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职教中心食品卫生安全应急预案

2024-05-27

2023职教中心食品卫生安全应急预案(精选11篇)

篇1:2023职教中心食品卫生安全应急预案

为落实责任,强化监管,消除农产品生产环节的隐患,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__镇人民政府与农产品生产企业签订本责任状。

一、安全目标

严格农业投入品安全间隔期制度,确保上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上级部门质量抽检合格率达100%。

二、安全责任

1、严格遵守国家《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

2、有效落实生产经营第一责任制度人,生产经营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

3、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切实加强农产品生产从业人员质量安全知识和法律法规的学习,增强质量安全意识。

4、全面规范农产品生产,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农业投入品、严格农业投入品安全间隔期制度,消除农产品生产环节的隐患。

5、依法健全生产记录档案,妥善保管;档案记录应全面、真实,不得弄虚作假、瞒报谎报。

6、积极配合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员的监督与管理,随时接受上级部门的监督和检测,确保上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上级部门质量抽检合格率达100%。

三、责任追究

对没有履行上述义务而造成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农产品生产企业(经济合作组织),将严格按照国家《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严厉打击,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将依法移送司法机关惩处。

本责任状一式两份,镇级人民政府一份、农产品生产企业一份,责任双方代表签字盖章后生效。

镇级人民政府(盖章)

负责人:

农产品生产企业(盖章)

负责人:

日期:

篇2:2023职教中心食品卫生安全应急预案

我校现有师生近1100名,近200人中午在校就餐,为应急处置我校内可能发生的食品卫生安全事故,确保事故处理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最大限度地减轻事故造成的损失,切实保障师生的生命安全,维护学校和社会稳定,促进学校教育的健康发展,特制订本方案。

一、食物中毒预防及应急领导小组职责

组 长:陈来顺(校长)全面负责指挥,及时和上一级部门联系。副组长:顾义蛟 俞建(后勤负责人)负责检查食品进货渠道,把好质量关,和镇防疫中心联系,组织召开预防食物中毒的有关会议

组 员:尤玉兵 张石成 李戟 在组长指挥下,处理具体事务。1)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负责统一决策、组织、指挥校内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响应行动,下达应急处置工作任务。控制事态发展。统一组织事故善后处理工作,落实整改措施,尽快恢复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定期组织校内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总结、研讨,形成评估和反馈意见,并负责对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考核与评价。重大问题及时向教育局请示报告。

2)医疗救护组:组长 俞建 沈丛俊 陈大江 当发生食品卫生安全事故时,应立即向就近医疗机构发出医疗求援,拨打“120”医疗抢救电话。要及时果断将发病人员送到医院抢救。主动向医疗人员报告发病情况,做好秩序维护等工作。

二、强化日常工作 预防事故发生

1、完善制度。在教育局下发有关制度和工作意见的基础上,要求对本校食品卫生安全制度进行全面修订完善。健全食物中毒报告制度,食堂要认真贯彻执行卫生部食品卫生以及关于《食物中毒调查报告办法》的精神,以便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2.加强培训。学校食堂主管领导要要求食堂人员严格按《食品卫生法》及《餐饮业食品卫生管理办法》操作执行,采购食品渠道清楚,严格按规定索证。认真组织每天进货食品的检查、验收。认真组织食品卫生检查,层层落实卫生安全责任制。

3、宣传教育。广泛深入地开展预防食物中毒的宣传,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黑板报,宣传画和实物标本等各种形式,宣传普及有关的卫生知识,提高食物从业人员和广大师生员工的卫生管理水平,减少食物中毒发生。

4、强化督查。在领导小组的具体指导下,以各项食品卫生制度落实为重点,结合我校其它安全工作,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督查,督查结果以通报形式反馈到学校。

5、落实职责。校长为学校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聘任俞建同志为学校食品安全监督员,安全监督员为直接责任人,食堂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分别在自己的岗位职责内负责。

6、加强教育。加强对家长、学生食品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丰富卫生知识,增强卫生意识,提高自觉性和责任感。

7、添置设备。学校要对照配备标准,逐步完善和提高食品卫生设施的配备。

8、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预防措施

(1)防止细菌对仪器的污染:食堂应对食品加强卫生管理,特别是肉类,鱼类和奶类等动物性食品,要防止在加工过程中的污染,要重视个人卫生,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发现有不适宜从事食堂工作的病患者或带病者,应及时调换工作。

(2)控制细菌的污染,控制细菌生长繁殖措施,主要是低温保藏。按照食品低温保藏的卫生要求贮存食品,防止食品腐烂变质。

(3)杀灭病原菌。杀灭病原菌的措施主要是高温灭菌,当肉类食品深部温度达80度时,经12分钟可彻底杀死沙门氏菌。隔餐的熟食品和剩菜饭,在销售或食用前必须充分加热。

三、事故应急处理

1、报告制度。食品卫生安全事故发生后必须及时报告。具体为:师生发现少量(5人以下)轻度症状(如呕吐、腹泻)及时向组长报告;发现较严重食品卫生事故(指出现严重食物中毒症状者或出现5人以上相同症状的群体发病情况,下同),应立即向教育局或卫生监督局报告,同时立即启动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应急预案。在事故处理中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定时报告制度。

2、救援措施。一旦发生较严重学校食品卫生安全事故,由校长负责救援指挥。校长应当机立断,立即启动学校应急预案,按照预备方案,各就各位,组织救援行动。初步摸清症状,群体发病的还应彻查事故原因,排查发病人员,并建立动态性名册,防止遗漏。

3、医疗救援。学校发生较严重食品卫生安全事故,应立即向就近医疗机构和卫生防疫部门发出医疗求援,并拨打“120”医疗抢救电话。要及时果断将发病人员送到医院抢救。主动向医疗人员报告发病情况,做好秩序维护等工作。

4、联系家长。学校发生较严重食品卫生安全事故,应及时与发病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如实说明发病情况,不盲目猜测。做好学生家长思想安抚,防止过激行为发生。设立家校联络处,及时解答家长提出的问题,力所能及地为家长做好服务工作。

5、病源保护。学校发生较严重食品卫生安全事故后,应立即封存食堂菜肴样品、可疑食品,以便及时查找致病原因。

6、人员调度。事故应急处理人员由领导小组组长统一调度,校长办公室具体安排,必要时可向卫生防疫部门抽调人员支援事故处理。明确分工,落实职责,听从指挥,确保到位。

7、信息公开。保障广大师生和家长在事故发生和处理过程中的知情权,及时、准确做好信息公开,并如实向上级部门汇报,不瞒报、谎报。对一些谣传也要及时澄清,避免不必要的误解。

四、善后处理

篇3:2023职教中心食品卫生安全应急预案

1 背景资料

2014年8月23日, 金龙寨潭西饭店发生食物中毒事件, 造成24名中毒患者出现腹泻、发热等症状体征, 柳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经过现场流行病学、食品卫生学调查及实验室检测工作, 依据《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 (GB14938-94) , 认定这次中毒事件是一起由肠炎沙门氏致病菌引起的细菌性食物中毒。同日柳州市柳南区食安委依据《柳州市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2012年修订) 》规定, 经柳南区政府批准启动食品安全事故IV级应急响应。

2 此次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疾控中心职责

(1) 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责任主体是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柳南区食安委启动食品安全事故IV级应急响应并未通知疾控中心, 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响应不是疾控中心任务。

(2) 依据《国家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疾病预防控制技术机构作为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专业技术机构, 应当在卫生行政部门及有关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组织领导下开展应急处置相关工作。《柳州市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中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列入检测评估组, 实施检测, 综合分析各方检测数据, 从技术角度查找事故原因和评估事故发展趋势, 预测事故后果, 为制定现场抢救方案和采取控制措施提供参考。应急响应中,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协助相关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对事故现场进行卫生处理, 并对与食品安全事故有关的因素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3 疾控中心在此次食品安全应急处置中的业务定位

(1) 此次食品安全应急处置流调工作启动是由市药监局 (食安委) 指令开始的, 而不是由市卫计委通知进行。

(2) 疾控中心参加此次食品安全应急处置是配合相应工作, 独立开展流调工作。经卫生局同意, 及时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网络报告食物中毒事件初步、进程、结案情况。

(3) 辖区政府启动食品安全事故IV级应急响应未邀请疾控中心评估事故等级、发展趋势。

(4) 疾控中心根据流行病学、食品卫生学调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及时向市卫生局出具食物中毒事件评定意见, 由市卫生局报告市食安委。

(5) 食物中毒事件结束一周后, 疾控中心向市卫生局提供“金龙寨潭西店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同时通过“食源性疾病爆发报告系统”网络报告这起食源性疾病情况。

4 此次应急处置当地政府与疾控中心之间存在问题

(1) 报告时限不统一。此次食品安全事故柳南区政府启动了食品安全事故IV级应急响应, 按报告时限2小时上报了市政府, 市政府报告了自治区政府。辖区政府启动应急响应未通知疾控中心, 疾控中心在卫生局讨论后同意上报, 滞后2天才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报告。

(2) 报告病例数不一致。疾控中心按照《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工作规范》、《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技术指南》, 确定病例数24名, 而食药监部门根据就医情况, 确定病例数25名。

(3) 辖区食药监局要求把这起食物中毒定义为食源性疾病, 疾控中心出具评定意见为一起食物中毒。

5 讨论与建议

(1) 疾控中心在食品安全事故处置中处于从属地位, 是配角工作。《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工作规范》表明, 流行病学调查是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理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接到同级卫生行政部门的通知后方可开展事故调查。疾控中心不能积极主动去调查, 也不能消极应对开展调查, 而应在自已职权范围工作。

(2) 新修订《食品安全法》要求疾控中心及时向卫生行政、食药监部门提交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这个及时期限, 卫生部《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预案》要求是结案报告应当在应急响应终止后7日内呈交。在实践中, 笔者认为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应当于实验室结果出来后当日提交。

(3) 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报告时限, 《柳州市卫生系统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中发生较大 (Ⅲ级) 以上食品安全事故, 由市卫生局2小时内向市人民政府报告;一般食品安全事故 (Ⅳ级) , 由市卫生局根据事件发生的规模与程度, 决定是否报市食安办。较大食品安全事故处理后10日内, 市卫生局组织专家进行分析、评估总结, 写结案报告, 报市人民政府和食安办。

(4) 病例确认, 临床医师根据诊疗规范做出的临床诊断病例和疾控的流行病学资料完整且相符可以确定中毒人数。当两方面资料有出入时, 应以流行病学调查人员核定的中毒人数为主。

(5) 建议修改《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国家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明确食品安全事故人数确定原则、事故发生后事件逐级报告的程序和时限、不同部门相互通报的形式和内容具体规定。疾控中心未出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之前, 先提供食物中毒事件评定意见。

摘要:以金龙寨食品安全事故为案例, 依据《食品安全法》探讨疾控中心在食品安全事故处置中定位问题。疾控中心在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责任是协助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做好应急工作, 处于从属地位, 是配角;参与应急响应工作, 开展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 提供调查报告。通过疾控信息系统上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与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保持一致。对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提出修改意见。

关键词:食品安全,疾控中心,应急处置,职责

参考文献

[1]石长胜.食品安全与控制管理[J].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13, (10) :310-317.

[2]李辉.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管理工作的探讨[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11, (5) :446-449.

[3]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修订草案) [Z].2014-06-24.

[4]国务院.国家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Z].2011-10-14.

[5]柳州市人民政府.柳州市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2012年修订) [Z].2012-07-17.

[6]卫生部.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工作规范[Z].2011-11-24.

[7]卫生部.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预案[Z].2011-05-27.

篇4:2023职教中心食品卫生安全应急预案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三、《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3号)。

工作原则

按照《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操作手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在当地政府和上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领导和指导下,根据职责分工,依法开展工作。

一、分级管理、分级响应

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范围、性质和危害程度,对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实行分级管理,分级响应。

二、明确职责、落实责任

按照“全国统一领导、地方政府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机制,落实各自的职责。

三、科学决策、依法应急

采用先进技术,实行民主决策,依法规范程序,确保事故处置的科学、有效。

四、加强监测、群防群控

坚持群防群控,加强日常检测,及时分析、评估和预警。对可能引发的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

五、及时反应、快速行动

对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要作出快速反应,及时启动应急预案,严格控制事态发展,有效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做好善后处理及整改督查。

事故分级

按照《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操作手册》分级办法,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相应分为四级。

一、特别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Ⅰ级)

(一)事故危害特别严重,对2个以上省份造成严重威胁,并有进一步扩散趋势的;

(二)超出事发地省级人民政府处置能力水平的;

(三)发生跨境(香港、澳门、台湾)、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造成特别严重社会影响的;

(四)国务院认为需要由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负责处置的。

二、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Ⅱ级)

(一)事故危害严重,影响范围涉及省内2个以上市(地)级行政区域的;

(二)造成伤害人数100人以上,并出现死亡病例的;

(三)造成10人以上死亡病例的;

(四)省级人民政府认定的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三、较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Ⅲ级)

(一)事故影响范围涉及市(地)级行政区域内2个以上县级行政区域,给人民群众饮食安全带来严重危害的;

(二)造成伤害人数100人以上,并出现死亡病例的;

(三)市(地)级人民政府认定的较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四、一般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Ⅳ级)

(一)事故影响范围涉及县级行政区域2个以上乡镇,给公众饮食安全带来严重危害的;

(二)造成伤害人数30—90人,未出现死亡病例的;

(三)县级人民政府认定的一般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组织体系

一、吉林省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领导小组

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后,根据吉林省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要求和工作需要,启动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应急指挥领导小组”)。

(一)职责:在吉林省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负责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

1.协助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采取措施,对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2.对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进行调查,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

3.组织有关单位和专家开展相关技术鉴定工作;

4.根据需要发布事故的重要信息;

5.审议批准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应急处理工作报告等。

(二)总指挥:由吉林省农业委员会副主任担任。

(三)成员单位:根据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性质和应急处理工作的需要确定,主要有:省农委办公室、市场信息处、发展计划处、财务处、科技教育处、农业处、农机处、农垦处、乡镇企业处、监察室,以及事故发生地市(地)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机构图见附件一)。

相关部门职责如下:

1.办公室:负责制定信息发布方案及对外口径,组织、协调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信息发布、汇总和报送等工作。

2.市场信息处:负责省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落实该办公室各项职责;拟定应急处置预案,组织协调应急处置工作,收集信息,分析动态等工作。

3.发展计划处:负责协调相关处室编制事故应急处置所需固定资产的方案,积极争取国家及省发改委追加应急处置所需固定资产投资。

4.财务处:负责事故应急处置资金保障及管理。

5.科技教育处:负责应急处置教育培训的归口管理,将应急处置相关知识作为农民培训的内容加以落实。

6.农业处:负责组织与种植业领域农药残留等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调查,依法开展对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处理和相关技术鉴定等工作。

7.农机处:负责组织涉及农业机械管理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调查,依法开展对农业机械造成的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处理和相关技术鉴定等工作。

8.农垦处:负责组织垦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调查,依法开展对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处理和相关技术鉴定等工作。

9.乡镇企业处:负责组织与加工食品相关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调查,依法开展对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处理和相关技术鉴定等工作。

10.监察室:负责对政府公务员和政府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在造成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以及应急处理工作中,有失职、渎职等违纪行为的调查、督查督办,并依法依纪提出处理建议或作出处分决定。

二、吉林省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

应急指挥领导小组下设办事机构。省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启动后,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立即启动。

(一)职责

1.贯彻落实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的各项部署,组织实施事故应急处置工作;

2.检查督促各地区、委各处(室)做好各项应急处置工作,及时有效控制事故,防治蔓延擴大;

3.研究协调解决事故应急处理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必要时决定采取有关控制措施;

4.向省政府、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及其成员单位报告、通报事故应急处置工作情况;

5.为新闻机构提供事故有关信息,必要时接受媒体的专访;

6.完成应急指挥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任务。

(二)主任与副主任

1.主任:由吉林省农业委员会市场信息处处长担任;

2.副主任:由应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省农委办公室、市场信息处、发展计划处、财务处、科技教育处、农业处、农机处、农垦处、乡镇企业处、监察室主管处长(主任),以及事故发生地市(地)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主管负责人担任(见附件二)。

(三)联络员、联系人

1.各成员单位设联系员(见附件二)。

2.各市(州)农业主管部门设联络员、联系人,联络员由主管负责人担任,联系人由主管科室负责人担任。

3.吉林省受理举报电话:0431-88906017。

4.省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地址:长春市人民大街1486号;邮编 130051;

電话(传真):0431-88906017 82711364。

三、应急处置工作小组

吉林省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启动后,各工作小组及其成员应当根据预案规定的职责要求,服从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立即按要求履行职责,及时组织实施应急处置措施,并随时将处理情况报告给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当将有关事故以及处理情况及时报告应急指挥领导小组。

(一)事故调查组

1.组成: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根据事故发生的原因和环节,明确省农委市场信息处、农业处、农机处、农垦处、乡企处等部门负责或其中一个部门牵头负责。监察室视情况参与对重大事故的调查。同时,根据需要成立专家咨询组,协助调查事故(专家库见附件三)。

2.职责:调查事故发生原因,做出调查结论,组织协调当地政府职能部门实施应急处置工作,监督相应措施的落实,评估事故影响,提出事故防范意见。专家咨询组负责为事故处置提供技术帮助,综合分析和评价检测数据,查找事故原因和评估事故发展趋势,预测事故后果及造成的危害,为制定现场处置方案提供参考。

(二)事故处理组

1.组成:由事故发生环节的具体监管职能部门为主负责。

2.职责:依法实施行政监督、行政处罚,监督召回有毒有害农产品,严格控制流通渠道,及时移送相关案件,依法追究责任人责任。

(三)综合组

1.组成:由省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吉林省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发布应急预案》的规定,根据事故的类别等情况确定具体成员。

2.职责:迅速制定信息发布方案,及时采用适当方式组织信息发布。在发生可能产生国际影响的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或涉外事件时,及时组织对外发布,并视情况通过有关部门向我驻外有关使领馆、港澳台地区通报情况。负责受理事故发生地现场的记者采访申请和管理工作。负责互联网有关信息的管理和指导。

运行体系

一、监测、预警、报告、举报、通报

(一)监测与预警

吉林省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制度。省农委市场信息处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的综合协调、归口管理和监督检查。各相关处室和单位根据各自职责分工负责组织开展农药及农药残留等质量安全监测工作。

吉林省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公告制度,及时发布有关农产品农药残留等质量安全监测信息。

各有关处室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加强对重点品种、重点环节、重点场所,尤其是高风险农产品种养殖过程的质量安全日常监管。

(二)报告

吉林省建立健全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报告制度,包括信息报告和通报,以及社会监督、舆论监督、信息采集和报送等。

1.责任报告单位和人员

(1)农产品种植、养殖的单位和个人以及农产品批发市场;

(2)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科研院所;

(3)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发现)单位;

(4)地方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

(5)消费者;

(6)其他单位和个人。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不得瞒报、迟报、慌报或者授意他人瞒报、迟报、谎报,不得阻碍他人报告。

2.报告程序

遵循从下至上逐级报告原则,允许越级上报。鼓励其他单位和个人向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的发生情况,发生重大、特别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时,市(地)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立即向省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及对口处室报告。

(1)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发现)后,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采取控制措施,及时向所在地乡级人民政府和县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收到报告的机关应当及时处理并报上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

(2)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时,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并及时通报同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3)发生重大、特别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时,市(地)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立即向省农委报告。

(4)省农委各处室在接到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报省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省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程序向省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报告,并及时通报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3.报告要求

(1)初次报告

事故发生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尽可能报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危害程度、死亡人数、事故报告单位及报告时间、报告单位联系人员及联系方式、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等,如有可能应当报告事故的简要经过。

(2)阶段报告

事故发生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既要报告新发生的情况,必要时也要对初次报告的情况进行补充和修正,包括事故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故原因等。

(3)总结报告

事故发生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事故处理后10日内做出总结报告。总结报告包括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鉴定结论,对事故的处理工作进行总结,分析事故原因和影响因素,提出今后对类似事故的防范和处置建议。

(三)举报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省农委举报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和隐患,以及相关责任部门、单位、人员不履行或者不按规定履行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监管职责的行为。

省农委接到举报后,应当及时组织对举报事项的调查处理工作。

(四)通报

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后,有关部门之间应当及时通报。

1.通报范围和方式

(1)市(地)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将可能引发的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风险信息报送省农委。根据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危险源监控信息,对可能引发的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险情,省农委应当及时通报有关市(地)级人民政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及其他有关部门和单位,必要时上报省人民政府。同时,视情况向社会及时通报,避免风险和危害范围进一步扩大。

(2)省农委接到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报告后,及时与事故发生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沟通情况;有蔓延趋势的还应向相关地区的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通报,加强预警预防工作。同时,应当立即向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通报。

2.特殊通报

涉及港、澳、台地区人员或者外国公民,或者事故可能影响到境外,需要向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有关机构或者有关国家通报时,经省人民政府或省应急指挥部批准,由省农委及时通报省港澳办、台办或省外办,有关部门按照相关预案实施。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应急响应

(一)分级响应

按照《吉林省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应急响应分四级,特别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应急响应(Ⅰ级)由国家应急指挥部或办公室组织实施;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应急响应(Ⅱ级)、较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应急响应(Ⅲ级)、一般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应急响应(Ⅳ级)行动的组织实施由省及地方人民政府决定。

(1)响应的升级:当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随时间发展进一步加重,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危害特别严重,并有蔓延扩大的趋势,情况复杂难以控制时,应当上报省应急指挥部审定,及时提升预警和反应级别;

(2)響应的降级:对事故危害已迅速消除,并不会进一步扩散的,应当上报省应急指挥部审定,相应降低反应级别或撤消预警。

(二)指挥协调

1.吉林省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指挥协调的主要内容

按照省应急指挥部或办公室的部署和要求,启动吉林省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提出应急行动原则要求,协调指挥应急处置行动。

2.吉林省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指挥协调的主要内容

协调省农委有关处室向省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提出应急处置重大事项决策建议;派出有关专家和人员参加、指导现场应急处置指挥工作;协调、组织实施应急处置;及时向省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报告应急处置行动的进展情况;指导对受威胁的周边环境的监控工作,确定重点保护区域。

(三)紧急处置

现场处置主要依靠本行政区域内的应急处置力量。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后,发生事故的单位和当地人民政府按照应急预案迅速采取措施。事态出现急剧恶化的情况时,在充分考虑专家和有关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及时制定紧急处置方案,依法采取紧急处置措施。

跨省(区、市)、跨领域、影响严重的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紧急处置方案,按照《吉林省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实施。

(四)响应的终结

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隐患或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处置终结,应急处置队伍撤离现场。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分析论证,经现场检测评价确无危害和风险后,提出终止应急响应的建议,报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批准宣布应急响应结束。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汇总之后的应急处理工作情况报告,可向有关部门提出具体处理意见和建议。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单位、责任单位的整改工作进行监督,及时跟踪处理情况,随时通报处理结果。

三、后期处理

(一)善后处理

省人民政府负责组织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善后处置工作,包括人员安置、补偿,征用物资补偿,污染物收集、清理与处理等事项。尽快消除事故影响,妥善安置和慰问受害和受影响人员,尽快恢复正常秩序,保证社会稳定。

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后,保险机构及时开展应急处置人员保险受理和受灾人员保险理陪工作。

造成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个人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对受害人给予赔偿。

(二)责任追究

对在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预防、通报、报告、调查、控制和处理过程中,有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等行为的,依据有关法律规定提出追究有关责任人责任的建议。

省农委相关处室负责人对整改和善后处理进行监督。

(三)总结报告

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善后处置工作结束后,地方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急处置指挥机构应当及时总结分析应急处置经验教训,提出改进应急处置工作的建议,完成应急处置总结报告,报送吉林省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并抄送省农委各相关处室。省农委根据地方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急处置指挥机构提交的应急处置总结报告,组织研究改进应急处置工作的措施。

四、应急保障

(一)信息保障

省农委建立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专项信息报告系统,由吉林省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承担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信息的收集、处理、分析和传递等工作。

(二)技术保障

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技术鉴定工作必须由有资质的检测机构承担。当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时,受省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或者其他单位的委托,承担任务的检测机构应立即采集样本,按有关标准要求实施检测,为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定性提供依据。

(三)物资保障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所需设施、设备和物资,保障应急物资储备,提供应急处置资金,所需经费列入同级人民政府财政预算。

(四)演习演练

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统一规划、分类实施、分级负责、突出重点、适应需求”的原则,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形式,组织开展突发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应急演习演练。

市(地)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结合应急预案,统一组织突发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应急演习演练。

有关企事业单位应当根据自身特点,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本单位的应急处置演习演练。

(五)宣教培训

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广大消费者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的教育,提高消费者的风险和责任意识,正确引导消费。

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培训工作采取分级负责的原则,由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篇5:2023职教中心食品卫生安全应急预案

为了提高学校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减轻或者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全体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维护学校的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结合本园实际,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组织机构

篇6:2023职教中心食品卫生安全应急预案

为建立健全学校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机制,指导规范学校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有效预防和及时处置食品安全事故,保障师生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教育教学秩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及教育部《关于学校食堂及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等,特编制本应急处置预案。

一、应急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一)组织机构

思坡乡中心小学校成立学校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小组,组长:王刚

副组长:唐兴富

组员:廖应强、廖仕敏、谢瑶、郭珍和、李前超、郑崇洁。处置小组下设现场处置组、救治协调组、后勤保障组和新闻信息组等4个工作组。

学校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小组的主要职能是:负责统一决策,组织、指挥本校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响应行动,确保应急处置任务完成。

1、根据当地政府和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制定本校的食品安全应急预案。

2、建立健全的食品安全防治责任制,检查、督促学校各项食品安全防治措施的落实情况。

3、广泛深入地开展食品安全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食品安全防治知识,提高师生员工的防护能力。

4、及时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宜宾市翠屏区教育局汇报学校的食品卫生安全事件的发生情况,及时封存一切可疑食品及原料,封存可能被污染食品用具;保护好现场及食品留样、进货单,防止人为地破坏现场。学校全力配合事故调查部门开展事故调查,按要求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和样品;切实落实相关部门提出的预防控制措施。

5、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病人的救治工作,及时开展与学生及家长的沟通工作,稳定学生情绪,避免由于信息失真导致慌乱。

(二)工作组组成及职责

1、现场处置组

组长:邱刚 组员:龙永波

负责学校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的统一组织,协调工作。配合食品安全事故调查部门进行事件原因调查,做好与调查部门的沟通与协调,落实相关部门提出的控制措施;负责有关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情况的信息报送工作。

2、救治协调组

组长:陈志军

组员:严智敏及相关年级的班主任。

负责学校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的救治协调工作,负责与卫生部门联络,配合医疗机构及时做好病人的救治工作,追踪了解伤情或病情动态,做好学生、家长的安抚和思想工作,确保校园稳定和各项工作正常开展。

3、后勤保障组

组长:方荣华

组员:刘芳(小)

负责学校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的后勤保障工作,做好家长的接待工作。

4、新闻信息组

组长:邓世芬

组员:叶红

负责学校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的信息报送和沟通工作,负责与宜宾市翠屏区教育局等的联系,做好舆情监测与媒体沟通;落实信息报送工作。

二、监测、预警、报告

(一)监测

学校建立统一的食品安全事故监测报告网络平台,建立通畅的信息监测和通报网络,通过日常的监测,及时研究分析学校食品安全情况,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整治,形成统一、科学的食品安全信息评估和预警体系。

(二)预警

学校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加强对学校卫生、食堂餐饮、饮用水、周边环境等环节的日常监管,建立食品安全信息资料档案。对学校发生可能导致重大、较大、一般食品事故的预警信息进行及时分析上报,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三)报告

学校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事故报告机制,按照食品安全事故报告的有关规定,主动监测,及时报告。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或疑似食品安全事故应在第一时间向上城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报告,同时将发生事故情况报宜宾市翠屏区教育局职能处室,并立即协调卫生部门开展医疗救治。若有证据或理由怀疑有人投毒,应当立即报警。

1、报告范围

学校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和对师生健康造成或可能造成损害的食品安全隐患均属报告范围。

2、报告时限

食品安全事故(隐患)发生(发现)后,现场有关人员立即报告校长,校长接到报告后,第一时间向宜宾市翠屏区教育局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报告,同时根据事故处理的进程或上级要求随时作出阶段报告。事故处理结束后,学校在2个工作日内作出书面总结报告。

3、报告程序

初次报告:尽可能详细报告学校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危害程度、受伤人数、主要临床症状及报告联系人和联系方式;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等。

阶段报告:既要报告新发生的情况,也要对初次报告的情况进行修正和补充。包括事故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过程、事故原因等。阶段报告应根据事故处理的进程或上级要求随时上报。总结报告:在事故处理结束后2个工作日内作出。总结报告包括对事故的发生、引发事故原因分析、事故鉴定结论、提出处理事故意见和今后对类似事故的防范和处置建议。

三、保障措施

(一)信息保障

学校建立食品安全事故专项信息报告制度,负责处理和传递等工作,特别重大、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相关信息,严格按照信息归口、统一对外发布的原则,向社会及媒体发布。

(二)医疗保障

学校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规定,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在第一时间做好现场的救护和稳定工作,同时上报当地医疗机构和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食品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害的,教育主管部门立即赶赴现场协助卫生部门迅速开展医疗救治工作。

(三)资金保障

学校从公用经费中安排一定比例经费做好学校食品安全事故的基础性工作,确保学校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遇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则由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向本级政府专题汇报,申请专项经费。

(四)演习演练

学校根据自身特点,定期和不定期开展学校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演练演习,不断提高全校师生食品安全事故防范意识。

(五)宣教培训 学校要对全体师生加强食品安全只是的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广大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最大限度减少学校食品安全事故造成的危害,保障广大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六)奖惩

全校教职工要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认真履行职责,实行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对食品安全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与表彰和奖励;对履职不力,造成食品安全事故处置工作失误的,要追究有关当事人的责任。

四、后期评估

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学校要组织有关人员对工作情况进行评估,评估内容主要包括事件概况、现场调查处理概况、病人救治情况、所采取的效果评价、应急处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经验和改进建议。评估报告上报教育主管部门以及食品安全监管部门。

五、预案制定

篇7:2023职教中心食品卫生安全应急预案

发生信息安全事件的部门应当在发生信息安全事件后,首先以口头方式立即向我校信息安全管理办公室报告。

发生信息安全事件的部门应当立即对发生的事件进行调查核实、保存相关证据,并在事件被发现或应当被发现时起5小时内将有关材料报至我校信息安全管理办公室。

对于信息安全事件,我校信息安全管理办公室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上报院领导,并负责组织人员对事件进行调查和处理。

发生信息安全事件的部门应当在事件处理完毕后5个工作日内将处理结果报院办备案。我校信息安全管理办公室负责组织对事件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将结果通报院领导。

(2)学院信息安全管理办公室负责人和院领导应确立两个以上的即时联系方式,公众可通过固定电话、移动电话、互联网等多种联系方式进行报警,避免因信息网络突发事件发生后,必要的信息通报与指挥协调通信渠道中断。

2网络信息安全预警处理与发布

(1)对于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网络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应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并在2小时内进行相应的风险评估,并及时按规定向校长和有关部门报告。

(2)发现网络信息安全突发事件或事故时,区教育网络管理中心配合对突发事件或事故进行风险评估,并把评估信息及时反馈给区应急小组。

三、事后处理

应急响应应急结束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经应急处置后,得到有效控制,事态下降到一定程度或基本得以解决,将各监测统计数据上报院领导,由院领导向区应急小组提出应急结束的建议,经批准后实施。

四、人员队伍

保障措施应急技术队伍保障按照一专多能的要求建立我校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技术保障队伍。并定期参加信息安全配训。

五、监督管理

1、宣传教育我校将充分利用学校各种传播媒介及有效的形式,比如校园网络、校园广播、校园电视台、教职工大会、班会等形式,加强对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的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师生的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对网络与信息安全等方面专业技能的培训,指定专人负责安全技术工作。并将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流程等列为学校行政管理干部的培训内容,增强应急处置工作中的组织能力。

2、演练建立应急预案定期演练制度。通过演练,发现应急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篇8:2023职教中心食品卫生安全应急预案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2007-2009年间参加“广西卫生优秀学校”评估的10所高校、8所中专、11所职业教育中学、48所中学、35所小学、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民办(贵族)学校、1所幼儿园为调查对象。

1.2 方法

现场查阅各项预案、制度、记录材料,对所检查学校情况逐个进行评分及意见反馈,统一分析。

2 结果

2.1 组织机构和制度建设

参评的115所学校均设有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由校长或分管卫生的副校长担任组长,总务主任和校医或保健教师为主要成员,建立各项卫生规章制度;有89所学校设有卫生室并配有专职校医。 见表1。

2.2 制度落实情况

校医室内均设有传染病登记本和报告卡,3所学校设有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中小学均设有学生因病缺课登记和追踪调查记录,其他类型学校没有开展这方面的工作。

2.3 应急预案报告体系

有110所学校制定了本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12所学校在预案中有疫情报告流程图,33所学校在预案中有报告人或单位电话号码。

2.4 应急措施

有38所学校制定的本校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有具体应急措施内容,如发生食物中毒时应如何阻断中毒的具体措施等。

2.5 防范措施

有30所学校在制定本校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中有防范措施内容,如开展传染病日常监测的晨检、午检登记、学生因病缺勤登记。

2.6 应急演练方案

分别有1所高校和1所职业教育中学制定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方案,主要是以食物中毒为例的演习,其中职业教育中学还有具体的时间安排和演习点评。

3 讨论

分析结果显示,各校均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组织机构,制定了相关的卫生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学校卫生工作,对预防和控制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应急预案内容的设置仍存在一定问题:(1)首先是应急预案的设计和制定。由于缺乏科学全面系统的危害性和脆弱性评估,各级学校的应急预案千篇一律[1,2],有的学校为了应付检查,直接从网上下载应急预案后就放入资料卷宗内,针对性很差。(2)各级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所制定的内容不全面或过于笼统,缺乏可操作性。(3)有60.87%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中,没有报告体系,如报告流程图或报告程序、报告机构的电话号码等。(4)有66.96%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中没有应急处理措施,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应该采取什么控制事态发展的具体办法。(5)有73.91%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中没有制定常规的防范措施。(6)98.26%的学校没有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方案和演习活动。参加“广西卫生优秀学校”评估的学校办学条件和硬件配套设施在当地是比较好的,学校领导也比较重视卫生设施的投入,各项卫生管理制度的建立也较全,但由于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应急预案在临战时无法提供有针对性的应对框架。

综上所述,当前各级学校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仍较高。为了减少卫生安全隐患,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建议教育行政部门指导各级学校制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且要有针对性,每项措施都要具体详细;制定常规的防范措施和演练方案;应急预案的报告体系一定不能缺项,否则就不算完善,也无法操作;提高各级学校对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重要性的认识,不能把制定预案当作应付上级检查的资料,放在档案盒里;在醒目的位置张贴,让从业人员、师生员工都能了解其内容,掌握相关的操作要领,真正发挥其作用。

参考文献

[1]徐勇.我国学校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现状与研究展望.中国学校卫生,2007,28(8):728.

篇9:2023职教中心食品卫生安全应急预案

熟溪卫字[2012]20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于下发熟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通知

各科室、社区卫生服务站:

为切实保证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医疗救护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减少伤残和死亡,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爆发,流行,根据县卫生局的安排部署,结合本单位实际,特制定熟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一、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概念和分级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重大职业中毒、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重大化学毒物污染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根据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划分为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Ⅳ级);较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严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Ⅱ级);特别严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等四个级别级。

按照此原则,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划分为特别严重(Ⅰ级)、严重(Ⅱ级)、较重(Ⅲ级)、一般(Ⅳ级)四个级别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进行预警。

(一)特大公共卫生事件(Ⅰ级)

(1)在本县范围内发生鼠疫、非典型性肺炎、禽流感病例。

(2)霍乱在县域范围内发生,1周内发病30例以上(含30例,下同),并有扩散的趋势;或有1例以上死亡病例;霍乱疫区发现新的流行菌株或原非历史疫区的灾区当年发生首例病人。

(3)其他乙类、丙类传染病在全县暴发、流行,严重影响生产、生活和社会秩序的。

(4)一次食物中毒发病人数100例以上并出现死亡病例。

(5)环境(水源、大气、公共场所、土壤等)污染事故出现死亡病例(家庭煤气中毒除外)。

(6)发生急性职业中毒人数50人以上或者死亡5人以上;或职业性炭疽发病人数5人以上。

(7)发生放射性事故,造成1人以上死亡。

(8)县域范围内,短时间出现30例以上临床症状相同但原因不明的疾病或中毒病例。

(9)发生生物、化学、核辐射等恐怖袭击事件。

(二)重大公共卫生事件(Ⅱ级)

(1)在本县范围内发生鼠疫、非典型性肺炎、禽流感疑似病例,以及发生动物间鼠疫、禽流感。

(2)县域范围1周内发现20-29例霍乱病例和带菌者。

(3)其他乙类、丙类传染病在某一地区暴发、流行,流行范围波及4个以上乡镇,严重影响生产、生活和社会秩序的。

(4)一次食物中毒发病人数100例以上或出现死亡病例;或一次中毒发病人数在30-99例,中毒事故发生在学校、幼儿园,地区性和全国性重要活动期间。

(5)环境(水源、大气、公共场所、土壤等)污染事故造成严重器质性病变3人以上或发病人数在30人以上。

(6)发生急性职业中毒人数30-49人,或者死亡4人以下;或者职业性炭疽发病人数4人以下。

(7)发生放射性事故,人员受超剂量辐射事故分级定为三级的;或丢失放射性物质事故分级定为重大事故的。

(8)县域范围内短时间出现20-29例临床症状相同但原因不明的疾病或中毒病例。

(9)发生生物、化学、核辐射等恐怖袭击事件。

(三)较大公共卫生事件(Ⅲ级)

(1)辖区范围内,对鼠类动物进行血清学检测发现鼠疫阳性。

(2)县域范围1周内发现5-19例霍乱病例和带菌者。

(3)其他乙类、丙类传染病在某一地区暴发、流行,流行范围波及2个以上乡镇,严重影响生产、生活和社会秩序的。

(4)一次中毒发病人数在30-99例。

(5)发生急性职业中毒人数10-29人。

(6)发生放射性事故,人员受超剂量辐射事故分级定为二级的;或丢失放射性物质事故分级定为严重事故的。

(7)环境污染事故造成明显生态环境影响,或造成停供自来水、停用分散式供水水源的。

(8)在县域范围内,短时间出现5-19例临床症状相同但原因不明的疾病或中毒病例。

(四)一般公共卫生事件(Ⅳ级)

(1)在一个局部范围短时间内,发现较多自毙鼠,有鼠类动物间鼠疫可疑。

(2)县域范围1周内发现1-4例霍乱病例和带菌者或水及外环境检出霍乱菌株。

(3)其他乙类、丙类传染病在某一地区暴发、流行的。

(4)一次中毒发病人数在10-29例。

(5)发生急性职业中毒人数少于9人。

(6)发生放射性事故,人员受超剂量辐射事故分级定为一级的;或丢失放射性物质事故分级定为一般事故的。

(7)环境污染可疑对人群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的。

(8)县域范围内,短时间出现4例及以下临床症状相同但原因不明的疾病或中毒病例。

二、组织机构

为加强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救治工作的领导,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由社区主任徐灵剑担任组长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救治领导小组,下设一个办公室和四个工作组,即:领导小组办公室、协调调度组、医疗救治组、疾控应急组、后勤保障组。

三、工作职责

1、领导小组:贯彻落实县卫生局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命令,指挥、协调、指导全中心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护工作。

2、协调调度组:负责制定总体方案和有效措施,掌握全面情况,及时上报;负责协调各科室之间人员、物资、技术支持的紧急调度工作;制定急救人员梯队计划。

3、医疗救治组: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的统一组织虾,根据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特点,实施医疗急救工作。急救原则为重点抢救重伤员,突击救治中、轻伤员。、4、疾控应急组:负责中心内向周边环境的消毒杀菌工作。临床科室消杀工作的实施由护士长负责;院内公共环境(含门诊)的消杀工作由后勤保障部负责安排。院感控制由护理部负责消杀工作的技术指导、监督检查。

5、后勤保障组:负责保证设备、药物(含消杀药物)、个人卫生防护用品供给和储备以及灾情发生时的交通工具及其他物资支持等。

四、具体要求

1、预案的启动

当获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救护信息后,应立即报告中心领导,由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启动本预案。

2、信息报告与传递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应及时上报县卫生局及相关部门,并及时了解事件的发生和发展情况,密切注意新动向,尽快获取最新的各类相关信息,为进一步救治提供决策依据,传染病的报告按有关规定执行。

3、实行首诊负责制:临床科室、值班人员街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急救电话后,应先安排出诊,并立即上报。

4、当接到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急救通知,需要出诊人员达4人以上安排有困难时,立即通知分管院长安排人员出诊。

5、医疗组在街道人员出诊安排后应无条件安排人员并及时出诊。

6、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成员的手机须保持通畅,以确保与科室之间的随时联系。

五、纪律

全中心医护人员必须履行自己的救死扶伤的职责和义务,全中心职工必须无条件服从工作安排,凡不服从调配安排或玩忽职守影响急救工作的按相关规定处理。

篇10:2023职教中心食品卫生安全应急预案

为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增强师生体质,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提高我校体育竞技水平,同时展现我校学生团结向上、勇于拼搏的精神,我校决定于2014年4月24日在黄骅市职教中心东边操场举行2014年春季田径运动会。为切实保障师生人身安全,保证运动会安全顺利进行,特制定此预案,希望全校师生严格遵照执行。

一、指导思想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制定运动会安全应急处理预案,可以预防事故的发生,并保证师生充分了解发生重大事故时的安全措施,一旦发生事故,能够做到及时报警,自助自救,确保师生安全。

二、准备工作

1、会前对全体师生进行安全教育,认真学习本预案,每个人都要明确职责,熟悉步骤,做到心中有数,并由班主任贯彻给每一个学生。

(1)学校召开一次运动会筹备会,讨论并确定运动会相关事宜。

(2)召开一次裁判员、及全体教师会议,布置运动会相关事宜。

(3)各班利用班会时间,就运动会过程中的每个细节提出纪律要求和注意事项,讲明具体的安全措施及学校安全方案,把安全教育放在首位。

(4)所有教师和学生需加强安全意识,穿运动服及运动鞋,赛前做好热身准备,以防止伤害事故发生。

2、学生根据自身身体状况自愿报名参加比赛项目,不得强制学生参加比赛;对有心脏病等不适宜进行体育锻炼的学生,不得参加比赛。

3、体育教师在赛前认真检查好比赛器械及场地,保证运动员比赛安全。

4、设置教师及学生志愿者安全责任岗,在运动会进行期间加强对赛场的巡视。

5、运动会期间校医坚守现场,随时准备处理可能发生的运动会伤害,并提前备好相应急救药品和器械。

6、由相关人员与学校保卫处联系,运动会当天在沿路和东边操场加强巡逻,确保运动会顺利召开,运动会全程派校卫队员协助。

三、组织过程

1、运动会所有裁判员、教师按时到位、责任到人,各司其责,杜绝事故的发生,以确保运动会正常进行。

2、班主任按照学校要求组织学生先到班级集中,清点人数,由班主任负责整队前往东边操场,路上注意安全;到场后,在指定位置就座,文明观看比赛;提醒运动员按时参加比赛;不

允许学生私自离班或乱穿跑道;学生有事须向班主任请假。运动会结束后,所有班级须服从大会指挥按秩序退场,班主任负责本班学生安全;各班离开前须将就座地点垃圾清理干净。

3、运动员检录后方能进入比赛场地,认真进行准备活动,以防止运动伤害;比赛完毕立即退场,不得在跑道内逗留围观。

4、裁判员负责本裁判区域内运动员、观众的安全,确保比赛的正常进行。赛前指导运动员做好准备活动,向运动员讲清比赛中应注意的安全问题,以减少运动伤害;及时清理闲散围观人员,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方能进行比赛。

5、保卫组应加强在运动场内的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6、学生视自身身体情况可终止自己的比赛,裁判员和班主任应密切关注运动员身体情况,发现学生身体出现异常,可令其停止比赛。

四、应对突发事件的措施

比赛期间一旦发生突发性事件,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必须立即作出反映,及时采取措施控制事件的持续时间和影响范围,将损失降低到最小限度。

1、当遇到突发事件时,全体师生应按照预案要求坚守岗位,各司其职,听从大会统一指挥,开展救护工作,将事故的危害降低到最低程度。

2、一旦运动员出现挫伤、扭伤、肌肉拉伤等一般性损伤或剧烈呕吐、眩晕、骨折、休克等较重症状时,要采取以下措施:

(1)各组裁判长、检录员要立即向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报告。

(2)领导小组教师立即与医务组联系进行救治。医务人员齐丙艳、李梅。

(3)必要时打电话给市医院,做好抢救的准备工作,抢救组教师护送伤者到医院救治。

(4)及时联系家长,通知家长到医院。

3、校外人员进场地滋事,与教师、学生发生冲突且情节严重的,保卫队员应及时予以制止,拒不配合的,视情况拨打校保卫处报警电话。

4、比赛中,如果出现各种不可预知的紧急情况,由班主任老师及时组织好学生,听从学校统一指挥,按指定路线有序撤离。

5、任何人员如因不坚守岗位、不认真履行职责,将列入学校考核;如因失职造成安全事故,其损失由当事人全部承担,并按学校工作制度进行相关处理。

五、安全领导小组:

组长:李炳忠

副组长:刘恩玉 刘春岗 陈文发

篇11:食品卫生安全应急预案

1.1编制目的

建立健全应对餐饮经营服务食品安全事故的运行机制,有效预防餐饮食品安全突发事故,积极应对、高效组织应急处置工作,及时控制并最大限度地减少餐饮食品安全突发事故造成的危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

1.2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及《杨凌示范区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有关规定,结合示范区实际,制定本预案。

1.3适用范围及启动条件

1.3.1本预案所指食品安全事故系餐饮服务环节发生的食物中毒事故。是指食用被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1.3.2本预案适用于在杨凌示范区行政区范围内餐饮服务环节(含学校和单位食堂、农家乐、农村自办酒席等,但不含食品摊贩)发生的群体性的、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身体健康损害的食物中毒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

1.3.3凡在本行政区域内餐饮服务环节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即启动本预案。

1.4食品安全事故的分级

1.4.1特别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Ⅰ级)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1)受污染食品流入2个以上省份或国(境)外(含港澳台地区),造成特别严重健康损害后果的;或经评估认为事故危害特别严重的;

(2)国务院认定的其他Ⅰ级食品安全事故。

1.4.2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Ⅱ级)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1)受污染食品流入2个以上设区市,造成或经评估认为可能造成对社会公众健康产生严重损害的食物中毒或食源性疾病的;

(2)发现在我国首次出现的新的污染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造成严重健康损害后果,并有扩散趋势的;

(3)1起食物中毒事件中毒人数在100人以上并出现死亡病例;或出现10人以上死亡的;

(4)省级以上政府认定的其他Ⅱ级食品安全事故。

1.4.3较大食品安全事故(Ⅲ级)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食品安全事故:

(1)受污染食品流入2个以上县,已造成严重健康损害后果的;

(2)1起食物中毒事件中毒人数在100人以上;或出现死亡病例的;

(3)市级以上政府认定的其他Ⅲ级食品安全事故。

1.4.4一般食品安全事故(Ⅳ级)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食品安全事故:

(1)存在健康损害的污染食品,已造成严重健康损害后果的;

(2)1起食物中毒事件中毒人数在99人以下,且未出现死亡病例的;

(3)县级以上政府认定的其他Ⅳ级食品安全事故。

1.5工作原则

按照以人为本,减少危害;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科学评估,依法处置;居安思危,预防为主的原则。在示范区统一领导下,全局统一组织,科室既分工负责又联合行动;坚持群防群控,加强日常监测,及时分析、评估和预警;对可能引发的食品安全事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对食品安全事故要快速反应,果断处置并做好善后处理及整改督查工作。

2、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

2.1应急处置指挥机构

成立局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局长

副组长:副局长

成员:各科(室)、所、队负责人。

2.2应急工作机构主要职责

组织全区餐饮业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工作,对局内资源进行总体协调和保障;负责向示范区管委会和省局报告有关食品安全事故及采取相关措施的处理情况的重要信息;控制事故现场,对事故现场检查,应急监督检验,分析事故原因并采取紧急应对措施;落实示范区管委会和省局对食品安全事故的决定事项和领导批示要求;掌握全区餐饮业食品安全形势,针对隐患制定有效对策。

根据事故处置需要,下设信息发布、组织指挥、现场处置、物资供应、检测协作等5个工作组:

2.3工作组职责

2.3.1信息发布组:

由局办公室牵头负责。

其职责是:汇总信息,向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和省局报告有关情况,准确下达领导小组决定;发布应急预案启动信息;把握食品安全事故宣传工作的正确导向,协调、沟通新闻媒体,综合发布食品安全信息。

2.3.2组织指挥组:

由食品安全科牵头负责。

其职责是:制定应急处置预案,健全应急处置工作机制,组织应急演练;贯彻落实局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的各项部署,组织、指挥、协调全区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承办、督办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的决定事项,检查、督促局各科、所、队做好各项应急处置工作;研究、协调解决事故应急处置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必要时采取有关控制措施。向局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报告应急处置工作情况。

2.3.3现场处置组:

由食品药品稽查支队牵头负责。

其职责是:深入事故发生现场组织开展调查和现场取证工作。监督救援措施的落实,提出事故防范意见。责令发生或疑似发生食物中毒的单位或个人立即停止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督促发生或疑似发生食物中毒的单位或个人及时安排好病人救治;依法实施行政监督、行政处罚;及时移送相关案件,涉嫌构成犯罪的,移送公安部门查处。

2.3.4物资供应组:

由局办公室牵头负责。

其职责是:做好必要的技术、装备、车辆准备和相关设施设备的储备,使其处于良好状态,随时可正常使用;组织应急处置物资的供应和运输,安排好抢险救灾人员的食宿,确保救灾工作的顺利进行。

2.3.5检测协作组:

由食品药品检验所牵头负责。

其职责是:负责被监管单位食品安全事故的现场快速检测调查和取证工作,对造成或可能造成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原辅料及其成品依法采取控制措施;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完成食物中毒事故调查处理的相关工作。

3、监测、预警和报告

3.1监测

在餐饮行业建立食品安全事故监测、报告网络体系,及时研究分析食品安全形势,对食品安全问题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整治、早解决。设立举报电话(12331)。加强对监测工作的管理和监督,保证监测质量。

3.2预警

3.2.1加强日常监督。加强对餐饮经营服务制度是否健全、食品原料采购索证索票制度是否落实、餐具饮具清洗消毒以及食品储藏、设施设备、集体食堂等重点环节、重点品种、重点场所的食品报告系统建设,保障系统的有效运行。

3.2.2建立通报制度。通报范围:对公众健康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损害的食品安全事故;涉及人数较多的群体性食物中毒或者出现死亡病例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通报方式:接到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后,应当在1小时内向食品安全综合监管部门(示范区食安办电话:87__)和卫生部门(杨陵区卫生局电话:870__61)通报,并报告示范区管委会(电话:8__00)、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电话:6__)。

3.2.3建立举报制度。对任何单位和个人举报食品安全事故和隐患,以及工作人员不履行或者不按规定履行食品安全事故监管职责的行为,应当及时组织进行调查处理。

3.2.4应急准备和预防。及时对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信息进行分析,按照本预案的程序及时研究确定应对措施。

3.3报告

3.3.1报告程序

食品安全科为局内责任报告科室,局办公室为对外信息报告(通报)科室。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发现)后,事故单位或现场有关人员应当30分钟内报告我局,我局按规定向示范区管委会和省局报告。

食品安全科要主动监测,按规定报告。其他科室及工作人员要密切关注食品安全突发事故,一经发现,立即报告,不得瞒报、迟报。

3.3.2报告时限要求

在获悉食品安全事故后1小时内作出初次报告;根据事故处理的进程或者上级的要求随时作出阶段报告。当发生30人以上食物中毒或在必要时,必须2小时内向省食品安全办报告。在事故处理结束后10日内按规定作出总结报告。

(1)初次报告。报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伤亡人数;事故报告单位及报告时间、报告单位联系人员及联系方式;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如有可能应当报告事故的简要经过。

(2)阶段报告。既要报告新发生的情况,也要对初次报告的情况进行补充和修正,包括事故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故原因等。

(3)总结报告。包括食品安全事故鉴定结论,对事故处置工作进行总结,分析事故原因和影响因素,提出防范和处置建议。

4、应急响应

4.1分级响应

按照食品安全事故分级情况,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响应分为四级:Ⅰ级由国家响应;Ⅱ级由省级响应;Ⅲ级由示范区本级响应;Ⅳ级由县区级政府响应。当发生30人以上食物中毒或在必要时,启动Ⅳ级响应进行处理。

食源性疾病中涉及传染病疫情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陕西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实施办法》等的相关规定,通报卫生部门开展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

4.2应急响应

接到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后,应在示范区管委会、示范区食品安全综合监管部门的领导和组织协调下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省级相关部门对我区应急救援工作给予指导、监督和有关方面的支持。

4.2.1前期处置

获取食品安全事故信息后,在报告信息的同时,要在第一时间到达餐饮单位事故现场。

(1)分析事故性质,初步判断是否属于餐饮经营行为导致的食品安全事故;

(2)分析事故危害性,初步分析已经发生的危害或可能发生的危害;

(3)分析事故原因;

(4)采取初步措施,例如:控制事故食品及区域、标记污染范围等。

4.2.2应急处置

(1)控制现场,对已经营的涉嫌食品实施封存、扣押等措施,严防流入市场;

(2)确定危害程度,根据专家和技术机构对食品安全事故危害的分析,与相关部门及专业技术队伍密切配合,确定危害程度;

(3)及时抽样检验,对相关食品协助进行抽样检验,掌握第一手资料;

(4)协助相关部门开展工作,如中毒人员的医疗救治等;

(5)及时移送相关案件。

4.2.3信息通报

在处置食品安全事件时,发生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涉及其他地区、执法部门的,应立即按规定程序通报相关地区和执法部门。

4.2.4对外信息发布

全区因餐饮经营环节而引起的食品安全事故,由示范区应急机构负责对外发布信息。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发布相关信息。

4.2.5响应终结

食品安全事故隐患或相关危险因素解除后,应急处置终结。由局组织召开情况分析会,对事故处置情况进行分析论证,经评价确认无危害和风险后,报管委会批准,终止应急响应。

4.2.6奖惩

对在食品安全事故处置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室和个人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对迟报、谎报、瞒报事故重要信息的,有玩忽职守、临阵脱逃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的,及防范处置不力造成事态扩大的,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5、应急保障

5.1人员保障

局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相关科室人员、专家参加餐饮经营环节食品安全事件处置工作。

5.2信息保障

局所有涉及食品安全事故处置工作的人员要确保联络方式畅通,保障食品安全事故相关信息收集、处理、分析、发布和传递等工作。对媒体发布的信息,要严格实行“信息归口、统一发布”的原则,由示范区应急机构统一向社会发布。

5.3装备和技术保障

要发挥监督技术、装备优势,联系组织、维护好相关设备,以备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工作之需。

当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受委托检验机构应当立即采集样品按国家规定标准要求实施检验,为食品安全事故性质界定提供科学依据。

5.4教育培训

要不断加强对广大消费者,特别是餐饮经营者的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其风险和安全责任意识,正确引导消费。

6、预案实施时间

上一篇:公司核名申请书上海下一篇:初中几何题作辅助线的方法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