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大自然的诗句

2024-06-26

保护大自然的诗句(通用14篇)

篇1:保护大自然的诗句

作者:桑榆

大自然的色彩,是任何丹青都无法描绘的,

它是那么逼真,那么的令人心旷神怡。

春天一缕缕鹅黄,覆盖着广袤的田野。

夏初,树叶青翠欲滴,

慢慢的,它们的绿越来越浓。

秋天,树叶慢慢的枯黄,飘零,

令人怅然若失。

冬天的雪,使大地银装素裹,分外妖娆。

其实大自然最能工巧匠的要属花。

花一年四季为大自然描绘着五彩斑斓的图画。

春天,迎春花的鹅黄,桃花的粉红;

夏天,月季绯红一片,偶有几株白色的也分外妖娆。

池塘里的荷花也不示弱,无论是荷叶的碧,还是荷花的红,粉,都令人爱不释手。

秋天匍匐生长的牵牛花随处可见,无论是紫,还是红都是那么的质朴,可爱。

菊花是最不能忘记的,它一朵一朵的,花团锦簇,白的如雪,粉的似霞,黄的赛金,

冬天,是梅花的舞台,它星星点点,红红的,在白雪的映衬下更加妩媚。

最无法描绘的也许要属天空的色彩,

无论是日出日落的金灿灿,

还是蓝天白云的清澈与飘逸。

都是令人流连忘返的。

我爱大自然,

更爱大自然的色彩斑斓。

篇2:保护大自然的诗句

反抗

几人拥抱的槐树

已经不知去向

狭小的空间聚拢,一幢幢楼房

从黑夜中从地底深处

将一片片绿色带入痛苦

这种痛苦来自于围堵

比死亡的咒语还狠毒

为了悼念过去的世纪

时间的钟表停止

岁月洗刷着如同世界末日

扭扭曲曲转变

印在保持沉默的空间

那些为着生存的生物壮烈牺牲

他们的英魂在呐喊

他们的名字显得孤独

他们用黑夜做着掩护

用最自然的办法DD生老病死

反抗失去住所的命运

绿色被他们带去

看似热闹宏伟的高楼大厦

只剩下人的呼吸和高楼的苟延喘喘

在度日如年

呐喊

太阳的黑子延伸

黑洞无形中放大

冲破保护层的大气

在干裂的土地上席卷一空

干枯的树木

古老的文明

行走的人们受苦受难

心枯萎着疼痛难忍

高楼大厦啊

用血和汗水凝结

用满载浑浊的泥土堆成

许多人许多活着的事物

眼泪不再是咸的而是苦涩的

河流也停止了宣泄

愤怒的拳头被尘埃沾染

只有海洋中心的那一片绿

带着嘲弄的笑声

高傲地呐喊着

来了世界末日

守候

像是在守候或者等待

另一个世界的到来

光秃晃眼的公路

绵延起伏穿过山的另一边

黎明在痛苦中飞溅

骨头也发出沉闷的响声

声音透过回声

嘶吼于无形的上空

没有白云没有彩虹

一道道波浪的黑烟

悠悠踏过

孩子睁得很大很大的瞳孔

太阳在哪里

伸手不见五指

白昼不再明亮

夜晚不见星辰

呼吸在沉闷中静止

心哭泣着而颤抖

那些属于青春的气息

被浑浊包裹

赤脚奔跑的林荫小路

踩碎了影子

只剩下万丈高楼

面对

对立着

无情的风吹响号角

杀手来了

狭小的空中楼阁

不能躲藏和隐蔽

只能眼睁睁面对

结局似乎已经注定

刺骨的风张牙舞爪

生活的人犹如进了监狱

夜不能寐

冰凉的石头嵌入骨髓

喉咙被割断发不出一点声响

历史上的夜晚是否很明亮

今夜却别无选择

天空已经腐烂

地球奔向刑场

罪魁祸首被处决

连带着无辜的生灵

别无选择光明已经不能容忍罪恶

只有处决或者毁灭

祝愿

停下或者保护

绿色带着通明的眼罩

期待辉煌的降临

不是为了他自己

而是为了许多生灵的居住

这份感情血浓于水

在耀眼的阳光中格外孤独

日升日落水土流失

在风沙化的城市

拥有自己的沉思

哪怕一滴滴血液流尽

干燥还原露水

河流也能日夜流向大海

宁愿遍体鳞伤

只留下眼洞空空

也会如升起的旗帜

篇3:保护大自然的诗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拟定全国风景名胜区的发展规划、政策并指导实施;负责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审查报批和监督管理;组织审核世界自然遗产的申报,会同国家文物局等有关部门审核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的申报和历史文化名城(镇、村)保护和监督管理工作。

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已经达到187处,占国土面积的1%;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09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157处;有24处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名城(镇、村)、城市园林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些资源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二、遗产保护管理工作取得的成效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高度重视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名城(镇、村)、城市园林和世界遗产的保护工作,认真贯彻“科学规划、严格保护、统一管理、永续利用”的工作方针。在资源评价、规划管理、保护监督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加强了遗产地法规建设和保护规划编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严格贯彻《城乡规划法》、《风景名胜区条例》、《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城市紫线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在遗产地保护方面,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强化了保护规划的编制和执行。不断加强遗产地的规划建设管理工作,遗产地开发建设行为逐步得到规范。

(二)强化科技保护,遗产地保护监管步入世界先进水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十分重视引入先进科技手段对遗产地实施监测。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指导下,大部分遗产地均建立了以景区卫星遥感监测、景区容量监测等尖端科技监管系统为代表的科技监管体系,实现了对遗产地土地利用、建设工程、生态环境、火警突发、自然灾害、游览秩序等保护管理工作的实时动态监测,尤其是景区卫星遥感监测系统的运用,大幅提升了保护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从而实现对遗产地规划实施情况以及资源环境保护状况的定期与不定期监测。通过对遗产地实施大面积的景区卫星遥感监测,提高了遗产地现代化、科技化、信息化、数字化的管理水平。

(三)坚持服务社会,合理利用遗产地珍贵资源。20年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致力于引导各遗产地在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利用,在保护的基础上服务社会,促进遗产资源永续利用。各地以世界遗产、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名城(镇、村)、城市园林为主要载体发展旅游事业,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一些地处偏远、贫困地区的遗产地内外的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有了较大改善,安置了大批就业人员,带动了人民群众脱贫致富。此外,各遗产地非常重视遗产的科普教育功能和展示展出功能,开展了资源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教育,提高全民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三、进一步加强我国遗产保护的对策和措施

尽管在遗产资源保护和规范化管理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我国遗产保护管理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为此,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对遗产的保护和管理,针对目前我国遗产保护管理工作的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一)进一步加强我国世界自然遗产地以及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保护管理规划编制工作,建立和完善重大文化自然遗产保护管理规划体系,完成总体规划的编制和审批。科学划定核心景区,加强核心景区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把核心景区划定作为强制性内容纳入总体规划,制定具体的保护措施严格实施。

(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建立健全重大文化自然遗产监督检查和保护管理绩效评估制度,加强对我国世界自然遗产地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保护管理状况的监督检查,优化重大文化自然遗产长效管理机制。做好《风景名胜区条例》、《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的宣传贯彻工作。研究制定《风景名胜区管理技术规范》和《历史文化名镇(村)遗产资源分类与调查评价标准》等技术标准与规范,促进文化自然遗产资源的标准化管理。

篇4:保护大自然的诗句

——大自然保护协会愿景

大自然保护协会The Nature Conservancy(TNC)是最主要的自然保护国际组织之一,成立于1951年,总部设在美国华盛顿。协会的使命是通过保护代表地球生物多样性的动物、植物和自然群落赖以生存的陆地和水域,来实现对这些动物、植物和自然群落的保護。由于坚持采取合作而非对抗性的策略,以及用科学的原理和方法来指导保护行动,经过50余年的不懈努力,大自然保护协会已跻身美国十大慈善机构行列,位居全球生态环境保护非营利民间组织前茅。

1997年,大自然保护协会开始进入中国。

深入神奇的滇西北

大自然保护协会进入中国后,经前期全面考察,最终将云南滇西北选定为协会在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首要实施地。中国滇西北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突出的热点地区之一,2003年,联合国第27届世界遗产大会表决通过中国“三江并流”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从青藏高原并行从北至南而下,穿过雪山、云岭和努山山脉,形成三江并流的自然景观。这一地区是反映地球演化重大事件的关键区域,也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同时这里也是滇金丝猴、棕熊等珍稀动物和全国大部分属种的中药材产地。

在与云南省政府合作编制了“滇西北保护与发展行动计划”之后,协会在滇西北的老君山、拉市海、梅里雪山、香格里拉和高黎贡山北段开展并实施了一些具体的保护项目。

在滇西北大部分山村,薪柴是炊事和采暖的主要燃料,大量的薪柴消耗对当地的森林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威胁。薪柴的采集和粗放使用不仅会造成森林资源的退化以及由此而引发的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还会造成严重的室内空气污染,同时,打柴季节日复一日的薪柴采集也加重了农民日常劳作的负担。自2000年以来,大自然保护协会与当地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合作,在滇西北的四个项目区内开展实施可再生能源与能源利用效率改进(替代能源)项目,致力于通过减少薪柴消耗,保护森林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于7月6日发表了一篇题为《“绿色革命”在中国农村进行》的文章,报道了大自然保护协会在云南拉市海进行的可替代能源项目。

拉市海是云南省第一个以“湿地”命名的自然保护区,有特有珍稀濒危鸟类9种,包括青藏高原特有鸟类斑头雁,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中华秋沙鸭、黑颈鹤、黑鹤等。在这里,人们按照传统,用柴火烧饭、取暖,搭建房屋。但是,尽管政府禁止商业性的采伐,当地如此依赖柴火的生活方式还是对云南的森林和17000多种野生动植物构成了威胁,其中包括濒危动物金丝猴。张承贵是拉市海附近美泉村(音)的农民,2003年,他通过银行贷款和大自然保护协会提供的补贴安装了沼气蒸炼器、太阳能热水器、节能炉以及雨水收集池,自此以后,他便在种植庄稼上投入了更多时间,从而获取了更高的收益,年收入因此增长了三倍,达到现在的4万到5万元人民币。

云南省德钦县温泉乡雨崩村位于澜沧江对面的大山之内,梅里雪山神女峰下,是香格里拉深入梅里雪山腹地的一块圣地,目前尚不通汽车,徒步需5到7小时方能抵达。这里的藏民坚守着一个和大自然和谐相处的信条:不乱砍伐森林,乱猎动物,也不允许外来人破坏了他们的规矩。大自然保护协会开展的能源替代项目在梅里雪山一带传开后,村民们纷纷要求申请参与。村民阿城家安上了太阳能集热管,每天晚上家里人都能洗上热水澡了,从集热管里流出来的热水,还可以直接烫泡牲畜的食料。原来他家里每天要烧30公斤柴,现在,每天只要10多公斤柴就够了。

截至到2006年底,替代能源项目已经在滇西北地区帮助建造或安装了一万多个替代能源设施,其中沼气池5279口、太阳能热水器3079套、沼气池大棚139座、节柴灶2034眼,直接受益农户近9000户,涉及6个县、24个乡、312个自然村。

大自然保护协会还在滇西北开展了保护自然环境和传统文化的项目:滇西北绿色旅游推广中心、自豪环境教育,学校可持续发展教育等。

60岁的纳西族老人赵玉颖是玉龙县拉市海乡下南尧村村民,她每天总是带着一部柯达“傻瓜”相机去放牛,她的镜头下有田野,有水鸟,有自己家屋梁上的燕巢。在3年时间里,老人拍了十几卷胶卷,照片贴在废旧的小学课本上,而她的“功课”是给每月来收旧胶卷、换新胶卷的人,讲述照片里的故事。这个活动名为“照片之声”,有上百位当地村民参与其中,他们大多是村里比较活跃的妇女,年龄最小的只有14岁。经过简单的培训后,他们各自领取了一部价值100元的相机回家,把自己的日常生产生活、宗教仪式、家庭活动拍下来。在赵玉颖的照片说明上,经常有一些生动有趣的句子。“照片之声”已经拍摄了5万余张照片,整理出1.5万个图片故事。每一次公开展览都会引起轰动。作为一个成功的实验,组织者目前已经把“照片之声”模式扩展到大自然保护协会在其他国家的项目中。

从2003年9月份开始,大自然保护协会与另外一个民间环保组织瑞尔中心合作,在老君山开始启动了“我为家乡而自豪”环境教育项目,把滇金丝猴作为老君山环境教育项目的代表物种和环保运动的标志,在村社和学校中,通过学校授课、和村民座谈、在学校和社区组织表演布偶剧和舞蹈、传唱歌曲、张贴宣传画、散发宣传册、设立宣传布告栏、散发徽章等各种具有广告效应的宣传活动,将环境保护和法律法规的相关知识传递到广大社区群众当中。

保护森林维护和谐自然

2002年大自然保护协会在北京成立办公室,相继与国家发改委、国家林业局、国家环保总局、水利部、国务院扶贫办等中央部委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启动了一系列全国性的保护项目,包括协助制定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远景规划,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推动绿色木材采购和森林认证制度,推广森林碳汇试点项目和国际标准,探讨长江流域保护的有效途径与方法等。

1998年以来,我国开始实行天然林保护工程,林产品进口因而急剧增长,跃居世界第二大林产品进口国,仅次于美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木和热带木材进口国。中国最主要的木材供应国是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俄罗斯等国,这些国家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非法木材采伐问题,中国政府面临着如何有效地与原料供应国以及最终消费国共同努力,联合打击区域内非法木材采伐和贸易,建立绿色木材采购链,以实现中国林产品可持续贸易的严峻挑战。大自然保护协会成为国家林业局在解决这一问题上的重要支持力量,是国家林业局有关非法木材采伐和贸易问题咨询组的重要成员之一,在国

家林业局制定的《中国林业企业海外采伐,森林培育,林产品采购技术指南》中提供了相应的技术支持,这部“指南”规范了中国企业赴海外开展森林资源采伐利用、造林再造林、林产品采购的活动。

基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宗旨,国家林业局、大自然保护协会和保护国际(CI)在全球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的中国西南山地共同实施森林多重效益项目,简称“FCCB项目”(即森林、气候、社区、生物多样性项目)。2005年,国家林业局、中国绿化基金会、大自然保护协会和保护国际(CI)开始共同探讨碳汇基金的设立,引导碳汇项目最大程度地惠及社区和生态环境,探索生物能源在中国的开发运用前景。在国家林业局、大自然保护协会和保护国际的共同努力下,这一项目诞生了中国的“碳汇”优先发展规划,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目标和造林、减缓气候变化的活动结合,扩大了“多重效益”概念的影响。

森林多重效益项目组在宣传清洁发展机制和推广气候、社区、生物多样性联盟的标准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果。项目组与国家林业局共同选择了四川王朗和云南高黎贡山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森林多重效益项目实验点,与云南省林业厅确定了云南省的3个森林多重效益项目实施县。为促进项目的实施,项目组对100余名来自云南、四川和北京的林业系统的专业人员进行了相关培训。

国际上,生物多样性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信息不足。大自然保护协会根据50余年的经验总结了一套“自然保护系统工程”的方法,以确定哪些地方应该进行优先保护,哪些对象应该作为重点目标,什么是主要的威胁因素,如何行动加以保护。大自然保护系会实施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远景规划项目,对中国的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状况进行全面而综合的评估;确定需要优先保护的区域、生态系统和物种,并提出关键的保护行动和策略,以充实并更新现有的Ⅸ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为未来中国生物多样性的保護和自然资源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促进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远景规划项目开始于2006年,第一阶段的项目试点在长江上游地区开展,项目组对试点项目区内的生物多样性进行分析评估、就如何有效保护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提出一系列建议和策略。同时,对参与项目的专家和技术人员进行了规划方法的系统培训,并对这些方法加以改进和完善,使之适用于中国的情况。

篇5:大自然的诗句

2、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3、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4、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5、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描写大自然的诗句。张志和<渔歌子>

6、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渭城曲>

7、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

8、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9、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朱熹<春日>

10、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绝句>

1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12、江南二月多芳草,春在蒙蒙细雨中。释仲殊<绝句>

13、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1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残<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5、阳春二三月,草与水同色。乐府古辞<孟珠>

16、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晏殊<踏莎行>

17、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8、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篇6:大自然的诗句

2、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3、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4、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

6、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7、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8、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9、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10、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11、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

13、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

14、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5、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16、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17、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18、渭城朝雨亦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19、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晋·谢道蕴《咏雪联句》

20、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唐·高骈《对雪》

21、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宋·赵师秀《约客》

2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2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残《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4、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朱熹《春日》

25、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26、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渭城曲》

27、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宋·陆游《初夏绝句》

28、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29、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晓景二首》

30、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唐·柳宗元《江雪》

3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32、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能够酣高楼。——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3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34、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5、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36、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37、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绝句》

38、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宋·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39、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40、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41、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

42、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唐·王绩《野望》

4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44、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45、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46、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47、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48、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伶仃洋》

49、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篇7:关于大自然的诗句

黎明在痛苦中飞溅 骨头也发出沉闷的响声 声音透过回声 嘶吼于无形的上空 没有白云,没有彩虹 一道道波浪的黑烟 悠悠踏过

孩子睁得很大很大的瞳孔 太阳在哪里 伸手不见五指 白昼不再明亮 夜晚不见星辰 呼吸在沉闷中静止 心哭泣着而颤抖

那些属于青春的气息 被浑浊包裹

赤脚奔跑的林荫小路 踩碎了影子 只剩下万丈高楼

高楼大厦啊 用血和汗水凝结 用满载浑浊的泥土堆成 许多人,许多活着的事物 眼泪不再是咸的,而是苦涩的

城市的喧嚣取代了月光湖面的温柔 灯红酒绿赶走了鸟语花香 高楼林立替换了茂密海洋 你是否还记得 那绿色的树木 那清澈的溪水 那斑斓的花朵 那可爱的小草

晚风吹行舟 花路入溪口

声喧乱石中 色静深松里

这种旋律,叫做大自然 他不比命运交响曲的豪迈 他不同田园交响曲的柔情 然而,他更真实、更悦耳

风吹草动 鸟语花香 秋风半夜鸣蝉 听取蛙声一片 幽意无断绝

我们赤手而来空手而去 所获一切仍将归还大地 漂泊一生 终亦魂归故里

那么,在这里 接受大自然的润泽 陶冶在山水的画苑 其乐融融

共醉在那碧水蓝涧间 在这里

篇8:保护大自然的诗句

关键词:林业资源,保护,开发利用

1 林业资源保护与开发的重要意义

十八大以来, 新一届领导人提出要着力加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位一体的建设, 其中生态建设被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地位, 生态文明的建设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增强生态产品的生产能力, 生态产品就是能够进行生态安全和自然环境调节, 为人类提供良好生活休闲的功能性产品。因此, 加大我国林业资源, 特别是自然保护区林业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 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

林业是地球生态系统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主体, 大面积的森林用地为地球提供着丰富的氧气和其它再生资源。从生态学角度来说, 林业资源承担着生态系统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 除了提供氧气, 还能够贮蓄水分, 防治水土流失, 调节地球的气候环境, 净化大气污染, 吸附人类活动中产生的有害气体。根据科学研究, 森林等植被通过光合作用固定了全球陆地生态系统总碳储量的绝大部分, 为人类生存提供大量氧气;森林维护了全球陆地90%的生物物种;优质森林生态系统可减少土壤冲刷量的90%, 可降低风速60%左右。除了生物意义之外, 林业资源的保护还能够为人类提供多样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 如自然景观、原理休闲、自然生物科普等。林业资源的多样性和多功能性使我们认识到保护林业资源在人类生活环境、身体健康、经济、旅游和文化等各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2 自然保护区林业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主要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大力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越来越高, 一方面人们对休闲旅游的要求不断提升, 特别是近几年, 自然旅游的兴旺发展, 徒步旅游、农家乐、漂流等形式多种多样, 旅游消费在人们消费总体比例中正在加大, 经济利益成为自然保护区追求的一个重要手段。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城镇化速度的加快, 工业产业化程度越来越高, 对环境的污染程度也越来越大, 直接影响到了城市之外自然保护区林业资源的生长, 加大了保护难度和强度, 同时也突显出了许多问题。

2.1 管理部门繁杂, 管理机制混乱

我国许多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机构都是以不同职能为管理范围为基础, 有地方政府进行设置。但是, 在实际的机构设置中, 由于利益问题等因素, 管理部门设置混乱, 而且权责模糊不清。常常出现一片自然保护区, 农业部门、林业部门、水利部门、畜牧部门等各种机构掺杂, 但是一旦出现保护区重大问题时, 无法形成合理协调的反应机制。特别是设立著名景区的自然保护区, 更是因为旅游经济这块大蛋糕, 各个部门都想分一杯羹。

例如, 一个著名的林业自然保护区, 上级管理部门有旅游局, 其职责是管理景区开发, 旅游资源的配置等, 有文物局, 负责著名景区的文化遗产保护管理, 景区内文物的测定保护等;有城建局和规划局, 负责景区的建筑管理, 景区规划等;有农业局, 负责景区内农业生产经营, 农产品监管;有林业局, 负责保护区林业资源的开发利用等, 还有林业景区当地政府, 一些村级组织等, 众多部门和组织看似分工明确, 但是在具体的管理中, 都是缺乏合作机制, 各自为政, 甚至为了利益而起冲突。遇到保护区重大事故的时候, 不能够相互合作, 而是相互推诿, 造成了自然保护区林业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效率低下、管理混乱、机构臃肿、人事复杂等问题。

2.2 盲目追求经济利益, 发展效率过低

由于许多保护区的部门都以追逐当前经济利益为重, 导致林业发展遭到严重破坏, 保护速度远不及被破坏速度。保护区经济发展的理念与充分发挥森林资源多种效益的要求不相适应。长时期对林业资源的掠夺式开发, 已经导致林业资源总量大量减少, 由于许多自然保护区的资源开发不合理, 使得水土流失加重, 洪涝、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不断。虽然近几年对林区的保护意识有所加强, 但是先破坏再恢复的理念依旧不能有效解决林区发展的问题, 比如, 一些树木的树林和结构不合理, 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 忽视对林木品种的选择和种植培养的有效手段, 也容易导致“种一片, 毁一片”的情况出现。

2.3 林区资源开发利用理念落后

部分地方政府为了眼前的经济收入, 依靠林业资源的掠夺式开发提升政府GDP的增长, 造成了林区开发利用效率低下, 生态破坏严重。一些地方政府虽然将自然保护区开发成为旅游景区, 政府部门将景区当做摇钱树, 一味强调景区带来的巨额经济收入, 对林业景区的保护力度却毫不加强, 甚至一些景区为了收入不断提高门票价格, 一高再高, 票务收入全部进入当地财政。但是在保护环节和环境维护方面却不给予资金支持, 在招商引资中只重视景点建设的规模和数量, 忽视了相关的生态平衡考虑, 导致只破坏不治理的现象突出, 既影响了自然保护区景点的口碑和游客心情, 又严重破坏了当地生态平衡。

3 自然保护区林业开发与保护的主要途径

3.1 加强自然保护区林区的制度化建设

自然保护区的林区生态承受能力有限, 一些重点保护的林区由于受到长期破坏, 生态环境非常脆弱, 因此, 在自然保护区的有效管理必须加强建设。首先, 加强法制建设, 是林区保护和管理的参与者提高法制意识, 通过加强立法严厉打击林区毁坏行为和不法行为。其次, 要加强制度管理。让制度成为自然保护区资源管理的保护伞, 例如, 将自然保护区林区的管理纳入政府和主管部门的责任考核体系, 通过成绩考核来强化职能部门的作为, 如将林业资源的保护和有效利用相结合, 将林区植被的覆盖率和存活率相结合, 将林区生态保护和景区建设相结合等, 促使其提高自然保护区的责任意识, 不能因为经济指标和利益一方面而因小失大。

3.2 加强林区资源开发利用的新形式

对于自然保护区来说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是人类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但是要有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来指导开发, 既要让林业资源成为当地人民致富的法宝, 又要在不损害自然资源生态平衡的基础上实现环境的恢复更新。一方面在条件优越, 环境较好的地区发展旅游业。在开发前期一定要做好对环境和资源的有效评估, 熟悉掌握林区的土壤环境, 气候、水、动物和植物的范围和规律, 用旅游业的发展来促进林区的设置完善。另一方面发展家庭林场, 促进林业资源的有效利用, 让广大的林业资源变成资本, 通过种植适合林地的树种、药材、养殖等, 让家庭承包的方式成为当地农民提高收入的主要途径, 也能够缓解林地过大, 管理触及面较小的弊端。

3.3 加强自然保护区林区资源的再生开发

林区资源由于受到人类社会生产活动的不断影响, 开发程度越来越强, 自我恢复能力受到极大的影响, 因此, 要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 采取技术手段, 帮助林区生态环境的更新发展。首先, 要管理和保护好现有资源。把绿化造林放在科学发展的理念下, 要改变过去那种一种一大片, 只求数量, 不求质量的种植方式, 在植树造林之前要通过技术手段确保植物对生态环境的适应性, 因地制宜才能够保证植物生长的存活率。其次, 引进新型林业开发资源。引进新兴技术, 培育林业资源的再生, 对一些生长周期短, 经济效益好的林业植物, 要合理规划种植, 让林地成为地方富裕的好帮手, 因此, 要有一个长期循环的发展思想, 对一些开发程度较强, 破坏程度较大的林区, 要及时采取封山育林的方式, 扩大林区种植面积, 封山育林的方式符合林区自然生长规律, 减少人为影响, 既能够做到林区环境的快速恢复, 又能够为资源再生开发利用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董智勇.中国森林旅游学[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2

[2] 甘枝茂, 马耀峰.旅游资源与开发[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0

[3] 章礼拐.森林旅游开发规划的基本原则[J].华东森林经理, 1997 (2)

[4] 李高峰.我国旅游景区管理的问题原因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 2007 (9)

篇9:用影像的力量保护自然

他至今都能清楚地记得第一次拍摄滇金丝猴的时间,“1992年9月15日下午3点左右”。后来无数的滇金丝猴出现在他的镜头里,嬉闹的、安静的,还有一张是一只滇金丝猴坐在被砍伐的森林原木上,抱着一条短木桩的瞬间。几年后,奚志农拍了一部纪录片《追寻滇金丝猴》,并于2001年在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获得BG野生动物摄影师年赛“濒危物种”单项大奖,这也是中国摄影师首次获此殊荣。奚志农也因此名声大震。1998年克林顿访华,收到的礼物之一就是奚志农拍摄的滇金丝猴照片。

1995年,当地政府准备砍伐100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直接威胁到滇金丝猴的生存。奚志农将一封反对砍伐的信件直接送到了中央领导人手中,反对信起到了效果,砍伐被及时制止。美国《新闻周刊》在1996年以“中国正在萌芽的绿色革命”为题报道此事,并认为“这将成为中国人环保意识的分水岭”。

奚志农曾两次进入可可西里,通过对野牦牛队近20天的跟踪拍摄,他得到了大量关于藏羚羊盗猎和反盗猎的影像资料,并通过《东方时空》第一次在国内披露,后来又策划了《新闻调查——藏羚羊之死》,这也是首个全面、真实地反映藏羚羊现状和反盗猎行动的电视节目。此后,奚志农又和一些志愿者创办了藏羚网。

在云南,奚志农创办了一个叫“绿色高原”的民间组织;在北京他创办了“野性中国”工作室,后来又推出中国第一个“野生动物摄影训练营”。他一直致力于中国野生动物的拍摄和保护,催生了“不能干扰动物生活”的摄影理念,执著地用影像的力量保护自然。

篇10:描写大自然的诗句

2016描写大自然的诗句大全

1、阳春二三月,草与水同色。

2、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

3、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变鸣禽:鸣叫的鸟换了种类。两句写冬去春来,鸟儿已经替换了。

4、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5、春风又绿江南岸。

6、霜叶红于二月花。

7、天街小雨润如酥。

8、千树万树梨花开。

9、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10、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11、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12、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13、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4、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15、山红涧碧纷烂漫。

16、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17、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绿。

18、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19、飞雪伴春还,善庭晓自闲。

20、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21、疏松影落空坛静,细草香闲小洞幽。

22、阳春白日风在香。

篇11:描写大自然的诗句

2、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

3、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乐府古辞《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4、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5、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6、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杜甫《江村》

7、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8、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李昂《夏日联句》

9、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杜甫《登楼》

10、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韩雄《寒食》

11、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张籍《秋思》

12、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13、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14、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15、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16、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17、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18、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19、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20、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

21、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

22、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2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24、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

25、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26、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董思恭《守岁》

27、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28、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29、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

篇12:描写大自然的诗句

2、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杜甫《绝句二首》

3、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李白《寻雍尊师隐居》

4、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黄景仁《绮怀》

5、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白居易《夜雪》

6、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北朝民歌《敕勒歌》

7、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8、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9、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张九龄《感遇·兰叶春葳蕤》

10、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11、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1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13、雪月最相宜,梅雪都清绝。——张孝祥《卜算子·雪月最相宜》

14、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赵翼《野步》

15、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16、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17、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齐己《早梅》

18、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19、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20、鹊飞山月曙,蝉噪野风秋。——上官仪《入朝洛堤步月》

21、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司空曙《江村即事》

22、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李白《江夏别宋之悌》

23、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黄巢《不第后赋菊》

24、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25、夏条绿已密,朱萼缀明鲜。——韦应物《夏花明》

26、胭脂雪瘦熏沉水,翡翠盘高走夜光。——蔡松年《鹧鸪天·赏荷》

27、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

28、水隔淡烟修竹寺,路经疏雨落花村。——杨徽之《寒食寄郑起侍郎》

29、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30、西风满天雪,何处报人恩。——齐己《剑客》

31、村北村南布谷忙,村前村后稻花香。——方向《咏儋耳二首》

32、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33、风蒲猎猎小池塘。过雨荷花满院香。——李重元《忆王孙·夏词》

34、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35、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衾各自寒。——朱彝尊《桂殿秋·思往事》

篇13:保护大自然的诗句

1 监测时间

调查分两个年度开展,时间分别为秋季、春季和夏季,共11个野外调查工作日。

2 监测范围

以月亮湾自然保护小区为范围开展种子植物调查,其中对乔木树种全面调查,对草本分区域设立10个样方(1 m×1 m)及3条样线开展调查。

3 监测统计

月亮湾自然保护小区目前发现种子植物31科44种,其中乔木19科24种(裸子植物2科2种),灌木1科1种,草本14科19种。具体见表1。

生态监测的结果表明,月亮湾自然保护小区植物科数占江西的14.49%,占全国的9.2%,种数占江西的0.94%,占全国的0.16%,总体较单调,以单种科为当地区系的主要构成部分,植物种类保护显得较重要(见表2);植物区系分布类型广布种占41.94%、泛热带占35.48%、北温带占22.58%,具有明显的过渡型特点(见表3)。

参考文献

[1]陈圣宾,欧阳志云,徐卫华,等.Beta多样性研究进展[J].生物多样性,2010,18(4):323-335.

[2]金孝锋,丁炳扬,郑朝宗,等.浙江百山祖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分析[J].云南植物研究,2004,26(6):605-618.

[3]徐敏,骆争荣,于明坚,等.百山祖北坡中山常绿阔叶林的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7,33(4):450-457.

[4]沈泽昊,胡会峰,周宇,等.神农架南坡植物群落多样性的海拔梯度格局[J].生物多样性,2004,12(1):99-107.

[5]朱彪,陈安平,刘增力,等.广西猫儿山植物群落物种组成、群落结构及树种多样性的垂直分布格局[J].生物多样性,2004,12(1):44-52.

[6]朱彪,陈安平,刘增力,等.南岭东西段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及其树种多样性垂直格局的比较[J].生物多样性,2004,12(1):53-62.

[7]唐志尧,柯金虎.秦岭牛背梁植物物种多样性垂直分布格局[J].生物多样性,2004,12(1):108-114.

[8]唐志尧,方精云,张玲.秦岭太白山木本植物物种多样性的梯度格局及环境解释[J].生物多样性,2004,12(1):115-122.

篇14: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身

这些野生动物真的是非典的肇事者吗?带着这个疑问,记者拨通了从广东考察归来的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张树义的电话。电话那端,他说:“我高兴地看到这些学者所取得的成绩,但同时也有一种莫大的担心:这些野生动物将会被如何处置?野生动物是无辜的,人类自己才是始作俑者。”张树义与记者谈起了最近几十年与野生动物相关的疫病。

人类艾滋病病毒是怎样起源的

张树义说,在最初发现艾滋病时,这个问题令人十分困惑,世人众说纷纭。经过不懈的努力和艰苦的探索,科研人员终于找出了该病毒的自然宿主,它很可能是生活在非洲的绿猴或称非洲猴。

由于非洲炎热的气候和潮湿的居住环境,各种人畜共患的传染性疾病在该地区的流行发展都很迅猛顽固。在一些地方,尤其是乡村部落,人们对性关系的态度比较随意。某些地区的居民还有一种世代相传的习俗:用猴血注入人体来刺激性欲,甚至用于治疗妇女不孕症和男性阳痿等病。该地区为艾滋病高流行区,间接证明艾滋病病毒是从猴传给人的。不过,如果追溯该地区这种习惯风俗,最早的年代可能远远长于艾滋病流行的历史,使得这一观点也有令人怀疑之处。不过,艾滋病专家们坚持认为,可能在很早以前,艾滋病就曾通过猴子传染过人类,但因为某种偶然的原因而自生自灭;又由于某种契机,造成了今日的广泛蔓延。

病毒学者从200只非洲绿猴的末梢血液中成功检出70只带有与人类艾滋病病毒极为相似的病毒,充分证明了上述由猴传人的推断。而这种生活在非洲的绿猴造成的艾滋病病毒流行所传播的不仅仅是当地居民。由于它们多生活在人类居住地附近,或成群结队于国家开辟的旅游胜地及公园等场所,或寻食、或与人们嬉戏,有时会咬伤游客,这样就将猴艾滋病病毒传给人,尤其多见于居住于扎伊尔的海地人。然后,又由移居至美国的海地人将病毒传到美国,再通过美国这个世界各地人口流动性最大的国家传播到世界。专家认为,这种猴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后感染的过程中可产生突变,进化成为人类的艾滋病病毒。

埃博拉病毒与灵长类动物有关吗

张树义介绍,1976年,埃博拉病毒出现在非洲的刚果民主共和国,其名字源于刚果境内的一条河流。埃博拉病首次暴发就显现出巨大的杀伤力,夺走了270条性命,不过当时没有人知道这究竟是何种病毒。埃博拉病第二次大暴发是在1995年,有245人死于非命。在发现埃博拉病毒后的20多年里,全世界死于这种可怕病毒性传染病的大约有1万人。

埃博拉病毒引发的症状十分恐怖。感染者发高烧,肌肉疼痛无比,体内的心、肝脏等内部器官开始糜烂成半液体的块状,最后患者眼睛、嘴、鼻子和肛门大量出血,全身皮肤毛孔浸满污血而死。埃博拉病毒极易通过患者的血液、精液、尿液和汗液传播,一般潜伏期为3周,感染者的死亡率高达90%。发病初期的症状极具迷惑性,容易被医生误认为是普通的发烧或者麻疹。

埃博拉病毒引起休克和大出血症状的机理很复杂。病毒侵害多种细胞,特别是免疫系统的巨嗜细胞和肝细胞。有些研究者认为,这些细胞的损害导致毛细血管内的血液倒流入外周器官,从而造成循环系统的崩溃并使人快速死亡。

前一阵子,刚果西北部与加蓬接壤的地区再次大规模暴发埃博拉病,已经有100多人因感染埃博拉病致死。据刚果卫生部部长对媒体公布的消息称,此次埃博拉病暴发的原因是当地居民食用了附近森林里死去的灵长类动物。

尼巴病毒如何来自狐蝠

张树义指出,1998年9月至1999年4月,尼巴病毒在马来西亚首次暴发,导致成千上万头猪死亡,并在几周内传染给人,所感染的276人中有105人死亡。系统学研究发现,尼巴病毒属于副黏病毒,在现有的副黏病毒科成员中,尼巴病毒与亨德拉病毒亲缘关系最近,被归为一个新属。

在尼巴病毒感染的猪场内,病毒传播速度很快。同一猪场内的猪之间的传播,极有可能是通过直接接触病猪的分泌物或排泄物,如尿、唾液、喉气管分泌物等,尤其是在封闭式猪舍内。病猪的典型特征是急性高烧、呼吸困难和神经症状。病人均为猪场或屠宰场工人,主要是通过伤口、病猪分泌物和排泄物(如唾液、鼻腔分泌物、尿液、粪便)、血液、以及呼出的气体等直接接触而感染尼巴病毒,表现为起病急、发烧、头痛、行为改变、肌痉挛、心动过速、视力轻度模糊。接着,病人开始昏迷,神经症状和体征呈进行性恶化,呼吸极度困难,不可逆性低血压及峰形发热。典型病人从发病到死亡仅6天。没有发现尼巴病毒在人之间传播。

鉴于尼巴病毒与亨德拉病毒有很近的亲缘关系,所以蝙蝠就成了首要的监测目标。马来西亚蝙蝠种类多样,包括至少13种食果蝙蝠和60多种食虫蝙蝠。对14个种324只蝙蝠血清进行检测,其中5个种(包括1种食虫蝙蝠)的21只蝙蝠有尼巴病毒中和抗体。后来又从黑狐蝠尿液内分离到尼巴病毒,进一步证实了狐蝠就是尼巴病毒的自然宿主。

对尼巴病毒的研究结果表明,这场病毒的暴发与砍伐森林密切相关:森林面积减小、食物不足,迫使狐蝠从传统的森林环境中迁移到森林边缘附近的果园取食;而马来西亚有许多养猪场与果园毗邻,受狐蝠污染的果实掉落到地上,被猪吃掉,从而把致命的病毒带到人类社会。

SARS病毒是否来自果子狸、蝙蝠、猴子、蛇

张树义说,对这个问题,他已经不想陈述,只想问一句:这些野生动物怎么好端端地钻进笼子里,跑到了菜市场?

病毒性疾病为何频频暴发

这涉及两个问题:生命之间的协同进化,人类活动的日益增加。地球上所有的物种都是在过去的35亿年间产生、繁衍和进化的,其中一些物种之间在进化过程中相互作用。也正是这些相互作用,使人类今天看到的自然界不仅是一个个彼此独立的物种,而且是植物间的相生相克,动物间的食物链关系,一种生命依附于另一种生命等诸多行为和现象。

病毒也是一样。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它们曾经“试探”了各种各样的宿主。如果对方的“抗性”太强,它们便无法依附;如果对方的“抗性”太弱,便会被“斩尽杀绝”,导致宿主物种的消逝。就是在这漫长而又不断的“磨合”过程中,物种之间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协同进化关系,生态系统也平衡下来。然而,一旦一个新的、原本没有任何抵抗力的物种接触到病毒,因为没有抵抗力而无法控制病毒的大量繁衍,病毒种群便会大暴发,灾难也就出现了。当然,除了这种方式,病毒自身也可能发生变异,而导致宿主原有的抵抗力减弱或消失。

众所周知,由于人口数量不断增加,人类的各种活动日益频繁,人们不断和大自然中的动物发生直接而又密切的接触,而这些动物原本和人类是根本“井水不犯河水”的。可以说,是人类对大自然的肆意破坏,对野生动物的大吃特吃,打开了一个又一个“潘多拉”魔盒。这次SARS的流行再次告诫我们: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身,这真的不是一句口号;如果我们不遵从大自然自身的规律,下一个,甚至更大的“SARS”在不远的将来也许还会出现。

最后,回到主题———如何对待这些“肇事”的果子狸、猴子、蝙蝠、蛇?张树义认为,这应该是留给全社会的思考。他的答案是一句反问:事实上,相当多的野生动物都可能携带这样或那样的病毒,我们能将它们全部消灭掉吗?

上一篇:地球--人类的家园作文下一篇:小水渠社区创建文明单位中长期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