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模式的价值解读

2024-05-23

中国模式的价值解读(共6篇)

篇1:中国模式的价值解读

践行核心价值观要把握“24字关键词”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明了方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人的精神脊梁,为实现伟大复兴之路提供精神动力。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以24个字,分别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意见》将其定义为“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中概括,与党的奋斗目标保持一致。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典型特征,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我们要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正是一个经济富强、政治民主、精神文明、社会和谐的国家。这一价值理想鼓舞人心,满载我们对于祖国未来的美好期望。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属性。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从政治、经济、社会制度的改革,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党和政府不断重视人民的自由和平等,社会的公正和法治。特别是近年以来,我们党的重要会议和重要文件,多次强调这一价值目标,在实践中不断践行这一崇高理念,正是为了早日实现社会的自由、平等、公正和法治,使人民得到更加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社会主义社会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其涵盖了社会主义公民道德行为各个环节,贯穿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各方面,是每一位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民都应当树立的基本价值追求。只要每位公民都能做到热爱祖国、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友爱善良,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我们的社会一定更加和谐幸福,我们的国家一定更加富强文明。

“24字关键词”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高度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清晰而凝练,从不同层面为我们指引了前进的方向,具有精神纽带和精神旗帜的重要作用。只要每一位公民都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这24个字作为自身思考和行动的指南,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动员和凝聚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引领其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不懈奋斗,早日实现个人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实现社会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实现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读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论述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和具体内容,指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现实着力点,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新部署、新要求。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深刻把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

核心价值观是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基本理念的统一体,直接反映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规定性,贯穿于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深层的精神内核,是现阶段全国人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内容的最大公约数的表述,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凝聚力和引导力。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进行了凝练,是重要理论创新成果。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富强即国富民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济建设的应然状态,是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夙愿,也是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民主是人类社会的美好诉求。我们追求的民主是人民民主,其实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它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也是创造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政治保障。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特征。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文化建设的应有状态,是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概括,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读。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生动局面。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社会建设领域的价值诉求,是经济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是我们党矢志不渝、长期实践的核心价值理念。自由是指人的意志自由、存在和发展的自由,是人类社会的美好向往,也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社会价值目标。平等指的是公民在法律面前的一律平等,其价值取向是不断实现实质平等。它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人人依法享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公正即社会公平和正义,它以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平等权利的获得为前提,是国家、社会应然的根本价值理念。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它通过法制建设来维护和保障公民的根本利益,是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制度保证。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覆盖社会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爱国是基于个人对自己祖国依赖关系的深厚情感,也是调节个人与祖国关系的行为准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读】文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读出自http://,转载请保留此链接!。它同社会主义紧密结合在一起,要求人们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自觉报效祖国。敬业是对公民职业行为准则的价值评价,要求公民忠于职守,克己奉公,服务人民,服务社会,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精神。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人类社#from 本文来自学优高考网,全国最大的高考资源网 end#会千百年传承下来的道德传统,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它强调诚实劳动、信守承诺、诚恳待人。友善强调公民之间应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好,努力形成社会主义的新型人际关系。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基础工程。自中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命题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近年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在理论和实践层面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特别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基本内容、功能与作用、建设途径等方面形成了社会共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力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得到彰显。随着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识的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凝练成为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着力点。党的十八大从价值理念视角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进行抽象概括,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奠定了价值观基础,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具理论逻辑魅力,也能够更好地为社会、为群众所掌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迫切需要。长期以来,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图谋从没停止过。当今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社会矛盾多发,价值观念多元多样多变,西方敌对势力乘机加紧对我国实施价值观渗透战略。世界上从来就不存在抽象的民主,也不存在绝对的自由。实际上,民主、自由和人权并不是西方国家的专利,而是人类社会的美好追求。面对价值观领域的渗透与反渗透斗争,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必须坚守好价值观领域这块阵地,确保意识形态安全。这就需要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在凝魂聚气、强基固本上下足功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读】默认分类http:///article/。应清醒地认识到,价值观领域的博弈是激烈的、长期的、复杂的。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逐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有效应对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实施价值观渗透战略的客观要求。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战略地位越来越凸显,核心价值体系在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中的生命线作用越来越突出。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弘扬社会正气、培育文明风尚,塑造崇高人格和民族精神品格,培育和谐人际关系,在全党全社会凝聚起团结奋斗的共同意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价值理念的集合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深层的精神内核。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具体表述,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的简洁凝练,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价值尺度、基本价值理念的概括,应将对其的教育宣传活动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同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和伟大成就联系起来,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联系起来,让广大人民群众深切体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是“共同富裕”、“人民幸福”价值诉求的集中体现,不断形成更加广泛的价值认同,成为凝聚13亿人民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和精神纽带。

新当选的国家主席习近平3月17日发表讲话,详尽解读中国梦: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们先人们不懈奋斗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

这是继去年11月末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有关中国梦谈话后,习近平对中国梦的又一次全面阐述。

习近平说,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他同时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

他还说,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吴忠民分析,这是习近平当选国家主席后首次发表重要讲话,他从“路径选择、精神支撑、力量来源”等几个方面,向全体国民和国际社会详尽解读了“中国梦”。

吴忠民说,习近平主席描述的中国梦,是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梦想。“中国作为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曾在近代遭受百年屈辱。新中国经过60多年的发展建设,特别是30多年的改革开放,强国富民、民族复兴的梦想,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近距离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按照习主席的阐释,实现中国梦是中国执政党的目标,更是全体中国人的梦想”,“中国梦不只是一个富裕梦,还是对幸福和有尊严生活的期许”,这位专家认为。

分析人士认为,这次中国两会为实现中国梦迈出了实实在在的一步。它是中国发展关节点上的一次重要会议。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共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一年。

两会不仅完成了十年来最大规模的国家高层人事交替,还为新一届政府开局之年的工作做出细致安排。它把中共十八大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变为国家意志,为落实党代会的大政方针做出了具体部署,为实现中国梦进一步凝聚意志、统一思想。

四个月前的十八大为中国确定了阶段性目标――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习近平说,面对浩浩荡荡的时代潮流,面对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殷切期待,我们不能有丝毫自满,不能有丝毫懈怠,必须再接再厉、一往无前,继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第一大出口国,经济增长率名列全球前茅。然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日前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12年,在全球187个国家和地区中,中国的人类发展指数位列第101位,处于中等发展水平。

从两会透露的情况来看,中国的发展仍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同时还面临一系列困难,包括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尖锐,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社会矛盾增多等。

上海社科院副院长、历史研究所所长黄仁伟说,如何实现中国梦,是新一届中国领导集体面对的大考题。

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说,实现中国梦,要靠实干兴邦,不能“坐享其成”。

习近平强调,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他说,“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李君如认为,这次两会的成功举行,为全国人民增添了圆梦的信心。

新一届国家主席、国务院总理、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等国家机构领导人员和全国政协主席等政协领导人员全部产生。这为中国迈向实现中国梦进一步夯实了组织保障。

人代会批准了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这不仅仅是几个部门的削减、合并和重组,更被视作十八大后最重要的一次改革,是中国新一轮改革的“揭幕战”。它显示了新一届中国领导人用改革创新精神实现中国梦的决心和行动。

两会亦有利于为实现梦想“扎实开局”。17日表决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等文件,明确了2013年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总体要求,并制定了主要预期目标和宏观经济政策。

两会进一步体现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中国式民主政治特色。会风更加节俭简朴,更加务实民主。这反映了十八大以来的新气象。

“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习近平说。

篇2:中国模式的价值解读

11月21号下午,我校有幸邀请到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刘玉堂研究员在图书馆三楼报告厅为我校师生作题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学术讲座。参加此次讲座的有校党委副书记刘丰林、校团委书记王雪峰,副书记陈丹,学工处主任苏维佳及相关领导和老师。各院分团委学生会主席团及校学生会、校青协、校社联、校科创、广播台等八大组织的主要成员参加了此次讲座。讲座伊始,刘丰林书记为大家介绍了本次讲座的主讲人刘玉堂教授。刘教授将本次讲座分为三个板块: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中国传统文化与国学的比较以及讲座的重点——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其中他将重点分为六个小点进行剖析,它们分别是六个“有利于”: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提高理论水平、增强文化知识、提升道德修养、发展文化经济、创建和谐社会。无论是讲到英雄人物、各省份的宣传方式还是对于文化强国的建设,刘教授都多次提到了“创新”一词,也正是有了创新,中国的传统文化才能够跟随时代发展,并在当代依旧拥有巨大价值。刘教授用其风趣幽默的授课方式吸引着在场的同学们,使整场讲座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进行着。

互动环节,现场同学积极发言,向刘教授提出了政府青年等应对网络造谣应该如何做、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前景如何、当代青年应当怎样看待中国文化遭受他国抨击等问题。刘教授一一作出了解答。

本次讲座利用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使同学们更加了解我国文化资源丰富却未得到更好的挖掘以及利用的现状,以创新为根本途径,将我国文化流传下去,发扬光大,激励并引导我校学子积极培养创新精神。

篇3:中国模式的价值解读

一、中国模式的理念内涵

关于中国的发展理念, 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解释, 比较常见的有实现现代化、成为发达国家、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三种。笔者认为, 首先, 这些观点虽然有认识论上的意义, 但却无法作为事实对象来理解;其次, 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而不是一种结果, 中国模式作为发展经验的载体, 也是一个不断丰富的概念, 仅仅用一些静态的学术词汇绝然难以说明其理念内涵。而如果我们将这些解释的本质内涵汇在一起, 就可以更形象、更深刻地看待中国模式所蕴含的的发展理念, 那就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的全面发展。只有这种理念才能更有力的触及过去三十年中国社会变迁的主要脉络, 揭示中国国家层面的战略定位。

中国是一个以社会主义为意识形态的国家, 这在根本上就决定了其发展既要在集体主义层面不断增强国家的整体实力, 又要在个体主义层面落实以人为本的执政思路。反观过去三十几年的改革历程, 家庭联产承包、国企改制、农村村民自治等所有国家政策无一不是在将社会这个大蛋糕越做越大的同时使每一个公民都能得到社会进步带来的生活质量的提高。这些政策, 有的会暂时性增强国家或者社会或者普通劳动者中某一方的力量, 甚至会带来意识形态的争论, 但是当我们从宏观角度来看, 它们在最后都使整个国家在政治上民主化提高, 经济上财富增加活力增强, 文化上社会包容度更高, 也就是说, 国家这个大的蛋糕做大了。而整个国家的强大, 也是中国在国际社会地位不断提高的基础。与此同时, 微观上每一个公民也较以前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其中最大的改观就是温饱问题的解决, 生存权得到保障。

总之, 解读中国模式的理念内涵, 不能单纯的在意义上进行阐释, 更重要的是从根本目的上加以理解。理念不是目标, 理念必须是动态的, 也是永远具有实际意义的, 因而也才是最真实的。邓小平的“白猫黑猫论”“发展才是硬道理”实际上是在侧面宣示改革开放历程中中国的发展理念。也即是说, 中国的发展, 不是为了一些目标和口号如现代化、社会主义、发达国家等而发展, 而是为了切切实实让国家更加富强、人民更加幸福。只有在这个前提下, 发展才能永不止步。因此, 结合理念的原义和中国改革的实际历程, 笔者认为中国模式的理念内涵就是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二、中国模式的原则内涵

中国模式的原则, 本质上也是中国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必须依赖的基础、所必须采用的方法。反观中国取得巨大进步的三十多年历史进程, 基于不同视角的学者会给出不同的原因解释, 但是有两个根本性的现实是任何研究也不能忽视的因素:共产党的领导和市场经济制度。

中国属于后发现代化国家。有关政治学研究表明, 一个强大的政党对于后发现代化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一个强有力的政党体制有能力做到两条, 第一条是通过体制本身扩大政治参与, 从而达到先发制人并使紊乱或革命的政治活动无法展开。第二条是缓解和疏导新近动员起来的集团得以参与政治, 使其不至于扰乱制体本身。”所以, 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之所以会比较平稳和高效, 中国共产党的作用绝对不能忽视。例如, 改革开放之初, 中国面临着后发现代化的巨大矛盾和挑战:集权与分权的冲突、维护传统意识形态与解放思想的龃龉、政治稳定与民主诉求之间的张力、经济增长和投资与解决温饱和增加福利的矛盾、市场化改革与计划经济体制的拉锯, 等等。面对这些困难和挑战,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通过有效的制度创新和政策创新, “一方面推动了社会资源的重新配置, 使得以市场为主体的经济活动激发出巨大的生产力, 在很短的时间内实现了经济的高度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 面对着现代化动员起来的社会利益结构的重新组合, 社会资源的再分配以及社会价值观念的日益多元化, 党和政府也采取各种措施予以吸纳、整合和消解, 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稳定的保障条件。”

中国模式的一大特色就是既坚持社会主义, 又实行市场经济。这来源于我们对于手段和目标的明确区分, 深刻认识到计划经济和社会主义不是一回事, 市场经济也并非资本主义独有。实践证明, 在目前的发展水平上, 市场经济比计划经济更有效率, 更利于国家的发展。当今世界各国基本上都采用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则在确立市场经济体制后, 迅速激发了社会活力, 显著提高了资源的配置效率和整个国家的社会生产力。正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 才使得中国经济保持了近三十年的高速发展, 由此推动了政治、文化、社会等其他领域的配套改革, 使社会主义中国在极短的时间内走过了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几百年才完成的道路并在某些领域领先世界。

上面分别说明了党的领导和市场经济对于中国模式的意义, 事实上我们也不能忽视这二者结合所产生的巨大能量。正是因为始终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市场经济体制才能正确、科学的建立和完善;也正是市场经济具有极大的潜力, 才保证共产党的领导能够得到广泛的社会认同, 从而确保社会的凝聚力。所以, 这两者的结合才是中国模式的原则内涵。

三、中国模式的策略内涵

正确处理稳定、发展和改革三者之间的关系, 是中国模式最重要的策略内涵。作为一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中国的潜力和挑战都是不可复制的。怎样在不影响社会稳定的前提下有效地改革不利于社会发展的固有格局?中国模式的答案是:在稳定和改革之间寻求最佳平衡点来推动发展。首先, 保持改革、发展和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其次, 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 统筹安排;最后, 把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处理三者关系的结合点。在这些策略的指导下, 中国社会在过去三十多年里, 既保持了相对稳定, 没有发生特别大的动乱, 又积极地推进了改革开放, 推动了各个方面的发展。事实表明, 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 但一味强调稳定就会停滞不前, 最终导致不稳定;发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不发展只有人亡政息;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力, 但改革力度过大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 容易导致社会矛盾激增, 三者相互影响, 统一在社会发展的一切链条上, 只有把握住稳定和改革的最佳平衡点以推动发展才能打开社会变革和社会稳定之间固有的矛盾死结。

中国模式的另一个策略概念就是大力解决发展进程中的突出问题。随着改革的推进, 各种矛盾和固有利益集团的压力逐渐显现出来, 在这种情况下, 社会问题趋于多元化、复杂化, 可以说是方方面面都需要改革。在这种情况下, 中国的决策者为中国模式注入了非常重要的内涵, 那就是解决突出问题。每一个阶段有每一个阶段的最大的问题, 集中精力解决这些问题不仅可以最大程度上缓解改革压力, 还可以为其他问题的解决营造氛围、争取时间和积累经验。八十年代, 改革开放刚刚起步, 党和政府集中发展经济, 为新政策的推行奠定了民众基础, 但是政治、文化方面的松动造成新的问题, 所以在国家加强了对社会舆论的引导和社会风气的净化;九十年代, 市场经济的发展遇到障碍, 政府适时提出了国企改革等一系列经济措施, 迅速打开局面, 确保经济良性运行;新世界面对新的形势和改革对于党执政水平的要求提高, 中共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理论, 为党的执政提高了理论指导;近年来, 随着社会流动增强, 社会矛盾逐渐增多, 一些群体性事件产生, 党和政府又及时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理念。从这么多的实际例子来看, 中国模式非常注重紧紧抓住社会不断产生的问题关键点, 及时提出应对之道, 避免问题的恶化。

四、中国模式的特征内涵

阶段性。中国模式不是一蹴而就的, 它具有漫长的积累、演变、发展过程, 也承认社会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上个世纪, 中国就将自身定位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并制定了三步走的战略, 也就使国家发展既有一个中长期规划, 又有阶段性的明确任务。此外, 五年规划也是对阶段内的任务进行划分和设计, 分解目标、稳步推进。这种对于阶段性特征, 不仅鼓舞社会进步的决心, 增强发展的方向性和明确性, 还使得国家发展具有可操作性和反思性。

连续性。阶段性并不代表间断, 中国模式之所以能成为一种概念, 根本上在于它的内容能够有机组成一个发展的整体形象。中国在发展过程中, 短期的计划和目标随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政府也会定期换届, 但这并没有动摇整个国家的基础, 扰乱发展的节奏。政治上, 共产党的领导是连贯的;经济上, 市场经济体制没有废除而是不断完善;意识形态上, 强调社会主义、独立自主的声音还是主旋律。这些根本性的、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上层建筑保持了稳定性, 也就确保了中国崛起过程中的连续性。

科学性。随着社会发展的一些深层次问题的出现, 中国政府在决策上更加注重科学性, 避免拍脑袋办事, 既提高发展效率的同时注意节约资源;在官员选拔上提高了高素质人才的比例, 同时加强对领导者领导水平的考察, 选拔机制趋于严格化和正规化;在监督机制上, 加强民主化、透明化, 善于借助网络等新型监督渠道。

五、结语

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 不同国家和地区在不同历史发阶段的发展模式是不相同的。中国经历了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 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而且在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发展也取得了十足的进步。本文基于中国三十多年的实践历程, 对这一模式所表现的内涵进行了简单的梳理。

今天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仅仅是迈出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中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仍然在继续, 而任何一种发展模式都是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 都需要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任何一种发展模式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 都需要不断地充实与完善。毫无疑问, “中国模式”作为当前中国发展经验的概括、作为近期中国发展规划的设计, 是深受现实历史条件制约的, 是面临国际社会中各种因素、国内发展中各种问题挑战的, 因而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陶绍兴.“中国模式”中国阐释[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 2012.5.

篇4:中国模式的价值解读

关键词:民族声乐 演唱风格 文化价值 声乐美学

文化是支撑社会体系运行和发展的核心动力之一,它包括语言、信仰、道德、法律、历史、风俗、知识、艺术等等多个内涵,更包括构建内涵所具备的能力,以及构建过程中所形成的习惯和经验。近年来,作为一种文化的表现方式,民族声乐的文化价值被学界广泛讨论,而关于“文化价值”的概念与范畴,也因为学科、角度的不同而存在多种认知和解读。笔者认为,无论如何解构“文化价值”,它都应从“人”的视野出发,在具象的文化体系中,立体化地研究、认识“价值”作为人文现象的意义、功能与意向。因此,本文在探索中国民族声乐的文化价值时,着意于站在其多维度构建的视角,以中华民族文化体系为支撑,以“人”观“乐”,旨在纵横之间探寻民族声乐在文化范畴的几点核心价值。

一、纵向——文化传承价值

中国民族声乐的发源与形成,建立在继承传统文化与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其发展至今仍是中国传统声乐艺术文化的历史见证与延续。

从民族声乐发展的角度来说,在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地域特点鲜明的中华民族大地上,它凝结了《诗经》与《楚辞》的精髓,既有“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国风·周南·桃夭》)的美景,“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国风·卫风·硕人》)的风华;又有“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楚辞·离骚》)的悲悯,“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楚辞·渔父》)的情怀。它表现了礼乐的等级制度,为王宫、大夫与士兵呈现不同的编制、调式、旋律与唱腔。它既在汉唐大曲中承载着中国古代宫廷抒情歌舞的艺术成就与魅力,又迅速在宋元市民音乐中寻找到戏剧音乐与说唱音乐的精妙,更于明清四大声腔崛起时,雕琢昆山腔的水磨细致、百转千回,赋予京剧板式的变化与皮黄腔的突出成就。进入近现代以来,学堂乐歌、艺术歌曲等外来旋律与唱法的传入,群众歌曲的广泛流传,各地民歌与地方戏的蓬勃发展,以《白毛女》为标志的中国新歌剧的迅速崛起,专业艺术院校中民族声乐专业的建设,现代媒体对民族声乐作品的传播,使得几乎每个华人心中,都有一首挚爱的民族声乐作品,久唱不衰,回味绵长。

从民族声乐审美的角度来说,《礼记·乐记·师乙篇》(汉·刘德)要求歌者的声腔应上时昂扬,下时沉着,转折时利落,停止时平稳,一字一腔循规蹈矩,即“上如抗,下如坠,静止如槁木,居中矩,句中钩”。①《梦溪笔谈》(宋·沈括)中的“字字举本皆轻圆,悉融入声中”,强调了声腔贯通融会之美。②《唱论》(元·燕南芝庵)在提出演唱者“声要圆熟,腔要彻满”的同时,不忘强调“凡人声音不等,各有所长”。③《曲律》(明·魏良辅)归纳出“曲有三绝,字清为一绝;腔纯为一绝;板正为一绝”的新的审美观念。④《乐府传声·顿挫》(清·徐大椿)与《顾误录·度曲十病》(清·王德辉、徐元澄)则论述了演唱中刚柔处理之法,即“唱曲之妙,全在顿挫”(《乐府传声》),“曲刚劲处要有棱角;柔软处要能圆湛。细细体会,方能成绝唱”(《顾误录》)。⑤清末民初以来,民族声乐的审美标准仍继承古代,即音色自然,字正腔圆,讲究韵味,追求意境。

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横贯古今,它的每一次探求、发展、融合与转变,都进一步构成并丰富了所谓中国民族声乐的概念,及形式与内容之上的文化内涵与价值。

二、横向——文化渗透价值

任何一种艺术形式可纯粹,却不可单一,民族声乐亦是如此。发展至今,它不仅在纵向上兼具传承与淬炼的重任,更在这一过程中横向借鉴、吸收、融合了多种音乐元素与唱法,彰显了民族声乐在不同文化艺术领域横向渗透的能力与属性。

一是与原生态民歌尤其是少数民族民歌的融合。这类民歌来自深山大川、广袤平原、鱼米之乡,在长期历史积淀中磨合,并形成了个性化极强的演唱模式,甚至其中有些已经发展成一套完整的声乐艺术体系。它们是我国各族、各地区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过程中,结合当地风土人情、地域特色凝练而成的,带有“原始文化”烙印的民歌,包含着浓郁的民间音乐气息。它们为古今音乐创作者与表演者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它的唱腔、咬字、旋律乃至服饰,都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域、一种文化的符号。中国民族声乐始终坚持对原生态民歌艺术元素的吸纳,譬如,《白毛女》中喜儿的音乐主题,如《北风吹》等,旋律素材来自于河北民歌;郭颂的《新货郎》诙谐地表现了东北人民的性格特点;“湖南民歌之父”白诚仁的《洞庭鱼米香》、《挑担茶叶上北京》、《小背篓》等,蕴含了湘文化的真挚朴实;才旦卓玛的《唱支山歌给党听》、谭晶的《在那东山顶上》,充分展现了藏族民歌的高亢唱腔;曲比阿乌的《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吹来了凉山彝族的风;王洛宾改编的《在那遥远的地方》、《掀起你的盖头来》等等一系列新疆民歌,充满了浪漫缠绵的异域风情;德德玛演唱的《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草原夜色美》等,带着一股草原的辽阔与芬芳扑面而来。

二是对传统戏曲与说唱音乐的借鉴。我国传统戏曲音乐与说唱音乐在产生之初,其旋律乃至唱腔素材,常取材于当地民歌、小戏,根据不同时代观众欣赏趣味的变化和追求,民间艺人们不断探索声乐与器乐在戏曲与说唱中的板腔变化、伴奏艺术等,逐渐形成了样式丰富、韵味各异的传统戏曲与说唱艺术。从广义的中国民族声乐概念来说,戏曲和说唱音乐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特定的艺术种类;从狭义的中国现代民族声乐概念来说,对这种传统的声乐演唱方式和形式的学习与借鉴,既是所谓“学院派”出身的民族声乐演员的必修课,又为创作者、演唱者们拓宽艺术眼界、扩展涉猎范围、丰富艺术表现、增强文化修养提供了保障。如,民族歌剧《小二黑结婚》中最著名的唱段《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便广泛吸收了山西梆子、河北梆子、河南梆子及评剧的旋律和唱腔;江苏民歌《紫竹调》是沪剧中的常用的曲调;东北民歌《月牙五更》带有浓郁的二人转特征等。

三是对美声唱法与通俗唱法的吸纳。一方面,新中国建立之初的50、60年代,随着西方声乐技巧与经验的引进,以及声乐民族化的学术讨论,评论界曾就唱法问题的“土洋之争”有过几番激烈的辩论。“土”即以陕甘一带为代表的解放区所流行的民族民间传统唱法,以及由此衍生、发展的以《白毛女》等新歌剧演唱方法为代表的唱法;“洋”即以西式音乐艺术院校为代表的意大利美声唱法。这场观念上的讨论也促进了中国民族声乐唱法对其它唱法的吸收和融合,为实现建立自己的民族声乐学派奠定了一部分基础。我国老一辈的艺术家,如吴雁泽、马玉涛、耿莲凤等,都是最初探索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相结合的开拓者;而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彭丽媛、宋祖英、张也等歌唱家,则在继承民族声乐传统,吸收美声唱法经验的基础上,大胆创新,逐渐形成了当代民族声乐演唱的体系、风格和审美标准。另一方面,随时“改革开放”的到来,港台校园歌曲、流行歌曲迅速得到年轻人的喜爱,民族声乐演唱也将流行唱法的某些风格、技巧融入自身体系之中,这种唱法不仅受到国内普通观众的欢迎,更得到世界舞台的认可,如朱哲琴、萨顶顶、龚琳娜等歌者正是通过将两种唱法与艺术表现形式相结合的方式,得到了西方音乐评论界与国际音乐奖项的肯定。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横向渗透,是站在传统声乐艺术的颈背之上,以博大的胸怀,兼收并蓄更有利于推动民族声乐发展,更有利于推广民族声乐文化的艺术精华。

三、交叉——文化导向价值

近年来,每当谈及中国民族声乐的艺术特征、审美原则与教学标准,都绕不开“科学性、民族性、艺术性、时代性”这几个关键词,金铁霖、刘辉等当代民族声乐教育家,都提出过类似的观点。笔者认为,对这“四性”的解读,可以分为两组,而且,它们作为目前最被业界所肯定的一种艺术准则,也代表了民族声乐在文化建设与发展上的一种积极的导向作用。

首先,中国民族声乐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应是对这一艺术形式理性与感性平衡的追求。民族声乐的科学性,又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通过合理的训练方法和有效的教学手段,建立一个以理性认知为主的客观视角,以便由此进一步理清民族声乐的现状、问题及今后的发展道路;二是以民族声乐的实践探索与理论建设为核心,探索声乐艺术在技巧、风格与审美等方面客观存在的共性特征或普遍规律,从而完善民族声乐表演与教学体系,使这一艺术形式本身得到本质上的升华。而民族声乐的艺术性,则是相对主观的概念,是对其艺术表现力的一种概括。譬如,吸收了古今中外声乐艺术之所长的中国当代民族声乐,相较于传统民族声乐,具备更甜美、自然的音色,更宽广、厚实的音域,更能满足当前社会主流艺术思潮的需要,更能获得观众的喜爱,这正是它所表现出的艺术表现力,也就是艺术性之所在。

其次,中国民族声乐的民族性与时代性,则可视为其发展的立足点和趋势。民族声乐的民族性,已被从业者一再强调,它应是一个开放的概念,是立足于本民族的文化精神与意识,再追求他民族的人文情怀与艺术价值,从而不失“本我”的“神韵”,又能优化“自我”的形态。秉承着这一原则,民族声乐可大胆借鉴与改革,而不会模糊甚至改变其作为民族文化艺术先锋的属性。民族声乐的时代性,既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又解释了民族声乐在各个历史时期均受到大众喜爱与关注的本质原因。任何艺术形式的时代性,都彰显出它与社会发展的同步性与适应性,民族声乐正是在纵向的历史发展轨迹与横向的声乐艺术融合、借鉴中,不断调整自身的步伐,仅仅跟随时代的发展,满足时代的需求,这是一种蓬勃顽强的艺术生命力,更是一种敢于探索的宝贵品质。

受到经济与科技的影响,世界大同的趋势愈发明显,越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民族艺术所表现出的个性就愈加珍贵。中国民族声乐是中华民族艺术的精品,是东方音乐文化的瑰宝,它的传承、发展与提高,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文化”不同于“他文化”的意识形态。我们站在全人类声乐艺术的高塔之上,望向中国民族声乐那纵横绵延的文化支脉,心中无限慨叹之余,更志于为它的明天贡献力量。

注释:

①戴德,戴圣.礼记[M],江西美术出版社,2013.

②沈括.梦溪笔谈[M].吉林出版社集团责任有限公司,2010.

③燕南芝庵.唱论.

④魏良辅.曲律.

⑤徐大椿,吴同宾,李光译.乐府传声[M].中国戏剧出版社,1982.

参考文献:

[1]徐大椿,吴同宾,李光译.乐府传声[M].中国戏剧出版社,1982.

[2]沈括.梦溪笔谈[M].吉林出版社集团责任有限公司,2010.

[3]戴德,戴圣.礼记[M].江西美术出版社,2013.

[4]刘辉.再论中国民族声乐的文化定位问题[J].中国音乐,2006(1).

篇5:中国模式的价值解读

2015-07-06 12:42:33

文|周太黑

太黑在跟各县域的朋友交流时,常听到的一个问题是:我们县也想搞电子商务,但是不知道怎么搞?采取什么方式?所以,太黑就想把各地的实践经验简单地总结一下,供大家参考。需要说明的是,不要把这些所谓的“模式”简单粗暴地直接拿回去直接套用,因为不一定符合您这里的情况,搞“本本主义”和“教条主义”可不好。太黑希望您能在借鉴他人经验的基础上摸索出适合自己的独特“模式”来。到时候可别吝啬,一定要把太黑叫去学习学习,把您的经验再介绍给别人。互相切磋,大家的进步更快。

一、遂昌模式

早在2013年,阿里研究院就专门总结、提出并推广了“遂昌模式”,知名度很高。您要想完整地了解“遂昌模式”,请您到网上搜索一下。限于篇幅和时间,我这里只把核心要点简单地介绍一下。

传统经济特点:遂昌县属浙江省丽水市,山地占总面积的88%,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是个典型的山地县。所以,遂昌的工业经济一般,以农业经济为主。但这里农林特色产品丰富,这也算是老天爷为遂昌人开的一扇窗吧。

电商模式:遂昌的电商协会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摸索出了这么一条销售特色农林产品(竹炭、烤薯、菊米等)的模式:

生产方+服务商+网络分销商

据阿里研究院的统计,到2014年,遂昌县以农林产品为主的电商交易规模已达5.3亿元。此外,农产品电子商务还带动了涉农旅游消费。全县2014年“农家乐”接待游客达到262.95万人次,经营收入2.66亿元。两项合计超过了8亿元,这就是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带来的附加红利吧。

关键特点:“遂昌模式”的核心是“服务商”,就是“遂昌网商协会”下属的“网店服务中心”,属半公益性质。其核心业务有三块儿:整合可售货源、组织网络分销商群(以当地网商为主)、统一仓储及发货服务。

“网店服务中心”在遂昌农产品电商化的过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制定并推行了农林产品的产销标准。这使得杂乱无章的“农产品”向“商品”变身有了规范,使“买卖管”三方的沟通有了依据。

2、直接或通过农村合作组织间接地推动农户及加工企业按照上述标准去生产和加工,提升了当地网货的质量。

3、在县里设立了“产品展厅”和“网络分销平台”,统一制作商品的数据包(图片、描述等)用于支撑网上分销商选货和网销,降低了网商的技术门槛。

4、统一仓储,按照网络分销商们获得的订单统一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使他们实现了零库存经营,降低了网商的资金门槛。

5、推动实现了各环节的社会化大协作:农户、合作社只管做好生产,加工企业只管做好加工,网络分销商只管做好推广销售工作。

模仿提示:“遂昌模式”仿照工业上的“流程化”模式建立起了农林产品的社会化大协作,自己把货源整合、商品数据、仓储、发货及售后这些比较琐碎复杂的工作承担起来,让上游的生产端和下游的销售端专注于自己最擅长的工作,不用操心全产业链的事,提升了当地电商的整体运行效率和竞争力。这种模式在县域电商的发展初期具有效率高的优势,特别适合推动当地小电商的批量发展。问题是,“网商服务中心”是整个遂昌整个电商链条上的“单一故障点”,一旦这个环节出了问题,上下游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整个链条都有可能停止运行。这就像把辛辛苦苦养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虽然看着省事儿,一旦这个篮子翻了就麻烦了。

适用地域:此模式比较适合电商基础弱、小品牌多、小网商多的区域。

二、“通榆模式”

趁热打铁,咱们顺便说说“通榆模式”,因为它跟“遂昌模式”很相似,但在品牌化和销售环节有自己的特色。

传统经济特点:通榆县隶属吉林省白山市,是典型的东北农业县、国家级贫困县;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以经批发和零售渠道卖原品的传统方式销售农产品;农村电商发展基础落后;是我国著名的“杂粮杂豆之乡”,绿豆、葵花等多项农产品的产量居全国之冠。

电商模式:为发展电子商务,2013年末,在当地县委县政府的鼎力支持和深入参与下,由社会力量投资成立了一家名叫“云飞鹤舞”的电商公司,形成了这种电商模式:

生产方+电商公司

通榆的“云飞鹤舞”在当地具备相对比较好的电商运营能力,属企业性质。跟“遂昌模式”中的“服务商”类似,“云飞鹤舞”也是“通榆模式”的核心:它左手整合生产方(农户、生产基地、合作社或农产品加工企业等)的产品(小米、绿豆、燕麦和竹豆等),右手经淘宝平台卖出。这一项目于2013年10月启动。在短短一年时间内,“通榆”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县开始进入全国消费者的视线,还作为全国第三个农村淘宝的试点县,被阿里巴巴纳入“千县万村”的发展战略。

关键特点:

1、“云飞鹤舞”以网上直销为主,也有少部分产品经网络分销商卖出,且多是外地的网络分销商。

2、注册了统一的品牌“三千禾”来统一所有农产品的包装、销售和服务。

3、县委县政府从各部门抽调了精干力量组成了“通榆县电子商务发展中心”,来全力配合该电商公司的工作。

模仿提示:与“遂昌模式”类似,这家电商公司也是通榆县整个电商链上的“单一故障点”,如果出现问题,容易降低整个链条的运行效率,甚至“停摆”,需要特别注意。另外,与“遂昌模式”相比,“通榆模式”尚未对当地小网商的发展起到较好的拉动左右,因为当地的小网商不多。在将来,如果措施得当,利益分享机制合理的的话,“云飞鹤舞”也有可能把当地逐步成长起来的小网商纳入分销商体系。

适用地域:适合电商基础薄弱,产品品牌化程度低,当地小网商稀少的区域。

三、“货通天下农商产业联盟”模式

背景:“货通天下农商产业联盟”(简称“联盟”)的运营总部位于上海,目前的定位是非盈利组织。

电商模式:“货通天下农商产业联盟”正在努力打造一种适合大宗农产品交易的电子商务流通模式BAB(Business AgentBusiness):

农产品供应商+联盟+采购企业

这属于B2B的一种。其中,联盟是这个模式的核心。联盟的主要任务是左手整合优质的农产品供应商(农民合作组织、合作社、生产基地和农产品加工企业等),右手整合品牌好、需求量大的农产品采购商(包括加工企业、餐饮集团和流通企业等),中间还有多种涉农服务机构,为采、供双方提供以交易为核心的多种服务。联盟从达成的交易中收取1-3%的服务费。

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数据,自2014年下半年“货通天下”农商产业联盟电子交易平台正式上线以来,已拥有正式会员近2000家,待审会员3000多家;交易品种涵盖农产品十大类2900余种,累计实现交易额3.5亿元,意向订单十余亿元。交易平台会员(包括供应商和采购商)分布在河北、辽宁、山东、浙江、安徽、上海、福建、四川、陕西、新疆及台湾等十余个省份,涉及农民联合社、民企、国企、央企及外资、台资企业,覆盖种植和养殖、生产加工、餐饮、内贸外贸及金融保险等五大产业链节点,包括百胜集团(必胜客、小肥羊)、海底捞、真功夫、永和大王等餐饮百强企业,以及中储粮、中农发、北大荒、卓信等粮食十强企业。目前,正在匹配的采购需求总额超50亿元,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关键特点:

1、无论是上游的供应商,还是下游的采购商,联盟主要整合的是有一定实力和信誉的企业,不是面向个体农户和消费者。

2、建立了电子交易平台,提供了交易撮合、信息查询、委托采购、拍卖招标、网上结算、物流管理、品质评定和折扣管理、第三方审核仲裁等功能。

3、组织制定了多项涉农产品的交易和管理标准。

模仿提示:“货通天下农商产业联盟”模式的出发点是解决规模企业之间的大宗农产品的交易问题,所以,整合大型企业(尤其是采购企业)的任务较重。另外一方面,为了满足大型采购企业的需求,供应方的产品质量、数量都需要比较稳定,具有一定的规模门槛。这种模式还要开发和运营专业的交易平台,以实现信息、资金流和物流的三合一,也具备一定的技术门槛。自建平台而不采取第三方交易平台,因此不适合拉动借助淘宝等第三方平台发展的小网商。此外,这种模式明显地具有平台化的特征,理论上讲可以为全国范围内的大宗农产品的产/购双方服务,其它地域是否还有必要建第二家、第三家„„.? 适用地域:比较适合规模化产地与大客户间的大宗农产品的电子商务交易。

四、沙集模式 早在2011年,当时的阿里研究中心调查总结出了“沙集模式”。与后来出现的“北山模式”类似,他们都是完全不依赖当地的传统产业,“无中生有”发展电子商务的代表。这对于工农业基础都比较薄弱的中西部地区来说,可能更具有示范效应和激励作用。

背景:“沙集模式”的起源地在江苏省徐州市沙集镇东风村。沙集镇是典型的苏北农村,年年以人均不足1亩的盐碱地种植着水稻和玉米,收入很低。青壮年多依靠外出打工增加收入。这里曾全镇发展养猪业,但毁在了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手里。后来全镇发展废旧塑料回收业,有“全乡收破烂”之说,但毁在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和我国日益严格的环保政策手里。从2006年开始,以孙寒为首的“电商三剑客”开始尝试做简易家具电商。

电商模式:沙集的电商企业趟出了一条完全不依赖当地传统产业,“无中生有”发展电子商务的道路。如果非要谈“模式”的话,他们的模式是:

加工厂+农民网商

这里的核心是“农民网商”。他们从加工厂拿货,然后通过自己的网店卖给消费者。多数加工厂是专职的和共享的,也有少部分网商拥有自己的加工厂。2014年末,仅沙集镇东风村直接从事网商的人员超过2000人,开设网店超过1000个,实现交易规模超过24亿元。

关键特点:

1、他们选择了与当地传统产业完全不相关的类目。

2、他们所选择的简易家具这个类目具有技术门槛低、资金需求低、产业资源整合难度低的特征。

3、走向了产业化分工的模式:板材供应商、加工厂、网店、物流快递、包装等等。

模仿提示:县域要想“无中生有”发展新产业做电子商务,对于经济基础良好、电商发达的地域来说也许还好做些。但对于经济基础和电商都欠发达地区来说,就面临着“既要培育电商,又要培育类目产业”的双重压力。除非像沙集的简易家具产业一样,所选的类目的进入门槛不高,否则采取这种模式发展电子商务的难度很大。但是,正是由于进入门槛不高,这个模式又很容易导致县域企业进入“红海”市场,遭遇白热化的竞争。从长期来看,这对县域企业的创新能力、行业的运营效率和成本控制能力提出了不低的要求。

适用地域:比较适合传统产业都不突出的地域。

在这里,我们顺便简要地介绍一下“北山模式”。所谓的“北山模式”源于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壶镇北山村。他们的电商所经营产品也与其当地传统产业没有任何关系:在传统的农耕土地上发展起了全新的产业——户外用品,帐篷、睡袋和背包等等。与“沙集模式”的不同之处在于:

1、产品类目不同,这里主要做户外用品。

2、品牌单一。北山村95%的电商都做户外用品,其中90%是“北山狼”品牌的分销商。很显然,这又是一个产业链上的“单一故障点”。如果这个品牌或这家企业出了问题,几乎北山村全部的网商都将面临着“卡壳”的风险。县域电商如果要模仿“北山模式”的话,同样需要同步培育起较强的创新能力和高效率的产业协作链,否则的就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很低的行业利润。

五、清河模式

清河县是历史名县,如今更以其强大的羊绒产业闻名世界,有“中国羊绒之都”的称号,更有“世界羊绒看中国,中国羊绒看清河”的说法。这里拥有全国80%、全球50%以上的羊绒加工能力;山羊绒产量长期占到全国的60%以上,全球的40%以上的份额,具有非常雄厚的产业基础。清河电子商务正是依靠着这个专业的、传统的大市场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背景:清河电商的起步也与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有关。受其影响,清河羊绒的出口额下滑很大。在这种情况下,清河县委县政府实施了许多举措,其中之一是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提出了 “网上网下互动,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互补”的发展思路。

电商模式:依托传统优势产业,清河电商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县域电商发展模式:

专业市场+电子商务 到2014年末,清河县拥有8个淘宝村和1个淘宝镇,全县仅在阿里巴巴平台上开设的网店数量就超过2.3万家,从业人员达到6万人,年零售额达30亿元以上。

关键特点:

1、清河羊绒电商的发展模式与河北白沟的箱包电商、义乌的小商品电商非常相似,都有强大的传统产业或专业市场作支撑。因此,其电商供应链的效率高、商品价格低、行业竞争力强。

2、看到领路人的示范之后,有着深厚的产业积累的传统商户和企业都迅速转型电商,网商群体和交易规模迅速放大。

3、政府大力营造的电商生态对当地电子商务的发展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

模仿提示:传统产业发达的地域,其企业的自我发展意识和能力很强。政府只要营造好电商氛围、整合好电商生态,通过树立一批典型,就有望实现“多米诺骨牌”效应。但是,由于产业相同,产品类似,这种地域在发展电子商务的过程中,要注意做好行业自律和政府监督,引导企业创新发展,走品牌化和差异化竞争之路,不要陷入“价格战“这种低层次的竞争,给各家企业,最终也将给整个地域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害。

适用地域: 有发达的传统产业的地区,尤其是消费品产业占优势的地方。

六、武功模式

相对于区位优势,武功县的产业优势并不算突出。之所以要介绍武功县的经验,正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电子商务的定位充分发挥了自己长处。

背景:武功地处关中平原西部,是新疆、青海和甘肃三省区东出的重要通道。武功县东距省会西安约70公里,距咸阳国际机场约50公里;西宝高速公路、陇海铁路、西宝中线、西宝北线和省道 107 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这里地势平坦开阔,地理位置优越,是关中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

电商模式:基于自己有利的区位和交通优势,武功县提出了通过电子商务“买西北、卖全国”的战略规划,也就是说在网上也做“西货东进的集散地”。武功的电商模式可以归纳为: 集散地+电子商务

由于武功县的“铁公机”优势明显,多年的经济发展已经在物流、冷链方面有了较好的基础,这将对电子商务最核心的竞争点——供应链产生很强的支撑,继而能提升当地电子商务的整体竞争力。

关键特点:

1、“集散地”的规划充分发挥了交通便利,仓储和物流业发达的优势。

2、以配套完善的电商园区为依托,大力吸纳外地电商到当地注册经营。

3、整合了西北的物产资源,突破了本地物产有限的约束。

模仿提示: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集散地的价值非常大。不仅是因为这里的物流四通八达,更重要的是商品比较集中,大家都可以批量看到实物;买卖客商很多,信息交流更快。互联网,尤其是快速发展的电子商务,为商品展示、试用和信息交流带来了便利,不断地在削弱传统集散地的价值。尤其是随着原产地电商的崛起,武功这种集散地的货源就可能会出现波动,甚至断供。所以,模仿“武功模式”做网上集散的同时,必须要防范产业链上游“截流”甚至“断流”,建立稳起定的供应体系。

适用地域:交通便利,仓储和物流发达,有商品集散地潜质的地方。

七、成县模式

甘肃省陇南市的成县这几年比较出名,不是因为成县是“国家级贫困县”,主要是因为“核桃书记”李祥(当地的县委书记)带领当地四大班子成员、乡村干部一起用微博、微信推动当地的优质核桃网销。成县电商的模式比较简单,但他们走出了“爆品拉动,多品畅销”的路子。

背景:成县属于甘肃省陇南市。这里不是黄土高原,却是“山清水秀”之地。因为这里属于嘉陵江水系,距大名鼎鼎的九寨沟的直线距离不过150公里左右。这里工业经济差,山地较多,从汶川大地震开始,这屡受地震的影响。这里农林产品丰富,有大约50万亩的核桃林。从2013年开始,成县县委书记李祥就带头用微博、微信推广成县的核桃。电商模式:“靠山吃山”是成县发展电子商务的基本思路。他们的发展模式是:

农户+网商

成县的电商化模式很简单,但成县发展电子商务的路径和勇于尝试的精神值得尊重。2014年,成县网店627家,实现销售收入1.05亿元。当地已经建成了电商物流园一期项目,加快推进了电子商务孵化园的建设。

关键特点:

1、爆品路线。先用成县核桃打响知名度,再带动“成县紫皮大蒜”、“成县土蜂蜜”、“成县巴马香猪肉”、“成县手工挂面”等农特产品走向热销。

2、政府营销。县委书记带头,四大班子、乡村干部齐上阵,用微信、微博等工具进行营销。

模仿提示:在知名度和影响力较低的情况下,县域电商的可信度有赖于权威的背书,当地政府是重要的权威之一。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县域电商可集中优势兵力做好“单品突破”,然后带动其它商品共同发展。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这种小网商大规模出现的局面虽然能显示出当地电子商务大发展的热烈态势,但其后续的竞争力往往不足,甚至可能会出现批量死亡的现象。当地政府需要尽快出台有利的措施,完善电商生态,扶持小网商走品牌化、集群化发展,做大做强。

适用地域:各地都可以参考,尤其是有特色产品的地域。

八、“赶街”模式

“赶街”不是地名,是浙江一带农村对“赶集”的称呼。“赶街网”遂昌网商协会创始人潘东明创建的一个网站,主要是帮助农村消费者网购。太黑之所以要介绍“赶街”模式,是因为前面的几种模式讨论的都是“如何把县域产品卖出去”,那么乡村消费者怎么买东西呢?目前,农村拥有电脑和和宽带的家庭很少,对城里人司空见惯的“网购”在农村难觅踪迹。所以,被电子商务“遗忘”的农村消费者仍然承担着高昂的渠道成本,这与他们相对很低的经济收入极不匹配。赶街网解决的就是这个问题,他们的模式是: 赶街网+农村电商代购点+农户

“赶街网”其实就是一个“小淘宝”,上面围绕农村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整合了大量的商品,包括农资。赶街网在每个村子里物色一个代购点,一般是村里的小卖部;给他们配置电脑和宽带。代购点负责帮助农民下单购物,并从达成的交易里提成10%左右作为自己的酬劳。赶街网不仅帮助农民购物,为了的规划包括缴费、购电及金融等多种服务。

“赶街”模式的价值在于能提高县域农村网购的规模,降低农民的消费成本。但对于县域的社会消费品零售体系来讲,这会带来一定的冲击。当然,这种模式可以倒逼县域外销型电子商务的发展,也不失是一件好事儿。

到这里,太黑把自己认为有一定代表性的八种模式介绍给大家了。因为篇幅所限,介绍得很笼统简略,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在将来,也许会有更多的模式出现,太黑将陆续补充。如果您还知道一些太黑没有介绍的好做法,莫忘跟大家分享分享,谢谢了!

作者:周太黑,原名周长青,国科大管理学院MBA、国科大——中关村网络经济开放实验室、国科大管理学院吕本富教授团队特聘研究员;主要从事县域电子商务、传统企业电商化、电商园区、大数据、互联网+等方面的研究和咨询服务。

注: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网易科技立场。

篇6:知识产权法价值的中国语境解读

一、构成知识产权法价值的因素

(一) 效率创造价值

知识产权的思想保证基础是效率的提高, 同时也是知识产权需要实现的目标, 专利权是保证效率价值的有效手段, 可以有效的激励知识产权的发展, 但是如果专利的要求过低, 则会出现诸多无意义的专利, 从而影响知识产权的效益发展。因此, 合理的效率是知识产权价值的重要组成[1]。

(二) 创新

创新是知识产权发展的重要体现, 知识产权法在不同发展时期具有不同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根据国家发展情况和社会所需而设立的, 充分体现了其创造价值, 由此可见, 创新价值是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组成。

二、影响知识产权法价值实现的因素

(一) 文化缺失

我国在知识产权法的引进和融合中, 缺乏相应的文化基础, 影响了知识产权价值的实现。根据相关报告显示, 我国在近年来对知识产权的认识和保护程度有明显的提升, 但是在公众遵守知识产权方面却有所欠缺, 盗版和假冒伪劣产品得到百姓的包容、大量的盗版商品被出售, 显示出人们产权保护的意识淡薄, 由于缺乏知识产权相关文化, 导致产权存在危机, 影响着产权价值的实现。

(二) 价值冲突

知识产权是国家通过设置相应的政策来保护知识产权的措施, 发展中国家可以根据不同的发展情况来引进相应的产权保护法, 发达国家的产权保护不一定适用于发展中国家, 如果我国一味的引进国际先进的产权保护, 会受到部分本土人士的反对, 不符合中国的发展国情, 会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产权保护的价值冲突[2]。

三、构建知识产权法的价值

知识产权法的价值是人们对法价值的判断和意志保证, 明确知识产权法的价值有利于知识产权法的完善, 有利于指引科学的发展方向。知识产权法是各国对知识的保护政策, 具有一定程度的相同性和借鉴性。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知识产权法的构建价值中, 存在一定程度的利益冲突, 主要是由于发展中国家希望通过知识产权法的保护而加入到国际的政策保护中, 可以充分的享受世界文化发展带来的效益, 其强烈反对知识产权的垄断, 主张要积极发挥知识产权的作用, 促进社会的发展, 而发达国家在知识产权的保护上, 想将知识产权垄断, 以便使自身在竞争中占据优势。

中国建立知识产权价值系统, 应该批判传统的价值观念, 运用科学的方法来构建知识产权体系。主要需要借鉴国际法律的基本要求, 知识产权的保护应该遵守国际想通性的原则, 这样可以充分体现知识产权法的价值, 这是我国知识产权法体系构建的基本目标, 另外, 知识产权法的构建需要立足于本国文化特色, 需要对法制观念进行创新,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 需要遵守以人为本的理念, 促进法律的可持续发展性, 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势, 我们要加以借鉴, 对文化中的缺点要加以摒弃, 这需要我们对传统文化进行鉴别和分析, 以便科学的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在知识产权的建立中, 知识的创造和市场的发展秩序是促进知识产权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 需要我国在建立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时, 需要尊重个人的权利, 即个人在创造知识产权时, 也应得到法律的保护, 在法律保护的同时, 需要使大众也接触到知识产品, 从而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国际知识产权保护需要遵循各个民族的发展意志, 不要由于知识产权的垄断而限制某个民族的发展, 和谐发展才是知识产权保护的最终价值。因为和谐的发展观可以统筹相关法律的优势, 使之相互结合, 建立完善的法律保护措施, 同时可以对知识产权的建立加以引导, 促进知识产权法的价值实现[3]。

因此, 中国知识产权法的建立应该以基本国情为基础, 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对知识产权的价值进行不断的挖掘和升华, 同时要保证对各民族文化的充分尊重性和知识文化保护性, 这样才可以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进而促进社会的全面持续发展。

四、结语

用中国语境对知识产权法的价值进行分析, 可以有效的解决我国立法中存在的价值冲突, 同时可以选择合理价值目标来实现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法的价值。进而可以推动社会的持续发展。

摘要:本文主要对知识产权的研究价值、构成、不足之处和构建知识产权法的价值进行相关介绍, 希望我国能够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法价值体系, 从而可以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知识产权法,价值体系,可持续发展观

参考文献

[1]吴汉东.知识产权法的制度创新本质与知识创新目标[J].法学研究, 2014, 03 (12) :105-108.

[2]李永明, 李安璐, 陈如文.2013年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综述[J].知识产权, 2014, 01 (14) :100-101.

[3]吴汉东.知识产权理论的体系化与中国化问题研究[J].法制与社会发展, 2014, 06 (25) :115-117.

[4]朱秋沅.知识产权边境保护制度研究演变轨迹评析[J].海关与经贸研究, 2015, 06 (02) :90-113.

上一篇:投资银行前景下一篇:企业禁毒责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