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二)练习

2024-06-24

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二)练习(精选6篇)

篇1: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二)练习

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

(二)练习

(四)《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响若洪 钟,因受其称。有幽栖者,寻纶(钓鱼。纶,lún,钓丝)东湖,沿澜(指水)穷此,遂...跻(jī,攀登)崖穿洞,访其遗踪,次于南隅,忽遇双石,奇攴(qī,倾斜)枕潭木尔(顶)..影沦(沉)波中。询诸水滨,乃曰石钟山,有铜铁之异焉。扣而聆之,南声函 胡,北声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若非潭滋(培植)其山,山涵其英,联气凝质,发为至灵,则安能产.兹奇石哉?乃知山仍石名,旧矣。如善长(郦道元之字)之论,则濒流庶(众)峰,皆可以斯名...冠之。聊刊前谬,留遗将来。贞元戊寅岁七月八日白鹿先生记。

1.“访其遗踪”的“其”指代什么?

答: 2.“聊刊前谬,留遗将来”的“刊”字的含义是

答: 3.“乃知山仍石名,旧矣”中“仍”的含义是() A.重复 B.仍然 C.因袭 4.“沿澜穷此”中的“穷”字与下列含义相同的是() A.日暮途穷 B.穷则思变 C.穷凶极恶 D.穷山恶水

5.下列句子中所含“次”的含义与“次于南隅”中的“次”相同的是() A.次日 B.名次 C.次品 D.操军不利,引次江北

(五)司马穰苴者,田完之苗裔也。齐景公时,晋伐阿、甄,而燕侵河上,齐师败绩。景公患之。晏婴乃荐田穰苴曰:“穰苴虽田氏庶孽,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缴敌,愿君试之。”景公召 穰苴,与语兵事,大说之,以为将军,将兵扞燕晋之师。

穰苴曰:“臣素卑贱,君擢之闾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权轻。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于是景公许之,使庄贾往。

穰苴既辞,与庄贾约曰:“旦日日中会于军门。”穰苴先驰至军,立表下漏,待贾。贾素骄贵,以为将己之军而己为监,不甚急;亲戚、左右送之,留饮。日中而贾不至。穰苴则仆表决漏,入,行军勤兵,申明约束。约束既定,夕时,庄贾乃至。穰苴曰:“何后期为?”贾 谢曰:“不佞,大夫亲戚送之,故留。”穰苴曰:“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木包 鼓之急,则忘其身。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召军正问 曰 :“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对曰:“当斩。”庄贾惧,使人驰报景公,请救。既往,未及 反,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三军之士皆振慄。

久之,景公遣使者持节赦贾,驰入军中,穰苴曰:“将在军,君令有所不受。”问军正曰: “驰三军法何?”正曰:“当斩。”使者大惧。穰苴曰:“君之使不可杀之。”乃斩其什、车之左附、马之左骖,以徇三军。遣使者还报,然后行。

士卒次含。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拊循之。悉取将军之贤粮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最比其羸弱者。三日而后勤兵。病者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

晋师闻之,为罢去;燕师闻之,度水而解。于是追击之,遂取所亡封内故境而引兵归。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 仆表决漏 仆: 漏: ..行军勤兵 勤: .2.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

A.与(穰苴)语兵事,大说之 B.亲戚、左右送之,留(苴)饮 C.(贾)召军正问 D.既往,(贾)未及反 3.与“贾谢曰”中“谢”的意义相同的几项

①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②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③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④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⑤张良入谢 ⑥则与牛卮酒,哙拜谢 ⑦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4.“申明约束”、“约束既定”、“临军约束”中的“约束”词性应为() A.三个都是动词 B.三个都是名词

C.前两个是名词,后一个是动词 D.前一个是名词,后两个是动词

(六)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有梓人款其门,愿佣隙宇而处焉。所职寻引规矩绳墨,家不居砻斫之器。问其能,曰:“吾善度材。视栋宇之制,高深圆方短长之宜,吾指使而群工役焉。舍我,众莫能就一宇。故食于官府,吾受禄三倍;作于私家,吾收其直大半焉。”他日,入其室,其床阙足而不能理,曰:“将求他工。”余甚笑之,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者。

其后,京兆尹将饰宦署,余往过焉。委群材,会众工。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梓人左持引,右执仗,而中处焉。量栋宇之任,视本之能举,挥其杖曰:“斧!”彼执斧者奔而右;顾而指曰:“锯!”彼执锯者趋而左。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断者,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既成,书于上栋曰:“某年某月某日某建”,则其姓字也;凡执用之工不在列。余圜视大骇,然后知其术之工大矣。

继而叹曰:彼将舍其手艺、专其心智而能知体委者欤?吾闻劳心者役人,劳力者役于人,彼其劳心者欤!能者用而智者谋,彼其智者欤!是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物莫近乎此也。

1.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全对的一组是()

①裴封叔之第 ②吾指使而群工役焉 ..A.①门第 ②劳役 B.①住宅 ②驱使 C.①住宅 ②操作 D.①门第 ②操作 2.选出下列句子“焉”字分类正确的一组()

①愿佣隙宇而处焉 ②余往过焉 ③吾指使而群工役焉 ④莫敢愠焉 ⑤吾收其直大半焉 ⑥无进退焉 ⑦梓人左持引,右持杖,而处中焉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⑦/⑤⑥ C.①②④⑦/③⑤⑥ D.①②④⑥⑦/③⑤

3.下面五个句子都含“工”字,其中与其它四个意义不同的一句是() A.吾指使而群工役焉 B.将求他工

C.委群材,会众工 D.凡执用之工不在列 E.然后知其术之工大矣 4.下面句中的“莫”,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①舍我,众莫能就一宇 ②皆视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断者 ③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 莫敢愠焉 ④物莫能近乎此也

A.①与②相同 B.②与③相同 C.①与③相同 D.③与④相同

(七)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饮,人多厌之者。尝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饮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善,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衤夸

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衤夸

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居戏下,无所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于 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 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 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 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 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 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 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 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 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 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 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 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1.下列句子,词语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有一母见信饥,饭信 B.大丈夫不能自食 ..C.项伯杀人臣活之 D.滕公奇其言,壮其貌 ...2.下列句中的“乃”与“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中的用法、意义相同的一组是()①设坛场具礼,乃可耳 ②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③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④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⑤赢乃夷门抱关者也 ⑥必欲烹乃翁,幸分我一杯羹 ⑦臣非知君,知君乃苏君 ⑧吕后女乃吕也

⑨相君之背,贵乃不可信 ⑩荆轲者,卫人也,其克乃齐人 A.②⑤③④⑩ B.②⑤⑦⑧⑨⑩ C.①②⑤⑦⑧⑩ D.①②④⑥⑦⑧⑩ 3.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上未之奇也 B.上不我用

C.何陋之有? D.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 4.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

A.有一母见信饥,(母)饭信 B.食时信往,(亭长)不为具食 C.释(羽)而不斩 D.以(何)为大将

(八)魏知古起诸吏,为姚崇所引用,及同升也,崇颇轻之。无何,知古拜吏部尚书,知东道选事。崇二子并分曹洛邑,会知古至,恃其蒙恩,颇顾请托。知古归,悉以闻。上召崇,从容谓曰:“卿子才乎?皆何官也?又安在?”崇揣知上意,因奏曰:“臣有三子,二人分司东都矣。其为人多欲而寡交,以是必干知古,然臣未及闻之耳。”上始以丞相子重言之,欲微动崇意,若崇私其子,或为之隐;及闻所奏,大喜,且曰:“卿安从知之?”崇曰:“知古微时,是臣荐以至荣达。臣子愚,谓知古见德必容其非,故必干之。”上于是明崇不私子之过,而薄知古之负崇也,欲斥之。崇为之请曰:“臣有子无状,挠陛下法,陛下欲特原之,臣为幸大矣。而由臣逐知古,海内臣庶,必以陛下为私臣矣,非所以裨玄化也。”上久之乃许。翌日,以知古为工部尚书,罢知政事。

姚崇与张说同为相,而相衔颇深,崇病,戒诸子曰:“张丞相与吾不协,然其人素侈,尤好服玩。吾身没后,当来吊,汝具陈吾生平服玩、宝带、重器罗列帐前,张若不顾,汝曹无类矣。若顾此,便录致之。乃以神道碑为请。既获其文,即时录进,先砻石以待,至使镌刻进御。张丞相见事常迟于我,数日后必悔,若征碑文,当告以上闻,且引视镌石。”崇没,说果至,目其服现者三四,姚家急如崇戒。及文成,叙致赅详,时谓“极至”。数日,果遣使取本,以为辞未周密,欲加删改。姚氏诸子引使者视碑,告以奏御。使者复,说大悔恨,抚膺曰:“死姚崇能算生张说,吾今日方知才之不及!”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知古拜吏部尚书,知东道选事 ..拜:授与(官职)知:主管 B.其为人多欲而寡交,以是必干知古 ..欲:私心 干:冒犯 C.挠陛下法,陛下欲特原之 ..挠:扰乱 原:宽宥 D.姚崇与张说同为相,而相衔颇深 ....为相:作宰相 相衔:相互怀恨在心

2.比较下列句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①然臣未及闻之耳 ②上始以丞相子重言之 ③卿安从知之 ④崇为之请曰

A.①②③④都是代词,其中①②③所指相同,④另有所指。B.①④是助词;②③是代词,且所指各不相同。 C.①②是代词,代事;③④也是代词,代人。 D.①②③④不全是助词,也不全是代词。

3.“非所以裨玄化也”一句中的“所以”与现代汉语中“所以”意义不同,这种现象叫词语古今异义。下列加点词语属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魏知古起诸吏,为姚崇所引用 ..B.汝具陈吾生平服玩、宝带、重器罗列帐前 ..C.以为辞未周密,欲加删改 ..D.使者复,说大悔恨 ..4.对句中划线部分解释无误的一组是() A.无何,知古拜吏部尚书 上久之乃许

“无何”“久之”都表时间短,而“无何”比“久之”更短 B.欲斥之 而由臣逐知古 “斥之”“逐知古”都是指罢免魏知古 C.恃其蒙恩 谓知古见德必容其非

“蒙恩”指姚崇二子受到魏知古优待;“见德”指魏知古只看到姚崇二子表现好的一面。

D.臣有子无状 尔曹无类矣

“无状”“无类”均指姚崇二子为官不成体统,表现不佳。

5.文中“知古归,悉以闻”一句省略较多,译时要补出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魏知古回到家里,就把他听到的消息全都告诉了家里人。

B.魏知古回到长安,把姚崇的两个儿子在洛阳的情况全都告诉了姚崇。 C.魏知古回到吏部,把在东都听到的有关情况全都奏闻皇上。 D.魏知古回到长安,把姚崇二子在洛阳为官的不良表现及多次请托自己的情况全部奏闻皇上。

(九)(甲)樊姬,楚国之夫人也。楚庄王罢朝而晏。问其故,庄王曰:“今旦与贤 相语,不知..日之晏也。”樊姬曰:“贤相为谁?”王曰:“为虞丘子。”樊 姬掩口而笑,王问其故,曰:“妾.幸得持巾栉以侍王,非不欲专贵善爱也,以为伤王之义,故所进与妾同位者数人矣。今虞..丘为相数十年,未尝进一贤,知而不进,是 不忠也;不知,是不智也。安得为贤?”明日朝,王以樊姬之言告虞丘子。虞丘子稽首曰:“如樊姬之言。”于是辞位,而进孙叔敖。孙叔敖相..楚庄王,卒以 霸,樊姬与有力焉。

(刘向《新序》)

(乙)郗超与谢玄不善。苻坚将问晋鼎,既已狼噬梁歧,又虎视淮阴矣。于是朝议遣玄北...讨,人间颇有异同之论,唯超曰:“是必济事。吾昔尝与共在醒宣武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勋。”元功既 举,时人感叹超之先举,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世说新语·识鉴》)1.下列句子加点字的读音和意思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妾幸得持巾栉以侍王 ②虽履屐之间 ..A.①jié盆子 ②jī木头鞋 B.①jié盆子 ②jì草鞋

C.①zhì梳子、篦子的能称 ②jì草鞋 D.①zhì梳子、篦子的通称 ②jī木头鞋

2.比较下列两组句子加点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不知日之晏也 ②人间颇有异同之论 ..③妾幸得持巾栉以侍王 ④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A.①与②同义,③与④不同义 B.①与②同义,③与④同义 C.①与②不同义,③与④同义 D.①与②不同义,③与④不同义 3.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罢朝而晏:舍弃召见。..B.虞丘子稽首曰:古代的一种跪拜礼。..C.苻坚将问晋鼎:推翻晋的统治,取而代之。...D.颇有异同之论:不同。....4.①卒以霸,樊姬与有力焉。②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勋。()A.①士丘能助王称霸,与樊姬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②从现在推荐他,想来是一定能建立功勋的。 B.①终于称霸,是同樊姬的有力参与分不开的。

②从这些事推断,想来他是一定能建立功勋的。

C.①士兵的助王称霸,同樊姬的有力参与是分不开的。

②从现在推荐他,想来他是必然会受勋的。 D.①终于称霸,是与樊姬的努力分不开的。

②从这些事推断,想来他是必然会受勋的。

5.虞丘子听樊姬之言后,立即认错辞职的原因是() A.虞丘子怕楚王加罪于自己。 B.虞丘子言有理,“为相数十年,未尝进一贤”是事实。 C.因樊姬深得楚王的宠幸而自己又理亏,难以辩驳。 D.虞丘子也正想进孙叔敖为相,樊姬之言适逢其时。

6.认真阅读比较甲、乙两文,分析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樊姬是举贤不顾内外有异,男女有别,郗超举贤是不以自己的爱憎为依据。

B.樊姬所论,是举贤授能以治国的大事,而郗超所论,只是在有争义时证实谢玄可任,严格说是印证而不是举荐。

C.郗超是直接举荐自己所了解的人,樊姬则是批评为相者不能举贤受能之失。 D.樊姬举贤是为表现自己的“忠”和“智”,郗超荐贤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先觉”。

(十)与姜箴胜门人

杜门不见一客者,三月矣,留都散也;礼曹冷官,而乞身之人,其冷百倍。然生平读书洁身,可对衾影①,即乡曲小儿忌谤相加,无怪也。独念国家所重者人才,君子所惜者名行;今设为**之世局,令小人得驾为隐阱,而驱局外之人以纳其中,纵不为斯人名行惜,其如国家人才一路何?人才坏而国事坏,国事坏而士大夫身名爵位与之俱坏。吁,可惧也!不佞归矣!有屋可居,有田可耕,有书可读,有酒可沽;西过震泽,南过武林,湖山之间,赋诗谈道,差堪自老。谛观年来士大夫风尚,愈趋愈下,鳃鳃②惟异己是除,私人是引。楚人为楚人出缺,秦人为秦人营迁,不认官方,不谈才品;目中岂复有君父,而堪以服天下、挽世运乎?足下,讲臣也,朝夕对扬重瞳③,须留一段光明于胸中,即不宜轻发,以逢时忌;而因事陈规,婉词微讽,当有旋转妙用,莫负此千载遭逢也!吾辈口不宜快,而心固不可不热。二疏已上,速去为幸,扁舟已买江上矣。

(明张鼐《宝日堂初集》)注:①衾影:《宋史·蔡元定传》:“独行不愧影,独寝不愧衾。”后因谓未做亏心之事为 “无愧衾影”或“可对衾影”。②鳃鳃(xǐ):恐惧的样子。③重瞳(tóng):眼内双瞳,指天子。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杜门不见一客者 杜:关闭,堵塞 .B.纵不为斯人名行惜 纵:纵使,即使 .C.差堪自老 差:公务、差使 .D.不论官方 方:应守的礼法、准则 .2.比较以下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 即乡曲小儿忌谤相加 ②即不宜轻发 ..③其冷百倍 ④其如国家人才一路何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留都散地 留都:旧称迁都后的旧都。..B.今设为**之世局 **:风浪 ..C.谛观年来士大夫风尚 谛观:仔细审视 ..D.莫负此千载遭逢也 遭逢:机遇机会 ..4.“独念国家所重者人才,君子所惜者名行”。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只是想到国家重视的是人才,君子可惜的是名行 B.独自想到国家看重的是人才,君子可惜的是名行 C.独自想到国家看重的是人才,君子爱惜的是名行 D.只是想到国家重视的是人才,君子爱惜的是名行 5.“二疏已上,速去为幸,扁舟已买江上矣”。解决正确的一项是()

A.已上两道议论时政的奏章,赶快离开京城是上策,已在江边雇了一条扁船了。 B.已上两道请求去职的奏章,赶快离开京城是万幸,已经在江边雇了一条小船了。 C.已上两道请求去职的奏章,赶快离开京城是上策,已经在江边雇了一条小船了。 D.已上两道议论时政的奏章,赶快离开京城是万幸,已在江边雇了一条扁船了。 6.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者在晚明任南京礼部尚书,本已投闲置散,再加上受到魏忠贤阉党的弹劾,更感到“其冷百倍”。

B.但他自认为饱读诗书,砥砺名节,问心无愧;然而他担心朝纲日坏,自己清名受累,所以决心辞官归隐,终其余年。

C.他很不满当时官场排除异己、任人唯亲的不良风气,并认为如此选拔出来的官吏不能拘回社会日益崩溃的颓势。

D.他希望他的学生应利用给皇上当侍讲官的机会,随时讽谏,争取得到重用,要相信自己的前途是光明的。

(四)1.郦道元 2.更正 3.C 4.A(阻塞不能。B项穷尽;C项极端;D项荒凉)5.D(居住,驻扎。A项第二;B项等级;C项质量较差)

(五)1.仆:放倒;漏:漏壶,一种记时工具;勤,指挥 2.A(B项“留(贾)饮”;“(穰苴)召 军正问。”D项“(救者)未及反”。)3.①④⑦(②为警告;③为辞别;⑤为拜谢;⑥为谢意)4.C(六)1.C 2.C 3.E 4.B(七)1.D(意动用法。ABC项为使动用法)2.B 3.D(定语后置,ABC项为宾语前置)4.A

(八)1.D 2.D 3.A 4.B 5.D(九)1.D 2.D(“之”,前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反为助词“的”。“以”,前为连 词,可译为“来”,后为连词,表原因)3.A 4.B(卒,副词,最终)5.B 6.C

(十)1.C(大致还可以)2.D(①即使②就③代词④副词)3.B(多灾多难)4.D(关键在“独 念”、“惜”两个词语)5.C(“疏”为求去之疏,“扁舟”是小船)6.D(张鼐本心希望学 生相信国家前途光明,并抓住时机,随缘讽谏皇上,以便挽救危亡的局势)

篇2: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二)练习

源莲山 课件 w w

w.5 Y k J.Co m莲山

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

(一)练习

(一)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文后提出的问题。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①,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言 偃在侧曰:“夫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②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③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 ④,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势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选自《礼记》)

注释:①蜡(zhà)宾:古代君主年终祭祀叫蜡;宾:陪祭者

②谋闭:谋,奸诈之心;闭,闭塞。

③大人世及:大人,指天子诸侯;世及,世代相传。

④田里:田,指阡陌;里,指闾里。“田里”此处指田里制度。

1.填空。

《礼记》是 的经典著作之一,是汉代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所谓五经是指

2.给下面各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①事毕出游于之上()

②男有,女有归()

③货其弃于地也()

寡狐独废疾者()

3.找出本文中的三个通假字。

4.找出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

叹鲁也(发语词,大概)

②而有志(兼词“于之”的合音)

外户而不闭(外:用如动词,从外面把门关上)

④故谋是作(功用)

⑤示民有(常法,常规)

5.下列文言句式相同的两句是:()

A.君子何叹? B.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

C.丘未之逮也。D.众以为殃。

6.辨析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只填序号)。

(A.名词活用作动词 B.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C.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D.使动用法 E.意动用 法)

①选,讲信修睦()

②不能其子()

③以君臣,以父子,以兄弟,以夫妇()

④以勇知()

⑤以()

7.找出下列各句翻译有误的一项()

①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译文:(人们)厌恶把财物扔在地上,但也不必收藏在自己家里;人们厌恶不将力气从自己身上使出来,但也不一定为了自己。

②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译文:因此,奸诈之心和盗窃反乱的事都不会发生。

③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

译文:(人们)都爱护自己的父母,抚养自己的儿子,财货和力量都是为自己;天子诸侯以世代相传为礼。

④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

译文:用(礼)来著明他们应做的事,用礼来考察他们的忠诚,显著有过错,就用刑罚加以惩治,用(礼)来指示人民要有常规。

8.请选出下列判断错误的项()

A.本文引述孔子的话:“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是指儒家学派的政治观点,社会理想;“三代之英”是指夏、商、周三代英明的君主。

B.本文所节选的是有关“大同”和“小康”世界的论述部分。大同世界是儒家的社会理想,在剧烈的社会变动时期,他们打出古代社会的旗帜,来为他们的政治主张服务,这只能是一种脱离实际的幻想。

C.“小康”辞典上的解释是:“指可以维持中等水平生活的家庭经济状况”,孔子这里阐述的“小康”概念与现代辞典上的解释含义是完全一样的。

D.本文节录孔子的话,第二节论述关于大同世界的理想,第三节关于小康世界的论述,二者是反衬关系,用“小康”从反面突出“大同”的理想。

(二)

越王苦会稽之耻(指兵败降吴),欲深得民心,以致必死于吴(意谓与吴决一死战),身不安枕席,口不甘厚味,目不视靡曼(美色),耳不听钟鼓。三年苦心劳力,焦唇干肺,内亲君臣,下养百姓,以来其心。有甘脆,不足分,弗敢食;有酒,流之江,与民同之。身亲耕而食,妻亲织而衣。味禁珍,衣禁袭(双重衣),色(女色)禁二。时出行路,从车载食,以视孤寡老弱之溃病困穷颜色愁悴不赡(足)者,必身自食之。于是属(会集)诸大夫而告之,曰:“愿一与吴徼天之衷(求上天的裁正)。令吴越之国,相与俱残,士大夫履肝肺,同日而死,孤与吴王接勘交臂而偾(僵死),此孤之大愿也。若此而不可得也,内量吾国不足以伤吴,外事(结盟)之诸侯不能害之,则孤将弃国家,释君臣,服剑臂刃,变容貌,易姓名,执箕帚而臣 事之,以与吴王争一旦之死。孤虽知领不属,首足异处,四布裂,为天下戮(辱),孤之志必将出(显示出来)焉。”于是异日果与吴战于五湖,吴师大败,遂大围王宫,城门不守。夫差,戮吴相,残吴二年而霜,此先顺 民心也。

1.文中加点字“要、枝、禽”的通假字是()

A.腰、肢、擒 B.邀、支、擒

C.约、支、擒 D.邀、肢、亲

2.与“下养百姓,以来其心”中的“以”字含义、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B.一丝而轻,以至于寸

C.下幽晦以多雨

D.不赂者以赂者丧

3.下列各组语句与例句中加点字用法不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例:执箕帚而事之

A.

例:车载食

B.

例:赵王会稽之耻

C.

例:残吴二年而

D.

(三)

一日,公取左公冠带袍笏(hù,臣子朝见君主时手中所拿的狭长的板子,可作记事用)试诸身,左公适遇之。公色沮,左公笑曰:“子,公辅器(公卿一类辅佐帝王的人才)也,荐绣(蒿草一样的服装)不足以辱子。”

张献忠出没蕲、黄、讠替、桐间,公奉檄守御。偶逢令节,谓军吏索酒饮之,酒未至,复呼军吏曰:“礼贤馆诸秀才当与其饮。顾夜已半,可赉(là i,赏赐)酒资分馈之。”吏已往,乃命酒独酌。庖人报黍肉(指饭菜)已尽饷士,索盐豉(c hǐ,豆豉)佐酒。公素善饮,饮至数斗不乱,自至军绝饮。是夕,满酌数十杯,因思先帝,泪泫然下。时微醺,遂凭几卧,盖公不解衣就寝者久矣。比明,将吏集辕门外,门未启,军吏遥谓曰:“相公方隐几未寤,奈何?”知府任民育曰:“相公此夕不易得也,勿惊之。”且戒鼓人更击四鼓。须臾公寤,天已曙,大惊,闻鼓声,怒曰:“乃敢乱我军法!”使令 缚至,趣(通“促”)斩之。诸将皆长跪言:“相公久劳苦,始得一夕假寤,不忍相惊,故乱鼓声以待,此知府意也。”公意解,曰:“君固爱我,奈何以私爱变常法?”因赦鼓人,然 自是不敢复酣卧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①左公遇之()②公色()

③偶逢令节()④庖人报黍肉已尽饷士()

⑤饮至数不乱()⑥明()

⑦且戒鼓人击四鼓()⑧敢乱我军法()

2.“公取左公冠带袍笏试身”中的“诸”与下列哪句话中“诸”的含义相同()

A.今诸生学于太学 B.投诸渤海之尾

C.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D.诸子百家

3.“乃命独酌”,联系上下文,此处“酒”的意思是:

4.“子,公辅器也,荐绣不足以辱子”,这句话的意思是()

A.你是公卿一类辅佐帝王的人才,(你原来穿的)蒿草一样的服装,不配(你穿)而污辱了你。

B.你是公卿一类辅佐帝王的人才,(我这)蒿草一样的服装,不配(给你穿)而污辱了你。

C.你是公卿一样辅佐帝王的人才,(其他)蒿草一样的服装,不配(你穿)而污辱了你。

D.你是公卿一类辅佐帝王的人才,(不会以为我这)蒿草一样的服装污辱了你。

5.“盖公不解衣就寝者久矣”,史公在军中“就寝”方式在《左忠毅公逸事》中有详细描述,请抄录有关原文。

答:

参考答案:

(一)1.儒家 《诗经》 《书经》 《易经》 《礼记》 《春秋》 2.①guàn ②f èn ③wù ④guānB 3.①矜通鳏 ②知通智 ③刑通型 4.④ 5.AC 6.①B ② A ③D ④E ⑤C 7.④ 8.CD

(二)1.A 2.A 3.C

(三)1.①恰巧,刚好;②尬尴;③节气、节日;④厨师;⑤古代盛酒的器具;⑥等列;⑦改变;⑧竟然 2.B 3.摆酒 4.B 5.“自坐幄幕外,择健卒十人,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漏鼓移则番代。”

文 章来

源莲山 课件 w w

篇3:文言文阅读(二)

想一想:本节课应抓住哪些要点?

根据新课标对初中生文言水平所提出的明确要求,近几年各地中考主要采用课内文言语段与课外文言语段比较式阅读、课内语段阅读、课外语段阅读三种方式进行考查。上一期,我们已对课内与课外比较阅读这类题做了透视和专题训练。本期,我们将继续对单篇课内语段阅读、单篇课外语段阅读两类题进行分析、诊断和强化。由于同学们对课内语段考查的材料比较熟悉,并且考前一般都做了相对充分的复习和练习,所以本期我们着重训练课外文言语段的阅读理解,努力提高中考文言文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根据归纳和整理,不难发现,无论是课内文言语段还是课外文言语段试题,考查的重点都大致如下:

1. 能正确划分朗读节奏并断句。这类题主要考查考生能否顺畅地朗读文言文,并结合文意正确划分停顿。

2.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在文中的含义。这类题考查考生掌握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情况,不只是简单地对原来知识的复现和回忆,而且是借助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分析问题。

3. 理解和翻译文言文中的重点语句。这类题考查考生的翻译是否能忠实于原文、准确顺畅、语句文雅,尤其是重点实词是否能翻译到位。

4. 归纳和概括文章内容,把握文意,并对人物及事件等进行简单的评价。试题考查学生是否能从关键词语、关键语句入手,把握文章或段落的中心,了解作者的意图,并用自己的语言把内容要点归纳出来或进行评价。

5. 分析和鉴赏作品的艺术特点。例如表现手法、写作手法、艺术手法等。这类题重点考查考生是否能借助对文言大意的理解,进而对这些经典作品的写作技法进行分析和鉴赏。

典题诊断

试一试:你已经掌握得怎样了?

一、(2013·江苏省淮安市)

阅读下文,完成1~4题。(16分)

马说

[唐]韩愈

(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且欲与常马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3)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

1.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4分)

(1)骈死:_______________ (2)见:_________________

(3)等:_________________ (4)策:_________________

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一食或尽粟一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这句话与文中画线句相比,标点符号发生了变化,请说说这两个句子表达的效果有什么不同。(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请从形象塑造、写作手法、阐明道理这三者中任选其一,结合文章内容对作品进行评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13·江苏省苏州市)

阅读《小石潭记》中的两段文字,完成1~4题。(8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1. 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 )(2分)

2. 下面哪一个句子中的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现象?( )(2分)

3. 阅读第一段,说说“伐竹取道”对表现人物心理和小石潭特点的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在节选的语段中,哪些地方能让你感受到小石潭“水尤清冽”的特点?请结合有关语句做简要说明。(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2013·江苏省南京市)

阅读古文,完成下面习题。(11分)

久而俱化

[宋]洪迈

天生万物,久而与之俱化,固其理焉,无间于有情无情,有知无知也。

予得双雁于衢①人郑伯膺,纯白色,极驯扰②可玩,置之云壑,不远飞翔。未几,陨其一,其一块③独无俦④。因念白鹅正同色,又性亦相类,乃取一只与同处。始也,两下不相宾接,见则东西分背,虽一盆饲谷,不肯并啜。如是五日,渐复相就。逾旬之后,怡然同群。但形体有大小,而色泽飞呜则一。久之,雁不自知其为雁,鹅不自知其为鹅,宛如同巢而生者,与之俱化,于是验焉。

今人呼鹅为舒雁,或称家雁,其褐色者为雁鹅,雁之最大者曰天鹅。

唐太宗时,吐蕃禄东赞⑤上书,以谓圣功远被⑥,虽雁飞于天,无是之速,鹅犹雁也,遂铸金为鹅以献。盖二禽一种也。

(选自《容斋随笔》)

注释:①衢(qú):指衢州。②扰:顺服。③块:孤独。④俦:伴侣。⑤禄东赞:吐蕃酋长。⑥被:遍及。

1. 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其一块/独无俦B. 两下不相/宾接

C. 宛如同巢/而生者D. 今人/呼鹅为舒雁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如是五日,渐复相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文中的雁和鹅先“分背”后“俱化”的原因有哪些?(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2013·江苏省泰州市)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4题。(14分)

明末高邮①有袁体庵者,神医也。有举子举于乡,喜极发狂,笑不止,求体庵诊之,惊曰:“疾不可为矣,不以旬②数矣,子宜急归,迟恐不及也。若道过镇江,必更求何氏诊之。”遂以一书寄何。其人至镇江,而疾已愈,以书致何。何以书示其人,曰:“某公喜极而狂,喜则心窍开张而不可复合,非药石③之所能治也。故动以危苦之心,惧之以死,令其忧愁抑郁,则心窍闭,至镇江当已愈矣。”其人见之,北面再拜而去。吁!亦神矣。

(节选自《广阳杂记》)

注释:①高邮:地名,在江苏。②旬:十天。③药石:治病的药和石针,也连指药物。

1.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惧之以死

A.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B. 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C. 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 D. 以中有足乐者(《送东阳马生序》)

2.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遂以一书 寄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其人见之,北面再拜而去。(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核舟记》)(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请你概述文中袁体庵医术的神奇之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馈评析

听一听:你一定会深受启发!

阅读文言文一般要把握如下四点:1. 断句停顿;2. 分析常见虚词、关键实词、重点语句的意思;3. 把握文章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4. 对不同类型的文言文,能从文体特点上进行分析。

在中考命题中,主要考查形式有:解释加点词语,翻译重点语句,分析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等;有时,还有一道拓展延伸题。

针对这些考点,本期我们再做如下分析和梳理:

【文言知识】

1. 句读停顿

读清句读、正确停顿是诵读文言文的要求之一。停顿有两种:一是句间停顿,就是根据标点符号来确定句与句之间停顿的长短、语调的抑扬;一是句中短暂停顿,它是以词或词组为单位,根据句子成分之间的内在关系来划分的语气停顿。正确地进行句中停顿,是以把握句子里的词义和语法结构为前提的,因此解答这类题时,可以先将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根据现代汉语的句中停顿来找到文言文句子中的相应停顿。在分析语法结构时,可先抓动词,把跟动词有关的前后各词联系起来,观察句子的整体,往前找主语,往后找宾语,然后找其他成分,这样就可以确定句子的语法结构,据此确定句中停顿。

2. 词类活用

词类用法很重要,不学好它,文言文的难关就难以攻破。词的语法分类称为词类。根据词的词汇意义、语法意义、句法功能等,可以把词划分为若干类,如名词、动词、副词等。一个具体的词,又可以从一类词变为另一类词,这叫词类的转化。

从词在句中的功能看,有时可以根据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又没有达到转化的程度,这就叫作词类活用。那么,如何区分转化和活用呢?

词类转化是长期变化的结果,这个结果产生了有新义的新词。词类活用只是临时变通使用,仍维持原词意义。词类转化后的新词,一定带有与其旧词不相同的而且可类推使用的新的语法特点。词类活用中的词,只带有特定条件下的临时特点,受某些习惯性限制,不能类推。词类活用与修辞有关,好像故意破坏语法常规而造成修辞的特殊味道。词类转化则纯属语法范畴。归结起来,词类转化,从语法角度看,属于一般性的,可以解释的;词类活用,则属于特殊性的,仅从语法角度解释是说不通的。活用现象一般包括:(1)名词活用作动词;(2)名词用作状语;(3)形容词活用作动词;(4)形容词的使动用法;(5)形容词的意动用法;(6)形容词用作名词;(7)动词的使动用法;(8)动词的意动用法;(9)动词活用为名词。

3. 特殊句式

文言特殊句式一般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这类语句在翻译和理解过程中要加以调整或补充。

4. 通假现象

通假字是文言文中常见的情况。本来应该写作“甲”字却写成了“乙”字(“乙”字与“甲”字读音相同或相近),这就是通假,我们称“乙”是“甲”的通假字。

通假字大致有两类。一类是正字(或本字)与通假字无论形体还是意义都完全不同,只是两字读音相同。如“便要还家”中,“要”通“邀”;“我亦无他,惟手熟尔”中,“尔”通“耳”。另一类通假字,一般称古今字,通假字与正字之间的关系与上面的情况不同。如“寒暑易节,始一反焉”中,“反”通“返”;“为天下唱”中,“唱”通“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说”通“悦”。

通假字是学习古汉语时经常会碰到的,在翻译时若遇到难以翻译或难以理解的字时,可以考虑是否遇上了通假字。只要同学们掌握了规律,就不会感到文言文难学了。

通假字在古文中很平常。掌握通假字,需要多阅读多积累。

【答题指津】

1. 答题步骤和要求:

(1)读懂题目,逐字逐句去看,一定要理解题目;

(2)找出题干中的核心信息,也就是关键词(答题的重要词语);

(3)根据关键词,迅速(粗略去看文章)从文中找到阅读区域(某段或者某句话);

(4)从阅读区域内找出与关键词相关的信息;

(5)提取所有的相关信息,不要遗漏;

(6)检查是否找全了答案(还是根据关键词进行核对);

(7)认真书写答案,但要注意分点答题,即分成①②③④⑤等答题,而且要采用竖直并列的形式书写,决不能一个接一个连在一起,更不能一股脑不分点笼统地去答,这样会被扣分。

2. 相关考点及答题方法:

文言文的考试还是考课本上的内容(所以平时在听老师授课或自主学习时,一定要做到熟读成诵,篇篇会翻译,句句会翻译,字字会翻译,真正做到烂熟于心),但都是考名篇,而且都是内容齐全的篇幅。主要考实词、虚词、翻译和个性化、多角度题目。分析如下:

考实词。考实词的解释,课内语段主要考查考生平时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背诵情况。

考虚词。考虚词的一词多义或用法。

考翻译。一般情况下,翻译的句子是两句(由此可见,考生对课内文章句句会翻译是很重要的),共4分,此处的分是万万不可丢的。

个性化、多角度题目。主要是对经典文言语段进行初步赏析,对重点内容有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能进行个性化的评价。我们需重点关注以下几类题目:

(1)理解概括类

例:陈胜、吴广认为起义能够得到天下人响应的原因(条件)有哪些?(要求: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回答)(《陈涉世家》)

答案要点:(1)老百姓对秦统治的不满;(2)老百姓拥戴扶苏、项燕,又不知道两人的真实情况,有借用两人名义的可能。

(2)联系实际类

例: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你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体会。(《孟子三章》)

答案要点:(1)结合文章内容;(2)联系自己,联系生活(如磨难对人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要有危机意识,不要贪图享乐)。

(3)分析欣赏类

例:这篇文言文很有特点,读过之后你有何感受?请任意选择一个角度(内容、结构形式、语言等)加以赏析说明。(《与朱元思书》)

答案要点:(1)概括表述观点;(2)找出扣点(关键词、点)进行阐述,如结构形式采用先总后分的方式;语言采用对偶(骈文)的修辞手法,并采用整散句式相结合的方式。

(4)比较阅读类

例: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湍急,《三峡》一文中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处(妙)?(《与朱元思书》)

答案要点:(1)比较点是内容或形式: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写出异同或优劣:《与朱元思书》用比喻、对偶的方法,《三峡》一文则用比较的方法,都写出了水流的速度非常快。

(5)观点评论类

例:你是否赞同曹刿“夫战,勇气也”这一观点?请谈谈你的理由。

答案要点:(1)表明观点:①我同意这种看法;②我不同意这种看法。(2)表明自己的理由:①作战的时候如果没有勇气,看到敌人强大,掉头就逃跑,能打好仗吗?要想战胜敌人,就必须有勇气,敢于面对敌人;②作战中也不能光凭匹夫之勇,还要有头脑、有智谋。

【几点建议】

一般来说,文言文阅读总是以“节选”的形式出现,因此,我们必须了解节选部分在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正确理解其内容或写法。为了使答题规范完美,减少因低级错误导致的失分,下面给同学们几点建议:

1. 认真阅读语段材料

对课内语段要认真阅读,不要认为已经学过,甚至已会背诵而忽视阅读原文。阅读原文的目的,是在答题之前,对所选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有了这种把握,解答试题就会得心应手。

2. 了解阅读题型的种类

一般来说,文言文阅读的题目,包括对字的理解(实词或虚词)、对句子的理解、对节选内容和写法的理解等,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都可能出现。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如果出现了“用原文回答问题”这样的题目,回答时一定要选用文章中的“原句”作答。

3. 准确表述

一般来说,表述题要求语言简明、要点清楚而完整。准确表述的前提是准确理解内容,根据自己对内容的理解,组织好语言,准确答题。

4. 开放性试题

中考开放性命题形式有:①欣赏型;②比较型;③评价型;④感悟型;⑤献策型;⑥联系实际型等。解答这些开放性试题必须联系实际,有的放矢;必须依据提供的材料阐释生发,提倡创新思维。对事物的理解除了正向思维之外,还可以侧向思维和逆向思维,只要有自己的观点,并能对自己的观点作简要的阐述,言之成理即可。

总之,有了较为扎实的文言基础知识,掌握了一定的规律,认真梳理课内文言知识,再适当做些练习进行强化,那么,中考文言文的复习一定会收到理想的效果。

专题强化

练一练:只要努力就会成功!

一、(2013·江苏省无锡市)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12分)

①攸字公达,祖父昙,广陵太守。攸少孤。及昙卒,故吏张权求守昙墓。攸年十三,疑之,谓叔父衢曰:“此吏有非常之色,殆将有奸!”衢寤,乃推问,果杀人亡命。由是异之。董卓之乱,关东兵起,卓徙都长安。攸与议郎郑泰、何颙(yóng)、侍中种辑、越骑校尉伍琼等谋曰:“董卓无道,甚于桀纣,天下皆怨之,虽资强兵,实一匹夫耳。今直刺杀之以谢百姓……”事垂就而觉,收颙、攸系狱,颙忧惧自杀,攸言语饮食自若,会卓死得免。

②太祖①拔白马还,遣辎重循河而西。袁绍渡河追,卒与太祖遇。诸将皆恐,说太祖还保营,攸曰:“此所以禽敌,奈何去之?”太祖目攸而笑。遂以辎重饵贼,贼竞奔之,阵乱。乃纵步骑击,大破之。

③攸深密有智防,自从太祖征伐,常谋谟②帷幄,时人及子弟莫知其所言。太祖每称曰:“公达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攸与钟繇善,繇言:“我每有所行,反覆思维,自谓无以易;以咨公达,辄复过人意。”

注释:①太祖:指曹操,这时荀攸被曹操征召为汝南太守。②谋谟:谋划。

1. 下列句中的“于”与“甚于桀纣”中的“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2. 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 荀攸少年时就很聪慧,能从细小的地方觉察他人的隐情。

B. 荀攸对“董卓之乱”的认识很深刻,但又担心董卓军力强大,难以对付。

C. 通过曹操智败袁绍的经过,可看出荀攸是个有勇有谋的人。

D. 曹操对荀攸“三外三内”的评价,可看出荀攸在曹操心目中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3.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4. 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攸言语饮食自若,会卓死得免。(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所以禽敌,奈何去之?(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13·江苏省南通市)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17分)

何陋轩记

[明]王守仁

昔孔子欲居九夷,人以为陋。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守仁以罪谪龙场,龙场古夷蔡①之外。人皆以予自上国②往,将陋其地,弗能居也;人其好言恶詈③,直情率遂。始予至,无室以止,居于丛棘之间,则郁④也;迁于东峰,就石穴而居之,又阴以湿。予尝圃于丛棘之右,民相与伐木阁之材,就其地为轩以居予。予因而翳之以桧竹,莳⑤之以卉药,琴编图史,学士之来游者,亦稍稍而集。于是人之及吾轩者,若观于通都焉,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因名之曰“何陋”,以信⑥孔子之言。

嗟夫!今夷之俗,崇巫而事鬼,渎礼而任情,然此无损于其质也。诚有君子而居焉,其化之也盖易。而予非其人也,记之以俟来者。

(选自《王文成公全书》,有删节)

注释:①蔡:周代古国。②上国:国都。③詈:骂。④郁:阻滞。⑤莳:栽种。⑥信:伸张。

1. 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2分)

就其地为 轩以居予

2. 请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3. 请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3分)

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阅读全文,请概述作者写《何陋轩记》的目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阅读刘禹锡的《陋室铭》中的文字,结合上文内容,说说两文是如何体现“陋室不陋”的。(4分)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2013·江苏省连云港市)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4分)

为学

[清]彭端淑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选自《白鹤堂文集》)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2. 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只限三处。(3分)

越明年贫 者自南海 还以告富 者富者有 惭色。

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5分)

(1)吾欲之南海,何如?(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你从这篇文章中领悟到了一个怎样的道理?(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2013·浙江省杭州市)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5分)

(一)

(许)衡字仲平,怀之河内人也。七岁入学,授章句,问其师曰:“读书何为?”师曰:“取科第耳!”曰:“如斯而已乎?”师大奇之。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久之,师谓其父母曰:而力践之,言动必揆②诸义而后发。家贫,食糠核菜茹,处之泰然,讴诵之声闻户外。

(二)

(李)德辉,字仲实,通州潞县人。适岁凶,家储粟才五升,其母舂蓬稗、炊藜苋而食之。德辉天性孝悌,操履③清慎,既就外傅④,嗜读书,束于贫,无以自资,乃辍业。年十六,监酒⑤

注释:①日者:以占候卜筮为业的人。②揆(kuí):揣度。③操履:操行。④外傅:老师。⑤监酒:监管制酒。⑥恶可:怎么能,如何能。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4分)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儿颖悟不凡,他日必有大过人者,吾非其师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乃谢绝所与游少年,求先生长者讲学,以卒其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许衡与李德辉在志趣方面有哪些相同之处?请结合两文内容,做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2013·浙江省宁波市)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16分)

(一)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2.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

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选文构想的理想社会具有哪些特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苏城有南园、北园二处,菜花黄时,苦无酒家小饮。携盒而往,对花而饮,殊无意味。或议就近觅饮者,或议看花归饮者,终不如对花热饮为快……街头有鲍姓者,卖馄饨为业,以百钱雇其担,约以明日午后。鲍欣然允议。明日看花者至,余告以故,众咸叹服。饭后同往,并带席垫,至南园,择柳阴下团坐。先烹茗,饮毕,然后暖酒烹肴既而酒肴俱熟,坐地大嚼。担者颇不俗,拉与同饮。游人见之,莫不羡为奇想。杯盘狼藉,各已陶然,或坐或卧,或歌或啸。红日将颓余思粥担者即为买米煮之果腹而归。

(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5. 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2分)

红日将颓 余思粥担 者即为买 米煮之果 腹而归。

6.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7. 根据文中画线的句子,用现代汉语描绘你眼前所呈现的画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你从文中感受到了哪些生活情趣?(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典题诊断

一、

1.(1)(和普通的马)一同死;(2)显露、表现;(3)一样、等同;(4)驱使、鞭打

2.(1)(千里马)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食料。(2)(千里马)鸣叫,(饲养马的人)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3. 原文是反问加感叹,语气强烈,表达了对不识千里马者的讽刺及千里马被埋没的愤懑之情。后者是一个反问句,语气不如原文强烈,抒发的感情也不如原文浓烈。

4. 形象塑造:千里马———遭遇悲惨,怀才不遇;饲马者———专横残暴,无知狂妄。写作手法:托物言志,以马喻人,正反对比论证,论证环环相扣。阐明的道理:“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要善于识别人才、重用人才。

二、

1. D 2. C

3.(1)表明作者被悦耳的水声吸引,产生了一探究竟的愿望,突出其内心之“乐”;(2)表明小石潭无路可通、人迹罕至,侧面写出其环境幽僻的特点。

4. 写小石潭“全石以为底”,说明水清澈见底;写鱼在水中的情景,如“皆若空游无所依”等,让人感觉不到水的存在,说明了水的清澈透明。

三、

1. D

2.(1)想到;(2)安适愉快的样子;(3)是;(4)就

3.(它们)像这样过了五天,渐渐互相接近。

4. 雁和鹅是不同的鸟,但属于同类,因为生活在一起久了,所以能彼此融合。

四、

1.(1)①停止②应该③到达④拿给……看;(2)C(例句中的“以”为介词,解释为“用、拿”。C项中的“以”与之同义。A项中的“以”为动词,解释为“认为”;B项中的“以”为动词,解释为“认为”;D项中的“以”为连词,解释为“因为”。)

2. 遂/以一书/寄何

3.(1)那人看了这封信,面向北面拜了两拜,然后就回家了。(2)没有一件不是依据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4.(1)了解病人的病因,对症治疗;(2)不用药物治疗,而是用精神疗法;(3)能够预知病情痊愈的时间。

专题强化

一、

1. C 2. B

3.(1)逃,逃跑;(2)谢罪;(3)用眼睛看;(4)打败

4.(1)荀攸说话、吃饭像往常一样,后适逢董卓死而得到赦免。(2)这是擒敌的机会,怎么能离开呢?

二、

1. 就其地/为轩/以居予

2.(1)简陋(鄙陋);(2)到;(3)命名;(4)等候,等待

3. 然而我在这个地方生活了十个月,感到生活安宁而快乐。

4.(1)伸张孔子夷地“何陋之有”的观点;(2)期待品德高尚的人来夷地教化百姓;(3)表达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4)赞扬少数民族人民直率坦诚、乐于助人的品性。

5.(1)居住环境优美:刘禹锡居所苔痕碧草相映,王守仁住处竹木花草相伴;(2)生活情趣高雅:刘禹锡调素琴、阅金经,王守仁添置琴编图史;(3)交往人物不俗:刘禹锡只与鸿儒交往,王守仁与读书人往来。

三、

1. C(A. 做/雕刻;B. 边远的地方/目光短浅;C. 距离;D. 反而/转头看)

2.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3.(1)我想要到南海去,(你看)怎么样?(2)倚仗着聪明与敏捷而不努力学习的人,是自己毁了自己。

4. 略

四、

1. D 2. B、D

3. (1)这个孩子聪明非凡,今后一定会大大超过其他人,我不能做他的老师了。(2)(李德辉)于是谢绝与同他交好的少年们来往,而向年长的先生们求学,来完成他的学业。

4. 许衡与李德辉两人的家庭都很贫困,但他们都喜欢读书且胸有大志。许衡抄书而读,又善于思考提问,读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科举及第;李德辉抄录书籍,读诵不息,又谢绝与朋友的交往,专心求教 ,立志做一个为国效力、造福于民、孝顺父母且有修养的人。

五、

1.(1)以……为亲(赡养);(2)憎恶

2. B

3.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4. 要点:(1)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5. 红日将颓/余思粥/担者即为买米煮之/果腹而归。

6. D

7. 示例:这是一个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日子,油菜花一片金黄,蝴蝶蜜蜂到处飞,男男女女穿着漂亮衣服,纷纷出来游玩赏春。面对美好春光,人们深深地陶醉了。

篇4:文言文阅读练习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选自《礼记·学记》

1.给下列语句断句。

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2.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4

4.下列各项对原文的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教学相长也”的意思是教和学互相促进,通过教学,学生得到进步,教师自己也得到提高。

B.“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指出由于学的人学习心理状态各有不同而出现的几种错误。

C.“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 ;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强调了学习的困难和艰苦。

D.本文主要阐述了教与学的关系,教与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并着重阐述了学习失败的原因和心理,指出了学习成功的基本要求。

5.翻译下列语句。

①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

②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篇5:高三文言文练习(二)

(二)

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1.拜送书于庭2.召有司案图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4.君子生非异也

5.凌冬不雕6.尝一脟肉,而知一镬之味

7.善刀而藏之8.辞决而行

9.同舍生皆被绮绣10.而倔起阡陌之中

二、指出下列加黑字在句中的意思

1.负 秦贪,负其强2.引 引赵使者蔺相如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左右欲引相如去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相如引车避匿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

3.卒鲁肃闻刘表卒4.备请备述之

夫以疲敝之卒御狐疑之众又备经年裹物之用

五万兵难卒合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5.修 邹忌修八尺有余6.事 兵精粮多,足以立事

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乃重修岳阳楼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7.假 假途灭虢8.疾 君有疾,在腠理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

大臣犯法,无所宽假素疾大户兼并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庞涓恐其贤于已,疾之

汉人未可假大兵权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顺风而呼,声非疾也

9.绝 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10.顾 失时不雨,民且狼顾

佛印绝类弥勒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盖世绝技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蹈死不顾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11.传 舍相如广成传舍12.任 吾与足下分任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王甚任之

朔气传金柝恐不任我意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杜少府之任蜀州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任重而道远

13.谢 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14.举 举所佩玉决以示之者三

乃令张良留谢举大计亦死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是以众议举宠为都

多谢后世人举动自专由

形谢而神灭杀人如不能举

一战而举鄢、郢

15.实 无苗时采,则实而沉16.会 不敢会宾友

用实者,成实时采遂与秦王会渑池

诸越则桃李冬实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

荷枪实弹会使辙交驰

儿实无罪过会当凌绝顶

此皆良实,志虑忠纯乃中《经首》之会

自以为得其实

17.见 子见夫子乎18.服 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曲罢曾叫善才服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于是皆服其妙

移船相近邀相见汝非徒身当服行

汝真妇人之见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

冀君实或见恕也

19.决 天下大水而鲧禹决渎20.恶 勿以恶小而为之

吾计决矣廉颇宣恶言

决负约不偿城花过而采,则根色黯恶

孔子不能决也死亦我所恶

予分当引决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

辞决而行

21.曲 梅以曲为美22.间 彼节者有间

邪曲之害公也遂与外人间隔

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数月以后,时时而间进

未成曲调先有请谗人间之

争曲直,屡当死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道芷阳间行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

得间奔真州

23.过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24.信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今公子故过之是皆不足以执信

《过秦论》烟涛微茫信难求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低眉信手续续弹

25.势 逼于兵势耳

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

势拔五岳掩赤城

罔不因势象形

三 指出下列句中哪些词有活用现象,并翻译

1.舍相如广成传舍2.乃使其从者衣褐

3.秦王恐其破璧4.宁许以负秦曲

5.闻寡人之耳者6.庸人尚羞之

7.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8.是故圣益圣

9.此亡秦之续耳10.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11.籍吏民,封府库12.常以身翼蔽沛公

13.必复之全之14.必蹶上将军

四、指出下列文中文言虚词的意思

1.因 不如因而厚遇之2.徒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因人成事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之劳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4.以 以勇气闻于诸侯

因遗策,蒙故业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因利乘便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3.之 人非生而知之者5.故 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

吾从而师之燕太子丹者,故偿质于赵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7.或或师焉,或不焉

郯子之徒吾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人或益之,人或损之,胡可得而法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6.但 无他,但手熟尔9.即 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何以相恤

夫妻心稍慰,但儿神气痴木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

但观之,慎弗声,令贼知也水旱疾疫,即天地调剂之法也

8.然 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 10.为 为身客死于秦

不然,籍何以至此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森然欲搏人如姬为公子泣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

然,固有所闻何辞为

成然之

五、指出下列句中那些词语与现代汉语不同,并翻译

1.初一交战,曹军不利

2.璧有瑕,请指示王

3.致殷勤之意

4.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

5.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6.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7.山东豪杰并起

8.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

9.而以公子为长者,能下士也

10.初至北营,抗辞慷慨

文言文练习

(二)高三 答案

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1.拜送书于廷2.召有司图按

3.则明而行无过矣智4.君子非异也性

5.凌冬不凋6.尝一肉,而知一镬之味脔

7.刀而藏之缮8.辞而行诀

9.同舍生皆绮绣披10.而起阡陌之中崛

二、指出下列加黑字在句中的意思

1.负 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2.引 引赵使者蔺相如 引见,延清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辜负,对不起左右欲引相如去 拉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相如引车避匿拉、这里“掉转”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

3.卒鲁肃闻刘表卒死4.备请备述之完备、全部

夫以疲敝之卒御狐疑之众士兵又备经年裹物之用预备、准备

五万兵难卒合同“猝”仓促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具备

5.修 邹忌修八尺有余长6.事 兵精粮多,足以立事事业、大事

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整治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侍奉

乃重修岳阳楼修建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情况

7.假 假途灭虢借8.疾 君有疾,在腠理小病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凭借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痛苦

大臣犯法,无所宽假宽容素疾大户兼并痛恨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假装庞涓恐其贤于已,疾之嫉忌

汉人未可假大兵权给予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快

顺风而呼,声非疾也强、加强

9.绝 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断绝 10.顾 失时不雨,民且狼顾回头看

佛印绝类弥勒极、非常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拜访

盖世绝技绝妙三岁贯汝,莫我肯顾照顾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渡蹈死不顾顾虑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世)隔绝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 只是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消失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反而

11.传 舍相如广成传舍客舍12.任 吾与足下分任之担负

廉颇蔺相如列传一种文体则攸之、祎、允之任也责任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释经的文字王甚任之信任

朔气传金柝 传递、传来恐不任我意听任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传授杜少府之任蜀州委任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流传任重而道远担子

13.谢 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14.举 举所佩玉决以示之者三举起

乃令张良留谢 辞别、告辞举大计亦死发动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感谢是以众议举宠为都推举

多谢后世人 告诉举动自专由举上

形谢而神灭 衰亡杀人如不能举全、尽

一战而举鄢、郢攻下

15.实 无苗时采,则实而沉充实16.会 不敢会宾友聚会

用实者,成实时采果实遂与秦王会渑池留会、宴会

诸越则桃李冬实结果实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 会面、相会

荷枪实弹填充、装入会使辙交驰正巧、适逢

儿实无罪过确实、实在会当凌绝顶一定

此皆良实,志虑忠纯诚实乃中《经首》之会 节奏

自以为得其实真相

17.见 子见夫子乎 看见18.服 强国请服,弱国入朝服从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拜见曲罢曾叫善才服佩服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召见于是皆服其妙信服

移船相近邀相见 见面汝非徒身当服行做、履行

汝真妇人之见 见解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衣服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被(介)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穿

冀君实或见恕也 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

19.决 天下大水而鲧禹决渎疏通水道20.恶 勿以恶小而为之罪恶、不良行为

吾计决矣 决定廉颇宣恶言不好的坏的决负约不偿城一定花过而采,则根色黯恶丑、样子难看

孔子不能决也 判决死亦我所恶不喜欢、厌恶

予分当引决 自杀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凶险

辞决而行离别

21.曲 梅以曲为美 弯曲22.间 彼节者有间缝隙

邪曲之害公也 不公正、邪恶遂与外人间隔隔开

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 理亏、无理 数月以后,时时而间进间或

未成曲调先有请乐曲谗人间之 离间、挑拨

争曲直,屡当死 曲非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暗中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

道芷阳间行 小道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一会儿

得间奔真州机会

23.过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走过、经过 24.信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说真话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过错、错误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相信、可靠、忠实

今公子故过之拜访是皆不足以执信凭证

《过秦论》 批评得失烟涛微茫信难求确实、实在、的确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责备低眉信手续续弹随便、随意

25.势 逼于兵势耳力量

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权力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趋势、情势

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形势

势拔五岳掩赤城气势

罔不因势象形形状、姿势

三 指出下列句中哪些词有活用现象,并翻译

1.舍相如广成舍安置住宿(名如动)

2.乃使其从者褐名如动、穿

3.秦王恐其璧使……破碎

4.宁许以秦曲使……承担

5.寡人之耳者使……听到

6.庸人尚之感到羞耻,以……为羞

7.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尊重、形如动

8.是故益圣圣明的 形如名

9.此亡秦之耳持续,动如名

10.假舟楫者,非能也(名如动)游水、凫水

11.吏民,封府库 用简册登记(名如动)

12.常以身蔽沛公将鸟张开翅膀,名如状

13.必复之全之 使……全(使动)

14.必上将军使……跌倒,使……遭到挫败

四、指出下列文中文言虚词的意思

1.因 不如因而厚遇之趁此

因人成事 依靠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经由

因遗策,蒙故业承袭

因利乘便靠着

2.徒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地

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之劳只、不过

3.之 人非生而知之者 代、代“事理”

吾从而师之代、他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的郯子之徒那样的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取独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标志

4.以 以勇气闻于诸侯凭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来

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来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同“而”表并列

5.故 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 因此(表因果)

燕太子丹者,故偿质于赵从前(副)

6.但 无他,但手熟尔 只,不过(连)

夫妻心稍慰,但儿神气痴木但只

但观之,慎弗声,令贼知也 只

7.或或师焉,或不焉有的人、有的吾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也许,可能

人或益之,人或损之,胡可得而法或者,有时

8.然 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 但是

不然,籍何以至此这样,如此

森然欲搏人形容词之尾…“地”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的样子

然,固有所闻是的,对的成然之认为对

9.即 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何以相恤 即使,如果

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立即,马上,就

水旱疾疫,即天地调剂之法也 是(副)用在判断句中表确认作用

10.为 为身客死于秦被(介)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给

如姬为公子泣向、对(介)

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因为

何辞为位于句尾,表疑问,感叹、反语,译为“呢”

五、指出下列句中那些词语与现代汉语不同,并翻译

1.初一交战,曹军不利刚一

2.璧有瑕,请指示王指出来……看

3.致殷勤之意恳切慰问

4.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亲属

5.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政治制度、治理、管理

6.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旧例

7.山东豪杰并起筱山以东(诸国)

8.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结成亲戚

9.而以公子为长者,能下士也德行高尚的人

篇6: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项阅读练习

(选自《魏源集》)

[注释] ①一足:走一步。②估客:此指来往于海上的商人。③一啜(chuò):尝一口。

[文言知识] 说“及”。“及”是个会意字,本指后面的人伸出手抓住前面的人,因此它有“接触到”、“达到”、“够得上”的意思。上文“及之而后知”中的“及”,就解为“接触”,句意为接触它之后才能知道(它的情况)。成语“望尘莫及”,意为看着车后卷起的尘土而追赶不上,比喻比不上别人。科举考试中的“及第”,从字面上解释是指达到名次,意为及格、录取。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乌_________②披__________

2.“五岳”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座高山。

上一篇:《84名乘客的生死表决》阅读答案下一篇:餐饮具清洗消毒保洁操作规程及要求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