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梅花魂读后感

2024-06-29

中学生梅花魂读后感(精选8篇)

篇1:中学生梅花魂读后感

梅花魂中的外祖父虽然已经七八十岁,但他却不能像其他老人一样落叶归根,整日与思思念念的祖国隔海相望。文章通过借物喻人,用梅花的精神象征中华民族的精神。通过外祖父珍惜墨梅图以及赠送“我”的梅花手绢和小时候教“我”乡诗时,哇哇大哭等,无不突出了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之情。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梅花魂读后感,欢迎查阅。

梅花魂读后感1

《梅花魂》是在语文书中写的一篇文章,由陈慧瑛写的一篇佳作。

作者讲述了她在星岛与梅花图的邂逅。讲述了外公对梅花图独有的情感。

我喜欢文章中梅花的冷艳、高傲,在那冰天雪地中可以顽强生长,傲然定立于天地之间。梅花很美,美的不可方物,那点点如血般的珍珠点缀与枝叶上,雪白漂亮的美景都在梅花面前成了背景,低下了头。这就是梅花的外表。

梅花,是我国的国花,也是中国人品德的精髓所在。“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俞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文中陈惠瑛是这样描写梅花的。做一个不屈于金钱、欲望、诱惑的中国人!做一个不屈于欺凌、拷打,坚强不屈的中国人!这就是梅花的秉性。

外公对梅花图的情有独钟,是一个长期远离祖国,远离家乡的华侨老人对祖国的眷恋。外公他爱国、敬国,所以他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物来玷污心中的梅花图,可就算被弄脏了,我相信外公他也绝不会忘记,只会将梅花图最好的一面永存于心中。外国爱国的情景,;令我不禁动容,一个爱国却不能回到所爱的国家的老人,这是可悲的。外公恋恋不舍的情景,竟还让他落下了泪珠,令我唏嘘不已,看着自己亲人能回到祖国,而自己却因为身体不能回,这是可怜的。

可在平常,又有多少人可以像梅花一样。残忍、自私、虚荣、胆小……有恰恰与梅花的秉性相反。在贪心的驱使下,人类做了多少件丧尽天良的事?我知道,人不是十全十美,总会犯错,我也是。但是,我相信,中国人一定能像梅花学习。是的,我相信。

梅花魂读后感2

这周,我学习了《梅花魂》。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和洗礼。

本文通过描写梅花的秉性,叙述了一位华侨老人深切的眷恋祖国之情,让我们体会到他那一颗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这篇文章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作为中国人,我们要做个像梅花一样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人。

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爱国人士,古有文天祥、岳飞,近有赵一曼、刘胡兰,现在更有我们广大的中国人民。

野心勃勃的日本一直对中国的钓鱼岛虎视眈眈,想霸占我们的领土。他们野心十足、气势汹汹;四处惹事生非的美国也横加干预。但我们中国人是从不会屈服的,不管处境多危险,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我们仍昂首挺胸、仍不屈不挠、仍据理力争保卫领土,就像梅花一样经霜傲雪、不俱严寒。尽管钓鱼岛是还未被开发的荒岛;尽管日本想尽种种办法威逼利诱;尽管美国偏袒日本。但我们是决不会退让半步的。为坚守领土、扞卫尊严,举国上下自发举行了抵制日货的抗日游行。我们中国已不再是以前任人宰割、随意瓜分的国家了,我们已是一个强大、不可侵犯的国家。

我们学生是未来的希望,是祖国的栋梁。我们在幸福中成长,沐浴着温暖的爱的阳光长大。而这一切的一切是谁无私奉献给我们的呢?啊,是祖国这位伟大的母亲呀﹗我们全靠她,我们更应该保卫她,让她不受欺凌。

读了《梅花魂》,我细细回想着,这一课教会了我许多,不仅教会我好诗词和写作手法,还教给我一个永生难忘、刻骨铭心的道理——要做一个顶天立地、不屈不挠的中国人。

梅花魂读后感3

梅花是中国最有名的花之一,它那不畏严寒的坚强品格历来为人们所称颂。学完《梅花魂》这篇课文,我对梅花精神产生了更深刻的理解。

本文作者出生在东南亚星岛,从小和外祖父生活在一起。有一次,作者在外祖父的书房玩耍时,不小心把一副用水墨画的梅花图给弄脏了,外祖父很生气。说梅花图是不可以随便糟蹋的,因为梅花是我们祖国的名花,也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花。作者和妈妈回国,外祖父由于年纪大了,不能回国,他是那样伤心。临行前,外祖父送给作者他那一幅格外珍藏的梅花图和一条绣着梅花的手绢,告诫她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都要有梅花的秉性。多少年过去了,当作者看到那幅梅花图和绣着梅花的手绢时,便会想起身在异乡的外祖父和外祖父那一颗眷恋祖国的心。

这篇课文语意含蓄、感情深厚,揭示了“梅花魂”的含义,也揭示了一位老华侨的爱国情怀。一位老人,漂泊海外,不能回到祖国感受美丽的大好河山,不能亲自走一走那蕴含着浓情的乡土,这是多么遗憾的一件事!可是,老人对祖国的眷恋之情却那样深沉,那样执着,不因岁月而改变。老人喜爱梅花,他的人格也像梅花一样,坚贞纯洁。在他的心目中,梅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我们也要像梅花一样,做一个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人,不管历经多少风雨也要保持坚定的信念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梅花魂给了我无限的启迪,我也要做一个有梅花秉性的人。

梅花魂读后感4

大家都不奇怪吗?梅花魂?梅花有灵魂吗?

是的,梅花的确有灵魂。右人云: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这首诗,不都是赞扬了梅花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的愈精神,愈秀气的秉性吗?

《梅花魂》中主要就是写了梅花的秉性,叙述了一位华侨老人身在异国他乡,思念祖国的赤子之心。

在外祖父心目中,梅花是最干净最纯洁的,她是外祖父精神的象征,是不能受到一点点玷污的。当我在上面留下了脏手印,慈祥的外祖父居然毫不犹豫地批评了我的妈妈。从此以后,我知道了梅花在外祖父的心目中是如此重要。梅花也反映了他对祖国的眷恋,也表达出了一位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思乡的深情。

是的!梅花是有灵魂,是有精神的!梅花是中华民族的国花,是伟大祖国的象征。朵朵冷艳缕缕幽芳,而是在万花无迹的冬天开放。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现了多少像梅花一样有气节有品质的人物。这不正是梅花所拥有的精神吗?我们要学习梅花那种不图外表,不媚世俗,一身清气,高洁自重的精神。

读了这篇课文,我觉得对我感触最深的应该是梅花。梅花从来都不肯低头折节,而我呢?一遇到困难就退缩了,这篇课文让我明白了遇事要有秉性,要与困难斗争到底!

朵朵花开寄深情,情有独钟因爱国。一位老人,不管离开祖国多久,眷恋之心,热爱之情始终如一,如此深沉,如此执著,实在令人感动。作为朝气蓬勃的小学生,我们更应该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中国人,努力学习,积极进取,满怀理想,报效祖国。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梅花是多么纯洁,她那不畏严寒的品性曾经影响多少世人。梅花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既然我们是中华民族的一员,我们就要像梅花一样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不管历经多少艰难困苦,都要始终保持坚定的信念和奋发向上的精神。让我们以此为指引,做有梅花秉性的人!

梅花魂读后感5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篇很感人的课文,名字叫《梅花魂》。课文讲的是一位华侨老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和对故乡浓浓的思念。

学完这一课,我的心中久久难以平静:课文中的外祖父那么思念故乡,甚至连家具陈设也是中国的风格,可见他是多么爱国。他把对祖国浓厚的感情,都通过对梅花的热爱体现出来。因为,自古以来,梅花就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代言物。外祖父因为一幅墨梅图大发脾气,其实是不容许神圣的祖国受到玷污;因为不能一同回国,就将寄托自己爱国之情的墨梅图送给“我”让“我”带回祖国,更是表明了他对祖国深深地思念之情。他的内心深处一定有一个声音,那就是:祖国是多么神圣,任何东西都比不上祖国在自己心中的价值。

学了这篇文章,再看看我们自己,不觉有些脸上发烧。我们的爱国,往往停留在口头上,就是面对国家的象征——国旗时也往往很不严肃。有些同学在升旗仪式上根本没有做到严肃认真,敬礼也不好好敬,个别同学只是把一只手在半空中悬着,手指耷拉着,不像在敬礼,倒像在投降;在唱国歌的时候,还有人故意出怪声或者干脆不唱,一点儿也不庄严,有人甚至还冲着后面嘻嘻笑——跟课文中的外祖父相比,我们的差距真是太大了。

失去了才会懂得珍惜。就像文中的外祖父,他是多么想回到祖国啊!可是,他只能通过一幅墨梅图寄托这份情感。我们应该好好用实际行动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才对得起为我们创造今天美好生活的先辈们。

梅花魂读后感6

时值四月,馥郁的味道在田野之间跳跃,如轻纱般笼罩大地。甜甜的、淡淡的、充满幻想的,直在人心中回荡。人们经常会在香气中产生一丝微妙的好奇心,不禁会想到:它是那紫罗兰?是那风信子?还是那灵香草?

但这也许有些人永远不会知晓这香味从何而来,更不会知道这香味会流向哪里。因为在这花儿的四月天里你永远不会知道有多少种花儿在丛中、在田间、在山间欣然怒放,你只会沉迷在其中,忘记了时间、忘记了自我、忘记了花儿从何而来。

但努力想想,是谁在寒冬中吹起了号角,使沉眠的花儿从此苏醒?再努力想想,是谁在我们都陷入困难的情况下,指引我们明白一切然而又带来了人间的四月天?

有一篇叫《梅花魂》的文章,它让我们明白到了梅花的秉性,更让我们明白了一个人生的哲理:梅花是一种愈寒冷就开得愈秀气的花,她拥有一种别的花并没有的骨气,是她告诉万物春天来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低头折节,是他们让我们的生活如此美好!

在花儿的海洋之中,你也许找不到梅花的倩影,但她坚强不屈而为人奉献的花香却一直徘徊在其中。在这人流的海洋之中,你也许看不见一些伟人的身影,但他们顶天立地而造福社会的热血却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里流淌!

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去做一支梅花呢?我们为什么不延续这人间的四月天呢?《红梅赞》中说得好: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昂首怒放花万朵,香飘云天外。唤醒百花齐开放,高歌欢庆新春来!

梅花魂读后感

篇2:中学生梅花魂读后感

这是一篇回忆文,主要回忆了莺儿和她外祖父之间的事情。有教诗词落泪、弄脏墨梅图、不回国再落泪、送走墨梅图以及临别送手绢这五个情节,写出了外祖父对祖国的热爱以及希望莺儿长大后能够是一个有骨气的人。

在这篇课文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祖父告诉莺儿,要做一个有骨气的人,绝不能低头折节,就如这朵梅花一样,就像课文所说的: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它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这是对梅花的美誉,更是对莺儿殷切的期许。

正如20__年的新冠肺炎疫情,牵动了无数海外游子的赤子心。“为祖国募捐,支援祖国”成为海外游子的共同心愿。他们自发筹集捐赠口罩、防护服等医用物资,无数次捐赠善款,为祖国抗击疫情贡献自己的力量。祖国有难,海外华人体现出来的就是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爱国精神。这心系祖国的赤子心,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就是中国人民众志成城、不畏“冰寒”的“梅花”精神。

我不禁想到自己,初入高年级,我总是会因为作业多,常常怨天尤人。而当我读完这篇课文后梅花的品质映入我脑海。作业越是多,越是困难,我就更应该挑战它,打败它。“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一个中国人都要有骨气,都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堆积成山的作业再也不是我的拦路虎,而是我的垫脚石,我将踏着垫脚石走向更高的山峰!

篇3:中学生梅花魂读后感

在阅读教学中找准了突破口,就找准了教学各环节的纽带。课堂教学中,一个好的突破口,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研究的欲望、思维的火花,在简简单单的教学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梅花魂》这篇回忆录,以倒叙的手法给孩子们勾画出了一位远在异乡的老华侨,也就是“我”的外祖父与梅花之间的那份深情。整篇文章以梅花喻人,以梅花魂喻国人之气节。透过“我”的记忆,追溯了我、外祖父关于梅花发生的五件事,虽然在叙述上有详有略,但无论是外祖父赠梅、望梅,还是护梅,其实都是在揭示梅花身上蕴涵的魂魄,影响“我”要做一个具有梅花秉性的人。根据这篇课文的特点,我认真解读文本,寻找教学突破口,引导学生学习用语文。

一、抓住文眼,教活一课

文有文眼,诗有诗眼。文章的题目是全文的中心体现,尤其是题眼,学生可以通过它“窥一斑而见全豹”。抓住“文眼”,可以准确地把握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以此为主线展开语文能力的训练和优美语言的感染。教学本课时我把“文眼”作为一个板块来设计课堂教学,以点带面展开相关的教学实践,使文本的精华成为课堂的精彩。课的伊始,我从“魂”字入手,由此引出“情”。

师:魂是什么意思?请学生查字典说说“魂”字的解释。板书“魂”。

师:读课题,你的心中有疑问吗?学生针对课题进行质疑。引出文章中心问题:课文中的梅花魂是指什么?以问题方式直奔重点段,让学生读外祖父讲的那段话。然后,回头再问:“外祖父为何要对‘我’这个五六岁的孩子说这些话呢?”

这节课我由“魂”展开话题,解词语,悟句子,层层阅读,书愈读愈美,情愈读愈深。老师用心寻找了一个恰当的突破口———“文眼”,才能够如此游刃有余地凝聚起课堂的灵魂。

二、词语突破,细品语言

这篇课文比较长,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必须选找教学突破口,抓中心词、关键词,通过这些词语进行教学,往往会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细读文本,我发现《梅花魂》这篇课文的语言特色就是透过词语“分外爱惜,常常,常会,唐诗宋词,总是,轻轻,慢慢,又,总,四个愈,四个最……”透出了外祖父的思乡情和爱国情。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以词语作为教学的突破口,引导学生由文引词、学文解词、由词悟情、拓展用词,而透过这样简单的词语教学可以更好地把握作者的语言特色。

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我先范读,请学生发现不同,抓住“又、总”进行重点教学。引导学生明白“又、总”字体现了每一年梅花开的时候,作者每每看到梅花都会想起漂泊他乡的外祖父,而这“又和总”也表达了外祖父思念家乡的情怀。理解“冷艳、幽芳”,体会梅花的清高品格,同时相机教学叠词“朵朵、缕缕”,师:作者用得多好啊!用这样的叠词把梅花的冷艳和香味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咱们今后写作的时候也可以用上这么美的叠词。由此通过感受叠词运用的美丽,彰显作者的语言特色。

在这一课中,我引导学生抓住“分外爱惜”这个词,从而突破全课的教学重、难点。

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我是这样设计的:请学生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想一想:哪个词语最能体现外祖父对梅花情有独钟?(分外爱惜)

(1)抓住“分外爱惜”,你又是从哪些细节看出了老人对梅花图的珍爱,说说你找到的词语。(唯独、轻轻、慢慢)请你读,你为什么这样读?随机指导朗读。

(2)抓住玷污:(有生以来、第一次、训斥)师追问:外公训斥的是谁,你读懂了些什么?随机指导朗读。“玷污”能不能换成其他的词(弄脏),体会高尚的、珍贵的东西被弄脏了才称之为玷污,以此可以看出,在外祖父的心里梅花是高尚的,不可侵犯的。

(3)抓对比,你们有什么发现?(不甚在意,分外爱惜)(分外爱惜,稀罕)

通过对比的写作手法和细节描写,让学生初步了解梅花在外祖父心中的地位。

三、解构文本,突破重点

一篇文章无论篇幅多长,总有其重点内容。抓住重点内容,就找到了教学的突破口,找到了突破口,就容易体会到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初读教学时我先让学生默读课文,说说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师:课文里有三次写外祖父流泪,每次都是在什么情形下落泪的?引导学生抓住外祖父的三次落泪来概括。接着按照学生的初读感受理清文章结构:(1)写真梅,思外公谈第一次流泪;(2)写墨梅,思祖国谈第二次流泪;(3)写绢梅,忆离别谈第三次落泪。

在细读课文品味语言时,为了让学生明白文章的表达方法,教学时我引导学生从品“真梅”、品“墨梅”、品“绢梅”三部分来解构文本,引导学生感悟语言,品味情感。最后结合板书回归全文,再一次了解文章的结构。

篇4:《梅花魂》说课

关键词:小学语文;说课;梅花魂;环节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05-0079-0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本文将依此理念对《梅花魂》一课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等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梅花魂》是人教课标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作者陈慧瑛。课文由故乡的梅花又开放了,引出了对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的回忆,表达了海外游子对家乡的无限眷恋之情。文章首尾呼应,结构严谨,借物喻人,意蕴悠长,叙事抒情,色彩鲜明。本单元共安排四篇课文,文化主题是“月是故乡明”,训练重点是学习写景、叙事抒情。本文属精读课文,是整个单元的“例子”。

依据文本特点、单元目标及小学高段的阶段目标,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结合上下文,说说“缕缕幽芳、玷污、顶天立地、秉性、风欺雪压”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小标题概括往事,抓关键词句体会人物的爱国情、思乡意。

3.找出并说说作者是如何借物喻人、叙事抒情及首尾呼应的,并和同学交流这样写的好处。

4.摘录、积累让自己感动的词句。

其中,用小标题概括往事内容,抓关键词句体会思想感情,揣摩表达方式是教学的重点;而理解梅花的“魂”是教学的难点,因为我们的教学对象是10岁的孩子,生活阅历受限,不可能体会一位即将逝去的老人的内心感受。

二、说教法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现代小学语文教学的价值观在于在切实加强工具性训练的基础上,渗透人文和涵养人文。因此,语文教学应在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的同时,发展人、完善人。所以,处理好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是教法学法设计的关键。

(一)教法

依据小学生学习语文的思维规律,教学过程采用“整体——部分——整体”的思路进行。审题导入,明确学习目标:梅花的“魂”是什么?作者是如何表达梅花魂的?师生初读课文,感知文章大意,然后将学习导向重点,即精读感悟外祖父的件件往事,最后回归整体,总结写法。教学中,以读书指导为主要教法,通过多媒体、观察图画、语言描述等方法,创设情境,让大家爱读、读好。比如播放《思乡曲》,在哀婉的氛围中,使大家读出老人无法回归的伤悲;观察并说说课文插图、简介陈慧瑛、收听《我的中国心》,在震撼中,使大家读出梅花精神的铿锵有力。总之,这一切,让同学们沉浸其中,没有繁琐的分析,没有冗长的讲解,没有重音、停顿的指导,只有师、生、文、情感的共鸣,朗读发自内心,感情自然充沛了。

(二)学法

本课教学除巩固之前的借助上下文理解词语,抓课题质疑、随文标注等学习方法之外,重点采用如何叙事抒情及抓关键句体会思想感情的学习方法。其间,适时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达成目标。

三、说教学流程

本文教学分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会读会写生字词,正确、流利读文,整体感知文意,说出作者回忆了外祖父生前的哪几件事;第二课时,有感情朗读课文,概括小标题,抓关键词句领悟梅花魂,学习写法。其中第二课时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分以下几步完成:

第一步,复习导入,认定目标

课件出示两组词:“朵朵冷艳 缕缕幽芳 风欺雪压 低头折节”;“漂泊他乡 葬身异国 华侨老人 眷恋祖国”,让学生读一读,将每组词语连起来各说一句话,于是“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愈是风欺雪压愈精神,不管受到怎样欺凌也不肯低头折节”指向了课文难点,“一位华侨老人漂泊他乡又葬身异国,却怀着一颗眷恋祖国的心”指向了文章内容。然后师生明确本节学习目标:外祖父眷恋祖国的心体现在哪里?此环节,改变单一训练模式,由词到句,将词语积累、文章感知、词语运用整合为一个整体,达到综合训练之目的。

第二步,精读感悟,解析花魂

学生自由读文,勾画标注,然后师、生、文对话,达成目标。过程如下:

1.品读“三哭”。第一次读诗落泪,对其中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等三句古诗,师生齐读齐背,范读、指名读,读出老人的哀伤。对第二次归国不成,伤心落泪,第三次登船送别,泪眼朦胧部分,播放《思乡曲》,以读代讲,为学习重点内容节省时间。

2.品读“爱惜梅图”。导语过渡:外祖父因思念祖国而落泪,但年纪大了,他无法回到自己的祖国,只能将这种思乡之情寄托在梅花身上。外祖父又是如何爱惜梅花的呢?默读思考文章第三自然段,划出描写外祖父神情(拉下脸来)、动作(轻轻刮去、慢慢抹静)、语言(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的句子,说一说这样对表现人物的好处,以及将“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改为陈述句,将“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静”中的“慢慢”“轻轻”去掉,再读句子,通过变换形式培养语感。

3.解析花魂。导语过渡:外祖父为何这么爱梅花?课件出示外祖父介绍梅花的一段话。(1)解梅花魂。自由读,用“||”划分层次。师生交流,弄清结构:梅花精神——民族气节——殷切希望。(2)议梅花魂。观图,老人展开墨梅图,说了一段孩子根本听不懂的话,这是为什么呢?预设:莺儿长大了就懂了,或这其实是表白自己的心。陈慧瑛的成长历程又是怎样呢?简介作者,师导入:她生在新加坡,长在新中国,她后来真正听懂了外祖父的话,生再读。(3)观梅花魂。课件出示江姐受刑片段,配乐《红梅赞》,学生情感再一次被激起,于是师生齐读。(4)背梅花魂。师生齐背外祖父的话,情感达到高潮。(5)改“梅花魂”。学生反复读“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一句,师提示本句话哪两个字可以去掉。师生交谈,对比阅读,总结出“才好”可以去掉,这样更加增添语势,突出梅花魂,突出中华民族顶天立地的气节。

师生对话中,教师开始用四字词概括小标题,如“读诗落泪”、“爱惜墨梅”,而接下来让学生自己概括,学生也会有意识的用到四字词,如“闻讯痛哭”“颂梅赞梅”“泪眼送别”等,教师随机板书。

第三步,回归整体,学习写法

思考:文章开头结尾有何关系?作者是如何抒发外祖父思乡之情的?因为前面做了充分的读书铺垫,所以,此时水到渠成,学生很快理解了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此环节意在训练学生布局谋篇模式的积累,促使其阅读水平与习作水平的提升,体现高年段阅读教学的目标。

第四步,拓展文本,情感升华

假如你是莺儿,想象孤独的外祖父会怎样寄托思乡之情?在祖国日益繁荣富强的今天,你最想告诉外祖父和众多海外华侨的是什么呢?

写话练习:我仿佛看到孤独的外祖父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想告诉外祖父和所有的海外华侨,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课者在说教学流程过程中,写出板书提纲,以备说板书环节醒目、直观。)

四、说板书

有人说,一份好的板书就是一份微型教案。本节板书设计如下(侧身讲解),按教学思路,先是“梅花魂”居左,后是“读诗落泪”等五个小标题竖向排列居中,再是“首尾呼应”等写作手法居右,最后是“中国心”居“梅花魂”之下。整份板书内容简明,思路清晰,重点突出,美观大方。如下:

1.读诗落泪

2.珍爱梅图 首尾呼应

梅花魂 3.闻讯痛哭 借物喻人

(中国心) 4.赠送梅图 叙事抒情

篇5:《梅花魂》读后感

“故乡的梅花又开了,《梅花魂》读后感。那朵朵……”每当我读到《梅花魂》这一课时,我总是不厌其烦地读下去,不因为什么,只因为文中外祖父的爱国精神令我感动。

文中写的是外祖父因条件影响,不能回国,却送给外孙女自己最认为能代表祖国的东西——墨梅图和血色梅花手绢,读后感《《梅花魂》读后感》。因为,这里寄托着自己对祖国的无尽思念。

年幼时的“我”曾弄脏过外祖父珍爱的墨梅图,外祖父把母亲训斥了一顿,使我和莺儿有相同的感受:这幅墨梅图代表着什么?为什么外祖父这么喜爱、珍惜这幅墨梅图呢?读下去后,我才真正知道,为什么外祖父如此珍爱这幅墨梅图。

那是因为:外祖父身处异国,唯一能够代表祖国的就是这幅墨梅图和血色手绢了,所以外祖父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这不禁想起了生活中:有些人谨记胡主席的八荣八耻,坚决不做卖国人,但是,有一部分人却想着如何分裂祖国,如何卖国,不把国家利益放在眼里……

篇6:梅花魂读后感

这本书中的“梅花魂”,是一个海外游子的中国魂。在文章中,我可以深刻感受到这位老爷爷是多么热爱祖国:老爷爷没有因为星岛的美丽、富饶而在那里安家;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从“每当他给后代们教唐诗宋词时,就不禁流下了眼泪。”这句话中我可以深刻体会到这位老人的爱国情。

可是,反观现在,经济发达了人们不像以前那样愁吃愁穿了。大部分人的人也不会因为没钱而上不了学了。有的人成了留学生,有的人成了博士,有的人成了硕士。但是有些成功的人士在外国深造完了,就再也没有回来了。他们不回来就是因为外国美丽,赚钱赚得多等等。

他们不像文中这位爷爷,有着深厚的爱国情。我认为这位爷爷是最有骨气,最为精神的华侨老人!

这位华侨老人在结尾告诉了她的孙女一个道理,也告诉了我一个道理――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你是中国的炎黄子孙!

篇7:《梅花魂》读后感

今天语文老师给我们讲了第6课《梅花魂》,使我受益匪浅。

《梅花魂》这篇课文的作者叫陈慧瑛。这篇课文讲了,居住在国外的外公,因种种原因不能回祖国而痛哭的故事。到我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青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是梦,天边丝雨细如愁”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水落在我的腮边、手背时我心里想;外祖父为什么要哭呢?老师告诉我们,外祖父哭是因为。他太思念家乡了。我又想起了我军训时,我才过两三天就想家乡。更何况外祖父,离开了家乡呢么久。我又读到“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在意。唯独书房一幅那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朋也碰不得。”时我心里想为什么外祖父不让家人碰呢?老师又告诉我们;“梅花是祖国的象征,所以外祖父不让家人碰。”从这里可以看出外祖父是一个很爱国的人。

所以我要像外祖父一样热爱自己的祖国。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把祖国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篇8:《梅花魂》课堂实录及教学解说

一、入课读题

师:去年, 我在杭州看病一年。杭州是个好地方, 特产很多。绸缎是其中一种, 因其产在杭州, 所以也叫杭绸。杭绸有很多种颜色, 红色的叫红杭绸, 白色的就叫———

生:白杭绸。

师:这一年里, 每到节假日, 我心里就不是滋味, 就很想家。独在异乡为异客———

生:每逢佳节倍思亲。

师:是的。有谁身在外地不想念自己的家乡呢?就像今天要学习的这篇文章中的外祖父, 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

师:这篇课文的题目是《梅花魂》。 (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魂”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该怎么读这三个字呢?

(生轻声齐读课题)

师:什么是“梅花魂”呢?我们来读读文章。要求:将课文读准、读通, 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教学解说:将“白杭绸”“思乡诗”“梅花魂”诸教学难点进行必要的介绍, 为课文学习做铺垫。】

二、学词说话

师:这篇课文中有12个要求会认的字, 14个要求会写的字。大家自己读一读, 再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生读)

师:我们来看这几个词, 自己先读一读。

(课件出示第一组词语, 教师相机指导学生读好多音字、轻声字。)

玷污抹净稀罕

(课件出示第二组词语)

朵朵冷艳缕缕幽芳风欺雪压低头折节

漂泊他乡葬身异国华侨老人眷恋祖国

师:请一位同学来读第一组词。

(生读)

师:吐字清晰, 读音准确。读过课文的同学一定能用这几个词说一句话。

生1:朵朵冷艳的梅花散发着缕缕幽芳, 任凭风欺雪压也不会低头折节。

生2: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 愈是风欺雪压愈精神, 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也不肯低头折节。

师:说得真好!谁再来读读下一组词语?

(生读)

师:请一位同学也用一句话说一说。

生:一位华侨老人漂泊他乡又葬身异国, 却有着一颗眷恋祖国的心。

师:这里的华侨老人指的是谁?

生 (齐) :作者的外祖父。

师:刚才出示的三个词还记得吗?那就连在一起读吧。

(生齐读)

【教学解说:本课四字词语较多, 通过词语朗读, 把学情检查、词语积累、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学习词语运用诸环节整合, 达到综合训练的目的, 一举多得。】

三、初读梳理

师:请大家读一读课文, 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指名读第1小节, 师相机指导“葬”字的书写。)

师:我们可以想一想, 外祖父葬身异国他乡, 作者心里该是什么滋味?

生:忧伤。

师:好, 你带着这种感受再读这一小节。

(生再读)

师:读书一定要了解作者的心才会读出滋味。接着读第2小节。

(生读)

师:这一小节里有几句诗, 该怎样读?

生:读古诗时应该慢一点, 读出味道。

师:你真会读书。谁还想读一读?

(一生再读, 读“这时候, 我会拍着手笑起来:‘外公哭了!外公哭了!’”这句话时, 生笑着读。)

师:我看到你读到这里的时候, 是笑着读的。你为什么要这样读呢?

生:书上是这样写的, 所以我要读出高兴的语气来。

师:你是个会读书的孩子, 有时候注意了文章中人物说话时的提示语, 就可以把人物的语言读得更有意思。

师:有一件事我有点不明白, 读古诗就读古诗吧, 为什么要哭呢?你能想到是为什么吗?

(生摇头)

师:拿起笔在这句话旁边写上“想不到”三个字。

(生批注)

(一生读第3小节)

师:读得非常连贯。但是, “是玷污得的吗?”这一句我第一次读也没读好。 (师范读) 你再来读读。

(生再读, 读得很连贯。)

师:有点感觉了。大家都来读一读。

(生齐读这一句)

师:外公那样疼爱“我”, 却因为“我”弄脏了一幅墨梅图而大发雷霆, 你们能想到吗?

生:想不到。

师:好, 又一个“想不到”, 也写在旁边。

(生批注)

师:我们接着读。下面的文章很有意思, 从第4到第11小节全是对话, 谁来和我一起读一读?

(师生分角色朗读)

师:人物对话是文章中精彩的部分, 能写好人物对话对一篇文章来说是锦上添花。但是, 要想读好可不容易, 你们同桌分角色读一读。

(同桌分角色读。师指名两生表演读。生齐读:想不到外祖父竟像小孩子一样, “呜呜呜”地哭了起来……)

师:外祖父竟像小孩子一样“, 呜呜呜”地哭了起来。同学们, 你们能想到吗?又一处“想不到”。再写上“想不到”三个字。

(生批注。一生读文章第12小节。)

师:外公把自己最珍贵的墨梅图在离别时送给了“我”, “我”想到了吗?

生:想不到。

师:好, 又一处“想不到”, 也写下来。

(生批注。师范读文章第13小节。)

师:我读得怎么样?

生:老师读得很有味道。

师:其实一开始我也读不好, 怎么办呢?我昨天读了一下午, 今天早晨起来又读, 才读成这样。你们要是多读几遍肯定比我读得好。你们再来读一读。

(生自由读余下的文章, 有些学生在临别送“我”梅花手绢处写上“想不到”。)

师:看大家读得多好, 字正腔圆、声音洪亮、正确清楚。

师:读完了课文, 我们来看一下, 到目前为止, 我们写下了几个“想不到“?

(学生梳理回答)

1.教我读古诗词落泪想不到

玷污墨梅图而发怒想不到

3.不能回国放声痛哭想不到

分别赠给我墨梅图想不到

5.临别送我梅花手绢想不到

师:是呀, 这篇文章就是按这样的顺序写下来的。

【教学解说:本环节设计是有意将了解学生读书情况、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叙述顺序、梳理文章层次诸环节整合到读书检查上, 让教学更集中、更有效。】

四、书写感知

师:谁能把这段话补充完整, 可以用刚才学过的词语, 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 (师出示, 生填写。)

每当我看到故乡 () 、 () 的梅花 , 就想起了 () 、 () 的外祖父。外祖父会因 () 而落泪;会因 () 而大发脾气;会因 () 而像小孩子一样痛哭。外祖父送我 () , 又送我 () , 我知道外祖父有一颗 () 的心。

(学生填完后教师课件出示)

每当我看到故乡 (朵朵冷艳) 、 (缕缕幽芳) 的梅花, 就想起了 (漂泊他乡) 、 (葬身异国) 的外祖父。外祖父会因 (教我读诗) 而落泪;会因 (弄脏墨梅图) 而大发脾气;会因 (不能回国) 而像小孩子一样痛哭。外祖父送我 (墨梅图) , 又送我 (梅花手绢) , 我知道外祖父有一颗 (眷恋祖国) 的心。

(教师相机在田字格里范写“缕”和“幽”字, 学生练写。)

师:这也是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大家读一读, 记一记。我们下节课接着学习。

【教学解说:本环节将写字教学和进一步感知课文内容相结合, 将学、练、知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第二课时

一、回顾入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梅花魂》, 这节课继续学习。 (课件出示)

每当我看到故乡 () 、 () 的梅花, 就想起了 () 、 () 的外祖父。外祖父会因 () 而落泪;会因 () 而大发脾气;会因 () 而像小孩子一样痛哭。外祖父送我 () , 又送我 () , 我知道外祖父有一颗 () 的心。

(全班齐读这段话。学生默写所填词语, 教师出示答案, 学生订正。)

【教学解说:复习导入, 检查字词和课文的感知情况, 既是对上节课学习内容的巩固和回顾, 也是本节课的教学起点。扎扎实实, 不走过场。】

二、再次梳理

师:多少年过去了, “我”每次看到外祖父珍藏的这幅梅花图和给“我”的手绢, 就想到, 这不只是花, 也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眷恋”是怀念、留恋的意思。同学们, 课文中到处都可以看到这颗眷恋祖国的“心”。大家读一读课文, 找一找, 画一画。

(生读课文并圈画)

生: (读课文第2小节) 我从这里看出这颗眷恋祖国的心。

师:怎么看出来的?

生1:一个人不爱国就不会读唐诗宋词落泪。

生2:唐诗宋词是中国才有的东西, 其他国家没有。外祖父教“我”读中国的唐诗宋词, 说明他很爱国。

师:说得好! (板书:读诗落泪)

生3:我读到“有生以来, 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 这清白的梅花, 是玷污得的吗?’训罢, 便用保险刀轻轻刮去污迹, 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我从“慢慢抹净”体会到外祖父的爱国之心。

师:说说看。

生3:因为梅花是中国最有名的花。

师:所以外祖父爱梅花, 就是———

生:爱国。

(师板书:爱梅心切)

生4:我读到外祖父听到我们能够回国的消息时, “竟像小孩子一样, ‘呜呜呜’地哭了起来……”我感受到了外祖父眷恋祖国的心。

师:是的, 因不能回国, 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像小孩子一样痛哭起来。 (板书:闻讯痛哭)

生5:我读到“离别的前一天早上, 外祖父早早地起了床, 把我叫到书房里, 郑重地递给我一卷白杭绸包着的东西。我打开一看, 原来是那幅墨梅……”和“想不到泪眼蒙眬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 递给我一块手绢———一色雪白的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的梅花”, 从这里看到了外祖父眷恋祖国的心。

师:是啊!外祖父送的不仅仅是梅花, 也是自己的那颗爱国之心。 (板书:送梅表心)

师:大家把这几个词写在课文中相应的位置, 如果不想用这几个词, 也可以用自己的话写一写。

【教学解说:以“眷恋祖国之心”提纲挈领, 再次走进文本, 感受细节带给学生情感触动, 从而初步感受老华侨的爱国之心。本环节还有意将感知内容、概括表达、语言训练有机整合在一起, 在每一处教学节点上有效安排学习语言表达的机会。】

三、披文入情

(师课件出示)

这梅花, 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一个中国人, 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 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师:大家读一读这段话。

(生自由读文。指名读。)

师:读得不错, 铿锵有力, 落地有声。明白这段话的意思吗?你听懂他的话了吗?

生:“愈”是什么意思呀?

师:谁来告诉他?

生: (齐) “愈”是越的意思。

生:“最有灵魂”是什么意思?

师:谁来说说“灵魂”是什么意思呀?

生:魂是品格, 是精神。

生:魂是指一种气节。

师:还有不明白的吗?

生:“秉性”是什么意思?

生:“秉性”是本性的意思, 是指本来的性格。

师:那你们真的听懂了外祖父的这些话了吗?

(生无语)

师:是呀, 这段话我们读了好多遍, 还是不太明白外祖父说的是什么意思。

师:你们现在差不多10岁了吧, 那这位老人说了一段10岁孩子都听不太懂的话, 给一个5岁的孩子听, 她能听得懂吗?

生:听不懂。

师:那好, 现在你们拿起笔, 你用10岁孩子的理解, 把你读懂的写给5岁的莺儿听。注意, 要写出让5岁的莺儿能听懂的话, 写吧。

(生写后交流)

师:把你写好的读给莺儿听吧。

生1:我们要像梅花一样, 做一个坚强不屈的中国人。

生2:中国人要有梅花的品质, 遇到困难也不肯低头折节。

师:好, 问题又来了。外祖父完全可以像你们那样说给外孙女听, 但是他为什么不说得简单一点, 却要这么说———

(出示:“这梅花……一个中国人, 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 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生再次齐读。)

师:请同学们看第27页的插图。面对一个5岁的孩子,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展开墨梅图, 说了这样一番10岁孩子也听不太懂的话。这是为什么呢?

生1:这个5岁的小女孩当时是听不懂, 但是, 她长大后就懂了。

生2:他也许是说给自己听的, 表达一位老人眷恋祖国的心。

师:说得真好!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作者陈慧瑛。 (出示)

陈慧瑛, 女, 海外归侨, 出生于新加坡, 祖籍福建厦门。

大学毕业后, 在教育界, 她兢兢业业工作, 多次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在新闻界, 她勇于开拓创新, 对业务精益求精, 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出了突出贡献, 先后被评为市、省、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 并于1985年被吸收加入中国共产党。

她一直从事侨务工作, 真心诚意、身体力行地为社会做了大量实事、好事, 为祖国引进大量侨台捐赠, 分别用于教育、医卫、文艺等公益事业, 获得社会各界好评……

师:这个小女孩就是陈慧瑛, 她生在新加坡, 长在新中国, 她后来真的听懂了外祖父的话———

(生再读外祖父的话)

师:这个小女孩大学毕业后, 在教育界, 兢兢业业工作, 多次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在新闻界, 她勇于开拓创新, 对业务精益求精, 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出了突出贡献, 先后被评为市、省、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 并于1985年被吸收加入中国共产党。看来, 她真的听懂了外祖父的话———

(生再次齐读外祖父的话)

师:陈慧瑛一直从事侨务工作, 真心诚意、身体力行地为社会做了大量实事、好事, 为祖国引进大量侨台捐赠, 分别用于教育、医卫、文艺等公益事业, 获得社会各界好评……她果真明白了外祖父的话———

(生又一次读外祖父的话)

师:言为心声, 这就是外祖父说过的话, 这就是一个老华侨的那颗中国心哪!

(擦掉其他板书, 在“梅花魂”下面板书“中国心”。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

师:今天的课就要结束了, 我希望大家记住“梅花魂”, 都有一颗中国心。下课。

上一篇:防火门技术性能要求下一篇:夸夸群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