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类作品申报书

2024-04-23

自然科学类作品申报书(精选8篇)

篇1:自然科学类作品申报书

编号

校级科研课题申报书 项目名称:

申报单位

课题负责人

课题参加人

起止年限(社会科学类)

江西理工大学科学技术处

年月日

一、同类课题国内外研究状况

·1·

二、本课题拟研究的主要问题、重点和难点

三、本课题研究方法、学术价值、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预期成果及执行计划时间安排

·2 ·

四、经费概算

·3·

五、所在单位审核意见

(盖章)

年月日

六、科学技术处审批意见

科学技术处(盖章)

年月日

·4 ·

篇2:自然科学类作品申报书

为引导参赛作品能够更好地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积极研究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特选择了《第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作品参考题》作为参考题总目。这个总目,供学生选题、构思、调研参考。有些题目较大,可灵活掌握,分解细化。总的要求是: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理论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新问题,总结概括新经验,以小见大,从实践上升为理论,加深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的把握,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远大理想,培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精神,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参赛作品论文类每篇在8000字以内,调查报告类每篇在15000字以内。为党政领导部门、企事业单位所做的各类发展规划、改革方案和咨询报告已被采用者亦可申报参赛,同时附上原件及采用单位使用证明的复印件和有关鉴定材料。

一、哲学类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开创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唯物史观的发展

3.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 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与实践

5.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重要作用的典型调查 6.坚持群众观点,贯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宗旨的典型调查 7.社会转型期人们思想观念嬗变的调查与分析

8.在发展市场经济中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典型调查 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全面发展研究

10.网络社会中人们交往关系的变化与伦理道德的新课题研究 11.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发展先进文化问题研究

l2.封建迷信在一些地方泛滥的表现及其原因的调查与分析 l3.加强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教育经验和做法的调查研究 l4.当代大学生人生追求的调查分析 15.当代青年个性化发展的调查与哲学思考

二、经济类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新型工业化道路研究 3.农业劳动力转移对策研究 4.人民币汇率问题研究 5.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设置研究 6.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问题研究 7.我国与周边地区经济一体化问题研究 8.垄断行业改革问题研究 9.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研究 10.债券市场发展与规范化研究 11.农民收入问题调查 12.农民税赋负担问题调查 13.民间投资问题调查 14.贫困大学生问题调查 15.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研究 16.商业保险问题研究 17.地下钱庄问题研究

18.公共事业民营化的案例研究 l9.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调查研究 20.人才市场、技术市场发展调查

21.各类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调查 22.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企业典型调查 23.积极利用外资优化外商投资结构调查 24.金融风险防范与我国金融业改革研究 25.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典型调查 26.农业产业化研究 27.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调查研究 28.名牌战略案例分析 29.城镇化的调查和分析 30.生态环境产业发展调查分析

三、法律类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的宪政问题 2.宪法监督与宪法解释研究 3.法律赔偿执行难问题研究 4.知识产权法研究 5.信息安全法研究 6.电子商务法研究 7.政务公开制度研究 8.新婚姻法实施后问题研究

9.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法律问题研究 10.文化法制研究

ll.我国的民事法律制度的完善研究 l2.公司法有关问题研究 l3.金融监管法律问题研究 l4.法律援助的实践 15.公益诉讼

l6.中国环境保护问题的法律对策

l7.新世纪新时期推进我国行政法治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 l8.党的领导、人民民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实现机制研究 l9.“三农”问题的有关法律研究 20.中国反垄断法的理论与实践

四、社会学类

1.当代中国农村家庭结构与功能变迁调查 2.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分析 3.目前职业的社会声望研究

4.生活方式的改变与生活满意度的调查分析 5.单位制度和社会归属感研究 6.社会诚信度现状及其影响调查 7.社会公平感与纳税行为的关系研究 8.新社会阶层的调查研究

9.就业方式、就业观念变化调查研究 10.家庭保姆问题调查 l1.社区服务问题研究 l2.家庭暴力问题研究 l3.老年人家庭赡养问题

l4.妇女地位及妇女问题调查研究

15.当代社会变迁中消费文化兴起问题调查研究 l6.社会生活中中介组织的现状、成因及发展趋势 17.城市与农村生育观的差异、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 l8.农地征用中侵犯农民利益情况调查 l9.农民对土地的意识变迁及其成因调查 20.社会转型期的社会政策和社会救助工作研究 21.城市中农民工现状调查

22.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及其测量研究 23.大众传播中表达的价值观对受众的影响调查 24.时尚的社会心理学研究 25.网络发展及其对青少年影响研究

五、教育类

1.学校乱收费问题调查研究 2.税费改革对农村义务教育的影响 3.第八轮课改的跟踪调查研究 4.中小学学生道德现状调查 5.加强中小学国防教育问题研究

6.现代科技发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及对策 7.推进素质教育的调查研究

8.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调查研究 9.调整教育结构,扩大高等教育规模的调查研究 10.我国远程教育发展调查与研究

11.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意义和途径方式调查研究 l2.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的调查分析 13.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调查

l4.加入WTO、留**和教育的改革开放研究 15.从学生角度看高校教师队伍建设 l6.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与改革调查研究 l7.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

l8.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大中小学教育 l9.民办教育发展典型调查 20.少数民族教育发展调查

六、管理类

1.电子商务在某一行业的应用调查分析 2.科技企业的战略定位与组织设计 3.大型零售企业物流系统发展调查 4.中国银行组织再造实践研究 5.我国私营企业二次创业问题调查 6.中国家族企业问题调查研究

7.信息化对企业价值增值作用调查与分析 8.企业、组织、政府信息化建设的调查 9.中国企业家队伍成长与发展的调查与分析 10.中国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制度研究 11.企业在创新中发展典型调查 12.非法传销活动的调查与分析

13.非营利组织的作用及其法制化、规范化调查研究 14.影响中国基层政府行政管理的因素调查分析 15.反腐倡廉的典型调查和案例分析 16.中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调查与分析 17.政府绩效评估研究

18.公共部门中人力资源管理调查与分析 19.城市化进程中的政府作用和行政改革研究 20.村民自治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篇3:自然科学类作品申报书

既往对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作品竞赛的研究,可分理论探讨和实践调研两大类。从理论验证性文章来看,对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或科技活动宏观概述性分析较多,涉及微观具体问题和细节性问题分析较少;宣讲本学院或本校开展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工作开展状况论文较多,对比分析高校间相关论文工作较少;笼统阐释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对于高校人才培养的意义论文较多,针对高校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做出类型区分相关论文较少。实践调研类论文又可界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关涉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整体运作情况的聚类分析。另一类是以作者所在高校为中心进行的科技作品竞赛或活动的宣传性介绍,这一类论文典型特征是自我宣讲或表彰,对竞赛或活动自身存在的问题鲜有涉及。

基于对相关文献的分析来看,以微观性的某类具体作品为切入点,并结合某具体高校实践性竞赛活动为分析载体进行探究性研讨实有必要,且能为竞赛或活动的质量提升起到动力推动作用,此点亦是本文写作的重要逻辑原点。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因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所涉问题过多,其中最为关键的问题无非有三:一是对于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选题的探究;二是如何做好作品写作的过程控制;三是如何科学合理评价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质量。

一、对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的选题

选题决定了课外学术作品的科研方向和水平,决定着科研的成败。有论者指出合适的选题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科研能力,促进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发挥,对于推动高校科研工作的开展,提高大学生信心和作品水平都具有重要作用。从大连海洋大学第九届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作品哲学社会科学类专项为例,所有62项作品涵盖学科包含了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哲学社科类专项要求的所有类别。具体而言,62项作品里,哲学类作品3个,占所有类别作品的4.8%;法律类作品6个,占所有类别作品的9.7%;经济类作品4个,占所有类作品的6.5%;管理类作品11个,占所有类作品的17.7%;教育类作品14个,占所有类作品的22.6%;社会类作品24个,占所有类作品的38.7%。详细作品信息如表1所示。

从学生申报的作品来看,以下问题明显:选题过大,内容宽泛,框架面面俱到,总有完备答案,不会从实际调查和观察中独立自主地形成新分析、新观点。如,《家长的教育对孩子的影响调查研究报告》、《新时期企业发展新思路》、《对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探究》、《论网络人际交往的道德与智慧》、《关于目前中国房价问题的调查研究》、《浅析中国海洋产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国的海洋情结》、《论社会发展对就业的影响》、《法律无情与法律有情》等题目的选取明显偏差于学生自身能力,由所选题目可作出的预判是:学生不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和有限的知识背景下完成如此宏大题目。[1]

由此所引发的思考是何谓合适的选题,何谓好的选题,何谓面向特定对象科学的选题?不少论者认为价值性原则、创新型原则、可行性原则、有利性原则、具体性原则等方面阐释大学生应如何选择合适的课题参加各类科技作品竞赛[2]。诚然思辨性理论对大学生选题有一定指导作用,但如何更直观细致地寻求选题的优势化选择是更加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通过对比研究的方法,通过分析时间较近、更具权威的第十二届“挑战杯”大学生科技作品竞赛哲学社会科学类特等奖获奖作品,总结更具指导意义的科学选题标准。表2为特等奖论文具体信息。

获特等奖作品选题有两个特点:一是题目小,将研究范围限定在学校自身所处区位;二是研究视角较为独特,即使没有限定在一定的区位,对所选主题研究也不是大而全的;三是没有形而上的思辨论文,而是立足于学生自身实际,形而下地进行走访调查研究,应用性成果占据主导地位。由上可初步总结出大学生进行选题遵循的指导思想应当是:小、新、实。

所谓小,从认知规律看,先具体,后一般,用所学理论指导,去调查研究和分析具体事物,然后得出深化和改变甚至创新原来的一般理论。小意味着要选择以小见大的题目,需要智慧,创新和知识。比如,我们要研究调整结构和增长方式转型。你就可以调查几个地方、几个小微企业,在后危机时代如何改变和创新经营模式的实践。所谓新,就是中国社会发展变革的新东西:新事物,新经验,新问题,新趋向。如:(1)新农村建设中渔政渔港建设,动植物保护,农村饮水、公路、供电、安居、清洁、土地整治、海域使用等调研分析;(2)战略性新兴业创新发展课题中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等调研分析;(3)环境治理与生态保护、修复中的退耕还林还草、重点自然生态系统保护情况、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黄土高原地区综合治理、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与建设、祁连山水源涵养区生态保护、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青藏高原东南缘生态保护等进行调查研究;(4)教育发展课题中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农村学前教育、职业教育基础能力、民族教育发展、教育信息化建设;(5)改善民生计划中扩大城乡就业规模、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医疗保障水平、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农村贫困人口、国有资本收益中的民生支出等调研分析。所谓实,应当从以下两个方面衡量:一是踏实细致的进行实践调研;二是所作出的结论或建议具有可执行性,能为社会、地区相关问题应对提供可资借鉴的实用对策。如针对我国矿难高发。湖南师范大学10名大学生历时两年多,走访了30多个煤矿,完成两万多字的《湖南煤矿工人心理安全感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调查报告,所提出来的三级矿难防控体系,引起了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的高度重视。

资料来源:《中国青年报》,2011年10月20日,11版。

二、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写作的过程控制

选题确定后需要系统科学地寻求科研路线,即需要以研究主题所确定的概念为中心,量化变量并提出假说,并确立相关研究方法证实或证伪假说。对于初涉科研的大学生来说特别需要考量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理论建构层面;二是科学方法层面;三是具体写作层面。第一个问题所涉两个子问题,一是选题中以关键词为核心的文献检索和综述;二是选题所依存理论的一个系统学习。前者研究过程可以概括为问题形成、数据搜集或文献检索、数据评估、分析和解释及表述研究结果五个部分。每一部分都承载着一项与原始研究相似的功能。例如,在原始研究和研究综述中,“问题形成阶段”包括界定我们感兴趣的变量,“分析解释阶段”涉及决定哪种结果是显著的。对于选题所依存学科的基础理论,需要学生掌握基本的学科或专业原理。以经济类论文或研究报告为例,至少在建构作品时应当至少掌握以下三个方面原理:(1)资源的稀缺性是经济学分析的前提;(2)选择行为是经济学分析的对象;(3)资源的有效配置是经济学分析的中心目标,其主要任务是利用有限的资源尽可能持续地开发出人类所需求的商品并将商品在人们之间进行合理的分配。

对于科学方法层面,应该从社会调查方法与数据分析方法两个方面进行引导。社会调查主要任务是根据调查方案中确定的调查方法,以及调查设计的具体要求,采用各种方法收集调查对象的有关材料,全面掌握总体及总体单位各方面的基本状况。在社会调查中一是要注意调查方式方法多样性:综合运用问卷、访谈、实地考察、讨论、案例以及文献查阅等。有的竞赛作品图省事,怕麻烦,只搞问卷一种。所以东西很浅。甚至结论不符合实际。二是要注意调查的深入实际,深入调查要求不怕苦、不怕累,要下真功夫。比如,东南大学几位学生去农村调查融资问题,不但坐硬板,还住农民家里,所以成果很实在,很具体,获得特等奖。通过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审核,整理与汇总后,还需要系统的分析,才能揭示出资料所包含的众多信息,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依据资料的性质,可以将资料分为定性分析方法与定量分析方法。定性分析方法主要借助比较分析法、系统分析法、历史分析法、逻辑分析法等体现。要强调的是定量研究方法,调研可能涉及单变量或多变量的统计分析,因此方差分析、聚类分析、因子分析与典型相关分析等成为要了解和初步掌握的科研方法。

写作是收获的季节,把调查研究的成果、事实、材料和资料用科学理论和方法,进行梳理、分析和提炼出你的新结论,新认识。就是有实践价值和学术含量,揭示研究对象的本质和内在逻辑,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对策等。首先,要聚焦出鲜明的主题和创新点。作为论文的核心部分,应当充分而又简明的阐述为解决所提出问题而使用的新的思路或新的方法,以及所使用的分析框架和模型。其次,作品语言力求精炼、生动、有个性、有锋芒。先求通顺后波澜。尽量用平常的语言,阐明深刻的道理。

三、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的科学评价

对于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社科类项别评价指标的确定,我们综合了国家挑战杯及地方省市挑战杯的评审标准,确定将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创新性等作为大连海洋大学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哲学社会科学类(以下简称哲社类)专项的评审标准,通过走访刚刚在大连理工大学举办的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哲社类评审专家,结合举办的前八届校“挑战杯”课外学术作品竞赛的具体情况,我们制定了评审标准中各个子维度相关指标,详见图1。

在制定科学严谨的评价指标后,通过匿名方式征询了10名相关专家的意见,在对专家意见进行统计、处理、分析和归纳后,客观地综合多数专家经验与主观判断,对指标中大量难以采用技术方法进行定量分析的因素做出合理估算,经过多轮意见征询、反馈和调整后,对因素价值和价值可实现程度进行了相关分析。具体操作为,对评价指标中各因素的进行相应分级,系统将各因素分为一到五级,并赋值为0-1分不等,同时按照各因素的重要程度给与不同的权重,即对各因素的重要程度做区别对待,依照公式:进行了加权评价,得到最后的评价结果。

四、结语

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作品竞赛与创新型人才培养之间的有机互动可有效促进双方更为良性地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以及关联活动存在诸多问题,我们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1)注重培养学生科研素养,锤炼学生科学化思维。这种思维的锤炼应当具有体系性知识建构特征,如课题申报与结题、科技文献检索与获取、试验设计与数据分析能力、科技论文写作方法与发表流程、毕业设计(论文)等内容。

(2)高校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地,学生科研能力的提升需要和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有机融合。具体做法是,大一大二需要安排科研思维训练、文献检索等相关课程;大三大四期间需要安排专业前沿理论研讨等相关课程。

(3)注重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将校、省(市)、全国“挑战杯”课外科技学术作品竞赛视为人才培养过程中训练学生科研思维、科研技能的重要载体,尽可能安排学生参与比赛,遴选优秀指导教师并给予充足基金支配。

(4)成立直属于校直属下大学生科技创新(业)中心,专门负责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实行本科生学分制与导师制相结合的学生管理模式,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尽早开展科研活动。鼓励学生发表学术论文,尊重学生知识产权,并给予相应资助和奖励。

摘要:通过回顾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相关文献,研究某类微观性具体科创作品的选题、写作及评审标准。以实践性竞赛活动为分析载体,对比第十二届挑战杯课外科技学术特等奖作品,给出相关结论。研究表明,大学生进行课外学术作品选题应当遵循“小、新、实”三方面特征,作品的写作过程应当注重科研思维、科研基础理论与科研方法并重,评审学生作品标准应当遵循科学合理的量化评定标准。

关键词: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选题,写作,评价标准

参考文献

[1]朱冠华.从“挑战杯”论大学生科研选题[J].茂名学院学报,2005(5):36-42.

篇4:试析“物色”类作品的特征

关键词:物色 《文选》 《文心雕龙》 含义

《文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其所选作品与文学观念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文选》中,将“赋”列于诸类文体之首,足可见“赋”这种文体在当时的重要程度。在“赋”这一大类中,《文选》又将其分为“宫殿”“郊祀”“耕藉”“田猎”“纪行”“游览”“宫殿”“江海”“物色”“鸟兽”“志”“哀伤”“论文”“音乐”“情”等十五小类。其中“物色”作为这十五小类的一类,其含义的明确无疑对研究《文选》的文学观念具有重要作用。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专设《物色》一篇,对“物色”有了较为细致的阐述,但由于《文心雕龙》本身又十分难解,导致“物色”一词的含义一直扑朔迷离,迄今为止学界仍未达成共识。

李善在注《文选》时,曾对“物色”一词这样解释:“四时所观之物色而为之赋。”{1}由于李注对后世影响深远,这种以“物色”来解释物色的方式也得到后世许多评论家的认同。后来,范文澜在注《文心雕龙》时,把“物色”解释为“声色”。当代许多学者发展了这种观点,并把“物色”解释为“自然景物的声色”。另外,部分学者认为,“物色”就是“辞采”。还有学者认为,“物色”就是观察、审视万物的美相。当然也有学者主张将“物”与“色”分开解读。认为“物”指的是“自然景物”,“色”就是佛教用语中的“色”。{2}诸多专家和学者对“物色”的解释可谓各有依据,莫衷一是。其实,通过《文选》中“物色赋”与《文心雕龙·物色篇》参照解读,是可以对“物色”一类的文学作品做出比较准确的界定的。“物色”一类文学作品,应至少包括以下三大特征:第一,与气候或天气相关;第二,体现“变化”的特征;第三,所写之“物”与情感或思考具有高度的统一性。

一、与气候或天气相关

“物色”之“物”,总体来说确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在对《文选》以及《文心雕龙》中“物色”一词的解读中,很多解释为了防止将事物定义得过于宽泛,都将其解释为“自然景物”。这其实是不确切的。首先我们从《文选》所选篇目来看。依《文选注》,列于“物色”一类后的篇目一共有四篇。分别是宋玉的《风赋》、潘岳的《秋兴赋》、谢惠连的《雪赋》、谢庄的《月赋》。仔细分析风、秋、雪、月四事可得知,风和雪都是与天气息息相关的。而“秋”作为一个季节,则是气候的集中体现。只有“月”字似乎与天气或气候无关。可是,如果进一步分析我们会得知,日月星辰等与天气和气候是分不开的。人们在晴天或半阴天中才能够看见它们,而在全阴天和雨雪天气中往往日月星辰是不得而见的。因此,可以说《文选》中所选的四篇列于“物色”一类后的赋,当都与气候或气象相关。

对《文心雕龙·物色篇》仔细分析,也可以得出相似的结论。刘勰曾在此篇中写道:“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盖阳气萌而玄驹步,阴律凝而丹鸟羞”“献岁发春,悦豫之情畅;滔滔孟夏,郁陶之心疑;天高气清,阴沉之志远;霰雪无垠,矜肃之虑深”……可见,刘勰心中,“物色”的形成与四季的变化交替是密不可分的。该篇又写道:“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杲杲”为日出之容,“”拟雨雪之状,“喈喈”逐黄鸟之声,“”学草虫之韵。{3}该句列举了六个运用叠词的实例,详述“物色”得之于作者深思后的成文过程。该六例可分为三类,前两例可谓“花树”,中间两类可谓“气象”,最后两例可谓“鸟虫”。那么是否说明,“物色”一类的文学作品就包括对花草树木、鸟兽虫鱼的描绘呢?不是的。“物色”一类的文学作品,其主要表现的还是“气象”一类的景观以及作者看到这些景观后所触发的情感。当然,由于花草树木的生长枯竭、鸟兽虫鱼繁衍与活动和“气象”或者说“气候”的关系十分密切,所以“物色”一类的文学作品不可避免地会对它们有一些描写。而“物色”所体现出的文学根源,依然是“气候”或“天气”。对此,钟其鹏先生已有论断,这里不做详述。{4}所以我们说,与气候或天气相关,或者说由“气候”或“天气”带来的变化而引发的抒情,是“物色”一类的文学作品应该具备的第一大特征。

二、体现“变化”的特征

“物色”一类的文学作品的另外一个重要特征是“变化”。可以说,正是由于春夏秋冬、风雨霜雪等气象事物的不停变化,才引起作家们深刻的情感波动。

宋玉的《风赋》,就是借风引题。风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是空气冷热不均流动而形成的。所谓风的变化,就是此刻有风,下一刻无风,或者此刻无风,下一刻有风。风去风来,对情感细腻的作家们来说,无疑是最大的触动。《风赋》虽然大篇幅都在谈论“庶人之雌风”和“大王之雄风”的区别,但“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襟当之”才是引起这种思辨的缘由。“有风飒然而至”可以说是风从无到有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引起楚王“寡人与庶人共者耶”感慨的直接诱因,而此后的雌风雄风之辨则是由此展开。整篇文章便是由“风”从无到有的这种变化起兴的。

潘岳的《秋兴赋》也是如此。中国自古就有伤秋的传统。屈原在《湘夫人》曾有:“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之句{5},被称为“千古伤秋之祖”。这种“伤秋”之情,也是源于一种变化。由于秋天,万物开始凋零,标志着又是一年要结束,时光也在流逝。这必然引起作家触物伤情的感慨。《秋兴赋》也处处充斥着这种情怀。潘岳在《序》中说“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见二毛”,在正文中又提及“四时忽其代序兮,万物纷以回薄”。可见这种季节的变化,是引起作者情怀而作文的又一个重要途径。

《月赋》更是如此。月亮的形状是变化的,这种或圆或缺的变化同样是引发作者情怀的诱因。谢庄的《月赋》虚拟了一个曹植与王粲夜游的简单情节,并把这种因月之“变”而引发的人之“变”的思考融入其中。其中“临浚壑而怨遥,登崇岫而伤远,于时斜汉左界,北陆南躔,白露暖空,素月流天”一句,更是详细道出了季节的变化。

谢惠连的《雪赋》也不例外。雪的洁白固然引起古人关于高洁品质的无限遐想。雪是不易得到的,因为只有温度足够低,并且达到一定降水条件才可能形成雪。然而雪又是易融的,随着温度的改变,这种令人神往的洁白似乎又是不易保存的。雪本身就十分令人喜爱,又加上它得之难、失之易的特征,同样引发了情感丰富的作家们的无限遐想。可以说,雪的降临,给天地间带来的是一种变化;雪的融化给天地间带来的则是另一种变化。这种“变化”,就是触动作家心灵的源泉。《雪赋》开篇写道“岁将暮,时既昏,寒风积,愁云繁”,指出了时间已是黄昏,“寒风”“愁云”的“积”“繁”等状态。其实这就是时间与天气的变化,它是下文“俄而微霰零,密雪下”的前提。这种变化导致了梁王因景伤情而达到“不悦”的程度,进而才有了下文。

对于“物色”类作品的这一特征,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篇》里就有提及。“春秋代序,阴阳舒惨”就是对季节变化的描述。“物色之动”,则点明了季节变化后万物的变化。“动”字更体现出了“变化”的特征。之后的“阳气萌”“阴律凝”“四时之动物深矣”等句,更是突出强调了变化在“物色”一类文学作品中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

三、与感情或思考的高度统一

“物色”类作品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则是所咏之物与情感或思考的高度统一。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篇》中说“物色之动,心亦摇焉”“物色相召,人谁获安?”可见,“物色”类文学作品,在文中一定要体现作者的“心动”。该篇类似的表述还有很多,如“是以诗人感物,联类不穷”“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婉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一叶且或迎意,虫声有足引心。况清风与明月同夜,白日与春林共朝哉”等等,无不体现出所咏之物与“情”或“思”的统一。

在《文选》所录的四篇“物色赋”中,既有表现“情”的佳作,也有表现“思”的名篇。宋玉的《风赋》,是表现“思”的。他借“大王之雄风”与“庶人之雌风”的对比,将楚王的生活与庶人的生活状况做了鲜明的对照。明写“风之不同”,实则暗指“生活环境或状况的差异”。这些对比无疑是对楚王“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的隐晦的反驳。全文体现的则是宋玉对“大王之风”与“庶人之风”差异的思考。至于潘岳的《秋兴赋》由秋天临近而引发了许多人生的思考。“悟时岁之遒尽兮,慨伏首而自省”“彼知安而忘危兮,故出生而入死”“逍遥乎山川之阿,放旷乎人间之世”……文章洋溢着对人生无常、岁月易逝的感慨和对生命的哲理化思考。谢惠连的《雪赋》,由天气不好,梁王不悦,引出邹阳、枚乘、司马相如的莅临。接着则是虚拟中的辞赋家们对雪的极力描摹。司马相如和邹阳对雪的描摹之中,突出了下雪时的无穷的生命力和雪后易融的短促。篇末则以梁王的“乱”做结,道出了对雪所体现的高尚情怀的咏叹。整篇赋的思想性体现在是由雪引发的“因时兴灭”“纵心皓然”的思考。谢庄的《月赋》,则在虚拟曹植与王粲的夜游中,由“月”而引发了一系列复杂的情思。

由此可知,无论是《文心雕龙》还是《文选》,对“物色”一类文学作品的界定中,作品中所体现的“情感”与“思考”,是构成这类作品必不可少的要素。

四、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在《文心雕龙》和《文选》中所指的“物色”一类的文学作品,当指描绘那些能够引起创作主体情怀与思考的多变的气象景观的作品。

{1} 李善:《文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2} 钟其鹏:《南朝“物色”考辨——〈文选·赋〉“物色”类研究之一》,《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

{3} 范文澜:《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4} 钟其鹏:《〈文选·赋〉“物色”类不含草木赋辨——〈文选·赋〉“物色”类研究之二》,《牡丹江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

{5} 马茂元:《楚辞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80页。

作 者:宋雪伟,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唐宋文学。

篇5:自然科学类作品申报书

教技发中心函[2009]5号

科技处(研究生院):

2009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以下简称“博士点基金”)申报工作从即日起进行。请各高校按照通知的有关要求,做好本申报工作。

一、申请对象

1.凡在高校科研第一线工作、经有关部门正式批准具有指导博士生资格的教授,均可申请资助(已退休者不得申请)。

为使博士点基金的科研工作与高级专门人才培养密切结合,申请课题必须有博士生参加。2.为加强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各校在申报课题时应优先保证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研究基地的课题申报。

为了有助于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工作的连续性,允许上述部门指导博士生的教授同时承担两项博士点基金课题研究工作(包括参加研究的课题),但不得在同一内同时申请两项课题,已承担两项课题的课题负责人,需等其中一项课题完成后,方可再次提出申请。

二、申报课题应以基础性研究为主。

三、为了促进博士学科点的人才队伍建设,使青年教师能够尽快地脱颖而出,从2007年起博士点基金设立新教师基金课题(原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40岁以下正、副教授申报课题不再受理)。

1.实施范围:具有博士点基金申报资格的学校在自然科学博士点上工作并具有博士学位的正式教师。

2.年龄不得超过40周岁(出生时间在1969年1月1日以后)3.在本博士点上工作不超过三年(2006年1月1日以后)4.未独立承担过国家级各类科研课题。5.限额申报。

6.单项课题申请经费不超过5万元。

7.凡获得过新教师基金资助的教师,不得作为课题负责人再次申请。

篇6:自然科学类作品申报书

申报工作的通知

各部门、系(部):

为做好2009年度院级人文社科类和自然科学类课题的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时间:2009年5月15日前,过期不予受理(课题申请书见附件,也可在质量管理办公室网页-质量记录表式中下载,报送材料时需同时递交纸质文稿一式三份和电子文稿)。

二、选题要求:

1.课题申报项目须研究目标明确,内容具体,方法可行。

2.课题选题范围:

(1)人文社科类:应侧重于学院、社会发展热点研究;

(2)自然科学类:应侧重于符合市场需求、结合专业建设、有望获得显著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应用研究项目或技术开发项目;

(3)有望获得省、部、市、厅级科技项目资助的预研项目;

(4)同我院项目教学、实训基地建设、实训项目建设紧密结合的开发类项目。

3.学院重点支持下列选题:

(1)能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选题。

(2)结合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研究方向的选题。

(3)围绕学院教学工作,在管理系统开发以及教学实训仪器产品开发、改造、技术升级等方面的选题。

(4)能为申报市厅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实施预研的选题。

4、选题要小而精,要求能在一年半的时间内完成全部研究工作。

三、项目类别

2009年度院级科技类项目分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两个类别,各项目一般由学院根据实际情况,参照《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科研经费管理办法》拨付研究经费。项目负责人在填写《项目申请书》时应注明类别。

四、申报要求

1.项目申报人为该项目的负责人。项目申报人原则上应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否则须经2名具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同行推荐。

2.已有在研项目且于2009年6月底之前不能结题的项目负责人,不得参加本年度项目申报。申报人只能同时申请一个课题。

3.拟申报项目应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或应用价值。项目论据充分,研究目标明确,研究计划切实可行,研究经费预算合理。

4.项目完成周期一般不超过一年半,重点资助项目可放宽至两年。

5.项目组人员一般不超过4人(含项目负责人),与项目研究无关的人员不得在项目组挂名。

6.鼓励学科交叉,提倡跨学科、跨专业联合申报,发挥群体优势,提高研究成果的质量。

五、申报程序

1.项目申报人选定研究方向,确定项目名称,明确参研人员后,填写《项目申请书》(可从科技处网页或“质量管理”网页“质量记录表式”中下载)一式三份。

2.项目申报人填写《项目申请书》后交所在部门审核。申报人所在部门必须对《项目申请书》中所填内容进行认真审核,并就选题的意义、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及申报人的资格等签署具体意见。

3.经部门审核通过的《项目申请书》由项目申报人送交科技处,科技处汇总各部门申报项目并进行形式审查后,移交院学术委员会进行评审。通过评审对批准立项项目明确项目类别,并参照《南通航院科技经费管理办法》确定资助额度,公布评审结果。

请各部门根据本通知要求,认真组织好本部门院级人文社科类和自然科学类项目的申报工作。

联系电话:85965515E-mail:keyan@ntsc.edu.cn

特此通知

附件: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科研课题项目申报书

科技处

篇7: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作品申报书

作品申报书

附件一:

作品简介:

一. 项目概述:

二. 市场营销:

篇8:马里内蒂叙事类作品特色浅析

马里内蒂于1876年生于埃及亚历山大, 父母同为意大利人, 少年时代在巴黎度过, 1899年毕业于热那亚大学法律系, 1905年开始定居米兰。1909年2月20日, 他在法国《费加罗日报》上发表了《未来主义创立宣言》, 正式宣告了未来主义的诞生:

1.我们要歌颂追求冒险的热情、劲头十足地横冲直撞的行动。

2.英勇、无畏、叛逆, 将是我们诗歌的本质因素。

3.文学从古至今一直赞美停滞不前的思想、痴迷的感情和憾沉的睡梦。我们赞美进取性的行动、焦虑不安的失眠、奔跑的步伐、翻跟头、打耳光和挥拳头。

4.我们认为, 宏伟的世界获得了一种新的美——速度之美, 从而变得丰富多彩……

5.我们要歌颂战争——清洁世界的唯一手段, 我们要赞美军国主义、爱国主义、无政府主义者的破坏行为, 我们要歌颂为之献身的美丽理想, 我们称赞一切蔑视妇女的言行。[1]

速度、力量、战争, 与过去一切的决裂, 这些成了未来主义者们的信条和目标。从1909年到1920年, 在这段被马里内蒂称为意大利未来主义“英雄年代”的时期里面, 他又创作了一系列的宣言, 从包括艺术、雕塑在内的各个艺术层次完善了未来主义理念, 使未来主义成为了一次范围广泛的思想运动。

从文学角度来看, 马里内蒂的作品摒弃一切传统的东西, 比如语法关联、动词变位、标点符号等, 主张词语运用应当放任自由, 在作品中加入大量拟声词和各种象征符号, 不用动词而直接将名词组合成句。马里内蒂在《未来主义戏剧宣言》中声称, 未来主义戏剧的任务是要彻底摧毁导致传统戏剧僵死的手法, 在舞台上展现我们的智力从潜意识、捉摸不定的力量、纯抽象和纯想象中发掘出来的一切, 不管它们是如何违背真实、离奇古怪和反戏剧。[2]他创作的短剧《他们来了》中, 对白只有三句, 一群缄默的人等待客人, 忙碌准备。最后客人没来, 桌椅却竟自朝门口走去。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未来主义文学创作的一些特色。无怪众多文学批评家将未来主义称为意大利先锋派的前身, 二十世纪60年代的新先锋派文学、“63学社”都深受其影响。

笔者认为马里内蒂的叙事类作品有两个非常鲜明、与众不同的特色值得注意:一是关于战争主题, 二是关于情色力量。而这两点往往都是结合在一起的。

战争是马里内蒂叙事类作品最重要的一个主题。马里内蒂将其视为世界进步的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手段, 是未来主义者同“过去主义者”斗争的必备武器, 是“世界唯一的清洁剂”。从最初的《未来主义创立宣言》中我们就能够感受到他对于过去、传统的仇恨和对于战争的歌颂和渴望:

“……一辆汽车吼叫着, 就像踏在机关枪上奔跑, 它们比萨摩雷斯的胜利女神雕塑更美……我们要摧毁一切博物馆、图书馆和科学院……我们的目的是要切除这个国家肌体上生长着的教授、考古学家、导游者和古董商们组成的臭气熏天的痈疽……我们要把这个国家从数不清的博物馆中拯救出来……博物馆就是坟墓……这样漫无边际地欣赏过去的东西毫无裨益, 而且使人感到疲劳、沮丧和消沉, 难道你们愿意这样浪费自己宝贵的精力吗?……那么来吧……把河水引来淹没博物馆……哈哈, 看着那些自命不凡的古画杯撕破, 褪色, 在水面上随波逐流地漂浮, 是多么开心啊![3]”

要破坏这些传统的东西, 最直接的手段无疑就是战争, 因此作为未来主义的战士, 马里内蒂敞开双臂迎接每一次战争。

在马里内蒂的第一部叙事体小说《未来主义者马尔法卡》 (Mafarka il futurista) 中, 他就开始尝试描写各种冲突。但在其前期的叙事类作品中, 最著名的一部要属1910年的《我们杀死月光!》。这部小说第一次将赞美战争作为作品内容核心, 使马里内蒂的作品从一般意义上的反对传统进一步跳入用战争去摧毁一切旧东西这一更为激进的阶段。

作品描写的是一个未来主义者巡逻队袭击了虚构的帕达格洛城, 之后打开了城里精神病院的大门, 解放了关在里面的疯子;放出了动物园里面的野兽, 最后, 在杀死了“月亮的亮光”之后 (“于是, 三百盏电灯用它们石膏般的光芒彻底掩盖了那最受情人尊崇的年迈的女王……”) , 展开了一场大屠杀, 对象就是那些得了通风病、瘫痪和麻风病的人群, 因为他们的存在已然污染了美丽群山的侧影……

最后的这一场屠杀正好是作品的亮点, 纯净有如清洁剂的鲜血 (“是的, 我们的神经如此渴望战争……那些女人、无所事事之人、残疾、病患者, 还有所有那些谨慎的议员们都渴求些什么?与他们那样充满噩梦、战栗, 最终面临凄惨临终的生命相比, 我们宁愿选择暴力的死亡, 而且我们称颂这才是唯一与人类这一猛兽相称的品质……我们疯了吗?万岁!终于等到了这个我们企盼的字眼!……我谨以我个人的名义向你们宣布, 这个世界已经由于充满智慧而腐坏!”) ;绝美的场景, 使人们感受到战争的力量, 以及作者在面对那些巨大破坏时血脉膨胀的感受。

马里内蒂生活的年代也是战火纷飞的时代, 几次世界性的大规模冲突贯穿了他创作的整个生涯, 为他提供了未来主义的素材。

最先开始的是意大利和土耳其之间的利比亚战争。马里内蒂从1911年12月25日至31日为巴黎的《不妥协报》 (Intransigeant) 撰写了连载的叙事体的《的黎波里战斗》, 之后在1912年整理成册出版。这是马里内蒂关于他的“战争节日”的开山之作:他称战争为节日, 宣称在文学作品中就应当体现对于这“战争节日”的已然被人们忘却但却极富吸引力的美学享受。这无疑是马里内蒂的大战文学最主要的特点。在语言方面, 他采用丧葬式的巴罗克风格来赞颂战争的丰功伟绩, 依旧与情色描写类比密切:

“突然间, 机关枪开始了工作, 发出愤怒而急促的铁锤般痛苦的噪音, 越来越急促, 以至于穿破了那尚未开启的面目可憎的夜幕大门。我走向她, 就像靠近一个雍容而危险的女人, 她那充满智慧、精准而残忍的目光能够毫不留情地夺去一位勇者的生命……她弯腰向前, 女人般纤细的身材, 柔软的身体封锁在黑色天鹅绒里面, 外面则装饰着一个由弹夹构成的圆形腰带。在她的黑发之间, 或者应该说在她那锋利的牙齿之间, 绽开了由连续的、疯狂的猛烈火焰构成的白色兰花, 好似世界上最疯狂、最热情的花朵。”

马里内蒂的“战争节日”在1921年的《钢铁婚房》 (Alcova d’acciaio) 中得到了最完整的文学表达。这无疑是马里内蒂的代表作之一。这是一部作者回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线各种经历的一部战争日记。这个用金属建造的婚房不是别的, 正是作者所驾驶的74型装甲车。1915秋天马里内蒂和许多他的未来主义追随者一起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他驾驶着这辆装甲车参加了维多里奥-威内托的几次胜利战役。对于马里内蒂来说, 这场战争没有战壕, 没有硝烟, 没有泪水, 有的只是激情, 他驾驶着战车, 如同刚刚进入婚房的新人般充满激情和爱恋, 他奔驰在战场上, 追逐着刚刚被解放的弗留利美丽女郎。作品流露出对于现代武器, 以及现代工业力量和效率的赞美 (“我的装甲车歌唱着机器创造的一个又一个世界纪录+千百工人们的辛勤劳动+天才的工程师和军官们+战斗的佩罗内·安萨尔多和菲亚特+纳扎罗无所不在的速度光荣+意大利智慧的优越+意大利未来主义”) 。情色比喻贯穿文章始终:“自动机关枪, 身手敏捷的钢铁女人, 奔跑着, 欢唱着, 用女同性的阳刚之力占据街道那漫长而扭曲的身体……装甲车本身就是‘钢铁婚房’, 它的诞生就是为了‘伟大的未来主义之爱’, 正是它用爱国主义——性爱冲击的暴力占有了祖国的身体……是我, 正是我在亲吻你!我的74装甲车嚎叫叫叫着——是我在亲吻着你!……我的意大利, 美味可口的女人-大地, 母亲-情人, 姐妹-女儿, 每一次进步和每一种完美的导师, 多情种-乱伦者, 高贵-恐怖-神圣!”。由“未来主义基因”受孕, 意大利“在遭受了千百次强暴和践踏而顽强复兴之后”重新使自身得到了完整。

马里内蒂的战争中心观点认为不仅仅是意大利, 这个或者那个国家, 而是所有的东西都必须通过战争来达到完美, 是一个自然规律。这是马里内蒂作品中最普遍的一个概念, 但是也许在其1918年的作品《如何勾引女人》 (Come si seducono le donne) 中达到了极致, 虽然这是一部边缘化的小部头作品, 但是从这个观点来看却非常有意义;尤其是在“女人和战争” (La donna e la guerra) 一章当中:

“大地、海洋、天空和女人, 他们都渴望战争, 这是他们完善自身不可或缺的因素。我讲的是爆发的世界大战, 前面的一系列战争最多也就能算上战斗的前奏罢了。所有血色的夕阳象征、预示着如今的战斗。……树林等待着大炮愤怒地斥责, 微风奏出的好似笛声与小提琴的和弦安慰不了它。夜晚星空灿烂, 这扭曲的静寂很少带给我莫名的折磨, 却几乎一直给我对于那种空虚和安静的恐惧和厌恶, 迟早要不惜一切代价, 用巨大的声响把它们填满并且扼杀。飓风、暴风雨、雪崩、龙卷风, 它们都是那妄图在世界的大爆炸中得到涅槃的战争的力量。雷声就是最根本的证明, 是咆哮的愿望, 是未来机关枪粗大口径的校验。天空的星座就是夜晚轰炸的计划草图。高山那侵略性的外表今天终于有理由换上那套用密集的弹道、大炮隆隆的呼啸声做成的崭新外衣了。”

对于马里内蒂来说, 战争不仅仅是清洁剂, 而是世界的真理:大自然和人类历史的唯一真理。

1930年, 已然功成名就的马里内蒂出版了短篇小说集《彩唇的短篇》 (Novelle colle labbra tinte) 。在这部作品中马里内蒂把情色力量的表达升华到另一个阶段。在这部色彩浓烈、风格古怪的文集中, 有食人肉者 (《冲锋队员怎么吃饭》中, 一位士兵把被自己杀死的情人的背部残体装进背包, 带到了前线, 为了能够永远地享用她的亲吻。) ;有彻底的赤裸者 (《面颊》中主人公要他的情人保留脸上巨大的伤疤, 好品味献血的味道, 享受最赤裸地亲吻) ;还有对于鲜血的崇拜 (在《关于旗帜的争吵》中的女主角因为手术而不能与男人进行性行为, 否则将死于大出血, 而男主角强行占有了她, 在海边的一个房间里, 一场性爱描写之后, 绿色的海洋、红色的鲜血和女人苍白的尸体, 在男主角看来构成了意大利国旗的颜色, 他也终于找到了之前关于旗帜颜色讨论的答案。) , 等等。可见马里内蒂后期的叙事类作品内容仍与战争相关, 依旧歌咏战争, 用他古怪的方式赞美爱国主义, 但却逐渐超出了它的范围。情色描写也得到升华, 臻于极致, 由突显战争力量而渐渐转向了生活中的其他层面, 建立起了一种全新的美学体验。

虽然在后期有所突破和改变, 但纵观马里内蒂叙事类作品创作历程, 其最基本的特色是以未来主义倡导的破坏、力量、非传统为主要内容, 尤其以战争为主题, 以情色为主要表现手段, 通过情欲、性爱、鲜血、裸体等内容直接描写或者类比来刺激读者感官, 突显战争的巨大破坏力量。抓住战争和情色两个关键词, 这是理解马里内蒂以及未来主义时要尤其重要的。

摘要:关于未来主义, 绘画、雕塑等视觉艺术领域的研究已经非常深入和全面, 但在文学领域还略显不足, 而对于叙事类作品的研究就更加浅显。本文对于未来主义创始人菲利普.托马索.马里内蒂的叙事类作品特色进行浅析, 对于他的战争主题和情色描写这两大特色做了一些分析和探讨, 对他前期和后期的作品特色做了简单的比较和评析, 旨在以此引起对于未来主义叙事类文学作品的注意, 对马里内蒂以及对于整个未来主义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关键词:意大利,文学,未来主义,马里内蒂,叙事类,战争,情色

参考文献

[1]、《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张秉真/黄晋凯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

[2]、《意大利文学史》张世华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年

[1]、摘自《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 张秉真、黄晋凯 (主编)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8年。

[2]、引自《外国现代派作品选》中的吕同六译《他们来了》,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0年。

上一篇:企业文化发展在战略下一篇:城镇棚户区界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