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自主地学习信息技术刘伟心得

2024-06-22

让学生自主地学习信息技术刘伟心得(精选10篇)

篇1:让学生自主地学习信息技术刘伟心得

让学生自主地学习信息技术

21世纪信息技术占主导地位的世纪,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并影响着教育的发展。教育部提出了在全国中小学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迅速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已成为渗透整个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信息技术课程正是完成这项任务的主渠道。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应被看成对于教师所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活动。信息技术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如何让学生自主地学习信息技术,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呢?

一、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人曾说:“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一个人一旦对某一问题发生兴趣,那么,他的努力会作出达到惊人的程度。”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才能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主动去发现去探索新的知识。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注重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时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地学习,主动地探索。根据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的教学特点,课本中的学习内容丰富多彩,设计的学习过程充满趣味而又引人入胜。以小熊贝贝作为贯串全书的角色,以发生在同学们身边的事情编成小熊贝贝的故事,作为学习的情境导入学习内容,让学生倍感自然、亲切且有趣。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因此,学生容易产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产生质疑问

难、探索求解的学习动机,从而激发学生创造地思索,自主地学习信息技术。

例如教学“画图”程序时,我先为学生选一些绘画作品让学生欣赏,收集和创作了一些图、文、声并茂的绘画作品。如《花》、《树林》、《童趣》、《装扮新家》、《绘制餐厅》、《保护树木》、《保护环境》等。教学时通过播放课件告诉学生:这些漂亮的绘画都是利用“画图”程序创作出来的,只要掌握“画图”软件的使用方法和应用技巧,就能创作一幅完整的绘画作品。绘画方法非常简便,只要你能认真地听,仔细地画,作品一定画得比其他同学还要好。如果你能熟练地使用各种工具,你就可以想画什么就画什么。将来可能成为一名了不起的小画家,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生动画面的展示和教师激励的话语,学生们的绘画兴趣一下就能提高,学生急于想知道绘画的过程和技巧,人人认真听“画图”软件的使用方法和应用技巧,这样,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好奇心自主地投入学习信息技术中去。

二、重视动手操作

信息技术课与其它学科相比,它突出的特点是动手操作性、实践性强。在信息技术课中用“纸上谈兵”的教学方法当然是不行的,是无效果的。上信息技术课时“百看不如一练”,重在动手操作。教师对知识进行讲解、演示之后,让学生自己去动手、去实践最重要。从实践中把握真知,在实践中创造成果。

例如在教学“制作贺卡”时,以小故事引入教学:“小熊想送一件礼物给妈妈,送什么礼物呢?经过考虑,小熊觉得亲手设计一张生日贺卡送给妈妈最有意义。”然后进行讲解制作贺卡的过程,演示给学生看。再放手让学生独立制作。遇到困难时每个同学可以得到一次帮助,通过这样,学生上机动手操作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不会急于求助,因为机会只有一次,而是先想:“怎样解决?”“为什么?”,上机探索或查书,着力于鼓励学生细心观察、勤于动脑、敢于尝试、善于总结、开拓视野,这些都是学好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方法。如果还有问题不能解决,我会用一两句关键的话启发学生,使他们能够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而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答案。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创造性的思维,使学生体会到了自己动手操作解决问题时的喜悦。所以,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在教学时,不仅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更要激励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自己去发现真理,自主地学习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三、倡导自主探索

教学必须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学生的独立学习是让他们独立思考去发现、去感悟。在探索学习中,教师要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画、自己看、自己学、自己试。教师不要轻易给现成的结论,尽量引导学生探索,自行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学“设置主页”时,让学生明白主页即Homepage,也称首页,是指你进入一个网站显示的第一张画面,让学生动手设置。通过对资源的自主探索,学生会有自己的见解、知识。在教学申请电子邮箱时,比一比谁最先能够申请到邮箱并发信给我。可以让学生自己看书尝试,申请后给老师发一封电子邮件。有的学生一下子就完成,有的学生在自己苦苦摸索之后也申请成功了。在人机交互、人人交互中交流,在平等和谐的空间,在经过自己苦苦探索下,学生享受着成功的快乐。经过大家的努力,学生有了自己的信箱,给我发来了邮件。有的提问题、有的制作了简单的电子贺卡。通过引导学生探索,自行解决问题这种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这种自由、独立的自主学习中,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自主学习能力得到良好发展。另外,学生依靠自主学习有所收获,也获得了很大的成就感,学生的潜能也得到了发掘。

四、与课程的整合学习信息技术是让学生能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因此,应重视与其它学科的联系,使学生在学中用,用中学,不断提升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和其它学科合理的进行整合,这是信息时代的要求,也是创新教育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利用技术手段得到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甚至三维虚拟现实等多位信息用于课件制作,充实学习容量,丰富学习内容,运用学习方法更加多样,更加灵活。整合,不是简单的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叠加,不是仅仅使用几张幻灯片。而是将信息技术真正的为其它学科服务。实现学生的学习过程交互化;学习环境的时代化,全球化。例如在教学“键盘操作”时,可以和英语相结合,编辑小报时结合语文知识、美术知识。另外,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有目的的开展多种创作活动,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而且还有利于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例如电子作品制作等活动,在创作的过程中,学生综合运用各方面知识,通过自己的构想、自主探索,最终形成创作技能,使学生的信息素养又一次得以提升。

五、学生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和反思是一种重要的学习策略。它既是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过程,也是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表现。自我评价和反思等过程的发展水平影响着自主学习能力,对学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大多学生在解决信息技术实际问题时很少意识到自己的思维过程,缺乏反思能力,因之学生难以对自己的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结果及过程作出客观准确的评价。所以我建议学生在练习时建立成长记录袋,成长记录袋是一个培养学生自我评价与反思能力的有效方法,它给学生记录正确率、提供学生发表意见、展示的机会,为学生提供自我评价和反思的机会。结合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用成长记录袋来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是信息技术课程的首选。学生可以自主管理电子成长记录袋,完全按自己的学习方式、练习情况来管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总之,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日益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迅速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已成为渗透整个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信息技术课程是完成这项任务的主渠道。教师要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者,发挥最大的功效,促进信息技术教育的实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让学生自主地学习信息技术,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

篇2:让学生自主地学习信息技术刘伟心得

信息技术课怎样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把玩游戏与学习电脑知识结合起来,寓教于乐,开发智力。尤其是各种益智游戏,应有尽有,让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学会计算机的操作。当然,不能让学生一直玩,没有目的性的玩,应该给学生一个尺度,让学生即会玩又会学,还应该在让学生完成教学任务后再玩。自主探索学习设计以学生为主体,以情境创设为前提,以问题驱动为导向,引出学习主题,学生围绕主题展开学习,查阅信息资料,进行逻辑推理,完成对问题的理解、知识的应用和意义的构建。“任务驱动法”教学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信息技术课中体现的“任务驱动法”教学,就是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信息处理的“教学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教学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系统的知识,在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目前,“任务驱动法”教学已经形成了具有“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的教学模式。“任务”设计时要注意学生特点、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甚至同一年龄段的学生,他们接受知识的能力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异。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年龄、兴趣等特点,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等原则。对于新内容或一些有难度的“任务”,教师最好能事先演示或给出清晰、详尽的操作步骤,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在完成一个与他们的实际生活与学习密切相关而且比较有趣的“任务”时,他们会非常专心致志,乐此不疲。例如:国庆节来临前,我就给他们布置了一个任务:上网搜索电子贺卡,给老师发一张关于国庆的电子贺卡,贺卡上可以写一写你们七天长假的打算。于是课堂气氛一下子就出来了,他们热情高涨,很快地完成作任务了。这节课的效果出乎意料地好,不但巩固了搜索引擎和电子邮箱的知识,还让同学们在完成任务当中学会了电子贺卡的发送

篇3:让学生自主创新地学习

一、创设情境, 诱发自主创新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人对事物的一种向往或积极探索追求的心理倾向。学习兴趣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的, 它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 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 教学中要合理地创设带有探索因素的问题情境, 把问题蕴含在情境之中, 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诱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例如, 教学“最小公倍数”时, 我设置以游戏开场, 分给每组学生一对“小动物分部图”卡片 (如下) , 先将动物身体部分与尾巴或头对上, 然后分别转动两张卡片, 看一看, 要转几次才能再对上。学生兴趣十足, 小组合作经过几分钟后总算转出一幅完整的图案。可是, 究竟转多少次才能再对上?转的次数又与什么有关呢?很快, 这些问题引起了学生的思索, 他们因不愿成为机械的手工劳动者, 而自主地投入到探究问题本质的活动中去, 开始了自主创新地学习。

二、鼓励猜测, 激发自主创新学习的热情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数学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通过探索、观察、演示等方式, 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综合、猜测, 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 进行简单的推理。”因此, 数学教学中, 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数学想象, 以激起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和积极的思维, 促进学生自主探究。

例如, 教学“探求圆的面积”时, 出现两个大小不同的圆 (如下) :

让学生说说“你认为哪个圆的面积相对大一些?”学生很快就作出了判断, 于是我趁机深入“能猜一猜圆的面积大小与什么有关吗?为什么?”学生被这一引一激, 带入到了猜想———验证的活动之中, 他们通过切割、拼摆, 将圆形转化成了长方形、三角形、梯形等多种已学过的图形, 并通过寻找图形间的联系, 探索出了圆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验证了自己猜想的正确性, 同时悟出了“观察———猜测———验证”是学习研究的一种好方法。

三、动手操作, 体验自主创新学习的乐趣

心理学家认为:“智慧出于手指尖上。”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机会, 让学生亲自操作, 通过观察、分析, 既可以发现规律, 获取新知, 也能在教学过程中, 经过合理组织、调控, 让学生不断进入兴奋状态, 使课堂教学产生一波未落一波又起的高潮, 从而使学生的身心沉浸在自主探索的情趣之中。

如教学“圆的认识”一课, 为了加强学生对圆本质特征的感知, 我让学生用棋子摆成圆形。开始, 学生盲目地用棋子随意摆, 当发现这样操作不能摆成圆形时, 就有人想到了利用身边的透明胶卷, 绕着透明胶卷摆一圈就圆了。紧接着又有学生利用了铅笔、直尺等工具, 用更为理性的方法摆出了圆 (如下图) , 实现了表象———本质特征的思维飞跃, 领悟了“只要让每个棋子到中心的距离都相等, 就能摆圆”的实质规律。同时, 在知识的建构过程中, 学生充分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 提高了自主创新学习的能力。

四、实践应用, 拓宽自主创新学习的空间

数学教学要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让学生体会“学有用的数学”, 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原则。

把个体活动、小组活动、全班活动结合起来, 可以有室内活动也可以有室外活动, 把收集资料、讨论交流有机地运用于数学学习的过程中, 这样既可以拓宽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例如, 学习了“统计初步知识”以后, 教师让学生调查统计每个家庭每天、每月的垃圾袋数和垃圾种类, 并制成统计图分析。学生对此很感兴趣, 通过个人和小组的课外活动, 把收集的资料又带回课内交流讨论。通过调查, 学生感受到了“环保”的迫切性, 并向全校同学发出倡议“爱护家园, 用环保物品”。

总之,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多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氛围, 多给学生提供自主创新的机会, 多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就能激励学生不断地积极主动地学, 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就能逐渐养成, 创新学习的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学生就能主动地发展。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创设情境, 诱发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发散思维, 激发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动手操作, 体验自主创新学习的乐趣;实践应用, 拓宽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空间, 引导学生成为创新学习者。

篇4:让学生自主地学习信息技术刘伟心得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自主  合作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5-0142-02

自从开展《信息技术条件下自主学习模式的探究》课题研究以来,如何让信息技术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乐园,是我一直探索和追求的目标,从开题之初到历经一年多的今天,围绕这一主题,我开展了一系列实验研究。现将自己的点滴体会浅谈如下:

一、情境引探

创设情境中,教师要下降权威意识,调动学生学习情感。课堂上的教学气氛、学生的态度情感对教学效果有着很大的直接的影响。创设情境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1.利用比喻教学法创设情境    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一些概念的名词术语最难被他们接受,适当应用一些形象生动的比喻,对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尤为重要。这样一来,不仅有助于提高他们听课的兴趣,而且还能达到帮助理解和记忆的目的。

2.利用课件创设情境    情境学习中,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的课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比如在学《图文并茂的小作文》时,我首先利用多媒体演示两张关于双塔山的幻灯片,其中有一张是有图的,另一张不带图,让学生通过认真观察比较后说说喜欢哪一张,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唤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学生能够带着问题进行探索。

3.利用富有趣味的教学形式创设情境    如在教学《美化文字》一课时,让学生戴头饰当小助手介绍修饰文字所用的工具,学生能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到学习中。

助手1说:“大家快来看,我是字体,我可以使你的文字富于变化,比如可以让你的文字变得庄重大方、秀美流畅,看我的作用多大呀,快在你的格式栏中找找我吧!”

助手2说:“想让你的文字变得更加醒目、让别人一看就有兴趣吗,快来找我加粗吧,看谁第一个在格式栏中找到,找到的我这可有奖品哟!”其余学生在他们介绍时在工具栏上找到这些工具,学生兴趣高昂,其中有个学生带着惊奇的目光说:“老师这个课件做得真美”、“老师,我也要做”,由此可见,从他们的语言中流露出对知识的渴望,从他们幼小的心灵深处迸发出创新的意识。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通常,在学科教学中,学生对知识的认识、理解主要是通过教师向学生的授予完成的。学习过程中的交流实际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单向“授—受”,因此,学生获得知识是“标准化”的、理解方式是“统一”的。

1.巧设自学任务和自学提示,提供自主学习的前提    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前,必须明确自主学习任务。自学任务的设定要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难度的知识点设计不同的任务。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自学任务下开展有序地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

2.教师给予充足的自学时间和必要的自学指导,构建自主探究的平台     课堂教学中,要多安排“自学”环节,注意不同类型学生的个性,适时变换课堂角色,顺应他们的志趣、爱好,多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的机会,多让他们发表各自的意见,多给学生“跳摘果实”的尝试,多照顾学生的特长。

3.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形成自主学习的高潮     学生之间的讨论和观点的碰撞,是产生智慧火花的极好契机。教学中可采用随机分组,小组责任制。在小组合作中,小组的灵魂(或说领袖人物)容易产生,以此激发组与组之间的竞争,而形成学习探究的高潮。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常会出现各种矛盾和问题,就此来向老师“求救”。比如,“老师,这个怎么办”、“老师,他们不听我的”、“老师,给我们拿个主意吧”等。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当采取“启发型管理”,可以提出建议,但无须发布指令;要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利。可以先听取学生的意见,而后作补充;也可因势利导让小组就自身的问题展开讨论,以民主的方式解决。更为有效的,老师制作探索表,以引导和加强小组合作,给学生以明确的方向,使学生从学习的一开始就注重协同与合作。通过探索、合作而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实践应用、大胆创新

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要使学生具有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更要具有在实践中应用知识的能力。

1.信息技术教学中,鼓励、指导学生大胆、灵活地运用已学知识    如指导学生运用WINDOWS中的画笔软件绘制简单的彩图,并发挥想象力制作书签、友情卡等。学习了打字以后,有个学生自豪地对我说:“老师,我爸表扬我了”!我说:“为什么”?他说:“我爸特忙,我帮他打了一篇稿子。”我对这个学生也进行了表扬。学了Word以后,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办各种各样的电子小报,信息技术学科与其它学科密切相关,他们的学习兴趣可浓了。

2.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去学习    这一阶段,给学生一点空间,让他自己往前走;多给学生一点时间,让他自己去安排;多给学生一点机遇,让他们自己去把握;多给学生一点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多给学生一点题目,让他们自己去创造。在操作中,教师要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问并分层指导,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求,进而达到个性发展的目的。

3.组织学生积极进行“效果评价”    让他们先进行自我评价,再进行学习心得、体会的交流,以产生“共生效应”,不断补充、完善他们各自的知识结构。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得到学法指导,使他们受到了很强的思想教育。

总之,在这种信息技术条件下自主学习模式课堂中,学生既能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和价值,又充分发扬了学生的个性。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巧妙挖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各种因素,让学生乐学、会学,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小主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创新的精神,让信息技术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乐园。

参考文献:

[1] 郑芳.兴趣是最好的的老师[J] .《教育信息化及其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实施》,2006,(15):12-13.

篇5:让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究性学习

一、让学生尽可能地去“想”和“看”

鼓励学生毫无顾虑地尽情地去想,合理地去想。如学《圆明园的毁灭》时,采用CAI创设情景,放火烧圆明园影片的片断,让学生看后谈体会,学生便联想到火药,学生提出中国是最早发明火药的,为什么不制造出火炮、火枪来对付英、法联军呢?这使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超越了书本。“看”就是让学生观看、观察,给充足的时间去观察,通过“看”去发现,在此基础上去主动学习知识。如学圆明园的风光时,采用CAI出示圆明园的风光图片,由学生尽情地观察、欣赏,再据自己的观察和发现,给图片题一个与图同美的名字———题名。然后将图片的原名对照自题的名比较谁好,为什么?如学生据“万花阵”的建筑特点,像一朵绽开的荷花题名为“石花玉亭”。这样,学生在充分“看”的基础上进行探求,并创造性地学习知识。

二、让学生尽可能地去“画”和“说”

学生通过亲眼去看,去体验,去想象,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和思考层面把自己所获得的信息画下来,描绘出来,再用语言表达出来,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将手和大脑都动起来,克服学生上课只用耳听、不用手操作的不足。如上一年级的《画风》一课时,在设计时充分体现一个“画”字,老师和学生都用画的方式来表达一定的思维结果,老师用“简笔画”板书出书上所说的风中的事物,课中还设计让学生在一幅美丽的风景画上想办法“画”出“风”来,看谁的办法想得多,并说出为什么这样就把风画出来了。这样就激起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和兴趣,培养了学生动脑和动手的能力,学生在探究怎样画风这一过程中,也就明白了风是不能直接画出来的,只有通过其它事物在风的作用下来表示这一要点,就比老师讲出来的效果好多了。学生思维的合理性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这样通过他们的说,了解学生是怎么想的,是如何达到思维的合理性的。老师给学生创设了畅所欲言的自由空间,真正做到课堂教学的氛围和谐、民主,给学生一片自主探究的蓝天。如可以分“指名说、上台说、小组说、问答式的交流说”等方式;以学生“补充说、总结说、修改说、更正说、综合说”等内容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及快速组织语言的能力。

三、让学生批判与创造性地接受知识展示思维过程

营造宽松的环境,要求学生坚持真理,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敢于怀疑前人,不唯书,不唯上。如学《詹天佑》一课时学生在敬佩詹天佑的同时,还针对他的“人字形铁路的设计”、“中部凿井法”、“相对凿井法”谈出自己的设计、想法,进行合理想象。又如学《蛇与庄稼》时,学生大胆地说:“庄稼得不到好收成的原因不仅仅是蛇被洪水淹死了,还因为海水是咸的,破坏了土壤,使那里的泥土不适应庄稼生长了。但过了几年,由于天上下的雨水稀释了以前被盐水破坏的土壤,所以后来庄稼又丰收了,不光是因为有了蛇的原因等。”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了合理的分析,大胆怀疑,敢于创造性地接受知识,充分地展示学生合理的思维过程。

四、教给学生“捕鱼”的方法

人们常说:“授人以渔,终身受用。”面对这个知识爆炸的经济时代、今天的知识明天就不够用的现实,我们不能只注重教给学生“如何捕鱼”的学习方法,还需要告知学生“捕鱼”的场所,告诉学生学习的多种渠道和网上的庞大资源应该到何处去找、到何处去学、到何处去发现自己所需要的内容,怎样去收集一些资料,从哪儿去获取资料,即告诉学生收集资料、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渠道。如通过报纸剪贴、通过书刊摘抄、电视录音、收音机录音、光碟、磁盘、网上下载、实地调查、自己生活体验、专题采访等。对于收集到的材料又怎样来整理、处理这些资料,使之成为自己有用的资料呢?如从“电视”上知道“明天有雨”,你将怎样处理这个信息呢?如明天你就要带雨伞等。又如你从“报纸上”看到一个中学生因考试成绩不好,竟跳楼自杀轻生,你会怎样想?你的心理会产生怎样的启示?如果你自己也是一个承受力差、经不起挫折的人,你面对这种情况会怎样处理?是不是该调整一下自己的心态,正确对待考试呢?怎样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

五、联系社会生活,学习语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社会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更是学习语文的天地。例如,针对当今社会上一些时髦的广告词,如“大富豪啤酒,步步领鲜”、“使用蓝天六必治,让您牙口无炎”,等等。这一类故意偷换同音字的不规范用字现象,可以让学生扮演文字小卫士,走入社会纠正这类现象。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语言文字知识,养成写规范字、说规范话的良好习惯,而且也训练了学生的社交能力、说服他人的能力。学生由学校走向社会、走向生活的拓展过程可以由多种形式实现。首先是教师悉心安排的有利于学生自主的活动,如学了《台湾的蝴蝶谷》、《鸟岛》等课文后,可以让学生做小导游,回去向家长、朋友介绍那儿的美景。还可以让学生课外做一些社会调查、宣传等实践活动。其次是教师组织的集体活动,如参观访问,与兄弟学校开展手拉手活动等。

篇6:让学生自主快乐地学习

【关 键 词】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自主学习;快乐学习

一、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讲述了小云雀跟着妈妈飞出了森林,一路上看到森林被砍伐后,有的地方变成了沙漠,有的地方河水泛滥成灾……心里十分难过。听了妈妈的话,小云雀懂得了保护森林的重要。

二、课时目标

1. 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学会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课文。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采用多种阅读方法培养语感,增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破坏森林所带来的危害,感受森林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充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创作童话故事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1. 分角色朗读课文;2. 认识森林对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及破坏森林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创作童话故事的兴趣。

以下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9课《云雀的心愿》教学案例:

师:现在我来考考大家:云雀的心愿是什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老师很想知道谁学得最认真?)

生:让沙漠变成绿洲。

【反思】 语文教学对话始于问题,因此在教学开始,便设计了这样一个记忆类的问题,不仅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也有利于唤起学生对文本的回忆。

师:为什么小云雀会有这样的心愿呢?现在请同学们小组品读并自学课文,填写表格。

【反思】 近年来,教育改革不断推进,主张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围绕“小云雀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愿”为本节课的主问题,学生怀着探求的兴趣走进文本,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品评咀嚼,推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生:汇报讨论结果

【反思】 任何形式的小组合作学习,都需要及时而有效的反馈,通过学生的汇报,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检测,真正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之所在。

师:同学们真厉害,已经对课文内容有了深刻的认识,但是老师不知道你们的课文读得怎么样?

生:读得很好。

师:请同学们同桌纠读课文,为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同学画一张笑脸。

师:同学们读得十分认真,恭喜获得笑脸的同学,没有获得的同学也不要灰心,能告诉老师哪部分最难读最难理解吗?我们一起去攻克它。

生:第10自然段。

师:出示文章第10自然段,请同学们默读,并结合图示说一说森林是如何蓄水的?

师:这个部分真难理解,老师也不太明白森林蓄水的原理,有没有哪位同学能当小老师上台为我们介绍森林蓄水的原理吗?

师:随即在黑板画一棵大树。

生:结合简笔画,为大家讲解森林蓄水的原理。

【反思】 采用参照图示让学生在读通文本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将文章内容进行分析整合,再以“小老师”的身份与同学解说。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训练了学生的朗读能力,更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分析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跟随小云雀去旅游吧!

师:我们的第一站马上就到了。(幻灯片展示图片)谁愿意为大家读一读第2自然段?

【反思】 通过展示的一幅幅黄沙滚滚的画面,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感知沙漠的恶劣环境,从而加深对森林作用的领悟。

师:其他同学用“﹏”画出描写沙漠的词句。

生:黄沙漫天飞舞。

师:哎呀!黄沙漫天飞舞,我的眼睛可睁不开了,你们呢?

生:我们的眼睛也被黄沙迷得睁不开了。

师:你们此刻是什么心情?

生:生气、愤怒。

师:你们喜欢这个旅游景点吗?

生:不喜欢。

师:小云雀的心情如何呢?文中哪一个词语可以体现出来?

生:生气、怨恨,可以从文中“真讨厌”看出。

师:谁来当云雀妈妈读一读第4自然段?

师:云雀妈妈是怎样的心情?你从哪一个词语可以看出?

生:难过,从“心疼”可以看出来。

师:森林有什么作用呢?

生:防风固沙。

师:既然我们都不喜欢这里,那我们就赶快离开吧!快看,我们到今天旅行的第二站:大河。(展示图片)

师:请同学们默读第5自然段,结合图片,用“---”画出描写洪水的词句。

生:浑黄、咆哮,像脱缰的野马。

师:看到河水泛滥的画面,你们害怕吗?

生:害怕。

师:请男生为我们朗读课文第5自然段,思考:小云雀看到这咆哮的河水有什么反应?

师:老师是云雀妈妈,谁愿意当小云雀和老师表演一下,你看到这样的情景会怎么做?

生:表演“不由得挨近了妈妈”。

【反思】 四年级的学生热衷于表现自己,通过让他们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表演,更有利于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激发学生对画面的想象和创造。

师:谁来当温柔的云雀妈妈,告诉我们河水凶猛的原因?

生:上游的森林被砍光了。

师:同学们还记得森林的作用吗?让我们来一起读读第10自然段,回顾森林的作用。

生:蓄水防洪。

师:今天的旅行真不愉快,不仅被黄沙迷住了眼睛,还遇到了洪水泛滥。看来,我们还是回森林吧!(出示图片)回到森林,小云雀的感受是什么?

生:开心。

师:森林的作用是什么?

生:调节气温。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觉得森林扮演着什么角色?

生:森林实在太重要了!

【反思】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在情绪较为兴奋时最易汲取知识,采用与小云雀一起旅行的方式学习课文,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由一个个问题入手,让学生步步剥析问题,领悟森林的作用。

师:从同学们的眼神里老师可以看出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但老师还想听听同学们读得怎么样?让我们来分角色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把森林的作用读出来。

【反思】 新课标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朗读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和领悟。

师:在植树节来临之际,你准备怎样邀请你的小伙伴一起去种树呢?小组练习说一说。

【反思】 以一个生成性的问题来实现学生的拓展训练,让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加工、理解和运用。不仅是对课文内容的升华,更是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的训练。

【参考文献】

[1] 陶行知. 陶行知教育名篇[J]. 教育科学,2013.

篇7:让小学生轻松愉快地自主学习

一、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充分给学生自主权, 最大限度地在时间上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自主学习, 并不是放任自流, 在学生自主学习前, 尝试着教给学生一些方法:

1.读:即读课后的生字及词语, 将课文读通读顺, 了解课文脉络, 初知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2.想:即从课题入手, 围绕课题提出一系列问题, 并读一读课后思考题, 然后带着问题读课文, 边读边思考。

3.用:使用工具书, 运用旧知识迁移, 解决自己在阅读中产生的一些疑难问题。

4.写:描一描课后生字表中的生字, 并进行仿写练习, 细心揣摩字的间架结构与书写要求, 养成认真写字的好习惯。

5.记:认真阅读课文后, 在文中圈画出重要的词、句、语段等, 用心记记、背背, 增加文化积淀。对疑难问题, 做好标记, 课堂上深入思考, 课后写下自己阅读理解后的感受。

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让学生乐意自主学习

首先, 在导入新课时精心创设情境或精心设计导语。如教学《水》一课时, 我这样导入:“同学们, 看到这个‘水’字, 你想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学生争先恐后地说道:“我们洗手时哗哗流出的自来水。”“骄阳下, 我张大嘴巴喝下清凉的矿泉水。”“从天而降的滂沱大雨。”……然后我深情地介绍道:“这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小山村, 一处小小的泉眼维系着全村人的生活, 只有在难得的雨天大家才能够洗一回澡。而在炎炎暑日, 储藏在水窖里的水就显得更加珍贵了, 那小小的一勺水也是孩子们解除骄阳下的干燥和炎热的法宝。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严重缺水的小山村, 去体会那里孩子的幸福与快乐。”

其次, 在课堂教学中营造“趣”的氛围, 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愿望, 使他们的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的状态。如教学《九寨沟》一文时, 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当导游, 进行分组介绍, 把九寨沟的美景用生动的语言“推销”给人们, 让人们对神奇的九寨沟产生无比向往之情, 渴望到九寨沟观光游览。

此外, 在教学中, 教师精当的富有启发性、充满激情的教学语言和饱满的情绪也是激发学生强烈探究愿望的法宝。如教《生命的林子》一课时, 我设计了这样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同学们, 在佛教盛行、寺院林立、僧侣如云的唐代, 这名满天下的法门寺是许多僧侣心驰神往的地方。然而, 身居法门寺的玄奘却决意辞别师傅, 离开法门寺。可是, 后来他又决意留下来。此时此刻, 假如玄奘就站在你的面前, 你想问他什么?”学生纷纷发问:“你为什么要走, 又为什么要留下来呢?”“是谁让你改变主意的?”……这时我又引导说:“看来, 同学们都很关注玄奘走与留的问题, 这的确是很有意思的问题。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 再次走进《生命的林子》, 细细品味文章的语言, 放飞你们的思想。请大家默读课文, 边读边勾画出有关的语句。”学生的学习兴趣盎然。这样, 整个课堂教学中, 学生思维活跃, 课堂气氛热烈, 达到了极佳的教学效果。

三、营造和谐氛围, 让学生积极自主学习

1.主动汇报, 相互交流。

教师创造学生交流学习所得的机会, 培养学生主动汇报学习所得的习惯。学生可以不举手就站起来发表自己的看法。例如, 在汇报《师恩难忘》自学所得时, 学生们争先恐后地汇报道:“我知道了‘师’是田老师。”“田老师是位了不起的老师。”“田老师是位才华横溢的老师。”“田老师善于编故事, 还善于讲故事。”“师恩是教诲之恩。”“田老师对作者的影响很大很大。”……这样, 学生说话无拘无束, 课堂上呈现出气氛热烈、思维活跃、情绪高昂的场面, 讨论、争论中还不时碰撞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2.多方讨论, 适时评价。

通过师生讨论、小组讨论、同桌讨论等多种教学形式, 营造民主评论的氛围。通过互评、互议、相互启发, 互教互学, 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下, 在老师的适时点拨下, 既使学生愉快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又提高了学生的评判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大胆质疑, 鼓励创新。

篇8:让学生自主快乐地学习英语

关键词: 和谐关系 心理情感 自主快乐 学习英语

英语课程标准要求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内容,以课堂为舞台,使师生在交际状态下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所以,真正走进学生内心,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情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才会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自主快乐地学习英语。

英语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还要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使学生在发展心智的同时,情感也逐渐成熟起来。师生之间的情感是否融洽,教师能否创造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教师能否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能力水平给予正确的、恰如其分的评价,这些都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动力和学习热情的强弱,影响学生是否愿意在课堂上展示自己。此外,教师能否给予学生平等的待遇,特别是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能否给他们以宽容、理解和信任,使他们树立信心,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只有了解这些,才能因材施教,促使学生自主快乐地学习英语。

要让学生自主快乐地学习英语,我认为英语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了解学生的心理情感,善于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激发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心理上的爱好,它是克服困难、推动学习的动力。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能转化为学习动力,而且能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达到增强学习效果的目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想方设法地以新颖、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用兴趣激活他们的思维,唤起他们的学习注意,进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积极参与教学,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他们的英语能力。其次,教师还可以通过丰富的课堂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愿望,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比如,教师可以用奖品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教师课前可以准备一些奖品或者“Sticker”,让学生一看就会欢欣鼓舞,就会憋足劲,从而志在必得,学习热情一下就高涨起来。再次,教师还可以用一些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猜谜、大小声游戏、木头人、扫地雷游戏等极大地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增强学习效果。此外,多媒体课件声情并茂,只要恰当有效地运用,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学到知识并加以操练,这些都会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抓住学生的心理,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小学生天真活泼,爱说爱动,但不少学生上英语课时,变得羞怯、拘谨,他们害怕自己英语说得不好,会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嘲笑。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正确对待学生在学习中的差异,看到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的一面,都有极大的潜能。在英语课上,我一贯用不同的标准评价不同层次的学生,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发自内心的赞赏。“Good!”,“Great!”,“Super!”,“Cleverboy/girl!”,“Welldone!”或者摸摸他们的头,与他们击掌,给予肯定的微笑。当他们出现错误时,要态度和蔼,委婉地指出错误,并多肯定他们取得的成绩和进步,以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特别是对那些英语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更要给他们锻炼的机会,增强他们的参与认识,并及时地加以肯定和表扬,哪怕是最微不足道的进步也要为之喝彩。学生从老师的举手投足间感受老师的爱意,都渴望再次表现自己,就会将小手自信地举起来。所以只要教师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及时地给予表扬、鼓励,学生就会品尝成功的喜悦,进而消除他们英语学习上的畏难情绪,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他们学习英语的自信心,使各层面的学生都敢于张口说英语,敢于展示自己的英语才华,都有充分表现自己的舞台。

三、要不断完善英语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

教师要借助评价,激励、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敢于大胆说英语,形成初步的英语交际能力。整个英语评价过程应该是“激励——提高——再激励——再提高”的良性循环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使英语评价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我在教学《Myfriends》一课时,将评价贯穿整个教学活动始终,学生学过怎样用strong/thin/,quiet/cute,longhair/shorthair等词语描述一个人的外貌特征后,就让学生描述自己或者某个同学的外貌特征,我先引导学生自己评价谁描述的最形象,谁描述得最准确;然后在小组内评价谁得用英语更全面,谁的英语说得更流利,谁说的更地道;最后由我给予概括总结,评出“最佳介绍员”。通过自评、互评、师生共评这种多方位的评价,学生在评价中学会倾听和判断正误,学会了质疑和给别人提出好的建议,有效地激发学习英语的动力。

四、要善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搞好学习不可或缺的一个条件。我们应鼓励学生坚持每天学习英语,并正确地运用所学英语,让他们养成学好英语、善用英语的良好习惯。长此以往,只要坚持不懈,我相信,学生的英语水平能力一定会得到很好的培养和提高。

总之,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只有充分关注学生的心理情感,让英语教学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师生关系非常和谐,师生情感相融、相通,达到默契共振时,才能使教学过程最优化,才能使学生自主快乐地学习英语。

参考文献:

[1]教育心理学.

[2]国家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篇9:让学生自主地学习信息技术刘伟心得

一、关注学生成长,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应该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空间, 尽量地把时间还给学生。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人, 课堂上如果缺少了学生的情感投入和积极思维, 就不会有主动、热烈的交流, 就不会有学生的自主建构, 不再有智慧生成。因此, 教师在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中应该更全面地关注学生成长, 关注学生的经验积累、内在需求、个体差异。这种关注不仅是认知方面的, 也是能力、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只有真正关注学生的成长, 我们才能正确预设目标, 实现师生平等互动、对话, 课堂教学才能呈现生成性、多样性和丰富性, 在不断探索解惑的过程中生成精彩。

二、精心预设, 实现教学目标向学习目标的转化

有效预设是高效教学的前提, 但教学预设并不是既定的教学目标, 它是为了落实目标而制订的教学活动计划。它关注的是学生知识技能获得的过程、情感与态度的收获、信息素养的不断提升。因此, 信息技术课的预设和教学过程要注重从教学目标到学习目标的转化。

例如, 《制作网站》第一课, 教学目的是掌握网站布局、图片和文本的插入和编辑方法。教材提供了样张和简要的制作步骤。如果生搬教材, 学生在课堂探究时出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制作方法教条化。其次, 多数学生不会仔细阅读教材, 操作随意, 不能掌握操作要领。经过思考, 我把教学目标定为“版面布局和美化”, 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和审美情趣上。为此, 我设计了两个教学环节:环节一是让学生对比分析多种不同风格的网站样张, 并阐述自己的看法;环节二是让学生通过合作完成探究任务后, 对作品点评反馈, 让学生领会版面布局、图片修饰、文字美化、色彩搭配等在作品设计中的重要性。环节一作为教学的突破口, 以鉴赏和对比漂亮的网页为切入点, 把学生由感性认识引向理性思考。通过感知、交流和探究, 由事物表象深入到本质。通过比、说、做、问、答的形式, 初步实现了学习目标。学习目标的建构和学习热情的点燃, 使学生的学习主动积极和高效。在环节二的探究实践中, 学生在学习目标框架下自由发挥, 本课也就完成了教学目标向学习目标的转化。

三、灵活设计教学流程, 大胆预留学习空间

在设计教学流程时, 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方式、思维过程、知识储备等因素, 还要充分考虑到不同的学生有哪些不同的思考方法及解决方式, 以帮助他们生成新的经验。这样就需要把单一线型的教学流程改成多线型的流程, 这样灵活的设计才有可能让更多的学生通过主体的活动, 出现多种创新的想法, 使课堂变成高效精彩的课堂。

例如, 在《视频的获取与播放》一课中, 我要求学生掌握视频下载、播放和转换的方法。考虑到教材所提供的材料简单、内容滞后, 结合当代中学生对网络视频应用的熟练程度和使用经验, 我设计了两个教学流程:一是AVI、RMVB格式视频的下载, 二是FLV格式视频的下载。教学时, 以学生交流经常光顾的视频网站导入教学。学生的回答不出所料地集中在视频搜索下载类 (迅雷、快车) 和视频分享类 (优酷、土豆、56等) 两种类型的网站。根据我预设的两个教学流程, 让学生自由选择一两个网站, 通过交流、搜索、合作等方式, 最终完成了下载网站视频的探究。通过成果反馈和交流, 师生共同总结出了不同类型视频下载方法。学生在精心预设的两条教学主线下不但完成了知识的自主建构, 还生成了新的需求, 即如何播放FLV文件、如何把拍摄的视频转换为FLV格式视频并上传至网络, 学生在我的指点下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挑战和探究。

四、敏锐捕捉课堂意外资源, 充分发挥其教育、教学价值

在教学Flash形状补间动画时, 为增强学生对形状补间动画的感性认识, 我引导学生自主创建各种图形图像的动画, 在展示学生成果时, 发现有个学生的形状补间动画有礼花喷溅的效果, 其他学生看到觉得很有意思, 都想学习这个技巧。于是很自然地请该学生上台演示, 在表扬该学生探究精神的同时, 我鼓励学生一起来讨论原因, 课堂气氛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 他们一起讨论、体验, 意外的事件带来了意外的精彩。

学生在探究、实践中往往会产生很多信息, 有的是奇思妙想, 有的是节外生枝, 有的是不成熟的甚至是错误的。教师应将这些课堂意外看作是教学过程中生成的一种有益的教学资源, 把有价值的新信息和新问题纳入到教学过程中, 使之成为教学亮点, 从而促使新的教学内容生成。在生成性教学中, “教”的含义就是不断地留意学生的变化、反应, 捕捉偶发的教育契机与智慧火花, 并对学生的反应做出积极的回应。

篇10:让学生自主高效地学习历史

关键词:自主学习;预习教材;建构框架;实战课堂;高效历史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11-098-01

教学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如何。历史教学中应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意识,来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下面笔者以《美苏争锋》这一课为例,围绕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初探如何使学生能够自主高效地学习历史。

《美苏争锋》是世界现代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章节,它涉及了二战后初期美国为独霸全球所采取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措施、美苏对峙格局形成的过程、美苏“冷战”对二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等内容。笔者对本章节的内容设计了四个环节 :

一、明确课标预习教材

在上课之前引导学生做好预习工作,同时应留下预习教材的痕迹,如对照课标要求在教材上圈画整理相关的知识,明确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完成相应的预习作业。在预习过程中对于有疑问的知识做好相应的标记,以便于下一步的学习。在这一章节中学生疑问较多的是关于“冷战”格局出现的背景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二、依托教材建构框架

在预习知识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自编本章节的知识结构,来检测学生掌握知识的状况,看他们能否清理教材思路,认识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内在联系和本质属性,将教材有关内容按从属或并列关系连接起来,把孤立的知识点纳入到历史发展的整体中来,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经过在课堂上反复训练,学生已经能够根据教材建构知识框架,有的学生甚至能打乱教材的编排顺序,依据课程标准来自己建构相关的知识体系,每次我都会让他们展示自己的习作,讲述自己的思路,开展学生互相评论机制,让他们在展示习作中互相学习、互相激励。

三、借助平台自主学习

1、引导学生对预习中存在的问题大胆质疑、各抒己见

由于学生的知识储备、学习能力不同,所以提出的问题多种多样。有的学生提的是一些基础性的问题,也有部分学生提出一些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学生思维的活跃给历史学习带来了活力,也带来了问题。高中阶段的历史学习到底应该探讨、解决哪些层次的问题?不能解决的问题该怎么办?通过教师有意识的引导,让学生在归纳问题的过程中来解决上述问题。在引导学生归纳问题时,使他们明确应当探讨、解决的是那些影响历史发展的重大问题。同时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类归纳,形成有关教材重点内容的问题系列。如本课学生的提问基本上都是围绕两极格局形成的相关史实(背景 形成 特点 影响)展开,所以在课堂上探讨解决的应是有关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和历史影响的相关问题。而归纳问题的过程正是学生把知识进行逻辑联系的过程,也是学生对问题的认识从现象上升到本质的过程。

2、引导学生通过多种行之有效的途径来解决问题

一是引导学生收集有关两极格局的相关资料。如教科书、课外书和互联网等,借以培养学生学会查阅工具书、参考书的能力,而且也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教师提供、展示一些相关的历史资料,这不仅能有助于学生理解教材内容,解决相关的历史问题,而且也有助于学生对材料题的解题能力的提高。

3、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

探究活动的开展,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既提高了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又培养了他们的团队精神。另外引导学生创建知识表格,如本章节的知识重点是关于“冷战”的主要内容和两极格局形成的简要过程,笔者引导学生通过创建历史表格来加深对知识重点的记忆和理解。然后鼓励他们大胆展示自己的作品,在学生之间开展相互评价、相互补充的机制,直至完成表格的创建。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之间的互助学习、互相评价机制得到了应用和发展,又能够培养提高学生全面掌握、分析、比较史实的能力,从课堂实践来看效果很好。

四、演练习题实战课堂

课堂检测分为两个层次:基础题检测和能力题检测,题型多样,题目的设计由易到难。其中近三年来本节所涉及的高考题是最经典的练习题,把它当做课堂检测题,让每一位同学都明确每年高考的新动向,感悟高考、体验高考。

处理习题的时候,对于基础类的习题可采取学生轮流作答或抢答的方法。对于涉及本章节知识重点的题,笔者引导学生复述相关的知识,以便于检测其掌握的情况。在作答时实行 激励性的评价机制。这样会极大地刺激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对于能力类的习题采取学生个别作答,其他学生互相补充机制。如果有争议建议学生互相探讨解决,以达到互取所长、共同成长的目的。

上一篇:童装品牌营销策略下一篇:年会讲话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