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计划生育经验交流介绍材料

2024-06-25

镇计划生育经验交流介绍材料(共11篇)

篇1:镇计划生育经验交流介绍材料

念好“四字经”,扎实推进“城乡清洁工程”

——东源县顺天镇‚城乡清洁工程‛经验介绍材料 中共东源县顺天镇委员会 东源县顺天镇人民政府

2012年3月20日

我镇位于东源县北部,辖区内有11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2.3万人,总面积116平方公里。近年来,我们坚持把‚城乡清洁工程‛办成民心工程、领导工程、作风工程,按照‚三更加二明显‛和‚三普遍二提高‛的目标要求,从‚深、细、严、实‛四字经着手,扎实推进‚城乡清洁工程‛深入开展。截至目前,全镇已投入资金42万元,出动干群1200人次,开展各类大扫除活动40余次,清除卫生死角51处,新建设垃圾池38个、移动式垃圾桶120个,安装宣传栏12个,路灯亮化工程11.2公里,依法拆除违章建筑23处,取缔违规占道经营11起,纠正乱停乱放车辆36辆次,新筑排污渠硬底化3.4公里,卫生户厕普及率达100%。通过开展‚城乡清洁工程‛,全镇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各种脏乱差现象得到了有效整治,城镇化管理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城乡清洁工程‛成效明显。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念好‚深、细、严、实‛这‚四字经‛,扎实推进全镇‚城乡清洁工程‛深入开展。

‚深‛——就是认识深化,行动深入。一是将全镇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统一到‚城乡清洁工程‛这项上级的重大决策部署中来,从领导做起,从广大党员干部做起,积极推动‚城乡清洁工程‛开展。二是以广播、电视、电影、宣传车、宣传栏、宣传标语、文艺演出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层层动员,让广大人民群 众参与到‚城乡清洁工程‛中来,从自己做起,共同建设美好家园。全镇召开大小会议30多场(次),发放《城乡清洁工程卫生守则》等宣传资料5000多份,张贴悬挂大小标语横幅500张(条)。三是以学校为阵地,以提升公民素质为抓手,以‚微笑〃秩序〃卫生‛文明践行活动、‚文明交通‘四让’活动‛、‚小手拉大手、清洁文明进万家‛活动等为载体,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牵动千家万户,教育和引导群众改变陋习,养成良好的文明卫生习惯,不断提高群众素质,提高群众参与意识,潜移默化、深入持久地开展‚城乡清洁工程‛。

‚细‛——就是从细节做起,细化目标、任务和责任。一是目标细化。用两年(2011年-2012年)时间,在全镇11个村、1个居委会实施‚清洁工程‛。通过全面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治,逐步实现‚三更加二明显‛,即圩镇环卫工作机构和队伍更加完善,卫生保洁制度更加健全,卫生设施、设备更加齐全,群众卫生意识明显增强,街道和各村卫生保洁水平明显提高。二是任务细化。通过全面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全镇实现‚三全部二提高‛,即全部村都建立起环卫队伍,并保障其经费;全部村配备齐环卫运输车辆,配齐清运工具;全部村设置垃圾收集池,实行垃圾集中处理;村民卫生意识有了较大提高,农村卫生保洁水平有较大了提高。三是责任细化。我们依照属地管理、条块结合、上下联动的原则,积极组织辖区内各机关、学校、私营业主、个体工商户和广大群众广泛参与,对道路、街巷、绿地、广场、单位庭院及每个家庭等进行全面清扫,做到每日一小扫,周末一大扫。做到‚户分类、村集中、镇处理‛三步曲处理垃圾。重点清理市场、江河沟渠两岸及单位企业内部等区域的卫生死角,对于造成‚五 乱‛的不良行为进行劝阻、处罚,在巩固和扩大治理‚五乱‛成果的同时,我们把‚五乱‛治理由圩镇向各村延伸,使治理工作深入到全镇每个角落。

‚严‛——就是制度严、落实严。一是建立‚分片包干‛制度。明确各村(居)对辖区内的‚五乱‛治理负总责,并层层签订责任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将有关任务分解落实到各村(居)委会和各部门各个单位、各沿街店面,实行分片包干,分段负责,门前三包。二是建立联动快速反应机制和快速反应信息反馈制度,要求每日定时汇报,及时快速受理群众举报。三是建立严格的问责制。对村容环境卫生管理工作不重视、不努力、不作为的单位要严肃追究‚一把手‛责任,坚持把‚城乡清洁工程‛办成‚领导工程‛。四是建立健全效能督查制度,确保工作有部署、有检查、有考核、有监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实‛——就是作风实、措施实。一是作风实。从书记、镇长带头,深入一线劳动,深入农村检查,真真正正做到‚身体力行带着党员干部干,脚踏实地做给群众看‛。通过落实责任制,实施问责制,坚持把‚城乡清洁工程‛办成了‚作风工程‛,全镇广大党员干部纷纷积极投身‚城乡清洁工程‛,领导干部工作作风大大转变,党员干部队伍形象大大提升。二是措施实。

1、确保经费投入。重视硬件设施建设,先后投入资金32万元搞好硬件建设,为每个实施城乡清洁工程的村建立了一支环卫队伍,配备齐环卫工具,配送了一辆垃圾清运车等。

2、选好示范,抓两头、促中间。我镇给予每个示范村支持工作经费1万元,用于搞好清洁工程。为使此项工作长期得以实施,我们按每村每人每年下拨1元的标准给予卫生费补贴。

3、开拓创新,选好切入点,抓‚结合‛促工 作。如金史村与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相结合,对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不良行为教育引导,促使群众改变陋习,转变观念,提升素质;牛潭村与创建生态文明村活动相结合,引导群众优生优育,拒绝赌毒,勤学守法,严防山火,烧毁垃圾,干干净净,拆旧建新,美化村庄,心爱家园,当文明户;横塘村与扶贫‚双到‛幸福安居工程建设相结合,使群众住上环境优美、干干净净的新农村;大坪、党演、枫木村与村道亮化工程相结合,从而方便群众夜间活动;居委会与圩镇规划建设相结合,通过规划整治,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等等。目前,全镇‚城乡清洁工程‛正与扶贫‚双到‛工作、‚创先争优‛活动相结合,在全镇范围内形成了你追我赶的良好发展态势,同时涌现了一先进个人和单位集体。

我镇‚城乡清洁工程‛工作虽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与县委县政府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今后,我镇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夯实基础,创新思路,继续努力,全面推进全镇的‚城乡清洁工程‛工作。一是纵深推进圩镇责任区的标准化建设;二是纵深推进整治村庄的成果巩固。以金史村和牛潭村为示范点,带动全镇其他村庄全面整治;三是纵深推进工作责任制的落实。四是纵深推进严管重罚和经费筹集工作,争取挂扶我镇9个村的深圳盐田对宜居村庄清洁工程经费的大力支持,实现镇村‚城乡清洁工程‛一体化。

篇2:镇计划生育经验交流介绍材料

努力探索计划生育工作新路子

中共**镇委员会**镇人民政府二○○五年七月五日我们的基本做法是做到“三抓”:

一、抓组织领导,落实党员干部责任村支部、村委会成员实行包组联户责任制,村支部书记、村长、会计、村计生专干每人承包1—3个村民小组,村其他干部每人至少包1个村民小组。包组的主要职责是:保证组无计划生育,无计划外大月份引产、流产,妇检尾数能限期落实到位,及时落实手术措施。共产党员、村组干部必须带头实行计划生育,保证本人不早婚、早育,不计划外怀孕,不计划外生育,保证本人及亲属子女及时参加季度服务,及时落实节、绝育措施和补救措施。60周岁以下的党员、副村级以上干部和村民组长,每人必须联系2户计划生育管理对象户,及时掌握和反馈联系户的婚、孕育及参加季度服务情况,负责配合组织将联系户的补救措施或节、绝育措施落实到位。

计划生育责任制的落实,增强了镇村两级干部计划生育工作紧迫感和责任感,充分发挥了党员、干部在计划生育工作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加强了镇、村两级对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了以镇为依托、村为主体、群众参与的计划生育工作机制,提高了全镇计划生育工作水平,促进了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二、抓宣传引导,营造优质服务浓厚氛围

深化宣传教育,促进群众婚育观念的转变,是搞好计生优质服务的先导。我镇围绕“婚育新风进万家”这一活动,以“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导向,坚持“为群众所好、所乐、所需抓宣传”的工作思路,不断深化计生宣传教育工作,引导群众摒弃陈规陋习,树立新的生育观。主要是抓好了“三个围绕”:一是围绕群众所好出宣传品。我镇每年春节都坚持印制一些计生宣传挂历、年画和书写一些计生春联等,送给部分计生对象户特别是一女户家中,为他们送上良好的祝福,同时,改变过去铺天盖地、随意书写、生硬冷漠的计生标语,在一些村庄、路道等范围内用图文并茂、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绘制一些人性化的标语,受到群众喜爱,也淡化群众的抵触情绪。我们还在街道主要位置设置醒目的宣传牌,倡导全社会形成“关爱女孩”的良好风尚,达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二是围绕群众所乐抓活动。我们组织计生文艺演出,组织一些地方小戏到村庄田头进行演出。用身边人、身边事进行生动形象的宣传,群众很乐意接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教育。计生服务站还专门制作流动板面,并经常组织宣传车在全镇巡回宣传,计生橱窗定期更新内容,宣传法律法规和生殖保健等方面的知识,扩大了计划生育的覆盖面,营造了良好的计划生育舆论氛围,受到广大育龄群众的普遍欢迎。三是围绕群众所需送科技。我镇不断拓宽和丰富计生宣传教育内容,加大优生优育优教、生殖保健、科技致富等科普知识的宣传力度,积极引导群众学科学、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从而增强了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最大限度地满足了新时期育龄群众在避孕节育、生殖保健、科技致富和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等方面的不同需求。镇村分别利用人口学校和人口分校,为广大群众提供生产、生活、生育知识服务。通过抓宣传教育,努力营造优质服务的良好氛围,全镇出现了可喜的“五多”变化,即关心支持计生的干群多了;自觉查环查孕的人多了;自觉落实避孕节育措施的人多了;主动办理独生子女光荣证的人多了;外出主动回乡签订计生合同的人多了。

三、抓协会建设,促进村民自治

近年来的计生工作中,我镇优化协会组织形式,探索协会工作机制,凸现协会服务宗旨,拓展协会服务功能,深入开展创建一流协会、示范协会活动。镇计生服务站牵头成立了镇计生协会,各村(居)分别成立了协会,从宣传发动入手,动员育龄群众自愿申请入会,到民主推荐会员小组长,选举产生理事会和常务理事会,结合进行宣传、服务、活动等阵地建设、制度建设和生育文化建设,制订了协会章程和有关活动制度等。

为了搞好面上协会工作,我们在计生基础较好的新桥村进行协会试点工作。在新桥村的典型带动下,全镇各村(居)计生协会都积极联系本村实际,克服种种困难,开展了计生协会的组织建设工作。各计生协会遵照“计生协会的凝聚力在于服务,生命力在于活动”的要求,积极组织开展了许多融宣传、教育、服务于一体的会员活动,特别有影响力的是各协会于3月份组织开展的“关爱女孩”活动,在全镇形成了关爱女孩、关注社会、关注未来的良好氛围,有力地促进了协会工作健康深入的开展,提高了育龄群众对计生工作的满意程度,也促进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两个转变,同时也扩大了计生协会的影响力,增强了协会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篇3:中水镇计划生育经验交流发言材料

中水镇党委书记张立俊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我就我镇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开展情况向大家作以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中水镇位于威宁县西北部,全镇下辖19个村,总人口4.77万人,育龄妇女10930人,已婚育龄妇女6090人,其中无孩妇女294人;一孩妇女802人,已上环452人;二孩妇女774人,已上环18人,结扎464人;多孩4220人,已结扎3285人;二孩及多孩妇女特殊情况纳入合同管理1137人。截止7月30日,全镇期内出生250人,出生率为5.81‰,男婴107人,女婴143人,性别比为74.8%。政策内219人,政策外31人,一孩新生156人(男60人、女96人),二孩新生73人(政策内63人、男28人、女35人;政策外10人、男3人、女7人),多孩新生21人(男16人、女5人).符合政策生育率87.6﹪,死亡人口152人,死亡率3.53‰,自然增长率2.28‰。全镇尚有常住人口手术库存45例,其中:一孩4例,二孩36例(其中二女户17例),多孩5例(多女户5例)。全镇流出人口4619人,育龄妇女1383人,已婚育龄妇女1244人,手术库存442例,一孩11例、二孩281例、多孩150例。流出人口办证1547人,办证率100%。四术完成 176 例,其中上环 50 例,结扎126 例;一孩上环应及时23 例,已及时13例;二孩结扎应及时 53例,已及时29 例

1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严把“五关”,千方百计控制政策外生育。第一,把好早婚早育关。全面摸清未婚育龄人员底数,实行动态管理,切实加强对未婚育龄人群的监管,及时掌握婚育动态,及时发现早婚早孕,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严格控制早育现象发生。第二,把好手术落实关。严格实行包保责任制,采取“人盯人”的办法,将手术对象包保到人,明确完成时间,确实责任人,按照一上二扎的要求,实行“四制”并举,即:督查制、销号制、调度制、奖惩制,确保长效节育措施及时到位。第三,把好孕检环检关。为了确保孕环检的质量和效果,每次孕环检之前,党委政府都专门召开会议进行研究具体方案,并以党委文件形式,明确任务,明确责任,明确时间,明确奖惩。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做到“三个结合”,以集中孕检和专门孕检相结合,本地孕检和外出服务相结合,采取多种措施,努力提高参检率和检出率。同时加大治理力度,严肃查处孕环检过程中弄虚作假的人和事,全面提高孕检质量。2011年第三季度重检对象2100 人,已检1800人,妇检率70%。第四,把好社会抚养费征收关。加强了社会抚养费征收力度,研究确定社会抚养费征收标准,规范征收程序,提高征收合法性,切实加强与法院的密切联系,加大依法征收力度,坚决给违法超生户严厉打击,起到执行一户,震慑一方的作用。截止8月22日已征收社会抚养费40万元,上交40万元。第五,把好流动人口管理关,强化对流动人口的管理与服务,摸清底数,搞准信息,不惜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下大力气抓好流出孕环检这个重点,力促手术到位,尽最大努

力减少流出人口的政策外生育。

二是突出重点,强力推进人口计生“双向诚信、双向承诺”工作。我镇对辖区内年满16岁以上,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实行“双向诚信、双向承诺”,即双方都要诚实守信,并由村代表镇党委政府向群众承诺:在群众发展生产、脱贫致富,解决生产、生活、就医、参军、保障等方面提供全力扶持和帮助,公开、公平、公正地落实惠民政策和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和优质服务;群众向村承诺:自觉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履行计划生育义务,按政策生育,主动落实长效避孕节育措施,按时参加妇检,并自觉接受监督和管理。目前我镇已上报实施的有瓦厂村、银厂村、花园村和石板河村四个村,力争12月底以前,全镇19个村全面建立人口计生“双向诚信、双向承诺”工作,力争每个村基本实现基层人口计生服务管理便民利民,落实人口计生各项免费、奖扶和优惠政策,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强化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执行力和公信力,实现人口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

三、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严厉的人口政策法规和育龄群众强烈的生育愿望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导致许多想生育的已婚育龄妇女以外出务工等种种理由外出抢生、躲生,大量的流出已婚育龄妇女难以追踪管理服务,流出手术库存消化难度很大。

2、特殊情况合同管理的1137户群众庞大,造成重管对象多,妇检工作难度相应加大,每个干部包保户数过多,容易顾此失彼,且这部分人当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是有生育意愿的,存在较大隐患,工作稍

有疏忽,将前功尽弃。

3、二女户和多女户的思想观念转变迟缓,对于落实绝育手术抵触情绪较大,随着工作措施和力度的进一步加大,这些对象纷纷外逃,给消化库存带来很大压力。

四、下步打算

1、进一步加大督查工作力度。对因包保干部包保不到位,造成期内手术对象未按时消化,形成新增手术库存或手术对象外流的,按镇的《实施意见》从严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2、进一步加大举报奖励力度,对举报期内政策外出生,人为瞒报出生人口、错服出生信息、将常住对象报为流出人口等行为,对举报人加大奖励力度,对责任人,按镇的《实施意见》,严肃追究相关责任。

3、多方筹措工作经费,加大外出追逃工作力度,把躲到周边乡镇及昭通市的对象逐步追回兑现手术,强力推进手术消化。

4、进一步加大妇检工作力度,使第四季度妇检率有较大提升,严防政策外怀孕及出生,为迎按省、地、县年终考核打实基础。

5、加大对村干部的管理,教育,培训和考核,对一些工作起色不大迟迟打不开局面的村,将及时调整村干部。

各位领导、同志们:在过去的工作中,我们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和不懈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上级领导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工作中还有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及待解决。对此,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虚心学习兄弟乡镇的先进经验和做法,进一步认清形

势并结合本镇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采取一切可行办法,用超常规的思维和超常规的措施,举全镇之力,强力推进人口计生工作,争取在本内工作有较大提升。

篇4:镇计划生育工作交流材料

一、抓好宣传,解决“脑子”问题1、学习宣传人口理论,增强大局意识。计划生育工作“三为主”之首是宣传教育为主,俗话说:“声音大,阻力小”,只有理论上的清醒才有行动上的坚定和和自觉。邓小平同志讲“人口多是中国最大的难题”,“实行计划生育可以使中国更快地发展起来”,“我们把计划生育当作一个战略问题……,否则,经济增长的成果就被人口增长吃掉了”。xx同志强调:“人口问题是制约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是影响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为了将这些理论转化为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我镇党校在党员干部中开展人口理论和计划生育知识教育,每半年一期,参学率达到全镇党员人数的95%以上。加强计划生育宣传环境建设,镇、各村委会都有一定数量固定永久的墙上计生标语或公益广告画,各村委会都设有黑板报宣传栏,宣传栏每月一期, 及时公开计划生育的政务内容;加大计生宣传品进村入户力度,切实把计生政策及有关规定等宣传品发放到村、到组、到户、到人。我们利用专栏、标语宣传外,镇里各种会议,逢会必讲计划生育,使镇村小组干部充分认识到计划生育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真正树立人口与计划生育发展观,脑子里计划生育工作这根“弦”一刻也没有放松。2、学习宣传法律法规,增强法制意识。我们 xx 镇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云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xx《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办法》,《社会抚养费的征收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宣传。一是凡有新的法律、法规出现,将宣传挂图张帖上墙,并纳入检查内容;二是举办一期由分管副镇长、计生专干、村干部、村妇女主任参加的 2 — 3 天的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培训,使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到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促使计生工作者转变思路和方法,正确掌握法律、法规的内容实质,依法行政,自觉把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纳入法制的轨道。干部群众的“脑子”问题解决了,计划生育这一号称“天下第一难事”的工作也就由“难”变“易”了。

二、抓队伍建设,解决“班子”问题任何一项工作检验领导是否重视,关键是看有没有人办事,有没有钱办事,有没有手段办事,我们 xx 镇较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

1、镇计生办人员稳定。多年来,镇计生办人员原则不给他们下达非本职工作任务,确保了他们专职专用。

2、村、组计生干部配强配齐。村、组计生干部是计划生育工作网络的网底,是基础。“基础干牢,地动山摇”,以人口出生、死亡统计为例,如果组这一级起报不准,那么,村、镇、县直至xx导致数据不准,决策失误。因此,我们非常重视村计生干部的配备,对不能胜任工作的村计生干部,及时进行调整。我们 xx 镇紧紧依靠县、镇、村这支计生工作队伍,建立起“县指导,镇服务,村自治,组配合,户落实”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网络,确保了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的全面完成。

三、抓依法投入,解决“票子”问题

1、计划生育经费专款专用。为防止计生工作脱节断档步入恶性循环,在全镇资金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挤出经费,保证计划生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2、社会抚养费镇收县管,由于宣传到位,这项项制度已经深入人心,成了自觉行动。

四、抓目标管理,解决“位子”问题

1、目标签订规格高,规模大。每年都在春节后的农村工作会议上总结表彰,安排部署计划生育工作。书记、镇长亲自挂牌颁奖和签订当年的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责任书。

2、目标监督措施严,数据准。每个月上报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计划生育率、避孕措施及时率等数据能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镇领导也经常同计生干部一起走村串户,调查研究,及时问题及时研究解决。

3、目标奖惩力度大,效果好。去年经过出台了关于全镇计划生育激励机制的文件,除按实际得分给予奖惩外,将全镇 9 个村委会进行排位,将计划生育工作开展得好的村优先推荐为其村各种先进的评比。由于目标明确,考核严格,奖惩分明,有为有位,我镇的计生工作实现了良好循环。

五、抓依法查处,解决“章子”问题

1、依法查处计划外怀孕和生育。在计生干部做好孕前服务工作的前提下,镇领导和镇计生干部包村包片,做到腿勤、眼勤、耳勤,并在 9 个村设置举报箱,对有意或无意计划外怀孕的,做到早发现,早补救;对难度大的村,镇领导出面做工作。发现一户,查处一户,查处一户,教育一片。

六、抓综合治理,照“章子”办事多管齐下综合治理流动人口。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治理是重点,也是难点,仅靠计划生育部门是不够的。对全镇的流动人口我们就象登记出生人口一样登记。充分调动派出所、工商等的积极性,按照

篇5:镇计划生育经验交流介绍材料

精细管理强力推进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

—钟山小学 刘 军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下午好!

根据钟山镇教管中心的安排,今天能够在这里与大家一起交流,是我的一种荣幸,同时也是各位领导和各位同仁的抬举,这里谈不上经验交流,只是用我们的一些要求和做法与各位一起共勉,有说的不对地方诚望各位领导、同仁批评指正。

一、情况简介:钟山小学距离县城21公里,紧挨名胜古迹——撞钟山。钟山小学创建于1929年,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老校区不能满足时代教育教学的需求,我校于2009年8月迁入新校区,现在教师36人,营养改善计划就餐学生783人。学校占地面积17000平方米,学生食堂建筑面积800平方米,餐厅一次能够满足420人同时就餐。

营养改善计划是国家的一项民心工程,我校自从实施营养改善计划以来,始终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保证食品卫生安全”为目标,按照3345的工作要求(三个统一,即:统一思想认识、统一供餐模式、统一标准。三个健全,即:健全组织机构、健全管理制度、健全档案资料。四个保证,即:保证食品安全、保证资金安全、保证生活质量、保证食品价格。五个严禁,即:严禁不合格食品材料进入食堂、严禁使用高危食品原材料、严禁食堂 工作人员违规操作、严禁任何人利用权力谋取私利。严禁克扣、挪用、贪污资金)精心组织,科学管理,保障了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程的顺利实施。得到各级领导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二、我校在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中的一些做法。

(一)食堂建设。

1、食堂设施设备建设:营养改善计划实施之初,我校学生食堂是简易活动板房,在狭小的空间里我们精心布置、合理安排、亦打造出了能满足820名学生就餐的简易加工场所。2013年6月,新建学生食堂全面竣工,学校营养改善计划工程得到更好的发展,一系列先进的设备设施搬进了新食堂,学生就餐场地得到大大的改善。学校规范了操作流程,统一了用餐餐具,启用了消毒设备,不但有效杜绝了食品安全隐患,同时也减轻了学生书包的重量。

2、食堂文化建设:“简洁、高雅、大气”是我校食堂文化布置的主基调。食堂一楼大厅以“爱心营养、规范操作”空心字为主旋律,突出食堂的宗旨意识;而“爱心营养、规范操作”的下面是教育局统一下发的制度,彰显以制度为准绳而服务于“爱心营养、规范操作”的宗旨意识;右墙面以“锄禾图”教育学生爱惜粮食,从而理解劳动人民的艰辛;左墙面以“锦绣山河”图为背景,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楼梯间以“上下楼道靠右行、倒下的是剩饭、流走的是血汗”等温馨提示语引领学生到二楼大餐厅。在这里我们以温馨型、多用型为主体思路进行设计,挨着楼梯间 的墙面我们以气势蓬勃的“江山如画”图为背景,映衬出庄严的会议主席台;其他墙面及柱子,我们则以名人诗词及珍惜粮食的温馨提示语进行装饰,让学生在就餐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在就餐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积极参加到“光盘”行动中去。

(二)操作流程管理。

根据《贵州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监督管理办法》和《黔西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工作实施方案》(黔政办发〔2011〕255号),结合我校的实际,具体操作如下:

第一步:食材采购

1、每周末由膳食委员会拟出下一周菜谱并进行公示,确保两菜一汤不机械重复。

2、每天中午食堂工作人员徐良友根据菜谱拟出第二天所需采购的食材,由出纳吴明富通知供货商供货。

第二步:食材验收

由当日行政人员及食堂工作人员徐良友负责食材的质量、品种、数量等进行验收工作。杜绝“三无”产品、过期产品等进入食堂。

第三步:食材入库

当日的行政人员把验收好的食材交给保管员入库保存,做到干、湿货分开,放物有序。同时,当日行政人员及保管员进行入库台账分类登记。第四步:食材出库

食堂工作人员徐良友从保管员那里根据菜谱计划领取食材出库,同时做好出库登记。

第五步:食材加工

加工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着装上岗:穿厨师服、戴厨师帽和戴口罩,不允许穿拖鞋、注意个人卫生等。对食品的加工要做到规范操作,放物有序,生、熟食分开等,保证食品完全蒸熟炒透。做好食堂的“三防”工作,即:防鼠、防蝇、防尘。食材加工由当天行政人员及食堂管理员吴明富负责检查监督。

第六步:食品留样

当天行政人员及食堂工作人员徐良友必须在中午学生就餐前对食品进行留样,做好留样记录。每种食物留样量不得少于100克,冷藏温度在2-5摄氏度之间,留样时间48小时。

第七步:分餐就餐

根据学校食堂的实际情况,先采用以班级为单位由食堂工作人员先把饭菜根据班级人数分发到各个班的盛菜盛饭桶里,再由各班老师带领值日同学将餐提到相应的班级分发给每一位学生。新食堂投入使用了,但还是不能满足783名学生一次性在食堂就餐的要求,根据试运行的情况,学校决定一(1)班至四(1)班在食堂餐厅指定座位就餐,四(2)班至六(3)班在本班教室就餐。我校领餐、就餐之中很有讲究,由于年级的不同,学生的大小不一样,如果每天都由教师来给学生分餐的话,那我们的教师 就彻底透支了。于是,我们采取在本班级内,一是充分利用责任心比较强的班干或学生每天轮流领餐、分餐;二是采取大帮小的志愿者帮扶,在高年级之中寻找一部分责任心强,乐于助人的同学,专门帮助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同学开展领餐、分餐志愿服务,帮助小同学领餐、分餐。就餐完后一、二年级的餐具由食堂工作人员负责回收清洗消毒,三至六年级的由当日值日同学回收餐具在指定清洗池清洗后交由食堂工作人员检查后,由食堂工作人员统一放到消毒柜里进行统一消毒。这样做既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劳动生活中去,又让学生在劳动中受到感恩教育。

第八步:结算工作。

出纳与会计必须每周结算一次支出情况,同时组织各班班主任完成一周的学生签字工作,做到日清周结。结算后如标准过低或超标,营养办主任代昌远及时作出相应调整,做到当月内平衡。

第九步:报账付款工作。

学校财务人员收集整理当月的相关支出票据,完成会计账、现金日记账交教管中心审核,凭学生签字汇总册到教育管理中心报账,由教管中心代付粮油等款。学校见帐不见钱,确保资金安全。

(三)强化四个培训,确保操作规范。

一是对营养餐管理人员及食堂工作人员的培训。对管理人员的培训主要从食材质量、出入库台账建设、营养餐财务管理、安全、职业道德等方面进行培训。对食堂工作人员培训的主要内容 为操作流程、服务意识、安全意识等。

二是对食材加工过程的培训,包括食材分类摆放、气灶点火、应急处理等方面。

三是对学生的培训,主要是就餐秩序、文明就餐、规范就餐的培训。

四是对教师进行思想培训,使教师明白理解上级的惠民政策,能安心、专心做好营养餐服务工作。

(四)做好宣传工作,让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这项惠民政策家喻户晓,深入民心。

一学期中组织召开全校性的家长会2次、主题班会每班3节次之多,把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宣传作为常态化工作来进行。制作宣传专栏展板,从不同季节、不同食物搭配、膳食健康、饮食安全等相关知识传授给学生和家长,并正面引导学生家长重视学生营养问题和食品安全,健康推动学生营养餐工作走向科学化、规范化。有序组织学生家长代表深入学生食堂,了解学生3元营养餐管理和整个规范的操作流程,让营养餐成为学生、家长放心的饮食。确保营养餐工作安全、高效、优质运行。

(五)做好信息公示、自觉接受监督。

充分利用信息公示栏公示:省、市、县、乡各级责任人举报电话、膳食监督小组成员名单、每周食谱、每月公示一次“计划”资金使用情况、每学期开学公示一次用餐学生名单、每天公示每 餐价格。

苦尽甘来,换得社会认可。我校实施营养改善计划以来,先后有国家营养办教育部副司长田祖荫、教育部义务处王博士、原贵州省委常委副省长刘晓凯、毕节市委副书记周荣、毕节市副市长冉霞、原毕节市人大副主任黔西县委书记范元平、原毕节市教育局局长余大亮、黔西县委副书记政府县长杨汉华、黔西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彭玲、黔西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张锦、黔西县人大代表团等各级领导前来我校视察学校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并对我校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给予了好评。

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指导下,我校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已步入正轨。

先后有金沙县高坪乡党委书记蒋华一行、协和乡等兄弟乡镇学校来我校参观交流。

篇6:某某镇社会办林业经验介绍

打造林业发展平台推动绿镇富民进程

——绩溪县临溪镇社会办林业经验介绍

我们临溪镇地处宣城市最南端,与黄山市歙县桂林、北岸、溪头等乡镇接壤,素有绩溪县南大门之称。全镇拥有人口10425人,面积9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695公顷,山场5636公顷。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

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以及国家各项林业优惠政策的推行实施,全镇社会办林业热情空前高涨。镇党委、政府因势利导,积极推进,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全镇林业发展的决定》、《鼓励社会力量办林业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坚持“绿镇富民、以山养山”的发展思路不动摇,积极营造社会办林业的良好氛围。为临溪镇社会办林业创建了一个开放、民主、宽松的投资环境,激发镇内外一批又一批的“林老板”纷纷慕名来此投资开发,有效地促进和带动了全镇林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使林业资源在市场化运作中,最大程度地发挥着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目前,全镇有林面积达5233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68。

一、我镇社会办林业的主要做法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经济林。在推进林业经济发展中,镇党委、政府充分认识到,由部门办林业向全社会办林业是完成新时期林业建设任务的重要保证。多年来,一直限制林业发展的“瓶颈”,在于投入不足。一方面是国家和地方财力有限,不可能给予全方位的顾及,另一方面,农民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又难以筹措到相当的资金集中投放。对此,一些实力雄厚,看好林业经济的个私业主纷纷把眼光投向了山场。特别对经济林的发展充满信心。时势呼唤林业经营权的流转,山场等待能人志士的开发。我镇罗昆村村民季益福早年*个体运输积攒了不少资金,2002年10月,在镇林业部门的指导下,他以个体股份合作制的经营形式,联合其他7名同伴,投资30多万元,将村集体林场买断经营权,建立开发“罗昆果树科技示范园”340亩。示范园以竹笋两用林、名优、特水果栽培等短期收效经济林为主,珍稀绿化苗木培育和家禽放养立体经营相结合的特色林业经济模式,实现了“以短养长,以山养山”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镇外运输专业大户吴锋鸣被我镇社会办林业的投资环境所吸引,毅然放弃城内舒适的优越生活条件,买断雄路村集体林场1500亩经营权,先后投资120万元,建成集高产笋竹两用材栽培、系列高档水果栽培、家禽水产养殖及休闲旅游观光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生态山场,取得显著成效。近年来,象季益福、吴锋民这样的能人志士加盟我镇社会办林业不在少数,他们以发展经济林为切入口,不断加大林业投入,使林业生产焕发出勃勃生机。镇党委、政府在推动、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创新林业经营管理,还十分注重社会效益,强调社会投资办林业,必须在不损害国家、集体和社会公共利益,有利于林地合理开发和利用的前提下,对投资者“放开使用权、搞活经营权、保证收益权”,落实经营主体、利益主体和责任主体,创造性地推出“树随地走,谁栽谁有,合造共有”、“谁造林、谁经营、谁受益”等多种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措施,因地制宜,不断搞活经营形式。

(二)精心组织,特色经营,围绕“共赢”,促进增收新亮点。镇党委政府在推动社会办林业进程中,以“林场发展、农民增收”为主线,通过政策扶持,组织到位,积极引导农村富余劳力向社会林场进发,为农民副业增收创造了条件。据初步统计,全镇推行社会办林业以来,林场组织农户上山开发生态林场正蔚然成风、方兴未艾。“林老板”们雇佣农民工更是与日俱增,轰轰烈烈。“罗昆果树科技示范林场”、“富林场生态示范场”“峰鸣生态综合林场”和“大自然生态林场”等社会力量兴办的林场佣工就达8.2万个,为当地农户创造劳动就业岗位在1300个以上,农民因之从事林场开发收入达160多万元,从事社会办林业经营生产成为当地农户林业增收致富的一大新热点。目前,全镇在社会办林业的影响下,“林业专业户”、“林业专业村”正悄然兴起,雄路龙潭村70以上的劳力均把眼光投向了林场,一些外出打工的村民也陆续回乡上山干林业,该村从事林业开发的劳力,人均年收入达3000元以上。此外,社会办林业在“劳力效应”上还吸引和带动了周边乡镇农户的参与,辐射周边地区农民从事林业生产增收。形成了林场得发展、农民得实惠的“共赢”新局面。

面向林场市场化运作带来的竞争,我镇林业部门坚持“依法治林”和“科技兴林”并举,极力引导林场培育珍稀苗木,以特色品种取胜,通过科技示范推动,以“林老板”葛强光和黄长安为代表的珍稀苗木培育基地已经初步形成,一个集女贞、桂花、红枫和山核桃苗木为一体的500亩综合培育中心,形成了临溪镇社会办林业中的特色景观,为争创林业绿色银行夯实了市场基础。

篇7:庙沟镇蚕桑观摩会经验介绍1

庙沟镇地处镇安县西北部,镇政府驻地距县城37公里,总面积198平方公里;辖8个村,53个村民小组,10071人。平均海拔898米,年将水量1000毫米以上,无霜期280天以上。阳光充足、气候温和,属亚热带气候,是蚕桑饲养的理想适宜之地。庙沟镇养蚕具有200多年的悠久历史,经验丰富,群众养蚕基础好,是我镇传统的主导产业项目。

多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及县级相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历届党委政府的不懈努力,我们坚持依托资源优势,调整产业结构,以特色经济为突破口,大力发展蚕桑、经果、烤烟产业,统一思想再认识,因利导强基础,狠抓科技创效益,强化服务上规模,全镇初步形成了以蚕桑、经果、烤烟三大主导产业为支撑,以劳务、畜牧、中药材为特色的多业兴镇、多元增收的产业格局。尤其是形成了沿大庙沟两岸的近万亩“田砍地边桑成园,川道河滩连成片,科技增产争上游,村组户户齐发展”的蚕桑生产格局,构画出了沿大庙沟两岸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到目前,全镇桑园累计达到8000余亩,有桑树200万余株,年养蚕近2000张,蚕茧产量达到13万斤,平均张产茧达6000余斤。蚕桑产业已成为我镇经济发展的优势老产业,是我镇农民增加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近年来,由于受市场因素影响,部分蚕农对蚕桑产业发展前景有所动摇,产生了担心和畏难情绪。一怕价格不稳,政策不配套,养蚕要吃亏;二怕收入少,还不如外出搞劳务致富快;三怕与农活和其他产业争劳力,特别是养蚕和种植烤烟时间相互冲突,顾此失彼;四怕政策多变,不敢在桑园上多投资,担心政策一变,财物两空等等。

为了有效解决以上问题,扎实推进蚕桑产业的发展,我们采取以下六条措施:

一是加强领导,提高认识。蚕桑是我镇的一项传统产业,为确保产业的顺利发展,镇党委政府成立以分管领导为组长的蚕桑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加强对项目的综合指导、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工作。同时充分利用广播、宣传栏和大小会议、走访群众、和群众交心谈心等多种方式积极引导群众发展蚕

桑产业。认真广泛听取群众对蚕桑产业发展中提出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意见和建议,以便更好、更全面地了解蚕桑产业发展情况,为日后出台政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二是紧抓政策,加大扶持。抓住当前各种优惠政策,争取上级专项资金的投入。将产业扶持资金重点投向蚕桑产业发展项目上,并积极向上争取蚕桑产业扶持专项资金,加大对蚕桑产业的扶持力度。今年积极争取县供销联社扶持桑苗12.5万株。

三是突出重点,示范带动。加强已建桑园的管理,集中人力物力抓落实。在蚕室建设、养蚕的每个技术环节,将村组干部和栽桑面积大、极积性高的农户给予重点扶持,重点村培育种、养示范户,加强对示范户的技术指导。全镇积极推行小蚕共育、大蚕分养模式,确保重点蚕农实现高产出、高效益,辐射全镇规范化管理,确保发挥效益。

四是加强培训,加大投入。进一步完善技术体系建设,加强技术指导,以新型农民培训为契机,在桑园管理、养蚕等各个环节、技术规程,定期开展技术培训,每村选择2-3户农户做好现场指导,确保蚕农受训率达100%。

五是整合资源、规模养殖。针对栽种面积少的农户,镇政府和林业站出面给予协调,组织联合喂养,以减少桑叶浪费造成的损失。

六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桑苗生产的特性,合理规划种桑田块。实行干部职工任务包干制度,落实目标责任。领导班子成员包干到村,机关、站所职工、村两委人员包干到组、到户的方式,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努力完成桑园的定植任务。

篇8:镇生态创建经验交流材料

*镇总面积277平方公里,辖26个行政村,223个村民组,3.2万口人,耕地面积2.5万亩。2009年被命名为省级生态镇以来,在省、市、县环保部门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镇党委、政府抓住机遇、求真务实,狠抓创建整治工作,全面落实生态镇各项目标。通过努力,生态环境创建工作扎实推进,重点工程建设成就显著,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现将创建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强化领导,落实责任,为创建工作营造浓厚氛围 *镇党委、政府将创建省级生态镇工作列入全镇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总体规划,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两名党政副职为副组长、机关镇直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并多次召开领导小组专题会议,明确责任,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严格按照乡镇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的要求,量化分解各类责任,严格考核督导,定期汇报各自工作进度,及时讨论研究在创建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确保创建工作的质量和进度。

二、积极宣传发动,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宣传教育工作的好坏是创建工作成败的关键,近几年来,我镇坚持不懈地抓好环保宣传工作,切实有效地提高了干部群众的环保意识。一是利用阵地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1-

视、黑板报、标语横幅等形式在全镇范围内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同时,在镇内主街道、重点村、重点厂矿企业设立永久性环保宣传标语,努力营造创建氛围。二是组织专题活动。以镇党委、政府组织开展环保宣传活动,使全镇上下都充分了解创建工作的根本意义,基本形成了“人人知道创建,人人参与创建,人人支持创建”的良好舆论氛围。

三、实施配套完善,加大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一是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推进生态示范村建设。完成了3个市级示范村,7个县级示范村,6个镇级示范村的建设任务,硬化村村通道路163.4公里,修建排污管道12040㎡,健身广场4处8360㎡,村村建立卫生保洁制度,成立专职保洁队伍,使村容村貌得到极大改善。

二是加大人畜饮水安全工程实施力度,先后投资900余万元,完成大坪水库灌区,小河灌区修复及自来水管网建设,井峪河灌区及阳庄沟灌区工程,镇域四大水域资源的开发利用有效解决了15个村2.5万人的饮水及1万余亩耕地的灌溉。

三是积极申请国家投资拉动项目,改善镇域生产生活环境。我镇先后争取了投资500万元的魏家沟泥石流治理工程、投资450万元的大坪水库加固工程、投资46万元的文化站建设工程、投资680万元的低产田改造工程、9个村的标准化卫生建设工程等等,目前项目工程已全部落实到位。

四是实施生态产业工程,采取因地制宜方式,狠抓村镇绿化、封山育林、通道造林和荒山绿化。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服务业,优化产业结构和功能布局,降低消耗,减少污染,集约利用,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五是大力改善城镇环境,加强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镇城市化进程。投资250万元完成了文峰路排污排洪工程、主干道亮化、彩化工程、东河休闲广场、停车场、蔬菜果品专业市场建设等,2011年又投资800万元在金城路及温泉路两侧实施以豫西民居为主格调的小城镇升级改造工程。

在创建省级生态镇活动中,我们坚持创建与环保宣传教育相结合、与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相结合、与村庄整治建设相结合、与生活污染治理相结合、与林业资源的保护与发展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改善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相结合,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今后我们将继续学习先进单位经验,进一步开放眼界,高标准、全方位实施好生态建设工程,把*建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生态镇。

栾川县*镇人民政府

篇9:镇保密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工作经验交流材料之十五

增强保密意识 做好保密工作

***镇党政办

近年来,我镇保密工作按照“明确责任,落实制度,加强管理,保住秘密”的工作思路,从加强保密工作组织建设入手,强化广大干部职工的保密意识,健全保密制度,规范保密管理,推动了我镇保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发展,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强化组织领导,夯实工作基础

镇党委、政府坚持把“抓班子、强组织”作为保密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健全组织机构,配齐配强领导班子,为开展保密工作奠定了基础。一是始终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领导管理体制,将保密工作列入领导议事日程,由保密委员会总揽全局,切实负起责任,建立工作制度,及时研究和解决保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切实把好第一责任关。二是建立和落实保密工作责任制,明确各部门、各单位保密工作第一责任人和保密干部职责,强化工作措施,定期或不定期地抽查考核,保证了各项工作的整体推进。多年来,我镇没有发生过一起失密、泄密事件,较好地发挥了保密工作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二、注重宣传教育,抓好队伍建设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保密干部队伍,是做好保密工作的重要保证,也是开创保密工作新局面的根本要求。一是把好保密干部选配关。将机要员、档案员、秘书和涉密领域人员作为重点进行选配,切实把那些保密意识强、思想觉悟高、政治敏锐性强、基本素质好的人员选配到保密和涉密队伍中来。二是严把保密安全意识关。高度重视保密教育工作,将保密教育同形势教育、国防教育、法纪教育结合起来,对党政办、组织、宣传等要害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宣传教育,坚持做到保密教育长期性、制度化,使全体干部职工的保密意识明显提高,政治责任感进一步增强。三是严把教育培训关。对从事保密工作的人员,从其岗位职责出发,坚持定期培训,并采取知识竞赛、演讲等形式,激发保密干部的工作热情。在2011年在全县新《保密法》知识电视大赛活动中,我镇参赛的3名同志和集体均获得了三等奖的好名次。

三、健全规章制度,推进规范化建设

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从制度建设、强化职责入手,抓规范,树标杆,有效提升了保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一是建立完善了保密管理工作制度、档案安全管理制度、密级文件、资料、物品管理制度、保密干部定期培训制度等。使我镇的保密工作进入了规范化管理的轨道。二是结合各级领导干部、要害部门、秘书和机要干部的岗位实际,明确基层保密工作的对象、范围、措施及考核处罚办法,把严关口,坚决杜绝失密、泄密事件发 2 生,促进各项职责制度的有效落实。通过近几年的工作考核和监督检查,各级领导干部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严守保密法纪和规章制度,带头做好本人、身边工作人员和家属子女保密工作。各要害部门和保密干部能够立足本职、严格履行职责、制度,为全镇经济社会进步和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

四、加强日常管理,狠抓工作落实

篇10:五德镇土地流转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五德镇地处石阡县东南部,距离县城所在地32公里,全镇所辖7个村,136个村民小组,辖区面积132平方公里,有4218户,人口17600余人,耕地面积15386亩,其中田8580亩,土6806亩,林地及荒地3.8万亩,属典型的人多地少乡镇。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外出务工人员逐渐增多,土地利用出现了新情况和新问题。近几年来,我们围绕土地利用率问题,认真宣传和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坚持“依法、自愿、有序、规范”的原则,在保护土地用途不变的前提下,实现土地有效利用,禁止土地闲置、荒芜、林地变荒。逐渐引导农民按照市场机制进行土地经营权流转,初步形成有效的土地流转模式,取得了一定实效。

一、已形成的土地流转模式

(一)无偿或低价转包模式。农户在承包期内,自找对象,自行协商权利义务,自定转包期限,将种不了或不愿种的土地转包给愿意种又种得好的农户,这是我镇的主要自发形成的转包模式,这种流转模式表现在多发生在父子、兄弟及亲朋好友之间,流转面积小,但解决了土地“撂荒”问题,又解决了劳动力外出务工问题。

(二)租赁经营模式。集体或农户将土地经营权按年出租给个人,用于发展农业产业:烤烟、茶叶、果业、畜牧业等。

(三)以村委会为主导,将本村部分撂荒的土地或荒山荒坡从农 1

户手中承包过来再以村里面的名义转包给他人。如我镇的小鸡公村就是从本村的实际出发,再根据各地的土地条件进行具体规划,于2007年将本村的5000亩荒山荒坡及撂荒的土地全部从农户手中承包出来然后又转包给一些有发展眼光的人用于发展烤烟、茶叶和经果业,使曾经的荒地变今天人人羡慕的宝地。

(四)通过土地流转使我镇的部分农民真正从中受益。

1、小鸡公村:租赁承包荒地荒坡5000余亩,种植烤烟1500余亩产值达250万元、种植茶叶1000余亩、种植水密桃2500余亩预计明年将进入盛产期。

2、地印村:2008年引进一批有远见且能吃苦耐劳的外地人租赁承包本村土地500余亩用于发展烤烟,在他们的带动下2009年,本村一部分有意识的人也着手租赁500余亩荒山荒地也用于发展烤烟,使地印村2009年烤烟面积达1200余亩其产值达200万元。同时又根据地印村的具体情况利用土地流转发展了1000余亩茶叶。

3、团结村:部分李晓华等人也分别租赁承包本村龙塘坡及大山坡等地的土地发展茶叶800余亩、水密桃1000余亩进入盛产期的300亩水密桃2009年产值达80余万元、烤烟300余亩2009年产值已达80余万元。

4、其他各村均有不同规模的租赁承包行为,其全镇土地流转面积达15000余亩。

二、在镇党委、政府及上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也在不断地为土地流转提供有利条件:一是为承包户提供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

二是主动为承包户出谋划策;三是请相关部门或专家为相关承包创业户进行必要的培训;四是为规模较大的承包户解决必要的基础设施。

篇11:镇司法所典型经验交流材料

叫百姓满意让政府放心

----记市区镇司法所 镇地处市区西北城郊,全镇面积15平方公里,人口1.3万余人,下辖3个村委会、3个居委会,驻有60多家省、市、区单位。境内向乐铁路纵穿南北,抚丰公路横贯东西,京福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工业园区坐落境内。镇司法所自1985年成立来,大力加强规范化建设,所规模不断发展壮大,人员由成立时的1人发展到现在的5人,其中大专学历的3人,中专学历的2人。办公用房由原来的1间扩展到占地面积为140平方米的3层办公大楼。办公设施和规章制度也都提升到了一个新水平。尤其是近年来,该所立足于“叫百姓满意、让政府放心”的工作宗旨,积极参与全镇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并不断针对新形势下农村工作的特点,切实转变职能,创造性地开展司法服务工作,成为该镇一个举足轻重的行政部门,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和司法行政部门的充分肯定和支持。从1990年开始连续多年荣获市、区司法行政部门和综治委授予的司法行政工作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单位称号,被省司法厅评为“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先进单位”,8月被评为“九五”期间全省助残先进集体。该所所长凭着对司法行政工作的挚爱自建所以来一直没有变动岗位,年年被市、区评为基层司法行政工作先进个人,多次荣获市、区授予的综治、“严打”工作先进个人称号。5月被评为全国残疾人维权先进个人、光荣出席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表彰大会并荣记三等功一次。同时当选中国共产党区委员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代表。荣获全市“好党员、好公仆”光荣称号,电视台作了专题报道。

一、提供优质高效法律服务,叫百姓满意

法律服务是司法所的一项基本职能,也是与老百姓接触最密切的一项重要工作。该所自成立来,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严格加强内部规范管理,不断提高工作人员法律素养。努力做好人民调解工作,以实际行动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真正成为百姓的贴心人和保护神。(一)情系百姓解民困

一是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农民法律素质。一方面集中时间开展声势较大的法制宣传活动,如每年1月“五下乡”活动、5月的农村法制宣传月活动、12月4日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等;另一方面选择与农业和农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充分利用村夜校、村组法制学习室和农户法制学习园地三级网络,采用上法制课、集中培训、办黑板报和法律知识问卷测试等多种形式开展法制宣传活动,促进和提高了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努力营造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二是面向广大农村、农民,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该所面向广大农村、农民,积极开展代办公证、代理诉讼与非诉讼事务以及提供法律援助等多项法律服务。在服务过程中,坚持主动介入,热情服务;严肃认真,彻底服务;耐心细致,优质服务的工作方法,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据统计,近年来该所共代办各类公证327件,代理诉讼与非诉讼事务124件。4月的一天,在纤维板厂做临时工的庄家村村民庄金仙,不慎掉进厂里一个废水池中,经抢救虽保住了性命,但下半身溃烂,两腿走路困难,成了残疾人,而厂方对此事却迟迟不予解决,使庄金仙陷入困境。司法所长闻讯后,主动介入,他往返于庄家村与纤维板厂之间40多趟调查情况,顶住多方压力,力排各种干扰,据法力争,最终使厂方承担了庄金仙的住院费1万元,并赔付今后生活费4.2万元.庄金仙领到医疗费、生活费时,一定要拿出元来酬谢陈全龙,被他婉言谢绝。当时,有人多次劝他说:“不要瞎折腾,会得罪人的。”但毫不动摇,来回奔波几个月,直到事情妥善解决。5月份,又帮他贷款1万元,养殖4000只鸭子,使庄金仙今后的生活有了着落。通过真心实意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群众对司法所更加信任和支持,司法所的职能作用也得到了更好的发挥。

(二)调处纠纷解民忧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各类矛盾纠纷越来越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化,使人民调解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针对这种情况,该所坚持“调防结合、以防为主”的方针,一方面加强司法所工作人员自身法律素养,努力提高人民调解的能力;另一方面以健全基层调解网络为核心,不断加强三级调解组织建设,指导管理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强化教育培训,锻造了一大批优秀的基层调解员。

在抓好人民调解工作方面,首先,充分发挥基层调解委员会的战斗堡垒作用,建立健全了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调解格局,做到人民调解组织的网络化和规范化,各村均成立了调解委员会,由村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担任调解主任,配备了专职调解员,全镇共建立了民间调解组织24个,调解人员60名。为提高基层人民调解组织成员的法律素质和调解能力,该所积极组织调解、治保组织成员对纠纷调解的记录、调解协议的制作、卷宗的完善、调解矛盾的技巧、法律法规的解释等进行系统的学习。同时,坚持不懈地落实调解治保主任月例会制,调委会通过每月的例会及时上报矛盾纠纷排查情况,对全镇纠纷情况了然于胸。其次,加大调处力度。对基层调委会上报的矛盾纠纷及时进行调处。据统计,去年该镇共受理民间纠纷34起,调解成功率达100%。

近几年,随着该镇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来镇投资办企业的多了,建房修路的多了,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矛盾纠纷的增多。司法所充分发挥人民调解职能作用,及时化解矛盾纠纷,确保了全镇的平安稳定。如,在修建京福高速公路抚北路段进行征地时,镇金坪村万家巷与交界处的城西乡某村因征地补偿问题发生山权纠纷,双方各叫了几十人准备打架,一场群体性事件一触即发。司法所立即组织人员赶到了现场,在稳住双方情绪后,耐心细致做双方当事人的思想疏导工作,不偏不倚,依法处理,双方均心服口服,及时化解了一场可能引发的恶性群体性斗殴事件。

二、切实维护农村社会稳定,让政府放心 在基层稳定工作中,镇司法所坚持把为党委、政府分忧解难作为首要任务,及时化解家庭、婚姻、邻里等常见性、多发性矛盾纠纷,有效预防群体性上访事件的发生,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维护了农村稳定。

(一)营造法制氛围,服务中心大局。该镇司法所每年将普法书籍下发至各村、居委会及各驻镇单位,并订购了《久安之路》、《人民调解》等杂志,做到各村各单位都有学习资料和普法工具书;同时为每个镇村干部订购普法学习资料,并组织镇村干部进行普法培训和考试,有效地提高了镇村干部依法行政和依法办事的能力;还以出动宣传车、张贴宣传标语等多种形式开展法制宣传活动,在每个村都设有一块法制宣传栏,营造出浓厚的法制宣传氛围。该所还在本辖区大力实施了“法律进万家”工程,进一步健全并落实了领导干部带头学法、用法制度,推进了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进程,解决了农村的热点、难点问题,有效促进了社会稳定。

(二)发挥职能作用,切实维护稳定。

一是大力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该镇司法所采取“每周一碰头、半月一排查”的办法,全面排查各种可能引发影响社会政治稳定和社会正常生产工作秩序的群体性事件和阻碍国道交通、冲击党政机关等恶性事件的苗头;及时排查农村“费改税”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专项排查烟花爆竹行业是否存在非法生产、是否存在违章操作行为、是否使用童工、是否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定期排查“****功”痴迷者地下组织可能开展的非法活动以及下岗职工可能出现的集体上访事件;不定期排查涉及到农民争地、争水、山林土地承包等引起的农村生产经营性纠纷、损害赔偿纠纷和邻里纠纷以及包括夫妻不合、离婚、赡养以及家务、家庭暴力等引起的婚姻家庭矛盾,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二是严加管控邪教组织的非法活动。通过调查摸底,该所了解到全镇共有天主教地下教会教徒93人,他们在每年的4个教会节日期间都会进行大规模串联和聚会活动。为此,该镇司法所与镇政府干部一起,采取分片包干、“一盯一”的办法,派驻干部到每个教徒家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教育他们不要进行非法串联、集会活动;同时在重要路段设卡堵截,一方面防止了本镇的地下教徒出镇非法集会,另一方面阻止了外地地下教徒进入本镇非法串联,从源头上预防了天主教地下教会非法集会事件的发生。

三是积极开展安置帮教工作。该镇司法所把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列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来抓,依托全镇24个调委会逐村建立了帮教小组,对帮教人员及刑释解教人员进行登记造册,每回来一个刑释解教人员,他们就及时与村里帮教小组进行联系,详细掌握刑释解教人员的思想动态、家庭情况、经济来源和生活状况,及时向所里汇报。由镇、村帮教组织成员采取一对一或二对一的方法等多种形式做好帮教工作。有问题需要出面帮助解决的,司法所就想方设法帮助解决。比如对一些家庭比较富裕、就业门路较多的帮教对象,着重做他们思想转化的工作;对一些生活比较困难的对象,工作的重点就放在为其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和提供就业信息上;对一些思想上仍然存在问题的刑释解教人员,则帮他找根源,详细讲解法律法纪。如有重新犯罪迹象的,就及时与公安派出所进行沟通,联合布控。由于在帮教工作中切实做到了“三到位、四到心”(法律教育到位、技术培训到位、上门走访到位,思想上贴心、生活上细心、工作上热心、政治上关心),到目前为止,全镇49名刑释解教人员都得到了妥善安置,没有一个重新犯罪。昔日“浪子”在镇党委、政府、司法所等部门的帮助下,已从一个刑释解教人员转变成现在拥有固定资产500万元的企业家,他为了回报社会,一是先后吸收安置了近40名刑释解教人员,使他们就业、生活有着落。为该镇的社会治安稳定作出了不小的贡献;二是为了方便群众,每年花1万多元长期请人专门修补公路,受到群众的赞扬;三是在司法行政部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垫资建设镇司法行政大楼。由于黄金祥在安置刑释解教人员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市司法局把所办的市兴业建材公司定为全市的安置帮教基地。南昌市、区司法局长一行7人和全市各县(区)司法局曾分别到基地实地考察取经,一致认为市安置帮教基地办得很有成效。为切实维护农村的社会稳定,该所By 77250.com 充分发挥职能优势,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保障群众的合法权益。去年12月,两个四川民工在抚北工业园区某工地务工,没有得到工资无法还乡过年,可承包商突然离开工地后又一直不露面,两民工多次找到有关部门交涉都毫无结果,最后找到该镇司法所反映情况,司法所干部听后便积极主动地为其提供法律援助,多次往返工地,找工地老板(投资商)协商解决问题,最终使这两位民工领到了工资,他们紧握着司法所干部的手说:“感谢你们司法所的干部,通过那么多部门都未能解决的问题,你们却给我俩解决可真不容易啊。”

上一篇:标准店开业促销活动方案下一篇:街道办事处基层党建调研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