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诗歌的思想感情

2024-06-05

评价诗歌的思想感情(共6篇)

篇1:评价诗歌的思想感情

2014-2015学高三第一轮复习主备: 徐银莲 李红梅 诗歌鉴赏

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

【学习目标】

1、明确考纲要求,了解思想感情类考题的题型。

2、在读懂诗词的基础上,总结这类考题的答题思路。【知识准备】

一、评价内容主旨类试题提问方式: ①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这首诗反映怎样的社会现实? ③这首诗寄托了怎样的的情怀?

二、评价内容主旨类试题答题思路:

第一步:确定诗词题材,如怀古咏史诗、咏物抒怀诗、边塞征戍诗、山水田园诗等;

第二步:具体分析所涉及的诗(词)句分别写了什么内容,作答形式是“××句(联)写了……”; 第三步:揭示诗(词)主旨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古代诗歌中常见的题材归纳:

1、咏史怀古诗

(标题中有“咏怀”、“咏史”、“览古”、“怀古”或古地名等字样)叙述登高凭吊之事,描写所见所闻所想。对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就是通过分析诗中涉及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体会作者旧事重提的意图,把握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思想感情归纳:

(1)吟咏历史、评价人物是非,表达自己的历史观点。如杜牧的《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的《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士重来未可知。

(2)借古讽今,昔日的繁华鼎盛已经消亡,或讽喻统治者借鉴历史,或讽刺当政者荒淫无耻,或抨击时弊,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如杜牧的《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辛弃疾的《京口北固亭怀古》

(3)怀古伤今,喟叹朝代兴亡变化,悲叹昔盛今衰、物是人非,感慨世事变迁,表现作者阅尽沧桑后的沉思,蕴含了深沉的忧患意识。如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李白的《越中览古》: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

(4)借古抒怀,寄寓对人生的深沉感慨。时光不再,英雄易逝,以古人自况,抒发豪情壮志;或自伤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功业未就鬓发已白。如:苏轼的《赤壁怀古》和杜甫的《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2、送别抒怀诗

(标题中“送”“别”或“赠”)在古代,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十年,长至再会无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士大夫们送别,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送给行者送别,或留给居者留别。诗人多以此寄托乡思或羁旅行之情。情感归纳:

(1)表达惜别之情或相思之意,叙写朋友间的深情厚谊。如李白的《赠汪伦》(2)表达对友人的劝慰勉励之情,兼及惜别之意。如王勃的《杜少府之任蜀州》

(3)以惜别为题,实则写景或抒情(表达远大志向或抱负、天涯漂泊之感、对自由自在的生活的向往)。

如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陈与义的《送人归京师》: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梅尧臣的《送何遁山人入蜀》: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远壑杜鹃响,前山蜀客归。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

(4)表达对友人的祝愿和热情的鼓励。如辛弃疾的《送廓之秋试》: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3、边塞征戍诗

(标题中“塞”“塞上”“出塞”“征”“征人”“军”“从军”等)对边塞征戍诗的鉴赏,就是要结合时代背景和诗人的生活经历,分析其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内容,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等。情感归纳:

(1)描写边塞荒凉悲怆或雄奇壮阔的山川景物和风土人情。如王维的《使至塞上》

(2)表现战士们不畏艰险、保家卫国的战斗精神和奋勇杀敌的愿望;报国无门的无奈、渴望建功立业的思想。如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3)揭露战争的激烈残酷和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反映征人思念家乡、厌倦战争、渴望团圆和安宁生活的思想。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陈陶的《陇西行》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范仲淹《渔家傲·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4)描写战争的残酷,直指统治者开疆拓土,穷兵黩武的战争罪恶。如杜甫的《前出塞》:挽弓当挽强, 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 擒贼先擒王。杀人亦有限, 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 岂在多杀伤。

4、山水田园诗

这类诗歌的特点是融情入景,情景交融,或描绘山川美景,抒发喜爱之情,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或抒写田园生活,寄寓闲适情调,表现朴素的人情美。

5、思乡怀人诗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

6、咏物抒怀诗

(标题中“咏”或“题”)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自己的感情。诗人描写某种客观事物,表现其特征,借以抒发思想感情。

思想感情:(1)表达不愿媚俗、不愿同流合污,坚持个性、保持清白的高尚情操。

(2)表达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伤感。

(3)通过某种事物或事情的触动,进而引发出自己的某种人生感悟、生活哲理。

7、爱情怨女诗

爱情怨女诗是我国古代诗坛上的一朵奇葩。它多以弃妇、思妇为主要描写对象,以伤春怀人为主题,表现女子们在特定社会情态、生活境遇下复杂的心理状态。

思想感情:(1)描写男女之间深厚的感情,歌颂真挚的爱情。如秦观的《鹊桥仙》

(2)表达闺中生活的孤独寂寞或对丈夫和家人的思念。如王昌龄的《闺怨》(3)对虚度时光、青春易逝的哀怨,被丈夫冷落、抛弃的哀怨。如李白的《玉阶怨》: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4)怨女诗主要通过男女关系比喻君臣关系,具体分为两类:一是用男女的依恋比喻希望得到君王的重用;二是用男女失恋、女子被弃比喻自己不被朝廷重用。

8、谈禅说理诗

哲理诗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这种诗内容深沉浑厚、含蓄、隽永,多将哲学的抽象哲理含蕴于鲜明的艺术形象之中。哲理诗说理形式:(1)借景说理。如王安石的《登飞来峰》;

(2)即事说理。如朱熹的《观书有感》。

四:实战演练

临 江 仙

欧阳修

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

问: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6分)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衣砧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离歌:离别之歌。关城:潼关、函谷关。御苑:皇家宫苑。砧衣:捣制寒衣 的声音。

①首联、颔联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特征(离别的环境)?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的什么情绪?

②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

塞 下 曲 李 益

伏波①惟愿裹尸还,定远②何须生入关。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定天山。

【注】①伏波:东汉伏波将军马援为抵御北方民族的侵犯,宁肯战死沙场,以马革裹尸而还。②定远:东汉定远侯班超年迈时曾在西域上书皇帝,说“但愿生入玉门关”。问: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塞下曲

许浑

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

问:两首诗均为边塞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否相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华清宫 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唯此宫中落旋干。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问(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问: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汉江临泛

王 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都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1)

三、四两句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2)颈联中哪两个词用得极妙,找出来并简析。

(3)从整首诗看,作者流露出的感情是什么?

篇2:评价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的: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注意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全面理解诗歌内容。

通过学习,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学会用现代观念审视诗歌,评价其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

教学重、难点: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 教 法:教师指导,学生练习、提高。课 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考点探究:

1.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2.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课前自习检查:

(一)古代诗歌常见题材:

1、边塞诗 2、山水田园诗 3、咏史怀古诗 4、赠友送别诗 5、说理诗 6、写景抒情诗 7、叙事诗 8、羁旅怀乡诗

9、闺怨诗

10、政治讽喻诗

(二)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常见的设问方式有:

1、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2、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3、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4、„„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谈谈你的看法。

5、这首诗体现了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全诗予以分析。

(三)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常从以下个方面考虑:

1、看标题 2、看作者

3、看注解 4、看“情”点

5、品意象

三、例题导引

绝句 石柔

来时万缕弄轻黄,去日飞球满路旁。

我比杨花更飘荡,杨花只是一春忙。

问题:联系诗意,谈谈诗人抒发了什么情感。

答:诗人借杨花的随风飘荡,不能自主,抒发自己离别家园,辗转仕途的无奈和乡思。春日即事 李弥逊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问 题: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答:政治上失意的寂寞悲凉和对世态炎凉的感慨。

诗人在一二句借小雨丝丝、落花狼藉、暮春黄昏的凄凉景色,寄托了作者政治失意后的寂寞愁绪;三四句写诗人门前几可罗雀,只得在宿鸟声中自己掩门,从中可见诗人对世态冷暖的感慨。

四、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答题模式:

1、通过„„的景(事件„„),表达了„„

2、基于何种原因(或情境)产生的 + 感情

3、总括语 + 分析语(写全各要点)

五、对点突破:

武夷山中 谢枋得

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注释】①谢枋得:宋末信州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②十年:宋德祐元年,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做此诗时将近十年。

问题: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十年沧桑,天地凄清表达了破国亡家的痛苦之情; “青峰”“梅花”显露了自己卓拔不群的人格。

临江仙 侯蒙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才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注】 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侯蒙其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有轻薄少年画其形貌于风筝上,侯蒙见之大笑,作《临江仙》词题其上。后一举登第,官至宰相。

试题:这首词体现了侯蒙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词作予以简析(6分)答: 幽默诙谐。如戏称画他形貌的人为“良匠”,机智地应对别人的嘲讽。

乐观自信。别人把他的形貌画在风筝上送入天空,他不自卑,而是想象成去“蟾宫”折桂。

志向高远。如结句所表达的:等到我事业有成时, “看我”怎样在“碧霄中”自由驰骋吧!

篇3:古典诗歌类别的思想情感评价

1、山水田园诗。

通过描写山水田园风光来表达思想感情, 有对自然山水的热爱, 有对官场仕途的厌恶, 有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还有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追求自由闲适生活等感情。其特点是意境冲淡平和, 对质朴自然的生活充满陶醉。我们比较熟悉的李白、王维、孟浩然等人都有不少这类作品。如王维的《过香积寺》, 就是通过描写去香积寺沿途所见景物, 表现出他晚年沉湎佛意的恬静心境。再如:

江村即事

司空曙

钓罢归来不系船, 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 只在芦花浅水边。

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钓者悠闲的生活情趣和江村宁静优美的景色, 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理想生活境界的向往之情。

2、边塞诗。

通过描写边塞风光和军旅生活, 有的表现出戍边的艰辛, 有的表现出对战争的厌恶, 有的表现出建功立业的豪情, 有的表现出对故乡亲人的思念, 如王之涣的《凉州词》就委婉蕴藉地表达了将士们的思乡之情。边塞诗的风格或悲壮或凄苦或豪迈, 蔚为大观。唐代边塞诗四大家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都创作过不少传世之作, 我们来看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该诗之所以是盛唐边塞诗的不朽代表, 就在于其风格悲而不苦, 悲壮豪迈;它并不回避战争的艰苦, 但结尾并未落入嗟叹归家无日的俗套, 而是抒发将士建功立业的心声, 信心十足, 有大唐气象。再如: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全诗四句, 一句一景, 写出了年年岁岁频繁调动, 时时刻刻练兵备战及气候酷寒、景色单调的情形, 表达了征人的怨情, 也传达出作者对战争所持的观点态度。

3、托物明志诗。

描写某种客观事物, 表现其特征, 借以抒发思想感情。如苏轼的《画眉鸟》, 借画眉鸟表达了对自由的渴望, 以及对压抑人性的封建制度的谴责。如陆游《卜算子·咏梅》, 作者借梅花冷落孤傲的形象, 抒发自己寂寞愁苦的内心。其他如骆宾王《咏蝉》、黄巢《菊花》、于谦《石灰吟》等都属此类。我们再看一首韩愈的《榴花》:“五月榴花照眼明, 颠倒苍苔落绛英。”五月榴花虽美, 可惜无人观赏, 只能任凭英雄老去, 一事无成。作者借梅花形象抒发了自己抑郁不得志的苦闷情怀。再如:

流莺

李商隐

流莺漂荡复参差, 度陌临流不自持。

巧啭岂能无本意, 良辰未必有佳期。

风朝露夜阴晴里, 万户千门开闭时。

曾苦伤春不忍听, 凤城何处有花枝?

诗人用流莺的飘荡比喻自己转徙幕府, 飘零不定的生活, 用流莺的“巧啭”比喻自己的才干及远大的政治抱负, 用无“佳期”表达自己不为人理解的满腹委屈和良才不遇的深沉感伤。

4、思乡怀人诗。

思乡, 指客居在外的人思念家乡, 思念亲人;怀人, 指怀念异地的亲朋好友;这是古典诗词最常见的主题之一。李白《静夜思》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温庭筠《商山早行》 (晨起动征铎, 客行悲故乡) 等不少名篇都是思乡之作。我们来看看赵嘏的一首《江楼感旧》:“独上江楼思悄然, 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该诗是一首典型的怀人之作。它首句即为全诗奠定伤感的基调, 次句通过冰凉的景物进一步渲染伤感之情, 末二句点明题旨, 表明他是因怀人而感伤。这类诗中还应包括思妇思念丈夫的闺怨诗。有的是对出门在外为商为官的丈夫的思念, 关切丈夫的生活和事业状况, 感叹自己虚掷韶光, 青春易逝;有的是对戍边和征战的丈夫的思念, 关心对方安危, 或者怨恨兵役和战争的残酷。如李白的《玉阶怨》、白居易的《长相思》, 就是写月明之夜, 女子登楼望远, 对漂泊在外的爱人的思念。再如: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 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 悔教夫婿觅封侯。

该诗采用欲抑先扬的手法, 先写少妇兴致勃勃, 梳妆打扮后上楼观景;转而写她看见路边的杨柳, 勾起了与丈夫分别的离愁, 后悔之情油然而生。

5、吊古伤今诗。

叙述登临凭吊之事, 描写所见所闻所想, 常常运用今昔对比手法, 表达出物是人非的惆怅, 沧海桑田的感慨, 追慕前贤建功立业的雄心, 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怆等等感情。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借燕昭王悬赏千金求士的古事, 抒发自己空怀才学、未遇贤君的苦闷。再如:

台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 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 依旧烟笼十里堤。

台城隶属南京, 诗作抒发了对南京城昔盛今衰的伤感。该诗赋予杨柳以人的思想感情, 借无情之杨柳依旧摇曳在昔日繁华壮丽、如今荒凉破败的十里堤来反衬自己的吊古之情, 并在沧海桑田历史感慨中暗寓唐王朝难免重蹈六朝覆辙的伤今之意。

6、送别诗。

“黯然销魂者, 唯别而已矣。”它们多抒写离情别绪, 抒发别离的孤苦, 表达对朋友或亲人或爱人的依恋, 对人间种种美好情感的珍惜;有的同病相怜, 互相勉励;有的还借机表明心志。我们来看一首郑谷的《淮上与友人别》:“扬子江头杨柳春, 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 君向潇湘我向秦。”该诗通过景物描写, 托烘渲染离愁, 表达对朋友行将天各一方的痛心之情。其他如李白《赠汪伦》、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是抒发对真挚友情的珍惜;柳永《雨霖铃》是抒发离别之苦;高适《别董大》是抒发对友人的勉励;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是向朋友表明死守善道的操守志向;凡此种种, 不一而足。再如:

江月亭月夜送别 (其二)

王勃

乱烟笼碧砌, 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 江山此夜寒。

该诗前两句以烟笼月移显示送别后夜色的深沉, 后两句以亭掩夜寒来显示人去后周围的冷寂。全诗用寓情于景的手法间接地表达离情。

7、即景叙事诗。

有的诗, 通过描写景物, 表达喜怒哀乐的情感;有的诗, 通过叙述事件, 来表现人物美丑, 揭示事件意义, 表达自己或肯定或否定或赞颂或批判的感情及观点态度。如汉乐府民歌《陌上桑》, 通过记事, 表现了罗敷的聪明勇敢和美丽坚贞, 也流露出诗人对这个人物的喜爱。再如:

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后两句通过写景, 揭示了一切美好的、向上的、生机勃勃的事物, 都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是任何力量都禁锢不了的道理。

8、爱情诗。

爱情诗在《诗经》中已很常见, 之后更是蔚为大观。它们有表达对爱情忠贞不渝的《上邪》, 有表达思念爱人之情的《月夜》、《夜雨寄北》, 有抒发想见伊人之苦的《题都城南庄》, 有悼念亡人的《离思》、《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等等。此中有一类诗作我们需特别注意, 它们表面是写男女之情, 实则另有所指;理解这种诗歌时, 我们一定不能被其表象迷惑, 以免隔靴搔痒。我们来看看朱庆馀的《闺意》:“洞房昨夜停红烛, 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眉问夫婿, 画眉深浅入时无。”该诗字面上是一位新妇在拜见公婆前向丈夫询问, 自己的梳妆打扮是不是很时髦?我们结合该诗题目可知, 这是诗人向张籍委婉地询问自己的才学如何。

9、忧国伤时诗。

诗人多有一腔炽热的爱国情怀, 他们忧愁国事, 感伤时局, 鞭挞黑暗, 呼唤光明, 同情弱者, 抨击奸邪, 带有非常明显的批判现实味道。此类中比较典型的诗作有杜牧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该诗名为谴责商女, 实是谴责达官贵人, 它抨击了统治阶级醉生梦死、荒淫无耻的腐化生活, 对时局的忧虑不言而喻。而如辛弃疾《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 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 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往, 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 山深闻鹧鸪。”金兵入侵, 北方沦丧, 老百姓背井离乡, 苦不堪言;目睹此情此景, 作者痛心疾首。该诗虽有自信之语, 但难掩为时局而满心愁苦之情。

篇4:诗歌阅读中思想感情的把握

诗歌阅读重在细致和感悟,需要在简洁的话语中推敲出丰富的含义,补充诗歌的大量留白,所以细致入微的咬文嚼字的功夫必不可少。同时以同类型诗歌进行对比阅读也是准确把握诗歌内容很便捷的途径。

一、读题目,定位题材

诗歌的题目是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往高度概括了诗歌的内容,定位了诗歌的题材,同时也确定了诗歌的阅读方式和方法。如:范成大的《窗前木芙蓉》,题目中交代了这是一首咏物诗,那么咏物诗的基本思想内容和鉴赏方法就得以确定。咏物诗的基本思想情感是:表达对所咏之物的喜爱赞美之情,或是托物言志,表达自己的志向、节操、品质和情感。基本的赏析手法就是一一来概括所咏之物的自然属性特征,并以此来揣摩作者是通过这个表达的喜爱赞美,还是托物言志。例如:

孤桐

王安石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陵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

注:五弦琴: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据《孔子家语》记载:帝舜曾一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请分析作者通过梧桐的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是一首咏物诗,基本的思想和鉴赏方法都是固定的,所以我们可以按以下的思路来仔细分析文本。

所以,我们据此得出本题的答案:.天生枝叶繁茂,虽孤独却树干笔直高耸入云;深深扎根于大地;越老越强,越是暴晒越是茁壮。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人生追求:正直向上,虚心扎实,坚强不屈(年龄越大、环境越恶劣越顽强),甘愿为解救百姓疾苦而献身。

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

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周朴:晚唐诗人。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强秦。萦纡:旋绕曲折。

这首诗从题目上看是一首怀古诗。我们对这首诗会有一个大体的思想情感的判断,因为怀古诗的基本思想比较固定,怀才不遇,讽喻现实,追慕古人,感慨时光易逝或盛衰无常等。这类诗歌常见的手法是古今对比,所以我们的思路应该比较固定。

其他几种题材的诗歌的阅读也具备这样的特点。这里不做赘述。

我们平时的诗歌学习,能够很好地利用这一点,能让我们更好地把握诗歌的主题思想,平时这样分类意识的培养,学生积攒起的阅读经验能让学生形成很好的阅读能力。

二、读诗文,把握重点

解读诗歌思想情感时,诗中有3类词语是一定要抓的。

1.抓直接抒情的词语。

2.抓景物及其修饰成分。

一切景语皆情语。景是古代诗歌传达感情的重要媒介,准确抓好景物的特点和其所营造的氛围,对解读诗歌至关重要。如:

好事近·渔父词

朱敦儒

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

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

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

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

词中下片:“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其中景象的描写“风定”“千里水天一色”“孤鸿明灭”等,整个景的特征便可清楚把握,即澄明、清幽、开阔。而远空时隐时现的孤鸿这个物象的动作泄露了诗人的思想,诗人要像这孤鸿一样,在辽阔清净的天地之间自由翱翔。与词的首句“摇首出红尘”自然相照应。这里景与物及其修饰成分或相关内容的细致把握帮助我们很好地理解了诗歌。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 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 寒鸦飞尽水悠悠。

本诗以景结情,其中蕴含的情感要紧抓“寒鸦飞尽”“水悠悠”来作重点赏析。飞尽寒鸦,写眼前景色极尽荒凉,秋日黄昏,江面上寒鸦点点,给人增添愁思。可是,就连这使人感伤的寒鸦此时此刻也“飞尽”了,这其中的愁情已经很突出。再看眼前的流水,悠悠不尽流向远方,古诗以水喻愁,此中更显友人远去之后,诗人凝望朋友远去的方向,故人身影已尽,唯有悠悠不尽的流水好似诗人心中流淌不绝的愁情,剪不断。

诗中的景物描写是诗歌的精华,鉴赏是要倍加细致,以期更好的理解效果。

3.人物的动作及相关信息。

人物形象的刻画手段多样,其中动作(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是最常用的手法,将这些内容与诗文本身内容有机结合,能收到赏析诗歌思想情感的奇效。

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

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 凭栏手捻花枝。

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本诗对人物的动作描写可谓传神,“捻花”“放花”及人物状态的描写“无语”,很传神地刻画出了诗人面对即将归去的春景的珍惜之情,于是“手捻花枝”,似要握春于掌,阻其逝去。可惜春光无情,转眼已经残红凋谢,遍地狼藉,无奈,只能放手,眼见春景逝于眼前。这其中的伤春之情溢于言表,可谓传情的神来之笔。

西楼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钧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紧抓诗人的动作行为描写,快速把握诗歌内容。“钩疏箔”“卧看”,面对千山急雨,诗人敞开笼帘,更是敞开了胸襟,平静地卧于榻上,任凭大雨咆哮滂沱,不禁让人拍手称叫,好开阔的胸襟。

三、读下注,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是诗歌阅读理解很重要的一种方法,在诗歌鉴赏题中主要以下注的形式出现。抓准下注给出的重点信息,再结合诗文本身,理解诗歌不但快捷,而且准确度大大提高。例如: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

杜甫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注:本诗为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第二年所作。

这首小诗的背景部分对于整篇诗的理解显得十分重要,乍看本诗写的是杜甫生活的艰难和内心的烦扰,实则并非如此。我们观察诗歌创作背景“寓居成都草堂第二年”,杜甫流寓西南一带,居无定所,生活落魄,每日甚至饮粥度日,几经辗转,后来到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有了稳定的生活,并在严武的举荐下做了节都。本诗正是在他居于稳定的生活中创作。稳定的生活,加上草堂周围的景色秀丽,因此喜悦闲适气氛很浓,一改杜甫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于细致生动的景物之中传达人情。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 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它们频频飞入草堂书斋,“点污琴书”“打着人”等活动。这些描写既凸显了燕子的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以及对诗人的亲昵。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闲之情。那么这首诗中所含有的内心的烦扰之情,似乎就要变得少一些了。

临江仙

侯蒙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

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才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

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

注: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侯蒙其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有轻薄少年画其形貌于风筝上,侯蒙见之大笑,作《临江仙》词题其上。后一举登第,官至宰相。

这首诗背景交代“诗人见有人将自己的形貌画在风筝上”大笑而作,后“一举登第”等,结合文本的“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才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还有“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自然接触,诗人首先是以机智的语言在回应嘲笑,同时也在这里表达了高远的志向。

诗歌注当中还有很重要的信息,就是典故的解释,这部分一定会在诗歌主题理解上有很大帮助,阅读时一定要仔细研究。

篇5:怎样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专题

一、看题目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它或者点明诗的类别,或者点明时间、地点,或者点明情感。也就是说,题目可以暗示我们很多信息。如王安石的《金陵怀古》,题目告诉我们这是一首咏史怀古诗,这类诗常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抚古伤今等目的。所以由题目我们可以知道这首《金陵怀古》一定是王安石借写六朝古都——金陵的繁华往昔来抒发慨叹兴衰,讥喻当朝统治者的感情。再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题目显示这是一首送别诗,赠友送别所抒之情不外乎是依依不舍或祝福友人。李白用“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传达出对朋友的悠悠情思,又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由题目可联想到描写的应该是秋日山景,不会超出宁静祥和的山水田园风光的范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可不正是一幅恬适闲雅的山水画?

二、看作者

“江山易改,秉性难移”。一个诗人的创作风格、语言风格通过不同的诗歌呈现给读者时大体上是一致的。如李白,看到他,我们自然想到豪放、乐观、好用夸张、比喻等,“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那是何等豪迈的胸怀。再如杜甫,看到他,一定想到他的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不能不让你的心头沉甸甸的,看到苏轼,你能不想到他的豁达超脱吗?“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样的境界在苏轼的诗文中随处可见。看作者等于看到了诗歌的语言特点,表达技巧。

三、看注释

注释,或是简介作者,或是简介写作背景,或是简介所用典故,或是点明某关键词的含义,不一而足,在鉴赏诗歌时注意到它们,会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理解诗歌内容。如杜甫《日暮》“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大历二年(767)年秋,杜甫在流寓夔州时,写下这首诗。花烬:灯芯结花,民俗中有“预报喜兆”之意,它告诉我们诗作于诗人离乡背井途中,“花烬”,暗示眼前灯烬结花有喜事,可对于孤身在外,居无定所的诗人来说不仅不觉欢欣反而倍添烦恼,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充溢在字里行间的思乡之情。再如王安石的《孤桐》:“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愠,疾苦,怨愤。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据《孔子世家》记载:舜帝曾一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由此我们知道这首诗是王安石托物言志,用典故来表达自己的人生追求和崇高情怀的。

四、看意象

由于文化的沿袭承传,诗歌中的意象有了约定俗成的象征意义。因此,我们可以据意象而理主旨,体会诗歌的深层含义。所以,记忆一些常见意象的含义能帮助我们找到鉴赏诗歌的切入点。如“杨柳”,柳与留同音,故有惜别怀远之义,暗喻离别。像陆游的“满城春色宫墙柳”,王维的“客舍青青柳色新”,王昌龄的“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又由于杨柳多植于檐前屋后,故常做故乡的象征。如许浑的“蒹葭杨柳似汀洲”。陶渊明的“榆柳荫后檐”。从杨花柳絮自身飘忽不定的特点,又常被诗人当作遣愁的凭借,如杜牧的“楚岸柳何穷,别愁纷若絮。”贺铸的“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再如“燕子”,因其结伴而行成为爱情的象征。如晏几道的“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用“燕双飞”这一乐景反衬“人独立”这一哀情,写尽了孤独相思之苦。又由于燕子有眷恋旧巢的习性成为表现时事变迁抒发人事代谢的寄托。如刘禹锡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既暗示了乌衣巷往昔繁华,又袒露诗人面对今昔变化的无限感慨。又如“流水”,因水具有柔和清冷的特点,故常用水喻月色之类虽具体可感却难以把握的事物,像杜牧的“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借水的清冷从侧面反映封建时代女子的悲惨命运。又由于水的剪切不断,永不停歇与愁绪的无始无终,无休无止相吻合,故诗人又常以水喻愁,于是有了千古名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一江春水”恰如诗人汪洋恣肆的愁思,江水不尽愁不尽。

其它诸如孤傲的梅花,清纯的芙蓉,比翼的鸳鸯,千差万别的意象无不寄寓了作者形形色色的各类情感,记住了这些意象,理解诗歌也就简捷多了。

总之,掌握了以上“四看”,我们鉴赏诗歌就找到了入门的钥匙,就可以游刃有余地应付各种鉴赏题了。

诗词中会运用各种各样的表达技巧,但表达技巧是形式,形式要为内容服务。而内容就是诗词的思想感情。诗词思想感情的鉴赏评价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题材。即写的是什么。主要有爱国爱民,忧国伤时,建功立业,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孤标傲世,伤春悲离,惜别怀友,羁旅思乡,思亲怀人,即事感怀,咏物言志,借古讽今,怀古伤己,思慕田园,隐逸山水,行役戍边,参禅说理,人民疾苦,劳动生活。……如唐朝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此诗是干谒诗,属表达自己心怀壮志、想建功立业之作。首联、颔联写景,把洞庭湖写得极开朗也极涵浑,汪洋浩阔,与天相接,润泽着千花万树,澎湃动荡,充满活力。颈联、尾联抒情。诗人面对浩浩湖水,想到自己还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却没有人接引,正如想渡过湖去却没有船只一样。于是他向张丞相发出呼吁:执政的张大人啊,您能出来主持国政,我是十分钦佩的,不过我是在野之身,不能追随左右,替你效力,只有徒然表示钦羡之情罢了。这几句话,诗人用比喻,又巧妙地运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的古语,另翻新意;而且“垂钓”也正好同“湖水”照应,不露痕迹,把那种在这个“圣明”的太平盛世,自己不甘心闲居无事,要求援引,出来做一番事业的心情自然而然地表达出来。

二、词语的含义及表达效果。如李白的《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第一句中“中断”一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长江流经旧楚地的一段)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成为东西两山。在作者笔下,楚江仿佛有了巨大生命力,显示出冲决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而天门山也似乎默默地为它让出了一条通道。又如郎士元的《柏林寺南望》:“溪上遥闻精舍钟,泊舟微径度深松。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西南四五峰。”唐代诗中有画之作为数甚多,而这首小诗别具风味。特别是第四句,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峥嵘的山峰犹如“画出”。不用“衬”字而用“画”字,别有情趣。言“衬”,则表明峰之固有,平平无奇;说“画”,则似言峰之本无,却由造物以云为毫、蘸霖作墨、以天为纸即兴“画出”,其色泽鲜润,犹有刚脱笔砚之感。这就不但写出峰的美妙,而且传出“望”者的惊奇与愉悦。

三、诗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如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此诗是作者流放夜郎遇赦返回后所作,一说是作者天宝年间,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但不论在什么情况下,李白总是关心现实,他从六朝的帝都金陵看到唐的都城长安。“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这两句诗寄寓着深意。长安是朝廷的所在,日是帝王的象征。陆贾《新语•慎微篇》曰:“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李白这两句诗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而自己报国无门,心情十分沉痛。“不见长安”暗点诗题的“登”字,触境生愁,意寓言外,饶有余味。作者把历史典故、眼前景物和诗人自己的感受交织在一起,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怀抱,意旨尤为深远。

对词语、诗句的含义理解,一定要注意分析它们是否使用了“双关”,如果使用了双关,一定要分析出它们的字面意义和深层含义。如白居易的《白云泉》:“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这首诗用双关,表面写的是白云泉,实则寄托的是自己的一种愿望。白云悠悠,随风飘荡,泉水潺潺,自由流淌。泉水何必急急忙忙地奔泻下山,更加给纷扰多事的人世间增添波澜呢?这无疑是作者想过悠闲自得的生活、不愿在人间招惹是非的心理写照。

四、思想感情。把握思想感情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把握题目,即从题目看题材,也就是看诗词写的是什么。

(二)弄清诗句含义,特别是“诗眼”的含义。

(三)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

(四)明确与诗词有关的时代背景及作者生平、思想背景。

(五)体味诗词的感情色彩。如北宋黄庭坚的《诉衷情》:“一波才动万波随,蓑笠一钓丝。金鳞正在深处,千尺也须垂。

吞又吐,信还疑,上钩迟。水寒江静,满目青山,载月明归。”这首词没有题目。但黄庭坚的生平却给人们透露出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老师苏轼一样,他一生缕遭贬谪。词写渔父生活。孤舟上一个蓑笠翁,垂钓于寒江之上,钩入水动。为了钓得深水中的“金鳞”,他不惜垂丝千尺。但仿佛感觉那鱼儿吞饵又吐饵,迟迟不上钩。这何尝不是作者对官场政治的怀疑?下阙后三句辞色清朗,写满目青山,一船明月,景象澄静淡远。可见,渔父志不在鱼,而在享受这种置身江天、脱离尘滓的逍遥生活。这是作者几遭贬斥,有感于人生的坎坷,在心中幻想出的一个逍遥超脱的境界,所谓“渔父家风”是也。

五、感情倾向。把握感情倾向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词语的感情色彩。具体为:1.从褒贬触摸作者态度;2.从冷暖感悟作者的悲喜。

(二)从题材分析一首诗具体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情感。

(三)从写作的时代背景及作者生平、思想背景把握作者的写作目的。

(四)从诗句内容的转换把握整首诗词的思想感情脉络。: 如唐朝岑参的《山房春事》:“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庭树不知人尽去,春来还发旧时花。”这首诗辞色偏冷,用以表现“梁园”的荒凉。用拟人,说“庭树不知”,将“人尽去”和“庭树”“还发旧时花”对比,抒发了憎恨战乱的思想感情。作者久在边塞,对战争的危害感触颇深,写来更加真切。又如袁正真的《长相思》:“南高峰,北高峰,南北高峰云淡浓。湖山图画中。采芙蓉,赏芙蓉,小小红船西复东。相思无路通。”词人袁正真,本为南宋宫女。1276年,元军破临安,谢太后乞降。不久帝后三宫三千多人北迁元都。当时身为琴师的词人汪元真三次上书,求为道士而返回江南。在其辞别元都将要南行之际,南宋旧宫人为之饯行,并赋诗相送。袁正真这首词即作于此时。这首词从题材、风格,乃至语言辞色,都很像一首描写男女相思的情诗。但从生平背景看,男女相思只不过是作者租用的一种形式而已,其深意在于表达作者的亡国之恨和思国之苦。从上阙对“湖山图画”的描写中,也能揣摩其意图。作者起笔自然,结笔高明,写景写事,娓娓道来。双关妙语,亮出心曲。多用比喻,委婉曲折地表达出家国之恨,故土之思。

六、思想内容鉴赏题组织答案思路。思想内容鉴赏题作题时,应从三个方面去组织答案:

(一)定性。即用解释性语言来阐释某一词语或某一诗句的含义,或者用概括性语言简述诗词的思想感情。

(二)写作方法及修辞方法。因为思想感情涉及到形式,所以要答出使用了什么写作方法及修辞方法。

(三)分析。对诗词中某一词语或某一诗句相关的内容加以解说,或者具体分析诗词是如何表现思想感情的,并要分析写作方法及或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

如南宋吕本中《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如果题干这样要求:同是对“江楼月”,词中主人公既“恨君不似”,又“恨君却似”,对此该怎样理解?请作具体描述。“参考答案”可为:词中主人公希望对方像月亮,不论在天空哪个方向,都能与自己相随相伴;同时又不愿对方像月亮,因为月亮总是亏缺,只有暂时的团圆。这里用比喻,以“江楼月”作同一个喻体,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设喻,表达思念对方、渴望团圆的同一种感情。

思想感情鉴赏主要就是以上六个方面内容。它常常和语言、表达技巧等紧密结合在一起考查。当然,作题的关键是对诗词思想感情的理解和把握,如果能够认真阅读,正确把握住诗词的思想感情,并掌握了解题思路,那么,作题时一定会妙笔生花。

总结一些专业用语,遇见就去套,一般都会对上,熟练了自己就会有感觉了 思想感情: 1.忧国伤时: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无道 反映离乱的痛苦 同情人民的疾苦 2.建功报国

建功报国的渴望 报国无门的悲伤 山河沦丧的痛苦

年华易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3.思乡怀人 羁旅思愁 思念亲友 边关思乡 闺中怀人 4.生活杂感

篇6:“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着手十法

余立正

所有的文学作品都要倾注作者深挚浓烈的感情,但比较起来,以诗歌为最。《虞书》中说:“诗言志”。《毛诗序》是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诗。”所谓“志”就是思想感情。感情是诗歌的生命。然而诗歌在中考或高考都尤显重要,那么作为中学生来说如何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呢?

赏析某一首诗时,可以从以下十种方法中的某一种方法着手,体会其思想感情。

一、有的诗歌可以从了解时代背景或生活环境着手体会其思想感情。由于时代孕育了诗人,诗人因生活而产生灵感。如: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静夜》写于他赴日本留学时期,当时祖国处于黑暗之中,作者盼望光明,渴望祖国人民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才写了这些诗。另外还有冰心的《纸船》,闻一多的《色彩》,艾青的《黎明的通知》,何其芳的《我为少男少女歌唱》等都可以从时代背景或生活环境出发,就不难把握其思想感情了。

二、有的诗歌可以从作者的生活志趣着手,把握其思想感情。如众所周知的田园诗人陶渊明,他生活的六十年中,已经历了三次改朝换代。他早年怀有大济苍生的壮志,但黑暗现实使他多次碰壁,最终退隐田园,过着躬耕自资的生活。他虽处尘俗之境,而能感受到超尘脱俗的情趣。正因如些,他爱好恬适、幽雅的田园生活。如他写的《饮酒》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既表现了他欣赏自然景物的情趣,又展现了他恬静、愉悦心情。另外还有孟浩然的《过故人庄》、王维的《山居秋瞑》等都可以从作者的热爱生活的志趣着手把握其思想感情。

三、有的诗歌可以标题着手,体会其思想感情。

题眼是反映内容的窗户,往往从题眼出发,能更好地把握其思想感情。如:岑参的《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中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诗中“凭君传语报平安”中的“君”指的是谁呢?通过标题可知:“君”指的是入京使者。那么这首诗不难看出其感情是:表达了作者思念故乡的情绪。

另外还有:朱熹的《观书有感》;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王令的《送春》臧克家的《老马》……等诗歌。都可以从标题着手,把握其意境,体会其思想感情。

四、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有的诗歌可以从描写景物的角度着手(即借景物抒情)体会其思想感情。

很多诗歌作者借助景物描写才能更好地达到抒发其感情的目的,如:冰心的《繁星》“小小的花也想抬头来感情谢春光的有---然而那浓厚的恩慈,反使它终于沉默。母亲呵你是那春光吗?我就是那小不的花。”这首诗中描写的景物有“花”、“春光”、“母亲---春光”、“我---小花”由此景物,我们可知“花儿想报答春光的爱,儿女盼望答父母的深恩。

另外像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辛弃疾的《西江月》;李靖照的《如梦令》;《已亥杂诗;沙欧的《新月》……等诗歌可从景物着手体会其思想感情。

五、有的诗歌可从借助想象(虑写、烘托、反衬、象征等手法着手)体会其思想感情。

丰富的想象是诗歌的一大物征,很多诗歌从想象内容出发就能把握其感情。如: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中的“夜阑卧听风吹雨”是环境描写:“铁马冰河入梦来”是想象,也是作者情之所在。“梦”字尽得风流,幻化出诗人魂牵梦萦的情景,深夜的风雨作响,好像是披着铁甲的战马飞踏在北方的河上。由此可知: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处迈体衰仍然心系边疆的爱国情怀。

另外,还有李贺的《南园》;杜甫的《春夜喜雨》;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冰心的《成功的花》等都可借助诗歌中的想象体会其思想感情。

六、有的诗可从叙事的角度着手,体会其思想感情(即:托事寄情)往往作品中所描述的事是为抒发感情作基础的,我们只能把事与情联系起来体会,才能准确地把握其感情。如《乡色酒》“三十年前,你从柳树梢头望我,我正年少,你圆人也圆。三十年后,我从柳树梢头望你,你是一杯乡色酒你满乡悉也满。”这首诗通过三十前,三十年后的比较描述,将时空跨度很大的画面连接,以三十年前的乐景衬托三十年后的忧愁产生对比,表达了游子强烈的思乡之情和无法回故乡的痛苦和无奈。

像这类诗还有孟郊的《游子吟》;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白居易的《卖炭翁》、《观刈麦》等诗歌,通过诗歌中所叙之事,体裁会其感情。

七、有的诗歌可以根据具体人物于具体时期出现不同情况着手,体裁会其感情。如:《三代》;“孩子,在土里洗澡;爸爸在土里流汗;爷爷在土里埋藏。”这首诗里,诗人强调的对象是祖孙三代。内容是:祖孙三代同泥土的关系,这正是旧中国家民的缩影。表现了作者对旧社会家民的深切同情。

象这类诗还有《人生》:《还是你吗?老师》等诗歌根据具体人物具体时间的发展所出现不同情况着手,把握其思想感情。

八、从诗歌的修辞(比喻、夸张……)着手,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如:李商隐的《无题》中有两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春蚕”“蜡烛”作喻,表达两人爱情坚贞,寄托至死不变的深情.现用以赞扬革命者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品质。

像运用修辞的诗还有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李白的《赠汪伦》等诗歌分别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九、从体会诗歌中的典故入手体会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感情:由于典故能从少数文字表达丰富意思,给人以具体深刻的印象,从而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因此,我们从诗歌中的典故入手,能更好地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如:李白的《行路难》中,“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诗,以吕尚在渭水垂钓被周文王重用,伊尹梦见经过日月旁边,后来爱受成汤重用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希望自己也能七遇明主施展宏图,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另外还有苏轼的《密州出猎》中的“持节云中,何日遗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运用典故抒发了诗人希望为朝庭重用,这国家杀敌的雄心壮志。别外还有完淳的《别云间》中的“今日又南冠”等。

十、以赋予哲理的警句着手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如:张养浩的《潼关怀古》中的“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作者以这赋予哲理的诗句,道出了封建统治阶级,剥削人民压迫人民的本质.另外,还有苏轼的《明月儿时有》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更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理想的渴求和对弟弟苏轼及人世间的美好祝愿……

上一篇:人民网我是党课主讲人下一篇:小升初奥数盈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