分子向党组织靠拢,我们注重发挥群团组织的优势。一方面在全县发展党员工作中推行“三推优”制度,明确分工,要求团组织负责30岁以下青年的培养和推优工作;妇联组织负责妇女的培养和推优工作;乡(镇)武装部、村民兵连负责30至35岁青年的培养和推优工作。结合群团组织各自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启发她们的入党愿望,为党组织提供入党积极分子来源。另一方面建立了党群组织联席会制度,定期沟通培养教育工作情况,共同分析发展女党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解决办法,使发展女党员工作形成了党组织牵头抓总、群团组织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通过多渠道培养教育,使广大妇女的思想认识水平有了较大提高,树立了为党工作、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她们积极靠近党组织,妇女中有入党愿望的数量呈上升的趋势。

四是抓质量,“标准”不变

在发展女党员工作中,我县始终把质量放在首位。主要坚持了三个原则。一是坚持质量第一,防止突击发展。一方面注意从实际情况出发,科学制订发展党员工作计划,另一方面不下达硬性指标,也不允许突击、成批发展。尤其强调既不允许用任何方式把不符合党员条件的人拉入党内,也不把符合条件的人拒于党外,坚持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二是坚持全面衡量,克服片面观点。严格按照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来全面衡量发展对象,不降低标准,也不另立标准。对女性致富能人中的入党积极分子,同样注重考察入党动机和政治觉悟、思想品质,看她能不能帮助群众致富。三是坚持党性原则,严格入党手续。从2005年起,我县在县直机关发展党员工作中全面推行发展党员票决制。以无记名投票表决代替公开举手表决,变“面子举手”、“人情举手”为票决,严把发展规划、党员素质、入党程序、群众监督、工作责任五道关口,以制度保证党内民主在发展党员工作中的体现。通过实施票决制,有效地规范了发展党员工作程序,扩大了党内民主,保证了新党员质量。

在落实中组部[2001]7号文件上,我县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本着发展的思路,在农村女乡土人才中吸收党员和培养积极分子。为了使农村的乡土人才更好地接受党组织的培养教育,我县实施了以“把科技能人、致富能手、市场经纪人、业务骨干、学科带头人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科技能人、致富能手、市场经纪人、业务骨干、学科带头人,增强他们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为内容的“双培双带”工程。目前,全县620名女性“双培双带”对象中,把科技能人、致富能手、市场经纪人、业务骨干、学科带头人培养成党员的298人,已经发展入党的89名。如鼎新乡丰景村36岁女青年熊元菊从2002年开始搞林下养鸡,2003年发展到拥有2000多只的养殖规模,带动了本村养殖业的发展,经过村党支部及村党小组的培养,2004年7月熊元菊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二是根据实际,改革积极分子培养的方法,化解积极分子外出从业和接受党组织培养之间的矛盾。我县在具体工作中发现,绝大多数毕业生在回乡后都选择到外地打工,由于离土离乡,使她们靠近党组织的思想被弱化。有些在学校时是积极分子的,因考虑到自己的实际情况,没有及时地与家乡党组织联系。为此,我们本着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要求基层党支部做好积极分子的工作,放宽考察的时间单位,要求他们每半年向党组织汇报一次思想,也可以利用平时探家的机会和培养人联系,利用书信、电话等向党组织和培养人反映自己的情况。这些规定,让积极分子感受到了组织的温暖和宽容,更加坚定入党的信心。

三是坚持在重大事件中培养吸收女党员和积极分子。我县注重在重点项目区移民工作中加强对女青年的培养考察,把表现特别优秀的吸收为积极分子和党员。在洪家渡水库、大方火电厂和小屯煤矿等重点工程的移民工作中,涉及移民搬迁的各乡镇党委组织人员深入移民工作一线,对党员及积极分子发挥作用的情况进行考察,把在移民工作中表现优秀的吸收为党员和积极分子,目前,共从中发展女性新党员45人,吸收女性积极分子83人。

三、存在的不足

虽然我县在发展女党员上做了许多工作,但还存在着一些实际问题。

一是女党员后备力量不足。客观地说,女性中表现积极,又有入党愿望的不多,特别是农村女典型较少,这种情况造成了党组织培养吸收女积极分子的面窄,可选择余地小,不同程度地存在有“矮子中选高个”的现象。

二是个别部门领导对发展女党员认识不足,仍有“重男轻女”思想,给女入党积极分子压担子少,难度较大的工作不分配给女同志去做。

三是由于女积极分子的减少,不排除有降格发展的可能。有的党委为了达到女性新党员发展所占比例,在培养时间上和成熟程度上把关不严,致使这些女性党员在工作中成绩不是很突出。

四、几点建议

一是加强教育,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纠正个别党组织领导头脑中的错误认识,重视发展女党员和女积极分子。可以采取计划和协调相统一的办法,落实计划时不搞硬性指标,由基层党委按现有女积极分子的成熟度报发展对象,县委组织部宏观协调,深入到申报女发展对象的空白点单位进行调研了解,如发现该党组织领导“重男轻女”,可按有关规定提出批评,并重新调整发展计划。

二是落实责任,相互配合,搞好扩源。要落实发展女党员的工作目标责任制,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有目标,层层有责任。同时,要发挥共青团、妇联等组织的作用,在本系统中发现并培养女积极分子,通过各部门努力、合作,壮大女性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为发展优秀的女党员奠定工作基础。

篇7:近年来我县干部工作的创新做法

近年来,我县教学质量严重滑坡,引发社会不满,纷纷把指责的矛头指向学校,指向教育主管部门。教学质量滑坡,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固然难辞其咎,但这只是表面现象,还有着许多不为局外人所知的深层次的原因。主要是:

一、教育发展不均衡不利于区域、校际之间、教师之间的竞争,我县教育整体竞争力急剧下降;

二、教育管理的环境空前恶化,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三、现行教育管理体制消解了学校办学的核心竞争力。

一、教育发展越来越背离公平正义,教育发展越来越不均衡,区域之间、校际之间、班级之间的竞争越来越不公平。具体表现为:

1.新一轮布局调整立足乡镇本位,缺乏全局观念和长远眼光,既不够科学,也不合理,导致城乡之间、村镇之间、区域之间教育资源差距进一步加大,优质师资、优质教学资源越来越向集镇、县城集中,严重伤害了僻远地区教师和学生家长的感情,严重削弱了区域之间、校际之间、班级之间的竞争力。

2.城镇学校一而再再而三地从农村薄弱学校选招教师,使得原本就相对贫乏的师资逆向流动进一步加剧,绝大多数农村中小学业已存在的师资不足、学科不配套、结构不合理的矛盾更加突出。很多农村中小学地理、生物、艺体等专业师资严重紧缺,开课困难;即使勉强开课,也只能以其他临近学科教师“拉郎配”。相当一部分农村小学教师年龄结构过于老化,知识结构较为陈旧,不能适应新形势下教育教学的要求。

3.生源越来越向城镇集中,大量优质生源的流失,导致僻远农村地区的学校生源不足,班额偏小,家长没有信心,教师没有激情,学生缺乏竞争。因为生源弱,你比我好理所当然;我比你弱心安理得。而另一方面,城镇学校却因为生源爆满,班额过大,家长不满意,教师有怨言,导致教师力不从心,疲于应付,顾不过来。同时也因为生源好,所以危机感不强,竞争意识不够,以为无论如何,我都能保证我的优势地位,“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二、教育管理的环境空前恶化了。

1.教师社会地位下降,教师经济处境尴尬,教师生计困难,教师队伍人心不稳,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难以调动。每年都有一批教师考编、考研、考公务员或者病退,每年都有新考编教师流失就是明证。

2.师资队伍出现青黄不接,良莠不齐的问题。一方面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大批文化素质不是很高的民办教师进入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长期在农村中小学挑大梁,有些僻远农村小学至今还以这部分老师为主力军。另一方面,近年来随着高校持续扩招,教师经济社会地位持续下降,师范学校生源质量大幅滑坡,入学分数跌至高考以来最低点,导致新生代教师知识结构、师德水平有所下降。这些都严重制约了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3.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矛盾突显,学生家长中积聚了一些怨气、戾气、匪气、痞气、官气,无从发泄,往往拿处于更加弱势地位的老师、学校撒气,整个社会尊师重教之风荡然无存,教师职业尊严感、幸福感消失殆尽,教师工作积极性严重丧失。另外,相对一部分家长教子无方,宠溺有余,教管不足,使养成自我中心、唯我独尊的霸王意识、反叛意识,导致家庭教育严重缺失。此外,留守儿童问题、隔代教养问题、单亲子女教育问题、问题学生教管问题也都成为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不容忽视的负面因素。

4.家教市场、有偿补课缺乏正确引导和有效管理,目前,家教市场、有偿补课基本处于无序状态,从事家教人员来源复杂,良莠不齐,存在收费畸高、安全难保障,质量难保证等问题,严重冲击学校正常教育教学,损害了绝大多数老师的名誉和形象,导致绝大多数一线教师心理失衡,工作积极性下降。

5.各级政府、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校园安全的大包大揽、过度关注,不仅严重耗费了学校和老师的精力,而且严重消解了学校提升教学质量的积极性。学校安全、校园安全、学生安全固然重要,但是,校园安全、学校安全、学生安全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全社会,尤其是家长和监护人的高度关注和金币配合,单纯靠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老师的大包大揽,既做不了,也做不好。事实上,很多情况下,我们的政府、学校和老师都是越俎代庖,出力不讨好。在这种氛围下,很多领导和老师都有畏难情绪,甚至为此衍生出消极应付的心理。因为教不好书,没有什么责任,可是一旦出了安全方面的问题,学校和老师就会吃不了兜着走。所以,本该要补的课不敢补了;本该批评管理的不敢批评管理了;本该组织的一些课外活动不敢组织了。长此以往,教学管理怎么能够不滑坡,教学质量怎么能够不下降?

6.对《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对上级有关教师管理要求的错误解读,以及新闻媒体对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管理中出现问题的过度渲染和不负责任的负面报道,误导了学生和家长,以致出现问题青少年无人敢管、无人能管的尴尬局面,“一粒老鼠屎带坏一锅粥”,导致良好的班风、校风、学风无从形成,学生难教难管,良好学习习惯学习品质难以养成,正常教育教学任务难以完成,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7.充斥整个社会的拜金主义思想,使得部分家长、学生对读书求学丧失了信念,读书无用论思想有所抬头,并呈现蔓延趋势,学生厌学情绪严重,学习缺乏动力和进取心。

8.学校周边网吧、游戏厅等娱乐场所为谋求暴利,容许、招徕未成年人上网、打游戏;部分家长对孩子使用现代电子产品,如手机、MP3、MP4、MP5、学习机、学生电脑等疏于监管和引导,造成一部分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电子读物等,玩物丧志,既耽误学习,也影响他们的正常发育和身心健康。

9.一些影视作品、影视节目内容低俗,宣扬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使得一部分中小学生形成畸形的审美观、人生观,对学校、老师、家长正常的教育教学和管理产生抵触情绪,严重消解了学校教育、课堂教育、家庭教育的效率。所谓“5+3=0”,即五天学校教育,抵不过2天社会的负面影响。

10.现行经费管理体制对学校制约太多,严重违背办学规律,导致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管理沦于低效或者无效。比如:现行绩效工资制度,导致校际之间差别很大,超编学校,人多事少,工资不少;缺编学校,人少事多,工资反而还比别人少;缺编学校,教师人均工作量严重超标,却不能理直气壮地得到经济补偿,心理失衡,在所难免。

三、现行教育管理体制消解了学校办学的凝聚力和核心竞争力。1.学校没有用人自主权,想用的人进不来,不需要的人推不走。学校对教职工的管理权限有限,看到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到。

2.学校领导班子没有升迁空间,教师职称到顶没有进取目标。3.现行教育教学评价机制很难客观公正准确地反映教职工的工作态度、职业道德和工作业绩,教师工作的价值难以体现,教师职业的荣誉感、成就感难以满足。

4.现行教育教学管理存在着严重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风气。比如教学检查重视查教案原本没错,但如果只停留在看看这个老师有没有写备课笔记,备课笔记写得细不细,工整不工整,那是远远不够的。这只要照抄教案即可做到。查教案的目的,无非是查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对学情的分析,对教学过程的设计等。教师以什么样的方式呈现备课结果倒不是那么重要。

5.教育科研存在作秀、走过场、装潢门面、好大喜功等不良现象,教案抄袭、论文造假现象屡禁不止。

6.教师培训一窝蜂,走过场,无失效,劳民伤财。

因此,我们认为,为了防止我县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滑坡和全面崩溃,我们应该采取相应对策。具体是:

一、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缩小区域之间、校际之间办学水平差距,提升我县教育整体竞争力。

1.立足全局,立足长远,科学、合理地进行学校布局调整,对我县现有教育资源进行优化整合,提高现有教育资源的整体利益率。

2.停止从农村薄弱学校选招教师,加大教师选招力度,增加教师数量,提高教师质量。加快教师周转房建设,建立教师合理流动、定期交流制度,优化师资队伍建设,解决农村中小学业已存在的师资不足、学科不配套、结构不合理的等突出问题。

3.严格执行就近入学、划片招生制度,严格学籍管理,控制县内借读,确保县内城乡、村镇学校生源质量大致均衡,促进公平竞争。

二、营造较为宽松、和谐的教育管理的环境,千方百计调动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1.努力创造条件,提高教师待遇,解决教师生计,用待遇留人,情感留人,稳定教师队伍。

2.大幅度提高教师待遇,吸引更多优秀学子进入师范院校学习,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充实教师队伍。扩大教师招考范围,增加招考指标,尽快实现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新老交替、优胜劣汰。

3.加快城镇化建设,缩小城乡、镇村差别,实现公平正义,化解社会矛盾,重建公序良俗,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

4.创办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指导,提高家长素质,提高家庭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5.规范家教市场秩序,强化对有偿补课的引导和管理,维护教师尊严,保障师生利益。

6.厘清社会、政府、家长、学校的安全责任,对安全问题不搞大包大揽,给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松绑,让学校和老师集中精力,放开手脚抓好教育教学。

7.消除对《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对上级有关教师管理要求的理解误区,营造良好的学校宣传环境,正确引导学生和家长,接受学校和老师必要的教育教学管理。国家要加快“少管所”“工读学校”建设,加强对问题青少年的教育管理和改造。

8.树立新的人才观和人力资源观,在全社会营造重视读书的良好氛围。

9.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整治,加大对网吧、游戏厅等娱乐场所的执法检查和违法查处力度,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学生生活,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素质。

10.采取相对灵活的经费管理体制完善绩效工资分配发放制度,对缺编严重的学校教师的超额工作,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允许学校根据教育教学实际需要发放一定额度的加班津贴、奖励津贴。

三、完善教育管理体制,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

1.进一步放宽学校用人自主权,进一步完善教职工聘任制,实行真正意义上的校长负责制,让想用的人进得来,不需要的人走得掉。赋予学校更多的管理权限,让学校能够运用考核、评优、晋职、晋级等手段,调动教职工积极性。

2.建立科学的教育教学评价激励机制,客观、公正、准确、及时地反映教职工的工作态度、职业道德和工作业绩,增强教师职业的荣誉感和成就感。3.采用更加灵活有效的教育教学管理措施,科学、准确地督查学校和老师的工作。

4.加强对教科研的引领和指导,杜绝抄袭,立足学校,立足学科,立足实践,以教兴研,以研促教。

篇8:近年来我县干部工作的创新做法

●基本情况

我县现有教师进修学校1所, 独立高中3所, 完全中学3所, 职业学校2所, 独立初中22所, 中心小学16所, 完全小学110所, 初级小学49所, 教学点51个, 特殊教育学校1所, 民办学校9所。全县在校生94550多人, 在职教职工5800多人。

根据省教育厅部署, 我县从2005年3月开始实施农远工程, 2006年9月全部建成, 11月通过省级验收。2007年2月我县被省教育厅确定为“福建省农远工程应用研究试点县”之一, 5月被福州市教育局确定为“福州市农远工程应用示范县”。全县实施农远项目校共有284所 (占全县学校数97%) 。累计投入资金3100多万元建成专业多媒体教室248间, 简易多媒体教室200间, 电子备课室23间, 计算机网络教室160间, 新添计算机5920多台, 中学生机比为13∶1;小学生机比为14∶1, 全县中心小学至少有2间多媒体教室, 中学全部安装校园智能广播。信息技术开课率为96%, 农远设备覆盖率为100%, 培训教师4500多人次, 90%以上教师能正确使用远程设备, 并利用优质资源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主要做法

1. 领导重视, 健全机构

为加强应用研究工作, 我县成立三个小组:一是领导小组, 由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县直有关部门领导组成, 负责全县农远工程的组织实施;二是应用指导小组, 由督导室、教仪站、电教馆相关人员及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组成, 负责提高设备使用和资源建设的研究指导;三是技术保障小组, 由电教馆和各个片的熟悉计算机维护业务的教师以及供应商组成, 负责各项目校硬软件维护工作。

2. 落实制度, 注重应用

我县先后制定下发了《闽侯县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应用试点指南》、《闽侯县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初级应用评估细则 (试行) 的通知》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 编写了闽侯县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应用手册》, 从制度上规范应用工作。特别是《应用试点指南》中要求每位教师在工程应用试点期间要参与“六个一”活动, 即: (1) 观摩一次优质课; (2) 制作一份简单课件; (3) 撰写一篇教学设计; (4) 进行一次说课展示; (5) 上好一节公开课; (6) 开展一次教育教学课外活动。

3. 强化培训, 提高技能

农远工程的核心是应用, 不仅要高标准建设好, 更要高效益应用好。为推进远程教育全面、持续、深入应用, 我县规定男教师55岁以下、女教师50岁以下都必须参加使用前培训。培训工作分为市、县、校三级实施, 市级培训对象为县级骨干教师、技术人员和项目管理人员, 县级培训对象为各校骨干教师、技术人员和项目管理人员, 最后形成由骨干教师对各项目校全体教师进行培训的机制, 培训结束后由县农远应用指导小组负责验收。在培训过程中, 我们十分注重方法与效果统一, 经常开展交流与学习, 及时总结经验并加以推广, 如我县白沙中心小学开展校级培训有计划、有教材、有签到, 每位教师培训有记录、有作业、有学分、有考核, 并发给结业证书, 作为年终考核依据之一。

4. 研究课题, 促进发展

应用既是农远工程的重点, 也是难点, 它涉及到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与教育方法的变革。我们通过采取边研究边总结、边整改边提高的方法,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方面是以课题研究为引导, 促进应用研究。我们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模式确立了27所项目示范校, 其中模式一7所、模式二14所、模式三6所, 由指导小组确定研究的总课题, 每所项目校根据自己的模式特点, 结合本校具体情况确定子课题进行研究。目前, 全县已有20所学校通过课题立项, 如竹岐中心小学申报的《利用远程教育资源, 推进农村中小学教学方式变革研究》课题被列为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课题;竹岐中学被省远教办定为开展远教工程“资源服务体系建设”和“模式三课堂教学应用案例”专项研究学校。另一方面以常态应用为重点, 加强教研交流, 规定每学期开展两次县级教学研讨活动, 教研片每月开展一次教研活动, 不定期开展评选农远优质课、优质课件、优秀教案、优秀论文的活动, 2007年参加全国教育技术协会农远应用优秀论文评选, 获三等奖2名;2008年参加全省农远首批项目县教学应用优质课及优秀教案评选, 获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6名。

5. 丰富资源, 满足需要

丰富资源是农远工程发挥效益的前提。目前我县教育城域网的主要资源来自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由中央电教馆实时提供农远资源。二是福州市教育资源中心“基础教育资源库”提供的教学资源。三是建立县级教育资源分中心, 采用“国之源China School城域网教育资源库平台”, 把我县一线教师制作的优质课、优秀课件、优秀论文等, 传送到县中心作为本地资源使用。我们计划通过三年时间收集, 建设一套适应本县特色的资源。四是部分完小校宽带不能接入的, 主要采用卫星系统接收星上资源, 由乡镇中心校负责星外资源供应。如我县青口中心小学有专人负责资源选择、下载、整合, 然后通过移动硬盘或光盘向下属各完小校输送。竹岐中学注重校本资源建设, 目前该校已建成两个网站:“农远工程资源管理系统”和“农远工程专题学习网”。“农远工程资源管理系统”是为教师共建、共享校内资源而建立的网站, “农远工程专题学习网”是让学生学习的网站, 资源由教师建立, 供“模式三”上课使用。学校还根据各学科特点, 以购买点数的形式注册了部分网站, 如“语文123资源网”等资源库的建立, 满足了师生应用的要求。

6. 经费保障, 保证运行

我县十分重视农远工程应用研究工作, 并在运行经费方面予以保障。一是示范学校根据不同模式给予研究活动经费补助, 模式三项目校补助1万元, 模式二项目校补助5000元, 模式一项目校补助3000元, 每年全县落实补助资金15万元。二是我局与广电部门签定三年光纤合同, 全县 (除四个山区学校用电信ADSL外) 所有初中、中心小学和部分完小校全部接入广电光纤, 对接入光纤的农村中小学年租赁费给予补助2000元, 其余完小校全部用电信ADSL接入, 每校年租赁补助300元。三是各校添置一台学生机, 给予补助1000元, 添置一间专业多媒体教室, 给予补助1万元。四是对已超过厂家维护期的农远设备, 由我局牵头统一与供应商签定延长维护期合同, 维护费由局校各承担50%, 解决了农远设备维修难、维修贵的问题。五是县政府每年从农村教育转移支付资金中安排10%用于教育信息技术建设, 其中60%作为农远工程长效运行的保障经费。

●几点体会

通过实施农远工程建设, 我们深深地感到, 农远工程的应用有效破解了传统教育教学方式, 转变了教师教育理念, 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缩小了城乡教育差距, 收到了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一是缩小了城乡教育差距, 促进了教育均衡发展。我县小学布局点多而广。通过实施农远工程及应用, 有效地缩小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 城市的优质教育资源能有效地扩散到农村地区, 实现了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共用。二是提升了教师队伍素质, 促进了师生共同成长。“教育城域网”的建立与共享, 为促进我县师生共同成长、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提供了有力保障。网上丰富、优质的农村远程教育资源为广大中小学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更新教育方法、更新教育手段都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三是改变了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方式, 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农远工程的深入应用, 促进各中小学教学环境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一批骨干教师掌握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将三种模式带进了课堂, 改变了长期以来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 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均发生了很大转变, 课堂教学效果也越来越好, 现代远程教学已成为许多教师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之一。四是弥补了课程不足, 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远程资源的应用解决了我县部分农村地区小学英语、思品、科学、音乐、美术课程开课不足的问题。我们通过农远设备, 每周组织学生收看一次礼仪、卫生、法制、安全、科技、环保等教育内容的电影或专题节目, 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篇9:我县发展农村公路的主要做法经验

仪陇县位于四川东北部,是朱德元帅和为人民服务的光辉典范张思德的故乡,是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幅员1767平方公里,辖58个乡镇、875个行政村,总人口107万。长期以来,仪陇交通发展滞后,全县无一条一级以上公路,60以上的乡道属于等外级公路,90的村道晴通雨阻,特别是县

城迁至新政后,交通问题更加突出,县域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基层群众要求修路的愿望十分强烈。

2004年8月,胡锦涛总书记到仪陇视察,作出了“一定要把朱德故居保护好,一定要把朱德故里建设好”的重要指示。2005年4月,温家宝总理到川北革命老区视察时,对农村公路建设作出明确指示:“公益事业要靠群众自己议,自己定,自己干。农村公路建设要学会用民主协商的办法,从为贫困地区服务的实际出发来解决。”为落实总书记和总理指示精神,在交通部的关心支持下,省委、省政府在川北革命老区10县启动农村公路建设示范工程,仪陇县有幸位列其中。我县针对农村公路通达程度低、通行能力差、建设任务重、群众修路愿望强烈的实际,积极整合资源,全面宣传动员,加快农村公路建设。2006年,全县共投入1.2亿元,建成通乡水泥路(油路)98公里,通村公路272.5公里,通户便民路310公里,在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下,全县计划外修建通村公路92公里。建成乡(镇)客运站13个,村级招呼站15个。这对财政收入不到6000万元的仪陇县,无疑是一次历史性的飞跃。农村公路的快速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全县新农村建设:一是极大地方便了农民生产生活。农民出行的难题得到解决,村容村貌和群众生活环境得到改善,有2.9万农户实施了“一建三改”工程(建沼气池,改厨、改厕、改圈),2400余农户新(改)建了住房,新修各类小微水利1427处,农村脏、乱、差现象得到有效治理,村民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二是有力地促进了农村产业发展。全县发展优质粮油20万亩、优质水果5万亩、中药材2万亩,建成獭兔养殖基地村140个,发展养猪家园1.3万户。有的村民买车搞起了运输,有的村民办起了砖厂,还有村民成了养殖大户,全县农民人均增收300元以上。三是推进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在农村公路建设工作中,干部主动深入群众,倾听他们的意见,尊重他们的意愿,自上而下动员,自下而上决策,提高了执政能力,树立了为民服务的形象,农村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

我县发展农村公路的主要做法是:政府主导,群众主体;落实“四权”,发扬民主;统筹发展,为民造福。

第一,政府主导,群众主体,激发农民修建农村公路、改变生产生活状况的潜力。

一方面,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为农村公路建设快速发展夯实基础。我县经济欠发达,政府配套资金的能力弱,单靠上级的补助,农村公路建设不可能实现快速发展。为此,县委、县政府一开始就把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作为重要工作来抓。通过电视、广播、文件等多种方式,将国家补助政策和全县农村公路总体规划交给群众,通过召开农村公路建设动员大会、项目村村民代表会议和全体村民会议,最大限度地统一群众的认识,充分激发起群众自力更生、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热情。化马乡虎嘴村抓住春节期间外出户大多返家的机会,组织召开了三天会议,讨论修路问题,统一群众思想,群众出资筹劳非常积极,组织了“筑路大会战”,男女老少齐上阵,不到两个月就完成了6公里水泥路建设。三蛟镇玉山村2社村民陈新民组织在江苏打工的乡亲,捐资30万元用于该村6公里村道建设;在山西承包煤矿的义路镇奉恩寺村民李大刚,主动捐资250万元,修建水泥路5.5公里。2006年,全县群众投工投劳140万个,折合资金2100多万元。

另一方面,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为农村公路建设快速发展提供保障。一是按照“三优先”(群众积极性高的优先、具备基础条件的优先、对县域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优先)的原则,编制了全县农村公路建设总体规划,形成了梯次推进、区域化发展的建设格局。二是成立了农村公路建设指挥部,出台了《仪陇县通乡公路建设管理办法》和《仪陇县通村公路实施意见》,明确了县乡村的责任,县负责通乡公路的路面工程建设,乡镇负责通乡公路路基建设和片石开采,村社负责通村公路建设。三是出台了管线迁移、料场使用、土地调整、青苗补偿的优惠政策,公路建设中涉及的杆、管、线等设施,部门均减免相关手续和规费;农村公路建设税费实行先征后返,全额用于工程建设;砂石、料场一律无偿划拨使用;土地调整、青苗补偿一律由项目受益村社组织协调,县上适当给予补助;为防止项目资金被挤占挪用,我县在财力十分匮乏的情况下,专门安排500万元用于农村公路建设。四是按照“渠道不变、用途不乱,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依托农村公路项目,整合新农村建设资金、以工代赈、国土整治、扶贫帮扶项目资金1100多万元,统

筹用于农村公路建设。五是大力开展“送技术下乡”、“送图纸上门”活动,抽调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农村指导和服务,在县内外聘请了40多名有资质的工程技术人员,组成专业的质量监督组;免费为通村公路提供简易设计,按照“意图公开—意见收集—方案评议—群众表决”的工作程序,民主决策线路走向、路面宽度和道路结构等基本要素,坚持“少拆迁房屋,少占用土地,不大挖大填,不破坏生态”原则,最大限度地争取群众支持;对村干部和村民进行了免费技术培训;建立了农村公路建设试验室,实行全过程、全天候、全方位监控,以科学手段保证农村公路建设质量。

政府主导、群众主体作用的发挥,有效地解决了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短缺、管理力量不足等棘手的问题,为实现农村公路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二,落实“四权”,发扬民主,“坚决不修群众不愿意修的路,不修大多数群众不参与修的路”。

在农村公路建设中,我们有三忧:一忧违背农民意愿,二忧质量控制不好,三忧增加农民负担,致使农民积极性被挫伤,农村公路建设受到影响。为从制度上保证农村公路又好又快发展,省交通厅要求各地建立“四项机制”,即:自上而下的宣传动员机制、自下而上的民主决策机制、公开透明的群众监督管理机制、全社会支持和参与的援助机制。并对自下而上的决策机制作了明文规定,即:全省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必须经过村民会议、乡(镇)人代会、县政府逐级决策,填报《村民大会决议》、《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决议》、《县人民政府立项申请》“三张表”。为了把这“四项机制”、“三张表”的决策程序落到实处,我县结合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创造了通村公路建设“四权”运行机制。

一是村党支部行使领导权。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村支部充当农村公路建设的牵头人、动员者,首先提出修路动议由群众讨论,群众通过后搞好协调、督促,抓好决议落实,并把修路的目标任务和组织责任细化分解到每个党员、干部,形成带头示范,定期组织召开村民会议对修路情况进行考评、督查,使党支部的领导作用在修路过程中充分得到发挥。

二是村民会议行使决策权。为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我县对农村公路建设实行“竞争立项、动态管理”,修不修,怎么修,修什么路都由群众说了算。首先,村委会组织召开村民大会,将修路的标准、上级补助资金、工程造价、缺口资金等情况向村民公示,由村民大会决定是否修建公路,90以上村民签字通过并由乡镇提出申请后,获得竞争立项的资格;然后,县分区域组织演讲答辩,从群众积极性、乡镇及村“两委”班子凝聚力、建设方案可行性等方面综合评定,根据得分高低选定项目实施地点。对竞争落选但群众不等不靠、自力更生修路且成效明显的村,采取奖补或次年优先立项等措施予以鼓励,对竞争入围但群众积极性不高,工作进展缓慢的村及时调整,形成了“争中干、干中争”的良好氛围。柳垭—思德公路立项以来,柳垭镇对相关问题处理不及时,严重挫伤群众的建设热情,片石开采进度缓慢,严重影响工程进度,县立即对其项目进行了调整。三蛟镇昆山村在立项竞争落选后,不悲观气馁,充分发动群众,自力更生建好了村道路7.8公里,县委、政府决定在2007年优先安排该村项目。

三是村委会行使执行权。农村公路建设的组织实施工作由村委会牵头,组织当地农民群众参与投工、投劳、筹资、备料,确立施工组织形式,组建理财小组、质量监督组、项目协调小组。为降低工程造价,凡群众有能力自建的工程,如整治边沟、采集片石、调整路基等,都由村委会组织群众投劳建设。

四是村民行使监督权。组建了农村公路建设质量、资金、廉政监督组,充分依靠当地村民,尤其是当地退休老干部、德高望重的老同志对工程质量、资金使用情况、廉政建设情况等实施监督。实行了“六不验收”制度,“没有设计图纸的不验收、宽度达不到要求的不验收、没设置错车道的不验收、水系不通畅的不验收、路面不符合标准的不验收、缺乏管护措施的不验收”,工序完成和工程交验时,必须由群众监督组签字认可。同时,还加强了对群众负担情况的监督,县设立了举报电话,宣布了五条工作纪律,严禁借机巧立名目增加农民负担,不准搞行政命令及乱摊派、乱收费、乱集资。

为落实这“四权”,我们规范了农村公路建设程序,实行“八步工作法”:第一步,广泛宣传,掌握群众修路意愿;第二步,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形成初步方案;第三步,征求村民意见,讨论路面结构、资金筹集、土地调剂、质量控制等具体管理办法;第四步,组建农村公路建设协调领导组、财务管理组、质量监督组;第五步,户户签字表决投工筹劳方案,报乡镇人大主席团和县减负办审查批准;第六步,建设任务分解到户,分村组织实施;第七步,竣工结算,申请验收;第八步,统一验收,合格的交付使用。“四权”的落实,弥补了政府监管力量不足、鞭长莫及的问题,保证了面宽量大的农村公路快速健康发展,我县未出现一例因修农村公路上访的事件。

对通乡公路建设,我们实行了“项目法人制”。由县交通局组建业主,县以上政府筹资建设,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招标、统一监理、统一验收的“五统一”管理方式,不增加乡(镇)政府和农民群众负担,充分体现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

第三,统筹发展,为民造福,确保农村道路“有人管”,农民群众“有车坐”。

为把农村公路又好又快发展的“好”字最终落实到了为民造福上,我们坚持统筹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创造了农村公路建管养运一体化发展的全新发展模式,广大群众得到了实惠,十分拥护和支持。

一是保证养护投入。把通乡公路日常养护资金列入财政预算,按照财政每年每公里1300元、交通局每年每公里200元的标准进行补助。对大中修工程和水毁工程,财政根据工程量大小适当给予补助。对通村公路,采取“一事一议”和村规民约的办法筹集养护管理资金。

二是改进管护方式。出台了《仪陇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确立了“统一领导、分级负责、行业指导、科学管养、统分结合、路段到人、依法治路、保障畅通”的原则,将农村公路管养纳入对乡镇的年度目标考核。对养路段、路政、车管几支力量进行整合,分乡镇设立交通管理站,负责乡道专业管护和交通管理。各村制定了《护路公约》,通过竞标方式确定专业养护人员,按照“分段包养”的办法落实日常管护,实现了日常养护责任到人、路面养护专业施工、养护质量全面考核、优良次差分别奖惩。还安排县养路段牵头,不定期对乡镇公路养护班组、公路管理员和养护承包人进行养护知识和职业道德培训。

三是发展农村客运。在同步建设乡(镇)客运站、村级招呼站的基础上,我县按照“一点三角九片”的格局,组建了农村客运公司,整合现有运力资源,实行公司化、片区化、冷热线捆绑经营,解决了长期以来农民“坐车难”的问题。同时,还促进了运政部门职能的转变,提升了客运企业的竞争力,增加了车辆业主的运营收入。新县城周边的果山、银山和环山公路建成后,采取了公司一体化经营的办法,开通了区域客运环线,农民在家门口就能坐上“方便车”、“经济车”和“安全车”,对政府十分感激。

以上做法是我们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重要指示精神的体现,是交通部、省交通厅大力支持和倾心指导的结果,是老区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欠发达地区发展农村公路的成功探索。在西南片区农村公路建设经验交流会上,部领导和与会代表对我们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我们将进一步在实践中完善我们的做法,争取农村公路发展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

上一篇:童话剧下一篇:不良记录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