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管理论文

2024-06-20

社区管理论文(精选6篇)

篇1:社区管理论文

第一章社区与社区管理

1、社区,这个概念是由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最早提出来。20世纪30年代费孝通首先使用中文社区一词。

2、社区的五要素:地域、人口、生态、结构和社会心理。

3、社区管理是指在政府的指导下,社区职能部门、社区单位、社区居民对社区的各项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惊醒的自我管理。

对于这个定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解:

①社区管理的范围主要是指经过社区改革后作了规模调整的居民委员会辖区。

②社区管理的主体是多元的。

③社区管理的内容是社区的各项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④社区管理的性质应是群众性的自我管理。

⑤社区管理的目的是促进社区经济的发展,满足社区居民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全面提高生活质量和社区居民的素质。

4、社区管理体制的构建原则:

(1)重心下移,立足基层(2)条块结合,以块为主(3)党政主导,各方参与(4)管理与服务相结合5、社区管理体制的基本框架

上海二三四管理体制: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落实。

6、社区管理体制的运行机制(广泛参与是社区管理体制的内核)

(1)广泛参与是社区管理的本质特征和必要条件

(广泛参与主要包括两层含义:a.社区管理参与主体的广泛性;b.参与活动的广泛性)

(2)社区居民的参与

(3)社区单位的参与

(4)社会中介组织的参与

7、社区管理与街道管理的区别

①管理主体不同②管理目标的设定方式不同③管理对象不同④管理方式不同、⑤管理机制不同⑥管理内容不同

第二章社区管理的主体

1、街道办事处是不设区的市和市辖区政府的派出机关。

2、街道办事处的性质:(1)强制性和约束性(2)明显的派出代表性(3)明显的综合性

3、街道办事处的特点:(了解)

行政权力的局限性、行政事务的繁杂性、管理服务的直接性、管理工作的被动性、管理工作的综合性 4 街道办事处的建设

(1)“责大权小”: 街道办事处的现状(存在的问题)

(2)“两级政府,三级管理”: 上海经验

5、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性质)

6、居民委员会的性质决定了它具有基层性、群众性、自治性和地域性等特征。

7、居民委员会的任务:办理有关居民的公共福利事项,反映居民的意见和要求,动员居民响应政府号召并遵守

法律,领导群众性的治安保卫工作、调节居民间的纠纷等等。

8、街道办事处与居民委员会应有关系

(1)街道办事处与居委会应是指导与被指导关系

(2)街道办事处与居委会之关系的体现

街道办事处与居委会的指导、支持和帮助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

1、指导、支持和帮助居委会搞好组织建设

*

2、指导、支持和帮助居委会搞好思想建设

*

3、指导、支持和帮助居委会搞好制度建设

9、街道办事处与居委会的实际关系

(1)理论与现实的错位

a.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变成了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b.只能向政府负责,而不是向居民负责

(2)重建街道办事处与居委会的应有关系

a.建立直接选举的、非职业化的居民委员会

b.建立居民委员会与街道办事处之间的新型互动关系]

c.构建居委会与专业社区工作机构的互动关系模式

第三章物业管理公司与业主委员会

1、业主委员会是在物业管理区域内代表全体业主实施自治管理的组织。(性质)

业主委员会:是在物业管理区域内代表全体业主实施自治管理的组织,其宗旨是代表业主们的合法权益,实行业主自治与专业化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保障物业的合理、安全使用,维护本区域的公共秩序,创造整洁、优美、安全、舒适、文明的社区环境。

2.业主委员会的产生:

一个物业管理区域只设一个业主委员会

首届业主委员会由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开发建设单位或物业管理公司、业主代表组成筹委会,由筹委会推荐本会候选人名单,提交第一次业主大会或业主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业主委员会应当自选举产生之日起30日内,持文件向物业所在地的区、县人民政府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3、物业管理公司和业主委员会的关系

都属于物业管理机构,二者实行专业化管理与业主自治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共同管理一定范围内的物业。所不同的是,物业管理公司受业主委员会的委托来管理业主的物业,而业主委员会代表业主的利益来管理物业。

(1)法律上的平等关系(2)经济上的交换关系(3)工作上的合作关系

第四章社区服务

社区服务是社区建设的龙头

1、社区服务是指在政府的指导和扶持下,在民政部门的倡导和组织下,以街道和居委会为依托,以社区居民的自助互助为基础,关注弱势群体,面向社区全体居民,以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为最终目的的社会福利服务。

2、社区服务的内容

(1)面向弱势群体的社会福利服务(2)面向社区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3)面向社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

3、社区服务的运作模式

(1)发达国家社区服务的运作模式:政府主导、社会中介组织为主体、社会参与

(2)我国社区服务的运作模式:政府推动、街道主管、居委会操作、社区共建

4、社区服务评估的四个维度:社区服务的参与率、收益率、满足率和满意率。(填)

5、我国社区服务发展的制约因素(存在的问题)论

(1)社区服务资金来源不足

社区服务支出既未纳入国家财政预算系列,也未归入政府预算活其他事业经费预算中。社区服务的福利性决定了它是利润较低的一个领域,很难吸引商人或企业家积极投资

(2)家庭购买力低下。

我国当前社会保障很不健全,大多数居民不敢花掉大部分储蓄来购买服务。大多数城市居民希望社区提供无偿或低偿服务,而在有偿服务面前则望而却步,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社区服务业的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

(3)社区服务人民整体素质偏低

尽管我国社区服务人员的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仍与社区服务发展要求不相适应,这是制约社区服务发展的重要因素

(4)社区服务观念落后

许多地方政府的职能部门和领导干部还未充分认识到社区服务的积极作用和巨大优势,对社区服务的重视不够,投入不多,力度不大,扶持和优惠政策得不到很好的落实,致使这些地方的社区服务仍处于初始状态,加剧了社区服务发展的不平衡性。

6、进一步发展社区服务的对策与思路

(1)继续坚持社区服务的社会化与产业化的发展方向

(2)进一步完善社区服务形式

(3)加强社区服务队伍建设

第五章社区卫生

1、社区卫生服务起源于18世纪的全科医疗。

2、所谓全科医疗是指受过一般医学训练且不分科的基层医生所提供的医疗服务

3、当前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以全科医生为骨干的社区卫生服务队伍尚未形成,全科医学教育体系和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制度正在建立,对全科医学的概念、全科医生的作用等存在模糊认识,全科医生培养工作亟待规范。

4、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内容:社区卫生服务应具备“六位一体”功能。

六位是指 社区预防、社区医疗、社区保健、社区康复、社区健康教育和社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一体是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提供了上述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优质服务。

第六章社区文化

1、社区文化是社区成员精神活动、生活方式和行为规范的总和。社区文化包括社区居民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精神状态、风俗习惯等思想形态,以及学习、交往娱乐休闲等日常活动。(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而狭义的文化专指语言、文学、艺术及一切意识形态的精神产品。)

2、社区文化的进一步理解

(1)社区文化是小社会的大文化

社区文化是一个综合的概念,涉及社区居民的方方面面。它是一个大文化的概念

(2)社区文化事业与社区文化产业

(3)社区文化与社会文化

社区文化是社会发展状态的具体表现形式,是社会文化在社区中的综合反映

3、社区文化的类型

(1)内容系列:包括社区民俗文化、社区文艺文化、社区体育文化、社区教育文化、社区环境文化和社区精神文明

(2)单元系列:社区文化是主流文化,各单元文化是支流文化。如 家庭文化、小区文化、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

(3)年龄系列: 社区少儿文化、社区中青年文化、社区老年文化

第七章社区环境

1、社区环境:广义的社区环境,即以社区为主体,社区的外部环境 状况。狭义的社区环境,即以居住在某一特定社区的居民为主体,社区范围内一切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环境因素。

2、社区环境的污染主要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和噪声污染。

3、社区环境保护的原则

(1)“三同时”原则。是指在新建、改建、扩建的基本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区域自然资源开发项目中,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2)协调发展原则。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3)“谁污染谁付费”原则

第八章社区治安

1、社区治安的综合治理的指导原则:

(1)依法治理(2)群防群治(3)专群结合(4)打防结合(5)标本兼治

2、社区治安综合治理的基本措施:

打击、防范、教育、管理、建设和改造六项工作措施

六项措施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有综合发挥作用,才能完成社区治安综合治理的工作任务。

第九章社区教育

1、社区教育是指以社区为范围,以社区全体成员为对象,旨在发展社区和提高其成员素质与生活质量的教育综合体。

社区教育的内涵: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联合,德育为重点,创造、优化育人环境和条件,动员全社会力量提高社区成员素质,形成和增强社区教育的群体凝聚力,加强社区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社区教育外延: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普通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青少年教育,学前教育,社区教育,乃至终身教育等。

2、中国社区教育的基本模式

(1)以街道为中心的地域型社区教育模式

(2)以学校为中心的辐射型社区教育模式

(3)以社区学院为载体进行的综合型社区教育模式

(4)以地域为边界进行的自治型社区教育模式

3、我国社区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P20

4我国社区教育存在的问题解决我国社区问题的对策

(1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与教育需求的冲突(1)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原则,更新观念(2传统的小农生产观与社区教育所要求的合作、整合(2)建立促进我国社区教育发展的有效运行机制 的冲突(3)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在社区教育中的龙头作用(3社区教育的多样性特征与轻视非正规教育的冲突(4)积极构建农村社区教育网络

(4)社区教育肩负的历史使命与教育投入不足的冲突(5)加强对社区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

第十章

1、现代社区管理模式的差别往往取决于社区管理主体即:政府、社区民众以及社区服务机构之间的权能配置方式。

社区管理模式:政府主导模式、社区自治模式、混合模式

2、各国的社区管理的组织体系是趋同的,主要由政府、社区民众、社区服务组织三部分组成。其中,政府是社区管理的组织者,社区民众是社区管理的参与者,社区服务组织是社区管理的提供者。

3、非营利组织是一种既非政府又非企业的机构和组织的总称,其含义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主动承担社会公共事务和公共福利事业的社区中介机构,其在社区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是社区服务和福利的提供者,也是社区经济的助燃者和催化剂。

第十一章

1、国外社区管理微观层面的发展趋势

(1)社区管理组织体系趋于自治化,公众化

社区居民自治,主要是指以社区居民为核心,联合社区内各种主体组织、机构,共同参与社区事务的管理,实行真正的民主自治管理的一种

(2)社区经济管理趋于市场化、多元化

(3)社区管理日趋法制化、规范化

2、国外社区管理宏观层面的发展趋势

(1)社区管理日益全球化、国际化

(2)社区管理逐步转向可持续发展战略

(3)社区发展与社会发展越来越趋向融

第十二章

1、盐田模式的特点和内涵:

“议行分设”,居委会的行政、自治和服务三种功能分化,政府行政职能和公共服务功能从居委会中剥离出来,创建社区工作站和社区服务站,由居民直选产生社区居委会来履行社区自治功能,以此来理顺政府与社区关系的制度设计。

2、盐田模式取得的绩效:

A,政府层面。

(1)政府提高了执行能力(2)政府降低了行政成本。

B,社区层面

(1)社区居民委员会增强了自治能力(2)居民民主意识增强与民间组织培育。

3、“铜陵模式”

铜陵模式概括起来就是“1234”,即“一个减少、两个实行、三个完善、四个强化”。

一个减少:新社区采用“一个核心三个体系”的组织架构,即以社区党工委为核心,社区居委会、社区公共服务中心(社区服务中心)以及社会组织三个体系为支撑的整体架构。两个实行:实行社区扁平化管理、网格化管理 三个完善:一是完善社区公共服务体系。二是完善社区市场化服务体系。三是完善社区义务服务体系。四个强化:强化党的核心功能;强化居民自治功能;强化社区管理功能;强化居委会监督

评价:a.更加巩固了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 b.更加强化了社区居民自治的功能 c.更加重视了资源配置向社区倾斜 d.更加贴近了居民的需求而开展服务 e.更加优化了社区工作者队伍的素质。

第十三章

1、当前中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归根到底,在与社区管理体制难以适应社会转型对政府执行力、社区自治能力的要求。

2、统治与治理的关系:治理指一种由共同目标支持的活动,这些管理活动的主体未必是政府也无须依靠国家的强制力量来实现。治理强调以多元的调和为基础。现代政府日益从统治走向治理,从善政走向善治,从政府的统治走向没有政府的统治。统治追求的是统治利益的最大化,而治理的目标则在于最大限度的追求公共利益。统治权威是政府,是在国家界限之内。治理通过经济部门等多元治理主体间建立合作、协商、伙伴关系来共同实现对公共事务的更有效率的管理。简

3、政府、街道、社区三者职能的“总盘子”包括五大核心职能:政治控制职能、行政管理职能、公共服务职能、统筹协调职能、自治职能。填

区政府职能定位于政治控制职能、行政管理职能、公共服务职能;街道的主要职能定位于统筹协调职能。社区的职能定位于自治职能。

政府要履行社区建设的“掌舵”功能,主要包括指导社区工作、拨款支持社区自治、培育社会自治组织。

2、自治:社区划桨。

(1)社区工作队伍的专业化保障机制

(2)按照“政社分开”原则,将属于社会管理的事务交给社区管理。.(3)政府管不过来、需要社区协助管理的行政事务应转移给社区,由社区协助管理。

(4)社区建设的财政保障机制

(5)健全社区组织管理法律制度。

1.居民委员会自治性的具体表现;财产自治、选举自治、组织与管理自治、服务自治

篇2:社区管理论文

一要注重机制,强化网格化管理。要根据社区管辖的范围内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数等具体情况,科学合理地划分社区网络。成立网格化管理小组,每个网格指定具体的工作人员,明确职责、落实到人。同时,要建立健全相应的工作机制,实行上门走访、日常巡查、情况收集、工作例会、定期考评等制度。定期召开网格小组负责人工作例会,通报网格工作的开展情况及遇到的问题,集中力量解决居民的实际困难。网格工作人员要切实沉到各个网格中,着眼于群众多样化的需求,从抓好群众最关心、最急迫的事情入手,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做好事,努力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的目标,达到“联系无缝隙、管理无盲点、服务无遗漏、安全无隐患、和谐有保障”的要求。

二要注重实效,强化信息化建设。要创新工作思路,将信息技术引入社区管理和服务之中,建设和完善社区信息化管理及服务体系。采集社区人口、保障、就业、民政、教育、计生、党建等基本信息,建立社区基础数据库,为各级管理部门提供更加科学的数据统计和汇总分析,使社区工作者从大量繁杂的统计、台帐、报表和资料整理等工作中解脱出来,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帮助解决居民的实际需求和困难上来,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水平。同时,充分发挥社区便民服务宣传作用,为社区居民和企业提供与他们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信息,宣传动员广大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共同建设温馨和谐的家园。

三要注重创新,强化特色品牌建设。要充分挖掘和利用社区自身的资源和优势,针对社区网格化管理和信息化建设工作提出新思路、创出新做法,形成社区服务的特色品牌。不断创新社区服务特色品牌项目,深化社区服务,寻求社区建设突破点。深入开展“为老服务”、“救助帮扶”、“文化教育”、“志愿互助”、“环境服务”、“外来人口服务”、“青少年服务”和“廉政文化建设”,挖掘亮点,创出社区的特色品牌。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社区专报、板报,宣传栏、网络等载体,广泛宣传社区工作的新措施、新成效,进一步提高广大居民对社区工作的知晓率和支持率。

篇3:社区管理论文

一、和谐社区建设中社区档案管理的服务性

1. 传统社区档案管理的服务性不强。

长期以来, 我国档案工作形成了一个传统, 即档案工作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对档案材料的保管。社区档案部门也往往认为社区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社区档案的保管工作, 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社区档案的利用工作。这种情况, 一方面是受社区档案工作水平有限所致, 另一方面也与社会公众对传统社区档案的利用需求不高有一定的关系。总之, 种种因素导致了传统社区档案工作“重保管、轻利用”的局面, 而这种局面长期存在必然导致传统社区档案工作的服务性不强。

2. 和谐社区建设中社区档案管理的服务性较强。

和谐社区建设中的社区档案管理的对象和内容同传统社区档案管理相比有很大不同, 从社区行政管理类活动转到关系社区居民民生问题的各种活动上, 使得和谐社区建设中的社区档案管理与社区居民的利益关系更加紧密, 并且在和谐社区建设中的服务作用更加突出。首先, 和谐社区建设中的社区档案管理服务于和谐社区建设, 担负着为和谐社区建设工作提供依据、凭证及考核指标的任务。如通过社区档案真实记录和反映和谐社区建设活动的过程、效果等内容, 不仅能直接反映出社区工作的全貌, 还能为全面考核评估和谐社区建设工作提供依据。其次, 和谐社区建设中的社区档案管理服务于社区居民。一方面要通过对社区居民的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来指导和谐社区建设活动开展;另一方面作为社区与居民联系的桥梁, 起到沟通的作用。

二、和谐社区建设中社区档案管理的自主性

1. 传统社区档案管理的自主性较弱。

传统社区档案工作的自主性, 主要是由我国档案工作一直以来形成的工作原则所决定的。我国传统档案工作的基本工作原则包括档案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维护档案的安全与完整原则等;同时, 我国的档案事业体制属于集中式体制, 即实行执政党和政府的档案、档案工作集中统一管理原则下的管理体制。这些工作原则和体制说明传统档案工作是在党和国家的统一领导下, 按照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进行的, 在一定程度上就难以发挥档案部门的自主性。另外, 在没有开展和谐社区建设活动的时候, 社区建设活动的主要内容集中在保障社区顺利运行的各种行政管理活动上, 社区档案主要是在这些管理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文件转化而来的, 是社区日常活动的真实记录, 主要发挥凭证和参考价值, 档案工作自主性不强。

2. 和谐社区建设中社区档案管理的自主性较强。

由于和谐社区建设活动是以社区为对象, 社区管理者为主导, 根据本社区情况开展的, 所以其活动本身的自主性就比较强, 也就使得和谐社区建设中的社区档案工作具有较大的自主性。首先, 和谐社区建设中社区档案工作具有较大的自主性是由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我国现行的行政体制改革所决定的。为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我国的行政体制进行了很多变革, 和谐社区建设中的社区“既不是机关单位, 也不是企业事业单位, 而是城市居民群众自治组织。”社区居委会一方面接受街道办事处、政府部门的指导, 另一方面通过社区自治活动实施社区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因此, 和谐社区建设中社区的自主性使得其社区档案工作也相应具有了自主性。社区档案管理部门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上级主管部门, 未完全实行“统一领导, 分级管理”的集中式管理体制, 而是根据社区所处实际环境制定社区档案工作范围及各项工作制度, 通过自主性的发挥推动社区档案工作及和谐社区建设工作的进行。其次, 和谐社区建设中产生的社区档案属于社区居民委员会所有, 属于“社会其他组织所有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和利用价值的档案。”同时, 每个社区都有不同的情况, 如居民构成、地理环境、开展活动的种类与内容等都不尽相同。因此, 和谐社区建设中不同社区的社区档案管理工作也应该体现出差异性, 决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模式, 而是应该充分发挥社区自身的主动性, 找到适合本社区档案工作的方法。

三、和谐社区建设中社区档案管理的超前性

1. 传统社区档案管理不具有超前性。

以指导全国档案管理工作的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为例,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将文件从其形成到销毁或永久保存看成一个完整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以文件价值形态的不同分为不同阶段, 即通常所说的现行文件、半现行文件和非现行文件。传统社区档案管理工作的对象主要是半现行文件和非现行文件。一方面, 非现行文件对于形成机关即社区的第一价值基本丧失, 如果还有针对其他利用者的第二价值, 则由社区移交给档案部门进行保管。另一方面, 随着整个社会档案工作的发展, 传统社区档案工作也逐渐包括了半现行文件, 通过对社区建设活动中的半现行文件进行管理, 最大程度地发挥社区档案具有的价值。由此可以看出, 传统社区档案管理主要集中在实践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和活动结束后, 基本不具有超前性。

2. 和谐社区建设中社区档案管理具有超前性。

篇4:和谐社区与社区管理体制创新

关键词:和谐社区;社区管理;社区自治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9-0123-02

和谐社会的构建,从微观层次来看,就是要构建和谐的社区。一个成功的、各方面关系都和谐的社区,从管理体制创新的方面来考察,应该是一个社区与政府之间以及社区各个主体之间互动都很好的社区。社区是社会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城市管理的基础,和谐社会建设要以和谐社区建设为基础,和谐社区建设的重要一项就是实现社区管理体制的创新。要实现社区管理体制的创新,即要构建一个新型的“强政府”和“大社会”相结合的一种新的社区管理机制,这种体制的关键在于政府主导和社区自治这两者能够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不同的管理主体在管理过程中的分工与合作,最终能够形成一个和谐的管理秩序[1]。

一、盐城市亭湖区先锋街道社区管理体制的现状与问题

盐城市亭湖区先锋街道位于市区西北部,东起解放北路,西与盐都区张庄街道接壤,南至建军路,蟒蛇河,北至黄海路,皮岔河。街道自1983年成立以来,经过2003年社区区划和2005年街道区划调整,现下辖12个社区和2个村,区域面积10.3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万余人。辖区内有商业大厦,第二实验学校,市第一人民医院,第三人民医院等重点企事业单位,是盐城市区传统的商贸,文化,教育,医疗中心。先锋街道党工委下辖党委2个,分别市城西村,东河村。

先锋街道在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建立了领导系统、执行系统和支持系统三者相结合的街道社区管理体制。它所建立的街道社区管理体制是:由街道党工委、街道办事处和城区管委会构成的街道社区组织的一个领导系统;由业主委员会、治安联防委员会、社会保障委员会和财政经济委员会四个工作委员会构成了街道社区建设的执行系统;由辖区内居民、志愿者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等构成的街道社区建设的支持系统。虽然先锋街道利用其准政府的力量在其社区管理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拓展了社区服务、发展了社区卫生、繁荣了社区文化、美化了社区环境,加强了社区治安,但是它仍然属于政府导向型的管理模式,必然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缺点。

(一)政府在社区管理中的职能没有转变

政府对社区的管理依然是以直接管理为主。街道办事处有明确的行政级别,是一级“准政府”,街道干部由上级任免,所以街道尽管意识到自己需要转变职能,但是从根本上还是很难转变角色,街道管理的事务较多,负担较重。街道不仅要完成政府下达的任务,还要面对区委、办、局下放到街道部门的任务,例如市政管理科对应的区委办局有13个,具体的工作内容有28项。政府管理社区的手段还是直接干预,管得太死效果不佳,也导致居民参与社区建设与发展的自觉性、积极性还不高。

(二)社区自治组织和民间组织公益性不足

从目前民间组织的活动状况来看,社区自治组织和民间组织发展存在公益不足的特征,当前慈善公益类民间组织只有3家,民间组织难以在社区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民间组织和社区自治组织在发展过程中结构不平衡,某些类型数量的相对不足而某些类型数量却相对较多。当前一些群众活动团体占民间组织的绝大部分,而慈善类、服务类的社区组织数量却较少,层次较低的传统型社区组织占社区组织的绝大多数,层次高的现代服务型社区组织比重较小,另外,绝大部分社区民间组织缺少专职和专业的工作人员、固定的活动场所、规范的组织机构等。而一些行业协会也因为资金短缺,难以发挥相应的作用。

(三)社区参与明显不足

我国的社区组织在民主选举方面有很大的进步,但是,先锋街道以及大部分其他城市的社区还没有做到实行居民直选。在选举过程中,候选人名单事先已被确定,选举过程也不是真正的民主选举,大部分的居民不了解所在居委会的干部候选人的具体情况,另外因为居民在这些问题上并没有什么发言权,所以他们也不关心这些事。既然居民参与社区事务,做出社区相关事务决策的可能性非常小,因此,居民社区参与的积极性就难以提高,也就导致了社区参与明显不足。

二、和谐社区构建对社区管理体制创新的现实诉求

(一)社区服务多元化的诉求

和谐社区构建中对社区服务的质量的要求很高。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城市化的迅速发展,社区服务的对象从原来的特殊困难群体,已扩展到全体社区居民乃至社区内各类机构,社区服务的内容从简单的单项服务发展成为多元的、全方位的系统化服务,创造出无偿、低偿和有偿服务相结合,设施服务与互助服务相结合等多种服务形式[2]。另外,随着社区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居民对于生活质量和社区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之前的以行政隶属关系与行政命令建立起来的由政府包办一切的社区管理体制不再适应当前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的快速发展,所以要加快建立各种能够提供便民、利民生活服务的组织、团体,并鼓励个人加入志愿者服务队伍,这样调动各方共同参与社区管理,可以使居民的生活质量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提高,可以为居民创造一个健康、安乐、舒适、和谐的生活环境。

(二)社区居民自治的诉求

社区居民自治是建设和谐社区的重要内容之一。和谐社区的建设有赖于居民的社区参与。居民的自我管理不但可以提高和谐社区建设的效率,同时也能够保障社区管理决策的民主性。社区居民自治,其实质是基层社会民主建设的发展,是居民在社区中当家做主人的体现,在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创新的过程中,建立和完善各种社区组织,加强群众民主参与,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真正实现稳定和团结有序,进而促进和谐社区建设的持续发展。

(三)维护社会稳定的诉求

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条件之一就是社区的稳定有序,只有社会的稳定有序才能促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社区是社会活动的基本载体,城市社区的稳定是整个社会稳定的前提,只有社区稳定了,国家才能稳定和长治久安。目前,我们国家仍然存在着很多不安全的因素,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矛盾也依然没有完全解决。现行的城市管理体制问题也比较多,存在着各个部门互相推诿扯皮的现象,许多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如果能把这些矛盾解决在基层和社区,那对社会的稳定意义重大,因此,必须改革原有的社区管理模式,依靠民间力量和社会力量,充分利用社区资源,积极采取各项综合治理措施,充分发挥社区联系广大群众的作用。

三、以社区管理体制创新为契机,构建新型和谐社区

正因为目前包括盐城市亭湖区先锋街道在内的我国很多城市采用的政府导向型社区管理体制有不少的问题,所以需要转变政府与社区之间的关系,逐渐向自治型的社区管理体制转变。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的创新,可以通过以下四个方面的措施来实现。

(一)转变政府职能,重新定位政府与社区的关系

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与社区关系的妥善处理,就是要弱化政府对社区的直接干预,强化政府的宏观引导调控。一方面,要遵循“政社分开”原则,将社区综合治理的职能还给社区居民委员会来行使。清理、划分社区居民委员会、街道办事处以及政府职能管理部门的职责,将属于社区居委会的权力还给居委会。另一方面,要按“政事分离”原则,大力培育社会中介组织。将行业职能类似的行业进行部门的合并,划定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工作职能的边界,将街道承担的一些事务性、服务性的工作交给改制后的事业单位或社会中介组织来做,不要再层层下放到到社区,街道负责做好指导性工作。同时,还要明确政府和社会组织的管理权限,避免多头多层、交叉重复管理。

(二)扶持社区自治组织和民间组织,实现社区管理自治

社区管理的核心在于政府基层组织、社区自治组织、民间组织和社区居民等多个社区主体共同参与下的社区自主治理。因此,我国一方面要注重社区自治组织的建设,增强社区自治组织自主管理的能力,使社区自治组织成为名副其实的社区民众参与社区事务的自治组织,真正成为社区民众利益的代表者;另一方面要提升全体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和自我约束的意识与能力,引导居民发挥自身特长,提高社区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使其逐步承接从政府有关部门剥离出来的社会职能,承办各类社区服务,满足社区多样化的服务需求[3]。

(三)转变社区理念,鼓励社区志愿活动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时期,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越来越渴望建立一种团结和谐、互助互利的人际关系,崇尚一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友善的社会环境[4]。正是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使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社会价值的实现达到了统一,使居民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得到了有机地结合,成为新形势下发展新型人际关系的良好形式。当前我们所面对的诸如环境、社会等各种各样的问题,单纯依靠市场和政府不可能全部解决,必须依靠社会力量来解决,而志愿者组织作为重要的社会力量,可以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中发挥它不可或缺的作用,社区居民可以通过志愿者组织来参与社区事务的管理和社区的治理。通过社区志愿者服务网络,能够在社区管理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居民群众参与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积极性,不但为社区增添了生机活力,而且改善了社区的人与人之间关系,大大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使得整个社区不断向着繁荣、进步、和谐的方向发展。

(四)扩大居民的社区参与

社区管理的目标就是要在政府的支持和倡导下,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解决社区问题,发展社区事业,使整个社区处于良性循环之中。而要达成这个目标,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提高社区居民的民主参与意识和水平,扩大居民的社区参与。可以采取居民直接民主评议和选举居民委员会的领导人的方式;或者对所在社区的政府官员和职能部门的工作做出评价和监督,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等。这种可操作的参与方式能够极大调动市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可以提高广大居民的政治素质。

参考文献:

[1]娄成武.社区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79.

[2]徐永祥.社区发展论[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166

[3]尹维真.中国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创新[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98.

[4]史柏年.社区治理[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148.

篇5:创新社区管理促进社区和谐

高亭镇南峰社区

各位领导:

近年来,我们南峰社区始终围绕“村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区建设目标,以社区平台建设为基础,以服务群众为抓手,不断强化社区服务功能,提高社区干部素质,在创新社区管理体制,促进社区和谐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下面我把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和开展社区服务情况向大家作一汇报,不当之处恳请在座的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南峰社区成立于2006年6月,下辖南峰、黄官泥岙、板井潭3个村,现有总人口4957人,总户数2235户。社区主要产业以渔为主,农盐养殖多业并举,历史悠久。特别是南峰村,曾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舟山渔业的一面旗帜,并在1958年获得了由周恩来总理亲自签署颁发的“全国农村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社区原有的管理服务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新渔农村发展形势,不能满足群众日益增加的生产生活等方面需求。面对社区群众新的需求,我们在县民政局和高亭镇党委政府具体指导下,对社区管理模式、服务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二、主要做法

5(一)加大投入,着力建设温馨服务平台

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于2008年12月,南峰村放弃高额租金,把一楼七间门面房用作社区便民服务中心,面积240平方米,投入80余万元。服务中心内设“一厅三室一站”。一厅为“便民服务大厅”。大厅设四个窗口,即民生服务、党员服务、渔农业服务、新居民服务;三室为:“两代表一委员咨询室”、“网格团队工作室”、“社区警务室”;一站为“渔需品便民服务站”。服务中心功能布局上让群众一进来就感到温馨。宽敞明亮清洁的办事大厅,两侧是办公桌配有电脑、打印机、复印机,半身高一排隔柜,正好方便群众坐着办事。大厅正方配有座椅、饮水机、阅报栏等休憩设施。墙上整齐排列办事流程、服务指南、工作制度,电子屏幕滚动就业信息、公示公告、通知等内容让人一目了然。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都是由我们社区干部、村干部和社区大学生兼任。

(二)尽心尽力,为群众提供全方位“零距离”服务

社区是渔农村基层管理的基本单元,也是服务村民的主要平台。为此,我们根据社区实际,按照“群众办事不出社区,纠纷调解不出社区,信息提供不出社区,致富服务不出社区”,一切方便群众的原则,主要开设了以下六项服务内容:

1、民生服务—即社会救助服务、社会养老保险服务、就业信息服务、计生服务、户籍管理服务、代办服务等。

2、党员服务—即关心青年党员成长、关爱中老年党员生产生活等服务。

3、渔农业服务—即渔农民技术技能培训、职务船员安全知识培训、保险理赔、审换

证、船只转港过户等服务。

4、新居民服务—即新居民登记入册、备案有效证件、上岗培训及安全知识教育等服务。

5、咨询指南服务—即“两代表一委员” 宣传会议精神,倾听群众意见和建议,咨询相关政策等服务。

6、渔需品便民服务—即提供渔民生产所需网具用品,组织妇女抢抓时间为渔船补网、装网等全程服务。社区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对群众要求办的事情,做到“当日事情当日办,当日办不了的事情尽快办,服务中心办不了的事情想方设法找上级争取办”,努力让社区群众通过我们社区服务中心这根针找到社区上面千条线,使群众“只跑一次路,只进一家门,只找一个人”就能把事办完成,提高服务群众的效率。如村里一位 87岁陈玲花老太太丢失了信用社存折而不能到信用社领取养老金等生活费,她非常着急,自己年纪大外出不便,子女又不在身边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当网格队员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向便民中心反映,便民中心马上派工作人员钟静球上门到老太太家,她边安慰老人边拿了老人身份证,然后到社区备好证明去高亭信用联社重新办理了存折,办妥后将身份证和存折一同送到了老太太家里,前后不到2个小时,老太太十分感谢。两年多来我们共为群众代办各类事项850余件,为群众提供全程服务680余人次。

(三)整合资源,完善功能解决群众日常所需

社区充分发挥“网格团队工作室”的作用,为使网格团队工作室触角延伸到户,我们将社区划分为16个网格,每个网格团队成员都有镇干部、社区干部、村干部、党员、村民代表、退休教师、医生及社区民警。网格团队成员定期挨家挨户走访群众,搜集群众在生产生活方面需求的意见和建议。两年来共搜集到群众需求和意见120余条。我们分类别门进行了处理,对特别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社区千方百计、想方设法给予解决。一是解决了群众渔港问题。南峰村拥有船只76艘,有下海渔民920人,历年来没有码头,渔民上下、物资补给都是靠小船驳运,很不安全,曾有渔民兄弟伤亡。建造南峰群众渔港成了世世代代南峰渔民迫切愿望。社区千方百计争取省级立项。去年已投入资金1380万元,新建了栈桥长164米、宽8米,码头长88米、宽12米,渔用道290米、宽12米的群众渔港,今年即将可投入使用。二是改善了群众购菜等日常购物环境。南峰原菜场是脏乱差的露天菜场,地处交叉路口,场地狭小,品种单一,又没有像样超市,根据群众生活的需求,社区投入70余万元资金购入原南峰供销社房子和场地并进行翻建,改造成了菜场和日用品超市,既改善了环境又方便了群众的生活。三是解决了群众日常看病难问题。原南峰医院合并到高亭镇医院后,房子陈旧,医护人员少,常用药品不多,我们社区积极同镇政府、高亭镇医院联系沟通,对南峰医院300多平方米房子进行装修,增派了2名责任医生,增加了医疗设备、常用药种类,社区卫生服务站每年为社区群众免费体检,并为群众建立健康档案。四是投入120万元将闲置原南峰小学教育楼、食堂、排练厅等整合成群众文化活动场所。场所内有多功能教育室、老年活动室、图书阅览室、文艺活动室、应急避灾室等,并根据群众强身健体需求在场外设置了门球、篮球、舞池场,安装了健身路径,成立了腰鼓队、健身队、文艺小分队。

每逢节假日活动中心开展各项文体活动,使社区群众心灵得到了沟通,人际关系更加亲和。五是对部分居住在偏僻地方的群众,社区分别在黄官泥岙、板井潭投入60万元资金新建公园、凉亭等活动休闲场所。使社区边缘群众也得到了同样的享受。

新社区管理模式给我们提供了更多服务群众机会,也使每个社区工作人员深刻认识到不断提高服务水平的必要性和紧迫感,这就需要我们平时加强学习、研究各种政策和法律知识,要掌握工作技巧、提高服务能力、成为社区工作多面手。服务中心运行两年多来,我们得到了群众普遍肯定和赞扬,群众对我们干部的认可度更高了。在刚刚结束的村两委会换届选举中,我们三个村都进行得十分顺利。

三、今后打算

加强社区服务中心的建设,是社区改变管理方法的体现,通过建设服务中心,真正实现了三大转变,即:理念的转变——管理变服务;作风的转变——有事请找我,我为您服务;干群关系的转变——群众开心、干部舒心、政府放心。针对我社区服务中心当前运作情况,下一步我们将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继续完善配套设施。为更好地给群众提供服务,我们将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完善一些设施,如青少年活动中心、新居民活动中心、养老中心等,使服务范围更加广,受益群众更加多。

(二)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我们要求服务大厅内的工作人员在日常接待中,牢记服务宗旨,坚持做到多一句礼貌用语,以真诚的服务态度,为社区居民提供方便。同时将进一步要求大

厅工作人员不仅有满腔的工作热情,同时还要有善于察言观色,讲究问询技巧,换位思考来关心、体贴办事群众。

(三)拓展服务渠道。积极创造条件,分批分次将“社会服务、中介服务、法律服务、文教卫生服务”等社会公共服务内容逐步纳入社区便民中心平台,开通绿色通道,充分发挥两代表一委员咨询室、网格团队工作室的作用帮助群众解决困难,更加方便、快捷、高效服务群众。

篇6:社区管理社区实践报告 (35)

银川市金凤区长城中路街道长城花园社区居委会管辖着17个居民小区,居住总户数达4452户,居住人口11299人,而社区工作人员只有5人,如何做好社区服务工作,考验着基层干部。然而,社区干部却有着一套办法,让小区的各项工作都做得有声有色。

长城花园社区成立于2003年8月,管辖面积1.5平方公里。社区领导干部想出了将志愿服务与社区事务代理相结合的工作方法,将135个青年志愿者按照兴趣爱好、行业特点划分。先是成立了“红色爱心”服务队,它是由来自社会各界的青年志愿者组成的。这些志愿者们关心空巢老人、残疾人,为他们带去欢声和笑语。“奶奶您别动,我来做。”、“今天就让我给您收拾屋子。”、“您就把我当您的孩子,别见外!”“红色爱心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用亲人般的呵护去温暖每一位孤寡老人。”长城花园社区居委会书记赵耐香说,目前,红色爱心服务队又成立了结队帮扶,帮助社区2名残疾人实现了就业。“红色爱心服务队,就像一支极具感染力的团队。使得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加入,不少社区项目由此应运而生,像“四点半”爱心学校、青少年心理咨询等各项活动的开展,都是这些志愿者们贡献的力量。”赵耐香说。随之,“绿色环保”服务队、“平安祥和”服务队、“多彩生活”服务队,“创业就业”服务队4支志愿队伍相继应运而生。

志愿者们的付出,社区居民看在眼里,暖在心里。“志愿者的加入,有力地补充了我们社区居委会工作的不足。”赵耐香说,自从有了志愿者的不断加入,小区的不文明行为越来越少,通过邻里相传,社区的精气神也提升了一个档次。

长城花园社区成立于2003年8月,占地面积0.96平方公里,辖区有5483户11299人,17个居民小区,62家辖区单位,11家社会组织。社区党总支下设8个党支部,其中社会组织党支部1个,共有党员772人。社区3300平米的阵地全部由长城集团开发有限公司无偿提供,社区劳动、医疗、计生、党员活动等“十室四站二栏一校一场所”基础设施齐全,功能完善,开创了自治区社区阵地由社会提供的典范。

近年来,社区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原则,创新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走到了宁夏的前列。社区率先在宁夏全区成立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率先组织开展居家养老政府购买服务工作、率先建立了居家老人与社区“一键通联网健民呼叫系统”,形成了具有长城花园社区特色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化服务网络”,开创了宁夏全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典范。目前,社区有专门的居家养老服务队伍,为老人提供无偿或低偿服务项目

30多个。老人有服务需求,只需轻轻按动一下呼叫器上红键或绿键按钮即可,24小时值班的信息中心收到信号后,电脑自动显示用户基本情况,值班人员立即做出救助或服务处理。今年来,社区以建设社会组织开放式党员服务中心为主线,率先在宁夏实现了与辖区社会组织的“组织设置、组织生活、结对共建、党员教育和党建资源”的“五个开放”。开放组织设置。按照社会组织组建、按社区组建、联合组建等形式多样的组建方式组建党组织,建立了定期会议制度、信息通报制度、互相观摩制度,共同创建党建工作示范点。开放组织生活。社区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经常联过组织生活,全面开展组织生活联过、各项工作联议、群众意见联办,互讲党课、互评党员、共驻共建活动,全面增强社会组织党组织活力。开放结对共建。在社会组织中积极推行支部书记一联五,普通党员一加一的“党员联系群众”模式,社会组织党员与社区群众结成对子,广泛开展结对共建活动,确保社会组织党组织健康发展。开放党员教育。按照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要求,打破社会组织党员教育的支部界限,组织开展与社会组织党组织联合建立“开放式”课堂,增强党员教育的针对性、适应性和实效性。开放党建资源。打破社会组织“院墙内”体内循环模式,在社区组织成立了社会组织党员活动中心,优化事整合社区党建资源,使社区党组织活动阵地、软件资源、信息资源与社会组织实现全方位共建共享,构建社区社区与社会组织大党建格局,增强社会组织党组织的吸引力。

社区3300平米的阵地全部由长城集团开发有限公司无偿提供,社区劳动、医疗、计生、党员活动等“十室四站二栏一校一场所”基础设施齐全,功能完善,开创了自治区社区阵地由社会提供的典范。近年来,社区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原则,创新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走到了宁夏的前列。社区率先在宁夏全区成立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率先组织开展居家养老政府购买服务工作、率先建立了居家老人与社区“一键通联网健民呼叫系统”,形成了具有长城花园社区特色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化服务网络”,开创了宁夏全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典范。目前,社区有专门的居家养老服务队伍,为老人提供无偿或低偿服务项目30多个。老人有服务需求,只需轻轻按动一下呼叫器上红键或绿键按钮即可,24小时值班的信息中心收到信号后,电脑自动显示用户基本情况,值班人员立即做出救助或服务处理。

社区以建设社会组织开放式党员服务中心为主线,率先在宁夏实现了与辖区社会组织的“组织设置、组织生活、结对共建、党员教育和党建资源”的“五个开放”。开放组织设置。

按照社会组织组建、按社区组建、联合组建等形式多样的组建方式组建党组织,建立了定期会议制度、信息通报制度、互相观摩制度,共同创建党建工作示范点。开放组织生活。社区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经常联过组织生活,全面开展组织生活联过、各项工作联议、群众意见联办,互讲党课、互评党员、共驻共建活动,全面增强社会组织党组织活力。开放结对共建。在社会组织中积极推行支部书记一联五,普通党员一加一的“党员联系群众”模式,社会组织党员与社区群众结成对子,广泛开展结对共建活动,确保社会组织党组织健康发展。开放党员教育。按照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要求,打破社会组织党员教育的支部界限,组织开展与社会组织党组织联合建立“开放式”课堂,增强党员教育的针对性、适应性和实效性。开放党建资源。打破社会组织“院墙内”体内循环模式,在社区组织成立了社会组织党员活动中心,优化事整合社区党建资源,使社区党组织活动阵地、软件资源、信息资源与社会组织实现全方位共建共享,构建社区社区与社会组织大党建格局,增强社会组织党组织的吸引力。[1]

古丽阿然木

20120012

上一篇:世界是自己的作文800字下一篇:发声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