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小练习15

2024-05-26

高三语文小练习15(共5篇)

篇1:高三语文小练习15

肖海滨专栏: 新课改与高考语文研究之专题训练

高三语文复习15作文辅导与练习

一、给材料作文审题

(一)全面准确理解命题材料

全面准确理解命题材料就是要能把握命题材料各个局部的关系,整体揭示命题材料的内涵,而不是只抓住材料中的片言只语,患“局部情节”,愈想愈觉得有道理。在审题立意时切入点应该是针对材料的整体意义,而不是材料的某一局部,抓住一点,不顾其余。

例(1)美国有一位七岁的小女孩子,立下了一个志愿,做一个飞越北美洲最年轻的飞行员。经过训练后,她便开始了这次飞行,但在飞行中,飞机失事了,与她一起遇难的还有她的父亲和教练。事后她母亲接受采访时说,她并不后悔,因为那是女儿的愿望,同时也是一个勇敢而伟大的尝试。如果一切还可以重新选择,也仍然会尊重女儿的意愿。

这则材料有两个层面,其一是有关小女孩的事实,其二是有关母亲的事实。从小女孩的角度可以看到勇敢尝试,从母亲的角度可以看到对待不幸时的豁达。这其中的任何一点都是局部,而不是整体意义。材料的整体意义是想说明教育者对教育对象要理解与支持。

例(2)①在中央电视台的《动物世界》里,曾有这样的镜头:窝里的幼鸟嗷嗷待哺,它们的母亲却已运走高飞了。②某位中学老师对学生作了一次“挫折考验”,放学的时候,他说:“你们的自行车都被放了气,该怎么办?”学生们一片惊惶失措,有的说请老师帮他们解决问题,有的说打电话让爸爸来接。③一位应聘的日本大学生,因听到讹传未被录用的消息而自杀,后获救。招聘的企业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取消了准备录用他的决定。

这个命题由三则材料构成,三则材料从表面上看各说一个方面,但细一分析就可以看出它们之间的联系。材料①说鸟的母亲在幼鸟嗷嗷待哺时离它们而去,让它们独自承受生活的考验;材料②说现在的学生们碰到困难缺乏独立处理的能力,过分依赖别人;材料③说日本企业在招收员工时对经受不了挫折的人不予录用。三则材料的共性就在自强自立的健全人格上。材料①中的鸟母亲正是在培养幼鸟的独立生活的能力,培养它们克服困难的毅力。而材料②中的中学生和材料③中的日本大学生恰恰就是缺少这种能力和毅力。只有全面准确理解材料,才不至于在行文时若即若离,游移不定。

(二)揭示命题材料的寓意,确立文章立意

寓意型材料命题首先要把握材料中隐含的意义,然后通过想象、类比等方法由物而人,由自然而社会。把握了命题材料的寓意,无论是写记叙文还是议论文,都能写出符合命题要求的文章。

例(3)《鸟的评说》(1995年高考作文题)

麻雀说燕子是怕冷的懦夫,燕子说黄鹂徒有一身美丽的装束,黄鹂说百灵声音悦耳但动机不纯,百灵说最无原则的要算鹦鹉,鹦鹉说喜鹊生就一付奴颜媚骨,喜鹊说苍鹰好高骛远,苍鹰说麻雀鼠目寸光„„

这则寓言中,鸟儿们不顾事实,相互责难攻击对方,各自从自身特征出发,把一切人有己无的东西都视为缺点加以指责,形成了一个怪圈。由此不难联想到社会上有些人,或出于虚荣,或出于妒忌,为了达到个人私利,无中生有攻击别人,有的甚至把别人的优点加以歪曲,然后进行挞伐,有了这种联想类比,寓意明确了,文章的立意也会随之而明确。这则材料的寓意是:不能打击别人抬高自己。

例(4)①鲜花张开小喇叭感谢细雨:“是你把我滋润得这般俊俏,这般美丽。”细雨 1

闪着眸子说道:“说感谢还得先感谢春风妈妈,是她让我这么做的。”②稻田里,一派丰收景象,一个个稻穗长得非常饱满,但它们的头却垂重很低,眼睛总是望着根底。

这也是一则寓意性材料命题。材料①中受到感谢的细雨让鲜花去感谢春风,“是她让我这么做的”。材料②中稻穗低头望根,因为它忘不了这块哺育了它的沃土。其实材料②是对材料①的补充和深化,其寓意是:不能忘本。

二、话题作文审题

近年来,高考作文已由前几年的供材料作文命题发展为话题型的作文命题,降低了作文时的审题难度。但要写好话题型的命题作文,仍然要注意审题。如果忽略了审题,虽然命题降低了审题难度,也难以写好的作文。

(一)要注意话题的立意方向

话题作文是针对生活中的某一事物或现象,由学生自由命题的作文。这种作文的开放程度很大,可以由学生自己确定文章的立意,文章的体裁。一般来说,话题作文的立意是可以从正反不同的角度入手的。但近年来的话题作文,在话题的旗帜下,却限定了文章的立意方向,实际上是单一方向的命题,而非“话题”。因此,审题时首先要明辨话题的方向。

1.单一方向立意

很多话题作文的命题,在命题材料或话题中已经作了限定,其本身就已经是非常明确的观点,对这样的话题作文,要把它当成给材料作文命题甚至单纯命题作文来看待。

例(5)①一篇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骑着思想的野马撇开缰绳奔驰到很远的地方。”一位同学问道:“野马怎么还会有缰绳?”老师显得不耐烦地说:“你少钻些牛角尖,学习成绩可能还会好些。”②一位小学生翻看字典对“年轮”作出了正确的解答,但老师问:“谁还有不同的解释呢?”另一位同学答道:“年轮就是树在成长的时候划的圈。”老师又问:“你是怎么知道的?”那位同学说:“课文中的老槐树说,‘我虽然不会写字,但是长一岁划一圈’。”教师表扬说:“他真不简单,不查字典就能知道词语的意思!”

请以“教与学”为作文的内容,写一篇文章。

这则命题就是一个立意单一的话题作文,材料中的两位老师,一个采用是从书本到书本的教学方式,要求学生机械记忆,简单接受;另一个则是采用激发思维的教学方式,以书本作拐杖,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文章的立意只能是“教学要鼓励创新思维”一类。

2.多方向立意

这类作文命题是名副其实的话题作文。命题只提供某一生活事实或现象,允许考生根据自己生活的理解和认识,从正反不同方向下笔,只要言之成理,都能写出好的作文。

例(6)如果你见到有人书橱里放着一长排金碧辉煌的世界名著,不妨抽出一本看看,那说不定是徒有其表的空壳子——精美的封面和书脊上煞有介事地印着令人肃然起敬的书名,里面却空无一页。这种用来摆设的假书目前正在我国出现,有的出版社在生产。熟悉出版业务的人士介绍,这种“书”在国外堂而皇之地流行,有专门机构制作,它的正式名称叫“家具书”,即被认为是一种用来布置房间的小家具,并非书籍。

如何对待这种“家具书”的出现,就是这篇文章提炼观点的角度。因此它的立意是多方向的。文章可从正反两个方面立意:①为“家具书”的出现叫好,“家具书”的悄然兴起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们开始重视文化,强调“文化家具”的出现反映了社会的变化,应该让“文化时尚”变成真正的文化崇尚。②为“家具书”这样一种现象担忧。因为附庸风雅是一种陋劣的社会习俗,附庸风雅盛行会败坏社会风气等。希望“家具书”脱去空壳,使“家具书”变成真正的书。

例(7)2002年2月11日晚是除夕,当零点的钟声即将敲响时,整个南昌城到处响起了鞭炮声。城南城北、城东城西,不绝于耳,并且一直持续到天亮。

请以“鞭炮声声”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这个命题也是一则立意多方向的话题作文,可从盛世欢乐的角度,写人们辞旧迎新盛况;可写人们对新的一年的期望和祝福;可以从关爱环境的角度,写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甚至可以从改造传统的角度,写火药发明上千年来仅仅用于制造鞭炮不能说是一种悲哀。

(二)要注意命题材料对文章立意的暗示

有人认为话题作文只要围绕着话题写就可以了,其实这种认识不够全面,有时话题规定了写作的范围,有时除了话题所规定的范围外,还要注意材料的限定,不能超出材料对立意的限定,变成人们通常所说的“话题个框,什么都往里装”。

例(8)阅读下面一首寓言诗,以“生活的世界”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面具

儿童的世界里,没有你便没有乐趣;

成人的世界里,有了你就有了悲剧。

没有你,世界不会完善;

有了你,世界不再完美。

“生活的世界”是个很大的话题,几乎无所不包,但本文在写作时却受到了命题材料的严格限制。命题材料是一首寓言诗,诗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儿童世界和成人世界的面具进行比照。通过这种比照我们不难看出成人世界的“面具”具有象征意义。儿童世界的面具用一个个有趣的图像给孩子们以乐趣,而成人世界的面具带给人的只是悲剧,这“面具”是什么呢?是虚饰,是虚情假意。有了这样的分析,不难看出,命题的意图是想告诉人们,成人世界的虚饰、虚伪、虚情假意往往会造成人世间的悲剧。应以“生活的世界需要真诚”作为本文的立意。

例(9)阅读下面一段材料,以“距离”为话题作文。

中国的“入世”谈判花了十几年的时间。其间,我们拼命建设自己的国家,拉近了与发达国家的距离;“可口可乐”与其它碳酸饮料相比,只有1%的成分不同,而这竟拉开了可口可乐和其它饮料的距离。

“距离”是个很大的话题,时间、空间、心理等,内容很广,但命题材料却在内容上作了严格的限制,这个命题只能写发展上的距离,违背这一点就会偏离命题的要求。

作文的审题立意是文章的基础,只有精准的审题,才会有明确的立意,立意明确了,才能有明确的写作目标,无论是写议论文还是写记叙文,才可能做到中心明确。写议论文,就是用事实或道理去论述立意的正确性;而记叙文则是用具体的人或事形象地展示文章的立意。

三、要有创新立意

在做到了准确审题之后,还要力求立意上有所创新,使文章的立意新颖。所谓立意新颖,就是写作者对命题范围内的生活有独特的感受,独特的思考。同一个题目在不同人的笔下,往往会出现不同的立意,这就反映了作文水平的高下,因此,要追求文章立意上的创新。例如:观月往往会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但人们写得最多的是“思亲”、“思友”、“纯洁”、“温柔”,但北京的一位中学生却能够发人所未发,在文章中,他由月亮不发光,但却借太阳的光来打扮自己这一特点,引申出了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阳光热烈、耀眼,充满阳刚之气,而月亮把它变得含蓄,皎洁,充满温柔„„把别人的东西拿来赋予它新的特点,这东西也就成了自己的了。”观月而得理趣,这是感悟上的创新,自然也是立意上的创新。练习

1.角色

【领会了“角色”的比喻义,立意的角度可以有很多,如“当了主角”、“甘做配角”、“塑完美的自我形象”等。作文时要以小见大,通过描写具体的生活事件表现文章的主题。】

2.**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由于性格不同、思想认识不同,或者由于误解,总会出现一些**。

可以以一次**为材料,有条理地写出**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最后进行议论,引出主旨。作文时应注意,一是记叙和描写要抓住重点,即抓住**的产生和**的平息这两个关节;二是结尾要用议论深化主题。】

3.适应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人要学会适应自然、社会和周边环境,否则就会处处碰壁;但适应又应该是有条件的,人是世界的主体,应该去适应自然和社会,但也应该在适应的过程中,不断地改善它,修正它。】

4.某报载一位同学将家里的书籍带到教室,出租给同学阅读,很快就挣到十几元钱,对此,社会各界褒贬不一,有说是“拜金主义”的,有说是“有经济头脑”的。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社会发展到了市场经济的时代,传统的“君子不言财”似乎已不再能被人们接受,迟早要走进市场经济的社会,提前作一些准备,积累一些经验,不失为一种明智的举动;但学生毕竟是学生,如何把握这一分寸?】

5.在生活中有人以网络为友,有人以书画为友,有人以体育为友,有人以书为友,甚而有人以真理为友„„请以“以„„为友”为题写一篇文章。

【人离不开朋友,否则太孤寂,但人各有志,道不同不相与谋,于是有人选择了人以外的物作为朋友。交友的目的是什么,实在是大有讲究。古人提倡慎交,不无道理,交上一个好朋友,可以给你很多的帮助,交上一个坏朋友,也会连累一辈子,以物为友亦然。】

6.有一位澳大利亚人说:“今天你如果不生活在未来,那么,明天你将生活在过去。”请以“今天”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社会瞬息万变,时代飞速发展,几十年前的科幻,到现在不少已成为现实。生活在这样的时代的人,如果没有充分的储备,恐怕就会跟不上飞速发展的时代。生活如果仅仅是满足于今天,尽情享受今天,明天真的会被淘汰,因为成功总是垂青于那些有准备的头脑。】

7.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按要求作文

生活像一面镜子,你哭它也哭,你笑它也笑。

请以“面对生活”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不要慨叹上帝不公,不要埋怨命运不幸,原来生活是可以自己来安排的。有人成功,是因为他为了这成功付出了很多,有人失败,是因为他想投机取巧。尽管命运有时真的会捉弄人,但对于一个孜孜不倦的奋斗者,成功定会属于他。】

8.阅读下面一段材料,按要求作文

人受多种外力的作用,这些外力制约你,规定你,决定你;或者肯定你,或者否定你。用物理学的概念简单说,就是合力。

外力的合力决定了你运动的轨迹。

请以“寻找生活的合力”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人生活在世界上,总要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各种力量的制约,有时人会感到很无奈。但人类是万物之灵,灵就是灵在人类有巨大的能力,总能让外物为自己所用,将一切不利因素尽量转化为有利因素。作为人类的一分子,你、我、他,定能将生活中的各种力量结合在一起,成为自己前进的动力。】

9.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

面对同样的两个点,有人说应该连以线段,因为两点间直线距离最短,沿着它走一条创造的捷径;有人说两点间宜连曲线,一展青春的风采;有人说两点间应该画弧作圆,追求生命事业的圆满„„

请以“两点之间”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生命的两点之间,有人认为要连以直线,那是成功者的欣喜之言;有人认为要连以曲线,那是奋斗者的自豪之语;有人说要画弧作圆,那是即将上路者的美好憧憬。直线也好,曲线也罢,弧、圆也行,在这两点之间,只要是踏踏实实地行进,定会留下一段美丽的轨迹。】

10.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

当我们走上社会,走上人生之路的时候,一定要洞察清楚一样东西,它是两个字:利益。这个世界很具体,又很虚无。

我们要用儿童游戏的眼光,玩耍地看待世间的利益。我们应该把它看得很清楚,比谁都清楚,看清了以后还要能把它放下来。

这世界原本并不复杂,只不过人们的眼睛不太好,看不清而已,我们并不想做上当的小傻瓜。请以“利益”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古语有“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类的所有活动,都是为了追求最大的利益,其实追求利益并不错,关键是看你追求什么利益,如何去追求它。】

11.阅读下面一段材料,按要求作文

获诺贝尔奖的美籍华人科学家丁肇中先生讲过这样一段话;孩子在学校考第一不代表什么,至少我们认识的科学家都不是年年拿第一的学生。我自己更不曾考过第一名,小时候父母不管我,让我自由发展。

请以“自由发展”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教育发展到唯“一”是从,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现今的老师、家长还在乐此不疲。为了这个第一,老师不断发练习,家长不停请家教,把一个个活蹦乱跳的学生禁锢在一个个狭小天地里。殊不知,这种削足适履的做法,摧折了多少科学巨匠的幼芽。】

12.阅读下列材料,请以“求人不如求己”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一位虔诚的佛教信徒遇到了难事,便去寺庙里求拜观音。走进庙里,才发现观音的像前也有一个人在拜,那个人长得和观音一模一样,丝毫不差。

“你是观音吗?”

“是,我是观音。”正在跪拜的人答道。

“那您为何还拜自己?”

“因为我也遇到了难事。”观音很严肃的说道,“可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

【凡人所以为凡人,可能是因为他们遇事喜欢求人;观音所以是观音,大概是因为他遇事都只是求自己吧。如果人人都有遇事求己的那份坚强和自信,也许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观音。】

13.阅读下列材料,以“对待流行”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俄国著名文学家赫尔岑,有一次被邀请去听音乐。演出开始不久,赫尔岑就捂住耳朵,打起瞌睡来。女主人很奇怪,问道:“先生,你不喜欢音乐吗?”赫尔岑说:“这种又轻佻又低级的音乐有什么好听的?”女主人惊叫起来:“你说什么?这里演奏的可都是流行的音乐呀!”赫尔岑说:“难道流行的东西都是高尚的吗?”“不高尚怎么能流行呢?”“那么,流行感冒也是高尚的咯!”

【不少人有一种从众心理,不少人怕别人讥讽自己是“土老冒”,违心地随俗,于是很多东西就“流行”起来了。如何看待“流行”可以反映一个人的素养、气质、识见,也可以看出一个民族的素质,一个社会的风气。】

14.阅读下面材料,说说你对“无知”的认识,写一篇文章。

没有比无知更浪费的了。由于愚味无知,你会播错种子,会耕错地方,会用错建筑材料,会买错票,会搭错火车,会选错地方定居,会用错药„„而且,这些错误都不是用金钱可以弥补的。

【错误人人会犯,通常人们犯了错误总能意识到,并且会想方设法去弥补,但无知所犯的错误却不一样,他不但不能意识到犯了错误,还会以错为对,固执地坚持错误,无知者是普通

人,浪费的仅仅是他个人,无知者手握重权,就会给集体、社会带来灾难。】

15.阅读下面材料,以“人生关怀”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在你近二十年的人生经历中,总会受到别人的关怀,来自家庭的、社会的,想必你也一定关心帮助过别人。关怀是一种人生态度,是一种崇高品质,往往也是一种人生智慧。

歌手潘美辰在她的《我想有个家》中唱道:“心中拥有爱,总会被关怀。”她唱出了人们对人生关怀的渴望。

【当我们身处苦闷、彷徨中的时候,总是特别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怀,这种关怀能给自己以力量;那么我们能否观察一下四周,把我们的关怀,传达给那些需要关怀的人。关怀能使软弱的人觉得这个世界温暖,上天生下我们是要把我们当成火炬,不是照亮自己,而是照亮别人。】

16.阅读下面一段文字,以“幸福”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伦敦一家金融服务公司的主管霍普金斯说:“那些继承了财产的人大多数认为应该把财产传给下一代;而那些靠自己挣钱的人则感到,他们有回馈社会的义务。”靠拣破烂攒了170英镑的55岁的西基斯说:“我从未发现金钱与幸福之间有必然的联系,但我发现,成功和幸福是很有联系的。”

【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对幸福有不同的理解。吝啬鬼以拥有金钱为幸福,野心家以拥有权力为幸福„„但他们都没有真正的幸福,因为他们总是被欲望折磨着,内心永远不能安宁。真正的幸福是什么呢?人能得到的最大的幸福,莫过于爱别人和为别人献身(列·托尔斯泰)生活中最大的享受,最高的乐趣就在于觉得自己是为人们所需的,是使人们感到亲切的(高尔基)】“”

篇2:高三语文小练习15

一、夯基训练

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晚 望

[清]郑珍

向晚古原上,悠然太古春。碧云收去鸟,翠稻出行人。水色秋前静,山容雨后新。独怜溪左右,十室九家贫。

(1)这首诗字面平易,却实有刻炼之功。颔联“收”“出”两字以浅为深,用得很特别。请说说这两个字的妙处。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两个动词“收”“出”的赏析,两个动词意思相对,并且一般情况下动词的使用往往和拟人手法的运用紧密结合在一起。组织答案时,首先解释这两个词在诗中的具体含义,然后结合写作手法分析其表达效果和作用。

参考答案:鸟儿隐没于碧空之中,却说被蓝天白云收了进去;农人田间穿行劳作,却说被翠绿的稻秧送了出来。一“收”一“出”,运用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情感,描绘出一幅清新明丽的春景图。(2)有人认为,尾联破坏了全诗优美的意境,应删去;也有人说,这两句诗是诗人匠心独运之处,不能删去。你同意哪一种意见?请结合全诗内容加以概括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情与景的关系,重点是揣摩乐景与哀情之间的辩证关系。用乐景写哀情而愈见其哀。

参考答案:同意后一种意见。前三联描绘春色之美和闲适之情,最后两句点出农村的劳苦和内心的沉重。诗人运用“乐景写哀情”的手法(或“以乐景衬哀情”“对比”),抒发了满腔悲愤之情,也使感叹民生疾苦的主旨更加鲜明。(如同意第一种意见,只要能自圆其说,亦可)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临江仙

朱敦儒①

直自凤凰城破②后,擘钗破镜分飞③。天涯海角信音稀。梦回辽海北,魂断玉关西。

月解重圆星解聚,如何不见人归?今春还听杜鹃啼。年年看塞雁,一十四番回。

注:①朱敦儒:两宋之交时的词人。此词约作于靖康之变后十四年。②直自凤凰城破:指1127年北宋都城汴京被金兵攻占。③擘钗破镜分飞:指夫妻离散。(1)请赏析“今春还听杜鹃啼”中“还”字的表达效果。

解析:“今春还听杜鹃啼”包含着词人年年希望又年年失望的无限辛酸。新的一年,笼罩他心头的阴影仍是那样沉重。一个“还”字,贯穿了过去与现在,交织着年年期望中的等待和等待中的失望,又对以后的状况作了一定的暗示。

参考答案:一个“还”字,不仅体现了词人年年盼望与妻子重逢的殷切之情以及盼望落空后的失望之情,还暗示了对南宋小朝廷偏安江南、不思复国的不满与控诉。(2)本词主要采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技巧?请简要分析。

解析:解答此题,要明确本词的表达技巧主要表现为以个人之情写兴亡之恨,即以小见大,要明确个人为“小”,国家兴亡为“大”。

参考答案:以小见大。词的上片叙述了金兵攻占汴京后词人与妻子失散、流落江南的痛苦,下片写自己对夫妻重逢的向往,表达了自己对妻子的思念之情。此词明写夫妻离散的痛苦,实则描写了整个时代的社会悲剧;既抒发了词人对亲人的怀念之情,亦抒发了对故土的一片热爱之情。3.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问题。

[双调]大德歌·秋

关汉卿

风飘飘,雨潇潇,便做陈抟睡不着。懊恼伤怀抱,扑簌簌泪点抛。秋蝉儿噪罢寒蛩儿叫,淅零零细雨打芭蕉。

(1)“飘飘”“潇潇”两个叠音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叠音词在音律和表情达意上的作用,然后联系具体语句概括运用叠音词所营造的氛围,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极其营造氛围的意图。

参考答案:这两个叠音词音韵悠长,倍增空寂之感,进一步表现女主人公愁苦的心境。

(2)这首曲子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分析曲子首尾特点及采用这种结构的好处,然后结合曲子的内容,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进行表述。

参考答案:以秋景切入,又以秋景作结,首尾呼应。全曲由物及人,又由人及物,情景相生,物我交融,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主人公真实的内心世界。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武威①暮春,闻宇文判官西使还,已到晋昌②

岑 参

片雨过城头,黄鹂上戍楼。塞花飘客泪,边柳挂乡愁。

白发悲明镜,青春换敝裘。君从万里使,闻已到瓜州。

注:①武威:即凉州。唐天宝元年改为武威郡,治所在今甘肃武威。②晋昌:即瓜州,唐天宝元年改为晋昌郡,治所在今甘肃安西东南。

(1)颔联中哪两个字用得好?请加以赏析。

解析:炼字型题目的解题步骤基本上都是一致的:先结合诗句内容,分析该句所在诗句写出了什么形象,再分析该字对表现形象起到了什么作用。由于本题没有指出所要鉴赏的字,需要自己找出,所以还要知道在古代诗歌中的动词、形容词、数词为常见的妙用字。

参考答案:“飘”“挂”用得好。“飘”把游子思乡之泪随塞外飞花漫天飞舞的情景描绘了出来,融情入景,景中含情,形象地突出了客泪之多,乡愁之浓。“挂”把游子的乡愁缀满边塞垂柳的情景描绘了出来,化无形的情感为有形的物象,生动传神地突出了乡愁的浓烈。(2)请结合全诗,说说“君从万里使,闻已到瓜州”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结合诗歌内容明确诗歌中的形象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这样才能准确地理解诗中表现出的思想感情。本诗中的形象是一个游子,但本诗又不同于常见的思乡诗,而是结合好友返乡来写自己的思乡之情,从此角度分析,便能够准确把握诗句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为好友宇文判官出使后顺利返回并已到瓜州而高兴,为自己仍滞留在边塞(武威)不能还乡而伤感。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碧湘门①

陶 弼

城中烟树绿波漫,几万楼台树影间。天阔鸟行②疑没草,地卑江势欲沉山。

注:①碧湘门:长沙(今属湖南)城门。②行(háng):行列。

(1)这首诗最后一句哪一个字锤炼得最好?请简要分析。

解析:“地卑”即地势低;“沉”,使动用法,使……沉默。“沉”的主语是“江势”,宾语是“山”。这样,锤炼得好的字就是“沉”字无疑了。“沉”写出了水势之大,同时使景物具有动感。解答本题,可以从以下几步入手:①理解该字在句中的意思;②看其所在的句子是否运用了修辞手法;③看该字的运用起到了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沉”字好。城门地势低,放眼望去,浩茫的江水仿佛要把远处的山峦淹没似的。“沉”字

写出了水势之大,既传达了江水浩茫给诗人的强烈主观感受,又恰当地把握住了描写的分寸。(2)有人评价这首诗“句句写远,却又始终未着‘远’字”。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请结合第一句和第三句作简要分析。

解析:对于第一句,要抓住“烟”字。只有远处之景,朦胧之景,才有看上去如烟似雾的不真切感。对于第三句,要抓住“疑没草”三字。“疑”为“怀疑”,显然不是事实本身;“没草”即“没入草丛”,只有在天地相连之处,天空中鸟儿的行列才会给人“没入草丛”的错觉,所以第三句写的也是远景。参考答案:本诗第一句写长沙城内远树如烟,像碧绿的水波。第三句写辽阔的天空中,成行的鸟儿愈飞愈远,仿佛要没入天际的草丛。这两句写的都是登楼时所见到的远景,却又始终未着“远”字。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我国是食品生产和消费大国,,。这样才能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领域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切实增强消费安全感。①强化执法措施,严惩违法犯罪分子

②食品产业涉及环节多,哪一环出现漏洞都会给食品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③创新食品安全监管机制

④坚决淘汰劣质企业,以震慑所有企业使之不敢越雷池半步

⑤保障食品安全需要生产经营者诚信自律,更需要严格的法律制度约束和有效监管 ⑥因此,必须保持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的态势,及时消除各环节的隐患 A.②⑥①③④⑤ B.②⑤⑥①④③ C.⑤②⑥③①④ D.⑤⑥②④③①

解析:从开头句和结尾句来看,全段中心话题是“食品安全”,⑤紧承开头句,提出了保障食品安全的两个条件,即“诚信自律”“法律制度约束和有效监管”,②每个环节都很重要,⑥紧承前句提出观点,③①④是对前文观点提出的具体办法、措施等。

答案:C 7.请把下面的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写序号。

①随着各种高效储能技术的成熟和智能电网的兴起,太阳能携手海浪和海风,向我们输送源源不断的电力。

②同时,化石能源的燃烧导致了大量二氧化碳的排放,加剧了全球气候变化,这已经是公认的全球性头号环境问题。

③说不定人们会用墙体太阳能发电系统为自己的电动汽车充电,我们的住宅和办公楼会更为节能、舒适。

④而新能源在不远的未来会大踏步走进我们的生活。

⑤工业化国家通过大量使用化石能源提高了自身的福利水平,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则需要不断提高能源消费水平,存量有限的化石能源其实是在加速消耗中。

解析:题目中提供的五个语句介绍了当今社会化石能源的使用状况和未来的新能源。其中⑤②为一组,谈的是当今社会化石能源的使用状况及所带来的环境问题;④①③为一组,谈的是未来的新能源问题。④是对新能源的总体概括,①是具体的新能源,③是对未来世界的展望。因此五

个语句的正确语序是:⑤②④①③。

答案:⑤②④①③

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循环经济是对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它

, , , , , ,有助于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①是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的一个突破口 ②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

③促进以最小的资源消耗、最少的废物排放和最小的环境代价

④通过建立“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和“生产—消费—再循环”的模式 ⑤换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⑥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举措 A.①④⑤③②⑥

B.①⑥④③⑤② C.④②③⑤①⑥ D.④⑤⑥③②①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连贯,建立模式④,利用保护②,是手段措施;结果是最小的资源消耗、最少的废物排放和最小的环境代价③,换取最大的经济效益⑤;最后是评价突破口①,“也是”重要举措⑥。

答案:C 9.根据语意,填入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余光中在接受采访时说:“一位作家笔下,如果只能驱遣白话文,那么他的文笔就只有一个‘平面’。如果他的‘文笔’里也有文言的墨水,在紧要关头,例如要求简洁、对仗、铿锵、隆重等等,就能召之即来,文言的功力可济白话的松散和浅露。一篇五千字的评论,换了有文言修养的人来写,也许三千字就够了。一篇文章到紧要关头,如能‘文白相济’,其语言当有立体之感。所以我的八言座右铭是:‘ ’”

A.文以为常,白以应变。B.文白相济,见真求新。C.白以为常,文以应变。D.白话为本,力求立体。

解析:文段在讲文白相济,并且两次提到白话中加入文言会产生好的效果,余光中的意思就是白话文为根本,文言文做辅助。A项背离文段主旨,B项“见真求新”缺乏依据,D项缺乏对文言作用的概括。答案:C

二、文段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0~12题。

诗歌创作经过盛唐的高潮,进入中唐以后,出现了难以为继的局面。此后,诗人们便各自探索自己的路。元稹、白居易的通俗,韩愈、孟郊的拗拙,韦应物、柳宗元的恬静,都各有特色。李贺

也在苦闷的探索中走出了自己的路,他的方向就是转向内心世界,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分解开来,经过移位和变形,重新拼合在一起。元白、韩孟、韦柳都不过是从风格上作了局部的调整,李贺则进行了全新的创造,杜牧曾认为李贺的诗歌风格“虚荒诞幻”。

李贺的虚荒诞幻表现在哪里呢? 首先表现在他所捕捉的意象上。韩愈曾说:“我愿生两翅,捕逐出八荒。精诚忽交通,百怪入我肠。”借用这几句诗说明李贺捕捉诗歌意象的过程是很恰当的。李贺曾称赞韩愈的创作“笔补造化天无功”,笔补造化也就是他自己的创作准则。他不甘心按照客观事物本来的样式加以模仿和描写,而是要写出一些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的事物。所以他的诗歌意象带有很大的虚幻和想象的成分。他的笔下,太阳会发出玻璃的声音(“羲和敲日玻瓈声”),马骨会发出铜声(“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其次,李贺的虚荒诞幻表现在意象的组合上。李贺诗歌的意象之间很少用虚词连接,常常超越时间和空间自由跳跃,不受拘束,不拘常法。如《长歌续短歌》: 长歌破衣襟,短歌断白发。秦王不可见,旦夕成内热。渴饮壶中酒,饥拔陇头粟。凄凉四月阑,千里一时绿。夜峰何离离,明月落石底。徘徊沿石寻,照出高峰外。不得与之游,歌成鬓先改。

古乐府有《长歌行》《短歌行》等,大多感叹人生不常。李贺这首诗歌也是感叹人生不常,却又寄寓了怀才不遇的苦闷。前四句是说英主不可见,中间四句说青春不可驻,后四句说明月不可寻。三组意象跳跃很大,忽此忽彼,迷离惝恍。意象之间的跳跃,恰好表现了诗人那不能平静的

灵魂和种种复杂的感情。

因为李贺的诗歌往往连缀着印象和感觉的片段,所以局部可以达到细致入微的真实,而整体则是不可思议的荒诞。李贺仿佛是透过显微镜看世界,能看到一般人看不到的,却看不到一般人都能看到的。“鬼灯如漆点松花” “忆君清泪如铅水”等诗句就是典型的例子。

再次,李贺的虚荒诞幻还表现在用词上。他极力地避免平淡,追求峭奇,好像是用韩愈写古文的方法来写诗,即所谓“词必己出”。王思任说他喜用“鬼、泣、死、血”等字,用这些字可以造成刺激性的效果,好像菜肴之辣椒粉一样。为了传达细腻的感觉,李贺极力渲染对象的色彩和情态。写绿,有“寒绿”“颓绿”“静绿”;写红,有“笑红”“冷红”“愁红”“老红”。风有“酸风”,雨有“香雨”,泪有“红泪”,春有“古春”。

李贺的诗歌就是这样超越了生活的真实而达到了艺术的真实。他的语言乍看似乎是不可理解的,细细琢磨却又是可理解的。

他在艺术的道路上苦心孤诣地追求着,探索着,终于走出了一条不凡之路。李贺的确写了许多别开生面的好诗,但他在艺术上的缺陷也是十分明显的。有的诗缺乏完整的构思,有的诗流于晦涩。

(选自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有删改)10.下列关于李贺“虚荒诞幻”的诗歌风格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虚荒诞幻是李贺在诗歌创作中形成的不同于元稹、白居易、韩愈、孟郊、韦应物、柳宗元等人的独特的创作风格。

B.虚荒诞幻这种创作风格是李贺把自己的感觉分解开来、通过移位和变形,重新拼合在一起而形成的。

C.李贺虚荒诞幻的风格体现在捕捉的意象、意象的组合、用词三个方面,《长歌续短歌》最能体现李贺的这种创作风格。

D.虚荒诞幻的诗歌创作风格是李贺全新的创造,是李贺在苦闷的探索中走出的不同于其他诗人的不凡之路。

解析:“《长歌续短歌》最能体现李贺的这种创作风格”属无中生有。

答案:C 1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李贺诗歌中的意象带有很大的虚幻和想象成分,因为李贺喜欢将一些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的

事物作为意象。

B.李贺诗歌中的意象常常超越时间和空间自由跳跃,而这有时恰好表现了诗人不能平静的灵魂和种种复杂的感情。

C.李贺在用词上极力避免平淡,追求峭奇,如“寒绿”“颓绿”“笑红”“冷红”“酸风”“红泪”等就给人这种感觉。

D.为了达到艺术的真实,李贺忽略了生活的真实,这使他的诗歌创作带有明显的缺陷,如缺乏整体构思、晦涩难懂等。

解析:“忽略了生活的真实”和“诗歌创作带有明显的缺陷”不存在因果关系,而且,“忽略了生活的真实”也使李贺创作了许多别开生面的好诗。

答案:D 1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在捕捉的意象方面,李贺和韩愈有相似之处,如都喜欢以太阳为意象,而且太阳会发出玻璃的声音等。

B.《长歌续短歌》不仅和《长歌行》《短歌行》一样抒发了对人生不常的感慨,而且还寄寓了怀才不遇的苦闷。

C.李贺的诗歌,从局部看,细致入微;从整体看,荒诞而不可思议。这和李贺观察生活的方式有关。D.“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鬼灯如漆点松花”“忆君清泪如铅水”等诗句能够体现李贺诗歌创作的风格。

篇3:高三语文练习讲评课的生态性研究

一、规范练习讲评流程

练习是选题、批改、讲评、巩固等一系列环节组建的复杂系统,据笔者了解,在现阶段高中教学的练习环节上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选题时,由于陈题的频繁出现,影响了学生答题的积极性;批改时,忽视错题统计环节,造成了讲评环节的盲目性;巩固时,缺少错题补练环节,又降低了复习的有效性。生态性研究应具有必要的程序性。

那么,如何有效地提高练习讲评课的实效性呢?笔者尝试通过规范练习讲评的流程来提高练习讲评课的效果。实践下来这是一条简单实用的途径。现提供给大家参考。

练习讲评流程图

二、规范练习讲评环节

1.规范选题环节:

根据教学进度,教学经验和学生掌握、运用知识的能力程度寻找相关题目,形成样卷。教师在做题基础上经筛选形成试卷。这种找题、做题、定题的选题模式既保证了试卷的质量,又能预测学生做题中产生的问题,为评讲打好了铺垫。

2.规范批改环节:

批改过程力求全批全改,并做好错题统计工作,这样,在讲评过程中就会有选择性、针对性,从而提高了讲评的实效性。统计的过程是发现问题的过程,也是教师反思的过程,尤其是对错题比例较大的题目,要进行深入研究,探寻错误发生的归因(基础问题或分析能力的问题),以助于教师改进教学方法,调整教学思路。生态性研究应挖掘问题的原始性。

例如:复习完《史记》选读课文《滑稽列传》后,想起2005年语文全国高考题中有一篇即选《史记•滑稽列传》文言文阅读题,于是就安排学生练习。也许刚刚复习完,学生大多数题目做得较好,但唯独文言文翻译第一句(“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中的“丧”字翻译几乎全军覆灭。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該字翻译不到位呢?仔细分析,一是学生的语法基础知识不扎实,大多数同学把它理解为一般性的动词“治丧”,如此一来后文的“之”就没法落实了。二是推断能力不强,不会从词类活用的角度去思考判断。实际上此处作“为动用法”解。针对上述问题的出现,教师应作如下反思:一是基础方面,应进一步巩固语法知识在文言文句子翻译中的重要地位。二是能力方面,应提醒学生要全面熟练掌握各种词类活用现象并及时归纳记忆。[JP]

3.规范订正环节:

预测问题和统计问题的过程往往是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发现学生共性问题的过程,它的缺点就在于忽视了学生的个性问题。我们知道练习的过程是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瞬间思维的集中体现,学生主体的差异性决定了思维过程的多样性,同一错误答案会有多种错误的思维,这就需要教师利用好订正这一互动环节,深入课堂,具体了解错误发生的原因。凡错误率较低的题目,采用个别辅导的办法来解决个性问题,既为课堂讲评节省大量时间,又关注到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凡错误率较高的题目,教师应查找学生发生错误的具体原因,并与预测中的问题和统计中的问题进行整合,来提高课堂讲评的针对性。

订正环节也是师生面对面交流的过程,是教师走近学生,也是走进学生心理的过程,是非智力因素开发的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它能给你意想不到的收获。尤其是该门功课相对薄弱的学生,在帮助他解决问题的同时,使学生感受到老师没有因为成绩差而歧视他、放弃他,而是仍在关心他,帮助他。或许你的不经意的一次对话,改变了学生对这门功课的态度,激发了他学习的兴趣。但语文教学有个根深蒂固的弊病就是很少订正或者说订正走过场,面对面订正更是少之又少。所以这一环节非长抓严抓不可。生态性研究应遵循严格的规范性。

4.规范评讲环节:

这是练习讲评的中心环节,也是最关键的环节,是教师思维和学生思维碰撞的过程,其手段可以多样化,既可以根据前期几个环节整合产生的问题用最简短的时间完成教学任务,也可以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笔者称之为“自救运动”,其实就是自主学习。我们知道,学生由于基础知识的储备和分析问题能力的强弱的差异使得他们在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学生的“自救运动”可以起到以下效果:一是让发生错误的同学通过思维过程的再现来暴露存在的问题,同时对犯同一错误的学生起到警示作用,二是让选择正确的思维来驳斥错误的过程,既提高了分析能力,又增强了他的自信,同时正确思维的过程也是对其他同学的一种启示。三是减轻了教师的负担,融洽了师生之间的感情,真正体现了学生课堂主体性的作用。

例如:在复习“成语运用”专题时,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何让他们“自救”成语,笔者作了这样一个练习安排。课件出示均含有成语“差强人意”的三个句子(分别是语文1993年,2002年春季,2004全国高考题)。做完后,请学生结合已掌握的归纳常见的错误原因,因为集思广益,所以此项整理工作做得较好。为了活跃气氛,提醒学生把握成语运用的最关键处。笔者抛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何高考连续考到该成语?对我们有何启示?学生们畅所欲言,最后师生水到渠成达成共识。辨析成语运用正确与否重在抓两个“一”,即一个语境(感情色彩,词义轻重,范围大小,上下搭配等),一个语素(“差强人意”其实考的就是“差”之含义)。至于连续考到和它的启示,不就是这两个“一”的变化吗?

通过上述讨论既达到了解决问题的效果,又巩固了基础知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生态性研究应突出合作的主体性。

5.规范补救环节:

这包括错题补练和问题回归两个环节,这需要教师用好练习讲评稿,针对错误率高的题目,寻找其变式题,加以二次训练,以达到巩固基础,提高应变能力的目的。

语文试题有个明显特点——内容的唯一性。换了语境(不是一般理科的条件变化),就不是那个含义了,哪怕是换了个标点符号。这使得语文试题变式训练的难度很大,所以一般从形式——听说读写上去变式巩固。“听”“说”“读”的变式在高三已基本不适应,只能在“写”上做足文章。举例说,诗歌鉴赏题历来是高考得分率较低的,综其原因固然与时代久远,古代文化知识缺乏,诗词格律生疏等有关,但最大问题还是学生看不懂,理解内容不准确清晰。所以平时的复习和练习有必要在学生看懂问题上多想办法。依笔者的教学经验,可以先做这一步工作,即把诗词进行“扩写,改写或用现代诗的形式仿写”,通过自己的语言来理解掌握诗词内容。至于如何写,如情感的把握,语言的选择,文体的转换等方面的指导因不是本文探讨重点就不一一叙述了。这样做可能会费时费力,但平时的“磨刀不误砍材功”定会在考试时发挥作用。教师要舍得平时做这样的“笨”的变式训练。生态性研究还应有思维的灵活性。

三、规范练习讲评教案

上述练习讲评流程的实施和练习讲评环节的规范都离不开练习讲评教案或者说练习讲评稿的规范使用,它能帮助教师有效整合练习中存在的问题,便于教师提高练习评讲过程的规范性和实效性。生态性研究必须要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将练习讲评稿作如下设计:

篇4:高三英语小练习

a certain doubt among the people as to the practical value of the project

A.It hasB.They haveC.It remainsD.There remains

2.There was no doubt he successfully took over this company when he graduated from university.A.whetherB.ifC.thatD.what

3.whisper

to us,“Be quiet!Your little sister’s sleeping.”

A.whisperedB.shoutedC.explainedD.replied

4.At the back oethe line, Jack to her so that no one else would hear.A.shoutedB.liedC.whisperedD.declared

5.vain

because no one showed any intention to take a cent out of their pockets.A.inplace.B.in sightC.in effectD.in vain

6.In the company,the staff think the manager is tooto communicate with.A.variousB.vainC.variedD.valued

7.devote

Mr Lin, whose life is to teaching, has taught for over sixty years in a mountain school.A.relatedB.accustomedC.devotedD.addicted

8.Mr Wang made up his mind o devote aii he could his oral French before going to France.A.improveB.to improveC.improvingD.to improving

9.rather than

I would die with my head highlivewithmyknees bent.A.other thanB.more thanC.better thanD.rather than

篇5:高三考前冲刺小练习3

一、名句填空

1、欲渡黄河冰塞川。,忽复乘舟梦日边。

2、臣本布衣,,不求闻达于诸侯。

3、浩浩乎如冯虚御风,;,羽化而登仙。

二、语言运用题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嫦娥一号”和华南虎,这两个风马牛不相及且自身不会主动表白的载体,就这样被裹挟着成为2007年秋冬之交的网络主角。

B.南非华人社团代表在约翰内斯堡举行的一个座谈会上,对中国公务团频赴南非直言不讳地提出批评,称来南非访问的中国公务团太多太滥,多数借官方访问、商务考察,办展览之名来南非游山玩水。

C.如同“非典”肆虐中,人们永远记住了医护人员那美丽的身影一样,这个冬天,人们也记住了电力工人这个英雄的群体——为了守护千家万户的光明,无数的电力壮士爬冰卧雪,义无反顾地走向充满风险的铁塔。

D.“南海I号”连同船只和货物都是价值连城的文物,如何保证船只拖进博物馆后在安全方面有的放矢也成为博物馆方面考虑的重大课题。据负责“南海I号”博物馆设计施工的王忠总工程师介绍,“南海I号”博物馆在风险级别上在整个广东省内都是最高的,属于国家一级。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今年的“两会”上,物价和民生已经成为最受关注的焦点,代表们的这一提案受到高度重视,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B.我国使用宽带上网的网民人数增长速度之快令人咋舌,据统计,截至2007年12月底,宽带上网网民总数达12000万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同比增长达百分之二十。

C.北京奥运会即将拉开帷幕了,日本人对此极为关注,甚至还抱怨说分配给日的门票不够,他们希望能获得更多的门票,以方便日本民众前往北京为奥运健儿加油。

D.汉语盘点2007年活动日前结束,网民选出国内、国际最热字词分别为“涨”“民生”“油”,其中“涨”字成为国内热字,是因为物价全面上涨的结果。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通常人们认为,人类的骨头对自身的保护全靠包裹在它外面的肌肉和皮肤,骨头对自身的保护则无能为力。而研究人员的最新发现证实,已往人们对骨头的认识还比较粗浅,导致人们完全低估了骨头的自我保护能力。他们发现,在外来的冲击面前,人类的骨头也会施展自己的惊人秘技。骨头不但防卫有法,而且疗伤有术。

研究人员的这个发现得益于此前其他科学家的一个新奇发现。6年前,科学家研究鲍鱼壳的时候发现了隐藏在里面的“分子减震器”,这是一种能够将生物矿化结构紧密粘合的胶,由于它的存在,使得鲍鱼壳具有一定的弹性,相应地也增强了它的抗冲击能力。当时,科学家猜测,人类的骨头里可能也有这种“分子减震器”,遗憾的是一直没有发现它的踪影。最近,美国的研究人员在人体骨骼中还真的发现了人类骨头里的“分子减震器”。研究发现,人的骨头里的胶原纤维和其表面覆盖的仅有一层几个原子厚度的骨盐结晶,能起一定的抗震作用,而把骨盐结晶与胶原纤维连接在一起的是一种胶,这种胶的作用原理与科学家以往在鲍鱼壳中发现的物质相同。这种胶合有能够隐藏自身长度的结合键,这使得这种特殊生物胶拥有了粘连性和一定的弹性。在骨骼受到应力的时候,它们可以舒展开来,以帮助骨骼减少震动的冲击;而当应力解除时,它们又会像弹簧那样,重新盘绕成原来的结构。这种 1

特殊的生物胶分子在骨头里面确实能发挥出色的减震作用,所以它是名副其实的“分子减震器”。通过高清晰度的摄像仪,研究人员还拍摄到了这种性能奇特的胶和其自身的缠绕结构图像。

研究人员还发现,这种胶的作用并不仅仅提供给健康的骨骼较大的弹性和抗骨折能力,实际上在因骨骼受伤形成细小的裂纹之后,它还能很快帮助其修复裂纹。胶的修复方法主要是发挥自己的粘连特性,把裂纹重新聚合在一起,就像是人们给断裂的骨头打上石膏那样帮助裂纹康复。

也就是说,人体骨头里的这种特殊的生物胶就是骨头的防身“密器”,骨头的惊人秘技全是靠它施展出来的。

接下来,研究人员把研究的重点放在了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或在患某些特定疾病时,或在骨头受伤的情况下,这种分子胶是如何发生改变或被耗尽的。如果找到答案,人们就可以找到保护骨骼不发生破坏性改变的方法,甚至能逆转骨骼的破坏性生成改变,生物胶将是未来治疗骨骼疾病的重要武器,对于骨折、骨头老化的防治,对促进骨头健康发育,都会提供一系列全新的方法。

3.下列对“分子减震器”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分子减震器”是一种能够将生物矿化结构紧密粘合起来的生物胶,它是科学家在研究鲍鱼壳的时候发现的。

B.人类骨头里的“分子减震器”能将胶原纤维和骨盐结晶连接在一起,从而使其具有一定的抗震作用。

C.“分子减震器”这种特殊的生物胶之所以拥有粘连性和一定的弹性,是因为它含有能够隐藏自身长度的结合键。

D.“分子减震器”不但能给人体骨骼提供较大的弹性和抗骨折能力,而且能在骨骼受伤形成细小的裂纹后,帮助修复裂纹。

4.下列叙述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以前人们认为骨头对自身的保护没有有效的办法,但研究人员的最新发现将改变这一观点。

B.在鲍鱼壳上发现生物胶的时候,科学家就推测人类的骨头里也肯定有这种生物胶。

C.生物胶的结构呈缠绕状,当受到外力冲击时,它会像弹簧那样盘绕起来从而保护自己。

D.生物胶修复受伤骨骼的主要办法是利用自己的粘连性,把裂纹聚合起来并使之长出新的骨骼。

5.根据原文提供的内容,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科学家研究鲍鱼壳时获得的结论为后来研究人员的新发现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B.如果没有生物胶,鲍鱼壳就没有一定的弹性,其抗冲击能力也将减弱。

C.一旦找到生物胶发生改变或被耗尽的答案,就会给医学界带来治疗方法的全面革新。

D.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其骨骼的抗冲击能力和修复能力将随之减弱,直至消失。

四.下面是一段有关金华英雄盂祥彬的感言,请根据所提供的语境补写出空缺处的相关内容。(6分,每处不少于20字)

听到孟祥彬的事迹,我的第一感觉并不是感动,而是,或者这对于孟祥彬来说,根本不是勇气的问题,而是他认为。他走了,整个金华都在哭泣,然而一个社会,并不是几件舍己救人的英雄事迹就能够有所改变的,它需要。也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够有更大的进步。

参 考 答 案

1.D(从语境看,要说的是在安全方面,保证绝对不会出差错的“万无一失”,决不是比喻言论、行动目标明确的“有的放矢”。风马牛不相及:比喻两者全不相干。直言不讳:有话直说无所忌讳。义无反顾:在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绝对不能退缩回头)

2.C(A“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缺主语;B“与去年同期相比”和“同比”重复;D“是因为„„结果”句式杂糅)...

3.D(范围扩大,原文是说给“健康的骨骼”,提供较大的弹性和抗骨折能力)

4.A(B“肯定"错,原文是说“可能”;C“当受到外力冲击时”错,应是“当外力解除时”;D“使之长出新的骨骼”无中生有)

5.C(程度过重)

四.示例:

钦佩他面临突发事件时立刻做出正确判断的勇气;

就应该这样做,只有这样做,才能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实实在在的行动,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件小事,都要让身边的人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上一篇:汽车美容店协议合同下一篇:小学《拥抱月亮,放飞梦想》主题班会精品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