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普通班家长会

2024-05-25

高一普通班家长会(精选8篇)

篇1:高一普通班家长会

高一普通班英语教学的几点体会

【摘要】:本文阐述了高一普通班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高一是承上启下、夯实基础的关键时期,教师应从各个环节入手,在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并重视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供了普通班英语教学的一些建议和方法。

Abstract:This article concentrates on my personal experience in English teaching.It takes up the view

that Senior One students who are not good at English should be well trained to form a

good habit of learning at the very beginning of senior high school so as to develop their

English learning ability.To support this view, the paper is developed into two major parts.The first

part looks at the problems the Senior One students usually have in their English study.The second part seeks to provide ways of solving the problems and methods of improving their

ability of learning.The conclusion highlights the necessity of training the students’ ability of

learning from the very beginning of Senior One.【关键词】:高一普通班,英语教学,建议

当英语老师难,教普通班更难。普通班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上通常存在这么一些问题: 1.学生的基础语言知识薄弱,仅约10%的学生有1000个以上的词汇量,有30%的学生词汇量不足500个,还有30%的学生词汇量不足200个。2.语法知识贫乏,语法概念不清晰。3.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没有英语学习兴趣,意志薄弱,对自己要求不严。4.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但是,有经验的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高一是高中学生英语学习承上启下、培养习惯、夯实基础的关键时期,如果从高一开始抓基础教学,注重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的建议是分七步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步,摸清学生情况,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分层次教学,帮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英语学习。有位老教师直言:“教书宜先交心,心的距离拉近,内容也就易于理解和接受了。”心里学家卢楣指出要“以情优教”—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围绕教材所展开的一种特殊的交往过程,它的背景就是师生关系。就像舟在水里行,如果处理不好是要翻船的。教师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一定要真心爱护学生,尊重,理解和善待他们,用现代教师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做他们的良师益友。在和谐而融洽的相处中,在彼此的信任和理解中,学生自由地发展他们的天赋与个性,身心才能得到全面和健康的发展。为了尽快了解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我的做法是:

1.认真研究学生,实事求是,做到有的放矢。

高一的学生一般来自不同的学校和不同的地区,他们原有的英语基础和水平都不相同。据统计,60%的高一新生在入校时都会出现一些不大适应的情况,他们或许不适应新老师的讲话方式,或许不适应新老师的语音语调,或许不适应新老师的板书方式等等。作为担任高一新生的英语老师应多观察,多询问,多与学生谈心,耐心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学生真实具体的情况,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的目标和要求,以便有的放矢,行之有效地培训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2.入学即进行摸底考试,半月内认识所有的学生,一个月内掌握所有学生的情况。在这一步中,主动找学生谈话,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关键。通过谈话,教师不仅能更好地了解学生,而且迅速增进师生感情,让学生从心底接受你和你的教学理念。在了解了学生的性格爱好,英语基础和学习上的困难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把他们分成A较好,B中等,C较差三个层次,上课备课以中等生的基础为依据,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和基本语言技能的培养,课后要求学生在课本的练习和其他习题上下功夫,迅速提高知识的迁移能力和解题技巧。A层次的学生另外“加餐”,利用英语周报,《同步阅读》,《练习与测试》等材料增加阅读量。C层次的学生则降低要求,在掌握基本语言点的同时帮助他们恶补初中的单词和语法。

第二步,善于引导,适时进行励志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吃苦精神。老师的责任是教书育人,而我认为育人在先,教书在后。一个学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品德和吃苦精神后,他才能更好地读书。在高中的起始阶段对学生进行这样的教育尤其重要。开学第一天,我在黑板上写到:High school is an important time that will be treasured and keep in our memories forever.To be a good high s

chool student, you should be honest,confident,responsible,diligent, civilized,energetic,competitive and strong-minded.(高中阶段是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它值得我们记忆和永久珍藏。要成为一个合格的高中生,你应该诚实,自信,勤奋,文明,有责任心,充满活力,敢于挑战和有坚强的意志。)高中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教师要告诉学生,“做人第一,读书第二。”“品德第一,学识第二。”要读好书,先学做人。高考是选拔考试,只有那些有恒心,有毅力,不怕吃苦的同学才能胜出。高中三年的艰苦学习,将使他们懂得坚持,学会坚强和忍耐;懂得只有积极地面对人生,乐观进取,才能收获成功的喜悦,这就是人生的意义所在。在教学实践中我感到:普通班的学生同样具有强烈的进取心,只是他们自觉性不够强,在面对学习困难时容易懈怠,不能持之以恒。这就需要老师不断为他们打气,适时调整他们的情绪。我经常给学生讲一些英语学习成功者的例子,如李阳,俞洪敏,张立勇等人的故事,对他们的帮助很大。

第三步,树立信心,激发兴趣,挖掘潜能。普通班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基础不好,学习不主动甚至厌学,这就需要老师耐心地做工作,找出原因和加以引导,重新树立他们学习英语的信心。我在开学时就在课堂上强调,基础不好不可怕,我们还有三年时间,只要同学们能吃苦,全身心投入,就一定能学好。我还告诉他们:学好英语的关键是每天坚持。为了帮助同学们,我采取了三个措施:一是重新教音标,进行了为期半月的语音强化训练,而且把初中大纲要求的单词全部印出来,要求学生每天记十个并检查。另外,每周我定期利用课余时间给学生上课,恶补初中语法。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同学们的词汇量提高了,语法知识丰富了,对英语学习也有信心了。

要树立学生的信心,还要经常表扬他们和鼓励他们,我校推崇赏识教育多年,取得很多这方面的成功经验。而我在长期和学生交往的过程中感到,普通班的学生更需要关注,需要赏识,需要鼓励。他们在学习上哪怕是一些微不足道的进步,老师都不要吝惜表扬。我曾在英语周报上读过这么一段文字:Instead of punishing students when they do poorly, a teacher should reward them when they do well.This bri

ngs a warm atmosphere to the classroom.Every student will experience joy.When rewarding students, the teacher smiles and the classroom brightens……Making the classroom a happy learning environment is important.我相信所有教师都有同感:表扬比批评要有效的多。平时,我经常注意收集一些表扬用语并用在课堂上,“Very Good!”

“Great!”

“Quite right!”

“Well done!”

“Excellent!” “Wonderful!”

“Perfect!”

“Amazing!”

“Fantastic!”

“You’re so smart!” “You really did a good job!”

“I really appreciate it!”

“You’re the best one!”

有学生这样说:“老师,是你如春风般的微笑和肯定的目光,让我有了学好英语的信心。”由此可见表扬的作用不可小视。有人说:“表扬是一种艺术。”表扬要做到真实、及时、真诚、具体。这样才能成为学生前进的动力。另外,不仅在课堂上,如果他们在平时表现上有所进步,也要给予表扬。很多学生学不好英语都是因为不肯开口,如果某同学原来从不读英语,现在能开口模仿,大声朗读,教师应马上给与肯定并在班上表扬。长此以往,必定带动其他同学,班级的读书氛围也会越来越好。

而在激发学习兴趣方面,很多老师都有自己的一套。我的三个成功经验一个是从生活出发,让学生感受到英语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Module1 Unit1 project的任务“Make a poster advertising a new school club.而我校的英语俱乐部每学期都会招募会员,海报全部用英语制作,于是我开办一个海报制作比赛,同学们学以致用,热情很高,做出来的海报非常有创意。再如Module4Unit2的 task听力部分,我的教学任务是一个有关世界杯的听力训练,在开始英语课前我注意到一个学生穿着意见印有LAKERS的T恤,课堂引入由世界著名的篮球队到足球队,男同学们马上侃起了世界杯和他们喜欢的球星。这节听力课的效果好极了。平时,我还经常让学生留心身边的英语,逛超市,上银行,吃麦当劳,看书,甚至是上网时,有意识地把英语收集起来和同学们分享。

二是每日的课前一句,即每天由一个学生准备一个句子并教给大家,这些句子或名言警句,或日常用语,或英语谚语和俚语,甚至仿造课文中的句子,等等都可以。如 1.Nothing is difficult if you put your hearts into it.(世上无难事。)2.The pupils surpassed the master.(青出于蓝而胜于蓝。)3.A good fame is better than a good face.(美德胜过美貌。)4.There is no loyal road to learning.(书山有路勤为径。)

5.Reading English aloud in the morning is a good habit.(早上大声朗读英语是个好习惯。)

例5就是学生根据第一单元课文Going to a British high school…..仿造的句子。同学们特别爱背诵这些句子。三是在班上订阅简易英语读本,如童话故事、小幽默、寓言等。星期天下午组织学生们欣赏欧美金曲,获奥斯卡奖的电影等。这些学生都特别喜欢。这些活动不仅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而且吸引着他们更多地去了解英美等国的文化背景,风土人情。对培养他们的文化意识,更好地学习英语起到积极的作用。

第四步,严格要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掌握学习英语的方法和策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认识到优生都有一套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好,学习效率高。而差生则毫无方法,即使想学也是有心无力,不得要领,学习效率很低。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非常重要。我的要求具体如下:

1.上课必须专心并做好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听课必须做到“五到”:心到,眼到,耳到,手到,口到。我经常提醒同学们圈划重点,在课内有意识地识记该课的生词、短语、句型和重点句子。特别是边念边抄,争取当堂记下,当堂消化。为了督促学生作好笔记,可每两周查一次。

2.坚持每天记单词。词汇专家汪榕培教授指出: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没有词汇,人们无法表达任何事物。从阅读方面来说,词汇量很大程度上决定阅读理解能力的高低。平行班学生的基础不好,跟他们不会用正确的方法和记忆规律记忆单词有很大的关系。我建议他们除了课堂记忆,还要利用早晚读时间集中复习和巩固。单词记忆分五步:音、意、形、词性、搭配和用法。记忆时利用拼读规则、前缀和后缀、联想法、对比法等方法。指出一词多意的现象正是高中英语和初中英语的差异。“李阳疯狂英语“曾建议同学们把单词抄在小纸片上利用零散时间记忆,我认为是个可取的办法。为了检查掌握情况,老师每周听写两次。

3.养成大声朗读,复述并背诵课文的习惯。复述课文是很多老师使用的方法,它的好处有目共睹。而高中阶段任务重,阅读量大,部分同学和老师对是否要背诵课文持怀疑态度。事实上,背诵课文对帮助学生培养语感,夯实基础起着重要的作用。而我认同专家这一说法:在没有语言环境的情形下,语篇记忆对培养语感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我的做法是说明背诵的好处,先抓优生,在班上树立榜样,进而带动全班。实在基础差背不下的学生,要求他们熟读。

4.坚持每天阅读。我省高考题完形填空30分,阅读理解40分,填表10分,共占80分,阅读能力好坏决定考试成败。要提高阅读能力,必须坚持平时的训练,在训练过程中,我要求学生限时阅读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

5.学会预习和及时复习。6.学会向老师和同学求助,及时查漏补缺。

7.学会查阅工具书并收集课外的单词、短语、经典例句和习题。可将它们抄在笔记本上,也可另记一本。

8.重视每天的作业,口头作业也不例外。

9.重视每天晚读的听力训练,积极参加每周星期天的英语角活动。(我校特色)10.写英语日记。

第五步,提倡合作学习,创建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一个良好的班级对学生的促进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中学生的从众心里强,教师应很好地利用这一点,在平时的教学中关注全体,活跃课堂气氛,用很好的英语学习氛围来感化差生,使他们在课堂上学有所得。另外,倡导合作学习,让基础好的学生帮助转化差生也很重要。如我在前面提到要求学生每天记十个单词,他们很难坚持。后来我让他们两人一组,互相监督,互相鼓励,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记忆,每天晚读再由小组长检查并要求必须过关,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为了鼓励学生,我每周总结,每周评出单词明星和进步明星并给与奖励。坚持一段时间后,大部分同学们养成了坚持记单词的好习惯。

第六步,布置好每天的作业。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目,应坚持每天学。平行班学生多半基础不好,也是因为没有恒心所导致,所以每天布置作业帮助他们巩固是很必要的。新教材的练习较多,有书后的练习册,同步的自主学习手册,英语周报等。我的做法是按教学进度布置这些练习,并采用老师查、课代表批、组批、自批等形式。另外每单元必须做两次翻译作业(中译英),一次作文。这些作业通常问题较多,尽可能当面批改,这样学生进步较快。下面谈谈翻译作业的布置。高中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初中英语教学轻语法,重识记和背诵。这就导致部分同学对句子结构掌握的不够好。而翻译作业恰好弥补了这一缺陷,使学生们在练习的过程中更好的把握句子结构,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两次翻译作业的布置时间一次是在课文讲完后,一次是在单元复习时。作业量的多少有教师是具体情况而定。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利用作业与学生沟通。有一次某同学上课睡觉,我找他谈话时他态度不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后来我在他的作业本上跟他沟通,告诉他教育好他是我的责任,他如果学习有困难老师愿意帮助他,他感受到我对他的关心,接受了我的批评,后来我们的相处非常愉快。

第七步, 课外辅导,及时补差,常抓不懈。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差生同样具有进取心,自尊心,同样渴望进步,但他们由于各种原因成绩较差。作为教师要具体个案具体分析,逐个突破。平行班的教学工作要做好,首先是和家长沟通,争取他们的支持,双方经常联系、配合并跟踪效果。其次我要强调的是在平时教学中对那些偷懒,学习目标不明确的学生要及时给予批评、制止和引导。如不加制止,那其他学生也将受到暗示性的纵容,不学习的学生就会越来越多,形成所谓的“破窗效应”,这时再整顿,往往顾此失彼,事倍功半。三是要特别理解,尊重,善待差生,要特别有耐心,不仅教他们知识,更要教他们方法,针对他们的具体困难找出具体办法,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如某同学性格内向,基础很差,单词听写很少过关。我找他谈了一次,效果不明显。有一天他给我发短信告诉我,他基础很差,连国际音标都不会。他觉得记单词太难了,花半个小时勉强记下的几个,也很快就忘了,心里压力特别大。我帮助他的方法是先从最简单的音标开始,再教单词拼读规则,先让他学会用音节来记忆单词。他学会以后非常高兴。其次我告诉他:英语是一种语言,是用来交流的。鼓励他大胆开口,改掉以前不爱读英语、说英语的坏习惯。为了让他获得成就感。我先教会他读单词,再让他带读,同学们对他刮目相看,他终于有了“我也可以学好”的信心。四是辅导工作要常抓不懈,不可半途而废。课后,我只要有时间,就找那些不交作业,不背单词,不背书的同学来办公室。这样多来几次之后,他们开始觉得不好意思,对不起老师,慢慢也就主动了。

总之,普通班的教学任重道远,而我坚信: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只要我们多想办法,真心地爱护我们的学生,一定能使他们不断进步,一定能备获学生的尊重。

参考文献:

【1】 英语周报教师版 【2】 《李阳疯狂英语》

【3】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7 2009.4)

【4】 《师生沟通的艺术》唐思群 屠荣生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 【5】 《教学工作谩谈》魏书生 漓江出版社

注:此文在2010年郴州市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优秀论文评比中荣获一等奖。

篇2:高一普通班家长会

我有普通人的特点。一些很普通的特点。

当有人拍我左肩时,我会把头转向左边;当受了委屈,我回莫名其妙的冲动;当心情不好就趴在桌子上静静度过或者狠狠发泄一番;当知道被人欺骗时,心中油然生起一股愤怒然后转化为一丝难过。

我发呆,神游,焦躁,烦恼,鼻子酸了会哭,心情还了会笑或者唱首歌什么的,取得了成功有点沾沾自喜,做错了事会后悔……

这一切都因为,我是个普通人。

但我想说的不全是这些,而是我所希望的普通人的特点。

我希望我们都善良,都健康都幸福都珍惜生命。什么事都乐观看待,已经过去的烦心的事就不再去想它。

我们可以对着天空放肆地大喊,我们有充满爱的心…¨

但是,这好像都是希望而已,我们也终究是普通人。

篇3:高一普通班家长会

一、高一新生学习现状的心理分析

学生的学习现状大致分为全力以赴努力学习型、边学边玩型、只玩不学型。这些学习现状的背后有着深刻的原因, 而经过一两次的考试后, 许多学生的心理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一) 全力以赴努力学习型

这类学生要么有着明确的学习目标, 要么有着强烈的自尊。有着明确的学习目标的学生, 他们的学习往往能够持之以恒。一些学生有强烈的自尊心, 但是由于中考的一时失误而与心目中的理想高中失之交臂, 再加上一些好友进入了更好的高中, 心中更是难受, 甚至觉得在好友面前抬不起头, 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 于是努力学习以证明自己。这类学生为数不少, 他们的学习动力是自己强烈的自尊, 面对在优秀高中的好友, 他们表现出的更多的是一种自卑。因为自尊而努力学习, 这自是不错, 但随着时间的发展, 这类学生会呈现出多样状态, 一种是一如既往全力学习, 一种是逐渐放松, 更可怕的一种学习状态是躺倒不学。

为什么会有如此的变化?这其实与环境和心理的变化。

因为强烈的自尊 (更多表现的是一种焦虑、自卑) 想要超过在优秀高中读书的好友而努力学习, 这样的学习动机最不具有持久性。随着时间的流逝, 曾经的同学也联系渐少, 那种强烈的落差感会逐渐弱化, 再加上周围都是一些与自己差不多的同学, 久而久之便自然而然地懈怠下来。若是再经过一两次的考试打击, 便很有可能失却信心, 甚至自暴自弃。

(二) 边学边玩型

呈现这种学习状态的学生, 数量最多, 背后原因多样。有的是因为对自己认识不清, 过于自信甚至自负, 他们在初中时就以这样的状态在学习, 还轻轻松松地考上了四星高中, 因而觉得高中课程对于他们来说难度不大, 边玩边学就可以轻松过关。这类学生经过打击后, 心态好的能够立刻调整自己, 认真学习;心理调适能力差的往往会对自己失却信心, 走向自卑, 学习上也自暴自弃, 一蹶不振。

此外, 更多这一学习状态的学生是因为拘泥于过去固有的经验且对未来盲目乐观。这类学生初中时就边玩边学, 学习成绩也许一般, 但经过初三一年甚至只是几个月的突击学习就考上了高中。这样的学习经验让他们以为高中也可如此, 因此不少的学生都准备等高二甚至是高三的时候再好好学习。再加上对未来认识不清, 以为只要上了高中就可以轻松地考上大学, 如此心思就更不在学习上了。这样的学生即使面对考试的失败, 也会不甚在意, 等到上了高二, 再想赶上往往更难, 因而最终走向一蹶不振的也居多。

(三) 躺倒不学型

呈现这种学习状态的学生与边玩边学型学生往往有许多相似之处, 比如对自己认识不清、拘泥于固有的学习经验、对未来盲目乐观。除此之外, 这类型学生往往是被家长逼着读高中的, 自己本身并没有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到高中也只是抱着混个文凭的目的。这类学生的厌学心理往往与他们的家庭有关。有的是压制太甚, 有的是溺爱太过, 更多的是因为特殊的家庭环境。

总体来说, 高一新生在入学之初呈现的各种学习状态表现出的心理问题主要集中于自负、自卑以及自我认识模糊。而这些问题若不能在高一上学期处理好, 往往会给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

二、面对各种有问题的学习状态, 我们应采取的措施

(一) 必须引导学生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 帮助他们制定人生规划

人们常说目标成就未来, 一个有具体的目标的学生才有不断向前的学习动力, 才会拥有面临困难时勇往直前的韧性。大多数进入高中的学生其实都有一个学习目标———考上大学。但是这个目标太过模糊, 而模糊的目标往往会减弱学生的学习动力, 因此引导学生制定目标时一定要明确而具体。可先让学生畅想一下自己十年、二十年后最想要的生活, 一定要生动而具体,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要过这样的生活自己需具备什么样的素质、能力, 需要学习什么, 需要读什么专业, 需要考上哪一所大学, 如此一步步将目标进行分割, 让远大的理想变成一个个可以实现的小目标。唯有如此, 学生方能朝着自己的方向稳步向前。

(二) 要让学生意识到高中课程的特点

学生的盲目往往是由于对事情认识不清, 以及对过去自己成功经验的坚信不疑, 要打破这层错误的认知, 就需要我们向他们不断地传达高中课程的特点, 让他们充分认识到高一阶段的学习对以后高中学习的重要性。但是这个时期的孩子正是处于轻视家长、轻视教师的时期, 且往往固执异常, 面对教师与家长的话, 他们往往左耳进右耳出, 若是家长和教师讲得多了, 还会产生逆反心理, 因此教师与家长在讲高中的课程特点时, 要注意时机和方法。不过这个时期的孩子比较愿意相信与他们差不多年龄层次的人, 因此, 我们可以安排他们的学哥学姐来传授高中的学习经验, 也可以让家长安排一些刚毕业的、和孩子们关系比较好的哥哥姐姐来向他们传授高中的学习经验, 从而让他们真正认识高中的课程特点。

(三) 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将要面临的严峻未来

能上高中的学生在初中阶段都是不错的学生, 能上四星高中的学生, 在初中阶段一般都是优秀的学生。长期以来的优越性往往会让他们变得盲目乐观。他们没有意识到, 自己与许多同学是一样的, 没有意识到未来的高考是要在他们中淘汰掉一大部分人的。在他们看来, 优秀的自己上了高中, 自然离大学不远了。这时, 我们需要给他们当头一棒, 让他们充分认识到高中生活的惨烈, 未来高考的激烈。而数字往往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教师可以把近几年的高考录取率、分数线以及学校的升学率告诉学生, 让他们充分认识到自己面临的压力与困境。在实施这个环节时一定要注意学生的心理变化, 太多的打压往往会让学生走向自卑, 因此, 我们既要让学生意识到未来的严峻形势, 又要让他们对未来充满希望, 让他们相信, 只要他们努力付出, 找对方法, 就一定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四) 要让学生经历适当的挫折, 消除浮躁

太过沉重的挫折会消磨一个人的意志, 让一个人逐渐焦虑、颓废, 走向自卑, 但适当的挫折教育往往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因为唯有在失败中我们方会反思自己, 寻找失败的原因。且适当的挫折也能激起学生的好胜心, 让他们更有激情地去学习。因此, 在高一的初始阶段, 我们可以通过练习和考试的方式适当地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不过在实施挫折教育之后, 一定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教会他们正确归因失败。面对因一次考试失败而灰心丧气的学生, 一定要及时与他们沟通, 帮他们分析失败的原因, 找到正确且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让他们充分认识到自己身上的优点与不足, 帮助他们鼓起前进的勇气。

(五) 要适时地进行家访

人们常说, 每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往往都有一个问题家庭, 确是如此。相对于学校、教师来说, 家庭、父母在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心理状态方面有着巨大的影响。因而要想了解学生, 走近学生, 我们就必须要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 了解他们的生活环境。而这最好的方法就是在征得学生同意的前提下进行家访。本地区的离婚率居高不下, 许多学生都是单亲家庭的孩子, 有些甚至更为复杂, 这些复杂的家庭环境会给学生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 要想解决这些问题, 就只有通过家访, 与学生家长充分沟通, 从家长入手, 解决问题。

最后, 无论采取何种对策, 教师都必须要有一颗敏锐、真诚、智慧的心灵。唯有敏锐, 我们方能最早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唯有真诚, 我们方能架起走进学生内心的桥梁;唯有智慧, 我们方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努力消除高一新生中普遍存在的焦虑、自负、自卑的心理。

高一阶段, 是学生高中学习的重要基础, 它是高楼的地基, 树木的根基, 毫不夸张地说, 高一学生的好坏决定着未来高考的成败。因此, 面对高一新生呈现出来的各种学习状态, 我们必须理性对待, 认真分析,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以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未来艰苦而又充满激情的高三生活。

摘要:学生入学成绩接近的普通高中高一新生, 呈现出了多种学习现状, 他们或全力以赴努力学习, 或边学边玩, 或躺倒不学, 而这每一种学习现状随着时间的发展还会出现更多的变化。本文通过对这些学习现状及未来可能的发展进行分析, 以探究其背后的心理原因, 从而找到改变学生不良学习状态的方法。

篇4:高一普通班家长会

关键词:普通中学 数学 心理特点 策略

普通中学高一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不仅具有与其他类型中学共同的特点,因为是普通中学的缘故,所以它还具有一些比较明显的特有的特点。我们要研究这些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特点,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从而提高我们数学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帮助学生学好数学。

一、数学学习的心理特点

1、动机方面

对于大部分普通中学高一学生来说,因为学习成绩不理想,所以高中三年学习的动机不是很强,抱着一种“能学好固然好,学不好也不要勉强自己”的心理,对自己的期望不是很高。在这样的学习动机下,学生虽然也想学好数学,学习比较认真,上课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但是一旦遇到困难往往就很容易退缩。还有一部分学生因受到社会、家庭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学习松松垮垮、敷衍应付,毫无上进心。

2、兴趣方面

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如果能取得不断的成功,就会带来内心无比的快乐和自豪,从而产生对数学学习的亲切感,这有助于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兴趣;反之,如果一个人在数学学习中只有失败和挫折,便会产生焦虑、自卑,因而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

3、情感、意志和态度方面

大部分普通中学高一的学生经过中考的奋力拼搏,刚跨入高中,都有一定的信心和较旺盛的求知欲,都有把高中课程学好的愿望。但一段时间后,他们普遍感觉高中数学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易学,而是太枯燥、乏味、抽象、晦涩,渐渐地他们认为数学神秘莫测,从而产生了畏惧感,动摇了本身就不是很足的学好数学的信心。此时学生思想非常焦虑、敏感,如果情况不能改善,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主动性和灵活性,甚至产生强烈的厌学情绪。不少学生对数学课程的态度表现为冷漠,因此,出现上课不专心听课、心不在焉,或看课外书、思想开小差、打瞌睡等现象。

4、认知、思维方面

普通中学高一学生在认知、思维方面普遍存在以下的障碍心理:(1)依赖心理。数学教学中,学生普遍对教师存有依赖心理,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刻苦钻研的精神。一是期望老师对数学问题进行归纳概括并分门别类地一一讲述,突出重点、难点和关键;二是期望教师提供详尽的解题示范,习惯于一步一步地模仿硬套。(2)定势心理。定势心理即人们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思维定势。有些学生的思维定势,习惯了初中的那一套学习模式,无法适应摆在面前的崭新的高中生活,很久不能进入角色。(3)偏重结论。许多学生在学习时偏重数学结论而忽了视数学过程,导致对定义、公式、定理、法则的来龙去脉不清楚,对知识理解不透彻,不能从本质上认识数学问题,无法形成正确的概念。

二、 教学策略

1、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积极的学习动机。

华罗庚教授在《大哉,数学之为用》一文中对数学的广泛应用作了精辟的阐述: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生物之谜,火箭之速,地球之变和化工之巧等各方面,无处没有数学的贡献。科学愈发达,需要的数学工具就愈多;哪里有“形”,哪里就有“数”,哪里也就少不了“数学”。因此,通过介绍身边发生的应用数学的事实,帮助学生意识到:数学已经成为现代生活中每个人必备的知识,是学习各种专业知识的重要基础和工具;数学可以训练、发展人的思维;数学方法是探索、发现问题的主要方法,我们的学习是服务于未来社会生活、生产、科研的需要。总之,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的意义,可以吸引广大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和远大的理想,从而产生一种强大的动力,促使学生自觉地持久地保持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2、以数学发展史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适当结合数学史,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数学史或数学故事等,来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演变及其作用,了解数学家们的治学态度,了解他们是如何经过不断钻研来发现数学原理的。比如,给学生讲“数学之王高斯”、“几何学之父欧几里德”、“代数学之父韦达”、“数学之神阿基米德”等数学家的故事,不仅使学生对数学有了极大的兴趣,同时从中也受到了教育。

3、引导学生欣赏数学美,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

数学家华罗庚说过:“认为数学枯燥无味,没有艺术性,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就像人站在花园外面说花园里枯燥乏味一样。”高中生并非都知道有数学美的存在,因此,数学的对称美、简洁美、统一美、和谐美、奇异美等等需要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适时地向学生揭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其积极地感受数学美、追求数学美。

4、开展数学课外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课外活动,可以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感受数学的深奥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比如,举行数学故事会、数学晚会、数学讲座,创办数学墙报,进行数学制作和社会实践等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感受数学、应用数学、热爱数学。

5、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做好衔接工作。

在教学中,学生普遍反映高中数学“相当”抽象,入门学习的门槛过高,知识的抽象性使他们难以适应。适应时间的长与短是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此,针对高一新生的学习心理,我们要了解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缺陷,准确把握初、高中数学知识的衔接点。如,“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都是研究一元二次不等式的重要的衔接点,在教学中要对“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进行补充和深化,以弥补初高中知识的裂痕,同时,也能起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部分函数应用题应做出删减,适当降低难度。

6、分层教学,体验成功。

进行分层教学,要注意低起点、小步子的原则。低起点,就是要摸清学生相关知识、能力基础和心理准备的实际,把起点放在使学生努力一下就可以达到的水平上,使新旧知识产生联结,形成网络。根据数学课的特点,教师可以在课前或刚上课时以提问的方式对学生的预备知识进行检测,以课下和学生交谈的方式了解学生的水平,确定教学起点。小步子,就是根据学生实际,确定每一步所要达到的目标要求。由于数学学科本身的一些特点,教学的步子要小,把教学内容按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分解成合理的层次,然后分层渐进,把产生挫折事件的频率减至最低程度,使学生的学习层层有进展,尽量让他们处于积极学习的状态,感到学习数学并不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不断增强学习数学的动机和信心。

7、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有人说,昨天的文盲是不识字的人,今天的文盲是不会使用先进办公设备的人,明天的文盲是不会学习的人。由此可见正确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的重要性。要把学习方法的指导渗透到数学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制定计划的习惯,合理安排时间,从盲目的学习中解放出来;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听课,要求做到“心到”,即注意力高度集中;“眼到”,即仔细看清楚老师的每一步板演;“手到”,即适当做好笔记;“口到”,即随时回答老师的提问,以提高听课效率。要引导学生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下课后要反复阅读课本,回顾课堂上老师所讲的内容,查阅有关资料,或向老师、向同学请教,以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和记忆。要引导学生养成记忆的习惯。要引导学生养成独立作业的习惯,要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切忌有点小问题,或习题不会做,就不加思索地请教老师或同学。要引导学生养成系统复习小结的习惯,将所学新知识融入有关的体系和网络中,以保持知识的完整性。要引导学生养成阅读有关报刊和资料的习惯,以进一步充实大脑、拓宽眼界,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加强学法指导应寓于知识讲解、作业评讲、试卷分析等教学活动中。当然学习方法的形成主要是靠学生自己的努力,但学生刚开始高中数学艰难学习的时候,教师利用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来的学习方法对学生进行指导更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在高一数学的起步教学阶段,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抓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便能使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模式,从而更高效、更顺利地接受新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任勇 著 中学数学学习指导的研究与实践.航空工业出版社,2002.10。

2、岑国桢 编著 中小学的心理与辅导.广西人民出版社,2002.6。

篇5:高一作文普通人

我们班的班主任老师,每天比我们早到,走得比我们晚。每天为我们批改作业,讲课,都一丝不苟。她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为我们着想。夏天一到,天气炎热,她会给我们买雪糕,来解暑降温。有好几次,老师都病了,但还是坚持上班。她那是笑着对我们说“我不能因为我自己,把同学们的课程给耽误了呀”,上课时和平常一样,仍然很认真。

我们的班长,她多才多艺,积极地参加活动,为我们班级取得了不少的荣誉。元旦晚会上,她的舞姿更是让我们赞叹不已。她在多才多艺的同时学习成绩也不错,每次班级的测试,她都能名列前茅。她非常乐于助人,在自己成绩好的同时,也经常帮助同学。课上,讲台上总是可以出现她讲题的身影;中午、课间同学们有不会的题目可以问她,她会笑脸相迎,耐心解答。

篇6:高一普通班家长会

第一、普通班有重点班比不了的优点。

之所以能够进入重点班,里面肯定是学霸云集,而且学风浓厚,所以学生们的压力也是很大的,因为你如果没有别人努力,你就会被别人超过,但是太大的压力也有可能会导致自己更加的忧虑,反而更学不好,因为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注意劳逸结合,自己要学会调节自己的压力变成自己的动力。

第二、英雄不问出处,过去不能决定将来。

我所在的学校采取的是根据中考成绩分班,当然其他很多学校采取的是入学分班考试。不管哪种方式,它代表的都是过去。到时候你会发现,仅仅在第一次月考后,名次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很多普通班的同学经过自己的努力比很多重点班的同学的排名都要靠前,而且一般在高一的第二个学期就会实行分班,只要你也想进入重点班级,靠自己的努力也是有机会的。

其实普通班和重点班的师资是一样的,教育重点班的老师在普通班也是有课的,不同的就是普通班和重点班的学习氛围不一样,所以最主要的还是靠自己知道主动的学习。

第三、掌握高中学习规律,实现弯道超车。

上过了高中的学姐学长们都知道,在高一的时候普通班的一部分学生会在高一的第一学期就脱颖而出,成为佼佼者。这些同学除了刻苦用功之外,主要依靠的是对高中学习的强大适应能力。

这种适应能力主要体现在良好的理解能力、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深入缜密的思维能力、高效的概括总结能力。一句话说,就是他们摆脱了以背为主的模式,而是理解为先,拥有不错的学习力。

篇7:高中高一作文900字:谈普通人

从古至今。普通人就是一种卑微,庸俗,低下的弱势群体。他们既不受到国家的器重与重视,同时也不受到压迫与强制。他们既不成为百姓众口铄金的伟人,同时也不受到耻辱,谴责与唾弃难道就因为这样,普通人一生,就要被世人冷落与忽视?当今社会,经济发展非常之快普通人因为物价的膨胀,生活变得极度紧张富的人却因自己有钱,有权,有势而不屑一顾!

社会处于这种状况很难想像,再过十年世界将会落魄于怎样的趋势!就拿我们中国来说现在处于绝对优势的`,还属有钱,有权有势的贵族人民虽然国家一直在提倡,公平选择人才,公平面对竞争,公平发展创新但是到最后真正成为杰出企业家与文化界伟人的还是主归于有钱,有权,有势的贵族人民虽然普通人当中,也会冒出少许人来但是在这些人中,要么就是国家出类拔萃的顶级人物,又或者是因为家中贫困,但又在许多方面很突出,很有特色从而受到国家与社会群众的关爱与呵护。若是,稍微缺乏一点才能,也就会被世人忽视与冷落!中国大学生,就是一个明摆的事实就是现在有许多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不是因为他们没有工作才能,也不是因为他们不适应社会而是在他们当中,有的是因为家里没有资本,没有势力也有的是因为没有工作经验,从而受到单位的冷落与排斥。然而,他们与贵族人民的儿女相比起来,命运就落败与残酷了许多。因为贵族人民的儿女,凭着自己有利优势。就算稍微缺乏一点才能与竞争能力,他们同样可以找到一所好单位工作。这时,那些普通的大学生,也只好眼巴巴的看着,然后摸着自己胸口唏嘘:谁叫他们是贵族人民的儿女呢。其实,上面这事迹也不足为怪的。因为在我们中国,自古以来占主导地位的,就是那些伟人与有钱,有权,有势的贵族人民。就拿古代的史册来说吧。最后在史册上提下鼎鼎大名的,还不是那些伟人与贵族人民。譬如说:屈云,嵇康,唐高祖,秦始皇,曹操,孙权,白居易,李白。有时,我总在大胆的猜想。为何史册上提下大名的,总是那些打头领的斗士猛将呢?难到那些曾经帮助头领抗战的小卒,就没有立下汗马功劳?就没有日夜熬战?他们同样是抗战的斗士,同样是战争胜利的佼佼者。为何史册上,就没有那些小卒的鼎鼎大名。实话说白了,还不是因为他们普通呗,不是伟人呗,不是贵族人民呗!

篇8:高一普通班家长会

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是对学校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活动的一种主动介入, 这种介入存在程度差异。如家长参与可以仅仅停留在了解和监督学校基本办学情况, 协助学校获得教育资源等学校管理表层;也可以深入到学校管理内部, 如参与学校课程开发、教师评聘、学校评估以及重大决策的制定。本研究借鉴国内一些研究者的观点, 将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分成四个层面:了解和监督学校基本办学情况及规章制度;协助学校获得教育资源及处理公共关系;志愿参加学校面上管理, 如利用闲暇时间到学校服务、协助组织课外活动等;高层次的家长参与学校管理, 如家长参与学生管理、教师管理、教学管理、以及参与学校重大决策的讨论。[1]在此基础上编制《上海市小学家长参与学校管理调查问卷》, 于2010年4月随机抽取上海市8个区10所普通小学一至五年级学生的家长进行问卷发放, 以期从实际做法和理念认知两个维度调查当前上海市小学学生家长在参与学校管理四个层面上的整体状况。研究共计发放问卷580份, 回收问卷533份, 回收率91.90%, 其中有效问卷506份, 有效问卷回收率94.93%。问卷调查结果采用SPSS13.0统计工具和Excel软件进行分析。

二、主要研究发现

(一) 上海市小学学生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现状

1. 家长在参与学校管理的实际做法上并未踊跃参与

由图1可知, 在实际做法上, 家长在了解和监督学校基本办学情况及规章制度这一较浅层面, 相对参与的较多, 总是与经常做到的家长比例为40.6%, 偶尔与从不参与的家长比例为18.4%。而在其他层面, 协助学校获得教育资源及处理公共关系、志愿参加学校面上管理、高层次的学校管理活动, 家长普遍参与的较少, 总是与经常做到的家长比例分别为12.1%、6.6%、10.3%, 均不高于15.0%;而偶尔与从不参与的家长比例分别为42.9%、53.8%、48.1%, 都高于42.0%。整体而言, 上海市小学学生家长在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实际做法上参与的不够充分, 参与不踊跃。

2. 家长在参与学校管理的理念认知上均趋向赞同

由图2可知, 就理念认知而言, 家长在参与学校管理的两个较低层面———了解和监督学校基本办学情况及规章制度、协助学校获得教育资源及处理公共关系上, 表示非常同意与同意的家长所占比例分别为80.6%、57.6%, 均不低于50.0%;表示不同意与非常不同意的家长所占比例分别为2.9%、8.5%, 均不高于10.0%;说明多数家长在参与这两个层面学校管理的理念认知上趋向赞同。在参与学校管理较高层面———志愿参加学校面上管理、高层次学校管理诸项活动的理念认知上, 表示非常同意与同意的家长所占比例分别为43.1%、43.2%, 均不高于50.0%;表示非常不同意与不同意的家长所占比例分别为18.0%、16.0%, 均高于15.0%;表明对于是否参与学校管理的高层面活动, 家长们的理念认知还不是非常一致, 有些家长支持, 有些家长认为无所谓, 还有些家长不支持, 但整体上支持的家长仍然占多数。

(二) 不同背景变量的家长在参与学校管理各层面之差异情形

研究对答卷者的6项基本背景信息———身份、文化程度、职业、家庭月总收入、家庭结构、孩子就读年级进行了调查, 并以单因素方差分析 (One-Way ANOVA) 分别检验这6个不同背景变项的家长在参与学校管理各层面之实际做法与理念认知的差异显著性。结果发现 (参见表1) : (1) 了解和监督学校基本办学情况及规章制度层面, 不同身份、文化程度、职业、家庭月总收入的家长在实际做法上存在差异;不同身份、家庭月总收入、孩子就读年级的家长在理念认知上存在差异。 (2) 协助学校获得教育资源及处理公共关系层面, 无论是实际做法还是理念认知, 不同身份、文化程度、职业、家庭月总收入、家庭结构、孩子就读年级的家长均无差异存在。 (3) 志愿参加学校面上管理层面, 不同家庭结构的家长在实际做法上存在差异, 其它5个背景变量下的家长在实际做法上不存在差异;不同身份、家庭结构以及孩子就读年级的家长在理念认知上存在差异, 不同文化程度、职业、家庭月总收的家长在理念认知上不存在差异。 (4) 高层次的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层面, 6个不同背景变量下的家长在实际做法上均不存在差异;不同文化程度的家长在理念认知上存在差异, 其它5个背景变量下的家长在理念认知上没有差异。

*表示达到0.05的显著水平**表示达到0.01的非常显著水平

(三) 相关家长参与机构的设置普遍流于形式

家长委员会是目前较为常见的家长参与机构, 它的建立和运行状况是反映该校家长参与状况的重要指标。对该内容的调查, 主要涉及家长委员会的设立、家长委员会发挥作用的情况、家长委员会的职能三方面。

对于“学校有没有设立家长委员会”的问题, 家长中表示有的占31.6%, 不清楚的占59.7%, 表示没有的占8.7%;表明无论学校是否设立了家长委员会, 这一机构至少在家长群体中并未受到普遍意识和了解。这一推测在对“学校有无关于家长委员会的文件”、“家长委员会的活动频率”、“家长委员会运行和发挥作用的情况”等问题的调查上也获得证实。高达67.3%的家长不清楚学校有无关于家长委员会的文件;16.5%、16.3%的家长分别明确表示学校有、没有这方面的文件。更甚至有79.1%的家长不清楚家长委员会的活动频率, 71.5%的家长表示不清楚家长委员会运行和发挥作用的情况。而且翻阅同一所学校的填答问卷, 对上述问题的回答也不尽相同, 甚至出现互相矛盾的答案, 有家长选择学校设立了家长委员会, 有家长则选择没有设立, 还有家长不清楚。这充分说明目前家长委员会的宣传、活动和联系家长的工作都做的不够充分、细致和到位, 导致多数家长不了解、不清楚, 信息不一致;这也意味着学校在设立家长委员会、促进家长委员会更充分、更有效地发挥作用这一工作上尚有较大的发展与改进空间。

对于家长委员会的职能 (参见表2) , 除50.6%的家长对这一问题表示不清楚外, 征求家长的意见和要求并向学校反映、帮助家长了解学校、帮助学校联系和组织家长活动三项成为最受肯定和认可的职能。选择这三项职能的家长所占比例依次为36.3%、30.4%、24.8%。而认为家长委员会具有请家长帮助解决办学中的具体困难、让家长参与制定学校发展规划两项职能的家长却极少, 仅占整体的13.1%。由此也说明进一步宣传家长委员会, 让更多家长全面认识、了解该组织的职能及作用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综上, 许多学校即便设立了家长委员会, 也往往流于形式, 成立之后就没有再举行过活动, 基本没有发挥任何联系和沟通家长与学校、监督学校发展的作用。这也难怪许多家长对学校的家长委员会设立与否、职能如何等基本情况一无所知。

(四) 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条件和障碍主要来自家长自身的因素

研究发现家长们普遍认为, 当前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最重要条件和最主要障碍并不是来自于学校, 比如学校没有相关的制度、机构, 校长或教师不支持;而是来自于家长自身的因素, 特别是家长愿意参与与否, 家长有无时间参与, 家长是否具备参与的知识和能力。

对于所列举的关于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7个条件 (参见图3) , 认为最重要的条件是家长愿意参与的占38.6%, 是家长的教育管理专业知识的占21.5%, 是家长时间许可的占13.7%, 是家长对帮助子女的信心的占12.7%;而认为是家长参与管理的制度与机构设置、校长的鼓励、教师的鼓励、学生支持这些外在因素的家长所占比例均不足10.0%。由此可见, 家长倾向于把参与学校管理的首要条件归结到自身因素上, 公认的最重要的条件集中在家长愿意参与和家长的教育管理专业知识上。

对于所列举的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可能碰到的8个障碍 (参见图4) , 认为最主要的障碍是家长缺乏相关知识的占28.2%, 是家长没有时间参与的占20.6%, 是家长不愿意参与的占19.4%, 是学校没有相应的制度与机构的占16.8%, 其余选项如家长没有能力参与、家长没有信心参与、校长不接受、教师不接受所占比例均不超过10.0%。公认的可能碰到的最主要障碍是家长缺乏相关知识, 其次是家长没有时间参与和家长不愿意参与。这与家长对参与学校管理最重要条件的认知有一定程度的吻合。

由此可见, 提升家长对参与学校管理的认识, 让更多家长具备强烈的参与意愿以及相关的参与知识和能力, 是当前促进家长参与学校管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 就家长没有时间参与这一客观问题, 学校也需要采取合理的措施和方法, 解决好家长愿意参与和没有时间参与这对矛盾。

(五) 家长对自身参与学校管理仍存在误解

家长对自身参与学校管理的认识涉及其对相应的权利、意义、影响等问题的调查。 (1) 对于家长是否有权利参与学校管理, 58.9%的家长回答有权利, 反之仍有16.9%的家长认为没有权利, 24.2%的家长表示不清楚。 (2) 对于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影响 (参见图5) , 87.6%的家长认为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对促进子女的健康成长非常必要与有一定必要, 但仍有少数家长认为可有可无、没什么必要或根本不必要。同时68.9%的家长认为学校发展非常需要与需要家长提供帮助, 还有11.9%的家长认为学校发展不大需要与一点也不需要家长提供帮助。 (3) 在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利弊问题上, 持有利无弊观点的家长有26.5%, 持利大于弊的家长有28.9%, 持利弊参半观点的家长有35.2%, 还有9.4%的少数家长认为弊大于利或者有弊无利。

综上可知, 多数家长对其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利、教育好子女的责任、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对促进子女健康成长的必要性问题上都持肯定态度, 说明绝大多数家长都对自己在参与学校管理上的作用、必要性、意义有了较为清楚和积极的认识, 具备了一定程度的参与意识, 这是开始参与学校管理活动的基础。然而, 还有不少家长在对这些基本问题的认识上有失偏颇, 与当前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前沿理论和已有研究成果相悖, 这势必会成为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实践的绊脚石, 不利于家校合作的进行。

三、研究结论及建议

由本研究的主要发现可以归纳出以下研究结论及相关建议:

(一) 上海市小学学生家长在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理念认知上趋向赞同, 但实际参与方面仍有待进一步加强

普遍而言, 家长们在参与各层面的理念认知上趋向赞同, 态度较为积极, 支持者多于反对者。但在实际做法上, 除了解和监督学校基本办学情况及规章制度层面总是与经常参与的家长多于偶尔与从不参与的家长之外, 其余层面家长参与情况均不理想, 参与甚少。说明家长参与学校管理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需要排除各种制约因素, 把参与意愿更多的付诸实践, 从而进一步促进家长实际参与到学校管理工作中。

(二) 家长的背景会对家长参与学校管理产生影响, 实践中应采取相应的举措促进不同背景的家长参与管理工作

不同背景变量会对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各层面活动的实际做法与理念认知产生影响。 (1) 母亲与父亲相比, 在参与学校管理各层面之实际做法上, 前者较后者高;而在参与学校管理各层面之理念认知的认同度上, 后者较前者高。 (2) 在参与学校管理浅表层面之实际做法上, 文化程度高的家长优于文化程度低的家长;在参与高层次的学校管理之理念认知上, 文化程度高的家长较文化程度低的家长认同度低。 (3) 职业为工人、农民的家长较其余职业类型的家长, 在参与学校管理最浅层面的实际做法上参与较少;在理念认知上, 不同职业的家长之间不存在差异。 (4) 家庭月总收入最低的家长较收入中等的家长在实践中参与的相对较少, 然而在理念认知上认同度却相对较高;家庭月总收入最高的家长在整体实际做法上表现最差, 理念认知认同度也最低。 (5) 不同家庭结构的家长在志愿参加学校面上管理层面之实际做法与理念认知上都存在差异。在实际做法的表现上, 家庭结构为“其他” (如四代同堂) 的家长实际表现最佳, 重组家庭与核心家庭其次, 三代同堂、单亲、隔代家庭家长的实际表现最差;在理念认知的认同度上, 重组家庭最佳, 核心家庭其次, 隔代家庭最差。 (6) 孩子就读不同年级的家长在参与学校管理各层面之实际做法的表现上无显著差异;在理念认知方面, 整体上, 高年级学生的家长的认同度高于低年级学生家长。鉴于此, 在实践中, 有必要对不同背景的家长采取不同的鼓励或支持行动, 有针对性、有目的的区别对待, 以促使全体家长都能真正参与学校管理。

(三) 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准备工作仍需进一步完善

首先, 完善家长对自身参与学校管理的认识。家长对参与学校管理的认识还不够全面。仍有一些家长在自己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利、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等基本问题上, 没有形成正确、科学的认识, 这直接阻碍了他们真正、全面的参与学校管理活动。此外, 从对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各层面活动的调查可知, 多数家长仅把参与学校管理定位在较浅层面, 而对参与深层面的学校管理认识不足、参与意愿不强烈、实际做法也不踊跃。认识是行动的基础, 要想促进家长真正的参与学校管理, 必须首先端正他们的态度, 提升他们的认识, 真正树立“家长是协助希望, 不是成长负担”、“参与是学校助力, 不是学校阻力”[2]的思想, 为参与行动做好前提准备。

其次, 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本体功能。家长委员会是由家长代表组成的组织, 它应该代表的是大部分家长的意见, 道出的是家长真实准确的心声。借助该平台, 家长能够平等地以教育者、管理者的身份参与到学校管理当中来, 促使家校合作常态化。[3]然而调查发现, 同所学校的家长对本校是否建立家长委员会、有无相关文件等客观事实问题回答不一, 有家长肯定、有家长否定、还有多数家长不清楚。可见一方面学校对家长委员会的宣传不够到位, 另一方面一些家长委员会只是挂了空牌子, 没有举行过什么实质性的活动, 更别提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应有的本体功能了。这显然违背了建立家长委员会的初衷。家长委员会是家校联系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倘若这个桥梁和纽带仅仅是空架子、摆设、隐形物, 那么家校联系和家长参与就没有了依托, 自然也很难有组织、高效率的进行活动。一言以蔽之, 家长委员会在实践中必须充分发挥干实事的作用, 真正成为家校合作的有效平台。

(四) 学校应进一步为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创造条件

对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条件和障碍的调查发现, 家长是否拥有参与学校管理的知识和能力、是否有时间参与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许多家长虽然十分关心学校管理情况、具有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认知和强烈愿望, 但是多因为时间冲突或者缺乏相关的管理知识和能力, 造成实际中无法参与或者参与没有起到作用的结果。鉴于此, 学校有必要为家长参与学校管理进一步创造条件, 帮助他们真正参与到各项活动中。诸如, 增加参与活动的内容和数量, 分门别类, 让家长能够按照自己的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参与的活动;在组织家长活动时, 尽量安排在假日, 并且做到提前通知, 以便家长能够合理的调配时间和安排好自己的其它活动, 事先做好相关准备;建立类似家长学校的培训机构, 通过讲座、研讨等活动, 为家长提供有关学校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培训, 增长家长这方面的才能。

参考文献

[1]黄晓婷.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模式及实施机制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 2003.

[2]张永宗.家长参与学校教育事务——认识十二年国民基本教育[EB/OL].http://researcher.nsc.gov.tw/public/cwc0501/Attachment/75181524271.ppt, 2009-11-03.

上一篇:八年级地理课堂同步训练题与答案下一篇:2022个人房屋租赁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