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大纲变化-形势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2024-05-29

考研政治大纲变化-形势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共11篇)

篇1:考研政治大纲变化-形势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考研政治大纲变化-形势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为方便考生能有针对性的复习,考研教育网将与考试大纲做了对比,对有变化的内容做了区分,方便考生学习理解。

章节2016大纲备注大纲形势与政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重大方针政策。

年度间(201月―2015年12月)国际、国内的重大时事。

时间段变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重大方针政策。

年度间(1月―月)国际、国内的重大时事。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综合国力竞争。

大国关系。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地区局势与热点问题。西方干涉主义的新特点。

联合国等主要国际组织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挑战。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和作用。南北关系。南南合作。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和谐世界。中国对外工作新思想、新论断。

无变化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综合国力竞争。

大国关系。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地区局势与热点问题。西方干涉主义的.新特点。

联合国等主要国际组织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挑战。

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和作用。南北关系。南南合作。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和谐世界。中国对外工作新思想、新论断。

注:

1、新增:绿字内容为20新增内容。

2、删除:蓝字部分为2015年知识点,但是2016年已经删除掉该知识点。

3、调整:红字部分为2016年修改了2015年的部分表述。

4、调换位置:为内容没更改,但是知识点位置有调整,需要考生关注。

5、本表为考研教育网老师整理,请注明出处。

篇2:考研政治大纲变化-形势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3-09-13 13:46

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理论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大纲

对比表部分 章节

五、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一)形势与政策

(一)形势与政策

形势与政策考查时间仍然是本年度的1-12月。

2013年

2014年

变化情况分析及命题考查重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在现阶段的重大方针政阶段的重大方针政策。2013年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策。共有15个知识点,2014年新

年度间(2013年1月—2013

增一个考点:中国对外工作新

年度间(2012年1月一年12月)国际、国内的重大

思想、新论断。调整一个考点:

2012年12月)国际、国内时事。

2013年是“推动构建和谐世的重大时事。

2014年调整为“推动建设

(二)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界”,和谐世界”。(二)当代世界经济与政

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多极化。

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中国对外工作新思想、新论

断,主要有以下内容:一是坚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多化。综合国力竞争。大国关系。

二是极化。经济全球化。区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地区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三域经济一体化。综合国热点问题。西方干涉主义的新突出合作共赢的思想理念;

力竞争。大国关系。传特点。联合国等主要国际组织是进一步倡导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四是不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挑战。

地区热点问题。西方干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和作用。南断深化对我国发展的重要战

五是坚持统涉主义的新特点。联合北关系。南南合作。中国的和略机遇期的认识;

六是不国等主要国际组织的地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和谐世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位、作用和面临的挑战。界。中国对外工作新思想、新断丰富和完善总体外交布局;

七是推动建立长期稳定健康论断。

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和作

发展的新型大国关系;八是牢

用。南北关系。南南合固树立“以人为本、外交为民”

作。中国的和平发展道的思想理念。考生要特别注意

路。推动构建和谐世界。

篇3:考研政治大纲变化-形势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1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的课程特点

1.1 学科综合性

从课程名称和内容上看,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是一门学科综合性极强的课程。内容既涉及世界经济、国际政治、世界军事、国际关系和世界历史等方面的内容, 又涉及政治学、外交学等方面的知识。正是由于这门课程的多学科交叉性, 才使得学生可以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丰富知识, 开阔视野, 并在此基础上用独立的观点和视角客观地分析现实热点问题。

1.2 时效性

从时间上来看,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主要介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当代世界政治、经济和国际关系的发展与变化。但课程名称中的“当代”本身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概念, 时间也一直在向前推移, 这就决定了这门课程是一门时效性很强的课程。战前的有关部分只作简要回顾, 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当代, 重点是介绍现实的发展变化, 并预测它的发展趋势。因此, 除教材中涉及的二战后世界经济、政治、军事、外交, 各主要国家对外关系所发生变化的内容以外, 还需要及时更新补充教学内容, 尤其是国际社会的一些热点时事问题必须让学生了解。

1.3 政策性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也是一门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政治理论课, 除了要讲述各国的政治经济状况外, 还要分析各国的外交政策, 也包括我们国家的外交政策, 阐述我们党和国家在国际交往和国际斗争中的方针政策, 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和政治敏感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时刻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注意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功能, 使学生对我国的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和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主张有深刻的领会。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认识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2 提升《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任课老师的专业素养

2.1 拓宽知识面

教师是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的载体, 提高教学效果必须依赖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充实自己。《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的综合性和多学科交叉性决定了任课教师必须不断进行专业学习, 优化知识结构, 同时还需要拓展知识面, 具有全面而丰富的知识储备。教师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多关注有关经济学、政治学以及国际关系学等方面的知识, 使自己形成全面而丰富的知识结构, 从而使自己的授课内容更有深度和吸引力。

2.2 把握时事前沿动态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的时效性决定了任课老师必须把握理论和时事前沿动态, 还要关心时事, 不断地给教学内容提供新的案例和资料。“当代”教师如果死捧教材, 照本宣科, 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如果能及时将国内外最近、最新重大事件融合到课堂中去, 并引导学生去分析和讨论, 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教学方法也最有助于帮助学生正确看待世界经济政治发展变化态势。因此, 我们在课堂讲授过程中, 不仅要讲述教学大纲所要求的重点难点, 还需要把握时事前沿动态, 并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与当代热点问题相衔接。

2.3 理论与现实相结合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不是一门简单的国际形势课, 它有自己特定的课程体系、基本内容和基本理论, 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理论性。当代大学生又是对新事物、新观点最敏锐的群体。“当代”课程的内容倘若不能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不论采用何种先进方法, 都不可能得到学生的认同。因此, 教师在《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的讲授过程中, 一方面要使学生了解当代国际社会问题研究中影响较大的学派、学者和有代表性的思想观点, 另一方面也必须把理论教学的着眼点切实放到联系实际、解决问题上。最终能达到既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修养, 又增强其分析和观察国际问题的能力的教学效果。

3 采取多种方式改进《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效果

3.1 选好教材, 分专题组织课堂讨论

教材是一门课程知识结构的载体, 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依据。“当代”课程经过20多年的发展, 教材版本的可选择性也较多。本人在教学过程中选用的是冯特君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因为这本教材不局限于讲授当代世界的经济和政治局势, 还包括当前主要大国之间国际关系的内容。并且相比较其他版本的教材, 这本教材把美伊战争等近几年发生的国际热点问题补充进来, 更凸显了课程的时效性。另外, 在“当代”课程教学中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对世界局势的思考, 比如采用分专题讨论的方式。专题讨论是对教材的深化和进一步梳理, 有助于突出重点, 解决难点, 也可以增强学生对现实问题的思考能力。分专题讨论首先需要老师结合教学内容和目的确定专题讨论的主题, 然后可以让学生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收集和整理材料、思考问题, 最后是教师按照专题的内容组织课堂讨论, 并在最后进行总结补充。这种方式可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也拓展了教学内容。

3.2 以热点问题为中心进行课堂讨论或辩论

热点问题是国际社会现实的重大或敏感的问题, 是国际舞台上的焦点、亮点。针对热点问题组织课堂讨论和辩论是把“当代”课程理论和现实结合的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这种方法也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性和主体性, 最终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可以以有争议的重大问题以及国际热点问题为材料提供讨论的中心, 比如:如何看待普京对俄罗斯政治的影响?如何看待“金砖四国”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然后指导学生分不同的角度去找资料、分析, 写成小论文或发言材料, 按照观点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和辩论。最后由老师根据学生讨论或辩论的情况进行归纳分析, 在这个过程中养成学生们对现实问题进行客观的分析。

3.3 多用案例教学,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案例教学把生动鲜活的事例带入课堂, 把理论和实际、抽象与具体结合起来,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进而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当代”课程教学中使用案例教学法, 首先要求教师在案例的采用上要选取一些具有典型性、时代性、新颖性、可读性和知识性的案例;其次教师要把案例教学融入到相关的各个章节, 把有些重点问题作为案例来讲解以帮助教学。比如在讲述当今世界政治发展的趋势与特点这一章中“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这一部分的时候, 可以借助被称为“世纪瘟疫”和“世纪杀手”的艾滋病给全世界人民所带来的威胁这个案例来讲解;在讲述冷战后俄罗斯和其他独联体国家的经济与政治这一章时, 可以结合俄罗斯的政治现实选取“普京的新政”和“俄罗斯的能源外交”等案例来讲解。教学实践证明, 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更能突出课程某些章节的生动性和重要性, 并且可以更深入系统地分析问题。

3.4 借助多媒体资料, 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可以将声音、图像、文本、数据图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创造一个直观、生动、有声有色的教学环境, 既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当代”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借助多媒体资料, 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增大知识量和信息量, 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感觉器官, 有利于学生主体性角色的转换, 进而有效地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因为当代课程讲述的重点是二战后的世界政治和经济状况, 历史性与时效性都很强。例如, 讲到二战后美国的遏制政策、苏联解体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状况等重大历史事件, 可以播放相关简短影像资料, 使学生更为直观和生动地了解历史事实。在讲述当今时代主题与建立国际新秩序、中国对外关系及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等部分的内容时, 可以利用一些图片、图表和数据资料以增强生动性和说服力。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是提高这门课教学质量不可或缺的一种有效手段, 因此, 讲述“当代”课程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把握课程的特点, 充分利用教室的课堂教学设备, 借助多媒体资料, 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 将“当代”课变成一门能吸引学生眼球的课程。

总之, 在《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我们必须从课程的内容特点出发, 结合课程对象的实际情况, 不断摸索和总结, 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实现教学方法的突破和教学效果的提高。争取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世界的变化以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全局观念和世界眼光, 发挥该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和作用。

参考文献

[1]冯特君.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9.

[2]胥莉.如何有效实现《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的教学目的[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3, (2) :100-101.

篇4:考研政治大纲变化-形势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特朗普为什么胜出?

这是一个渴望变化和变革的时代。美国民主党执政八年了,2008年奥巴马对阵麦凯恩的竞选口号就是“改变”(Yes, we can change)!然而,八年来,如果说美国改变了什么,那就是美国人,至少相当一部分美国人,对政治现实更加不满,对传统政客更加反感。从经验上看,在美国的政权更迭中,无论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连续执政很少超过两届,民主党执政八年之后,此次大选的天平已经向共和党倾斜。此外,从表面上看,无论特朗普的竞选纲领和政策主张有多么离经叛道,但本质上都还是美国的主流价值观,都还是美国共和党的历史传统,这是特朗普胜出的背景。

特朗普单枪匹马与精英政治和主流媒体对峙,成功挑战左右两党,这与他特殊的个人经历有关,更反映了这个时代的动荡不安。最近英国公投脱欧和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都不是孤立事件,它颠覆了经济学的经典理论和社会公众的传统经验,世界可能正处在一个转折点上——旧格局已被打破,新秩序还在探索。面对此次选举的跌宕起伏,美国选民质疑:美国政治制度究竟怎么了?美国总统奥巴马也提出了同样的疑问:美国在移民、国际贸易和技术创新等方面是世界上受益最大的国家,为什么也出现了反移民、反创新、反全球化的浪潮?显然,一方面是快速变化的世界,另一方面是还未准备好的应对之策,这就是今天世界之困境,也是特朗普胜出的原因。

特朗普胜出意味着什么?

这不是黑天鹅事件。在英国脱欧的时候我们就应当知道,世界正在发生巨化。如果英国脱欧只是预演,那么,特朗普上台则意味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特朗普带来的绝非是茶余饭后的谈资,而是美国政治生态和国际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此次美国大选与英国脱欧一起,反映了西方“平民主义”崛起和“保守主义”回归。

特朗普只是一个成功商人,没有从政经验,缺少社会精英的认同,他能在强大的反对声浪中一路走到胜出,是因为他表达许多普通人的心声,他代表了另外一种美国变革的可能性,他拥有传统政客不具备的政策自由度和商业精神。实际上,在英国公投脱欧的背后,蕴藏着关于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自己负责与国家负责、福利社会与市场竞争、自由贸易与统一市场的再权衡(世界或多或少地忽视了),其中也包括了商业精神。

特朗普所带来的不仅是价值观的冲击,还有方法论的变革。与所有参选的政治家不同,特朗普提出的政治理念和政策主张简单直白,提出的解决方案简便易行,易于为普通民众了解和接受。此外,从大选结果看,长期以来没有受到主流媒体和民调关注的“沉默大多数”在大选日用选票为特朗普说话。“沉默大多数”借助新媒体,让选举成为直接的民意表达。在整个大选的辩论过程中,诸多新媒体成为支持特朗普的舆论大本营。是这些新媒体和“沉默大多数”一起,最终将大选的天平压倒在特朗普一边。

特朗普会选择什么样的政策组合?

在大选中,特朗普提出的政策目标是年均经济增长3.5%以上;政策组合是“紧货币、宽财政”;政策思路是通过大幅减税、放松政府管制和振兴制造业来推动美国经济复苏。

财税政策。特朗普的财税政策思路主要包括减税和增加基础设施投资两个方面。关于税收政策:大幅降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一方面将企业所得税由39%降至15%以下;加快固定资产折旧;允许企业把滞留在海外的利润带回美国,按10%的税率一次性纳税。另一方面,将个人所得税最高税率从39.6%降至33%;简化税级,将个人所得税累进档从目前七档简化为三档,分别为12%、25%和33%;对年收入低于2.5万美元的个人和低于5万美元的夫妇实行免税;将个人所得税扣除限额从6300美元提高至15000美元。废除遗产税。关于增加基础设施投资:重建公路、高速公路、铁路、桥梁、隧道、机场、排水系统和电网,并以此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贸易政策。采取更加强硬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重新评估现有多边自由贸易协定,包括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NAFTA)和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TPP),对进行“不公平倾销和补贴”的国家征收处罚性关税,采取更严厉的贸易制裁措施。

产业政策。实行“再工业化”,支持制造业回归,将“流向海外的制造业就业机会重新带回美国本土”。重新审视能源政策,取消对能源行业限制,振兴美国煤炭业,大力发展石油和天然气等传统能源。

监管政策。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奥巴马政府出台了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全面、最严厉的金融监管改革法案——《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与消费者保护法案》。特朗普在竞选中提出,严格的金融监管政策不仅提高了监管成本,而且抑制了市场活力,为此,需要重新审视危机后的金融监管制度,废除该法案,恢复商业银行的自营交易。

货币政策。特朗普多次抨击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认为长期的低利率政策可能造成资产价格泡沫和股市虚假繁荣;长期的货币宽松可能导致通胀压力、增大金融风险。兼顾稳定与增长的考虑,特朗普会选择“紧货币、宽财政”的政策组合。

国际金融市场为什么快速反转?

在美国总统大选的硝烟中,市场普遍预期,一旦特朗普当选,将会给世界带来空前的不确定性,国际金融市场会因此而出现剧烈动荡,包括股市暴跌、金价飞涨、美元指数跳水等。

的确,今年11月份以来,国际黄金价格大幅上涨、美国长期国债收益率持续下行、市场预期美联储12月份加息的概率跌至50%以下,尤其是11月8日凌晨,当特朗普获胜概率超过希拉里时,美国纳斯达克期货指数和标准普尔期货指数一度触及熔断;美元指数创下8个月以来最大单日跌幅;日元和黄金等避险资产大幅上涨。

nlc202309090501

但是,随着大选结果尘埃落定,国际金融市场发生了快速反转。从某种意义讲,特朗普的增长目标和政策组合改变了国际金融市场的预期和趋势,包括美联储加息概率、美元指数、长期国债收益率和美国经济。

美联储加息概率。11月8日,市场预期美联储12月份加息的概率跌至50%以下;11月9日,大选结果公布之后,市场预期美联储12月加息概率大幅升至80%以上。从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看,2016年10月美国失业率为4.9%,9月美国的通货膨胀率和核心通货膨胀率分别为1.5%和2.2%,接近美联储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的双目标,美联储加息概率增大。同时,特朗普的减税政策和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可能造成美国预算赤字扩大、通货膨胀率上升,触发美联储加息条件,推动美联储加息进程。

美元指数。美国大选期间,国际外汇市场普遍预期,特朗普上台将利空美元。因此,从10月26日起,美元指数开始大幅走低,11月8日盘中跌至95.89。大选结果公布后,从11月9日起,美元指数连续多个交易日上涨,11月14日美元指数超过100,创12个月以来新高。11月17日,美元指数升至100.52,创13年以来历史新高。

长期国债收益率。11月14日,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大幅升至2.23%、30年期国债收益率升至2.99%,双双创下年内新高。同时,欧元区10年期公债收益率回升至0.34%,为9个月以来新高;意大利10年期国债收益率升至2%,为14个月以来最高;德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升至0.34%,为9个月以来最高;英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升至0.36,为6个月以来最高。这些表明国际金融市场的避险情绪下降、通胀预期上升。(本文为作者个人学术看法,与供职单位无关)

美国经济。无论世界对于特朗普当选还存在多少不解和争论,有一点是确定的,即美国经济即将进入特朗普时代。经济学家普遍预测,美国经济复苏进程将进一步加快,2017年美国经济增长率可能达到2.2%,2018年可能达到2.3%;汇率、利率与通货膨胀率将进一步走高,2017年美国通货膨胀率可能达到2.2%,2018年可能达到2.4%。但是,特朗普的政策主张也有可能引发新的潜在风险,如贸易战争等。

责任编辑:罗邦敏 廖雯雯

专家简介

王宇,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研究员。1994年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1996年在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国际金融专业完成博士后研究。同年进入中国人民银行,先后在货币政策司、金融市场司和研究局工作,其间,曾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作访问学者。任世界经济学会常务理事、美国经济学会理事;清华大学金融学院兼职教授;《中国经济时报》、《当代金融家》和《财新》专栏作家。

主要著作和译著:《货币政策的决策与传导》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博弈论与人类经济行为分析》三联出版社,2004;《开放社会——改革全球资本主义》商务印书馆,2000;《贫困与饥荒》商务印书馆,1999;《伦理学与经济学》商务印书馆,1998;《家庭论》商务印书馆,1995;《价值起源》万卷出版公司,2010;《政府与市场 变革中的政府职能》商务印书馆,2014;《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与低收入国家的包容性增长》商务印书馆,2016。

篇5:考研政治大纲变化-形势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国内部分(四条)

一、胡锦涛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十周年高层论坛”上发表重要讲话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十周年高层论坛”于2011年12月11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这是我国纪念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规格最高的一次论坛。胡锦涛在“论坛”上发表重要讲话。胡锦涛讲话的主要内容有:

1.指出10年前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这是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一件大事,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历史新阶段。

2.总结了10年来中国发展开放型经济取得的成就。

10年来,中国全面履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承诺,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程度显著提高。中国关税总水平由15.3%降至9.8%,达到并超过了世界贸易组织对发展中国家的要求。中国服务贸易开放部门达到100个,接近发达国家水平。我们大规模开展法律法规清理修订工作,中央政府共清理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2300多件,地方政府共清理地方性政策和法规19万多件。

10年来,中国坚持实行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对外开放政策,为世界经济发展带来有力推动。中国货物贸易额的全球排名由 与完善。

三、中国外贸发展对世界的贡献。

四、促进对外贸易基本平衡增长。

五、构建全方位互利合作经贸关系。

六、实现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二)白皮书的重要数字和提法

1.货物贸易总量跻身世界前列。2010年,中国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占世界货物出口和进口的比重分别提高到10.4%和9.1%,连续两年成为世界货物贸易 会议认为,推动明年经济社会发展,要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稳,就是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稳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大局稳定。进,就是要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会议指出,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国内经济运行新情况新变化,必须继续抓住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牢牢把握加快改革创新这一强大动力;牢牢把握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根本目的。

会议指出,做好明年的经济工作,要坚持统筹兼顾,切实把握好各项目标、任务之间的平衡,稳中求进。要把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更好地结合起来。

会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二、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

三、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自主协调发展。

四、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五、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国际部分(四条)

一、德班气候大会取得积极成果

1.《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经过十几个小时的谈判,今年来的 个国家采取了不负责任的行动,宣布正式退出《京都议定书》,成为《京都议定书》缔约国中的退约 C.增强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

D.继续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 【ABCD】

8.2011年12月12日至14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着力

A.扩大国内需求 B.加强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

C.深化改革开放 D.保障和改善民生 【ABCD】

9.2011年12月12日至14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了包括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等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这些任务还有 A.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 B.加快经济结构调整

C.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D.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ABCD】

篇6:当代世界政治经济形势

1、新旧格局的转换具有的特点:

(1)旧格局的解体在和平条件下进行。(2)新格局的形成过程复杂,时间长得多。

(3)新格局的形成是一个渐进过程。

2、从“一超多强”的格局向“多极化”格局形成是长期过程的原因:

(1)美国的霸权主义和构建单极世界的图谋,是多极化趋势发展的最大障碍。

(2)冷战思维的继续。(3)不确定因素。

3、经济全球化的突出表现:

(1)国际贸易是国际交往中最活跃的一环。(2)国际投资频繁,资本已经国际化。

(3)世界金融活动规模空前。(4)跨国公司遍布全球。(5)国际贸易规则日趋统一。

4、经济全球化具有两重性,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原因:

(1)有利于更多地获得资金(2)有利于更好地利用自身优势,开拓国际市场。

(3)更快地得到先进技术、管理经验。(1)加剧了各国各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

(2)更容易受到外部经济波动和金融危机的影响。(3)特别是当发达国家有意利用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进行干预时,问题就更严重。

5、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关系分析中国——东盟贸易区启动有什么意义?

6、从中国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角度分析中国——东盟贸易区启动的重大意义?

(1)不仅有利于促进中国改革开放,而且可以普遍发展、共同繁荣。

(2)不仅可以给中国发展提供和平的国际环境,而且可以避免中国与东盟各国冲突竞争,走向合作共赢。

(3)是中国积极推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结果,也是中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方针,有利于中国和周边国家成为好邻居、好伙伴。有利于促进东盟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7、大国关系的新特点:既相互借重又相互制衡、既相互合作又相互斗争。

8、中国为什么提出和谐世界建设?

(1)一方面,向全世界表明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另一方面,也表明将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

(2)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

(3)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期盼。

9、和谐世界的含义。

(1)政治:各国事情自己决定;国际事情协商解决。

(2)安全:传统安全,摒弃冷战思维;非传统安全,加强国际合作。

(3)经济共同繁荣

(4)文化:文化多样性;不同文明在竞争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

10、举办世博会有什么意义?

经济意义:(1)有利于促进中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举办世博会有利于推动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有利于提高我国对外开放的水平。(2)有利于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与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政治意义:(1)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举办世博会有利于加强经济文化科技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我国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有利于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声望和地位。(2)有利于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成功举办世博会有利于参加国加深了解、相互尊重,在文化上相互借鉴,在经济上共同繁荣。

11、成功举办世博会的原因?

(1)经济条件。从根本上说,是由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大力发展生产力,使得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这为世博会的成功举办提供的雄厚的经济基础。

(2)政治条件。世博会的成功举办是由于中国共产党正确引导的结果,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和全国人民坚定支持的结果,是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进一步提升的结果。

12、中国处理对外关系的根本准则: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内容:

(1)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对任何国家损害我国独立主权、安全和尊严。

(2)对一切国际事务,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

(3)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4)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异同决定国家关系。

(5)不和任何大国或大国集团结盟,不搞军事集团,不进行军事扩张,永远不谋求霸权。

13、和品共处五项原则: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14、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原因:

(1)是对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最好诠释。(2)是由中国的国情和自身发展需要决定的。

(3)是由中国历史文化传统所决定的。(4)也是由当今世界发展潮流所决定的。

15、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含义:

(1)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3)致力于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16、走和平发展道路的重大意义:

(1)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

(2)反映了人类追求文明进步的一条崭新道路。

17、大国关系的总体概括:(1)大国之间的矛盾、分歧、冲突仍然存在。(2)冷战思维仍然没有推出舞台。(3)霸权主义现象时有发生。

18、中国的国际战略:和谐世界,和平发展道路。

19、中美关系发展的障碍:(1)经贸领域:人民币汇率、知识产权、贸易差额。(2)台湾问题(3)人权问题。

中美关系解决方案:

(1)人民币汇率:只有双方了解对方的国情与现实,才能找到平衡的支点,强制压迫并不是解决之道。

(2)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需要一个过程,也需要国际合作,并不仅仅是一个国家内部的事情,只有中美加强对话,加强合作,才能有效保护知识产权,最终解决知识产权纷争。

(3)贸易差额:由中美贸易逆差状况来看,中美缺失的是理解、信任,正式这种不理解、不信任造成了贸易摩擦,中美双方只有静下心来加强了解、信任,才是最好的解决方法,而不是直接对抗。

(4)台湾问题是中国的核心利益,原则性问题。美:不支持台湾独立;反对任意一方改变两岸现状。美国的目的:利用台湾问题尽量延缓中国崛起的步伐,保持其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

(5)人权问题:观点不同。美所谓的人权指政治自由。中国认为生存权和发展权是最基本的人权。美认为人权高于主权。中认为人权问题属于内政问题。应通过协商、谈判、和平解决。

20、中美关系走向的两种错误观点。

(1)观点一:中美关系恶化说

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美国是最发达的国家。在涉及人类和平与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上有共同利益。在反恐问题上,可广泛合作。

(2)观点二:中美关系结盟说

篇7:考研政治大纲变化-形势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转载▼

美国的选举已经结束,中国的新一届领导人大家也猜测的八九不离十,也就没什么悬念,鉴于目前的经济形势,美国总统为了兑现自己的承诺,增加更多就业,未来对中国的双反调查等贸易摩擦将越来越多,且欧洲也会跟近,对人民币汇率将进一步要求市场化,那么中国商务部也会开展双反等贸易反制报复性措施,并开展人民币更多国家的货币直接兑换业务。由于日本购岛闹剧,目前中日关系暂无法解决,至少要等野田解散国会举行大选后,中日双方会有某种妥协来改变目前的现状,也只能稍微好点主要体现在经济上,但日本企业逐步迁移中国的趋势也不可改变。中国将会加强同德国、法国,其次为金砖五国的经济金融合作,中美在摩擦中继续合作。

也就是说国内的一些制造业特别是低端出口制造业将萎缩,政府为了调结构转方式,将大力扶植高科技、新兴产业、品牌有质量的企业,向德国、美国学习,将大力增加基础建设特别是高铁、地铁、环保、城镇化建设、旅游资源,扩大内需因为要保持7%~8%的经济增长率。象一些三四线地方的各乡镇为了增加财政,将会把镇街附近的农田规划来扩大城镇化,会建一些商品房、别墅、且有当地特色的房子,甚至可能把现有的也会做一些改造,为了新农村建设、为了城镇化进程、还可能为了旅游资源等(这个我本人是反对的,不应占农田,以后那里农民的子孙后代干什么,这一代可能还生活的可以,二、三代大部分就可能住公租屋,饿不死罢了),从现在开始大多数老百姓的消费比以前更谨慎,因为钱越来越不值钱了。

人将更强调自我,单身也将越来越多,性的观念也越来越开放。今天先写这么多......如果阅读的人多将继续写......1、很多人在期盼2013年房价会下降?我个人的看法是不可能下降,且未来10年都无法下降(个别城市除外)。不能简单的用什么某个城市有多少库存未售房来衡量,要从宏观角度去分析,首先18大提出到2020年,大家的收入要翻一翻,怎么翻?房地产是国民经济支柱之一,中央只是讲要调控(主要原因有2:不能把全民的钱都投资到这块,没有去做实业这对国家长远发展不利,其次大多数老百姓怨声载道买不起房子),但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目前主要靠卖土地、房地产等收入来源。

2、再说到到2020年,大家的收入要翻一翻,实现小康,我非常相信能翻一翻,记住不是说大家每个人平均都翻啊,其次每年的物价上涨、人民币贬值的幅度也不少,现在丢在地下一毛钱几乎没人捡,10年后可能丢在地下一元钱可能没人捡,如果你10年后扣除物价上涨,人民币贬值外比现在的收入上涨20~30%,你已经很不错了,那是真的小康了,收入翻一翻并没有说扣除这些因素的。当然政府会在医保、社保、卫生、法律健全等民生方面加强。

3、目前大家在失业率方面关注的不够,但5到10年后,中国也必定象现在的欧美一样成为大家非常关注的话题,因为未来的10年,中国各地的城镇化进程会加快,很多原来是农村户口的会逐步成为小城镇户口,现在很多人有工打,如果

没工打还可以到农村种田,感觉没什么失业不失业的,10年以后呢?中国的城镇化至少上升10~15%,达到60~65%的城镇化,那时还有多少人有土地为自己的经济来源?那时候劳动密集型企业将机械化或减少,迁移到东南亚(现在已开始),因为我们的用工成本加大了,那时候很多40多岁到60岁之间又没什么技能的人特别是男人可能成为失业的最大群体。现在很多企业招聘超过35岁基本不要,除非你是高级管理或技术人员,或做普工。

4、我有一个朋友是美籍华人,他告诉我,美国的物价比我们低太多,但美国人收入却比我们高多了,20万美元(130万人民币)基本在美国很多地方能买到别墅(但美国要交1000多美圆的税,但产权是永久性的),我们中国10年后虽然大家收入高了但支出也非常高啊,离他们的高收入低支出的生活差距会很远,当然不排除2:8原则的少数人活的象神仙,但我们大多数还是感觉没幸福感?就象中央电视台问你幸福吗?有一个人回答我性冷淡一样的滑稽。当然我们的国家还是在进步这是不争的事实!

今天先写到这里......18大后新的国家主席,我个人大胆预测第一个出访的国家可能是2个方向的选择:

1、在2013年5月底或6月初出访印尼,加强东南亚各国的关系,反制美国在该地区的日益加强;

2、也有可能是第一个访问白俄罗斯再马上访问俄罗斯,加强传统的关系。

第二次访问的肯定是欧洲,首先是德国,法国,2013年9月份第三才去美国访问。

关于中美关系:

我个人认为我们中国很多人现在有点夜郎自大,总觉得美国快不行了,中国要代替美国成为世界老大了?我们中国这些年在经济、军事等领域确实进步很大,但与美国一比还是相差太大,就算哪些所谓的专家推算在2016年或2018年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可人均呢还是还是在几十名。

在未来几十年,美国还是全球老大,中国只能且只合适做老二,为什么?我们要理性分析看待:

1、军事:在空军、海军、航空航天、信息化、核武器,中国还是无法比,不管是设备先进还是数量,还是军人的实战,只是这10年多我们有了很大进步特别是军事设备及信息化能力;我们的核武器很少,我们没有大型的运输机、没有核动力航母,没有远程轰炸机,没有远程作战能力。

2、经济:我们只是量大而不精,请问世界名牌中国的有几家?世界五百强中国又有几家?高科技民营国际性的企业有几家,华为还算不错吧,如果美国对我们经济制裁的话,华为不超过3个月要倒闭,为什么?因为很多的CPU等芯片是要向美国进口的,何况其他企业呢?这些还不算很核心的经济博弈,美国为什么世界独秀:A、虽然世界上主要有以美元、欧元、日元、英镑等为主要结算货币,日元快不行了,欧元风险也大,我们为什么持有美元外币最多已经很明白了吧?美国通过汇率或超印美圆,世界各国财富变相缩水;B、知识产权:光这项世界各国都不知道每年要送美国多少钱?我们中国人的创新确实不如人家,但我们的模仿能力确实很强,这也是我们这个民族很强但不是最强的原因 C、军火生意及收保护费,D、高科技的高利润,E金融工具例如评级机构,世贸组织(WTO,World Trade Organization),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世界银行集团(WBG,World Bank Group)基本被美国主宰。

3、文化:美国等西方国家崇尚民主、自由、公平、选举等普世价值,且很多的媒体也就是世界的口舌被他们把握了。

4、政治:美国很多盟国,而中国呢?

今天18大常委名单、政治局名单等公布于众,引起全世界关注,首先的恭喜!但其实这个名单大家都猜测的八九不离十。新一届政府领导带领我们建成小康但面临的问题却不少。

1、经济增速逐步下滑:外需下降,人工成本、原材料成本上涨,导致出口下降;

2、通涨压力一直存在,对内人民币通涨,对外人民币升值双面夹击,造成高成本生活压力不断在加大,民间资本缺乏出路,地方政府债务缺乏监管;

3、法律健全、社会公平正义的问题,我们中国人办什么事情喜欢走关系但同时又憎恨人情关系社会风气,收入分配不公平拉大了贫富差距,社会伦理道德缺失人情冷漠,没信仰、金钱至上强调个人自我;

4、反腐败,现在中央领导认识到官员腐败的严重性,可能造成亡党的后果,现在老百姓对腐败为最大的反感;

5、城镇化带来的户口、教育的学位、高考问题,人口红利的劳动力减少、男女比例失调带来的严重后果、丧独家庭问题、中老年特别是男人的失业问题、养老问题,环境恶化、有钱人外迁;

6、对外目前要处理好中美、中日关系;

等等......最根本就是要增加广大老百姓的收入同时要降低广大老百姓的消费支出才会小康,才会幸福!如果只是提高收入同时也提高生活的成本支出,老百姓只是表面幸福其实没安全感又哪来的幸福呢?

中国老百姓要真正幸福,小康生活,中国政府必须推倒几座大山:

1、腐败为第一座大山,特别是官员腐败,已经发展到亡国亡党,这是18大中央领导说的,可见是多么的严重及其对社会对国家的危害。

说明我们的体制不完善,特别是监管体系。人性存在弱点,权钱交易是可以理解,当诱惑足够时,好人变坏的可能性非常大,缺乏监督和一把手说了算就很容易产生腐败。

2、药品、食品的安全为第二座大山,45天速成鸡,各种食品药品的添加剂,为什么现在的人得各种癌症那么多?惟利是图的生产商缺失道德,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政府官员查处不力。

3、传销:经济邪教,目前在各地又死恢复燃,特别是在湖北、江西、河南、河北等地。要破坏多少家庭啊?希望政府象对待法轮功一样的严惩力度在中国灭绝。赌博你是愿赌服输,可传销是熟人骗熟人,刚开始你还不知道呢?自己的亲人、朋友、同学一般会信吧,这样下去搞的整个社会只有相信自己了,这个危害性太大了。

4、交通与煤矿:给交通等相关部门的官员敬礼,有进步但不够!

5、社会公平正义:司法独立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最核心的保证,不断完善法制体系。党内民主与党外、媒体监督也非常重要。

篇8:考研政治大纲变化-形势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一、专题研讨式教学的概念

专题研讨式教学方式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通过学生对专题的研究与讨论, 进行知识构建, 体验学科研究方法的一种学习方式, 它由专题研究和专题讨论两个重要环节组成。专题研究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以小组为单位, 通过网络等途径搜集和整理与教学 (或研究) 问题相关的资料, 在对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的基础上形成对研究对象的初步认识;专题讨论是全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 对专题研究阶段的成果进行交流和进一步的探讨, 从而在对知识整合的基础上, 完成对知识的构建, 并理解、掌握学习的方法。简单来说, “专题研讨式”教学, 就是以专题为内容, 以研讨为形式的一种教学。该教学以培养学生分析 (研究) 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

二、《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的主要特色

1、理论性强。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是以当今不断发展变化着的国际社会为研究对象, 系统研究国际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 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然而, 经常有学生把它与国际形势报告或国际时事政治相混淆, 从而降低其理论价值。在教学中如果注重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国际政治的基本原理去分析和回答当前国际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 注重从理论上分析和思考, 并注意吸收国外的国际问题学说和观点中科学的东西, 学习别人的比较好的理论分析方法, 这必将有力地强化该课程的理论分析和理性思考的功能, 从而更好地体现其理论性特点。

2、内容新颖。

所谓内容新颖是指该课程所涉及的知识内容新。这是因为《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这门课程所涉及的内容是二战后至今世界经济、政治、主题、各类国家的对外关系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在这些变化中探索总结世界经济、政治发展演变的基本规律, 及其对中国外交的启示等, 它们有的是几十年前发生的, 有的甚至是几个小时前刚刚发生的, 这些新问题、新信息我们都要在教学中体现出来, 并要引导学生去分析, 所以本课程的内容就必然呈现了“新颖”的特点。

3、综合性强。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不仅涉及国际政治、世界经济、国际关系等课程的基本内容, 而且还包括地理、历史、文化、军事、科技、宗教、艺术等很多方面的知识。从一定意义上说, 它是一门多种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科。该门课程从世界经济政治发展的实践中得出理论、规律, 再用这些理论规律指导实践, 既讲史实, 也要总结理论, 还要分析洞察国际热点;既涉及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世界历史的内容, 又涉及政治学、外交学等方面的知识。

三、《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专题研讨式教学设计

针对《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特色, 专题研讨式教学模式需要教学团队精心组织, 任课老师高度负责, 在吃透教材和熟悉大纲的基础上, 通过集体备课, 梳理出该门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内容, 把教材内容整合为若干个大专题, 以专题形式渗透到相关教学内容之中;授课过程中, 学生要按照教师的方法, 自己动手查阅索引, 研读资料, 撰写论文并积极开展交流和讨论, 完成对教学内容的消化和吸收。专题研讨式教学设计主要划分为3大模块。

1、将《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划分为十大专题。

将全部内容划分为十大专题:“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主题”, “当代世界经济及其全球化发展”, “当代世界政治及其多极化趋势”, “当代世界军事及其发展趋势”, “当代美国的政治经济及全球战略”, “欧洲联盟的经济政治及对外关系”, “当代日本的经济政治及外交战略”, “俄罗斯的经济政治及外交战略”,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政治及其前景”, “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

2、专题讨论。

每个专题先由任课教师向学生介绍该专题的教学与学习目的、学术界研究的状况, 扼要地阐述重点与难点问题, 确定需要讨论的主要题目, 介绍需要查阅的参考文献和书目。讨论题目要精心准备, 力保是每个专题中的重点、核心问题。以上述第一个专题为例, 讨论题目可定为“为什么说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判断是最高层次的战略判断?”“如何理解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3、划分学习小组。

将授课班级划分为若干学习小组, 每个学习小组以十人为宜, 确定一名组长, 一名副组长。由组长和副组长具体负责组织讨论。在规定的时间内, 学生在小组内将独立探索的知识和心得以讲课评课的形式进行交流, 展开讨论。然后每个小组推选几位同学在班上集中讲课。最后, 任课教师进行专题小结。

四、专题研讨式教学模式分析

专题研讨式教学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提高了理论水平, 又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 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能做到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心理特点, 把握学生思想状况和变化趋势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 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 能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强烈共鸣, 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体现了以学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性。

通过专题研讨式教学, 能够引发学生们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 是学习活动的动力机制。当学生对某问题有了兴趣, 他们就会投入全部的身心进行研究, 逐步形成喜爱质疑, 乐于探究, 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如在讲授课堂重点内容时, 提前向学生布置多个比较尖锐的问题, 这些问题也恰恰是学生迫切想了解的问题, 他们就会在课前查找大量文字、视频和图片资料, 搜集素材的能力将大大加强, 课堂汇报方式也会多种多样, 比如课件制作手段也多样化, 除PPT外, 还制作网页等其他形式。

2、有利于发挥任课教师的主导作用。

实行专题研讨式教学, 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 它要求《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团队的每个任课教师都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 授课之前需要精心地进行本课程每个专题的设计, 并精心组织团队成员对每个专题进行详细的讨论, 确定该专题的重点、难点及思考题。其次, 它要求课程团队任课教师不断更新知识, 掌握每个专题的理论前沿。《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是一门知识更新迅速、内容新颖的思想政治理论课, 要求任课教师能够跟上当今世界经济、政治及国际关系方方面面的最新动态, 在教学设计中体现这些内容, 并引导学生运用相关理论方法去分析这些问题和现象。再次, 它要求任课教师具有相应的知识面和理论深度, 并进行深入浅出、简明扼要的讲授。《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不仅仅是当今世界经济、政治的情况描述, 更重要的是运用理论对这些现象和问题进行分析, 这就要求授课教师要在理论知识方法进行系统的学习, 并能够熟练的运用这些理论对现象进行深刻的分析。

摘要: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方法, 专题研讨式教学模式在《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中进行了教学探讨。本文首先给出专题式研讨式教学的概念及特点, 分析《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的主要特色, 随后对该课程进行了专题研讨式教学设计, 最后分析了该门课程专题研讨式教学效果。

关键词:《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专题研讨式教学,教学设计

参考文献

[1]阮晓莺:专题式教学在“概论”课教学中的运用及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0 (2) .

[2]周选亮:专题式教学——高职“概论”课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6) .

[3]王慧:“专题式”教学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高等理科教育, 2007 (6) .

篇9:考研政治大纲变化-形势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摘 要:《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以下简称“当代”)课程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之一,是重要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作为“大课”形式讲授的一门公共课程,随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深化,该课程的性质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而这种变化对授课教师以及授课对象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任课教师适应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把握住新课程特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

关键词: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教学方法;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4-0305-02

一、“当代”课程开设背景及其发展演变

自1985年在高校开设这门课程以来,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几经调整,由“必修”到“选修”,逐渐成为一门综合多学科知识、自成体系的高校公共选修课程。

1985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通知》,提出在大学的政治理论课程中“应向学生介绍当代世界政治经济的基本情况和国际关系的基础知识,帮助大学生开阔视野,使他们在对外开放的环境下有坚定的立场和较强的适应能力”。“当代”这门课程就是在这一背景下诞生并很快在全国高校范围开设了这门课程。自开设以来,该课程理论体系也不断丰富和成熟,受到了广大大学生和青年的欢迎与认可。

1989年春夏之交发生的政治风波的影响对该课程的继续开设形成了一定的冲击。在政治风波环境下,有人认为开设这门课程值得考量并提出该课程体系内容“过于介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情况”而“宣传西方文明,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嫌疑。实际上,这门课程正是广大大学生了解外面世界的重要平台。该课程内容体系绝非只介绍西方国家的课程,也讲社会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并且从世界政治经济总体形势视角系统讲述了战后国际社会总体发展趋势以及面临的主要问题,也重点介绍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另一方面,该课程从始到终所贯彻的立场、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旗帜鲜明地批判了资产阶级自由化。可见,一些人提出的质疑是站不住脚的,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这场风波迟早要来,这是国际的大气候和中国自己的小气候决定的”。

1998年以前,该课程内容体系主要是按照1993年国家教委社会科学研究与艺术教育司编写的《教学要点》来安排部署的。1998年6月后,根据中宣部、教育部关于《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两课”课程设置的规定及其实施工作的意见的通知》(98方案)精神,新的“两课”设置方案将该课程纳入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体系,课程名称改为《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而且该课程的体系和内容也有了新的整合调整。至此,该课程成为公共必修课之一。

2005年9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通知》(即“05”方案),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做出了新的调整。“05”方案将“当代”课程由高校文科学生必修课改为高校文理工各类专业学生公共选修课。从此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开始实施“4+1”模式,“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作为选修课程来开设。从此,“当代”这门课程迎来了自开设以来较大的调整。

二、新方案下的课程特色与性质:“变”与“不变”

在高等教育改革步伐的不断推进下,尤其在“05方案”实施以来,该课程教学面临更多变数的挑战,体现出了诸多“变”与“不变”。

首先,新的方案、新课程体系赋予了“当代”这门课程更多的变化。

第一,课程性质与地位发生了变化。“98方案”将该课程确定为高校文科公共必修课之一,而“05方案”却将该课程更改为高校文理工各类专业学生的公共选修课。这种从“必修”转变为“选修”的身份转换,不仅仅是名称上的变化,而是意味着该课程性质与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

第二,教学方式与方法发生了变化。作为一门“大课”授课形式的公共课程,从“必修课”转为“选修课”的这种身份转换使得该课程教学方式与方法更加多元化。只有通过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多元化的授课方式,才可能使这门“选修课”进一步满足各专业类型大学生的需求,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完成和达到该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与目的。

第三,授课主体发生了变化。“05方案”以前的课程体系下,授课主体是高校文科大学生,而且基本上都是同一个年级学生,授课对象层次相对整齐。而新课程体系之下,授课主体变为多元化,其授课的对象不仅包括文科不同年级的大学生,也包括了大学各年级理工科学生。

其次,该课程主要的功能和目的是使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了解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的基本情况,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觉悟。该课程继续保持了其诸多“不变”的一面。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与目的不变。“当代”这门课程是一门理论与知识融于一身的政治理论教育课程,肩负着传播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念的重要使命。也是通过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课程。从内容体系安排可见,该课程要求学生懂得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分析当今世界政治、经济现象,对当今国际社会新现象、新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结论。

第二,学习掌握这门课程的基本方法论没有变。“当代”这门课程虽然不是专门讲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课程,但学习和掌握这门课程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始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方法论以及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只有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以及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来掌握这门课程,我们才能看清变幻莫测的世界政治经济形势与国际关系发展演变的普遍规律。

篇10:考研政治大纲变化-形势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1年教育部颁发第一个推行双语教学的指导意见之后, 2004、2005、2007年党中央、国务院相继颁发促进大学本科教育、推进双语教学的指导性文件, 各高校相继开展双语教学实践, 相应组织机构也建立起来。2004年, 以浙江大学牵头组建的全国高校双语教学协作组成立, 全国共有35所高校为成员单位。2006年, 由浙江大学承建的“全国高校双语教学资源网”开通运行, 为全国高校师生提供双语课程、教师、教材等教学资源信息和教学研究、教学改革成果的在线交流与学习。

在上述背景下, 国内各高等院校根据自身情况出台相应政策和措施鼓励和推动双语教学的实施。从运行情况来看, 目前开展双语教学的单位主要是国内一线城市的一些知名高校或重点院校, 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这些高校在英文原版教材的引进、专业双语教学开设等方面投入大量资金, 以实现教育部文件提及的相关专业双语教学的比例不低于10%的目标。但对于国内众多高校特别是中西部高校而言, 开展双语教学却任重道远, 还存在许多问题有待研究和解决。就本文将探讨的当代世界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这门课程而言,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 复旦大学以及山东大学等高校普遍使用双语教学, 但鉴于目前国内尚未出版专门英文教材, 有些高校则直接使用国外编著的英文原版教材, 而其它多数高校主要是通过外语 (主要是英语) 教授汉语版教材。不管通过何种方式教授这门课程, 我们可以看出, 目前国内高校对当代世界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推行双语教学的活动依然处于初级阶段, 大部分的高校特别是中西部高校还未实施教育部2001年就提出的双语教学目标。

二、推行课程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虽然教育主管部门早已倡导在大学本科阶段开展双语教学, 但在实践层面还处于起步阶段, 与国际上一些多元化国家双语教学的水平存在很大差距。在开展的过程当中仍然有许多实际困难未能解决, 这些困难严重影响了双语教学的进程。

1. 认识误区

有人认为, 双语教学就是外语教学, 就是语言教学, 这显然违背了大学课堂实行双语教学的初衷。首先双语教学强调的是“在非语言类学科中用外语进行教学, 通过在非语言类学科知识的学习来习得外语”。双语教学的最终成果不仅要提高学生外语运用能力, 而且不能因学习外语而丢掉专业知识的学习, 否则就是舍本逐末, 得不偿失。其次, 双语教学强调课堂上师生的交流与互动, 而不仅仅是学生被动地听老师用外语讲课。高校开展的双语教学, 从学生的角度看, 是通过外语学习学科知识;对老师而言则是通过外语教授学科知识。因此, 外语教学是属于语言教学的范畴, 而双语教学指的是“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 主要用非母语进行非语言学科的教学, 以非语言学习为主要目标, 获取知识信息和技能经验。双语教学的重点首先是学科内容, 其次才是外语”。 (1)

2. 双语教师匮乏

推行双语教学主要在于教师。我国高等院校以前并未设立双语教学专业, 也没有双语教学的相关理论和技能课程, 因此, 当前大部分专业教师不具备扎实英语能力和专业知识的统一。具有较强英语运用能力的教师往往不具备某个学科的专业知识, 而具备学科专业知识的老师又不具备运用英语进行教学的能力。兼顾专业知识和英语能力的教师可谓是凤毛麟角。目前能胜任双语教学的教师主要来源于大学本科或硕士学习阶段是英语专业, 而后期的学习则为其它专业, 毕业后不仅具有较强的英语运用能力, 也具备教学必须的学科专业知识。对于当代世界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这门课程而言, 它涉及到世界经济、政治以及国际行为体之间的互动, 其学习领域不仅涉及历史事件, 也涉及当今时事热点问题, 其双语教学不仅要求较高的外语语言能力, 而且还必须具备较为扎实的国际关系知识功底, 对双语教师的教学提出来很高的要求。

3. 学生外语水平参差不齐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 其外语水平的优劣直接决定了双语教学课堂质量的高低。当前我国高校学生的总体情况是外语水平参差不齐, 在重点院校, 这种情况还不是很明显, 在普通院校, 特别是地方本科院校, 非外语专业的学生, 他们的外语水平就相对较低。大部分学生在应付英语考试方面基本可以过关, 但听说能力就显得非常薄弱, 他们大多数对外语学习不感兴趣, 甚至不希望专业课堂上用外语进行讲授。以世界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这门课程为例, 笔者在推行双语教学上可谓是想尽一切办法, 既要让学生培养起兴趣, 在使用外语进行课堂互动的同时, 又要让他们在外语基础薄弱的情况下把握课程专业知识, 做到两者兼顾。

4. 没有形成统一的课程教材

在高校实行双语教学的理念或要求早就提出, 但实际操作还不成熟, 各高校对专业双语教学的条件不同, 要求也不一样。时至今日, 许多专业学科都没有统一的课程教材, 一种是直接使用引进的外文教材, (如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世界政治与国际关系外文原版影印系列教材) 另一种是自行编写不太规范的学习材料, 还有一种情况则是直接使用汉语教材, 运用外语进行教学。这种状况直接影响我国高校推行双语教学的效果, 对专业学科双语教学的体系建设极为不利。就当代世界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这门学科而言, 像复旦、浙大等重点大学主要使用引进的外文教材, 其难度系数相对较高, 尽管是一线城市的重点大学, 学生们也普遍感觉难度太大, 对本门学科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很大的困难, 对于普通高等院校本科生而言, 使用原版外文教材难度就更大了。由于没有统一教材, 对教师的教学评价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检测因学校差异而存在很大的不同,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就没有形成规范的管理和引导, 在双语教学实施过程中随意性较强, 这种状况下双语教学的效果和目标的实现就很难得到保障, 同样制约着双语教学的顺利开展。

三、对策建议

结合当前国内高校课程开展双语教学的现状及其存在的一些核心问题, 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 结合实际编写教材

全球化背景下给中国高校提出的培养既具有扎实专业知识又具有较强外语运用能力综合性人才的要求, 从中央到地方无不倾注太多精力, 但实际运行效果却不甚理想。结合专业学科编写适合中国国情的双语教材尤其重要, 是顺利开展双语教学的基础条件。直接运用原版外文教材不适合国内双语教学的开展, 一方面教材难度太大, 不利于学生掌握专业知识, 也不利于提高学生外语能力, 在没有深刻理解课程的基础上, 要提高外语运用能力无异于缘木求鱼。而对于运用汉语教材用外语教学的情况, 也不利于学生外语水平的提高, 课堂上教师部分使用外语教学, 对于国内外语运用环境不充分的条件下简直就是杯水车薪, 于事无补。真正使双语教学达到应有的教学目标应该是任课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选编教材, 在保证专业知识系统化的前提下, 可以借鉴原版外文教材, 规范外文使用, 使学生掌握地道专业外语。

2. 加大力度培训双语教学名师

双语教师是双语教学的直接实施者, 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外语运用能力直接决定了双语教学的水平。目前, 我国双语型教师的数量和质量都没法满足当前双语教学发展的需求, 加大力度培训双语教师迫在眉睫。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⑴加入浙江大学“全国高校双语教学协作组”, 共享双语教学资源, 提高双语教师水平。国内一线城市重点大学不管是教育资源、教育投入, 还是师资力量, 中西部高校特别是西部地方高校是无法与其相比的, 我们通过加入“协作组”, 增加与先进高校双语教师的交流, 向他们取经学习, 提高自身双语教学能力。

⑵把“走出去”与“请进来”结合起来。要培养高质量双语教学人才, 必须学习国内优秀大学的双语教学经验, 甚至走出国门, 与英美国家的一些学校联谊, 学习他们的文化、提高我们外语交际水平, 同时, 聘请外籍教师担任双语授课教师, 对校内双语教师进行培训指导, 这不仅可以学习外国优秀教学思想, 而且也可以学习纯正学科专业术语和真正的双语课堂教学。

3. 科学设计双语教学方法与手段

当代世界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这门课程主要涉及当代主要国家行为体的经济与政治, 涉外性是其主要特点之一, 因此, 结合课程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十分重要, 因为教学目标的实现不仅要有好的教学内容, 还需要好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⑴理论讲授和专题讲座相结合。本课程属于国际关系学科范畴, 其教学内容包括国际关系的许多基本理论, 同时也包括世界经济与政治的许多基本知识与理论, 为了让学生掌握这些基本理论以及课程各章节的主要内容, 以专题讲座的形式, 把理论知识的讲授贯穿到具体的系统知识中去, 既避免课程单调乏味的情况, 又能让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课程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另外, 由于课程紧贴时事的特点, 以专题讲座的方式授课既可以使课程教学与时俱进, 同时也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⑵采用多媒体教学。从课程内容上看, 本课程具有信息量大, 部分理论知识抽象复杂等特点, 再加上使用的是外语教学, 无疑更增加了学生理解和把握课程内容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 授课教师必须根据课程内容, 精心设计多媒体课件, 力求通过多媒体课件, 减轻学生理解课程内容的难度。

综上, 当代世界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这门课程的双语教学活动从整体上看还处于探索阶段, 各级高等院校还需提高认识, 树立双语教学理念, 形成重视双语教学的氛围和环境, 切实提高双语教学的水平。

摘要:我国双语教学已推行十多年, 在国内重点院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对于多数高校来说, 双语教学活动依然处于尝试阶段。笔者以当代世界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这门课程为例, 在分析我国双语教学现状的基础上, 探讨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因此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双语教学,高等学校,现状与问题

参考文献

[1]周素勤“.当代世界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课程建设刍议[J].学理论, 2011 (11) .

[2]谈多娇.高等学校双语教学的关键环节[J].教育研究, 2010 (10) .

篇11:考研政治大纲变化-形势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关键词: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教学改革;考试改革

收稿日期:2010-01-12

作者简介:万鹏(1981-),男,河南焦作人,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市场经济。

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大课规模太大,而专题讲座又过于专业

思想政治理论课采用大课形式,在全国高校非常普遍,这门课程也是如此。一个系数百人在一个教室上课,虽然可以缓解目前高校扩招所带来的师资和教室资源紧张,但也由此带来了严重的弊端:教师们难以驾驭课堂;很难采取诸如讨论、座谈的教学方式;师生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难以进行很好的沟通。因此,这样的教学方式谈不上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

同时,由于该课程涉及经济、政治和外交三大主题内容,一些高校往往采取分割法,由不同的专业教师做专题讲座。就各自专题而言,确实深化了教学内容,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发挥了教师的专业特长,但却容易各成体系,割裂三者之间的有机联系,使得学生过于关注独立的主题而忽视了内在的因果联系,不能形成整体观念。

(二)各个老师讲授的角度不统一

准确选择讲授角度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来说,至关重要,这是增强教学有效性的关键环节,也是统一授课思想的重要基础。在讲授中,经常出现两个极端:一个是大量的罗列史料,形同史书,缺乏必要的理论延展,上升不到历史规律性的分析。另一个是过分注重理论分析,将课程变成空洞的政策宣讲和原则的汇编。二者虽然看似区别,但是却反映了同样的问题,即对本学科的性质和教学目的的错误性定位。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系统内各个课程缺乏沟通与协调

首先,本课程与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沟通不多。邓小平理论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各个组成部分,因而也必然成为这个体系的核心,其他几门课程应该围绕其并有侧重的展开。如不做好协调,在讲授内容上容易重复,造成课程时间浪费;或者为了避免重复,却又导致遗漏了知识点,导致结构性缺失。其次,课程的讲解缺乏与学生所学专业的衔接。例如,笔者教授该课程涵盖了英语、法学、工商管理等专业的学生,他们各自的知识储备是不相同的,所以在课程教授方面也应有侧重,否则会导致“供需”矛盾,使教学缺乏针对性。

二、考试中存在的问题

(一)考试形式相对固定化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本门课程的考试几乎一直采取闭卷考试的形式。虽然这种形式有一定优点,但是经过长期演化,在师生之间逐渐形成了一些约定俗成的默契,使得考试的内容也逐渐固定化。

(二)考试内容的相对固定化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个:一方面,本课程内容庞杂,让学生全部掌握显然不太现实,因此,在实际操作中,教师会逐渐把考试内容固定在一些基本知识点上,并通过多种方式暗示给学生,即所谓的“划范围”。另一方面,学生通过与学长们的笔记交流,通过对讲授本课程的不同教师的课堂笔记的汇总,基本也可以自行确定考试的知识点范围。因此,原先意义上的闭卷考试,变为了学生考试前的死记硬背。

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已经逐步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课程的进一步改革也在有序进行,因此,针对本课程的改革也应有所进展。

三、有关本课程改革的探索

(一)优化教学内容组织方式

要树立整体思维,在教学过程中要理清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重点,制定操作性强的规划,统筹安排教学内容。研究如何围绕邓小平理论这一主线,互相配合,各有侧重。同时,在本课程内部,也应从宏观到微观各个层次进行内容重组,合理规划教学模块,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二)实现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

本课程鲜明的现实性特点决定了其教学方式必须是开放的,不能拘泥于书本。教师应该放开思路,探索一些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并根据授课内容,灵活安排以下教学方法:

1.理论讲授法。这种方法是较为传统的教学方式,在大学课堂上具有一定优越性。

2.课堂讨论法。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往往造成学生反感,不愿意接受教师完全生搬硬套地灌输。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是一种比较好的教学方式,既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同时也可使学生在讨论中消化理解知识。

3.自主探究法。本方法是该课程中最重要的一种学习方法。实行自主探究法,目的就是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和发现。在课堂上,允许学生发表不同意见,注意以问题等形式调动学生的自主思维,提升其创新能力。[1]

4.合作学习法。合作学习法主要体现在教师与学生在由理论到实践过程中的配合与协作。没有教师对学生的合作,理论就不能传递给学生;而没有学生对教师的合作,理论就不能转化为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二者之间应建立良好的合作与协作关系。

5.案例教学法。案例分析是国际关系主题讲授中最重要的学习方法。学生只有在课程中进行案例分析模拟训练,才能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历史和现实的国际问题。

(三)充分运用新技术,设计实践教学环节

在本课程的教授中,应该充分运用电教设备,通过播放纪录片、历史图片等形式,让学生更加感性地理解历史,而不是通过简单的理论说教来灌输历史。同时,针对目前该课程基本没有实践教学环节的弊端,我们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安排诸如大型专题讨论、学生自学自讲活动以及每周播报国内外要闻等形式,扩大学生参与课程的教学活动。

(四)改革的最终目的——突出“四性”[2]

为了更好地加强《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的建设,提高教学效果,增强课程的生动性和生命力,我们在改革中,应该时刻注意以下四点:

第一,加强课程教学的理论性,培养学生正确掌握马思主义关于国际经济与政治的基本观点以及我国领导集体的国际战略思想。

第二,突出教学内容的现实性,授课内容应不断更新,根据国际形势的新特点和新变化,及时调整、补充新内容,做到与时俱进。

第三,注重课堂教学环节的趣味性,通过多种教学方式的组合运用,提高教学过程的灵活性和多变性,强化教学过程的兴趣点。

第四,提高课堂教学的思想性,通过课程的讲授,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和历史观传授给学生,使学生理解、接受并实践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激励学生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奋斗。

综上所述,《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不是一门只讲现实不讲理论的课;也不仅仅强调学术性和专业性而忽略其思想性。这门课程是通过历史和理论的讲解,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世界中的中国。在我们的教学和考试中,应尽力避免上述的问题,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学术性与思想性的结合,知识性和趣味性的协调,保持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与时俱进,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体系完善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淑芳.《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教学组织方式改革[J].大学时代,2006,(11).

[2]王慧英.“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教学要突出“四性”[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3,(4).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考研政治大纲变化-形势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相关文章:

考研政治大纲 马原变化不大05-25

考研政治形势与政策08-18

考研世界经济与政治08-18

当代经济与政治重点04-26

考研政治变化07-31

2018年《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教案04-13

第一章当代经济与政治讲稿06-05

考研政治大纲解析全文05-25

2019考研政治新大纲05-06

政治考研大纲范文05-15

上一篇:幼儿园环创的重要性下一篇:一年级语文上册课文(二)5影子教案新人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