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知识点之孙权劝学

2024-05-27

课文知识点之孙权劝学(精选5篇)

篇1:课文知识点之孙权劝学

课文知识点归纳之孙权劝学

15.孙权劝学

一、通假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通“耶”,语气词)

卿今当涂掌事(通“途”,道路)

二、词的积累

①重点词语

卿今当涂掌事(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当涂,当道,当权)

但当涉猎(但,只。涉猎,粗略的阅读)

刮目相待(擦)

肃遂拜蒙母(于是,就)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孤,古代君王的自称,可译为“我”。治,研究)

蒙乃始就学(乃,于是,就。就,靠近)

及鲁肃过寻阳(及,到了……的时候。过,到)

即更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目,擦擦眼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见事,认清事物。乎,啊,表示感叹语气)

②一词多义

当:1.当涂掌事(与“涂”连用译为“当道,当权” )

2.但当涉猎(应当)

见:1.见往事耳(动词,知道)

2.见渔人,乃大惊(动词,看见)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动词,认清,识别)

若:1.孰若孤(动词,比得上)

2.仿佛若有光(介词,好像)

之:1.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2.于厅室之东北角(助词,的)

乃:1.乃不知有汉(竟)

2.蒙乃始就学(于是,就)

为: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动词,做)

2.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

③古今异义

但当涉猎(古义:只。今义:转折连词。)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义:研究。今义:治理。)

见往事耳(古义:历史。今义:过去的事情。)

及鲁肃过寻阳(古义:到。今义:经过。)

三、句式积累

1.省略句

“肃遂拜蒙母”中,“拜”后省略介词“于”,可补充为“肃遂拜于蒙母”。

2.倒装句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中,“何见事”是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大兄见事何之晚乎”。

“蒙辞以军中多务”是倒装句,正常语序应为“蒙以军中多务辞”。

四、常识积累

⑴作者

司马光,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字君实,陕州夏县(现在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他立志编撰《通志》,作为封建统制的借鉴。神宗时赐书名《资治通鉴》。

⑵文学常识

《 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撰。294卷,又考异、目录各30卷。编年体通史。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

五、翻译下列各句 答案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1、我难道想要你研究经书当博士吗?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只是应当浏览群书,了解历史罢了。

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3、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

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4、长兄怎么知道这件事这么晚啊!

5、蒙辞以军中多务 5、吕蒙总是以军中事多来推辞。

六、写出自本课的成语 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看(待)刮目相待、

开卷有益

四、回答下列问题: 答案

1、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要想让人刮目相看,一定要自己善于学习,并学有所成。

2、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劝学。

孙权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 用自己的读书的体会现身说法。

找出鲁肃赞扬吕蒙的语句,并指出这里是什么描写?其作用是什么?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这是侧面描写。作用是:突出表现吕蒙修业,学有所成。

篇2:课文知识点之孙权劝学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卿qīng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 即更gēng刮目相待

点拨:邪更是多音宇,可根据字义推测读音。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推托。 (2)但当涉猎 涉猎:粗略地阅读。

(3)见往事耳 见:了解。往事:历史。 (4)及鲁肃过寻阳 过:到。

(5)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6)卿今者才略

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3.请写出出自本文的两个成语并解释。

(1)成语:吴下阿蒙。意思是:指没有学问的.人。

(2)成语:士别三日 意思是:刮目相待。不能以老观点来评判人或事物,必须要有发展的战略眼光。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你现在执政掌权,不能不学习。

点拨:重点理解当涂掌事等词语。

2.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我经常读书,自己认为(这样)大有好处。

点拨:重点理解大有所益等词语。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你今天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吴县吕蒙了!

点拨:重点理解才略复等词语。

4.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土分别多日,就要重新换个眼光看待(他)。

点拨:重点理解更刮目相看等词语。

三、文学(文体)常识

1.《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这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2.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朝代) 政治家、史学家(称谓)。

3.孙权,字仲谋,三国时期吴国的创建者。

◇ 词语解释:P106 注释4、5、9;P107 注释1-6、9、12、13、15

◇ 文言归纳:《三点一测》P160 二至四

◇ 句子翻译:P107 课后练习二

◇ 启示:人只要肯读书,就会有所进步(开卷有益)

◇ 成语:吴下阿蒙、刮目相待(解释)

1. 内容理解: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

篇3:孙权劝学和营销人员的升值之道

关于“六最”帝王孙权

东吴大帝孙权(182-252)字仲谋,汉族,昊郡富春县(今浙江富阳)人。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孙权可以说是三国时代的著名“六最”帝王,身世最神奇,生命最长寿,爱好最个性,眼光最前瞻,胸怀最宽广,战果最辉煌。

身世最神奇

相传孙权之母吴氏夜梦红日东升,黄龙人体,不久生下孙权。孙权出生时紫髯碧眼,目有精光,方颐大口。骨骼非常,形貔奇伟异于常人,其父孙坚十分高兴,认为这是大富大贵之相。除了出生十分神奇外,孙权还是兵家始祖孙武的第二十二代后裔,和曹操是宦官后裔遭人耻笑不同,和刘备中山靖王之后根正苗红不同,孙权的祖上是兵家始祖孙武,那遗传的智慧基因可不同一般。可能孙权也是中国年龄最小的县令,15岁的时候就做了县令。这一切让他成为三国时期身世最神奇的帝王。

生命最长寿

可能孙权正应了黄龙下凡之兆,他的寿命也是三国帝王中最长的。其父孙坚英年早逝仅37岁,其兄孙策更是陨落极早,去世时年仅26岁,而他的寿命是71岁,比父兄加起来还长。同时也超过了曹操66岁,刘备63岁的寿诞。

爱好最个性

孙权的爱好可谓惊人,他喜欢的竟是骑马射虎,因此北宋大家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盛赞:亲射虎,看孙郎!建安二十三年十胃(公元218年10月),孙权亲自骑马去度亭这个地方射虎,他所骑乘的马被老虎抓伤,孙权把双戟(古代兵器)投向老虎,老虎停了下来,孙权又用戈(古代兵器)攻击老虎,终于把老虎抓获。想想后世的帝王大多是深居简出,四体不勤。早已丧失了龙这种图腾应有的雄性和进攻性。

眼光最前瞻

孙权可能是三国时代最早具有海洋意识,并实施海洋战略的帝王。他曾于黄龙二年(公元230年),派遣将军卫温、诸葛直带甲士万人,出海寻找夷洲、宜洲。吴军势力达到了夷州(即台湾岛),揭开了大陆与台湾交往的历史序幕,孙权还进一步巩固了对交州的统治,积极派人与徼外的扶南(今柬埔寨)、林邑(今越南南方)诸国建立友好关系,以后,又派交州刺史出使南洋诸国,与印度建立了外交关系。在三国时代以中原为中心,群雄逐鹿的大趋势不同,孙权把视野伸展到了茫茫大海,可谓三国时代眼光最前瞻的帝王。

胸怀最宽广

江东之地不比中原,在三国时代并不发达,但是却聚集了一大批贤达,为东吴的崛起提供了重要支撑,这当然和孙权的胸怀宽广有容人之量有很大关系。相传一次孙权大摆酒宴,招待群臣。到酒宴将要结束的时候,他亲自起身,向大臣们行酒。走到骑都尉虞翻面前,虞翻假装喝醉,伏在地上。等到孙权回到座位上,他又起身坐下。于是孙权大怒,手持利剑要杀他。当时在座的大臣都吓得不敢上前劝阻,只有大司农刘基上前抱住了孙权,不让他去杀虞翻,并劝说:大王在饮酒之后,杀掉有才能的人,是非常不妥当的。即使虞翻有罪,天下人又有谁知道呢?正是因为大王能广招人才,容纳贤士,所以天下有才之人望风而至,现在一下子废弃了自己的好名声,这样做值吗?孙权说:曹操尚且杀掉孔融,我为何不能杀虞翻呢?划基说:曹操轻易害死贤人,天下人都反对他。而大王施行仁义,与尧舜这样的贤君相比,怎么可以与曹操相提并论呢?孙权听了刘基的一番话后,怒气慢慢地消退。虞翻因此而免于死罪。酒席后,孙权对手下人说:从今以后,我酒后说要杀人,你们都不要去杀。和曹操杀掉许攸、孔融等贤达留下恶名不同,孙权可能是三国时代胸怀最宽广的帝王。

战果最辉煌

在三国时代,有三次大战,分别是曹操和袁绍对决的官渡之战、曹操和孙刘PK的赤壁之战、孙权和刘备争锋的夷陵之战。公元200年,官渡之战时,孙权之兄孙策英年早逝,孙权刚接手江东,无缘参与;在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战中,一举击溃号称拥兵百万不可一世要和孙权会猎江东的曹操;在公元222年的夷陵之战中,孙权更是任用陆逊,大败当时拿下西川带甲百万风头正劲的刘备。并迫使刘备退往白帝城,让刘备留下了白帝城托孤的终生遗憾。三国时代最辉煌的三次战役,除了官渡之战无缘参与之外,其余两次都以孙权的完胜而告终,不能不说孙权是三国时代战果最辉煌、最能打的帝王。

古往今来,历代大师伟人都毫不吝惜对孙权的赞誉之词。同时代的曹操曾说: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用刘表的儿子们像猪狗一样,衬托孙权孙仲谋的不同一般;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慨然写道: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表达了对孙权的激赏之情:一代伟人毛泽东也难压赞赏之情,他说,孙权是个很能干的入,当今惜无孙仲谋!对于把成吉思汗都看作是只识弯弓射大雕的毛泽东而言,如此赞誉实属罕见!

关于孙权劝学

孙权劝学被收录于中学课本,因而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今天被很多人熟知。原文出自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原文如下:

初,权谓吕蒙曰:“卿令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昊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因为很多人都知道这个故事,笔者在此不再赘述。在这个小故事中,孙权向我们展示了学习提升之道的“四个一”:向我们表明了一个理念:不可不学。“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告诉了我们学习的一个途径——读书。“孤常读书”:告诉了我们一种读书的方法:涉猎。“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也就是说以涉猎为主,不以成为博士为目的;告诉了我们读书一个好处:大有所益。“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可以说孙权是不断学习提升之道的践行者和受益者。可以说孙权不断践行学习提升之道是他能够成为三国时代“六最”帝王的重要原因。在电视剧新版三国中,孙权和父亲孙坚孙破虏,一路狂飙杀到洛阳,孙权和兄长孙策以及程普黄盖等大将在父亲的带领下来到了已是一片废墟的长乐宫,大将程普发现了传国玉玺。孙坚及众将十分兴奋,孙权当时只不过是一个小孩子,却对传国玉玺的来历和典故十分熟悉,侃侃而谈,惊倒了其兄孙策,孙策惊问:你小小年纪,怎么知道这么多。小孙权自豪地回答,这算什么。看来孙权从小就博览群书,已经形成习惯。随后,程普说天降传国玉玺于孙氏,说明主公有九五之尊的气象呀。孙坚听了十分兴奋,几乎忘乎所以。可小小年纪的孙权却说,这玉

玺不是福是祸,秦皇妄图以此传千世万世,但不过两世就暴亡。当今天下大乱,王道废弛,纲常败坏,群雄并起,拿着这玉玺可能要招祸。小小年纪就有如此见识,应该说和长期的学习有紧密关系。后来果然如小孙权所料。其父孙坚遭袁绍和刘表伏击,中箭而亡,临死时,孙坚意识到了玉玺并不是自己所能驾驭的,留下遗言,献出玉玺让袁氏兄弟争去。

正因为孙权是学习提升之道的实际受益者,所以他才有感而发的劝诫吕蒙,让吕蒙这个大老粗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留下了“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佳话。吕蒙也终成一代名将。

营销人员的升值之道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有八千万营销人,可是大多是在金字塔的底端忙忙碌碌,承受着巨大的业绩压力,奔波于天南地北,挣的却是微薄的工资。很多营销人梦寐以求能够走出底端,奔向中高端,过一种潇洒气派受人尊敬的生活。可是你有学习提升的理念吗?你知道学习提升的方法吗?你知晓读书的目的吗?你能够不断的坚持吗?

记得又一次给营销人员开会,谈到了学习的重要性。看到一个团队成员心不在焉,于是我就问他,你从毕业到现在读了几本书。他是市场营销专业科班出身的,毕业已经有10年,比我还大2岁,还在做一个基层的业务人员,按说他的学历和资历早就应该成为中层了。他听到我这个问题后开始绞尽脑汁。陆续说出了一些书名——《穷爸爸,富爸爸》、《读者》、《青年文摘》,接下来就说不下去了。作为一个营销人员最该先读和常读的应该是对工作有直接帮助的书,可惜从他的回答里我听不到一本和此有关的。不是说《读者》、《青年文摘》不能读,关键是有所侧重。在专业的基础上再博览群书是比较科学合理的。

在我曾经带过的一个团队里。为了打造学习型组织,培养团队成员的学习意识,提升团队成员的战斗力。我曾经要求营销人员每个月读一本营销类杂志或书籍,并在月底回差的时候给大家分享心得,分享完之后,大家投票选出比较好的。取前三位,每人奖励100元、80元和50元。对于不能和大家分享的负奖励50元。于是业务人员闻风而动,不管是出于压力、面子还是激励,他们是行动起来了,在月度会议的时候,渐渐地也有表述生涩到侃侃而谈,整个团队的风气为之一变,战斗力和业绩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后来有几个团队成员还成为公司的分公司经理,走向了中层岗位。

作为基层业务人员来讲,更多地接触的是战术,什么促销啦、铺货啦、陈列啦等等,可是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仅仅掌握战术,已经不能完全胜任营销工作,在遇到有些问题时,甚至为因为没有理论指导而看不到问题的实质,陷于盲人摸象的境地。学习一些理论如基础的麦卡锡的4P、劳朋特4C、艾登伯格和舒尔茨的4R、安德森的长尾理论、莫博涅的蓝海战略、特劳特的定位理论等会让你在眺望的时候多一架望远镜,在分析的时候多一架显微镜。等你把战术和战略,实践和理论融为一体,为你所用的时候,你想不拿高工资都难,想不潇洒气派都难!

篇4:课文《孙权劝学》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揣摩人物形象

3.理解文章所揭示的道理。

重点难点

1.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2.刻苦治学,提高修养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意思是生命有限,学海无涯。而智出学海。从古至今哪位能人智者不是从学海脱颖而出的?这就是说,一个人的才能是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获得的,今天我与同学们一起探究一篇关于劝学的文章:

二、作者及文中人物简介

1.作者: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2.孙权(182~252)字仲某,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

3.吕蒙(178~219)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

4.鲁肃:字子敬,三国时吴国军师。

《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以史实为纬,以年月为经,按时代顺序记录了上起战国、下至五代长达一千三百六十多年的历史,书名是宋神宗所赐,有鉴于往事,资以治道的意思,主要是为皇帝提供统治人民的历史经验。

三、读课文

1.教师范读(或放录音)。

2.重点强调下列字的读音与写法

卿qīng 岂qǐ 涉猎shè 孰shú

3.找学生朗读课文

注意下列句子中加线词所表示的`语气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语气)

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限制语气)

③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感叹语气)

教学生反复朗读这些句子,指读、齐读、读出这些句子的语气。

4.理解课文大意

结合文下注释,具体说说本文写的一件什么事(翻译)。大胆说,说错了也不要紧,同学可以相互补充(学生解决不了的地方,教师指导进行)。

提示:①通假字:邪同耶,语气词。

②重点词:权谓吕蒙曰(对说)

孰若孤(谁、比得上)

5.出自本文的成语:吴下阿蒙 刮目相看

四、精读课文

1.整体感知课文

第一层:写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

第二层:写鲁肃与蒙议论,结友而别。

2.同学们自导自演三位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3.文中侧面表现出吕蒙进步之快的一句是: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4.阅读全文,了解对比的写法

5.此文对我们21世纪中学生有何启发

五、小结

新一代的中学生们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要想建设出一个发达富强的国家,必须坚持努力长期刻苦学习,用才略去完成之。

板书:

劝学──不学(恳切)吴下阿蒙

又劝──就学(关心)刮目相看

篇5:七年级下《孙权劝学》课文翻译

孙权劝学

作者:司马光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 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语气词,通“耶”)!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lù)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suì多音字)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而)你说军中事务繁多,但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于是吕蒙就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了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注释

1、初:当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2、权:指孙权,字仲谋,黄龙元年(公元222年)称王于建业(今江苏南京),国号吴,不久迁都武昌(今湖北鄂城)。229年称帝。

3、谓:告诉,对……说,常与“曰”连用。

4、卿:古代君对臣或长辈对晚辈的爱称。

5、今:现在。

6、涂:同“途”。当涂掌事:当涂,当道,即当权的`意思。掌事,掌管政事(异议:当涂:地名)。

7、辞:推托。

8、多务:事务多,杂事多。务,事务。

9、孤:古时候王侯的自称。

10、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四书五经,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11、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12、但:只,仅。

13、涉猎:粗略地阅读

14、见往事:了解历史。见,了解;往事,指历史。

15、乃:于是,就。

16、及:到了…的时候。

17、过:到;到达。

18、寻阳:县名,现在湖北黄梅西南。

19、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20、非复:不再是。

21、大兄: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

22、但:只,仅。

23、孰若:谁比的上;谁像(我)。孰:谁,若:像。

24、就:从事。

25、遂:于是,就。

26、士别三日:有抱负的人分别几天。三:几天,这里指“少”(与常见的“多”的解释不同)。

27、何:为什么。

28、吕蒙:东吴名将,汝南富陂(今安徽阜阳)人

29、耳:表示限制,语气词,相当于“罢了”。

30、始:开始。

31、与:和。

32、论议:谈论,商议。

33、大:非常,十分。

34、惊:惊奇。

35、今:现在。

36、者:用在时间词后面,无翻译。

37、复:再。

38、即:就。

39、拜:拜见。

40、待:等待。

41、吴下阿蒙:三国时吴国名将吕蒙,对吕蒙亲昵的称呼;在吴下时的没有文学的阿蒙。

42、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看待,即另眼相看。 刮目:擦擦眼睛。

43、更:重新。

44、阿蒙:名字前加“阿”,有亲昵的意味。

45、邪(yé):通“耶”,语气词。

46、乎:啊。表感叹语气。

47、以:用

上一篇:2017——2018学年英语上学期教研组工作总结下一篇:优化作风_提高工作效率_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