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中心档案文件模板

2024-06-23

职教中心档案文件模板(共6篇)

篇1:职教中心档案文件模板

口腔医学中心种植牙病例档案

名:

话:

手术日期:

种植牙手术知情同意书

1、我已详细向医生告知自身情况,包括高血压、高血糖、心脏病、骨质疏松、药物过敏等全身系统性疾病,未隐瞒病情,若术中术后因此出现不良情况,愿意承担相应的责任;

2、我了解可能会出现对麻药过敏的现象,出现暂时性呼吸困难,严重者有可能危及生命;

3、医生已经告知我种植牙是有可能使用终生的,但也有脱落的情况发生;

4、多数患者牙缺失后会出现颌骨的萎缩导致骨高度或骨宽度不足,如果需要进行额外的术式或人工材料等需要额外费用;

5、术中可能损伤下牙槽神经,致同侧颏部麻木,严重者将不能恢复;

6、上颌后牙区骨高度不足的患者,需要行上颌窦内提升术或外提升术,有可能致上颌窦粘膜穿孔,引发鼻窦炎。

7、上颌前牙区种植,有可能导致鼻底损伤;

8、损伤邻牙或对颌牙,必要时邻牙或者对颌牙需要根管治疗或拔除;

9、种植体植入位置欠佳,必要时取出后重新种植;

10、种植体穿出唇(颊)舌侧骨壁,需要行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

11、由于病情及个体差异较大,有的患者需要二期手术暴露种植体;

12、术中根据实际情况,术者有权改变原治疗计划;

术后并发症:

1、术后局部渗血、肿胀、疼痛,必要时需要抗生素治疗或者重新缝合;

2、术后感染,伤口延期愈合,种植体脱落;

3、引导骨组织再生术失败,种植体脱落;

4、术后软硬组织缺损,种植牙美学效果欠佳。

以上内容本人已经详细阅读,并理解意外及风险的含义,同时愿意承担手术、操作风险和相关的费用,经慎重考虑,同意接受种植牙手术。

患者签名:

****年**月**日

家属签名:

****年**月**日

医生签名:

****年**月**日

姓名

年龄

电话

联系人及电话

现病史

既往史

查体:

可用骨宽度

及骨高度

断:

治疗计划:

手术记录:

植入材料标识码

备注:

复诊记录

END

篇2:职教中心档案文件模板

10月16-17日,省档案局(馆)在杭州市萧山区召开了全省电子文件中心暨数字档案馆建设经验交流会.会议旨在深入贯彻国家档案局电子文件中心建设与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试点工作会议精神,交流我省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经验,部署下一阶段相关工作,着力推动我省电子文件中心和数字档案馆建设.省档案局(馆)长王立忠、副局(馆)长韩李敏出席会议,萧山区人大副主任周红英到会致辞.全省各市档案局(馆)分管领导和职能处室负责人、部分县(区)级档案局(馆)分管领导共60余人参加了会议.

作 者:浙江省局信息科技处  作者单位: 刊 名:浙江档案  PKU英文刊名:ZHEJIANG ARCHIVES 年,卷(期):2007 “”(10) 分类号: 关键词: 

★ 村建中心年终工作总结参考

★ 范文芳微博

★ 微博经典语录

★ 微博签名

★ 微博语录

★ 经典语录微博

★ 微博运营:如何鼓励粉丝生产内容为我所用

★ 微博晚安祝福语

★ 微博毕业留言

篇3:职教中心档案文件模板

一、电子文件备份中心研究文献概况

1. 研究现状分析。

2012年7月25日, 笔者在“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总库”和“维普资讯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用检索式“TI= (文件+电子文件+档案+电子文件登记+数字档案) *备份中心”检索, 即在论文题名字段检索“文件备份中心、电子文件备份中心、档案备份中心、电子文件登记备份中心、数字档案备份中心”方面的文献, 结果如表1。共检得期刊文献113篇, 去重后, 共39篇, 其中, 关于电子文件备份中心开馆、开工、会议、视察等通讯报道12篇, 会议发言稿2篇, 论文25篇。

注: (1) 为TI= (文件+电子文件+档案+电子登记文件+数字档案) *备份中心; (2) 为文件备份中心; (3) 为电子文件备份中心; (4) 为档案备份中心; (5) 为电子文件登记备份中心; (6) 数字档案备份中心。

2. 文献时间分布。

从表2可以看出, 我国对于电子 (档案) 文件备份中心研究起步较晚。之前关于系统数据备份中心的研究, 是公司、银行等企业的发文文章。研究档案领域的文献发文数量集中在2010年和2011年, 这与我国2008年发生了“汶川大地震”和2010年发生了“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有紧密联系, 汶川地震和玉树地震使得国家档案资源损失惨重, 这引起了档案专业人士对灾备的重视, 意识到研究档案危机管理的重要性。从2012年相关档案文献 (此文没有统计) 有关电子文件备份中心的发文数量来看, 电子文件备份中心的研究高潮仍在持续。

3. 发文机构及文献数量分析。

国家、省档案局25, 市、县档案局5篇, 高校档案馆5篇, 银行、公司等2篇。据统计, 14篇通讯报道和2篇会议发言的作者署名单位都是国家档案局和省档案局。电子文件备份中心的研究力量有二:一是国家档案局和各省档案局;二是市、县档案馆和高校档案馆。很明显, 国家和省档案局是研究的主要力量。

4. 文献类型及内容分析。

国家、省档案局, 论文13篇, 通讯14篇;市、县档案局论文4篇, 通讯1篇;高校档案馆论文5篇, 通讯0篇;银行、公司等论文2篇, 通讯0篇。可以看出, 在国家和省档案局这个主要研究力量中, 通讯报道多于论文, 这与近几年, 不少省档案局正在筹备建设与建设完工了电子文件备份中心有关, 从中可见, 市、县档案局和高校档案馆关于电子文件备份中心研究才刚开始, 也从中可见, 高校档案馆各方面现状都普遍落后于省、市档案馆。

5. 发文机构地理分布。

发文机构所在的地理分布如表3所示, 浙江省和辽宁省文章最多, 有18篇, 可见, 浙江省和辽宁省是开展电子文件备份中心研究的“先锋”区域, 这与2009年浙江省委、省政府下发通知, 从2010年开始, 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电子文件和数字档案登记备份工作, 力争到“十二五”末期, 在省、市、县三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建立档案与电子文件登记备份中心有关;与辽宁省在2009年5月—11月正式开工建设并完成的“辽宁省档案容灾备份中心”有关。其次是北京和江西省, 山东、陕西省位居第四。而早在2006年, 国家档案局、中信办将陕西省电子文件备份中心确定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试点工作。山东省首家数字档案异地备份中心在2008年建成。以上这些区域也成为研究电子文件备份中心建设的“主阵地”。

二、建立电子文件备份中心的背景原因

1.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 确保档案实体安全和信息安全成为当务之急。

电子手段已成为人类社会新的纪录方式, 电子文件安全管理已经摆到了档案工作者的重要议事日程。为确保电子文件的长期可读, 确保档案信息资源的绝对安全, 电子文件 (档案) 备份已成为全社会面临的重要课题。

2. 自然因素引发的信息、数据毁损灾难, 使保障信息安全成为当务之急。

“千年虫”事件、美国“911”事件、德国科隆档案馆坍塌、我国2008年特大雪灾、“512”汶川地震等现实经验使我们深刻意识到, 自然因素、技术因素、人为因素, 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档案的安全, 保障信息安全成为当务之急。

3. 档案信息现实发展需求, 成为电子文件 (档案) 备份中心建设的根本动因。

近些年, 全国的电子档案信息量呈几何级数增长, 但是, 有很多单位只停留在内外网隔离、防火墙、防病毒系统等初级的信息安全保护阶段, 没有应对系统崩溃、重大自然灾害等突发风险的安全性保障措施。

三、档案与电子文件登记备份中心的建设要求

档案与电子文件登记备份中心的建设要做到有机构、有人员、有场地、有设施、有数据。确立安全保障体系是重中之重。

1. 必须遵循一系列登记、电子备份中心机房 (库房) 建设规范, 如: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 (GB 50174-2008) 、《档案馆建设标准》、《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等方面的国家标准与规范。

2. 要遵守网络设施建设与应用软件开发以及系统运行管理等相关标准与规定。

如:《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 (GB 17859-1999) 、《终端计算机系统安全等级技术要求》 (GA/T671-2006) 、《基于互联网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实施指南》 (GB/Z24294-2009) 等。

3. 遵循登记备份中心的数据应急预案、灾难恢复的规范。

如:《信息安全应急响应计划规范》 (GB/T 24363-2009) 、《信息安全风险管理指南》 (GB/Z 24364-2009)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 (GB/T 20988-2007) 。

4. 加强安全保障工作, 按照保密规定, 对档案信息的管理和利用进行严格控制, 设定访问权限, 建立管理日志, 保证信息安全。

四、建立电子备份中心区域形式建议

可以以省档案局 (馆) 为中心建立全省性的电子文件备份中心, 接受全省各地州、县综合性档案馆的电子文件备份。各级专业主管部门设立相应的电子文件备份中心, 保存本行业系统内部各专业档案馆经过备份的电子文件。国家投资建立若干区域性电子文件备份基地, 保存本区域内经过备份的电子文件, 或通过计算机网络将分散在本区域内的电子文件通过在线接收、离线接收等方式, 对电子文件进行集中保存, 集中备份。档案馆之间自愿结对, 互相保存对方的电子文件备份。有条件的档案馆可以在异地自建电子文件异地备份基地, 保存自己的电子文件备份。

五、电子备份中心地址遴选

选择合适的地址是灾备中心建设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必须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选择安全程度高、维护方便、成本合理的地址建设灾备中心。魏伶俐认为, 灾备中心的选址主要应考虑以下因素: (1) 地理条件优越:远离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易发地区, 远离重大军事目标及重大工程等; (2) 配套设施完善:交通便利, 水电气供应、通信、消防等市政设施齐备; (3) 周边环境清洁:远离产生粉尘、油烟、有害气体以及生产或贮存具有腐蚀性、易燃、易爆物品的工厂、仓库、堆场等, 远离强振源和强噪声源, 避开强电磁场干扰; (4) 建设成本合理:土地、税收、人力、水电气、系统运营及其他消费成本低廉等。

摘要:本文对39篇电子文件 (档案) 备份中心建设相关文献作了文献时间分布、发文机构及文献数量、文献类型及内容、发文机构地理分布等各方面的综合分析, 揭示出当前阶段电子文件 (档案) 备份中心建设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电子文件 (档案) 备份中心,建设

参考文献

[1]王原.档案登记备份的实施 (上、下) [J]浙江档案, 2010 (.4) .

[2]许桂清.电子档案异地容灾备份中心建设的实践[J].档案科技, 2010 (4) .

[3]毕学军.电子文件异地备份与电子文件中心建设[J].云南档案, 2010 (12) .

[4]朱宝钧.区域性电子文件中心建设与电子文件异地备份[J].兰台世界, 2009 (15) .

[5]占辉.档案与电子文件登记备份中心的建设要求[J].江档案, 2011 (7) .

[6]魏伶俐.构建国家档案信息灾难备份中心的设想[J].北京档案, 2009 (6) .

篇4:职教中心档案文件模板

摘要:电子文件备份中心是国家综合档案馆“五位一体”的功能之一。本文对国家综合档案馆电子文件备份中心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就目前存在的宏观层面缺乏制度指导、档案数据增加对数据备份策略的影响、缺乏持续的资金支撑等问题,提出国家档案局及相关部门尽快出台规范和细则;灵活运用多种数据备份策略;争取国家支持的同时,结合实际情况采取较少投入的备份方式等措施。

关键词:国家综合档案馆电子文件备份中心档案信息安全

随着我国信息化进程的加速发展,以及电子政务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档案部门接收的电子文件以及纸质档案等数字化后的数据呈几何级增长。在这样的背景下,做好电子文件的备份工作尤为重要。200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电子文件管理暂行办法》,同年,时任国家档案局局长杨冬权在全国档案局馆长工作会上,明确提出“实施重要档案异地备份制度”的战略。至此,部分省市、地区相继建立了电子文件备份中心。在电子文件备份中心建设日趋完善下,电子文件备份中心不仅具备数据备份功能,而且具备异地异质备份、容灾备份等功能。为了更深入地了解电子文件备份中心的发展情况,笔者及所在课题组对近年来具有代表性的、已建成的电子文件备份中心进行了调研,并就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国家综合档案馆电子文件备份中心的现状

自2008年全国第一家电子文件备份中心——辽宁省电子档案备份中心正式提出申请建立至今,全国各级档案馆电子文件备份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部分省级市以上档案馆实现了重要档案和电子文件的异地结对备份,部分市县档案馆建立了电子文件备份中心和异地备份库的工作。笔者现将调研情况总结如下:

(一)后库备份与馆际备份相结合的电子文件(档案)备份中心

2008年,辽宁省档案局正式提出建设电子档案备份中心的申请,并于2010年正式建成。目前,辽宁省档案局通过运用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存储技术、远程控制等技术建立的电子文件备份中心,主要采用后库备份的形式,实现了辽宁省档案馆和辽宁省内各市区县三级电子档案数据的长期保存以及异地异质的备份与恢复。通过数据备份,他们解决了数据的安全性、系统的稳定性等问题;通过异地容灾,他们解决了遭遇自然灾害时,在较短时间内恢复数据和应用系统的问题。同时,辽宁省档案局还以馆际备份的形式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局、宁夏回族自治区档案局互为备份基地。值得一提的是,在后库备份中,陕西省电子文件备份中心较为特别,它主要是由电子政务系统电子文件本地备份和陕西省电子文件异地备份中心组成,作为省级电子政务统一平台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它更强调电子政务信息的容灾功能。

(二)开展多种馆际备份形式的电子文件备份中心

1.建立初期形成的异地备份基地。2009年,天津开发区档案馆将第一批重要档案数据异地备份到天津市档案馆,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档案信息资源的安全。2010年以来,许多档案局馆通过签订《重要档案异地备份工作协议》,以建立异地备份库的形式,对重要档案和电子文件实行异地异质备份,以确保档案信息资源的安全。据相关资料显示,初期主要形成了太原市档案馆与郑州市档案馆、沈阳市档案馆与成都市档案馆、北京市档案馆和陕西省档案馆、上海市档案馆与重庆市档案馆、天津市档案馆和广州市国家档案馆、哈尔滨市档案馆与南京市档案馆等异地备份基地。

2.随着馆际备份发展的成熟化,目前馆际备份的形式也趋于多样化。一是馆际备份的内容日益丰富,它不仅包括馆藏婚姻、知青等民生档案,而且包括各全宗的文书档案。例如:嘉兴县档案馆在对法定进馆单位、重点工程项目档案、涉民电子业务档案数据登记备份的基础上,将其所涉电子文件分别备份于嘉兴市档案馆和青岛市崂山区档案馆。二是对备份内容、备份周期、存储载体、标签格式等做了较为明确的说明,特别是将重要档案数据采用离线方式备份到异地备份中心。

(三)在对档案与电子文件登记备份的基础上,逐步推进电子档案在线备份工作

在创建电子文件备份中心初期,浙江省便对重点档案和电子文件,特别是涉及重点民生的电子文件进行了登记备份,同时对省内部分立档单位的电子业务数据进行了脱机备份。在此基础上,2011年,浙江省档案局首次和数字档案登记备份试点单位铺设了电信VPN专线,率先实现了在线方式的电子业务数据到档案的衔接。例如:浙江省公积金中心进行的电子档案备份就是采取实时备份的形式。

二、制约电子文件备份中心建设的因素分析

(一)国家宏观层面尚未制定电子文件备份的细则,使得地方层面的电子文件备份中心建设缺乏必要的可操作性指导

目前,虽然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建议》《电子文件管理暂行办法》,国家档案局发布了《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电子公文归档管理暂行办法》《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和《数字档案信息输出到缩微胶片上的规定》等法规和技术标准,但是这些法规和技术标准中并没有对电子文件备份的相关方案与标准进行详细规定。同时,基于电子文件自身的特点,需要对其生成、传递、保存、利用等方面进行详细规定,但是目前有关方面的专门法规尚未制定。由此可见,随着电子文件备份中心建设的深入发展法律制度的相对滞后,势必会影响到电子文件备份中心建设的可操作性。

(二)档案数据量的增加,对数据备份策略提出了更高要求

目前,电子文件备份中心一般会采用完全备份、增量备份和差异备份的形式进行数据备份。由于电子文件的数量增多,且不同的数据策略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因此采取单一的方式无法有效实现数据备份。例如:完全备份虽然能够保证备份的数据最全面、最完整,但是它的备份时间较长,且存在重复备份的现象,进而造成存储成本的提高。而增量备份则存在数据恢复较为困难的问题;差异备份一定程度上和增量备份在内容上存在相同之处,进行数据备份时需要区分数据类型。

(三)缺乏持续的资金支撑

电子文件备份中心的建设是一项持续的工程,它需要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撑,特别是在数据存量和增量的情况下,电子文件的保管成本也将越来越大。从目前来看,大部分档案馆主要是通过财政拨款或者专项资金来实现电子文件备份中心建设的。在电子文件备份中心建设初期,这部分资金用于前期平台搭建是能够支撑其建设的,但是需要考虑的是,与前期相比,后期投入资金会更大,而这部分资金是否能够支撑电子文件备份中心的建设值得商榷。

三、建议

(一)国家档案局和有关部门应尽快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和详细条例

国家档案局和有关部门应参照相关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尽快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和详细条例。就重要档案和电子文件备份的范围做出较为清晰的界定,同时针对馆际之间的电子文件异地异质备份,联合制定下发有关制度的文件,就馆际之间电子文件备份的保管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等做出具有指导性的规定,这样才能使馆际电子文件备份中心的异地异质备份工作更加规范,更加具有可操作性。

(二)灵活运用不同的数据备份策略,提高数据备份的质量

在借鉴其他学者和同仁经验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对于数据量较大且变更频率频繁的数据,可以采用完全备份和差异备份相结合的方式,对每天产生的数据进行备份。这样,既能够有效地减少数据存储空间,降低数据移动所需带宽,又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数据的完整性与真实性。对于数据量不大且几乎无变更的数据,可以考虑采用完全备份和增量备份方式,按照季度进行数据的备份。对于数据量后续增加较大但变更频率相对不频繁的数据,可以考虑采用完全备份的方式。同时,在数据量增加迅速的情况下,在线的实时备份也是需要给予关注的。

(三)争取国家支持的同时,结合实际情况采取较少投入的备份方式

随着电子文件备份中心工作的深入,其巨大的管理成本也将得以显现,而这必将严重制约电子文件备份中心建设的进一步开展。为此,建议由国家档案局牵头,争取国家财政资金的支持,特别是专项资金上的支持。同时,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从实际出发,权衡投入和效益之间的关系,避免重复投入以及减少不必要的投入。例如:可以利用移动存储技术进行离线或在线备份,这种方式较为灵活且投入相对较少。

*本文为北京市档案局项目“国家综合档案馆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13-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肖秋会.我国数字档案馆与电子文件中心建设述评[J].档案学通讯,2008(6):11-15.

[2]李明娟,肖秋会,张照军.苏南模式与安徽模式电子文件中心的比较研究[J].档案管理,2010(6):37-39.

[3]余厚洪.2004年~2010年我国电子文件中心建设研究述评[J].档案管理,2011(3):43-45.

[4]刘劲松.关于我国电子文件中心建设规范性的思考[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8):80-82.

篇5:职教中心档案文件模板

关键词:流动人员,档案管理,人事档案管理,档案管理模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技术的深入, 各学科都希望通过信息技术来推动学科的发展和相关实践活动的进步。在档案界, 无论是学术理论的探讨还是档案工作的实践来说, 信息技术成为了关注的热点。本文尝试从构建电子文件中心的角度出发, 来推动当前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中一些问题的解决与改善。

一、我国流动人员的基本情况

我国的人口情况由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集中稳定转变为现在的频繁流动。部分省市特别是长三角、珠三角及京津地区经济的飞速发展, 大量的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私企跳槽劳动者以及大学毕业生成为我国当前流动人员的主力军。根据统计数据, 2010年仅上海市外来常驻人口总量已经达897.7万人[1]。再加上近年来出国留学的门槛降低, 更多的人选择了出国深造, 数据显示, 我国在外留学生已有127万人, 这些无疑增加了我国流动人口的数量[2]。流动人员数量的猛增使我国流动人员的档案管理出现了许多混乱现象。这类现象的出现, 是与我国流动人员的分散性, 职业不确定性以及档案意识淡薄这三大特点密不可分的[3]。

二、当前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权问题。

目前我国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权较为混乱且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 主要表现在:第一, 多头管理。虽然政治经济不断发展, 而对于人事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却未能与之衔接, 形成人事档案不只人事部门保管, 同时劳动部门、社保机构、金融机构都保管有与其业务职能相关的人事档案的现状。这样一来, 人事档案就难以成为一个相互关联影响的统一体系, 难以发挥人事档案资源的整合效用。第二, 只保管, 不利用。各部门对于保管的一部分人事档案并不积极进行补充更新, 不为用户提供利用服务, 而只进行单一保存, 人事档案资源难以实现利用[4]。

2. 人事档案相对人权利的保障问题。

保障相对人权利的问题同时也是人事档案相对人知情权的问题。我国推行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 从某种意义上讲, 已经剥夺了相对人应当享有的基本权利。目前人事档案管理制度规定:不允许本人查阅自己及直系亲属的人事档案。然而这种保守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剥夺了相对人对自身人事档案的知情权。由于相对人对自身人事档案内容不了解, 使本应反映客观事实的人事档案, 却阻碍了档案相对人的发展。

3.“弃档”、“丢档”、“私自扣档”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入, 越来越多的“单位人”变为“社会人”, 而如今越来越多的私营企业在招聘时对应聘者人事档案不作要求, 使得越来越多的流动人员加入到了弃档大军之中, 流动人员“弃档”现象愈发严重。同时, 许多能力出众的跳槽者甚至著名企业家都曾面对这样的问题:原先就职的公司为了留住人才, 会将其人事档案以种种借口扣留不予转出。不仅如此, 由于一些单位档案管理人员自身业务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 档案的转递都由相对人自己携带甚至以发送快递的方式进行, 导致人事档案丢失的情况时有发生。

从以上情况来看,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在管理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 因此建立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电子文件中心显示出其必要性, 下文作者提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电子文件中心的建设构想。

三、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电子文件中心的建立

1.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电子文件中心的基本建设构想。

吕元智先生在其《构建国家人事档案中心》一文中从整体框架上对我国人事档案中心的建设提出了合理的构想。而对于我国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管理, 则要结合流动人员的特点, 结合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做以具体设计。笔者认为, 在全局构架上, 我国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电子文件中心的建立可借鉴吕元智先生关于国家人事档案电子文件中心的建立设想, 即在一定区域内设立各级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电子文件中心, 集中管理该地区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 各区域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电子文件中心服从国家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部门的管理, 即遵循国家“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档案管理原则。同时, 设立全国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电子文件中心 (总部) , 总部架设在全国各区域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电子文件中心之上, 负责统一规范协调各地区级管理中心的工作, 制定相应的标准, 并负责建设维护中央服务器。各地区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电子文件中心负责该区域的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的管理以及人事档案的流动、转递, 不再由其他部门经手。

2.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电子文件中心的建设模式。

在建设模式的选择上, 可以在全国电子文件中心建设具备初步规模的大前提下, 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电子文件中心作为全国电子文件管理中心下的人事档案电子文件管理部门设立, 成为我国电子文件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方式具备的优势较为明显:首先, 以国家电子文件中心建设为基础, 人事档案电子文件中心建设方向明确。在国家电子文件中心建设的基础上进行专业化发展, 进行人事档案电子文件中心的建设, 较之独立建设有了成熟的建设经验, 可以移植国家电子文件中心先进的建设成果与方法建设人事档案电子文件中心。其次, 电子文件的数据格式与规范容易统一, 有利于人事档案电子文件信息的更新与传递, 同时方便人事档案电子文件的查阅利用。另外, 将人事档案电子文件中心纳入全国电子文件中心建设可以使我国电子文件中心建设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 丰富了我国电子文件中心建设的内涵。一个全国的电子文件管理体系一旦建成并逐步丰富起来, 其带来的人事档案电子文件管理上的高效率是不可预估的。

3.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电子文件中心的基本职能。

在我国, 目前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主要由各地区设立的人才交流中心进行有偿的接收管理, 主要是对该地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进行收集、整理、保存, 并提供必要的利用渠道。由于目前已发展较为成熟, 因此文中不再赘述。下面主要论述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电子文件中心的特色职能, 这是与前文的建设构想相联系的:第一, 保持该地区流动人员的档案与其相对人的联系, 保持与各高校、企事业单位的沟通, 保证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动态更新。第二, 配合该区域人力资源中心做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工作。管理中心应合理利用人事档案信息, 配合开展该区域的流动人口普查工作, 从宏观上把握该地区的流动人员信息。第三, 积极开展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电子文件中心的网络建设。网络建设是该管理中心开展相关业务活动、管理开发人事档案信息的核心与基础。管理中心应主动开展信息化工作, 通过统一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网络提高人事档案的管理质量, 探索人事档案管理的科技化道路[5]。

4.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

对于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 重点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第一, 符合“双套制”管理。对于相对重要的人事档案文件信息化, 应采取双套制的保管模式, 对于流动人员和相应的人事档案电子文件中心, 双套制应表现在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纸质版本随流动人员的地区转移而转移, 而数字化的人事档案则与纸质文件保持动态的一致性, 随时更新, 随时存储。第二, 注重人事档案数据的安全与完整。而保证人事档案数据的完整则需要加强对数据文件运转流程中的元数据进行控制, 加强全程管理与前端控制, 对流动人员人事档案进行全程动态记录、更新。第三, 做好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数据的开发利用工作。在国家规定的保密范围内, 可以提供一定阅览权限的检索入口或是有偿数据检索分析, 在充分利用人事档案资源的情况下, 更好地为社会服务[6]。第四, 建立全国性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电子文件数据库。由于电子文件形式的人事档案的生成、更新、转递、保管以及开发利用都要在数据库中进行, 因此要建立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电子文件中心, 最根本的是要有相应的数据库作为支撑。笔者认为, 数据库服务器的建设应具备以下特征:第一, 统一性。流动人员的分散性和不确定性决定了其人事档案的电子文件要做到“档随人走”, 必须要保证电子文件的流动性, 若数据库结构与格式不统一, 则产生不同地区电子文件中心文件结构相异, 难以进行更新与转递。第二, 可扩展性。数据库服务器的可扩展性是适应我国流动人员和电子文件日益增多的必要条件, 因此在建设数据库服务器时, 要注重服务器的后续扩展。第三, 人机交互的友好性。建设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电子文件中心宗旨之一就是要提高人事档案的流动能力和利用率, 因此电子文件管理与查询的便利性应该是衡量的关键指标, 具备良好的人机交互能力的数据库服务器应是数据库服务器建设的又一关键点。

构建我国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电子文件中心是解决我国目前流动人员和其人事档案之间存在的矛盾与问题的重要方法, 同时也是构建我国电子文件中心体系的重要部分之一, 尽管从当前情况来看, 电子文件中心的建设仍有许多困难与阻碍, 但是, 通过管理实践与学术界的研究与探讨从而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 可使我国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发展得更好。

参考文献

[1]腾讯新闻上海资讯.http://news.qq.com/a/20110924/000347.htm.

[2]新华新闻.http://news.xinhuanet.com/overseas/2011-04/18/c_121317007.htm.

[3]宋熙东.流动人员认识档案管理研究[D].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

[4]魏宇, 尚华.人事档案管理现状分析和对策[J].包钢科技.2010 (1) .

[5]纪红卫.关于构建我国人事档案中心的探讨[J].图书情报知识, 2002 (5) .

篇6:职教中心档案文件模板

目前,依托综合档案馆建立的现行文件服务中心是直接为公民提供政策法律和政务信息服务的窗口。笔者通过调查了解到,当前最需要了解而又最不方便查阅利用政府信息的是居住在全国农村的广大农民群众,因此将在综合档案馆建立的现行文件服务中心向下延伸,依托各地乡镇机关档案室建立区域性、直接面向广大农民群众的现行文件服务中心,可以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查阅利用政府现行文件信息的需要。是一项切实可行的服务农村、服务民生的重要举措。

首先,乡镇机关档案室建立有比较规范的档案管理制度,成熟的档案管理经验,对建立区域性、面向广大农民群众的现行文件服务中心具有借鉴、参考作用。乡镇档案室是乡镇政府文档信息的集中保管单位,保存了大量早期形成的完整的乡镇政府文档信息,并对新增的政府文档信息也进行了集中收集和综合整理,是乡镇机关保管档案的基地,有些乡镇机关档案室还接收有本行政区域内机关单位的档案。寄存有无力或无条件保管的所辖行政村的档案。从这一点来看,乡镇机关档案室又是收集和保管本地区历史档案文件的中心。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现在乡镇机关档案室的业务建设日趋规范,对接收历史档案文件的范围、要求,对历史档案文件的整理、鉴定、保管、提供利用和开发已建立有一套比较规范的档案管理制度,积累了比较成熟的档案管理经验。这些无疑对建立区域性、面向广大农民群众的乡镇现行文件服务中心具有重要的借鉴、参考作用,所以依托乡镇机关档案室建立区域性、面向广大农民群众的现行文件服务中心具有天然的优势。

其次,乡镇机关档案室与所辖各文件形成单位有着密切的联系。乡镇机关档案室大都兼作机关文件收发工作,与所属机关单位具有经常性的联系,各机关单位报送文件一般也是报送给乡镇机关档案室,乡镇机关档案室从某种角度上讲可以说是乡镇党委、政府的文件交换中心,收集所属各单位的现行文件具有非常便利的条件,这也是依托乡镇机关档案室建立区域性、面向广大农民群众的现行文件服务中心的独特优势。由于目前文件的流向往往是官方对官方,机构对机构,单位对单位,纵向有一定层次限制,横向有一定范围,而社会上尤其是广大农村人民群众利用现行文件往往又不完全取决于文件流向的层次和范围,所以依托乡镇机关档案室建立区域性、面向广大农民群众的现行文件服务中心方便了广大农村人民群众查阅利用现行文件,提供了一个服务广大农村人民群众的平台。这不仅是非常必要的,切实可行的。而且也是广大农村人民群众所需要的或期盼的。

第三,乡镇机关档案室主要职能就是保管利用档案文件。乡镇机关为安全保管档案文件,方便各机关单位查阅利用,一般都配置有专门的档案库房,设置有专门的阅览室,配备有统一规范的档案柜架及必备的档案安全保护设施设备,具有集中查阅的有利条件。而开展现行文件利用服务工作既需要一个集中统一保管现行文件的场所,又需要一个快捷、方便的阅览利用现行文件的阵地,这个场所或阵地非乡镇机关档案室莫属,一般只需要适当增加乡镇机关档案室的设施设备就可以建立起来,不需要太多的投入。

二、依托乡镇机关档案室建立现行文件服务中心应做的前期工作

依托乡镇机关档案室建立区域性、面向广大农民群众的现行文件服务中心是一个新生事物,目前尚处于尝试或探索阶段。许多问题有待于在实践中进一步探讨和规范。笔者以为,在乡镇机关建立现行文件服务中心,除了必须具备一定设施条件、健全必要的规章制度、配备有一定素质的管理人员、加强必要的宣传之外,关键是要做好三方面的前期工作:

一是明确现行文件服务中心的职责。根据我国档案法及档案法实施办法的规定,乡镇机关档案室不接收现行文件。依托乡镇机关档案室建立区域性、面向广大农民群众的现行文件服务中心,需要拓展和延伸乡镇机关档案室的职能,因此需要通过党委、政府受权或法定文件赋予乡镇机关档案室及现行文件服务中心接收、保管和提供利用现行文件的职责,指定乡镇档案室为本级政府信息公开查阅场所,从而使乡镇机关档案室接收、保管、提供利用档案资料有法可依的同时,接收、保管、提供利用已公开的现行文件也有章可循。

二是明确文件形成单位向乡镇现行文件服务中心移交文件的职责。乡镇机关现行文件服务中心的文件主要来源于乡镇各机关单位,因此对乡镇所属各文件形成单位向现行文件服务中心报送文件的范围、时间、数量质量要求和交接、更替办法等都要予以作出具体、明确的规定,以便于各文件形成单位定期向乡镇现行文件服务中心报送可以向社会开放利用的现行文件。

三是明确广大农民群众利用现行文件的权利。《档案法》第二十条规定: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公民根据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科学研究和其他各项工作的需要,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利用档案馆未开放的档案以及有关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保存的档案。利用未开放的档案的办法由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规定。现行文件与档案一般以立卷归档为界。已经立卷归档的属于未开放的档案文件,未立卷归档的属于零散文件,前者在各单位占大部分,即适用于《档案法》第二十条之规定。因此要结合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制定相应的现行文件利用服务规范性文件和规章制度,明确广大农村人民群众利用现行文件的权利,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农村人民群众能按规定、及时地、准确地、全面地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政务信息的需要。

三、依托乡镇机关档案室建立乡镇现行文件服务中心的具体要求

依托乡镇机关档案室建立区域性、面向广大农民群众的乡镇现行文件服务中心,充分发挥现行文件服务中心服务广大农民群众的功能作用,在具体操作上必须做好如下各项工作:

一是要科学地制定进入乡镇现行文件服务中心的文件形成单位名单。在确定名单时,要体现全面性和动态性。所谓全面性,就是在本行政区域内机关单位产生的、属于广大农民群众有利用需求的非涉密的现行文件,其形成文件的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均可列入接收名册;所谓动态性,就是要随时了解列入现行文件服务中心名册的单位变更情况,新设机构及时补入,职能转变的及时了解,并随时告知广大农民群众利用者。了解乡镇机关单位的机构、职能变化情况,其目的是为了更全面、完整、系统地接收已公开的现行文件。

二是要明确进入现行文件服务中心的文件资料范围。在制定现行文件收集范围时要注重把握四性,即法规性、政策性、公益性和地方性。所谓法规性,就是将反映国家制定的调整广大农村社会关系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有权解释条约与协定收集进乡镇现行文件服务中心;所谓政策性,就是将有关部门制定的涉及农村、农业、农民的需要广大农村人民群众贯彻执行的规定、意见、决定等文件材料收集进乡镇现行文件服务中心;所谓公益性,就是要将反映农村社会公共利益、维护广大农村人民群众权益方面的文件收集进乡镇现行文件服务中心;所谓地方性,就是特别要注意收集本行政区域内具有创造性、典型性、特色性的文件。同时在制定现行文件资料收集范围时,要把握弥补档案不足这一要求,诸如各级政府通报,各部门、各单位编制的农村、农业政策法规汇编、文件汇编,各单位公开或内部出版的专业志、纪念册、资料汇编,各单位公开或内部出版发行的农村、农业刊物,地方报纸等。另外,还要明确与纸质载体相应的电子文件、出版物收集进乡镇现行文件服务中心的范围和要求。

三是建立切实可行的现行文件管理规章制度。在接收方面。要建立现行文件报送制度;在保管方面,要建立文件资料进入乡镇现行文件服务中心后的整理方法、编目上架方法和文件资料入库后的管理制度;在鉴定方面,要制定现行文件鉴定的原则、时间和具体办法;在利用方面,要建立查阅现行文件资料制度、复制制度、出具证明规定:在现行文件电子化方面要建立数据录入、数据检索查询、安全保密和系统维护等制度。

四是要积极主动地开展多种形式的现行文件利用服务工作。创造快捷、便利的利用现行文件的条件。除开辟专用的现行文件阅览室供广大农村人民群众上门阅览外。还可以开展来信来函咨询、电话查询、网上查询等多种服务形式。要主动提供现行文件报务中心所掌握的政务、政策动态信息,如根据农村社会热点问题编制专题目录、专题汇编;要认真研究利用规律,抓住利用热点,定期编写利用效果分析;定期向文件报送单位反馈利用信息,以便于他们及时地、有针对性报送现行文件;有条件的乡镇还可以利用现代化设备,采用扫描、缩微、计算机录入等手段。建立现行文件数据库,使有条件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查阅利用现行文件的农民群众能够快速地、全面地查阅利用现行文件。

上一篇: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四个太阳》教案下一篇:我是兔五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