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学习能力是如何丧失的

2024-05-16

孩子的学习能力是如何丧失的(精选16篇)

篇1:孩子的学习能力是如何丧失的

一说到孩子的学习,父母们总是有着太多的抱怨:不走脑子,错过的题改了之后还是一错再错,写作业磨蹭,一边玩儿一边写,效率很低……为了让孩子改掉这些不好的习惯,父母们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可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孩子的学习成绩依然没有提高,学习态度也没有改变,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孩子学习能力的丧失呢?

那就是父母因为对孩子的担心或不安而采取过分保护、包办代替以及控制孩子思想和行为的教育方式。

过度保护有三种表现方式

一、父母常常为孩子过分地担心与不安。表现在学习方面,就是父母唯恐孩子学不会,考试考不好,老师会批评。

二、时时处处包办代替。父母对孩子的日常生活,包括学业、健康、交友甚至前途有太多的担心和不安。这种不安导致父母对孩子过分地负责,给予过度的帮助和保护。

三、对孩子严加控制。父母不尊重孩子的意愿和选择,忽视孩子的能力和倾向,希望孩子完全听从父母的要求和标准去做,以父母的意志为意志。按照心理学家马斯洛需要理论的观点,如果父母对孩子时时过度保护,孩子没有了自己的需要,就不会有追求和目标。

过度保护会让孩子失去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一、使孩子丧失学习责任感。

二、剥夺孩子能力增长的机会。

三、造成孩子依赖性强,缺乏自信。

四、导致学习兴趣的丧失。学习责任感的丧失使孩子经常不能独立品尝成功的果实。“你看怎么样,我给你讲对了吧,让你背这个对了吧。”父母经常这样对孩子说。尽管孩子取得了好成绩,但是他会有独立品尝成功果实的体会吗?如果是孩子独立完成考了好成绩,他会特别开心,也会形成他日后学习的一个推力。

面对孩子的学习,父母应该让孩子做学习全过程的主人

一、培养孩子学习责任感,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的后果。很多父母不愿意让孩子的作业、考试错得很多,在班里很没有面子,被老师批评,就情不自禁地包办代替。父母要丢开这个面子,让孩子学会自己负责任,他上课没注意听,写作业不认真,知识没掌握,测验没有好成绩,哪个地方错了,孩子下次就会警醒,而父母的包办代替会让孩子失去这种责任心,过后还会错。

二、要让孩子自己成为学习全过程的主人。学习全过程从预习开始,上课听讲,认真完成作业并检查,有错误要及时改正,之后是复习,迎接考试,考试后要总结,改正错题。而很多父母除了上课不能跟着听,其他过程几乎都在参与。这样的方式不仅不会让孩子主动学习,还会让孩子更加厌恶学习。

三、如果孩子学习中遇到不会的题,父母不要立即上前告诉孩子答案,要启发孩子独立思考。要让孩子养成主动找错、改错,不懂不会的问题要及时问的习惯。这是很多孩子学习成绩下降的关键因素。现实情况是父母给孩子找错,错题本也是父母抄,然后再讲解,督促孩子改正。

现在的孩子都很聪明,可是学习却这么费劲,学习对他们来说成了一件很痛苦的事情,这是因为父母的期望值过高以及父母在学习上过多地参与和关注。孩子抱怨没有时间玩儿,情绪不高,学习热情衰减,学习上肯定不能积极面对,只剩消极抵抗了。

篇2:孩子的学习能力是如何丧失的

思维能力是什么?如何提升孩子的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什么?

思维能力是人类整个智慧的核心,参与、支配着人类的一切智力活动。再详细一些来区分:可以激发人类创造潜能的创新思维能力;可以挖掘人类学习潜能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激活人类思维潜能的发散思维能力;可以拓展人类探索潜能的抽象思维能力;可以发现人类逐步进步的整体思维能力。

如何培养孩子思维能力:

一、保持孩子世界应有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孩子观看世界、了解世界的内在动力。只有保持好奇心,才可以发挥自己的本能、激发自己的潜能去学习,去思考、去认知。

故事中,当年坐在苹果树下的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不去追究故事的真假,每天都会有苹果掉落,但不争的事实是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不是因为牛顿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是因为他有好奇心,见到平日里司空见惯的事情积极的思考,并积极的寻找事情发生的原因。这是多么强有力的思维能力!

好奇心就是孩子的一个个“为什么”,这是有了这无数个为什么,孩子才会激发无穷的求知欲与探索精神,孩子才能够主动的去思考、去寻找答案。

随着儿子年龄的增大,他的“为什么”越来越多。时而稀奇古怪,时而让我瞠目结舌,总之回答不出来的时候越来越多,这时候不妨和孩子一起去寻找答案。家长千万不要在这个时候想着树立权威,在知识的海洋中,每个人不过是沧海一粟罢了;也不要谴责抱怨孩子哪里来这么多的问题,这样除了会打消孩子的积极性外,对于他的成长没有丝毫的益处。

二、提升孩子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

思维能力中,不管是从图形分类、空间认知、数学逻辑、语言表达、记忆能力、推理能力以及动手能力来具体分类;还是从创新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整体思维能力来划分;都离不开一双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和积极思考的心灵。

很多时候,家长在亲子空间里太着急“填空”,而疏于“留白”。也就是说,我们总是在热切的导入知识给孩子,却没有想过给孩子一个主动思考的空间。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很多孩子在小的时候都听过《灰姑娘》《白雪公主》《小红帽》等等的故事,但故事家长是如何讲的呢?很多的家长是在潜意识的灌输,把故事一股脑的讲给孩子,也许绘声绘色,也许声情并茂,但是却忽视了最重要的一点:让孩子主动去思考!前段时间网络上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文章,大意是一个智慧的妈妈如何给孩子讲《灰姑娘》之类的故事,从前期的引导,到循序渐进的导入,然后让孩子主动去发现问题、尝试解决问题。这是一个超级有心的妈妈,方法真的很值得借鉴。

还有一个很出名的例子:一张白纸上有一个点儿。拿给成人看的的时候,很多人说就是一个点儿,而孩子的世界答案却丰富多彩各不相同。这是孩子的想象力,也是孩子从日常生活中善于发现的能力。

我想用白纸上的点来说的是,“留白”很重要。我们平日里给孩子了太多知识、规矩,甚至会越俎代庖的给孩子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却忽视了“留白”的艺术与魅力。这一张纸正如孩子的世界,我们穷其一生给予孩子的不过是这样一个点而已,剩下大量的空白需要孩子自己去发现、去填充!

三、逐步导入思维导图,加强孩子的独立性

思维导图同样是一种运用很广、很受大家关注的一种解决问题方法,在学习和工作中得到很多人极大的认可。从我个人使用来看,我觉得思维导图的一个重要点就在于一个主题下,建立无数的想法分支,是发散思维最形象的直接运用。

那么对于孩子来讲,给他建立一个思维导图的雏形很重要。让孩子逐步去了解、去掌握、去运用,灵活用于自己的学习与生活中,他会更加独立自主,对于自己所要做的事情也会有更加清晰的认知。所以孩子必将受益终身。

我记得印象很深刻的是一次,我通过思维导图给儿子列出一个复杂的“理财”计划,儿子最后居然听懂、看懂并且要求我立即投入使用。这个计划的复杂性在于,儿子需要逐步的把他的零花钱加入到我的日常定投基金里,而他所占有的比例也会随着他零花钱的增加而改变。这里是简单的一句话,其实涉及到他对自己零花钱的分配、对自己所持有基金比例的增减改变、以及基金本身就存在的风险如何规避等等。

当然,我当时也没有把握儿子是否听懂了我这些圈圈画画的长篇大论,而儿子,最后却用他的想法向我证实了他的理解力以及思维导图的好处。他指着我画到基金有涨有跌无法控制的地方,对我说:“妈咪,你的基金没有办法控制风险,但是我的基金有办法。因为是你要我加入到你的基金里面去,所以如果赔了,我要保证我投入的钱不能少,赚了按比例分。否则,我不加入你了。

篇3:浅析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丧失的原因

一、大班化教学

目前学校班级普遍过大, 人数过多, 教师与学生彼此之间相互沟通的机会减少, 情感联系减少。教师难以照顾到不同水平的学生。部分教师只欣赏和关注英语成绩好的学生, 成绩差的学生感到自己被放弃, 处在被遗忘的角落, 产生消极甚至是抵触情绪, 渐渐失去对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不再参与课堂, 直到彻底放弃。

二、传统的教法仍然存在

虽然我们现在正推进新课标改革, 但教师把持课堂的现象仍很普遍。学校英语教师学历层次有高有低, 一些教师安于现状, 竞争意识不强。教学任务繁重, 教研的时间不够, 很少有机会来共同研究教材。上课时, 依然是“满堂灌”“一言堂”“填鸭式教学”, 教法呆板, 教师和学生, 学生和学生, 小组之间很少互动, 学生参与不到教学当中去, 教学效果当然不好。甚至出现了一种教师不管学生学习情况而上课的怪现象。学生长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 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一点一点地被磨光了, 以后不管教师和家长怎样努力, 也难唤醒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三、学生自身的原因

一些学生学习方法不科学, 认为学英语就是记单词, 往往把书翻到词汇表, 孤立地记单词, 边读边写, 学得非常认真, 可是效果却不理想。究其原因是学生记的单词是死的, 无法在活的语言环境中灵活运用。“学不能用”, 他们享受不到努力付出带来的成就感和收获感, 从而逐渐丧失了热情和兴趣, 甚至把学习英语的兴趣转移到其他科目上, 导致学生学科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发生。

另外, 一些学生没有远大的理想, 认为学英语对自己无用, 缺乏学习英语的动力、热情, 遇到困难轻易放弃, 自律性差, 不能持之以恒。对琐碎的单词、词组、语法感到枯燥、无味、头痛, 望而生畏, 退避三舍。

篇4:中国是如何“丧失”日本海的?

历史上,中国曾是日本海沿岸国,我国曾称之为“东海”、“鲸川之海”等。

早在汉武帝时期,中国东北部的疆域边界西自贝加尔湖,东至鄂霍次克海、白令海峡西岸、库页岛以北地区。唐朝时期,中国在这一地区设置安东都护府,其辖区北起黑龙江流域及鄂霍次克海,南抵渤海及西朝鲜湾,东至朝鲜半岛北部的广大地区。唐开元年间,在安东都护府辖境以北又设置了渤海都督府,在渤海都督府以北再置黑水都督府。这样,从北部的鞑靼海峡到朝鲜湾,大片的沿海地区都成为唐朝所管辖的区域。

元朝时海疆辽阔,其海岸线东北起自鄂霍次克海,西南至北部湾而不间断,濒临鄂霍次克海、日本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诸岛海域。元朝设立辽阳行省管理东北地区,其下设的开元路辖地“南镇长白之山,北侵鯨川之海”,这个鯨川之海就是今天的日本海。水达达路的辖地在松花江、黑龙江下游,乌苏里江流域直至滨海一带。元朝还专门在黑龙江下游的奴儿干设立了征东招讨司(又称征东元帅府),镇辖黑龙江直达海口的广大地区和库页岛。

明代海疆区划大体沿袭元代,在东北地区设置都司(都指挥使司的简称)。明永乐七年(1409年)在元朝征东元帅府的旧地设置了奴儿干都司,治所在黑龙江下游、距海口150公里的特林(今俄罗斯境内),辖地北至外兴安岭,南达图们江上游,东至日本海、库页岛,西至兀良哈的区域,其境内卫、所数量最多时达到384卫、24所。

清朝在入关之前已统一了东北地区,范围自鄂霍次克海至贝加尔湖。清朝统一全国后,设立奉天将军、吉林将军和黑龙江将军守卫管理东北地区。

沙俄原是一个欧洲国家,与我国并不接壤。从16世纪80年代开始,沙俄越过乌拉尔山向东扩张,在不到60年的时间里,侵占了广大的西伯利亚,势力达到了太平洋西岸,并开始入侵我国黑龙江流域。1644年清军入关后,沙俄利用清军无暇北顾之机在尼布楚河与石勒喀河合流处建立了雅克萨城与尼布楚城。1682年,康熙皇帝亲自出巡东北,视察防务,组织反击沙俄入侵的战争。经过两次雅克萨之战,1689年中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条约规定中俄以额尔古纳河、格尔必齐河为界,再由格尔必齐河源顺外兴安岭往东至海,岭南属中国,岭北属俄国。这就是说,清朝将外兴安岭以北的领土及鄂霍次克海割给了沙俄,至此,沙俄“合法”地占有了整个西伯利亚。而外兴安岭以南、包括库页岛及日本海沿岸的大片土地属中国。黑龙江是中国的内河。

历史进入19世纪后,大清王朝闭关锁国,国势大为衰落。特别是清朝在进入中原、统一天下后,竞愚蠢地以守护龙兴之地为由,将整个东北地区封锁,禁止汉人移民,以至东北广大地区人烟稀少,只生活着一些原始的少数民族部落。并且清政府在东北实行“虚边政策”,驻军人数少、械劣、饷缺,对东北有多大、边界情况如何一无所知,更少有人迹到达黑龙江口和库页岛。

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用炮舰轰开了国门。1847年,沙皇尼古拉一世任命穆拉维约夫为东西伯利亚总督,开始以强力推进侵占中国黑龙江流域的计划。1849年起饿军多次侵入中国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流域,并设立哨所。1853年俄军侵占库页岛。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沙俄趁火打劫。1858年5月28日,沙俄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以武力威胁和外交讹诈为手段,胁迫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中俄《瑷珲条约》。通过该条约,沙俄割占了我国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的6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使黑龙江从一条内河变成了中俄之间的一条界河,并将乌苏里江以东至海、包括海参崴在内的40万平方公里土地划为“中俄共管”。

《瑷珲条约》签订以后,清政府并没有承认,并且将奕山革职留任,以后又革去御前大臣,调回北京。

篇5:令孩子丧失自信的四大原因

一、过高的学习目标

有些家长不考虑孩子的心理和智商发展情况,一味分派学习任务,又不做任何讲解,结果孩子永远不知道该怎么学,每次尝试都失败,很少能体验到“赢”的感觉。这样不用家长说,他都会觉得自己很笨,久而久之孩子也就丧失了自信心。

二、过早的知识传授

一些“望子成龙”的父母,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过早对幼小的孩子进行读、写、算训练。其实这些知识并不符合幼儿认知特点,孩子虽然能鹦鹉学舌地死记硬背一些,却不理解,所以并不能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反而给他们带来很大的精神压力,降低了对学习的兴趣。

三、不尊重孩子存在的价值

很多时候,家长只是将孩子看做一个“半成品”,觉得只有真正长大成人了,孩子才有资格在自己面前发表见解和看法。这种思想是非常错误的。

养孩子就是养生命,从生命的角度来看孩子,你就会发现孩子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是一个完成的人,是一个身、心、性健康发展的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世界,能够准确地理解大人们误以为他们无法理解的很多事情。而家长的忽略恰恰是对孩子一种严重的不尊重,不重视孩子的想法,不尊重孩子的意愿,甚至忽略孩子的存在,孩子找不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就无法树立自信。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和成年人一样需要得到最起码的尊重,所以家长不能对孩子随便辱骂和体罚。很多家长坚信“棍棒底下出孝子”,对孩子不严格就不是称职的家长。所以他们教育孩子的时候会很严厉,甚至不分场合地训斥孩子。殊不知,如果没有掌握技巧就这样做,会对孩子的自尊心造成极大摧毁,导致孩子从内在否定自己,没有自信。

四、过多的负面暗示

篇6:孩子的学习能力是如何丧失的

——在鹿城小学一年级四班家长会上的发言

鹿城小学一年级四班刘欣雨之家长 刘宪敏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孩子的教育和成长几乎成为所有家长关注的问题,家长们也都带着许多美好的愿望在努力地培养和教育着孩子。但是,让人感到遗憾的是,有的家庭教育方法却收效甚微,甚至起到了相反的作用,致使一朵朵本该绽放的花蕾却因为错误的培育方法而枯萎了。当家长们面对那些跨入高等学府的学子们,个个赞叹不已,同时也都很想知道这些优秀学生是如何教育出来的。

当今社会是一个崇尚能力的社会,一个孩子的成才与否,学校教育固然重要,但也决不能忽视家庭教育相应作用。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往往是最根本、最持久的,甚至能够决定一个人一生的成长轨迹。也就是说一个成功者的背后,必定有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背景。因此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家长要引领孩子确立自主学习的意识,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愿望,进而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让他们的学习从依赖逐渐走向独立,从小进行“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创造”等方面的意识和愿望的培养,才能帮助孩子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中有自己的立足和发展之地。

所谓自主学习,就是指在学习上主动而不是被动;自觉而不是盲目;自立而不是依赖;对自己有目标、有要求、有计划、有反思、有总结,而不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对自己不负责任。让他们在自我设计、自我创造、自我超越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成功的愉悦,进而激发他们产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主性,为自觉学习打下强有力的基石。

一、转变观念,适度放手,让孩子树立自主学习的观念

家长是孩子的启蒙之师,终生之友。要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家长首先要实现观念上的自我变革,为孩子自主学习提供观念支撑,这是孩子进行自主学习的重要保证。因此,要想培养好自己的孩子,家长首先要注重自我学习,提高认识,着眼现在,放眼未来。因为,你的行动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言传身教的效果会更显著。

认真分析当今家庭,由于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教育上往往会出现以下问题:一是现在的许多家长一方面省吃俭用,而另一方面却没有适度地控制孩子花钱,从而导致孩子从小就养成了好逸恶劳、吃喝玩乐、给同学过生日、拉帮结派、聚众餐饮等挥霍无度的不良习气;二是家长缺乏正确地教育方法,没有抓住孩子的年龄、心理及个性特点,恰如其分地引导和进行养成教育;三是家长过分地溺爱和娇宠,从头到脚包办代替,使孩子过惯了家庭“小皇帝”的生活,而严重缺乏独立自主生活的能力。

有位教育家说过:“做父母的最好只有一只手”。意思就是说父母对孩子不要包办的太多,要放开一只手,给孩子自由活动的空间,也就是说,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不能全部包办代替,也不能完全放 开,放任自流。在许多问题上,家长要正确引导孩子自己积极主动地去解决,增长他们的信心,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样长久坚持下去,既能提高孩子的能力,又能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

小学阶段正是确立自主学习的意识、激发自主学习的愿望、养成自主学习习惯的关键阶段,家长要通过各种途径为孩子创设形式多样的学习实践活动,让他们在自我设计、自我创造的过程中激发出自主学习的愿望,增强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对外部知识、经验的理解和认同乃至吸收等转化为内在的活动,从而达到有效性的学习,使孩子们一步步走向成功。

二、遵循规律,注重方法,促使孩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谈到自主性学习习惯,当前小学生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上课精力不集中,爱做小动作,爱开小差;二是对所学的知识不能做到课前预习;三是不能在复习的基础上做作业,有时不能按时独立完成作业,甚至作业质量不高;四是不能及时地进行复习巩固。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关。小学阶段的孩子由于年龄较小,自我约束和控制的能力较差,很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往往会引起注意力不集中,反复性较大。根据实验调查表明小学生注意持续时间在20分钟左右,他们的有意记忆虽然在增强,但无意记忆仍占一定的优势,情绪和兴趣很容易受不良行为的影响。所以,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必须要遵循儿童的年龄特征和教育规律,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把培养孩子自主性学习习惯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

孩子的可塑性很大,比较容易养成良好的习惯,也极易形成坏习惯。有的家长对孩子过于迁就、姑息、放纵,使孩子任性、自私、懒惰、依赖成性;有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而采取的教育方法不当,有的采取物质刺激,有的用言语要挟吓唬;有的只看重考试成绩,而忽略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叶圣陶老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可见,在儿童时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对孩子当前的学习有用,而且也是完成学习的需要,既能开发孩子的智力,又能促进孩子成才,定将会终生受益。因此,家长应当坚持不懈地在培养孩子良好的自主性学习习惯上多下功夫,在孩子的有意注意、善于思考、做好预习和复习、独立完成家庭作业和认真检查等方面进行良好的自主性学习习惯的培养。

1、抓好孩子有意注意习惯的培养

有意注意是指儿童主动的、选择性的注意。孩子的有意注意持续时间较短,极易受外界干扰而改变自己的注意。因此在孩子做功课时,应该给他们创设一个安静的环境,让孩子尽可能地抓紧时间完成作业。家长首先要科学合理地帮助孩子安排作息时间,注意劳逸结合,切记不能让孩子“连续作战”,这样并不会出现好的效果。其次要进行必要的意志教育和训练。第三要引导孩子脑、眼、口、手并用,让孩子的多种感官都要参与学习,同时投入学习。

2、培养孩子在学习中勤于思考、敢于攻破难关的习惯 勤于思考、敢于攻破难关是学习知识、理解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在学习中,有的孩子缺乏毅力,自控能力较差,一旦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往往不肯动脑思考,就遇难而退,或转向父母寻求答案。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千万不要代替孩子解答难题,而是要以坚定的眼神鼓励孩子动脑思考,用热情的话语激励孩子敢于攻克困难。此时家长任何一种亲切和信任的目光,一句热情而富有鼓励的话,都可以使孩子产生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力量。在辅导孩子学习时,不能只对一题一文进行辅导,最重要的是教育孩子学会用脑,帮助孩子克服内部或外部的困难和障碍。要使他们明白,一个人在前进的路上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或多或少都会碰到许多困难和挫折。这时家长可以通过一些中外名人克服困难的故事,使孩子明确“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道理,激励他们应以坚强的意志,拼搏的精神战胜困难。

另外,家长还要培养孩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鼓励孩子要善于发问,并对孩子提出的问题认真加以解答。回答时力求语言表达要准确,并讲清问题的前因后果。同时鼓励孩子在思考问题时要有理有据,要善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孩子有不懂的地方,家长要鼓励孩子找出不懂的原因,然后积极启发他们,和他们一起研究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他们动脑思考。对于孩子提出的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家长切不可去埋怨孩子,更不能加以斥责,家长也不能因为家务繁重和工作繁忙为借口,或解答不上来就敷衍搪塞,这些都是不应有的态度,不利于孩子善于思考问题习惯的培养。

3、培养孩子养成预习新课和复习旧知的习惯

预习新课是学生学习的前奏,也是培养孩子学习能力,养成自主学习的一种方法。复习旧知是可以帮助孩子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当前,小学生还没有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新课上完后,学生才知道学习了什么,这样无准备的学习,是不可能取得最佳效果的。预习好比火力侦察,能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了解重、难点在哪里,带着疑问上课。所以,家长要经常在家教育孩子按时做好预习和复习。指导孩子在预习时,对于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要动手查阅字典,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要在课本上标出记号,以便在上课时认真听讲加以解决或向老师请教;在复习时家长要帮助孩子将所学知识进行归类整理,抓住重点,有计划地进行复习,遇到不懂的问题要问,直至理解掌握为止,使所学知识得以反复巩固而保持长期的记忆。

4、注重培养孩子独立完成家庭作业及认真检查的习惯

家长平时要重视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习惯,帮助孩子在家有计划的学习,诱导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集中精力认真做好知识的预习和复习,并完成当天的家庭作业等。这样做可以让孩子形成一种时间定向,从而养成届时就能去主动学习的习惯。为此,家长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安静舒适学习环境,使孩子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对孩子在学习中出现的与学习无关的动作和言语,家长要及时予以提醒和纠正,以防养成精力分散,做事心不在焉的坏习惯。教育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精力专注,高效率地完成任务,帮助孩子学会控制干扰,提高他们高度的专注能力。孩子在做作业时,有的只顾赶进度,很少顾及到一些细节问题。作业中常常出现差错,不是写了错别字,就是看错运算符号或少做了习题等。做完作业后,家长最好教会孩子检查的方法,并要求持有认真负责的态度,从细微处反复检查,如看看是否漏题、漏答、漏单位等,从而养成细心检查作业的习惯,提高孩子自我评价的能力,增强他们责任心。

三、贴近生活,学以致用,在实践中让孩子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

陶行知先生强调“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认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他主张“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陶行知先生的这些教育观点,就是打通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使社会成为一所新型的“大学校”,也就是说教育必须与变化着的生活密切联系,教育必须贴近生活,重视实践,真正达到“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真谛。

篇7:人的良心是怎样丧失的?

在菜市场里,我亲眼目睹了令人胆战心惊的一幕——

一个体态肥胖的、大约五十来岁的妇人正在殴打一位又黑又瘦的老太太。拳头如雨点般落在老太太的脸上和身上,妇人边打边发出恶毒的咒骂声。似乎还觉得不解气,于是她索性一屁股坐在了老太太的瘦小的身体上。我真的有点担心:那肥硕的屁股是否会将老太太的身躯压垮?我注意到,老太太的面部表情扭曲得厉害,她衣衫褴褛,几大滴浑浊的眼泪从她的眼眶里滚落出来,饱经风霜的脸上显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

围观的人群将她俩围了个水泄不通,人们边看热闹边窃窃私语。妇人像只骄傲的公鸡趾高气扬,老太太惊恐万状地蜷缩着。围观的人们纷纷用责备的眼光怒视老太太,却没有人走出来劝说。

我了解到,事情的起因仅仅是因为可怜的卖菜老太太不小心说错了一句话,胖妇人便不依不饶,拳脚相加,望着围观的人群,我心里很是堵得慌……

“人之初,性本善”这句三字经我细细咀嚼,十分耐人寻味。的确,每个人一出生,就如一张洁白无暇的白纸,不经玷污,但是归于对尘世间丑恶现象的耳濡目染,渐渐也摸索出一套生存本领: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弱肉强食的世界只有心狠手辣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于是乎,纯洁白纸变成了肮脏的`黑纸,善良的心灵被扭曲。

在大街上随处可见乞讨的残疾人们,他们一声声悲哀的呼唤,没有怜悯,没有同情,没有温暖,只有一张张冷若冰霜的面孔,怎么呼喊也无动于衷,残酷而又无情地急匆匆地离去。更有甚者,非但不给予同情,反倒抢走了乞讨者破碗里仅存的一块一块的硬币。

一天,退休工人张大爷乘公共汽车出门办事。在车上,一青年将手伸进一中年乘客的口袋,张大爷站起来拍了一下扒手说:“你想干什么?”扒手当即回头:“你喊什么?”这时,另一青年人冲过来,对老人拳打脚踢,老人顿时血流满面。老人与扒手搏斗时满车乘客竟无一人作声,被扒的中年人也没有任何“表示”。老人要求司机将车开到派出所,扒手拿出100元递给司机,司机将车门打开放走了歹徒。

天哪!天哪!人们的良心都到哪里去了?有人说,“好人不长命,祸害遗千年”,难怪人们都变得如此自私冷漠!现在,人们称赞一个女人时,首先夸她漂亮,如果她不漂亮就说她聪明,如果她不聪明的话,则说她勤劳……如果这个女人实在一无是处,找不出什么优点的话,才说她善良。善良——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竟被贬损得如此的一文不值!

篇8:孩子的学习能力是如何丧失的

关键词:语文作业,个性发展,良好习惯,成功的体验

作业是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如何布置语文作业是广大小学语文教师非常头疼的一件事。 以往重复抄写的语文作业给孩子带来繁重的课业负担, 不利于学生增长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教师应从教材实际出发,根据教学知识 内容与思 想内容 ,把握教材 重点、难点 、特点和学 生知识水平、心理特点、生活实际,创设灵活、开放、趣味、尊重个性、创新发展的愉悦作业氛围,使作业成为彰显学生个性的天地,使学生在自觉、自愿、心情愉悦的状况下完成作业, 从而增长知识形成能力, 并且养成自觉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让作业不再是孩子的负担,而成为他们一种快乐和成功的体验。

一、作业设计要体现个性化

传统作业布置中, 大多数教师忽视指导学生充分运用各种感官,全方位、多角度地感知和认识事物,很少鼓励学生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学习、思考的过程,最终导致作业只是师生之间浅薄的文本往来。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创造潜力得不到深入挖掘,难以获得可持续性发展的学习能力。新课程要求作业设计应是富有个性的, 作业应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一座桥梁。鼓励学生做作业的时候用图画、照片、剪报、互联网资料等表达,甚至可以用手工制作、植物叶片、摄录的活动录像、排练的短剧或小品来表现……鼓励学生以看、听、触、闻、尝、摸和想象等多种手段感受知识的存在、进行学问探讨,完成生动活泼、精彩纷呈的作业。如学习《草原》这篇课文,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画一幅“草原美景图”,体会草原令人心旷神怡的美景。秋天到来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寻找秋天的足迹;还可以搜集赞美秋天的诗歌、散文, 举行“秋之韵”诵读会;也可以写和秋天有关的任何题材的习作; 或者拍摄一组反映秋景秋趣的照片……学生在完成这类作业时,不仅充分学习教材内容,还广泛猎取与教材相关的各方面知识,并且与大自然亲密接触。这样,作业不仅是一个载体,还是一个极好的凭借,由此激发学生进行多种感官体验, 在愉悦的情境中利用熟悉的材料挖掘和展示自己的潜能,不仅获取许多知识信息,锻炼全面参与学习的能力,还得到大量愉快而难忘的体验。

二、变“被动完成”为“主动学习”

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尽可能创造条件,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传统语文作业无非就是机械、重复的抄写, 令人头疼的背诵, 题目陈旧的作文……学生早已厌倦。在新课程指引下,我一改以前的做法,比如在教完生字、新词后,不再让学生机械地抄写。那些已经记住的生字、新词可以不抄写,难记的字就读一读、记一记,再工工整整地默写一次,布置作业时充分信任学生,承认学生学习潜能,让学生自主学习。结果学生想方设法不抄生字,记生字更是“八仙过海, 各显其能”,学习效率得到很大提高。

三、作业布置要体现层次性

学生之间是存在个体差异的,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布置相同的作业,定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就会受到遏制。承认并尊重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是主体性学习的重要特点。因此,我改变原来作业布置一刀切的方式,给学生创设一个开放的“作业超市”,使不同层次学生能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不同学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比如学习了古诗《早春》后,我设计了以下几项作业:

A.背诵、默写古诗《早春》。

B.《早春》描写了怎样一幅画面 ? 发挥想象写一段话。

C.学习作者韩愈的另一首古诗《晚春》(苹树知春不久归 , 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比较两首诗中描绘的景物的异同。

A项是巩固练习 ,旨在积累语言 ;B项是写话训练 ,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诗句;C项作业期望学生迁移学法, 提高阅读能力。这三项作业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给学生一个选择的范围, 能力强的可选择较难的,能力弱的可以做简单的。小学生具有好奇、争强、好胜的心理,有的学生会知难而进,又有一部分学生会在自己“最近发展区”里跳一跳摘到“果子”。

篇9:孩子是如何学习的?

这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会体现在孩子的游戏和试验中。

孩子大脑的工作方式,有时并非我们想像的那样……

让孩子去“鼓捣”

家长是不是有这个共识:孩子常常在浪费时间去“瞎鼓捣”。而且,很多孩子很愿意玩儿自己已经很熟悉的游戏,不厌其烦。比方说,前文案例中,父亲认为那个拼图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孩子却在看似没有推理的“鼓捣”之后就完成了,这就说明了一个问题: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方、合适的条件下,某些推论是有用的;但是在有些条件下,它可能根本不起作用。因为我们的推理能力,还没有达到那么精准和深入的地步。

再比如:像孩子玩魔方,已经会了并且很纯熟地,可还是对它乐此不疲的重复练习。时间对于孩子来说,似乎是毫无意义,他们就是在享受自己的乐趣。家长却常常喜欢打断这种状态,已经学会的东西为什么还要花时间去鼓捣,不是浪费时间吗?即使是锻炼动手能力,也可以换个游戏去做吧,简单的重复又有什么意义呢?

我们必须去了解孩子“鼓捣”的意义。我们需要注视着孩子,要耐心地、不断地、尊重地观察孩子,不要急着做出评价。如果你注意观察,孩子在这个鼓捣的过程中,正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去感受和认知事物,他们自始至终都能把焦虑、急躁等放到一边。而此时,孩子在用自己的方式,去实践逻辑和推理的过程。而当他未来学到相关理论知识时,就更有助于他们去理解枯燥的概念和符号。实践是理论的基础,而理论则成为了实践的注脚。

去像孩子一样思考

作为成年人,在我们的脑海中有许多思维定式,而孩子却是一张白纸。因此,我们有时不能理解孩子的所作所为,如果我们可以像孩子那样去思考,你会发现一切都大不相同。

看看现实中吧,如果我们遇到不能想通和解决的问题,很容易产生一种防御性的反应,大脑很容易调转方向,把无法理解的东西关在外面,以解除思考的痛苦。

或者我们遇到不明白的事情,如果经过别人解释后却依然不明白,已经想放弃时,如果对方再以专家的态度不断和你解释,你反而会有点生闷气:“我为什么非要明白?这又有什么用?”

为什么会这样?其实,此时你的这种感受正是孩子理解不了你的说教时,所产生的感受。当人对一件事物一无所知时,不单不容易理解他人的讲述,而且连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出在哪儿都不知道。比如:你根本没看过橄榄球比赛,他人却像专家一样给你解释比赛规则时,只会让你觉得索然无味。于是,我们要向孩子学习,首先学会用自己的眼睛、自己的感知去感受它,当感受已经变得非常清晰,此时再为他点拨一下,就会很容易豁然开朗。

因此,知识不是凭空传授的,实践和感受才是理解的基础。

解释并不一定能增加理解

人,常常自以为是,并且总希望把自己的经验“转移到”另一个人的脑子里。在人类还没有研发出可以拷贝人脑的芯片前,这个梦想恐怕无法实现。

有一个事实是:在很多时候,解释并不会增加理解,甚至可能会相反。比如:在前文案例二中的折纸扇故事,正是证明了这个道理。解释有时并不能加深理解,可能反而会让人糊涂。作为家长,你可能会说:知识的传播,很多时候都是通过符号、说明书、专有名词来传播的。所以我们必须先教会孩子,他才能理解更多的知识。

事实上,孩子要想真正理解符号的意义,要想学会把别人的符号转化成为一种现实的思维模型,惟一的途径是先学会把自己的体验转化为符号。孩子必须经历很多次从现实到符号的转化,必须是从看到的事情、能够做的事情、知道的事情开始去学习,从而理解事物和知识。

试想,如果孩子在学校里,最初接触的就是符号和陈述,也许他们很快就开始自我否定了:可能是我太笨了,根本理解不了这些符号。

尊重孩子的学习方式

孩子是充满求知欲的,是善于接受,并且愿意去试验、去尝试的。作为家长,我们没有必要要求他的行为在你看来是有意义的,孩子自发的行为一定是对他自己充满意义的。

许多家长有这样的一个观点:孩子必须要先能够忍受“延迟回报”。也就是说,必须去学习无用、无意义的东西,因为未来可能会利用到它,到时再学就来不及了。

而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的激情和兴趣,很多时候是突发的,比如:通过一部影片,因为喜欢主人公,而对他热爱的运动产生兴趣;突然因为一本有趣的图书,对阅读产生了兴趣等等,而这种热度一定会保持一段时间或者很久。但如果孩子在兴趣之中,你总在纠正、催促他,他很容易产生羞愧、害怕或愤怒的情绪,削弱兴趣或者想要放弃。

最后,希望家长可以对孩子抱有一颗平常心,不急功近利是很重要的教育原则。要相信,孩子有自我学习能力,并且他会去选择目前自己最需要的东西去学。因为,好奇心永远不会闲着的,请你放心。而作为家长,我们能做的不是灌输给孩子知识,而是弥补他的知识缺口,并且教给他永远需要、永远不过时的东西。管理

(本文部分观点摘编自《孩子是如何学习的》一书)

篇10:美国人是如何教育孩子的

教育好孩子是每一位家长必须面临的课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不妨学习一下美国人是如何教育孩子的。

在美国,家长除了为孩子提供知识和营养之外,还特别尊重孩子。从孩子出生那刻起,家长就视孩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不会将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孩子身上,尊重他们的思想和个性,无论是家长、老师还是长辈都没有特权去剥夺、支配、限制孩子的自由,家长通常不为孩子做主,而是培养孩子自己主宰一切。

中国有句古话:“当面教子,背后教妻”,但是美国人却避免“人前教子”这一行为。中国家长常常会在旁人面前斥责自己的孩子,但美国家长在别人面前却从不说孩子的坏话,他们视这种行为是一种犯罪,因为这会极大地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父母不宣扬子女的过错,则子女对自己的名誉就愈看重,他们觉得自己是有名誉的人,因而会更小心地维护别人对自己的好评。若是当众宣布他们的过失,使其无地自容,他们愈会觉得自己的.名誉已经受到了打击,设法维护别人对自己好评的心思也就愈淡薄。——英国教育家洛克

美国家长对此话十分信奉,他们也认为当着别人的面批评、斥责孩子,会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严重打击,有损孩子的心理健康,所以他们视“人前教子”为绝对不可取的做法。受到父母尊重的孩子,通常乐于配合家长,他们善待老人,对人有礼貌,懂得父母的心意,和大人可以敞开心扉地交谈。

美国的孩子不厌倦劳动

美国的家长通常很尊重孩子的劳动,为了使孩子理解生活的艰辛,通常情况下,孩子的零用钱是通过自己的劳动换取的,而家长会在孩子劳动之后,给予其一定的劳动“报酬”,除此之外,家长很少会白给孩子零用钱。孩子需要资助时,家长会为孩子提供劳动机会从而支付孩子工资。家长这样做是为了让孩子自力更生,从劳动中体验收获的快乐,所以美国的孩子从不厌倦参加劳动。

与孩子平等交流

美国家长从不将自己的位置摆在孩子之上,在任何情况下,他们都会和孩子平等交流。如果孩子不想吃饭,家长会对孩子说:“你看,小饼花在等你呢,你如果不吃它的话,它会不高兴的!”孩子难免会犯错误,但是美国家长不会轻易指责孩子,而会说:“妈妈认为你不是有意犯错误的,所以下次碰到类似的情况,你一定不会这样做了,对吧?”孩子如果想换衣服,家长就会以商量的语气说:“宝贝,你看穿这件天蓝色的T恤衫好,还是穿那件黑色的球服好呢?”他们不会用命令的口吻说:“就穿这件红色的。”

给孩子自由选择的机会

美国家长很重视孩子的自主选择权,即使是一些很小的事情也不例外。就拿家长带孩子去做客来讲,如果主人给孩子拿出一些水果、甜品等,美国家长不会像中国家长一样.提前帮助孩子回答“谢谢,他不吃”等,而是让孩子自己做主到底是接受还是不接受。

当然,这也不代表孩子的所有需要家长都会满足。如果主人没有主动地拿出孩子想吃的东西,但是孩子却向主人索要,那么家长也不会立即呵斥孩子,而是在适当的时候给孩子解释或说明这种行为不当的原因,并告知孩子有些东西是不能吃也不能要的。

凯西到姑姑家做客时,看上了一件珍贵的玩物,她一直爱不释手,此时妈妈并没有呵斥凯西的行为,只是选择了在没有旁人在场的时候告诉凯西:每个人都有自己喜爱的东西,所以不能只顾满足自己的需求,而不顾及别人的感受.那是不对的行为。

篇11:孩子的学习能力是如何丧失的

其实,作为家长我们要知道,每一位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肯定都是有自己的发展规律的,所以作为父母一定要清楚这一点。

父母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个优秀的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的成长,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总是习惯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教育自己的孩子,但是有时候会发现,教育效果是不佳的。

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要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要科学,规范的教育自己的孩子。

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任何一位父母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在学习上面是非常棒的,能够得到老师的赞扬,所以对待孩子的学习,父母都是很看中注重的。

于是我们会发现,一旦孩子回家的时候,父母就会让自己的孩子好好的学习,但是很多时候会发现,孩子的学习兴趣不是那么大的,有时候由于父母过度的督促,孩子会对学习产生一种厌恶的情绪,导致孩子的学习成绩越来越下降。

其实,父母在教育孩子学习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要培养自己孩子的学习兴趣,激发孩子对学习的乐趣,所以父母就要在学习上面让自己参与进去,遵循孩子的天性,激发孩子的学习乐趣。

教孩子做人是首要的

其实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更重要的是教会孩子做人,这是最重要的。作为父母的,要培养孩子的人生关,价值观,世界观,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素养。

父母要教会孩子做人,那么平时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就要让自己善于倾听孩子的心声,适当放开自己的手,给孩子一定的自由空间,让孩子学着去做一些事情,让孩子学会培养自己的道德素养。

父母要正确引导自己的孩子的世界观,要在生活中教会孩子做事情的方式和能力,让孩子自己有信心去面对生活中的任何事情。

父母要以身作则

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路上都是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的,孩子总是会模范自己父母的一些行为的,这是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

我们都知道,父母是孩子成长路上的第一任老师,而家庭是孩子的最重要的`场所,孩子在家庭里每时每刻都会受到影响的。所以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不要以为自己的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其实你们的一言一行都在影响自己的孩子。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一定要做好孩子的榜样,要让自己的孩子从自己的身上学到好的一面,让孩子健康的成长。

父母要终身学习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世界上没有天生就成功的父母,只有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学习来提升自己,才能让自己更好的教育自己的孩子。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父母是需要有广大的知识面的。因为父母的知识面才能够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只有让孩子的好奇心得到满足的话,那么孩子的思维能力才会不断的增长,孩子才会成长得更加的优秀。

所以父母一定要树立一个终身学习的意识,要给孩子一个好的教育平台。

结束语: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如果教育孩子的大局观有了,那么成为合格父母就不成问题了;如果教育孩子的大方向有了,那么教育好孩子就不是问题了。

篇12:孩子的逆反心理是如何产生的

初中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从小学进入中学对孩子是一个飞跃。他们认为自己已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了,独立活动的愿望变得越来越强烈,他们一方面想摆脱父母,自作主张;另一方面又必须依赖家庭。这个时期的孩子,由于缺乏生活经验,不完全恰当地理解自尊,强烈要求别人把他们看作是成人。如果这时家长还把他们当小孩来看待,无微不至的“关怀”,口罗口罗唆唆地“叮咛”,他就会厌烦,就会觉得伤害了其自尊心,就会产生反抗的心理,就会萌发对立的情绪。如果父母在同伴和异性面前管教他们,那么,他们的“逆反心理”会更强烈。

难怪此时,许多家长常抱怨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了,整天不想回家,不愿与家长说心里话,交换想法,做事比较任性。而许多孩子却说,父母一天到晚唠唠叨叨,烦死人了!规定这不许,那不准,真讨厌!显然,家长和子女在“对着干”。

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

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有三种。一是好奇心,例如,一些不健康的文艺作品,越是受批评,人们越是想看,想方设法要弄到手,一睹为快。这些都是由于好奇心的缘故。二是对立情绪,任凭你“苦口婆心”,千言万语,他却无动于衷,认为你是虚情假意,吹毛求疵。三是心理上的需要,孩子对于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想得到;越是不能接触的东西,越想接触;越是不让知道的事情,越想知道。这是人们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由于孩子理智程度较差,这种欲求也更强烈。

篇13:孩子的学习能力是如何丧失的

“父母过度关注知识、技能,把其他的情感都割裂了,孩子变成了分数机器,这时危险就快发生了。表面上看,他们学习成绩好,掌握很多技能,但却变成了没有感情的人,冷漠,视别人为地狱的人,他们的目标仅仅就是超过别人。”在孙云晓看来,情感教育就是爱的教育,它有两个层次:第一,父母给孩子真正的爱,其中包括物质关心与精神关怀;第二,父母引导孩子学会爱。尽管家庭教育中一定会有说教,也有许多知识和技能的教导,但家庭教育的本质不是知识教育,也不是说理教育,而应该是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其实可以从很多家庭生活的细节中开始。在对中、日、韩、美四国高中生调查时,发现中国父母给孩子零花钱比较随意,多数父母给零花钱与孩子的学习成绩挂钩。而日、美、韩三国的高中生,半数以上获得零花钱与其在家中从事的劳动相关。而且中国父母给零花钱后很少检查,而日、韩、美三国的家长则比较重视指导。洛克菲勒给孩子零花钱,一星期就给1美元50美分,而且要分三份:三分之一可以自由花,三之一要储蓄,还有三分之一要做慈善。

中国也有位母亲从小就培养孩子的分享意识,孩子小时候,一家3口都喜欢吃橘子,这位母亲每次买橘子都按3的倍数买。每次晚饭后都让儿子拿来3个橘子,全家分享。而且,每个月给爷爷奶奶汇款,母亲都带着儿子去填单子办手续。

篇14:想象力是怎样丧失的

在小学一年级,小朋友们异常活跃地回答:“句号”“月亮”“烧饼”“乒乓球”“老师生气的眼睛”“我家门上的猫眼”……

问到初中同学时,一位尖子生举手回答:“是零。”一位学习后进的学生喊道:“是英文字母o”,他却遭到老师的批评。

当问到大学生时,他们哄堂大笑,拒绝回答这个只有傻瓜才会回答的问题。

当问到机关干部时,他们面面相觑,用求救的眼光瞟着在场的领导。领导沉默良久,说:“没经过研究,我怎么能随便回答你的问题呢?”

小学语文老师考学生:“雪融化了是什么?”一个学生回答:“雪化了是云。”另一个学生说:“雪化了是彩虹。”还有学生说:“雪化了是春天。”老师说:“错。答案是泥水。”

有这么一道考题:秋天到了,树叶 。

学生写“树叶红了”“树叶绿了”“树叶飞舞”等都为错,因为书上是“树叶黄了”。

用“活泼”造句,只能造“小朋友活泼”,“小鱼在河里活泼地游来游去”“小河里的水很活泼”都是不对的。

某日,看电视里的《东方儿童》节目。主持人问天真的孩子:“花儿为什么有很多种颜色?”孩子的回答个个透着可爱的童稚。有的说要是花儿只有一种颜色太阳就不喜欢了;有的说要是花儿只有一种颜色蜜蜂就不想吃了……最后这些回答都被判作是错误的。当节目主持人一本正经地说出正确答案——因为花儿中有胡萝卜素……整个节目顿时失去童趣,直到最后主持人也没有对孩子们的想象力给予褒奖。这使我很为说出“要是花儿只有一种颜色太阳就不喜欢了”的孩子担心,担心他那无比宝贵的想象力,会被我们这些自以为是的大人用一个“胡萝卜素”就轻而易举地涂抹掉。

从某种角度说,正是“正确答案”蚕食着我们的想象力。我们只是急于将现成的答案告诉我们的孩子。其实像“胡萝卜素”之类的常识性东西,他们迟早有一天会知道的。实在没有必要以牺牲孩子的想象力来作为了解常识的代价。我们有责任尊重和保护孩子的想象力。

对教育而言,读书的最终目的并不是获取知识,而是训练思维,点燃学生头脑中创新思维的火把。

篇15:孩子的学习能力是如何丧失的

是制度的问题还是人性的丧失

来源: 杨阳的日志

我确定那个男生迟到不到一分钟,他奔到大门口大约3米的地方,眼睁睁看着大门慢慢的锁住。而当时关门的哨声刚刚吹响,甚至能看到前一个学生走进去的背影。然后他扑到关上的大铁门上,呆住。然后他开始发抖,哆嗦着说,老师让我进去。。。关大门的人一脸严肃说“迟到了不让进”。。又哀求了几声。这时门口有几个保安拽着不让进。又纠缠一会儿。校园里几个巡考的开始注意,貌似是远远指示不让进。然后这个男生坐到了地上。

所有门外的家长立刻涌上去了,说让进去吧刚刚敲铃。乱成一团。就这么乱着嚷嚷了好久。就那两个保安在无力得维持秩序。我要说的是闹了足足有十分钟。校园里面的巡考开始有反应。好像是说正在商量。然后给这边“指示”说保持安静。那个男生跪到了地上,打电话没有信号。不知道过了多久,打了一个铃声。说是听力开考(?)还是乱成一团。

到这个时候,就只剩那两个保安在干巴巴的维持秩序。我忘了保安好像是从大门里面走出来的,而负责大门的早已经不见踪影了。保安和我们解释,说他们也没办法,这是上面的规定。说他们也很着急,可是没办法。其中一个保安,好像在出来维持秩序之前在校园里找了巡考。可是巡考还没有过来,这迟到一分钟改变了这名高考者的一生(753)[ 接上屏 ] 边吵着,保安说里面还正在商量。我们说你让往上面打个电话请示一下,看看行不行。没人理。这时有两个护士拿着氧气袋要进去。看大门的老头终于出来,开门让进,那个男生要往里面挤(我们推着他挤),当场嚷嚷起来。那个老头大吼着和保安把他推出去。

我都不知道过了多久了,好像又打了个铃。巡考的终于慢慢走了过来,两个戴牌子的,白衬衣,前面那个脸色超凶,上去说怎么回事你们往后面站!!然后开始训斥一大通规矩啦纪律啦,“不要老说我们不对,自己反省反省自己有错没!”“这个事不归我们管,我们只是执行命令,不是制定命令!”所有家长,围观的都在嚷嚷。那人始终那一通话,说完就转身要走。我们说你有没有办法帮个忙,向上面请示一下。答“请示也不行,规矩就是规矩!”

我现在不知道该怎么描述。当时烈日当空,只知道时间一秒一秒的流过,巡考的说完走了,依然是那个两个保安在和我们一起嚷嚷。而没有任何实质性结果,外面的人想不出办法,因为不知道该往哪里求助。而里面的传来回答说是已经请示了上级。期间男生走了一次,围观的几个女的无比担心说怕出事,后来不知是怎么又回来了。他跪了几次我不知道,但是看着一个大男生那么下跪发抖心里真的不好受。不知道我在这里说出来合不合适,可是大家都不会笑话毕竟是高考啊。

又不知过了多久,路上一辆车开来。三个人下来,貌似领导。上来就直接安抚我们,拍着男生的肩膀说,说大家的心情可以理解,表示同情,可是怎么怎么样。格外的和蔼可亲,那个可亲的领导不停地安抚着我们。这时我们都知道已经晚了。所有人只是在耍嘴皮子而已。而我们真的是没有办法。到底该“请示”哪位?。

这时这个男生已经平静下来了,站在大门边上,脸上挂着无所谓的惨笑,他说已经给他妈打电话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过来。我们问他为什么没有家长陪着,他说家是乡下的。有人安慰他再复读一年,可是他说不会再复读了,没有人敢问他以后什么打算。这个男生当时走时几个家长都怕他出事,我看着一个大男生那样的表情心里真的很难受。亲眼所见不能无视啊。不是说咱不懂规矩,而是大家都明白是怎么一回事,这一切是怎么回事。所谓规矩,是用来规矩谁的,所谓纪律,是用来纪律谁的。我们承认是迟到者错,可是这不是那些人可以事不关己互相推脱的理由。

大家先放心那个男孩没事。最后的最后他妈妈来了,是个朴素到极点的乡下妇女而已,来时一副惊恐茫然的样子大概突然接到电话以为发生什么了。那个男生我很佩服他。他见到妈妈首先冲上去,说妈我没事,然后紧紧拉着手不停地说我没事,估计他当时心里已经放弃了。

他妈妈一句话没说,看了一会儿,就到大门前,跪到了那个领导面前。领导忙说“你这是干什么快起来”。一大推人围了上去。

我没听到里面说什么,那个妈妈什么话也说不出来也不会说,就只是跪着,拉起来一次又跪一次。乱成一团。到现在我已经不愿意回忆当时的情景,我说不好,大家可以想象。。结果就是没有结果,那个男生搀着他妈妈走掉。这个男生明明在前一秒还很无助痛苦的样子,可是见到妈妈立即坚强的去安慰。大概,我想,他看着妈妈说无所谓的时候,他心里真的已经不在乎了。

发生的时候我无比冲动不能抑制,说要把事情闹大怎么怎么样,可是现在想想又能怎么样呢?最重要最关键的是,高考已经结束了。

不知道该怎么表达现在的心情,什么都明白,反而格外的沉重与无力。

刚才出去一趟,校门口静悄悄的每一个人。这个事就这么过去了,就这么不留一丝痕迹。我想包括任何一个类似事情的考生,甚至自杀死亡,不也就这么过去了?当想到一切都无能为力时候,就什么劲都没有了。我宁愿能闹出个什么结果来,不怕什么惹祸麻烦,当时我拿着手机拍照,那个领导指着我叫你是哪儿的照什么照,我说我是过路的。

都说不经历不知道,哪怕我只是个旁观者,亲眼目睹还是心情不能平复。我真庆幸我遇到的是个坚强的当事人,否则如果发生什么事情真的不知道该怎么面对,如果不是今天的事情,我想对于那个自杀考生我只会持一惯的围观的态度,或者发两句不痛不痒的议论。现在我不愿去想。可现在我依然只是个观众。就像下午这些人说的,没有办法,又能怎么样呢?还是算了吧,现在才明白多么的可笑。我只是无法忘记我见到的那个男生痛苦的脸,那一跪,那又一跪!为什么会跪?!凭什么要跪!当着晴天大太阳,当着那么多人,那么个大个子的人就这么下跪,为什么要到这个地步,为什么。。还有可能是亲身经历的关系,我对这件事大概反应激烈了点,不管怎么说那个男生没事已经是最大的庆幸。我只希望他能再想开一点不要留什么阴影。

写到这里心里还怦怦直跳,大家无法想象当时的情景。男生瘫下去那一刻,所有的家长在瞬间冲了上去,齐喊着“让孩子进去吧”,老婆婆叨叨念着“老天呀怎么能这样”,年轻的女孩都哭了起来…烈日当空,我突然觉得,高考太可怕了,一切,这无能为力的一切太可怕了,缓口气。主要是当时那个情景,人们都瞬间疯狂的情景。我不知道是不是只有我们这里这样,这个可怜的小县城的家长们,每个人面对着完全不相识的一个高考生,每个人都不能自控的冲上去。

那个保安,其中一个保安我很感激他,开始大家都在骂他,我从头看到尾,那个人不该骂,他是真着急,可是无能为力,真的,所有人都是。可笑的无能为力。我们当时都在想办法。一个保安,他能往哪里打电话呢。你说你能丢了工作也要放他进去我只能说我现在听了很感动。可是我们也不能苛求那个保安破了工作不要对吧。我说责任不在一个人。我最低限度要求大家真诚的同情而不是事不关己的冷漠。问题在于,同情的人无能为力,有能力的人不同情。

这个事我们旁边说都说男生比较倒霉,因为就一分钟,当时无论是看大门的,还是保安,巡考,能机灵一点好心一点动作迅速点效率高点,都能把时间紧出来。实际上只要这边先把人放进去,先做题最关键的,这边哪怕再来人撵人哪怕再卷子作废,都是以后的事主要是开始只知道乱嚷嚷,越拖越糟。

篇16:孩子学习吃力的原因是什么

2.患有多动症。注意力难以集中,平时活动过度、自我控制力差,不易与同学建立良好人际关系。这种多动症是典型的学习困难症,目前是占多数的。

3.患有忧虑自闭症。平常这类学生思维比较迟滞,总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自卑心理很严重,平时学习能力不强,对学习不感兴趣,平日里也不敢和同学交往。

4.患有焦虑症。这些大多都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他们平时小考都发挥很好,一碰到大考就会发挥不好,心理上难以放松,一到大考总是焦躁不安。

5.患有强迫症。患有该症状的孩子都是一些成绩好,平日里特别追求完美,会过份严重苛求自己,效果反而适得其反,学习总是冲不上去。

上一篇:XX学校党风廉政建设自查报告下一篇:学会欣赏学会倾听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