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综治基层基础建设

2024-06-02

加强综治基层基础建设(通用6篇)

篇1:加强综治基层基础建设

加强综治基层基础建设

夯实综治基层基础试点工作

综治工作的难点在基层基础,重心在基层基础,关键也在基层基础。针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维护社会稳定的新情况,结合我镇实平安建设工作的实际情况,加强综治工作的创新管理,在崖碧村委会、洪山村委会建立综治基层基础创建试点示范点,以示范点辐射带动,全镇综治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基本情况:崖碧、洪山两村都是沿北部湾大道的两个村委会,其中崖碧村委会下辖低崖碧、高崖碧、官昌、水北等4个自然村,总户数496户,人口2516人。村党支部现有党员28人,预备党员5人。主要收入以水稻、花生、尖辣、养殖业、手工业、运输业为主。洪山村委会位于东成墟旁,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那洋公路贯通其中,村委会下辖洪山、大榻、武因等三个自然村,总户数511户,人口3190人。村党支部现有党员32名,主要收入以水稻、橡胶、养殖、劳务输出为主。这两村村情比较复杂,特别是洪山村基层组织焕散,洪山、大榻两村小组还存着矛盾。

具体做法:创建平安家庭,以点带面促进村委会的最小单位的和谐。为扎实开展“综治基层基础建设推进年”活动,干汊河镇围绕“强基层、创平安、保稳定、促增长”主题,进一步加强镇村两级综治组织建设、队伍建设、机构建设。

一是进一步加强镇综治组织建设。该镇进一步调整充实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组织,由党委书记任主任,分管政法副书记任副主任,吸收政法、宣传、教育、综治、司法、公安、妇联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同时加强对镇综治办领导,由分管政法副书记任第一主任,配强配齐工作人员。并以镇成立综治工作中心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中心,由分管政法副书记任主任,安排综治、公安、司法、民政、计生、土管、经发办等多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合作办公,办公地点设在司法所,做到两个中心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中心由综治办牵头落实例会、首问责任、情况报告、分流督办、检查考评等工作

制度,建立健全协作联动工作机制,实现社会治安联合防控、矛盾纠纷联合调解、重点工作联勤联动、突出问题联合治理、基层平安联合创建。

二是进一步强化镇综治办的职能。该镇进一步明确综治办的负责辖区内社会稳定、政法综治、司法调解、反邪教、民政优抚、信访等工作职能,安排综治办牵头组织或开展综治专项行动和重点整治活动。同时,为配合综治办抓好综治工作,普遍建立村级综治信息员队伍,帮助综治办全面掌握并定期分析辖区内社会治安形势。

三是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治基础工作。该镇通过建立镇村配套机构,进一步加强基层综治机构建设。

1、建立村级综治工作站。该镇针对当前农村治安问题突出,基层警力不足的现状,设立村级综治工作站,由村委会主任担任站长,每村配备一名综治协管员,综治协管员由乡镇综治办负责招聘、管理,公安派出所培训、考核,着装上岗。其主要职责是协助村治保、调解组织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收集反馈有关信息和处理应急性事件,开展法制宣传、重点人群管理、安置帮教、社区矫正、流动人口服务,组织实施治安巡逻防范工作等。综治协管员实行“乡聘村用”,实行奖励工资与工作绩效挂钩,其经费由镇、村各承担50%。

2、设立中心警务室。该镇公安部门在人口较多、治安形势复杂的村设立中心警务室,镇为警务室聘用一名协警,由综治办和公安派出所共同负责招聘、考核,公安派出所培训、管理,着装上岗。工资福利待遇为基本工资500元/月,考核考勤奖励工资每人每年3000-4000元,协警的工作职责和任务由公安机关按有关规定予以确定。

3、组建治安巡逻队。镇组建5人组成的专业治安巡逻队,由乡镇聘用,派出所管理,其工资待遇及所需经费由乡镇统筹解决。每村组建3-5人的兼职治安巡逻队,开展夜间治安巡逻,村民组建立治安信息员,所需经费从村级收入中支出。企事业单位配备保安员,加强技防设施建设,强化内部安全防范,所需经费由各单位自行解决。

存在问题:

篇2:加强综治基层基础建设

一、我区综治基层基础建设现状 X区下辖X个乡镇街道,总面积X平方公里,总人口逾X万(其中流动人口逾X万),行政村X个,社区X个。区委、区政府在大力发展经济、不断改善民生的同时,高度重视基层综治工作。近年来,以社会管理创新竞赛、百家示范单位评选等活动为载体,不断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等重点工作,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一是基层综治力量配备。区综治办现配备主任一名(兼任区委政法委委员),副主任一名;

X个乡镇街道,分管副书记担任综治办主任的X个,党委委员担任综治办主任的X个,其他领导担任综治办主任的X个;

配备综治办专职副主任的X个;

综治办干部配备X人及以上的X个;

各行政村(社区)共配备X名综治调解室主任。

二是社会服务管理平台建设。开展“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全区共划分网格X个,组建服务团队X支,服务团队人数X人。开展社会管理创新竞赛活动,创建“创新社会管理百家示范单位”X家。乡镇街道社会服务管理中心与X便民服务中心整合办公X家,分别办公X家,正在改建的X家。建立综治信息系统平台,全区X个村安装了综治基层信息系统,开通了平台帐号,并对管理人员进行分期培训,方便了各类信息的上报。

三是矛盾纠纷大调解体系建设。在区委《关于构建“大调解”工作体系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实施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和仲裁调解,形成了条块结合、上下联动的大调解工作格局,深化创新“老娘舅”“和事佬”等民间调解组织,探索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委员会、调解中心工作机制。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日常性、基础性工作。

四是基层系列平安创建。通过开展平安乡镇、平安家庭、平安校园等X个基层系列平安创建活动,有力地促进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在各行各业的落实,大量的社会矛盾得到及时化解,突出治安问题得到有力整治,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得到有效提升。如教育系统的“平安校园”创建,在蒋堂小学试点创新“走进平安”教育模式,开辟出“平安博览馆”“平安体验馆”等教育新阵地,扎实推进安全教育活动。受到中央文明办、公安部全国通报表扬,被授予“全国文明交通安全示范学校”。

五是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2012年区委区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加强了人防、物防、技防“三防”建设。人防上加强协管员、巡防员、调解员、联络员等为主体的群防体系建设,做到警民互动,专群结合,特别是加强巡防队伍正规化建设,按标准配备巡防队员单警装备,将巡逻重点由街面向居民小区延伸,切实提高见警率、管事率和现场盘查率,全区,各乡镇街道共有各类巡防队伍X支,群防群治队伍X支,群防群治人数X人;

技防上按照“科学规划、加密成网、形成规模”的要求,合理设定重要部位治安监控点,发动社会单位自建探头,逐步消除监控死角,目前运行使用的视频监控探头共有X个;

物防上结合“平安小区”创建活动,大力推行综治警务室建设,在案件多发、人群聚集部位安装“户外警示牌”。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当前我区综治基层基础建设与中央、省、市综治委要求还有诸多不足,与人民群众的期盼需求还有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综治干部配备不强。综治工作一直被认为是苦差事,综治干部责任重、压力大、待遇不高,有些干部不愿到综治岗位。目前大部分乡镇街道配备了X名综治干部,X名综治办主任,X名综治办专职副主任,但都身兼数职分身乏术,与当前所要承担的综治工作量极不相称;

乡镇街道派出所、司法所负责人都是享受副科职级待遇,而综治办副主任一般是科员职级,却要担负起大协调工作,工作开展难度较大。

(二)工作经费投入不足。受限于经费紧张这一实际困难,使得我区人防物防技防“三防”建设经费投入不足,达不到省平安考核要求。按照省里要求,流动人口专职协管员的配备比例是X,目前我区的实际流动人口数量在X万左右,应该配备专职协管员X名以上,但实际配备数量远远低于这个标准。治安视频监控方面,每年市里下达的探头安装任务,我区也是基本无法完成。同时,中小学特别是幼儿园的安保器材配备率也都是达不到要求,去年“平安X”考核“三防”建设被省里扣了分数。

(三)群众参与平安综治热情不高。2019年的全省平安创建基础调查,我区平安建设知晓率仅为X%,参与率仅为X%,远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人民群众是平安创建的主体,他们的参与度、支持率决定了创建活动的广度和深度。目前全区“全民参与,共创平安”的理念尚未广泛形成。

三、对策和建议 省委书记XX在今年的全省平安大会上指出,平安考核要落实到位,将按照“标准更高,执行更严”的要求,从更高起点、更高层次上全面深化平安建设。所以,我们要以求真务实的作风抓落实、以“功成不必在我”的信念强基层、以走在前列的标准求实效,努力建设基础更牢、水平更高、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平安X。

(一)强基固本,进一步加强基层综治队伍建设。突出抓好乡镇街道综治委(办)建设,按照省委、省综治委相关要求,进一步加强领导,充实力量,明确职责,增强权威。综治委主任由乡镇街道主要领导担任,综治办主任由党委分管副书记或专职党委委员担任。综治办专职副主任按照乡镇街道中层正职以上职级配备,并落实副科职级待遇,重点镇配备X名以上、其他乡镇街道配备X名以上专职工作人员。抓好乡镇街道综治委(办)干部及专职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

(二)创新发展,进一步深化社会服务管理平台建设。重点抓好乡镇街道社会服务管理中心规范化建设,使之成为基层各部门、各单位协作配合、便民利民的高效平台。按照省委、省综治委的要求,进一步规范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名称、设置、职责任务和工作保障。切实强化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在民情信息收集、矛盾纠纷化解、社会治安防控、重点人群管理、法治宣传教育等方面的功能。规范较大村(社区)社会服务管理室和规模企业社会服务管理站建设,结合新农村社区建设整合综治资源,加强与社会服务管理中心的衔接配合,进一步深化“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各项措施落实到基层。

(三)积极探索,进一步创新基层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工作机制。认真落实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规程,推进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充分发挥社会服务管理中心联合调处作用,加强企业、集贸市场、流动人口聚居地等区域调解组织建设,在涉及企业改制、征地拆迁、劳动争议、教育医疗、环境保护、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知识产权、交通事故等领域,探索建立专业性调解组织,进一步健全诉调、检调、警调衔接等机制,抓好法院人民调解窗口建设,构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紧密衔接的大调解工作体系。建立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社情民意调查机制,依照法律和政策解决好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深化群体性事件隐患“专案经营”工作,完善应急处置机制。重点引入第三方机制,建立行业性矛盾纠纷调解组织,如劳动争议、物业纠纷等。

(四)加大投入,进一步拓宽基层社会治安防控。全面落实人防物防技防和打防管控等各项措施,建立健全由街面巡逻网、社区群防网、重点部位监控网、卡点堵截网、区域协作网组成的动态治安防控网络,提高社会治安整体防控效能。扎实抓好中心城区、重点集镇、主要街区、交通干线、繁华地段、专业市场、公共复杂场所等重点要害部位和易发案部位的社会治安动态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在农村因地制宜地推广使用经济适用、防范效果好的物防和技防设施,提高农村社会治安防范水平。鼓励有条件、较大的村市场运作化安装探头,政府采取奖励措施。大力推进群防群治队伍的社会化、职业化、规范化,抓好村(社区)治保会、调委会队伍建设,积极有序发展治安巡防队、治安信息员、治安楼栋长等多种形式的群防群治队伍,深化城乡社区警务建设,加强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建设,广泛动员各方面力量共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大力推广平安志愿者这一群防群治新形式,明确其职责任务和权利义务,探索建立长效工作机制。

篇3:加强企业基层班组建设

一、充分认识企业班组建设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加强班组建设,提高基层班组工作水平,是企业实现战略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培养造就一支技术精湛、作风优良、敬业爱岗、勇于创新的员工队伍,是企业加强班组建设,面向未来、着眼长远的战略举措。

1. 加强班组建设,是强化企业管理的根本措施。

班组建设是企业管理工作的基础。企业的各项决策最终需依靠基层班组去实施,基层班组的执行力、创新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企业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效益。随着企业的建设和科技进步不断加快,特别是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运用,促进了班组逐步向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班组转变,对班组建设和管理水平、员工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2. 加强班组建设,是企业现实而紧迫的工作要求。

近年来,各企业围绕班组管理积极探索实践,通过开展专业化管理、标准化作业、劳动竞赛等工作,使班组的安全管理、服务水平、技能素质、生产环境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及改善。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应清醒地看到企业班组的基础管理、安全素养、专业水平、动手能力仍然偏低,安全基础不牢、风险压力巨大;劳动用工管理集约化程度不高、结构性缺员较为严重,薪酬分配的激励作用发挥不充分;员工的思想观念、感恩意识、奉献精神还需不断强化。因此,加强基层班组建设,既是一项事关企业长远发展的重大任务,又是当前十分现实而紧迫的工作要求,是筑牢安全防线保障、强根固本的基础工程。

3. 加强班组建设,是企业各级领导干部的重要职责。

企业加强了对班组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按照“行政主导、工会牵头、部门负责、单位实施、全员参与”的要求,实行了党、政、工、团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局面。因此,加强基层班组建设,也是企业各级领导干部的重要职责内容。

4. 企业班组建设的重要作用。

班组建设就是把以班组长为核心的基层人员培养成为高效、团结、业务能力超强的卓越的管理团队。企业的发展战略、企业的所有管理目标、管理思想等各项工作最终要落实到班组,通过班组的现场管理来实现。企业的执行力要在班组中体现,企业产品质量的稳定要通过班组实现,企业的安全要由班组来保证,企业的文化要靠班组来建设。班组素质的高低,体现和反映了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和参与市场的竞争力。

二、企业基层班组管理中存在的几个现象

班组建设是企业中一项重要的基础建设和基础管理项目,但在现实中企业在班组管理中仍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现象:

1. 班组建设发展水平的不均衡,需要正确引导和指导。

企业班组建设水平参差不齐,有的企业班组建设已经引起企业决策层高度重视,通过不同的方式加强班组建设,并取得了较好成效。有的企业虽然已经开始意识到班组建设的重要性,但仅停留在探索尝试阶段,对于从何抓起,如何抓,还处于一片迷惘之中。甚至有的企业还未意识到班组建设的重要性,班组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未得到有效发挥。

2. 企业班组建设需要有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很多企业领导并未真正重视起来,企业发展的着眼点仍然在研发、生产、质量、销售,而忽视了班组才是执行和创新的关键环节。没有企业班组,企业的安全、质量、服务、创新将无从谈起。因此,班组建设应该成为企业发展现阶段的主旋律。

3. 班组建设归口不统一导致了班组建设的侧重点不同。

因为班组管理归口不统一,而且受所属部门职责不同,班组建设的力度不一,发展程度不同。隶属工会系统的,强调的更多是班组民主建设,隶属人力资源部门的,当然班组建设的重点就放在培训上,隶属于企业管理部门的,班组建设的重点就放在了生产计划的完成和质量、创新方面。班组建设归口不统一,导致了班组建设侧重点不同,难以使企业班组建设统一、全面、良性发展。

4. 班组长的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班组建设。

班组长是企业的“兵头将尾”,是企业中最基层的领导,班组长的素质高低更密切关系到一线员工的素质和工作的积极性。一个组织中人员的能力和态度是否适应组织的发展,是否具有领导力,领导的效果如何,决定着这个组织整体作用的发挥程度。班组同样如此,班组长能否有效地激励其下属、并创造良好的氛围为下属提供有效的支持是影响人员素质提升的关键因素。因此班组长不仅仅应该是本岗位的优秀专业人员,更是一个最基层、工作难度最大的班组一级管理者。因此一个班组管理水平高低也当然与班组长有直接关系。

三、改善企业基层班组建设的必然性

企业要创一流,班组首先要创一流。班组建设同其它基础管理工作一样,需要常抓不懈,只有持续改进,不断改善,班组建设的管理效果才能逐步显现出来,因此,不断改善班组建设是加强企业管理工作,提高基层班组整体效能的必然要求。

一是改善班组环境。企业应该把改善基层岗位环境作为企业关心职工的一项实际工作抓实抓好。要克服“没有钱便无法改善”或“投资越大改善成效就越大”的思想倾向。改善工作环境,要立足企业、班组实际,对班组的现状予以积极的改善。要通过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加强管理,统筹规划,不断完善职工的生产生活条件,使职工做到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二是改善班组管理。企业内部改善,是眼睛向内,靠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和挖掘潜力来提高经济效益的,改善的关键在于“出力”而非“出钱”。班组管理要在原有班组管理的基础上,积极运用精益管理思想及其“6S”管理工具不断改善,逐步实现班组管理的程序化、作业标准化、行为规范化。

三是改善班组团队。组织的效率和战斗力,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组织团队建设的水平。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班组的管理效果。班组团队建设的关键在于要配有一个技术过硬、综合素质好、思想觉悟高的优秀班组长。通过优秀班组长的示范作用和团结协作精神,来努力打造符合时代特点和班组实际的和谐班组,发挥员工的作用,依靠班组全体成员同心协力出色完成任务。

四、加强企业基层班组建设的主要措施

班组建设是企业的一项长期任务,优秀的班组出凝聚力、出战斗力。加强企业的班组建设是必然的,也是必须的,是提高企业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企业中任何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必须通过班组操作、工作实践来完成,只有基层班组成员的技术、业务素质不断提高,才能促使企业加快技术进步不断发展,企业的整体效能才能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笔者认为,加强企业基层班组建设应必须做到:

一是按照学习型班组创建的要求,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要不断完善班组学习阵地,建立职工活动室、读书室、文化娱乐室,配备必要的学习用品,为职工学习创造条件。进一步开展读书讨论活动,培养职工忠诚企业、奉献社会的企业精神,增强职工为企业建设积极奉献的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力倡导和谐相处、快乐工作的工作方式,使职工之间做到互相信任、互相欣赏、互相激励,增强班组的凝聚力与和谐力,通过营造氛围,调动职工的学习积极性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文化基础。

二是切实抓好基础管理工作,提高各项基础工作水平。企业各项基础工作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班组既是企业各项基础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又是各种统计信息的源泉。因此加强班组建设,必须从抓好班组的基础工作做起,努力学会运用科学的、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手段,进行有效的管理,逐步使班组管理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才能适应深化企业改革的新要求。

三是生产经营中要严格管理,确保生产安全和产品质量。在班组的基础管理中,班组长要树立精益求精的思想。严格要求自己,要用班组管理制度来约束每个组员的意志和行为,这是生产工作顺利进行和各项工作全面完成的保证。安全管理中,班组长要做好班前安全点评,查出存在的安全隐患,让每个组员带着安全上岗,切实把安全贯彻到每一个组员心中。在质量和材料管理上,要让每一个组员有一种质量向零缺陷的追求,成本向最低点挑战的工作氛围,实现班组各项工作的新跨越。特别是在执行制度上,要提高执行力,确保制度的公平性,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使班组的基础管理工作步入正常化、有序化、科学化的轨道。

四是抓好班组人员业务技能和素质培训。企业应定期或不定期地举行各种技能、素质培训班、测评考试或技术比武,通过这种形式来培养人才、发现人才、提拔人才,将合适的人才用在合适的岗位上,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风气。

五是通过各种竞赛活动,全面落实班组建设任务。积极开展班组建设创优评差的评比、竞赛活动,寻找差距,发现问题,弥补不足,解决问题,在班组和职工之间建立一种激励、竞争机制。杜绝以点代面、时松时紧的工作思路和各种搞形式,搞突击的弄虚作假行为,真正使企业班组建设深入每个职工的心里。

六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用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陶冶职工情操。企业应多鼓舞职工的工作热情,为创造发展后劲增添生机与活力。班组建设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必须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入而深入,通过不断创新方法,丰富内容,强化效果,提高建设水平,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篇4:强化基层基础 加强社区建设

关键词:城乡社区 社区自治 公共资源

1 我市城乡社区建设的基本情况

1.1 社区建设领导体系和运行机制日趋完善。市委、市政府始终将社区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将社区基本建设作为考核社区党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指标,作为驻区单位和结对共建单位的一项重要任务,予以进一步强化,有力保证了党的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环境管理等工作 “一揽子”共建的常态化、实效化。

1.2 基本服务功能不断加强。创新思路,主动作为,不断丰富社区服务内容,拓展服务领域。针对不同人群、不同层次需求,积极开展医疗、救助、养老、计生、就业等多种形式的服务,共建成社区养站服务站7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家、社区卫生服务室14家、残疾人康复中心15家。

1.3 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初步建立了以各级财政投入为主、辖区单位资助、社会捐助和自我“造血”相结合的多元化社区建设投入机制。

1.4 居民自治功能显著增强。一是规范了社区管理。二是发挥了联系居民群众作用。社区灵活运用协商议事会、听证会、民情恳谈会等方式,通过社区工作人员走街串户,居民小组长、楼栋长登门收集,建立社区“民情日记”等形式开辟民意绿色通道,了解社情民意,畅通居民诉求。三是配合做好行政事务。初步建立了社区工作准入制度,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区工作负担较重的问题。

2社区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1 对社区工作的认识不到位。一些领导干部、社区干部、居民群众和辖区单位对社区、社区管理、社区服务等概念陌生,对属地管理、社区共建的社区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不了解。

2.2 社区功能定位有偏差。社区作为城镇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履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职能不充分,而承担的行政性事务却很多。

2.3 社区配套设施不完善。社区办公活动用房按规定必须达到250平方米,并建有“五站一室”,但高邮镇14个社区中仅有7家达标,西塔社区仅18平方米、南海社区仅50平方米。

2.4 社区经费缺口较大。工作经费保障不够充分,市、镇区两级财政资金仅能保吃饭,难以保运转。社区正常的办公经费、活动经费必须依靠共建部门、单位的资助,但由于挂钩共建部门单位财力各异、认识不一,执行共建政策的差异也很大。

2.5 社区队伍建设有待加强。人员偏多、待遇低,部分社区存在干部文化素质低、工作责任心不强、年龄结构老化等问题,人员过多、待遇不高,考核不严、上班松散。

3 加强城乡社区建设的措施和建议

3.1 以转变职能为核心,推进社区政事分离。一要理顺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工作站和社区服务中心关系。二要严格执行 “准入制”。三是实行有偿服务。

3.2 以创新机制为动力,强化社区队伍建设。一要创新社区用人机制。加大社区干部兼职力度,大力推进社区“两委会”交叉任职,尽可能减少社区工作人员职数。二要提高社区工作者综合素质。积极吸纳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从事社区工作,加强对社区工作者的业务培训,加快推进社会工作者资格认证。

3.3 以化解瓶颈为重点,切实保障社区正常运转。一要逐步加大财政对社区工作经费的支持。按照城区社区正职待遇不低于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性收入的1.5倍、其他干部不低于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性收入水平的标准测算,全市17个城区社区共需210万元左右。按照每个城区社区每年5万元标准,城区社区共需85万元。以上两项合计295万元,建议将此项经费逐步全额纳入财政预算,由市、镇区财政各承担50%,在三年内市财政每年安排每个城区社区经费从5万元逐步增加至10万元,市财政每年增加支出72万元。二要逐步解决社区办公活动用房。大力盘活社区内企事业单位闲置房,实行资源共享;加大小区预留社区办公服务用房政策执行力度。

3.4 以共驻共建为抓手,着力提升社区服务水平。重点开展好四个方面的社区服务,即面向老、弱、病、残、困、优抚对象的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面向驻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面向下岗失业人员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服务,面向社区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要深化社区共驻共建共享机制,完善社区、驻区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资源共享、社区共建事项,强化共建责任,严格考核督查,推进社区服务性、公益性资源共建共享。

3.5 以统筹发展为目标,加强农村社区建设。一要加快推进农村社区工作站建设。农村社区居委会主要承担居民自治和服务职能,要严格控制职数,实行无偿志愿服务,各乡镇应将社区工作经费列入预算。城区和中心镇社区工作站建设启动后,要迅速向农村社区推广,实行政事分离。二要加强农村社区配套建设。按照加快城镇化建设的要求,统筹推进农村社区布局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当前要以菱塘、三垛、临泽3个中心镇为重点,积极推进农村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或“一站式”服务大厅建设。三要加强城乡互动。加快城乡结合部、城中村和新建农民集中居住区社区化管理步伐,条件成熟的可“撤村设居”或设立社区居委会。

参考文献:

[1]郭桂周,于海波.植根于社区:美国农村科学教育改革的新路向[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3(1).

[2]熊全宇.完善社区内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2).

篇5:加强综治基层基础工作实施办法

根据《中共江西省委办公厅、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精神,为了进一步夯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建设,促进园区和谐稳定,结合园区实际,工业园区就进一步加强园区综治基层基础工作提出如下实施办法。

一、健全综治组织网络

(一)工业园区综治委主任由园区管委会主任担任,管委会副主任任副主任,与综治工作密切相关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下设综治办,负责日常工作,同时配备1—2名专(兼)职综治人员,确保工作落实。

(二)园区各企业设立综治工作领导小组,企业老总任组长,一名副职领导任副组长,与综治工作相关的若干内设机构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其综治办可挂靠在内设机构,综治办主任由所挂靠的内设机构正职担任,配备1至2名专(兼)职综治人员。

(三)由综治办牵头,整合管委会办公室、组织、纪委、宣传、工会、团委、人民武装、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律事务、安全生产管理、信访等组织和部门的资源,紧紧依靠管委会和公安机关的力量,共同开展和谐平安园区创建工作。和谐平安创建工作由园区党工委统一领导,综治办负责日常工作,实行矛盾纠纷联合排调、社会治安联合防控、安全隐患联合治理、和谐平安联合创建、为民服务联合开展的工作体系。

(四)加强综治干部培训。各级综治人员每年轮训一次,培训时间不少于一周。学习内容、进度和时间具体明确,确保人员、内容、时间、质量“四落实”,人员培训率达到95%。

二、壮大群防群治队伍

(五)夯实基层基础,建立群防群治队伍,组织健全,人员齐全,机制完善,群防群治经费落实。

(六)园区管委会在辖区内应配备10—20名以上专职治安巡防员,由工业园区派出所管理,专门担负治安巡防任务。

(七)由各企业组建护厂队伍,担负护厂任务,确保企业安全。这支队伍由企业组建和管理。

(八)群防群治队伍的教育培训,由其组建和管理的部门负责。专职治安巡防队伍每年进行一周以上的教育培训。其他群防群治队伍采取以会代训的形式进行教育培训。

三、加强综治基础工作

(九)完善视频监控体系。2010年底前,工业园区办公区、主要道路、企业进出口和要害部位的监控力争实现全覆盖。新建企业安全防范设施的建设,应纳入企业建设规范,并与园区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时验收并投入使用。

(十)排查调处矛盾纠纷。建立园区、企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网络,经常性、不间断、拉网式开展矛盾纠纷排查,重点排查可能引发民转刑案件、群体性事件的苗头和隐患。对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明确化解责任单位(部门)、责任人的责任和化解措施及时限,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推进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联动,提高调解效率和成功率。

(十一)开展治安集中整治。充分依靠派出所的力量,加大打击犯罪力度,经常性地开展治安乱点和突出治安问题的排查,增强排查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坚持边排查、边整治和滚动排查、滚动整治,确保实现由乱到治、由治到安。

(十二)推进基层平安创建。健全“两图、八制度、十册、十簿”,抓好平安园区的创建,扩大平安创建达标面。大力开展“富民政策、法律道德、科技文化、纠纷化解、治安防控、扶贫济困、文明新风、平安创建”活动,力争实现园区零发案、零犯罪、事故零发生、矛盾零上交,促进园区和谐稳定。

(十三)加强特殊群体管理。加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着力抓好以出租房屋为重点的流动人口落脚点管理,落实房屋出租人、承租人的治安责任;抓好闲散青少年、流浪未成年人、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特殊家庭子女的教育、服务、救助和管理;加强和改进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减少重新违法犯罪;加强对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监外执行人员和吸毒人员的管控,防止其失控危害社会;加强对“社会人”的管理,把其纳入园区管理之中,健全新型的管理和服务机制。

四、完善综治工作制度

(十四)目标管理制。每年初,科学设计综治工作目标管理规划,层层由主要负责人签订综治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半年对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年终进行考核评比,并兑现奖惩。

(十五)领导责任制。认真贯彻执行《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批转省综治委等五部委(厅)〈关于江西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及维护社会稳定领导责任制实施意见〉的通知》(赣发

[2004]24号)精神,落实党政领导班子、党政一把手、分管综治

工作领导、领导班子所有成员的综治工作责任。建立综治工作实绩档案,把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实绩作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考核的重要内容。

(十六)通报讲评制。对综治工作进展情况每月进行一次检查通报,每季度进行一次讲评,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带动中间,促进综治工作平衡发展。

(十七)工作例会制。综治委每季度召开一次工作例会,综治办每月召开一次工作例会,总结工作,交流情况,查找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部署工作任务。

五、提高综治保障水平

(十八)园区综治工作和平安建设经费列入经费预算,并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增加投入。落实综治人员岗位津贴。保障综治工作重大活动、重要工作和处置突发事件所需经费,专款专用。

(十九)按照“谁受益、谁出资”和“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则,采取单位出资为主、受益单位和群众出资为辅的方式,多渠道解决群防群治经费。专职治安巡防队的所需经费,由管委会解决。积极探索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群防群治经费保障机制。

篇6:加强综治基层基础建设

加强综治基层基础工作是做好综治工作的前提。对于巩固基层政权、严密治安防控体系、推进平安建设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近年来我区加强综治基层基础工作所取得的成绩

主要是在六个方面取得了突破:

(一)在落实领导责任制上取得了突破

年来,区委、区政府坚持“两手抓”,将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来落实,于2005年作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平安黄石港区”创建工作的决定》。先后制发了《关于在“平安黄石港区”创建中完善若干工作机制的通知》、《关于组建街道(管理区)直属安保服务队、加强社区群防群治工作的实施办法》、《黄石港区平安创建标准及考评办法》、《关于创建“百家优秀平安单位”的实施方案》等平安建设工作文件。2007年,区委、区政府调整充实了综治工作的领导力量,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先后5次研究综治和平安建设工作,2007年3月12日,区委常委会在听取政法综治工作汇报时,对新形势下做好综治工作寄予厚望,决定在连续两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平安县市区的基础上,奋力争创全国综治工作先进单位,并将2007年确定为“争创全国综治工作先进集体基层基础年”。年初,区政府专题研究加强群防群治工作,并下发1号专题会议纪要,决定由区财政按街道直属安保服务队所需经费的40%予以保障。区综治委坚持每季度例会制度,研究制定了4份综治工作文件。一年来,区长郭永红、区委副书记汪宏钦,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李涛,副区长张红珍等领导多次深入街道、社区和企事业单位,就安保服务队组建、自行车摩托车专项整治工作进行调研,夜间深入各街道检查安保服务队落实情况。

(二)在加强综治基层组织建设上取得了突破

一是加强了街道一级综治组织建设。街道(管理区)综治办主任由党(工)委副书记或副主任兼任,配专职综治办副主任,街道(管理区)综治办工作人员多的达5人,少的也有3人。二是加强了社区综治和治保组织建设。在社区全部实行专职综治(治保)主任制度,区综治委将这一制度的落实情况作为年度和半年检查考评的重要内容,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全区38个社区全部配备专职综治(治保)主任,综治(治保)主任主要精力是抓社区综治和平安建设工作,同时兼管社区工、青、妇、安全生产等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密切相关的工作。对社区治保会和调委会进行了调整充实,加强了制度建设。三是加强了街道、社区群防群治队伍建设。由财政补贴组建了五支街道(管理区)直属安保服务队。2007年4月,各街道办事处(江北管理区)分别按照人员聘用化、资金来源多元化、管理规范化、巡逻专业化的要求,组建了专职安保服务队伍,共有队员80目前这五支队伍运转正常,组建以来,现场抓获犯罪嫌疑人15名,及时冲散打架斗殴13起,制止盗窃作案21起,提供破案线索并协助公安机关破案48起,参与维稳值班400人次,收到群众送来的锦旗5面。我区组建街道安保服务队的做法受到市综治委的肯定和群众的好评。四是注重加强对基层综治干部的教育培训。区和街道(管理区)综治委原则上每年都要举办综治干部培训班,采取讲课、学文件、讨论和外出参观学习的方式不断提高综治干部的政治和业务素质。2007年,我们在实施“一五十百千工程”中,开展了新时期综治工作大学习、大讨论活动,在全区综治干部中树立了有为有位的新理念。

(三)在健全基层基础工作机制上取得了突破

1、创新社区综合治理属地管理模式,将平安单位创建融入平安社区建设之中。我们按照“大综治”的理念,本着共驻共建的原则,突破了以往综治工作属地管理仅限于街道办事处这一层级,将属地管理进一步延伸到社区,在工作机制上实现了工作重心的下移,防范关口的前移。具体做法是:年初,辖区单位和社区分别与所在街道签订综治工作目标责任书。在此基础上,街道结合每季度开展的综治工作检查,在各社区召开有辖区单位参加的工作例会。工作例会由社区治保主任主持,各单位交流平安单位创建工作。这样做的好处主要是,有利于各单位互相学习工作经验,共同提高综治工作水平;有利于社区与辖区单位之间增进了解和理解,便于相互之间形成工作上的支持与配合;有利于基层综治组织网络的不断完善,使以往的街道-辖区单位与街道-社区两条线在基层进行融合。社区具有对平安单位命名、综治先进单位、先进个人表彰的建议申报权,从而使这一组织形式富有生命力,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许多企事业单位对社区综治工作予以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的支持,电厂、供电公司等企业主动将自己的部分保安与社区安保服务队结合,加强夜间巡逻。

2、创新“一楼两长”社区管理模式,将安全文明楼栋创建纳入平安社区创建之中。在传统社区组织结构中,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下面仅有居民

组长,再往下就没有触角,2005年,我们在社区各居民楼栋建立了党员楼长和居民楼长,形成了社区党组织——党小组——党员楼长、居民楼长(“一楼两长”)的多层次治理模式。党员楼长和居民楼长由楼栋中全体居民选举或推荐产生,均为有一定政治思想素质、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善于做群众工作的人员。党员楼长、居民楼长有一个共同的任务:全面收集、反映楼栋的治安状况,发动居民群众开展邻里守望、参与社区群防群治、调处化解邻里矛盾纠纷。各楼栋党员楼长和居民楼长实行公示制和服务承诺制,其照片、联系电话、工作职责均在楼栋公示栏内公示。我区“一楼两长”的工作经验和作法被《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华社、湖北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成为我市平安建设的一大亮点。

3、创新综合治理“二进”(进楼栋进家庭)模式,将平安社区创建的触角向楼栋和家庭延伸。针对群众对综治工作和平安建设知晓率不高、参与度不够的问题,我们进一步将综治工作触角向基层延伸,在全区启动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进楼栋进家庭试点工作。按照“六个到家”的要求,开展安全文明楼栋和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六个到家”,即综治和平安建设宣传到家、文明美德弘扬到家、安全知识普及到家、平安承诺签订到家、矛盾纠纷调处到家、困难家庭帮扶到家。目前,我区综治“二进”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并取得可喜成绩。港办与各住户签订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书,将平安创建任务落实到家庭;沈办建立了社区家庭档案,有针对性地做好服务工作;红办利用短讯群发的方式向居民宣传平安创建工作和安全防范知识,并将社区民调工作、治安联防工作与“二进”试点工作相结合;胜办借助辖区单位的力量,在水丽小区举办了隆重热烈的“二进”工作启动式,经过创建,实现了小区环境卫生、治安状况、邻里关系的明显改观。

4、创新社区平安建设与物业管理相结合的模式,有效提升社区群防群治工作水平。针对传统杂居型社区群防群治组织松散的问题,黄石港街道办事处成立了港升物业管理公司,分别在黄印村社区、公园社区、大桥社区设立管理处,由街道办事处聘请物业管理公司总经理,由三个社区的主任分别兼任三个管理处的经理。这种模式的好处:一是避免了一般物业管理公司的单纯趋利性,把物业管理的目的与社区建设的目的有机统一、合二为一,实质是利用市场经济的手段来解决传统社会管理的问题。二是有效解决了群防群治收费难、群防群治队伍组织难的问题,有力促进了社区平安建设。实行物业管理后,三个小区可防性案件大幅下降。

(四)、在落实综治工作“一票否决权制”上取得了突破

在一票否决工作机制上实现了“三个转变”:一是由被动否决向主动否决转变。每半年,区综治委通过与区公安分局、区信访办进行联动,分析各辖区单位发案情况和群众上访情况,对符合否决条件的及时予以否决。近三年来,区综治委对14家单位给予黄牌警告或一票否决。二是由否决“帽子”向影响“面子”转变。针对传统综治工作一票否决机制对民营企业制约乏力的问题,我们通过媒体公开曝光和向工商、税务、消委、各大银行通报发案情况,切实增加了被否决和警告单位抓好整治工作的压力。江北大厦由于被否决,其开户银行不给其贷款。三是由一否了之向督促整改转变。近年来被区综治委一票否决和黄牌警告的单位都采取了有力的整改措施,整改效果十分明显。其中有9家单位新建了技防和物访设施,5家单位增聘了保安,加强了防范力量。

(五)、在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上取得了突破

三个联动构筑群防群治网络。一是内外联动。所谓内,即社区内部各类群防群治组织,包括社区专职安保队、治安信息员队伍、党员义务巡逻队、低保人员巡逻队等;所谓外,即社区范围之外的由各街道、公安机关组织的各类专业巡逻队伍。内外联动,就是社区群防群治队伍与街办、公安机关组织的各类专业巡逻队伍结合起来,互联互动。其中街道直属安保服务队由区、街财政出资和社会筹资组建,主要负责社会治安比较复杂的地方的治安防控,同时,它又负责对各社区群防群治工作进行督查,这样,内外联动就能确保巡防工作的覆盖面;二是左右联动,即是将社区安保服务队以及基层群防群治队伍与各辖区单位内保队伍结合起来,实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这种结合,能够产生大于二者简单相加的力量。社区群防群治队伍不仅为居民服务,还会为单位提供治安信息,协助单位处理企业、甚至企业内部矛盾纠纷,同时,单位内保力量又可适时充实到社区巡防力量中来,为社区群防群治提供人力、物力、财力上的支持。借助这种模式,我区在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受益匪浅。目前已有11余所中小学建立了校地共建维护学校周边治安秩序的长效管理机制:即由社区出人、学校出钱,由社区安保服务队员护送学生上下学,维护学校门口的治安秩序,效果良好;三是上下联动。所谓上,即社区;所谓下,即社区各楼栋、各个居民家庭。上下联动,就是社区通过宣传发动,调动社区资源,共同维护一方平安。如我们在各社区建立了由社区干部、社区民警、党员楼长、居民楼长、安保队员、治安积极分子组成的三层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网络,把大量的民间矛盾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

三大创建提升平安社区创建成效。着力开展“无毒社区”、“零发案社区”、“智能化安全小区”三大创建活动,使平安创建工作有目标、有措施、有效果。自开展三项创建活动三年多来,全区先后创建“无毒社区”33个,占全区社区总数的87%;通过采取先期介入、延伸覆盖、就地改造三种方式,先后创建智能化安全小区10个,四季花城、博雅花园、华维小区、市水利局生活小区等智能化小区相继建成投入运行,覆盖人口6500户25000余人。我区用科技打造平安的作法和成效受到省、市综治委的肯定。在“零发案”社区创建工作中,各街道对所属社区发案情况一季一通报,并挂牌公告。位于中心商贸区的钟楼、劳动路、南京路、永安里等社区甩掉了“频发案”的帽子,先后达到了月零发案和季零发案的要求。

(六)、在加强重口管理上取得了突破

一是在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和社区矫正对象教育改造上取得了经验、创造了特色。对刑释解教人员,完善了持续教育制度,区安置帮教办公室在各个社区设立了社区帮教联络站,并通过联络站为“回归”人员办证、减免税费寻求帮助,为“回归”人员再就业培训技能,联络单位寻求支持。多年来,我区刑释解教人员重新犯罪率为零。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在我区取得成功,工作经验被省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誉为“黄石模式”。核查纠正监外执行对象脱管漏管工作受到省专项小组的高度评价和肯定。

二是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上做了很多探索性的工作。区综治委经过深入公检法及学校调研,掌握了大量关于我区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第一手资料。召开综治委全会讨论制订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若干意见》。各学校将学生违法犯罪与班主任津贴补贴挂钩,加强对差生的教育和管理。以团委为主体,组成“黄石港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巡回宣讲团”,在全区各中小学、各街道和部分社区巡回宣讲《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同时,以社区为单位,对闲散青少年和有轻微违法行为的青少年进行全面模排,登记造册,目前已登记这类青少年430名,并有针对性地开展了“爱心妈妈”、“青少年维权岗”等结对帮扶活动。对经常接纳未成年人上网的网吧、游戏机室,由区检察院向主管部门提出检察意见书,督促整改。

三是在流动人口管理上实现了资源共享。充分发挥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在流动人口管理上的优势和作用,综治、计生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分析研究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在每个社区建立流动人口管理站,并在流动人口中物色了100人的信息员队伍,负责流动人口登记办证,及时掌握异动情况,发现可疑情况及时上报,有效增强了发现控制犯罪分子的能力。

二、基层基础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基层基础工作中还存在力量薄弱的问题。(1)基层综治干部待遇差、条件艰苦,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还需进一步调动,干部的政治和业务素质与新形势的要求尚有差距,导致很多综治措施不能落到实处。(2)群防群治工作组织较为松散、作用发挥不够。主要原因是投入不够的问题难于从根本上解决,在市场经济条件,群众凭奉献和热情工作往往不能持久。(3)社区警务室虽已建立,但由于警力有限,责任民警应会公安突击任务多,难于扎在社区,社区警务工作任重道远。

二是综合治理的合力还需进一步形成。综合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齐抓共管。然而在现实中,相当一部分单位和群众认为综合治理只是综治委(办)和政法委的事情。有的领导和部门对综治工作喊得多、落实少,与经济工作、计划生育、城建城管等工作相比,力度不够。有的民营企业只讲求经济效益,简单地把企业矛盾推向社会,有的一门心思经营,对社会公益事业全然不顾。一些群众对创建工作热情不高,遇到歹徒为非作歹时麻木不仁;有的综治委员单位在“两手抓”上出现失衡,表现为一手硬一手软;有的执法部门为了经济利益,出现管理上的缺位、越位和错位,该管的事情没管好。

三是综治工作氛围还需进一步营造。群众对综治工作和平安建设的知晓率还不高,综治工作的整体氛围还需进一步营造。还有投入普遍不足的问题。基层区、街两级是吃饭型财政,对平安建设无力投入,有的对平安建设这类在短期内投入不易见效的事情不很热情,与此同时,平安建设宣传发动工作热一阵冷一阵,影响了平安建设的深入开展。

四是综治工作的方法手段还不够。传统一票否决对新型经济组织的制约机制还需进一步探索。

三、进一步加强综治工作的建议

(一)实施党政“一把手”工程,解决综治工作着力不够的问题

一是将平安建设作为优化发展环境的重要措施来抓,使综治工作与经济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要进一步拓展优化环境的工作内涵,在坚持依法行政、热情服务的同时,要为经济建设营造更加安定有序的环境,将平安建设融入到优化环境之中,打造治安品牌,把加快发展与维护一方平安有机结合起来。这样,各级党委政府在研究中心工作,研究经济工作时,就能自觉将平安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做到平安建设工作与经济工作同部署、同考核、同落实,两不误、两促进。

二是坚持舆论先行,为综治工作和平安建设强力推进宣传造势。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平安建设是着眼于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平安建设必须依靠有力的宣传发动,依靠正确的舆论引导,依靠浓厚氛围来烘托。各级综治委、政法委、综治办要与党委宣传部门加强合作,认真做好平安建设的宣传策划工作,要围绕社会各界的参与率、群众的知晓率和满意率,迅速掀起创建热潮。要广泛利用报纸、电视、电台、网络、大幅标语、灯箱广告、公益广告、文艺演出、知识竞赛、手机短讯、墙报板报、发放宣传资料、设立专门网站等一切媒体和可以采取的宣传形式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动员,做到上下联动,媒体互动,新闻、理论、文艺等多种宣传手段并用,把广大干群的力量引导和凝聚到平安建设上来,使平安建设的理念深深扎根于群众之中。

三是要加大投入,为综治工作和平安建设强力推进提供保障。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是平安建设顺利开展的前提。开展平安建设宣传、加强群防群治工作、解决政法机关“吃皇粮”等问题,都需要一定的经费作保障。因此,各级政府及其财政部门要切实加大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经费的保障力度。将应由政府承担的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并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增加投入。要切实解决基层综治部门干部编制、职级配备问题,确保平安建设在基层有人抓、有人管。

(二)整合资源,形成合力,解决基层基础工作中力量薄弱组织松散的问题

要整合基层维护社会稳定工作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掘基层综治信访司法等组织的潜力,为平安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一是在组织机构设置上,要加强基层综治、维稳、信访、司法等力量的整合。县(市、区)一级,综治办主任可由党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兼任,实行综治办与信访办、维稳办“三位一体”的运行模式,避免现实中有时出现的推诿、扯皮、信息沟通不畅的问题。乡镇、街道一级,由综治办牵头,将司法、信访、维稳、公安、法庭的力量整合在一起,内设司法所、信访办、维稳办、警务办,全天候备勤,把发现的各类影响治安稳定的矛盾、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及时化解,维护社会安定。二是在警力配备上,可实行“三警合一”,即将交警、巡警、社区民警三警种力量进行整合,统一管理,集中调度,充实一线,服务基层,进一步提高群众的见警率。三是要按照以专带群的思路,加强政法队伍作风建设,切实加强社区警务工作,发挥政法机关特别是公安民警在基层维稳保平安的示范作用,以创安为民的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支持参与。四是要按照重心下移,夯实基层的要求,切实抓好街道以及县、市、区一级的平安创建工作,在考核上可探索实行省里直接考核县(市、区)、市里直接考核乡镇、街道的办法,以扩大考评对象的覆盖面,避免其他因素对考核考评结果的影响,同时也可有效提高基层组织对平安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三)借助平台,完善机制,解决基层基础工作手段不够的问题

综治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要有全局眼光、系统思维,注重与其他工作相互结合。通过搭载平台,相互促进。当前,要以宣传贯彻《湖北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条例》为契机,抓好综治工作运行机制的建立和完善,要切实做到“三个结合”:

一是综治工作要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相结合。多年的文明创建活动已形成强大的工作基础、坚实的思想基础和浓厚的舆论氛围。开展平安建设,不能脱离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这个大系统,单打独斗、孤军奋战。为此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协调,使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与平安建设活动在一个目标下有机结合起来。在具体操作上,要把精神文明建设与平安建设一起研究、一起落实、一起检查。把平安建设作为文明单位评比的重要前提,由市文明委出台文件,规定凡是未被市、区综治委命名为“平安单位”、“平安社区”、“平安学校”的,在当年度内一律不得申报文明单位。在开展平安单位评比时,可借鉴文明单位评比实行中央、省、市、县(区)四级标准,逐级申报的经验,建立起与四级文明单位评比相适应的四级平安单位评比标准,形成规范完善的工作制度,以此不断激发平安单位创建热情和创建动力。

二是综治工作要与基层党建工作相结合。社区承载着大量的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职能。加强社区一级党的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是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课题,也是平安建设深入扎实开展的重要方向。维护稳定、保一方平安是基层党组织的重要职责和任务,因此要把平安建设纳入基层党建工作中,加强平安建设与党的建设的结合,深入开展党建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活动。要把平安建设纳入创建城市党建工作示范社区活动以及加强企业和学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凸显党组织的组织功能,加强基层党组织对平安建设的领导,进一步凝聚社区、企业、学校平安建设合力,形成党的领导、政府支持、各方配合、群众参与的平安建设大格局。

三是综治工作要与干部政绩考核相结合。要按照“稳定政绩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建立科学的干部政绩考评体系。当前,要把平安建设作为考核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把平安建设的成效作为检验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重要标准,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对干部晋职晋级和实施奖惩的重要依据,加强对平安建设各项工作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对工作扎实、成效显著的地方和单位予以表彰奖励,对因领导不重视、责任不明确、措施不落实,造成群体性事件、恶性治安案件和重大灾害事故的,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和有关责任人的责任。认真落实决策目标、执行责任、考核监督“三个体系”,用制度确保平安建设工作任务的落实。

(四)加强管理,勇于探索,解决制约基层基础工作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社会管理在任务更加繁重、方法手段老化单一的情况下容易出现漏洞,给违法犯罪活动造成可乘之机。因此,必须加强社会管理,实现方法手段思路上的创新。

一是社会参与的思路。在治安管理工作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中强化管理,针对那些单纯依靠政府管不了、管不好的事情,要通过激发和调动社会参与的积极性,采取政府引导、社会协调、公众参与的方式进行管理。如流动人口管理问题。目前的管理办法是,通过基层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民警进行摸查,对外来人口实行办理暂住证纳入视线管理,这样做的弊端是作为管理对象的外来人口对办证管理工作不支持不配合,导致办证率难以提高,管理工作流于形式。如果转换一下管理思路,变管理对象为服务对象,在一个社区或一个单位成立“外来人口之家”之类的组织,通过为外来人口提供创业指导服务,搭建创业平台来调动外来人口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就会起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效果。再如当前比较突出的网吧管理问题。按照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思路,至少可采取以下措施:在全市网吧行业中建立行业协会,在网吧业主与政府职能部门、社会公众之间搭建沟通平台,加强行业自律;发动公众积极举报网吧违规经营问题,政府加大处罚措施,来达到长效管理的目的。

二是市场引导的思路。就是要善于运用市场机制的激励作用和制约作用来加强平安建设和社会管理。如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群防群治工作,可通过组建专业化、正规化、素质化的安保服务队,实行服务承诺,通过为居民提供优质的安保服务来赢得居民的支持;也可通过社会力量组建多元化的保安服务公司,由保安公司与客户之间进行双向选择;在平安建设的考核制约措施上,可比照经济领域的经营责任制,实行治安承包责任制,就是把一定的治安防范任务以一定的价格,承包给一个组织或个人,如把城市社区的治安防范工作的治安防范工作承包给他人;在落实单位安全防范责任时,可事先核定一定的风险抵押金,发生责任问题时没收或扣除风险抵押金,以此加强单位的治安防范责任,提高治安防范意识;针对一票否决对民营经济组织制约乏力的问题,利用企业对市场反映的敏感性,在实施一票否决时,可由否决“帽子”的影响“面子”转变,将符合一票否决条件的企业在媒体上公开曝光,向银行、工商、税务等利害部门进行通报,来增强民营企业加强平安创建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上一篇:施工类安全生产许可证下一篇:办公用品申购表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