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卓越计划信息化

2024-05-05

高校卓越计划信息化(通用11篇)

篇1:高校卓越计划信息化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再添八高校

继天津大学去年率先启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后,今年,本市还将有八所高校启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对工程人才实施分类培养,同时培养工科拔尖创新人才。八所高校分别是:天津工业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天津理工大学、中国民航大学、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天津商业大学、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天津市大学软件学院。九所高校启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意味着本市工科院校将以实施卓越计划为突破口,促进工程教育改革和创新。昨天,记者专访了作为“卓越工程师培养实验中心”的天津大学求是学部的几位学生,为您揭秘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过程。

三名学生细述

天大求是学部

大一开始写论文 科研项目组团完成安排实践活动提高综合素质

王东月是天大求是学部建筑工程基础强化班(茅以升班)的大三学生,他告诉记者,他们班共有58人,前两年半主要是接受基础强化教育,大三下学期选择专业方向,他选择了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方向,但由于前面的基础学习涉及领域较宽,因此自己未来的就业也不只限于所选专业。王东月说,理论联系实践是教学的最大特色,不仅强化数理基础,更是经常组织同学们去天津港、中建集团、于桥水库等地进行参观、实践。另外,老师会给同学们布置创新性课题,让大家自由结合成小组进行研究、实验。

李君是求是学部机械基础强化班的大一学生,她的班级与其他院系同学最大的不同是考核方式,它采取了多次阶段考试、期末考试、小论文甚至面试等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综合考查同学们的成绩与素质。李君说,大一就开始写论文也是他们特有的教学方式,同学们会在相关课题上找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切入点。

求是学部电工电子基础强化班的大二学生陈吴晓告诉记者,老师开设了“科技进课堂”活动,将一些前沿的技术、软件提前带入课堂,与书本知识接轨。“我们参加了挑战杯赛、机器人大赛、电子设计大赛等各种比赛,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陈吴晓说:“学部还十分重视对我们的人文素质培养,组织我们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如助教、进社区服务等。”让学生“自己动手”锻炼科研能力

天津大学求是学部副主任于泓介绍,天大对工程创新人才方面的改革实际上从2006年就开始实施了,2009年10月,求是学部正式挂牌成立,并成为“卓越工程师培养实验中心”,2010年,天津大学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正式启动。于泓表示,求是学部主要进行了教学模式改革、教学内容延伸、综合能力提升、评价机制改革等四个方面的改革。

于泓说,求是学部成了科协组织,同学们都会来申请科技立项,学部会给予经费支持,但要由同学们自己来进行经费预算、原料采购,自己联系导师、实验室并进行试验,独立完成从前期调研、写报告到后期经济分析的整个科研过程,锻炼他们的初步科研能力。学部为同学们推出了读书计划,学生们自发组织了“求是论坛”,每周讨论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的热点话题,提升了学生们的综合素质能力。

八所高校培养

方案陆续出炉

规模各校200人左右 专业瞄准新兴产业

记者从八所高校了解到,目前各高校的卓越计划培养方案已经基本确定,正式方案将于近期出台。各校首批实验班的人数规模一般在200人左右,将从2011年入校的新生中进行选拔。卓越计划实施的专业包括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专业。特别重视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人才需求,适度超前培养人才。卓越计划实施的层次包括工科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三个层次,培养现场工程师、设计开发工程师和研究型工程师等多种类型的工程师后备人才。

高师名企培养创新人才

其中,天津工业大学率先公布培养方案,今年9月将在部分传统优势与特色品牌专业中开设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验班,入选专业有纺织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软件工程、自动化、环境工程,每个专业1个班,每班30人。选拔方式为2011级新生入校后,在自愿报名的基础上,按照“入校成绩、单独出题考试和面试”的方式择优选拔。该实验班将按照“3+1”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培养。“3”指在校学习时间累计不超过三年,“1”指在企业学习时间累计不少于一年。合作企业将选择行业内有影响力的大、中型企业作为合作对象联合培养卓越工程技术人才,并在合作企业建立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卓越计划实验班单独安排教师授课与指导,采用校内师资与校外师资相结合方式,校内师资强调具有工程经历与实际工程经验;校外师资由具有较高职称和水平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组成,主要负责讲授部分专业课、企业课程与毕业设计的联合指导工作。除要求达到国家及学校相关规定中的毕业与学士学位授予条件外,卓越计划实验班的学生要求在学四年时间不少于200周,其中在企业时间不少于40周,即累计不低于1年获准毕业;在此基础之上,平均学分绩点超过70分,大学英语通过四级,并有能体现工程能力的标志性成果,可获得学士学位。

今年优秀新生将成为首批“试点”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主要采用“2+1+1”和“2+2+1”(建筑学和城市规划专业)的校企合作模式。在“2+1+1”模式中,学生3年在校学习,累计1年在企业学习和实践。“2+2+1”模式中,学生4年在学校学习,累计1年在企业学习和实践。城建学院“卓越计划”将组织土建类(土木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建筑电气智能化6个专业以及工程管理和材料科学与工程等)、计算机信息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和网络工程等3个专业)和建筑规划类(建筑学和城市规划2个专业)作为改革试点,总数不超过300人。在遴选方式上,采用高考录取和校内双向选择途径。

其他各高校的培养方案也在制定中。目前,天津科技大学初定将按照三个层次实施卓越计划:拔尖创新人才计划,将从9月份入校的新生中选拔,全校四个班,将选拔240人;第二个层次,将在传统优势学科中,通过方案的制定,强调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第三个层次,将卓越工程师培养思想向全校其他学生推广,全面实施。天津理工大学卓越计划方案将于本月底正式出台,届时将在全校选出五到七个优势专业,每个专业至少成立一个实验班,一班30人,总规模在200人左右。天津商业大学已经成立领导组织机构和培养指导专家委员会,学校将在热能与动力工程、通信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技术等专业开展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及人才选拔方式的确定和论证工作,拟于2011年在条件成熟的专业进行试点招生。

篇2:高校卓越计划信息化

根据教育部网站26日下发的通知,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125所高校将首批试点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

据了解,“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由教育部、卫生部共同组织实施,主要目标是:适应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探索建立五年医学院校本科教育加三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5+3”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一大批高水平医师;适应国家医学创新和国际竞争对高水平医学人才的`要求,深化长学制临床医学教育改革,培养一批高层次、国际化的医学拔尖创新人才;适应农村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深化面向基层的全科医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大批农村基层实用型全科医生。

篇3:高校卓越计划信息化

与“985”高校着力培养研发型工程师 (工程硕士) 和工程科技博士两类“卓越人才”不同, 地方高校 (省属高校) 一般将目标定位成应用型工程师 (本科) 的培养。结合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着力为地方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特殊性, 这一目标显然更加实际, 并且符合地方高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进一步, 为了适应“卓越计划”应用型工程师的培养目标与要求, 地方高校还必须结合自身的优势与特色, 从培养思路、培养方案、师资配备、学生管理、激励政策等各方面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完善。其中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实施蓝图, 是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的具体化、实践化形式, 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和组织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 更是特色培养的保证。因此, 我将结合长江大学“卓越计划”的改革与实践, 重点探索适应高素质应用型工程人才成长的培养方案的制订。

一、培养理念

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 要以转变教育思想观念为先导, 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为核心, 依托现有的教学资源, 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 遵循教育规律, 因材施教, 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创造性和个性发展的氛围, 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自主实践与创新, 形成良好的人才培养环境。同时结合学校的特色与传统, 建立起新的培养理念, 具体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突出工程能力训练。

工程人才的能力基础在于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 在培养方案实施中必须注重课内实验与课外科技活动紧密结合、校内实习与校外实践紧密结合、毕业设计/项目设计与企业实践紧密结合, 促进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2. 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注重将学生科技素质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有机结合, 开设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和讲座, 引导学生在接触工程实际中, 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创新意识、创业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强化学生的诚信意识、责任意识。

3. 注重良好品德养成。

优秀的工程技术人才要求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和坚定的追求卓越的态度。为此, 学生需熟悉本行业适用的主要职业健康安全、环保的法律法规、标准知识;熟悉企业员工应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和相关法律知识;学会遵守所属职业体系的职业行为准则, 并在法律和制度的框架下工作。

4. 强调学生的主体性。

根据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 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 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遵循兴趣驱动原则,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从而实现学生从以往的被动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式学习。

5. 倡导自主学习。

让学生树立学习是自己的事情的理念, 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勇于创新, 提倡在做中学, 在学中做, 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思维方法,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 力求为学生创造自由、开放的教学空间, 激发和释放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热情, 使学生学会独立自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培养目标

由于“卓越计划”的强调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 根据这一特点, 我校将该计划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成:牢固树立“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工程教育理念, 培养适应石油行业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工程基础知识和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 获得工程师的基本训练,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较强的创新意识、工程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国际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三、培养方案制订原则

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和要求, 结合地方高校的实际情况, 我们认为各试点专业在制订培养方案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遵循“行业指导、校企合作、分类实施、形式多样”的原则, 以“大工程观”为指导,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国家通用标准、行业标准和学校专业标准, 在学校领导小组和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 制订“卓越计划”各试点专业的培养方案。

2. 遵循工程的集成与创新特征, 以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为核心, 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3. 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 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更新知识的能力。

4. 以问题为导向, 引导学生思考工程和社会的重大 (重要) 问题, 加强学生创新能力训练。

5.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探索“工学交替、校企互动”的实践教学运行机制, 对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整体优化设计, 形成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结构和功能优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其中毕业设计环节必须结合生产实际, 真题真做, 并鼓励创新和形式多样。

6. 大力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学, 积极推进“卓越计划”学生的国际化培养。吸收国外工程教育先进理念, 引进国外优质工程教育课程, 推进师生海外培训计划, 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 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流、合作能力和参与国际竞争能力。

当然以上只是学校制订“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方案的总体原则, 各参与“卓越计划”的试点专业还必须根据学校总体原则, 结合行业与专业实际, 制订出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

四、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

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部分, 对此我们从以下五个方面予以规定和要求, 确保各专业构建合理的教学体系。

1. 构建由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实践环节和创新实践活动构成的“五位一体”的课程体系, 并对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梳理与整合, 避免内容重复, 做到课程及实践教学环节之间的有效衔接。

2. 人才培养方案中增设创新实践学分, 学生毕业时应获得不少于6个的创新学分, 创新学分是学生综合考评的重要指标。创新学分的获得途径为:参加学术讲座、自主学习、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学科竞赛、工程训练等活动或参与教师、企业的科研课题并发表学术论文、申请专利, 等等。

3. 建立循序渐进的“三层次 (基础实践层、实践教学提高层、综合创新层) 、三结合 (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学校与企业) ”、实现“全程贯穿、分层实现”的实践教学体系。

4. 顺应工程教育改革的方向, 强化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总时间数累计不少于1年, 并强调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实践和主动创新。

5. 毕业设计/项目设计环节结合生产实际进行, 毕业设计/项目设计要真题真做, 并鼓励创新。内容可以是厂房和住宅设计、生产流程设计、产品设计、工艺设计、实验报告、工程技术方案论证报告等与企业实际相结合、能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设计或研究报告。

五、结语

培养符合“卓越计划”应用型工程师目标要求的有用人才, 对所有学校而言都是一项繁杂的系统工程。这除了需要构建出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方案, 有能够体现承载学生素质与能力的课程体系外, 更重要的是如何落实和保障这一方案的顺利实施, 如何对现有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相应改革, 如何建立起一支具有较强工程能力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 以及如何拓展现有的工程实践教学基地, 等等。面对这一系列的难题, 每一位教学工作者都应该加强学习, 勇于实践, 将高校教学改革之路坚持走下去。

参考文献

[1]刘国买, 许德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研究[J].常州工学院学报 (社科版) , 2008, 26 (1) .

[2]周钧等.我国本科层次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J].当代教师教育, 2011, (6) .

篇4:高校卓越计划信息化

2006年,德国宣布启动“卓越计划”,德国政府向高校拨款,促进大学科技研究和学术创新,激励高校在国家甚至世界舞台上彰显个性。目前,“卓越计划”已经向约40所大学投入了23亿美元的资金。实施该计划的高校也已经超过其他大学,跻身全球排名的前列。但是,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上述报告作者蒂姆·弗林克说,“卓越计划”确实加强了德国高校自身的独特性,但其在很大程度上也使高校建立的项目结构趋同,“这很不利于教学、创业和其他活动的开展”。

一些德国高等教育专家不同意报告中的说法。慕尼黑大学校长贝恩德·胡贝尔说:“作为参与‘卓越计划’的一员,慕尼黑大学已经收到4.6亿欧元(相当于5. 59亿美元)的拨款,这项计划有效地提高了慕尼黑大学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并且有助于学校吸引投资。”他强调:“10年前,所有人都认为德国高校制度落后,缺乏创新,但现在这种观点已经不存在了。”

篇5:卓越计划是什么意思

卓越计划实施的目标与领域:

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优势增强我国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 以实施卓越计划为突破口,促进工程教育改革和创新,全面提高我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高等工程教育体系,促进我国从工程教育大国走向工程教育强国。

卓越计划实施的专业包括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专业。要特别重视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人才需求,适度超前培养人才。 卓越计划实施的层次包括工科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三个层次,培养现场工程师、设计开发工程师和研究型工程师等多种类型的工程师后备人才。

篇6:卓越计划大学是什么意思

“卓越计划”具有三个特点:一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二是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三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

以实施卓越计划为突破口,促进工程教育改革和创新,全面提高我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高等工程教育体系,促进我国从工程教育大国走向工程教育强国。

篇7: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我是北京化工大学的,我们学校也有这个实验班,这个是为了培养实干的工程师而开的,出来就是干工程的,学习的话就是大学四年会减少你的课程,更多的时间会安排你去实习,积累经验,不知道你们学校是怎么安排的,反正我们学校是四年累计有一年的时间去实习,然后我们学校在向教育部申请30个保研名额(还没拿到),不过保的是工程硕士,读两年,其中有一年是在外实习的,不是普通说的学术硕士,两个其实都是研,但性质和含金量是不一样的,你可以去网上搜搜,如果你要考普通的研究生,就最好不要报,因为实习会让你没精力去复习考研的,本来我们学校很多优秀的学生都报了,我也报了,但是后来成绩好的都退出来了,那些教授也说想要的是成绩中等的(因为他们怕成绩好的到最后又去考研,人才流失)然后慢慢的,我们这个实验班就没人报了,最后连上学期挂了三科的人都去报了。。我没有说这个班不好的意思,毕竟现在很缺这种工程师,所以国家才会有这个培养计划,因为是第一年办,谁也不知道到底是好是坏,我们教授就说了失败了他们是不负责的,我当时纠结了很久,面试什么都过了,最后该签字的时候退了,不知道你的实际情况所以也不好给你意见,不过如果你有志于考研或者出国的话最好不要报,这也是我们老师的意见,我建议你去了解一下工程硕士与工学硕士的区别,再看你偏向哪一方面再做决定。。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

篇8:高校卓越计划信息化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计划”,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国际化

一、前言

目前, 我国工程师培养规模居世界第一。1990~2010年二十年间, 获得硕士学位人数从2746人激增至23458人。截止2010年, 我国开设了1003所有工科专业的本科高校工科类在校学生700万人, 位居世界首位。我国俨然已成为工程师培养大国, 但我国工程人才质量的国际排名仍旧落后。工程师培养模式“学术化”、缺少工程实践、理论和实践不对接成为我国工程教育的瓶颈。

虽然, 我国已经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工程师, 但现存的工程教育模式仍有许多不足:1.教育投入不足, 直接导致办学条件得不到有效改善;2.工程教育的发展战略和目标定位还不清晰, 不同类型学校目标趋同;3.工程教育与工业界脱节, 实践教学、课程设计、毕业实践严重不足;4.工科专业课程体系相对陈旧, 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不相适应;5.工科教师队伍普遍缺乏工程经历, 严重影响工程教育质量;6.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缺失, 工程师培养体系不够健全。中国工程院朱高峰院士指出:中国最大量最迫切需要的还是工程人才, 我们需要大力研究工程教育。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简称“卓越计划”) 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的重大改革项目, 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继2010年61所高校成为第一批试点院校, 2011年又有133所高校加入了“卓越计划”。未来10年, 每年会有10%的工科类本科生、6%的工程类研究生陆续成为该计划的培养对象。其中, 上海有12所高校加入了“卓越计划”。

二、上海高校“卓越工程师计划”实施现状及特色

“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实施对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产生积极的影响, 从而促进教育观念、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培养模式的进一步改革。上海高校以“卓越工程师计划”为背景, 对卓越工程教育模式进行了多方位地探索, 努力以工程专业的社会需求为导向, 以实际工程为背景, 以工程技术为主线, 通过加强校企合作、增强工程实践、注重国际化影响等方式提高工程人才的培养质量。

(一) 培养方式的转变

人才培养模式为人才培养的内容和要求、培养规格、培养学制和方法。“卓越计划”学生选入方式主要为考试录取和申请审核。考试录取即本科生按照上海市当年高校录取分数线, 从填报试点专业志愿的学生中择优录取, 研究生通过免试推荐或国家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学校复试的方式, 选拔优秀学生进入试点专业学习。申请考核为相关专业学生向学院提出申请, 复试、考核成功的学生按“卓越工程师计划”模式培养。同时, 配套设立了退出、进入机制。

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如表1所示:本科生“3+1”, 研究生“1.5+1”。另外, 上海大学按照“10+2+1+3”短学期模式进行本科阶段的培养, 全年分为秋、冬、春、夏季四个学期, 分别进行基础课程学习, 工程实践、专业课程学习、毕业设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明确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并结合自身特色进行双向选择。此外,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采用“4+M”式本硕博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 追求一体化的工程培养模式有利于课程整合和持续性教育。

此外, “计划”内高校间更加注重校际合作。上海交大与各地七所优秀工程教育高校组成兄弟高校, 制订了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协议。校际、校院、校所合作建立协同创新长效机制, 将全面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水平, 推进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共性技术科学研究的创新。

(二) 校企合作, 强化实践能力

校企联合培养是“卓越工程师计划”的重中之重。校企合作使企业地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企业成为了工程教育的第二课堂。校企合作对于培养紧贴社会需求的工程型人才有着重大的意义。

从表2中可以看出, 企业在现行的培养模式中主要体现了两方面的作用:基地建设和人才培养。参加“卓越工程师计划”的上海市各高校与企业都签订了实习基地建设, 实验室建设等相关合约。其中, 上海交通大学授予上海电气集团、上海通用汽车等企业为“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基地) ”, 把企业作为实习基地;东华大学与上海纺织控股集团公司、上海三枪集团公司等合作建立了纺织工程专业的联合培养基地;上海理工大学先后与飞利浦中国 (投资) 有限公司、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共同建立了“医疗器械卓越工程人才实践基地”。

此外, 企业从培养计划制定、课程设置入手, 深入参与卓越工程人才培养全过程。首先, 校企联合开设课程。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专家进入课堂授课, 传达工程实际需求和企业理念, 使同学对工程产生系统性认识。其次, 双导师制。学生在企业学习阶段实施双导师制, 分别由校内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老师和企业实践经验丰富、沟通能力良好、责任心强的的工程技术人员共同担任导师, 联合培养并以企业为主。

在新的培养方式中, 要求本科生在企业至少有40周的实践活动。本科生包括课程设计、认识实习、施工实习和毕业设计;研究生有工程实践和工程研发、工程创新、工程组织等项目。一系列实践活动的展开能够有效弥补我国工程教育实践能力缺失这一弊端, 使经“卓越计划”培养的学生将早一年走出“象牙塔”, 步入企业工程设计创新领域。

3. 师资队伍建设和课程体系改革

师资队伍建设是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的重要保障。“校内指导教师+校外企业指导教师”的“双导师”制度是该计划的一大特色。表3总结了校内导师及校外导师的任职资格和具体的工作职责。上海电力大学与企业专家共同编制教材, 试图将专业最新成果和企业最佳实践经验纳入教学内容。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要求专业课程都应有具备企业背景的教师担任。

专业课程的任课教师由学术水平较高、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同时, 高校通过多种方式、多种途径从企业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高水平工程技术专家和管理人员到学校参与培养目标、培养标准、课程体系与培养方案的制定, 开设相关课程以及工程学科前沿讲座。

在企业专家进入校园的同时, 学校也将专业教师派往企业学习, 彻底改变教师的“学院派”、“学术化”, 通过深入企业学习使学院教师不断更新工程知识、掌握新的实践技能, 从而提高教师发现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丰富教师的工程实践经验。

4. 国际化视角

加快我国从工程教育大国转变为工程教育强国, 必须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重视工程人才培养国际化也是我国工程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卓越工程师计划”工程教育呈现国际化趋势, 具体内容如表4所示。

其中, 上海交通大学与法国巴黎高科学校集团合办了上海交大-巴黎高科卓越工程师学院, 学院采用法国的工程师培养模式, 旨在引进法国精英教育模式, 培养具有扎实科学基础知识、国际化视野的高层次复合型精英人才。合格学生可获得上海交大本科学位、工程硕士学位以及法国工程师职衔委员会 (CTI) 认证的法国工程师文凭。同济大学创立了中意学院, 与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 都灵理工大学联合培养机械工程、电子信息工程领域内高素质、具有国际视野的专业人才。

三、总结

为了有效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 加速我国的工程教育改革, 提高工程人才的培养质量, 加强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上海高校做了多方面的探索与努力。除培养方式转变、校企合作、师资队伍建设、课程改革、国际合作外, 高校成立了专门的“卓越工程师计划”委员会, 指导、监督计划的有效开展;开展了大量的课外创新活动以增加同学工程学习的兴趣和动手能力;大力丰富网络资源和图书馆资料便于同学提升自我学习;建立“卓越工程师计划”专项基金, 支持和保障该计划的顺利实施。

随着“卓越工程师计划”的稳步推进, 我国工程教育发生了深刻的变革。面对国家工业化、现代化进程的加紧, 高校应在现有的培养基础上加大改革力度, 将培养计划落实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 柔性地实施培养方案;按照我国“人才优先、以用为本”的人才发展指导方针, 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优秀工程人才, 使我国早日成为“工程强国”。

参考文献

[1]吴启迪.提高工程教育质量, 推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在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全体大会上的讲话[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8 (02) .

[2]朱高峰.高等工程教育研究的战略意义[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9 (02) .

[3]张光斗.工科大学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1996 (03) .

篇9:高校卓越计划信息化

摘 要:在国家大力提倡工科专业面向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背景下,通信工程专业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中能力培养的环节的设置是实现培养目标的保障,本文在借鉴电信学院培养模式和3G工程师培养规划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实际提出的3G工程专业面向工程师培养的能力培养模式。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 通信工程 3G人才培养

中国分类号:TN91

面对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新经济时代的挑战,学校的人才培养开发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高校的专业教育和培训水平明显滞后,缺乏必要的专业培训与实践训练,大学生毕业后需经过长期培训方可适应企业的工作流程,对企业增加大量负担,造成企业不愿聘用应届毕业生,最终导致企业招聘困难,大学生就业难的社会现状。在此种情形下,加强学校教学与企业接轨,实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就显得特别的重要。

哈工大通信工程系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契机,投入巨资与中兴科技有限公司兴建与企业紧密接轨的WCDMA3.5G实验室,并令在校教师深入中兴通讯有限公司学习,从而提高在校教师对WCDMA系统实际操、教学指导能力,提高师资队伍实现水平。进而实现培养学生成为拥有解决技术问题的操作技能,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具备运用适当的理论和实践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良好沟通与交流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复合型本科人才的最终目标。

一、“卓越工程师计划”培训目标

国外大学产学合作成功案例在我国实行的可行性研究: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是: 企业一方面抱怨工科大学毕业生工程实践能力弱化、不适应企业要求等问题;另一方面又不愿意接受大学生实习, 不愿意参与工程师培养。而由于国情、教育发展历程的不同,各国的工程教育都呈现出不同的模式。同时, 由于适应环境的不同,别国的教育模式也不能完全为我国所用。因此,本计划旨在与发达国家的工程教育相比较, 不断开拓创新, 走出一条独具中国模式的工程教育之路。

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下,高校和企业的行为及深度合作分析:人才培养是高校基本的职能,高校具有人才培养所需的软件、硬件条件和丰富的人才培养经验。在新的培养模式下,高校必须根据新的培养目标,结合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重构、优化课程体系,形成有利于提高学生素质和能力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有计划地联合工程技术人员编写工程特色鲜明的新教材。企业具备真实工程环境和先进的工程实践条件, 可以为工程人才的培养提供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实施过程中企业主要承担实践教学和工程训练任务。此外,企业也是工程人才培养的“风向标”,企业的人力资源需求直接反映了国家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企业可以为工程人才的培养指明方向、提供订单。

“卓越工程师教育” 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研究: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为顺应国际发展趋势,适应国家工业、企业需求;增强我国核心竞争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培养各类型工程师的重要决策。初步实施方案中对师资-特別是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与培训有特殊要求。

本、硕和博士各层次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研究:卓越工程师培养层次主要分为本科层次、硕士层次和博士层次三种。本科层次主要是在现场从事产品的生产、营销和服务或工程项目的施工、运行和维护。硕士层次主要从事产品或工程项目的设计与开发、或生产过程的设计、运行和维护,具备设计开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或新工程项目的能力。博士层次主要从事复杂产品或大型工程项目的研究、开发以及工程科学的研究,具备创造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专利技术、专有技术、尖端产品或高技术含量的工程项目的能力。因此,应根据不同层次的需要建立不同的培养模式。

最终建立适合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体制与机制,对我省其它高校有参考价值。

此次教师培训本着与中兴通讯有限公司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原则,与企业加强彼此的交流与合作,实现开展资源整合,针对通信产业人才需求,通过深入企业培训学习,开展针对教师的全方位培训,协助哈尔滨工业大学通信工程专业建设一支学术和教学水平高、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了解通信技术发展、通信行业需求、竞争能力强、知识结构合理的工程应用型师资队伍。

二、培训内容:

青年教师工程能力培养,以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为载体,培养专业教师工程经历。哈工大通信工程系与中兴通讯公司有稳定的学生生产实习关系,在生产实习中,指导教师到企业中去与企业工程师共同指导学生,这样教师得到短期的企业生产训练。同时校企共同指导毕业设计,企业和学校毕业设计题目由企业给定,指导毕业设计双导师制。这样以毕业设计为载体,校企互动培养专业教师的工程经验。

企业课程培养服务包主要由中兴通讯根据行业对于学校未来对学生的培训目标的需求,同时结合目前WCDMA系统的具体应用合理规划课程,具体课程安排:

1、《核心网原理与配置》 32课时

2、《程控交换原理与配置》 32课时

3、《NODEB原理与配置》 16课时

4、《光纤原理与配置》 16课时

结束语

篇10:卓越教师培养工作计划

一、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厚积基础教育内涵发展为导向,全力打造优秀学科教师团队建设为目标,“十二五”期间,历经三年研修活动,在中小学各个学科中,培养一批具有较高学术影响力的学科教育教学领军人才,确保我区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全面落实课程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二、 研修目标

总体目标:经历三年研修活动,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能够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学科精品团队。

具体目标:

1.通过案例分析和课堂教学实践与反思,逐步理解各种相关教育教学理论,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

2.通过独立组织、主持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提高教育教学研究意识,掌握教育科研基本方法。

3.通过不断学习、实践、反思,掌握有效的教育教学技能,并具有较强的学科教育教学示范能力。

4.通过结对子,带团队,逐步提高团队建设意识,提升教学指导能力。

三、 研修对象及选拔要求

参与该项目的研修人员为铁东区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优秀教师,占其学科总人数的10%。具体遴选条件如下:

①学历:本科以上

②教龄:五年以上

③获得过区级(含区级)以上优秀课荣誉,文笔能力较好(以公开发表论文作为依据)

④具有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

四、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为三个系列:教育教学理论;学科教学理论与实践;教育教学研究。每个系列课程都延续三年,以模块形式设计实施,各模块之间呈现螺旋递进,总计256学时。(各学科具体课程计划与实施方案详见附件)

五、考核内容及考核办法

(一)考核内容

对每一模块的培训过程和研修成果进行考核,考评分优秀、合格、不合格三种,凡是不合格者,取消后续研修活动资格。

过程要求:

1.确保每次集中研修的质量和实效。

2.每个人至少完成1项研究课题,经历完整科研过程。

3.每人每年在校内上示范课不少于4学时。

4.每人每年在本区上示范课不少于2学时。

5.指导2名本校青年教师。

成果要求:

1.论文:三年内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论文至少2篇。

2.报告:(1)课题研究材料及结题报告(2)不少于15000字以上的结业报告。

3.案例:撰写课堂教学案例4个。

4.视频:录制1-2节课堂教学视频,展示三年来的研修成果。

5.笔记:上交指导2名学科教师听评课笔记。

(二)考核及管理办法

建立由沈阳师范大学教师专业发展学院、铁东区教师进修学校、基层学校组成的三级考核管理机制。

1.沈阳师范大学教师专业发展学院培训者与铁东区教师之间建立导师制,负责对卓越教师培训内容和相关成果进行评价,占50% 。

2.铁东区教师进修学校为教师建立档案,加强对教师的过程性考核,占40%。(其中日常学科培训活动的考核占20%;集中培训的考核占10%;课题研究过程管理及材料的整理考核占10%。)

3.教师所在学校根据教师在校情况进行评价占10%。

六、保障措施

(一)责任分工

“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以项目形式分学科进行管理。

1.沈阳师范大学教师专业发展学院负责研修课程设计、安排实施与评价。

(1)根据铁东区教师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研修课程。

(2)根据研修课程选派有影响力的专家与学科教师建立导师制。

(3)每个学科的导师要根据教师的需求和现状,围绕整体教学目标,准确设计模块的教学目标,设计模块教学大纲;根据模块的基本设计意图,选择合适教学内容,创设促进教师成长的研修氛围,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4)每个学科的导师负责对所带教师的指导与考核。每学期至少两次实践层面的过程跟踪指导,至少一次书面的评改与反馈,如教学设计、论文、专题性反思、课题研究报告等。

2.铁东区教师进修学校负责组织和日常行政管理工作。

每个模块结束后,由铁东区教师进修学校将三级评价结果进行汇总,并组织学员对所培训内容进行反馈,以便对后续培训进行调整和完善。

(二)奖励办法

(1)在教育局、学校组织的各项评优评先中,同等条件下参加“卓越教师培养”项目的教师优先。

(2)“卓越教师培养”项目实施期间,选派考核优秀的教师赴教育发达地区深造研修。

(3)“卓越教师培养”项目结束之后,评选出30%优秀教师命名为“区学科带头人”, 按区级骨干教师赋分;10%优秀教师命名为“区首席教师”,按区级综合荣誉赋分;经考核合格的教师入围“十三五”市骨干教师的评选。

(4)在“卓越教师培养”项目实施期间,推选省级以上包括省级优秀课,原则上从卓越教师中选拔。

(三)组织管理

项目总负责人:李铁君(沈阳师范大学 副校长) 金 宝

项目总执行人:景 敏(沈阳师范大学教师专业发展学院 院长)

佟文茹 刘亚男

篇11:高校卓越计划信息化

一、引言 知识越来越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人才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这就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组织肩负着更加重要的历史使命,提高质量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主题。我国高等学校经过扩招后的快速发展,发展的机遇与严峻的挑战并存,教育质量的保障和改进,学校的经营质量,是高等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现阶段,高校需要一套能够指导其持续改进质量和追求卓越的标准,以此建立能为教育质量提供自我改善的评价体系及实施框架,以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卓越绩效教育标准”概述

1997年,美国马尔科姆·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评奖部门结合高等教育的特点,对适用于企业的标准作了较大幅度的修订,颁布了“卓越绩效教育标准”(Education Criteria for Performance Excellence,简称ECPE),自1999年起,波多里奇奖向美国所有教育组织开放。卓越绩效教育标准不但可以用于鉴定学校的教育质量,而且还可以为学校提供自我评估与改进的参照系统和提高质量的标准体系[1]。ECPE由价值观描述、评价准则以及评审和评分系统组成,以适应学校变革的发展,为高等学校管理水平的提升,特别是提高美国高等教育全球竞争力做出了重大贡献。

1.“卓越绩效教育标准”的框架体系

“卓越绩效教育标准”的框架由三部分组成,包括学校介绍、系统运行部分和基础部分。标准的框架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七个类目,相互关联,协调配合,像行进中的自行车。学校简介旨在说明学校的运行背景状况,主要包括学校的内外部环境、内外部关系、学校面临的竞争、挑战以及学校的绩效改进体系等;系统运行部分由6个类目组成,确定了组织运行以及所取得的结果。领导,战略规划和关注学生及利益相关者三个类目组成了领导三角,如同自行车的驱动轮,旨在强调领导聚焦于战略和学生及利益相关者的重要性。关注教师、过程管理和结果三个类目组成了结果三角,形成系统的从动部分,表明学校的教职员工和关键过程完成了学校的工作从而产生绩效结果。系统基础部分为测量、分析和知识管理,强调了高校组织应基于事实和数据进行运作,并以知识驱动建立绩效改进体系。[2]

图1 “卓越绩效教育标准”框架结构

2.“卓越绩效教育标准”的评价体系

ECPE的核心价值观和评价指标体系集中体现了教育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其每年修订一次以适应学校变革的发展,其中评价准则有七个类目,包括六个过程类目,一个结果类目,该标准关注结果,更重视过程,并且结果与过程构成强烈的因果链。

表1 “美国卓越绩效教育标准”评分体系[3]

(1)领导

领导类目主要评价学校高层领导如何引领学校可持续发展,包括学校的治理结构以及学校如何确立自己的道德和社会责任以及如何支持其所在社区。领导对于高校提高教育质量,实现卓越绩效起着关键性的作用。ECPE对于学校高层领导的作用的规定表现在:考察高校领导以身作则,确定学校使命、愿景和价值观;确立学校未来的发展方向,并贯彻到全体教职员工;创造和谐的校园环境来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创新实现绩效改进;评估学校教师的工作绩效,确定改进的重点并分配相应的资源;建立和完善学校的治理机制,确保实现学生、用人单位等相关方的利益、增强社会的信任;确保和促进学校的行为恪守道德规范和社会伦理;根据学校发展方向,支持各种公益事业,承担社会责任。

(2)战略规划

战略规划类目用于评价学校如何建立和实施战略目标和行动计划,以及如何依据客观情况调整改变并监测进展。学校的发展战略就是使学校明确自身处在的发展阶段,内外部环境,如何根据自身的条件扬长避短,保证学校健康、稳定、快速地发展。该类目指导学校应建立一个战略规划机制,学校可根据自身状况,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定期地对调整战略目标,从而实现组织战略目标滚动式向前推进,使组织的发展切合战略规划机制。

(3)关注学生及利益相关者

关注学生及利益相关者类目类目评价学校如何与学生及利益相关者契合,得以长期赢得市场,指导学校时刻关注相关方的利益,使相关方满意。契合策略强调了学校应建立以学生及利益相关者为中心的文化。

(4)测量、分析和知识管理

测量、分析和知识管理类目用于评价学校如何选择、收集、分析、管理和改进学校的数据、信息和知识资产,指导学校如何管理信息技术,同时指导学校如何来评审其绩效,并利用评审结果改进学校的整体绩效。

(5)关注教师和员工

关注教师和员工类目用于评价学校如何聘用、管理教职工,包括如何促进教师的发展以激发员工的全面潜能,使之与学校的整体使命、战略、行动计划相一致;学校如何创造一个有利于教职工发挥才能的环境。对于教职员工管理方面,强调对教师工作和职位的设计应有助于促进学校的学习、创新和灵活性,均衡地满足学校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教师的绩效、薪酬和奖励制度要与激励和高绩效的工作相适应;尽可能地授权于教师,使其更具有主动性;注重教师的培训和教育;衡量教师管理的有效性,测量教师满意度。

(6)过程管理

过程管理类目用于评价学校如何设计工作系统和管理工作过程,主要包括教学的实施、科研学术及教学管理等工作过程。该类目指导学校如何设计、管理和改进关键过程来保证工作系统的实施,从而为学生和利益相关者创造价值并达成学校的成功和可持续发展。

(7)结果

结果类目用于检查学校在关键领域的绩效和改进,包括学生的学习结果、财务预算和市场结果以及领导和治理的结果,同时考察学校的绩效水平与相关学校或竞争者的相对水平。

三、构建基于“卓越绩效教育标准”的关键绩效指标

“卓越绩效教育标准”评价准则特别强调绩效结果,构建关键绩效指标体系是学校衡量绩效最直接的量化工具,也是学校实施战略部署,实现发展目标的最直接的测量工具。因此构建关键绩效指标体系,使其与学校的战略目标紧密衔接,对学校提高教育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平衡计分卡用于高校教育质量的绩效评价

平衡计分卡的设计好实用最初为盈利组织服务的。我国学者的相关研究验证了平衡计分卡用于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可行性[4]。平衡计分卡是基于平衡的理念,从财务方面、顾客方面、内部流程方面以及学习与成长方面四个维度出发,结合高校实际状况,帮助高校的战略规划落地。

平衡计分卡的财务方面,对于高校来说,并不直接表现为“财务绩效”的高和低,而是注重高校财务的应用效率,进而体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潜在价值创造能力,以及高校短期绩效与长远绩效、发展与稳定、公平与效率等方面之间的平衡。[5]

平衡计分卡理论和方法将高校的未来发展目标转化为绩效评价指标,并通过制度设计的方式将学校及教职员工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与这些目标联系起来,从而实现学校的战略目标,同时提高学校的整体绩效,具体来说,平衡记分卡将高校的战略目标转化为各院系、各部门乃至每一名教职员工的具体工作目标,通过高校内部流程实现目标的协调统一。因此,平衡计分法原理与方法与“卓越绩效教育标准”评价准则和体系内涵十分契合。

2.高校教育绩效评价体系设计

设计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高校教育绩效评价体系可以将高校对社会发展所承担的短期责任与长远责任结合起来,把高校的未来发展与学校各院系、各部门的工作结合起来,以关键绩效指标体系为基础的高校绩效管理,进而提高高校教育质量。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高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结构可从财务、学生与利益相关方、内部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指标维度进行。

(1)财务维度评价指标体系

高校是非盈利组织,实现财务目标不是主要目的。高校增加财务收入是以保证高校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为实现高校的长远发展为目标的;同时根据高校的战略规划有目的、有侧重地提高高校财务支出的效率和效益。评价指标应包括反映高校财务综合实力、财务运行、财务发展潜力等方面的经费来源、经费使用和经费使用效率等方面的指标。见表2:

表2:财务维度评价指标体系

(2)客户维度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客户对高校而言主要是指教育服务的接受者,如学生、用人单位、接受培训人员及社会等。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反映学生数、学生素质提高、用人单位满意度、社会满意度等方面的指标,如包括入学新生质量、在校生满意度、毕业生就业率等。

表3:客户维度评价指标体系

(3)内部业务流程维度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高校的内部业务流程主要包括反映学校的教学、科研、教学管理等环节的内部管理流程,应包括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学科数、重点实验室数等教学条件资源投入,评价教学及科研成果的指标,如教师获奖情况、教师承担科研课题和发表学术论文等,以及评价教学管理的指标,以保障教学活动正常进行。

表4:内部业务流程维度评价指标体系

(4)学习与成长维度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根据高校的发展特点,学习与成长维度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反映教职员工素质、工作态度、工作满意度、学习机会方面的指标,主要包括诸如教师学历结构、教师职称结构、教师培训次数、员工满意度、员工保持率等。

四、结束语

上一篇:药店实习自我鉴定900字以上下一篇:防火门工程技术要求及质量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