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科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2024-07-03

麻醉科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精选6篇)

篇1:麻醉科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仪器、设备保管制度

1. 贵重仪器应由专人负责保管,严格按规程操作。操作人员须经专业技术培训和考核合格后方可操作。违章操作和损坏机器,应按门诊部赔偿规定负责赔偿;对造成病人痛苦或并发症意外者,应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2.平时要做好仪器设备的保养和维修;发现故障后,应立即报告仪器保管负责人和麻醉科医师,并填写报修单,提出维修,以保证正常使用。

3. 建立贵重仪器档案,加强管理,登记包括购买时间、价格、验收报告、启用时间、使用说明书、维修记录等内容。

4. 定期请设备科维修保养,包括内部清洁除尘,性能检测、仪表数据校准、易损件定期更换、电器安全监测等。

5.计量设备要定期鉴定,并将鉴定结论粘贴在设备的明显位置。

篇2:麻醉科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麻醉科工作制度

1、麻醉应由麻醉专业的执业医师担任,实施授权范围内的临床麻醉疼痛治疗及心肺复苏。

2、担任麻醉的医师在术前均应访视患者,对全身情况进行麻醉前评估,确定麻醉方式,开好麻醉前医嘱;复杂特殊的患者应进行科内或多科参与的术前讨论,共同制订麻醉方案,对手术和麻醉中可能发生的困难和意外做出估计,便于做好麻醉前的准备工作,并在术前访视和讨论的基础上完成麻醉前小结。

3、麻醉医师应按规范向患者及家属进行充分的告知与说明,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并认真检查麻醉药品、器械是否完备。

4、麻醉医师按计划实施麻醉,严格执行技术操作常规和查对制度,在麻醉期间要坚守岗位,术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作出判断和处理,严格三级医师负责制,遇有不能处理的困难情况应及时请示上级医师,术中认真填写麻醉记录。

5、实习、进修人员要在带教医师指导下工作,不得独立执业。

6、术毕待患者基本恢复后,护送患者回病房或麻醉恢复室。麻醉者要把麻醉记录单各项填写清楚,并向值班医师交待手术麻醉的经过及注意事项。术后应及时清理麻醉器械,妥善保管,定期检修,麻醉药品应及时补充。

7、术后72小时内要随访患者,检查有无麻醉后并发症或后遗症,并作相应处理。

8、急诊手术前的准备时间较短,但也应尽可能完善手术前的准备工作,术中、术后的管理同择期手术。

9、麻醉工作质量及效率指标的统计分析制度。如麻醉工作量、麻醉效果评定、麻醉缺陷发生情况、麻醉死亡率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率等,应有记录。

10、有突发紧急事件的应急预案,为随时参加抢救呼吸、心跳突然停止等危重病人的复苏,应从值班人员、操作技术、急救器械、通讯等方面做好准备。麻醉恢复室管理制度

1、为确保麻醉恢复期病人的安全性,对麻醉工作量较大的根据情况设置麻醉恢复室。

2、麻醉恢复室是临床麻醉工作的一部分,应由麻醉医师和麻醉护士进行管理。

3、凡麻醉结束后尚未清醒,或虽已基本清醒但肌力恢复不满意的患者均应进入麻醉恢复室。

4、待患者清醒,生命体征及主要器官功能稳定后,方可由麻醉恢复室转至病房。病人清醒,肌力及呼吸恢复的情况可参照Steward苏醒评分,必须达到4分才能离开麻醉恢复室。

5、如遇到患者苏醒意外延长,或呼吸循环等功能不稳定者,应积极查找原因,及时处理,并考虑转ICU,以免延误病情。

6、患者收入或转出麻醉恢复室,均应由麻醉医师决定,麻醉专业护士协助麻醉医师负责病情监测与诊治。病人入手术室标准管理制度

1、病人入院后,完善各项术前检查及准备,外科医生提前一天将手术病人的手术通知单提交到麻醉科。

2、麻醉科医生根据手术通知单提前一天访视病人,麻醉科护士根据病人手术要求准备好手术器械。

3、病人必须有充分的术前准备,在没有麻醉禁忌症的情况下,麻醉科医生向家属交代麻醉风险,并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

4、手术当天麻醉科护士根据手术通知单到病房接病人,在和病房护士、患者或家属核对确认后接病人到手术室。

5、急诊病人由外科医生完成必要的术前准备后,应及时将手术通知单交麻醉科,麻醉科护士根据手术通知单到病房接病人,在核对确认后接病人到手术室。

6、患者进入手术室后,麻醉医师核对确认后予以麻醉。核对内容: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标识,知情同意情况,麻醉安全检查。麻醉病人转出手术室管理制度

1、一般病人手术完成后,必须神志清醒,生命体征及(或)重要器官功能稳定后才能由麻醉者由手术室送回病房。

2、特殊科室(神经外科、心脏外科)的手术要求病人生命征正常,在控制呼吸和一定的监测条件下转出手术室。

3、有下列情况的病人需转入ICU治疗:

(1)术后不能脱离复苏器(如呼吸机)的病人。

(2)术后需继续加强监测与诊治的病人,如重大手术、病情危重、术中发生严重意外者。

(3)重要脏器功能衰竭的病人,如休克、呼吸衰竭等。

(4)心肺脑复苏的病人。麻醉知情同意书签字制度

1、麻醉协议书签字制度对提高麻醉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密切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2、麻醉前一天访视患者,向患者和(或)家属介绍麻醉方法、麻醉前准备、麻醉过程、术后镇痛方法以及可能出现的麻醉风险与处理对策,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和合作,取得家属的理解和支持,并完成在麻醉协议书上签字,包括患者或家属和麻醉科医师的签字。

3、麻醉协议书的内容必须详细,包括麻醉意外和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等。

4、麻醉协议书为医患之间提供了法律依据,作为病历的组成部分归档。麻醉差错事故防范制度

1、经常开展安全医疗教育,只有小手术没有小麻醉,树立预防为主思想,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实行医疗安全责任制,要坚守岗位、集中精力,疑有意外先兆,立即妥善处理。

2、按照各级医师职责和实际业务技术能力,安排手术患者的麻醉工作。

3、充分做好麻醉前准备及病情判断,严格检查各种麻醉器械设备,确保抢救器具完好和抢救药品齐全。

4、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和消毒隔离制度,定期检查实施情况,防止差错事故。

5、严格查对制度。麻醉期问所用药物及输血输液要做到“三查七对”,对药品、剂量、配制日期、用法、给药途经等要经两人查对,特别要注意最易搞错的相似药物或相似安瓿。用过的安瓿等应保留到患者出手术室后丢弃,以便复查。

6、使用易燃易爆麻醉药,严防起火爆炸,各种麻醉气体钢瓶颜色要标志醒目。

7、没有麻醉机设备,严禁开展手术的麻醉工作,施行椎管内麻醉必须掌握气管插管术。尚未取得医师执业资格注册证书者不能独立负责麻醉;严禁非麻醉专业医师和未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独立担任麻醉工作,不允许一位麻醉科医师同时实施两台手术的麻醉。

8、新技术的开展,新方法的使用和新药品的引进,必须经科主任同意并经医院批准,并按照认真讨论后的预定方案实施。

9、严格交接班制度,坚持“接班不到,当班不走”,坚持岗位交班、手术台旁交班,病情危重和疑难病例的手术一律不准交班,要协同处理。交班内容包括患者情况、麻醉经过,特殊用药、输血输液等。

10、围麻醉期的重大问题,应及时向科主任汇报,积极采取处理措施,医疗事故、医疗差错、麻醉意外和严重并发症均应进行全科讨论,吸取教训,认真整改。医疗事故、严重差错必须向医务处报告。手术前麻醉讨论制度

1、手术前1天麻醉医师要亲自访视病人,根据病人的病史、检查,全面衡量病人情况与手术性质,选择适当麻醉前用药及制定麻醉方案。某些疾病需进一步检查与治疗时,应急时与主管医师协商,充分作好术前准备。若病人情况特殊、复杂,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麻醉和手术对其有高度危险性时,要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并组织全科病历讨论。

2、术前讨论一般由主治医师或总住院医师主持,麻醉者报告病人的疾病诊断、拟行手术、治疗经过、辅助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麻醉史、药物过敏史及病人状况,充分估计病人对手术及麻醉的耐受力,以便正确选择麻醉方法,制定麻醉方案,估计麻醉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预防及相应的处理措施。重大疑难手术麻醉,由科主任或主任医师主持全科讨论,必要时邀请手术医师参加。新开展业务及技术,需报医务处审批,由主管院长或医务处主持整体协调会议,对有关事宜进行认真讨论。术后随访制度

1、手术后病人应定期随访,以观察麻醉后有无麻醉并发症,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应观察3天,神经阻滞麻醉、基础麻醉等观察24小时,对呼吸、神经、循环、消化和泌尿系统进行逐项观察,危重病人和特殊操作的病人要随时观察,并延长观察时间。

2、手术后病人在随访过程中,若有麻醉并发症出现,要及时处理,并报告上级主管医师和科主任,组织全科室和相关科室讨论,明确诊断,积极治疗,记录有关资料,并及时向医务处汇报。

3、手术后观察内容要及时写在术后访视小结上,内容要准确、全面。麻醉科疼痛门诊工作制度

1、疼痛科每周一至周六上午开设门诊。

2、按照医院作息时间,按时上下班,有事请假,不得无故不到岗、脱岗和空岗,否则按医院有关规定处理。

3、对所有到疼痛科就诊的病员都应尽力做到诊断正确,治疗及时,服务热情,登记完整,为患者提供优良的就医环境。

4、负责全院所有疼痛病人的咨询、检查、诊断和治疗,接受临床各科的会诊邀请。

5、对收住院的病员,按照医院对临床各科的要求,认真进行必要的检查、诊断和治疗,并合理收费。

6、严格执行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正常的医疗工作,如:值班、交接班、病历书写、病历讨论、业务学习、科间会诊等。

7、在诊治常见疼痛性疾病的同时与临床各科共同开展恶性疼痛的诊治,如:各种神经痛、晚期癌痛,和手术科室一起做好术后镇痛、无痛人流及无痛分娩等。

8、认真执行各种查对制度及疼痛门诊工作原则,不得疏漏,如遇疑难问题或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上级医师,以便妥善处理。

9、认真打扫辖区卫生,经常保持工作区的环境清洁整齐。

10、按有关规定,对进修、实习医师按照上级有关规定严格管理、认真带教,以提高他们的临床技能。

麻醉与镇痛医师资格分级操作规定

1、助理医师 在各级医师指导下担任一定范围的麻醉工作,如神经阻滞麻醉(包括臂丛、腰丛、颈丛),部分推管内麻醉(包括腰麻、骶管、胸腰段硬膜外麻醉),部分全身麻醉(包括普外、妇产、泌尿、骨、耳鼻喉、口腔、整形等科手术的各种全身麻醉法)和气管插管术。

2、低年住院医师(大学毕业后从事麻醉工作三年以内)独立或指导助理医师进行上述各种麻醉操作和管理,掌握术中常规监测技术以及输血补液。初步掌握心、肺复苏术。

3、高年住院医师(大学毕业后从事麻醉工作三年以上)除低年住院医师的内容外,逐步掌握高位硬膜外麻醉,部分开胸手术的麻醉(包括食管、纵隔、肺的手术),脑外科脑膜瘤、听神经瘤等手术的麻醉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部分特殊病例的麻醉(如柯兴氏综合征、胰岛细胞瘤等),支气管及双腔管插管技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操作部分心脏手术麻醉、低温麻醉、控制性低血压麻醉。熟悉术中各种监护技术,掌握心、肺、脑复苏术,术后镇痛、癌性镇痛及普通疼痛诊疗。

4、主治医师 主治医师是手术麻醉的中坚力量,如人员编排合理,应采用主治医师负责制度,指导助理医师及住院医师进行上述各种麻醉操作和管理,独立操作病危、疑难病例的麻醉。掌握各种特殊病例的麻醉(如嗜铬细胞瘤、肾移植术等),心脏直视手术的麻醉。掌握术中各种监护技术,熟练掌握心、肺、脑复苏术,术后镇痛、癌性镇痛及各种疼痛诊疗。

5、正、副主任医师 指导各级医师操作比较疑难病例的麻醉及解决各级医师麻醉操作意外,开展有关麻醉及镇痛的新方法及新技术。麻醉科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1、严格执行手术室手术病人交接制度,手术病人查对确认制度。

2、建立手术病人手术部位或术式识别制度,要求术前主刀或一助在患者手术部位作出醒目的有效标记,并与患者核对。

3、术前准备及手术室接病人时,当班护士和手术护士应查对病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手术名称及部位(左、右),同时查对血型、术前用药、药物过敏试验结果、X光片等。

4、术前巡回护士和麻醉师应严格查对病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手术名称及部位、备皮情况、麻醉方法及术前用药执行情况、患者禁食等情况,交接携带的术中所需物品(如病历、检查结果)及药品并登记等。

5、术前巡回护士、器械护士、麻醉医生、手术医生再次核对以上有关项目,无误后开始手术。

6、进行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时,要在术前、缝合前、缝合后经两人核对使用的敷料和器械数,做好记录并签名。术毕应严格执行清点制度,清点无误后方可缝合体腔及伤口,防止纱布、器械、缝针等遗留在伤口内造成不良后果。

7、手术标本经巡回护士、手术医生检查核对后进行登记、签名、由巡回护士送病理科。

8、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应对无菌物品严格查对灭菌指示卡、指示胶带等,评价灭菌效果,达到标准后方可使用,并将指示卡粘贴于手术护理记录单上。

9、巡回护士应正确填写《手术护理记录单》。

10、术中补液,用药时必须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

11、术中输血,必须严格执行输血查对制度。临床麻醉工作流程

1、麻醉科接到手术通知单后,由总住院医师根据手术种类、病人情况和麻醉医师技术水平、业务素质妥善安排手术病人的麻醉;必要时向科主任报告麻醉安排情况。

2、麻醉前准备是直接关系到病人手术麻醉的安全,其准备工作包括麻醉前工作常规、麻醉前病房工作和麻醉前病人的准备。

麻醉前工作常规:麻醉医师手术前一日访视病人,阅读病历,检查病人,拟定麻醉前用药,麻醉选择。手术前讨论决定麻醉方案,麻醉方案包括麻醉方法,用药途径、监测项目、管理措施以及对麻醉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及其处理作出估计。

麻醉前病房工作:详细询问病史和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和阅读所有的检查单,对病人的心肺功能和麻醉危险性作出评价。将麻醉全过程及其可能发生意外和并发症向病人或家属交代清楚,并办理麻醉协议书签字手续,作为病案必备项目。

麻醉前病人的准备:术前禁食6小时,婴幼儿禁食4小时,入手术室前先行排尿,并给术前用药,胃肠道手术放置胃管等。

3、麻醉医师于麻醉开始前再一次检查麻醉器械、药品,充分估计术中可能发生的麻醉意外,并做好预防和抢救准备工作,严格按麻醉运转原则选择麻醉方法,并按计划方案施行麻醉,严格无菌操作,避免副损伤。

4、麻醉期间坚守岗位,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监测各项生理指标,详细填写麻醉记录,负责输血、补液和有关药物应用。遇有意外情况及时处理,并请示上级医师。术毕病人完全苏醒和生命体征稳定后护送病人回病房或麻醉恢复室,护送途中要确保生命体征平稳,与值班医师或病房护士做好交接班,并予以记录。

5、大手术、危重疑难病人或特殊麻醉应配备主、副两位医师,并携带必要的抢救设备和药品。

麻醉科手术安全核查流程

1、为确保手术病人、手术名称、手术部位准确无误,术前应准确执行手术病人及手术物品交接登记,并与相关人员共同严格执行”五查十八对”。五查:接病人查、病人入手术间查、麻醉前查、消毒皮肤前查、执刀时查。十八对:对病区、床号、姓名及腕带标识、性别、年龄、诊断、住院号、手术间号、手术名称及体表标识、皮肤完整性、术前用药、术前准备、皮试结果及药物过敏史、知情同意书、检验报告单、病人术中用物、有无义齿、松动牙齿及植入物、心脏起博器、饰物等。

2、根据手术通知单接病人。

3、接病人时,手术护士与病区护士及病人(或家属)三方按要求进行查对,包括:病人腕带标识、手术部位体表标识、手术必须的文件资料及物品(如:病历、影像资料、术中特殊用药等)并作好交接登记。不能理智回答问题的病人或小儿,由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巡回护士共同与病人家属核对。

4、病人入手术间前,由巡回护士核对手术间号、病区、床号、姓名、手术名称及腕带标识。

5、麻醉师、手术医生、巡回护士、患者在麻醉开始前,应进行四方核对,再次确认病人姓名、手术名称、手术部位及体表标识。

6、持刀时,手术医生、麻醉师、巡回护士必须根据病人病历、影像片再次核对病人及手术名称和手术部位,并分别口述“核对正确”。手术患者术前工作流程

1、当日根据手术通知单接病人,手术护士与病区护士及病人(或家属)三方按要求进行查对,包括:病人腕带标识、手术部位体表标识、手术必须的文件资料及物品(如:病历、影像资料、术中特殊用药等)并作好交接登记。不能理智回答问题的病人或小儿,由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巡回护士共同与病人家属核对。

2、术前应执行手术病人及物品交接登记,并与相关人员共同严格执行“五查十八对”。

3、病人入手术间前,由巡回护士根据腕带及病历核对手术间号、病区、床号、姓名、住院号等。

4、麻醉开始前,麻醉师、手术医师、巡回护士及病人四方按十八对要求进行再次核对并在术前核对单上签字确认。

5、消毒皮肤前,手术医师与巡回护士核对病人姓名、手术名称和手术部位。

6、执刀时,手术医师、麻醉师、巡回护士必须根据病人病历、影像片再次核对手术病人及手术部位,并分别口述“核对正确”。

椎管内麻醉操作

1、穿刺点的选择:根据手术要求选择穿刺点,凡穿刺点选择错误者扣20分。

2、穿刺:

(1)穿刺过程用局麻药行阻力试验者扣10分;

(2)穿刺针或导管误入血管者扣10分;

(3)穿破蛛网膜者扣30分;

(4)穿刺或置管时出现神经反射者扣10分;

(5)穿刺二次在成功者扣10分,三次成功者扣20分,四次以上成功者扣30分。

3、并发症:

(1)凡出现全脊髓麻扣80分;

(2)凡出现局麻药中毒、导管折断者扣30分;

(3)凡出现神经损伤扣20分。

4、硬膜外注入负荷量后(20分钟内),血压低于基础值30%的扣10分,40%扣20分,以此类推。

5、切皮时患者感伤口疼痛者扣20分。

6、考试时段内使用升压药者扣10分。

7、考试过程中违反无菌原则扣5分。全麻诱导考试评分标准

1、病人的选择:选择无心肺疾患病人,ASAⅠ~Ⅱ级,年龄大于60岁。

2、麻醉机的准备:钠石灰、漏气试验、电源、气源,缺少一项扣5分。

3、插管材料的准备:气管导管、喉镜、牙垫、钢丝、注射器、吸引设备等,缺少一种扣5分。未检查套囊扣5分。

4、麻醉诱导

a)血压的基础值取病人入手术室至麻醉前最高及最底值的平均值。诱导后血压下降超过基础值的30%,扣10分,超过基础值的40%,则各扣20分,以此类推。插管时血压升高超过基础值的20%,扣10分,超过基础值的30%,则扣20分,以此类推。出现呛咳扣10分。

b)面罩给氧去氮:手法错误扣25分,未能将胸廓抬起扣10分。放弃手法面罩通气者扣40分。

5、插管:二次成功扣20分,三次成功扣30分,四次以上成功扣40分。插入食道扣30分。损伤唇、齿扣10分。插管诱导过程中氧饱和度低于100%扣10分。

6、校对、固定:插管后未校对导管深度扣10分。插管深度不当扣10分。未充气囊扣10分。导管连接不紧扣10分。固定不妥扣5分。

7、插管过程中违反无菌原则扣5分。

8、手术开始切皮5分钟内血压下降或升高超过基础值的20%,各扣10分。血压下降或升高超过基础值的30%,则各扣20分。以此类推。

篇3:临床麻醉仪器设备新进展

当前,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医疗设备更趋于高智能化、高自动化,同时也推动了医疗仪器设备在临床的广泛使用,提高了诊疗水平和救治效率,扩大了治疗范围,增加了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等。其中,麻醉相关仪器设备的发展给临床麻醉创造了更好的操作条件,增加了麻醉的安全性,为医生手术操作带来便利,为患者围手术期安全带来保障。

2 麻醉机系列

目前,国内外麻醉机发展非常迅速,逐步向智能型、多功能型发展,麻醉机工作站已成为未来发展趋势。高精度的电子气体流量显示控制能精确调控新鲜混合气体的补给量及比例,从而保证患者能吸入足够的新鲜气体,补气中氧浓度不低于25%;高精度的电子蒸发罐让吸入麻醉药浓度控制实现自动化,减少人为失误操作的可能,提高了吸入麻醉的安全性;紧凑型的呼吸回路布局合理、死腔减小,也易于拆卸、清洁和消毒,同时加有温控系统使新鲜气流经过后被加热成与患者生理相似的气流,也减少了回路中的水蒸汽;全能型电动电控呼吸机为患者提供自主呼吸、手动通气、定容通气、定压通气、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通气、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等多种模式;高分辨率大屏幕可显示压力-时间波形、流速-时间波形、容量-时间波形以及呼末CO2波形和麻醉深度监测参数趋势图等;除了常规呼吸参数外,还具备气道阻力、顺应性、肺功能环等呼吸力学监测功能;麻醉工作站已将麻醉机的气体输送、监测数值和信息记录以及存储管理等多项功能整合在一个平台上,自动记录相关数据和生成自动分析报告[1,2,3]。

2.1 麻醉蒸发器

蒸发器是麻醉机的重要部件,它的主要作用是将液态的挥发性吸入麻醉剂转换成气态,然后与氧气等气体按一定比例混合后输送给患者。目前广泛使用的蒸发器大多是机械的可变旁路式、拂过式、自动温度补偿的蒸发罐。蒸发室上方流过的空气被浓度调节阀门一分为二,小部分气体进入蒸发室带走里面饱和浓度的麻醉气体,大部分新鲜气体经过旁路在一个节点与携带饱和浓度麻醉气体的载气混合,成为含有一定浓度麻醉蒸气的气流进入患者体内。这种机械式的蒸发罐受温度、压力、流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很难做到精确控制药物浓度,所以电子蒸发罐进入了人们的视线。

电子蒸发罐在外形上与传统蒸发罐差别很大,但内部结构相似,主要特点是在蒸发室出口安置了1个由CPU控制的电子流量控制阀。CPU采集包括浓度控制转盘、蒸气室内的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旁路室和蒸气室出口处的流量测定装置等的多种信息,流量计的载气成分信息也进入CPU,信息处理后,CPU通过控制系统切换主流和旁流流量的比例,从而达到精确控制吸入麻醉药输出浓度的目的。

现已进入市场的GE-OHMEDA ADU Aladin电子蒸发罐,可以选择输送氟烷、异氟烷、蒽氟烷、七氟烷和地氟烷等5种吸入麻醉药,而不受限于各种麻醉药对专用蒸发罐的要求。电子蒸发罐的应用使输出麻醉药浓度控制精准、稳定,并将所消耗的吸入麻醉药信息及时地记录和传送给信息系统,提高了吸入麻醉方法的安全性,但目前电子蒸发罐还只能配备在特定的机器上,不能像传统蒸发罐那样具有兼容性,而且由于大量使用了电器元件,其故障率也相对较高。

2.2 麻醉电子病历系统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麻醉信息管理系统(anesthesia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AIMS)即开始设计研究并投入使用,其主要作用是解决麻醉医师在术中对患者的麻醉监测及记录麻醉记录单,同时对所有的信息流数据进行储存。随着医院信息化的发展,AIMS虽然减轻了麻醉医师的工作负担,提高了工作效率,使麻醉医师不再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记录,可以集中注意力处理麻醉监测数据,储存的电子记录对于回顾性研究分析有一定的帮助,但已不能满足临床需要[4]。

麻醉电子病历系统是由AIMS发展起来的,它以数字形式获取围手术期相关信息,包含从手术预约到手术结束后麻醉随访等所有临床数据。其中,术中麻醉相关信息的自动记录仍是重要的组成部分。麻醉电子病历系统可通过与医院现有HIS、电子病历系统、PACS、LIS等相连接,从而获取想要的资料[5]。麻醉电子病例系统的建立提高了医院管理水平,促进麻醉管理模式的改变,有利于对科室药品及设备管理,提高了麻醉科质量控制,建立了完整的围手术期医疗文书有利于指导临床决策,保存完整准确的数据也方便了科学统计研究[4,5,6,7],已成为数字化医院重要的一部分。

3 超声成像系统

在以往临床麻醉过程中,各种穿刺操作,如深静脉穿刺、区域神经阻滞穿刺等都是在盲探下完成,操作过程需要麻醉医师对解剖非常熟悉,同时具备一定经验,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但是人体解剖存在变异,即使经验丰富的医师也可能定位失败或达不到满意效果,甚至发生医疗事故。

1978年,La Grange报道了首例超声导引下的神经阻滞,此后超声技术在麻醉中的应用得到持续发展,近10 a来已成为临床研究热点之一。随着超声分辨率的提高以及具有探头多样化、无创性、可视性及可重复性的应用优点,使其成为临床麻醉术前评估、术中监测、疼痛治疗及血管穿刺定位诸多方面的重要手段。临床经验表明,超声引导技术使麻醉医师能够通过超声成像技术直接观察神经及周围的结构,即使对解剖变异患者的穿刺也能实施精确的神经阻滞,观察局麻药的注射过程,提高神经阻滞准确率,保证药物有效扩散。与神经刺激器相比,其在阻滞成功率、完成阻滞时间、阻滞持续时间以及刺穿血管概率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8]。

超声引导技术不但能用于各种周围神经阻滞,还能用于硬膜外穿刺定位,清晰的超声图像使医生能迅速判断穿刺的方向和位置,使穿刺针和硬膜外导管准确进入,减少反复操作带来的伤害。在动静脉穿刺方面定位快而准,提高了动静脉穿刺的成功率,降低了并发症[9]。超声引导技术也可应用于即时判断气管插管位置[10]。

目前,世界领先的便携式彩色超声诊断系统制造商索诺声公司推出的M-Turbo和NanoMaxx 2款便携式超声仪就很适合在临床麻醉中的使用。M-Turbo是索诺声公司第四代便携彩超产品,与之前的产品相比,数据处理能力提高了16倍,质量仅3.178 kg,且图像质量清晰,数字传输准确,使用界面简单、方便、密封防水,可进行消毒。NanoMaxx是另一款新近推出的便携式超声仪,该系统采用触摸屏技术和大图标,容易识别和使用,质量只有3 kg。NanoMaxx配有5种传感器,提供各种符合临床诊断和指导介入过程的高分辨率诊断图像。

4 麻醉机呼吸内回路消毒机系统

临床麻醉中经常使用麻醉机给患者以呼吸支持,因而内部呼吸管路容易受到患者唾液、痰液等体液的污染,有呼吸系统传染病的患者甚至会将病菌留在麻醉机内部。传统消毒方法因管路位置较深而不易达到明显的消毒效果,在重复使用时,基本不做内部回路的消毒,易造成交叉感染。国外采用拆卸回路、使用专用消毒柜消毒程序很繁琐。麻醉机呼吸内回路消毒机的问世解决了上述问题。

2007年笔者[11]在国际上首次提出用气体对医疗器械内部结构进行主动消毒灭菌处理,并研制出了用于麻醉机、呼吸机等带循环回路的设备内部结构消毒的多用途医用仪器消毒机。该消毒机由压气组件、雾化装置、抽气组件、控制电路、过滤装置等组成,通过专用设备产生臭氧以及将过氧化氢雾化,并将此2种物质混合后导入被消毒设备的内部回路。臭氧通过氧化作用破坏微生物膜的结构;过氧化氢直接氧化细菌外层结构,从而杀灭其内部回路上附着的病毒和细菌等病源微生物,从根本上切断由于仪器重复使用造成的医源性感染。根据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的试用,认为该产品安全可靠,消毒效果良好。饶林[12]等使用麻醉机呼吸回路消毒机进行麻醉机消毒观察,消毒机采用过氧化氢和臭氧联合作用的方式,经雾化15 min、消毒60 min、干燥10 min程序,对不锈钢片和聚四氟乙烯片上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杀灭率达99.9%以上,达到高水平消毒的要求。

5 麻醉深度监测仪系统

良好有效的麻醉是手术的基础。传统的全身麻醉方法是根据经验以患者的体质量、年龄粗略计算麻醉剂量,并在术中通过血压、心率的变化来判断麻醉深浅,但在围手术期中血压、心率易受到多种因素干扰,不能准确反映麻醉深浅。因此,全麻过程中医生的经验在很大程度上起了决定作用。麻醉过深,可能造成神经后遗症,苏醒延迟,患者术后长时间都可能有不适感,严重的会危及生命。麻醉过浅,患者对手术过程产生记忆甚至痛觉敏感,严重的会引起睡眠或精神障碍。准确判断麻醉深度对临床医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现麻醉深度监测主要从脑电分析的脑电双频指数(BIS)、麻醉趋势(NT)、患者状态指数(PSI)、脑状态指数(CSI),通过采集原始脑电图和肌电图信号的熵指数(又分为状态熵(SE)和反应熵(RE)),通过声音刺激监测分析耳蜗至各级听觉中枢产生的相应电活动的听觉诱发电位(AEP)几个方面进行,其中BIS是应用较早的麻醉深度监测设备。

由德国汉诺威医科大学开发的麻醉/脑电意识深度监测系统(narcotrend,NT)是近期使用的一种新的以脑电分析为基础的麻醉深度监测仪,采用Kugler多参数统计分析方法对脑电信号进行计算机处理,形成6个阶段(A~F)14个级别(0~100)的量化指标,并同时显示α、β、γ、δ波的功率谱变化情况和趋势。NT对麻醉深度和镇静水平的判断,预测概率P是0.90,相关系数r为0.90。多个临床中心研究也表明,NT是一种可信性较高的新型麻醉深度监测仪。技术上它是唯一可在头部不同位置采集原始脑电信号,具有双通道版本,可同时对比左右脑半球的脑电活动的仪器;可使用普通心电极片和重复消毒的针式电极采集信号及精确分析意识深度;是不同类型手术(包括开颅、烧伤、眼科、听力障碍等)和不同类型患者都可使用的意识深度监测设备;并可按照患者年龄(精确到日)自动调整分析信号,指导个体精确用药。NT已经在欧美许多国家广泛应用,在我国才刚刚起步。2010年3月29日,“麻醉深度监测技术亚洲培训中心”在上海瑞金医院正式成立。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上海瑞金医院引进了国际先进的NAR-COTREND麻醉脑电意识深度监测系统,已在所有手术室配备并应用于临床全麻手术。

6 多参数监护仪系统

麻醉手术过程对患者生理机能造成了极大的扰乱,要保证患者安全地渡过围手术期必须对其整个麻醉手术过程的生理指标进行严密地监测。早期的监护仪只是对心电信号进行监护、显示、报警,由于技术的发展、临床实际的需要和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推动,功能越来越强大、使用越来越方便的监护仪被研制出来了。

目前,临床使用的监护仪最广泛的是普通多参数监护仪,如UP-6000、COMEN STAR8000C、GOLDWAY UT4000F Pro等多参数监护仪,可提供血压、呼吸、脉搏、体温、血氧饱和度等多种生理参数。这种监护仪能够满足临床的基本需求,相互独立,亦可集中监测。随着技术的发展,插件式监护仪也广泛应用于临床,它们本身具备了多参数监护仪的6大基本生理参数监测,并留有一定数量的插件槽,可根据需要增加呼末二氧化碳、有创血压、麻醉气体等生理模块。采用热插拔的方式,通过红外数据传输,确保稳定、可靠、方便地实现生理参数模块的增加。预留的插槽还可以为医院信息化建设打好基础。

目前已有麻醉监护增加对意识监测的插件,如UP-8000系列麻醉(意识)深度多参数监护仪是麻醉深度监测与常规生命特征多参数监测相结合的适用于麻醉手术室内功能强大的一款设备。它不仅可以监测麻醉手术过程中的麻醉深度相关参数,如CSI(麻醉深度指数)、EMG(肌电信号指标,反映肌松情况)、BS%(爆发抑制比)等,还能同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参数,如心电、呼吸、无创血压、血氧饱和度、脉搏、体温、有创血压、二氧化碳等;具有麻醉过程中事件统计功能,优越的抗除颤、抗高频电刀等抗干扰功能,并可与心脏起搏器同时使用,适用于不同的临床使用环境。

随着医院信息化的发展,监护仪也逐渐智能化、网络化,其中软件起了主要的推动作用。床旁监护仪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与中央监护系统相连,高年资医师通过中央监护系统随时可以观察每位患者的情况,指导下级医生及时作出处理,对于减少麻醉事故的发生有积极的意义。比如M6000有线中央机系统可以同时观察8台监护数据,可显示8台分机的信息,并具有信息储存、警示功能。PM-9000CMS中央监护网络系统中瑞博的任何一种床边监护仪器均可与中央监护主机连接构成监护网络,通过内置麻醉CIS系统(Infonode-麻醉系统),自动记录手术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围手术期过程、用药情况等,将人为误差减少到最小,并可生成麻醉记录单,与临床信息系统连接,如中国深圳迈瑞公司推出的Beneview T6/T8系列。

7 可视气管插管仪器系统

气管插管几乎是全麻患者呼吸管理的重要手段,传统插管必须业务精通、操作熟练才能进行。在操作过程中,医生为了能清楚观察患者情况和实施准确插管,距离患者口腔部位较近,自身容易感染。

传统插管方法遇到困难气道时视角狭小,不易暴露。为解决困难气道的插管,近年来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可视插管设备辅助气管插管。以色列TRUVIEW光导纤维可视喉镜是在SARS大爆发后由科学家和临床医生共同开发的新一代光导纤维喉镜。它借助了内窥镜技术,完全改变了传统的喉镜使用原理,通过可视喉镜自带的光学窥镜,距离患者头部较远,就可直接从窥镜中看到患者的声门、会厌等,完成插管及声门部的操作,降低了插管难度,提高了插管速度,减少了患者气道损伤。TRUEVIEW可视喉镜与纤支镜及其他电子类内镜、喉镜相比,价格低廉、操作简便[13,14]。

Glidescope视频喉镜是一种新型视频插管系统,其镜片前端安装1个高清晰度防雾摄像头,由2个发光二极管提供光线和对比度,通过光缆将图像传递并放大至7 in(1 in=25.4 mm)的液晶显示器上,更加适用于颈椎损伤、环枢关节脱位、口腔颌面外伤、外伤或烧伤后张口受限及声门位置较高的困难气道患者[17,18]。Glidescope视频喉镜片采用特殊塑料制成,全封闭防水性保护摄像头和光缆,减少了接触不良故障,易清洁、消毒和灭菌处理。

Discopo帝视观察用内窥镜是最新上市的插管辅助设备,其内窥镜直径仅为5 mm,适用于各种插管;并具有即时影像输出保存,有利于以后科研教学;与同类产品相比,具有像素清晰防雾镜头,5.6 in液晶显示屏,6个LED灯配合2.4 GB无线传输;外形模拟人体最佳生理曲度,无需喉镜辅助实施插管;质量仅0.5 kg,易携带;外加高品质无线传输,适用于120急救等特殊场所插管;确保插管成功率,无线接收视频,避免医患间感染。

可视可塑型硬光纤喉镜(shikani optical stylet,SOS)是一种纤维光导可塑芯喉镜,由具有延展性的纤维光导镜杆、目镜、气管导管固定器与独立的光源4部分组成。镜杆呈“J”形,外覆具有延展性的不锈钢,纤维光导束密封在金属镜杆内,因此可浸泡或擦拭消毒。纤维光导束的图像载频达到30 000像素,成像清晰。插管时不仅可直接观察,还可通过B-Mount转换连接显示器。气管导管固定器根据导管型号将气管导管锁在镜杆的不同部位。SOS结合了光杖与纤维支气管镜的2种优点。用于气管插管时颈部出现的光斑可迅速确定镜杆尖端的位置,提高气管插管效率。SOS具有便于携带、易于清洁、可反复使用等优点,但不能像纤维支气管镜一样随意变形,插管过程中不能同时进行吸引是其缺点[17,18]。

随着科技时代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在全球科技和临床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相信会有更多更高级更实用的麻醉仪器设备应用于临床,提高麻醉质量,确保麻醉安全。

摘要:目的:介绍麻醉仪器设备近期发展趋势,了解新型麻醉仪器的研究进展及使用范围。方法:主要从临床围手术期麻醉范围进行介绍,分别从麻醉机系列、吸入麻醉蒸发器系列、麻醉电子病历系统、便携超声成像系统、麻醉机呼吸内回路消毒机系统、麻醉深度监测仪系统、多参数监护仪系统、可视气管插管仪器系统等方面进行展示。结果:麻醉相关仪器设备的发展为临床麻醉创造了更好的医疗条件,增加了麻醉的安全性,使医生手术操作变得更加便捷,为患者手术安全提供了保障。结论:临床麻醉仪器的迅速发展为临床进行高难度手术提供了成功的基础,也提高了围手术期的麻醉质量和安全度。

篇4:麻醉科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作者简介: 吴喜军,男,湖南涟源人,1980.11,讲师 ,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医用物理材料。

摘要:南华大学物理教研室在充分调研麻醉专业学生培养方案与培养目标的基础上,结合《麻醉设备学》课程的教学特点,探讨了多媒体技术在《麻醉设备学》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及注意事项。以实现多媒体技术更好地服务于教与学的过程。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麻醉设备学》;临床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 (B)-0000-00

随着各种危重症以及器官移植手术的大量开展,以及新技术和新设备的问世并大量应用于临床,使得对复杂手术的麻醉、监测和手术中的生命支持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这就要求麻醉医师需掌握更多相关的物理、机械及计算机的知识以提高其综合能力。南华大学麻醉医学专业自2003年开设了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麻醉设备学》,同大多数医学院校一样,该课程由物理学教研室承担,该课程主要给学生讲授与麻醉仪器相关的物理学的基本理论、麻醉仪器设备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性能和使用。其主要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学习、掌握与麻醉相关的仪器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正确使用与日常维护[1,2]。《麻醉设备学》的教学内容抽象、繁杂,如何将抽象、繁杂的教学内容变得形象、生动、有趣,成为《麻醉设备学》教学中首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利用临床丰富的仪器设备、病源和科研优势,在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制作过程中充分注重现代教学手段与临床实践的结合,阐述了多媒体技术在《麻醉设备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1 《麻醉设备学》课程的教学特点

《麻醉設备学》课程内容涉及学科多而复杂,教师在组织实施教学过程中,面临着“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问题。总的来说《麻醉设备学》的教学有以下特点[3]。

(1)《麻醉设备学》中大量内容涉及到物理、机械及电子计算机等方面的知识,

涉及到麻醉学与理工学科相互渗透、交叉的相关内容。而在我国的医学院校中,

该课程大都由临床实践经验丰富的麻醉医生来或由具有理工科知识结构的物理教师来承担。

(2)由于麻醉设备、监测仪器的抽象、复杂、昂贵,教学单位难以构建与《麻醉设备学》课程教学相适应的实验室。而有限的总学时和大量的教学内容使该课程的实验学时得不到保证,从而容易导致《麻醉设备学》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脱钩。

(3)《麻醉设备学》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与麻醉相关的器械的工作原理及操作方法,是一门非常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课程,对于麻醉专业学生来说,必要的课程见习与观摩是必不可少的,而繁重的临床医疗与教学科研任务的现实,致使临床教学医院无力接收大量学生的课程间见习与观摩,从而导致该课程的教学因缺少辅助教学而难以深化。

2 多媒体技术在《麻醉设备学》教学中的作用

(1)多媒体技术可有效提高《麻醉设备学》的课堂教学质量。随着医院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和现代临床麻醉监测技术的快速发展,《麻醉设备学》教学内容中的图画、操作演示、原理介绍、公式推导、动画演示相应增加,这些内容对学生的理工基础知识要求较高,单纯依靠板书、幻灯片等传统没法实现课堂教学的全面、形象与直观。而多媒体课件教学可以预先将教学内容通过课件预设、动画视频的制作及网络流媒体资源的利用[4],在课堂教学中辅以适当的板书和肢体语言逐步地给学生进行讲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既减少了板书时间和内容,同时使原本繁复、抽象、静态的内容变得简单、形象、动态。例如通过制作多媒体动画,实时模拟Mapleson通气系统的结构原理和工作过程。

(2)合理而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克服《麻醉设备学》的教学难点、突出教学重点。《麻醉设备学》的内容涉及物理、临床麻醉、机械、电子、流体力学、电工学等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范围也较广泛。多媒体的动画和顺序播放技术,可以使要讲解的内容更具有逻辑性和前因后果关系表达清楚,使学生理解所学内容更深透,对知识掌握更牢固。利用网络资源的流媒体技术可以让学生对操作复杂、应用性很强的诸如插管技术、麻醉机与呼吸机等器械的使用以及麻醉状况的监控等内容[3]有非常直观的、系统的印象。

(3)多媒体技术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目前我校《麻醉设备学》课程总学时48标准学时(包含36理论学时和12实验学时),目前开设了流体力学、超声测距基本原理等少数几节实验课,但这些实验和《麻醉设备学》内容关联度不大,这有课程特点的原因,也有实验教学条件有限的原因。此外,《麻醉设备学》的理论教学中还有许多的演示实验。对于那些目前不能开展或开展效果不够好的实验内容,我们可以通过网络流媒体、录像、音频或其他形式的教学资源展示出来,此举在补充课本知识的同时,还能对教学起到帮助理解的作用。

3 多媒体技术在《麻醉设备学》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为了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在《麻醉设备学》多媒体教学资源的研发与使用过程中,要做到注重以下三个结合。

(1)注重多媒体教学资源的设计制作中与麻醉专业教师及临床麻醉医师的结

合,考虑到《麻醉设备学》的内容是理工学科与麻醉学的交叉,我们联合麻醉专业教师及临床工作人员通过《麻醉设备学》多媒体资源的开发,实现教育理论基础和技术基础在《麻醉设备学》具体学科中的实践与应用。

(2)注重多媒体课件设计、制作与使用过程中与现代信息化手段的结合,在多媒体教学资源中应考虑PPT、Flash、视频等多媒体的综合应用,涉及物理理论和麻醉专业基础知识的内容教学实践中借助多媒体课件、手术室内视频直播系统、校园网络流媒体学习等现代化信息手段。

(3)注重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的结合。多媒体教学的优点和作用不言而喻,但也不能在课堂教学中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而忽视了教师人的主观能动性。教师有针对性的板书、抑扬顿挫的表达、汇入教师个人特质的见解与体会甚至个人的人格魅力都成为教师圆满教学的重要条件。

参考文献

[1] 郑方,范从源.麻醉设备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第二版):1~3.

[2] 赵嘉训. 麻醉设备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第三版):2~5.

[3] 王阿明,郑小锋,周柯克,徐洁等.《麻醉设备学》教学改革与探索,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7,9(6):707~709.

篇5:麻醉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l.麻醉科工作人员必须遵守手术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

2.麻醉科工作人员在进行麻醉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做好手卫生。

3.进入手术室按要求进行更衣换鞋,工作人员有外出会诊等事宜时,一律更换外出鞋、衣、裤。

4.针头不可回帽,以防扎伤;对血源性病原体感染者使用针头、利器时,一旦被刺伤、扎伤要及时按职业暴露局部处置流程处理,井上报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

5.麻醉科准备间,麻醉恢复室,库房每日湿式擦拭地面、桌面、机器、监护仪、四头带、连接导线、袖带、指套。喉镜和湿化瓶用0.1%含氯消毒液消毒至少30分钟。遇血液、体液污染时即时消毒处理。

6.采取标准预防措施,防止传染病的交叉感染和医务人员的感染。

7.重复使用的医疗物品,如螺纹管等由消毒供应中心进行清洗、消毒。

8.一次性用品如一次性喉镜片、一次性螺纹管,用后毁形并放黄色垃圾袋中;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用后及时放入利器盒内;其他医疗废物也按要求分类包装,贴标识并登记,双向签字后

篇6:麻醉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

一、麻醉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实行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与麻醉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两级管理,医务部、护理部、医院感染科等职能部门对麻醉科有实时监管职责。

二、麻醉质量管理

(一)建立健全麻醉质量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以医疗质量为核心的质量管理制度。

(二)强化质量意识,定期开展基础质量、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的分析、评价,保证质量持续改进。

(三)科室成立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科主任任组长,为科室质量与安全第一责任人。

(四)按照麻醉质量与安全管理要求,每月召开一次麻醉手术质量与安全会议,对麻醉手术存在问题进行总结整改;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的麻醉质量检查、评价,并通报全科。对麻醉质量存在的突出问题,要及时调查、处理,制定整改方案,认真落实,持续改进。

(五)提高麻醉记录单的书写质量,保证麻醉记录单的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整洁性和一致性。

(六)对住院医师按照医院要求,做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对进修医师、轮转医师和新上岗医师,必须进行岗前教育和培训,重点是医德医风、规章制度、操作规范和流程等。

三、医疗安全管理

(一)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医疗安全教育,牢固树立安全意识。

(二)按照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安排手术患者的麻醉工作。

(三)充分做好麻醉前准备,严格检查各种麻醉器械设备,确保抢救设备完好和抢救药品齐全。

(四)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和消毒隔离制度,定期检查实施情况,防止差错事故。

(五)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麻醉期间所用药物及输血输液要做到“三查七对”,对药品名称、剂量、配制日期、用法、给药途经等须经两人查对,特别要注意易混淆的药物。用过的安瓿等物品应保留到患者出手术室后丢弃,以备复查。

(六)新技术的开展和新方法的使用,应按照医院新技术准入及管理制度进行管理,经医院批准后实施。

(七)严格执行值班、交接班制度,坚持岗位交班、手术台旁交班,病情不稳定和疑难病例的手术时一律不准交班。交班内容应包括患者情况、麻醉经过,特殊用药、输血输液等。

上一篇:2010办公室主任工作总结下一篇:小小升旗手国旗下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