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基层党建 夯实发展基础

2024-07-02

加强基层党建 夯实发展基础(通用8篇)

篇1:加强基层党建 夯实发展基础

加强基层党建 夯实发展基础

――太和镇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情况述职报告

柯贤合 2009、2010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本人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两年来,本人紧紧围绕“构建生态农业大镇、文化旅游名镇、非金属加工强镇、商贸繁荣富镇、打工经济旺镇,努力把太和打造成鄂州南部生态特色重镇”的总目标,认真履行抓基层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职责,牢固树立“抓发展必须抓党建、抓党建也是抓发展”的理念,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强化责任目标和规范管理,与时俱进、扎实工作。2009、2010年全镇各项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和提高,现将本人两年抓基层党建工作情况述职如下。

一、工作思路清晰,注重加强领导班子团结

(一)加强学习,提高班子自身建设。两年来,本人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职责,在党建工作中能结合本镇的实际情况,做到党建思路清晰,成立了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年初制定有党建工作计划。同时完善各项制度,进一步强化领导责任。在加强镇班子领导自身建设中,我率先垂范,加强学习,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为确保党建工作抓出实效,每个季度我还不定期地召集党委班子成员召开2次以上的党建专题研讨会,结合我镇实际情况,每个月召开一次“我为太和发展献一策”的讨论活动,让班子成员为全镇工作出谋划策。同时认真抓好镇党委中心组的学习,做到学习有讨论,有读书笔记,有心得体会,全镇上下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二)加强团结,坚持民主集中制。一是坚持发挥班子的带动作用。在实际工作中,党政一把手不搞“一言堂”,注重发扬民主,集思广益。二是坚持班子分工负责制。分管工作和驻村包片等实行明确分工,落实责任。三是坚持办事公开、民主决策。凡重大事项如大宗工程建设、人事任免等均由班子集体决策。

(三)对同事真诚,热爱。作为班长,我发挥了班长的组织、协调、决策作用,给班子领导提供个别谈心和班子集体共进关心晚餐等交流平台,让领导们在共性中有个性,在个性中有共性,真正达到班子团结,个体发展,集体奋进的目的。我还经常组织召开座谈会,具体了解党员干部、年轻干部及老干部的实际工作及生活情况。大力勉励和培养年轻干部,两年间就有6名同志被调到上级单位重要岗位任职。此外,我还帮助居住条件困难的干部解决住宿、用电、用水、网络连接等诸多实际问题,得到了干部职工的认可。

二、强化工作措施,使党的基层组织得到夯实

(一)完善制度,认真组织开展好“创先争优”活动。我在组织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活动中,继续发挥制度管人的优势,建立健全党委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党委书记抓党建工作责任制等各项制度。两年来,先后组织开展了4次党员评议党委民主生活会。

(二)全面开展“关爱党员”活动。一是开展“五必访”活动。两年来,全镇共开展“五必访”活动800多人次,本人参与的有400多人次。二是在农村支部开展“党员全程服务代理制”的试点,即为年老病残或有特殊需求的农村党员为他们所需要帮助办理的事进行全程代理。两年来,共代理服务56次。三是开展扶贫济困活动。两年来,在我的带动下全镇共为困难党员提供资金扶持共4万多元,解决生产技术困难共3600多次。同时,积极支援汶川、玉树地震灾区人民重建家园。全镇共收到786名党员交纳的“特殊党费”36200元。

(三)实施“新农村建设人才工程”。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镇党委成立了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太和镇2009—2011年新农村建设人才教育培养规划》,根据新农村人才的特点及需求安排,分别安排了三期农村政策理论培训课和六期种养技术等培训内容,提高了新农村建设人才真正掌握技术的本领。同时,经调查摸底,确定了867人的新农村建设人才库,设置新农村建设人才工程服务电话并对外公布。

(四)落实党员联系群众制度。积极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制定了党员干部联系贫困群众花名册,镇班子领导以及镇直机关干部职工每人均联系有1户以上的困难户,能定期或不定期与帮扶对象联系,了解他们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

(五)抓好发展农村党员和农村党员的培训工作。两年来,我镇在发展党员工作中,始终坚持严把质量关、程序关、审查关,注重团推优,推行发展党员公示制和民主测评制。两年来,我镇共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53名,发展新党员152名,这152名党员中,高中以上文化146人,40岁以下148人。同时我还认真抓好农村党员的培训工作,以镇党校为阵地,整合全镇各种资源开展培训工作,培训工作做到既有五年培训工作规划和培训计划,又能根据本镇实际情况灵活开展培训,培训工作也实现了由原来单一的课堂授课转变为课堂、基地、参观考察、实践操作等等培训方式,使培训对象较快掌握培训知识,培训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建立健全党员学习培训制度,落实培训经费,两年共开展了12期农村党员专业技术培训班,培训人数1600人次,农村党员集中培训时间累计不少于12天。

(六)加强对工、青、妇工作的指导。继续抓好“党建带三建”工作,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的纽带作用。认真组织开展培训,推进工青妇人才素质工程的实施。

(七)抓好实际问题解决。我把创先争优活动与解决基层党建工作难题结合起来,以基层党建工作“五个基本”、“七个体系”考评体系为主要依据,认真抓好落实。为保证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面,我镇将原来54个基层组织中一些软弱涣散组织,合并优化成49个,加强了基层组织的战斗力。

(八)抓好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不断扩大干部工作民主,按照“五带头”要求,重视培养、推荐、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女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加强对干部的培训力度,拓宽培训渠道,使干部职工的素质和工作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严格执行村干部任职资格制度,建立村干部后备干部花名册,每个村(居委会)培养后备干部5名以上。

(九)认真开展“三级联创”和“一主五辅、五议五公开”工作。继续抓好党员服务中心的各项工作。积极开展争创“五个好”基层党组织活动。一是对基层组织建设相对落后的村开展了全面整顿;二是抓好“一定三有”,积极开展农村党员“三评”活动。三是充分发挥“一主五辅”作用,坚持“五议五公开”,使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同时积极协助解决21村活动场所的建设问题。

(十)结合实际,积极开展党建创新工作。为了更好地提高服务意识,镇党委带头公开作出了“群众办事‘0’成本,干部工作‘0’失误,干群关系‘0’距离,违纪违规‘0’出现,干部作风‘0’投诉,化解社会矛盾‘1’次成”的“501菜单”式承诺服务。为更好的解决目前广大农村党员中普遍存在的党员宗旨意识不强、模范带头作用发挥不大、带富本领较弱等等问题,本人带领镇党委班子深入各村屯进行调查研究,提出了在全镇范围内深入开展农村党员“亮”身份活动。通过制作并在全镇1329名农村党员家门口悬挂“农村党员户”的牌匾,向群众亮明党员身份,接受群众的监督,以此来提醒自己作为一名党员要时刻牢记自己的身份,要处处以身作则作表率。通过开展农村党员亮身份活动,全镇党员面貌大有改观,出现了党员赶先进,群众争当党员的现象。此项活动成为太和党建的亮点工作。

此外,党建宣传工作、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党员教育管理和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发展党员工作、作风建设工作、党员信息及党内统计年报工作、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先锋流动红旗”的评比工作、企村联建工作等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三、牢牢把握大局,促进全镇经济社会全面和谐发展

在抓好党建工作的同时,我时刻把统筹全镇工作放在重点,并利用党建工作促进各项工作的发展。

(一)狠抓特色生态农业,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在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确保粮食生产安全的前提下,我和全镇干部积极引导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目前,太和镇的特色农业种植面积达18000多亩,创历史新高;红枫基地、伟业蔬菜基地、六合立体养殖场与谢埠现代农业等示范基地发展迅速,其中红枫基地苗木花卉面积达到8000多亩,成为武汉城市圈中最大的苗木花卉生产基地;今年3月,又成功建立鄂州市第一个速生泡桐林种植场,面积达3000多亩。

(二)常抓城乡一体化工作,取得较大进展。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我带领征地组连续奋战,走村串户,多方做通群众的思想工作。两年来,顺利征用到新城步行街建设用地36亩,星升商贸园区14亩,福利院扩建用地5亩,农贸市场用地7亩,龙狮大道建设用地,涉及农户640多户,全长6公里多,面积46亩,为推进太和镇城乡一体化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三)实抓人口计生工作,实现年年工作有亮点。我对计生工作要求较为严格,提出年年要有亮点工作的目标。我定期听取计生工作汇报,不定期参加村、乡级计生统计例会,及时研究解决计生工作遇到的新问题。经常组织班子领导学习有关计生新政策,全镇形成了镇级“班子领导重视计生,干部职工协力抓计生,村级班子领导共同抓计生”的良好氛围,顺利实现提出的工作目标,这两年的工作亮点分别是:办好村级计生协会,采取“打工地管理、户籍地配合、企业老总负责、计生部门服务”的模式,建立起流动人口计生协会,为我镇流动人口提供了优质服务和管理。

(四)稳抓社会稳定工作,综治工作成绩显著。太和镇70%的人口集中在陈、胡、柯、夏、邓五个姓氏中,1000人以上的大湾子有20多个,宗族思想严重,特殊的生活环境和特殊聚居方式,注定了我镇在维护稳定、促进发展方面的工作比其它乡镇更艰难、更吃力。我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大力开展“大宣传、大排查、大调解、大整治”活动,提出并严格执行“四访两抓一评”信访制度(即:干部接访、下访、约访、回访,办事抓紧、抓实,群众评议)。两年来,共受理信访案件85起,调处结案83起,调解成功率达97%以上,接待群众来信来访123起,已答复和处理120起,我镇及我个人分别荣获鄂州市社会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和湖北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个人。

(五)重抓财政创收工作,经济发展迅猛。2009年我镇实现社会总产值4.7亿元,比上年增长17.5%;全镇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66亿元;财政总收入2200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3%,农民纯收入4900元,比去年增长14%。2010年我镇计划实现社会生产总值5.55亿元,增长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4.76亿元,增长3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900万元,增长17.9%;农民人均纯收入5488元,增长12%。作为太和镇党委书记,我始终带领镇领导班子成员和全镇干部职工开拓进取,克难攻艰,各项工作顺利打开了新的局面。

四、注重自身修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我始终把学习和党性锻炼,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和领导艺术放在首位。一是加大学习力度,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无论工作多忙,任务多重,都不放松理论学习,全面系统地学习和掌握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观点和精神实质,联系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真正学透、用好,增强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坚定性。二是努力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善于想大事,开阔眼界。三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模范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在严格要求自己遵守组织纪律、遵守法律法规的同时,我要求全镇干部职工强化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对违纪违法者坚决查处,绝不姑息纵容。每年年初,针对各村班子的“廉政”情况进行量化考评,对村级班子成员的思想品德、廉洁自律情况进行民主测评,其考评结果作为班子及个人成绩评定、工资评定等的重要依据。要求各村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加强对农村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的管理,深入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加强农村廉政文化建设,努力营造文明乡风。做好违纪党员处理工作。两年来,我镇对年终测评不合格的10名村干部进行戒勉谈话,将3个不作为的村支部书记进行了更换,对2名违纪、违规党员按照组织程序移交给纪检监察部门进行严肃处理,使基层党组织结构得到优化,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不断增强。

总之,两年来,我始终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注重抓班子、带队伍、干实事。在本人的带领下,全镇上下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增强,各项工作保持良好发展态势,民生得到改善,农民增收持续,社会稳定和谐发展,得到上级的充分肯定。在今后的党建工作中,我将继续完善自己,努力弥补自己的不足,充分履行好镇党委书记的职责,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措施办法,大力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先进性建设工程,切实增强党的基层组织服务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能力,为把太和打造成鄂州南部生态特色重镇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篇2:加强基层党建 夯实发展基础

今年以来,足荣镇党委紧紧围绕“常规工作抓落实、重点工作求突破、整体工作上水平”的工作思路,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抓手,不断创新工作机制,着力构建党建工作新格局。

一是着眼于增强本领,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培训。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有效途径,建立起以党校为阵地,重点加强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党员的政治思想水平和理论素养;以“远教”工程为支撑,提供党和国家的支农惠农政策、农业法律法规、典型经验、经济管理、市场信息等方面的学习;以基地为课堂,抓好示范培训,紧紧围绕当前产业发展方向,组织技术员到现场讲解,使党员真正学会知识,掌握技术。

二是着眼于民主管理,推进“村事民议”工作。通过推行村民民议“三议三告”工作法,积极探索广大农民群众充分表达自己合理要求的有效途径,建立和完善村事民议、村务民管、村规民守的民主程序。重大事项采取村党支部提名与村民代表大会推荐相结合的办法,请群众参与、决策、监督全村各项管理事务,把更多的“明白村民”吸纳到民主管理中来,从而将监督权交到群众的手上,提高民主管理程度。

篇3:加强基层党建 夯实发展基础

(一) 兼并重组工作取得新成效

资产评估和证照办理全部完成:全省498处参与兼并重组小煤矿中, 实际保留317处小煤矿资产评估和证照办理全部完成。矿井关闭基本到位:全省182处兼并重组小煤矿签订了退出关闭协议, 淘汰落后产能年生产规模在2 500万吨以上。矿井复工复产状况良好:全省有273处矿井通过省辖市和省骨干煤炭企业组织的联合验收, 已复工复产, 占保留兼并重组矿井总数的82.2% (其中, 复产矿井112处, 复工161处) 。打非治违成效显著:截至2011年11月, 领导小组办公室共组织出动600余人次进行了实地检查, 共查处群众举报41起, 有35名相关责任人受到了党纪、政纪处分, 30余名非法违法采矿当事人被抓捕, 累计向举报人发放奖金33万元, 有效震慑和遏制了非法违法开采行为。

兼并重组后, 全省煤炭产业结构发生明显变化:

一是矿井数量大幅减少。全省煤炭企业数量由兼并重组前的530家已减少到30家, 矿井数量由原来的797处已下降到540余处。

二是产业集中度得到提高。省属骨干煤炭企业所属矿井的年生产规模由兼并重组前的1.2亿吨上升到1.8亿吨, 占煤炭总产量的比重由60%上升到86.9%。

三是单井生产能力明显提升。单井年生产能力由兼并重组前的平均27万吨提升到45万吨。

(二) 安全生产及效益取得新成就

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2011年, 全省共发生煤矿事故8起、死亡36人, 同比减少27起、230人, 同比下降77.1%和86.5%;百万吨死亡率0.192, 下降86.8%, 创历史最好水平。原煤产量持续保持稳定增长:2011年, 全省共生产原煤1.87亿吨。煤炭工业经济运行和效益稳步提升:2011年, 省属重点煤业集团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 601亿元;实现利税286亿元, 比2009年增加90亿元, 年均增长24%。

(三) “双基”建设实现新提高

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2011年度, 4个集团公司被命名为安全质量标准化集团公司;175处矿井达到省级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标准;61处矿井申报国家级安全质量标准化煤矿并已公示;62处矿井达到并申报了全国安全高效矿井标准。“五优”矿井创建引领行业发展:2011年, 全省新建 “五优”矿井11处。目前, 累计建成50处, 占国有骨干生产矿井的38%。安全基础管理水平稳步提升:“白国周班组管理法”、河南煤化集团和义煤集团创新煤矿安全管理做法在全国推广, 选树了平煤神马集团六矿大学生采煤班建设的典型, 提升了我省煤炭企业在全国的影响力。职工技能素质全面提高:举办了2011年全省煤炭系统职业技能大会, 6个工种参加比赛, 万余名职工踊跃参加。员工培训全面开展:培训职工30万人次, 并开展校企联合培训, 相继培养本、专科层级的学员上万名, 缓解了煤矿主体专业人才短缺的压力。“安康杯”活动成绩喜人:全省10家单位获得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企业, 4个班组获得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班组称号, 27家单位获得全省煤炭系统“安康杯”竞赛优胜单位, 44个班组获得全省煤炭系统“安康杯”竞赛优胜班组。

(四) 行业管理规范强化

推进依法行政:制订出台了《关于加强煤炭生产许可监管的实施意见》、《关于规范兼并重组小煤矿煤炭生产许可证审批事项的通知》和《河南省煤炭经营资格证监管办法》等文件, 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2011年, 受理煤炭生产许可证资料266处, 依法办结260处;受理企业经营资格证资料235家, 依法办结198家。依法组织开展年检工作:对省骨干煤炭企业175处矿井的煤炭生产许可证依法进行了年检;批准延续经营许可合格企业224家, 促进了全省煤矿企业依法办矿、依法生产经营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推进瓦斯分类治理:制订了《河南省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煤矿分类管理实施意见》, 将煤矿按瓦斯情况分三类进行管理。并对2011年度申报的388处矿井瓦斯等级鉴定资料进行了审查。截至目前, 全省540处矿井中, 煤与瓦斯突出矿井73处, 高瓦斯矿井35处, 瓦斯矿井376处, 有56处矿井因长期停工停产或拟关闭退出未进行瓦斯等级鉴定。强化能力核定和机电运输管理:对全省核定能力高于设计能力的30处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进行了审查复核, 30处矿井复核生产能力保持为1 794万吨。对8处增加生产能力的矿井进行了严格审核, 新增产能163万吨。深入开展煤矿机电装备及管理水平考核评价对标活动, 着力推进全省煤炭企业机电对标管理。 劳动用工更加规范:推进煤矿从业人员“变招工为招生”, 劳动用工管理进一步加强。开展全省电煤质量联合检查:深入煤炭企业12次, 对省重点煤业集团所属矿井生产的煤炭产品质量进行了定期监督检查, 检验煤炭产品91批次, 煤质总体状况较为稳定。煤炭经营企业合理布局:坚持“控制总量、合理布局、结构优化、素质优良、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原则, 煤炭经营企业布局更趋合理。煤炭经营日常监管加强:严格控制批发企业, 科学规划零售企业, 合理布局型煤加工企业。经审核, 2 643家煤炭经营企业合格或基本合格 (其中批发401家, 零售1 781家, 型煤429家) 。依法受理申请延续煤炭经营企业有256家, 批准延续合格企业224家。煤炭工程质量建设成绩显著:2011年, 全省获得“太阳杯”工程7项、“煤炭行业优质工程”13项, 分别占全国的16.3%和18%, 夺杯个数和占全国总杯的比重均列全国第一。

(五) 和谐矿区取得新成效

矿区文明建设成果丰硕:全省煤炭企业拥有国家级文明单位14个、省级文明单位32个。职工生活进一步改善:省属煤炭企业棚户区改造全面完成, 人均住房面积达到10.99平方米。全面推行安全结构工资制度:省属重点煤炭企业职工人均收入达到5万多元, 实现了企业效益与职工收入同步增长。职工保障进一步完善:煤矿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意外伤害险等全面实施;同时, 加强了煤矿职业危害防治, 职工生活有了可靠保障。此外, 煤炭信息调度、档案管理及职工疗养等也都取得了优异成绩。

二、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是煤矿开采条件日益复杂。开采条件不断恶化, 瓦斯、水害、冲击地压、煤尘、火灾、地温地热等灾害威胁日益加剧, 高瓦斯、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占国有重点煤矿总数的50%以上。河南煤化焦煤九里山矿“10·27”重大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和义煤集团千秋矿“11·3”冲击地压事故, 再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二是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尽管我们完成了小煤矿的兼并重组工作, 但重组后煤矿的技改、融合和管理工作仍十分艰巨, 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

三是整体装备水平偏低。采煤技术装备自动化、信息化、可靠性程度低, 采煤机械化程度与兄弟省份仍有一定差距。尤其是近400家兼并重组煤矿和地方小主体所属矿井的装备较差, 采煤工艺落后, 设备陈旧, 安全隐患不容忽视。

四是煤炭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影响大。煤炭开采引发的水资源破坏、瓦斯排放、煤矸石堆存、地表沉陷等, 对矿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恢复治理滞后, 应对气候变化压力大。

五是煤炭交易市场发展滞后, 煤炭储备基地建设较慢。煤炭物流企业“散、小、弱”以及物流市场集约经营水平低的问题还比较突出, 煤炭“过境大省”的优势未能有效转化为煤炭“储备、物流大省”。

六是人才缺乏的压力越来越突出。随着煤炭产业进一步整合和煤炭产业的大发展、对外开发的大跨越, 人才需求急剧增加, 人才缺乏制约发展的压力日渐显现。

三、2012年总体要求

(一) 总体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双基”建设为抓手, 强化行业管理, 夯实安全基础, 加大安全投入, 增强抗灾能力, 逐步完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 推动煤炭工业科学发展安全发展。

(二) 主要目标

煤矿安全:坚决杜绝重大事故, 有效防范和遏制较大事故, 努力降低零星事故, 百万吨死亡率低于全国水平。

煤炭生产:原煤产量保持在2.0亿吨左右, 实现产销平衡。

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大型煤矿 (≥120万吨/年) 全部达到一级标准化标准, 其中, 50%以上要达到国家级标准;中型煤矿 (90万~30万吨/年) 达标率超过80%;兼并重组小煤矿, 做到投产一个, 达标一个。地方煤矿达标率要超过80%。

“五优”矿井创建:力争新建“五优”矿井8~10对, 使“五优”矿井的数量占重点生产矿井的40%以上。

班组建设:建成一批“白国周式”的班组。

职工生活: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 职工保险及职业病防治制度进一步完善, 职工收入与企业效益同步增长。

四、2012年主要任务

(一) 始终把安全生产摆在高于一切的位置

一是推动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严格落实各级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 将安全生产责任逐级逐项分解, 形成严密的安全生产管理责任体系。

二是强化重大灾害治理。在瓦斯治理方面, 坚定不移地贯彻“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瓦斯治理方针, 坚持两个“必须”, 必须坚持瓦斯区域治理和局部治理相结合, 未按要求采取区域综合防突措施的, 严禁进行采掘活动;必须严格瓦斯分类管理, 突出抓好瓦斯矿井分类管理和能力管控, 推动瓦斯综合治理深入实施。在防治水方面, 切实抓好“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和预测预评价制度, 做到先评价后施工, 所有采、掘工作面未通过灾害预防评价和审核不准施工。同时做好顶板控制, 推进支护改革, 减少零星事故的发生。抓好机电运输管理方面矿用设备安全质量管理, 坚决淘汰国家明令禁用设备。

三是加快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进度。强力推进矿井“六大系统”建设, 按照时间节点建立完善, 提升矿井整个安全保障水平。

四是继续深化煤矿隐患排查治理。认真执行和落实隐患排查、治理、报告制度和重大隐患挂牌督办制度, 建立并实施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对存在重大隐患的, 必须停产整改, 确保整改到位。

五是加大联合执法力度。以矿井重大灾害防治为重点, 深入开展不同形式的安全执法检查, 有效防范生产安全事故。对查出的不具备安全生产基本条件的煤矿要立即实施停产整顿, 直至关闭。

六是严格落实煤矿领导带班下井制度。确保做到领导带班与工人同时下井、同时升井, 保证煤矿井下24小时有矿领导带班。发生事故而没有领导现场带班的, 要依法从重追究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二) 着力深化煤矿基层基础建设

坚持统筹规划, 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原则, 分层次全方位开展标准化达标、安全高效和“五优”矿井创建工作, 并与井下紧急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相结合, 增强矿井抗灾和安全避险能力。

第一个层面是标准化达标。省骨干煤炭企业本部矿井要全部达标;对兼并重组矿井进行规范管理和改造升级, 做到投产一个, 达标一个;地方煤矿最低必须达到质量标准化省三级标准, 达不到标准的一律停产整顿, 限期仍未达标的, 由当地政府依法予以关闭。

第二个层面是安全高效。着力提高采掘机械化水平, 做到减人提效, 争创全国安全高效矿井。

第三个层面是“五优”矿井创建。力争“十二五”末, 省骨干煤炭企业“五优”矿井数量占重点生产矿井50%, 促进煤炭工业安全形势的持续稳定好转。

(三) 着力推进煤矿班组安全建设

深入开展“矿井创‘五优’、区队创优胜、班组创‘五好’、员工创星级”活动, 努力把班组建设成为职工科技创新的主战场和安全生产的主阵地。

一要继续推广学习“白国周班组管理法”。充分发挥班组长在安全生产前沿阵地中的主力军作用, 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 提升班组安全管理水平。

二要继续加强对班组长的培训。以“万名班组长安全培训工程”为契机, 采取脱产学习、外出培训等形式, 积极为煤矿班组长提供多种形式的安全学习培训和实践锻炼机会, 着力提升班组长在企业基层的安全管理水平。

三要继续做好煤矿优秀安全班组、班组长和群监员评选表彰工作。提高广大干部职工参与班组安全建设的积极性, 在全省掀起煤矿班组安全建设的新高潮。

(四) 着力提升煤矿规模效益水平

一是积极推进大型煤矿建设。新建煤矿以提升机械化程度为主, 按照一个矿井一个工作面或不超过两个工作面的模式, 采用先进技术装备, 设计和建设大型现代化煤矿。对条件具备的整块煤田, 要重点建设120万吨/年及以上煤矿。

二是加快大中型煤矿技术改造。对资源丰富的老矿井, 要积极推进技术改造, 采用先进适用技术装备, 优化开拓部署, 简化生产系统, 减少工作面个数, 提高生产效率。

三是切实提高机械化水平。按照“多上设备少上人”的原则, 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产品和新设备, 淘汰落后技术和装备, 全面提高煤矿采掘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力争今年年底, 省内大型煤炭企业采煤机械化程度超过80%, 掘进机械化程度超过90%。

四是着力提升小煤矿管理水平。对兼并重组小煤矿应加大改造升级力度, 从技术装备、规章制度和职工技术素质入手, 全面提升管理水平。在现有技术管理条件下, 按照有关规定, 坚决要求难以有效治理的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退出煤炭开采领域。

(五) 着力增强科技创新核心竞争力

一是大力推动创新平台建设。加强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联系, 积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以河南煤化集团、中国平煤神马集团、义煤集团、郑煤集团技术中心以及河南省煤层气开发利用有限公司为依托, 建立瓦斯防治、降温、防治水、预防冲击地压等技术联盟。

二是大力推动重大课题攻关和成果转化。重点围绕重大灾害防治、深井开采、煤炭深加工、煤化工多联产等领域, 加大研发和创新力度, 努力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 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建设一批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

三是大力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积极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加快信息技术、现代管理技术与生产经营的融合, 提升运营效率。

四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设立 “首席员工工作室”、“科技创新工作室”, 开展评选“革新创意能手”活动, 培养一批技术领军人物, 建设一批创新团队。

五是着力推进示范工程建设。重点推进绿色开采与生态矿山、煤与瓦斯突出防治、煤矿高效选煤厂、自动化无人值守工作面等示范工程建设。提高煤矿机械化、规模化和现代化安全保障能力, 推进煤与瓦斯突出防治和煤层气开发利用示范, 提高煤矿安全开采水平, 研究并提出建设煤矿物联网示范工程, 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

(六) 着力做好煤炭生产许可监管工作

强化煤炭生产许可监管, 凡生产许可证到期不延续、重要生产条件变化变更等不及时不申请的, 一律依法暂扣其煤炭生产许可证, 并责令其不得从事生产, 并按规定依法组织现场验收。

一是严格审批管理。坚持严格标准、严格程序、严格审查, 严把煤矿生产许可条件审查和准入关, 凡达不到法律规定条件的一律不予审批。

二是坚持依法行政。进一步完善煤炭生产许可审批制度, 简化程序, 提高效率。始终坚持依法办事, 积极主动地为企业服好务、办好事。

三是建立和完善生产许可监管体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省、市、县三级监管体系。做到“三个结合”, 即与推动“双基”建设相结合, 与生产能力监管相结合, 与隐患排查治理相结合, 推动煤炭生产许可证动态监管再上新台阶。

(七) 严格规范煤炭经营许可和管理工作

一是依法加强监管。按照“规范程序、严格审查、提高准入、强化监管、搞好服务”的思路, 着力促进全省煤炭行业有序发展

二是落实“十二五”经营规划。构筑全省总量适度、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素质优良的煤炭经营主体体系, 推动形成供给保障可靠、市场流通有序、资源配置高效、交易成本低廉、环境保护良好的煤炭经营流通体系。

三是开展煤炭经营秩序联合执法行动。联合工商、质监、环保、税务等部门在全省开展联合行政执法活动, 重点打击取缔和查处无证经营、非法经营、扰乱市场等违法行为。

四是继续开展“诚信煤炭经营企业”的创建活动。继续开展“守合同、讲诚信、重质量、树品牌”诚信煤炭经营企业创建活动, 引导和推动煤炭经营企业诚信经营、依法经营, 提高河南煤炭企业形象。

(八) 着力加强煤炭供需保障工作

篇4:加强基层党建 夯实发展基础

摘 要:山东能源新矿集团翟镇煤矿党委积极探索创新,把企业质量管理认证的理念引入党建工作,运用系统的观点构建党建工作质量管理体系,通过实施党建质量认证,创建党建品牌,对党群工作进行一体化建设,将党建工作融入企业中心工作,提升了党建工作效能,为企业和谐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先后被授予齐鲁先锋基层党组织、山东省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等荣誉称号。

关键词:夯实基础;党建;和谐发展

一、质量认证夯实党建工作基础。

1.1 把握内涵,科学定位。一是编制党建工作质量手册。按照ISO9000族体系“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原则精神,把“产品”界定为“党建工作过程的结果”;把“顾客”界定为“上级党组织、本企业及全体员工”,实现了上级党组织、本矿及员工的利益有机统一,解决了党建与经营管理工作“两张皮”现象。二是编制实战操作规程。区分矿党委、职能部门、党支部三个层次,分别制定完善《党务工作点控管理程序》、《组织发展程序》等32个程序文件,编制了便于支部写实管理的《党支部工作作业手册》,为基层支部开展认证工作画出了清晰的路线图。

1.2 融入中心,同频共振。党建工作只有融入管理,与企业中心工作同频共振,才能充分发挥作用。该矿把党建质量目标和企业中心工作进行有效对接,在“保证党委政治核心、党支部战斗堡垒、党员先进性作用发挥”三大目标之下,进一步细化分解,分别明确了以“4555”创建为主要内容的党委、党支部、党员队伍建设及带动群团工作的18个子目标,建立了6个专业、117条考核标准、2400多个区队评价对标点,5个目标、28项考核指标、190多个党支部评价对标点、53个党员评价对标点和34个党员示范岗评价考核点的创先争优评价体系,与企业安全生产、经营管理一并规范运行。

1.3 健全机制,规范操作。先后建成了党建工作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考核评价机制。按照“5W1H”(即“做什么、为什么做、谁来做、何时做、怎么做和做到什么程度”)要求,使党建工作每个岗位、每个人都在受控状态下工作,每件事都在受控状态下进行,实现了党建工作内容具体化、工作质量标准化。建立了季度“三有”、月填“三表”工作流程:季度“三有”即党支部每季做到有总结安排、有问题分析和改进措施、有上季整改结果;月填“三表”即党支部每月填写《目标分解及过程实施表》、《目标完成情况自检表》、《绩效改进措施表》。

二、党建品牌升级党建工作质量

2.1 分类指导抓立项。一是井下采掘、辅助党支部通过创示范岗、建责任区、作用发挥确定创建品牌;二是地面生产、后勤服务型党支部则围绕服务一线、服务发展、创新学习等方面创建品牌;三是机关党支部围绕创建学习服务型党组织、廉洁自律等方面创建品牌。各党支部根据分类,结合实际制定品牌创建实施计划,形成《支部品牌创新项目申报表》进行申报。

2.2 点控管理抓落实。按照时间、环节(要点)和质量要求进行点控管理。在全矿基层党支部中开展了“组织发展零失误”党建品牌创建活动,按照点控管理办法,通过对矿党委、职能部门和党支部3个层次,定项、定标、定期、定人、定法、记录、处理、分析、改进和评价10个环节进行点控,实现了对组织发展工作的点控区域化、过程写实化、落实闭合化、督导常态化。

2.3 项目推进抓提升。一是将党建工作品牌项目创建的申报和实施情况纳入“党支部工作质量评价”和“区队(部室)评价”考核,确保活动扎实推进。二是项目实施结束后,党委通过听取汇报、察看现场等形式对项目实施效果进行多维评定,对符合单位工作实际的原创型优秀党建品牌及时召开推进会进行推广。

三、党群共建凝聚发展合力

在通过质量认证提升党建工作的前提下,我们将认证标准向群团工作渗透,形成了一体化部署、一体化创争、一体化考核“三个一”创争联动机制。

3.1 一体化部署。工作中始终坚持“三结合、三统一、三部署”,即党建工作与群团工作目标相结合,统一制定,同步部署;党建工作规划与群团工作规划相结合,统一下发,同步实施;党建工作考核奖惩与群团工作考核奖惩相结合,统一进行,同步兑现。将党政工团的创争目标对标融入进安全生产、经营管理、转型提效、节能减排等企业中心工作,实现了整体工作的一体化部署。

3.2 一体化创争。通过实施“双带动”实现一体化创争,即:党组织服务带动群团组织、党员服务带动职工。党组织开展创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党员示范岗位、争当五好党员活动,服务和带动工会、共青团开展群众性创先争优活动,实现扛旗争星全覆盖。矿工会以“创一流工作、一流服务、一流业绩、一流团队”为内容,开展以“安全生产创水平、文明服务上档次、节支降耗增效益、创新模式促发展”为主题的“夺旗竞赛”活动,矿团委通过建设金点子发布、绝技绝活、青年技师工作室和青年志愿服务“四个品牌”。

3.3 一体化考核。通过完善实施“双评价”实现一体化考核,即:对党组织(党员)创先争优工作评价和党建(党员)带群建(职工)工作评价。工会“五项创争”评价标准、共青团“五四红旗团支部”评价标准和党员责任区考核列入基层党支部的创争评价范畴,在评价支部工作时一并评价工会、女工、共青团工作和党员责任区,实现创先争优一体化创建考核。

篇5:加强基层党建 夯实发展基础

工会组织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它是中国共产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重要社会支柱之一。中国工会是在中国工人运动发展的基础上诞生的,其前身是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1925年5月1日在广州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正式成立了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后,坚持在党的领导下,为维护工人阶级的利益,组织和带领工人与反动统治进行各种形式的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掀起了多次大罢工。在国民党统治区和抗日战争时期的沦陷区,组织工人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合法的和地下的革命斗争;在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带领工人参加革命和建设,为中国共产常领导的民主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全总团结带领广大职工,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并致力于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提高职工的思想觉悟和文化技术水平,改善和丰富职工的物质文化生活,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工会组织的积极支持,工会的发展壮大同样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与正确引导,刘少奇、陈 云、尉建行等党和国家的领导人都曾在中华全国总工会任主要领导职务。在《三代领导人论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中关于中国共产党与其领导下的工会组织关系时提出“三个任何”: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根本方针必须成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在任何历史时期都要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

我们乡镇的基层工会工作委员会,是我们基层党委干部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沿阵地。干部职工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事关正确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的大事。所以抓好基层工会工作,是事关夯实我党执政基础的大事。工会如何贯彻落实这“三个任何”,特别是在我们乡镇企事单位不多、工会组织都是以干部职工为主、只有基层工会工作委员会,没有下属工会组织这一情况下,党员干部、工会干部更应认真履行好职责,既要当好指挥员,指导各机关单位抓好党建带动工建,又要当好战斗员,切实落实好“党建带动工建、工建服务党建”,充分发挥好工人阶级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加强工作联系和互相支持,是推动“党建带动工建,工建服务党建”深入开展的必然要求。要坚持党的工作和工会工作紧密联系,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努力形成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工作联动机制。

一是依靠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优势,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带动作用。“党建带动工建”这既是党对工会组织的领导地位决定的,也是切实加强和改进工会工作的需要。坚持“党建带动工建”,关键是“建”。一方面,基层党委要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州、县委有关文件精神,结合自身实际,进一步加大在非公有制企业、各机关事业单位建立党组织、加大党组织的建设工作力度,努力做到每一个具备条件的单位,都要单独或联合建立党的基层组织。不仅要关注已经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单位,更要关注那些尚不具备条件的单位,帮助他们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党组织。要根据各单位的特点,积极探索党组织的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和工作方法,切实发挥好党组织在各机关单位中的作用。另一方面,在做好党建工作的同时,要努力建立工会组织,积极为工会开展工作创造条件。在机关单位中工会组织所处的环境比较特殊,需要党组织在思想上、政治上加强领导,引导工会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所以,党组织就要认真履行好“领导、支持、引导”工会工作的政治责任,定期研究工会工作,解决工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支持工会组织按照法律和章程积极开展工作,支持工会组织依法履行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责,切实维护工会组织负责人及其他职工的合法权益,把他们的积极性保护好、调动好。

二是依靠工会群众性组织的优势,积极发挥工会组织的能动作用。工会基层组织是工会活力的源泉,也是基层党组织的依靠力量。由于非公有制企业的组织形式、管理制度、工作机制有许多特殊性,工会组织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和作用。工会在党的领导下,以群众性组织的身份开展工作,有利于密切党与职工群众的联系,有利于协调企业内部各方面的关系,有利于党组织在广大职工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工会要主动接受党的领导,帮助做好党的工作,坚持“组织起来、发挥作用”的工作方针,通过尽可能多的组织干部职工开展打篮球、拔河、歌咏等集体文娱、联欢活动,开展以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为载体的多种活动,培养大家的集体主义精神、主人翁精神等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最大限度地把职工群众凝聚在党的周围,发挥工会组织“职工之家”的作用。

篇6:加强基层党建 夯实发展基础

夯实基础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庆祝建党90周年征文(石埠街道党建组织员:言显业)

1921年以来,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领导中国人民冲破重重难关,夺取了革命斗争和经济建设的一个又一个胜利。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领导全国人民改革开放,奋斗进取,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历史。为庆祝中国共产党的90岁生日,回顾90年来党所走过的光辉历程,现在,我们要紧紧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踏着先辈的足迹,艰苦奋斗,再接再厉,为把我国建设成为民主、文明、富强的四化国家而努力奋斗,以优异的成绩向党献上一份厚礼。

要不断保持和增强党的生机与活力,确保党在经济社会建设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就必须加强党的建设。基层党组织作为党的一个有机体,是党组织金字塔的塔基,也是党组织鲜活的细胞。党的历代领导人都非常重视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注重从广大工人农民中发展党员,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取得革命斗争和经济建设的伟大胜利。由此,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夯实基层党建基础,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走上致富道路,不断加强和巩固党在基层的统治地位和执政基础,意义重大。石埠街道党工委作为街道基层党组织,十分重视党组织的建设工作,把基层党建作为重要工作来抓。近年来,在城区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街道党工委根据上级党委的部署,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争先创优等活动的开展,积极探索党建新模式,不断夯实基层党建基础,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一、完善党建工作制度,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

制度先行对于促进工作的规范有序开展,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保障作用,对于基层党组织来说,作用尤其重要。“党建工作要走在前头”,是时代提出的新要求,因此,加强和完善机层党建工作制度建设,不仅有利于基层党组织保持和增强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也是党建工作的内在要求。按照我街道统一制定规范工作方案,各基层党组织立足实际,开展基层组织建设,着眼长效机制建设,按照“动态、管用、效能”的原则,大力开展制度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主要做法是:

1、从解决工作薄弱环节入手,强化制度调研。制度建设一定要有鲜明的目的性、具体的针对性,才能真正解决问题,推动工作,形成公平、公正、规范、有序的工作环境和氛围。为此,石埠街道党工委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组织开展了党建工作制度建设问题调研,从分析工作薄弱环节入手,对现有制度进行了全面梳理和有效整合,在查找不足、优势互补、创新提高的基础上,按照“四个一”的基本原则,即”发现一个问题、采取一种举措、总结一类经验、制订一项制度”,明确了制度建设的努力方向和工作目标。在开展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中,街道党工委认真落实上级党组织的重要部署,一方面紧紧依靠基层党支部,发挥农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一方面积极探索深化细化组织工作、拓宽拓展工作渠道的长效机制建设,制订完善了不同层面的制度体式,为组织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2、从明确工作管理重点入手,完善制度体系。制度建设的生命力在于其是一个动态过程,能够在自身不断完善中,逐渐拓宽视野、消除盲点,形成完整的体系,逐步规范工作的开展。基层党建工作制度具有自身显著的特点,建设具有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党支部,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必须与街道实际紧密结合。为此,街道党工委坚持把工作重点放在党支部的建设上,把工作着眼点放在党组织保持先进性长效机制建设上,以创先争优为契机,不断充实完善党支部和党员队伍学习教育管理及街道党工委自身建设等各项规章制度,在制度层面体现管理的不同需求,从领导体制、学习载体、教育内容、工作方式等方面,促进思想、组织、作风、廉政等要求的落实,以支部管理制度为重点,以党员管理制度为基础,以党工委自身建设为支撑,初步形成了主要包括“街道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制度”、“党员学习教育思想政治建设制度”、“党支部工作管理制度”、“日常党务工作管理制度”等四大方面内容在内的制度体系。

3、从提高工作效率质量入手,发挥制度作用。通过发挥制度作用来提高效率和质量,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工作的连续性、协调性和发展后劲,只有当每一项制度都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具体发挥作用,整个制度体系才能均衡协调运转。为有效提高党建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充分保证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在具体工作中,街道党工委注重依靠制度管人办事,增强了工作的感染力、号召力和约束力,提高了规范化水平。在开展远程教育工作中,街道党工委按照城区党委部署,严格督促各村级党支部做好收看学习工作,将开展党员远程教育工作纳入到创先争优活动中,作为建设五好党支部的重要条件实行量化考核,极大调动了基层支部和广大党员参加远教大课堂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创新党建工作载体,着力激发基层党组织活力

1、打造“四方联合体”党建新模式,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在创先争优活动中,石埠街道党工委转变观念,结合街道实际,努力探索并推广了“四方联合体”(即村、行政机关、高校、企业联合共建)党建新模式,形成了“阵地联建、活动联体、发展联推、人才联培、实事联办”的良好局面,取得了很好的实践效果。自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在街道党工委的牵头下,街道11个行政村先后分别与各机关、高校和企业签订了结对共建协议书,并借助联建单位的科技文化优势很好地实现了自身的发展。如下灵村开展联建活动后,经过多方联合,共同努力,共筹资83多万元,修建了环村路2.5公里,整修排水边沟6000余米,新栽各类树木花卉800余株,全村全部实现接用自来水,建成了党员活动中心和“农家书屋”等活动场所,培养了一批农村乡土人才和种养能手,突出了典型带动作用;党员创先,统筹推进,带动群众致富。

2、推进非公党建建设,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根据市委、区委关于两新组织百日攻坚的相关部署要求,石埠街道创新党建工作方式,深入摸底,按照行业相近、地域相连的原则,在实施非公党建网格化管理的基础上,组建企业联合党支部,解决了部分企业党员不足、对创建党组织积极性不够的问题。从企业实际出发,按照“有组织抓强化、无组织抓创建,有党员抓管理、无党员抓发展”的工作思路,积极开展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截止2010年底,街道辖区内10家规模以上企业以及符合条件的两新组织已经百分之百建立了党组织,进一步提高了党在基层的覆盖面,巩固了党在基层的组织基础。

3、创新服务群众方式,铺设为民办事“绿色通道”。街道党工委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延伸工作内容,加强科技扶持助农增收。在老口村,成立“农事村办”服务站试点,努力把“农事村办”工作站建设成为农村党建工作的主阵地,培育新型农民的大课堂,便民惠民的服务站,传播文明的大舞台,巩固党群干群鱼水情深的新平台。截至目前,老口“农事村办”服务站点共为党员、群众开展党员事务、生产指导、文化娱乐、卫生医疗、法律援助、政务办理等各种便民服务活动45次,服务党员、群众3650多人次,共受理事项187件:办结143件,按期办结率为100%;调解纠纷7件,调结6件。在老口村“农事村办”工作取得良好效果的基础上,下一步,将逐步扩大“农事村办”范围,推广到整个街道各个村和社区,以实际行动践行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打造服务型政府,真正提高为民办事的效率和质量。

三、加强党员作用发挥,不断发挥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1、狠抓党员发展工作,为基层组织输入发展的新血液。在加强党员主力军作用上下功夫,发挥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通过拓宽党员发展的渠道、优化党员队伍的结构、强化入党积极分子素质三步一位程序,自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来,共培养入党积极分子52名,发展党员40名,新发展党员平均年龄31岁,培养了70名后备干部,进一步完善了基层党组织党员年龄结构、文化水平结构和素质结构,激发了基层党组织活力,为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2011年,将进一步深化党员发展工作,各党支部要完成2名以上党员发展量化指标,重点从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经济能人中发展党员,着力提升党员队伍素质,增强党员为民服务的本领。

2、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切实提高干部队伍的执行力和战斗力。一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着力提高执政能力。做到对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经过充分讨论后由集体作出决定;严格执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制,发挥一班人用发展的办法解决一切问题的积极作用。二是实施目标责任制,着力提高干部队伍执行力和战斗力。结合开展 “创先争优”和创建“五个好”基层党组织活动,街道党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和村、社区支部书记、主任签订了责任状,责任状直接和包村(社区)领导、包村干部、和村“两委”干部的绩效考核挂钩,在街道、村、社区的干部中形成人人创优争先、事事注重实效、全力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三是全面开展大培训,深入开展学习型党组织活动,着力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综合素质。我街道充分发挥辖区单位市委党校的资源优势,分别举办了村干部、队干部全员集训班,对村队干部普遍存在的“由谁领导、该干什么、不能干什么、要不要遵守法律法规”等一些方向性、政策性、原则性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村队干自觉接受党和政府的领导,提高村队干带头致富带领致富的本领和为村民服务的意识。

3、创新学习机制,切实提高党员干部素质。近年来,街道党工委结合实际,周密制定了学习培训计划,突出“六学”抓理论学习,采取年年学,定期学的办法,不断充实和提高党员干部素质。采取领导带头学、集中培训学、专题辅导学、讨论交流学、典型带动学、结合实际学等“六学”措施,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中央和自治区、市、区委关于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文件以及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

篇7:加强基层党建 夯实发展基础

——耿马自治县开展非公经济党组织建设工作纪实

目前,耿马县非公企业中共有党员508名,其中在岗职工中党员441名,离(退)休党员67名,建立基层党组织的有17个,其中基层党委2个、党总支2个、党支部13个,离(退)休党支部3个,9家规模以上非公企业成立了党组织。近年来,我们认真按照中央、省委、市委的部署和实施“云岭先锋”工程的要求,一手抓非公企业党组织的组建,一手抓非公企业党组织作用发挥,不断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增强党的工作影响力,初步形成了非公企业经济发展与党建工作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的良好局面。

(一)健全机制,切实加强领导。一是健全机构,明确目标。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任组长,县委常委、组织部长任副组长,组织、统战、经济、税务、工商以及相关基层党委等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了非公企业党建工作领导小组,真正做到书记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协同抓,责任明晰的工作体系。二是加强考核,落实责任。把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纳入基层党建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内容,加强督查考核,并把考核结果作为评比表彰先进的一个重要依据。3年来,有4个非公企业党组织被县委命名为先进基层党组织、5名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被表彰优秀党务工作者、7名非公企业党员被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

(二)突出重点,切实加大党组织的组建力度。一是理清思路,-1-

明确目标。陆续制定下发了《关于实施“云岭先锋”工程,全面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意见》(耿组发„2004‟121号)、《关于深入推进“云岭先锋”工程,进一步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意见》(耿组发„2007‟71号),提出通过3年的努力,使县内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实现一年建组织、二年建阵地、三年创“五好”,党建工作组织体系网络化、活动开展正常化、运行机制规范化的目标。二是深入调研,摸清底数。县委组织部2004年就建立了《耿马县非公企业基本情况台帐》和《耿马县非公企业党组织建设台帐》,指定专人进行管理,详细记录企业的资产、从业人员、以及经济运行、党组织及党员队伍、群团组织等内容,制定下发《耿马县非公企业党建情况统计表》到各基层党委,实行季报制度,定期检查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进展情况,并和县工商局、县经济贸易局保持经常联系,随时了解掌握全县非公企业成立、人员结构变化、经济发展动向等情况。三是加强宣传,提高认识。县委组织部每年组织非公企业主召开1次以上座谈会,了解企业的发展情况,听取业主们对加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意见建议,同时定期或不定期深入企业,以交心谈心的形式,向非公企业主宣传党的政策,提高业主对党建工作的认识。四是积极指导,着力组建。自2005年底开始,县委组织部从县乡机关事业单位选派了12名党性强、党务工作经验丰富,热心于党建工作的优秀党员干部,到非公企业、特别是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担任党建指导员或联络员。他们下到企业后,积极开展调查研究,找准工作切入点,通过个别走访、召开座谈会或员工大会、制作宣传栏、印发党的基本知识宣传资料等方式,-2 -

广泛宣传党在非公企业中的政策。3年来,累计有8个非公企业中组建了党组织,15个组建了工会,7个组建了团组织,5个成立了妇委会。

(三)强化基础,切实抓好党员队伍建设。一是坚持标准,保证发展党员质量。开展了以“把企业生产经营技术骨干培养为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企业生产经营技术骨干、把党员生产经营技术骨干培养成企业管理人才”为主要内容的“企业三培养”活动,并严格程序,严把发展党员质量关,对没有经过一年以上考察的、没有经过党委培训的、没有经过政审的,一律不予发展。同时全面推行发展党员全程公示制和票决制。3年来,全县非公企业党组织累计培养入党积极分子357名,发展党员152名,基本实现了重要生产车间、班组有党员,重要岗位有党员的目标。二是开展好主题实践活动,提高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县委下派的党建指导员、联络员到企业后,积极帮助企业党组织建立健全党内生活制度,组织党员开展学习,设立5个“党员示范窗口”、7个“党员责任区”、37个“党员先锋岗”,全面实行党员挂牌上岗,深入开展“争做改革先锋、为职工做表率,争当技术能手、为企业做贡献,争创新标兵、为党旗添光彩”的“三争三为”主题实践活动,凝聚了人心,鼓舞了士气,激发了广大职工为企业建功立业的决心和信心。三是设置载体,为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搭建平台。制定下发了《耿马县非公企业党员电教“四心工程”实施方案》(耿组发„2007‟21号),在非公企业推行以“围绕企业发展中心、强化企业党组织核心、突出企业科技重心、凝集企业员工人心”为主要内容的党员电教“四心工程”,-3-

目前,已有7个非公企业启动了这项工作,通过“抓基础,促规范”,充分发挥党员先锋带动作用,促使员工之间比、学、赶、超氛围的形成,当在企业遇到急、难、险、重任务时,企业党组织及时组织党员给予解决,逐步形成了“有困难找党组织”的习惯,提升党组织在企业中的核心地位。

(四)创新机制,切实推进党的工作规范化。一是加大投入,规范党员活动阵地建设。按照有党务工作者办公室、有党员活动室、有党建工作制度、有电教设备的要求,规定党员活动室要有“四心工程”标识和党旗、国旗和入党誓词,党建工作制度要上墙,不断规范党员活动阵地建设,改善非公企业党组织的办公条件。二是健全制度,规范非公党建工作。在贯彻落实中央四个长效机制文件和省委18项基层党建工作制度的基础上,先后制定下发了党组织工作制度、“三会一课”制度、发展党员制度、创优争先制度、党工青妇共建制度、党员民主评议制度、党员民主议事制度、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制度、流动党员管理制度、党员目标管理考核制度等十项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制度,坚持年初部署、年中督查、年底考核,督促制度落实。

(中共耿马县组织部组织股)

篇8:加强基层党建 夯实发展基础

能源计量的重要意义

能源计量是用能单位加强能源管理、提高能源管理水平的重要基础, 是用能单位优化能源结构,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证, 是国家依法实施节能监督管理和评价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的重要依据。只有以准确、完整、及时的能源计量数据为基础, 才能掌握用能单位能源消费情况及工序、产品能耗情况, 进而开展能源利用状况分析, 制定并实行加强节能管理、推进节能技术进步的措施。此外, 能源计量可以作为企业用能的评判工具、作为科学用能的手段、作为节能增效的保证、作为节能服务的抓手、作为节约成本的基础。能源计量能够全面洞察用能实际, 科学评判节能形势, 准确提出节能措施。绿色发展要节能, 节能计量须先行。只有把能源计量这双节能的“眼睛”擦亮, 才能看清节能方向、看准节能目标;只有把能源计量这把节能的“标尺”用好用透, 节能增效的目标才能真正实现。

能源计量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 在政府有关部门的督促管理和指导下, 虽然企业的能源计量工作有了一定进步, 但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一是企业片面追求产值和利润而忽视了对能源计量的管理, 没有认识到能源计量管理的重要性;二是一些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配备的能源计量器具不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 有的计量器具准确度和可靠性比较低;三是有的企业虽然建立了能源计量管理体系, 但管理制度不完善, 甚至有的企业纯粹为了应付政府有关部门的检查才建立了能源计量管理体系, 平时就将其束之高阁, 根本不执行;四是企业的能源计量管理人员对能源计量相关知识了解甚少, 缺少相关管理经验;五是部分企业能源计量数据管理混乱, 在计算能耗时, 计量数据存在“各自为政、数出多门”的现象。

提高能源计量管理水平的措施

加强能源计量管理, 促进企业节能降耗, 需要政府与企业共同努力

(一) 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 积极采取措施, 指导企业节能降耗。

1、加大宣传力度, 将能源计量纳入重大主题宣传活动。大力宣传《计量法》、《节约能源法》, 以及《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等, 让企业充分认识能源计量工作在企业节能降耗中的作用, 提高企业节能计量主体责任意识。

2、分类指导, 加强帮扶, 帮助企业建立和完善能源计量管理体系。有针对性地指导企业做好计量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建立起各种能源的计量框架、绘制能源计量网络图、确立重要的能源计量点、配备先进的计量设备等工作, 同时帮助企业查找企业的节能潜力, 明确节能途径, 为改进企业的能源管理, 进行节能技术改造, 提高能源利用率提供科学依据。

3、加大培训工作的力度。能源计量工作是一项技术性极强的工作, 对企业各级管理、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素质有着极高的要求。因此, 对于企业的负责人和技术管理人员, 要有组织地分批进行计量基础知识、能源计量知识、《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测量管理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能源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和《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规范》, 以及国内节能降耗新技术、新成果, 增强企业能源计量意识和法制观念, 不断提高能源计量管理水平。同时, 以参加培训的人员为骨干, 帮助企业建立起宣传节能内容的企业文化, 并使之深入人心, 从而真正提高各级管理、技术人员节参与节能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与企业一起进行技术研发推广。针对目前节能工作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帮助企业进行节能共性和关键技术研发。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资源, 组建一支高素质的专家队伍, 紧密结合重点耗能企业生产工艺, 深入分析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需求和产品升级改造的标准提升需求, 帮助企业建设优势项目, 解决检验检测技术难题, 提升产品标准, 降低产品能耗, 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增强企业在引领产业发展中的话语权, 促进企业节能减排。

5、搭建区域节能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要在现有的法定检测技术机构基础上, 建立与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区域节能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 逐步提升能源计量检测技术服务能力和水平, 为重点耗能企业开展能源审计、电机和锅炉能效测试、能源平衡测试等服务工作, 帮助企业解决能源计量器具在线检定、校准等实际问题, 并对能源资源计量数据进行科学采集、综合分析和有效应用, 为企业实施能耗统计监测及节能减排目标考核评价提供准确的能源资源计量数据。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国家级检验检测实验室、企业的科研合作与科技交流, 开展节能检验检测重点领域、重点专业、重点项目检验检测技术和校准方法的合作研究, 构建“检学研企”相结合的节能检验检测技术创新和转化体系。此外, 还要建设与节能检验检测能力提升和计量科研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 逐步培养一批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 加强自身行政管理人才和技术管理人才的培养, 开展多层次计量技术人员技术能力交流提升活动, 积极为能源计量工作献计出力。

(二) 企业要充分认识能源计量工作的重要性, 提高能源计量管理水平。

1、建立健全能源计量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对于企业而言, 有了统一的专门从事能源计量管理工作的组织机构和人员, 才能把企业的能源计量有效的管理起来。因此企业要建立有最高管理者直接领导的能源计量管理机构, 确立能源计量主管部门, 设置能源计量岗位, 明确好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和相互隶属关系。同时, 要建立能源计量管理制度 (包括能源计量器具配备、使用和维护管理制度;能源计量器具周期检定/校准管理制度;能源计量人员配备、培训和考核管理制度;能源计量数据采集、处理、统计分析和应用制度;能源计量工作自查和改进制度等) , 明确能源计量管理职责, 并加强能源计量管理, 确保能源计量数据真实准确。

2、合理配备能源计量人员。企业应根据自身规模、生产特点、用能结构、能耗量和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等实际情况, 合理配备足够的专业人员从事能源计量管理工作。这些人员应具有与其所从事岗位的专业知识或岗位任职资质或技术职务和实际经验。同时企业要设立专职能源计量管理人员, 负责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使用、维护、报废等管理工作, 并依法实施能源计量器具的检定/校准, 确保计量器具量值的正确可靠, 满足能源计量分类、分级、分项考核的要求;设专人负责能源计量数据采集、统计、分析, 保证能源计量数据完整、真实、准确。此外, 还应该对从事能源计量工作的人员组织培训, 使其能力与当前和预期的任务相适应, 并达到更新知识、适应社会或科技发展需要的目的。

3、科学、经济、合理配置能源计量器具并加强管理。企业要根据《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GB17167-2006) 的要求、企业规模和能源消耗系统的特点、生产和工艺要求等, 科学、经济、合理配置满足能源分类、分级、分项计量要求的能源计量器具。这些能源计量器具包括:用于测量一次能源、二次能源和载能工质实物量的计量器具;用于测量一次能源、二次能源和载能工质品质的计量器具;用于测量一次能源、二次能源能量的各种测量仪器, 包括间接测量能源量的计量器具;用于自查自检的便携式能源计量仪表;用于测量主要用能设备能效的计量仪表等。仪器配置后, 要加强管理, 具体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建立能源计量器具台账或完整的能源计量器具一览表;建立完整的能源计量器具档案;制定能源计量器具周期检定/校准计划, 实行定期检定/校准;在用能源计量器具要在明显位置粘贴与能源计量器具台账或一览表编号对应的标识, 并有检定/校准状态标识;加强对能源计量器具的维护保养, 做到正确使用、精心维护, 对于高精度的计量器具, 计量管理人员要经常到使用现场了解情况, 随时关注计量器具的使用和维护保养情况,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企业应加强能源计量数据采集、统计管理。能源统计原始记录种类要齐全, 对能源购入储存、加工转换、终端使用等各个环节要建立原始记录, 包括能源的品种、规格、质量、入库、领用、消耗和盘存等。原始记录要做到准确、清楚和及时, 并要制定统一的编号制度, 以适应统计、会计、业务三种核算的需要。能源统计原始记录、台账和报表要妥善保存, 以利于数据的分析利用, 同时将采集到的水、电、气蒸汽、煤、油和焦炭等能源的供应 (生产) 、消耗情况随时进行统计, 以供生产调度、节能监督管理等各部门应用。

上一篇:车队安全管理下一篇:【热】大学个人学习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