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环境问题

2024-06-23

现阶段环境问题(共9篇)

篇1:现阶段环境问题

对现阶段中国足球环境问题的探讨

摘 要:足球环境是足球运动推广和发展的基础,中足球运动的发展严重受到了足球环境的制约,中国足球体育事业在国际上不能取得良好的成绩,甚至沦为人们嘲讽的对象。在我国足球运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中国特色的足球环境”,对足球运动的发展和推动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依然落后国际大趋势,内在因素严重制约了足球运动的发展。

关键词:中国足球;足球环境;发展问题

足球环境包括包括足球事业发展的各个层面,主要由球员、教练员、俱乐部、球迷协会、媒体舆论环境、足球运动基础设施等方面的东西。现代的足球运动是集运动、文化、娱乐为一体的体育事业,与社会大环境息息相关,因此优化足球环境对足球事业的推进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现阶段中国足球环境问题的分析,针对性提出促进中国足球环境优化的方案,促进中国足球事业的发展。现阶段中国足球环境现状

中国足球环境现状,需要国家宏观调控,在2012年国务院办公厅向体育总局发布了《关于做好未来足球比赛相关工作的意见》,在意见中明确指出了对于足球比赛基础设施和比赛场地的完善、维护比赛秩序、保障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规范化足球俱乐部的管理,推动我国足球体育事业的发展。在当前中国足球的市场现状、足球协会运动员身份的管理、俱乐部经营和管理情况在足球事业的转型中呈现出不协调的状体,从社会舆论的角度看,在我国足球事业的舆论环境恶劣,球迷组员活力不足,主要是我国足球未能在国际赛事中取得良好的名次,导致了当前足球运动的社会氛围相当消极。从运动员的管理制度来看,国内球员的管理制度与当前社会经济规律发展不协调,选拔的制度采用轮转“摘牌制”,导致当前的专业运动员队伍环境现状为强者越强,弱者越弱,在甲级俱乐部的转会率上只占30%左右,就此会导致大量的运动员面临失业,而且俱乐部的转会费往往是满天要价,想转会却不能转。从我国足球教练员的配备来看,呈现出无序状态,足球经纪人的目的是获取利益,与足球运动的发展与推广没有关系,在运动员和教练员的引进中,容易出现蒙骗的问题。从管理方式上看,足球协会管理条例没有先关条例限制,任由俱乐部制定管理规范,造成运动员和教练员违纪多发。从足球消费群体来看,我国中超联赛球迷数量不断的减少,而与世界杯、德甲、意甲、英超等赛事相比差距甚远,中国面临严峻的挑战。现阶段中国足球环境问题探讨

1.足球管理体制与创新步伐落后

当前足球事业已经高度依赖市场经济环境,我国俱乐部并不像国外足球俱乐部具有独立法人,因此在出现管理问题和经营问题时,承担相关责任有独立法人进行承担,在我国国内的足球协会,一旦出现问题,相关行。政部门会强势干预整个俱乐部的经营事物,造成巨大的影响。另外像中国足球联赛,对比赛中出现的假球、黑哨以及经济纠纷问题,由于没有相关处理条例,面对经济纠纷和相关的足球暴力这些丑陋的现象,很难进行严格的执法,在职业联赛中徇私舞弊的事件时有发生,落后的足球管理理念并不是重视球队实力的塑造和生死存亡,而把俱乐部的经济运作、广告投放放在首位。我国落后的足球事业管理环境,严重阻碍了足球事业的推广和持续发展。

2.足球环境硬件设施不完善

足球体育的推广和发展,需要硬件设施的支持,实现足球与自然人文环境的适应,在我国人口众多,但是真正能够将足球作为体育爱好的人却很少,但是我国有广大的球迷队伍,其阻碍足球爱好者进行足球运动的限制因素有很多,但我国足球环境硬件设施不完善是最主要的限制因素,当前我国城镇化速度不断加快,受到建设面积的限制,足球硬件设施的建设并不完善,在现阶段我国对体育投资比重较小,虽然我国校园标准400m操场的建设已经比较完善,但是面向大众使用的足球体育设施并不多见,也是限制中国足球环境优化的关键因素。

3.足球队员的培养、储备机制不合理

当期我国足球事业的社会舆论氛围不容乐观,呈现出很多负面的东西,外加上我国受到经济市场的影响,政府投资和企业投资减少,让足球队员的培养陷入了困境。国足长期不能出现,严重打击了社会对中国足球的信心,足球事业萎靡不振,导致很多体育学校培养的足球队员并不能成功转会,根据相关数据调查,近些年足球运动员成功转会的概率为30%左右,也就是说每100名队员中将有70名队员面临失业,但是我国足协要求,每个足球协会必须有二三线的队员,作为足球队员的储备,而优秀足球运动员由于“摘牌制”的选拔模式,往往流失了大量的足球人才。

4.媒体舆论环境消极

当前我国足球事业低迷,国足成为社会舆论和调侃的对象,外加上宣传媒介的造势,产生了很多不和谐的因素,新闻媒介各抒己见,为调侃拨人眼球的足球报道很多,因此这些热点话题虽在营造了大范围的舆论环境,但是没有起到对足球事业推广的积极作用,很多媒体并不能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导致社会公民对中国足球的信心越来越弱,中国足球舆论环境呈现出消极的一面。优化中国足球环境的途径

优化足球环境需要全方位岗位协调,一是靠足协管理委员会的强力的管理体制,优化足球环境,从足球环境的硬件着手,优化足球队员的培养战略,以宏观调控为基础,进行管理体制的改革,严格把关相关足球俱乐部的审批条件和注册条件,完善市场经济下足球俱乐部的经济事务,避免市场经济向金钱经济演化。二是“三位一体”健全青少年足球队员的培养和人才储备,培养机制要与足球事业需求相结合,政府、协会和社会经济三个层面的制度和需求相结合,才能实现足球环境的有效优化,另外政府和足协要加强对传媒的要求,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营造良好的足球环境。三是塑造以市场为特征的补偿机制,我国在加入WTO之后,国内足球联赛都采用商业足球赛事模式,因此要充分利用广告、服装、拉拉队、电视转播费等增加收入,以市场为特征的补偿机制,促进俱乐部达到良好的生态平衡。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足球事业的发展和环境的阻碍交过,通过现阶段中国足球环境现状的分析,其主要的环境问题在于:足球管理体制与创新步伐落后、足球环境硬件设施不完善、足球队员的培养、储备机制不合理、媒体舆论环境消极四个层面,并提出优化中国足球环境的途径,促进中国足球环境的良好营造。

参考文献

[1]茅鹏.鲜明的对比――体育体制与运动进步[J].体育与科学.2005(01)

[2] 徐晓燕,单勇,丛湖平.我国职业足球俱乐部的制度环境分析[J].体育学刊.2004(05)

[3] 马樟生,朱国华,王伟耀.中国职业化足球发展环境与对策[J].体育科学.2001(03)

[4] 蔡舸,徐玖平.我国足球市场的现状分析与优化管理探索[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02)

[5] 邓悦.二十一世纪的足球环境[J].足球世界.2000(01)

篇2:现阶段环境问题

摘要:环境问题是全世界面临的各种大问题。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环境恶化这个难题。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术的、行政管理的,也有法律的、经济的、宣传教育的等。而我们也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尽自己的力量保护环境。

关键词:环境问题 环境保护 对策分析 采取措施

一、我国的环境问题

(一)我国环境的历史问题

我国的环境问题伴随着我国的工业化进程而产生、加剧。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经济一直保持着稳定增长的良好态势。我们在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把环境保护列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并在污染源治理、达标排放、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及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展;环境保护投资力度大幅度增加;国家环境重点保护区域、流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是我国环境污染形势依然严峻, 相当部分地区的环境污染状况仍然没有得到改善, 局部地区甚至还在加剧。在我国, 环境污染已成为危害人民健康、制约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我国当前的环境问题

1、土地荒漠化速度加快。我国是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土地总面积为

262.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7.3%,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华北和东北13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荒漠化给我国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它造成了可利用土地面积减少、土地生产力下降;自然环境和农业生产条

件恶化;旱涝灾害加剧;粮食产量下降;农田、牧场、城镇、村庄、交通线路和水利设施等受到严重威胁。全国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多亿元。

2、森林资源锐减。我国许多主要林区,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全国森林采伐量和消耗量远远超过森林生长量。大小兴安岭林区已经过量开采,南方某些林区的开采也已到了极限,森林资源日益枯竭。我国森林密集地区包括东北、四川、海南等地,毁林速度惊人。例如海南的热带雨林区,由于不合理的开荒种地、乱砍滥伐,热带雨林面积由1956年的86.6万公顷减至目前的24.5万公顷左右,森林覆盖率也由过去的26%降至7.2%。据学者计算,如果四川境内的宜林荒山全部绿化,每年可以通过大气环流向西北地区增送360亿立方米水份,这比南水北调或西线工程调水量大得多,也省钱得多。

3、水土流失日趋严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367万平方公里。据统计,我国每年流失表土总量达50亿吨,相当于全国耕地每年被剥去1 厘米的肥土层,经济损失100亿元。占国土面积38.2 %的水土流失区域内的河流以高含沙著称世界,黄河下游河床以每年10厘米的速度抬升,已高出地面3~10米,成为地上悬河。长江每年输入泥沙5亿吨,已超过黄河入海泥沙1/3。由于淤积,全国损失水库库容累计200亿立方米,相当于废弃库容1亿立方米的水库200座。

4、草原生态呈衰退趋势。我国拥有草地面积4亿多公顷,是全国耕地的4倍、林地的3倍,在世界各国中排居第二。我国天然草地主要分布在利用条件较差的山地或高海拔区域,此类地区又多为大江大河的源区。长江、黄河、淮河、珠江的发源均源于此。由于该区域

草地植被破坏严重,现却成为水土流失多发区及沙尘暴发生区。而平原草地却因利用条件便宜,在逐年增大的拓垦中,面积正在缩减。由于国家与地方政府对草地建设的投入一直严重不足,再加牧业生产者掠夺式的经营,超载过牧,重用轻养,甚至滥用,致使草原生态系统失衡,生产力下降。人为破坏,加速了生态环境恶化。

5、水资源严重短缺。我国水资源紧缺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资源型缺水。二是工程型或设施型缺水。三是污染型缺水。水资源在我国分布极不均匀,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夏秋多,冬春少。我国是世界上人均淡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之一,人均拥有水资源量为2300立方米。按国际标准人均拥有水资源量2000立方米为严重缺水,我国有18个省区、30%的国土、60%的人口处于严重缺水的边缘;按人均拥有水资源量1000立方米为人类生存起码需求量来衡量,全国有10个省区(市)、11%的国土面积、1/3以上的人口处于严重缺水状态。据调查,全国有近1/4的人口在饮用水质不良的水;有2/3的人口饮用的是受次生污染的水。

6、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破坏。我国已有15%~20%的动植物种类受到威胁,高于世界10%~15%的平均水平。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列出的640个世界性的濒危物种中,我国占了156种,约占其总数的1/4。

二、我国环境现状分析

(一)环境立法的滞后。我国的环境立法大多产生于20 世纪80 年代, 立法指导思想多少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兼顾环境保护, 基本上是建立在适应计划经济体制要求的基础上, 90 年代开始注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 但并未从根本上发生转变。

(二)环保部门执法监督职能不到位。在现行体制下, 环保法律几乎未授予环保部门任何直接强制执行权力, 尤其是无工商、税务等部门所拥有的查封、冻结、扣押、没收、强制划拨等手段, 使得环保部门对层出不穷的违法行为常感力不从心或束手无策, 难以有效地进行监督管理。

(三)在我国赶超式的经济发展模式下。各级地方政府无论是从地方利益还是政治前途出发都会选择经济利益至上的战略, 甚至为此牺牲环境利益。原因很简单, 环境质量的改善通常要很长一段时间才可以显现, 而经济增长带来的利益更为直接和明显。

三、对策分析

(一)公共服务市场化。城市化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应创造良好的公共服务,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城市公共服务是城市地域范围内公共物品与公共服务的总称。

(二)投资环保产业,优化投资结构。我国环保产业市场潜力巨大,把环保产业作为国家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利于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增长,带动相关产业,还可为解决就业和再就业问题创造条件。

(三)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加快坏境立法步伐。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法规大多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或90年代初指定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些法律法规已不适于改善环境,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四)生物补救。环境物质循环的自然过程, 是以动态平衡的方式进行的, 这种平衡维持着地球上的生命一个实例就是碳的循环图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被陆生和水生植物吸收, 进

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生产植物建造自身躯体的原料, 那是动物的食物来源植物和动物的排泄物、垃圾和动植物尸体被无数的微生物分解, 又将碳送回大气层或者经过超长期的积累, 成为泥炭、煤或石油有机物质的解也可以释放出其他元素, 如氮、磷和硫, 它们对植物根系有用, 而且变成其他自然循环的一部分例如氮循环、磷循环和硫循环我们应该注意, 在原始的自然环境中, 诸如从未经受扰动的原始森林, 其河流和地下水的水质是非常好的从大的方面讲, 这是微生物的功劳。

(五)植物工程。植物能够改善环境质量, 这一点人们普遍知道并且接受, 它可以被更广泛地运用到发展中国家里植物可以用来令美化工业环境, 为员工提供享受, 绿篱和生活区缓冲带, 以及水的再利用水土流失地区的恢复今采矿区的复原例如露天采矿, 雨水的处理令污水的处理植物这样利用的很多情况里, 还能够生产木材、生物能源和动物饲养, 或者更广泛更长期利用, 例如人工造林增加温室气体的沉降植物工程这个术语大体上指的是运用科学和技术找到问题。

综上所述,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依靠,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繁衍生息都是在这个地球上进行的,人类社会从茹毛饮血的远古社会到现代化的今天带向现代化的城市化大都市的进程中环境一直是我们前进路上的动力,创造一个好的环境一直是人类的目的,然而今天的环境却在此大前提下朝我们不希望的方向发展着。所以,我们更应该努力从自身做起,保护环境,并为改善现如今的环境问题多作贡献。

参考文献:

(1)雷家骕,《我国国家经济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2)瞿为民,(3)慈龙骏:《中国的荒漠化及其防治》,《林业科技管理》(4)杨朝飞:《中国自然保护问题及对策》,(5)彭珂珊:《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的水资源问题与良化对策》,《重庆商学院学报》1998.1

篇3:现阶段环境问题

飞机制造已走过百年的历史,从最初的研制阶段到批量生产阶段似乎是不可改变的客观规律。虽然进入批产阶段值得庆祝,但是飞机的研制阶段却是不容忽视的关键阶段[1]。搞好飞机的研制阶段,才能更好地保证后期的批量生产。本文主要探究基于数字背景下,飞机在研制以及批量生产阶段需要注意的问题。

1传统飞机在研制阶段出现的问题

传统飞机在研制阶段存在的问题还是比较多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复杂的工程更改。飞机的设计涉及到很多的环节,其中每个环节又分很多种门类。飞机的研制需要依据不同的型号进行专门的设计,其研制过程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因而飞机的构型是在不断变化的。

2)制造工艺的不断变化。虽然飞机的制造工艺比较有限,但是由于不同的飞机采用的工艺排列组合方法不同,再加上产品、材料等不同使得飞机的制造工艺不断变化[2]。然而,对工艺进行完善,实现流程的固定化对于飞机的研制意义重大。

3)协调关系很难实现。不管是设计的全过程还是产品制造的全过程,其协调关系都是存在的。然而在飞机的研制过程中,很多环节都存在一定的问题,致使协调关系很难实现。只有在飞机制造的全过程中实现协调,飞机的批量生产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

2飞机的研制特点分析

基于数字化传递的背景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飞机的方案设计、工艺设计以及制造程序设计等都在同一化的数字平台上是实现优化组合。 飞机的各类制造数据仅仅通过MBD就能得到很好的解决[3]。数字化设计制造环境下飞机研制的工作路线主要是:方案的论证、方案的设计以及质量检测设计等→飞机研制的成熟度发展→综合协调数据集→ 工艺数据集、加工数据集以及工装数据集等→工艺装备和飞机产品。

3飞机研制需要解决的问题

1)工作机制的形成以及图像处理工具的组建。 针对技术设计阶段而言,工作的平台就是IPT的环境,想要设计出更好的成果就必须对各个专业之间的工作关系进行协调。这些关系涉及很多方面,比如工程设计与工艺设计各专业之间的协作以及工装工具专业间的协作等。

2)明晰飞机研制成熟度的定义。所谓成熟度涉及到各个阶段的成熟度成果,并且对飞机研制的各个层面都要进行确认。成熟度进展如何对飞机的研制产生直接的影响。因而,在每个成熟度节点,不管是项目计划的制定还是生产的实施都应该确保数据的唯一性,尽量避免有歧义的数据输出。

3)对数据集进行综合协调。基于数字化背景下, 综合协调数据集是用于各个专业的唯一仅有的数据源,它是作为一种工作依据而存在。所以,制造符合性主要是指飞机研制在每个制造节点上尽量符合综合协调数据集的要求。

4)工艺装备质量以及飞机产品质量问题。飞机的研制在经过设计阶段以及成熟度考验之后,需要在硬件生产中才能对那些不协调的问题进行发现。 基于数字化背景下,对问题的处理主要集中在对数据集在生产环境下适应性地验证以及对相关设备的进一步完善等。

4飞机批量生产过程及特点

基于数字化背景下,飞机批量生产过程及特点与传统的飞机生产无异,主要面对的问题以及需要集中处理的问题是对飞机的构型进行更改、保障生产质量以及飞机零部件的供应等[4]。

5结语

飞机的研制对于飞机进入批量生产具有很大的作用,但是除此之外,飞机客户对于飞机研制的不同态度也对飞机的批量生产产生一定的影响。一般情况下,飞机在研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客户都是采取宽容的态度进行对待的,因为对于研制批的飞机是不会交给客户使用的。一旦飞机进入批量生产就意味着客户未来可能会使用,因而客户的态度对于飞机的批量生产意义重大。数字化背景下实现了飞机设计以及制造信息的交流共享。飞机制造一旦出现问题可以进行及时的沟通处理,为统一数据源创造良好的条件。数字化环境下,人们将目光还是放在如何高效利用研制期以及解决更多现实问题上。进而更好地创造经济实惠的批量生产的条件,为用户提供安全可靠的飞机。

参考文献

[1]袁立,谭红毅,王桂楠,等.并行工程与敏捷研制管理在飞机研制中的应用[J].航空制造技术,2014(3):26-29.

[2]刘检华,孙连胜,张旭,等.三维数字化设计制造技术内涵及关键问题[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4(3):494-504.

[3]国志刚,李宏,李会,等.数字化环境下军用飞机维修性同步设计技术研究[J].飞机设计,2015(6):68-71.

篇4:现阶段环境问题

环境艺术设计在实质上几乎容纳了除视觉传达和工业造型设计之外其他所有的艺术设计,环境设计以建筑学为基础,有其特有的侧重点。与建筑学相比,环境设计更注重建筑的室内外环境艺术气氛的营造;与城市规划设计相比,则环境设计更侧重规划细节的落实与完善;与园林设计相比,则更侧重局部与整体的结合。环境艺术设计是“艺术”与“技术”的有机结合体。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环境艺术设计提出更高的要求。而为了符合时代的进步无论那一门学科的发展都不能离开其余学科而独立存在的。环境艺术设计特别如此,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将展现以情感化、多样化、智能化,尤其注重以人为本、注重个性、崇尚自然、弘扬文化的特点,这种要求无疑表达了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思想内容的适时性,前瞻性、多元性。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实质除了侧重科学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之外,也应注重与它学科的融合。如:人文学、建筑学、社会学、经济学、符号学、心理学、法律规范等众多学科内容的交融,教学内容横向联系,学科间纵向延伸,建立多学科为专业服务的教学体系,体现跨学科互融的教学特征,强调学生实践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培养,形成具有时代特征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内容。现如今,我国环境艺术设计教研、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严重阻碍了学科的建设和人才的培养。本文将通过对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教学为背景分析,从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发现的问题如何改进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模式、教学体制摒弃固有的死板、陈旧的教学理念,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着重找出设计概念的重点和建立环境艺术设计多元学科交叉融合的专业课程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如果环境艺术专业不着重研究现代设计思想理论和现代科学技术理论的课程建设与理论研究相结合,那么将对环境艺术专业的发展产生严重的阻碍。早在包豪斯设计学院就开始要求艺术与技术的统一,后来美英等国家更注重设计教育与经济、商业和管理等学科相结合。其目的就是协调学生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的培养、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启发,消除偏差。培养全能型的高水平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关键是明确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思想观念,在现代教育观念的指导下,全面系统地研究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专业与理论构架,组织以多样的学科背景为依托,系统的设置环境艺术设计课程体系。以综合各项学科为背景使得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从过去的的美术扩展到艺术文化的领域,这是新时期的科学、文化和艺术交融的设计观念。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开始之初是发源于工艺美术教育,以美术教育为基础的艺术教育。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既要符合自然学科的逻辑性又要保持艺术设计的创造性,科学的与艺术设计浑然一体。据大多数设计公司反映,刚走出象牙塔的学生,一般无法完成独立的设计和实践工作,必须要经过两至三年的实践学习后才能完成工作。事实上,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一门实践性学科,具有丰富的经验和紧密的逻辑思维是独立完成工作的基础,那么只有经历一段实践工作才能形成这两种品质。当然,作为教学创新也可以在教学中通过把单纯的课堂学习转变为将课堂学习和社会学习相结合而得到一定程度的锻炼。实践课是环境艺术设计教育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通过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相互结合不仅可以使学生从一个被动的学习者转变为一个主动、独立的工作人员,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检验自己所学的知识,补齐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上的不足。然而就实际效果看,并不能真正实现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目的,而且有的实习单位为了符合市场的需求,往往在实习的内容、要求等方面不能和教学内容相一致。这就更加大了学校与社会生产实践产生了距离,造成了教学与实践的断层,产生了学生对实际的工程的整个流程全然不知的现象,这不得不使学生走向社会后还需要通过很长时间的摸索学习才能适应。

由此可见,环境艺术设计在教学过程中以艺术设计与理工类建筑学科相结合形成资源共享,并根据自身的专业特点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使学生在掌握好必需的设计理论与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注重与其它相关学科相互合并,并且多参与社会实践的学习。全面的去了解把握这门课程。同时也应注意实现环境艺术课程的民族化。随着设计行业的不断发展,从事设环境艺术设计工作的人员逐渐增多,人才的教育与培养成为更严峻理为紧迫的問题,相信在全国的共同关注与努力下,我国的环境艺术设计教育一定能够蒸蒸日上,灿烂辉煌。

(作者单位:黑河学院)

篇5:现阶段环境问题

市创优办:自5月份进入查摆问题阶段以来,我办(局)根据《市煤冶办(煤监局)关于抓好创优发展环境年活动查摆问题阶段工作的实施方案》,切实抓好了查摆问题阶段的各项工作,通过相互查找问题与自我剖析相结合,以及开展串百家门、听百家言大走访活动和找问题、挖根源大查摆活动,不遮掩、不怕丑、不怕痛,认真地查摆了问题。现将存在的问题以及下一步的整改措施报告如下。

一、自我查找和收集的问题一是加强对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技术等工作的管理和指导;二是加强对煤矿职工的安全㈡进一步加大煤矿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力度。严格贯彻执行我办(局)制定的《煤矿企业全民安全教育制度》、《煤矿企业从业人员岗前培训制度》、《煤矿企业投资入股人员安全培训制度》、《煤矿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定向培养制度》、《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制度》,《煤矿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培训制度》、《安全监管人员、驻矿员培训制度》等,制定并下发了全市煤矿安全培训工作计划,以多种制度确保煤矿企业从生产者、管理者、投资人到监管人员的全员培训,大力提高煤矿从业人员的安全技能和安全意识。㈢加强理论学习和研究,转变观念、开拓创新,提高工作人员理论素质和业务水平要求办局机关和市煤炭执法监察队、机关全体工作人员认真学习邓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学习《行政许可法》、《公务员条例》,以及国家、省、市关于煤矿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通过学习,提高全市各级煤管、煤监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通过学习,转变观念和作风,提高办事效率,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树立煤管、煤监工作队伍的新形象。㈣强化煤矿安全现场管理,求真务实,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弘扬求真务实、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按照说实话、察实情、办实事、求实效的原则,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一是要求办(局)机关和市煤炭执法监察队、各县(区)煤管、煤监部门全体工作人员经常深入煤矿企业生产一线,切实掌握了解基层实际情况。办(局)机关工作人员要严格执行办(局)机关领导和科室驻矿挂点国有煤矿企业和县(区)联系工作的制度;市煤炭执法监察队和各县(区)煤管、煤监部门也要结合实际,制定相应的工作措施,确保工作人员队伍经常深入煤矿企业排查和整改隐患;二是为促进全市煤矿安全生产水平的提高,严格贯彻执行三级政府、六层网络,安全等级评定,煤矿现场管理,安全隐患和事故处理门槛,安全管理人员淘汰,煤矿技术培训,安监人员弹骇制度,十项记录,停产整顿煤矿复产考试,安全监管十查、二十查,安全奖罚制等2134安全工作制度,以及其它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真正把各项决策和部署落到实处。三是增强煤管、煤监工作人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坚决防止和克服工作人员队伍小进则止的自满情绪、怕苦畏难的消极情绪和不思进取、无所作为的懒汉情绪,正视差距,自我加压,拼搏进取,赶超发展,争创一流业绩。坚持一切为了煤炭工业的发展,一切为了煤矿的安全生产,进一步解放思想,紧紧围绕的工作目标,狠抓煤炭行业管理和煤矿安全监管工作,把各项工作措施贯彻落实到基层和煤矿企业,坚决完成和超额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确保煤矿安全事故指标控制在省政府下达的控制指标之内。㈤加强政务公开工作,提高服务质量,积极接受社会监督规范办事程序,提高服务质量,强化优质服务。制定机关办事工作流程图,市属国有煤矿办事流程图和县(区)、乡镇、村一级煤矿办事工作流程图,并悬挂张贴在办公楼醒目位置。加强对政务窗口的管理工作,对政务窗口提出以下新的工作措施:一是加强政务窗口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配备一名副主任(副局长)专门抓窗口政务工作,日常具体工作由办(局)综合科牵头负责;二是在办(局)机关醒目位置处悬挂温馨提示牌,对行政许可项目、审批收费项目、业务培训等进行提示,所有个人和单位的上述事务一律在政务窗口申报、登记和办理;三是配足政务窗口办公设备,为窗口添置新的专用电脑和电话;四是制定窗口办理事项月报表,每月汇总后分别报送市公共政务管理局和我办(局)机关。㈥强化依法行政、文明执法,严格依法办事,优化发展环境。强化依法行政、文明执法,严格依法办事,创优发展环境。为进一步加强全市煤炭行业管理、煤矿安全监管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严格规范煤炭管理监督、执法、技术服务领域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行为,严格贯彻执行《关于全市煤炭行业管理、煤矿安全监管、煤炭执法、煤矿技术服务人员执行公务的若干规定》;在保障规范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方面坚决执行《关于进一步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实施方案》;在推行服务型、责任型、效能型机关工作按照《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具体措施》贯彻实施。通过各种措施和制度强力推进煤矿安全监管和煤炭行业管理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文明执法的工作进程,从而达到优化发展环境的目的。

篇6:现阶段环境问题

实施方案

根据《 “作风转变暨环境创优”活动查摆问题阶段工作方案》文件精神,结合我单位工作实际,现就我单位“作风转变暨环境创优”活动查摆问题阶段工作制定以下方案。

一、广泛征求意见

根据场“作风转变暨环境创优”活动查摆问题阶段工作要求,在全队范围内,开展谈心活动,围绕影响制约单位发展的问题,由上至下,逐级开展谈心活动。同时以公布征求意见QQ、电子邮件,走访群众、向群众发放征求意见表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最后由单位“作风转变暨环境创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梳理,存档。要求谈心活动有记录,有汇报。

二、开展自纠自查活动

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召开支部专题会,通过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征求本单位干部职工意见等方式,认真查摆剖析制约单位发展的突出问题,查找出本单位和干部职工个人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形成文字材料,进行公示。

三、召开民主生活会

针对自纠自查活动中查摆出来的问题,及时召开民主生活会,开展“六查”活动,坚持高标准,高针对性,充分发扬民主,深入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按照查摆问题要深刻,整改目标要明确的原则,找清找准问题根源,建立问题台账,制定整改目标和初步整改

措施。

四、认真做好总结。

根据以上活动开展情况,认真做好查摆阶段工作总结,总结内容应包括查摆出问题的具体表现、深刻剖析存在问题的根源和危害;明确提出整改的措施和今后的努力方向。

五、做好督促检查

单位“作风转变暨环境创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将采取查阅学习记录、谈心记录、征求意见汇总表、会议记录等方式对查摆问题阶段工作进行督查,督查结果在全队进行公示。

篇7:现阶段环境问题

浅析城镇道路工程施工阶段的环境保护问题

重点分析城镇道路工程施工阶段时沿线自然环境、社会环境造成的影响,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以减缓城镇道路工程施工给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

作 者:郑贤坦  作者单位:合肥工大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刊 名:科技信息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2) 分类号:U4 关键词:城镇道路工程   工程施工阶段   环境保护问题及防治措施  

篇8:现阶段环境问题

根据《现代会计百科辞典》:环境会计是从社会利益角度计量和报导企业、事业、机关等单位的社会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及管理情况的一项管理活动。环境会计又称为“绿色会计”, 是指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辅以其他计量尺度或形式, 以有关环境法律法规为依据, 计量记录环境污染、防治、开发、利用的成本费用, 评估环境绩效及环境活动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影响的一门新兴会计学科。它旨在指导对经济资源做最有效运用及最佳调配, 以提高社会整体效益, 达到经济规律与自然生态规律的和谐统一, 是社会责任会计的组成部分。环境会计目标可分为基本目标和具体目标两个层次:基本目标是协调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 使它们能够均衡发展;具体目标是向环境利害关系人提供有关企业环境状况和环境行为方面的信息。

一、我国现阶段实施环境会计的障碍及其原因探讨

受我国引进环境会计理论较晚、发展较为缓慢、研究成果较为落后、制度尚不完善等因素的影响, 当前环境会计实施面临种种问题, 主要表现如下:

(一) 从观念上看, 社会环保意识淡薄, 利益相关者对环境会计信息的需求较少

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的加强是环境会计顺利推行的前提和基础。目前企业环境资料信息使用者主要是政府部门, 其利用这些信息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法律、税收等规定, 以改善环境。然而, 只靠法律力量, 不能形成推动企业公布环境信息的强大动力。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并没有真正形成环境责任意识, 对环境会计的认识不够深刻, 没有树立正确的资源环境价值观, 不愿或忽略对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 投资者在选择投资时也极少关注环境现状和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社会环保意识淡薄、对环境会计信息的需求较少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环境会计的实施与发展。

(二) 从政策层面上看, 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健全

我国虽然在环保方面已经颁布了《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法律法规, 但在可操作性方面和处罚力度上亟待完善。由于我国的会计法和环境法规中缺少相关内容, 在环境会计核算对象和披露形式方面尚没有统一的规范, 致使大多数的企业不愿主动披露信息, 从而严重阻碍了环境会计实务的开展。

(三) 从环境会计发展本身看, 也存在若干不足

1. 受到传统会计的制约。

环境会计是传统会计的一个新兴分支。虽然它继承了传统会计的一些原则和特性, 但也受到传统会计的制约, 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环境成本与环境收益的计量难以操作, 计量标准、方法和单位难以确定;二是对企业所消耗的自然资源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序难以进行合理分配;三是传统会计的成本循环理论和会计循环过程不健全、不完整。

2. 环境会计领域的专业人才缺乏。

环境会计是融环境科学、社会学、经济学、会计学等为一体的新兴多学科交叉的边缘性学科, 它要求运用者不仅要具备环境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 还要具备与其交叉的相关学科知识。就我国财务会计人员现有素质来讲, 有待进一步提高。

3. 环境会计的理论研究尚不完善。

目前环境会计在理论和实践上还有许多困难, 技术与方法的不先进是环境会计的发展从理论到实践的最大困难之一。

(1) 环境会计中计量方法的复杂性。传统的会计计量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针对环境会计的特殊性, 一些学者对其计量方法提出了很多新的见解。主要计量方法有机会成本法、影子价格法、模糊数学法、市场价值或生产率法、人力资本或收入损失法、防护费用法、恢复费用法或重置成本法等。虽然这些计量方法都比较独特, 但还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 实务操作存在一定的难度。

(2) 环境核算标准的复杂性。环境会计核算要反映环境资源因素的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要能够测定环境资源的现状和变化的方向、程度对经济发展的制约并起到预警作用。一方面, 由于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而减少资源数量的耗减费用, 由于废弃物的排放而造成生态资源的降级费用, 由于保护环境发生的人力、物力、财力耗费等费用, 都应纳入环境会计的核算范围, 这导致很多事项很难量化和准确计量。另一方面, 环境会计还要求企业站在社会的角度考虑企业的业绩, 要体现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律的要求, 其社会成本和社会效益的确认要受国家政策和法律的约束, 因而也增加了其核算难度。

(3)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不规范。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企业环境责任的道德理念尚未真正形成, 在缺乏强制性约束的条件下, 企业倾向于放弃对环境会计的披露。二是企业没有建立起完整的环境会计信息系统。三是环境信息披露可操作性差, 披露内容极为有限。四是缺乏明确的法定要求, 没有固定的、规范的环境信息披露形式, 披露方式随意, 披露不充分, 缺少对公开披露的环境信息的鉴证。

(四) 从期望价值上看, 环境会计目标定位过高、可操作性差

环境会计的基本目标是实现可持续发展, 具体目标是组织相应的会计核算, 确认和计量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环境经济效益和损失, 为社会提供充分的与企业环境有关的信息。环境会计的基本使命是提供企业的环境信息, 使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社会公众运用这些信息, 评价企业环境政策履行方案及产品和形象做出恰当定位。环境问题涉及面广, 单单凭借会计这一手段很难奏效, 需要社会各界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予以优化。因此, 环境会计目标定位过高及可操作性差不利于环境会计理论框架的建立和实务工作开展。

(五) 从外在保障机制看, 环境会计监督体系不够完善

环境会计既是一个会计问题, 也是一个社会问题。环境会计不仅要核算与企业直接有关的信息、资金与物质商品, 还要对与企业有关的资源环境、废弃物以及生态环境的关系等进行反应和控制。但在“利润最大化”的市场规律驱使下, 很少有企业自动地、毫无保留地、正确地提供会计信息, 也没有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和独立的第三方机构去规范和监督这一现象。

二、在我国顺利实施环境会计的有效对策

(一) 从观念上, 加强环境保护教育及宣传, 提高社会公众环境保护意识

建立实施我国环境会计是一个跨世纪的系统工程, 涉及面广, 内容复杂, 除了政府引导设立绿色投资机构, 鼓励金融机构采用更多的环境标准, 建立关于损害环境的民事诉讼索赔机构等硬性措施外, 还应调动社会各界积极投入环境保护中去。加强科学发展观和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 不断提高人们的资源保护意识, 不断提高企业的环境会计观念和消费者的绿色消费观念。同时, 应转变并纠正企业传统的发展观念, 使其认识到环境保护也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且能提高企业的绿色竞争力和绿色竞争比较优势。只有通过推动和促进企业、社会公众注重环境保护并自觉引入环境会计, 才能推动环境会计实务水平的不断提高, 进而促进环境会计的有效实施。

(二) 从政策上, 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使环境会计有法可依

法律、法规是环境会计付诸实施的强有力保证。为了防止因“先污染, 后治理”的方式发展经济而付出沉重的环境代价这一传统落后的社会发展模式在我国重演, 应加快推行企业环境会计的实施, 建立健全环境法律法规体系, 以法律形式拘束、规范人们的经济行为, 使之符合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为鼓励企业自觉保护和治理环境, 政府相关部门有必要研究并订立相应的业务规则, 使得环境管理涉及到的经济支出的处理有规可依, 也有比较一致的评价标准, 同时应修改税收法案, 利用“绿色税收”等鼓励和支持在环境管理方面做得好的企业。通过财政的补贴、减税和免税等经济制度, 鼓励和引导资源配置向无污染、少污染项目转移;也可以通过重税、取消财政补贴等措施限制高污染的经济行为。

(三) 从环境会计本身着手, 大力发展环境会计专业领域知识

1. 协调发展环境会计, 进一步完善传统会计。

环境会计是在环境资源严重恶化和批判传统会计的基础上产生的, 而传统会计只重视会计主体而非生态主体, 只强调眼前利益, 只提供能够使用货币计量的财务信息, 难以反映许多与环境问题有关的信息。因此, 为了使人类同自然资源统一协调, 必须把会计主体视野扩展到主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全面计量和揭示会计主体的活动给社会生态环境带来的经济发展, 力争对环境管理中的各个层次的职责履行情况做出确认、计量和报告。从根本上改变传统会计理论对会计要素的界定, 完善传统会计并协调发展环境会计。

2. 提高环境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财务会计人员在实施环境会计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提高财务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第一, 加强环境会计理论与实务的专门培养教育, 在高等院校会计专业中开始环境学选修课, 培养环境科学和会计学知识的综合性人才;第二, 加强对企业内部会计人员的环境知识培训, 使其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有充分认识, 并提高其环保意识和经济与环境双赢的观念;第三, 加强会计人员与企业内部的环境工程技术人员的沟通和合作, 规范环境支出;第四, 从理论研究上, 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经验, 促进环境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同步发展, 积极寻求国际合作, 培养适合企业开展环境会计的实用性人才。

3. 加强环境会计理论方法的研究与运用。

(1) 完善环境会计理论体系。目前, 我国环境会计理论和实务均不完善, 环境会计的假设、原则、要素、程序和方法等尚未达成共识, 尤其是对环境成本、环境负债和环境收益的确认和计量在理论上尚未取得突破。因此, 应结合我国实际情况, 把坚持可持续发展作为环境会计研究的指导思想, 加强环境会计与报告的国际比较研究, 吸收西方发达国家典型的环境会计理论和方法, 注重诸多学科有机交叉运用的研究, 紧密结合我国的经济现实并发掘自身在环境会计的典型经验, 不断提高我国环境会计理论水平, 促进环境会计理论早日与实践结合, 从而促使环境会计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2) 积极开展环境会计试点工作。环境会计理论研究固然重要, 实践应用同样值得重视。进行理论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应用, 只有在实践的检验中才能验证理论的正确与否, 二者是要相辅相成的, 同步发展的。发达国家的环境会计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表明, 成熟的环境会计理论体系的形成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形势, 我们必须尽快将环境会计理论应用于实践, 边探索, 边总结, 促进环境会计实务与理论同步发展。

(3) 促进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补充报告模式;二是独立报告模式。在我国环境会计具体准则空缺的情况下, 应当首先采用独立报告模式披露环境会计信息, 待相关准则配套后再采用补充报告模式。具体建议如下:第一, 应加强环境保护教育, 转变思想认识。第二,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必须适应人们对环境关心的要求。第三,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应当充分借鉴国际先进的经验。第四,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与形式可以多样化。第五,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必须坚持强制披露与自愿披露相结合的原则, 分阶段、有步骤地进行。

(四) 建立适宜的、具有一定层次的环境会计目标

环境会计的基本目标是实现可持续发展, 但是对于这个目标, 是不可能一步到位就能全盘实现的。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需要来看, 应该将其分解为若干个子目标来实现:首先, 要建立起完善的环境会计准则和核算制度, 规范环境会计行为;其次, 建立可行的企业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均衡的评价机制;第三, 建立适当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第四, 也是最关键的, 是要建立起与环境会计相呼应的环境责任会计, 通过奖惩机制维护社会公共环境;最后, 在这些分部目标实现的基础上, 建立起完整、完善的环境会计体系, 确保环境会计的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交相辉映, 相得益彰。

(五) 外在保障机制方面, 积极推行环境审计监督工作

由社会环境审计机构对企业环境报告和环境企业进行审计鉴证, 出具环境审计报告, 是推行企业环境会计稳步发展的强有力的措施。我国可以从目前的企业环境披露的信息范畴来确定审计机构的组织形式。无论采取何种形式, 都应该达到能够发表独立客观公正的环境审计意见的要求, 从而完善环境审计监督体系。

三、结语

篇9:我国现阶段环境审计目标的研究

关键词:环境;审计;目标定位

一、 环境审计的基本内涵

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多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几乎包罗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所有基本条件。

人类是环境的产物,也是环境的改造者,人类通过劳动和生产的方式适应和改造环境。环境具有对经济活动的承载能力,环境的再生产过程也是人类社会经济再生产过程的前提条件,如何使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互相协调平衡,这是人类社会发展所面临的重大课题,是包括审计部门在内的全社会成员的共同责任。审计部门,特别是国家审计机关,作为国家宏观调控和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在更高的层次上担负对的环境管理的监督责任和对环境监管的再监督责任。

环境审计是指审计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对被审计单位在经济活动中产生的环境问题以及与治理环境的经济活动有关的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独立审查,评价经济责任,揭示违法行为,促进其加强环境管理、认真履行环境管理责任、保护和改善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经济监督、经济管理和经济评价活动。

二、 环境审计目标的含义及其研究现状

1. 环境审计目标的含义。环境审计目标是指在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中,人们希望通过环境审计行为活动所要达到的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互相协调平衡理想境地或者状态。

2. 环境审计目标的研究现状。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展环境审计的国家,其审计总署早在1969年就对水污染控制项目进行了审计。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西方各主要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完善了环境法规,强化了环境审计制度。1992年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第14届大会决定任命一个委员会探索最高审计机关在环境审计中的作用,并将环境审计列入十五届大会的主题。

在实务方面,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环境审计试点,到目前为止,仍处于起步阶段,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在理论研究方面,我国环境审计起步更晚,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政府才开始对环境审计的理论探讨。

针对环境审计目标问题,我国审计理论工作者在国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和创新,形成了一系列的观点,可以概括成为一元目标论、二元目标论和三元目标论三个主要观点。

(1)一元目标论。学者张以宽认为,环境审计目标采取一一列举的形式将环境审计欲达到的目标进行列示,不对各种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作讨论,即平等地对待每一个环境审计应达到的目标。美国学者也有相似的观点。

由于一元目标论的特点在于对环境审计目标的列举,导致该种理论存在一定的缺陷:列举方式需要将所有目标一一列出,容易出现遗漏,缺乏全面性。但是一元目标论是其他环境审计目标理论的前提和基础。

(2)二元目标论。随着环境审计的逐步开展,审计人员和学者们尝试将原来零散的各个目标相互联系并将相互关系进行比较和研究,在一元目标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二元目标论。这一理论将环境审计划分为两个层次,即最终目标和直接目标,也称最高目标和具体目标或者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其中,最终目标是指对环境审计最本质的要求;直接目标是为了达到最终目标而需要达到的各个阶段性或技术性的目标。

二元目标论的进步之处在于明确了各个环境审计目标的关系,对环境审计目标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有利于形成完整的环境审计目标体系。

(3)三元目标论。三元目标论与二元目标论的区别在于对环境审计目标种类的划分更加具体。即将环境审计目标划分为最终目标、直接目标和具体目标三个层次。最终目标与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目标相一致;直接目标是对政府部门以及企事业单位履行环境管理责任情况的评价;具体目标包括:审计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执行情况、揭示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行为以及因环境污染造成的各种直接、间接损失、审计政府和企业的环及规划确定的环境管理措施的执行情况和效果、评价火箭管理内部控制系统的健全性和有效性、验证被审计单位环境报告的真实性和公允性。

三元目标论尽管依然与二元目标论没有本质的区别,但其提出的第二层次的目标值得借鉴。

三、 我国现阶段环境审计目标的定位

通过对上述三种理论的研究和分析,针对我国目前环境审计所面临的外部及内部环境,我们认为,环境审计目标是一个系统的、多层次的有机整体,可将其划分为总体目标、中间目标和具体目标三个层次。总体层次的目标要能够反映环境审计的本质,并可以适应各个时期、各种类型的环境审计;具体层次的目标应体现环境审计目标不断发展的特点,会随着环境审计类型和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详细反映各种类型环境审计的具体目标。中间层次的目标是总体目标的细化,也是具体目标的总体指导,是连接最高与最低目标的桥梁,应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

环境审计目标并非一成不变,它是随着环境审计的发展和环境审计理论结构其他要素的完善而不断补充和修正的。结合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尤其是环境状况,我们认为现阶段我国环境审计目标的定位是:

1. 环境审计的总体目标:环境审计的总体目标是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管理体系,实施有效的环境保护管理,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确保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责任得到全面、有效的履行,共同维护人与自然的相互协调与统一的理想环境。最终目标反映了环境审计的本质内容,包括了各种类型的环境审计,如环境财务审计、环境政策审计、环境绩效审计等,同时能够避免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对环境审计目标的影响,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2. 环境审计的中间目标:中间目标是被审计单位与环境有关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活动或经济行为的真实性、合法性与效益性。它是连接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的纽带,既是总体目标的具体化,又为具体目标提供纲领性的指导。根据总体目标的要求,其内容为:

(1)被审计单位环境会计报告的真实性:环境会计报告是对被审计单位履行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责任进行的全面、系统的反映。通过审计环境会计报告并评价其真实性,有利于确保环境会计报告的可信度,提高被审计单位在社会上的声誉和形象。

环境审计目标系统如图1所示。

(2)被审计单位环境方针、政策的合法性:随着全社会对环境保护工作的日益重视,国家制定了一系列保护环境、确保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海洋保护法》等,地方政府也纷纷制订一些排污收费和罚款管理办法,以控制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审核、评价被审计单位环境方针、政策的合法性,有利于保证现行环境保护政策、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贯彻执行,有利于揭示违法行为,同时也有利于及时反映环保法规制订和执行方面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国家完善环保立法和提高执法水平。

(3)被审计单位环境管理工作的效益性:环境保护、环境管理的真实、合法并不能够代表其合理性、有效性。因为一个错误的决策,往往会导致环保资金使用上的极大浪费。因此在真实性、合规性审计的基础上,环境审计还应对环境管理工作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进行审计和评价,以促进环境保护、环境管理资金的合理、有效使用,并激励被审计单位坚持不懈地改善环境管理,实现环境管理的目标。

3. 环境审计的具体目标:环境审计的具体目标是依据环境审计的中间目标并结合具体环境审计项目确定的,主要内容有:被审计单位是否遵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是否建立本单位的环境保护管理体系,环境管理系统是否充分、有效,环境会计报告是否客观、公允,环境管理活动是否具有适当性、效果性、经济性、效率性和环保性等。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步加强,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环境审计作为环境保护经济活动的最高级监督形式,必将以其独立的监督功能,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环境污染和确保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各项活动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蔡春,陈晓媛.环境审计论.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78.

2. 张以宽.论环境审计与环境管理.审计研究,1997,(3):26.

3. 审计署科研所.美国政府审计准则.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12.

4. 刘明辉.以审计环境为逻辑起点构建审计理论体系.审计与经济研究,2003,(4):15.

5. 李雪,王恩山.环境审计的动因及其现状分析.财会月刊,2005,(4):22.

6. INTOSAI:Studies and Guidelines on Envi- ronmental Auditing Product: Guidance on Conduc- ting Audits and Activities with an Environmental Perspective,2001.

作者简介:李曼静,哈尔滨工程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2007级博士生,中国注册会计师,中国注册税务师,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高级会计师;李国威,就职于黑龙江省审计厅。

上一篇:落花观后感下一篇:期末教师发言稿