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数学提高练习

2024-06-21

初三数学提高练习(精选6篇)

篇1:初三数学提高练习

已知点P在线段AB上,点O在线段AB延长线上.以点O为圆心,OP为半径作圆,点C是圆O上的一点.

(1)如图,如果AP2PB,PBBO.求证:△CAO∽△BCO;

(2)如果APm(m是常数,且m1),BP1,OP是OA,OB的比例中项.当点C在圆O上运动时,求AC:BC的值(结果用含m的式子表示);

(3)在(2)的条件下,讨论以BC为半径的圆B和以CA为半径的圆C的位置关系,并写出相应m的取值范围.

A PB O

已知点P在线段AB上,点O在线段AB延长线上.以点O为圆心,OP为半径作圆,点C是圆O上的一点.

(1)如图,如果AP2PB,PBBO.求证:△CAO∽△BCO;

(2)如果APm(m是常数,且m1),BP1,OP是OA,OB的比例中项.当点C在圆O上运动时,求AC:BC的值(结果用含m的式子表示);

(3)在(2)的条件下,讨论以BC为半径的圆B和以CA为半径的圆C的位置关系,并写出相应m的取值范围.

A PB O

篇2:初三数学提高练习

一、选择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的倒数是( )

A. B. C. D.

2、将 用小数表示为( )

A. B. C. D.

3、方程 的解是( )

A.1或-1 B.-1 C.0 D.1

4. 如图是一种常用的圆顶螺杆,它的.俯视图是 ( )

5、如图,随机闭合开关 中的两个,则灯泡发光的概率为 ( )

A. B. C. D.

6、若点 都是反比例函数 图象上的点,并且 ,则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 )

A. B. C. D.

7、为庆祝抗战70周年,我市某楼盘让利于民,决定将原价 元/米2的商品房价降价10%销售,降价后的售价为( )

A. B. C. D.

8、小刚以400米/分的速度匀速骑车5分钟,在原地休息了6分钟,然后以500米/分的速度骑回出发地下列函数图象能表达这一过程的是( )

9、如图, 是⊙O的直径,弦 ,则

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 )

A. B. C. D.

10、如图,在矩形 中, , 是 边的中点, 是线段 边上的动点,将△ 沿 所在直线折叠得到△ ,连接 ,则 的最小值是( )

篇3:如何提高数学课堂练习效率

一、课堂练习要体现趣味性

对于小学生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对数学的迷恋往往是从兴趣开始的,由兴趣到探索,由探索到成功,在成功的体验中产生新的兴趣,推动数学学习不断取得进步。但数学的抽象性和严密性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要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体会到数学是那么生动、有趣、富有魅力,练习的趣味性是不容忽视的。我们可以设计一些融游戏性、趣味性、竞赛性于一体的习题,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学习,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形成技能。

如,苏教版《分数大小的比较》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一道习题:从前有一座山,山中有一个庙,庙里住了3个和尚。有一天,他们进行折纸鹤比赛,大和尚3分钟折了4个,二和尚4分钟折了5个,小和尚5分钟折了6个。谁折得最快?学生见到这样的新鲜习题,个个兴趣盎然,积极进行思考计算,不一会儿,绝大多数的学生都做对了这道题。这道题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对抽象性较强的分数备感兴趣,从而巩固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二、课堂练习要体现层次性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小学数学课堂练习必须要有层次、有梯度,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熟练掌握,再上升到创造性运用。所谓层次和梯度,其一是指前后练习的安排,先练什么,再练什么,应当循序渐进;其二是指一组练习之间的坡度适当,即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坡度,适合学生的实际。

如,苏教版《找规律(间隔排列)》一课,运用规律解决问题,我设计了这样一组练习:

(1)河堤的一边栽了75棵柳树,每两棵柳树中间栽一棵桃树,栽桃树多少棵?

(2)把一根木料锯3次,能锯成多少段?如果锯成6段,需要锯几次?

(3)沿圆形池塘的一周共栽了75棵柳树,每两棵柳树中间栽一棵桃树,可以栽桃树多少棵?

这一组练习有基本题也有提升题,层次分明。第1题与例题相似,是对达成基本教学目标的巩固。第2题是比较隐蔽的变式,是例题的延伸。第3题与第1题是一组比较题,是新知的延伸与补充。同样是75棵柳树,但排列的方式发生了变化,第1题是两种物体排成一排,中间的物体比两端的物体少1;第3题是两种物体围成一圈,两种物体的个数一样多。这一组有序练习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能深化学生的理解。

三、课堂练习要体现差异性

学生的个体发展存在着一定差异,认知水平也整齐划一。因此,课堂练习要遵循差异性原则,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给不同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程度的练习,使学生各取所需,各得其所。

通常把巩固练习分为三个层次,★级为基础练习,学习困难的学生做;★★级是综合练习,中等成绩的学生做;★★★级属拓展练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做。

如,苏教版《最大公因数的练习》一课,我设计了三道习题:

★级:把一张长20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纸裁成同样大小的正方形,且没有剩余。每个正方形的边长最长是多少厘米?

★★级:把长30分米、宽24分米的长方形铁皮剪成同样大小的正方形,且没有剩余,至少可以剪多少个?

★★★级:在一个长方形操场的四周栽柳树,每个顶点都要栽,且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都相等。已知长方形的长36米,宽20米,那么最少需要多少棵柳树?

由学生灵活选择题组,让每个学生都能在练习中享受到成功的快乐。学生只有经常体验成功才能持续保持学习兴趣,否则会因为作业经常出现错误或解答不了而带来较重的心理压力,渐渐地失去学习信心。同时对这些习题进行全班交流,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在原有程度上得到提高。

四、课堂练习要体现思考性

从理论上讲,任何数学题都具有思考性,但从实践来看,那些可有可无、重复机械的练习题就属于缺乏思考的练习。“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在课堂练习中,我们需要创设疑难情境,不断置学生于思维进退的选择之中,逼着学生打破思维壁垒,向着思维的纵深去探究。如果学生的思维始终在浅层次徘徊,而不经历“愤悱”,那么学生的思维就不可能有质的提升。

如,苏教版《找规律(覆盖)》一课,从规律的提炼到规律的应用,我设计了四道题。

(1)电影院一排有18个座位,小芳和小英是孪生姐妹,要让她俩坐在一起,并且小芳在小英的右边。在同一排有多少种不同的坐法?

(2)电影院一排有18个座位,小芳和小英想坐在一起。在同一排有多少种不同的坐法?

2015.1(3)电影院一排有18个座位,9号座位给妈妈坐,小芳和小英坐在一起,并且小芳在小英的右边。在同一排有多少种不同的坐法?

(4)小芳家餐桌的周围有12张椅子,如果小芳和小英坐在一起,并且小芳在小英的右边。有多少种不同的坐法?

上面四道题有很强的针对性,能有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第1题是对本课规律的适度强化,第2题是对第1题的深化。第3题需要活用规律,因为妈妈在中间,所以要分段思考。第4题则由直线型跳跃到了圆周型,这也直接导致了规律的“失灵”,促使学生对规律进行重建。就这样不断设置思维障碍,反复打破学生的认知平衡,有效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向更高阶梯攀登。

五、课堂练习要体现价值性

课堂练习中的习题都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课堂教学目标,从题型、知识点、叙述方式等方面综合考虑精心设计出来的,因此,我们必须深入挖掘习题的丰富内涵,用好用足其中的每道习题,让它们彰显出最大功能。

如,苏教版《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一课中的例5是运用表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随后的练习中出示了这样一题:一个长方体饼干盒,长17厘米,宽11厘米,高22厘米。如果在它的侧面贴一圈商标纸,这张商标纸的面积至少有多少平方厘米?在解答完这题后,我随时提问: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求四个面的面积的实际问题?学生很快联想到用铁皮做通风管需要多少铁皮;做长方体烟囱需要多少材料等都属于这类问题。这样可以让学生在练习中悟出规律,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篇4:精心设计数学练习,提高练习实效

一、“针对性”的练习设计

小学数学教材中,各单元教学内容不同,教学的重难点也不一样。在实际教学中,要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学习水平,进行集中性的练习:

1.专项性练习。例如,在执教“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时,学生对于在不封闭图形和封闭图形上植树问题,是教学的重点,但也是学生知识的盲点,很难理解与区分,为突出重点,分解难点,笔者设计了这样的练习:①在一条长12米的小路上栽树,每隔3米栽一棵,一共可以栽几棵树?”②“在周长12米的圆形(或正方形)花坛周围栽树,每隔3米栽一棵,一共可以栽几棵?”让学生进行专门的植树问题的训练,为学生建构植树问题的知识框架。在教学小数乘法时,也安排专项性的小数乘法,巩固算理与算法。在专项性练习后,要进行及时的检测与反馈,使练习更有实效。

2.验证性练习。在“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这一内容的学习时,让学生猜想,再进行验证,学生在经历了猜想、验证的过程中掌握了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中同样适用这一知识,从而突破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得出结论性知识。

3.反思性练习。在教学中,针对学生易错的题型,有针对性的进行反思性练习,例如,在运算定律的学习中,针对出错最高的“乘法分配律”,笔者设计了“3(□+5)与3□+5”相差多少的练习,让学生反思,找寻自己出错的根源,然后布置例如“0.78×99和0.78×102”、“5.6×27.3+72.7×5.6”等多个相关的练习,进行强化巩固。让学生在反思性练习中理解运算定律,并能灵活应用,提高练习效率。

二、“多样化”的练习设计

数学练习既要讲求实效,也要注意练习的形式。简单枯燥的练习是低效、甚至无效的。“多样化”的练习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学生容易混淆的知识点,要引导学生对比、分析,此时可设计以下几种练习:

1.发现式练习。如在整数除法的估算时,可以通过一组计算让学生去发现估算方法。

2.对比性练习。例如,在学习了“多边形面积”后,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容易混淆,此时笔者设计对比性的练习,让学生通过剪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再分别计算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进行对比性的练习,理解两种图形面积计算的差异。

3.变式性练习。如在教学植树问题时,引导学生解决“植树类”的问题,比如“敲钟、锯木头、爬楼梯、安装路灯、插旗”等等问题,既让学生明白植树类问题的实质,又使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得到较大程度的发展。

4.反馈性练习。例如,在“学习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学生对于怎样移位,出错率很高,笔者让易出错的学生到把自己的错题本拿出来,讲讲自己错在哪里,让他给其他学生进行温馨提示“除数是小数除法的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这样的练习针对出错的原因,在这样自我反思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练习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率。

三、“拓展性”的练习设计

在小学数学练习设计时,要根据学生的起点,合理架构支点,设置一些有挑战性的“拓展性”练习,开发学生的潜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以达到教学效益的最优化。可以设计如下几种练习形式:

1.“可变式”练习。例如,在完成“三个连续自然数之和是3a,其中最小的自然数是( ),最大的自然数是( ),的练习后,立即出示”三个连续偶数(或奇数)之和的3x,其中最大的偶数(或奇数)是( ),最小的偶数(或奇数)是( )。通过这样一题多变的练习,让学生在变中思变,能够多角度的思考问题,既巩固了知识,又使解题思路得到了拓宽。

2.开放性练习。例如,在执教“可能性”一单元内容时,让学生根据要求设计圆盘内的涂色方案,以及设计公正合理的游戏规则或根据有奖活动设计奖励方案等等,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的培养,更利于学生从模仿走向创新。

3.生活中的数学练习。例如,学习了“多边形面积—梯形的面积的计算”之后,让学生尝试着去算算堆成梯形的圆木、钢管的共根数等等,将教材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并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外作业是课堂学习的延伸,在平时的课外作业的布置上通常以笔头作业为止,可学生在大量笔头作业后在进行重复性的作业,对作业产生厌倦情绪,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适当地调整作业呈现方式,有这样几种作业形式可供参考:

1.实践性作业。如在学习了百分数后,可以让学生到各个领域去寻找百分数,理解各自表示的意义;学了千克与克后,可以让学生到超市自由调查一些物品的净含量等等。这样的实践性作业,不但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调查性作业。例如学习了小数乘法后,让学生到超市去调查不同种类的水果的单价,然后计算相同重量的不同水果价钱分别是多少。使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这种作业不仅使学生巩固了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还让学生真正感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如在教了利息后,让学生向银行职员或家长调查,询问提前支取或延后支取的利息情况。

3.口头作业。在学习了小数乘、除法后,布置一些口算题,让学生轻松愉悦的氛围下巩固计算方法,又如学习了“位置”这一单元内容后,安排学生互相说说自己在教室里的位置、说说同桌、前后桌的位置,让学生在说的过程理解数的表示方法,并且复习了方向有关知识。这样的口头作业学生觉得没有压力,在轻松的环境下使知识得到内化。

篇5:初三数学立方根练习(一)

(一)一、填空题:

1.1的立方根是________.2.3________.

3.2是________的立方根.

4.________的立方根是0.1. 38527的数是________6.是________的立方根. 6647.(3)3________.

8.(3)3的立方根是________ 39.是________的立方根.

55.立方根是10.若a与b互为相反数,则它们的立方根的和是________. 11.0的立方根是________.

12.36的平方根的绝对值是________. 13.的立方根是729 14.27=_______.15.立方根等于它本身的数是_______. 16.(1)109的立方根是______. 17.0.008的立方根是________. 18.33是________的立方根. 1019.当x为________时,当x为________时,x3有意义; x35x33x8有意义.

20.(2)6的平方根是________,立方根是________.

二、判断题:

11的立方根是;()822.5没有立方根;()

13.的立方根是;()

621628

4.是的立方根;()

72991.

5.负数没有平方根和立方根;()6.a的三次方根是负数,a必是负数;()7.立方根等于它本身的数只能是0或1;()8.如果x的立方根是2,那么x8;()

39.5的立方根是5;()

10.8的立方根是2;()

1的立方根是没有意义;()21611

12.的立方根是;()

311.

13.0的立方根是0;()

327是的立方根;()51253

15.3是3立方根;()

14.16.a为任意数,式子a,a,a都是非负数.()

三、选择题:

1.36的平方根是().

A.6

B.6

C.6

D.不存在2.一个数的平方根与立方根相等,则这个数是().

A.1

B.

1C.0

D.1

3.如果b是a的立方根,那么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b也是a的立方根

B.b也是a的立方根

C.b也是a的立方根

D.b都是a的立方根

4.下列语句中,正确的是(). 2

3A.一个实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

B.一个实数的立方根不是正数就是负数

C.负数没有立方根

D.如果一个数的立方根是这个数本身,那么这个数一定是1或0或1

5.8的立方根是().

A.2

B.

2C.4

D.4

6.设n是大于1的整数,则等式112中的n必是().

A.大于1的偶数

B.大于1的奇数

C.2

D.3 7.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2A.16

4B.(3)3C.82

D.(3)(4)5 nn3

8.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的数是().

A.整数

B.有理数

C.无理数

D.实数

9.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33

B.33

C.33

D.3

四、解答题:

1.求下列各数的立方根. 333333333

110005(3)3

43(4)15

827(5)512

(6)

8(7)0

(8)0.216(1)(2)

2.求下列各式的值.

(1)8

(2)27

3(3)0.12(4)(0.001)33333(5)51

2(6)(7)0.0196

(8)()()的算术平方根

327

6437324723(9)a

(10)a 333(11)17

(12)327311312 24

3.x取何值时,下面各式有意义?

(1)xx

(2)x1

(3)33x1

x32(4)x

4.求下列各式中的x.

(1)(0.1x10)27000

(2)2x52

23(3)4x121

(4)125x5120

49(5)16x625

(6)x1

(7)(x2)1

5.化简a(a1)(a1)a.

337 814

五、计算(2)(4)(4)()81.

2323

3六、已知3x1求xy

34y10,其中x,y为实数,1998的值. 七、一个比例式的两个外项分别是0.294和0.024,两个内项是相等的数,求这两个内项各是多少?

八、一个长方体木箱子,它的底是正方形,木箱高1.25米,体积2.718立方米.求这个木箱底边的长.(精确到0.01米)

九、一个圆形物体,面积是200平方厘米,半径r是多少平方厘米?(取3.14,r精确到0.01厘米)

十、如果球的半径是r,则球的体积用公式V3.14,r精确到0.01厘米)

参考答案

43πr来计算.当体积V500立方厘米,半径r是多少厘米?(取33125327

3.8

4.-0.00

15. 6. 7.-27 8.-3 9.

1252216427

10.0

11.0

12.6

14.315.-1,0,+1

16.-1

17.-0.218.

1000

19.x3,x5且x8

20.±8,4

一、1.

12.

二、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三、1.A

2.C

3.C

4.D

5.A

6.B

7.C

8.D

9.C

四、1.(1)-

1(2)

(7)0

(8)-0.6

2.(1)-

2(3)-3

(3)0.5

(4)0.001

(5)8

(6)

(9)-a

(10)a

(11)1

53(3)-7

(4)

(5)8

(6)

102245

(7)-0.14

(8)6747

(12)32

3.(1)x0

(2)x取全体实数

(3)x1且x3

(4)x取任何实数

4.(1)-400

(2)

5.a

五、-3

3六、31185

5(3)

(4)

(5)

(6)-

1(7) 2522226

七、0.0827

八、1.47米

九、7.98厘米

篇6:初三数学提高练习

(1)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定义函数f:当自变量x任取一值时,x对应的函数值分别为y1或y2,若y1y2,函数f的函数值等于y1、y2中的较小值;若y1=y2,函数f的函数值等于y1(或y2). 当直线(k 0)与函数f的图象只有两个交点时,求的值.

24. 解:(1)设抛物线解析式为,

由抛物线过点,可得2分

(2)可得

直线(k 0)与函数f的图象只有两个交点共有三种情况:

①直线与直线:平行,此时;3分

②直线过点,此时; 4分

③直线与二次函数的图象只有一个交点,

此时有 得,

由可得.5分

综上:,,

(2014西城1月期末8)若抛物线(m是常数)与直线有两个交点,且这两个交点分别在抛物线对称轴的两侧,则的取值范围是

A.B.C.D.

23.已知:二次函数(m为常数).

(1)若这个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只有一个公共点A,且A点在x轴的正半轴上.

①求m的值;

②四边形AOBC是正方形,且点B在y轴的负半轴上,现将这个二次函数的图象平移,使平移后的函数图象恰好经过B,C两点,求平移后的图象对应的函数解析式;

(2) 当02时,求函数的最小值(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

23.解:(1)①∵ 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只有一个公共点A,

.1分

整理,得.

解得,,.

又点A在x轴的正半轴上,

.

m=4.2分

②由①得点A的坐标为.

∵ 四边形AOBC是正方形,点B在y轴的负半轴上,

点B的坐标为,点C的坐标为.3分

设平移后的图象对应的函数解析式为(b,c为常数).

解得

平移后的图象对应的函数解析式为.4分

(2)函数的图象是顶点为,且开口向上的抛物线.分三种情况:

(ⅰ)当,即时,函数在02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此时函数的最小值为;

(ⅱ)当02,即04时,函数的最小值为;

(ⅲ)当,即时,函数在02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此时函数的最小值为.

综上,当时,函数的最小值为;

当时,函数的最小值为;

当时,函数的最小值为.7分

(2014海淀1月期末23)已知抛物线.

(1)求抛物线与轴的交点坐标;

(2)若抛物线与轴的两个交点之间的距离为2,求的值;

(3)若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抛物线始终只有一个公共点,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3. (本小题满分7分)

解:(1)令,则.

∵,

解方程,得 .

,.

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1,0),(,0). 2分

(2) ∵, .

由题意可知,. 3分[来源:ZXXK]

解得,.

经检验是方程的解且符合题意.

.4分

(3)∵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抛物线始终只有一个公共点,

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整理该方程,得 ,

解得 . 6分

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7分

(2014东城1月期末23)已知二次函数(a, m为常数,且a0).(1)求证:不论a与m为何值,该函数的图象与x轴总有两个公共点;

(2)设该函数的图象的顶点为C,与x轴交于A,B两点,当△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时,求a的值.

23. 解:(1)证明:

..1分

..2分

不论a与m为何值,该函数的`图象与x轴总有两个公共点...3分

(2)

4分

当y=0时,

解得x1 = m,x2 = m + 2.

AB=(m + 2)- m = 2. ..5分

当△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时,可求出AB边上高等于1.

.

. ..7分

(2014昌平1月期末24)已知二次函数y = x2 kx + k 1( k2).

(1)求证:抛物线y = x2 kx + k - 1( k2)与x轴必有两个交点;

(2)抛物线与x轴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的左侧),与y轴交于点C,若,求抛物线的表达式;

(3)以(2)中的抛物线上一点P(m,n)为圆心,1为半径作圆,直接写出:当m取何值时,x轴与相离、相切、相交.

24.(1)证明:∵, 1分

又∵,.即.

抛物线y = x2 kx + k - 1与x轴必有两个交点. 2分

(2) 解:∵抛物线y = x2 kx + k - 1与x轴交于A、B两点,

令,有.

解得:. 3分

∵,点A在点B的左侧,

.

∵抛物线与y轴交于点C,

. 4分

∵在Rt中, ,

, 解得.

抛物线的表达式为. 5分

(3)解:当或时,x轴与相离. 6分

当或或时,x轴与相切. 7分

当或时,x轴与相交. 8分

(2014门头沟1月期末23)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在x轴上,且与y轴交于A点. 直线经过A、B两点,点B的坐标为(3,4).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并判断点B是否在抛物线上;

(2)如果点B在抛物线上,P为线段AB上的一个动点(点P与A、B不重合),过P作x轴的垂线与这个二次函数的图象交于点E,设线段PE的长为h ,点P的横坐标为x.当x为何值时,h取得最大值,求出这时的h值.

23.(1)∵抛物线的顶点在x轴上,

.

b=2 . 1分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或 .2分

将B(3,4)代入,左=右,[来源:ZXXK]

点B在抛物线上.

将B(3,4)代入,左右,

点B不在抛物线上.3分

(2)∵A点坐标为(0 ,1),点B坐标为(3,4),直线过A、B两点

. 4分

.

∵点B在抛物线上.

设P、E两点的纵坐标分别为yP和yE .

PE=h=yP-yE

=(x+1)-(x2-2x+1)

=-x2+3x .5分

即h=x2+3x (0

当时,h有最大值 6分

最大值为 7分

(2014延庆1月期末23)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分别为原点O和点A,点B(4,n)在这条抛物线上.

(1)求B点的坐标;

(2)将此抛物线的图象向上平移个单位,求平移后的图象的解析式;

(3)在(2)的条件下,将平移后的二次函数的图象在轴下方的部分沿轴翻折,

图象的其余部分保持不变,得到一个新的图象.

请你结合这个新的图象回答:当直线与此图象有两个公共点时,的

取值范围.

23.解:(1)抛物线过原点

=0

1分

∵m1

2分

3分

∵点B(4,n)在这条抛物线上

n=4

B(4,4) 4分

(2)将此抛物线的图象向上平移个单位,平移后的图象的解析式;

5分

上一篇:安检先进个人申报材料下一篇:社会工作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