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心中的班集体范文

2024-06-07

我们心中的班集体范文(共6篇)

篇1:我们心中的班集体范文

病人在我们心中

尊敬的各λ领导,各λ来宾:

你们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病人在我们心中”。

曾经有人把老师比作蜡烛,照亮别人,燃烧自己;比作春蚕,鞠躬尽瘁,无私奉献。其实,当你用心望着那匆匆行走在医院长廊里护士们坚强而柔弱的背影时,你会发现,这两个经典的比喻用在护士的身上同样合适。

她们û有惊天动地的事迹,却能为病痛守护希望的天空;她们û有豪言壮语,却能为枯萎的生命迎来春天。

有天深夜,一λ家属的孩子因肺炎引起高热惊厥,急需输液,孩子血管太细,当班护士几次都û能把液输上,电话请求帮æ,我二话û说,立刻跑到科室,与其他医护人员一起给患儿输上液,并协助对患儿进行药物、物理降温及吸氧等综合治疗,直到患儿的高热、抽搐等症状缓解,患儿的家属非常感激,连声说道:“真是太感谢你们了”。

当无数人进入甜美的梦乡时,是谁还不眠不休地在各个病房穿梭?ÿ逢佳节人们举家团圆的欢乐时刻,是谁还默默地守护在病人的身旁æµ?当可怕的病魔肆虐横行时,又是谁用瘦弱的身躯组成一道道钢铁长城?而又是谁的出现犹如一道阳光,照亮病患阴霾的天空?是我们护士姐妹们凭一颗纯洁的心灵和坚毅而执著的追求与疾病在搏击。

还记得去年的一天夜里,尚δ吃晚饭的护士长听到安静的病房中传来一声异常的响动,似乎有病人声音不大但急促地在喊“医生……”,“病人有情况!”机警的她立刻带领值班护士赶到病人床边,只见病人已呼吸急促、口唇青紫、两眼上翻、二便失禁,查看输液瓶中所输药液是“头孢曲松”。“病人是过敏性休克!”待值班医生赶来时,护士长已做出准确判断,并迅速换下所输液体,给病人吸氧、注射肾上腺素、地塞米松、多巴胺等抗过敏、升血压的药物……五分钟后,病人呼吸、面色开始好转。但由于病人血压不稳,护士长一直守候在病人床前用药、监护,直到完全脱离Σ险为止。而此时已是凌晨2点多,护士长晚饭都还û有吃呢。事后,值班医生感激地对护士长说:“幸亏有你在。”

天空中û有翅膀的痕迹,但我已飞过。基层所有护理的事迹都很平凡,甚至平淡,但是满含真情,就在我、我们身边。

“病人在我心中”绝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我们的爱,用我们的爱心去温暖千千万万被病痛折磨而又无助的人们!护理学创始人南丁格尔曾说过:“护士必须要有同情心和一双愿意工作的手。” 这一句话,成了我们护士永远的座右铭!

曾有人说过“拉开人生帷幕的人是护士,拉上人生帷幕的人也是护士。”在人的一生当中,有谁会不需要护士的细致关心与悉心照顾呢?因为世上最珍贵的是生命、是健康!但生命的脆弱无常,总让人在某时某地可能成为病人的角色!其实很多病人都只是医院的匆匆过客,他们并不希望自己总和医院打交道,但成了病人就

希望得到医护人员的关注与关心。作为护士,你了解病人的需要、知道他们的想法吗?

我们科室有个年轻的护士,她是值得我感动与敬佩的人!她总是默默无闻,从不强求得到别人的赞扬,但她的体贴与宽容令她身上散发着一种和谐的美!曾有λ病Σ的老大爷在病Σ时很想见见远在异乡的儿女,但出外打拼的儿女δ能及时赶回来,令老人伤心遗憾,是她,紧紧握着老人干枯的双手,抚着满是皱纹的脸,擦去老人的泪水,轻轻地说:“大爷,我们就在您身旁……”

在爱的世界里,有一个神圣的字眼,那,就是母亲;在爱的守护中,有一个圣洁的字眼,那,就是“白衣天使”。当这两个节日已到来和即将到来之际,我,想诉说心中那份感激。感谢母亲,是你赋予我生命,让我享受生命的盛宴,阳光的和煦,春水的淙淙,白云的轻盈,都尽收我的心底,让我感受到生命是如此美丽!韶光飞逝,是你,以自己的慈爱告诉我,要珍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乃至生命……在爱的守护中,我读懂了你,圣洁的“白衣天使”!儿时印象中的你是一管针筒,泪眼中你的笑是我最为不解的谜;稍稍懂事后,母亲告诉我,你的ò似“残忍”其实是爱,疼痛的号哭中病菌悄悄撤退;我,一天天在成长,后来,还是在爱的守护中,看到你轻盈的身影。

虽然大家都称我们是“白衣天使”,但现实生活中的白衣天使,面对病人窒息时粘稠的浓痰,面对病人不能自主排泄的尴尬,作为护士,要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帮他们吸痰、导尿、排便。忍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一切,克服着常人难以克服的艰辛,就因为我们是人们心目中的白衣天使,就因为我们是生命沙漠中绿色的橄榄枝。

因为爱,所以爱,因为我们爱自己的家人,所以我们爱所有可爱的人,生命因为有爱,才如此完满激情与感动,感谢那些病人,让我们的价值在工作中体现,感谢那些与我们并肩作战的同仁们,让自己的灵魂经受一次次洗礼而升华,愿我们的爱心感动你,也让你的爱心感动我们!穿越一个半世纪的岁月风尘,越过克里米亚战争的硝烟,我们的精神与南丁格尔一脉相承,我们的手与南丁格尔相握相牵,在δ来的岁月里,我们会用我们至诚至热的爱,用我们自己的双手,托起生命的太阳,铺就生命的绿洲,撑起一片健康的天地,去造就ÿ一束生命的阳光。

病人在我们心中,因为我们的名字叫护士!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各λ领导、姐妹们!

篇2:我们心中的班集体范文

老师们、同学们:

早上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学们背得很熟。大家也许觉得爱国对于我们来说很遥远。其实爱国并不远,爱国就在我们身边。爱家,爱校,爱学习,每个人让自己的素质提高一点,甚至讲好普通话,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这就是最平凡最简单的爱国方式。

我们总喜欢忽略或轻视自己身边的小事,认为无关紧要或与我无关。就在我们生活的空间,在我们美好的校园中,常常会感到一些不和谐的音符。比如:雪白的墙壁上被鞋印沾污,清洁的楼道上经常留下有些同学嘴谗后的果壳纸屑,投不中的垃圾被弃之于桶外,楼道里的耳旁时不时飘过几句污言秽语,弱小的同学不仅得不到帮助,取而代之的是欺负与嘲笑。再如,我们习惯了在走廊上打打闹闹,对老师和同学的提醒劝告当成耳边风;我们习惯了上课时我行我素,对完成学习任务搁之脑后;我们习惯了自己大声喧哗和吵闹,对是否影响了他人的休息毫不关心。

篇3:集体备课时,我们是这样研讨的

二、两则案例

(一) “七嘴八舌”中加深对教材的“透视”

小A要上的内容是7.3一次函数的第一课时.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理解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概念;2.会根据数量关系, 求正比例、一次函数的解析式;3.会求一次函数的值.教学重点是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和解析式.小A感到这节课很重要, 因此, 要求我们在一起先进行一下研讨, 下面便是我们研讨的过程.

小B:教材上是直接呈现了四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准备让学生概括出一次函数的模型, 再进行变式巩固.我认为不合适, 要让学生感受到函数来源于生活, 应用于生活的道理, 因此, 应该从具体的实例出发, 让学生先抽象出函数模型, 再进行概括.

笔者:一般而言, 概念教学有两种方式, 即概念形成与概念同化.概念的形成是指从大量的具体例子出发, 归纳概括出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属性的过程.这是一种发现学习的过程.概念的同化是指学习者利用原有认知结构中的观念来理解接纳新概念的过程.这是一个接受学习的过程.不论是通过概念的形成方式还是通过概念的同化方式来获取概念, 其最终目的都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属性, 使学生在头脑里建立良好的概念认知图式.显然教材与小B都是采用概念的形成方式进行教学, 但是, 小B多了创设情境, 构建模型的过程, 正像小B所说, 这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又应用于生活的道理, 当然还能有效引起学生的注意心向,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 是必要的.

小A:我也是这样想的, 但经你一说, 原来这样设计是有根据的, 我现在才知道.

小C:我在想, 学生能否按照你们的预想顺利的概括出一次函数的特征吗?

小B: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启发与引导呀.

TX:不知你们想过没有, 这节课是研究具体函数的起始课, 为什么要研究这类函数, 怎样进行研究?我想在今天与后续的课中应逐步让学生体验到, 从而为他们学习其他函数奠定必要的基础.也就是说, 能否在学习概念的同时, 让学生体验到为什么要这样研究及研究的方法呢?小C的担心其实是因为这样直奔主题, 一定程度上掩盖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况且, 没有比较的概括学生往往不是理解得很深刻, 虽然, 我们可以通过变式进行强化.

小C:你的意思是同时引入一些别的函数, 通过分类比较, 再进行概括?

小A:这样教学是否变得复杂?

TX:确实, 引入别的函数之后, 教学会变得相对复杂, 探究的时间也会更长, 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本节课其他内容的学习, 这就更需要教师的教学智慧.但基于前面的思考, 考虑到学生长远的发展, 我认为这样做还是值得的.

由此, 我们达成了共识, 接着就教学中的一些细节进行了探讨……

下面是小A的教学片段回放:

1. 情境引入

T:同学们, 大千世界变化万千, 变是永恒的、绝对的, 不变是暂时的、相对的;但这个变是否不可琢磨, 毫无规律呢?

S (齐声) :不是!

T:为此, 我们就要讨论在某个变化过程中两个变量之间不变的规律, 这就是函数研究的意义.那么, 谁来说说看, 什么是函数?

S1:在一个变化过程中, 存在两个变量, 当每取一个确定的值, 必有惟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 我们就称是的函数, 是自变量, 是因变量.

T:很好.对应是函数的本质.请同学们写出下列问题中的函数解析式.

(1) 已知AB两地相距100千米, 汽车从A地以60千米每小时的速度向B地驶去, 设汽车行驶的时间为小时, 距B地路程为千米, 求与的关系式.

(2) 已知圆的半径为r, 周长为C, 求周长C与半径r的关系式.

(3) 已知圆的半径为r, 面积为S, 求面积S和半径r的关系式.

(4) 周长为10的长方形, 求面积S与一边长的关系式. (5) 面积为5的三角形中, 求高h和底边a的关系式.

(6) 已知压力F=20 (N) 一定, 则压强P和受力面积S的关系式.

(7) 已知拖拉机存油量为40升, 现在每小时耗油量5升, 求t小时后拖拉机的余油量Q (升) 与时间的关系式.

(8) 一种移动通讯服务, 每月基本服务费为30元, 每月免费通话时间为120分, 以后每分钟费用为0.4元, 则每月话费y (元) 与通话时间x分 (x>120) 的关系式.

T: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函数模型, 然后再对这些模型进行研究, 是数学在研究现实世界的一种常用方法.但是, 这么多的数学模型, 一个一个研究显然不现实, 那么, 我们可以怎么进行研究呢?

S2:进行抽样.

T:是啊, 我们已经从很多函数模型中抽取了8个函数来进行研究呀?

S3:再进行分类研究.

T:那你觉得对于这8个函数模型, 该按什么标准分类呢?

学生纷纷发表建议, 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达成共识.按分式、整式分类, 对整式再根据次数进行分类.

2. 概念生成 (揭示课题)

T:根据同学们的分类, 我们先来研究 (1) , (2) , (7) , (8) 这一类函数, 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几个函数的表达式有什么共同特点?根据此特点, 你能给它们取个名字吗?

S4:右边都是x的一次式, 所以可称它们为一次函数.T:你们能概括出它们的一般形式吗?

S5:都是y=Δx+O的形式.

T:这里的Δ, O都是什么数:S6:常数.

T:回答得很好!为方便起见, 我们引入字母表示它们, 不妨记作y=kx+b, 我们把形如y=kx+b的函数就叫做一次函数, 这就是我们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板书:7.3一次函数)

T:既然是一次函数, 那么这里对常数有什么要求呢?

S7:k不能等于0, 否则就不能叫一次函数了.

T:故对一次函数, 解析式后面要注明k≠0.那么b能为0吗?

S8:可以, b=0时右边仍是一次式.

T:在一次函数解析式y=kx+b (k≠0) 中, 当b=0时, y=kx, 根据小学所学知识, 这时y与x成正比例, 因此, 也把它叫做正比例函数.那么, 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有什么关系?

S9: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的一种特殊情况.

T:如果函数是正比例函数, 它一定是一次函数吗?如果函数是一次函数, 那么它又一定是正比例函数吗?

S10:如果函数是正比例函数, 那它一定是一次函数;如果是一次函数, 则它不一定是正比例函数.

3. 概念辨析

T:思考前面的4个一次函数, 哪些既是正比例函数, 也是一次函数;哪些是一次函数, 但不是正比例函数?

S11: (2) 既是一次函数, 也是正比例函数;其他都是一次函数, 但不是正比例函数.

T:请说出这些一次函数的k和b.

4. 挑战自我:

例:若已知y= (2m+1) xn-2+9是一次函数, 求 (1) m的取值范围; (2) n的值.

学生分析并讲述, 老师板书

(二) “集体智慧”破解教学难点

小B要上的是7.3一次函数的第二课时,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通过实例进一步加深对一次函数的认识;2.会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掌握待定系数法的一般步骤;3.会利用一次函数的对应关系, 已知自变量的值求函数值或已知函数值求自变量的值, 从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是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难点无疑是待定系数法的生成过程.

拿到课题后, 小B感到十分为难, 主要是对能否引导学生自然的生成出待定系数法没有把握, 要求笔者给她出出主意.我说, 还是大家坐在一起研讨一下吧, 人多智慧多吗.下面便是我们研讨的主要内容.

小B:我先说, 教材用来生成待定系数法的问题材料是一个实际例子:某地区从1995年底开始, 沙漠面积几乎每年以相同的速度增长.据有关报道, 到2001年底, 该地区的沙漠面积已从1998年底的100.6万公顷扩展到101.2万公顷. (1) 可选用什么数学方法来描述该地区的沙漠面积的变化? (2) 如果该地区的沙漠化得不到治理, 该地区的沙漠面积将增加到多少万公顷?我觉得用实际例子来生成待定系数法不好, 首先应用题历来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难点, 而且这个例子的背景材料学生也不是很熟悉, 这样分析题意, 寻求条件, 构建模型就需花很多时间, 重点与难点聚集在一起, 很容易冷场, 到时只能由老师唱独角戏了.

小A:我也有同感, 因此, 我建议能否把重点与难点分开来.由于第一课时学生已接触过由一个条件确定正比例函数的比例系数的题目, 因此, 可以从复习这个题目入手, 然后过渡由两个条件确定一次函数的问题, 自然生成出待定系数法.先突破重点, 再来解决课本中这个例子.

TX:我认为小A的设计从学生已有的最近发展区出发, 实现方法的迁移, 这种设计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是十分合理的, 学生容易接受, 这其实也是我们教学时常采用的一种有效方法.

小C:新课程倡导从问题情境———数学活动———概括 (包括建立模型) ———巩固、应用和拓展的过程.目的就是让学生经历数学解决的全过程, 体验积极的学习情感, 因此, 我还是倾向于从实际问题的解决来生成待定系数法, 只是能否把这个例子换成学生更熟悉的问题.

笔者:我觉得小C片面理解了问题情境的含义, 问题情境不只是实际问题, 纯数学问题也可以是问题情境, 当然形式化的味道重了一些, 但只要提出问题的能从学生已有的经验与认知基础出发, 都是具有现实意义与挑战性的, 也就是说都是有效的.

小C:那你的意见是什么?

笔者:我倒不是担心好的实际例子难选.比如, 杯子 (或碗) 叠在一起的高度与杯子 (或碗) 的只数的关系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学生很熟悉, 又不用在文本上多作解释.我担心的是, 这样开门见山先学习待定系数法, 会不会直接束缚了学生的思维, 其实求一次函数解析式不见得只能用待定系数法, 学生可能会从的实际意义入手, 直接用算术方法求解, 而待定系数法也不过是列方程模型求解罢了.因此, 过分强调待定系数法, 可能会掩盖学生对实际意义的深刻理解, 这样我们虽然教会了学生一种思维方法, 却同时也失去了很多.

小A:那你的意思还是通过引入实际例子, 但不是只教待定系数法, 而是启发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

TX:是这样的.我认为任何方法都不是直接由教师给予学生的, 而是由学生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 分析比较, 再优化的结果.

小B:听你们这样一分析, 我好像已经有了具体的思路, 当然, 细节特别是关键的问句还请你再点拨一下.

……

下面是小B执教的教学片段:

T:同学们, 上节课我们通过分类比较, 概括了一次函数的一般形式, 那一般形式是什么?

S1:y=kx+b (k≠0, 且k, b都为常数) .

T:很好.但对于具体的每个一次函数而言, 它的都应该是惟一确定的.那么如何根据条件来确定它们呢?请首先看一个问题:如图, 两摞相同规格的饭碗整齐地叠放在桌面上, 请根据图中给的数据信息, 解答下列问题:

(1) 可选用什么数学模型来反映整齐摆放在桌面上饭碗高度 (cm) 的变化情况?

(2) 把这两摞饭碗整齐地摆成一摞时, 这摞饭碗的高度是多少?

S2:饭碗的高度随着碗的只数的变化而变化, 应该用函数模型来反映.

T:哪应该是什么函数呢?你能求出它的函数解析式吗?

S3:饭碗的高度就是一个碗的高度+碗叠放后增加的高度, 好像应该是一次函数.

T:同学们, 到底是好像, 还是确定是一次函数.谁能阐述得更明确一些?

S4:饭碗的高度就是一个碗的高度+每加一个碗的增长高度×碗的总只数.碗的高度是一个确定的数, 每加一个碗的增长高度也是一个确定的数, 只有碗的总只数在变化, 所以肯定是一次函数.

T:同学们明白了吗, 还有不同意见吗?

S5:老师, 他讲错了.应该是一个碗的高度+每加一个碗的增长高度× (碗的总只数-1) .但函数还是一次函数.

T:那这两个常数能求出来吗?如果设饭碗的高度为y (cm) , 饭碗的只数为x (只) , 你能写出函数解析式吗?

S5:这容易.每加一个碗的增长高度就是 (15-10.5) ÷3=1.5 (cm) , 则一个碗的高度就是10.5-3×1.5=6 (cm) , 所以,

T:同学们都明白了吗?既然经过分析, 我们确定了这个函数是一次函数模型, 那么对照一次函数的一般形式y=kx+b, 在这个问题中k, b分别是指什么呢?

S6:k是指每加一个碗的增长高度, b指的是前一个饭碗的碗口与后一个饭碗的碗底之间的高度.

T:在此问题中, 我们对k, b赋予了实际意义, 有助于大家能更深刻理解k, b的作用.但刚才是利用k, b的实际意义直接计算出它们的值, 用的是算术方法.那么, 是否还有别的方法可以求出这两个未知系数?

S7:可以利用列方程组求解.即当x=4时, y=10.5;当x=7时, y=15, 代入到解析式, 有≠7k4k++bb==1510.5, , 解得≠bk==41..55., 所以y=1.5x+4.5.

T:S7同学的方法是把这个问题中待确定的两个常数看作两个未知数, 从而运用条件构建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的方法, 我们称之为“待定系数法”.当然, 运用这种方法需要先明确所求函数是哪一类函数, 这样才能设出相应的函数解析式.请一个同学概括一下这种方法的一般步骤. (余略)

三、结束语

每位教师都清楚, 要进行有效教学, 首先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教学设计能力作基本保障, 教学设计是科学, 也是艺术.这一方面需要教师认真研读教材, 既要深刻领会教材编写者的意图, 体会教材蕴藏的思想方法, 例题的教育价值等等;也要感悟编者面临的困境, 对教材进行适当的重组与创新.另一方面, 还需要教师学习一些必要的认知心理学知识, 掌握学生的认知特点与思维习惯.只有这样, 才能使教学设计能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入手,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合理有序地展开.所以, 集体备课时, “七嘴八舌”地阐述自己的见解, 每个成员会有“意外”的收获.诚然, 概念与方法的教学途径有很多, 而且我们的设计可能还不完善, 甚至可能还很幼稚, 远不及名篇佳作, 但确实是一线教师的切身思考.

最后, 我想还是借用裴光亚先生的名言结束本文, 那就是“教育价值是教学设计的灵魂”.

参考文献

[1]何小亚.教育战争与数学教育的出路[J].数学教育学报, 2008, (1) :0-74.

[2]张宏政, 郑伟君, 深刻领会教材编写者的意图[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08, 10.

[3]裴光亚.教材的重组与创新[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08, 3.

篇4:我们心中的班集体范文

关键词:表现,善良,爱,审美经验

韩国电视连续剧《爱在何方》 (又名“天可怜见”) 围绕李姓、金姓、姜姓三家人展开, 以职场工作、家庭生活为切入点, 通过特色鲜明的人物、清晰的线索, 让观众在悲喜中充分感悟到爱、真、善等人性之美。

一、《爱在何方》的表现艺术

表现即内在情感的外部呈现。人类的表现活动是极为复杂的, 它有形形色色的种类和方式。韩剧《爱在何方》2011年8月份央视电视剧频道海外剧场首播, 2013年12月还进行了重播。该剧没有十分耀眼的明星, 却以清新的风格给每一位看过的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韩剧《爱在何方》讲的都是家长里短的事, 没有大起大落, 剧中角色的言行举止, 更像隔壁邻居的生活。整部作品仍然是以日常生活的平淡状态显现出来的, 营造美轮美奂的氛围——平淡、温暖、爱, 愉悦观众视听觉, 心里也感到温暖。韩国家庭剧《看了又看》《爱在何方》等, 作品大都有意过滤了社会历史背景, 将镜头对准家庭, 浓墨重彩展示家庭剧的特质, 更容易超越时间, 关注一些更为永恒的东西, 一些具有普世价值的东西。作品以家写家, 温情看世界, 超越现实。

韩剧《爱在何方》细节描写和人物刻画有独特之处。作品用叙事手法刻画人物。李子京是一位开朗、乐观、温柔、善良的女孩, 未曾见过亲生父母, 养父过早去世, 她不得不大学辍学担起生活的重担。性格坚强甚至于倔强, 但又异常脆弱和敏感。渴望得到爱情, 为了得到爱情勇敢地接近自己爱的人。但当爱情来临时, 她表现踌躇。与具王慕有点小隔膜, 关系未明时, 表现异常冷漠 (表面) , 但内心火热, 一旦决定嫁给具王慕就不顾其他任何阻挠, 敢于承担一切磨难。剧中通过多个他们约会的经典桥段和婚后相处中的点点滴滴, 把具王慕这个人物形象刻画得相当丰满:善良、正直、孝顺、幽默、心胸宽广、感情专一、帅气性感, 可以说具王慕是一个内心有爱、气场强大的人, 满足人们对男人所有的幻想。经典桥段:给心爱的人蒙上纱巾, 在她耳旁插上一朵含苞待放的粉色玫瑰;为博爱人开心一笑, 偷穿妹妹的超短裙搞怪;偷偷拿走主管的便当送给子京享用;穿坏了女友的高跟鞋, 就背着她走回家;在海边把女友扛在肩上开心地笑;求婚时涂着口红唱着从帮佣那里学来的歌……诸多的浪漫场景都让我们深深感动。

二、《爱在何方》艺术表现引发审美经验

审美经验就是人们欣赏着美的自然、艺术品和其他人类产品时, 所产生的一种心理体验, 这种心理体验是人的内在心理活动与审美对象之间交流或相互作用后的结果。决定一件审美对象 (作品) 是否深切感人, 能否获得深刻的审美经验, 还要看审美主体内心深处有没有与作品的表现性质相对应的感情体验。一件作品的表现性质是审美对象的最深层的东西。

一部影视作品、一首音乐曲调可以在世界范围内流传数年, 能够受到不同种族、不同宗教信仰的人欣赏, 共同获得美的感受, 形成审美共识。在影响审美共识的诸多因素中, 文化共识也许是最重要的, 它影响着人们的情感、道德、认知结构等, 而这些又恰恰是在审美实践中无法绕开和回避的基本因素。韩剧《爱在何方》大篇幅描写李子京和具王慕的善良:继母 (金培德) 知道子京与清和交往时大打出手, 恶语相向, 但继母生病和索要生活费时子京还是出钱照顾继母。具王慕知道岳母拿录音 (子京身世) 威逼索要爷爷留给他的房子时, 为了子京的幸福还是把房子给了继母, 这些我们为之动容。

诚如荣格所说, 人类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经历体验都会在人们的心理深处形成一种积淀, 不论人们是否意识到它的存在, 都会伴随着人的成长而日益丰富, 并逐渐融入到人的记忆结构之中, 潜移默化地影响思维结构和价值取向。在人类心理积淀的平台上, 最伟大、最具永恒魅力和能量是爱, 从单一的两性之爱到人性之爱, 从家庭之爱延伸到社会、民族乃至国家之爱, 正是这种爱的共性, 使得爱的主题在影视作品中能够不受时空限制永具磁力。《爱在何方》通过艺术家出色的表演将爱情、亲情、友情淋漓尽致地展示出来, 让观者在悲喜中反复解读, 引发心灵深处的震撼。

亲情、爱情是《爱在何方》最大的亮点, 除了子京和英善的母女深情这条主线外, 最大看点是具王慕与子京的温馨浪漫、坚贞不渝的爱情。时尚的服饰、精致的生活、异国婚丧嫁娶的新奇之感, 一系列激烈的冲突、演员出色的表演、富有哲理的台词、喜剧元素融入都为本剧增色不少。因此, 真正的审美经验是既符合人的知觉规律, 又符合社会价值的, 积淀着特色时代社会之情感, 这种社会情感向人传达着某种适合主体所在时代主流的社会内容, 或它所在阶级的愿望、理想和思想情趣。

参考文献

[1]彭玲.影视心理学.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6.

篇5:我们心中的班集体范文

我们热爱他,不仅因为他是泰斗,更因为他是接地气的真人;

我们敬仰他,不仅因为他是院士,更因为他是传师道的教师;

我们怀念他,不仅因为他的才华,更因为他执着守土的精神。

追忆我们身边的小文老师,他是多么伟大却极为平凡,多么矛盾却极为和谐的一位好老师呀!

身材的单薄与思想的厚重;

知识分子的“本分”守旧与带领师生挑战学术前沿、摒弃社会陋习的开明;

生活中的平和淡定、随性极简与事业中的锐意进取、严谨深奥;

科学上的不断挑战权威与生活上的一贯平易近人;

平日除定量遥感话题之外的惜字如金、不善谈吐与在科学网勤耕不辍的1878篇人生导航博文;

日常饮食营养不良与学术精神营养丰润;

做人的低调与做事的高调……

一切的一切,在小文老师身上,也只有在小文老师这里完美地融合了,凝成了小文交响乐,升华成崇高的小文精神。这个精神,就是—科学求真,人文求善,生活求简,事业求巅;可以不拘小节,但须胸怀大志;可以大事有成,但须紧接地气。小文老师,就是站在科学之巅,脚踏中华大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我们忘不了—于外人而言,或许这是一种特立独行;而于我们而言,小文老师数十年如一日的朴素衣着,清瘦且坚毅;

我们忘不了—当选院士时,小文老师感谢远道且带病赶来推荐他的人,说“自己一定要讲‘哥们儿义气’,努力工作,报效祖国……”,如此接地气,大师也率真;

我们忘不了—在您家、在您办公室,永远是我们坐沙发,而您却坐在对面的小板凳上。学生永远是您的上宾,您也一直鼓励“年轻人不要畏难,困难预示着机遇”,期待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我们忘不了—对于“布鞋院士”闪烁的光环,您心平如镜,平淡如水,从不自夸,只是淡然一句,“如果我是扫地僧,中国像我这样的扫地僧有千千万万”。“有大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谦。”小文老师是一位真正的“有大者”;

我们忘不了—汶川地震后您的《遥感道歉》,把言冷心热的知识分子的良知,心怀天下的科学家的大爱展现给人间;

我们忘不了—当年的毕业生在您家楼前喊楼,“小文,小文,地遥男神”,荡漾着别样浓郁的师生情谊,地遥人怎能把您忘怀?!

篇6:我们心中的班集体范文

2008年5月12日前夕, 一纸《关于对我院30年护龄护理工作者进行表彰的决定》的通知下发到了湖南省人民医院各科室, 通知的内容如下:

为了贯彻实施《护士条例》, 弘扬老一辈护理工作者为护理事业做出的突出贡献, 经医院党政联席会研究决定, 对胡灵芝等29位从事护理工作满30年的护理工作者予以表彰, 同时颁发“30年护理贡献荣誉证书”和纪念奖杯, 望全体职工向她们学习, 立足本职, 为医院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她们的名字是:张均匀、毛利君、李翠英、刘志如、胡灵芝、葛增媛、邓书英、周必伟、杨承志、易曼萍、韩宇平、梁秀成、谭辉玉、夏利清、陈燕飞、李金华、易丽莉、李雨中、陈远谧、唐满玉、王淑兰、李桂娥、张桂秀、池素贞、王燕平、曾德莲、张邦宁、冯志华、李汝珍。

这些在护理岗位上已经30年的护士顿时眼睛湿润了。30年的岁月, 如同白驹过隙, 怎么一下子就30年了呢?

2009年3月, 记者走进了湖南省人民医院, 与这些30年护龄的护理工作者进行了面对面的座谈。

回想三十年我们依然年轻

我是1977年9月来省人民医院工作的, 在这30多年里, 先后从事过五官科、普外科、妇产科、脑、胸外科、急症科、注射室、老干科, 到现在的门诊换药室。在每个科工作都得到了锻炼, 业务专业水平得到了提高, 30多年来, 从没有出过任何责任差错和事故。

想当年, 一个曾经的黑发青春少女, 如今已是白发五龄人。经过岁月的风风雨雨, 看到省人医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过去四层楼旧楼到如今二十四层新大楼的建成;过去的黑胡同已是宽敞明亮的走道;每个候诊大厅黑夜如同白天, 还有鲜花点缀;每个部门都有彩电和电脑;有中央空调冬暖夏凉;病人就诊的同时还可以观看彩电, 让他们有在家的感觉……

这些变化, 是我们一代接一代的院领导及全体职工艰苦创业, 共同努力, 才把一个非常落后的医院发展成为现在的多学科的大型综合性医院, 这里也有我们护士姐妹的一份功劳, 让我们感到无比高兴和自豪。

想过去, 上晚夜班一上就是七天一个轮回, 半夜起床真的难过得想哭。那时环境真差, 没有空调、电视, 甚至没有电扇, 天气热时只能用棕叶扇扇风。冬天靠烤煤火取暖, 还常常靠用手电筒照明抽血打针抢救病人。下水通道时常堵塞, 我们就卷起衣袖扎起裤腿用手去挖通。我们还要时常参加上山下乡医疗队, 抗洪抢险突击队, 总之只要有安排, 哪里需要, 哪里工作最忙, 我们就到哪里去工作。

回忆过去, 最让我最开心的是看到抢救医治好的病人康复出院。

但最让我遗憾的是, 护理了一辈子病人, 可自己的爸妈离开人世间, 却没有在他们身边。每每想到自己没有尽到责任和孝心, 就感到万分悲痛和难过。但我们的职责是在医院, 岗位在医院, 虽然没有尽职去护理自己的父母亲人, 但我们是在抢救病人的生命, 这就是职业道德, 这就是我们要弘扬的南丁格尔精神。

让我最痛苦的是抢救病人无效, 病人离我们而去。

08年“5·12国际护士节”, 医院举行隆重的庆祝大会, 让我代表全院护士发言。正当我们无比高兴欢庆节日的时候,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了。

我多么想上前线去救助伤员, 可要求的是年轻的专业外科护士。几天后, 医院要接受50名四川灾区的伤员, 需要志愿者, 我就积极报名参加了。

我被分配接待一对年轻夫妻, 女的叫梁丽, 23岁, 骨盆及右上肢骨折。她的先生是左上肢骨折, 同来的还有她妈妈、婆婆和9个月大的小男孩。他们夫妻被推进病房时, 竟然还不知道对方还活着。

当他们相聚在眼前 (49床、50床) , 可谁都无法站起来, 连牵手都非常困难。灾难发生后还未相见过的他们, 见到儿子, 更是激动的热泪盈眶, 他们想抱儿子可是却无法相抱。为了让他们夫妻重逢牵手, 我和另外几名志愿者以及新闻记者共同将床抬移过来。终于牵到手时, 他们俩再也忍不住, 眼泪夺眶而出。我们也哭了, 但我们又笑了。

那些日子, 爱心志愿者川流不息的带着许多用的吃的探望他们, 我们省委张春贤书记带领省委领导也专程前来看望他们。那几天我们虽然很辛苦, 但感到非常高兴。他们康复出院的日子, 是我最难忘的日子。

还让我感到欣慰的是, 在医院创“三甲”过程中, 本人积极参加创三甲的活动, 努力学习积极考试, 百题填空中拿奖, 还代表70年代以上的护士参加了“创三甲”复查的考试。

30多年的护理工作, 使我感受到医院这个大家庭, 要靠全院每个人贡献自己的力量, 像建一座房子一样, 需要许多建筑材料, 而我们护士就是其中的一块块砖和瓦。

回首走过的人生岁月, 我为自己能做一名护士而感到骄傲。护理是一门崇高的事业, 需要我们有无私的奉献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虽然, 我们的工作被社会所理解和认可的程度还不够, 但我想, 我们应无愧于这一袭白衣, 无愧我们的职业良心。

每当想起30多年来的日日夜夜, 好像又找回了自己年轻时的影子, 又回到了年轻时代, 感觉到自己依然年轻。

希望年轻护士将老一辈优良传统发扬下去

我1983年由沅江基层医院调入湖南省人民医院, 1990年担任儿科护士长。

对于从事工作的这几十年, 回忆起来觉得护士工作真的非常辛苦, 付出了很多的劳动, 承担了很多的压力。

记得当时, 我们儿科病房40多个床位, 还有5个新生儿抢救床位 (因为那时还没有专门的ICU病房) , 却只有10个护士。科里的护士最多的晚夜班一年达到了150~160个, 节假日基本不能休息。那时又没有现在的高科技医疗设备如心电监护仪和静脉注射泵之类的, 像生命体征监测和海俄辛静脉注射每15钟一次这样的治疗都是完全靠护士手工完成……

工作任务相当繁重, 得到的回报相比之下是微薄的, 但我们的护士没有一个抱怨和退缩, 对我的工作也非常支持, 同事之间的关系非常融洽, 工作都很积极主动, 让我很感动, 否则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 是很难顺利完成工作任务的。

虽然那时的护士长也不像现在有职务津贴, 还必须上具体班, 比普通护士更辛苦, 但我所想得更多的是科室病人的需要和作为护士的一份责任。

记得有一次深夜2:30接到科室电话, 要去抢救病人。我只得把年幼的孩子托付给邻居家, 快速参与抢救, 直到病人转危为安。回家时才知道孩子一夜未睡, 一直哭着叫妈妈……

我们这些平凡的护士, 以柔弱之躯承载着多少不为人知的辛劳、委屈及对家人的愧疚啊!但让我觉得欣慰的是, 我们的工作和付出是充满价值的。

一位姓童的肾病综合症的患儿, 20年过去了, 他们一家还是会经常和我联系, 说一些感激的话之类。虽然我们在物质上的得到的回报很微薄, 但看到病人康复和孩子们痊愈后纯真的笑脸, 感觉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同时也觉得护士工作是伟大的。

医院也并没有忘记我们这些老护士。08年的5·12护士节, 当我带着大红花, 站在领奖台上, 接过院领导授予“30年护龄特别贡献奖”的奖杯的时候, 的确心潮澎湃。在感叹祖国巨大腾飞的同时, 也为我们医院和护理事业的发展感到振奋!

在这里, 作为一个有着30年护龄的老护士, 我希望我们的年轻护士能勤奋努力的工作, 保持高度的工作责任心, 将老一辈优良的传统继续发扬下去;同时希望各级领导能更多的关心护士身心健康, 多支持我们的护理工作, 为护士们提供更多的学习和深造机会, 将更多的新技术、新理念运用于临床, 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为医院建设出力!

心中充满了不舍, 希望有更多的护理杰出人才涌现

我是一名手术室护士, 无影灯陪伴我走过了33年的护理工作生涯。

我见证了我院外科手术的发展, 尤其是近年取得飞跃式进展的微创腔镜手术、器官移植术等, 大大减轻了病人的痛苦, 改善了病人生活质量, 节约了医疗资源。

以前患者对手术室的印象总是充满着陌生和恐惧, 对手术也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信心, 今天, 随着手术室环境的改造越来越充满人性化, 手术室护士也走进病房, 进行术前访视和术后回访, 让病人得到了尊重, 也感到了温暖, 也就能更顺利地度过围手术期。

我的同事戏言, 做一个合格的手术室护士, 必须站得、饿得、熬得。大型手术从早上八点可能一直做到凌晨, 中间必须克服饥饿、内急、疲倦等等困难, 这对于我们来讲是家常便饭了。不仅如此, 手术室护士在休息的时候还必须随时做好应对急诊手术的准备。

有时连轴接台手术做到下午六点, 刚回到家, 饭做了一半, 电话响起了, 科室同时来了几个急诊手术病人, 把炉灶的火一关, 丢下爱人与孩子直奔手术室。有时干到半夜, 第二天还得精神抖擞的上白班。

我在手术室的这30多年, 没有请过半天事假、病假, 还经常帮同事顶班、代班, 同事们都说我是手术室的“110”。

我很珍惜这份工作, 认为要做好这份工作, 才对得起医院的培养, 对得起病人对我们的信任。是啊, 病人把自己的生命和健康交给我们, 还有什么能比这份责任更重大呢?为此, 我们必须时时提醒自己肩上的这种生命之重, 处处勉励自己需要努力、努力、再努力的工作。

在手术室多年的工作锻炼, 培养了我精干的办事风格, 同时能够较好地运用所学的护理专业知识护理我那因中风已瘫痪的父亲。老父卧床三年来没有出现褥疮, 并在逐渐地康复中。

我感谢我的专业, 让我寻找到我的工作乐趣和人生价值。

明年我就要退休了, 即将离开与之相守相伴30多年的工作岗位, 心中充满了不舍, 但我仍然充满信心的希望有更多的护理杰出人才涌现;同时, 也希望社会各界都能够充分认识我们护士, 理解我们护士, 尊重我们护士, 关爱我们护士。

感恩的心——感谢医院, 感谢让我成长、让我荣耀的护理事业

时间过得真快, 不平凡的2008年过去了。在这一年里, 冰灾、5·12地震、奥运会……我们的国家和人民经受了巨大的考验, 同时也让世界对我们刮目相看。而我, 更是感慨万千, 我为能够在这么好的国家生活, 在湖南省人民医院这么好的单位工作而感到无比的幸福。

我于1972年响应党的号召下放农村, 并获得去卫校学习的机会, 于1976年在益阳卫校毕业, 走上了护理工作岗位, 当上了一名梦寐以求的白衣天使。

在30多年的护理工作生涯中, 我见到了很多优秀的护理前辈和同行, 比如益阳地区人民内科护士长聂集芬老师为烧伤患者献皮, 多次为手术病人献血;本医院的吴湘珍老师、康静芝老师几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的为护理事业默默奉献, 为病人辛苦操劳。

她们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 也没有豪言壮语挂在嘴边, 但我每天都被她们所感动, 也时刻以她们为榜样来要求自己:任劳任怨, 不怕脏不怕累, 保持较高的工作热情, 吃苦在前, 把医院当成自己的家, 把同事当成自己的姐妹。

组织和领导也并没有忘记我这样平凡的护士, 给了我非常多的荣誉, 如优秀党员、先进工作者、工会积极分子等等。

更让我感动的是, 1996年, 我心爱的儿子意外去世, 医院和同事们给予了我莫大的关怀与支持, 让我有了勇敢生活下去的勇气, 并化悲痛为力量, 把这种感恩的心变为更加努力的工作来回报党、回报社会。

回首我走过的这30年人生岁月, 我为我能做一名护士而感到骄傲。

护理是一门崇高的事业, 需要我们有无私的奉献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虽然, 我们的工作被社会所理解和认可上还欠缺一些, 但我想我们都会无愧于我们的称谓, 无愧我们的职业良心。

面对即将要离开的心爱的工作岗位, 有很多的不舍, 但我会继续关注医院的发展和护理事业的成长, 希望我们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职业的崇高与骄傲在无数的小故事之中

我于1974年12月毕业于湖南省卫校护理班, 同月分配在湖南省人民医院, 从事护理工作。1977年破格升任病室副护士长。1998年晋升为副主任护师。

我先后担任过护士长、护理部干事、大外科科护士长等职务。2000年医院开始中层干部竞聘上岗的人事制度改革, 内部规定凡满40岁以上的护理人员不能参加护理领导岗位的竞聘, 本人只得难舍地离开了护理岗位, 成功地竞聘到了门诊办公室主任, 任期五年。2006年由于医院工作需要, 改聘为预防保健科科长职务至今。

几十年来我干一行爱一行, 不论在哪个岗位上, 一直坚持一个理念, 即是“虚心学习, 刻苦钻研, 吃苦耐劳, 尽职尽责, 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并能创造性地开展及做好本职工作, 其为人处事、工作态度均得到了领导及同志们的认可。现将我护理生涯中的几个小故事和大家分享。

故事一

我在心血管病房工作了十九年, 收治的是心血管、呼吸道、肾三科合住的内科病人, 时任病室副护士长。由于病人数量多, 危重抢救症也很多, 是医院最忙碌的病室, 一个班同时抢救几个病人的现象真不少。

1980年11月的一个晚上, 正是我怀孕八个月时的最后一个晚夜班 (当时医院内部规定怀孕满八个月后才能不上晚夜班) , 约九点半时, 一位患尿毒症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的病人突然呼吸心跳停止。

值班的是一位云南部队来院进修学习的医生, 业务技术还欠熟练。我因工作多年, 经验相对要足些。我拖着沉重的身体, 毫不顾忌, 迅速熟练地组织着抢救工作, 包括亲自运氧、上氧、注射、输液及心肺复苏等操作。

当时住在本病室的多位中老年的女性患者看到我在给病人做心肺复苏, 急得直摇头, 示意我不能去做, 会影响腹中胎儿。我当时只想到时间就是生命, 一定要争分夺秒把病人抢救过来, 根本没考虑其他的事。我只得向那些病人轻轻点头, 对她们的关爱表示感谢。

抢救成功后, 把一切后续工作安排好, 回到办公室整理病历, 我这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此时才感觉到全身很疲劳, 肚子也不太舒服。但我更为又一次挽回了一条生命而感到欣慰。

病人及家属由此十分感激、敬佩我这种忘我救人的精神。在外观看抢救过程的其他病人后来对我说, 当时他们真为我捏了一把汗, 很为我担心, 希望以后我能尽量避开这种紧急情况。

故事二

1981年, 我在中外合资的心内、胸外病室当护士长。病室收治了一位边远山区来的19岁胸外科患者, 由于家境十分贫困延误了治疗, 致使病情加剧, 体质虚弱。为了进行手术治疗, 家里变卖了唯一的耕牛和房子。住院期间, 他为了节约费用, 只能用从家里带来的一些咸菜和辣椒送饭。

而正在候手术期的某一天, 病人不慎丢失了随身携带的一百多元生活费, 为此他十分伤心, 哭个不停。当我得知情况后, 从心底里同情怜悯他, 又想到他马上要经受一场胸外大手术, 体质太差营养跟不上的话恐会影响手术效果及术后恢复。于是就从家里每天带一些可口的饭菜和营养品给他, 还给了他二百元零用钱, 希望我的关心和安慰能稳定他的情绪。

但是相对高额的手术费用仍然无法解决, 于是我发动全病室的医护人员募捐资助他。大家都很积极踊跃, 共计募捐近八百元, 在当时来说这也是一笔可观的费用, 而科室还减免了他一部分治疗费用。那次手术很成功, 病人恢复得也不错。出院时他的父母流着泪水, 紧紧地握着我们的手深表谢意。

三个月后父亲带着儿子来医院复查, 见到我时竟双双跪下, 向我深深地三鞠躬, 并从家里带来一麻袋尚未成熟的小西瓜送给我们全病室的同志, 以谢我们的救命之恩和关爱, 当时在场的人都留下了感动的泪水。

故事三

那是1990年秋末的一天, 我当时任胸外、脑外病室护士长。

那天下午病室收治了一位外地的高位截瘫的中年男性患者。我一到病室就听到了他那痛苦不堪的呻吟声和哭叫声, 原来他已8天没有排出大便了, 肚子胀得浑圆, 极度难受。虽然医生采取了一系列治疗措施如灌肠和药物治疗等, 但都没有效果。我更是着急, 亲自帮他进行腹部按摩和穴位刺激, 却依然没有作用。万般无奈下, 我毅然戴上手套, 沾上石蜡油给他进行肠道润滑和探查。手指进入肛门后触及到像石头般的坚硬物体, 在未确定硬块的性质之前, 我只能凭着感觉耐心细致地检查辨别。待最终确定硬块为结石性大便后便慢慢用手指将其分离成小颗粒拨出体外, 同时用另一只手为病人进行腹部按摩。

当排出小颗粒累计约500克时, 病人终于可以自主排出积聚肠腔内已久的大量大便了。尽管通风良好, 但刺激的恶臭气味在整个病房内仍久久无法散去, 我更是被熏得头晕目眩, 恶心难受。

但看到病人如释重负的轻松笑容, 我顿时忘记了身体的不适, 格外的高兴。家属十分感谢, 嘴里不断念着“救命恩人, 永世难忘”, 病人则流着泪在病床上双手向我作揖以表谢意。

以上类似的故事在我的护理生涯中不知发生了多少, 无法计算。

在这30年中, 我曾经多次有机会离开护理岗位, 从事较为轻松舒适的后勤辅助科室或医技科室的工作, 但我真的不愿离开我所热爱的护理工作, 也不愿离开那些对我们充满信任和希望的病友们, 更难舍护患之间那朴实诚挚的生命之交。

我热爱我的工作, 我一生忠于护理事业, 我为她的发展壮大而不懈地努力过, 我无怨无悔!

能用自己的力量去温暖别人, 帮助别人, 这本身就是光辉的、伟大的

我1974年毕业于湖南省卫校护理专业, 刚开始分配在五官科, 1978年调入小儿科工作。

儿科有“急上加急, 重中之重”的特点, 小儿病情变化快、病情重, 再加上儿童的年龄因素沟通存在困难, 与医护人员不合作、家属要求高等等一系列的问题突然的出现在当时还很年轻的我的面前, 我也有过忐忑不安, 但依然坚定地告诉自己, 这都是工作的需要, 我唯一的办法就是尽快地适应儿科的工作。

儿科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技能就是小儿静脉穿刺。儿童血管小而细, 又不合作, 尤其是面对一些营养不良、腹泻脱水、过度肥胖、慢性疾患的儿童。为了攻克这个难关, 我拿出解剖书学习小儿头皮静脉位置、走向、特点, 并经常向老师们请教, 在她们操作的时候仔细观摩, 下班后就在自己身上扎针进行练习。

经过刻苦的练习和不断总结经验, 我终于练就了“一针见血”的过硬本领。这个本领使我在多年的儿科护理工作生涯中受益匪浅, 不仅多次成功解决了院内乃至院外的小儿穿刺难题, 同时也得到了病人家属的一致好评。

有一次, 从外院转来了一个急性中毒性痢疾的患儿, 因为重度脱水, 已进入昏迷状态, 瘪瘪的血管让参加抢救的护士们犯了难, 扎了好几针都未成功, 大家都很着急, 这个时候迅速建立的静脉通道就是孩子的生命通道啊!她们叫来了我帮忙, 我凭着多年的经验和对小儿静脉特点的熟悉手感寻找血管, 然后进行穿刺, 快速地进行了静脉补液, 患儿转危为安。

1989年, 我升任为儿科护士长, 成为一名基层护理管理者。我对科室的护士姐妹们说的最多的是踏踏实实做事, 老老实实做人, 并时刻以身作则, 竭尽自己的能力当好护士们的主心骨、领头羊。

儿科的工作比其他的临床科室更辛苦, 压力更大, 我理解这一点。因此, 只要有抢救病人, 哪怕再忙, 我也要参加;哪怕再晚, 我也会出现。当然我也失去了许多与家人团聚, 与朋友欢乐的快乐时光, 但换来的是患儿的安康和同事们亲密无间的友谊与信任。得失之间, 我认为患者利益是第一的, 科室利益是第一的, 医院利益是第一的。

我这30年, 从来没有因为自己是护士而感到卑微, 感到失落, 感到抱怨, 我总是觉得我只是做了我想做的, 做了我应该做的。

一个人能用自己的力量去温暖别人, 帮助别人, 这本身就是光辉的, 伟大的——这就是我, 一个老护士的工作感想。

让我们共同期待, 我们的护理事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我1971年护校毕业, 穿上白衣当了护士, 从此便开始了守卫健康与生命同行的神圣工作。

和所有的护理同行一样, 我也经过了新奇、困惑、思索、坦然等对自身职业的复杂情感, 但做一名合格的护士, 意味着一贯的付出, 一生的平凡, 这已经成为了我的信念。

我是湖南省人民医院肝胆科第一任护士长。在学术带头人、著名肝胆专家吴金术教授精益求精、钻研业务、对患者和对医学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潜移默化之中, 受到的感染、得到的感动颇多。

我们医院的肝胆科从无到有, 从小到大, 发展到了今天的八个护理单元。在吴金术教授的带领下, 全科人员克服人手少、病人多、任务重等困难, 加班加点, 团结协作, 形成了医院引以为傲的“勤奋、严谨、开拓、创新”的肝胆工作风格。我们还誓言, 将这样的工作风格不断发扬光大, 代代相传。

在工作中会碰到各种各样的患者和他们的家庭, 因为疾病的关系, 患者一方有时会有烦躁情绪和对抗行为。近年来对护理人员的诋毁事件和人身攻击也时有发生, 让“身处火线”的临床护士们的工作积极性大大受挫, 因此, 对自身职业价值会产生一些迷茫。

此时, 作为一个在临床一线工作多年的老护士, 想以亲身经历告诉同行们, 我们的职业是伟大的、崇高的, 也是可以被人们理解和接受的。

记得在1991年, 我们收治过有一位尿毒症患者, 他面对身体的痛苦、家庭的重负, 对生活失去信心, 多次自杀未果。我和同事们经常鼓励他、安慰他, 帮助他树立战胜疾病的勇气, 后来这位病人成功地进行了肾移植手术, 直到现在还健康的活着。现在的他也会经常地来看望我们, 或打电话问候我们, 说我们给了他第二次生命。

我们这样告诉自己, 哪怕只有1%的希望, 也要为病人去做100%的努力。虽然有时候会碰到刁难和责难, 但他们都是病人啊, 只要我们细心、耐心地去解释、说服和沟通, 他们就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我们是在帮助他, 就一定会理解我们的。

虽然为了我们的事业, 为了我们的病人, 付出了劳动和青春, 经受了一些误解和委屈, 但是我们的劳动和青春换来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我们的误解和委屈换来了千家万户的笑语欢声, 还有什么能比这更让人快乐和充实呢!

这30年, 是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 也是我们医院发展壮大的30年, 更是我们护理事业旧貌换新颜的30年。

2008年5月12日, 《护士条例》的颁布, 护士们深受鼓舞, 倍感振奋;同时, 发展专科护理和专科护士的培养等等举措也为我们职业发展和个人规划提供了新的机会和平台。

我想对护士同行们说, “白衣天使”的桂冠承载的是人民的健康与生命的重大责任, 需要我们在安心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 也要刻苦地学习和钻研业务, 树立护士的良好职业形象, 营造和谐工作氛围。

这是一个洋溢着激情、充满着机会的时代, 让我们共同期待, 我们的护理事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只要肯干、能干, 带给你的将是不断提升和展示自己的机遇和机会

时间如白驹过隙, 从卫校毕业到医院的情景恍若昨日, 三十多年一晃就过去了。

我1974年毕业于湖南卫校, 分配到湖南省人民医院从事护理工作。1980年, 我被派往中山医学院附属一医院进行为期一年的体外循环进修学习, 回院后创建了体外循环监护室, 并负责培训我院体外循环专业护士, 这些填补了湖南省人民医院体外循环护理的空白, 也为医院心胸外科手术开展、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1990年, 院领导让我担任烧伤整形科护士长, 组建医院第一个烧伤整形病房。当时病房都是临时租借在省儿童医院内, 病房布局、设备添置、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人员的配备和培训等等都很欠缺, 可谓白手起家。

但我做到了以身作则, 凭借严格的管理, 逐步实行了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管理, 使病房在医院每次质量检查中名列前茅, 受到了院领导的多次赞赏。

1993年, 我担任了门急诊科护士长, 当时是医院最年轻的科护士长。在上任短短几个月内, 我就改变了门、急诊脏、乱、差的陈旧面貌, 使医院门急诊护理工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1994年医院创“三甲”, 我负责全院医生、护士操作培训与门急诊供应室的工作, 在严格、艰苦的训练和努力工作之中, 统筹管理, 为医院等级评审顺利拿到了门、急诊以及供应室两张“过关门票”。

在此期间, 我还曾被派遣至安化烟溪医院负责帮助创“一甲”上等达标工作。该院地处贫困山区, 护理人员素质和护理质量相对较差。我在那里克服了一系列艰苦生活带来的困难, 带领护士们进行各方面的改进, 狠抓护理质量的落实与管理, 使该院的护理质量从之前的全县倒数第一名一跃成为全县第一名。

护理事业是伟大的, 崇高的, 但我们个人是平凡而普通的, 我们做的是本职工作, 我们只是在履行做人的良知和职业道德的要求。

在烧伤整形科工作时, 曾收治一位大面积烧伤患者。这个患者很特殊, 他是一位劳教人员, 是修路时沥青烧伤。他来的时候全身黑糊糊的, 无亲人、无陪护人员, 所有的基础护理全靠我们护士。

我们并没有因为他是一名劳改犯人而对他有半点的歧视。我们给他把全身的柏油、沥青进行清洗后, 再创面清创、换药。每次换药至少都需要1到2个小时, 经常是累得腰酸背疼, 汗流浃背。科室里的同事还每天给他送饭、擦澡等等。在他出院时, 他握着我们的手说, “我自小就无人关爱, 从没想过这个世界上还有像你们这么好的人, 我今后一定要好好做人, 来报答你们。”

为了我们的工作, 为了我们的病人, 我们的确付出很多, 可每次一想到通过我们的护理, 能让病人恢复健康, 回归社会, 尤其是能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和理解, 护理工作所带来的一些心酸、委屈、伤病等等都可以抛诸脑后, 可以忽略不计, 取而代之的是对护理职业本能的、由衷的热爱和激情。

在工作的这三十年里, 领导和同事们给了我很多的关怀和支持, 也荣获过不少的荣誉, 如多次荣立卫生厅和医院的“三等功”, 被评为“优秀党员”等等。

我的成绩都是点点滴滴做出来的, 没有半点的虚假和做作, 因为我一直认为, 护理是严谨的、务实的, 需要每个护士从基础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需要有爱心的奉献、责任心的约束和良好的护理理论和过硬的临床技能。

我希望年轻一代能立足临床、深入临床。护理工作是充满丰富内涵和良好前景的职业, 只要是肯干的、能干的, 就一定会有不断提升和展示自己的机遇和机会。

后记

走出湖南省人民医院, 凝望着矗立于长沙闹市之中, 可以停留直升飞机的急诊手术大楼、电子遥控的立体停车库, 以及犹如一条河流那样流动着的病患、医护人员的身影, 回味着适才这些看起来琐碎、平淡的话语, 我的心里充满了感动。

沧海桑田!30年, 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对国家来说, 2008年, 适逢改革开放30周年;对新中国的护理事业与一代护理人员而言, 30年, 的确可以承载许多许多。

虽然所表彰的29位30年护理人员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 面对面的只有8位, 但是, 可以想象, 另外的21位, 不, 凡是从护理岗位上退下来的人员, 她们都会津津乐道她们几十年的护理生涯的。

她们都是平凡的人, 如果不是我们的杂志开设“我这三十年”的栏目, 或许我们很难见到她们的名字、她们的音容笑貌。

记得歌星成龙与周华健曾经在《真心英雄》这样唱道:在我心中曾经有一个梦, 要用歌声让你忘了所有的痛, 灿烂星空谁是真的英雄, 平凡的人们给我最多感动……

上一篇:钢结构屋架施工方案下一篇:生态文明与林业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