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常见思想感情

2023-02-17

第一篇:诗歌鉴赏常见思想感情

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

2014-2015学高三第一轮复习 主备: 徐银莲 李红梅 诗歌鉴赏

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

【学习目标】

1、明确考纲要求,了解思想感情类考题的题型。

2、在读懂诗词的基础上,总结这类考题的答题思路。 【知识准备】

一、评价内容主旨类试题提问方式: ①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这首诗反映怎样的社会现实? ③这首诗寄托了怎样的的情怀?

二、评价内容主旨类试题答题思路:

第一步:确定诗词题材,如怀古咏史诗、咏物抒怀诗、边塞征戍诗、山水田园诗等;

第二步:具体分析所涉及的诗(词)句分别写了什么内容,作答形式是“××句(联)写了……”; 第三步:揭示诗(词)主旨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古代诗歌中常见的题材归纳:

1、咏史怀古诗

(标题中有“咏怀”、“咏史”、“览古”、“怀古”或古地名等字样)叙述登高凭吊之事,描写所见所闻所想。 对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就是通过分析诗中涉及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体会作者旧事重提的意图,把握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思想感情归纳:

(1)吟咏历史、评价人物是非,表达自己的历史观点。如杜牧的《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的《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士重来未可知。

(2)借古讽今,昔日的繁华鼎盛已经消亡,或讽喻统治者借鉴历史,或讽刺当政者荒淫无耻,或抨击时弊,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如杜牧的《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辛弃疾的《京口北固亭怀古》

(3)怀古伤今,喟叹朝代兴亡变化,悲叹昔盛今衰、物是人非,感慨世事变迁,表现作者阅尽沧桑后的沉思,蕴含了深沉的忧患意识。如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李白的《越中览古》: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

(4)借古抒怀,寄寓对人生的深沉感慨。时光不再,英雄易逝,以古人自况,抒发豪情壮志;或自伤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功业未就鬓发已白。如:苏轼的《赤壁怀古》和杜甫的《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2、送别抒怀诗

(标题中“送”“别”或“赠”)在古代,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十年,长至再会无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士大夫们送别,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送给行者送别,或留给居者留别。诗人多以此寄托乡思或羁旅行之情。

1 情感归纳:

(1)表达惜别之情或相思之意,叙写朋友间的深情厚谊。如李白的《赠汪伦》 (2)表达对友人的劝慰勉励之情,兼及惜别之意。如王勃的《杜少府之任蜀州》

(3)以惜别为题,实则写景或抒情(表达远大志向或抱负、天涯漂泊之感、对自由自在的生活的向往)。

如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陈与义的《送人归京师》: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梅尧臣的《送何遁山人入蜀》: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 远壑杜鹃响,前山蜀客归。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 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

(4)表达对友人的祝愿和热情的鼓励。如辛弃疾的《送廓之秋试》: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3、边塞征戍诗

(标题中“塞”“塞上”“出塞”“征”“征人”“军”“从军”等)对边塞征戍诗的鉴赏,就是要结合时代背景和诗人的生活经历,分析其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内容,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等。 情感归纳:

(1)描写边塞荒凉悲怆或雄奇壮阔的山川景物和风土人情。如王维的《使至塞上》

(2)表现战士们不畏艰险、保家卫国的战斗精神和奋勇杀敌的愿望;报国无门的无奈、渴望建功立业的思想。如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3)揭露战争的激烈残酷和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反映征人思念家乡、厌倦战争、渴望团圆和安宁生活的思想。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陈陶的《陇西行》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范仲淹《渔家傲·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4)描写战争的残酷,直指统治者开疆拓土,穷兵黩武的战争罪恶。如杜甫的《前出塞》:挽弓当挽强, 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 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 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 岂在多杀伤。

4、山水田园诗

这类诗歌的特点是融情入景,情景交融,或描绘山川美景,抒发喜爱之情,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或抒写田园生活,寄寓闲适情调,表现朴素的人情美。

5、思乡怀人诗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

6、咏物抒怀诗

(标题中“咏”或“题”)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自己的感情。诗人描写某种客观事物,表现其特征,借以抒发思想感情。

思想感情:(1)表达不愿媚俗、不愿同流合污,坚持个性、保持清白的高尚情操。

(2)表达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伤感。

(3)通过某种事物或事情的触动,进而引发出自己的某种人生感悟、生活哲理。

7、爱情怨女诗

爱情怨女诗是我国古代诗坛上的一朵奇葩。它多以弃妇、思妇为主要描写对象,以伤春怀人为主题,表现女子们在特定社会情态、生活境遇下复杂的心理状态。

思想感情:(1)描写男女之间深厚的感情,歌颂真挚的爱情。如秦观的《鹊桥仙》

(2)表达闺中生活的孤独寂寞或对丈夫和家人的思念。如王昌龄的《闺怨》 (3)对虚度时光、青春易逝的哀怨,被丈夫冷落、抛弃的哀怨。如李白的《玉阶怨》: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4)怨女诗主要通过男女关系比喻君臣关系,具体分为两类:一是用男女的依恋比喻希望得到君王的重用;二是用男女失恋、女子被弃比喻自己不被朝廷重用。

8、谈禅说理诗

哲理诗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这种诗内容深沉浑厚、含蓄、隽永,多将哲学的抽象哲理含蕴于鲜明的艺术形象之中。 哲理诗说理形式:(1)借景说理。如王安石的《登飞来峰》;

(2)即事说理。如朱熹的《观书有感》。

四:实战演练

临 江 仙

欧阳修

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 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

问: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6分)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衣砧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离歌:离别之歌。关城:潼关、函谷关。御苑:皇家宫苑。砧衣:捣制寒衣 的声音。

①首联、颔联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特征(离别的环境)?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的什么情绪?

②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

塞 下 曲 李 益

伏波①惟愿裹尸还,定远②何须生入关。 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定天山。

【注】①伏波:东汉伏波将军马援为抵御北方民族的侵犯,宁肯战死沙场,以马革裹尸而还。②定远:东汉定远侯班超年迈时曾在西域上书皇帝,说“但愿生入玉门关”。 问: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塞下曲

许浑

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

问:两首诗均为边塞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否相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华清宫 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唯此宫中落旋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问 (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

4 (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问: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汉江临泛

王 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都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1)

三、四两句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2)颈联中哪两个词用得极妙,找出来并简析。

(3)从整首诗看,作者流露出的感情是什么?

第二篇:鉴赏诗歌之诗歌内容与思想感情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 日 即 事 李弥逊 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

2.阅读欧阳修《采桑子》,分析这首诗的内容主旨。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登楼怀归① 寇准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旧业遥清渭 ②,沉思忽自惊。

【注】①此诗约作于980年,诗人时年十九,进士及第,初任巴东知县。②旧业,这里指田园家业。清渭,指渭水。

从首句的“聊”到末句的“惊”,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变化?请联系全诗进行分析。

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寒闺怨 白居易

寒月沉沉洞房静,真珠帘外梧桐影。秋霜欲下手先知,灯底裁缝剪刀冷。

【注】唐代府兵制度规定,兵士自备甲仗、粮食和衣装,存入官库,行军时领取备用。但征戍日久,衣服破损,就要由家中寄去补充更换,特别是需要御寒的棉衣。 (1)细读此诗,谈谈诗中所刻画的闺中女子心有何“怨”?

(2)从表达技巧上看,此诗后两句妙在哪里,请简要赏析。

1

5、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秋夜独坐(节选) 唐•王维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夜深 宋•周弼

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 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1)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请具体说明。

(2) 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试简要分析。

6、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沈子福之江东 唐 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柳枝词 宋 郑文宝

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注】①罟师:渔夫。诗中借指船工。②临圻(qí):地名。临圻:近岸之地,此指江东岸。 (1)这两首诗描绘了相似的情境,但感情基调并不完全相同,前者

,后者

。 (2)这两首诗的后两句,诗人都将自己无形的感情化为有形的景、物,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7、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客发笤溪① [清]叶燮②

客心如水水如愁,容易归帆赴疾流。忽讶船窗送吴语,故山月已挂船头。

【注】①笤溪是流经诗人家乡吴兴的一条河流。②叶燮(1627—1703),清代诗论家。 (1)“客心如水水如愁”是如何表现“愁”的?

(2) 诗歌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受?请简要分析。

8、阅读下面一首金代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牧 牛 图① 田锡

干戈扰遍中州,挽粟车②行似水流。何日承平如画里,短蓑长笛一川秋。

【注】①这是一首题画诗。②挽粟车,送军粮的牛车。

(1)第二句诗中的“似流水”值得玩味,请结合全诗试作分析。

(2)试简要赏析本诗最后一句的意境。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2009年江苏卷)

满江红 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

10、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6分)

军城早秋 严武[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 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3

1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苏武庙 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芒然。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①,去时冠剑是丁年②。茂陵不见封侯印③,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①甲帐:《汉武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甲以居神,乙以自居。”“非甲帐”意指汉武帝已死。②丁年,壮年。③茂陵:汉武帝的陵墓;封侯:苏武持节归来,汉宣帝赐他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

(1).古人云:“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江淹《别赋》)而本诗中的“销魂”却是另一种意蕴。请说说诗中“魂销”所指的内容。

(2)颔联描绘了两幅动人的画面,请简要概括两幅画面的内容。

(3).尾联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技巧,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咏素蝶诗 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3分)

(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分)

第三篇:诗歌比较类鉴赏——思想感情类教案

诗歌比较鉴赏专题

——思想感情类比较

一、导入

古人读诗特别注重以诗论诗,有了比较,就能对诗歌有更深刻的认识。从2005年高考,命题人就将比较阅读引进到诗歌鉴赏中,考查大家阅读、分析、比较、评判的能力。这一变化成了诗歌鉴赏主观题命题的新亮点。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从思想感情的角度来探寻一下诗歌鉴赏比较阅读的答题策略。

二、明确概念(怎样考)

所谓比较鉴赏就是将语言、内容、形象、表现手法相近或相反的两首诗歌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鉴别、赏析。

(一)比较原则

诗歌比较鉴赏在设题上基本是遵循“求同辨异”的原则,即所选诗歌在题材相同或相近的基点上比较辨别其他方面的异同。

(二)选材类型

1、不同诗人相同内容的比较(出现频率最高)

2、同一诗歌不同版本用语的比较

例1:2005年福建卷: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对比问题: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

3、同一诗人相同内容的比较

房兵曹胡马

杜甫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激昂向上)

病 马

杜甫

乘尔亦已久,天寒关塞深。 尘中老尽力,岁晚病伤心。

毛骨岂殊众,驯良犹至今。 物微意不浅,感动一沉吟。 (抑郁低沉)

(三)设题角度

1、意象、意境比较

2、语言赏析比较

3、手法、技巧比较

4、内容、情感比较

对于这四个角度,前三类我们已经在前面的学习中有所提及,今天我们就现在正在复习的思想感情的比较类试题的答题作以引导。

三、典例精析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独坐(节选)

唐 王维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夜 深

宋 周弼

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

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注]虚堂:高堂。

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试简要分析。

解析(怎样答):

(一)对于古诗的对比阅读,必须解决一个认识问题:

对比阅读与单篇诗歌的阅读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有两点外在的、形式上的区别:

1、是阅读的对象在数量上的区别;

2、是对比阅读多了一道“作比较”这一程序。

因此,工夫都要下在读懂诗歌上,下在对诗歌的理解、分析、鉴赏上。

(二)答题思路

点拨:解答要领:

1、审情题目要求,找准比较点。

2、找表达作者的喜怒哀乐等感情的字眼、词语、句子。 (古典诗词都是作者特定情感的产物。赏析诗词要善于从字里行间读出作者特定的心境,特定的情感。而作者的情感总要借助一定的物象来传达。解答此类赏析题,要细心捕捉诗词中字里行间的情感信息,把两首诗中能够传达作者情感的词语找出来。)

3、由果寻因。抓关键词语,分析作者产生这种感情的原因。

这道题属于同中求异。所写内容相近,作者不同,意境、情感有别。都有独坐,但心境不同。

(三)答题步骤:

1、先用两个双音节词概括整首诗的思想感情。

2、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这种感情。分析这种感情是通过什么抒发的(主要是诗歌中的意象)。

参考答案:王诗写的是悲哀孤独的心境。(1分)

一、二句写诗人独坐的孤寂和岁月流逝的悲凉;

三、四句写草木昆虫零落哀鸣,更添悲哀。(1分)周诗写的是宁静安适的心境。(1分)

一、二句写诗人独坐灯下苦读,不觉夜深;

三、四句用“不知”室外景色的变化衬托了诗人夜读时的投入和专注。(1分)要根据不同作者不同诗句道出不同心境。

五、实战演练

1、

送柴侍御 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注] ⑴侍御:官职名。

⑵通波:水路相通。

⑶武冈:县名,在湖南省西部。

⑷两乡:两处地方。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注] 郭里:内外城之间。古代城防有内外两道,内为城而外为郭。丹阳是江城,故郭里也能行船。

两首唐诗都表达了送别友人的离情,试简要分析两首诗感情的不同之处。 这里要求比较赏析两诗不同的情感基调,扣住王昌龄诗歌中的“不觉”、“一道”、“何曾”等词细心品味,就会把握诗中表达了洒脱、乐观、豪爽的感情;扣住严维诗中的“秋”、“寒鸦”、“水悠悠”等词反复品味,就能理解到诗中表达的孤独、寂静、空虚的思念之情。

2、

湖州歌(其六) 南宋 汪元量

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

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注] ⑴燕云:指“燕云十六州”,包括现在河北、山西两省北部的广大地

系北宋末年打算收复的北边失地。这里代指北方地区。 ⑵大江:指长江。

⑶悠悠:形容水滔滔。这句借江水东流伤感地喑喻亡国大局已定,无可挽回。

⑷目断:看不到。

⑸四百州:指南宋统治下的府、州、郡一级行政单位。宋朝全盛时号称“八百州”,南宋时的半壁江山,约为一半,作者故称为“四百州”。

对比问题: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的不同情感。

试题解析:这道题也是课外诗句与课内诗句的对比,所不同的是两位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境遇不同,描写景象虽然相同,但表达的感情却不同。汪元亮的的诗是一首写景诗,但景中含情:身处南宋灭亡之时,自己又被押解北上,看到“大江东去水悠悠”,看到“夕阳”、“寒鸦”,却渐渐看不到“东南四百州”,怎能不产生悲痛心情呢?苏轼的诗是一首怀古诗,面对大江,想起了历史上的一个个英雄人物,都已不复存在,不由产生感慨。

参考答案:“大江东去水悠悠”抒发了作者身处国家衰亡不可挽救之时的悲痛心情,侧重现实。苏轼的诗句表达了对历史流转、英雄不在的感慨,侧重怀古。

六、结束语:

今天我们从思想感情的角度复习了诗歌的比较鉴赏。俗话说:“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著名的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可见,比较不仅是文学鉴赏活动中最重要的思维方式,也是人们认识和鉴别事物最有效的方法。今天的这堂课教给大家的不仅是一种鉴赏诗歌的方法,更是一种生活中理解思维的办法,希望大家能用这种方法在以后的人生中继续去了解我们丰富多彩的世界。 课后巩固

齐安郡中偶题

杜 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苹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试题解析:两首诗都是写景诗,两诗的后两句的描写对象都是荷,但表达的思想情感却不同,两诗中写荷花“相倚恨”、 “暮犹怕热”,都用了拟人的表现手法。前一首诗中荷 “背西风”的原因是“相倚恨”,荷有恨其实是诗人有恨,后一首诗中写荷花怕热,因而“低面深藏碧伞中”,写得活泼有趣,表露出了怜爱喜悦之情。

参考答案:前一首的“绿荷”有 “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比较两首边塞诗的思想感情:

答案:高诗写景,表现将士归来、胡马北去的和平宁谧;写笛声,表现盛唐豪情和些许怀乡之情。 李诗写景,表现边塞环境的险恶和景象的荒寒;写笛声,表现怀乡的迷惘和悲凉。

七、 做题方法小结

(一)1 、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整体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 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

2、找准切入点。或从标题入手,或从作品中所选取的物景入手,或从作品中的关键词入手,或从作品中的关键句入手,或从作品中带有色彩的词语入手,或从作品中的议论抒情句入手,或从作者生平情况以及艺术风格入手,或从注释入手。

3、 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

4 、有时还要结合读者的生活体验和爱好来评价。

5、 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要点齐全。

(二) 要注意的几点

1、 明确题干要求

2 、分析相关内容注意

(1)在背景中理解文本,在文本中推敲语言。

(2)分析思想感情不能脱离内容孤立分析,内容凸显情感,景物孕含情感,在对内容的比较上引出思想情感的不同才水到渠成。

(3)了解诗人所处时代,以知人论世;了解诗人经历.思想和艺术风格。

3 、精心组织答案

(1)应明确鉴赏的文体归属,

(2)应知晓鉴赏的角度和内容,

(3)应掌握基本的表述格式。

4 、形成文字

(1)只要对作品本身的特点进行鉴赏,故应扣诗歌本身来阐述。

(2)紧扣要求。要看清比较鉴赏的内容及要求,依照要求作答,不可节外生

枝,答案尽量具体,不可泛泛而谈。

(3)要点要齐全,不能遗漏,注意表达文字的切入点。

(4)认真推敲用语,答案力求表达流畅,用语要准确.简明.规范。

(5)注意表述严密,条理清晰。

第四篇:送别诗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古诗词鉴赏分题材大精析

送别诗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古诗词鉴赏分题材大精析

002

点击「一起学语文」即可关注

1、表达对离人眷恋不舍、依依惜别之情以及朋友间的真挚情意。

如:王维诗《送元二使安西》、李白诗《送友人》、白居易诗《南浦别》等。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赏析:诗歌的首联点告别的地点,远处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潺潺而过。景色廖廓秀丽。颔联、颈联切题,写别离的深情。此地一别,离人就像蓬草一样随风飞转,到万里之外去了。此二句表达了对朋友漂泊生涯的深切关怀。颈联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来表明心迹,以白云随风飘浮象征友人行踪不定,任意东西;一轮红日徐徐而下,似乎不忍离开大地,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尾联两句情意更切,诗人和友人在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两匹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以马鸣萧萧,烘托出缱绻情意。

2、诗作内容以叮咛、称颂、劝慰勉励友人为主,兼抒别情。

如王勃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高适诗《別董大》及李白诗《赠汪伦》等。

别 董 大 高 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赏析:此诗一改送别诗的凄清缠绵,显得明朗乐观。诗的前两句写眼前之景,纯用白描手法,日暮黄昏,黄云千里且大雪纷纷,于北风狂吹之中,唯见高空断雁,出没寒云。此等景象,气象雄浑,意境悲凉。使人顿生沦落之感,游子何之之意。眼见别意凄酸,似将拘于俗套,景物描写仿佛在为抒情蓄势?是写恋恋不舍的离情还是写真挚的友谊?都不是,高适却把临别赠语说得体贴入微而又坚定不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因为是知音,说话才直率豪爽,不必含蓄委婉;又因其沦落,才化希望为慰藉,并在慰藉之又充满信心和力量。

3、借送别言志诗。这一类送别诗,以送别为题,但实际目的是借送别表达自己的志向或怀抱。

如李白诗《梦游天姆吟留别》、王昌龄诗《芙蓉楼送辛渐》等。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王昌龄因不拘小节先后两次被贬,一次被贬岭南,归来后任江宁丞,本诗写作于此时,正值众口交毁之际。

赏析:诗的首句写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织成无边无际的愁网。夜雨增添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别离的气氛。寒意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浸透在离人的心头。想到行人不久将隐没在楚山之外,孤寂之情油然而生,作者融情于景,将离情凝注在矗立于苍茫平野之上的楚山之上,明写山孤,实写人孤。“玉壶”象征高洁清白的品质,王昌龄托辛渐给洛阳亲友带去的口信不是平安健康,而是传达了自己冰清玉洁,坚持操守的信念。诗的后两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含蓄蕴藉,余味无穷,历来为人传诵。

4、借送别表达思古之情。

于易水送人一绝 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赏析:这首诗的第一联写“荆轲刺秦”事,战国末年荆轲为燕太子丹复仇,欲以匕首威逼秦王,使其归还诸侯之地。临行时燕太子丹及高渐离、宋意着白衣冠送于易水。首句中“此地”即诗题中的易水,前两句概括了那个悲壮的送别场面和人物慷慨激昂的心情,表达对荆轲的深深崇敬之情。“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两句句式对仗仗,后一句是全诗的中心所在,它寓情于景,景中带比,称颂荆轲的那种不畏强暴的高风亮节千载犹存,还隐含着诗人对荆轲式英雄的思慕。

5、以送别为名,实为写景或抒发其他情感。

如李白诗《渡荆门送别》,杨万里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注释】荆门:山名,在湖北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

【简析】公元725年,二十五岁的李白初次出蜀漫游,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指的就是这一壮游。这时候的青年诗人,兴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纵情观赏巫山两岸高耸云霄的峻岭,一路看来,眼前景色逐渐变化,船过荆门一带,已是平原旷野,视域顿然开阔,别是一番景色。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前句形象地描绘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它好比用电影镜头摄下的一组活动画面,给人以流动感与空间感,将静止的山岭摹状出活动的趋向来。“江入大荒流”,写出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显得天空寥廓,境界高远。后句著一“入”字,力透纸背,用语贴切。景中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

写完山势与流水,诗人又以移步换景手法,从不同角度描绘长江的近景与远景:“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长江流过荆门以下,河道迂曲,流速减缓。晚上,江面平静时,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似的;日间,仰望天空,云彩兴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

这正是从荆门一带广阔平原的高空中和平静的江面上所观赏到的奇妙美景。如在崇山峻岭的三峡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夏水襄陵,江面水流湍急汹涌,那就很难有机会看到“月下飞天镜”的水中影像;在隐天蔽日的三峡空间,也无从望见“云生结海楼”的奇景。这一联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十分强烈。颔颈两联,把生活在蜀中的人,初次出峡,见到广大平原时的新鲜感受极其真切地写了出来。

李白在欣赏荆门一带风光的时候,面对那流经故乡的滔滔江水,不禁起了思乡之情:“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江水流过的蜀地也就是曾经养育过他的故乡,而又初次离别的他不可能不无限留恋,依依难舍。但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他。

这首诗写出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诗以浓重的怀念与惜别之情结尾,言有尽而情无穷

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注解】①毕竟:究竟,到底。 ②四时:原指春夏秋冬四季,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 ③无穷碧:一片碧绿,无边无际。 ④别样红:红艳异常,与一般的红不同。

【大意】究竟还是六月里西湖的风景美啊!这时湖上的风光和其他季节大不一样,万顷碧绿的莲叶,无穷无尽,一直连接到天边。在早晨阳光的映照下,这荷花开得分外红艳。

【简析】这首诗是诗人送朋友林子方时写的。净慈寺是西湖边—座有名的佛寺。早晨诗人送朋友走出佛寺看到了西湖的美景有感而发,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诗人用的是抓局部带整体的表现手法,着重描绘了碧绿接天的莲叶和红艳映日的荷花,突出了六月里西湖风光的特色。诗中的后两句也是脍炙人口的名句,多用来比喻有特色的、成绩突出的人和事。

6、在离别之意中渗透着作者的身世际遇和人生感慨。即寄无限人生感慨于依依惜别之中。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赏析:此诗的重点不是写离情别绪,而主要是感怀,抒发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不能实现的牢骚。全诗以唱叹起调,感慨去日苦多,今日愁闷。紧接着,由顺势转入登楼送别之事,点明题意:长风万里,秋雁北归,行人将去,此情此景,让人在百尺楼头欲一醉方休!这景象有送别的惋惜,但色调开始变得明朗,诗人虽为昨日、今日愁苦,却可在秋高气爽的季节里浩然一饮,消愁逸兴。接下来,“蓬莱”二句,切题面的权位关系,说校书叔文章老成,得两汉蓬莱之风,切建安风骨;自己则如建此楼的谢眺,诗文清新秀发,由此,两人相俱有壮志逸兴,可共上青天搅取明月,至此,先前的烦忧在这想象中似已烟消云散。但是,这逸兴来去皆匆匆,诗人的愁思又猛然袭来,他以“抽刀断水水更流”作起兴,来抒写自己“举杯消愁愁更愁”的情怀,说明“酣高楼”反而让心中的烦愁更加深重了,因而不禁发出了“人生在世不称意”的感慨。这个“不称意”又对应了起首句的去日之苦和今日之烦忧,由此诗人自自然然地发出了解冠泛舟,归隐江湖的宣叹。全诗虽跳荡不羁,却起伏有致,前后对应,抑扬协调,在大起大落中展示其豪放气质。

第五篇: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诗歌鉴赏之思想感情(一)

班级:

姓名: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

诗歌鉴赏之思想感情

(一)

【学习目标】

1、明确考纲要求,了解思想感情类考题的题型。

2、在读懂诗词的基础上,总结这类考题的答题思路。 学习重点:总结这类考题的答题思路。 学习难点:怎样准确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 【知识准备】

(一)评价内容主旨类试题答题思路:

第一步:确定诗词题材,如怀古咏史诗、咏 物抒怀诗、边塞征戍诗、山水田园诗等;

第二步:具体分析所涉及的诗(词)句分别写了什么内容,作答形式是“××句(联)写了„„”; 第三步:揭示诗(词)主旨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评价思想感情类试题答题思路:

第一步:根据诗句描述内容,分析所涉及的诗句具体写了什么; 第二步:揭示情感,采用的作答形式是“描写了„„抒发了„„”。

(三)评价观点态度类试题答题思路:

第一步:概括出作者的观点态度,并结合相关诗(词)句进行分析; 第二步:用历史的、辩证的方法对作者的 观点态度给予中肯的评价。 【自主探究】 ①写景抒情类

山水田园或写景抒情的古诗词,是重点考查的一种题材。这类题材往往是先写景,后抒情,就一般而言,景物描写中虽然融注了诗人的情感,但要品出景中之情,必须对全诗传达的情意有一定的把握,才能因景悟情,探明奥妙。读此类诗直奔抒情句可以快刀斩乱麻,可以较便捷地观照诗人 内心世界。虽然说抒情的形式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之分,但较之写景句,抒情句是诗歌情感之所在,所以,抓住了抒情句,就能够快速地入解。 ②酬赠送别类

酬赠送别古诗词往往有寄寓: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抒发友情,或用于寄托诗人自己的理想抱负。送别诗一般是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送别诗中常用的意象有长亭、杨柳、夕阳、酒、秋等。诗歌题目往往有“赠、别、送”等字眼。送别内容有写夫妻之别、亲人之别、友人之别,也有写同僚之别,甚至写匆匆过客之别。所用的手法常常是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其艺术特点,

有的格调豪放旷达,有的委婉含蓄,有的词浅情深。抓住这些方面去解读就能较快地入题。 【典题导航】

1、(2009四川)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夜归 周密

夜深归客依筇①行,冷磷依萤聚土塍。 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 斜漏补衣灯。

注:筇:此代指竹杖。

(1)本诗是怎样以“夜归”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竹窗斜漏补衣灯”这一耐人寻味的画面中蕴含了哪些感情?请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本诗写景扣住“夜”字,写情扣住“归”字。首句直接点明“夜深”,刻画出“归客”拄杖而行的疲惫之态。随后,诗人以“冷磷”、“萤”、“月”等意象渲染夜色的凄凉,以夜深仍在田塍、泥径中孤身前行的艰难表现出归家的心切。而最末一句以深夜犹见“补衣灯”的感人画面收束全诗,与先前的艰难和凄清形成反差,更烘托出游子深夜归家的复杂心情,意味深长。

(2)这幅画面描绘的是诗人想象(见到)的情景:竹篱茅舍中,一缕昏黄的灯光从竹窗里斜漏出来。青灯之下,诗人日思夜盼的妻子(母亲)正在一针一线地缝补着衣服。诗人那怀乡思归的急切心情,家中亲人对游子的关切和思念之情,正从这幅画面中流溢出来。

2、(2010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 深情,请作简要说明。(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橘柚香。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2)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3)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 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

【解析】我们分三点说,(1)“橘柚香”具有时令特征,代表秋天,由此可联想到 柳永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之句。(2)既为送别诗,又点出“别”,当有惜别之意,此为第一层。又因“醉”字,可推出“愁”情,即借酒消愁,此为第二层。“江风引雨”为景语,起烘托此刻悲凉心境的作用,此为第三层。(3)根据诗句内容和“代为 【巩固提升】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与诸子登砚山

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注]羊公碑:后人为纪念西晋名将羊沽而建。

(1)这首诗的体裁是什么?请就这种体裁形式的特点做简明解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这首诗的四联中任择一联,联系全诗,就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谈一下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

①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四联八句,每句五个字;第

2、

4、

6、8句押韵;颔联、颈联对偶;全诗符合平仄格律要求。

②首联勾勒出阔大的时代背景,包含着对时光流逝、无可阻挡的感喟,奠定了全诗的基调。颔联诗句平实,内涵丰富,既有对历史英雄羊公的回忆,也有诗人吊古伤今的感怀。颈联写眺望所见:“水落”“天寒”简捷形象地把羊公所处的背景环境描绘出来。尾联是悠然的收束,诗人在秋寒暮色中垂泪,赁吊怀古中融入了因个人遭际生发的苍凉感慨。

上一篇:施工单位质量自评报告下一篇:施工生产实习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