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治论文

2024-05-19

形势与政治论文(精选6篇)

篇1:形势与政治论文

形势与政治

课程号: 班 级: 学 号: 姓 名:

我对钓鱼岛事件的认识

“钓鱼岛”,这个词成为网络热门词汇已经很久了,到现在钓鱼岛事件在网络上依旧是一个热点。作为一名学生虽然对于政治方面的问题了解的并不深,但对于这个事件,我依然有我自己的看法。

自古以来,中国对钓鱼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中国早在明朝就有关于钓鱼岛的历史文献记载。日本称钓鱼岛属其冲绳县管辖,但日本的冲绳县在距今约125年前曾是独立的琉球国。在1871年日本吞并琉球国之前,中国曾与琉球国有过约500年的友好交往史,最先发现并命名了钓鱼岛等岛屿。在明朝永乐元年(1403年)的《顺风相送》一书中就有关于“钓鱼屿”的记载。中国从明太祖开始向琉球派遣册封使,即专门代表当时中国政府册封琉球王的使节。1562年明朝浙江提督胡宗宪编纂的《筹海图编》一书中的“沿海山沙图”,标明了中国福建省罗源县、宁德县沿海各岛,其中就有“钓鱼屿”、“黄尾山”和“赤屿”等岛屿。

日本最早“发现”钓鱼岛,是在日本吞并琉球,将琉球国改为“冲绳县”之后的1884年,比中国文献最早记载该岛都迟约500年。据日本史书记载,1884年日本福冈人古贺辰四郎发现“久场岛”(黄尾屿)有大量信天翁栖息,可销往欧洲,便于1885年要求冲绳县令允许其开拓,并在岛上树立标记,上写“黄尾岛古贺开垦”,日本政府以此为据,称钓鱼岛是“无主地”,是由日本人先占的,而非甲午战争时从中国夺取的。这完全不符合历史真实,是对历史的歪曲。日本之所以觊觎钓鱼岛主要有两大原因:其中之一就是钓鱼岛的战略价值。钓鱼岛列屿仅为无人岛,但其身处中、日两国间的冲绳海槽。在大陆架划分上,中国和日本是相向而不共架的大陆架,由冲绳海槽分隔,但钓鱼岛位于冲绳海槽的西侧上沿。钓鱼岛一旦属于日本,我们将被迫接受日本以中间线划分大陆架的无理要求。更严重的后果是,美日军事同盟将试图把我们封死在中间线以西。君不见,现在只要我们的海军舰艇一通过第一岛链,美日的军机军舰肯定要跟踪、骚扰,若钓鱼岛属于日本,这条对华封锁线将前推到所谓的“中间线”,我们的战略空间将被大大挤压。从地理位置上看,钓鱼岛地处我国东海海域的中央位置,在我国大陆与日本冲绳之间,东西各距200海里。其前沿位置辐射范围还可覆盖我东海海域。一旦日方在岛上建立远程预警雷达,则不仅可监视台湾北部,而且还可以监视我国东南沿海各地。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钓鱼岛有丰富的资源。就石油资源而言,钓鱼岛周围海域海底石油储量巨大,可达30-70亿吨,有人曾经断定,钓鱼岛附近水域的石油资源使之“有可能成为第二个中东”。这种诱人的憧憬,足以令石油资源缺乏的日本为之冒险。此外,钓鱼岛上有很多名贵的药材,有一种叫海芙蓉的海草,生长在沿岸的岩石缝中,更是是防治风湿症和高血压的良药。我想,日本想霸占钓鱼岛也看中了钓鱼岛周边渔业资源很丰富。众所周知,日本国内对渔业的需求很大,如果将钓鱼岛占为己有之后岛上丰富的鱼类就能满足他们国内很大的需求。所以基于以上的两个原因,日本才导演了各种争端想借此机会将钓鱼岛国有化,类此的手段我们在日本侵华战争中已经见识到了。当时由于中国国力不行才导致日本的阴谋得逞,现在我们国力强大,是不可能让日本类似的阴谋再度得逞。

其实,钓鱼岛的问题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对于我们人民来说是最为理想的,但是我们绝不能承诺放弃武力,必要时,我们也可以采取武力解决的方式。总之,遇到这种像日本侵犯我主权的事件,我们的民众必须要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不能相信别人的鼓动,也不能到处散播谣言。一切行动听指挥,国内各民族团结一致,相信也没有那个国家敢来侵犯我们。

我对党在民生建设方面的认识

1949年10月1日,对于每一个中国人都是一个值得深深记住并且纪念的日子,在这一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从此广大中国人民不受压迫,开始当家做主人了。

然而,新中国建立之后社会主义建设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经历了“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等大型错误,但是即使这样也阻挡不了新中国的发展。中国真正的建设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改革开放三十几年的实践,极大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先后诞生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其中,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它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的经验,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了社会新的发展要求。尤其是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这为改善民生奠定了更加坚实的理论基础。

建设小康社会是我们改革开放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战略目标。改革之初,邓小平就指出:“我们的目标第一步是到2000年建立一个小康社会。所谓小康社会,就是虽不富裕,但日子好过。”受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所限,邓小平更多地是在经济层面上界定小康社会及其目标和实现路径。改革开放三十几年后的今天,我们党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在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规律的基础上,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构成的基本纲领。这里突出社会建设、改善民生方面的要求,体现了我们党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回顾三十几年的改革历程,邓小平首先在1979年提出了小康社会的概念,并逐步形成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围绕这个重大战略,进行了具体实施和创造性的推进。

就以十八大为例,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特别关注民生问题。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为此,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的同时,按照“统筹兼顾”这一根本方法的要求,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目标指向,加快推进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六大任务:一是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二是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三是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四是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五是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六是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社会建设这六大任务所要解决的,都是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也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在社会建设中的具体体现。随着这六大社会建设任务的逐步解决,现实中的各种矛盾和利益冲突将会得到有效化解,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将会得到进一步提高,人民也会生活得更加快乐和幸福。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报告的精神实质,切实把报告提出的战略部署和各项任务全面贯彻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这一切的一切都体现了党中央对民生建设的高度重视,并在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实行。

篇2:形势与政治论文

对气候变化极端气象与地球安全问题的思考

财经学院08级会计3班 王洁玲

近年以来,世界一些地区气候异常,寒潮、干旱、酷暑和洪涝轮番上演,给一些国家和地区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巨额经济财产损失。人们不禁要问,全球气候为何大范围异常?全球气候将向什么方向发展变化?人类在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和作用是什么? 气候变化总体概念是指全球平均温度的变化状况。地球吸收和释放的能量基本处于平衡状态。但由于人类活动增加,尤其是近两个世纪以来,工业化进程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碳,大气温室气体增加,造成全球平均温度发生变化。大自然平衡一旦被打乱,就会较频繁地出现气候“扰动”和“极端事件”的频发。因此,我们对极端天气现象的出现要以科学的态度来分析看待。

近日,新闻报道澳大利亚的特大洪水已经造成许多人被迫离开自己的家园。在重灾区昆士兰州,洪水目前仍在肆虐,1月10日洪峰来临,造成8人死亡,数十人失踪,受洪灾影的人数达20万人。洪水已导致40多个城镇被淹。如今,到了二月份,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州的洪水仍未退去,人们被疏散到附近的村庄和临时搭设的居住场所。

看到此则新闻,我想到去年全球的许多气候问题。有日本本州岛海域地震,随后引发大海啸和福岛的核电站泄漏,中国全年相继发生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云南盈江5.8级地震、长江中下游地区春夏连旱、南方暴雨洪涝灾,泰国曼谷的洪水灾害,2011年冬天亚欧地区的严寒冬季还有北美加拿大出现历史平均最高气温的冬季等等。

这种种极端的现象,不由引起我们深深思索。当今,在全球范围内,高温天气变得更热,而且将更加频繁地出现。除此之外,气候变化还导致强降雨、干旱等极端天气事件增加。世界气象组织预测,随着全球变暖,今后极端天气现象的发生将更为频繁,强度更大,影响地区更广。面对科学界对气候变化与极端天气事件的之前的关系研究仍没有非常可信的定论,我们对极端气象的发生应该采取及时的补救和预防措施。极端的气象所带来的问题是复杂的,影响着当地甚至整个区域的交通运输状况,粮食储备,医疗卫生服务系统,社会保障体系和经济增长等。同时,也会从应对救灾与防护的行动中,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综合素质。为应对全球气候的变化与极端气象的频繁出现,促进可持续发展,中国政府通过实施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效率、开发利用水电和其他可再生能源、加强生态建设以及实行计划生育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为减缓气候变化做出了显著的贡献。

首先,政府要加大调整经济结构,推进技术进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中国政府更加注重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将降低资源和能源消耗、推进清洁生产、防治工业污染作为中国产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也是重要举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重点林业生态工程的实施,植树造林取得了巨大成绩,据第六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中国人工造林保存面积达到0.54亿公顷,蓄积量15.05亿立方米,人工林面积居世界第一。全国森林面积达到1749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13.92%增加到2005年的18.21%。除植树造林以外,中国还积极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草原建设和管理、自然保护区建设等生态建设与保护政策,进一步增强了林业作为温室气体吸收汇的能力。

除此以外,我们应发展低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改善能源结构。通过国家政策引导和资金投入,加强了水能、核能、石油、天然气和煤层气的开发和利用,支持在农村、边远地区和条件适宜地区开发利用生物质能、太阳能、地热、风能等新型可再生能源,使优质清洁能源比重有所提高。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了相关体制和机构建设。中国政府成立了共有17个部门组成的国家气候变化对策协调机构,在研究、制定和协调有关气候变化的政策等领域开展了多方面的工作,为中央政府各部门和地方政府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提供了指导。

篇3:形势与政治论文

关键词:企业,思想政治,特色活动,实践

在油田“十二五”新的发展阶段, 油气企业在资源接替、精细管理等方面面临诸多挑战, 员工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多变性、差异性日益增强, 各级基层党组织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任务繁重艰巨, 这些问题既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压力, 也是新动力。面对企业、基层党组织在发展中出现的瓶颈问题, 需要通过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式和新途径, 将广大党员干部和职工群众的智慧力量凝聚在一起, 对员工始终做到发展上依靠、工作上培养、成果上共享, 为老区的有效发展、科学发展奠定最广泛、最深厚的群众基础。

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形势

随着油田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 员工队伍的利益诉求不断变化, 基层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形势也越来越复杂, 一些不符合发展需求的问题也逐步涌现。一是党组织各项主题活动与企业生产实际联系不够紧密, 在活动内容和方式上缺乏针对性、创新性, 还没有完全做到思想政治工作服从和服务于企业改革发展的需求, 还存在沿袭老套路、老方法的问题, 没有针对目前企业快速发展和员工更加丰富的现实要求入手。二是从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部分干部在思想上不适应更快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要求, 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通用性问题日益凸显, 在工作中习惯按部就班, 照抄照转, 没有充分意识到企业发展对于员工在思想形态、意识领域的冲击和影响, 没有充分发挥党组织利用先进传播媒体的优势平台。三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不适应员工思维方式的改变, 没有充分利用企业多种教育载体, 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由静态变为动态, 由抽象化变为形象化, 信息导向的力度不强, 延伸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和空间做的不到位。四是企业用工制度的多样化, 员工身份差异同样不断的冲击着传统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和效果, 造成员工在追求目标和价值表现出来的多元化思想, 与企业文化内在价值观念和整体意识存在差异。这些都是当前企业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无法回避而且必须面对的问题, 都需要在不断围绕企业发展与员工需求的矛盾之中, 不断地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思路, 通过有效途径来解决。

二、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与实践

面对新形势和新问题, 2011年以来, 中原油田采油六厂党委始终坚持贯彻油田党委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宗旨, 在实践中积极研究探索思想政治工作新途径和新方法。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基础上, 以“树正气、倡文明、促和谐”活动为主线, 全面实施了“环境大改善、思想大沟通、典型大选树、隐患大排查”活动。通过不断的丰富活动内涵和载体, 逐步形成了以党建促生产、以生产助党建的互动局面, 为实现企业的良性发展和更好的服务职工群众作了积极有益的尝试。

1. 从内外部环境改变入手, 改善提升员工的精神面貌。

通过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企业发展理念, 从有效改善员工生产、生活环境入手, 以企业内外部环境的综合整治为突破口, 开展了一系列综合性的“环境大改善”活动, 实现了企业内外部环境的显著改善。组织基层单位开展重点环境治理活动68次, 清理各类卫生区域死角543处。同时, 实现了环境治理由基层办公场所向一线井站的有效推进。期间, 开展井站规格化治理386井次, 采油井站168处, 员工参与人数3519人次, 搭建各类工棚、工房21处, 粉刷井站墙面2319平米, 平整草坪3820平米。重点开展了作业工衣房改造、桥口、白庙、马厂采油区一线井站、单拉点厨房改造等治理工作。经过努力, 基层单位、采油一线的站容、站貌得到了有效治理, 员工的工作环境更加优美, 生活居住条件更加舒适, 职工的日常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显著的改善。积极营造良好的企业外部环境, 通过坚持“内抓管理、外抓治理”的方针, 始终保持高压打击治理态势, 企业内外部整体环境持续好转。以员工遵纪守法、爱岗敬业教育作为强化内部管理的着力点, 持续开展了有针对性的职工岗位述职、岗位树星、违法违纪警示等多形式的员工思想教育活动。通过层层签订干部职工责任书, 确定了全方位、广覆盖的职工违法违纪领导干部连带追究制度, 员工队伍守法和责任意识明显增强。通过采取上级多汇报、外部多沟通、内部重打击的治理模式, 不断强化与油田综治办、地方政府、公安机关的协作联动。利用多方面、多层次的沟通, 建立了有效的互利互信工作机制, 实现了将油区综合治理纳入地方社会综合治理考核范畴的战略目标, 构建了“四位一体”的工农联防联治体系, 以内部外部多方力量的联合统一行动, 油区整体社会环境得到显著改善。通过不断的加强企业内外部环境的综合整治专项工程, 为员工队伍整体风貌和工作作风的改进创造了有利条件。

2. 从员工根本需求入手, 提高员工的向心力和归属感。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员工支持, 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对于企业至关重要。今年, 通过认真调研员工队伍现状, 结合实际情况, 建立健全了基层单位、机关部门分岗位、分层次、分专业、全覆盖的“思想大沟通”承包模式。同时, 通过设立基层员工思想问题意见箱和电子邮箱、员工论坛、网络微博, 建立单位 (部门) QQ群、飞信群等形式, 定期组织专人收集整理、解决员工的实际问题。以“干部大下访”活动为契机, 对干部提出了首问负责制, 要求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 尽最大努力把职工的问题发现在基层, 解决在一线。开展了48批次的基层下访活动, 有效解决了职工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以困难帮扶的“暖心工程”, 组建了机关部门、班组 (队站) 共同参与的关爱网络, 形成了信息上下贯通、快速有效的响应机制。建立了“员工帮扶档案”, 通过开展困难家庭季度回访, 形成了长期跟踪帮扶制度。走访慰问困难职工、职工遗属、伤病职工295人次, 开展机关部门上门服务、青年志愿者服务等活动46次, 解决家庭困难、子女就业、工作调动等实际问题268件, 开展员工问题帮扶482人次, 职工心理辅导598人次。同时, 坚持发挥企业文化的凝聚和导向功能, 在员工中开展和谐单位、和谐班组、和谐家庭创建活动。通过充分利用文化传播载体, 如网络平台、飞信短信、宣传橱窗、员工网络论坛、网络微博等形式, 将六厂企业文化中“真诚、奉献、守责”的核心理念体现到服务职工的各个环节, 体现到员工的日常行为之中。例如在职工班车安装DVD电视, 上班途中播放安全工作、岗位管理和爱厂教育讲座, 下班路上播放家庭生活和子女教育知识, 使员工教育渗透到了每个角落, 让职工切实感受到了企业的温暖和帮助, 有效提高了员工对于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3. 以优秀企业文化带动入手, 提升员工积极向上的动力。

围绕建立黄河南特色的企业文化, 不断推动先进文化在员工队伍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在基层单位广泛开展了不拘一格的典型选树和岗位激励活动, 在基层推荐、部门联评的基础上, 建立了多类别、多层次, 横到边、竖到底的“典型大选树”模式, 通过充分挖掘基层不同行业、不同岗位员工身上的闪光点, 充分运用各类媒体介质, 在员工队伍中形成了“人人争当先进、人人能当先进”的良好赶超氛围。组织开展了基层单位个人先进选树活动44期, 选树了基层“上产之星”、“劳动明星”、“岗位之星”等周明星、月明星496人次。积极利用多种形式, 组织“身边的榜样”劳模事迹巡回宣讲活动23场次, 组织开展“爱岗敬业”形势任务教育和“油气上产, 青年当先”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引导全厂干部职工立足岗位、创先争优。围绕员工在岗位做贡献, 组织开展职工“子女进岗位”活动和“我与六厂共成长”走基层巡回演讲, 积极利用报纸、电视、网络和基层自办宣传期刊等形式, 广泛宣传员工爱岗敬业的典型事迹。共荣获油田十大杰出青年、知识型先进员工等局级先进个人荣誉称号83人次, 涌现出了龚厚琼、李英杰、李志刚、王峰、胡彦兵等一大批杰出人才和优秀典型代表, 以层出不穷的典型先进不断推动了员工队伍奋勇争先的后劲。同时, 以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充实员工的业余生活。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举办了元宵社火展演、“和谐新篇章———迎新春歌舞晚会”、职工排球联赛和职工乒乓球比赛等文体活动14大项, 丰富了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 有效解决了职工关心的技能培训、文化娱乐等热点、焦点问题, 形成了特色鲜明, 吸引干部职工, 寓教于乐的文化氛围, 有效推动了职工群众性文体活动的深入开展, 不断提高了员工队伍集体荣誉感, 营造了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氛围。

4. 从影响持续发展的因素入手, 推动企业和谐健康发展。

通过积极拓展基层党组织职能, 围绕各项工作隐患排查为重点, 以油田“我要安全”活动为主线, 以“查找职工身边十大安全隐患”活动为抓手, 政工部门主动与安全部门结合, 深入开展了“员工身边隐患大排查”、“啄木鸟安全隐患温馨提示”等活动。重点排查了对职工人身造成威胁、容易造成重大事故的安全隐患, 及时督促整改、落实了隐患防治和预防措施, 以细致入微的生产、生活安全隐患排查活动, 全面提升了企业在基础管理层面的本质安全水平。组织翻修、改造了采油井站、单拉井点各类大小厨房、卫生间102处, 配备了各类消毒药水、杀虫剂等卫生用具。组织开展了井站、井场现场生产、生活隐患排查活动34次, 覆盖了基层单位189个风险点, 累计排查一线井站149站次, 职工食堂32次, 治理整改员工工作、食宿等安全生产、卫生健康隐患238项。围绕着油田党员干部廉洁风险隐患排查总体部署, 以“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 坚持“出事之前狠抓是大爱, 包庇纵容是大害”的工作思路, 建立了全方位、多层次、高效能的监督体系。组织开展了党员干部“三亮三比三评”为要求的“两级党员干部职工评”活动, 通过广泛组织廉洁风险大普查、大整改、大监督, 逐步形成了“教育在前、制度在前、预警在前、监督在前”的防控管理体系。在工作中坚持“三公开”和“三检查”的原则, 实施了纪检监察“二四三三”工作法, 将基层单位、机关科室重点 (关键) 岗位人员352人纳入了廉洁防控管理体系, 排查工作和岗位职责风险点817个, 制定廉洁防控措施847项。全面实施了“亮权”监督行动和“三色”预警考核, 有效地推进了廉洁风险防控管理机制建设, 进一步强化了党员干部的责权意识和服务意识, 维护了企业员工的合法权益和切身利益, 持续推动了企业和员工队伍实现健康稳定发展。

三、几点启示

1.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环境因素的影响, 工作和生活环境的适宜直接对员工的工作情绪、精神面貌有着重要的影响。企业环境涵盖内部生产生活环境及外部社会环境两个因素, 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是否符合现代化企业发展的要求, 是否符合员工的工作需求, 日常生活条件是否具备, 对于企业员工在岗工作效率和工作价值有着直接的影响, 企业综合环境的好坏是重要的客观因素之一, 企业有责任、有义务为员工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

2. 在新的形势下,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环境、渠道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除了内容加强针对性外, 还必须从方法上改进。要由过去的强制性、指令性转变为参与性、指导性, 要与有情管理相结合, 创造出丰富多彩、形式多样、职工广泛参与乐于接受的方式。通过建立与员工深厚的情感, 以平等的姿态相互交流, 为员工解决实际困难, 特别是事关职工利益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 了解员工“所思、所盼、所想”, 尽最大能力加以解决, 使员工心情舒畅地工作, 为企业发展贡献聪明才智。

3.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形成的氛围, 并且成为企业员工普遍遵守和奉行的一种共同价值观念, 具有导向、凝聚和激励作用。倡导优秀企业理念, 选树先进典型代表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形式, 也是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方法。积极迎合员工需求, 通过开展员工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引导员工广泛参与, 对于陶冶员工情操、鼓舞员工士气、塑造健康人格、激发工作热情、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4. 维护企业员工队伍稳定和党员干部队伍的健康发展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职责。通过积极发挥企业各级基层党组织的能动作用, 不断完善和丰富党组织的职权范围和服务功能, 实现更好地服务生产经营工作。在促进企业生产经营方面, 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 调动员工广泛的群体监督主动性。通过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队伍的健康发展, 杜绝和查处党员干部违法违纪行为, 实现干部队伍动态管理和长效管理, 不断推动企业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是个永恒的话题, 随着油田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 新的问题也会不断涌现, 如何保持稳定发展的大好局面, 成了我们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 同时也给我们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基层工作实践中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对推进油田整体思想政治工作水平的提高, 必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赵国庆, 王宜刚.如何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决策探索 (上半月) , 2007 (7)

篇4:浅析当今国际政治形势与中国外交

[关键词]国际;政治形势;中国外交

国际政治是世界发展过程中各国关注的重要内容,其主导因素就是大国的实力和大国之间的战略关系,其本质仍然是为了追求权力和实力,虽然近几年来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获得了极大的改变,但国际政治仍是遵循着弱肉强食的法则,只是国家之间追求权力和实力的方式发生了变化:即由一战时期的军事力量比拼转变了现如今国家之间综合实力的竞争。当今世界的国际政治形式处于相对均衡的局势,但由于人类群体之间的关系而言,国际政治形势仍旧暗流汹涌,不可揣测。

在当今社会中,影响国际政治稳定与和平的最主要的因素就是中美俄三国之间的权力转移和战略关系。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则是中国的崛起和欧洲等大国的战略影响力下降。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中国的实力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已经渐渐地缩小了中美之间的差距,但同样的也扩大了我国与其他国建之间的实力差距,这种现象就造成了权力的转移,国际政治的形式也因此发生了变化,正逐渐向着两极化的方向发展。现如今我国的综合实力与美国之间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从而导致这种变化并不明显,大国之间的战略关系并没有因此发生改变,但也因此产生了很多重要的变化:中美、中俄关系稳定,中俄关系趋于紧密。总的来讲,未来国际政治形势变化的重要因素仍是中国实力的增长以及中国与其他大国之间的战略关系变化,但就目前来讲,欧洲各国以及其他一些重要地区的国家对中国实力和影响力的增长报以积极的态度。下面,笔者具体谈一下现如今的国际形式与中国的外交。

一、当今国家政治形势简述

二战结束后,世界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大国割据局面,即美国是唯一的超级大国,欧盟、中国、日本、俄国作为强国没有一个能与美国的实力比肩。这种力量的失衡状态将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这也导致了美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凭借自己超前的实力奉行单边主义,想要称霸全球。像04年美国宣布的全球部署大调整战略,就是美国妄图建立以其为主导的世界秩序。然而随着世界各强国的力量消长,国家政治形势逐渐向着均衡的方向发展:“多强”之中欧盟的第五次扩张、中国的发展、俄罗斯的复兴势头、日本经济走出低迷状态等都影响了大国关系的格局,还有印度、巴西等非强国的快速发展也都昭示了世界向着多极化发展的趋势。其中,对国际政治形势影响最大的还是中国崛起导致的权利转移造成的。具体有以下几点内容:

1.中国的经济持续的增长

从经济实力上来看,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速度不断加快,到现如今已经与其他经济大国拉开了差距,与美国的距离也在逐渐的缩小,在亚太地区,中国也逐渐的成为贸易中心。从数据上来看,中国的全年增长率在7.5%左右,而美国经济虽然有所回暖,但由于改革的困难,其衰落的趋势仍十分明显,俄罗斯的全年经济增长率也不会超过3%。

2.中国的国际影响力逐渐增大

中国近年来在国际上的地位逐步提高,中国在外交方面也趋向于多元化,双边外交与多变外交中,中国充分的展现出了自身的魅力,吸引了几乎所有主要国家访华。这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中国威胁论的影响。中国的影响力逐渐增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是欧盟及其成员国对华态度友好起来,尤其中法之间关系最为密切,中英之间的关系也逐步的打破僵局,并逐步的加强往来。其次是东盟及其成员国的战略东移,渲染中国威胁论,让中国的正面影响力收到了影响了,其中突出的事件是黄岩岛事件和仁爱礁事件。

二、我国的外交政策简述

中国的外交政策遵循了几个基本的原则: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发展理论和实践、和谐世界理论与实践、大安全观、大周边观、韬光养晦和有所作为,我国的外交政策基本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对我们友好国家的积极主动的外交策略以及对外而已中伤我国的强硬的外交策略。

1.积极主动的外交策略

我国对外积极主动的外交策略具体可以再对东南亚外交场合中看到,坚持外交政策的连续性,加强东盟在地区合作中的主导作用,并展现出大国承担的勇气和气魄。中国在与东南亚地区的外交过程中提出的一些建议和做法至于构建以政治友好、经济合作的势力范围,利用自身的技术、资金人力等优势,积极的开展金融合作、基础设施建设合作等,这种外交策略让很多国家将中国的崛起看成是自己发展的基于,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中国的健康发展。

2.强硬的外交策略

面对一些国家对中国的消极反应,中国均采取了强硬的措施来保护我国的合法权益,在中国爆发领土危机之时,中国采取了冷战时期最为强硬的措施,向日本、越南、菲律宾等国家施加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中国设立三沙市、12年彻底控制黄岩岛、13年要求菲律宾撤出侵占中国的8个岛、礁,12年宣布建立东海防空识别区等措施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让这些于中国敌对国家放弃了对抗,现如今,日本是唯一可能与中国长期对抗的国家,也可以预见,中国将长期面对一个敌对的日本。

总的来讲,中国实力的不断增长让中国的对外政策变得更加积极主动,中国已经成为塑造国际政治形势的重要力量。对中国而言,中国影响力的提高既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方面,让中国的对外交往中面临着沉重的压力。但笔者相信,未来的中国外交将会做的更好!

参考文献:

[1]俞邃. 論中美俄三角关系[J]. 当代世界,2015,07:2-5.

[2]曹兴. 中国周边安全中的跨界民族问题[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04:12-16.

[3]庞卫东. 冷战时期的印支形势与胡志明小道的兴起[J]. 史学月刊,2015,08:133-136.

篇5:形势与政治心得

形势与政治心得

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经过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我对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有了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实的了解,虽然只有短暂的十节课,但却使我受益匪浅,感触良多。作为一名大学生,深刻、全面地了解国内外的形势是非常必要的,而学习这一门课程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和观点。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阵地,是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我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更好地贯彻落实了中央的有关精神,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养成关心时事政治的习惯,培养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了解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才能更好地帮助中国发展,认识中国,了解我们的国家与世界的差距以及我们自身的不足。我们必须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灵活变通,具备创新能力。

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依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努力奋斗,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拓展素质,不断提高个人能力,打造出“诚、勤、信、行”的品牌大学生;利用形势与政策,为我所用,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利用形势与政策,实现自身的大理想,大发展。形势与政策教育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针对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思想特点,帮助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教育和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在这过去的几年里,我们很多人都看了,世界上发生了很多事情,这些事情当然是一些大事情,影响着某个国家,或者某个地区和经济体,甚至整个世界。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加剧,经济政治文化在一体化的融合过程中,难免有很多摩擦,甚至引起冲突。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情,都是从自己国家的利益出发,很难在许多共同关心的问题上达成一致。在这过去的几年里,我们很多人都看了,世界上发生了很多事情,这些事情当然是一些大事情,影响着某个国家,或者某个地区和经济体,甚至整个世界。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加剧,经济政治文化在一体化的融合过程中,难免有很多摩擦,甚至引起冲突。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情,都是从自己国家的利益出发,很难在许多共同关心的问题上达成一致。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号角。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开放新的重要关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深刻领会和全面把握全会的精神实质和核心意义;着力统一思想,凝聚改革的共识,切实把握好改革的正确方向,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深化改革积极稳妥推进改革,以求真务实的作风深化改革做社会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习近平主席的“三个倡导”促进了我们当代大学生共建共享中国梦,第一,中国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本质上是想通的,二者具有历史逻辑与理论逻辑、历史创造主体与价值主体的有机统一性;第二,中国梦从理想变成现实,表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步落地生根的过程;第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既需要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硬实力,也离不开思想、文化、价值观等软实力。改革是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动力,是推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不竭动力。我党和各族儿女必须抓紧工作,抓紧落实,励精图治,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要毫不动摇走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开辟出来的改革道路,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以更加宽广的胸怀迎接新的机遇和挑战。改革始终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必须毫不动摇推进改革,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和风险。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推动中国进行新一轮改革,中国巨轮将再次扬帆起航,踏上新的改革发展征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继续顺应改革的潮流,团结带领全国各族儿女,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康庄大道上,昂首前进。树立大局意识。大局意识就是坚定小局服从大局,在关键时刻,与党委、政府保持高度一致。进一步强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主的思想主导,牢固树立大局意识,禁止出现无大局、无组织、无原则的事件。加倍珍惜目前的大好形势,珍惜好当前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改革,这是我国过去取得辉煌成就的成功经验,是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在摸索前进中得到的普遍共识。我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我国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我党将始终不渝地坚持改革政策,坚持将改革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基本方略之中,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推进改革创新,不断在制度建设和创新方面迈出新步伐,奋力把改革工作推向前进。

篇6:形势与政治

一、当前世界经济复苏态势放缓

目前全球经济复苏趋缓,下行风险加大。主要表现在,发达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市场需求疲弱。尤其是下半年以来,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持续升级,美国长期主权信用评级被下调,国际金融市场反复大幅波动。与此同时,大宗商品价格高位震荡,全球通胀压力增大,新兴经济体国家增长乏力,世界经济又趋低迷。在目前严重的欧债危机条件下,有可能引发全球经济二次触底。从目前几个大的经济体发展来看:

1、美国

经济复苏显著放缓。2011年前两季度,美国经济按年率分别增长0.4%和1.0%,远低于2010年各季度增速。虽然美国使用了刺激性财政政策和宽松货币政策,但在高的失业率条件下,个人消费持续疲弱,刺激性政策的效应减弱,无法有效接续经济增长动力。

2011年一季度美国消费按年率仅增长0.4%,为经济复苏以来最低水平;前两季度投资增速分别仅为3.8%和6.4%,远低于去年同期31.5%和26.4%的水平。二季度出口按年率仅增长3.1%,也创下自复苏以来最低水平。目前,美国失业率仍在9%左右,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2、欧元区经济

欧元区经济增速明显下滑,各国经济走势分化加剧。尤其是受主权债务危机进一步深化因素的影响,二季度欧元区经济环比增长仅为0.2%,明显低于一季度的0.8%。

三季度以来,欧元区主债危机进一步加剧,经济增长严重乏力。同时,欧元区各国经济走势分化更加明显。虽然德国经济仍保持稳定增长趋势,工业产出指数7月环比增速高达4.1%,但意大利、西班牙和葡萄牙三国工业产出指数7月环比进一步下降,降幅分别为0.7%、0.7%和3.0%;欧元区就业形势依然严峻,7月失业率高达10%,其中西班牙失业率升至21.2%,为金融危机后的最高位。

3、日本

今年上半年,日本经济连续负增长,但逐渐呈现好转迹象。由于地震、海啸及核泄漏,造成日本生产设施严重损坏和电力供应短缺。一季度GDP环比下降0.9%,出口大幅下降,对外贸易顺差减少;二季度经济延续下滑态势,环比负增长0.5%,其中,出口降幅环比高达4.9%,对外贸易转为赤字。

随着地震造成的供给端约束逐渐消除和灾后重建展开,日本经济逐渐呈现好转迹象。工业生产4、5、6月持续环比正增长,7月工业生产排除季节性因素已恢复至震前水平;出口在3、4月环比分别下降8.0%和7.0%后,5月开始恢复环比正增长,7月已接近震前水平。同时,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逐渐恢复,私人消费整体呈上升趋势,公共投资随着灾后重建的展开而增加,二季度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3%,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然而,日本经济仍未走出通货紧缩的态势,8月数据显示,扣除生鲜食品的消费物价指数一季度和二季度同比下降0.8%和0.3%。

4、主要新兴市场国家

新兴市场国家增速普遍回落。随着货币政策紧缩力度加大和全球经济增速趋缓,主要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速普遍出现回落。巴西二季度GDP同比增长3.2%,低于一季度的4.2%;印度二季度GDP同比增长7.7%,低于一季度7.8%的增长率,为18个月以来最低;俄罗斯二季度GDP同比增长由一季度的4.1%下滑至3.4%;墨西哥二季度经济同比增长为3.3%,为2009年四季度以来最低。

二、2012年世界经济走势展望

当前,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甚至认为世界经济处在新的危险阶段。从发展态势看,虽然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仍有可能深化,甚至拖累欧洲乃至全球经济复苏,有可能引发世界经济二次触底。但如果有关国家携手积极有效应对,明年世界经济仍有望维持低速增长态势。

1、美国经济仍将保持缓慢复苏、低增长态势

美国经济复苏仍将保持缓慢态势。首先,受失业率居高不下和通胀率上升影响,居民实际收入增速下降。今2011年前两季度,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按年率分别增长1.2%和1.0%,明显低于去年各季度增速。8月居民消费者信心指数降至44.5,为2009年5月以来的最低水平。其次,受经济整体不景气影响,投资者信心不足,二季度美国CEO信心指数由一季度的67大幅降至55。7月美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降至50.9,为2009年9月以来最低水平。10月份,国际组织、美国政府、经济学家和大型商业机构都下调了对美国经济2012年的增长预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美国经济2012年的增速预测为1.8%;美国白宫预算与管理办公室预测增速为2.6%;费城联储发布的经济学家调查预测增速为2.6%;花旗银行为2.1%。从目前形势来分析,美国经济2012年陷入大幅度衰退可能性不大。第一,去年10月以来,美国消费者信贷按年率一直保持正增长,今年7月已接近金融危机爆发前的水平,有利于促进消费需求扩张;第二,今年3-7月,美国房价已连续5个月保持上涨态势,房价回升有助于提升消费能力和投资信心,减少银行住房抵押贷款损失;第三,今年4月以来,美国工业生产一直保持扩张态势,7月工业生产指数和产能利用率提升都较为明显;第四,美国银行体系状况逐步改善,今年前两季度,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分别实现3.6%和15.2%的正增长;第五,美国刺激性财政政策获得新的空间。今年8月2日国会提高联邦政府举债上限,为美国政府继续实施刺激性财政政策创造了条件。9月8日奥巴马总统推出4470亿美元的就业创造计划,拟从减税、扩大基础设施投资等方面为美国经济继续注入动力;第六,美国货币政策继续保持宽松态势,美联储已宣布延长4000亿美元的国债期限,未来美联储仍有采取其他措施进一步放宽货币环境的可能性。

2、欧元区债务危机加剧、经济下行风险加大

二季度以来,欧元区经济受全球经济增速趋缓、南欧诸国财政状况持续恶化、欧债危机进一步升级,以及大宗商品价格高位震荡等因素影响,经济信心指数持续下滑,8月为98.3,较7月下滑了4.7,今年以来首次低于长期平均水平(100),在17个成员国中,只有德国的经济信心指数高于长期平均水平。因此,随着目前债务危机的加剧,2012年欧元区经济增速较2011年将明显回落,下行的风险加大,甚至可能出现负增长。

3、日本将缓慢复苏、经济有望实现低增长

虽然2011年日本经济仍将出现负增长,但在灾后恢复重建的带动下,日本经济有望逐步缓慢复苏。日本央行预测,经济从2011年3季度恢复环比正增长,4季度开始进入温和复苏轨道,但日本经济仍面临世界经济复苏放缓、日元升值和内生增长动力不足等挑战,经济复苏缓慢,有望实现2%左右的低速增长。4.新兴经济体增速仍将继续、但增长速度放缓

发达国家经济形势恶化以及国际资本市场大幅震荡,给2012年新兴经济体增长带来下行压力。巴西央行预测巴西2012年经济增长率为3.9%;墨西哥银行最新估计2012年经济增长率将为4%左右;亚洲开发银行在9月报告中,将印度本下一财年增长预测8.3%。虽然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在放缓,但仍将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和需求减弱将抑制大宗商品价格的进一步上涨,这将有利于缓解新兴经济体的输入性通胀压力和经济过热,加之发达国家延长低利率货币政策执行时间,新兴经济体有可能适度放松过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以促进经济增长。此外,新兴经济体的财政状况普遍显著好于发达国家,刺激内需支持经济增长的政策空间仍然较大。

上一篇:气体充装站年度工作总结提纲下一篇:电信公司事迹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